當前位置:育文網(wǎng)>教學文檔>教案> 記金華的雙龍洞教案最新

記金華的雙龍洞教案最新

時間:2023-12-23 07:49:04 教案

記金華的雙龍洞教案最新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用到教案,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jīng)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優(yōu)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記金華的雙龍洞教案最新,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記金華的雙龍洞教案最新

記金華的雙龍洞教案最新1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新詞,理解詞義。

  2、了解游覽順序,感受雙龍洞景象的奇異,激發(fā)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雙龍洞內孔隙的特點。

  4、領悟移步換景的游記特點,體會并運用作者將見聞和感受結合,把事物寫得具體形象的表達方式。

  教學重難點

  重點:學習按游覽順序記敘的方式和感受孔隙窄小的特點。

  難點:指導學生運用常見的事物,結合自己游覽的感覺,把景物特點寫具體,使人身臨其境的表達方式。

  教學準備:

  ppt課件、自主預習作業(yè)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談話:五十年前的4月14日,著名作家、教育家葉圣陶爺爺曾游覽過一個地方,并且把他游覽的經(jīng)過寫了下來,這個地方就是浙江省金華的雙龍洞。這節(jié)課,讓我們隨葉圣陶老爺爺一起去游覽一番吧!

  2、出示課題,(板書:記金華的雙龍洞)指名讀,齊讀。

  課題中的“記”是什么意思?(“記”即記錄之意,記的是游覽的經(jīng)過情形。本文是一篇游記。)

  二、檢查預習,整體感知

  1、展示資料,了解雙龍洞

  同學們,你對雙龍洞了解了多少?請你根據(jù)自己查找的資料,向大家介紹一下。(教師補充材料)

  2、學生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3、欣賞課文朗讀錄音。

  4、出示生詞:“浙江、油桐、擁擠、孔隙、仰臥、臀部、稍微、額角、擦傷、蜿蜒、依據(jù)、石鐘乳、突兀森郁”,指名認讀,教師和學生共同正音理解。教師強調生字“浙”的讀音是zhè,不要讀成zhé;“蜿”的讀音是wān,不要讀成wǎn;“蜒”字中間是“廴”,不是“辶”。要求學生在讀寫時注意。

  5、相機理解如下詞語:油桐、溶洞、石鐘乳、石筍(教師相機展示圖片資料,幫助學生理解)。

  6、交流多音字

  7、再默讀課文,這篇課文主要寫了什么?(作者記敘了游金華雙龍洞的經(jīng)過。)

  三、探尋游蹤,理清條理

  1、再讀課文,作者從金華出發(fā),是按怎樣的順序來游覽雙龍洞的?(游覽順序)課文主要寫了哪些景點?根據(jù)作者游覽的順序,畫一張游覽示意圖。(可以各自進行,也可與幾個同學討論完成。)

  2、匯報交流,理清作者游覽的路線。

  金華→羅店→入山→洞口→外洞→孔隙→內洞→出洞(板書)

  3、指名出示畫好的示意圖,并按圖說清圖意,然后相互補充或糾正不當之處。

  四、對照示意圖,找到相應段落再次朗讀

  五、品讀交流,理解深化

  1、品賞路上的見聞,講讀課文第一至第三自然段。

 。1)作者出了金華城,去雙龍洞的路上看到了什么?

  默讀課文,畫出有關詞語。(映山紅、油桐、沙土、新綠、溪流。)

 。2)這些景物有什么特點?給作者的感受是怎樣的?邊讀邊想象文中描寫的景象。(板書:一片明艷)

 。3)媒體展示沿途風光圖片親自感受。你覺得路上的景色如何?指導有感情地朗讀。

  (4)作者還聽到了什么?(課件出示句子:“隨著山勢……變換調子。”)其中“隨著、時而、時時”加點,說說從帶點的詞語中體會到了什么。

  教師引導學生理解此句:溪聲有什么特點?為什么會有時而窄,時而寬,時而緩,時而急的變化?學生想象、體會,課件播放,練讀此句。

  2、小結:作者一路上迎著小溪,看到了美麗的山景,這令他多么愉悅!那么他又是怎樣游覽外洞和內洞的呢?下節(jié)課我們接著研讀。

  板書設計:

  記金華的雙龍洞

  金華→羅店→入山→洞口→外洞→孔隙→內洞→出洞

  六、布置作業(yè)

  1、抄寫生詞。

  2、用“時而……時而……時而……時而”造句。

  第二課時

  一、復習舊課,導入新課

  上一節(jié)課,我們初步學習了課文,弄清了作者的游覽順序,誰還記得作者的游覽路線是怎樣的嗎?(結合板書:先指名說,再各自練說。)

  二、以自主學習和小組合作學習相結合的形式,學習課文的重點部分。

  你最想了解哪個景點?選擇其一,進行小組合作學習。

  教師提供自學提示:

  1、這個景點有什么特點?自己是從哪些語句看出來的?

  2、作者的感受是什么?

  3、體會作者的.描寫方法。

  3、你能通過朗讀來表現(xiàn)景物的特點和作者的感受嗎?

  三、匯報自學情況

 。ㄒ唬岸纯凇辈糠

  1、"洞口"的特點是"寬"。洞口像橋洞似的,很寬。[板書:寬](相關句子)

  2、體會作者的描寫方法:打比方

  (二)“外洞”部分

  1、“外”洞的特點是“大”。 [板書:大]走進去,……一定不覺得擁擠。(相關句子)

  2、體會作者的描寫方法:打比方

 。ǘ"孔隙"部分

  1、"孔隙"的特點是"窄、矮、險"。[板書:窄、矮、險]從以下幾方面可以看出來:

  (1)船大小的描寫(讀有關句子)

 。2)對進洞方式的描寫(讀有關句子)

  (3)對自己感受的描寫(讀有關句子)

  學生互相補充,各抒己見。

  2、教師用多媒體課件演示作者通過"孔隙"的特點和經(jīng)過。

  3、學生繼續(xù)就這一部分進行朗讀匯報,互相評論。

  教師重點指導以下兩組句子的朗讀。

 。1)我懷著好奇的心情獨個兒仰臥在小船里,自以為從后腦到肩背,到臀部,到腳跟,沒有一處不貼著船底了,才說了一聲"好了",船就慢慢移動。

 。2)眼前昏暗了可是還能感覺左右和上方的山石都在朝我擠壓過來。我又感覺要是把頭稍微抬起一點兒,準會撞破額角,擦傷鼻子。

  指出要重讀的詞語,以強調作者的感受(作者的描寫方法),突出孔隙的特點。

  4、讓學生隨著多媒體課件復述作者通過"孔隙"的特點。

  (三)"內洞"部分

  1、"內洞"的特點是黑(一團漆黑)奇(洞頂雙龍,洞內石鐘乳、石筍)大(比外洞大得多)[板書:黑、奇、大](相關句子)

  2、課件出示,欣賞體會。

  3、讀到這里,你知道雙龍洞名的來歷了嗎?哪個句子講明了?(指名讀出有關句子)

  教師重點指導以下句子的朗讀。

  “這些石鐘乳和石筍……也很值得欣賞。”

  著重理解“即使”這部分的強調作用。

  四、教師小結。

  同學們,通過本課的學習,我們了解作者游覽雙龍洞路線,領略了沿途的美景和雙龍洞的美麗奇特。那么,你能總結一下作者是怎樣寫好這篇游記的嗎?(1、按游覽的順序寫。 2、抓住特點有重點地寫。)

  五、拓展閱讀:《鼎湖山聽泉》

  課后教學反思:

  本課有一個重要目標是解決“從課文中獲取游覽的各個地點,畫出游覽路線示意圖,從而歸納本文寫作順序!睂W生從文中獲取信息時,大多數(shù)學生能抓住“洞口、外洞、內洞”對于“沿途、孔隙、出洞”的提取比較困難,在引導上我還需多下功夫。當學生把整個路線梳理出來后,就能很容易概括本文是按照游覽順序介紹的。

記金華的雙龍洞教案最新2

教學要求:

  1、通過語言文字了解金龍洞的特點,激發(fā)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

  2、了解作者的游覽順序,練習給課文編提綱。

  3、學習課文生字新詞。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1、了解外洞內洞的特點,以及怎樣由外洞進入內洞的。

  2、體會作者的游覽感受,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

  3、理清課文的條理,練習給課文編提綱。

  教學難點:

  1、了解外洞內洞的特點,以及怎樣由外洞進入內洞。

  2、體會作者的游覽感受,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

  3、理清課文的條理,練習給課文編提綱。

  教學準備:

  課文朗讀配樂磁帶。

  第一課時

  教學要求:

  1、初步了解課文內容,了解作者的游覽順序。

  2、自學本課生字新詞,老師檢查自學情況。

  3、練習朗讀課文。

  教學重難點:

  了解作者的游覽順序,能給課文分段。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人課題。

  同學們都喜歡游覽,旅游后還有寫寫游記。著名作家、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游覽了浙江金華的雙龍洞后,就寫了一篇游記,這篇游記就是——記金華的雙龍洞(板書課題)

  葉圣陶先生是怎樣寫的呢?我們一起來學習。

  二、了解學生預習課文情況。

  1、同學們都預習了課文,你讀了“預習”了解了些什么內容?

  2、通過讀課外書,收集資料。你了解了關于本課的什么知識?

  生答:我知道葉圣陶是我國著名的文學家、教育家和語言學家。

  生答:葉圣陶解放前當過小學、中學、大學教師,編輯,解放后任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長、教育部副部長等職務。

  生答:繁忙的工作之余,葉老還到多處風景名勝區(qū)參觀游覽,并寫下了許多清新優(yōu)美的游記,《記金華的兩個巖洞》就是其中之一!皟蓚巖洞”就是金華北山“五洞十景”中最為著名的兩個溶洞:雙龍洞和冰壺洞。

  生答:目前,雙龍洞已被列入國家級風景名勝區(qū),每天游人如織。

  3、老師小結:同學們了解的情況真豐富,看來同學們在課外是下了一翻工夫的。

  三、聽老師范讀課文,思考問題。

 、甭犂蠋熍錁防首x課文。

 、矊W生思考:

  ⑴想一想每段講什么?

 、谱髡呤前丛鯓拥捻樞蛴斡[雙龍洞的?

 、前阎v到洞中雙龍的句子畫下來。

 、秤懻撘陨纤伎碱}。

  四、檢查學生學習生字、詞的情況。

 、遍_火車分析生字的音、形、義。

 、渤樽x課文。(了解學生通讀課文情況。)

 、忱斫馍~。(學生在讀課文時隨機檢查。如:蜿蜒、明艷、突兀、森郁等詞。)

  五、給課文分段。

  ⒈默讀課文給課文分段。

 、餐務摲侄魏投我。

 、忱蠋熆偨Y歸納。

  六、作業(yè):

 、背瓕懮帧

 、怖首x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要求:

 、蓖ㄟ^語言文字了解金華雙龍洞的特點,激發(fā)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

  ⒉了解外洞、內洞的特點以及怎樣由外洞進入內洞的。

 、丑w會作者的游覽感受,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進行片段練習。

 、从懈星榈乩首x課文。

  教學重難點:

 、绷私馔舛、內洞的特點以及怎樣由外洞進入內洞的。

 、搀w會作者的游覽感受,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

  教學過程:

  一、檢查復習:

 、甭爩懮~。

  ⒉請說說本文分幾段,段意是什么?

 、匙髡叩挠斡[路線是怎樣的?

  二、學習第一段。

 、背閷W生讀本段。

 、菜伎迹

 、湃~圣陶爺爺在去雙龍洞的路上看見了什么?(請用:“ ”畫出來)。作者用了什么方法去描寫?

 、啤懊髌G”是什么意思?為什么作者會“眼前一片明艷”?

 、窍疄槭裁磿儞Q調子?這里寫溪水實際上是寫什么?這溪水是從哪里流出來的?

 、撑錁酚懈星榈乩首x本段,感受作者是什么心情。

 、醋x完本段你眼前有什么景物,請你說出來,你是怎樣的心情。(讓學生產(chǎn)生想象)

 、悼偨Y學習方法。同學們剛才我們是怎樣學習這段文字的。

  學生總結:

 、帕私庾髡呙鑼懥耸裁淳拔。

  ⑵作者用了什么方法描寫。

  ⑶體會作者有怎樣的感受。

 、认胂笞髡呙枥L的景色。

  三、學習第二段。

 、睂W生自學本段。同學們我們運用學習第一段的方法學習本段。請同學們隨著葉圣陶爺爺繼續(xù)向前游。

 、矊W生自由朗讀學習課文。

 、迟|疑問難。

  ⒋老師提問:⑴你來到了雙龍洞看見了什么樣的景觀?你有怎樣的感受?

 、迫奈恢迷谀睦?

  ⒌配樂有感情地朗讀本段。想象作者描寫的外洞是什么樣子的。

  四、學習第四段。

  ⒈學習方法同上1~3步。

 、怖蠋熖釂枺孩盼覀兣c葉圣陶爺爺游到外洞,必須干什么?(生:坐船)

 、迫~圣陶爺爺給我們介紹的小船是什么樣的.呢?葉圣陶爺爺是怎樣乘船的呢?

  ⑶這小船是順水而行,還是逆流而上?

 、澄覀円瞾砀惺茉诖线M洞的感覺。聽老師配樂朗讀課文。

 、蠢蠋燁}問:“擠壓”是什么意思?葉圣陶爺爺為什么有這樣的感覺?你有怎樣的感覺?(要學生產(chǎn)生想象。)

  五、學習第五段。

  ⒈學生自學方法同上。

  ⒉老師題問:坐船進入內洞,內洞是什么樣子的?當工人提著汽油燈看到了什么?

  ⒊配樂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想象洞中石鐘乳和石筍的形狀。

 、醋x完以后你的腦海里出現(xiàn)了怎樣的畫面呢?(要學生產(chǎn)生想象。)

  ⒌老師題問:現(xiàn)在你知道溪水的源頭在哪里嗎?

  六、齊讀第六段。

  七、總結全文。

 、庇懈星榈嘏錁防首x全文。

 、菜伎迹鹤x完本課你有何收獲或感受?

  八、文字訓練。

  片段練習:根據(jù)課文所描寫的場景,你選擇一處產(chǎn)生想象,寫出百字以上的短文。

  板書設計:

  記金華的雙龍洞

  路上洞口外洞內洞出洞

  映山紅突兀、森郁窄漆黑

  油桐花寬、大擠壓雙龍、石鐘乳、石筍

  比外洞大

  溪流泉水泉水泉水

  (變換調子)(靠洞右邊)(孔隙流出)(緩緩、源頭)

  附學生的片段練習。

  “我”乘車穿過金華城,大約行了五公里來到了羅甸。只見一座紅色的山映入眼簾。還有幾分亮綠點綴著。是那么另人心醉!汽車迎著山路盤曲而上,仔細看那些紅色的小東西,原來是一朵朵紅色的油桐花。這些花開得太繁了,太密了,就象一團團的紅園球,不仔細看還以為是些紅色的絨球呢!“嘰嘰嘰……”我朝樹枝上一看,一只黃色的小鳥在樹枝上唱著歡快的歌,伴著溪流的溪聲,它唱起了歌兒,真有節(jié)奏。

  學生:黃秦

  溪流之女滾滾地流動著,潔白、清透。她唱著婉轉的歌:有時咕咚咕咚、有時叮當叮當。她很溫柔,如一個和藹可親的母親,輕柔地扶摸著水里的石頭,在她的呵護下石頭靜靜地進入了夢想,當它們醒來時以換上了新衣。溪流之女時時變換著身姿,搖動著它的長裙!八鼰o時無刻不帶給我們以米的感受”只聽見耳邊所有的事物都在贊嘆。突然,一束太陽射下的金光,穿透了溪流之女的心。她的歌聲更加動聽了。

  學生:喻涵

  我坐船來到內洞,見內洞漆黑得沒有一絲光亮。工人拿著油燈在前面引路。這時我才感覺內洞比外洞大多了。里面的鐘乳石千奇百怪,有的像人、有的像動物、有的像孫悟空的“定海神針”。再往里走,洞里安靜得出奇。乳石的水滴下來,發(fā)出“嘀,嘀”的聲音,人走在里面覺得很陰森。突然,一滴水滴在我的臉上,涼涼的,嚇我一大跳。又走了一段,聽見有水流聲,原來是溪流的來源。這時我發(fā)現(xiàn)內洞太大了,人在里面只不過是一個微生物罷了。接著,我排著隊出了洞。

  學生:閆墨鋒

  第三課時

  教學要求:

  1、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和中心思想。

  2、圍繞中心,根據(jù)游覽順序,學著給課文列提綱。

  3、指導背誦課文

  教學重難點:

  學著給課文列提綱。

  教學過程:

  一、檢查復習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請說說作者的游覽順序是怎樣的?

  二、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和中心思想。

  想一想:

  ⒈課文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沧髡咄ㄟ^記敘有表達什么思想感情?

  三、學習給課文列提綱。

  ⒈基本方法:

  ⑴通過審題明確題目的要求,確定作文記敘的主要內容和要表達的中心思想。

 、埔x擇好材料按一定的順序排列,并確定分幾段寫。

  ⑶給每一段寫個簡短的段意或列個小標題。

  ⒉格式:

 、蓬}目。

 、莆恼轮行。

 、遣牧习才。

 、硨W生學著給本課列題綱。

  ⒋評講學生列出的題綱。

  四、指導學生背誦課文第五自然段。

  五、總結學生學習情況。

記金華的雙龍洞教案最新3

  一、教材分析

 。ㄒ唬┲饕獌热

  這是一篇游記,記敘了作者游覽金華雙龍洞的情景。是按游覽順序記敘的。先寫沿途所見的美景;繼而寫外洞洞口、外洞;再寫孔隙;最后寫內洞。

  (二)中心思想

  在游覽過程中表達了作者熱愛祖國秀麗山河的思想感情,激發(fā)學生對祖國錦繡河山的熱愛。

 。ㄈ┪恼陆Y構

  全文按游覽順序,可分為四段:

  第一段(第1節(jié)),交代作者游覽金華雙龍洞的時間及雙龍洞的地點。

  第二段(第2、3小節(jié)),寫作者從金華城出發(fā),經(jīng)過羅甸,漸漸入山,一路上經(jīng)過的地方和看到的景物。先寫山后寫溪流,最后用“那溪流就是從洞里出來的”,引出描寫的重點雙龍洞。

  第三段(第4、5、6、7小節(jié)),分別寫作者游覽外洞、孔隙、內洞的情景。

  第4節(jié)先寫在洞口觀山的感受,然后具體描寫外洞,寫出外洞口“寬”內“大”的特點。最后又提到泉水,交代了泉水的流向。泉水靠著洞口的右邊往外流,這是外洞。

  第5節(jié)寫作者從外洞通過孔隙進入內洞的情形,這一節(jié)寫得很詳細,可分為五層:

  第一層寫泉水的來路,承接上文,自然過渡,引出下文。第二層介紹泉水流出的孔隙的大小。第三層寫小船的形狀,使人對孔隙的矮、窄有了明確的認識。第四層介紹穿過孔隙進入內洞的辦法。第五層寫穿過孔隙進入內洞的感覺。先寫作者穿過孔隙之前的心情和所做的準備,再寫作者穿過孔隙時的感覺,讀了使人有身臨其境之感。

  第6、7小節(jié)寫作者游覽內洞時的情景,這部分是文章的重點,可分為四層:

  第一層寫“黑”,“內洞一團漆黑”。第二層寫“奇”。借著汽油燈光,首先看到的`是“蜿蜒在洞頂?shù)碾p龍”,其次看到的是些“石鐘乳和石筍”。第三層寫“大”!皟榷幢韧舛创蟮枚,大概有十來進房子那么大。”第四層寫水“源”!吧显丛谏詈诘氖蠢铩,指明泉水的發(fā)源地,點出了雙龍洞已到盡頭。這一段主要寫內洞“黑”、“奇”、“大”三個特點。

  第四段(第8節(jié)),寫出洞,自然結束文章。

  這篇文章段落分明,條理清晰。一是按游覽順序劃分段落;二是另有一條水線在串連著全文,因而有兩條線:游線和水線同時貫穿全文。

  分段時,如有的學生把4節(jié)看成第三段,5節(jié)為第四段,6、7節(jié)為第五段,也就是把全文分為六段也是可以的。

 。ㄋ模┱Z言因素

  “山上開滿了映山紅,無論花朵和葉子,都比盆栽的顯得有精神!边@是一個比較句,拿滿山開遍的映山紅與盆栽的杜鵑花相比,比的結果是山上的映山紅“有精神”!坝芯瘛北緛硎切稳萑说,這里借用,形容花的長勢好。盆栽的杜鵑花也是映山紅,為什么比不過山上開的呢?山上的映山紅根深葉茂,沐浴著大自然的陽光雨露,植株高大,花朵大而繁多。盆栽的人工培育嬌嫩而不茁壯,比起山上的映山紅就顯得遜色了。

  “一路迎著溪流,隨著山勢,溪流時而寬,時而窄,時而緩,時而急,溪聲也時時變換調子!边@是一句因果句式,溪流的流面、流速、流聲都與山勢有關,請看下面的析句。

  “首先當然是蜿蜒在洞頂?shù)碾p龍,一條黃龍,一條青龍。我順著他的指點看,有點像!睘槭裁础笆紫犬斎皇恰彬暄言诙错?shù)碾p龍,因為它是雙龍洞的主要景點,雙龍洞也因此而得名,當然在內洞諸多的景物中先看雙龍。葉老看后為什么說有點像,那么到底是像還是不像呢?兩條龍蜿蜒在洞頂,是動態(tài)的描寫,它們盤在那里,張牙舞爪,似要騰飛。再加上燈光搖曳,洞內水汽蒸騰,看上去真有雙龍欲飛的感覺。但又因雙龍是石鐘乳自然形成,沒有經(jīng)過人工雕琢,因而葉老說有點像,還是肯定了像。

 。ㄎ澹┰~語講解

  臀部:人體后部兩股上端和腰相接近的部分。

  蜿蜒:原指蛇類爬行的樣子。課文指洞頂上的石龍彎彎曲曲的樣子。

  明艷:本課指明亮鮮艷的色彩。

  孔隙:原指小的裂縫。本課指能通過一條小船的。小洞。

  時而:副詞。表示不定時地重復發(fā)生,有時候。

  盤曲而上:盤曲,曲折環(huán)繞。課文指公路在山邊盤旋,繞著圈兒通到山上。

  突兀森郁:形容山勢高峻,樹木茂盛。突兀,高起的樣子。森郁,森林茂盛。

  進:課文中作量詞。平房一宅內分成前后幾排,每排稱為一進。課文說內洞有十來進房子那么大,即有十來排房子那么大。

 。⿲懽魈攸c

  課文中描繪景色的句子,運用了對比、比喻、夸張的手法,引導學生仔細賞析、體會。如“眼前昏暗了,可是還能感覺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擠壓過來。我又感覺要要把頭稍微抬起一點兒,準會撞破額角,擦傷鼻子!弊髡咄ㄟ^心理活動的描寫,把雙龍洞的內洞入口處低矮狹窄的奇異景象非常生動地反映出來。

  課文按兩點線索寫的。一條是作者的游覽順序,抓住景物特點來寫。是“順”的線索;另一條是泉水、溪水的來路,是“逆”的線索。兩條線索巧妙地交織在一起,不僅使全文脈絡清楚,而且使事物的方位、方向和作者觀察的移動線索及角度都非常清晰。

 。ㄆ撸┙虒W重點難點分析

  教學重點,孔隙和內洞是雙龍洞的重要景觀,學習“孔隙”那一節(jié),應引導學生體會它的“矮”、“窄”、“險”。通過孔隙,險而不危,因而險中有奇、奇中有趣,著重體會心情。內洞有兩個重點:一是奇景雙龍,一是各種形態(tài)和顏色的石鐘乳、石筍構成的洞內奇景,應引導學生充分地想象,活躍他們的思維。

  難點:課文中有幾個難懂的句子,應引導學生弄懂它的內涵。在教材分析中已經(jīng)涉及。

  二、教學要求

  1、使學生了解課文是按游覽順序記敘了作者游雙龍洞的所見所聞,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秀麗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學習抓住特點寫景物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觀察周圍事物和有條理敘述事物的能力。

  3、按空間順序給課文分段,并概括段意。

  4、學會生字新詞,會用“稍微”、“好奇”造句。

  5、了解一些句子在文章中的過渡作用。

  三、教案

  (一)課時內容安排

  第一課時:釋題、簡介作者、通讀課文、學習生字詞劃分段落。

  第二課時:學習課文內容、釋句、理解課文寫作方法。

 。ǘ┱n時教案

  第一課時要求:釋題、知道作者、了解游記段落劃分的線索,自學本課生字新詞。

  第二課時要求:讀懂課文,掌握景物的特點,理解難懂的句子,并學習本課的寫作方法。

  四、教學提示

  1、學生幾乎都沒有去過巖洞,有條件的學校教師要播放錄像帶。沒有條件看錄像也可以看幻燈片。連這條件也不具備的,教師可搜集圖片讓學生看?傊瑧斢懈行缘牟牧瞎┯^賞。

  2、寫雙龍洞沿途景物要讓學生懂得它在全文中的作用。不然,學生寫游記,前面把看到的景物一一羅列會造成喧賓奪主,主次不分。

  3、學完這課書,教師給學生組織一次旅游,可近距離的,讓學生抓住景物特點,按游覽順序寫一篇游記。

  五、資料

  作者簡介:葉圣陶(1894—1988年),原名葉紹鈞,江蘇關縣人。他從“五四”時期開始創(chuàng)作,作品很多,著名的短篇小說有《隔膜》、《城中》,長篇小說《倪煥之》,童話集《稻草人》等。1957年,他60多歲時,游覽了金華的雙龍洞和冰壺洞,寫了《記金華的兩個巖洞》這篇游記。本文是從這篇游記中節(jié)選的,節(jié)選時略有刪改。原文現(xiàn)收在葉圣陶的散文集《小記十篇》里。

【記金華的雙龍洞教案最新】相關文章:

《記金華雙龍洞》教案07-18

《記金華的雙龍洞》教案04-23

《記金華的雙龍洞》教案02-23

記金華的雙龍洞教案08-27

記金華的雙龍洞優(yōu)秀教案02-24

《記金華的雙龍洞》優(yōu)秀教案10-14

《記金華的雙龍洞》優(yōu)秀教案08-24

記金華的雙龍洞教案(精選6篇)04-15

《記金華的雙龍洞》教案9篇07-29

《記金華的雙龍洞》教案六篇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