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實用4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我們應該怎么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大班教案4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大班教案 篇1
設計意圖
大自然奇趣盎然藍天白云,風霜雨雪,日出日落,大自然規(guī)律為人類提供了生存的條件,為人類創(chuàng)造了美好的生活。幼兒生活在絢麗多彩的大自然中,一切都使他們感到新奇:“天上為什么會下雨?”“風是從哪里來的?”“為什么云會有各種形狀?”本活動以小水滴為開端,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引導幼兒關注大自然現(xiàn)象,讓他們與可愛頑皮的小雨滴結(jié)伴。在體驗和想象空間的同時,為幼兒創(chuàng)設更為廣闊的自由表現(xiàn)和表達的空間,鼓勵幼兒運用多種方式來表達自己對自然現(xiàn)象的認識。感觸大自然的神奇,傾聽大自然的語言,分享大自然的美妙,體驗大自然的魅力,激發(fā)他們熱愛和探索大自然的興趣。從而讓他們了解自然現(xiàn)象與人類的關系,在他們幼小的心靈中埋下智慧的種子
活動目標
1、理解畫面內(nèi)容,大膽地用語言表述畫面的意境,培養(yǎng)幼兒的藝術思維。
2、學習其中不同的動詞,并嘗試用身體動作來表示。
3、大膽想象,創(chuàng)編作品,理解雨水與環(huán)境以及人們的關系。
4、讓幼兒大膽表達自己對故事內(nèi)容的猜測與想象。
5、運用已有生活經(jīng)驗,根據(jù)畫面大膽想象、推測并表達自己對故事情節(jié)的理解。
活動重難點
重點:熟悉散文內(nèi)容,感受散文中的優(yōu)美語句,學說動詞“滾”、 “跳”、 “濺”“躲”。
難點:理解散文的語言,尤其是把傘、池塘比喻成事物的表現(xiàn)手法,并能大膽進行創(chuàng)編。
活動準備
PPT課件、下雨聲音。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1、小朋友,豐收的秋天來到了,我們一快去秋游吧!你們聽聽什么聲音?(播放雨聲)呀!下雨了,我們趕快找個地方坐下來躲躲雨吧。(進場)
2、小朋友你們喜歡下雨嗎?為什么?幼兒結(jié)伴討論——各抒己見 (要求用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觀點)
(二)看圖講述——《頑皮的小雨滴》。
播放PPT2,你們看,這是誰呀?(雨滴娃娃)淅瀝瀝,淅瀝瀝,雨滴娃娃離開了云媽媽的懷抱,一個一個落了下來,它們會落到哪里呢?
1、出示PPT3:
(1)看,小雨滴落到了哪里?你看它在干什么?
(2)朗誦故事第一段,學習動詞“滾”。
(3)小雨滴是怎么骨碌骨碌滾下來的`,你會用動作來表示嗎?
(4)小雨滴除了能從妹妹傘上滾下來,它還會從哪些地方滾下來?
2、出示PPT4:
(1)小雨滴又來到了哪里?它把池塘當成了什么?會發(fā)生什么情況?
(2)朗誦故事第二段,學習動詞“跳”。
(3)誰來學學小雨滴是怎樣跳進池塘的?
(4)還有誰會像小雨滴一樣跳進池塘?
3、出示PPT5:
(1)小雨滴又來到了哪里?你能找到它嗎?
(2)朗誦故事第三段,學習動詞“濺”。
(3)現(xiàn)在小雨滴的表情怎么樣?它為什么這么高興?
(4)教師表演行人,幼兒表演汽車和小雨滴。
(5)除了小雨滴會濺到人的身上,生活中還有哪些東西會濺到我們身上?
4、出示PPT6-7:
(1)哎呀!小雨滴又和小朋友玩起捉迷藏的游戲,這次它躲到哪里去了?你能找到它嗎?
(2)朗誦剩余部分,學習動詞“躲”。
(三)完整欣賞散文詩
1、教師有感情的朗讀散文詩,引導幼兒傾聽。
2、提問:你最喜歡散文中的哪一句話?
3、引導幼兒學習用不同的動詞,如滾、跳、濺、躲等,描述雨滴落在不同地方的調(diào)皮情形。
4、聽了故事,你覺得這是一些什么樣的小雨滴?(引導幼兒形容描述小雨滴)
(四)創(chuàng)編作品
1、小雨滴還會到哪兒去呢?又做了哪些調(diào)皮的事兒?
2、引導幼兒結(jié)合生活中的經(jīng)驗進行創(chuàng)作。(小雨滴落在竹竿上,把媽媽晾的衣服淋濕了;小雨滴在花朵上,花朵更漂亮了)
附散文詩:頑皮的小雨滴
淅瀝瀝,淅瀝瀝,頑皮的雨滴娃娃離開了云媽媽的懷抱,一個一個跳到了樹上、落到了屋頂上、擠進了草從里。
它把妹妹的傘當滑滑梯,站不穩(wěn),骨碌骨碌滾下來。
它把清清的池塘當跳水的游泳池,縱身一跳,在水面留下圈圈漣漪。
它喜歡躲在路邊的土坑里,車輪碾過,它馬上蹦得高高的,濺得路人一身泥。
它喜歡在柔柔的沙灘上捉迷藏,一眨眼就不見了,卻傻傻地留下顆顆腳印。
淅瀝瀝,淅瀝瀝,頑皮的小雨滴唱著歌兒又不知躲到哪里去了?
活動反思
我們現(xiàn)在的主題是《大自然的語言》。大自然奇趣盎然,藍天白云,風霜雨雪,日出日落,大自然規(guī)律為人類提供了生存的條件,為人類創(chuàng)造了美好的生活。幼兒生活在絢麗多彩的大自然中,一切都使他們感到新奇。下雨是我們生活中經(jīng)常遇到的自然現(xiàn)象,如果遇上下雨天,孩子們只能在教室內(nèi)活動,孩子便抱怨,下雨天太不好了,不能讓我們到外面游戲、活動。而望著外面的雨,孩子們時常會有一種想跟雨水玩耍的沖動,用手想去接玩雨滴,在小雨中奔跑、用腳踩雨水……愛玩“雨”似乎是孩子們與生俱來的天性。語言活動“頑皮的小雨滴”就是順應了孩子們好奇的心里。
活動開始我從手指游戲?qū)耄吥顑焊柽呑鰟幼鳎骸皟芍恍∈肿鲇挈c,雨點從天空落下來,淅瀝瀝,淅瀝瀝。兩只小手做雨傘,小傘小傘遮住我,嘩啦啦,嘩啦啦。兩只小手做小船,雨點落在船槳上,小船開進大海里!焙⒆觽冏龅梅浅F饎。這時我請出小雨滴,讓它成為孩子們的朋友,并引出了這是一個頑皮的朋友。為什么說它頑皮呢,帶著這樣的疑問,開始了對散文的欣賞、觀察和理解。
活動中讓我欣喜地發(fā)現(xiàn),孩子們很會說。有孩子說小雨滴會落到汽車上,把汽車當滑滑梯。有孩子說:小雨滴會落到寶塔上,在那看風景。有孩子說:小雨滴會落到我們的滑滑梯上,和我們一起玩等等。喚起了孩子們對雨境的美好想象和回憶。在續(xù)編時,可惜的是我太急了,如果讓孩子們說得更多些,然后,我再幫助他們語言梳理一下的話,那么孩子們的語言會更豐富更精彩的。
在看圖講述時,我的提問語句不夠精練,以至幼兒的回答有點被框的感覺。還有我在與孩子們形象的互動幾個動詞跳、躲、濺等描述雨滴調(diào)皮的情形時把握不夠好,以至幼兒在續(xù)編時動詞的應用不夠正確。在今后的教學中我還需要不斷學習和積累。我想把握每次學習的機會
大班教案 篇2
設計意圖:鑒于中班幼兒在一日生活中經(jīng)常能碰到分類這一問題,如給玩具分類,給衣物分類,等等,盡管多數(shù)幼兒都能完成簡單的分類任務,但這往往都局限于老師的吩咐與要求,因而想通過這樣一個數(shù)學活動讓幼兒能主動探索到可以根據(jù)物體不同的性質(zhì)內(nèi)容進行分類,并學習到各種分類的方法,同時還能了解到物與物之間都是存在一定的共性的。
活動目標:
1、能根據(jù)紐扣的顏色,大小,形狀等特征進行分類。
2、排除特征干擾,按要求取相應數(shù)量(8以內(nèi))的紐扣。
3、生活中喜歡做媽媽的小幫手。
活動準備:
1、幼兒自備各種特征的紐扣:兩眼扣,四眼扣,圓形扣,方形扣,花形扣等。
2、記錄單。
3、信封,水彩筆。
活動過程:
1、幼兒觀察各種紐扣,發(fā)現(xiàn)它們的不同點和相同點,進行各種分類,并在記錄單上用標記記錄下來。
2、教師扮“媽媽”,請孩子們聽清楚“媽媽”的話,幫忙整理紐扣。
(1)根據(jù)形狀不同分,如:“拿3粒圓形紐扣”,“拿4粒大的心形紐扣和2粒小的心形紐扣”。
。2)根據(jù)顏色不同分,如:“拿5粒黑紐扣和5粒白紐扣”。
。3)根據(jù)大小分,如:“拿4粒大的圓紐扣和4粒小的圓紐扣”。
3、幼兒自由進行操作,根據(jù)紐扣洞的數(shù)量分類并在記錄單上用標記記錄。
4、分別將適合爸爸,媽媽,寶寶用的紐扣裝入三只信封,并做上不同的標志。
教師小結(jié):
我們不光可以按照顏色來進行分類,幫相同顏色的紐扣找到好朋友,我們還能按照形狀來分,把圓形的紐扣集中到一起做好朋友,還能按照大小幫大個子和小個子的紐扣都找到好朋友。
拓展延伸:
通過欣賞各種紐扣制作的裝飾品,感受紐扣裝飾品帶來的藝術魅力,并調(diào)動學生對制作紐扣裝飾品的熱愛,為下一步教學奠定良好的基礎。在此環(huán)節(jié)后,再次明確下節(jié)課的任務以及督促學生養(yǎng)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良好習慣。
活動總結(jié):
本活動力求真正的從生活入手,從幼兒興趣出發(fā),課堂氣氛和諧輕松融洽,達到提高每個幼兒綜合實踐的能力和個人素養(yǎng)的`提升。
教學反思:
本次活動的主題是《理紐扣》,活動的目標是能根據(jù)紐扣的顏色,大小,形狀等特征進行分類,獲取8以內(nèi)的數(shù)的組成的經(jīng)驗;顒訒r,利用幼兒用書,準備各式各樣的紐扣,如兩眼扣,四眼扣,圓形扣,方形扣,花形扣等。先讓幼兒說說紐扣的顏色,大小,形狀,扣眼的多少進行觀察,說紐扣的特征,然后進行給紐扣的相同點和不同點進行分類。最后以游戲的形式來獲取8以內(nèi)數(shù)的組成。以玩代學獲得8以內(nèi)數(shù)組成,并學會按顏色,大小,形狀給事物分類,開發(fā)了幼兒的智力;顒舆_到了目標,完成了活動的內(nèi)容。效果好。
1、材料的投放。
提供的紐扣貼近幼兒的生活,是幼兒經(jīng)常接觸、熟悉的材料,可以隨手拿來用,在活動中紐扣的投放時,提供人手一份的材料,我給每個幼兒準備了一只筐子,里面裝有8粒各不相同的紐扣,在第一環(huán)節(jié)中幫助幼兒很好地觀察發(fā)現(xiàn)紐扣的異同。
2、記錄單的設計。
本次活動我設計了一張記錄單,把幼兒在第一環(huán)節(jié)發(fā)現(xiàn)的紐扣的顏色、大小、形狀的先在記錄單上用標記記錄下來,然后在第二環(huán)節(jié)引導更細致地分類觀察紐扣時,把幼兒觀察到的紐扣不同顏色、形狀等再次記錄下來。在第三環(huán)節(jié)幼兒發(fā)現(xiàn)紐扣有洞洞,也可以把觀察到的紐扣洞洞數(shù)量的多少記錄下來。
3、課后體會。
在活動中我深深地感到幼兒是活動的主體,讓幼兒自己去操作、探索,讓幼兒在活動中從動手動腦到動嘴,逐步培養(yǎng)其觀察能力、動手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作為教師要轉(zhuǎn)變觀念,敢于發(fā)現(xiàn),善于引導,作幼兒探索活動的創(chuàng)始者、主持人,為幼兒科學探索活動走向更加開放、寬松的環(huán)境而地段大膽地去探索、創(chuàng)新。
大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初步了解漢字的演變歷史,知道漢字是中國人發(fā)明的文字。
2、嘗試根據(jù)圖畫、象形字認讀相對應的漢字。
3、關注生活中的漢字,激發(fā)幼兒對漢字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
活動準備:
1、多媒體課件、字卡、象形字
2、幼兒已經(jīng)認識“水、火、人、木、鳥、羊、月、日”等漢字。
活動過程:
一、通過多媒體課件,讓幼兒了解漢字的演變歷史,激發(fā)對漢字的興趣:
(一)、組織幼兒討論:漢字有什么作用?你認識什么字?(教師鼓勵幼兒大膽發(fā)言)
教師:我們的生活離不開漢字,漢字可以幫助我們學習知識、認識世界。沒有漢字我們就無法溝通交流、學習了。
(二)、出示象形字“水、火、木”:
1、提問幼兒:他們像什么?(教師引導幼兒積極思考)
2、如果老師告訴你,它們每一個都是古時候的一個字,那它們都是什么字呢?猜猜看。(請幼兒大膽猜想,教師做好記錄。)
3、打開課件,看它們分別是古時候的`什么字。
(三)、播放課件,讓幼兒進一步了解漢字的由來及演變過程。
(四)老師小結(jié):
漢字是中國人發(fā)明的文字,現(xiàn)在的漢字是由古時候的象形字在使用過程中,為了使用方便,經(jīng)過長期的變化而來的。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漢字也是最優(yōu)美的文字之一。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文字,同時也是流傳范圍最大的一種文字。
(五)、通過操作活動,發(fā)現(xiàn)更多象形字與漢字的對應。
1、給幼兒發(fā)放字卡,教師在多媒體上出示象形字,請幼兒操作,讓幼兒找出象形字對應的漢字。
2、和幼兒一起檢查操作情況。
3、大聲讀出對應的漢字。
二、通過動手操作,初步感知漢字的特點,使幼兒在觀察和想象的過程中體驗發(fā)現(xiàn)的喜悅:
(一)、教師出示“海,樹、油、桃、焰、燈”,提問:這幾個字和是什么關,你是怎么知道的。
(二)、認識這幾個字的偏旁。
(三)、幼兒操作,按字的偏旁分類。
三、運用多媒體課件感知漢字語義之間的聯(lián)系,從而幼兒感受漢字的魅力:
播放課件《丑小鴨》,教師結(jié)合文字和圖片進行講述。
大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能運用多種方式進行創(chuàng)造。
2、能相互幫助,有合作意識。
3、喜歡參與活動,能初步感受美。
活動準備:
紙杯、紙盤、糖紙、各種顏色的紙若干、剪刀、膠水、彩色筆、毛巾等、成品三個。
活動過程:
1、以教師的“夢”引入
昨天晚上,譚老師做了一個奇怪夢,我夢見了許多的.“紙杯”娃娃跑到我的家里面,其中一個“娃娃”很著急的說:“我們馬上要去參加重慶市幼兒風采杯‘創(chuàng)意’大賽了?墒墙o我們化裝、打扮的叔叔、阿姨們事情太多了,忙不過來,所以我們是來請您和大班的小朋友幫忙的。幫我們打扮打扮,趕去參加比賽!薄芭叮≡瓉硎沁@么回事。那我去問問小朋友愿不愿意幫忙!
“你們愿意嗎?”
2、啟發(fā)想象、大膽創(chuàng)造。
1、出示成品,2、引導觀察。
(1)提示語:“它們還托我?guī)Я藥讉以前去參加過比賽的娃娃,(2)請小朋友們仔細觀察一下,(3)它們是怎么打扮的?”
。4)幼兒邊看邊說
3、引導幼兒想象。
提示語:你打算怎樣打扮它?
4、鼓勵幼兒大膽創(chuàng)造。
。1)引導幼兒自由組合,選材料。
。2)提出操作要求,鼓勵幼兒大膽操作。
。3)重點指導“無所事事,左顧右盼”的兒童。
5、評價、小結(jié)。
(1)引導互評。
。2)教師總評。
3、結(jié)束。
以照相留影,結(jié)束活動。
【大班教案】相關文章:
《大班教案》大班教案05-19
大班教案大班教案04-11
大班語言大班教案03-26
大班的教案11-26
大班教案01-07
【精選】大班教案11-02
大班教案11-30
大班教案11-30
大班教案11-30
大班教案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