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wǎng)>教學文檔>教案> 語文教案

語文教案

時間:2024-01-19 08:57:51 教案

語文教案通用(6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梁。那么優(yōu)秀的教案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語文教案6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語文教案通用(6篇)

語文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有趣的作業(yè)》是義務教育課程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鄂教版》一年級下冊中的一閱讀課文,全文講述了一個有趣的故事:老師布置了一項作業(yè),要求同學們到大自然里找春天,把能代表春天的東西帶到教室來,大家紛紛帶來了小蝌蚪、柳枝、青草……可小麗帶來的是自己親筆畫的一幅玉蘭花的畫。小麗的作業(yè)受到了老師的特別稱贊。故事告訴同學們,任何花草樹木,還包括小蝌蚪,它們都是有生命的,我們應當尊重它們的生命,關愛它們的生命。

  學生分析:

  一年級學生經(jīng)過半年的學習,已具備了一定的識字能力,掌握了一些簡單的閱讀方法,對生活的觀察能力和口語表達的能力在不斷地提高,能夠關注日常生活中一些事物的變化,并且有自己獨特的思維和見解。

  教學理念:

  1、《語文課程程標準》提出,語文教學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教師是學生學習活動積極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語文教學應以自讀自悟、自學探究為基礎,充分發(fā)揮師生在教學中的主動積極性。

  2、讓朗讀成為學習的重要方式,讓學生在自主的氛圍中學習,自由地說,在自讀自悟、主動探究中認識生字,理解課文,讓學生充分聯(lián)系生活實際,樹立環(huán)保意識和正確的情感態(tài)度。

  教學目標:

  1、學會“王、每、今、畫、公、玉、蘭、四”8個字,會認“代、表、教、定、課、桌、昨、完”7個字,認識5個偏旁“、人、、、口”。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通過課文的學習,懂得要自覺愛護花草樹木,愛護大自然。

  教學重點:

  1、教學生學會生字,認識新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教育學生關愛動物和植物,熱愛大自然。

  教學流程:

  一、激趣導入

  師:前兩天,老師給同學們布置了一個作業(yè),請你們把能代表春天的東西帶到教室里來,你們能給老師看看嗎?

  (同學們紛紛展示自己的作品,老師點評)

  師:有位老師也給他的學生布置了相同的作業(yè),你們想知道那些小朋友帶的是什么東西嗎?讓我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一讀第三課吧!

 。ò鍟n題)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懸念式的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檢查作業(yè)時鼓勵性的語言讓學生嘗到了成功的喜悅,為后面的學習做到了鋪墊。]

  二、初讀課文

  師:誰愿意提醒大家,我們在初學一新課文時,應注意哪些問題?(1、標然段畫出生字,讀準字音。2、畫出生字,讀者準字音。3、把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4、把不懂的詞做上記號。)。

  [讓學生自己說出初讀課文應注意的問題,而不是教師一味地灌輸,這樣不但鞏固了學習方法,還培養(yǎng)了良好的閱讀習慣。學生在自讀自悟。主動探究中認識生字,讀懂課文,對故事內(nèi)容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

 。▽W生自由朗讀課文,邊讀邊畫,老師巡回指導)

  三、檢查初讀

 。ūM量面向低水平學生,這樣更能發(fā)現(xiàn)問題)

  1、學生開火車認讀生字。

  要求會認的字:代、表、教、學、課、桌、昨、完

  要學會的字:王、每、今、畫、公、玉、蘭、回、。

  2、指名讀課文

 、僦该x。(學生)

 、诮o自然段標出序號。

  [通過檢查和學生的,發(fā)現(xiàn)學生在學詞識記和課文朗讀方面的不足,并及時彌補,消滅了初讀中的“攔路虎”,為后面的學習指明了方向。]

  四、學習課文1-6自然段

  1、師:上星期,王老師給同學們布置了一項什么作業(yè)?

  師指名讀第一自然段。

 。ㄗ屍渌麑W生帶著問題聽讀)

  生:王老師要每個同學到大自然里找春天,把能代表春天的東西帶到教室里來。

  學生齊讀第一自然段。

  2、學生朗讀第二自然段

 。ㄗx課文,看插圖)

  師:同學們帶的東西能代表春天嗎?

  生:能

  師:同學們帶了些什么呢?

  生:有蝌蚪、有柳枝、有青草……

  師:同學們只帶了這三種東西嗎?

  生:不是。

  師:你們想象一下,還會帶些什么呢?

  生1:桃花。

  生2:小燕子。

  ……

  師:看來同學們一定很喜歡春天,所以觀察得非常仔細。

  生:回顧上節(jié)課的內(nèi)容,深入新課。

  師:上節(jié)課同學們學的非常好,誰能說出課文的1-6自然段寫了什么?

  生:老師要同學們把最能代表春天的東西帶到教室里來,同學們有的帶蝌蚪,有的帶柳枝,有的帶青草,小麗帶的一幅畫。

  師:你真棒,小麗為什么要畫畫呢?

  (學生自讀第七自然段)

  生:小麗說:“我在公園看到一朵玉蘭花開了,想摘一朵,突然看見‘愛護花木’的'牌子,就回家畫了這朵玉蘭花”。

  師:你們知道小麗為什么要摘玉蘭花嗎?

  生:因為小麗心里想:這玉蘭花開得這么美,不就正好代表春天嗎?

  師:小麗為什么又沒摘,而畫了一朵玉蘭花呢?

  生:因為牌子上寫著“愛護花木”。

  小麗舍不得摘花,又很喜歡這些蘭花,所以只好畫一朵。

  師:玉蘭花這樣美麗,春天這樣美好,小麗又是這樣地喜愛春天,我們一起來讀第七自然段,讀出對春天的喜愛之情好嗎?

 。▽W生讀第七自然段,喚起學生的生活體驗,由此走進小麗的內(nèi)心世界)

  師:王老師說了什么呢?請同學們讀讀第八自然段。

  (學生自讀)

  師:聽了老師的話,同學們明白了什么?

  生1:小麗和同學們一樣,把最能代表春天的東西帶來了。

  生2:小麗不但找到了春天,她還懂得了去愛春天。

  師:其他同學呢?

  生:他們有的捉蝌蚪,有的摘柳枝,有的摘青草,這是不對的。

  師:為什么呢?

  生:因為動物也有生命,花草樹木是供人們欣賞的,不能損壞。

  師:對呀!任何花草樹木和小動物都是有生命的,我們應該尊重它們的生命,關愛它們的生命。

  (指老師的話,讀出真心贊美小麗的語氣)

  師:讓我們一起讀一讀課文吧!讀出對春天、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

 。ㄗx全文)

  [在教學中,注重課文內(nèi)容與生活經(jīng)驗的聯(lián)系,讓學生聯(lián)系生活去觀察、去感悟,把學習語言和塑造人格有機地結合起來,充分體現(xiàn)了人文]

  結束

  師(播放有關春天景物的課件)配樂唱《春天在哪里》。

  板書設計

  3、有趣的作業(yè)

  同學們蝌蚪、柳枝、青草……

  找春天

語文教案 篇2

  一、教材簡說

  小橋被大雨沖壞了,兩岸的小動物過不了河,很不方便。后來,兩只大象站在河的兩岸,用長鼻子架起了。動物們又感動又慚愧,合力架起新橋。

  這是一個意在頌揚關心他人、團結互助精神的動人的童話故事,以小動物為主角是小朋友喜聞樂見的。

  全文注有拼音,鼓勵學生自己借助拼音和插圖認識漢字,讀通課文,體驗學習拼音和漢字的樂趣和成就感;本文又是選學課文,重在通過朗讀訓練、游戲活動等促進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感悟。

  二、學習目標

  1、借助拼音,正確、流浪、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提高朗讀能力。

  2、了解課文內(nèi)容,懂得關心他人,團結互助。

  3、能根據(jù)文字提示和創(chuàng)設的情境展開想象,選擇表演、說話、唱歌、繪畫等方式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三、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1、借助拼音讀通課文。

  2、正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感悟人與人之間的'關愛、團結的美好情感。

  教學難點:理解感悟

  四、教學設計

 。ㄒ唬┛磮D導入:小朋友,看看這座橋(看圖說話),給小動物們帶來了什么方便?

 。ǘ⿲W習第一段

  1、讀

  2、說說為什么“熱鬧”,找到相關詞句:許多、每天、來來往往……

  3、試讀,表現(xiàn)“熱鬧”

  4、小朋友喜歡熱鬧嗎,把你的喜歡表達出來。

 。ㄈ、學習2、3、4段

  1、出示圖(兩只大象搭起來的橋)這是怎么回事?

  2、自由讀2、3、4段

  3、表演讀第二段。

  4、小橋被沖壞了,給小動物帶來什么不便?(讀第3段)

  5、用奇怪、歡樂的語氣讀第4段(分男女、小組讀)板書:

  (四)、第5、6段

  1、大象的舉動讓動物們感動,于是大家齊心合力造了一座新橋。(出示圖)

  2、把動物的感動慚愧讀出來。

  3、想象說話:“新橋修好后不久,……”

  4、讀第4段,板書“”

 。ㄎ澹、讀全文。

  這是一座()的橋?你感悟到了什么

  板書設計:

 。ǎ┑臉

  齊心合力

語文教案 篇3

  “螳螂捕蟬”是怎樣一個故事呢?大家了解哪些知識呢?下面是有關螳螂的語文教案,歡迎大家閱讀了解。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分角色朗讀課文。復述課文。

  2、理解寓言借助故事說明的表達方式,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的道理。

  3、借助語言文字,體會少年勸諫之巧妙與智慧。

  教學重點:理解寓言的深刻含義,有感情地讀好吳王和少年的對話,能復述課文。

  教學難點:讓學生憑借課文內(nèi)容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視身后隱患的道理。

  教學準備: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復習檢查,激發(fā)興趣:

  1、“螳螂捕蟬”是個成語,我們通常會在它后面加上四個字,誰知道?(八字格成語)。

  2、“螳螂捕蟬,黃雀在后”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呢?還記得嗎?

  二、精讀課文,領悟寓意

  1、這位少年講的“螳螂捕蟬”是怎樣一個故事呢?自讀第二段,讀后同桌相互講一講“螳螂捕蟬”的故事。

  2、出示詞語讀,指名讀:①蟬悠閑自由自在;②螳螂拱著身子舉起前爪;③黃雀伸長脖子正要啄食;④侍奉吳王的少年拿著彈弓瞄準

  3、指名帶著以上詞語講“螳螂捕蟬”的故事。

  4、少年通過這一挺有意思的故事,要告訴我們什么呢?指名讀有關語句。

  出示:蟬、螳螂、黃雀,它們都—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卻沒顧到自己身后正隱伏著禍患呢!

  組織討論:

  (1)圍繞這句話,你有什么問題要提出?

  (2)它們“眼前的利益”分別是什么?“隱伏著的禍患”又分別是什么呢?結合課文,根據(jù)表格提示自學,再同桌討論。

  眼前的利益 隱伏的禍患

  蟬

  螳螂

  黃雀

  (3)指名交流。

  5、掉頭看看身后,是件輕而易舉的事情,假如蟬、螳螂、黃雀都將頭往后看一看,完全可以發(fā)現(xiàn)身后的禍患?墒,它們怎么都沒有這樣做呢?創(chuàng)設情景說話:

  (1)蟬啊,你為什么沒有掉頭看看身后的危險呢?(這可是一件大事啊,你真是只要露水不要命啊!)

  (2)螳螂啊,你的身后隱藏著禍患呢,你怎么不回頭看看呢?后悔嗎?(看,這位終于醒悟了。可惜,已經(jīng)晚啦!)

  (3)黃雀啊,別人都說你聰明,可你怎么也沒掉頭去看一看呢?

  6、是啊,早一點醒悟,就會早一點避免危險與禍患。讀到這里,你想對他們?nèi)齻說些什么?用“你們啊”開頭,體悟“一心想”。

  7、有感情地朗讀這句話。

  三、再讀課文,品味吳王的醒悟

  1、出示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指名朗讀。

  2、吳王恍然大悟,這“恍然大悟”怎么理解?他明白什么了?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

  ★吳王從這個故事一下子想到了自己要攻打楚國的事。他明白了自己就像那蟬和螳螂、黃雀一樣,只顧眼前的利益,而沒想到攻打楚國所隱伏的'禍患。如果其他諸國乘虛而入,后果將不堪設想,可能會國破人亡。

  (1)品讀第一自然段,理解 “乘虛而入”“不堪設想”。其他諸候國乘什么“虛”?“不堪設想”的后果是什么?

  (2)引讀:所以,吳王打消了——

  (3)練習朗讀。

  ★吳王明白了大臣們的勸說是有道理的,心里一定很后悔,就自己打消了攻打楚國的念頭。

  (1)當初,大臣們不也勸過吳王嗎?理由不一樣嗎?可是他們勸說的結果是什么?誰來讀一讀?出示第一自然段末句。理解“固執(zhí)”。(堅持自己的意見,不管對錯,都聽不進別人的意見。)

  (2)出示:可是吳王已經(jīng)下了死命令。這里出現(xiàn)了兩個“死”,意思一樣嗎?這個“死”寫出了什么?(吳王攻打楚國的決心誰也動搖不了。)

  (3)可是聽了少年的話,他明白了——大臣的勸說是有道理的,如果自己一意孤行……

  3、感情朗讀最后一個自然段。

  四、品讀故事,體悟少年的智慧

  1、明白事理、改正錯誤的大王還是個好大王嘛!可是學到這兒,老師的腦海里卻涌起了一個疑問。你有什么問題嗎?譬如:

  (1)少年所講的事在生活中發(fā)生的可能性很小,吳王怎么就相信了呢?

  (2)吳王沒有聽大臣們的勸告,為什么會聽那個少年的話?

  2、這兩個問題提得都很有道理。吳王為什么沒有聽大臣的,卻聽了那個少年的?那個少年又為什么不在大庭廣眾之下對吳王講這個故事呢?

  3、也就是說同樣是勸說,少年非常智慧,非常巧妙。他表面上是講故事,實際上是——(暗勸吳王不要攻打楚國;暗示攻打楚國隱伏的禍患。)。

  4、再讀讀故事,你從哪里感受到少年的智慧,讓吳王不得不信以為真?讀畫圈注。

  (1)第三自然段:“毫不在意”:他在意的是什么?“一連轉(zhuǎn)了三個早晨”:為什么要每天來轉(zhuǎn)?(有恒心、有毅力、有智慧;勸諫的勇氣和決心都非常大;膽識過人,智慧過人)

  時間:早晨:這樣才會有蟬來吃露水,他真是智慧;

  地點:王宮花園:這是吳王一大早的必來之地。而且這里有樹有鳥,這樣才能把故事編下去,說得像真的一樣。

  (2)第四自然段:“終于”:好不容易引起了注意。不然,他肯定還會繼續(xù)轉(zhuǎn)。小小少年,真是用心良苦啊。

  (3)描寫蟬、螳螂、黃雀的形象那么逼真,讓吳王不得不相信。圈圈動詞交流。

  5、原來少年在花園里一連轉(zhuǎn)了三天,為的就是等吳王。少年裝出打鳥的樣子,是讓吳王相信(螳螂鋪蟬)這件事是真的,不起疑心。這樣,少年就可以通過講這個故事,讓吳王自己明白其中的道理。

  6、讀到這里,我們也不難發(fā)現(xiàn),同樣是勸,大臣們的勸是“直勸”、“力勸”,少年的勸稱得上是——智勸、巧勸、妙勸,讓吳王自己放棄了攻打楚國的念頭。

  7、讀到這里,你覺得少年是個怎樣的人?吳王呢?是啊,一個好主意要想成功,還得選擇一個適當?shù)沫h(huán)境、恰當?shù)臅r機,這就是計謀。這少年就是這樣有勇有謀,充滿智慧。

  8、練習分角色朗讀課文第3—12自然段。

  9、隨著吳王打消攻打楚國的念頭,少年智勸吳王的事情迅速傳開啦。聽說此事后,大家會說什么呢?眾大臣、吳國的百姓或者楚王、諸侯國國王,任選一種角色說話。(智慧的力量,和平的力量)

  五、總結全文,隨文練筆

  1、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了《螳螂捕蟬》這篇課文,懂得了一個什么道理?(告誡人們不要只顧眼前利益而看不到隱伏的禍患。)

  2、讀著這個道理,你有同感嗎?我們及其周圍的人是否也曾干過像蟬、螳螂和黃雀這樣的事情?你能舉例說說嗎?

  六、作業(yè)

  1、復述課文。

  2、根據(jù)類似的事情寫篇文章。

  3、推薦閱讀:《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寓言選集。閱讀此類文字,不僅要明白故事經(jīng)過,更重要的是想想其中的道理。

  板書設計:

  10、螳螂捕蟬

  捕 啄食 射

  蟬 螳螂 黃雀 少年

  楚國 吳國 諸侯國

  只顧眼前利益 不顧身后禍患

語文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會認“噸、敞、哺、濾、矮”5個生字,會寫“噸、敞、哺、濾、肺、潛、矮、判、胎”9個字。掌握“寬敞、哺乳動物、又矮又粗、判斷、胎生”等詞語。

  2、初步認識列數(shù)字、舉例子、作比較、等說明方法。

  3、朗讀課文,了解鯨的特點、進化過程、種類和生活習性等方面的知識,激發(fā)學生探索動物世界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科學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難點:

  重點:鯨的生活習性

  難點:鯨的進化過程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交流資料

  1、出示多媒體課件(在寬闊的海面;深海中各種海底動物自由自在地生活、嬉戲,一只龐大的巨鯨浮出海面。)在這美麗的藍色海洋中,蘊藏著極為豐富的寶藏,生活著各種各樣的海洋生物。其中有一種號稱“海中之王”的動物,它的形體特別龐大,比大象還要大許多呢。知道這是什么動物嗎?(板書:鯨)

  2、課前同學們已經(jīng)搜集了不少關于鯨的圖文資料,下面請大家借助資料先在小組內(nèi)相互交流對鯨的認識,然后將資料進行匯總,推選一名同學在全班交流。

  (小組合作學習,交流、匯總資料,做好匯報準備。)

  3、看來同學們已經(jīng)了解了鯨的許多知識,對鯨非常感興趣。下面我們一起來學習“鯨”這篇文章。(板書課題:鯨)

  [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用故事吸引學生引發(fā)學生的閱讀期待。]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同學們打開書,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并思考一下:課文中都向我們介紹了有關鯨的哪些內(nèi)容?你有哪些不理解的詞語也可以提出來。

  (這樣設計,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內(nèi)容,自學字詞)

  2、學生自學,教師巡視。

  3、檢查自學情況:

  1)讀詞語:一噸 寬敞 哺乳動物 過濾 肺部 潛水 又矮又粗 判斷 胎生

  教師要提醒學生注意讀準“噸、哺”兩個字的讀音。

  (在寫字上教師要提醒學生注意“哺”字右邊上面的點不要丟掉!盀V”字筆畫多,左窄右寬!胺巍弊钟疫叢灰獙懗伞笆小弊。“矮”字左右不要寫反。)

  2)交流:課文每都向我們介紹了什么呢?請用最簡潔的詞語來概括。

  (根據(jù)學生的匯報教師板書:大小 演變 種類 吃食 呼吸 睡覺 胎生 引導學生把“吃食、呼吸、睡覺”這三部分概括為鯨的生活習性。)

  [通過列提綱的方法,抓住課文的要點,把握全文的脈絡,理清作者敘述的條理。]

  3)理解詞語:胎生 哺乳動物

  三、細讀課文,理解內(nèi)容

  1、你們最想了解鯨的哪一部分情況呢?請你選擇自己最感興趣的一個方面,進行探究性學習。

  (課件出示學習要求)

  (1)找出并朗讀相關段落,說說介紹的內(nèi)容。

  (2)從哪幾句話中能看出鯨的這一特點。

  (3)圍繞特點,作者運用了什么說明方法?你能讀出相關的語氣嗎?試一試。

  2、在小組匯報自己的學習成果。

  3、全班匯報,教師點撥引導

  鯨的外形特點:

  (1)(課件出示)

  ● 目前已知最大的鯨約有十六萬公斤重,最小的也有兩千公斤.

  ●我國發(fā)現(xiàn)過一頭近四萬公斤重的鯨,約十七米長,一條舌頭就有十幾頭大肥豬那么重。

  (從這幾個數(shù)字我們體會到了鯨確實很大。學生練讀,表達出鯨的確很大。體會用列舉數(shù)字方法來說明的好處。)

  ● 它要是張開嘴,人站在它的嘴里,舉起手來……還顯得很寬敞。

  (通過具體的例子來進行比較,體會出鯨的大。再練習朗讀。)

  (2)指導朗讀

  (3)試著用舉數(shù)字的方法說明一事

  四、細讀課文,理解內(nèi)容

  1、同學們,還記得你最感興趣的那部分內(nèi)容嗎?還記得我們的學習要求嗎?(課件出示學習要求)

  請你打開書,把你最感興趣的那部分內(nèi)容再仔細讀一讀,再交流學習所得 。

  (引導學生繼續(xù)按學習第1段的方法匯報并鼓勵學生運用多種方法學習,匯報總結板書。如:可以把鯨的種類、吃食、呼吸、睡覺等歸納到一起列提綱,教師引導學生思考,作者為什么把鯨的各方面特點寫的這么清楚,運用了怎樣的說明方法?)

  [這樣教學既能放得開,又幫助學生總結一定的學習法,寫作方法,讓學生在短時間內(nèi)獲得最多的知識。]

  2、學生小組學習。

  3、引導學生匯報自己所學內(nèi)容,在交流討論中點撥指導。

  [以學生自學為主,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個性的感悟和體驗,不要求統(tǒng)一的說法,只要學生有自己的見解,說出自己的理由就可以。教師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隨機的點撥引導,以下過程是教學的預測,不是教學的程序,教學關鍵在于教師靈活把握重點,強調(diào)在“對話”中生成問題。]

  1)演變(可以以鯨的.角色來自述)

  在遠古的時代,鯨和牛、羊的祖先一樣,生活在陸地上。后來環(huán)境發(fā)生了變化,鯨的祖先就生活在了靠近陸地的淺海里;又經(jīng)過了很長很長的年代,它們的前肢和尾巴漸漸變成了鰭,后肢完全退化了,整個身子成了魚的樣子就成了現(xiàn)在的樣子,適應了海里的生活。

  (抓住“陸地”——“淺海”——“海洋”三個詞,讓學生懂得鯨為了生存下來,就得適應這個變化的環(huán)境,隨著生活環(huán)境的改變,自身體形及器官也發(fā)生相應的變化,所以鯨漸漸地變成了魚的樣子。)(課件演示鯨的進化過程。)

  (師課件出示填空題)

  在( ),鯨和牛、羊的祖先一樣,生活在陸地上。后來環(huán)境發(fā)生了變化,鯨的祖先就生活在了靠近陸地的淺海里;又( ),它們的前肢和尾巴( )變成了鰭,后肢完全退化了,整個身子成了魚的樣子就成了現(xiàn)在的樣子,適應了海里的生活。

  (抓住“很遠的古代”、“很長的年代”、“漸漸”等詞語,讓學生看出鯨進化的過程是非常漫長的。)

  [這樣設計掌握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自由交流,互取所長,教師只是巧妙地點拔。而角色轉(zhuǎn)換練習的設計既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的知識,又進行了說話訓練,并增加了課堂的趣味]

  2)種類:須鯨 ——沒有牙齒

  齒鯨 ——有鋒利的牙齒

  3)生活習性:

 、俪允 (吃什么,怎么吃,特點) (也可以以表格的形式匯報)

  須鯨 吃小魚小蝦 (“吸進”“閉上”“濾“吞進”等詞寫出了捕食經(jīng)過。一頓可吃兩噸多,說明食量大。)

  齒鯨 吃大魚海獸 (“撲上去”“咬住”“很快”看出很兇猛。)

 、诤粑(用什么怎么呼吸)(也可以以表格的形式匯報)

  共同點 用肺呼吸浮上海面從鼻孔噴氣

  須鯨 噴出的水柱垂直細高

  齒鯨 噴出的水柱傾斜粗短

  教師出示插圖 指導學生朗讀。(……就像花園里的噴泉一樣。)

  ③睡覺 引導學生通過畫圖來理解

  生把畫好的簡單圖畫展示出來,再用語言描述。體會出鯨的警覺和自我保護意識。

 、苌L

  胎生 生長快 壽命長

  4、朗讀感悟

  我們對鯨的特點和生活習性已經(jīng)有了一些了解,哪個方面給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你就把這部分讀給小組的人聽。

  五、總結全文,拓展延伸

  1、學生總結學習這一課自己的收獲。

  2、為海洋館寫一段關于鯨的解說詞;

  六、布置作業(yè)

  通過學習課文,我們對鯨已經(jīng)有了一些了解。其實,我們?nèi)祟悓L還有許多地方都不夠了解,這些都等待著同學們?nèi)ヌ剿鳌U埻瑢W們繼續(xù)搜集課外資料,并從以下幾項作業(yè)中任選一項,進行練筆。

  1、以“鯨的自述”為題,圍繞某一方面的內(nèi)容寫一篇短文;

  2、利用課后資料袋中提供的材料寫一篇保護鯨的倡議書。

  3、根據(jù)收集的資料,出一期介紹鯨的小報。

語文教案 篇5

  一、知識目標

  1.掌握下列字的正確讀音:

  斗笠 啃 翹 悠閑 雨簾

  2.掌握下列詞語解釋,特別注意對語境義的掌握:

  柔和 看管 梳理 翹 偶爾 雨簾 生氣

  3.描寫:是對人、事、景、物進行生動形象地描繪和刻畫,語文教案-金黃的大斗笠?煞譃閮深悾喝宋锩鑼懞铜h(huán)境描寫。

  4.擬人及其作用:擬人就是把物當作人來寫,賦予物以人的動作或思想感情。擬人使無生命的物人格化,使描寫更生動、形象。

  二、能力目標

  1.學習本文淡化情節(jié)、注重畫面的寫法,理解作者用三幅風雨圖寫故事的方法。

  2.學習散文中朗讀的停頓,訓練朗讀。特別要注意停頓。

  3.通過關鍵語句理解,體會姐弟倆天真可愛的形象。

  三、情感目標

  體會本文描繪的風雨童趣圖的畫面所表現(xiàn)出的生活的歡樂與純真的童心。

  教學建議

  一、主題思想:

  《金黃的大斗笠》是一篇充滿詩情畫意的寫景散文,描述結姐姐給弟弟送斗笠,姐弟二人在金黃的大斗笠下面躲雨、談笑的情形,表現(xiàn)出生活的快樂和姐姐弟的親情。

  《金黃的.大斗笠》描繪了一幅風雨童趣圖。文章共寫了三個風雨鏡頭。一是風小雨稀,二是風疾雨急,三是風雨交加。寫了三個風雨鏡頭之后,又寫姐弟歡樂的形象。

  二、思路結構:

  《金黃的大斗笠》全文共25個自然段,可分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1):描繪天氣由晴變陰,小男孩兒在田埂上放羊的情形。

  第二部分(2~11):寫風雨由小變大,小男孩非常著急,在風雨交加的時候,姐姐帶著大斗笠及時趕來。

  第三部分(12~25):寫姐弟倆在大斗笠下避雨談笑的情景。

  三、寫作特點

  1.本文跟一般文章寫人記事的方法不同,沒有具體詳細地記敘事情的因果、經(jīng)過,也沒有細致地去描寫人物,而是在展示一幅風雨圖畫中,點出了人和事。可見構思之巧妙。

  2.本文采用了以小見大的寫法,善于在簡潔的敘述中選取小故事來表現(xiàn)主題,擇取了風雨中的幾個鏡頭,烘托出了溫馨、歡快的氣氛。

  3.本文的景物描寫有兩個特點:一是抓住景物不斷變化的特點寫,一是景中含情。文章融寫景、抒情為一體,充滿詩情畫意,且較多地運用了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

  四、朗誦《金黃的大斗笠》應該注意的問題

  初中語文學習要求我們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所謂正確,就是要求讀準字音,不添字、漏字;所謂流利,就是吐字清晰,停頓合理;所謂有感情,就是要根據(jù)文章的內(nèi)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注意抑揚頓挫,講究音量、速度、語氣、語調(diào)的合理配合等,從而更深刻地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中一年級語文教案《語文教案-金黃的大斗笠》。朗讀本文時要特別注意文字的停頓,根據(jù)詞語意義的組合,不讀破詞語。全文的感情基調(diào)是溫馨、歡快的。

  第一部分要讀得平穩(wěn)、親切、柔和。因為這是風雨來臨之前的小男孩牧羊圖。藍天是那么干凈,烏云是偷偷溜來,梯田是那么美麗,小山羊是那么悠閑地啃青草,文章描繪出清新、和諧的氣氛。

  第二部分三幅風雨圖,要讀得一幅比一幅速度加快,音量加大,語氣加強,渲染出急促、緊張的氛圍。

  第三部分要讀得溫馨、愉悅。突出姐姐聰慧,識風雨;弟弟天真,可愛。要讀出姐弟之間的情意。

  五、可以這樣組織朗誦活動

  1.輕聲讀《金黃的大斗笠》,用橫線畫出不認識的或讀不準音的字,查字典注音。能把課文順暢地讀下來之后,放聲朗讀。

  2.列發(fā)言提綱,先在小組發(fā)言,然后每組推舉一名代表參加全班交流。

  3.發(fā)言題目:我認為應當這樣朗讀《金黃的大斗笠》

  4.發(fā)言要求:運用已學會的朗讀方法,具體說明朗讀《金黃的大斗笠》時語氣、語調(diào)怎樣把握,語速、重音怎樣處理。

  說明:列提綱和發(fā)言的過程,正是理解課文內(nèi)容和思想感情的過程。

  5.聽朗讀,描述畫面。

  請甲、乙兩位同學到臺前,甲同學依次朗讀課文中三幅畫面,每朗讀完一幅畫面,乙同學用自己的話描述畫面內(nèi)容。然后,全班評議朗讀和描述的優(yōu)缺點。

  說明:描述畫面要繪聲繪色。

  6.從風雨圖中看故事。

  朗讀第三幅畫面(從風來啦!雨來啦!到它是那么有生氣),然后,按順序敘述姐姐給弟弟送斗笠的經(jīng)過。

  7.由同學們推舉一位朗讀好的同學,談談練習一段話朗讀時該怎樣停頓,然后請他(她)朗讀一遍課文。

  六、文章結尾討論活動設計

  在課文最后可提出這樣一個問題:雨過天晴后的姐弟倆會做些什么呢?

  要求學生緊緊圍繞課文體現(xiàn)的手足情深,展開了豐富的想象?梢栽O想,在同學們積極參與,互相啟發(fā),思維活躍,創(chuàng)造性的火花在相互討論的啟迪下迸發(fā)出來。這樣不但會深刻理解文章主題,同時發(fā)展了學生的想象思維,培養(yǎng)了學生主動性。

語文教案 篇6

  教學目的

  1. 理解并學習象征、烘托、對比的寫作手法。

  2. 認識海燕的象征意義。

  3. 培養(yǎng)學生的朗誦能力。

  4. 學習無產(chǎn)階級革命先驅(qū)英勇無畏的戰(zhàn)斗精神。

  教學設想

  5. 《海燕》是一首散文詩。作者以象征和對比的手法塑造了海燕的藝術形象,作品字里行間滲透著作者渴望用戰(zhàn)斗迎來光明前景的熾烈感情。教讀本文,要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維能力,使學生進入作品所描繪的暴風雨到來之前,海上風云變幻的壯闊境界,并在自己的想象中出現(xiàn)那高傲飛翔的海燕形象,進而體會作者的感情。這也是審美教育。因此,以朗讀引起學生理解課文的愿望,又在理解的基礎上做到流暢的有感情的朗誦課文,按照朗讀、理解、朗誦這樣三個環(huán)節(jié),達到教學目的。

  6. 朗讀課文,是教好本文的重要手段,也是目的。其中包括教師的示范朗讀(最好是朗誦)、教師指導學生朗讀,直至學生能夠流暢、有感情的朗誦課文。能夠朗讀好這首散文詩,也就對作品有了一定的理解了。

  7. 課文內(nèi)容的分析,建立在熟讀課文基礎之上,重點在于對海燕的象征意義的理解。對大海變幻的層次分析,有助于對海燕形象的理解,所以,適當?shù)膶哟畏治鍪怯斜匾模欢ㄒ獮槔斫夂Q嗟男蜗蠓⻊铡?/p>

  教學步驟

  一、 介紹作家與作品

  今天,我們學習一篇散文詩《海燕》。作者高爾基(1868~1936),前蘇聯(lián)無產(chǎn)階級作家,社會主義現(xiàn)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出生在一個木匠家庭,4歲喪父,10歲就為生活所迫,到處流浪,他當過鞋鋪學徒,輪船雜役,面包工人和更夫,嘗盡了人間苦難。他親眼看到俄國的勞動人民在沙皇統(tǒng)治下所遭受的種種壓迫和剝削,這就為他的創(chuàng)作提供了堅實的生活基礎和豐富的題材。1892年9月高爾基發(fā)表了他的處女作《馬加爾楚德拉》,從此,一顆光芒奪目的明星升上了俄國文壇。1901年他創(chuàng)作了著名的散文詩《海燕之歌》,1901~1905年,他先后寫出了《小市民》、《底層》等劇本。1906年寫成長篇小說《母親》和劇本《敵人》兩部最重要的作品——標志著其創(chuàng)作達到了新的高峰。1913~1916年,完成自傳體長篇小說三部曲的前兩部《童年》和《在人間》,1922~1923年,完成自傳體三部曲的最后一部《我的大學》

  高爾基的作品自1907年就開始介紹到中國。他的優(yōu)秀文學作品和論著成為全世界無產(chǎn)階級的共同財富。

  二、簡介文體

  《海燕》是一首散文詩。簡言之,散文詩就是兼有散文和詩的特點,它以散文形式表現(xiàn)抒情詩的內(nèi)容,是散文化了的詩,不分行排列,但具有詩的意境和嚴格的音節(jié)、韻律。

  三、范讀課文

  [一]播放朗讀錄音,要求學生認真聽讀。

  1、注意字音

  2、思考畫面應怎樣切分

 。壅f明]引導學生從語言文字入手,理解本文的層次,使閱讀向縱深發(fā)展。學生基本答出后,順勢劃分一下全文結構,用時不要太多。

  層次劃分:

 。ㄒ唬1—6節(jié))暴風雨孕育之際海上景象

  (二)(7—11節(jié))暴風雨迫近之時海上景致

 。ㄈ12—16節(jié))暴風雨來臨之前海上景觀

  [二]齊讀《海燕》,注意海上圖景的變化和海燕動作神情的發(fā)展變化。讀畢,要求學生抓住文中的語句,理解作者所描繪的海上圖景的變化和海燕動作神情的`發(fā)展變化。教師板書,引導學生思考。

  四、研討課文

  [一]講析第一幅畫面

  指名朗讀,思考:

  1. 海上景象怎樣?海燕表現(xiàn)如何?

  明確:環(huán)境惡劣;海燕矯健、勇猛,藐視惡劣環(huán)境,表現(xiàn)了海燕渴望暴風雨到來的快樂心情和英勇無畏的氣概。

  2. 其它海鳥表現(xiàn)怎樣?這樣寫有何作用?

  明確:海鷗在飛竄,十分恐懼;海鴨在呻吟,嚇得掩藏了起來;企鵝非常膽怯,躲藏在懸崖底下。通過對比,突出海燕勇敢搏擊、藐視惡劣環(huán)境的英雄氣概,使海燕的形象更鮮明。

  [二]講析第二幅畫面

  默讀并思考:

  1.海上景色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這樣寫的作用是什么?

  明確:環(huán)境更險惡;這樣寫突出斗爭更險惡。

  2.哪些詞語突出了險惡的環(huán)境?(動詞、形容詞)海燕較前有何變化?(見板書設計)

  [三]講析第三幅畫面

  齊讀,思考:

  此刻海景有什么變化?海燕表現(xiàn)怎樣?(見板書設計)

  五、討論課文中各種事物的象征內(nèi)容,理解課文中的象征寫法。

  [一]討論課文中各種事物的象征內(nèi)容。

  海燕(無產(chǎn)階級革命的先驅(qū)者)

  暴風雨(俄國人民反沙皇專制的斗爭)

  大海(俄國廣大的革命群眾)

  風、云、雷、電(沙皇的統(tǒng)治勢力)

  海鷗、海鴨、企鵝(俄國資產(chǎn)階級中形色色的政客)

  [說明]海燕、暴風雨、大海的象征意義是讓學生明確的重點;其他事物的象征內(nèi)容,學生若理解有困難,教師適當給予講解。

  [二]關于象征寫法。

  1. 象征也是把事物形象化和人格化,易與比喻、擬人混淆。象征是一中表現(xiàn)方法,是就篇章而言的;而比喻則是修辭方法,只表現(xiàn)在具體的句子上,不在篇章上。

  象征與借喻都使事物形象化了。但象征是賦予事物一定意義,對托義之物須做細致描寫和刻畫,而借喻是建筑在相似的基礎上,無須描寫有刻畫。

  2. 象征的作用:

 。1)把作者要說而不愿直說的托義于物,以增強文章的表現(xiàn)力;

 。2)幫助作家把想說而不能說的話,巧妙地告訴給讀者。

  六、 歸納《海燕》的寫作手法:

  1.對比、烘托的手法

  2.象征手法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的教案10-17

語文的教案03-21

語文的教案12-12

語文《掌聲》教案11-20

語文古詩教案11-07

語文園地教案12-16

語文樹教案12-05

語文小學教案01-03

語文《氓》教案02-23

語文優(yōu)秀教案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