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yōu)秀研究性學習教案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當?shù)剡x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yōu)秀研究性學習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優(yōu)秀研究性學習教案1
【教學目標】
1、知道研究性學習這一門課程的內(nèi)涵
2、初步認識研究性學習的過程與方法
3、培養(yǎng)同學們的合作、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教學重點】掌握研究性學習的過程和方法
【教學步驟】
【引入】請同學們先看一組照片;展示研究性學習的。部分照片,教案走進“研究性學習”。這是我們學校同學在進行研究性學習。什么是研究性學習?開展研究性學習有什么用處呢?等等這些都是同學很好奇的。我們今天就探討一下研究性學習的一些概念以及我們的`藍圖。在探討研究性學習之前首先我們要知道我們的一個新學科:綜合實踐課。
(一)認識《綜合實踐課》綜合實踐活動是教育部《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實驗)》(20xx)中設(shè)置的、必修的、獨立的課程領(lǐng)域,由研究性學習活動、社區(qū)服務和社會實踐三方面內(nèi)容構(gòu)成,同語言與文學、數(shù)學、人文與社會、科學、技術(shù)、藝術(shù)、體育與健康等領(lǐng)域一起構(gòu)成高中新課程的八大領(lǐng)域。綜合實踐活動在普通高中課程學分結(jié)構(gòu)表中占23個必修學分,其中研究性學習活動15個學分,社區(qū)服務2個學分,社會實踐6個學分。該課程在學分結(jié)構(gòu)表中,占最低必修學分(116個學分)的20%,占最低畢業(yè)學分(144個學分)的16%。我們今天只探討研究性學習問題。
(二)認識《研究性學習》材料:英國十歲聰明女孩憑地理知識救百人據(jù)英國媒體1月1日報道,在幾十米高的海嘯襲向泰國普吉島的一個海灘之前,英國一位年僅10歲的聰明女孩憑借自己在學校里所學的地理知識,預測出威力強大的海嘯將吞沒整個海灘,她立即讓她的父母提前發(fā)出警報疏散里海灘上的游客,從而挽救了100多名游客的生命,演繹了一段傳奇故事。
優(yōu)秀研究性學習教案2
背景:
《一粒種子》是一篇常識性童話,采用擬人的手法,描繪了種子發(fā)芽出土的條件和過程。課文的語言淺顯易懂,富有童趣,深為兒童喜愛,學生自讀課文不會有多大的困難。但如何引領(lǐng)學生感悟課文生動的語言,天真的童趣,讓學生有感情朗讀課文,正確把握文中種子的“情感”,體會種子對春天的向往是教學難點。
教學過程:
一、 創(chuàng)設(shè)情境,激發(fā)興趣
課件演示:一粒種子發(fā)芽動作(無聲)
師聲情并茂地講述,導入課題:一粒種子
二、 自主學習,讀中識字
1、 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讀課文,在讀之前給自己說說應該做到什么?[學生自己提出讀書要求,有利于學生今后發(fā)展。]
2、 抽讀課文,糾正讀音,隨課文媒體出示“生字寶寶”認讀。
3、 認讀“生字寶寶”給同桌聽,互相幫助識記生字方法
4、 全班交流識記生字方法,讓學生當小老師:你會帶領(lǐng)大家學習哪個生字?
三、 再讀課文,了解種子發(fā)芽所需的條件
四、 讀讀演演,感悟內(nèi)化
師:現(xiàn)在我們還要當一回配音演員,給無聲動畫配音。要做一名好的配音演員,可不容易,先要反課文讀好,讀出感情來。你愿意讀哪一部分?(屏幕出示4塊內(nèi)容,根據(jù)學習需要分成3塊1-2節(jié)、3-7節(jié)、8-9節(jié)順序不固定,根據(jù)學生選擇可任意調(diào)換。)
1、 指名讀1、2兩節(jié),師生共同評議---自由練讀---齊讀。
2、 多媒體出示3-7節(jié)(蚯蚓和種子的對話)。
師:要讀好這段對話可不容易,我們先來過這一關(guān)。出示:
、倮ㄌ柪镌撎钍裁?你為什么這樣填?
a、 種子地問蚯蚓:“外面是什么聲音?”b、 蚯蚓地說:“那是春風。春風招呼我們到外面去!眂、 種子地問:“外面什么樣兒?也這么黑嗎?”
、诟鶕(jù)你的理解試著讀讀看---評議---師生對讀---男女生對讀。
、蹘熜〗Y(jié):是呀,同一段對話,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讀起來也可以有自己的感覺。只要能把你感悟到的讀出來,都是可以的。
3、 媒體出示:8-9節(jié)課文和文中第三幅插圖。
、僦该x這兩段。
②看圖,想像,重點感受“熱鬧”。
春風怎樣只聽唱歌的?(大家輕聲呼一呼)
泉水怎樣唱歌的?(試著唱一唱)
小鳥怎樣唱歌的?(叫一叫)
小朋友會唱什么歌?(唱一唱,感受春光的美)
、郾硌荨昂铣保斫狻盁狒[”。
、芡饷婕热贿@么熱鬧,泥土里的種子可等不住了,自己試讀---抽小組讀---齊讀。
、菰倏磮D。種子又抒身子挺一挺,它終于鉆出了地面。它看到了怎樣的一個光明世界?看圖說說。
⑥指名讀最后一段---評議---齊讀。
五、 演讀課文,享受美文
多媒體放無聲動畫,要求二人一組分工合作,給無聲動畫配音(可以加上自己的語言和動作)
1、 二人一組自由練習。
2、 抽學生來配音演讀---師生評議。(學生一個個漲紅了小臉,興奮不已。)
3、 全班表演讀讀課文。
六、 給畫添話,創(chuàng)造想像
1、 種子從睡在泥土里到發(fā)芽,肯定有不少心里話吧!請你在每幅圖下寫幾句。
2、 交流欣賞。
分析:
“新課程”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yǎng)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語文教學過程必須是學生自主的語文實踐活動過程。教師要營造民主、快樂的學習氛圍,創(chuàng)設(shè)開放、活潑、多樣的語言實踐活動的情境,保證學生自讀、自悟、自創(chuàng)的時間,讓學生通過讀書實踐“感受語言特點”和“閱讀的樂趣”。讓學生在接觸語文材料的自主活動中,在對語言的感悟、積累和運用中,體驗語言學習的.規(guī)律,打下扎實的語文基礎(chǔ)。
反思:
1、 營造開放的、浸潤性的積極互動的氛圍
英國哲學家約翰。密樂曾說過:天才只能在自由的空氣里自由自大在呼吸。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在輕松和諧的環(huán)境里,思維才表現(xiàn)得最活躍。相反在壓抑的思想環(huán)境里,在禁錮的課堂教學氣氛中,是很難產(chǎn)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教學活動實際上就是師生交往過程中相互影響,相互交流,從而增強師生情感交融,促進學生學習能力提高的過程。所以,課堂教學中,只有這種良好的、民主的伙伴關(guān)系,才能進一步創(chuàng)設(shè)和諧、愉快、輕松的教學氛圍,讓學生有效地進行學習。如讓學生填寫種子和蚯蚓對話時,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獨特感受去填,放手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尤其是對文中的情感因素各人有著各自不同的體驗,而這正是課程標準 “尊重學生閱讀時的獨特體驗”的最好詮釋。
2、 喚發(fā)情感,提供充足的空間
情感是人們對客觀事物在心理上態(tài)度上產(chǎn)生的反應,積極的情感能夠使語文課堂充滿人文魅力。如在對于熱鬧一詞的理解時,老師充分挖掘教材可以利用的部分,引導學生在觀察、想象、說話、表演的基礎(chǔ)上理解“熱鬧”,同時教給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通過想像,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理解詞義的方法,并在情景的體驗中得到人文的熏陶。并創(chuàng)設(shè)情境,在情境中引導學生繪聲繪色地演讀,學生讀得入情入境,仿佛自己就是文中的種子、蚯蚓……更重要的是,學生在嘗試演讀的過程中不自覺地體會到了文中豐富的科學知識,感受到語言的優(yōu)美,并享受著自己獲取知識的成功喜悅。
《一粒種子》教學案例
學會善于傾聽
“學會傾聽”有兩層意思,第一層意思是要“傾心”,要求聽別人說話時要用心、細心。這其實是一種文明禮貌,表示對別人的尊重。小學生一般注意力都不夠集中,課堂中較容易活潑好動,這時作為老師的我們有責任要經(jīng)常提醒,提醒同學們注意聽清別人的話語。同時,還要善于樹立榜樣,表揚鼓勵那些樂意聽別人說話的學生,讓其余學生都能向他學,逐漸養(yǎng)成善于傾聽的好習慣。第二層意思是要“會聽”,要邊聽邊想,思考別人說話的意思,記住別人說話的要點?傊,聽,是一種本領(lǐng),需要我們老師從小對學生加以訓練和培養(yǎng)。
下面是我在教學《一粒種子》一課時課堂上的一些具體的做法:
師:小朋友,請大家展開想象的翅膀,說一說,種子鉆出地面以后,會看到什么呢?(前后同學可以討論一下)
。ń淌依锓蟹袚P揚的,大家討論得熱火朝天。)
師:誰想說一說?
生1:種子鉆出地面以后,會看到小溪流在流著,太陽放射出金光。
師:說得不錯,能不能再說得具體一些呢?(小溪流在怎樣地流著,太陽放射出怎樣的金光?)
。ㄟ@位同學一時語塞,答不上來。)
師:沒關(guān)系,哪位小朋友聽清楚了她的發(fā)言,能幫幫他的忙?
(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可能先前只顧著討論,根本沒聽清楚同伴的發(fā)言,就在這時,有一只小手舉了起來,作為老師的我在失望之余欣喜不已,心想:在他發(fā)言后,我一定要好好表揚他一番,在班中樹立一個善于傾聽的好榜樣。)
生2:種子鉆出地面以后,看到小溪流在潺潺地流著,太陽放射出千萬道金光。
師:你真是一個善于傾聽的好孩子!不但聽清楚了同伴的話,而且說得更具體,更生動了,讓我們?yōu)樗木拾l(fā)言鼓鼓掌吧!
……
其實,在教學過程中幾乎處處都有這樣的訓練點,教師要善于把握和利用。
優(yōu)秀研究性學習教案3
一、單元主要內(nèi)容
老樹的故事
一粒種子
語文天地
二、單元知識定位
本單元以“植物”為主題,編排了兩篇主體課文和一篇自讀課文,設(shè)計了兩項綜合活動,還安排了識字、寫字、口頭表達等基礎(chǔ)知識的學習及詩歌朗讀方法的指導。通過學習三篇課文,學生可以了解一些植物方面的知識,提高環(huán)保的意識。學生還可以通過朗讀兩首詩歌,進一步體會詩歌的韻律美!罢Z文天地”中安排了自選詞語造句,使學生學會運用詞語,進一步理解詞義。
三、單元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老樹的故事》;熟讀《一粒種子》。自讀《一首唱不完的歌》,從中了解植物方面的知識。練習提問,培養(yǎng)學生讀書質(zhì)疑的意識,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
2、繼續(xù)練習閱讀時展開想象,學習背誦詩歌時加上適當動作的方法,扮演老樹講故事,進一步感受詩歌的情趣,感受語言的優(yōu)美。
3、認字26個,掌握多音字“樂、和”,積累3個常用偏旁:言字旁、米字旁、禾字旁。
4、寫字13個,學習新筆畫橫折提,練習寫帶言字旁的字。
5、選詞造句,練習回答,注意問號與句號。
6、抄寫10個整體認讀音節(jié),練習拼讀音節(jié)。
7、觀察種子的生長情況,填寫觀察記錄,養(yǎng)成勤于觀察的習慣,培養(yǎng)注重實證的科學精神。
四、單元教學重點
1、背誦《老樹的故事》;熟讀《一粒種子》。自讀《一首唱不完的歌》,從中了解植物方面的知識。練習提問,培養(yǎng)學生讀書質(zhì)疑的意識,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
2、繼續(xù)練習閱讀時展開想象,學習背誦詩歌時加上適當動作的方法。
3、認字26個,掌握多音字“樂、和”,積累3個常用偏旁:言字旁、米字旁、禾字旁。
4、寫字13個,學習新筆畫橫折提,練習寫帶言字旁的字。
5、選詞造句,練習回答,注意問號與句號。
6、抄寫10個整體認讀音節(jié),練習拼讀音節(jié)。
7、觀察種子的生長情況,填寫觀察記錄,養(yǎng)成勤于觀察的習慣,培養(yǎng)注重實證的科學精神。
五、單元教學難點
1、認字26個,掌握多音字“樂、和”,積累3個常用偏旁:言字旁、米字旁、禾字旁。
2、寫字13個,學習新筆畫橫折提,練習寫帶言字旁的字。
3、選詞造句,練習回答,注意問號與句號。
4、抄寫10個整體認讀音節(jié),練習拼讀音節(jié)。
六、課時備課
。ㄒ唬、教學目標
1、認讀文中“和、把、挺、喝、渴、黑、鉆、松、鬧、啊、喊”11個二類生字和“粒、種、點、聲、音、說、趕”7個一類字。指導書寫“點、趕”兩個生字。
2、了解種子發(fā)芽的過程,培養(yǎng)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感悟種子對美好、光明世界的向往之情。
。ǘ、教學重點
1、認讀文中“和、把、挺、喝、渴、黑、鉆、松、鬧、啊、喊”11個二類生字和“粒、種、點、聲、音、說、趕”7個一類字。指導書寫“點、趕”兩個生字。
2、了解種子發(fā)芽的條件,培養(yǎng)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ㄈ、教學難點
1、了解種子發(fā)芽的條件。
2、寫好“點、趕”兩個字。
。ㄋ模、教學準備:
課件、視頻儀。
。ㄎ澹⒔虒W過程:
課前活動:
1、提問:同學們喜歡唱歌嗎?
2、師語:老師也很喜歡唱歌,我?guī)碜约盒〉臅r候非常喜歡的一首歌曲請大家欣賞,如果同學們會唱也可以跟著唱。
3、欣賞歌曲:《小雨沙沙》
教學開始:
1、激趣入課、完成板書(5分鐘)
提問:同學們的歌聲真好聽,歌曲中是誰在說話?
師語:(課件:出示各種種子的圖片,隨課件的演示教師說)這是西瓜的種子,這是玉米的種子,這是大米的種子,這些都是種子,快來讀讀它。出示“種子”這個詞。(貼板書)春天到了,這些種子都可以種在地里,(課件)將來結(jié)出西瓜,長成玉米,變成碗里香噴噴的米飯。讀讀這句話:種子種在地里。(課件)
2、揭示課題,識字——種、粒。
⑴引出生字“種、!。
提問:(課件)你能說一( )種子嗎?(課件:出示“!弊郑。
提問:誰來告訴大家“!弊值慕Y(jié)構(gòu)?同學們伸出右手跟老師一起板書這個字。(學生邊書空邊說筆畫名稱。)
師語:一起讀讀,齊讀課題。
、谱R記“種、粒”
提問:猜猜看,禾字旁、米字旁的字與什么有關(guān)系?
提問:誰有好方法很快記住這兩個字的字音?
師語:像這樣一部分表意,另一部分提示字音的字叫做形聲字。再來讀讀。(“粒、種”)
3、初讀課文,自主識字。(8分鐘)
過渡語:像“種、!边@樣的生字,課文中還有一些,讓我們來讀讀課文,試試看,你能否用剛才的方法認識它們?
、艓熣Z:請同學們自己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生字想辦法認識它。
⑵師語:文中的生字都認識了嗎?這一次我們兩人一小組互相讀一遍,讀完之后互相檢查一下字條里和田字格里的字,如果同伴讀對了你就夸夸他,如果他還有困難你就幫幫他。
、翘釂枺和瑢W們讀得認真極了!課文中還有你讀不出的字嗎?老師來考考大家。(課件:和、把、挺、渴、喝、鉆、松、啊、趕)
提問:在這些字寶寶當中有哪些是形聲字?猜猜看。ㄕn件)
提問:下面這個字沒有形聲字的特點,試試看能讀出它的字音嗎?(課件:出示黑)
過渡語:一粒種子睡在泥土里,(課件配合背景為黑色)這是怎樣的世界呀?誰能用“黑”個組詞,形容一下?(課件:的世界?梢杂斜尘埃
提問:后來它又看到了怎樣的世界?(課件配合背景為光明)文中有個詞,與黑暗相反能找到它嗎?(課件:出示光明)
4、理解課文,隨文識字。(14分鐘)⑴過渡語:這粒誰在泥土里的種子是怎樣看到這個光明的世界的?文中有一個詞反復出現(xiàn)了四次,請同學們快速讀文,找一找,用圓圈圈出來。
、普J讀“挺”字。
師語:(課件:出示“挺一挺”)一起讀讀這個詞,能做個動作表現(xiàn)一下嗎?生:動作體會。(要注意引導孩子體會種子在從低到高挺。)
、沁^渡語:睡在泥土里的種子第一次挺一挺在哪個自然段?(出示:課文第一段)誰來讀一讀。大家邊聽邊想:小種子為什么挺一挺?(目的:訓練學生運用“因為……所以”的句式說話)學生回答。
、忍幚怼昂汀。
提問:(課件:出示“暖和”)“和”是我們的老朋友了,還有一個讀音誰記得?字條中它的讀音是?詞語中它的讀音?
提問:如果你就是這粒種子,誰能告訴我,你為什么會感到暖和?(引導孩子說出溫度)
板書:溫度。
、蛇^渡語:噢,春天到了,溫度升高了,再也不用團著身子,縮成一團了。這種感覺真好。誰來讀讀這一段。(課件:出示第一段)生:接讀。
、侍釂枺盒》N子第二次挺一挺是因為什么?能讀讀嗎?(課件:出示第二段)
⑺處理“渴、喝”。
課件出示:渴、喝。
提問:這兩個字寶寶長得很像,你有什么好辦法區(qū)分它們?生答:……
師語:試試看能把它們填到句子中嗎?
課件出示:
、踢^渡語:在種子剛有那么一點兒渴的時候,如絲的春雨就降落了下來,它喝了一口,好舒服呀。所以它又把身子挺一挺。
、吞釂枺盒》N子第三次挺一挺是因為什么?快讀讀3—7自然段。誰發(fā)現(xiàn)了?(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板書:松土)
提問:我們一起來聽聽蚯蚓和種子都說了些什么?指導學生分角色朗讀(課件出示對話部分)
、芜^渡語:現(xiàn)在的小種子每天生活在黑暗里,看不到一點色彩,它太想看看外面的世界了,能得到朋友的幫助怎能不高興呢?(課件出示第七自然段)
⑾過渡語:這一次,它離地面更近了,它聽到(課件出示:唱歌一段)生讀。
⑿處理“鬧、趕”。
師語:這么多聲音交織在一起,讓種子覺得外面很?
課件出示:熱鬧,再出示單字。
提問:你有什么好方法記住這個字嗎?生答:……
師語:外面是這么一個熱鬧的世界,種子連忙說:“啊,我要趕快出去!”
。ǚ椒ǎ鹤x;換詞)
過渡語:種子又把身子挺一挺,眼前忽然一亮。(課件:出示第九自然段)
、烟幚恚骸昂啊
課件出示:喊。
師語:一起讀讀這個字。
課件出示:說
師語:一起讀讀這個字。
提問:這兩個字都和說話有關(guān)系,有什么不同嗎?生答:……
提問:種子為什么會喊出來?生答:……
5、檢測反饋。
師語:剛才文中的生字,都跳了出來還認識它們嗎?
形式:搶答+猜猜看+小小配音員。
6、指導寫字。
、胚^渡語:大家說的好,寫得一定能更好。讓我們來學寫兩個。
、浦笇鴮懀狐c、趕。
7、小結(jié)。
師語:急著看到外面世界的不僅有這粒泥土種子還有,落在被小鳥銜走落在巖石上的種子,被大風卷走卡進巖石縫中的種子。(課件)它們用自己頑強的生命力沖破了黑暗。今天回家后我們也來種一粒種子吧,和爸爸媽媽一起觀察一下你的種子是怎樣發(fā)芽的。
教學反思:
為了目標精心雕琢
今天我還算順利的完成了北師大版小學語文第二冊《一粒種子》的課堂交流,雖然緊張的心一下子釋然了許多,但是思想?yún)s不由自主的在松弛的心緒之中搜羅正在凝結(jié)的閃光。
回首準備的日子,同事的坦言和幫助,領(lǐng)導的耐心和點撥,讓我在走出迷茫的同時觸摸到了熱情和真誠。除此之外,為了目標雕琢細節(jié)是我最大的頓悟。
教學目標是課堂的'根,教學的一切都是要根植于它才能生長的。《一粒種子》是一篇科普童話。課文通過充滿童趣的文字和生動的“對話”展現(xiàn)種子發(fā)芽的過程,深受學生喜愛。我將教材又看了許多遍,將它們明確成稱這樣的三條:
1、認讀文中“和、把、挺、喝、渴、黑、鉆、松、鬧、啊、喊”11個二類生字和“粒、種、點、聲、音、說、趕”7個一類字。
2、指導書寫“點”這個生字。
3、了解種子發(fā)芽的過程,啟發(fā)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為師者有了明確的目標才有可能帶著孩子們走向目標。為師者要善于雕琢服務于目標的每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才能夠最終將這些目標植入孩子們的記憶。導入時,為了激趣我選擇了孩子們熟悉的歌曲《小雨沙沙》;新授時,根據(jù)生字的特點,我把它們分為形聲字和非形聲字兩類,選擇不同的識字方法進行教學,前者集中識,后者隨文識;反饋了,設(shè)計 “比比誰最快”和“猜猜看”的游戲,既達到了集中反饋的目的,又兼顧了低年級孩子注意力集中時間短,需要課中休息的心理特征;指導書寫時,發(fā)揮孩子的主動性,變以往的老師講解學生被動接受為學生觀察描述老師點撥提醒。其實,除此之外,板書的次序、粉筆的顏色、學具是否操作方便、用完的學具該放在哪里、導語是否精煉、問話是否明確……每一個可以想到細微之處,我在課前都做了充分的預設(shè),再三的雕琢。
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教學中我也發(fā)現(xiàn)了自己的不足之處。比如:識字的形式還有待于進一步豐富;處理課堂生成的能力還要進一步加強;課堂評價語言較為單一,等等。
教學是一個不斷豐盈的過程,雖然我們的每一次設(shè)計和實施都不可能是完美的,但是我們卻可以從中汲取寶貴的經(jīng)驗,從而讓自己在解決問題、發(fā)現(xiàn)問題中不斷的成長。就像這一次,我發(fā)現(xiàn)了“為了目標精心雕琢”一樣。
【優(yōu)秀研究性學習教案】相關(guān)文章:
研究性學習教案03-23
研究性學習教學心得04-26
研究性學習教學心得05-31
研究性學習教學心得(精選5篇)04-07
研究性學習教學心得5篇03-05
研究性學習教學心得(5篇)03-05
研究性學習教學心得7篇02-08
研究性學習教學心得(7篇)02-08
研究性學習教學心得(匯編5篇)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