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教學文檔>教案> 中班教案

中班教案

時間:2024-03-01 08:19:38 教案

中班教案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那么什么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中班教案7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中班教案

中班教案 篇1

  設計意圖

  當孩子們在陽光下吹出一串串五彩的泡泡時,開心的歡呼聲讓我又回到了童年,于是,從幼兒的興趣出發(fā),設計了本次語言活動《吹泡泡》,通過ppt課件幼兒更生動形象地觀察吹泡泡,借助動感的畫面讓幼兒心情地想象、理解兒歌內容,在表達想象的過程中,達到交流創(chuàng)編、豐富語言、提高語言表達能力的'目的。來源:兒童資訊站

  活動目標:

  1、通過找一找,想一想,說一說,愉快地感知、理解兒歌的有趣內容,并能初步跟念詩歌。

  2、能運用自己的生活經驗積極動腦筋,學習仿編兒歌,初步感知事物間的對應關系。

  3、重點感知字詞:吹泡泡;泡泡,雞蛋,蘋果,星星,雨點。感受語言活動帶來的樂趣。

  活動準備:

  1、與兒歌對應的圖片一套,母雞和雞蛋,蘋果與果樹,天空和星星,烏云和雨點。

  2、小蝌蚪、花朵、白云、樹葉等圖片。

  3、字卡,吹泡泡,泡泡,雞蛋,蘋果,星星,雨點。

  活動過程:

  1、以“吹泡泡”引入課題。

  1)師(神秘口吻)老師今天給大家?guī)砹艘粯雍苡腥さ臇|西,你們來猜猜看,是什么呢?幼兒猜不出來時,老師出示吹泡泡的用具,引出泡泡液。

  2)老師第一次吹,提問,你們看到的泡泡是什么樣子的?(鼓勵幼兒用各種詞語來描述看到的泡泡)

  3)老師第二次吹,提問,我們的泡泡還有顏色呢?請小朋友看都有什么顏色?(幼兒邊觀察邊回答)

  4)老師第三次吹,提問,小朋友去追泡泡,看能不能用手捉住它?你們捉住了嗎?泡泡哪里去了?

  老師總結:剛才我們看到的泡泡是什么樣子的?幼兒回答后老師總結:吹泡泡,吹泡泡,吹出一個大泡泡,吹出一個小泡泡。老師邊說邊表演。

  泡泡的顏色是怎樣的?(紅的,白的,紫的)那我用一個優(yōu)美的詞語來形容它,五顏六色真漂亮。泡泡飛呀飛,呀,飛到手心上,就怎樣了(不見了)老師總結,泡泡,泡泡飛呀飛,飛到手心上,咦,泡泡不見了。

  2、出示圖片,學習兒歌。

  1)看課件,老師朗讀兒歌(邊做動作邊說兒歌)兒童(/)

中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初步掌握情節(jié),學習動物對話。

  2、豐富詞匯:苦惱、耕田、傳播、報時。

  3、體驗為別人做好事,別人喜歡,自己也快樂的感受。

  4、能結合生活經驗大膽地表達自己的快樂。

  活動準備:

  1、課件《快樂的小公雞》。

  2、老牛在田地耕種、青蛙在池塘邊捉蟲、蜜蜂在花叢中采花蜜傳花粉的圖片

  3、老牛、青蛙、蜜蜂、小公雞、公雞爸爸頭飾。

  4、布置田野、池塘、花叢的背景。

  活動過程:

 一、邊看角色演示邊討論,幼兒初步體驗情感。

  1、出示老牛(頭飾)——“我快樂的'是老牛,小朋友好”。

  教師以角色口吻引導幼兒討論:你們知道我為什么快樂嗎?

  2、演示青蛙(頭飾)、蜜蜂(頭飾),鼓勵幼兒猜想它們快樂的原因。

  師:小青蛙和蜜蜂都說自己快樂, 請你們猜一猜它們?yōu)槭裁纯鞓纺兀?/p>

  3、出示小公雞(頭飾),引出故事《快樂的小公雞》

  師: “我是一只小公雞,我也想找快樂!

  討論:小公雞怎么樣才能找到快樂?

  二、教師有感情講述故事,提問幼兒。

  師:今天我給大家?guī)砉适?<快樂的小公雞>>。

  1.故事里有哪些動物?

  2、小公雞整天沒事干,它心情怎樣?(豐富詞匯:苦惱)

  3、故事講述了一件什么事情?

  4、小公雞找到誰,它們怎樣說?

 三、觀看課件,欣賞故事,讓幼兒感知、理解故事內容。

  師;現在,我們一起觀看小電影《快樂的小公雞》。

  1、小公雞跑到田野問誰?

  2、小公雞怎樣問老牛呢?(學習句子:爺爺,怎樣才能快樂呢?)

  3、出示圖一:老牛爺爺怎樣回答?(學習對話:幫助人們耕種田地,就會快樂了。豐富詞匯:耕種)

  4、小公雞跑的那里問青蛙?

  5、出示圖二:青蛙哥哥怎樣回答呢?(學習對話:為莊稼,捉害蟲就會快樂。)

  6、它跑到花叢問誰?

  7、出示圖三:蜜蜂姐姐又是怎樣說的?(學習對話:飛來飛去給花兒傳播花粉,就會快樂了。豐富詞匯:傳播)

  8、老牛爺爺、青蛙哥哥、蜜蜂姐姐說的不一樣,小公雞怎樣辦呢?

  9、公雞爸爸怎樣回答小公雞?(學習句子:幫助別人,你就會得到快樂。)

  四、引導幼兒大膽猜想小公雞怎樣找到快樂。

  師:小公雞是怎樣找到快樂的?

  五、觀看課件故事結束部分,理解小公雞快樂的原因。

  師:小公雞怎樣找到快樂呢?(幼兒討論后,提問個別幼兒)

  師:原來小公雞每天早早起床,為人們報時,它成為一只快樂的小公雞!(豐富詞匯:報時)

  六、引導幼兒思考其它動物快樂的原因。

  師:老牛爺、青蛙、蜜蜂它們用自己的本領去幫助別人,所以它們快樂,請小朋友想一想,還有那些動物?它們有什么本領去幫助別人,讓自己快樂呢?

  七、教育幼兒,懂得幫助別人是快樂的事。

  師:在生活中,你們怎樣讓自己成為快樂的小朋友呢?(幼兒自由討論,提問幼兒)

  小結:原來我們經常幫助別人,愛勞動,做一位勤勞有愛心的小朋友,就會贏得大家的喜愛,自己也快樂了!

  八、幼兒自由選擇角色邊聽故事,邊故事表演。

  師:等會,請小朋友選擇自己喜歡的頭飾,進行故事表演。記住在表演中一定要說出你所扮演角色的對話!現在請大家故事表演!

  九、讓幼兒在故事表演中,愉快結束游戲。

  故事:快樂的小公雞

  整天沒事情做,心里很苦惱,它想:怎樣才能快樂呢?它跑到田野里問老牛:“爺爺,怎樣才能快樂呢?”老牛說:“幫助人們耕種田地就快樂了!彼艿匠靥吝厗柷嗤埽骸靶「绺,怎樣才能快樂呢?”青蛙說:“為莊稼,捉害蟲就快樂了!彼艿交▍仓袉柮鄯洌骸靶〗憬悖鯓硬拍芸鞓纺?”蜜蜂說:“飛來飛去給花兒傳播花粉,就快樂了!毙」u回到家里問爸爸:“爸爸做什么事最快樂呢?為什么老牛爺爺,青蛙哥哥,蜜蜂姐姐說的不一樣的呢?”爸爸笑著說:“幫助別人你就會得到快樂!”從此,小公雞每天早早起床,和爸爸一起為人們報時,它成為一只快樂的小公雞。

中班教案 篇3

  活動由來:

  五彩繽紛的顏色能夠孩子最直接的感官刺激,而孩子的衣食住行都與顏色有最直接的聯系。我班孩子對顏色特別好奇、喜歡,幼兒在繪畫的時候常說:我見到的小草是綠色不是這種蠟筆的綠色,孩子的一席話是我們產生了思考,五彩繽紛的世界不僅僅存在這十二種顏色,那么更多的顏色它們從哪里來呢?為此我們設計了《奇妙的顏色》這一主題。

  活動目標

  1、通過實驗、觀察和探索等活動,引導幼兒除不感知我們的世界有多種顏色,顏色是有趣、奇妙、會變化的.。

  2、培養(yǎng)幼兒對顏色的興趣,發(fā)展幼兒的觀察力和探索能力。

  3、培養(yǎng)幼兒初步使用顏色的能力。

  4、嘗試通過色彩來感知美、創(chuàng)造美。

  5、考驗小朋友們的反應能力,鍛煉他們的個人能力。

  活動過程

  利用本班的墻壁,在瓷磚墻上上貼上與顏色有關的相片。

  引導幼兒利用水粉的繪畫工具,自己調制出的各種顏色。

  公布《奇妙的顏色》的網絡圖。

  為幼兒提供有關顏色小常識的圖片、動物圖片。

  科學區(qū):準備紅黃藍三種顏色,引導幼兒了解這是三原色,以便幼兒做實驗。

  輔助材料:調色盤,筆,水等。

  投放《顏色旅行》的玩具,引大幼兒了解顏色“旅行”的方式等。

  圖書區(qū):投放有關顏色的圖書。

  動手操作區(qū):三原顏色的布偶球,引導幼兒利用布偶球進行有規(guī)則的排序。

  1、請家長與幼兒共同收集與顏色有關的圖片、資料或物品,帶到幼兒園后與其他幼兒工向有關的知識經驗。

  2、請家長與幼兒利用家中的材料(紙張、布均可),共同紙做一件彩色服裝,參加班中組織的《顏色旅行》和《模特大賽活動》

  帶領幼兒到戶外進行活動,比一比誰找出的顏色多。請幼兒欣賞大班幼兒的畫展,引導幼兒感受五彩繽紛的顏色。

  請家長和幼兒收集各種顏色的紙或布等。

中班教案 篇4

  設計思路:

  利用生活中的物品席子、塑料臺布自制成的滾筒,讓幼兒嘗試進行運動,幼兒可以用身體趴著或站著將席子、塑料臺布自制成的滾筒向前進行滾動,還可以用其它的辦法來玩,激發(fā)幼兒對玩此游戲的興趣,讓幼兒在玩中其樂融融。

  運動目標:

  1、有興趣嘗試“滾動的寶寶”的運動游戲。

  2、體驗合作玩的快樂。

  運動材料:席子、塑料臺布自制成的滾筒若干。

  運動過程:

  一、教師介紹運動內容,激發(fā)興趣

  二、幼兒嘗試運動

  1、這些用席子、塑料臺布自制成的滾筒可以怎么玩?

  2、怎樣玩才能使席子、塑料臺布自制成的滾筒向前移動?(幼兒討論)

  3、幼兒自選器械嘗試運動

  幼兒在嘗試運動過程中,教師進行觀察,并進行適時引導。

  三、幼兒展示交流

  1、幼兒集中,請部分幼兒將自己的玩法進行展示與交流。

  2、教師和幼兒共同進行評價。

  3、教師進行提示:

 。1)除了用身體趴著將滾筒向前進行滾動外,我們還可以怎么樣將其向前滾動?

 。2)合作玩怎樣玩?

  四、幼兒再次進行運動

  幼兒再次進行運動時,教師觀察幼兒是否有新的玩法產生。

  重點:引導幼兒能合作玩。

  案例一:滾動的寶寶

  教師們?yōu)橹邪嗟挠變鹤灾屏恕皾L動的寶寶”戶外運動區(qū)域器械,這些器械是用席子、塑料花臺布和透明臺布制成的,將這些材料做成圓形讓幼兒鉆在里面進行滾動,由于教師急于投放,讓幼兒直接玩了起來,結果,能力強的幼兒玩起來了,而且也較感興趣,能力弱的幼兒只在旁邊觀看,但是在教師的催動下,這些幼兒也愿意嘗試,玩著玩著他們都一一走掉了。

  分析:

  用生活中的材料席子、塑料花臺布和透明臺布制成的幼兒運動器械,教師很有創(chuàng)意。但是在投放前,教師缺少興趣的激發(fā),由于自制的滾動器械是用生活中的材料席子、塑料花臺布和透明臺布制成的,不象買來的滾動器械那么漂亮,而且買來的滾動器械直接就是撐著的?墒亲灾频臐L動器械是撐不起來的,要靠幼兒的鉆進去的身體來支撐,一邊支撐一邊向前爬,這對剛升入中班的幼兒要完成這樣的游戲是有一定難度的,教師采取的指導策略應該是:

  1、先請大班的幼兒作示范,還可以請班上能力強的幼兒作示范,從而引起幼兒玩的興趣。

  2、讓能力強的幼兒和能力弱的幼兒一起玩,已此帶動。

  3、教師用語言進行鼓勵,幼兒一邊玩一邊不斷地進行鼓勵,對有進步的幼兒在全班再進行表揚,還可以適當進行一些小的獎勵,比如:用小的粘紙貼在幼兒的手上或額頭上,這樣做有利于提高幼兒玩的興趣。

  案例二:滾動寶寶變成船寶寶……

  經過教師的引導,中二班幼兒終于對滾動寶寶的游戲開始感興趣,并積極去嘗試去玩,也玩的很開心。一天、兩天,一個星期、兩個星期,漸漸地幼兒玩此游戲的興趣又降了下來,只見金金說:“我不想玩了”玲玲說:“我爬得累死了” 等等,有的幼兒還將席子攤在地上,索性整個人躺在上面。教師見此情景馬上想到,是不是在前期幼兒對此游戲的基礎進行變動,于是教師就說:“爬得累了,躺在席子上休息也是一種辦法”。經教師這么一說,在爬動的幼兒也都模仿了躺在席子上休息的動作,接著,教師又說:“滾動寶寶是不是能變成其他的寶寶”。這時只見萊萊和琪琪馬上將席子變成船寶寶,兩人站在席子里面,小心的走著,教師問她們,你們開著什么呀?萊萊和琪琪說:“我們是船寶寶,開小船”。于是許多條小船開出來了。接著肖肖等幼兒都用席子或塑料臺布搭起了房子,人在里面蹲著、跪著…….幼兒玩的辦法多了起來,玩的興趣也高了起來。

  分析:

  幼兒運動的興趣是靠教師去激發(fā)的,而興趣的延續(xù)也是靠教師的引導去維持的,案例中當幼兒對玩“滾動寶寶”的游戲興趣開始降低時,教師能意識到出現的問題,并及時進行恰當的引導,同時進行逐步的推動,使幼兒下降的興趣重新點燃。如果教師缺乏這方面的意識,幼兒對運動的興趣與積極性就會消失,他們會玩不下去而離開,現在正因為教師能及時進行推動,幼兒對玩席子滾桶的游戲又得到了延續(xù)。

  案例三:我們會……

  “滾動的寶寶”游戲歇了一陣子后,今天又開始玩此游戲了,有的幼兒趴在席子滾筒中向前爬動、有的幼兒把席子滾筒當做小房子,還有的幼兒兩個、三個合作,將席子和塑料滾筒當做小船在慢慢的向前開……,“揚揚”突然說:“我會站在席子筒里面向前滾動”接著他起勁地叫老師看,叫小朋友看,并起勁的作示范,只見他人站在里面,用手撐住席子筒的頂部,用雙腳踩住席子筒的底部,將席子向前移動。真象一只火車輪子在滾動。這時,又見琪琪和琳琳兩人鉆進一個透明的塑料筒里,兩人配合慢慢地將其滾動,當滾動到一根旗桿下,琪琪突然說:“我們轉彎爬”,說完,琪琪和琳琳兩人一轉身將其反向滾動,只見她倆一邊笑一邊滾,好象一對蝸牛朋友趴在玻璃床上。老師見其狀后,馬上召集幼兒過來,讓他(她)們再次示范給大家看。

  最后,老師用觀察的眼光又掃了一掃整個草地,都見幼兒在積極的玩此運動游戲。

  分析:

  當幼兒對一樣運動器械玩了一段時間后,會感到不新鮮,容易玩膩,教師采用暫停一段時間的方法,吊吊幼兒的胃口,其實這也是策略,當幼兒暫停一段時間后,再讓幼兒玩此運動,他們運動的積極性會更高漲,運動中創(chuàng)造的潛能更會發(fā)揮出來。象“揚揚”站在把席子筒里面向前滾動、琪琪和琳琳碰到障礙物會想辦法急轉身等等,這些舉動都是在前期的基礎上發(fā)揮出來的,幼兒在運動中創(chuàng)造性的發(fā)揮不是教師刻意的去教的,而是在經驗的積累上自發(fā)的,這種自發(fā)是在一種良好的運動環(huán)境中產生的.,因此,當幼兒的創(chuàng)造潛能發(fā)揮出來后,我們教師要善于發(fā)現,給予肯定和鼓勵,并將他們的創(chuàng)造潛得以輻射。只有這樣,幼兒的創(chuàng)造潛能在運動中才能不斷釋放。

  案例四:“小船”變“火車”

  中(2)班幼兒玩“滾動的寶寶”活動已有一段時間了,在老師的帶領與推動下,幼兒對該活動始終處于高漲的熱情,她(他)們在原有玩的基礎上,繼續(xù)滾動著用席子、透明塑料臺布、塑料花臺布做成的滾筒,幼兒滾著、爬著、走著、笑著。

  這時,草地上慧慧和華華兩人正套在用席子滾筒中做開小船的游戲,開著開著突然和前面的小船碰著了,大家會心的笑了起來,于是慧慧說,我們把小船變成火車吧”,邊說邊用手拉住前面的席子筒,就這樣一列“火車”產生了,她(他)們小心的開著,誰也不愿散開。

  看這她(他)們的火車,其他幼兒接著也模仿了起來,于是草地上許多列火車又產生了。

  分析:

  根據中班幼兒的特點,教師為幼兒創(chuàng)設了良好的運動環(huán)境,在教師的帶領下,該班幼兒玩此游戲的興趣一直在持續(xù),“小船”變“火車”其實是幼兒運動經驗的遷移,她(他)們在“小船”的經驗上就想出了“火車”!盎疖嚒钡漠a生吸引了其他幼兒,她(他)們進行了模仿,積極的在體驗。其實模仿也是一種學習,再說,中班幼兒喜歡模仿。因此,讓幼兒在模仿中體驗新游戲的玩法以及感受新游戲的快樂,這也是一種積極運動的表現。

中班教案 篇5

  一、主題目標

  1、通過游戲鞏固對蛇、鱷魚、龜、恐龍等爬行動物的了解。

  2、鼓勵幼兒按自己的意愿確定合作伙伴、選擇材料,發(fā)展他們的動手能力、合作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 3、鼓勵幼兒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活動,在游戲中體驗成功與快樂。

  二、材料的準備

  1. 各種大小的紙箱、旺仔牛奶罐、草坪。

  2. 事先布置“動物園”(將各種動物放在一起)。

  3. 商店的玩具柜、各種動物的玩具、托盤、收款機、錢(自制)、推車、購物籃等。

  4. 泥工、墊板、模具、毛根、紙、顏料、牙刷、網、酸奶瓶、繩子、空罐子若干、藍色的皺紋紙若干、吸管等。

  三、基本流程

  1. 教師帶領幼兒參觀場地。

  1) 教師帶領幼兒參觀“動物園”。

  2) 教師提問:這里有些什么動物?有沒有你認識的爬行動物?

  2. 教師提出游戲的內容,組織幼兒討論游戲的規(guī)則及人員的分配。

  1) 引起幼兒討論爬行動物的家是什么樣子的?

  2) 出示多種材料,引導幼兒自由交流,鼓勵幼兒用這些材料搭建爬行館或制作爬行動物。

  3) 幼兒自由商量,尋找合作伙伴。

  3. 幼兒開展游戲,教師巡回指導。

  1) 重點對“搭建爬行館”的幼兒進行指導。引導幼兒根據動物的生活習性和特征,選擇合適的替代物進行搭建或制作。

  2) 對“玩具創(chuàng)作屋”的幼兒進行個別指導。

  3) 關注幼兒的個體差異,幫助幼兒建立自信心并能完成工作任務。

  4) 教師集中幼兒帶領他們依次參觀各個館,請幼兒為它們搭建的館起名字并請幼兒發(fā)表看法,提出改進意見或更進一步的搭建要求。

  5) 開展 “超市”的角色游戲。(幼兒可以邀請朋友參觀自己搭建的爬行館,并為他介紹爬行館的.情況,也可以到商店買玩具,或將買到的爬行動物放到相應的館中等等)

  6) 成立“快樂旅行社”,教師扮演導游,帶領幼兒游覽爬行館,并請搭建各個館的幼兒介紹各種動物的特性等。

  4. 教師評價游戲情況。

  1) 以爬行館關門為由帶領幼兒離開“爬行館”,小結幼兒游戲的情況,給予幼兒肯定和表揚。

  2) 出示“蜥蜴”,激發(fā)幼兒的興趣,鼓勵幼兒自己收集資料尋找“蜥蜴”的秘密。

  3) 提出進一步的要求,鼓勵幼兒下一次更好地進行游戲。

中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了解十二生肖的動物,在討論中引發(fā)對屬相的進一步探究的愿望。

  2.能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并感受過新年的快樂。

  活動過程:

  1.了解十二生肖

  (1)師出示禮物:新年到了,我收到了朋友的禮物。猜猜朋友為什么會送這個禮物給我?(引出生肖)

  (2)你屬什么?你們家里人是屬什么的呢?你還知道哪些生肖?(一一出示十二生肖,引導幼兒觀察辨認)

  (3)采訪活動:采訪客人老師的生肖。

  (4)生肖一共有多少?一起數一數。

  (5)十二生肖中,你最喜歡哪個生肖?為什么?為什么會把龍作為一個生肖呢?(引導幼兒討論)

  (6)師小結:十二生肖是中國人很早就發(fā)明的`,只有中國人才有。我們用十二種動物作標志,一種動物表示一個生肖,也就是一個屬相。

  2.十二生肖的故事

  (1)十二生肖是排好隊來過一年又一年的,你們知道誰排在第一名嗎?

  (2)講述“十二生肖的故事”:誰排第一個?第二呢?最后會是誰呢?

  3.結束

  (1)今年是什么生肖來過年?

  (2)給客人拜年。

中班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學習沿曲線走、爬、鉆。

  2、發(fā)展敏捷、靈活的行動能力。

  活動準備:

  1、布置彎彎繞繞的活動場地(用線)

  2、用圈圈做成的"長龍"

  活動過程:

  一、彎彎走

  1、T:我們一起來看看地上有什么啊?

  T:嗯,地上有兩條彎彎曲曲的線,我們一起來在線上走一走吧!

  2、幼兒和教師排好隊,一起沿著地上的線條行走。

  3、T:看看,我們的隊伍彎成什么了?像什么?(彎曲的蛇、長龍、蚯蚓等)

  4、T:除了在這兩條線上走,我們還可以怎么樣來玩呢?

  我請小朋友來說說看。

 。ㄟ可以在線條上爬)

  二、繞繞爬

  1、T:現在,我們來玩?zhèn)游戲,我們一共分成6組,在線條的兩端分別站好。聽到老師說開始,第一個小朋友就馬上開始爬過去,爬的時候要沿著線爬,一個小朋友都爬完了,第二個小朋友才能開始爬。一組上全部爬完的小朋友就贏了。聽清楚了嗎?

  2、T:讓我們來比一比,看哪一組最先爬到終點。

  三、彎彎洞里繞繞鉆(男生女生兩遍站)

  1、T:老師這里有一些圈圈,我請幾個小朋友來想想,它能怎么玩?可以兩個小朋友一起來玩。

 。ㄐ∨笥褋碓囃妫

  2、T:我請小朋友來說說看,你們是怎么來玩的?

  (請用圈圈來鉆的說)

  3、T:我們一起來鉆一鉆

  4、T:先請1、2、3組的小朋友,兩個人一個圈圈,在地上放好,做好山洞,請3、4、5組的`小朋友先來鉆山洞。等會在交換。做山洞的小朋友可以把山洞做的彎彎的,這樣就更像了。

【中班教案】相關文章:

教案中班教案02-23

中班教案教案04-15

中班的教案04-06

中班教案(經典)08-05

中班教案【經典】08-14

(精選)中班教案08-14

【經典】中班教案08-15

中班教案12-08

中班教案12-08

中班教案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