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wǎng)>教學文檔>教案> 小班教案

小班教案

時間:2024-03-26 08:26:20 教案

小班教案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人民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yōu)秀的教案,教案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tǒng)的知識。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班教案9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班教案

小班教案 篇1

  設計意圖:

  家是幼兒最熟悉的地方,是幼兒最為重要,最為親切的生活環(huán)境,父母及家人是幼兒最為親密的人,也是給幼兒最多體驗的人,而幼兒最為依賴的是媽媽。但是現(xiàn)在的孩子由于父母的寵愛,而只知道索取,而不懂得付出,設計本次活動就是為了培養(yǎng)幼兒愛媽媽、愛家人的情感。

  活動目標:

  1、培養(yǎng)幼兒愛媽媽的情感。

  2、通過說兒歌,提高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

  3、能嘗試仿編兒歌。

  4、引導幼兒在兒歌中學習,感悟生活。

  5、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活動準備:

  音帶、教學圖片、幼兒與媽媽的合照一張

  活動過程:

  一、演演唱唱

  聽音帶進行歌表演《世上只有媽媽好》,激發(fā)幼兒情感興趣。

  二、學學說說

  1、出示圖片,(小鳥、蜜蜂、魚兒圖片)激發(fā)幼兒的興趣。

  請幼兒能用完整的話來說一說小鳥愛xx、蜜蜂愛xx,魚兒愛xx。

  2、老師把你們說的編成了一首好聽的兒歌,你們想聽嗎?教師有感情的朗誦兒歌:小鳥愛綠色的'樹,蜜蜂愛美麗的花,魚兒愛清清的水,我愛我的好媽媽

  3、強化字詞教學,如:綠色的、美麗的、清清的

  4、完整說兒歌。

  三、聽聽變變

  1、教師再一次有感情的朗誦兒歌,感受說兒歌的樂趣。

  2、教師組織幼兒多種形式的說兒歌。

  3、幼兒嘗試創(chuàng)編兒歌。

  還有許多小動物也想請小朋友把他們編到兒歌里面去,你們愿意嗎?

  請幼兒說一說還有哪些小動物,那些小動物最愛什么?你除了愛你們的媽媽,還愛那些人?請能力較強的幼兒仿遍兒歌.并能朗誦個大家聽.

  四:結束活動

  活動反思:

  小班幼兒對語言的掌握能力不甚精確,所以在進行討論或提問時,盡量提供幼兒具體的形象,幫助幼兒完整清楚的表述。活動安排上,先讓幼兒了解媽媽的模樣,再深入了解媽媽對自己的愛,然后再表達出來。通過整個活動過程,培養(yǎng)了幼兒的觀察力,體驗了媽媽對自己的愛,懂得感恩和惜福。使孩子們得到了意外的收獲和成長。

小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感知棒棒糖有多種多樣的造型。

  2.能用團圓、壓扁等方法制作棒棒糖,體驗動手操作的樂趣。

  3.鼓勵幼兒與同伴合作繪畫,體驗合作繪畫的樂趣。

  4.激發(fā)幼兒感受不同的藝術美,體驗作畫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各種形狀的棒棒糖實物或圖片。

  2.紅、黃、藍顏色的太空泥3塊,平頭小竹棒3根,泥工工具三套,三個小筐。

  活動過程

  1.導入。

  師:今天老師請了一位小客人(教師出示小熊的圖片)。

  師:今天是小熊糖果店開業(yè)的日來,你們看小熊先生還給小朋友帶來了禮物(教師出示各種形狀的棒棒糖圖片)。

  2.請幼兒觀察各種形狀的棒棒糖,激發(fā)幼兒的興趣。

  師:喜歡嗎?想要嗎?那誰能說說這些棒棒糖哪里一樣,哪里不一樣?教案來自:大;考吧幼;師網(wǎng).你喜歡什么樣的'棒棒糖?

  教師引導幼兒仔細觀察并為完整的表述。

  3.制作棒棒糖。

  師:小朋友的觀察可真仔細,說話也很完整,給你們一個棒棒的大拇指表揚一下。(教師播放電話鈴聲)

  師:哎?怎么來電話?喂,您好是誰呀,原來是小熊啊。

  師:剛才小熊了來電話說,今臺小熊糖果店的人太多了,糖果都賣完了,想請小朋友幫忙制作一些,你們愿意幫忙嗎?

  (1)教師示范并講述制作過程。

  取一塊橡皮泥用搓、團圓、壓扁等方法來制作棒棒糖,最后把平頭小竹棒插上去,一個棒棒糖就做好了。

  (2)幼兒分組進行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活動規(guī)則及要求:?小朋友一共分成三組,小朋友自己選擇喜歡的位置坐,?每組的工具大家一塊分享,不要爭搶和浪費?,棒棒糖要做成不同的形狀,做好后放在這個筐里,我們統(tǒng)一給小熊送貨,最后小朋友要將桌上物品幫放好,垃圾放到垃圾桶內。

  教師巡回指并鼓勵幼兒做出不同形狀的棒棒糖。

  4.給自己做的棒棒糖取名字

  師:你喜歡自己做的幫幫糖嗎?為它取個好聽的名字吧!

  結束部分:

  5.給小熊送貨。

  教師播放音樂,小朋友在歡樂地音樂聲中給小熊送貨。

  活動延伸:

  將制作糖果的材料放在美工區(qū),繼續(xù)活動。

  教學反思:

  準備了好久的公開備課,短短十幾分鐘就結束了,和預期的有些偏差,感覺在活動過程中,有些緊張,有些匆忙,頭腦不是很清晰。好多在上課之前提醒自己的事情,在活動中都“完美的忽略”,有些在平時會注意的事情,在這次活動中也都沒有注意。這次公開課依然很糟糕,可以說是“一塌糊涂”,但是通過這次活動,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知道哪些方面需要改正,哪些方面需要加強等等。

小班教案 篇3

  《肚子為什么疼》

  內容:一天,媽媽從幼兒園接冬冬回家,冬冬非要媽媽買烤腸吃,媽媽只好給冬冬買了兩根。冬冬馬上吃了。冬冬回到家,看見籃子里盛著許多草莓,抓起來就吃,媽媽說:“冬冬,等洗干凈了再吃!薄拔也慌屡K”冬冬吃了很多。夜里,不知為什么冬冬的肚子疼得不得了。

  觀看后討論:

  小朋友,冬冬的肚子為什么會疼?說一說,你是怎樣做的?

  觀看圖片:

  (1)老鼠、蒼蠅叮咬過的食物。

  (2)過期的食物。

  (3)腐爛變質的食物。

  (4)假冒、劣質的食物。

  (5)沒洗干凈的食物。

  提問:這些東西你吃過嗎?說一說,這些東西為什么不能吃?

  小結:大街上的燒烤的東西特別不衛(wèi)生,而且吃了容易致癌。吃水果之前一定要洗干凈。買食物一定要有質量安全標志,保制期內的食物。一些腐爛變質,老鼠、蒼蠅叮咬過的假冒、劣質的食物不能吃,否則會食物中毒的。

  《不要亂吃東西》

  活動目標:

  1、通過真實的案例讓幼兒懂得隨便亂吃東西的危害性。

  2、引導幼兒樂于探索、交流與分享,激發(fā)幼兒的想象力。

  3、提高自我保護的意識及應對安全事件的能力。

  活動準備:

  真實案例《卡在喉嚨里的五角星》;課件《進餐時》、《肚子為什么疼》;情景表演《好吃的魚》;圖片:

  1、老鼠、蒼蠅叮咬過的食物。

  2、過期的食物。

  3、腐爛變質的食物。

  4、假冒、劣質的食物。

  5、沒洗干凈的;每組一小筐(內有圖片如:幼兒一邊走一邊喝水;吃飯時在說笑;吃大量的雪糕;把鉛筆放入口中等)活動過程:

  一、真實案例《卡在氣管里的五角星》(用講故事的形式即可!可以告訴幼兒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教師講解: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一天,5歲的龍龍突然咳嗽不停,而且有時喘不氣來,晚上也睡不好覺。爸爸媽媽趕快帶他到醫(yī)院去檢查,結果做很多的'檢查才判斷是得了重感冒,果住院治療了一個周,病情有所好轉,便回家了,可是回到家后,龍龍又咳嗽不停,整天晚上睡不著覺,躺不下,又坐不下,可難受了。爸爸媽媽擔心死了。著急的父母又搭車來到了離家很遠的醫(yī)院,最后經過一位有經驗的老醫(yī)生的檢查,這位醫(yī)生從他喉嚨的側面取出了一個大大的鐵制的五角星。醫(yī)生說這個五角星卡在的地方,一般的檢查很難發(fā)現(xiàn),幸虧爸爸媽媽及時來到了這里,要不會有生命危險的。經過醫(yī)生的精心治療,龍龍的病終于好了。醫(yī)生告訴龍龍說:“以后,一定不能把一些危險的東西放入口中!

  講述完后提問:

  1、這個故事的名稱叫什么?

  2、龍龍的身體好受嗎?

  3、一開始,醫(yī)生檢查出五角星了嗎?為什么?

  4、龍龍的爸爸、媽媽心里怎樣?

  5、最后,醫(yī)生從他氣管里取出了什么?為什么會這樣?

  6、醫(yī)生對龍龍說了什么?

  7、你還知道哪些東西特別危險,不能放入口中?

  小結:當我在電視上看到這個真實的故事時,我的心里和龍龍的爸爸、媽媽一樣著急,龍龍怎么能把那么大的五角星放入口中,幸虧醫(yī)生爺爺?shù)母哒屑夹g救了龍龍。希望所有的小朋友一定要記住這個教訓,千萬不能隨便往嘴里亂放東西。

  二、觀看課件引導幼兒討論1、課件《進餐時》

  內容:幼兒在吃飯時,有的在說笑,有的在扔飯,有的嘴里含著飯在玩玩具,跑鬧。

  觀看后討論:小朋友這樣做,對嗎?為什么?

  小結:人在吃飯時,飯寶寶都要經過氣管,再到胃,如果吃飯時說話,瘋鬧,飯寶寶就會走錯路,也就容易嗆傷,嚴重者飯卡在氣管里,會因為喘不上氣來而死亡。所以小朋友吃飯喝水時,一定要安靜,不能說笑,打鬧。

小班教案 篇4

  設計意圖:

  每年新生入園的時候總可看見傷心哭泣的孩子哭著對媽媽說:“媽媽不要走,我要媽媽!逼鋵,孩子只是對陌生的環(huán)境感到恐懼,希望自己最親近的人能夠在她身邊,給她鼓勵。而家長每次送完孩子后也在擔心:“寶寶在幼兒園生活的好嗎?她還在哭嗎?”面對孩子的情感需要和家長的擔心顧慮,我設計了這次活動。以滿足孩子和家長的需要。生活中往往是與幼兒最親近的人,和幼兒之間的感情較深,對其影響也最大。媽媽是幼兒最親近的人。本次活動從幼兒最熟悉的家庭成員入手,以游戲的形式,增進幼兒與媽媽之間的'情感。

  活動目標:

  1、體驗和媽媽一起游戲的快樂,增進母子之情。

  2、能發(fā)現(xiàn)自己與媽媽的不同,并大膽表達。

  3、能用動作和語言表達對媽媽的愛。

  活動準備:

  知識經驗

  1、活動前請幼兒在家仔細的觀察媽媽,如長的怎么樣,

  準備:有什么愛好等。

  2、請家長參與活動,做好前期勾通工作。

  物質準備:媽媽的面具、大口袋、

  環(huán)境準備:音樂磁帶大小椅子

  活動過程:

  1談話:我最喜歡的人。

  2游戲:寶寶找媽媽

  3游戲:我和媽媽比一比。

  A、幼兒和媽媽一起探討、比較。

  B、請個別幼兒在集體面前講述。

  4、游戲:袋鼠媽媽和寶寶

  5、教師激發(fā)幼兒用動作或語言表達對媽媽的愛。

  活動延伸:

  1將本次活動的照片貼在“家園聯(lián)系欄”鼓勵更多的家長走進課堂。

  2請家長活動結束后可結伴外出游玩。

小班教案 篇5

  設計意圖:

  在找朋友的過程中,不僅可以讓孩子發(fā)現(xiàn)魚身上的不同顏色,而且需要孩子在仔細觀察的基礎上發(fā)現(xiàn)顏色排列上的差異,從而根據(jù)魚身上的條紋,找到相應“好朋友”。粘紙是孩子們非常喜歡的操作,因此這一教學活動,不僅可以讓孩子們在數(shù)學活動中認知學習,且能在操作中體驗找朋友的樂趣。

  活動目標:

  1、能發(fā)現(xiàn)魚的不同特征,并大膽表述。

  2、學習獨立粘貼的習慣,體驗操作的快樂。

  3、培養(yǎng)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4、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shù)學活動的樂趣。

  5、發(fā)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活動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能發(fā)現(xiàn)魚的不同特征,并大膽表述

  活動難點:學習獨立觀察、粘貼的習慣,體驗操作的快樂

  活動過程:

  一、出示兩條魚,幼兒觀察發(fā)現(xiàn)兩條魚條紋的不同之處

  二、找好朋友

  再出示兩種相同的魚,請個別幼兒上來找朋友

  三、出示三條魚,幼兒表達觀察到的不同處

  四、出示貼紙,教師示范

  五、幼兒操作

  活動反思:

  第一次在小班嘗試數(shù)學活動的教學,在還并不太熟知每個幼兒能力的情況下,本次活動不僅是努力嘗試達到目標,也是在操作中觀察每一幼兒數(shù)學能力的差異,為今后數(shù)學的集體教學創(chuàng)設更適宜的環(huán)節(jié)。

 。1)觀察教學的層次性不夠明顯

  從操作的成效發(fā)現(xiàn),幼兒的能力雖然參差不齊,但表現(xiàn)最弱的則是對身上有三種顏色的'魚的辨認,既要分辨顏色,又要考慮排列,這是教學的難點

  在引導幼兒觀察比較時,我的方法過于籠統(tǒng),不具層次遞進性,應先請幼兒觀察比較兩種顏色及其排列,并讓幼兒示范操作;再著重強調三種顏色的觀察,先觀察顏色,然后將顏色和排列結合著比較,在幼兒的示范中及時發(fā)現(xiàn)不足并糾正

 。2)忽略了大膽表述的重要作用

  讓幼兒除了觀察以外,表達也是非常重要的,同時也是與同伴共同學習的一個過程,但在教學中我忽略了這一點,讓自己的說變成了主體。其實幼兒的表達可以是個人,也可以是集體的形式,個人的回答可以從中發(fā)現(xiàn)一些個別問題,從而當場糾正,集體的回答可以調動大家的積極性,關注全面,促使幼兒集中注意力。

 。3)操作用具混淆、出現(xiàn)漏缺

  在操作中,大多數(shù)幼兒撕粘技能基本沒有問題,但手眼的協(xié)調能力還不夠,貼紙和小魚的身體對不準,容易貼到外面去;個別兩個幼兒方向感不強,將小魚的頭尾貼倒了。有小部分幼兒出現(xiàn)了貼紙混淆、小魚沒有貼全的情況,當然對于這點我也意識到應該給幼兒人手一個操作盒,在操作盒內進行則可避免這一疏漏,但由于現(xiàn)在班級硬件條件的限制,在今后還需多收集補充,給幼兒一個完整地操作條件。

小班教案 篇6

  設計意圖:

  在生活中家長對幼兒的事情包辦代替是當今社會的普遍現(xiàn)象。因此,當幼兒離開家庭進入幼兒園的集體中,在生活自理方面往往會感到束手無策!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中指出幼兒應"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其典型表現(xiàn)包括自己能穿脫衣服、扣扣子。幼兒要成為一個獨立的人,需要從學習生活開始,進入冬季后,幼兒穿系扣上衣的越來越多,可是很多幼兒不會系扣子,為此我設計了本次活動,希望通過活動提高幼兒的動手能力、生活能力,促進幼兒全面、健康地發(fā)展。

  活動目標:

  1.愿意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2.學習掌握扣扣子的方法。

  3.學會保持愉快的心情,培養(yǎng)幼兒熱愛生活,快樂生活的良好情感。

  4.能夠將自己好的`行為習慣傳遞給身邊的人。

  活動準備:

  布布熊玩具一個,帶扣子的開衫外套一件,瓢蟲、孔雀等系扣游戲材料若干;兒歌《扣扣子》。

  活動過程:

  1.情境導入,激發(fā)幼兒扣紐扣的興趣。

  出示布布熊,師:"天冷了,布布熊穿了一件棉衣,你們看,漂亮嗎。""你們看這個衣服上有什么?"師:"布布熊不會扣扣子,你們會扣扣子嗎?誰愿意來幫助它!(請個別幼兒講一講,試一試)2..學習扣扣子的方法。

  (1)認識扣子、扣眼。

  師:怎么來扣扣子呢?先要找到扣子和扣眼!旁邊的小洞洞就是扣眼(指給幼兒看)。

  (2)教師念兒歌示范扣扣子的方法。

  教師邊念兒歌《扣扣子》邊給布布熊扣上衣服扣子:小扣子,找扣眼,抬起頭,鉆山洞,鉆呀鉆,鉆呀鉆,露出頭兒笑嘻嘻。

  小結:扣扣子的方法是一手拿扣子,一手扶扣眼,扣子從里面鉆到外面,一個扣子就扣好了。

  (3)幼兒和教師一起邊說兒歌邊空手練習扣扣子的方法。

  3.幼兒操作練習。

  (1)介紹游戲材料。

  師:布布熊為小朋友送來了禮物:小瓢蟲、孔雀、草莓……,她們身上都有扣子,也想穿上漂亮衣服。

  (2)教師示范講解游戲玩法:圓扣子穿圓形的衣服,小花扣子穿花瓣形衣服,找到扣眼鉆出來。

  (3)幼兒自選材料,練習扣扣子,教師巡視指導。

  結束:為客人老師介紹扣扣子的方法,感受游戲的快樂;鼓勵幼兒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活動延伸:

  (1)在午睡環(huán)節(jié),鼓勵幼兒自己穿脫衣服,自己解、扣紐扣。

  (2)在娃娃家投放娃娃及多件帶紐扣的娃娃衣服,供幼兒練習。

  (3)在美工區(qū)投放系扣子游戲材料,指導幼兒進行練習。

  (4)指導家長在家時要堅持讓幼兒自己穿脫衣服,自己解和扣紐扣。

  教學反思:

  教學過程中,幼兒積極配合,認真嘗試,在自主練習里獲取了經驗,又在集體練習里感受到了快樂和喜悅,達到寓教于樂的目的,教學目標也得到了圓滿的完成。

小班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學會手口一致、不遺漏、不重復地點數(shù)1個~4個物品,并說出總數(shù)。

  2.在感知、操作中發(fā)現(xiàn)生活中有趣的數(shù)。

  3.能積極參與活動。體驗數(shù)學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1.鉆圈4個(可做山洞)。

  2.各種數(shù)量是4的小動物畫片若干。

  3.可正反面兩用的教學板4塊,正面是大森林背景,反面是4棵大果樹。

  4.廢舊泡沫圈做成的果子若干(果子可粘在果樹上,也可套在小朋友的手指上)。

  5.立體教具動物樓房一座(樓房是4層,每層有4扇小窗戶,有4個面可供幼兒同時操作)。

  活動過程:

  一、游戲“鉆山洞”學習點數(shù)(本環(huán)節(jié)幼兒在教師的幫助下學習點數(shù))

  1.師:小朋友們,今天的天氣真好,我們一起去郊游吧。(放音樂,“開汽車”出發(fā)。)

  2.師:小朋友快停車,前面幾座大山擋住了去路,你們注意安全,我去探探路。(“探路”回來神秘地告訴幼兒)山上有山洞,我們一起數(shù)一數(shù)有幾個山洞。(老師提示幼兒伸出右手食指,從左數(shù)向右,點一個數(shù)一個,不遺漏、不重復。)同時鼓勵幼兒勇敢地鉆過去。

  3.幼兒鉆山洞,邊鉆邊數(shù),一共鉆過4個大山洞。

  4.鉆過山洞后再次點數(shù),讓幼兒記住山洞的總數(shù)是4。

  5.請幾個小朋友自己去數(shù)一數(shù),教師個別指導。

  二、自由發(fā)現(xiàn),點數(shù)物品(本環(huán)節(jié)是活動的.重點部分,幼兒在游戲中充分感知數(shù)量是4的物品,嘗試自己點數(shù)。)

  1.教師帶領幼兒隨音樂開汽車繼續(xù)郊游(讓幼兒的注意力迅速轉移到下一個游戲環(huán)節(jié))。

  2.出示4塊大森林背景的教學板,上面有各種可以取放的小動物卡片,每種動物排在一起,共有4只。

  師:前面有一片樹林,風景真美,咱們下車到那兒去玩吧。小朋友們去找找草地和樹林中都有什么?每種動物有幾只?(幼兒自由觀察、點數(shù),教師適時指導。)

  3.請幼兒說說自己發(fā)現(xiàn)了什么?每種動物有幾只?

  4.出示立體教具樓房。

  師:小朋友快來看,前面有一座樓房。我們來看看樓房是什么樣的。(引導幼兒自由數(shù)樓房,有幾層,每層有幾扇窗,再次練習點數(shù)。)

  師:這座樓房是小動物的家,我們把剛才在樹林里發(fā)現(xiàn)的小動物送回家吧。(要求(1)同樣的小動物住在同一層樓;(2)每扇窗口送一只數(shù)一個,在進行點數(shù)的基礎上初步了解一一對應的關系。)

  5.幼兒把自己喜歡的小動物送進動物樓房并點數(shù),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自己送回的每種小動物總數(shù)都是4只。

  三、游戲“摘果子”(本環(huán)節(jié)再次鞏固點數(shù),讓幼兒體驗到數(shù)學的樂趣。)

  1.教師帶領幼兒隨音樂開汽車繼續(xù)郊游(自然過渡到下一個游戲環(huán)節(jié))。

  2.出示四棵大果樹(果樹上粘滿了可以取下來的果子)。

  師:前面有幾棵好大的果樹呀,小朋友快來數(shù)數(shù)有幾棵。咱們一起摘果子吧,注意每位小朋友只能摘4個果子。

  3.教師利用個別小朋友把果子套在手指上的現(xiàn)象,引導其他幼兒把小手變成小刺猬,把取下的果子套在4個手指上,數(shù)一數(shù)小刺猬扎了幾個果子。

  4.結束部分:請幼兒把摘到的果子裝進口袋,自由交談,分享郊游的樂趣。

小班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培養(yǎng)幼兒的折紙興趣,提高幼兒的動手能力。

  2、引導幼兒看圖示用長方形的紙折方盒,養(yǎng)成幼兒收拾、整理自己物品的好習慣。

  活動準備:折好的方盒大小一套,折紙步驟圖一張,長方形掛歷紙若干。

  活動過程

  一、有用的方盒。

  1、出示一套方盒,讓幼兒觀察方盒內的物品,說一說方盒的作用和使用的制作材料。

  你們看今天鐘老師給小朋友們帶來了什么,這是一個怎么樣的盒子呢?

  誰來說說這樣盒子你想怎么樣設計它,可以把它們進行怎么樣的設計。

  2、教師小結:這些方方的盒子是雜物盒,是用來分類整理物品的,一個盒子里放了筆,一個盒子里放著紙,還有一個盒子里放著畫紙。這樣東西就不會亂,找起來更方便。

  二、出示折紙步驟圖,老師示范折疊一次。

  1、長方形掛歷紙(長短邊比例約2:1),兩邊中線折攏。

  2、上半部分向背后折下。

  3、將面層拉開,沿虛線向上折平。

  4、翻一面,折法同3.

  5、面層兩側向中間折,背面折法相同。

  6、前后兩層同時按虛線向下卷折。

  7、將口拉開即成一個方盒。

  三、自選區(qū)角。

  1、在手工區(qū)中,老師為小朋友們準備了一些紙箱和一些海綿紙、蠟光紙等材料,小朋友們可以這些材料進行設計各種不同款式的雜物盒,小朋友們除了可以用這些紙箱以外,你們還可以用橡皮泥來進行捏、用畫紙來進行繪畫來設計雜物盒。

  2、在閱讀區(qū)中,老師在這個區(qū)角中投放了一些有關制作雜物盒的.書籍,你們可以再這個區(qū)角中進行閱讀觀看。

  3、在益智區(qū)中,小朋友們可把你制作好的雜物盒用來裝我們區(qū)角的一些雜亂的東西。

  四、幼兒操作。

  1、請幼兒看圖示折紙,老師巡回指導。

  2、提醒幼兒耐心地、一步一步地折,注意折痕要平整。

  3、對其它區(qū)角進行觀察與指導。

  五、評價作品。

  1、展示幼兒所折的作品,引導幼兒互相評價。

  小結:小朋友們都制作好了這么多漂亮的雜物盒,我們小朋友不僅可以用來進行整理我們教室里的各種物品,我們還可以帶會家里去,整理自己房間的一些物品。效果分析:

小班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在制作活動中感受眼睛嘴巴擺放的不同形態(tài)所形成的不同表情。

  2、嘗試用油泥在紙盤上粘貼,制作有表情的紙盤娃娃。

  3、體驗制作紙盤娃娃的樂趣。

  4、感受作品的美感。

  5、讓幼兒體驗自主、獨立、創(chuàng)造的能力。

  活動準備:

  1.紙盤、油泥、泥工板;

  2.有哭和笑兩種表情的娃娃;

  3.幼兒已有會玩油泥并將油泥搓成長條的經驗。

  活動過程:

  一、感受嘴巴、眼睛的不同形態(tài)與表情的關系

  1、我首先出示兩個大的水果娃娃提出問題;咱們水果屋呀,來了兩個新朋友,你們看他是誰呀?為什么喜歡他們嗎?

  2、問題:"這兩個娃娃是什么樣子的?"

  3、請幼兒說說;笑起來時他的眼睛是什么洋的?嘴巴是什么樣子的?請幼兒學個笑的樣子給身邊的小朋友看看?奁饋頃r眼睛是什么樣子的?嘴巴是什么樣子的?請幼兒學個笑的`樣子給身邊的小朋友看看。

  4、老師提出問題小朋友,除了哭和笑以外還有什么表情?孩子們可以根據(jù)已有的經驗說出哭和笑以外的其他表情,老師可以用油泥隨時調整新的表情。

  二、用油泥制做水果娃娃。

  提問:"小朋友,水果娃娃的眼睛、嘴巴是用什么做的?"(鼓勵幼兒說出是用油泥搓成長條作成的)"當水果娃娃笑的時候,他的眼睛嘴巴應該怎么做?"并請個別幼兒來嘗試。"當水果娃娃哭的時候,他的眼睛嘴巴應該怎么做?并請個別幼兒來嘗試。

  三、孩子們自由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四、分享交流幼兒做好后,教師將作品展示出來并請個別幼兒說說自己的水果是娃娃是什么表情?眼睛嘴巴是什么樣子的?你還在紙盤上用油泥做了什么?你喜歡哪中表情的娃娃?為什么?(鼓勵大膽表述,體驗自己和同伴交流的樂趣。)

  活動反思:

  本次教學活動采用變魔術的形式,能讓幼兒在神奇、魔幻的快樂體驗中,積極參與到游戲之中,首符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通過摸一摸、猜一猜、看一看、點一點等多種形式,能達到更好地學習效果。

【小班教案】相關文章:

小班教案小班教案03-02

小班教案小班教案7篇03-10

小班教案小班教案(7篇)03-10

小班安全教案小班安全教案04-17

小班的教案04-16

小班的教案11-17

小班教案12-19

小班教案12-19

小班教案12-19

小班教案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