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案
作為一名教職工,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語文教案6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語文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悟課文語言,抒發(fā)自己獨特的感受。
2、熟讀課文,能揣摩課文前后的聯系,感受文中洋溢著的深情。
教學重難點:
感悟“孔子贊水”這部分內容,并以此融會貫通地理解全文。
教學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學生通讀全文,初步了解課文大體內容。
教學過程:
一、整體感知
1、同學們已經認真初讀了全文,現在請同學們快速默讀全文,想一想課文主要寫了哪些內容。
2、交流。教師相機板書
泗水春景
孔子論水 師生談志向
。ㄍㄟ^初讀,反饋學生整體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的情況,為下一步教學奠定基礎。)
二、自主選讀,感悟語言
1、同學們已經整體把握了課文的主要內容,現在請大家選讀其中感受深的'那一部分內容反復輕讀,有什么感受?
2、學生自讀。
。▽W生自主選讀,充分體現學生在學習中的主人翁地位,體現教為學服務。)
3、交流。
相機教學
A、讀悟“泗水春景”。
。1)學生讀。
(2)配樂,教師范讀。
。3)學生交流感受,相機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
。4)齊讀。
。ㄔ趯W生自主選讀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感受語言表達的意境美,表達方式的美,更好地誦讀好這段文字。)
B、讀悟“孔子論水”。
。1)小組練讀。
。2)交流讀,老師要求:請同學們認真聽這小組讀,邊聽邊想這部分內容,哪些詞、哪些句子、哪一段落你感受最深。
。3)交流感受,相機引導學生重點讀第八自然段。
。4)讀詞“凝望”、“意味深長”,引導學生有感情朗讀“論水”這段話。
(5)交流對這段話的感悟,感受“真君子”的形象。
。6)欣賞“水”的動畫。
。7)結合第八自然段再交流一下感受或對水還有哪些更深入的感受。
(8)齊讀第八自然段。
(“孔子贊水”為教學重、難點,本段教學的過程仍按著整體至部分、至重點的步驟,教學中以學生為主,尊重學生的基礎,相機引導感悟這段文字,并通過媒體輔助教學,幫助學生感受水的形象,使學生對孔子這段意味深長的宏論有或淺或深的領悟。)
C、讀悟“師生談志向”。
1、出示“急性子”、“溫文爾雅”兩個詞語,練讀好子路和顏回的兩段談論。
2、指名分角色朗讀這部分內容。
。ㄟ@部分內容簡化處理,但不丟棄,以便學生整體感受課文。)
三、感悟部分間的聯系
1、同學們已經熟讀了課文的三部分內容,那么這些內容是怎么聯系起來融成一段美文的呢?
2、學生先自我感悟,然后小組交流。
3、集體交流。
4、教師交流,相機板書:景、理、行、情。
(感悟聯系,又回到整體,企盼學生將課文融會貫通,學有所悟,學有所得。)
四、自主設計作業(yè)
1、同學們學完了全文,如果請你做些作業(yè),你將會自己設計哪些作業(yè)?
2、學生交流,教師點評。
(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需要自主設計作業(yè),也是充分尊重學生信任學生的體現,讓學生有學習主人的意識,并通過這樣的訓練,讓學生學會學習。)
五、引導課外閱讀
1、出示“子曰:君子有九思……”。
2、初讀設疑,引導學生課外閱讀《論語》。
(通過有效的方式讓學生在學習情境中產生課外閱讀的濃厚興趣,讓小學生適時接觸古文,大有裨益。)
語文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認識7個生字。讀讀記記“唐朝、西藏、大臣、求婚、斷定、豌豆、耕種、沼澤地、技藝”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文成公主進藏故事的美妙與神奇。
3.抓住文章主要內容,練習簡單地講述故事。
教學準備
布置搜集關于文成公主的資料。多媒體課件或文成公主進藏圖。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題,交流資料
關于文成公主,你都知道些什么?
導語:(播放文成公主進藏圖──布達拉宮壁畫中的圖)文成公主知書達禮,不畏艱險,遠嫁吐蕃,為促進唐、蕃之間經濟文化交流,增進漢藏兩族人民親密友好合作的關系做出了歷史性貢獻。藏族人民熱愛美麗的文成公主,把她當成神一樣崇拜,因此,民間流傳著許多關于文成公主進藏的故事。今天,我們要讀的,是其中的一個故事。
根據閱讀提示自讀課文,了解故事的經過,提出自己的疑問
二、交流匯報閱讀收獲
1.匯報朗讀。請學生分部分朗讀課文,通過師生評價,把課文讀好。
因為是民間故事,應用講故事的口氣讀,要讀出吐蕃使者的智慧和文成公主的神奇。
比如讀“公主找了一段樹干橫在上面,搭了一座橋”“文成公主聽了,剪了一把羊毛撒在地上,就走過去了”“文成公主就把乃巴山背到旁邊去”等句,要讀出公主做這些事的輕而易舉。
2.交流疑問。
學生可能提出這樣的.疑問:
a.為什么“他斷定這個戴鮮花的姑娘一定是文成公主”?
可以從幾方面引導思考:
鮮花和絹花,一真一假,警示了真假公主。
公主和其他人什么都一樣,只有頭上花不一樣,這也是惟一能看出區(qū)別的地方。
鮮花配公主,更顯其高雅、美麗。
b.公主怎能背動乃巴山呢?
可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這樣引導:
為什么人們要這樣說呢?在他們心目中,文成公主是怎樣的人?文中還有許多這樣美妙的小故事,你能找到嗎?引導學生找到“建橋、撒羊毛、跟鳥說話、樹木變化”等地方,感受民間故事的豐富想象力。
練習簡要講述這個故事
1.導語激趣:這個故事充滿了神奇色彩,很受人們的歡迎。請你把故事簡單講給父母聽,你想怎么講?
2.自己練習講述。
3.指名講述,進行評價。評價中指導學生理清文章思路:答應求婚──進藏途中──貢獻。要重點講進藏途中發(fā)生的幾件小事。
拓展讀另一傳說《文成公主進藏》
藏王松贊干布派了一位叫祿東贊的使者前去長安求婚。當時前往長安求婚的使者共有7人。起初,唐朝皇帝認為西藏太遠,不愿將公主遠嫁。于是同大臣們商量,出了幾個難題來考這7位使者,企圖將藏王的使者難住,以便謝絕這門婚事。
第一個難題是將500匹小馬放在中間,500匹母馬拴在四周。讓這7位使者分辨出每匹小馬的親生之母。其他6位使者無法辨認,他們把小馬牽近母馬,不是踢就是跑,小馬怎么也不敢近母馬的身。藏王使者懂得馬性,他讓人給母馬喂上等草料,讓它們吃飽。飽食的母馬叫將起來,招呼自己的小馬去吃奶。于是500匹小馬紛紛來到自己的母親身邊,藏王使者毫不費勁地解答了這個難題。
第二個難題是要用一根線穿過一塊中間有彎曲孔道的玉石。那6位使者花了半天的時間,想盡辦法都未能穿成。最后輪到藏王的使者,他的辦法倒也簡單,他捉來一只小螞蟻,先把細線粘在螞蟻的腳上,然后在玉石的另一個孔眼處抹一些蜂蜜,螞蟻聞到蜜香,就趕緊沿著彎曲的孔道往里鉆,結果又是藏王使者得勝。
第三個難題是將兩頭刨得粗細一般的一根大木頭,讓7位使者分清哪頭是樹梢,哪頭是樹根,同時說出其中的道理。那6位使者看過來,看過去,量了又量,怎么也分不出來。藏王使者叫人把木頭放在河里,木頭一浮起,前頭輕,后頭重,輕者為梢,重者為根,一清二楚。
藏王使者的聰明才智使皇帝很驚訝,也很喜歡他。最后又出了一道難題:誰能在300個穿著打扮一模一樣的姑娘中認出誰是公主來?這7位使者都從未見過公主,要認出來談何容易!那6位使者挑最漂亮的認,結果都認錯了。藏王使者從一位老婦那里得知公主從小愛擦一種香水,經常引著飛蝶在頭上飛。藏王使者根據老婦這一指點,從300個姑娘中認出了公主。
皇帝只得同意將公主許配給藏王。藏王使者見了公主說:“你去西藏的時候,別的東西都不必帶,只要帶些五谷種子、鋤犁和工匠就行,這樣就可以幫助我們西藏種植更多更好的莊稼!
文成公主進藏時,皇帝送給她的是500馱五谷種子、1000馱鋤犁,還有數百名最好的工匠。
相傳當年文成公主辭別父母,離開長安以后,跋山涉水,歷盡艱辛來到荒漠的高原上,由于離親人和家鄉(xiāng)越來越遠了,不由得思念起遠在長安的父母來。她想起臨別時母親送給她一面寶鏡時說的話:若懷念親人時,可從寶鏡里看到母親。于是急忙取出“日月寶鏡”,雙手捧著照起來,不照則已,一看反倒吃了一驚。原來文成公主從鏡子里看到的并不是母親,而是自己滿臉憔悴的愁容。她一生氣,把寶鏡摔在地上。沒想到,寶鏡一落地,立刻化成一座高山──后人稱之為日月山。它恰好擋去了一條東去河流的去路,河水不得不掉頭回流。于是人們稱這條河叫倒淌河。有人甚至說這河水就是文成公主的眼淚哩!這日月山和倒淌河就在青海省西寧附近的青藏公路旁。
三、作業(yè)
把《文成公主進藏》的故事講給別人聽。
語文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認識生命的本質、生命的意義,培養(yǎng)正確的人生觀。
2.領悟品味哲理性語言。
【教學重點】
認識生命的本質、生命的意義。
【教學難點】
領悟品味哲理性語言。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1.導語:
同學們,從呱呱墜地起,你們已走過十多個年頭,在這十多年的人生旅程中,你對生命都有過怎樣的認識呢?
多媒體展示奧斯特洛夫斯基的名言:“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對于每個人只有一次……”
奧斯特洛夫斯基的名言表達了強烈的生命意識,愿每個人都珍視生命、熱愛生命。今天,我們將借助蒙田的《熱愛生命》來領悟生命的意義,認識生命的本真。
2.品味下列語句,說出你的理解。
A.“我們的生命受到大自然的厚賜,它是優(yōu)越無比的!
(生命是經過數十億年的時光演化而來的。是自然的哺育,也是自然的杰作。無可比擬。)
B.“生之本質在于死!
(有生就有死,沒有死也就沒有生。死亡是生命的另一種形式)。
C.“只有樂于生的人才能真正不感到死之苦惱!
(因為好好享受過生活,對死亡就不感到遺憾。)
D.“生活樂趣的大小是隨著我們對生活的'關心程度而定的!
(關心生活,才能感受到生活的樂趣,更好地享受生活。)
E.“剩下的生命愈是短暫,我愈要使之過得豐盈充實!
(用“豐盈充實”的生活使生命相對延長。)
3.延伸文章內涵:
問:由本文你能夠領悟到生命的本真嗎?
蒙田在《熱愛生命》中說:人們總是喜歡把生命的時間用“度日”來概括,其實,壞日子,要飛快地去“度”,好日子,要停下來細細品嘗。只有不懂生活的人,才會以為生命的利用不外乎在于將它打發(fā)、消磨掉,仿佛這是一件苦事、賤事似的。而我卻覺得它值得稱頌,富于樂趣。如果我們覺得生命不堪重壓或是白白虛度此生,那只能怪我們自己。因此,只有樂于生的人才能真正不感到死的苦惱。感受生活,體驗生活,我才能比別人多享受到一倍的生活,因為生活樂趣的大小是隨我們對生活的關心程度而定的。我想抓緊時間去留住稍縱即逝的日子,剩下的生命越是短暫,越要使之過得豐盈飽滿。
其實,生命的時間對于每一個人都是公平的,而每一個人如何對這有限的時間加以精確利用,使自己的生命過得充實,卻是一門高深的學問。從中國文化中,我們可以看到,中國古人盡管是在人生的痛苦和悲憫中,仍然能夠發(fā)掘詩意的本質和快樂的天性。
孔子一生輾轉于各諸侯國之間,理想不得實現,曾經因為長得像陽貨而被圍困于陳蔡,斷糧七月。但當他與幾名弟子共坐,聽他們述說各自的志向時,并沒有贊同想為官為相的子路、冉有等人。唯有曾點說道:“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 ,詠而歸!”這種悠然自得的生活向往使孔子不由喟然嘆道:“吾與點也!”(我贊同曾點的看法)。
孔子的“仁”的學說中,博施濟眾的社會關懷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是,在這一著名的帶有審美境界的對話中,孔子卻給予注重個人精神生活的曾點以很高的評價。可見,在孔子整個理想人格或理想境界中,精神生活的自在、自得、適意、暢達的境界是他所孜孜以求的。因此,詠而歸的想象,成了人的內在氣象和胸襟氣度的表現。
這種審美意義上的“曾點氣象”,事實上已經超越了社會關懷、文化憂患和道德本位等方面,達到了胸心悠然,而與天地萬物上下同流,進入一種極高的超然自得的人生境界。這種具有自己獨立心性見解和自由人生態(tài)度的生存方式,遠遠超出了常人的境界,也被人稱為“高人境界”。
現實人生不會以個人的意志為轉移,歡樂安逸時不要沉湎享受,逆境艱難時不要垂頭喪氣,要以從容的心境勇敢地面時現實人生,從春天的一叢小草一只蝴蝶中,從秋日水中流動的月影里,發(fā)現美之所在,找到快樂的源泉。
音樂家莫扎特的佚事宛如童話,他與妻子婚后在貧苦的生活中相互慰藉,感情十分融洽。一個寒冷的清晨,一位友人去拜訪他們,看到莫扎特夫婦正在攜手跳舞,因為他們無錢買炭御寒,就以跳舞來暖和身體,在對方明亮而樂觀的眼睛中,他們一定看到了快樂。只有心靈快樂的人,才會享受生命的快樂,只有生命的快樂,才能讓我們感覺到心靈的健全。
人生有很多苦惱,有很多打不開的名韁利鎖。人為追求名利而四處奔波,弄得心力交瘁,心神不定,所以很難體會到生活的樂趣,體會到生命的從容不迫。在對名利的追逐中,將人生全部事情都手段化,使得自己成為在生命路途中四處奔走而不知所終的困獸,喪失了生活中閑庭信步的從容。
《世說新語》中有這樣一個故事:“王子猷居山陰,夜大雪,眠覺開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仿惶,詠左思《招隱》詩。忽憶戴安道,時戴在刻,即便乘小船就之,經宿方至。造門不前而返。人問其故,王曰:“吾本乘興而來,興盡而返,何必見戴!边@種寄興趣于生活過程本身價值而不拘泥于目的行徑,體現了晉人那種任性自然、超邁玄遠的生活態(tài)度。而這正是當代人所缺乏的境界。
4.結束語:
當代社會節(jié)奏越來越快,人們在固定的生活軌道中疲于奔命。從小當學生時忙于考試,快于找工作,成家后忙于生計,生子后又為下一代操勞。在無盡的繁忙中,人的靈性被湮滅,快樂被剝奪,只剩下忙碌與疲憊。那皎潔的月亮,在古人眼中蘊含了情、蘊含了思、蘊含了憧憬,但在當代人眼中,卻只是一個布滿了環(huán)形山的衛(wèi)星。
世界并不是完滿的,連美神維納斯都是斷臂的,但那種殘缺的美讓人如癡如醉。如果我們對生命能夠多一些認識,對生命的快樂有一種切身的體會,就會更遠離功名利祿,更遠離凡俗,更去掉躁動不安的心理,而是在生命的從容中感受到生命的真正意義。即陶淵明那種“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境界。
要達到這種高妙超然的樂和境界,需要人們一生去追求。
愿我們每個個人都能珍惜生命,熱愛生命,在生命的每一天都能煥發(fā)“豐盈飽滿”的氣象!
語文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薄⒖谡Z交際:
讓同學了解神話、傳說故事的神奇。積累優(yōu)美生動的詞語,提高口語交際能力。
。、習作:
能展開想象的翅膀,按事情的發(fā)展順序,有一定的條理,編寫神話、傳說故事。
。、俺的發(fā)現:
讓同學從發(fā)現的角度區(qū)別形近字,增強同學獨立識字的能力。
。、日積月累:
了解成語構詞方式、歇后語的類型,豐富同學的語言和表達能力。
5、成語故事:
引導同學借助字詞典等工具,學習成語,讀懂故事,理解寓意。
【教學時間】
。薄⒌谝徽n時:
教學“口語交際”。
2、第二、三課時:
“習作”教學。
。、第四課時:
“俺的發(fā)現”、“日積月累”、“成語故事”。
【教學過程】
一、教學“口語交際”
。、教師引入:
這個單元,俺們學習了《西門豹》《女媧補天》《夸父追日》幾篇神話、傳說故事,體會到神話、傳說故事的神奇,優(yōu)美生動的情節(jié)。你還知道或讀過哪些神話和傳說?今天,俺們開展一個故事會,自身選一個故事,給大家講一講。
。、分小組互相介紹:
每人介紹一個,講的故事要有一定的順序,把故事內容講清楚,聽講的同學要認真。
。、小組評議:
誰的故事最吸引人,講得清楚、有條理,情節(jié)生動、有趣?
。、評出小組的“故事大王”,協助同學修改故事,講得更生動。
。、全班交流:
評出班級的“故事大王”,對積極發(fā)言、口語交際有進步的同學加以鼓勵。
。、教師總結:
神話、傳說故事是俺國文化的一局部,它表達了古代勞動人民的美好愿望。課后俺們可以再選一些故事讀一讀。
二、教學“習作”
。、教師:
上一節(jié)課,同學們互相介紹了自身了解到的神話、傳說故事,被神奇的故事所吸引,假如你是神話、傳說故事中的一個人物,你想變成什么?這節(jié)課,就給你一次“變”的機會,展開想象的翅膀,圍繞“假如俺會變”,變成任何人、任何物,編一個故事。
。、明確習作要求:
、 指明同學說說想象應從哪些方面去想,想些什么?
、 教師補充:
想象要大膽,可以異想天開。
想象可以不拘形式,可以是古今中外的,也可以是未來的,還可以是自身設想的'。
例如:你可以變成納米醫(yī)生到人體內旅行;可以變成神鳥守衛(wèi)美麗的大森林,可以變成火星居民離開受污染的地球,并加倍珍惜火星清潔美麗的環(huán)境等。
⑶ 習作方法指導:
以《女媧補天》為例,講清習作的方法。
敘述故事時要有一定的順序。
故事中要有人物的真情實感。
敘述故事要具體,特別是個別情節(jié)要寫清楚。
表達的方式可以多樣化,想怎么寫就怎么寫。
。、同學自身習作,教師巡視指導。
。础⑼瑢W交流習作:
選出寫得好的習作,說說好在哪里?全班交流。
。、教師選出有特色的習作講評。
。丁⑼瑢W根據自身的習作修改,同桌互改,提出修改意見。
7、舉辦“假如俺是XX”主題班隊會。
三、教學“俺的發(fā)現”
。薄⑼瑢W自由讀詞語。
。、教師指名讀詞語,注意正音。
3、結合詞義,說出帶點詞的意思。
。、考慮:
你發(fā)現了什么?帶點的字有局部部首與偏旁相同,但字與字讀音不同,意思完全不同。
。、同學舉例說說自身的理解。如:
“歸”與“舊”;“狠”與“狼”。
6、小結:
注意區(qū)分形近字,正確書寫。
四、教學“日積月累”
。、同學讀“讀讀寫寫”“讀讀背背”。
2、交流:
成語有什么特點?
第一橫排是數字式成語,第二橫排是ABAC式,第三橫排是AABB式,第四橫排是反義詞形式。
。、你在課外還能收集到這幾種形式嗎?試一試。
。、讀一讀,記一記。
五、“讀讀背背”
。、讀一讀,你發(fā)現這些詞和俺們學過的詞形式上有什么區(qū)別:
教師講解:這種形式叫歇后語,一般由兩局部組成,前一局部是比喻,后一局部是解釋,也就是全句意思的所在。
。、同學結合前局部的故事,理解后局部的比喻。
。、讀一讀歇后語,你還發(fā)現本次出現的歇后語前局部的特點嗎:
教師:前局部全是歷史故事或神話故事。
。、找一找,哪些是歷史故事,哪些是神話故事?
。怠⒄n外收集歇后語。
六、教學“成語故事”
。、教師引入:
上學期俺們學習了一些成語故事,今天俺們還要學習一個有趣的成語故事。
。病⑼瑢W自由朗讀故事。
。、引導同學借助字典等工具書自學成語,理解喻義。
4、結合自身的生活實際,舉例說說自身對這個成語的理解和運用。
。怠⒆鳂I(yè):
謄寫、背誦“日積月累”。
語文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倮斫庑械罉洹獰o私奉獻者的形象
②反復朗讀課文,體會形象化的語言。
、哿私庖孕∫姶蠛蛫A敘夾議的寫法。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設計
一、激趣引讀,誦讀積累
1、圖畫展示,引入情境,激發(fā)興趣。
同學們,誰愿意把自己的畫畫展示出來呢?并說說這樣畫的理由。
教師投影搜索到的行道樹圖畫。
今天,我們來學習張曉風的短文《行道樹》,看看馬路兩旁的行道樹有什么深層次的含義呢?
2、誦讀感知
①教師范讀課文
、趯W生自讀發(fā)現,初步感知。(教師指導學生掌握朗讀的發(fā)音、停頓、重音、語調、速度和情感等方面的問題。)
、勰隳苷f說朗讀后的感受嗎?
二、合作探究,品味賞析
1、合作感悟,品讀明理:學習了課文,文中哪些語段讓你感動?(四人小組討論交流)
2、自問自答,互動釋疑:學生質疑交流,小組討論解決。
教師進行組織、引導和調控,鼓勵學生多角度提出疑難問題和值得深究的問題,進行討論。將思考題集中到以下幾個方面:
、傩械罉涞男蜗篌w現了什么精神?作者從哪些方面刻畫了行道樹的形象?
[提示]自我犧牲、奉獻人類、心系社會……
、谡页霰疚淖罡徽芾硇缘木渥樱⒗斫猓荷袷サ氖聵I(yè)是什么事業(yè)?為什么說神圣的事業(yè)總是痛苦的?行道樹的“深沉”主要表現在什么方面?
[有關提示]神圣的事業(yè)必須以自我犧牲為代價。從個人利益角度講,這便是“痛苦”。痛苦的磨練使奉獻者具備了以苦為樂的品質,這便是“深沉”。
③怎樣理解“我們是一列憂愁而又快樂的樹”?怎樣理解“站在這雙線道的馬路邊,這無疑是一種墮落”?
④“我們的存在只是一種悲涼的點綴!北憩F了行道樹怎樣的思想感情?同時揭示了怎樣的社會現狀?[有關提示]保護環(huán)境還沒有引起人們足夠的重視。
、轂橥怀鲂械罉涞男蜗螅髡叨疾捎昧耸裁幢憩F手法?
[提示]采用了對比手法:a.與同類的優(yōu)越處境對比;b.與人類的無知行為對比。
3、品味語言:你認為哪些語言描寫最生動,最能突出行道樹的形象?試分析說明?
讓學生體會形象化的語言。學生的解答可能是多樣的,蕪雜的,教師要幫助學生突出重點,明確中心。
三、聯系生活,拓寬延伸
1、拓展體驗:鼓勵學生結合生活和自己的經歷,談學習感受。
、倌阌X得張曉風只是為寫行道樹而寫行道樹嗎?你不覺得它很像我們身邊的一些人嗎?
②本文的中心是通過行道樹的自白表現出來的。但有人說像在發(fā)牢騷,你怎么看?
提示:決非發(fā)牢騷,而是強烈的呼喚。呼喚更多的奉獻者為社會造福,為人類造福呼喚人們尊重奉獻者的辛勞,保護自己的生存環(huán)境。
③學習了這篇課文,你受到哪些啟發(fā)?
2、總結存儲:同學們,這節(jié)課我們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進行了很好的討論和研究,對無私奉獻者的精神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和理解。我們都是社會的一員,應該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從任何意義上講,我們都應關注社會,關注人生,關注自然。讓我們像行道樹一樣,盡自己的微薄之力,點綴美好的社會,也使自己的人生在無私的奉獻中大放光彩。
3、片斷仿寫:模仿課文的寫法寫一篇短文。
7《第一次真好》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俑形虿⒄湟暼松暗谝淮巍钡慕涷。
、趯W習以小見大和詳略得當的寫法。
、鄞π蜗蠡恼Z言。
、芰私膺x材的典型性。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設計
一、激情引讀,誦讀積累
1、激情導入:“第一次”是多么另人難忘的經歷!你知道第一次吃西紅柿的那個人嗎?你知道“第一個吃螃蟹”的重大意義嗎?第一次遠行、第一次脫險、第一次施舍、第一次求助……自從我們有意識以來,數不清的第一次,無一例外地給我們帶來莫大的新奇和刺激。但又有誰真正懂得“第一次”的奧妙呢?周素姍的《第一次真好》可以給我們一個很好的啟示。
2、誦讀感知
學生朗讀,感悟課文。要求學生注意朗讀時的情感和速度。
二、合作探究,互動釋疑
1、合作探究:引導學生探究性閱讀,整體把握,篩選信息,猜想印證,形成解釋。
出示思考題:
a.“第一次真好”,好在哪里?
b.課文的中心意思是什么?
c.作者為什么選取這兩個“第一次”詳寫?
d.課文在安排材料上有什么特點?好處是什么?
e.有的“第一次”是有益的,有的是無益的。本文所說的“第一次”屬于哪一種?為什么?
探究明確:
a.“第一次真好”指感覺真好:新鮮而刺激,使人回味無窮。
b.“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益多姿多彩!
c.作者從不同角度寫了兩件事:前者寫的是植物;后者寫的是動物。前者寫的是靜態(tài);后者寫的是動態(tài)。前者的'感覺沒有變化:只是喜悅和新奇;后者的感覺隨著事物的變化而變化:先是驚喜,再是惡心,而后喜愛。這樣寫使人感到厚重,既表現作者的個性體驗,也能與讀者產生共鳴,有典型意義。
d.詳略得當:詳寫的是看柚子樹和看孵小鳥兩件事。略寫的有六件事,均一筆帶過。詳寫是為了更好地突出中心;略寫部分是對詳寫部分的補充,旨在以小見大地表現“第一次真好”的普遍意義,同時,使文章內容更加充實。
e.本文寫的是有益的“第一次”。因為所舉的每一個事例,都有益于人生的健康發(fā)展,而且“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益多姿多彩”。
2、互動釋疑:引導學生采用互動方式,合作交流,使問題逐漸明朗,最終明確
3、語言品味:在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教師結合“研討與練習”,引導學生重點研讀與賞析作品的語言,以求達到對課文內容更深刻的理解。四人小組揣摩品味。
、贋槭裁凑f是“一幅秋日的風情畫”,而不說是“風景畫”、“風光畫”?
、凇半r形”與“具體而微”有什么區(qū)別?
③“我喜愛他們又甚于那些老鳥”一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提示:表現作者對生命的珍惜和對生命力的贊嘆。
4、品讀明理:找出課文中帶有議論性的句子,品味朗讀,分析作用
三、聯系生活,拓寬延伸
1、生活體驗: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說說自己難忘的第一次經歷。
2、體驗反思,深化理解。
、贋槭裁吹谝淮蔚慕涷灢灰欢ǘ加淇欤扛杏X不愉快的第一次就不能嘗試嗎?
提示:感覺不愉快的第一次可能是更有益的,也應當積極嘗試。如舍己為人等。
、跒槭裁凑f“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益多姿多彩”?
、刍貞浤汶y忘的第一次經歷,談談它對你后來的發(fā)展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苁裁礃拥牡谝淮尾荒車L試?為什么?
3、總結存儲:同學們,現在我要告訴你們,據說西紅柿最早只是一種觀賞植物,沒人知道它可以吃,且營養(yǎng)豐富。我們應當感謝那個第一次吃西紅柿的人,他當時的勇氣決不亞于視死如歸。我猜想,他嘗試以后的感覺一定是新鮮而刺激的,是令人回味的。而他的那個第一次,竟使西紅柿成了我們餐桌上的佳品。
同學們,我們要多多地嘗試有益的第一次,讓萬紫千紅的第一次,織成我們五彩斑斕的人生,給社會帶來進步。
作業(yè)延伸:寫一篇題為《第一次,我忘不了你》的作文或談談學習本文的感受。
語文教案 篇6
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
1、了解不同詞在不同語言環(huán)境中的不同意義,認識到詞的意義常常要結合語言環(huán)境來理解。
2、積累名詩、名句。
3、積累詞語,發(fā)現其中的規(guī)律。
過程與方法:
1、學習在不同語言環(huán)境中區(qū)別相同字的不同意義。
2、通過觀察發(fā)現詞語特點,并積累結構相類似的詞語。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1、感受祖國語言文字的豐富性。
2、感受祖國的迷人風景和物產的富饒,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的情感。
課前
學生準備:摘錄好描寫祖國大好河山、豐富物產的詩歌。
教師:簡易課件一個。
教學過程
一我的發(fā)現
談話導入“我的發(fā)現”
1、師:同學們,前面三節(jié)課,我們充分領略了祖國山河壯美、物產豐富,也感受了祖國語言的豐富多彩。這一堂課,我們又將深入地感受漢語的神奇魅力。
2、出示兩組句子,請學生自由讀文中兩組句子,注意句子中加點的字。
3、讀了這兩組句子,你有什么發(fā)現?
4、學生討論交流,發(fā)現同一個字在不同的句子里意思不同。
5、引導學生查字典,了解“深”和“封”的多義。
海水有深有淺。
深——與“淺”的意思相反。夜深了,老師還在工作。深——久,時間長。他收到遠方同學的一封信。封——封起來的或用來封東西的紙袋、紙包。密密層層的枝葉把森林封得嚴嚴實實的。 封——密閉。
6、拓展延伸:“封”和“深”除了這兩個意思外還有哪些意思?你能像課文里一樣,也舉個例子來說嗎?
7、祖國的語言確實神奇,同樣的.字詞,在不同的句子環(huán)境中,意思卻會有所不同。你還能舉出其它的字嗎?
8、多音字練習:同樣的字詞,在不同的句子環(huán)境中,意思會有所不同,而且在不同的環(huán)境中,相同的字還有不同的讀音呢?參{參加人參}數{數學數一數}好{好人好學}難{困難難過}
學生自由讀文中兩組句子,學生討論交流,發(fā)現同一個字在不同的句子里意思不同
學生查字典了解字的多意
學生舉例
讓學生了解不同詞在不同語言環(huán)境中的意義不同,認識到詞的意義常常要結合語言環(huán)境來理解。
拓展延伸,開闊視野,感受祖國語言的神奇,豐富。
二讀讀背背
1、請同學們借助拼音自由讀讀列出的詩句。
2、誰能試著讀詩句?(指名讀。集體齊讀。)
3、結合查字典,請學生試著說說詩句的大概意思。
4、學生自由地背一背詩句,同桌相互背誦。
5、指名背誦、小組背誦、集體背。
6、哪個聰明的同學發(fā)現了這些詩句的特點?(都是描寫景物的)
7、你還記得哪些描寫景物的優(yōu)美詩句?看誰積累得最多。學生借助拼音讀讀詩句。
自由背誦詩句。
積累描寫景物的詩句。背誦積累古人描寫景物的詩句,并能在平時的讀寫中應用。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的教案10-17
語文的教案12-12
語文《掌聲》教案11-20
語文古詩教案11-07
語文《影子》教案06-13
語文《跳水》教案06-13
(精選)語文教案07-24
語文教案07-20
語文教案(精選)07-25
(經典)語文教案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