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教學文檔>教案> 語文教案

語文教案

時間:2024-03-31 07:58:50 教案

語文教案

  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教育工作者,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tǒng)的知識。那么優(yōu)秀的教案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語文教案6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語文教案

語文教案 篇1

  學習目標:

  知識目標:學會10個字及相關詞語,認識5個生字。

  能力目標: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情感目標:了解課文描寫的方法,想象課文中描述的聲音,感受大自然的美。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培養(yǎng)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

  教學重點

  1. 詞語教學中重視象聲詞的教學,了解象聲詞的不同結構,引導學生通過朗讀體會不同聲音所表示的不同事物。

  2. 課文重點是二至四自然段,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朗讀,想象文中描述的聲音,感受大自然的美。

  教學難點:

  1. 對文中總起句,教師應有針對性地指導學生了解句子地內容及在段落中地作用。

  2. 了解課文描寫地方法,體會作者地思想感情。

  教學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趣導入。

  同學們,你們聽到了什么?(教師播放一些自然界地聲音)你們還想聽到哪些奇妙聲到課文中去找一找。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 自由朗讀課文兩遍,借助拼音讀準字音,把課文讀通順。

  2. 同座互讀,正音。

  3. 檢查自學生字情況,重點指導讀好“柔,訴,敲”,區(qū)別“呢,量”是多音字。

  4. 小組讀書比賽。

  5. 輕聲朗讀課文,看看課文中介紹了哪幾種大自然的聲音?

  三、課堂練習。

  1. 觀察字形,說說你的發(fā)現?

  2. 師提示重點字的關鍵筆畫,學生練寫。

  第二課時

  一、復習字詞,回顧課文。

  1.游戲:找朋友。

  2.讀課文,說說課文描繪了大自然哪些美妙的聲音?

  二、精讀課文主體感知。

  1.再讀課文,想想你最喜歡大自然的那種聲音,為什么?

  2.四人小組討論,交流讀書感受。

  3.全班交流。

  第二,三,四段構段方式相同,可選擇學生感興趣的一個段落重點指導,教師通過引讀,分小組讀等多種形式朗讀,幫助學生體會聲音的'特點,初步了解這種總分的構段方式。其余兩段由扶到放。(注意象聲詞的讀法,邊讀邊想象描繪的意境。)

  4.朗讀全文,嘗試選擇自己感興趣的部分背誦。

  5.在老師的引導下背誦相關段落。

  三、拓展。

  走進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美妙地聲音,試著像書上這樣記錄下來。寫一段話。

語文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認識:“獅、整”等14個生字。會寫“練、習”等6個字。學習積累“懶洋洋”這一類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習朗讀疑問句和感嘆句。

  3.了解兩只小獅子的不同表現,明白不能依賴父母,應該從小學習生活本領的道理。

  【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圖片、頭飾

  第一課時

  一、激發(fā)興趣,談話導入

  1.昨天我們認識了可愛的小白兔和小灰兔,今天,老師給大家?guī)韮蓚新朋友,它們是誰呢?(在已畫上草地、森林的黑板上貼上兩只小獅子)

  2.板書課題。隨機學習“獅”的讀音和字形。

  二、初讀課文,感知內容,認識生字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遇到生字畫下來,借助拼音朋友,多讀幾遍。

  2、每個四人小組都有一套生字卡片,請組長領著小伙伴把課文再讀一遍,然后學習生字,說說有什么好辦法記住它們。

  3、檢查生字學習情況(用“和獅子交朋友”的游戲檢查字音。交流記字形的好方法。)

  4、指名讀課文,檢查朗讀情況,隨機指導讀疑問句和感嘆句。

  5、再讀課文,邊讀邊想:想和哪只小獅子做朋友呢?

  三、創(chuàng)設情境、朗讀感悟1、2自然段

  1.學生自由練讀。

  2.同位分別讀寫兩只小獅子不同表現的句子。

  3.指導讀第一句。

  一只小獅子整天練習滾、撲、撕、咬,非?炭。

  A、指名讀。

  B、貼出“滾、撲、撕、咬”四幅圖片

  C、請四個學生把“滾、撲、撕、咬”四個字貼到相對應的圖下。

  D、.學生再練讀,邊讀邊想象小獅子練功的情景。

  4、指導讀第二句。另一只卻懶洋洋地曬太陽,什么也不干。

  A、指名讀

  B、看圖說說這只小獅子的樣子。

  C、請學生表演“懶洋洋”的樣子,并把“懶洋洋”這個詞貼到黑板上恰當的獅子圖身上

  D、看著圖,把它懶洋洋的樣子讀出來。

  5.請兩名同學把兩只小獅子的不同表現讀出來,其他同學可以配合做動作表演。

  6.你想對這兩只小獅子說什么呢?

  四、鞏固生字,書寫生字

  1、用生字組詞

  2、指導書寫第2自然段的5個生字

  學生觀察,教師范寫,學生臨摹,師生講評。重點指導“練”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檢查生字認讀情況,朗讀第一、二自然段。

  二、導讀3~7自然段

  1.自由練讀,讀出角色的語氣。

  2.同位合作讀,可以分角色讀。

  3、指導讀好小樹和獅子的對話

  A、小樹看到兩只小獅子的不同表現會怎么想?

  B、讀小樹的話,要把疑問的語氣讀出來。

  C、觀察圖上懶獅子的樣子,體會該怎樣讀懶獅子的話。

  4.引入情境,重點指導讀獅子媽媽的話。

  A、師來當懶獅子,你們當獅子媽媽,看誰能把獅子媽媽說的話讀給我聽,讓我聽了直點頭。

  (想想獅子媽媽和懶獅子說話時的'態(tài)度,指導學生讀好獅子媽媽幫助懶獅子時耐心的語氣。)

  B、老師來當獅子媽媽,你們當懶獅子,用你們的表情告訴大家老師是否讀得好,你們是否聽懂了獅子媽媽的話。

  C、獅子們,你們有的在點頭,有的好象在思考,有的不好意思地低下頭……你們在想什么呀?

  D、同桌相互說一說,指名說。鼓勵學生各抒己見,結合自己的生活談更好。

  結合前文勤奮小獅子的表現理解“什么是生活的本領、什么是真正的獅子”

  E、在剛才大家說的基礎上表演讀懶獅子和獅子媽媽的對話。(懶獅子的話是學生自己創(chuàng)編的。)

  5、四人小組分角色表演讀全文。

  三、拓展訓練,積累詞語

  積累“懶洋洋”這一類的詞語,教師提供圖片或詞語,再鼓勵學生到課外書中收集。

  四、認讀生字、書寫生字

  五、作業(yè)(任選一題)

  1、小組成立《小獅子》劇團,把課文編成課本劇,演一演。

  2、續(xù)編故事:以“懶獅子的變化”為主題,形式可以多樣,演小品劇,畫連環(huán)畫等。

  綜述:《兩只小獅子》的教學設計,體現了新的課程理念,是從學生的興趣出發(fā),尊重學生的原有認知和經驗,并在學生自主的基礎上,建構起來的課堂教學。重自主、重合作、重探究、重朗讀、重感悟、重體驗、重積累、重實踐,教有教的策略,學有學的方法,可謂是有指導意義的活教材。

語文教案 篇3

  一、導入新課,簡介作者

  同學們,我們曾學過朱自清先生的敘事散文《背影》,見過那飽含深情的父親的背影;也曾學過他的寫景散文《春》,領略到那五彩斑斕的美麗的春光。今天老師和大家一起來學習朱自清先生的另一篇著名游記散文《綠》,體會那綠意盎然、充滿活力的秋水之美。好,讓我們再次走近朱自清。

  名:朱自清(1898—1948),原名朱自華,字佩弦,號秋實。

  地:原籍浙江紹興,自稱是江蘇揚州人。

  時:現代

  評:著名的散文家、學者、民主戰(zhàn)士,毛澤東稱頌他是“表現我國民族的英雄氣概的愛國知識分子。

  作:《綠》、《春》、《背影》、《荷塘月色》、《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等。

  過度:

  那充滿活力、綠意盎然的秋水之美,美在什么地方呢,讓我們一起走進文本,聽課文朗讀錄音,完成以下兩個任務

  二、披文入境,整體感知

  1、聽朗讀錄音,完成以下任務

  (1)劃出你認為文中重要的字詞。

 。2)作者寫景的立足點有哪幾個?每個立足點的觀察角度是什么,分別寫了什么景物?

  2、投影出示字詞

  xiāngjùbóliǔqióngshūxiézǐ

  鑲踞薄陰幾綹穹倏皺纈塵滓

  yìjūshíchàyùnléngmóulài

  挹掬什剎蘊蓄棱角明眸善睞

  三、合作學習,問題探究

  1、作者寫景的立足點有哪幾個?每個立足點的觀察角度是什么,分別寫了什么景物?

  明確:

  第一個觀察點:山邊

  觀察角度:仰視

  觀察的景致:梅雨瀑

  聽—花花花花的聲音

  看—一帶白而發(fā)亮的水鑲在兩條濕濕的黑邊兒里

  第二個觀察點:亭邊

  觀察角度:平視

  觀察的景致:梅雨潭周圍的環(huán)境:從亭,山,云,巖,草,瀑布,水花等方面勾勒出梅雨潭雄奇,幽峭的環(huán)境。

  第三個觀察點:潭邊

  觀察角度:俯視

  觀察的景致:梅雨潭的綠

  教師:把三個立足點所繪之景合在一起,就是一幅懸瀑、飛亭、流云等作背景的“梅雨潭圖”。

  2、問題探究一:這篇散文的文眼是什么?

  我驚詫于梅雨潭的綠了。

  3、問題探究二:文章開頭就直抒胸臆:“我驚詫于梅雨潭之綠了”,但卻沒有直接寫梅雨潭之綠,而是先寫了梅雨瀑等梅雨潭周圍的環(huán)境,到了第三段才濃墨重彩的寫梅雨潭的綠,這是一種什么寫法?

  明確:襯托,這是一種烘云托月的寫法。作者以梅雨潭周圍的亭、山、云、巖、草的美來襯托梅雨瀑的美,再以梅雨瀑的美。

 。鑼懨酚晏吨車沫h(huán)境,交代梅雨潭的綠的成因;

  描寫“梅雨瀑”是用來作陪襯,以顯出“梅雨潭的綠”尤其令人驚詫。)

  追問:這種襯托手法我們以前還在不少課文中學過,比較典型的是《愛蓮說》中,用菊、牡丹從正反兩方面來襯托蓮,還有我們將要在九年級下學期學習的魯迅的《雪》。

  過度:

  作者又是如何寫出梅雨潭的綠令人驚詫的。(教師可以穿插對“招引”改為“吸引”的詞語妙用的賞析)

  4、學生自由朗讀第三段,思考作者對綠的總的感受是什么?(提示學生從第三段中找出兩個形容詞)

  明確:醉人、奇異

  5、作者怎樣對“奇異”“醉人”的綠展開描寫的?

  明確:多方設喻精雕細刻

  運用對比突出表現

  大膽聯(lián)想升華意境

  比喻:仿佛一張極大的荷葉鋪著,滿是奇異的綠,厚積著的綠;——形狀、深度

  她松松的皺纈著,像少婦拖著的裙幅;——漣漪(靜態(tài))

  她輕輕的擺弄著,像跳動的初戀的處女的心;——微波蕩漾(動態(tài))

  她滑滑的明亮著,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雞蛋清那樣軟,那樣嫩;——亮度、質地

  她又不雜些兒塵滓,宛然一塊溫潤的碧玉;——色彩(純凈)

  5、學生自由朗讀這些比喻句,假如讓我們來賞析這些比喻句,你如何回答?試舉例說明。

  她滑滑的明亮著,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雞蛋清那樣軟,那樣嫩;

  賞析: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形象生動地寫出了梅雨潭水綠的波光的明亮和質地的柔軟的特征,也寫出了梅雨潭水綠的醉人的美,寄寓了作者對它的喜愛之情。

  6、作者把梅雨潭的綠與哪些景物進行對比來突出表現梅雨潭的綠的招人喜愛的?對比的作用是什么?

  通過對比,把梅雨潭的綠與北京的綠楊、杭州的綠壁、西湖的波、秦淮河的波進行對比,突出表現了梅雨潭之綠的濃淡相宜、明暗適度。

  7、作者由梅雨潭的綠聯(lián)想到了什么,找出相關語句。

  我若能裁你為帶,我將贈給那輕盈的舞女,她必能臨風飄舉了。

  我若能挹你為眼,我將贈給那善歌的盲妹,她必能明眸善睞了。

  教師:作者由“綠”的輕盈、嫵媚聯(lián)想到輕盈、嫵媚的舞女,如果輕盈的舞女再配上“綠”裁制的帶子,便會“臨風飄舉”了。由“綠”的明澈,更想象出這明徹回使盲妹的眼睛復明,“明眸善睞”了。這新奇的想象和聯(lián)想,又使“綠”展現出新的意境。

  8、請以“我若能……”的句式仿寫一個句子。

  我若能取你為料,我將贈給那失意的畫家,她必能妙手丹青了

  我若能編你為曲,我將贈給那美麗的啞女,她必能高歌歡唱了

  教師追問:結合課文內容,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實際,你能想象出一幅怎樣的畫面?

  明確:舞女翩翩起舞,綠帶隨風飄動;盲妹雙目復明,顧盼神采飛揚。這綠真是太神奇了。

  9、文中作者還聯(lián)想到了什么?

  明確:作者還想到了一個十二三歲的小姑娘。

  追問:十二三歲的小姑娘有什么樣的性格特征?(活潑可愛)

  10、作者滿懷深情地為潭水起了一個名字—‘女兒綠’,是仿造玉石‘祖母綠’而成的一個名字,將‘女兒綠’換成‘祖母綠’,如何?

  明確:“祖母綠”給人一種老氣橫秋的感覺,如同一個歷經滄桑、面目枯槁的老夫人;而“女兒綠”清純、鮮活、靈動,美貌可人,神韻悠長,充分的表達出作者對那“醉人的綠”的`熾熱而奔放的愛戀之情。

  11、同學們再看看課文這里和前面在人稱上有什么變化?為什么會發(fā)生這樣的變化?

  因為一開始作者的感情還是比較收斂的,是站在旁觀的角度,用相對冷靜的筆調在描繪梅雨潭的“綠”,隨著感情的迸發(fā)和投入,作者已失去了原有的冷靜,而把自己完全融進了文章之中,完全融進了梅雨潭的“綠”之中。強烈的抒情需要使作者不自覺的改變了人稱(因為這樣更能表達自己對“綠”的愛戀)。

  12、本文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教師補問:“綠”一般是什么的顏色,

  綠是生命的色彩,是大自然的色彩。由此可見表現了作者對生命的熱愛,對大自然的向往之情。

  教師:這篇短小的游記散文,通過對梅雨潭生機勃勃、綠意盎然的自然景觀的描繪,表現了作者對生命的熱愛,對大自然的向往之情。

  四、結語

  葉圣陶先生說過:“文學鑒賞猶如采礦,你不動手,自然一無所獲;只要你動手就會采到晶瑩的寶石!

  五、初當評論家

  1、學習示范批注,課后給本文補充作批注。

  2、和同學交流自己的批注,對別人的批注提出不同的看法。

  3、在受到啟發(fā)的基礎上修改自己的批注。

語文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 反復朗讀課文,了解課文蘊涵的道理,教育學生學會從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處理問題。

  2、 學生學會分層理解課文內容,并學會慎重地對待疑問。

  3、 指導學生要抓住文章中含義深刻的句子分析理解課文。

  教學過程:

  一、 談話導入:說說你們眼中的牛和鵝,你們對這兩種動物的認識是怎么產生的`。

  二、 課件示課文第一自然段,讀一讀。

  三、 討論:基于這種認識,“我們”對待牛和鵝有哪兩種不同的態(tài)度?

  四、 齊讀課文1—4自然段。

  五、 “我”的認識前后有沒有變化?

  六、 齊讀課文12、13自然段。

  七、 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變化?學習課文3—11自然段。

  1、 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2、 指名讀課文3—11自然段。

  3、 找出文中描寫鵝追趕“我們”、“我”時神態(tài)的句子。讀一讀。說一說,鵝當時的神情如何?

  4、 找出文中描寫“我”被鵝追趕時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的句子。反復讀。說一說,“我”當時的神情如何?

  5、 當金奎叔出現后,他是怎樣做的?這時鵝又有怎樣的反應?

  6、 齊讀金奎叔的話,想想它對你有什么啟發(fā),說一說。

  7、 齊讀課文3—11自然段,指導朗讀。

  八、 再讀課文12、13自然段,理解句子“它雖然把我們看得比它小,可我們實在比它強大呀!”

  思考:學完這篇課文你有什么收獲?

語文教案 篇5

  【教材簡析】

  本課有一幅圖,圖上一位小學生正在用紙片拼圖。他手拿剪刀剪紙片,一只可愛的小花貓正好奇地望著他。他面前的桌子上有三張長方形彩紙,十幾張大小不同的圓形和半圓形紙片,還有膠水、彩筆等拼圖用具。圖中還展示了這位小學生的三件拼圖作品:大熊貓、小白兔和豬頭,都是用圓形和半圓形拼制而成的,可供學生模仿,也可以啟發(fā)學生想像和創(chuàng)作。

  圖下是供學生口語交際時重點討論的問題:一是請學生回答自己用紙片拼成了什么,二是說說自己是怎樣拼成的。

  【教學重點】

  看懂圖意,拼組圖形。說說自己拼成了什么,是怎樣拼成的。

  【課前準備】

  教學掛圖,圓與半圓形紙片,小剪刀、彩筆、膠水、薄木板。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激趣

  同學們,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一份禮物,想看看嗎?(想!教師出示準備好的圓形和半圓形紙片,讓學生說說這些紙片的形狀和顏色。)這些小紙片啊,可神奇啦!它在聰明的孩子手里,能變成非常可愛的小動物。不信,請看這幅圖。(出示掛圖)

  二、觀察圖畫,同桌交流

 。、提問,引導學生注意畫面上人與物的聯(lián)系。

  圖上有什么?小朋友在干什么?圖上的三個小動物是用什么拼成的?

 。病⑼澜涣鳎簣D上的'小動物是怎樣拼成的?

  教師要引導學生按一定的順序回答問題。如回答小兔子是怎樣拼成的時候,可按“頭──身──腿腳──尾”的順序說:“用一個圓紙片做小兔子的頭,用一個長長的半圓做小兔子的腿腳,用一個小小的圓紙片做小兔子的尾巴”。也可以按拼貼時的先后順序說。只要學生能有序地說清某一圖形是怎樣拼成的,讓人聽明白就可以了。

 。、小結過渡:剛才,同學們通過看圖和交流,了解了圖上的小朋友用圓紙片拼成了什么,還知道了他是怎樣拼成的。老師相信,只要你們愿意動腦、動手,就能拼出更多更美的圖形。那么,這些小紙片還能拼出哪些圖形呢?咱們分組拼一拼,好嗎?

  三、分組拼圖,小組交流

 。薄⒎纸M拼圖,想像創(chuàng)作:教師可在如何分工合作方面予以提示。如誰抹膠水,誰剪遞紙片,誰粘貼,誰涂顏色,誰準備在小組內第一個作介紹。并鼓勵學生大膽想像,允許他們用彩筆進行簡單的裝飾或加工,拼出一個充滿童心的奇妙世界。

 。病涌谡f圖,選出代表:學生經歷了拼圖過程后,教師要引導他們在本組內動口說圖,可以說拼圖過程,也可以說拼成后的樣子。然后各組推選說得好的同學為代表。

  3、小組互訪,代表介紹本組作品:小組之間相互對拼圖或發(fā)言提出意見。每個小組在聽取意見后可以對圖進行修改,或對發(fā)言進行調整。

  四、展示成果,全班交流

 。、各組展示作品,并由本組代表向全班同學介紹:我們用紙片拼成了什么?是怎樣拼成的?

 。、同學之間針對作品質疑、答疑:教師相機規(guī)范學生口頭語言,并注意培養(yǎng)良好的語言態(tài)度和語言習慣。

  五、賞評佳作,拓展思路

 。、選出二、三幅好作品,引導學生評說好在什么地方。

 。、拓展思路,鼓勵創(chuàng)新:

  同學們心靈手巧,老師相信,你們不僅能用圓形紙片拼圖,還能用三角形、正方形紙片拼出更美妙的圖形來。請你們回家后再拼一拼,把自己最滿意的拼圖拿到班里來展示,并告訴同學們你是怎樣拼成的,好不好?

語文教案 篇6

  ──人教版課標教材三年級上冊《語文園地七》習作教學設計

  河北唐山市豐潤區(qū)教育局小學教研室高啟山

  人教版課標教材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語文園地七》中安排了這樣的一個習作:我們已經度過了不少童話故事。這次習作就來編童話故事。請你任選幾種動物作為主人公,編一個故事,F想象一下它們可能發(fā)生什么事,然后寫下來。寫好以后讀給大家聽,看誰編的故事最有趣。

  教材分析:教材順應三年級兒童喜歡編故事講故事的心理,安排了一次想象性習作練習。為了幫助學生拓展思路,教材在教學要求下面還為學生編排了一些小動物的插圖。

  教學設計思想:

  1.使學生進入一種童話故事情境,促使學生進入角色投入情感,展開豐富的想象;

  2.讓孩子們在合作中學習,互相啟示,體會到合作在生活和學習活動中的意義;

  3.讓孩子們從三年級開始就能夠感受到寫作在生活中的意義和價值,從而了以學習寫作,投入熱情去學習寫作,進行習作實踐。

  4.體現課程整合的思想,將繪畫、手工、游戲性實踐活動、口語交際與寫作有機地整合在一起。

  教學活動流程設計:

  第一步:想一想:“我們”來干什么了?

  美術課上,為學生出示一幅眾多小動物在森林間的草地上活動的圖畫。引導學生觀察思考:

  這是在哪里?上面有哪些小動物?(對,是在一塊草地上。有小花貓、長鼻子狗、流著口水的小狐貍、小鴨、小雞、小鳥,呵呵,還有一只大老虎。)再想象一下,可能還有什么動物在這里?

  讓學生同學自愿組成一個小組,小組內每一個人選一個喜歡的角色,為自己設計、制作一個頭飾。教師指導學生在班板紙上面用彩筆小動物描畫小動物圖像,然后剪、粘貼、扎制,制作成一個漂亮的頭飾。

  頭飾做好以后,讓學生把頭飾戴在頭上,啟發(fā)學生想象:小組同學圍坐在一起,想一想,你們這幾個可愛的小動物到這里干什么來了?發(fā)生了怎樣的故事?你們做了些什么?

  第二步:到草地上玩一回“童話游戲”

  時間活動課上,把學生帶到一片草地上面,讓學生在草地上面分角色來玩童話表演游戲。每個學生都按照自己頭飾代表的一個小動物角色,戴上自己做好的頭飾,按照想象好的情節(jié),以小組為單位,自己演一演小組內商量好的故事。教師提示學生:隨著故事的發(fā)展,事先想象好的情況可能會有變化,大家商量一下角色的變化是否合理,如果合理,游戲中允許跟預先設計的有變化,大家細致觀察一下:看哪個角色的變化更有趣味。

  第三步:把小組的“童話游戲”講給大家聽。

  口語交際課上,班上召開一次“我們小組的童話游戲”信息發(fā)布會。各小組選一個代表向大家介紹自己小組的游戲是怎么玩的,其他同學作補充。交流完了比一比:看哪個小組的童話游戲最有趣、最吸引人?

  然后,請同學思考一下:假設你們小組的游戲再修改一下,故事情節(jié)會發(fā)生怎樣的變化?每個角色在游戲中說的、做的會有怎樣的改變?

  第四步:寫一個童話游戲“劇本”。

  習作課上,布置學生按照交流討論的情況和自己的游戲修改設想,寫一個“童話游戲劇本”。教師提示學生:所謂劇本,只要寫一個故事就行。然后,以一個小組的想象為例給學生作示范:

  ──讓學生想象后表述:你就是其中的一個小動物,你們到了哪里?發(fā)生了怎樣的事情?結果呢?

  告訴學生:把每一個小動物怎么說、怎么做的,包括你自己怎么想的,都寫進去,寫的通順、明白就可以了。

  寫完了,讓學生自己先讀一讀,看看自己寫的是不是很有趣,有沒有什么問題需要修改?再給小組的同學讀一讀,看看大家是不是喜歡,讓大家提點建議,修改一下。

  教師批閱學生習作,對學生的“劇本”提出好的建議。教師批閱的重點是學生的`“劇本”中的故事情節(jié)是否完整、故事情節(jié)是否明白具體,角色對話標點是否正確、語句是否通順等。教師批閱后請學生再按照老師的意見改一下。

  第五步:“誰喜歡我的劇本?”

  學生寫完以后,把自己寫的童話“劇本”貼在教室指定的位置。組織學生閱讀,遇到自己喜歡的劇本就在“劇本”上面做一個表示喜歡的記號。如果哪一個同學的劇本喜歡的人少,教師引導同學去就去問問同學們,為什么不喜歡?讓同學給他提出意見和建議,然后指導這個或這些學生按照同學的意見再進行修改。

  為了拓展交流渠道,可以引導學生將“劇本”發(fā)到網上去,寫信寄給手拉手小朋友,寄給雜志社的叔叔阿姨。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的教案10-17

語文的教案12-12

語文《影子》教案06-13

語文《跳水》教案06-13

語文古詩教案11-07

有關語文的教案04-03

語文母雞教案04-18

語文小學教案01-03

語文優(yōu)秀教案02-28

《語文園地》教案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