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螂捕蟬》教案匯總【15篇】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那么大家知道正規(guī)的教案是怎么寫的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螳螂捕蟬》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螳螂捕蟬》教案1
教學目標:
1、聯(lián)系上下文說說“自由自在”、“恍然大悟”的意思,并能用這兩個詞語造句。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復述課文。
3、能憑借課文語言文字,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的利益而忽視身后隱患的道理。
教學準備:制作課件
教學重點、難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復述課文。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復習舊知
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第23課《螳螂捕蟬》。
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你知道課文主要講什么內(nèi)容?(少年通過螳螂捕蟬的故事勸說吳王放棄攻打楚國)
二、抓關鍵詞,復述故事(目的:分散復述的重點)
1、聽寫四組詞語
A、蟬悠閑自由自在B、螳螂拱著身子舉起前爪
C、黃雀伸長脖子正要啄食D、侍奉吳王的少年拿著彈弓瞄準
2、請聯(lián)系這四組詞語,聽“螳螂捕蟬、黃雀在后”的故事。
要求:大泊中心校束曉燕
邊聽邊記
3、記住了嗎?下面就請你們按這四組詞語和掛圖(出示)復述故事。(可以加進自己的想象,進行發(fā)揮、創(chuàng)造,盡量做到具體、生動)
4、指名復述故事。評價
5、故事中有哪幾個主人公?9板書:蟬螳螂黃雀少年)誰能用箭頭來表示一下在他們之間發(fā)生的事?
過渡:這就是課文中少年給吳王講的一件有意思的事。少年通過這一挺有意思的事,想告訴吳王什么道理呢?
三、自主閱讀,體悟道理
1、請自由朗讀課文,劃出文中直接說明的一句話。
2、交流。
。1)出示“:蟬、螳螂、黃雀,它們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卻沒顧到自己身后正隱伏著禍患呢!”
。2)指名讀。(評價、試讀)讀了這句話后有什么疑問嗎?
。ㄋ鼈?nèi)齻“眼前的利益”分別是什么?“隱伏著的禍患”又是什么呢?……)
。3)同學們提的問題都很好,大家想想,該怎么解決這些問題呢?
。í毩㈤喿x,從文中找答案;分組討論,解決問題……)
。4)請大家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解決上述問題。
。5)把你的學習成果向大家匯報一下好嗎?出示表格,檢查學習效果。你會填嗎?
眼前的利益
隱伏的禍患
蟬
螳螂
黃雀
。6)、蟬、螳螂、黃雀,它們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它們可能是怎么想的呢?你想對他們說些什么呢?
3、吳王明白了少年要告訴他的道理了嗎?你從哪里看出來?
出示句子:聽了少年這番話,吳王恍然大悟,他說:“你講得太有道理了!”(“恍然大悟”怎么理解?吳王明白了什么?從中可看出吳王是個什么樣的人?練讀這句話)
過渡:學到這兒,你還有什么問題嗎?
四、結(jié)合質(zhì)疑,體悟少年的智慧
1、重點討論:那少年為什么不在大庭廣眾之下對吳王講這個故事呢?
。ńY(jié)合課文內(nèi)容談談自己的看法。讓學生感悟到少年是智勸)
2小結(jié):如果說大臣的勸是直勸、力勸的話,那么,少年的勸稱得上是智勸、巧勸?梢娨粋好主意要想成功,還得選擇一個適當?shù)沫h(huán)境,恰當?shù)臅r機,這就是計謀。從中我們可以看出這是個怎樣的少年?(有勇有謀,充滿智慧)
文中什么地方能看出?(結(jié)合學習第三自然段內(nèi)容,隨機點撥:哪些詞語能體現(xiàn)出他冒死巧諫的智謀和決心?練讀)
五、練讀對話,練習表演(目的:深化理解課文,同時進行朗讀訓練、復述訓練)
a)課文以簡練的語句寫出了少年冒著極大的風險勸說吳王的過程。如果把這一過程表演出來的話,你們覺得要做哪些準備工作呢?
1.熟讀對話,讀出符合人物身份的恰當語氣,最好能記住。
2.根據(jù)語言想象人物當時的神情、動作。
3.加進旁白。(結(jié)合第3自然段內(nèi)容,加進這樣的想象:花園里此時是怎樣的的一番景象呢?形成表演前的旁白)
b)學生分別逐項準備,逐項匯報。
1.分角色朗讀對話,進行評價。
2.自由選擇同伴合作練習表演,體會人物的神情、動作。教師巡視指導。
3.指名口述旁白,評議、補充。
c)哪兩位敢于上臺表演呢?學生上臺表演,然后評價。
六、總結(jié)課文,課堂練習
1、總結(jié)課文:這篇寓言故事中的少年以樹上的螳螂欲捕蟬,黃雀在后的故事,告誡吳王一心想得到眼前利益,顧不到身后隱患是危險的。最終使吳王打消了攻打楚國的念頭。學了課文,你從中明白了什么道理?(板書:不能只顧眼前利益)在你身上有過這樣的教訓嗎?
2、這則寓言故事在寫作上有什么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呢?
。ˋ、借助故事說明道理:這是寓言的一般表達方式)
。˙、前后照應,首尾連貫)
3、課堂練習,用帶點的詞語造句。
出示句子,指名讀:
A、蟬高高在上,悠閑地叫著,自由自在地喝著露水。
B、聽了少年這番話,吳王恍然大悟。
指名造句,師生評議。
七、布置作業(yè)
1、造句
恍然大悟……
自由自在……
2、填空
學了這篇寓言故事,我們認識了()的吳王,()的少年,懂得了()的道理。
3、學習課文的寫法,編一則寓言故事,說明一個道理。(寫在日記本上)
板書:23螳螂捕蟬
蟬螳螂黃雀少年
不能只顧眼前的利益
《螳螂捕蟬》教學反思
《螳螂捕蟬》是一篇寓言故事,講的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吳王決定攻打楚國并下令不準別人來勸阻,這時一位少年巧妙地用“螳螂捕蟬”的故事勸說吳王,使他打消了攻打楚國的念頭。我在教《螳螂捕蟬》時,從學生閱讀心理出發(fā),根據(jù)教材本身特點,大膽地重組教學內(nèi)容,第一課時我主要抓住了這樣幾個環(huán)節(jié):以聽寫詞語導入學習,然后根據(jù)詞語講述《螳螂捕蟬》的'故事,在學生基本把握故事情節(jié)的基礎上在一起探討“少年為什么要給吳王講這個故事”和“少年是怎樣勸說吳王的”這兩個關鍵的問題,雖然我改變了課文的“序”,但我以發(fā)展語言理解和運用能力為主線,安排了聽、說、讀等語文實踐活動,使學生在層次分明的實踐中能得到全面的訓練和整體的發(fā)展。在教學時,雖然細節(jié)把握得還不夠到位,但總的學習目標還是達到了。學生對“螳螂捕蟬”的寓意基本理解了,對少年的智勸、巧勸也有了一定的感悟。當然,設計總是完美的,但在操作過程中總會有不盡如人意的地方,比如,在理解文章第一小節(jié)時,雖然我也知道應該讓學生讀透文章,在讀中體悟吳王的固執(zhí)、在讀中了解“不堪設想”的后果,可在學生稍微遇到一點挫折時,我總?cè)滩蛔〖敝ジ嬖V他答案;當學生的答案與我的預設有偏差時,我就會感到茫然,不知如何把學生引導到我的思路上來,這也許是因為我的教學機智還不夠吧。
《螳螂捕蟬》教案2
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教學過程:
一、板書課題,導入新課
(板書課題:螳螂捕蟬)認讀“螳螂”兩字后齊讀課題。談話導入: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的課文是一個古代寓言故事,講的是一位少年利用“螳螂捕蟬”的故事,勸阻了國王攻打鄰國的事。那么,“螳螂捕蟬”是怎么回事?它為什么能國說服國王呢?請同學們自己讀讀課文。
二、學生自讀課文,要求
1、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邊讀邊想,爭取弄清上面的問題。
3、遇到比較難讀的句子、難懂的句子,多讀幾遍。
三、檢查初讀情況
1、指名讀課文,注意糾正學生讀錯的字音、讀得不準的字音。
2、檢查下列詞語的理解:“不堪設想、乘虛而入、自由自在、恍然大悟”。
(1)如果其它諸侯國乘虛而入,后果將不堪設想。
(2)蟬高高在上,悠閑地叫著,自由自在地喝著露水。
(3)聽了少年的這番話,吳王恍然大悟。
指名讀句子,聯(lián)系句子理解詞義。
指名說,集體討論。
乘虛而入:趁著空隙或趁人沒有防備時進入。
不堪設想:堪:能夠。不能想像將會再成怎樣壞的結(jié)局。
自由自在:不受約束。
恍然大悟:形容一下子明白過來。
3、針對前面對課文質(zhì)疑的幾個問題,指名發(fā)言,說說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
四、再讀課文,理清脈絡
1、默讀課文,看看寫這個故事的起因的是哪些自然段,寫經(jīng)過、結(jié)果的.是哪些自然段。概括故事的起因、經(jīng)過和結(jié)果。
2、組成小組相互討論交流。
起因(1):吳王決定要攻打楚國,并下令不準別人來勸阻。
經(jīng)過(2-11):一位侍奉吳王的少年用“螳螂捕蟬”的故事,巧妙地勸說吳王。
結(jié)果(12):吳王聽了少年的話,打消了攻打楚國的念頭。
3、分段熟讀課文,爭取能講清故事的起因、經(jīng)過和結(jié)果。
五、指導書寫生字
《螳螂捕蟬》教案3
教學目標:
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能聯(lián)系上下文說出“自由自在”、“恍然大悟”的意思,并能用這兩個詞語造句。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復述課文。
能憑借課文語言文字,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視身后隱患的道理。
教學重難點:
理解語言文字,熟悉課文內(nèi)容,理解文中的寓意。讓學生憑借課文內(nèi)容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視身后隱患的道理。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準備:課件
第一課時
教學要求:
初讀課文,學習生字詞,理清課文脈絡。
教學過程:
一、板書課題,導入新課。
螳螂和蟬和兩種不同的昆蟲,它們之間會發(fā)生什么故事?請同學們自己讀課文。
二、學生自讀課文
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邊讀邊想,爭取弄清上面的問題。
遇到比較難讀的句子,難懂的句子,多讀幾遍。
三、查自讀情況。
指名分段課文,注意糾正學生讀錯的字音。
檢查有關詞語的理解。
投影出示:如果其它諸侯國乘虛而入,后果將不堪設想。
蟬高高在上,悠閑地叫著,自由自在地喝著露水。
聽了少年這番話,吳王恍然大悟。
。1)指名讀句子,聯(lián)系句子聯(lián)系詞義。
。2)指名說,集體討論。
針對前面的幾個問題,說說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
四、再讀課文,理清脈絡
默讀課文,看看寫個故事的起因是哪些自然段,寫起因、經(jīng)過、結(jié)果。
組成小組想到交流討論。
集體交流,討論。
分段讀課文,爭取能講清故事的起因、經(jīng)過和結(jié)果。
五、指名書寫生字。
出示生字。
指名讀。
師生評價。
學生描紅,臨寫。
六、作業(yè)。
完成習字冊描紅。
熟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要求:
朗讀課文,練習復述課文。
教學過程
一、復習
檢查課文朗讀情況。
螳螂和蟬之間發(fā)生了什么故事?
二、指導精讀課文。
精讀課文第一段。
。1)精讀第一段,注意讀好吳王的話。
。2)你認為吳王應該出兵嗎?為什么?
。3)從文中哪些詞可以看出吳王考慮問題不太周全?
。4)如果你是大臣,會想什么方法勸阻?
精讀課文第二、三段。
(1)輕聲讀課文,自己復述故事。
。2)同桌互說。
(3)指名說,同學評議。
。4)討論:少年為什么要講這個故事?他的'故事為什么能打消吳王攻打楚國的念頭?
出示:大臣們認為,攻打楚國雖然取勝的希望很大,得如果其它諸侯乘虛而入,后果將不堪設想。
蟬、螳螂、黃雀它們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卻沒顧到自己身后正隱伏著禍患呢?
你認為這兩句話之間存在著什么樣的聯(lián)系?
運用詞語“自由自在”、“恍然大悟”說話。
相機出示:蟬高高在上,悠閑地叫著,自由自在地喝著露水。
聽了少年這番話,吳王恍然大悟。
三、復述練習。
指名復述,結(jié)合對學生的評議,指導學生掌握復述的基本要求,既要把起因、經(jīng)過和結(jié)果簡明扼要地交代清楚,又要能把關鍵的地方講,生動。
四、學生質(zhì)疑,結(jié)合質(zhì)疑小結(jié)課文。
五、作業(yè):
講述故事。
練習說話。
搜集生活中只顧眼前利益的故事。
板書設計
10螳螂捕蟬
吳王―――楚國(趙國在后)
螳螂―――蟬(黃雀在后)
只顧眼前利益身后隱伏禍患
《螳螂捕蟬》教案4
教學目的:
1.學會本課8個生字。
2.理解他們在課文中的意思。理解“其”在不同的語言環(huán)境中代指的不同內(nèi)容。
3.能用自己的話講述課文。講述課文講的故事并找出事情的起因、經(jīng)過、結(jié)果。正確、流利、朗讀課文。
4.背誦課文。默寫課文中少孺子講的那段話。
5.理解課文內(nèi)容,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視身后隱患的道理。
教學重點: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理解課文講述的“螳螂捕蟬,黃雀在后”的道理
教學難點:
了解事情的起因經(jīng)過結(jié)果。
第一課時
一、板書課題,導入新課
二、學生自讀課文要求
1.讀準生字詞,讀通句子。
2.遇到比較難讀的句子、難懂的句子,多讀幾遍。
三、檢查初讀情況
指名自然段讀課文,注意糾正學生讀錯的字音、讀得不準的字音。
四、再讀課文,理清脈絡
1.默讀課文,看看寫這個故事的起因、經(jīng)過、結(jié)果的是什么。
2.組成小組相互交流,討論。
3.集體交流,討論。
4.分段讀熟課文,爭取能講清故事的起因、經(jīng)過和結(jié)果。
五、指導書寫生字
課后小結(jié):學生能正確讀文,通過學生交流能理清文章的層次,知道文章講了一件什么事。
學生再讀古文時,需要教師指導如何停頓,以便學生能更好的`理解句子意思。
第二課時
一、復習
1.檢查課文朗讀情況。
2.指名回答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二、指導精讀課文
1.精讀課文第一段。
(1)指名讀課文。注意指導讀好吳王的話。
(2)吳王準備出兵攻打楚國,一些大臣卻反對,吳王和大臣誰的意思正確呢?你的理由是什么?
(3)練讀這句話,體會大臣們考慮問題的周到。
(4)用自己的話說一說故事的起因。
2.精讀課文第二段、第三段。
(1)自由輕聲朗讀課文,試用自己的話敘述“螳螂捕蟬”的故事。
(2)同桌互說。
(3)指名說故事:“螳螂捕蟬”。從“具體、生動”這一要求來評議指導。
(4)組織小組討論:少年僅僅是為吳王講一個故事嗎?你能從哪些語句中找到理由?
(5)組織討論:少年說的一番話,為什么能打消吳王攻打楚國的念頭?
(6)帶問題讀課文;ハ嘤懻,自由發(fā)表意見。
2.分角色朗讀全文,(同桌、小組、集體)深入體會課文內(nèi)容。
3.指導運用詞語:“自由自在”、“恍然大悟”。
三、復述課文
指名復述課文,結(jié)合對學生的評議,指導學生掌握復述的基本要求,既要把起因、經(jīng)過、結(jié)果簡明扼要地交代清楚,又要能把關鍵的地方講具體、講生動。
課后反思:
在備課過程中,我考慮到學習古詩文與現(xiàn)代文的不同,因此在課上先講述了學期古詩文要注意的幾點要求,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會感到生疏。
在備課過程中,我還考慮到螳螂捕蟬與打仗的聯(lián)系,如果老師只運用語言去描述,學生理解起來會有一定的難度。于是我出示了一張地形圖,使學生很容易的理解了兩者之間的關系,明白了文章要說明的道理:考慮問題要周全,同時也使文章主要人物(年輕人)的特點:機智、勇敢、以國家利益為重出現(xiàn)在學生的眼前。文章的重難點得到解決。
在講課過程中我還注重朗讀的指導,教給學生朗讀古詩文的方法,并運用多種方法讀課文,從而激發(fā)學生朗讀古文的興趣。
《螳螂捕蟬》教案5
1、展開想象,創(chuàng)造性地復述課文。
2、理解課文內(nèi)容,懂得在考慮問題和處理事情時,不要只顧眼前利益,要考慮周全,通盤謀劃。教學重點、教學難點:
理解課文內(nèi)容,懂得故事的寓意,展開想象創(chuàng)造性地進行復述。
教學過程
一、開門見山導入新課:
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來學習第10課《螳螂捕蟬》這則很有趣味的寓言故事。(板書課題)
二、自讀課文,找出課文哪幾個自然段具體講“螳螂捕蟬”這個故事,用△做上標記(9、11自然段);再找出相關句子,用“
三、指名匯報(師相機出示):
◆花園里有一棵樹,樹上有一只蟬。蟬高高在上,悠閑地叫著,自由自在地喝著露水,卻不知道有只螳螂在它的身后。
◆那螳螂拱著身子,舉起前爪,要去捕蟬,卻不知道有只黃雀在它的身后。
◆黃雀伸長脖子正要啄食螳螂,卻不知道我拿著彈弓在
瞄準它呢。
四、精讀理解:
1(課件出示)指名讀三句話,注意變成紅色的詞語,說說從這些詞語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 “高高在上、悠閑、自由自在”
、 “拱著、舉起”
⑶“伸長”
2、把這三句話合成一段話,齊讀。
3、(出示插圖),結(jié)合課文,把螳螂、蟬、黃雀這三者的關系用“→”表示出來。)(學生在練習本上畫,師巡視,選擇有代表性的板演)
啄捕
a黃雀——→螳螂——→蟬
捕啄
b蟬←——螳螂←——黃雀
4、同桌交流,集體訂正。
5、引導:⑴大家的示意圖,侍奉吳王的少年只用一句話就概括出來了,是哪句話?
。ǔ鍪、齊讀):蟬、螳螂、黃雀,它們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卻沒顧到自己身后正隱伏著禍患呢!
、扑伎迹荷倌赀@句話是對誰說的?(吳王)為什么要對吳王說這番話?(勸吳王不要攻打楚國)還有誰也勸說吳王?結(jié)果呢?(大臣們也勸說吳王不要攻打楚國,可是吳王固執(zhí)地
說:“誰敢來勸阻我,我就處死他!)
、恰肮虉(zhí)”怎樣理解?,“處死”的“死”呢?(失去生命)
5、總結(jié):是啊,誰也不愿失去生命,所以大臣門再也不敢直接勸阻吳王了。(板書:直勸)
吳王已經(jīng)下了死命令(理解“死”:不可更改的),怎樣才能使無王吳王改變注意呢?侍奉吳王無恙的少年想出了用“螳螂捕蟬”的故事巧妙地勸說吳王誣枉。(板書:巧勸)
那么,吳王聽出少年的弦外之音呢嗎?從哪里看出來的?
6、齊讀最后一段。(課件出示)指生補白:
聽了少年這番話,吳王忽然想起了大臣們的建議:,于是恍然大悟,連聲說:“對!對!你講得太有道理了!”于是打消了攻打楚國的念頭。
7、齊讀這段話,分析大臣門的意見,把楚國、吳國、其他的諸侯國這三者的關系用“→”表示出來(指生板演):
攻打攻打
其他的諸侯國——→吳國——→楚國
8、(出示少年的話以及大臣的意見),兩相對比,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蟬、螳螂、黃雀,它們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卻沒顧到自己身后正隱伏著禍患呢!
大臣們認為,攻打楚國雖然取勝的希望很大,但如果其
他諸侯國乘虛而入,后果將不堪設想。
9、結(jié)合板書,師點撥:如果吳國攻打楚國,吳國就相當于故事中的,楚國就相當于,其請他諸侯國就相當于?梢,大臣們的意見時正確的,所以吳王打消了攻打楚國的念頭。
五、領悟寓意:
在以前的學習中,我們已經(jīng)知道每個寓言故事都會告訴我們一個發(fā)人深省的道理。那么這個寓言故事也不例外,同學們,它告訴我們什么道理呢?
。ㄒ恍闹幌氲玫窖矍暗睦,卻不顧自己身后正隱伏著禍患,是很危險的。)
六、分角色讀課文。
七、口語交際:你覺得這是個怎樣的少年?吳王又是個怎樣的人呢?
少年:聰慧膽識過人
吳王:固執(zhí)知錯能改
八、創(chuàng)造性地復述課文。
九、推薦讀書:
1、《伊索寓言》
2、《克雷洛夫寓言》
3、《中國古代寓言故事》
十、作業(yè):抓住這則故事的寓意,結(jié)合自己的生活實際,寫一篇讀后感。
板書設計:
10、螳螂捕蟬
啄捕
黃雀——→螳螂——→蟬
攻打攻打
其他的諸侯國——→吳國——→楚國
一心只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卻不顧自己身后正隱伏著禍患,是很危險的。
《螳螂捕蟬》教案6
一、聽寫詞語,引入故事。
1.能與同學們合作是我的榮幸,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一個寓言故事,你來讀課題。
大家都帶練習本兒了吧?先請同學們聽寫五組詞語。老師一組一組地念,每組三個詞,同學們要認真聽、用心記,想想每組三個詞之間有什么聯(lián)系。
(依次念四組詞,每組只念一遍:
。1)蟬 悠閑 自由自在
。2)螳螂 拱著身子 舉起前爪
。3)黃雀 伸長脖子 正要啄食
。4)侍奉吳王的少年 拿著彈弓 瞄準
。5)不堪設想 隱伏著禍患 恍然大悟 )
2.現(xiàn)在請同學們對照屏幕上出示的詞語,自己批閱,全對的獎勵自己一個五角星。(學生對照出示的詞語,進行自我批改。投影展示?)
3.春秋時期,吳王不聽眾大臣的勸阻,執(zhí)意攻打楚國。一位侍奉吳王的少年靈機一動,對吳王講了一件挺有意思的事兒。吳王一聽便打消了伐楚的念頭。這是怎樣一件事呢?現(xiàn)在請同學們認真聽、用心記,待會兒請你來講這個故事。
。ㄟ呏v故事,邊出示圖畫和剛才學生聽寫的五組詞語。)
花園里有一棵樹,樹上有一只蟬。蟬高高在上,悠閑地叫著,自由自在地喝著露水,卻不知道有只螳螂在它的身后。那螳螂拱著身子,舉起前爪,要去捕蟬,卻不知道有只黃雀在它的身后。黃雀伸長脖子正要啄食螳螂,卻不知道有個侍奉吳王的少年拿著彈弓在瞄準它呢。蟬、螳螂、黃雀,它們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卻沒顧到自己身后正隱伏著禍患呢。
二、指導學生練講故事。
1.同學們聽得很專心,相信大家把故事內(nèi)容都記住了。不過,為了讓大家講得更好,老師還是請同學們根據(jù)這幅圖,自己先來練講一遍,盡可能地用上剛才聽寫的幾組詞語。(讓學生大聲地練講故事。)
2.現(xiàn)在誰愿意來講這個故事?(施以鼓勵)
。A設:花園里有一棵樹,樹上有一只蟬。蟬趴在高高的枝干上,悠閑地唱著歌,自由自在地吮吸著甘露…… )
3.故事聽完了,誰來評評這位同學講得怎么樣? (師指指聽寫的詞語。) (她還能將聽寫過的幾組詞語都恰當?shù)赜迷诠适吕锪。)表揚,鼓勵。誰還愿意讓大家享受一番?
三、讀通課文,理清思路。
1.我們講的故事就叫——(齊)螳螂捕蟬,黃雀在后。那位少年是怎么利用這個故事勸說吳王的呢?讓我們再來完整地讀一讀這個故事。
。▽W生自由練習朗讀,后指名朗讀。)
2.故事的結(jié)尾說吳王恍然大悟,這“恍然大悟”怎么理解? (就是一下子全明白過來的意思。)吳王一下子想到了什么他就全明白了?他又明白了什么?請你聯(lián)系上文想一想。(適時引導學生讀第一節(jié)。)
3.寫到這兒,你還有什么問題? (少年所講的事在生活中發(fā)生的可能性很小,吳王怎么就相信了呢? 吳王沒有聽大臣們的勸告,為什么會聽那個少年的話? )適時解決疑惑
4.老師現(xiàn)在想到這么一個問題:那個少年為什么不在大庭廣眾之下對吳王講這個故事呢?(少年表面上是講趣事,實際上是—— 暗勸吳王不要攻打楚國。暗示攻打楚國隱伏的禍患。 )
5.所以,少年的勸與大臣的勸有一點不同。如果說大臣們的勸是“直勸”“力勸”的話,少年的勸稱得上是——智勸、巧勸。 你覺得這個少年怎么樣?(足智多謀、機智勇敢……)
四、自導自演,表演故事。
1.一個好主意要想成功,還得選擇一個適當?shù)沫h(huán)境、恰當?shù)臅r機,這就是計謀。我們可以看出這少年有勇有謀,充滿智慧,F(xiàn)在老師想請同學們把這個智慧少年演出來,有興趣嗎?先請同學們兩人一組,一人演少年,一人演吳王,練臺詞。(讀課文中人物的對話)在練臺詞的時候,可以設計一下人物的表情、語言和動作。
。ㄕ垉晌煌瑢W上臺)你們兩個是演員,誰是導演?
今天請大家當導演,給這兩位演員導一導表演的動作、說話的語氣等。(給“小導演”們導的機會。)
2.現(xiàn)在讓這兩位同學到一旁去練一練。我們還得準備準備。演戲要有個旁白,也就是畫外音,把那些在舞臺上沒法布置出來、演出來的景呀、物呀作一個旁白,來一點說明。吳王花園早晨的情景怎么樣呢?文中沒寫,現(xiàn)在就請各位導演即興寫一段話,誰寫得快、寫得好,就用誰的。
。ㄟx擇其中一位同學來作旁白,開始表演。)
。ㄇ宄,朝霞映紅了吳王花園。郁郁蔥蔥的樹木、五顏六色的鮮花都被鍍上了一層金黃色。幾只黃雀躲在樹叢里歡快地鳴叫著。這時,一位手拿彈弓的少年,正在花園的小路上徘徊。他不時地朝吳王的寢宮東張西望,似乎在等什么人,卻又裝出一付專心打鳥的樣子。露水沾濕了他的衣裳,他也渾然不知。這時……學生開始上場表演)
看了你們的表演,我想你的.未來又多了一條路可走,說不定能成著名演員呢!中國電影拿奧斯卡金像獎的日子真的不遠了。ㄏ抡n)
一、板書課題,導入新課。
螳螂和蟬和兩種不同的昆蟲,它們之間會發(fā)生什么故事?請同學們自己讀課文。
二、學生自讀課文
要求:1.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邊讀邊想,爭取弄清上面的問題。
3.遇到比較難讀的句子,難懂的句子,多讀幾遍。
三、查自讀情況。
1. 指名分段課文,注意糾正學生讀錯的字音。
2. 檢查有關詞語的理解。
投影出示:如果其它諸侯國乘虛而入,后果將不堪設想。
蟬高高在上,悠閑地叫著,自由自在地喝著露水。
聽了少年這番話,吳王恍然大悟。
。1)指名讀句子,聯(lián)系句子聯(lián)系詞義。
。2)指名說,集體討論。
3. 針對前面的幾個問題,說說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
四、再讀課文,理清脈絡
1. 默讀課文,看看寫個故事的起因是哪些自然段,寫起因、經(jīng)過、結(jié)果。
2. 組成小組想到交流討論。
3. 集體交流,討論。
4. 分段讀課文,爭取能講清故事的起因、經(jīng)過和結(jié)果。
五、指名書寫生字。
1. 出示生字。
2. 指名讀。
3. 師生評價。
4. 學生描紅,臨寫。
六、作業(yè)。
1. 完成習字冊描紅。
2. 熟讀課文。
《螳螂捕蟬》教案7
一、教學背景
1.面向?qū)W生:√小學
2.學科:語文蘇教版六年級下冊
3.課時:1課時
二、教學課題
《螳螂捕蟬》
三、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寓言故事,講的是一位少年以樹上的螳螂預捕蟬,卻不知被身后的黃雀即將啄食的故事,勸誡吳王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顧不到身后的隱患是最危險的。全文分“準備攻打楚國-----少年巧妙勸說-----打消攻打念頭”三部分,結(jié)構(gòu)緊湊、前后照應、生動有趣、寓意深刻。
四、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課文,復述課文。
2.學會本課的生字,能正確朗讀書寫。
3.理解寓言借助故事說明道理的方法,明白不能織看中眼前的利益的道理。
五、教學方法
1.朗讀感悟法。憑借課文的語言文字,體悟寓言借助故事說明道理的表達方式,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視身后隱患的道理。
2.師生共同探究法。在課堂上師生就寓言故事以及其要說明的道理進行交流、探討,通過這樣的形式加深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
六、教學過程
。ㄒ唬﹦(chuàng)設情境,揭示課題。
同學們,請看——(師出示,圖片,并出示天空螳螂捕蟬()。
你們會填嗎?
【百度搜索】圖片
這是一個成語,同時也是一個寓言故事。我們學過哪些寓言故事?(生交流)
寓言一般都是通過故事來告訴我們一個道理。那么今天我們要學的這篇課文會告訴我們什么道理呢?讓我們一起來學課文吧!
1.生自由讀課文(要求讀通,讀正確,正音)
2.說說這篇課文主要寫了什么?(生自由回答,師指導,說清楚什么時間,誰怎么樣)吳王不聽大臣勸說,執(zhí)意要攻打楚國,一位少年用螳螂捕蟬的故事,讓吳王改變主意。
3.個別讀課文,說說每個自然段的意思,并將意思相同的自然段合成一段,概括段意。強調(diào):大臣為什么要反對吳王攻打楚國?(理解:乘虛而入、不堪設想的意思)
4.默讀課文,說說文中那幾個自然段寫的是“螳螂捕蟬“的'故事?
生字指導
1.讀拼音,記拼音。
2.指導寫字
合作探究
請大家讀這三段話,說說大臣們和少年的勸有什么共同之處?為什么大臣們的勸說失敗了,而少年的勸說卻成功了?(生自由討論回答)
師小結(jié):因為大臣們是直接勸,說話比較直白,而少年則是引用一個故事委婉的勸,那么少年到底說了什么故事,讓吳王轉(zhuǎn)變了想法呢?
一、解惑
1.生找出少年所說的那個故事(讀相關的句子)
2.出示課件:蟬——(學生描述:高高在上,悠閑地叫著,自由自在喝露水);螳螂——(學生描述:拱著身子舉起前爪);黃雀——(伸長脖子,正要啄食)
3.思考:少年說這些,是想告訴大王什么道理?(生回答)
4.書中是如何說的?(生找出相關句子,讀一讀:它們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卻沒顧到自己身后正隱伏著禍患呢。
5.思考:它們眼前的利益是什么?身后正隱伏著禍患是什么?
眼前的利益
身后隱伏著的禍患
蟬
喝露水
螳螂要去捕蟬
螳螂
捕蟬
黃雀要啄食螳螂
黃雀
啄食螳螂
人正用彈弓對著它
補充:現(xiàn)在我們把其稱為:螳螂捕蟬,黃雀在后)
吳王
攻打、占領楚國
其他國家會乘虛而入,進攻吳國。
6.聽力少年的話,吳王明白了嗎?從哪里看出來的?(生讀相關句子:吳王恍然大悟,連聲說:“對,對……)想象:吳王第二天怎樣告訴大臣們自己的決定呢?(生自由想象回答)我們可以看出吳王是個怎樣的人?(知錯就改)
小結(jié):少年說的故事終于改變了吳王的想法,你認為少年是個怎樣的人?(生概括:聰明機智)
課文中還有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的聰慧與機智呢?(生找相關句子說說)
出示課文一起找:第三自然段(讀一讀)
7.這位少年勸說的巧妙之處就在于不僅引入了故事,還選擇了合適的時間與地點,讓我們一起把少年與吳王的對話來演一演吧(生合作表演)
二、反饋
1.學了這篇課文,你有什么收獲?(生說螳螂捕蟬的道理,勸說要用合適的方法)
2.是的,從這個故事中我們不僅懂得了螳螂捕蟬的道理,還明白了勸說別人要選擇適合的時間、地點和方法,也就是說話要講究藝術。例如,我們可以用《鷸蚌相爭》的故事來告訴別人……,用《掩耳盜鈴》的故事來告誡大家自欺欺人是不對的……用《亡羊補牢》的故事來告訴大家知錯就改還來得及。
三、作業(yè):復述“螳螂捕蟬”的故事
四、板書設計:
螳螂捕蟬
吳王----------楚國(趙國在后)
螳螂----------蟬(黃雀在后)
只顧眼前利益身后隱伏禍患
五、教學反思:
《螳螂捕蟬》是一篇寓言故事,講的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吳王決定攻打楚國,并下令不準別人勸阻,這時一位少年巧妙地用“螳螂捕蟬”故事勸說吳王,使他打消了攻打楚國的念頭。我在教《螳螂捕蟬》時,并沒有“循規(guī)蹈矩”地逐段教學,而是根據(jù)教材本身的特點,大膽的重組教學內(nèi)容,分為以下幾個教學環(huán)節(jié):1、讓學生講講《螳螂捕蟬》的故事,最好能用上幾組詞語;2、完整的讀課文,引導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恍然大悟”的意思,討論一個問題:那個少年為什么對吳王講這個故事?由此感受到少年是智勸,并體會人物形象。這堂課我感覺(1)容量很大,學生的閱讀準備還不夠充分。(2)本文的寓意揭示既是重點又是難點,感覺印象還不夠深刻,我應該以這個為線索,多次反復,循序漸進,讓中心更加明顯。
《螳螂捕蟬》教案8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咱們要上的課文是——螳螂捕蟬,(教師板書課題)這兩個字是形聲字,同學們已經(jīng)能根據(jù)聲旁準確地讀出讀音了,咱們大聲地念念它,好嗎?讀“螳螂”二字——齊讀課題
過渡:螳螂捕蟬是個有趣的寓言故事,這個故事中蘊藏著非常深刻的道理,想知道嗎?
二、自讀課文,概括課文主要內(nèi)容
1、輕輕地打開課本,認真地讀讀課文,碰到生字,對照著文后的生字表認認、記記,爭取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了。讀完后啊,試著用簡要的話來說說這篇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
課件出示:認真地讀讀課文,爭取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讀完后,試著用簡要的話來說說這篇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
2、教師巡視指導。
3、評價學生朗讀情況:剛才,老師巡視了一番,發(fā)現(xiàn)咱們六()的同學讀書可認真啦!想必,你們對課文內(nèi)容一定有所了解了吧?
4、指名學生說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吳王準備出兵攻打楚國,遭到了一些大臣們的反對,但吳王固執(zhí)己見,決心已下,不容勸說。在大臣們無可奈何的情況之下,一位少年用“螳螂捕蟬”的故事說服了吳王,使吳王恍然大悟,從而打消了攻打楚國的念頭。(指名兩生說,第一生說完后要給予明確地肯定,指出更清楚的要求。一定要說出“固執(zhí)”和“恍然大悟”兩詞)
評價過渡:同學們真了不起,在這么短的時間內(nèi)就能把握住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了。
三、學習第一自然段和第十二自然段。
。ㄒ唬┑谝蛔匀欢危ǔ鍪荆
1、教師手指文字,敘述:你們看,起初,吳王準備出兵攻打楚國,大臣們是極力勸阻,認為這樣做的后果會——不堪設想(著重號點出),你怎樣理解“不堪設想”呢?(不敢去想象,說明后果非常之嚴重。┠隳芟胂笠幌虏豢霸O想的后果嗎?(其他諸侯國乘虛而入,將造成國破家亡,妻離子散)是啊,盡管后果這么嚴重,可吳王卻固執(zhí)己見,(著重號點出“固執(zhí)”)你又怎樣理解“固執(zhí)”呢?——堅持自己的觀點,聽不進別人的勸告。并且他還說——引讀“誰敢來勸阻我,我就處死他!”
2、你能把第一段讀好嗎?自己去練練,爭取讀出自己的感受。ㄗ杂删氉x——指名讀、評——齊讀)
。ǘ┑谑匀欢
如此固執(zhí)的吳王后來是——呈現(xiàn)文字——恍然大悟(著重號點出)最后,打消(著重號點出)了攻打楚國的念頭。
。ㄈ┵|(zhì)疑
把這兩段話連起來讀讀,看看能不能把你心中最大的問號問出來?
為什么那么多的大臣都說服不了吳王,而一個少年卻能?
為什么吳王起初是固執(zhí)不已,而后來卻恍然大悟,從而取消了攻打楚國的念頭?(如果學生問這樣的問題,教師要引導他從這兩段文字中尋找答案——聽了少年的這番話。)
少年的這番話是什么樣的話?(“這番話”下加——和?)
這位少年的一番話中究竟蘊藏著怎樣的道理?(“道理”下加——和?)
評價過渡:一位哲人曾經(jīng)說過:“沒有問題的學習不叫真正的學習!”看來啊,同學們真的會學習,真的會思考!
四、學習“螳螂捕蟬”的故事
1、那么,少年的這番話究竟是怎樣的一番話呢?(出示9、10、11自然段)
2、指名學生讀文字,其他同學思考:少年的`這番話告訴了我們什么?
3、指名學生說(螳螂捕蟬的故事)是的,它其實是一個非常有趣的寓言故事。
4、出示自學要求:認真地、反復地讀讀這個故事,邊讀邊想象,抓住一些關鍵的詞語(出示關鍵詞語的著重號:高高在上、悠閑、自由自在、拱著身子、舉起前爪、伸長脖子、瞄準)爭取把這個故事繪聲繪色地講出來。
5、學生讀、自由練說
6、出示圖片:為了便于同學們更好地講述這個故事,蘇老師給你們提供了這樣一幅插圖,對照著插圖,同座位的同學互相說說。
7、指名兩生說。
8、原先固執(zhí)的吳王就是聽了這樣一個故事(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個自然段出來,將“這番話”下的——加?舍去)才恍然大悟,打消了攻打楚國的念頭。
9、那么,究竟這個故事蘊藏著怎樣的道理呢?(指名說)
10、出示9——11自然段,在“它們……禍患呢!”下出現(xiàn)下劃線。齊讀這句話
9、出示:此刻的吳王恍然大悟:我一心只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卻沒顧到自己身后正隱伏著禍患。
12、是啊,正是因為少年的那番話,才使吳王悟出了如此重要的道理,實際上,這個道理是值得我們每個人去借鑒的。
13、我們再來讀一讀這段話。(出示最后一段文字)
五、評析少年形象
1、同學們,吳王打消了攻打楚國的念頭,就是因為有這樣的一位少年,一位與我們同齡的少年,他做出了許多大臣們不能做到的事情,你佩服嗎?
2、你為什么佩服他呢?出示:認真得讀讀課文的2——11自然段,細細地品位文中描寫少年的詞句,然后寫一段話來表達你對這位少年的敬佩之情。友情提醒:一定要結(jié)合文中的語句來寫,要寫得有理有據(jù),如果能結(jié)合以前所學的課文和生活經(jīng)驗來寫就更好啦!
3、教師巡視指導
4、交流評析
你的敘述方法老師很欣賞,你用了總分的句式把自己對這位少年的印象說得有條有理。
有人說,三分文章七分讀,……
你不僅用了文章中的語句,還結(jié)合了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來談,真不錯!
……
六、課堂小結(jié)
多么了不起的少年。〗窈蟮膶W習生活中,我們遇到一些難以解決的事情,也要向這位少年學習,用自己的智慧去解決問題,“螳螂捕蟬”這個故事也耐人尋味,它所蘊涵的道理我們也要牢記:遇事要三思而后行,不能只顧眼前的利益而忽略了身后的隱患。
七、作業(yè)布置
課文學到這兒,你們想不想把這篇課文的故事情景表演出來?(想)那好,這個工作留給你們課后去精心準備,呆會兒,我去建議你們的語文老師利用下節(jié)語文課展示你們的準備成果,好嗎?
《螳螂捕蟬》教案9
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寓言故事,講的是一位少年以樹上的螳螂欲捕蟬,卻不知被身后的黃雀即將啄食的故事,勸誡吳王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顧不到身后的隱患是危險的,《螳螂捕蟬》第二課時教學設計。全文分“準備攻打楚國→少年巧妙勸說→打消攻打念頭”三部分,結(jié)構(gòu)緊湊、前后照應、生動有趣、寓意深刻。
學情分析:
對寓言這一體裁,學生并不陌生。但學生往往只注意故事的情節(jié),不善于思考蘊含的道理。因此,教學時要引導學生抓住揭示寓意的語句,圍繞具體形象的故事,理清“蟬、螳螂、黃雀、少年”間的關系,探究“眼前的利益”和“隱伏的禍患”,從而深刻理解文章內(nèi)容,領悟告訴人們的道理。
設計理念:
在本課教學設計中,一是突出了探究性學習,讓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二是體現(xiàn)了合作式學習,學生對故事的復述、表演等,都以同桌或小小組的.形式進行;三是倡導了個性化學習,允許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學習、表現(xiàn)課文。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不作繁瑣的分析,力求成為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協(xié)調(diào)者、合作者和激勵者。
教學目標:
1、情意目標: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視身后隱患的道理,懂得勸說別人應講究方式方法。
2、認知目標:理解“蟬、螳螂、黃雀,它們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卻沒有顧到自己身后正隱伏著禍患”,明白吳王打消攻打楚國念頭的原因,小學六年級語文教案《《螳螂捕蟬》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3、能力目標:有感情朗讀課文,會創(chuàng)造性地復述課文,能選擇自己喜歡的學習方式表現(xiàn)課文內(nèi)容、表達對課文的理解。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蟬、螳螂、黃雀,它們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卻沒有顧到自己身后正隱伏著禍患”,既是文章的重點,也是文章的難點。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通過上一節(jié)課的學習,大家知道課文主要講了什么內(nèi)容?
二、學習課文
1、初步感知,復述故事。
、偕倌曛v了件有意思的什么事呢?請大家邊聽邊看邊想,能不能也講講這個故事,最好有所創(chuàng)新。(學生聽故事錄音、看多媒體演示。)
、谕乐v講這一故事。指名講這一故事,組織評議。
2、理清關系,領悟道理。
①少年通過這一挺有意思的事,要告訴吳王什么道理呢?請在文中找出直接說明的一句話。
、冢ǔ鍪尽跋s、螳螂、黃雀……禍患呢!”)指名讀。圍繞這句話,有什么問題要提?
、鬯鼈儭把矍暗睦妗狈謩e是什么?“隱伏著的禍患”又分別是什么呢?先結(jié)合課文,根據(jù)表格提示自學,再分小小組交流討論。
眼前的利益,隱伏的禍患
蟬
螳螂
黃雀
、苤该涣鳎ㄟ呎f邊操作演示多媒體)。
、荨跋s、螳螂、黃雀,它們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它們可能是怎樣想的呢?你想對它們說些什么?練讀“蟬、螳螂……禍患呢!”
、迏峭趺靼琢松倌暌嬖V他的道理嗎?你從哪里看出來的呢?
(a理解:“恍然大悟”;“乘虛而入”,蟬、螳螂、黃雀,分別乘什么“虛”?其他諸候國乘什么“虛”?“不堪設想”,蟬、螳螂、黃雀分別有什么“不堪設想”的后果?b引讀:所以,吳王打消了……)
3、理解“方法”,體會特點。
、賹4-12節(jié),大家通過提出問題、結(jié)合課文研究問題,讀懂了。請默讀第3節(jié),想想看什么問題要提?
、谙駝偛拍菢樱郎塘可塘浚芙鉀Q這些問題嗎?(隨機點撥,“毫不介意”,他“介意”的是什么?)
、劬氉x第3節(jié)。
、苣阌X得這是個怎樣的少年?吳王又是個怎樣的人呢?
4、選擇方式,表現(xiàn)課文。
、倌銈冇X得可以用哪些方式來表現(xiàn)課文的內(nèi)容,表達自己對課文的理解?
、诜中〗M準備后(分角色讀,表演,畫示意圖等)組織交流、評議。
三、布置作業(yè)
將《螳螂捕蟬》這一故事講給家人或低年級同學聽。
板書設計:
蟬←蟑螂←黃雀
不能只顧眼前利益↑
少年
《螳螂捕蟬》教案10
【設計特色】開放、有情趣地解讀,在讀中感悟,在讀中升華。
【教學流程及設計意圖】
一、別出心裁入新課
1.歌星—→刀郎—→刀螂—→螳螂—→螳螂捕蟬。(其中簡介昆蟲:“螳螂”和“蟬” )
2.理解“捕”字。(換成“捉、逮、抓、啄、吃、殺”等來讀)
過渡:“螳螂捕蟬”是一個寓言故事。寓言就是通過一個假托的故事來說明一個深刻的道理。這篇課文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又告訴我們一個什么樣的道理呢?大家認認真真地讀讀課文就會明白的。
。ㄔO計理念:導入要自然 、親切、不露斧鑿痕跡,學生要在輕松愉快、興奮不已的氛圍中開始學習,才能真正地寓教于樂,才能達到“課未始,情已濃”的效果。)
二、初讀課文知大意
1.自由讀課文。教師引導:把每個字的字音讀準,讀不順的句子重復幾遍就順了。讀書要學會做記號,留下你思考的痕跡。寫得特別好的地方,感受特別深的地方,還有不懂的地方都可做記號。
2.讀后交流:課文主要講了怎樣的一件事?
① 指名說;②同學之間互相說;③再概括些怎么說?④點撥:課文主要講了誰和誰?把內(nèi)容再“減肥”怎么說?⑤想一想,吳王和侍衛(wèi)官,主要又寫誰?為什么?用一句話來說。⑥過渡小結(jié):一篇500字的課文,同學們一句話就把它的主要內(nèi)容概括出來了。這就叫把書讀薄。這對于我們六年級的學生來說,非常重要。下面,我還要讓大家把書讀厚。既然課文主要寫的是侍衛(wèi)官,那我們就仔仔細細地讀一讀,看課文是怎樣描寫他的,你認為這位侍衛(wèi)官是一位什么樣的人,前面加一個什么詞語?并說出理由來。從課文哪些句子當中找出這些理由?這一遍我建議大家細細地讀,邊讀邊畫邊思考。
。ㄔO計理念:強化初讀,要給學生留出充分的時間,讓他們?nèi)ジ谋緩娜輰υ。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只有強化初讀,才能為他們創(chuàng)設良好的自主學習的情景,才有利于培養(yǎng)他們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減肥”運動,有利于學生整體感知文本,有利于訓練整體把握的能力,從而發(fā)展語言。)
三、細讀課文話侍衛(wèi)
1.細讀課文,教師巡視。
2.大家話侍衛(wèi)官。
板書:侍衛(wèi)官是一個( )的人。
、偻瓿缮鲜鎏畛。估計答案有:非常勇敢、為國分憂、關心國家大事、有耐心、愛動腦子、足智多謀、有勇有謀、有膽有識、機智勇敢、粗中有細、愛和平等等。
、 師問:侍衛(wèi)官的勸叫什么勸?(智勸、妙勸、巧勸、拐彎抹角地勸、旁敲側(cè)擊地勸等)大臣們的勸又是一種怎樣的勸呢?(直勸、正勸、笨勸等)侍衛(wèi)官是怎樣勸的?勸說內(nèi)容是什么?引導學生個性化地朗讀(你們覺得應該怎么讀:胸有成竹地讀,不慌不忙地讀,沉住氣地讀、不緊不慢地讀等),自由練讀、指名讀、引讀、齊讀等。
。ㄔO計理念:多元解讀課文,答案應該是多元的。歸納,演繹,演繹,歸納,學生反復玩味,看似多余,其實學生在這種循環(huán)往復,盤旋上升的思維過程中逐步對語言進行感悟、積淀到內(nèi)化,讓人感受到語文課里有語文。)
四、品讀課文悟關系
1.過渡:你們覺得侍衛(wèi)官的哪句話最關鍵?那么“蟬、螳螂、黃雀”之間究竟是一種怎樣的關系?誰來讀讀書上的話?
2.誰能用簡短的話來概括一下蟬、螳螂、黃雀之間的關系?上臺用符號表示。講講你的設計。
3.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能不能把板書的內(nèi)容替換一下?(吳國、楚國、諸侯國;我們、玩耍、荒廢學業(yè)等)說他們之間的關系。
4.師問:國家滅亡,遭殃的是誰呀?(那些打仗的士兵、那些無家可歸的人民、手無寸鐵的平民、無辜的老百姓、可憐的兒童和老人等等)所以說:“興,百姓苦!亡,百姓苦!”(板書: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ㄔO計理念:提倡自主學習,絕不排斥教師的必要指點。放任自流,自然就失去了教師的引領作用。“自主”不是“自流”,“放手”不是“放任”。)
五、玩味詞語掀波瀾
1.師問: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什么叫“恍然大悟”?吳王明白了什么?悟出了什么?(感悟到:自己愚笨的想法,侍衛(wèi)官的`機智勇敢,國家需要安寧,不要戰(zhàn)爭等等)
2.師總結(jié):對!不戰(zhàn),不去侵犯別人,不去一心貪圖眼前不該擁有的利益,這才是百姓之福,國家之福,也才是帝王之福啊。ò鍟翰粦(zhàn))
。ㄔO計理念:學生可以自由感悟,只要基本合理即可。要給學生閱讀活動留下個性化解讀的空間,引發(fā)學生個性化閱讀感悟?傊,教師應充分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
【板書設計】
螳螂捕蟬
?←—蟬←—螳螂←—黃雀←—?
?←—楚國←—吳國←—諸侯國←—?
玩耍←—我們←—荒廢學業(yè)
附閱讀短文:螳螂捕蟬
春秋時期,吳王想派兵攻打楚國。他已經(jīng)下定決心,于是就對身邊的大臣們說:“誰要是來勸阻我,我就把他處死!”
有一個年輕的侍衛(wèi)官,想勸吳王不要派兵進攻楚國,但是又不敢直說。于是他每天早晨拿一把彈弓,在王宮的后花園中轉(zhuǎn)來轉(zhuǎn)去。衣服都被露水浸濕了,也毫不在乎。他就這樣連續(xù)在花園里轉(zhuǎn)了三天。
吳王聽說他這樣,覺得挺奇怪,就問他:“你每天早晨跑到花園里去干什么?”
侍衛(wèi)官回答說:“我在花園里看到一樁有趣的事情。您看,花園里有一棵樹,樹上有一只蟬。這蟬在高高的樹枝上得意地鳴叫,并且喝著露水,可是它卻不知道有一只螳螂正在它的身后;螳螂彎著身子,舉起前爪打算捕捉蟬,但它卻不知道有只黃雀正在它的身旁;黃雀伸長了脖子想去啄食螳螂,然而它卻不知道我拿著彈弓已經(jīng)瞄準了它。它們?nèi)齻都是只想到要取得眼前的利益,而沒考慮到隱藏在身后的危險呀!”
吳王聽了這話,恍然大悟,就說:“你講得很有道理!”于是,他打消了攻打楚國的念頭。
后人根據(jù)這個故事概括出“螳螂捕蟬”這個成語,用來比喻只見眼前利益而不顧后患。
“螳螂捕蟬”還常與“黃雀在后”一起連用,即“螳螂捕蟬,黃雀在后”。
1、那個年輕的侍衛(wèi)官是怎樣勸說吳王不要派兵進攻楚國的?他這樣勸說妙在哪里?
2、你從“螳螂捕蟬”這個故事中想到了什么?
《螳螂捕蟬》教案11
一、說教材:
這是一篇寓言故事,講的是一位少年以樹上的螳螂欲捕蟬,卻不知被身后的黃雀即將啄食的故事,勸誡吳王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顧不到身后的隱患是危險的。全文分“準備攻打楚國→少年巧妙勸說→打消攻打念頭”三部分,結(jié)構(gòu)緊湊、前后照應、生動有趣、寓意深刻。
二、說學生:
對寓言這一體裁,學生并不陌生。但學生往往只注意故事的情節(jié),不善于思考蘊含的道理。因此,教學時要引導學生抓住揭示寓意的語句,圍繞具體形象的故事,理清“蟬、螳螂、黃雀、少年”間的關系,探究“眼前的利益”和“隱伏的禍患”,從而深刻理解文章內(nèi)容,領悟告訴人們的道理。
三、說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理解“蟬、螳螂、黃雀,它們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卻沒有顧到自己身后正隱伏著禍患”,明白吳王打消攻打楚國念頭的原因。
2、過程與方法:有感情朗讀課文,會創(chuàng)造性地復述課文,能選擇自己喜歡的學習方式表現(xiàn)課文內(nèi)容、表達對課文的理解。
3、情感目標: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視身后隱患的道理,懂得勸說別人應講究方式方法。
四、說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蟬、螳螂、黃雀,它們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卻沒有顧到自己身后正隱伏著禍患”,既是文章的重點,也是文章的難點。
五、說教學方法:
在本課教學設計中,一是突出了探究性學習,讓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二是體現(xiàn)了合作式學習,學生對故事的復述、表演等,都以同桌或小小組的形式進行;三是倡導了個性化學習,允許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學習、表現(xiàn)課文。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不作繁瑣的分析,力求成為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協(xié)調(diào)者、合作者和激勵者。
六、說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通過上一節(jié)課的.學習,大家知道課文主要講了什么內(nèi)容?
。ǘ、學習課文
1、初步感知,復述故事。
①少年講了件有意思的什么事呢?請大家邊聽邊看邊想,能不能也講講這個故事,最好有所創(chuàng)新。(學生聽故事錄音、看多媒體演示。)②同桌講講這一故事。指名講這一故事,組織評議。
2、理清關系,領悟道理。
、偕倌晖ㄟ^這一挺有意思的事,要告訴吳王什么道理呢?請在文中找出直接說明的一句話。
、冢ǔ鍪尽跋s、螳螂、黃雀……禍患呢!”)指名讀。圍繞這句話,有什么問題要提?
、鬯鼈儭把矍暗睦妗狈謩e是什么?“隱伏著的禍患”又分別是什么呢?先結(jié)合課文,根據(jù)表格提示自學,再分小小組交流討論。
、苤该涣鳎ㄟ呎f邊操作演示多媒體)。
⑤“蟬、螳螂、黃雀,它們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它們可能是怎樣想的呢?你想對它們說些什么?
、迏峭趺靼琢松倌暌嬖V他的道理嗎?你從哪里看出來的呢?(a理解:“恍然大悟”;“乘虛而入”,蟬、螳螂、黃雀,分別乘什么“虛”?其他諸候國乘什么“虛”?“不堪設想”,蟬、螳螂、黃雀分別有什么“不堪設想”的后果?b引讀:所以,吳王打消了……)
3、理解“方法”,體會特點。
對4-12節(jié),大家通過提出問題、結(jié)合課文研究問題,讀懂了。請默讀第3節(jié),想想看什么問題要提?
像剛才那樣,同桌商量商量,能解決這些問題嗎?(隨機點撥,“毫不介意”,他“介意”的是什么?)
練讀第3節(jié)。
你覺得這是個怎樣的少年?吳王又是個怎樣的人呢?
4、選擇方式,表現(xiàn)課文。
你們覺得可以用哪些方式來表現(xiàn)課文的內(nèi)容,表達自己對課文的理解?
分小組準備后(分角色讀,表演,畫示意圖等)組織交流、評議。
《螳螂捕蟬》教案12
師:請同學們朗讀課文,邊讀邊想: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學到了什么?還有什么不理解的?可以在文章的寫作方法、人物的特點、詞語的運用等各個方面,發(fā)揮自己的感悟能力,領悟文章的妙處,然后小組討論交流。
。◣煱鍟喊l(fā)現(xiàn) 學到 不理解寫作方法、人物的特點、詞語的運用、其它)
。▽W生自由讀書,自學,師桌間巡視。)
師:(提醒學生)請同學們先自己發(fā)現(xiàn),再和小組同學交流。另外可以拿支筆做一做旁注。
師:(看到有的同學皺眉頭)你能感悟多少就說多少,能發(fā)現(xiàn)什么就交流什么,看誰思維最敏捷,與眾不同。
(學生個人發(fā)現(xiàn)、記錄,小組討論交流。)
師:(示意學生坐好)同學們小組交流的氣氛熱烈,我聽到不少同學的發(fā)言,覺得同學們都動腦筋了,都有一雙善于發(fā)現(xiàn)的眼睛。我們來集體交流一下吧!
。ㄉe極舉手,踴躍發(fā)言。)
生:讀了這篇課文,我發(fā)現(xiàn)這篇課文以對話的方式展開的。
師:(點頭贊許地)嗯!說得好!這就是本文最鮮明的寫作特點,被你發(fā)現(xiàn)了,不錯!
生:我發(fā)現(xiàn)這篇課文沒有多少優(yōu)美詞句,但文章條理清楚。
生:我發(fā)現(xiàn)這篇課文開頭是總起式,結(jié)尾是自然式。
師:(質(zhì)疑)開頭是總起式嗎?
生:(翻看作文知識本后,舉手)我說!我知道了,劉老師,開頭不是總起式,是交代式。
。ㄆ渌麑W生點頭說:“對,是交代式!保
生:我讀了課文,發(fā)現(xiàn)這個小孩很有眼光,有遠見,吳王目光短淺。
生:我不同意他的`看法,大臣們有遠見,這個少年是聽大臣們說的,不能說這個小孩有遠見。
生:我來概括一下吧!大臣們雖然有遠見,但是理由沒有說服力,這小孩利用吳王好奇心讓吳王自己發(fā)現(xiàn)缺點,他用的辦法很好!
師:(點頭)這說明少年特別善于說服吳王。道理越辯越明,我發(fā)現(xiàn)同學們思維的機器開動起來了!
生:我發(fā)現(xiàn)吳王是個武斷、固執(zhí)的人。
生:(不同意)我覺得吳王最終聽從了少年的話,能夠打消攻打楚國的念頭,說明了他并不是頑固的人。
生:(拿起語文書)我通過課文第二節(jié)發(fā)現(xiàn)這個少年很聰明,特別想讓吳王注意他,是個有心計的孩子。
生:我發(fā)現(xiàn)這篇文章中少年借物喻理,說服了吳王。
師:怎么說服的呢?
生:我認為黃雀是諸侯國,蟬是楚國,螳螂是吳國。
生:我來畫個圖,好嗎?
。▽W生在黑板上畫圖。)
師:(翹起大拇指)畫得真好!這是一個很有價值的發(fā)現(xiàn)。
生:我發(fā)現(xiàn)這個少年很有耐心,是個關心國家安危的人。
生:吳王是一國之君,俗話說:伴君如伴虎,可是通過他對少年的言行,發(fā)現(xiàn)他有仁慈的一面。
師:同學們發(fā)現(xiàn)了很多,非常好!還有什么疑問嗎?
生:我不懂為什么吳王攻打楚國,其他諸侯國會乘虛而入?
生:為什么少年在王宮的花園里轉(zhuǎn)了三個早晨,而不當面告訴吳王這個故事?
生:文中吳王說:“誰敢來勸阻我,我就處死他!”少年為什么還敢于對吳王說這番話?
生:文中“露水沾濕了他的衣裳和鞋子”這句話能不能刪去?
師:剛才大家認真讀書,積極動腦,自己去發(fā)現(xiàn),自己去學習,一定收獲很大。對于大家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的知識老師就沒必要講了,下面我們一起來解決同學們提出的疑問,好嗎?
《螳螂捕蟬》教案13
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寓言故事,講的是一位少年以樹上的螳螂欲捕蟬,卻不知被身后的黃雀即將啄食的故事,勸誡吳王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顧不到身后的隱患是危險的。全文分“準備攻打楚國→少年巧妙勸說→打消攻打念頭”三部分,結(jié)構(gòu)緊湊、前后照應、生動有趣、寓意深刻。
學情分析:
對寓言這一體裁,學生并不陌生。但學生往往只注意故事的情節(jié),不善于思考蘊含的道理。因此,教學時要引導學生抓住揭示寓意的語句,圍繞具體形象的故事,理清“蟬、螳螂、黃雀、少年”間的關系,探究“眼前的利益”和“隱伏的禍患”,從而深刻理解文章內(nèi)容,領悟告訴人們的道理。
設計理念:
在本課教學設計中,一是突出了探究性學習,讓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二是體現(xiàn)了合作式學習,學生對故事的復述、表演等,都以同桌或小小組的形式進行;三是倡導了個性化學習,允許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學習、表現(xiàn)課文。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不作繁瑣的分析,力求成為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協(xié)調(diào)者、合作者和激勵者。
教學目標:
1、情意目標: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視身后隱患的道理,懂得勸說別人應講究方式方法。
2、認知目標:理解“蟬、螳螂、黃雀,它們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卻沒有顧到自己身后正隱伏著禍患”,明白吳王打消攻打楚國念頭的原因。
3、能力目標:有感情朗讀課文,會創(chuàng)造性地復述課文,能選擇自己喜歡的學習方式表現(xiàn)課文內(nèi)容、表達對課文的理解。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蟬、螳螂、黃雀,它們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卻沒有顧到自己身后正隱伏著禍患”,既是文章的重點,也是文章的難點。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談話導入
教師導語:上節(jié)課老師和同學們共同學習了《螳螂捕蟬》的故事,我們初讀了課文(教師板書:初讀),我想同學們一定有不少收獲,能和同學們一起分享一下嗎?
過程預設:
學生從字詞掌握、朗讀情況、課文內(nèi)容等方面進行學習心得交流。
預設理念:
重點讓學生練說課文主要內(nèi)容。
重點檢查學生對大臣勸說和少年勸說(螳螂捕蟬的故事)的朗讀情況。(出示小黑板)
預設理念:
二、揭示目標激疑深入
導語:學習貴在生疑呀,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讀書能讀出疑問這也是同學們的收獲,上節(jié)課同學們讀出了很多疑問,有的是“小疑”已經(jīng)解決,還有哪些疑問沒解決的?請同學們回憶一下。
師生共同梳理疑問
。槭裁创蟪嫉膭裾f不成功,而少年卻能讓吳王改變主意?……)
揭示本課教學目標
教師導語: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解決這些問題
三、重點突破深入研讀
導語:對!少年通過《螳螂捕蟬》的.故事使吳王改變了初衷,他想告訴吳王一個什么道理呢?你能從文中找出他直接說明的那句話嗎?
1、學生畫找重點句(“它們只顧眼前的利益……卻不知道隱伏著的禍患”)
導語:讀完這句話你一定又產(chǎn)生了新的疑問!對,讀書就是要在讀的過程中不斷產(chǎn)生疑問,這才叫“研讀”。它們“眼前的利益”和“隱伏著的隱患”分別是什么?你能聯(lián)系上下文讀出答案嗎?)
2、學生感悟少年勸說話語,教師啟發(fā)引導。
啟發(fā)語:蟬的心情讀出來了嗎?螳螂的想法表現(xiàn)出來了嗎?黃雀的心理讀出來了嗎?
3、教師點撥,學生想象
導語:其實少年的話還沒說完,如果再說,你說少年會說出什么話來?對!看來同學們都可以當吳王了!吳王明白了嗎?讀一讀!)
4、學生理解“恍然大悟”
啟發(fā)語:“恍然大悟”什么意思?吳王明白了什么?你能聯(lián)系上文并結(jié)合自己的理解說出來嗎?寫在旁邊好嗎?
5、交流反饋。
。靼琢松倌甑囊鈭D:自己攻打楚國就像蟬和螳螂一樣是只顧眼前利益……)
。靼琢舜蟪颊f的是對的)(相機練讀第一部分)(固執(zhí)、知錯就改)
。靼琢松倌暧眯牧伎嘌剑ㄏ鄼C學習第二部分相關語句)(有勇有謀)
四、設置補白,總結(jié)提煉
導語:第二天早朝,吳王會怎么向大臣們解釋呢?
五、疑問搜索
導語:看看還有疑問了嗎?這個故事真實嗎?請同學們課后閱讀劉向《說苑·正諫》
《螳螂捕蟬》教案14
看了《螳螂捕蟬》第一課時教學實錄,深深地感到教者的施教真所謂“潤物細無聲”?此齐S意輕松地與學生“閑聊”,實是精心地點撥,抓住教學的重點,突破教學難點。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是認識的主體,發(fā)展的主體。教師為學生的認識和發(fā)展進行啟發(fā)、引導、講解、示范、督促、評價等多種手段,使學生知道“應該學”和“怎么學”,使學生從愿意學、喜歡學到離開了教師也能學;教師因勢利導,給學生自讀、思考、質(zhì)疑、認識、練習等獨立活動的機會,讓學生活動成為“多向”的信息交流,教學過程成為“立體結(jié)構(gòu)”。
現(xiàn)就本課的教學從如下幾方面進行分析:
一、教師導,學生練
初讀課文,要求把課文讀通順,讀正確。教師充分尊重學生主體,但不是完全放任自流。而是讓學生自讀課文時,提出讀書要求:請同學們正確、輕聲地朗讀課文,并且強調(diào)要正確、輕聲。在學生自由朗讀后,由于課文比較長,教師引導學生挑選兩節(jié)重要內(nèi)容讀讀,通過師生之間的討論,選擇9和11自然段作為重點引導學生認真朗讀。
師生互動并不忽視教師的主導地位,相反教師應該更充分地發(fā)揮指導作用,在關鍵處點撥,為學生練習掃除障礙。在本課的教學中,教師對學生初讀檢查方式改變以往的“教師提出要求學生對照要求評價”的模式,而是讓學生在讀之前,對自己提出要求,讓同學評一評,同時也讓讀的學生自評,而且再次提醒,引導學生在聽別人讀一遍的時候自己也要讀一遍,要記住別人在讀的時候也要跟著讀(默讀)。這樣充分調(diào)動了全體學生的參與情感,引起學生求學的樂趣和學習的熱情。
二、學生想,教師引
學生自己思考所能解決的問題,要讓學生自己去思考解決。在本課教學中,教師采用了“教師引在前,講在后;學生想在前,聽在后”的方法,引導學生去讀去想,在充分研讀的基礎上交流。如在精讀課文時,教師先出示要求:精讀課文,劃出你認為關鍵的詞語,聯(lián)系課文語言環(huán)境推想一下它們在課文中的.具體意思。,每個同學可以重點準備兩三個。且點撥提醒學生在讀課文時注意精讀課文就是逐詞逐句地讀,關鍵詞語在一篇課文中只有幾個,要找準。學生認真研讀課文后,再以有關句子為例子展開討論交流。
三、學生議,教師導
“議”就是讓學生討論,這能促使學生積極思維,打開思路,同時老師也參加議論,及時了解情況,在學生充分討論的基礎上,教師對重點處、疑難處作重點講解。如本課教學中,學生提出疑惑:侍奉吳王的少年為什么可以在后花園隨意走動?圍繞這個疑問,學生展開熱烈的討論,大家各抒己見。教師也參加討論,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對,當楚國也作好了準備,你再去攻打楚國,你就不會強大!碑斎唬苍试S學生提出不同的見解,甚至是與文本完全相反的觀點來進行討論,進一步引起學生的思考。
總之,教師以飽滿的熱情、旺盛的精力以及積極探索的態(tài)度,善于使用簡潔明快而富于啟發(fā)性的語言激發(fā)學生積極參與的熱情、求學的樂趣和探索的熱情,為學生營造自由、寬松、溫馨、和諧的學習氛圍,學生出現(xiàn)了樂學的熱情,使每個學生都能獲得成功的喜悅,并與同學分享。
《螳螂捕蟬》教案15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nèi)容,學習少年的勇敢精神和機智品質(zhì),并懂得“不能只看到眼前的利益,而不顧后患”的道理。
3、復述課文中的寓言故事。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同學們,我們上堂課初步學習了《螳螂捕蟬》這篇課文,想一想,課文主要寫了什么?
2、這位少年是在怎樣的情況下,勸說吳王的?請同學們齊讀課文的第一自然段。
3、指名讀吳王說的話。
[一開頭,就可以看出老師是把這篇課文作為寫人的文章來教的。首先引導學生理解“少年”的形象,是對的。]
二、學習第二段。
過渡:盡管吳王已經(jīng)下了死命令,但是這位侍奉吳王的少年,仍要想去勸說吳王。他究竟是怎么勸說吳王,并使吳王取消攻打楚國的念頭的呢?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課文,討論這兩個問題。
[兩個過渡性的問題,提示了本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
1、講讀第3自然段。
出示:“第二天清晨,他拿著彈弓,在王宮花園里轉(zhuǎn)來轉(zhuǎn)去。露水沾濕了他的衣裳和鞋子,他也毫不介意。就這樣,一連轉(zhuǎn)了三個早晨!
。1)指名朗讀。
。2)讀了這段話,你知道了什么?(從“轉(zhuǎn)來轉(zhuǎn)去”一詞,可看出少年想引起吳王的注意。從
“毫不介意”、“一連轉(zhuǎn)了三個早晨”等詞語,可看出少年一定要等到吳王的決心。)
(3)轉(zhuǎn)了三天,少年仍未見到吳王。他心里會想些什么呢?(啟發(fā)學生想象,再次感受少年冒死勸說吳王的決心。)
[句意理解的引導得法,尤其是啟發(fā)想象少年的內(nèi)心,有利于提高少年的形象,很有創(chuàng)意。]
2、講讀第4-11自然段。
過渡:看來,這位少年他是非等到吳王不可了。三天后,少年終于被吳王發(fā)現(xiàn)了。他是怎么與吳王交談的呢?請大家自由朗讀吳王與少年的對話。
。1)同桌討論,全班交流。
(少年非常婉轉(zhuǎn)地與吳王交談。通過“看到一件挺有意思的事”,引發(fā)吳王的好奇心,從而很自然地講述“螳螂捕蟬”這個故事!
。2)同桌分角色練讀:吳王與少年的對話。要求:注意讀好吳王、少年對話的語氣,體會他們各自的心情。指名分角色朗讀。
。3)少年究竟給吳王講了一個什么故事呢?(根據(jù)學生講述出示故事內(nèi)容)
①用“”劃出故事,并練說。
、谥该v故事。提示:講故事要生動。
、勰阌X得故事中,哪句話講得最有道理?
④討論:你覺得少年所講得“它們”表面上指什么呢?“它們之間有什么關系呢?(指蟬、螳螂、黃雀。螳螂想啄食蟬,黃雀想捕食螳螂。)
、菀x故事。(師引)蟬一心想著——(生讀)眼前的露水,(師引)卻沒顧到——(生讀)身后的螳螂;(師引)螳螂一心想啄食——(生讀)眼前的螳螂,(師引)卻沒顧到——(生讀)身后的黃雀;(師引)黃雀一心想捕食——(生讀)眼前的`螳螂,(師引)卻沒顧到——(生讀)樹下的少年。(師引)蟬、螳螂、黃雀,它們(生讀)都只顧眼前的利益,卻不知道身后的禍患。
、奚倌曛v這個“螳螂捕蟬”的故事,真正的用意是什么呢?
[這一部分是課文的重點,也是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先讓學生弄清情節(jié),通過分角色的朗讀,進入情境。然后把少年講的故事找出來,講述、討論,理解寓意,并理解少年“用意”。層次十分清楚。]
三、學習第三段。
過渡:少年講了這個故事,他的目的達到了嗎?從哪里看出來?
1、指名朗讀課文最后一段。
2、理解“恍然大悟”。(一下子明白了)
3、吳王到底明白了什么?(出示填空:吳王聽了少年的話,受到了啟發(fā),明白了,所以打消了攻打楚國的念頭。)
四、深入探究。
1、少年的目的達到了,吳王打消了攻打楚國的念頭。那么,少年怎么會想到講這個故事的?(因為吳王所處的環(huán)境與“螳螂捕蟬”有相似之處。因此,少年就通過這個故事,讓吳王自己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2、少年表面上是講故事,實際上是暗勸吳王不要攻打楚國。如果說大臣們的勸是“直勸”、“力勸”的話,那么少年的勸稱得上是什么呢?(智勸)
3、小結(jié)。侍奉吳王的少年懂得一個好的主意要成功,得選擇一個合適的環(huán)境、恰當?shù)臅r機,他真可算得上是一個充滿智慧的人。
[引導學生進行對照、分析,深刻地理解少年的形象。不僅讓學生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很好地滲透了探究性學習的精神,而且照應了開頭。]
五、總結(jié)全文。
這篇課文,寫一位侍奉吳王的少年,巧用“螳螂捕蟬”的故事勸說吳王,使吳王打消了攻打楚國的念頭。你從中懂得了什么?
吳王很固執(zhí),不聽大臣的勸說,一定要攻打楚國。但是,后來他聽了少年的故事,堅決地放棄了攻打楚國的念頭。你從中受到什么啟發(fā)?
少年在花園里,給吳王講螳螂捕蟬的故事。你讀了這個故事,又懂得了什么?
六、作業(yè)。
1、復述寓言故事。
2、填空:
《螳螂捕蟬》一文,主要寫了少年巧用,從而體現(xiàn)少年的,同時還告訴我們的道理。
板書:
23、螳螂捕蟬
螳螂
。▍菄
。ǔ䥽┫s黃雀(其他諸侯國)
少年智勸吳王(有勇有謀)
[充分利用了文本資料,有效地對學生進行人文教育和語文基本功的訓練。不僅引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少年的形象,學習他的精神和品質(zhì);而且從吳王的角度思考,懂得一個人應該勇于改正錯誤,還引導學生深刻地理解寓意。在語文基本功訓練方面,抓得也較為全面,既有理解的訓練,又有積累和運用的訓練。]
。ê喸u:徐偉。
【《螳螂捕蟬》教案】相關文章:
《螳螂捕蟬》教案11-23
螳螂捕蟬教案01-24
《螳螂捕蟬》教案12-29
《螳螂捕蟬》教案[精選]03-28
《螳螂捕蟬》優(yōu)秀教案03-02
《螳螂捕蟬》教案(實用)08-17
【推薦】《螳螂捕蟬》教案06-06
螳螂捕蟬教案優(yōu)秀12-12
《螳螂捕蟬》教案(15篇)02-19
《螳螂捕蟬》教案(集合15篇)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