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wǎng)>教學文檔>教案> 小班科學滾一滾教案

小班科學滾一滾教案

時間:2024-11-28 18:04:24 教案

小班科學滾一滾教案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當?shù)剡x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那么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班科學滾一滾教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班科學滾一滾教案

小班科學滾一滾教案1

  科學活動:

  《滾一滾》

  活動目標:

  感知不同物體的外形特征,初步對物體的滾動現(xiàn)象感興趣

  活動準備:

  汽車玩具、圓柱體罐子、小球等能滾動的物體,正方形、三角形和圓形積木、分類筐若干

  活動過程:

  一、引導幼兒自由探索汽車玩具輪子、圓柱體罐子、小球等的玩法

  1、引導語:你選的是什么玩具,它是什么樣子的?

  2、引導幼兒觀察物體的外形特征。

  3、鼓勵幼兒運用已有經(jīng)驗進行操作,感知這些東西是可以滾動的

  二、交流經(jīng)驗,初步感知物體的滾動現(xiàn)象

  1、提問:請說說這些物體怎么玩?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2、結合幼兒回答,幫助幼兒梳理經(jīng)驗,發(fā)現(xiàn)其共同處:都是圓形,會滾動

  3、請幼兒演示,明確什么是滾動

  三、幼兒再次探索,嘗試讓物體滾動起來

  1、幼兒自由選擇物體進行嘗試。引導語:這些物體真的`能滾動起來嗎?大家一起來試一試吧

  2、引導幼兒根據(jù)嘗試后的經(jīng)驗,將能滾動的物品放入分類筐,進行歸類

  四、找輪子,進一步感知圓形物體的滾動現(xiàn)象

  1、提問:如果汽車的輪子是正方形或三角形的,會是怎么樣?(故事lLysc。CN)

  2、引導幼兒操作:在平面上滾動正方形、三角形和圓形積木,比較哪個圖形的積木滾得快。

  3、引導幼兒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小結:現(xiàn)在我們知道圓形物體比正方形、三角形物體滾動得快,所以汽車、摩托車、自行車的輪子都是圓形的。

小班科學滾一滾教案2

  一、設計意圖:

  幼兒園科學教育活動應該生活化,也就是說科學教育的內容應從幼兒的身邊取材,小班幼兒對自己周圍的環(huán)境及事物一直都有很大的好奇心,他們總喜歡摸摸這,看看那,我們應該在平時多給他們一些自由探索的機會,引發(fā)幼兒對生活中熟悉的東西進行再觀察,再探究。

  二、本次活動的目標是:

  1、愿意參與探索活動,對不同物體滾動的現(xiàn)象感興趣。

  2、在探索、觀察各種物體滾動的過程中,初步感知發(fā)現(xiàn)滾動物體的外形特征。

  3、能體驗探索滾動活動所帶來的樂趣。

  三、活動的重點是:

  愿意參與探索活動初步感知發(fā)現(xiàn)滾動物體的外形特征。

  四、活動的難點是:

  在探索、觀察的過程中對不同物體滾動的現(xiàn)象感興趣。

  五、活動準備:

  1、讓家長配合我做好豐富幼兒對滾動現(xiàn)象的了解。

  2、收集一些能滾動的物品。有(難滾的和容易滾的)

  六、活動過程:

  一、引起幼兒對滾動物體的關注。

  師述:我們大家都玩過滾球的游戲,怎樣才能使球滾起來呢?誰來說一說?指名幼兒進行講述

  幼兒1:可以用手向前推,讓球滾起來。幼兒

  2、也可以用腳踢讓球滾起來。

  哪球滾起來是什么樣的呢?引導幼兒用語言和動作來試一試(咕嚕咕嚕連續(xù)不停地轉動)并帶幼兒一起用動作來做一做。

 。ㄟ@個環(huán)節(jié)能有效地幫助幼兒明確球體滾動的特征。從而為進行下面的活動——探索能滾動的物體埋下伏筆。)

  二、探索不同的物體是否能夠滾動

  (1)師:除了球能滾起來,你還知道什么東西也能滾起來呢?幼兒進行講述講到的東西老師出示一下。

 。2)老師也給你們準備了好多的玩具,請你們每人選一樣,找一個空地方,試著想辦法讓它滾起來。幼兒自由探索。(3)指名幼兒進行講述

  要求:幼兒把玩具放在小籃子里,傾聽他人講述。)你玩的是什么東西:能滾起來嗎?你是怎樣使它滾起來的?

  請數(shù)名幼兒進行操作演示。

  (4)討論:你知道它們?yōu)槭裁茨軡L起來呢?(5)幼兒講述自己的意見。

  小結:原來,除了皮球能滾起來,還有光盤、瓶子、管子都能滾起來,因為它們都是圓狀的,所以容易滾起來。

 。ㄟ@個環(huán)節(jié)是活動的重點主要是通過教師提供豐富的材料,讓他們自由地選擇材料,大膽地進行探索并且能用語言來描述自己的發(fā)現(xiàn)。從而來得出探索的結論。感知滾動物體的外形特征。)

  三、嘗試滾動不同的物體

 。1)師:哪這些能滾的玩具,它們在滾動的時候,有什么地方不一樣呢?老師再請你選一個皮球,和你剛才玩過的玩具去比一比。看看它們在滾的時候有什么地方不一樣?(2)幼兒自由地進行探索。

  (3)引導幼兒對比發(fā)現(xiàn)它們的不同點。(4)幼兒交流并演示給大家看。 1:我發(fā)現(xiàn)皮球好滾動。光盤難滾。 2:我覺得勾線筆難滾,皮球容易滾。

  小結:今天我們玩了滾一滾的游戲,知道了同樣能滾的東西,它們在滾動的時候有不同的地方,像皮球這些玩具容易滾,像光盤、勾線筆這些玩具就難滾。(評析:這個環(huán)節(jié)是活動的重點主要是通過幼兒自己的嘗試、比較來發(fā)現(xiàn)不同滾動的物體它們在滾動時有不同的.地方。)活動反思:

  1、本次活動來源于孩子的生活,是孩子感興趣的問題,所以在活動中孩子們始終保持著飽滿的熱情,在整個活動中始終以幼兒的操作探索為主,且緊密圍繞著“滾動”這個有趣的現(xiàn)象而展開,充分發(fā)揮幼兒在活動中的主體性,把幼兒作為活動的主體,學習的主人,為幼兒提供自主探索、自我發(fā)現(xiàn)的機會和條件,淡化了“教和學”的界限,讓幼兒在活動中充分體驗玩滾動游戲的樂趣,滿足了幼兒的探索欲望,使幼兒在玩中獲得了知識、提高了能力。

  2、活動內容有趣,操作性強,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特別是在探索活動中,層層遞進加深了探究難度,但是在教師的適時指點和引導下使得難點迎刃而解,整個活動在輕松愉快、充滿情趣的氣氛中進行,讓幼兒始終保持濃烈的興趣,使教育極富感染力,效果甚為理想,到寓教于樂的目的。

  3、活動環(huán)節(jié)層層深入、循序漸進活動中以球為切入點,在二次操作的過程當中,逐層遞進、層層加深,教師有層次、有步驟的拋出探索要求,幼兒帶著問題進行一系列的探究活動,每個環(huán)節(jié)間有著內在的聯(lián)系,有助于推進幼兒較深入探究滾動物體的外形特征和它們的不同現(xiàn)象,積累豐富的感性經(jīng)驗,體驗發(fā)現(xiàn)的樂趣。

  4、教師語言簡潔、指導語明確整個活動中教師緊緊把握材料、探索、問題這三者的雙向流動,抓住問題的關鍵,適時地、簡潔地拋出有價值的問題和指導語,如:怎么樣才能讓球滾起來?球怎樣滾起來呢?推動幼兒積極思維。并鼓勵幼兒多角度的交流自己的發(fā)現(xiàn),提出自己的想法,增強了幼兒的自信心。

  5、實效性強,面向全體幼兒,共同參與活動中,為幼兒創(chuàng)設寬松自由的探究氛圍、使每位幼兒都有參與探索和發(fā)現(xiàn)的機會,所有的科學現(xiàn)象都是讓幼兒經(jīng)過自己的親身體驗獲得的。真正讓每個幼兒做到在“玩中學”“做中學”促使幼兒自主地與材料的互動中建構經(jīng)驗,激發(fā)幼兒探索的欲望,體驗探究的樂趣。

  6、此外我注重活動的拓展和延伸,讓仍有興趣的幼兒可以繼續(xù)在活動區(qū)進行探索,使的教育形式多樣化,更符合不同層次幼兒的需要。

  7、在操作中注重幼兒的常規(guī)教育,本次活動中的小籃子起到了不小的作用,由于我讓幼兒把操作材料放在小籃子里,能有效地控制小班年齡段的幼兒關注將要討論的內容,而減少外物的干擾和影響。化動為靜,傾聽的習慣也得到了鍛煉。

  8、美中不足的是:在第一個環(huán)節(jié)中有這樣的一個問題:除了球能滾起來,你還知道什么東西也能滾起來呢?在幼兒講述的同時教師應該要出示一下幼兒所講的物品,讓幼兒有所了解,這樣有助于幫助幼兒積累經(jīng)驗。

小班科學滾一滾教案3

  活動目標:

  1.初步知道圓圓的物體能滾動。

  2.探索不同物體滾(滑)動的情形。

  3.在活動中積極參與、樂于探索。

  活動準備:

  1.長條積木、小筐(人手一份)。

  2.圓形、圓柱形、方形等各種形狀的物品。

  3.《小老鼠,上燈臺》圖片一幅。

  活動過程:

 。ㄒ唬⿲牖顒。

  1.出示圖片:“小朋友看小老鼠在干什么?我們一起來學小老鼠的樣子上燈臺吧!

  幼兒唱歌曲《小老鼠,上燈臺》,邊唱邊做動作。

  2.請小朋友學一學小老鼠滾下來的樣子,初步感知什么是“滾動”。

  教師:小老鼠怎么樣了?誰來學一學?(骨碌骨碌的)

  (二)猜測活動。

  教師:小老鼠說,小朋友們別笑它,其實不僅僅只有小老鼠會滾下來,很多東西都會滾下來的。不信大家就來看看吧。

  1.出示用小筐墊起木板組成的斜坡,出示各種物品,請小朋友猜一猜,哪些物品會從斜坡上滾下來,哪些物品不會滾下來。

  2.教師根據(jù)幼兒猜測,將會滾下來及不會滾下來的物品分開放置在兩個小筐里。

  (三)第一次實驗。

  1.要求將實驗出不同結果的`物體分開放置。

  2.提問:能滾動的物體和不能滾動的物體有什么不同?

  小結:能滾動的物體都是圓圓的,不能滾動的物體它們都有角,是方的。

  (四)第二次實驗

  1.要求:有沒有辦法讓不能滾下來的物體也滾下來呢?

  2.幼兒操作,教師引導幼兒通過增加斜坡高度做實驗,讓幼兒觀察方形物品的變化。

  3.讓幼兒觀察方形的物體和圓形的物體從斜坡上下來有什么不同,用動作幫助幼兒理解,認識到“滾”和“滑”的不同。(圓圓的物體是“骨碌骨碌”滾下來的,方方的物體是“刺溜”一下滑下來的。)

  4.通過增加高度,讓所有的物體都能夠從斜坡上滾下來。

  總結:不能滾動的物體,我們想辦法,增加了斜坡的高度,也讓它滑了下來。但是,其它形狀的物體不能象圓形物體那樣滾動,它們是“滑”下來的。

  (五)總結今天的活動。

  1.表揚小朋友們認真觀察、積極的參與活動。對表現(xiàn)特別突出的幼兒給予特別的獎勵。

  2.提出建議:小朋友回家后尋找家中合適的物品繼續(xù)試驗。

  活動延伸:

  1.區(qū)域:引導幼兒探索怎樣使正方形的紙滾動起來(如把它揉成團、折成球狀等)。鼓勵幼兒用不同餓線條表示滾動時的樣子。

  2.家園:家長可與幼兒在家尋找各種物體玩“滾動”游戲,積累相關經(jīng)驗。

小班科學滾一滾教案4

  活動目標

  1.嘗試用車輪滾畫,觀察色彩和花紋的變化。

  2.體驗玩色和大面積作畫的樂趣。

  3.教育幼兒養(yǎng)成做事認真,不馬虎的好習慣。

  4.培養(yǎng)幼兒有禮貌、愛勞動的品質。

  活動準備

  1.每個幼兒從家中帶一輛玩具來園,幼兒事先有玩玩具的經(jīng)驗。

  2.每組一張大畫紙。

  3.分別在較大的容器里放人濃度合適的顏色水,內放海綿,以免流淌。

  4.范畫一張。

  活動過程

  1.猜猜誰的腳印。

  ——出示范畫,請幼兒猜猜這是誰的腳印,這幅畫是怎么形成的。

  ——小很快樂,它去過山上、海邊、沙漠,留下了很多足跡。

  ——教師邊說邊讓蘸有顏料的在紙上滾動。

  2.用車輪滾畫。

  ——請幼兒分組作畫,將自己的玩具車輪蘸上顏料,在紙上來回滾動,看看每輛車的輪胎印有什么不同。

  ——幼兒可按意愿滾畫多次,體驗大面積作畫的樂趣,感受圖案交叉、重疊的特殊效果。

  ——請幼兒自由地與同伴說說自己的是沿怎樣的線路開的,它將開往哪里。

  活動建議

  1.應引導幼兒在滾畫的同時,感知輪胎印的不同,獲得輪子滾動的.經(jīng)驗。

  2.作品晾干后可貼在墻面上,讓幼兒欣賞獨特的畫面效果。也可以讓幼兒拿著未蘸顏料的玩具,沿著畫面上復雜多變的滾畫線路前行,滿足在各種“道路”上“行駛”的愿望。

  活動反思

  小是幼兒比較喜愛的玩具,“車輪滾畫”讓幼兒嘗試用車輪作畫,通過觀察色彩和路線等變化,使幼兒從中體驗到用車輪作畫帶來的樂趣和新奇。

  整個活動從整體效果來看,課堂氣氛比較歡快,幼兒在老師的帶領下,一步步發(fā)現(xiàn)小可以開出彎彎的曲線和直線。在操作活動環(huán)節(jié),幼兒在寬松的、愉悅的氛圍中與老師、同伴一起交流,感受美術創(chuàng)作的樂趣。通過不斷的上課、反思,我也意識到本次活動存在一些不足之處。作為美術活動,活動中教師講解部分要盡量簡明扼要,留給幼兒充分作畫的時間。同時需要注意用詞的規(guī)范性,在活動中應強調將小在山上和馬路上的腳印留下來,而不是畫下來。并要提醒幼兒要懂得合作,以現(xiàn)實中的交通安全約束幼兒,要求幼兒在拐彎的時候稍微慢一些,避免車子開到軌道外。

小班科學滾一滾教案5

  活動目標:

  1、幼兒樂于探索和發(fā)現(xiàn),愿意嘗試操作活動。

  2、發(fā)展幼兒的手眼協(xié)調能力。

  3、根據(jù)生活經(jīng)驗,講述彈珠旅行的故事。

  4、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操作習慣,保持桌面干凈。

  5、增進參與環(huán)境布置的興趣和能力,體驗成功的快樂。

  活動準備:

  范畫一張,畫紙、彈珠、勺子、顏料、操作盒、抹布、襯衫盒各一份。

  活動過程:

  1、出示玻璃彈珠,讓幼兒去探索如何去玩。

  (1)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一個好玩的東西,你們知道是什么嗎?噢,是彈珠。

  (2)彈珠可好玩了,你知道它可以怎么玩嗎?(小朋友說)彈珠這么好玩,老師給每個小朋友都準備了一份彈珠,我們就來玩一玩,看看誰玩的方法多。

  (3)總結:誰來說一說你是怎么玩的?我一起學一學。

  2、教師示范滾畫過程,并引導幼兒講述教

  師:今天,我給小朋友帶來了一張彈珠寶寶旅行的畫。看看畫上有什么?(教師出示范畫引導幼兒觀察并講述。)誰知道這條線像什么?(引導幼兒觀察后發(fā)散性思考。)你們說了這么多,那我們來給彈珠寶寶編個旅行的故事吧。想想彈珠寶寶會來到哪里旅行?還會來到哪里旅行?它會看到什么?還會看到什么?(教師通過引導后講述彈珠寶寶旅行的故事。)例:一天,彈珠寶寶來到河邊,來到了田野里。它看見了小草,看見了蝴蝶,看見了毛毛蟲。慢慢的它走累了,就回家休息了。你們喜歡彈珠寶寶的旅行嗎?我們帶著彈珠寶寶去旅行吧。

  師:彈珠寶寶穿的是紅顏色的衣服,先用勺子輕輕的將彈珠寶寶放到盒子里,再兩手放兩邊輕輕拿起盒子,彈珠寶寶開始旅行了。想想彈珠寶寶會來到哪里?還會來到哪里?你們剛才還說到哪里了啊?它會看到什么?還會看到什么?(教師通過引導講述彈珠寶寶旅行的故事。)我們再帶彈珠寶寶去旅行一次吧。這一次,彈珠寶寶穿的是藍顏色的衣服。先用勺子輕輕的將彈珠寶寶放到盒子里,再兩手放兩邊輕輕拿起盒子,彈珠寶寶開始旅行了。這一次的旅行,和上一次去的地點和看到的東西都不一樣。想想彈珠寶寶這一次會來到哪里旅行?還會來到哪里旅行?它會看到什么?還會看到什么?(教師引導幼兒講述于第一次旅行不一樣的'地點和看到的事物

  3、幼兒自由滾畫,教師講解滾畫要求及巡回指導幼兒滾畫。

  (1)師:你們想帶著彈珠寶寶去旅行嗎?旅行時一定要告訴彈珠寶寶它來到了哪里,看到了什么?現(xiàn)在我們彈珠寶寶去旅行吧。(教師巡回指導幼兒講述及滾畫)

  (2)師:我們的彈珠寶寶旅行都結束了。誰愿意來說說你的彈珠寶寶去哪里旅行了,看到了什么?

  4、展示彈珠旅行的畫。

  教學反思:

  為了促進自己的專業(yè)成長,本學期,我鼓起勇氣承擔了美術組的優(yōu)質課展示,通過這次活動,向大家學習了更多關于美術領域方面的知識了。我把這次活動和自己教研組的行為跟進課結合在一起,在第一次上課后,集組內老師的智慧,大家從活動目標的指定、活動環(huán)節(jié)、過程、結尾處提出合理、科學的建議,供我作參考,于是修改后我進行了第二次的跟進,由于覺得自己對幼兒作品評價這一塊的經(jīng)驗不足,因此在這一次,我請我們美術組的大組長金娟老師提供支持與幫助。金老師不愧為是美術組的高手,她真摯的給我提了幾點建議,對我的幫助又更進了一步,她針對我的課堂表現(xiàn),指點我課堂上對幼兒的指導語應突出趣味性和有效性;讓我明確了幼兒作品的評價應圍繞本次活動中的目標展開及范例出現(xiàn)的適宜時機等。

  24、小班美術活動教案《輪胎滾畫》含反思

  活動目標:

  1、學習使用工具進行繪畫。

  2、培養(yǎng)幼兒對玩色游戲的興趣。

  3、激發(fā)幼兒感受不同的藝術美,體驗作畫的樂趣。

  4、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作畫習慣。

  活動準備:

  玩具小車人手一輛、各色顏料、小毛巾等。

  活動過程:

  1、猜猜誰的腳。

  ——出示范畫,請幼兒猜猜這是誰的腳印?

  ——小很快樂,它去過山上、海灘、沙漠,留下了很多足跡。教師邊說邊用輪胎蘸顏料在紙上滾動。

  2、幼兒作畫:

  ——請幼兒分組作畫,將自己的小輪胎蘸上顏料后在紙上來回滾動?纯疵枯v的輪胎印有什么不同。

  ——幼兒可按意愿滾畫多次,體驗大面積作畫的樂趣,感受圖案交叉、重疊的特殊效果。

  教學反思:

  小是幼兒比較喜愛的玩具,“車輪滾畫”讓幼兒嘗試用車輪作畫,通過觀察色彩和路線等變化,使幼兒從中體驗到用車輪作畫帶來的樂趣和新奇。活動開始時,我向幼兒展示最熟悉的小,以小喜歡旅行導出活動內容,從而激發(fā)幼兒的興趣。

小班科學滾一滾教案6

  活動設計背景

  幼兒園科學教育活動應該生活化,也就是說科學教育的內容應從幼兒的身邊取材,小班幼兒對自己周圍的環(huán)境及事物一直都有很大的好奇心,他們總喜歡摸摸這,看看那,我們應該在平時多給他們一些自由探索的機會,引發(fā)幼兒對生活中熟悉的東西進行再觀察,再探究。于是我就選擇了這節(jié)科學活動《滾一滾》。

  活動目標

  1、愿意參與探索活動,對不同物體滾動的現(xiàn)象感興趣。

  2、在探索、觀察各種物體滾動的過程中,初步感知發(fā)現(xiàn)滾動物體的外形特征。

  3、能體驗探索滾動活動所帶來的樂趣。

  4、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5、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教學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

  愿意參與探索活動,初步感知發(fā)現(xiàn)滾動物體的外形特征。

  活動難點:

  在探索、觀察的過程中對不同物體滾動的現(xiàn)象感興趣。

  活動準備

  各種各樣會滾動的東西,如皮球,薯片筒,圓柱、圓臺、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形狀的積木,瓶子,圓柱形干電池等。

  活動過程

 。ㄒ唬┘ぐl(fā)幼兒探索興趣,導入課題。

  1、師:前幾天,魏老師請小朋友收集了很多材料寶寶,現(xiàn)在請小朋友把材料寶寶拿出來,玩一玩,然后告訴老師,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2、幼兒自由選擇物體進行嘗試,教師巡回指導。

  3、交流各自經(jīng)驗,引導幼兒說出剛才是怎么玩的。

  (二)幼兒再次操作,引導幼兒探索滾動的物體。

  師:你的材料寶寶能滾動嗎?為什么?鼓勵幼兒嘗試用語言解釋物體滾動的原因:知道圓形的東西都能滾動起來。

  師小結:圓形的東西都能滾動起來,方形、三角形的東西不能滾動。(評析:這個環(huán)節(jié)是活動的重點主要是通過幼兒自己的嘗試、比較發(fā)現(xiàn)不同形狀的物體是否能滾動)

 。ㄈ┏鍪緢D表記錄,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滾動的物體,進一步加深幼兒對滾動現(xiàn)象的理解。

  師:今天小朋友學會了新的本領,現(xiàn)在請小朋友幫魏老師找一找,哪些物品會滾動?

 。ㄋ模┩卣褂變荷罱(jīng)驗,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生活中能夠滾動的`物體。

  師:今天我們玩了滾一滾的游戲,知道了圓形的東西能夠滾動,在生活中你發(fā)現(xiàn)有什么東西也是滾動的呢?

  (五)教師小結。

  教學反思

  1、本次活動來源于孩子的生活,是孩子感興趣的問題,所以在活動中孩子們始終保持著飽滿的熱情,在整個活動中始終以幼兒的操作探索為主,且緊密圍繞著“滾動”這個有趣的現(xiàn)象而展開,充分發(fā)揮幼兒在活動中的主體性,把幼兒作為活動的主體,學習的主人,為幼兒提供自主探索、自我發(fā)現(xiàn)的機會和條件,淡化了“教和學”的界限,讓幼兒在活動中充分體驗玩滾動游戲的樂趣,滿足了幼兒的探索欲望,使幼兒在玩中獲得了知識、提高了能力。

  2、活動內容有趣,操作性強,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特別是在探索活動中,層層遞進加深了探究難度,但是在教師的適時指點和引導下使得難點迎刃而解,整個活動在輕松愉快、充滿情趣的氣氛中進行,讓幼兒始終保持濃烈的興趣,使教育極富感染力,效果甚為理想,到寓教于樂的目的。

  3、活動環(huán)節(jié)層層深入、循序漸進活動中以球為切入點,在二次操作的過程當中,逐層遞進、層層加深,教師有層次、有步驟的拋出探索要求,幼兒帶著問題進行一系列的探究活動,每個環(huán)節(jié)間有著內在的聯(lián)系,有助于推進幼兒較深入探究滾動物體的外形特征和它們的不同現(xiàn)象,積累豐富的感性經(jīng)驗,體驗發(fā)現(xiàn)的樂趣。

  4、實效性強,面向全體幼兒,共同參與活動中,為幼兒創(chuàng)設寬松自由的探究氛圍、使每位幼兒都有參與探索和發(fā)現(xiàn)的機會,所有的科學現(xiàn)象都是讓幼兒經(jīng)過自己的親身體驗獲得的。真正讓每個幼兒做到在“玩中學”“做中學”促使幼兒自主地與材料的互動中建構經(jīng)驗,激發(fā)幼兒探索的欲望,體驗探究的樂趣。

  活動中不足的是:本次活動有些單一,活動過程中只探索了哪些物體能夠滾動,哪些物體不能夠滾動,其實不同的滾動物體他們的滾動面也的不一樣的,這點應該在活動中也有所體現(xiàn),讓幼兒有所了解,這樣有助于幫助幼兒積累經(jīng)驗。

小班科學滾一滾教案7

  【活動重難點】

  掌握用“圓球滾畫”的方法,感受無規(guī)則花紋的美感、從而培養(yǎng)幼兒的審美情趣。

  【活動準備】

  1、紙制小衣服、方紙盒、小彈球每人一份。

  2、紅、黃、藍、綠四種水粉顏料若干。

  3、《天線寶寶》音樂,四個紙制天線寶寶衣服。

  【活動過程】

  一、邀請幼兒來擁抱老師,增進師幼感情,拉近師幼距離。

  二、放《天線寶寶》錄音,引出“無色”天線寶寶。

  師:小朋友們,今天老師邀請了大家非常喜歡的小客人!(放天線寶寶錄音),聽一聽,猜一猜誰來了?隨音樂分別蹦出四個扮演丁丁、迪西、拉拉、小波的幼兒。請幼兒和天線寶寶一起跳舞。

  小朋友,今天的天線寶寶和我們在電視上看到的天線寶寶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教師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天線寶寶的衣服沒有顏色真難看)

  請幼兒觀察自己衣服的`顏色,增進幼兒對顏色的認識,培養(yǎng)幼兒的審美情趣。

  三、用表演魔術的形式引出本節(jié)活動的主題,學習“圓球滾畫”的方法。

  師:今天教師來表演一個魔術,給天線寶寶變出一件漂亮的衣服。教師出示彈彈球,顏料、紙盒、小衣服,示范滾畫的步驟:把紙制的小服放進紙盒;把彈彈球醮上顏料;把彈彈球放進紙盒滾動,并用小手帕擦手。

  引導幼兒可邊滾動邊說魔語(滾一滾、晃一晃、小衣服、變漂亮)

  四、請幼兒自己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教師給每位幼兒準備了一份操作工具,請幼兒自由創(chuàng)作,提醒幼兒注意不能把顏料弄在衣服上,請幼兒多嘗試幾種顏色進行裝飾。

  五、請幼兒把染好顏料的小衣服送給自己喜歡的天線寶寶。

  六、活動延伸

  哇!小朋友變出的衣服真漂亮,天線寶寶可喜歡了,我們一起來跳個舞吧!

  活動反思:

  很長時間都沒有上過公開課了,通過這次活動,又重新的認識了一下自己。先說說好的地方:自己在材料上準備的是充分的,孩子們對此也很感興趣,上課時一個個都很認真,發(fā)言也很積極。上完活動后,都很開心。還有地方不足就是:老師們給我提了兩點,第一點是說話的語氣不夠夸張。第二點就是最后結束的時候,可以不用坐下來講評,當時的孩子們都很興奮,可以以一點音樂結束更好。 聽了老師們的建議,覺得自己為什么沒有那么做么,這說明自己缺少教學經(jīng)驗。自己再繼續(xù)努力,希望下次會上的更好。

小班科學滾一滾教案8

  活動目標:在嘗試的過程中感知哪些東西是可以滾的。

  活動準備:能滾動的物體

  活動過程:

  1、引導幼兒回憶已有的“物體滾動”

  教師:你們知道哪些東西能滾嗎?

  2、幼兒自由介紹自己帶來的'能滾動物體。

  教師:你帶來的是什么?它能滾動嗎?

  3、幼兒自由探索,嘗試使物體滾動起來。

  教師:你們玩玩、試試,看看到底哪些物體能滾起來。

  1、幼兒自由選擇物體進行嘗試,并交流各自經(jīng)驗明確什么是“滾動”

 。1)、引導幼兒根據(jù)嘗試后的經(jīng)驗,將這些物體按照能否滾動進行歸類。

 。2)、請幼兒演示,明確什么是“滾起來”,并檢驗這些物體能否滾動。

  (3)引導幼兒嘗試用語言和動作表達“滾動”。

  (4)引導幼兒嘗試解釋物體滾動的原因:這些東西為什么能滾起來呢?

  教師小結:這些物體,有的像圓柱、有的像圓錐、有的像球體······在一般情況下,圓狀物體都可能回滾。不過,事情不一定就像我們猜想的那樣。只有試了才能真正知道它能不能滾起來。

小班科學滾一滾教案9

  活動目標:

  1.通過玩各類能滾動的物體,體驗玩滾動游戲的樂趣,引發(fā)幼兒對滾動現(xiàn)象的好奇。

  2.愿意表達自己在探索活動中的發(fā)現(xiàn)。

  3.學會積累,記錄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決問題的方法有很多種。

  4.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fā)現(xiàn)。

  活動準備:

  幼兒自帶1-2種自己認為能滾動的物體。

  活動重點:

  探索怎樣把物體滾動起來。

  活動難點:

  了解物體滾動的.原因。

  審美元素:

  探索活動的成功會給人帶來心靈上的滿足和喜悅,能夠激發(fā)人向更高更難的方向發(fā)出挑戰(zhàn)和進取,本次活動就能達到這樣的效果。

  活動過程:

  1.引導幼兒回憶已有的"物體滾動"的經(jīng)驗。

  師:小朋友,你們知道哪些東西能滾嗎?

  2.幼兒自由介紹自己帶來的能滾動物體。

  師:你帶來的是什么?它能滾動嗎?

  3.幼兒自由探索,嘗試使物體滾動起來。

  師:你們玩玩、試試,看看到底哪些物體能滾起來。

  4.幼兒自由選擇物體進行嘗試,并交流各自經(jīng)驗,了解什么是"滾動"。

  (1)引導幼兒根據(jù)嘗試后的經(jīng)驗,將這些物體按照能否滾動進行歸類。

  (2)請幼兒演示,并檢驗這些物體能否滾動。

  (3)引導幼兒嘗試用語言和動作來表達"滾動"。

  (4)引導幼兒嘗試解釋物體滾動的原因:這些東西為什么能滾起來呢?

  教師小結:這些物體,有的像圓柱、有的像圓錐、有的像球體……在一般情況下,圓狀物體都可能會滾,不過,事情不一定就像我們猜想的那樣,只有試了才能真正知道它能不能滾動起來。

  活動反思:

  活動中以游戲的形式貫穿始終,適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的特點,以幼兒興趣為切入點,不斷豐富活動內容和材料,為幼兒創(chuàng)設一個輕松愉快的活動學習的環(huán)境,讓幼兒與各種材料進行互動,從而感知滾動的科學現(xiàn)象,形成圓圓的東西能滾動的關鍵經(jīng)驗。整個活動孩子們充滿了濃厚的興趣,觀察力、動手能力、口語表達能力、想象力都得到不同程度的發(fā)展,目標達成度極高。

小班科學滾一滾教案10

  活動目標:

  1、能積極嘗試那些物品可以動。

  2、體驗自己身體滾動帶來的快樂。

  3、發(fā)展合作探究與用符號記錄實驗結果的能力。

  4、培養(yǎng)探索自然的興趣。

  活動準備:

  1、球、瓶、紙盒、桶、積木、輪胎、圈、瓶蓋等材料若干。

  2、適合滾動的場所、墊子。

  活動過程:

  1、探索發(fā)現(xiàn)會滾的東西。

  ①玩一玩準備的東西,說說哪些東西會滾。

 、谡乙徽。教室里有哪些東西會滾,交流找到的是什么。

  ③找一找操場上有哪些東西會滾,交流找到的是什么,是怎么樣滾動的。

  2、探索身體滾動。

 、俳榻B游戲《乒乒乓》的玩法,將手臂彎曲,按兒歌節(jié)奏在胸前環(huán)繞邊做邊說“乓乒乓乒乒乓,轱轆轱轆一,轱轆轱轆二,轱轆轱轆三,轆轱轆轱四,上上下下前前后后,大家一起滾起來。

 、谟變涸趬|子上嘗試身體滾動的方法。

 、圮S然自由滾動,說說自己像什么。

  3、自由組合練習滾動。如:身體伸直向左右翻滾,抱著膝左右翻滾,像求、坦克、圓木、小蝸牛等。

  教學反思

  1、本次活動來源于孩子的生活,是孩子感興趣的問題,所以在活動中孩子們始終保持著飽滿的熱情,在整個活動中始終以幼兒的操作探索為主,且緊密圍繞著“滾動” 這個有趣的現(xiàn)象而展開,充分發(fā)揮幼兒在活動中的主體性,把幼兒作為活動的主體,學習的主人,為幼兒提供自主探索、自我發(fā)現(xiàn)的機會和條件,淡化了“教和學” 的界限,讓幼兒在活動中充分體驗玩滾動游戲的樂趣,滿足了幼兒的探索欲望,使幼兒在玩中獲得了知識、提高了能力。

  2、活動內容有趣,操作性強,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特別是在探索活動中,層層遞進加深了探究難度,但是在教師的適時指點和引導下使得難點迎刃而解,整個活動在輕松愉快、充滿情趣的氣氛中進行,讓幼兒始終保持濃烈的興趣,使教育極富感染力,效果甚為理想,到寓教于樂的目的。

  3、活動環(huán)節(jié)層層深入、循序漸進活動中以球為切入點,在二次操作的過程當中,逐層遞進、層層加深,教師有層次、有步驟的拋出探索要求,幼兒帶著問題進行一系列的探究活動,每個環(huán)節(jié)間有著內在的聯(lián)系,有助于推進幼兒較深入探究滾動物體的外形特征和它們的`不同現(xiàn)象,積累豐富的感性經(jīng)驗,體驗發(fā)現(xiàn)的樂趣。

  4、實效性強,面向全體幼兒,共同參與活動中,為幼兒創(chuàng)設寬松自由的探究氛圍、使每位幼兒都有參與探索和發(fā)現(xiàn)的機會,所有的科學現(xiàn)象都是讓幼兒經(jīng)過自己的親身體驗獲得的。真正讓每個幼兒做到在“玩中學”“做中學”促使幼兒自主地與材料的互動中建構經(jīng)驗,激發(fā)幼兒探索的欲望,體驗探究的樂趣。

  活動中不足的是:本次活動有些單一,活動過程中只探索了哪些物體能夠滾動,哪些物體不能夠滾動,其實不同的滾動物體他們的滾動面也的不一樣的,這點應該在活動中也有所體現(xiàn),讓幼兒有所了解,這樣有助于幫助幼兒積累經(jīng)驗。

【小班科學滾一滾教案】相關文章:

《滾一滾》小班科學教案11-16

滾一滾教案10-10

大班科學教案:玩一玩,滾一滾02-29

大班科學教案:滾一滾 玩一玩01-17

小班科學會滾的輪子教案11-15

滾皮球小班教案08-05

小班游戲滾接球教案10-04

滾皮球小班教案6篇08-10

小班教案《車輪滾畫》反思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