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wǎng)>教學文檔>教案> 對對歌教案及反思

對對歌教案及反思

時間:2022-01-11 06:23:53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關(guān)推薦

對對歌教案及反思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總歸要編寫教案,通過教案準備可以更好地根據(jù)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shù)谋匾恼{(diào)整。教案要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對對歌教案及反思,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對對歌教案及反思

對對歌教案及反思1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兒歌嘗試正確的使用生活中的一些量詞。

  2.感受大小,粗細,多少的不同。

  教學準備:

  課件ppt。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師:老師今天帶來了幾張 有趣的圖片,我們一起來看看。

  二、出示圖片

  提問一:

  第一幅圖片上畫了誰?比較西瓜和棗有什么不同?(大小不同 )經(jīng)驗回憶:你們平時在生活中看到的哪些東西很大哪些東西卻很。

  提問二:

  第二幅圖片上有什么?比較一筐蘋果和一只桃子有什么不同?(多少不同)再觀察第四幅圖:比較一包糖果和一塊糕有什么不同?(多少不同)經(jīng)驗回憶 :在我們班級里你看到的哪些東西很多哪些東西卻很少?

  提問三:

  第三幅圖片上畫了誰?比較黃瓜和蔥 有什么不同?(粗細不同 )經(jīng)驗回憶 :你們平時在菜場里 看到的哪些東西很粗哪些東西卻很細?

  三、欣賞兒歌教師和幼兒一起念兒歌

 。ǹ梢苑殖尚〗M,個別多種形式朗讀)對對歌一個大一個小,一個西瓜一顆棗一邊多一邊少,一筐蘋果一只桃一個粗一個細,一條黃瓜一根蔥一邊多一邊少,一包糖果一塊糕一邊唱一邊跳,比比說說記得牢學習創(chuàng)編:

  教師提問,幼兒回答;引導幼兒男女分組問答。

  活動總結(jié):

  孩子們,我們今天的收獲真大,學了詞,讀了對對歌,還編了對對歌。其實我們的身邊處處都藏著反發(fā)現(xiàn)和積累反義詞,并把它們編成對對歌寫下來,背出來。

  活動延伸:

  在活動區(qū)投放圖片,引導幼兒創(chuàng)編與各種形狀有關(guān)的對對歌。

  教學反思:

  《對對歌》的內(nèi)容是一首瑯瑯上口的反義詞兒歌,在兒歌中作者把一些常用的反義詞穿插其中。讓孩子在游戲中學到知識。通過游戲的方式讓孩子親身體會到反義詞就在我們身邊,激發(fā)了孩子進一步學習反義詞的興趣。把在身邊找到的.反義詞用自己的方式編成兒歌,激發(fā)他們學習的興趣,同時使幼兒更加明確的認識反義詞。

  總之,在培養(yǎng)幼兒的語言時,要把握每個幼兒的實際,掌握幼兒學習語言的規(guī)律,有計劃地進行培養(yǎng)和訓練,讓幼兒多看、多聽、多說、多練,培養(yǎng)良好的語言習慣,創(chuàng)設(shè)良好的語言環(huán)境,那么,幼兒的語言一定會健康的發(fā)展。

對對歌教案及反思2

  活動目標:

  1、念念兒歌,初步讓幼兒感知反義詞的含義。

  2、以情境游戲的形式學習兒歌。

  活動準備:商店圖片、"食物"圖

  活動過程:

  一、出示"商店"

  1、商店里有什么商品?要求幼兒用一定的數(shù)量詞。

  2、哪個大?哪個?

  3、哪個多?哪個少?

  4、哪個粗?哪個細?

  二、傾聽兒歌

  1、兒歌里的食物在哪里?

  2、食物有多少?

  3、嘗試念兒歌

  三、游戲:反義詞大的反義詞是什么?(如:大西瓜小棗子)多的反義詞是什么?

  粗的.反義詞是什么?

  四、延伸:視聽活動游戲再現(xiàn)

  教學反思:

  《對對歌》的內(nèi)容是一首瑯瑯上口的反義詞兒歌,在兒歌中作者把一些常用的反義詞穿插其中。讓孩子在游戲中學到知識。通過游戲的方式讓孩子親身體會到反義詞就在我們身邊,激發(fā)了孩子進一步學習反義詞的興趣。把在身邊找到的反義詞用自己的方式編成兒歌,激發(fā)他們學習的興趣,同時使幼兒更加明確的認識反義詞。

  總之,在培養(yǎng)幼兒的語言時,要把握每個幼兒的實際,掌握幼兒學習語言的規(guī)律,有計劃地進行培養(yǎng)和訓練,讓幼兒多看、多聽、多說、多練,培養(yǎng)良好的語言習慣,創(chuàng)設(shè)良好的語言環(huán)境,那么,幼兒的語言一定會健康的發(fā)展。

【對對歌教案及反思】相關(guān)文章:

《對對歌》教案03-07

對對歌教案03-09

對歌活動主題教案08-25

大班語言教案《對對歌》09-29

中班教案及反思03-25

《春曉》教案反思03-29

教案課后反思04-05

小班教案反思08-30

教案的教學反思04-26

教案《菊花》及反思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