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wǎng)>教學文檔>教案> 母雞教案

母雞教案

時間:2022-01-13 12:22:42 教案

母雞教案模板匯編5篇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人民教師,常常要根據(jù)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tǒng)的知識。那要怎么寫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母雞教案5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母雞教案模板匯編5篇

母雞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正確認讀3個要求會認的生字,掌握10個要求會寫的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了解作者筆下母雞的特點,感受作者對母雞由厭惡到喜愛、尊敬的情感經(jīng)歷,感受母雞偉大的母愛。

  4.學習作者真實具體的描寫,品味本文語言文字的生動性。

  5.了解先貶后褒的這種情感表達方式。

  教學重、難點:

  理解課文內容,了解作者筆下母雞的特點,感受作者對母雞由厭惡到喜愛、尊敬的情感經(jīng)歷,感受母雞偉大的母愛。學習作者真實具體的描寫,品味老舍語言文字的生動、幽默。

  教學準備:

  布置預習作業(yè)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交流見聞,導入新課

  1.交流課前收集的關于母雞的見聞。

  2.導入新課:

  那么,老舍眼里的母雞又是怎樣的呢?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老舍先生的另外一篇文章《母雞》。

  設計意圖:由學生的生活導入,給學生以親切自然之感,很自然的導入新課。

  二、初讀課文,掃清字詞障礙。

  1.通過小組學習的方式,驗收預習作業(yè)。

  2.全班交流自學成果與遺留問題。

  3.教師出示整理的`本課生字詞和易讀錯的詞語。

  驚恐 可惡 消瘦 凄慘 一撮兒毛

  如怨如訴 顫顫微微 乘其不備

  4.檢查詞語能否讀正確。3號同學讀詞語。

  5.再讀課文,要求讀正確、通順。

  6.檢查課文朗讀情況。4號同學在小組讀課文。

  設計意圖:本環(huán)節(jié)意在通過小組學習的主要形式驗收學生的認讀情況,小組學習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每個同學都能在團隊中負責,都有任務,鍛煉、培養(yǎng)了每個學生的能力。

  三、讀課文,理清文章脈絡,概括大意。

  1.默讀課文,想想母雞在作者心中是一種怎樣的印象?作者對母雞的態(tài)度前后為什么發(fā)生了變化?再用自己的話說說文章的主要內容。

  2.全班交流,理清文章脈絡。

  討厭母雞(1-3)

  喜歡母雞(4-10)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理清文章脈絡的基礎上,可以整體有序的理解文本。概括文章大意,培養(yǎng)學生概括文章的能力。

  第二課時

  一、導入。

  上節(jié)課,我們初讀了《母雞》這篇課文,了解了老舍先生對母雞前后截然不同的態(tài)度,那么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變化呢?這節(jié)課讓我們繼續(xù)來觀察母雞。

  二、細讀課文,品味文本

  出示中心話題:

  細讀課文,思考作者對母雞由“討厭”轉為“不敢討厭”的原因是什么?在文中找一找,畫一畫,在旁邊做好批注,再和小組同學議一議。

  1.自學,小組交流。

  2.全班交流。

  設計意圖:以一個問題,統(tǒng)領全課。課堂上,教師把寶貴的時間還給了學生,促進了學生的閱讀、探究、感悟。學生在思考和感悟文章的過程中,品詞析句,感情朗讀,深刻領悟到了母雞偉大的母愛。

  三、讀寫結合,學習作者的寫作特點

  1.了解先貶后褒的這種情感表達方式。

  2.老舍先生在對生活細致入微的觀察之后,融入自己的感受幽默、輕松、親切的表達出來,找出有關詞句讀一讀。

  3.結合自己的生活寫一篇小練筆。

  設計意圖:讀寫結合,體現(xiàn)語文學科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

  四、拓展閱讀

  推薦課外閱讀《麻雀》《柱子上的母雞》。

  設計意圖:使學生擴大閱讀量,開闊眼界,培養(yǎng)閱讀興趣。

  五、作業(yè)

  1.把自己的收獲寫在小本本上。

  2.抄寫課后詞句積累。

母雞教案 篇2

  游戲目標:

  1、學習有彈性的聲音表演叫鳴聲。

  2、培養(yǎng)幼兒對音樂的喜愛,鍛煉幼兒的創(chuàng)編思維

  3、原有的基礎上加入樂器響板,進行表演

  游戲準備:

  樂譜、鋼琴、母雞頭飾、大灰狼圖片、響板每人2塊

  游戲過程:

  一、教師放音樂《小小蛋兒把門開》,讓幼兒聽音樂做小雞動作進入活動室。

  二、導入

  1、剛才我們唱的是什么歌曲?里面的小雞長大了會變成什么呢?(幼兒自由回答)

  2、今天我們來說說母雞,你們見過嗎?

  3、它怎么叫的呢?(自由回答)

  三、今天老師用另外一種叫法來讓小朋友學學。并出示樂譜: 咯咯 嗒︱咯咯 嗒︱(配上響板)

  1、請幼兒從椅子下面取出響板學一學。

  2、我們還可以換一種方法叫,教師引導幼兒創(chuàng)編不同的聲調,并加上響板來表演。

  比如開心了:●● ˉ︱●● ˉ︱(響板敲的響)

  傷心:●● ~︱●● ~︱(輕輕的敲)

  找窩:●● 、︱●● 、︱(時快時慢,表現(xiàn)出焦急的樣子)

  生蛋:●● ↓︱●● ↓︱(表現(xiàn)出沒有力氣的那種)

  兇:●● ∧︱●● ∧︱(敲的'有力)

  3、個別幼兒上來進行表演。

  四、在原有的聲調上加入動作和響板的聲音:

  找窩→要生蛋了→生蛋中→生完蛋開心的叫。(重復表演幾次)

母雞教案 篇3

  設計意圖

  這一活動是在主題活動“我們的城市”背景下進行的。故事情節(jié)與我們在中班階段進行的“逛街”游戲十分相似,于是我們借助有趣的故事情景嘗試開展了一次器樂活動。

  活動目標

  .能用不同的樂器或用相同的樂器不同的演奏方法模擬故事里的各種聲音,并嘗試運用回旋曲完整表演故事。

  .按場景以小組輪換的方式進行器樂表演,體驗合作表演故事的快樂。

  活動準備

 。鞣N樂器,故事圖片等。

 。變阂崖犨^故事,并探索過部分情節(jié)的聲音。

  3.樂曲《稻草中的火雞》。

  活動過程

  一、引出主題

 。裉焯鞖庹婧,母雞蘿絲準備出門去散步了!

 。變郝犚魳酚弥w動作學母雞蘿絲散步。

  3.我們還可以怎么表現(xiàn)母雞蘿絲很高興的樣子呢?

  4.母雞蘿絲在散步時發(fā)生了一些什么事情呢?我們一起來聽聽故事。

  二、講述故事,組織討論

 。v述故事。

  .狐貍的壞主意得逞了嗎?你覺得這是一只怎樣的狐貍呢?

  3.母雞蘿絲去散步時去過哪些地方?它先去哪里再去哪里?

  4.共同探討其中一個故事情節(jié)的聲音。如,你最喜歡哪段故事?在這段故事里,你能聽到什么聲音?這些聲音是怎樣的?什么聲音在前,什么聲音在后?

  5.你會用什么樂器表現(xiàn)這些聲音?

  6.導幼兒嘗試用樂器表演。

  7.請部分幼兒表演。

  三、交流分享,共同游戲

 。謩e請幼兒選擇樂器嘗試游戲。教師巡回指導,了解幼兒的探索情況。

  .交流分享。請幼兒仔細看看某組小朋友表演得像不像,他們用了什么好方法。

  3.請一個幼兒扮演母雞蘿絲用肢體動作表現(xiàn)散步的情景,其余幼兒分組用樂器表演各個場景,共同游戲。

  附:從繪本《母雞蘿絲去散步》到音樂活動的演變

  繪本《母雞蘿絲去散步》講述的是母雞蘿絲在農場里散步時和一只狐貍之間發(fā)生的故事。故事內容如下:母雞蘿絲出門去散步,狡猾的狐貍跟在身后。咚!梆!狐貍被釘耙撞倒在地。母雞蘿絲繞過池塘,狡猾的狐貍跟在身后。撲通!呱呱!狐貍一下掉進池塘。母雞蘿絲經(jīng)過磨坊,狡猾的狐貍跟在身后。嘩啦啦啦!嘩啦啦啦!狐貍被面粉袋砸到了頭。母雞蘿絲穿過籬笆,狡猾的狐貍跟在身后。咕嚕!咕嚕!咕嚕!咕嚕!砰!狐貍跳到滑下山的'車,撞倒了一大片蜜蜂房。嗡嗡嗡嗡!蜜蜂追著狐貍跑,狐貍嚇得趕快逃。母雞蘿絲散完步,高高興興回了家。在仔細閱讀后,我們發(fā)現(xiàn)這個故事可以作為三種活動的素材:

  ●故事創(chuàng)編。雖然該故事情節(jié)簡單,僅用很少的文字介紹了母雞所經(jīng)過的地方,但是畫面精美,能讓幼兒展開想象,嘗試編講故事,有助于豐富幼兒的語言,開拓幼兒的思維。

  ●器樂探索。每個故事場景中的音響描寫都十分生動,可以為幼兒提供用樂器探索表現(xiàn)各種音響的機會。

  ●合作表演。雖說故事中只有母雞蘿絲和狐貍這兩個角色。但是班級中的幼兒個個都可以模擬故事場景中的聲音,人人都可以有配音任務,都需為成功表演而通力合作。

母雞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積極參與活動,能用好聽的聲音朗誦兒歌。

  2.嘗試用體態(tài)和語言表現(xiàn)兒歌,體驗表演的樂趣。

  活動準備:

  樂意參與活動,熟悉兒歌并有節(jié)奏的朗誦兒歌。

  嘗試用體態(tài)和語言表現(xiàn)兒歌。

  △活動過程:

  1.聽聽、說說,初步理解兒歌含義。

  師:(模擬老母雞聲音)你們聽,是誰來了?猜猜老母雞今天來干什么?

  播放幻燈片,師:老母雞來干什么的啊?(生蛋)它生了幾個蛋?我們來數(shù)一數(shù)?老母雞真能干啊,我們來夸夸它好嗎?(一起念兒歌前面部分)

  師:老母雞生完蛋可高興了,這么高興它會做什么事呢?

  師:它是怎樣唱歌的?我們來唱一唱。(咯咯嗒、咯咯嗒)

  2.完整欣賞兒歌,初步學習朗誦兒歌

  師:我們把能干的老母雞做的事編成一首兒歌好嗎?

  ;師:我們一起來念一念這首好聽的兒歌好嗎?

  ;師:真好聽,老母雞還想聽一遍,再來一遍好嗎?

  3.嘗試用體態(tài)語表現(xiàn)兒歌,體驗表演的樂趣。

  ;師:老母雞是什么樣子的啊?誰來表演一下?(請幼兒表演老母雞的樣子。)

  師:老母雞喜歡到哪里捉蟲?它是怎樣捉蟲子的?我們來學學老母雞捉捉蟲。

  ;師:老母雞生蛋的時候,會躲在哪里?它是怎樣蹲在雞窩里生蛋的?(請幼兒表演母雞生蛋的樣子)

  ;師:你想不想扮演老母雞?(請幼兒戴上頭飾扮演老母雞,邊朗誦兒歌邊表演。)

  師:老母雞這么能干,我們來學學它。讓幼兒邊念兒歌邊表演。

  教學反思:

  一、思目標

  教案中所定的目標為:1.積極參與活動,能用好聽的聲音朗誦兒歌。2.嘗試用體態(tài)和語言表現(xiàn)兒歌,體驗表演的樂趣。

  而仔細來看這兩個目標,基本都定位在情感層面,缺少對活動中認知、能力的定位,且較寬泛,不夠具體,由于整個活動的重點在兒歌的表演上,于是我將原目標改為了:1.能夠用好聽的聲音朗誦兒歌并根據(jù)兒歌內容表演老母雞的各種體態(tài)。2.積極參與活動,體驗表演老母雞的樂趣。

  二、思過程

  (1)活動內容的導入

  在教授兒歌這樣的活動中,我們往往會這樣想,“怎樣才能讓孩子學會這首兒歌?”在活動的導入部分,我也通過不同的'方式,想要讓孩子來“學會”這首兒歌。而這樣,活動就顯得較呆板、單一,沒有亮點,如果在導入的部分就與后面的表演環(huán)節(jié)做好一定鋪墊,將后面原表演環(huán)節(jié)的部分問題提上來,有意識的前后呼應,也許能讓孩子更潛移默化的理解兒歌內容,感受兒歌的有趣。

  (2)活動材料的出示

  在活動開展的過程中,為了達到“目的”,我們會思考許許多多的教學方式,其中,材料的準備是非常重要的。在本次活動中,我在活動的導入部分,先請孩子聽聲音,猜一猜是誰來了。而隨即我又出示了一張母雞圖片,本來原意是想讓孩子體驗聽聲音猜動物的樂趣,但是,在活動的開展中卻發(fā)現(xiàn)這個環(huán)節(jié)十分的牽強,顯得很突兀。教學的手段是多了,但是一定合適嗎?這是我在教學中經(jīng)常會忽略的問題,教學手段的量不在多,而在于“質”,要有針對性的引導孩子學習。

  另外,在活動中,我一邊念兒歌一邊出示圖片,而這樣僅僅的老師講,孩子聽,便忽略了他們學習的自主性。其實,在語言活動中,圖片可稍微晚一點在出示,教師可先完整的念一遍兒歌,讓孩子不受圖片等材料的干擾,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傾聽能力。在完整傾聽后,便可拋出問題——“剛剛在兒歌里你聽到了什么?”,在鼓勵、引導孩子大膽講述兒歌內容時,可根據(jù)孩子的回答,出示相應的圖片,然后再次完整的看圖傾聽兒歌,在兩次的感受兒歌內容中,孩子潛移默化的習得了耐心傾聽的良好學習習慣。

  (3)活動問題的量

  活動中,教師在引導孩子理解兒歌內容的過程中,提出的問題較多且雜,有些“拐彎抹角”,讓孩子有些摸不著頭腦。因此,在提問時,可再直接一些,問題不要太多,但一定要問在點上,語言要精煉,切忌繁瑣。

  (4)游戲部分的引導

  由于教室較小,我讓孩子們在最后的表演部分將椅子搬到了四周,而這樣,就像把整個活動截斷了一樣,不利于活動的完整開展。

  另外,在表演環(huán)節(jié)我創(chuàng)設了老母雞出去找食吃的情境,孩子們很感興趣,但過程中基本都是教師做動作,孩子只是單純的模仿,教師可引導孩子自己做動作,問一問孩子的想法,尊重孩子的主體性。而教師還可豐富表演情境,如母雞找食的不同地點不光光可以是草地,還可以是河邊、雞窩邊等。

  小班幼兒以無意注意為主,而怎樣在活動中為孩子創(chuàng)設豐富有趣的情境,怎樣運用生動的語言,發(fā)揮老師的魅力,激發(fā)孩子的學習興趣,是我們教師需要思考的長遠問題,讓孩子真正的在玩中學做中學

母雞教案 篇5

  一、交流見聞,導入新課

  1、交流課前收集的關于母雞的見聞。

  2、導入新課:

  貓是一種很平常的小動物,可是在熱愛社會的老舍先生看來,卻如同一個既可愛又淘氣的孩子。那么,老舍眼里的母雞又是怎樣的呢?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老舍先生的另外一篇文章《母雞》。

  二、自讀自悟

  1、師生共同制定閱讀目標。

 。1)圈出生字詞,讀準字音。

  (2)認真朗讀課文,達到讀流利、讀正確。

 。3)弄清課前導讀中提出的兩個問題:

  老舍先生筆下的母雞是一致怎樣的母雞?

  比較一下,本文和《貓》兩篇課文在寫法上個有哪些特點?

  2、自主閱讀,邊讀邊批注。

  三、匯報交流

  品評母雞之長短,體會作者之喜惡

  1、再讀課文,小組討論:

 。1)文中直接寫作者對母雞由討厭到不討厭這一情感變化的`語句有哪些?

 。2)作者分別通過哪些具體事例寫母雞的討厭與不討厭?每個事例各用一個恰當?shù)脑~語概括。

 。3)聯(lián)系上文和生活體驗談談自己對第九自然段的理解。

 。4)句子辨析:

  我不敢再討厭母雞了可改為我不再討厭母雞了嗎?為什么?

  2、全班交流。

  3、同組合作,有感情朗讀課文。

  四、分辨褒貶,積累詞語

  1、思考討論:

  作者在表達自己對母雞由厭惡到喜愛的感情變化的過程中,遣詞造句的感情色彩也發(fā)生了變化,找一找,讀一讀,品一品。

  2、分類摘抄詞語。

  把自己欣賞的詞句按褒與貶兩類,摘抄在采蜜本上。

  五、反復回味,走近老舍

  1、師生對話,交流各自讀過《貓》和《母雞》后,對老舍及其作品的看法。引導學生初步學習賞析名篇的方法。

  2、找一篇老舍先生的其他文章,和好朋友一起讀一讀,然后互相交流

【母雞教案】相關文章:

《母雞》教案09-03

《母雞下蛋》教案02-24

關于母雞的教案02-23

課文《母雞》教案03-13

《母雞孵蛋》教案03-07

母雞教案范文04-19

母雞的喜事教案02-09

母雞優(yōu)秀教案09-26

《母雞》課程教案08-26

《母雞》優(yōu)秀教案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