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初》教案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人民教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jù),有著重要的地位。那么優(yōu)秀的教案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人之初》教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人之初》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本文內(nèi)容選自《三字經(jīng)》,字數(shù)整齊,上下兩節(jié),每節(jié)四句。朗朗上口的誦讀極易引起學生的興趣,堪稱識字小文典范。培養(yǎng)學生主動識字的愿望和獨立識字的能力,是課程標準強調(diào)的基本理念。因此,本課設(shè)計以學生自主交流、小組互動為主體,努力將學生的識字愿望與課程標準理念相結(jié)合,引導學生“學習獨立識字”,獲得識字過程的豐富體驗。
【教學目標】
1、了解《三字經(jīng)》相關(guān)背景,激發(fā)學習興趣。
2、淺顯講解中國古代哲學思想及思想家。
3、通過課程內(nèi)容學習,理解習慣及環(huán)境對一個人的成長的影響,學習的重要性,學習貴在專一和堅持。
【教學重點】
1、激發(fā)學習興趣,解答為什么要學習國學。
2、國學學什么,學了對生活會有什么影響。
【教學難點】
中國古代哲學思想對人性的理解。啟發(fā)學生思考如何評判哲學思想,如果辯證的看待問題。
【課前準備】
生字卡片、課件。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播放音頻,激趣導入
1、教師引言:聽,一群小朋友在誦讀什么呢?(播放《三字經(jīng)》的音頻文件,組織學生認真傾聽3遍。)
2、交流:你聽清小朋友誦讀的內(nèi)容了嗎?你能嘗試著說一說嗎?
3、播放《三字經(jīng)》的視頻文件(帶有字幕),學生看字幕,跟著聲音誦讀。
4、教師引言:同學們,在剛才的視頻中,你發(fā)現(xiàn)《三字經(jīng)》開頭一句怎么背了嗎?(學生齊背)板書課文題目,學生齊讀課文題目。
二、初讀課文、自主識字
1、自由朗讀兒歌,先圈出本課的生字,遇到不認識的借助拼音識字或向老師和同學請教,反復(fù)讀幾遍。
2、找學生試著朗讀課文,其他學生認真聽,發(fā)現(xiàn)錯誤讀音,集體訂正后齊聲朗讀。
3、再自由讀文,注意所圈生字的讀音,多讀幾遍,注意三字一停頓。
三、合作學習,識記生字
1、小組合作:拿出課前準備的字卡,同桌交流怎樣又快又準地記住它們。
2、學生匯報:大聲領(lǐng)讀生字,并說一說你是怎樣記住這些生字的。
預(yù)設(shè):
。1)“之”:字形像一個翩翩起舞的少女,點是她的頭,橫撇是她的身體,捺是她舞動的裙擺。
。2)“初”:本義是用剪刀裁剪布料(此處結(jié)合字理演變圖)。記憶方法:用刀剪斷臍帶的胎衣,嬰兒的新生就開始了,也叫人之初。左衣右刀就是“初”。
。3)“性”:左右結(jié)構(gòu)?梢赃@樣記:天生心善,是人的本性,所以左邊“忄”,右邊“生”字,合起來就是“性”。
。4)“善”:翹舌音,可用字歌記憶:小羊坐地上,張口說“善良”。
。5)“習”用字歌記憶:“羽”丟半邊就是“習”。
。6)“教”:左右結(jié)構(gòu)。多音字:jiāo(教書);jiào(教師)。
。7)“遷”:半包圍結(jié)構(gòu)。用“加一加”的.方法記憶并組詞。
。8)“貴”:貝部,表示與錢物有關(guān)。本義:物價高,與“賤”相對。
。9)“!保郝N舌音,組詞:專心致志、專注、專門。
(10)“幼”:組詞:幼兒、幼蟲、幼苗。
(11)“玉”:石頭的一種,質(zhì)細而堅硬,有光澤,略透明,可雕琢成工藝品。字歌:大王懷中一寶石。
。12)“器”:用具的總稱。組詞:器皿、器物、武器。巧妙記憶:一只犬四張口。
(13)“義”:組詞:正義、情義、見義勇為、兄弟相擁,義薄云天。
3、出示字卡,多種方式認讀:學生領(lǐng)讀、自由讀、開火車讀。
四、作業(yè)
認會生字,讀熟課文。
第二課時
一、復(fù)習鞏固生字
1、指名讀生字。
2、齊讀生字。
二、學習內(nèi)容
1、自由讀課文。
2、同桌互讀。
三、師生互動,感知韻文含義
1、先學后教,理解第一節(jié)韻文大意。
(1)多媒體出示第一節(jié)內(nèi)容,朗讀理解。
、偻琅浜希蝗艘痪鋵ψx。要求注意字音,讀得流利標準。
②同桌交流第一節(jié)意思,有困難的請教老師。
③自主選擇喜歡的句子匯報自己的理解。
(2)多媒體出示本課相關(guān)畫面,教師口述韻文大意。
。A(yù)設(shè):人在剛出生時,本性都是善良的,性情也很相近,只是成長的環(huán)境不一樣,性情也就有了好與壞的差別,如果從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會變壞。教育孩子的方法最重要、最珍貴的就是專心。)
。3)學生結(jié)合課文,自主說出第一節(jié)韻文大意。
2、先教后學,理解第二節(jié)韻文大意。
(1)教師引導學生多種形式朗讀第二節(jié)。(師生對讀,拍手讀,齊讀。)
。2)導學:多媒體出示第一句,抓關(guān)鍵詞,引導理解意思。
、僭谶@一句中,請你找出一組反義詞。(幼和老)
②教師導學:“幼不學,老何為”的意思就是小時候不好好學習,長大以后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沒有知識,能有什么用?小朋友們能結(jié)合老師的解釋把這一句完整地解釋一下嗎?
。A(yù)設(shè):小孩子不好好學習是很不應(yīng)該的,老了就會不懂道理,也沒有知識,能有什么用呢?)
。3)多媒體出示第二句,結(jié)合圖片理解意思。
、俳處煶鍪居袷陀衿鞯膱D片,解釋:玉不經(jīng)過打磨雕琢,是不能成為精美的玉器。
、谝龑W:人也和玉一樣,要是不學習,就不懂得禮儀,不能成才。請你和同桌一起說說這一句的完整意思。
四、明確要領(lǐng),指導書寫
1、強調(diào)書寫姿勢:書寫時要做到哪“三個一”?(胸離桌子一拳遠;眼離書本一尺遠;手離筆尖一寸遠。)
2、課件出示所有要寫的生字寶寶:之、近、遠、義、相、習、玉。(喜歡哪個生字寶寶就學寫哪個字。)
3、師指導書寫本課生字。
(1)觀察例字:請同學們仔細觀察語文書中的書寫范例,看一看每一個筆畫占田字格的什么位置。
。2)教師范寫,學生邊觀察邊書空。
。3)學生完成書中寫字練習,先描紅,重點看清難點筆畫的寫法,再練習書寫。(提醒學生注意書寫姿勢。)
(4)教師巡視,對個別學生予以指導。
(5)利用投影儀進行書寫展評,鼓勵學生多觀察,掌握“、”“辶”的寫法。
4、教師小結(jié):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聰明的小朋友們回家給爸爸媽媽背誦這篇課文吧!比一比誰背誦的《三字經(jīng)》最多。
五、作業(yè)
背熟課文,書寫生字。
《人之初》教案 篇2
一、復(fù)習舊知,導入新課
1、聽寫詞語:人之初性相近習相遠玉石意義。
2、導入新課。
上節(jié)課,我們通過朗讀的形式,整體感知了《三字經(jīng)》,同學們知道這兩節(jié)主要講了什么?(指名回答)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品讀一下。
二、課文研讀,突破重難
1、引導學生結(jié)合朗讀感受,初步理解這兩節(jié)《三字經(jīng)》的內(nèi)容。
明確:第一節(jié):講了教育和學習對兒童成長的重要性,說明后天教育及時、方法正確,可以使兒童成為有用之材。第二節(jié):講了一個人如果不趁年少時用功學習,長大后就會一事無成,是要后悔的;一個人只有經(jīng)過刻苦磨煉,才能成為一個有用的人。
2、理解“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一句。
明確:每個人剛出生的時候,本性都是善良的。這種善良的本性,每個人都相同,后來因為個人的`學習、成長環(huán)境不一樣,性情便產(chǎn)生了很大的差別。
3、理解“茍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一句。
明確:如果在一個人幼小的時候不施以良好的教育,那么他的性情便會因為受到過不好的影響而有所改變。教育的方法,最重要的是持之以恒、專心致志。
4、理解“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一句。
明確:小孩子不肯好好學習,是很不應(yīng)該的。因為年少不肯及時學習,將來長大后,能有什么成就和作為呢?
5、理解“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一句。
明確:玉是一種可以用來當裝飾品的石頭,如果不打磨、雕刻它,就不能使它成為人見人愛的美器。同樣的道理,人如果不肯勤奮求學,就不會懂得禮節(jié)和道義。
6、教師引導學生探究:“加一加”識字法。
明確:“加一加”識字法就是利用以往學過的獨體字加上偏旁變成新字的方法。如本文中的生字“初”,就是“刀”加上衣字旁“衤”變成的;“性”是“生”加上豎心旁“忄”變成的;“近”“遷”“遠”,分別是“斤”“千”“元”加上走之旁“辶”變成的。運用這種方法識字,既可以讓我們體會到學習生字的樂趣,也可以讓我們在很短的時間內(nèi)就掌握生字的寫法。
三、課堂小結(jié),效果強化
談話總結(jié):本文通過兩節(jié)朗朗上口的《三字經(jīng)》,讓我們懂得了教育和學習對兒童成長的重要性,也讓我們明白了從小用功學習、刻苦磨煉,長大后才能成為一個有用的人。
四、練習設(shè)計,鞏固提升
請完成本課對應(yīng)訓練。
《人之初》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學生能夠識別“茍”“教”“擇”“處”“杼”“竇”“惰”等字。
2、正確、流利地誦讀課文,讀出節(jié)奏感。
3、了解孟母三遷、五子登科兩個故事。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制作課件(孟母三遷圖、相關(guān)事例錄像、圖片、)
教學設(shè)計
一、導入新課
。1)你們的爸爸媽媽疼愛你嗎?他們希望你成為什么樣的人呢?
(2)父母是我們的第一任老師,也是終身老師,所以我們要聽父母的話。古代的家長是怎樣教育孩子呢?
今天,我們來學習《三字經(jīng)》第1課《人之初》。
二、初步誦讀和感知
1、要求學生翻開課本,自己試讀課文,要求把復(fù)雜的拼音、不懂的`字詞標識出來。到學生中間檢查學生標記生字的情況。
2、教師范讀,或利用音頻示范正確的讀音,讓學生跟讀。學生跟讀至少2遍。要求學生特別注意自己不同的字詞。
三、內(nèi)容選講
1、內(nèi)容梗概略講:第一行: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
“初”:開始!叭酥酢笔侵溉藙偵聛淼臅r候。
“性”:與生俱來的東西。 “習”:后天環(huán)境的影響。
人既生之后,環(huán)境影響各異,性隨之而變,逐漸變得差異越來越大!@就是“習相遠”的意思。
先天為性,后天為習。
第二行:茍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
茍:如果 乃:就 遷:變化 道:方法、規(guī)律 貴:可貴
以:認為、以為 專:專心致志,持之以恒
引導學生誦讀并理解。
第三行: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
擇鄰處:播放動漫或圖片:《孟母三遷》
老師講故事
師:孟母一次又一次帶著孟子搬家,選擇好的鄰居而定居下來,這是為什么?(為孟子找一個好的成長環(huán)境)
斷機杼:
師:想象,織機上的梭子斷了,就不能再繼續(xù)織布了。這塊布就成了一塊廢材料,孟母又問什么要這樣做?(教育孟子做事情要持之以恒。)
第四行: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
師:燕山是人的名字嗎?(地名)
義方:教子中好的方法。揚:傳播
小結(jié):無論孟母還是竇禹鈞,在教育子女的問題上,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都選擇了很好、很適合、很有效的教子方法,這是在講哪三個字的含義?(有義方)
第五行:養(yǎng)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
學生解釋后,老師提問:你是怎樣理解這句話的?
家長的過錯:實際上是對家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要教育子女,還要選擇好的方法。
老師:實際上是對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能偷懶、不可倦怠。
小結(jié):這句話講了為人父母、老師的一種責任。
四、誦讀感悟
1、點名一兩個孩子試讀一下課文。讓其他孩子注意他讀得對不對,指出讀錯的音。提醒孩子要注意自己讀不好的音。
2、教師范讀,學生跟讀,要求他們校正自己讀音。
3、布置學生自由讀,要大聲閱讀課文,把文句讀通順。
4、分組分角色朗讀,一半讀上句,一半讀下句。讀2遍之后,交替讀。要求達到讀得快、讀得準。
5、教師再一次范讀,讀出感情色彩。
【《人之初》教案】相關(guān)文章:
人之初教案03-30
《人之初》教案03-16
《人之初》教案(精選5篇)04-08
人之初小學教案08-16
《人之初》教案7篇03-26
人之初教學反思03-15
《人之初》教學反思03-25
《人之初》教學反思9篇04-17
《人之初》教學反思(通用6篇)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