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wǎng)>教學文檔>教案> 《村居》教案

《村居》教案

時間:2022-08-09 14:42:53 教案

《村居》教案(精選13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那么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村居》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村居》教案(精選13篇)

  《村居》教案 篇1

  【教學要求】

 。薄⒄_、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能聯(lián)系課文內(nèi)容理解詩句的意思,口述這首詩所描繪的情景。

 。、借助課文的語言材料,感受田野春光的美好和農(nóng)村兒童生活的情趣,激發(fā)熱愛大自然、珍惜童年的美好感情。

  【教學重點】

  指導學生通過朗讀、背誦,感受詩篇的語言美和情景美,幫助學生積累豐富的語言材料。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同學們,你們知道哪些詞語是描寫春天的,能說給大家聽嗎?

 。、指名說。

 。、今天,我們要學習一首描寫春天的古詩。是哪一首呢?

  自讀課題。我們要學習的是《村居》。

  二、初讀全詩,讀準讀通

 。、釋題:在鄉(xiāng)村居住。

  作者:高鼎,清朝人,善于描寫自然景物。

 。、聽錄音讀。

  3、自讀,要求讀準生字的音,讀通句子。讀后檢查:

 、懦鍪旧郑x準音,記住形。

 、浦笇鴮懀杓t,臨寫。

 、侵该首x,正音。

  ⑷跟錄音讀。

  三、細讀全詩,解詞釋句,弄懂詩意

  1、詩歌主要寫了哪個季節(jié)的什么景色?

 。病⑿〗M討論,弄懂相關(guān)詞語的意思。

 。场⒔涣,你理解了哪些詞語?

  草長鶯飛:野草旺盛生長,黃鶯自由飛翔。

  拂:飄拂、拂拭、掠過。

  堤:堤岸。

  醉春煙:陶醉在迷人的春光之中。

  紙鳶:紙做的風箏。

 。、詩句的意思知道嗎?

  同桌互說后集體交流。

 。ㄔ绱憾,地面草兒旺盛生長,空中鶯兒自由飛翔,堤邊楊柳飄拂搖曳,仿佛也陶醉在迷人的春光之中。孩子們放學回來天色還早,趕忙趁著東風放起了風箏,那心里別提多高興了。)

 。、帶著自己對這首詩的理解再朗讀全詩,讀出感情:

  自讀──指名讀──糾正──指名讀──齊讀──跟錄音讀。

  四、賞讀全詩,進入意境,熟讀成誦

 。、看圖讀一讀這首詩,邊讀邊想,在頭腦中再現(xiàn)詩句所描繪的畫面,再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病⒆髡邔懗隽宋覀儍和畹臉啡,你喜歡這首詩嗎?練習背誦。

 。、你是否曾經(jīng)有過這樣的經(jīng)歷?當時你是怎么做的,心情如何?說一說。

  五、作業(yè)

 。、把《村居》這首詩描寫的內(nèi)容編成一個小故事,講給同學們聽。

 。、背誦。

 。、抄寫這首詩。

  【板書】

  村居

  草長鶯飛兒童散學

  醉春煙

  楊柳拂堤| 忙放紙鳶

  早春

  【教學反思】

  《村居》是一首教了多年的古詩,在今天的教學中,又賦予它新的涵義。讓古詩融進生活,讓學生融進古詩,體會到古詩背后的內(nèi)容,使學生在古詩文化的'熏陶下,激起對祖國古文化瑰寶的熱愛之情。

  春天是兒童的,在煙花三月美麗的日子里,使兒童步入自然,享受自然,放飛風箏,放飛自己的快樂和理想。兒童是春天的,兒童屬于春天生機的組成部分,兒童身上散發(fā)出的芳香是春天的細胞和色彩。當學生體會到兒童與春天融為有機的一體時,古詩背后的文化的乳汁已被學生挖掘并吮吸著,可謂水到渠成。

  《村居》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生字,會寫“散、歸、趁”3個生字,會認3個生字。

  2、通過朗讀,培養(yǎng)同學感受美、欣賞美的能力,領(lǐng)悟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3、能有感情地誦讀古詩。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掌握生字的音、形、義;正確、流利地誦讀古詩。

  難點:通過朗讀,培養(yǎng)同學感受美、欣賞美的能力,并通過想象領(lǐng)悟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具準備:

  朗誦音頻、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在二三月間,公園里、學校中,到處都是春暖花開的景象。今天,老師還想帶大家到一首古詩中去找一找小山村的春天呢!

  板書課題:村居

  二、自讀古詩

  1、請大家自由讀古詩,用自身的學習符號標志應重點注意的地方。(如不認識的字、不懂的詞、難寫的字等)

  2、大家瞧,這么多的風箏多美呀,你能將它們放飛得更高嗎?(指名認讀生字)

  提示:“鶯”的韻母是“ing”,不要念成了“in”。

  “趁”是的韻母是“en”,不是“eng”。

  3、同學們真不錯,將漂亮的風箏都放上了天。讓我們再來認認它們!

  4、進行自學,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記住字形。

  5、互相交流。

  6、師針對難字進行指導。

  三、品悟古詩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

  師:早春二月的小山村是冰冷沉靜的嗎?它有怎樣的美景?

  1、自由讀讀古詩,你會有很多的發(fā)現(xiàn)的.。

  2、同學自由讀詩。

  3、你看到了什么?生匯報。

  4、(小黑板上的詩句)你能把你看到的這些帶上自身的感受讀出來嗎?指名讀文。

  重點引導同學通過“長”“飛”“拂”“醉”等字眼體會早春二月的勃勃生機。

  5、瞧,草兒吐出嫩綠的新芽,黃鶯也飛來快樂地歌唱,河堤上的楊柳也陶醉在這迷人的春色中,在春風的吹拂下輕輕柔柔的。我們的小山村變成了一個充溢生命力的世界。想配合這美麗的畫面再來讀讀嗎?

  6、你還有什么發(fā)現(xiàn),有什么感受?能說給大家聽嗎?

  7、這么多美妙的感覺,我想大家一定能讀好這一句的。

  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1、這么好的春光,你想做些什么呢?(指名說)

  2、村子里的小朋友也和大家一樣喜歡這美妙的春天嗎?

  3、板書: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防紙鳶

  4、你能讀好它嗎?自由讀古詩第二句。

  5、指名讀、齊讀。

  6、你能配合畫面,說說這句詩所描繪的情景嗎?

  重點引導同學通過“歸來早”“忙趁”體會孩童歡暢的心情。

  7、讀了這一句,你有什么感受?能說給大家聽嗎?

  8、很有意思的想法,能將你的想法融進詩里讀出來嗎?

  9、想不想加入他們放風箏的隊伍?這樣吧,讓我們一起放飛心愛的紙鳶,一邊用詩歌表達自身的心情。

  四、背誦全詩

  1、早春的山村,草長鶯飛,楊柳依依。小朋友們也將自身心愛的風箏放飛。多美的春景圖呀!它不只吸引了詩人高鼎,也迷住了大家。我相信這一首古詩你一定能背下來。

  2、生自由背。

  3、集體配樂吟誦。

  板書:

  村居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

  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村居》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3個生字,認識4個生字。了解詞語的意思。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想象詩中描繪的情景,練習口頭表達。

  【教學重點】

  學會本課生字,熟讀、背誦課文。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你們學過很多古詩了,能想想哪些是寫春天的嗎?

  請你背給大家聽。

 。病⒔裉煳覀冇忠獊韺W習一篇寫春天的古詩:

  板書課題。

  3、這首詩是高鼎寫的,這是詩人居住在鄉(xiāng)村寫下的一首詩,所以題目是《村居》。

  二、圖文結(jié)合、初知大意

 。薄⒊鍪菊n件,說說你看到了什么?

 。ú輧好妊,柳樹被風輕拂,孩子們正在放風箏)

  2、這首古詩寫的就是這美麗的景色。請大家自己去讀讀吧。

  三、學習生字

  1、正字音:

  注意“趁”是翹舌音,前鼻音,“紙”是翹舌音。

 。、指導書寫:

  趁:走字底,最后三撇要寫得短而傾斜。

  紙:右邊是“氏”不要加一點,易和“低”字相混。

  3、學生自由練習,老師巡視指導。

 。、出示要求認讀的四個字:

  開火車讀。

  四、感情朗讀,了解詩意

 。、學習一、二句:

 、僦该x第一句:

  其他同學想想這句詩寫了些什么?

 、谥该f,老師補充:

  二月,青草茁壯的成長,黃鶯飛來飛去

 、埤R讀第一句,指導停頓:

  草長/鶯飛/二月天,

  ④春天的`鄉(xiāng)村還有什么迷人的景色呢。我們繼續(xù)讀。

 、萑嘧x第二句。

 、蘅凑n件師配音說:

  看,河堤上的楊柳,在茫茫的卷煙中像喝醉了一樣吹拂搖蕩著。

  ⑦誰再來看著課件說說你看到了什么?學生看課件自由說。

 、噙@么讓人如癡如醉的景色,我們該怎么讀好?

 、嶂该磸妥x。老師指導:

  河堤/楊柳/醉/春煙。

 、馊帻R讀一二句。

 。病W習三、四句:

 、僦该x。

 、诶蠋熃忉專

  “紙鳶”就是指風箏。

  ③四人一小組去讀這兩句,讀完后互相討論:

  讀了這兩句后,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苤该首x。老師相機指導。

  兒童/散學/歸來早,

  忙趁/東風/放/紙鳶。

 、菽信荣愖x。

 、扌〗M派代表說說,讀了這兩句,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五、背詩練說

  1、自由背誦。

 。、小組比賽背誦。

  3、我們學完了這首古詩,你好像看到什么情景呢?請你說給同桌聽。

 。础⒅该吓_說。

 。、小結(jié):

  詩人短短的幾句詩就寫出了鄉(xiāng)村春天的美麗景色。他寫得好,你們也說得很好。

  《村居》教案 篇4

  一、寫作背景

  清咸豐年間,政府政治腐敗。一心想通過科舉考試踏上仕途的高鼎懷才不遇,和眾多的心高志遠卻失意人生的讀書人一樣——苦悶彷徨。

  一天,在朋友的邀請下,郁郁寡歡的高鼎去村郊散心解悶。鄉(xiāng)村的二月是最生氣勃勃的季節(jié)。陽光嬌艷明媚,空氣清新潤朗。泥土中散發(fā)著綠草的清香,鵝黃淡綠的草兒被風兒梳理得柔順鮮潤。藍天碧空如洗,把整個田野映襯得更加亮麗生動。鶯兒在天地間自由自在地飛翔。聽到它們發(fā)出悅耳得鳴叫聲,高鼎得心情一下子變得輕盈愉快起來。他沿著堤岸漫步。河邊的楊柳像善舞的女孩子,在春風中一會兒扭動著苗條的腰身,輕盈得曼舞;一會又用她們那柔軟纖細的枝葉去輕拂堤岸------草青、水靜、柳綠、鶯飛,好一幅江南鄉(xiāng)村風景圖啊!高鼎完全沉醉在這美好的春色中了。

  “放得高些,再高些!”忽然,高鼎聽到了孩子們的嘻笑聲。循聲望去,只見幾個放學早歸的小童,正趁著和暖的春風,忙著放風箏呢。已經(jīng)有一只風箏飛上天空,那是孩子們自己用紙糊成得老鷹風箏。高鼎被鄉(xiāng)村孩子們無拘無束的歡笑聲所感染,舉頭凝望天空中隨風高飛得風箏,他發(fā)現(xiàn):風箏竟有著與鄉(xiāng)村山水及孩子們的歡笑聲一樣的悠游自在!

  看著這群天真爛漫的孩子,高鼎心中的不快一掃而光,他按耐不住激動的心情,詩興大發(fā),隨即吟誦出了流傳千古的七言絕句《村居》。一瞬間,他領(lǐng)悟到了陶淵明為何會放棄功名,歸隱山村的那一份恬淡的心境,心也不由得向往和熱愛起這鄉(xiāng)村安逸無憂的生活了。

  二、教材分析

  《村居》是二年級上冊的一首古詩,這首詩寫的是詩人在農(nóng)村親眼看到的景象。早春二月,草長鶯飛,楊柳拂堤,兒童們興致勃勃地放風箏。有景有人有事,充滿了生活情趣,勾畫出一幅生機勃勃的“樂春圖”。全詩字里行間透出詩人對春天來臨的喜悅和贊美。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寫時間和自然景物。早春二月,小草長出了嫩綠的芽兒,黃鶯在天上飛著,歡快地歌唱。堤旁的柳樹長長的枝條,輕輕地拂著地面,仿佛在春天的煙霧里醉得直搖晃。

  “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寫人物活動。孩子們放學回來得早,趁著刮起的東風,趕忙放起了風箏。兒童處在人生早春,東風帶來融融的暖意,紙鳶是放飛的樂趣,詩人選寫的人和事為美好春光平添了幾分生機,幾分希望。

  三、教學價值

  本課是由一首七言絕句、一幅孩子們放風箏的插圖、10個要求會認的字和8個要求會寫的字、一個多音字“散”構(gòu)成的,課后還有三道練習題。

  本課的七言絕句描寫出了一幅春天孩子們在村旁的芳草地上放風箏的圖畫,是一幅自然景物和活動著的人物融合在一起的、充滿生機、春意盎然的農(nóng)村生活圖畫。早春二月,草長鶯飛,楊柳拂堤,兒童們興致勃勃地放風箏。有景有人有事,充滿了生活情趣,勾畫出一幅生機勃勃的“樂春圖”。全詩字里行間透出詩人對春天來臨的喜悅和贊美。讀了這首詩,讀者好像跟詩人一起飽覽了美麗春景,一起分享著孩子們放風箏時的歡樂。

  而課文中的插圖正好配合了古詩所表達的意境,學生可以結(jié)合插圖,在反復朗讀的過程中自己理解感悟詩的內(nèi)容和意境。反過來這首詩正好把這幅生機勃勃的“樂春圖”躍然紙上。這首詩落筆明朗,用詞精練。全詩洋溢著歡快的情緒,給學生以美好的情緒感染。

  另外本課還要求學生掌握兩個多音字“散”和“長”,“散”是在詩中出現(xiàn)的,而“長”怎是在課后的讀一讀中配合一首小兒歌一起呈現(xiàn)的,通過兒歌的朗讀,讓學生很容易地就掌握了“長”字兩個讀音的不同含義。課后的讀一讀,寫一寫,則注重了孩子們詞語積累。給相同的詞語連線,則是讓學生了解詩中個別詞語相同意思的不同表達方式,同時也有助于學生理解和感悟詩的內(nèi)容和意境。

  四、地位作用

  本課是二年級上冊,第一板塊《快樂地玩》的第一課,是學生剛剛結(jié)束了愉快的暑假生活,重返校園學習的第一課。剛剛開學學生還沒有從玩耍中完全進入學習的狀態(tài),所以教材一開始就編排了能與學生假期生活緊密聯(lián)系的《快樂地玩》這一板塊,讓學生易于接受,更重要的是第一課《村居》,更能貼近孩子的生活實際,而且篇幅短小,內(nèi)容生動,邊學習邊讓學生回憶暑假的愉快生活,在課堂上給孩子們呈現(xiàn)了一方游戲的天地,讓孩子們能很快地進入學習的狀態(tài)。

  另外,本課的古詩教學是在一年級下冊剛教學完,《春夏秋冬》這一板塊的基礎(chǔ)上進行教學的,這一板塊的幾首詩都是吟詠四季的經(jīng)典之作,詩人以清新活潑、明朗曉暢的語言描寫四季的瑰麗風景,抒發(fā)了詩人醉心自然、寄情自然的情感。學生已經(jīng)對古詩有了初步的了解,而且從古詩中得到啟發(fā),得到了美的享受。學生是在這樣的基礎(chǔ)上學習《村居》這首古詩的,學生能很快地進入情境,體會環(huán)境的優(yōu)美和兒童生活的快樂,感悟詩人對春天的喜愛之情。

  古詩的教學從一年級下冊寫景的古詩到本冊的《村居》,有景有人有事,充滿了生活的情趣,同時也為二年級下冊和三年級上冊學習描寫勞動場景的田園詩做好了鋪墊。

  五、教學目標

  1、認識10個生字,會寫8個字。認識1個偏旁“火”。認識多音字“散”和“長”。

  2、通過圖文結(jié)合、樂文結(jié)合、動靜結(jié)合,感受春天的詩情畫意。

  3、有感情地朗讀古詩,熟讀成誦。

  4、通過朗讀、想象,感受詩歌的語言美。

  5、體會詩人對春天的贊美之情。

  本課教學重點是朗讀、背誦和識字寫字。難點是通過朗讀感悟想象詩中描繪的春天生機勃勃的景象。

  六、方法策略

 。ㄒ唬﹦(chuàng)設(shè)情境,引人入勝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我們語文教學就應該注重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使之自主地學習。所以針對二年級小學生的特點和認知規(guī)律,通過游戲激趣、圖畫再現(xiàn)、音樂渲染、語言描述,帶領(lǐng)學生進入真正的生活情境等教學策略,從多方面,多角度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創(chuàng)設(shè)引人入勝,新奇不解的學習氛圍。

  例如:

  1、導入部分,我設(shè)計了摘蘋果的游戲,每一個蘋果的后面都藏著一首我們學過的古詩,要求學生背誦下來蘋果后面的古詩就可以獲得這個蘋果。讓學生通過游戲鞏固了所學過的古詩,同時也激發(fā)了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很自然地就進入了新課的學習。

  2、在學生讀詩的過程中,教師也可以創(chuàng)設(shè)情境,選擇與本文內(nèi)容比較相符的音樂,讓學生配樂朗誦,讓他們的讀書聲和音樂聲融合在一起,在抑揚頓挫、富有感情的`誦讀中,體會詩的韻味、詩的意境、詩的情感。同時邊讀邊展開想象,感受詩的語言美。

  3、復現(xiàn)鞏固過程中,把古詩的內(nèi)容改寫成小散文,而且散文中包括本課中要求會認和要求會寫的生字,讓學生換個語言環(huán)境識記生字,同時也進一步感悟古詩的內(nèi)容和詩中所描寫的意境。

  (二)朗讀品味,讀中感悟

  讀是最有效的閱讀手段,讓學生喜歡讀書,學會讀書。在讀中感受詩歌的語言美、音韻美、意境美。對于古詩的教學,重在朗讀,在讀中感悟。所以在讀時我們可以分步進行。

  1、多種形式自由讀。如齊讀、分行讀、表演讀、合作讀、比賽讀、評讀等等,由自己小組自己選擇來讀。

  2、展示讀。學生自由展示自己的讀,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教師要及時進行點評,適當時加上教師的示范讀。

  3、想象讀。在這一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適當加入音樂,讓學生閉眼邊讀邊想象,進一步在讀中感悟詩的語言美、音韻美和意境美。

 。ㄈ┳灾魈骄浚献鲗W習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在課堂教師中我們就要力求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能自主學習。所以在課堂上讓學生針對詞句質(zhì)疑、借助圖畫去解疑,還有讓學生自主選擇朗讀方式,通過自讀自悟獲取知識、情感體驗等環(huán)節(jié),都真正把學習的權(quán)力還給學生。

  如:

  1、在識字教學中,采用“多次復現(xiàn)”的原則,通過多種形式讓學生有層次有梯度地讀生字,讀后讓學生自主選擇自己喜歡的識字方法識記字形,對于不理解的字、詞,則通過小組合作學習來解決。充分體現(xiàn)了學習的自主性。

  2、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古詩,在讀的同時在不理解的詞句旁邊進行標注。然后小組同學通過圖文對照,自己解決問題。然后讓學生說一說每行古詩所對應的畫面,這樣學生就在回報與討論中自主完成了學習任務。

 。ㄋ模┪业囊稽c看法

  另外,課程標準中指出,低段閱讀教學要求學生能誦讀淺近的古詩,展開想象,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yōu)美,所以我個人認為要想達到課標中的要求講好古詩,我們教師必須要注意以下三個方面:

  1.知人知世

 。1)把握不同時代的不同詩歌風格

 。2)把握作者創(chuàng)作詩歌時的心境與處境

 。3)了解作者創(chuàng)作詩歌時的社會背景

  2.把握詩歌中的形象

  (1)人物形象:人物形象既指詩歌中作者創(chuàng)造的人物形象,又指詩歌中的抒情主人公,即作者的形象。

  (2)事象:事象即動作形象。

  (3)物象:物象即事物形象。

  (4)景象:景象即景物形象。

  3.把握詩的思想內(nèi)容和詩人的觀點態(tài)度

  只有做到了這三方面的要求我們才能更好地引導學生去想象、去感悟。

 。ㄎ澹┮稽c建議

  在教學本課時,我們可以通過讓學生動手畫一畫來反饋學生的掌握情況,有一部分學生把柳樹畫成了黃色,這就說明學生對于早春二月理解得不是很透徹。另外如果有條件的老師可以把歌曲《村居》教給學生,這樣不僅加深了鞏固,也激發(fā)了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

  《村居》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認識古、詩、首、眠等13個生字,會寫聲、多、知、忙。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感受春天的美好,培養(yǎng)學生喜愛春天、喜愛大自然之情。

  【教學準備】

  有關(guān)春天的圖片及春天的古詩。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過程】第一課時

  一、導入揭題

 。、通過這一單元課文的學習,我們了解了許多有關(guān)春天的知識。誰愿意把自己所知道的春天和大家交流一下?

  意在調(diào)動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激活學生對春天的感受,為進一步理解春天作鋪墊。

  2、師:柳綠花紅、鶯歌燕舞、百花齊放、百鳥爭鳴的春天不僅我們喜歡,許多古代的詩人也很喜歡,他們還寫下一首首詩贊美春天美麗的景色呢!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兩首描寫春天的古詩。板書課題,齊讀。學習古、詩、首兩個字。

  二、學習《春曉》

  出示整首詩。

 。、讀通:

 、艓煟哼@首詩是1000多年前的唐朝大詩人孟浩然寫的。(齊讀詩題)很多同學都會背這首詩,請大家看拼音,認真讀一讀,呆會兒我們來比賽背詩,看誰能把每個字音背準。

  教學應建立在學生已有知識經(jīng)驗的.基礎(chǔ)上,才能較大限度地調(diào)動學習自主性。

 、茖W生借助拼音自由讀詩。

 、侵该痴b。

 、日J記漢字:

 。ㄖ该x準詞──交流識記加橫線字的方法組詞,猜字義)

  春眠

  春曉

  處處

  聞啼鳥

  2、理解感悟:

 、庞衫斫獯簳砸,這首詩描寫的是春天早晨的景色,讀讀第一句。(也可做做動作幫助理解)

 、普埻瑢W們再把這首詩讀一遍,看看這首詩寫了春天的哪些景物,哪些地方看不懂。

 、墙涣饔懻搶W習。

 、冗@首詩寫了春天的哪些景物?(鳥、風雨、花)

 、纱禾,鳥兒怎樣?你從哪兒知道的?(理解處處聞啼)

  ⑹播放一段鳥兒鳴叫的錄音。耳聽鳴叫聲,想象鳥兒飛翔的畫面,讀好第二句。(體會春天所帶給人的美好、愉悅)

 、嗽娭兴鑼懙幕ㄔ鯓樱浚ɡ斫庵嗌,也可畫畫幫助理解)

 、踢@花與風雨之間有什么關(guān)系?

  ⑼花落了這么多,你有什么想法?(很可惜、很美)把你體會的情感通過朗讀表現(xiàn)出來。

  3、吟誦:

  通過這首詩的學習,你又知道春天是怎樣的?

  朗讀全詩,背誦。

  三、再現(xiàn)生字,指導寫字古、聲、多、處

  布置作業(yè):課下收集有關(guān)春天的古詩。

  四、板書

  春曉

  春眠不覺曉,

  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

  花落知多少。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開火車認讀生字。

  2、背誦《春曉》。

  3、出示新課課題《村居》,讀題,學習村、居兩字,解題。

  二、學習《村居》

 。、學生借助拼音自由讀古詩,讀準字音。

  2、識記生字:

  醉

  春煙

  散學

  忙

  兒童

 。ㄗx準音──交流生字的識記方法──隨機理解詞義,用醉、忙各說一句話。)

 。场⒅该x全詩。

 。础⑿〗M合作學習,要求:

  先認真地讀古詩,看看圖,想想這首詩中又寫了哪些景物?用____劃出來。哪些地方讀不懂的用?標出。兩分鐘后(小組長記時)在小組中交流一下,不懂的地方互相討論解決解決。

 。、全班匯報交流。

 。、⑴學習第一、二句:

  通過長、拂堤、醉、春煙的理解,感悟草、鶯、楊柳的形象。

  這是一幅怎樣的畫面呢?誰能來說一說。

  指導朗讀。用輕緩的語氣讀,感受春天的美景。

 、茖W習第三、四句。

 、峭纼蓚互相說一說,你見過的風箏有哪些?風箏是怎樣放的?

  喚起放風箏的記憶,體味其中的樂趣。

  7、指導朗讀,讀出放風箏的快樂之情。

 。、吟誦全詩。

  三、再現(xiàn)生字。指導寫字知、忙

  四、拓展閱讀有關(guān)春天的詩

  五、作業(yè)

  背誦古詩《村居》,寫生字知、忙并找?guī)资酌鑼懘禾斓脑姟?/p>

  六、板書

  村居

  草長鶯飛二月天,

  拂堤楊柳醉春煙。

  兒童散學歸來早,

  忙趁東風放紙鳶。

  《村居》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

  1.能準確識讀生詞,認讀輕聲。能正確、規(guī)范地書寫8個生字,聽寫課后8個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詩歌。

  【過程與方法】

  培養(yǎng)學生運用方法理解詩句的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體會詩人的情感,體會出作者對春天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

  1.學會本課生字。

  2.了解詩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詩歌。

  【教學難點】

  1.初步掌握學習古詩的方法,并能利用手中的學習工具自學古詩。

  2.體會詩的意境,體會詩人的感情。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題、釋題、了解作者

  1.同學們想一想,你以前會背哪些古詩?誰想起來,就請你站起來背給大家聽。(學生起來背)

  2.真好!看來大家非常愛學古詩。今天我們再學一首,這首古詩啊,內(nèi)容和春天有關(guān)系。你們喜歡春天嗎?(喜歡)清朝有位詩人高鼎特別喜愛春天,他用寫詩的形式來表達對春天的喜愛。這首詩是詩人居住在鄉(xiāng)村寫下的一首詩,所以題目叫《村居》。

  3.板書課題,拼讀課題,釋題:

  村:鄉(xiāng)村。

  居:居住。

  村居:在鄉(xiāng)村居住。

  (二)圖文結(jié)合、初知大意。

  1.(多媒體出示畫面)說說你們看到了什么?聽到什么(草兒萌芽,柳樹被風輕拂,黃鶯邊飛邊唧唧地叫,孩子們正在放風箏。)看著這幅圖你有什么感覺?

  2.這首古詩寫的就是這美麗的景色。請大家自己去讀讀吧:

 。1)學生練讀。

 。2)指名讀,正字音:

  注意“妝”是翹舌音,后鼻音,“剪”前鼻音,“醉”、“裁”、“絲”是平舌音,“鶯”、“詠”后鼻韻母。

 。ㄈ⿲ёx古詩,感受詩意。

  1.現(xiàn)在你們看看圖,再讀這首詩,讀一句,想一想,你猜猜這首詩是什么意思?把每句詩的意思猜出來。猜出來后告訴周圍的同學,再聽聽其他同學怎么說。大家互相幫助,把這首詩學好。

 。▽W生自學)

  2.學習一、二句:

 。1)(多媒體出示第一、二句詩的畫面)誰來說第一句?指名說,大家補充。

 。ǘ拢嗖葑聣殉砷L,黃鶯飛來飛去)

 。2)學生質(zhì)疑:我覺得不對,要是“二月,青草茁壯成長,黃鶯飛來飛去!睉撌恰岸绿觳蓍L鶯飛”呀,這里寫的是“草長鶯飛二月天”這是怎么回事?

 。◣燑c撥:這是古詩常用的方法,古人寫詩常常不按照正常順序?qū),為了押韻,讀起來朗朗上口。)

 。3)齊讀第一句,指導停頓:

  草長/鶯飛/二月天,

 。4)指名講第二句,重點理解:

  拂、醉(河堤上的楊柳,在茫茫的春煙中像喝醉了一樣吹拂搖蕩著。)

 。5)指導讀:

  河堤/楊柳/醉/春煙。

 。6)老師配樂讀一、二句,學生閉上眼睛邊聽邊想象,自己看到了什么?聽了有什么感受?

  (讓學生充分地說:早春二月,小草長出了嫩綠的芽兒,黃鶯在天上飛著,歡快地歌唱。堤旁的楊柳長長的枝條,輕輕地拂著地面,仿佛在春天的煙霧里醉得直搖晃。)

  (7)這么讓人如癡如醉的景色,我們該怎么讀好?

 。8)指名反復讀。老師指導。

 。9)配樂全班齊讀一二句。

  3.學習三、四句:

  (1)指名讀三、四句,讀后,你好象看到了什么?

  (孩子們放學回來的早,趁著刮起的東風,放起了風箏。)

 。2)(多媒體出示孩子放風箏的畫面)

  指名說詩意,理解“紙鳶”。

  聽到同學們動聽的讀書聲,課文里的生字很想跟我們交朋友?矗鼈兪钦l?

  1.交流識記字形。出示:詩村童

  加一加:“詩”“讠+寺”;“村”是“木+寸”,“童”是“立+里”。

  2.教師指導書寫。

  出示“詩村童”的田字格課件

  “詩”的左右結(jié)構(gòu),左窄右寬,“村”左右結(jié)構(gòu),左右等寬,“木”的捺變成點。

  “童”上下結(jié)構(gòu),注意下面“里”的筆順:

  教師在黑板的田字格上板演,并讓學生伸出手指,跟老師一起比劃書寫。提醒學生注意把握字的上下比例,把字寫勻稱。

  3.學生練習寫字。

  學生練習。教師巡視,個別指導,糾正寫字姿勢。個別作業(yè)展評。

  第二課時

 。ㄒ唬┲娙,解題意:

  師:同學們,還記得我們學習古詩的方法嗎?(共分四步:a.知詩人,解題意,b.釋詞語,明詩意,c.想意境,悟詩情,d.拓展閱讀。)這節(jié)課我們就用這四步學詩法來學習《詠柳》。

  1.關(guān)于作者,你知道多少?

  2.學習生字“詠”、“柳”。題目“詠柳”是什么意思?

  3.作者是怎么歌頌柳樹的呢?請大家輕聲讀一遍古詩。什么意思呢?下面我們來進行第二步。

  (二)釋詞語,明詩意:

  1.利用手中的學習工具,以小組的形式來理解詩意。

  2.匯報自學情況。

  第一句: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

  A.妝:(課件演示妝的演變過程),意思是裝飾,打扮。

  一般都是誰打扮?那么本詩是說誰打扮?

  B.絳:用絲編成的繩帶。絲絳:形容一絲絲像絲帶般的柳條。

  這句話的意思是:柳樹像碧玉裝扮成的美女一樣,千萬枝柳條像她那綠色的絲帶。

  第二句: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裁:用部首查字法查“戈字部”。裁剪,用刀或剪子把片狀物體分成若干部分。

  這句話的意思是:知道這細嫩的柳葉是誰剪裁的嗎?就是那像剪刀的二月春風啊!

  (三)想意境,悟詩情。

  1.再來讀第一句話,說說你眼前出現(xiàn)的是一幅什么樣的畫面?

  似一位姿態(tài)婀娜的美人出現(xiàn)在我們面前,那千條萬縷的垂絲,也隨之而變成了她的裙帶。上句的.“高”字,襯托出美人婷婷裊裊的風姿;下句的“垂”字,暗示出纖腰在風中搖擺。

  誰能通過誦讀把這美妙的畫面讀出來?

  2.那視之無形的不可捉摸的“春風”,被作者用“似剪刀”形象化了。請大家展開想象的翅膀,還能剪出什么?

  它正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給予我們美的想象。

  3.此詩借柳樹歌詠春風,把春風比作剪刀,說她是美的創(chuàng)造者,贊美她裁出了春天。讓我們借作者的詩文,讀出我們心中對春的贊美。

 。ㄋ模M縱觀,拓視野:

  春天正向我們走來!讓我們吟著春天的詩,與春天撞個滿懷……

  請在下面的三首詩中,選一首喜愛的背誦下來,并說說理由。

  出示古詩:朱熹的《春日》、杜甫的《絕句》(遲日江山麗)和葉紹翁的《游園不值》。

 。ㄎ澹┳R記生字,指導書寫。

  A.交流識記字形。

  (課件出示)出示生字田字格課件:碧妝綠絲剪

  有什么辦法記住它們?

  加一加:“王+白+石”是“碧”,“纟+錄”是“綠”,“前+刀”是“剪”,“纟+纟”是“絲”。

  換一換:“將”去掉右邊部分,換成“女”,就是“妝”。

  B.指導書寫。

  1.教師在黑板上板演,并讓學生伸出手指,跟老師一起比劃書寫。(提醒學生注意把握字的上下比例,把字寫勻稱)

  2.學生練寫。

  教師巡視,個別指導,糾正寫字姿勢。個別作業(yè)展評。

  (六)總結(jié)提升,拓展延伸

  1.今天我們學習《詠柳》這首詩,你一定有很多的收獲吧!把你的了解、想法和你的好朋友說一說。

  2.柳樹像一位婀娜多姿的女子,趕快拿出你的紙和筆把它畫下來吧!

  《村居》教案 篇7

  一、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3個生字,并且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能正確、流利、有節(jié)奏地朗讀古詞,背誦古詞。

  2、通過反復吟誦古詞,讀懂古詞的大意,能用自己的話說出古詞描寫的景色,感受古詞中描繪的田園生活以及農(nóng)村安寧平靜生活的思想感情。

  3、學習古詞上闋從景到人的描寫順序,下闋從遠及近的表達順序的寫法。

  4、在誦讀中,激發(fā)學生熱愛中國古詩詞的情感,感受中國經(jīng)典文化的魅力。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通過反復吟誦古詞,讀懂詞的大意,能用自己的話說出古詞描寫的內(nèi)容。

  教學難點:

  感悟田園生活的意境,體會作者的情感。

  三、教學評價設(shè)計

  1、檢查學生預習環(huán)節(jié),通過看預習單、同位輪讀及指名讀等多種方式了解學生尤其是學困生識、寫生字及正確流利讀書情況。

  2、在精讀感悟環(huán)節(jié),采用默讀、圈畫、討論、交流、移情體驗、感情朗讀等方式推進學生讀懂詞句,從而體會作者表達的感情。

  3、通過朗讀,引導學生想象畫面,讀懂詞的意思和意境;借助詞中的詩眼和關(guān)鍵詞體會作者的情感。

  4、在整個學習的過程中,關(guān)注學生的情感體驗,關(guān)注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并及時做出評價。通過反復吟誦古詞,激發(fā)學生熱愛中國經(jīng)典詩詞的情感,感受中國經(jīng)典文化的魅力。

  四、教與學的準備

  教師準備:

  1、查找描寫辛棄疾創(chuàng)作這首詞的背景資料及關(guān)于辛棄疾的小故事,制作課件。

  2、搜集有關(guān)詞的資料及課文插圖

  學生準備:按照預習單的要求預習,并且完成預習單。

  五、教學課時

  2課時

  六、教學設(shè)計

  第一課時

  環(huán)節(jié)

  一、整體感知——初讀古詞,感知秋色

 。ㄒ唬┏踝x古詞,感知詞意

  大家都預習了《清平樂·村居》,一定被寧靜和諧的鄉(xiāng)村生活深深陶醉,讓我們記住這首詞的作者——辛棄疾。你們一定想了解這位了不起的詞人,那就讓我們一起走進歷史的隧道,回到宋朝去看看詞人波瀾壯闊的一生。(出示課本圖片),老師引入課題:

  1、簡要介紹辛棄疾:南宋詞人。字幼安,號稼軒,山東濟南人!扒迤綐贰笔窃~牌,規(guī)定這首詞的字數(shù)平仄,“村居”是題目概括了詞的有關(guān)內(nèi)容。(學生回憶我們還學過哪些古詞:《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清平樂六盤山》學生說出詞牌和題目)。辛棄疾晚年遭受議和派排斥和打擊,志不得伸,歸隱上饒地區(qū)閑居農(nóng)村時所寫的。作者一生始終關(guān)心恢復大業(yè)。他向往和平寧靜樸素安適的農(nóng)村生活,這更加激發(fā)了他抗擊金兵,收復中原,統(tǒng)一祖國的愛國熱忱。因此他創(chuàng)作了《清平樂村居》。

  2、板書:《清平樂村居》

  3、自由讀詩,做到讀正確。

  4、檢查能否讀得正確流利。

  重點指導:

  A、“清平樂”中樂讀“yue”不讀”le”“臥剝”的“剝”讀“bao”不讀“bo”!颁z”是翹舌音。

  B、糾正“翁媼”的讀音。

  5、逐句默讀古詞,思考古詞大意:每句詞描寫了什么景物,整首詞給我們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不理解的詞句用問號標出。

  6、小組合作學習。每首詩由一位同學說說每詞的大意,描寫了哪些景物,對于疑難的地方全組同學交流。不能解決的疑難由小組長記錄下來。

  7、指導提示學生讀好每句詞的節(jié)奏,師范讀并出示課件。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fā)|誰家翁媼。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

  8、小組匯報交流不理解的生詞,教師相機指導出示:茅檐:茅屋。醉里:酒后微醉。吳音:吳地的方言,作者寫這首詞時在江西上饒,春秋時代屬于吳國。相媚好:彼此之間很親密。翁媼:老年夫妻。鋤豆:在豆田里鋤草。無賴:頑皮。

  9、鼓勵學生大膽創(chuàng)新整體感知詞意。教師小結(jié),成新課堂上部分題目,當堂達標。

  第二課時

  環(huán)節(jié)

  二、部分理解——精讀古詞,品味意境

  師講故事導入:低矮的茅屋前面,有一條清澈見底的小溪,溪邊長著郁郁青青的小草。不知誰家一對老人正在用好聽的吳地方的方言在親密的交談。大兒子在小溪東面的豆地里鋤草,二兒子正在編織雞籠。最可愛的是頑皮的小兒子,正趴在溪頭剝著蓮蓬吃呢。

 。ǘ┱b讀《清平樂村居》

  1、出示: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問:

 。1)你感受到了什么?

 。2)這句應該如何來讀?

  這句寫出了簡樸的鄉(xiāng)間生活,特別是青青草讓人想起了春天踏青的美好感受,引導學生讀出這種感受來。

  3、師:請大家輕聲朗讀“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fā)誰家翁媼”,思考:這句你感受到了什么?僅僅是酒讓這老兩口醉了嗎?這句應該用什么樣的語氣來讀?學生朗讀,然后組織學生交流,引導學生正確誦讀這一句。

  “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fā)|誰家翁媼!弊x后交流,在圖中,我們看到兩位老人在聊天,那他們會聊些什么呢,展開想象,然后小組討論一下。

  4、學生交流了老兩口聊天的內(nèi)容,

  學生匯報:

  a、老伴啊,今年我們的收成看樣子是不錯了,等到秋后,給大兒子把婚事辦了吧,也了了我們的一翻心事。

  B、小兒子不能老在家里玩,等過幾天把他送學堂里讀書吧。

  C、老伴啊,你現(xiàn)在做的菜越來越好吃了。不知不覺我酒就喝多了。

  5、師小結(jié):大家討論的很好,想象的也挺棒。這戶人家住的是—“茅檐低小”,但是周圍的環(huán)境是“溪上青青草”,這戶人家也過的和和睦睦,讓人羨慕:翁媼之間是“醉里吳音相媚好”,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多幸福的鄉(xiāng)村生活啊,這對白發(fā)夫妻簡直陶醉了。作者辛棄疾在晚年遭受議和派排斥和打擊,志不得伸,卻一生始終關(guān)心恢復大業(yè)。他向往和平寧靜樸素安適的農(nóng)村生活,此情此景不由的讓這位一輩子征戰(zhàn)沙場的詞人一改激情豪放的創(chuàng)作風格,創(chuàng)作出了這首田園風格的詞《清平樂村居》。

  6、創(chuàng)設(shè)情境,感情誦讀。

  從這首詞中,我們感受到了作者對農(nóng)家生活的向往,對田園生活的熱愛。讓我們一起滿含激情的來讀一讀這首詞。(播放古箏音樂,教師范讀后)學生朗讀,能背誦的同學試著背誦。

  環(huán)節(jié)

  三、回歸整體——積累拓展,讀寫訓練

 。ㄈ┗貧w整體,拓展延伸。交流,你還知道辛棄疾的其他詩詞嗎?教師出示:

  《破陣子》,序: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

  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蓱z白發(fā)生。

  1、讓我們把兩首詞放在一起讀一讀。同樣是辛棄疾所作,在風格上是迥乎不同。

  2、請再讀這兩首詩,體會兩大詩人的不同心境。(對比朗讀,感受詩人不同的心情帶來的不同感受。)

  3、拓展感悟:辛棄疾一生征戰(zhàn)沙場,可惜抱負無法實現(xiàn),在退隱上饒以后,看到了農(nóng)村清新秀麗、樸素恬靜的環(huán)境以及翁媼及其三個兒子的輕松和諧的畫面。不由的寫出了這首詞,抒發(fā)了他對農(nóng)村安寧平靜生活的向往。

 。ㄋ模┚毩曉O(shè)計

  1、背誦古詞。

  2、繼續(xù)搜集閱讀辛棄疾的詞,想一想他們分別表達了什么樣的情感?

  (五)板書設(shè)計

  26清平樂村居

  上闋環(huán)境

  表達了對田園生活的喜愛

  下闋敘事

  附預習單:

  26、《清平樂村居》預習單

  班級:姓名:

  認真完成預習任務,并自我評價。完成以后,可以在相應的評價欄里打“√”。

  一、讀寫生字詞練習。書寫生字詞語(用習字冊),并把寫錯的字糾正過來,然后讀正確。

  二、讀書練習。自由朗讀課文,爭取讀正確,讀流利。讀不好的地方可要多讀幾遍喲。

  三、思考

  1、一邊讀詞一邊思考:這首詞那些景色?想一想,在書上畫一畫。

  2、請你也來搜集辛棄疾的詞,寫下來,讀一讀。

  3、收集有關(guān)辛棄疾在什么情況下寫得這首詞,并讀一讀。

  4、記下你的收獲。

  教學反思:

  成功之處:“詞”是五年級學生剛剛接觸的獨特的.文學形式。我從以下幾個方面:了解詞人、主題探索、融情誦讀、激情延伸、對比誦讀來完成教學。本課的教學設(shè)計建立在對文本的學習基礎(chǔ)上,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很好的突出了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課堂中將《清平樂村居》的學習置于文化的大的背景下,重在熏陶引領(lǐng)——引入文化因素,給學生以傳統(tǒng)文化的熏陶;重在滲透文學教育,給學生打開一扇窗戶,一扇瀏覽文學寶庫的窗戶,

  讓他們進入一個富有魅力的語文學習的世界。文學作品是有情感的,是有溫度的,應設(shè)身處地的站在詞人的角度,體味詞人酸甜苦辣的生活,更好、更準地把握詩詞韻感。

  不足之處:對詞人的情感理解上,不夠到位,由于學生對辛棄疾的創(chuàng)作的背景了解的不深入,對詞的情感感悟上還需加強。

  使用建議:作為一名教師,如何遷移舊的知識來學習這種新見文體,是擺在課前的值得教師思考的一個問題。想了好久,決定發(fā)揮教材優(yōu)勢,遷移原來學習古詩的方法,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

  《村居》教案 篇8

  教學目的:

  理解詩中語句,借助聯(lián)想和想象把握詩歌的意境,體會其中蘊含的思想感情,背誦這首詞。

  引導學生進入詩詞的意境,發(fā)揮想象,進行再創(chuàng)作,可以畫成圖畫或擴展成一篇散文或故事。

  教學過程:

  一、題解。

  “清平樂”是詞牌名,這首詞是詩人晚年遭受議和派排斥,打擊。壯志難酬。歸隱上饒地區(qū)農(nóng)村時的作品。

  二、自瀆,掃清生字。

  1 、讀準字音。

  2 、解釋詞語。

  三、齊讀,指名談詞句的意思或描繪的意境,學生評議。

  四、引導學生分析詩歌構(gòu)思、寫法,討論下列問題。

  1 .開頭兩句寫景,描會了哪些景物? 有何特點?

  明確:茅舍、小溪、青草,這些農(nóng)村中司空見慣的小景,將它們組合成一個畫面。顯得格外清新優(yōu)美,富于田園特色

  2 .后六句寫人,寫了哪些人物的哪些活動? 為什么這樣構(gòu)思?

  明確:通過翁媼打趣閑淡,大兒鋤草,中兒編織雞籠.小兒臥剝蓮蓬的簡單情節(jié),安排,寥寥幾筆描畫出一幅富于田園特色的生活景象,表現(xiàn)了農(nóng)村和平安寧、自然樸素的生活,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

  小結(jié):這首詞在表現(xiàn)手法上,不事雕琢而純用白描,寫人物的活動富于變化,寫白發(fā)翁媼,先聞其聲:寫大、中、小兒.后見其人。寥寥幾筆,如實描摹,寫出—家兩老三少的.活動,全詞只攝取了一個很平常的生活畫面,如同一幅素描,卻寫得生趣盎然。

  五、學生朗讀、背誦。

  六、課堂作業(yè):

  1 、根據(jù)詞的意境,畫一幅田園景象圖。

  2 、展開合理的想象,將《清平樂》擴寫成300 字的短文。

  《村居》教案 篇9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課文。

  2、借助朗讀、想象、感悟詞中田園生活的意境,使學生從中受到美的熏陶

  3、理解這首詞的意思,想象這首詞所描繪的情景,并在說的基礎(chǔ)上寫下來。

  重點難點:

  圖文結(jié)合感悟詞中田園生活的意境,使學生從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學過程:

  一、揭題、導入:

  1、同學們,我們都生活在農(nóng)村,農(nóng)村生活給我們留下了許多美好的印象,你能向大家介紹介紹嗎?

  2、農(nóng)村生活有著許許多多的優(yōu)點,在800多年前的南宋時期物質(zhì)條件比現(xiàn)在差得多,那時候沒有現(xiàn)在的水泥、柏油公路,沒有車輛,交通落后,農(nóng)村成了人們生活的主要場所,當時動蕩,連年戰(zhàn)亂,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當時著名的愛國詞人辛棄疾目睹著這一切,他渴望見到農(nóng)村平靜、安寧、幸福的生活。今天,他來到了農(nóng)村,終于找到了他向往的地方。

  投影清貧樂·村居圖

  3、圖上是怎樣的景象,你能按一定的順序向大家介紹介紹嗎?(對照畫面學生練說)

  4、看著眼前的這一幕,你準備用什么形式來表達自己的情感呢?詩人情不自禁地寫下了一首詩清貧樂?村居。配樂朗讀。

  二、初學詩意

  1、自由讀文,注意讀準字音。

  2、同桌互讀課文。(注意正音)

  3、集體交流檢查,指名同學讀文、點評。(指正讀音bāo剝)

  4、男女生賽讀,齊讀。

  5、再讀課文,對照圖想想你讀懂了什么,還有什么疑惑的地方?

  6、交流收獲:(注意學生多元理解)

  茅檐低小草最喜小

  大兒鋤豆二兒

  7、交流學習中遇到的問題。

  翁媼老年婦女

  臥剝伏在地上剝東西

  吳音吳地方言

  8、對照插圖說說整首詩意。

  9、指名學生試說,集體練說。

  10、再對照詩意再現(xiàn)畫面,說說你眼前呈現(xiàn)出了哪些畫面。

  三、分塊品讀

  1、教師引導過渡,出示清貧樂?村居分解圖。

  2、引導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場面來理解、想象、解說。

  3、學生自由選擇準備。(想象要豐富)

  4、集體交流。(體會與指導讀書相結(jié)合)

  (1)小兒臥剝蓮蓬。我似乎看到了、聽到了

 。2)大兒鋤豆溪東。

 。3)二兒正織雞籠二兒會怎樣想

 。4)醉里吳相媚好,翁媼

  這一對老人會聊些什么?(大兒、二兒、小兒以后的生活)

  指名讀這二句話,想象這是一幅什么景象。

  四、延伸:

  1、如果我們繼續(xù)往里走,還會見到什么畫面?

  2、同桌互說交流。

  3、指名說。

  4、辛棄疾看到這樣的景象,心中會想些什么呢?

  5、引導學生再次朗讀課文。

  五、再讀課文,品味情感,表達了什么感情。

  六、小結(jié)、作業(yè)

  選擇剛才你選擇的畫面,把你想寫的話寫下來。

  《村居》教案 篇10

  一、 教學分析

  教材分析

  《清平樂 村居》是人教實驗版小學語文第十冊第二組的課文,它通過對農(nóng)村特有的清新秀麗、樸素恬靜的環(huán)境描寫以及對翁媼及其三個兒子形象的刻畫,抒發(fā)了詞人喜愛農(nóng)村安寧平靜生活的感情。

  學情分析

  五年級的學生,已具備初步的品詞賞句和感悟文章情感的能力,一經(jīng)點撥便能進入積極的思維狀態(tài),情感也易被激發(fā)。但由于學生的學習基礎(chǔ)和學習個性方面存在較大差異,缺乏課堂學習的積極參與習慣和專注學習的能力。因此,將信息技術(shù)引入課堂,關(guān)注更多學生知識的接受力和情感的感悟力,學生在興致盎然中融入詩的意境,體會詩的情感。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認識3個生字,理解這首詞的內(nèi)容,想象這首詞所描繪的情景。

  過程與方法:利用多媒體展示文、聲、色的動態(tài)效果,創(chuàng)設(shè)詩意氛圍,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激發(fā)學生對田園生活的喜愛,及受到美育的熏陶。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詞的內(nèi)容,感悟田園生活的意境。

  教學難點:有感情朗讀,使學生受到美的熏陶 。

  四、媒體設(shè)計

  在《清平樂 村居》的教學中以學生發(fā)展為本,以服務教學為宗旨,設(shè)計了課程頁。該頁貫穿于整個教學活動,分為賞韻讀文、課文動畫、詞義點撥、舊詞新唱、詩情畫意、宋詞簡介、田園詩句等部分,根據(jù)教學和學生實際情況有選擇的運用,整個媒體設(shè)計具有可選性、實效性、可操作性。

  五、教學過程設(shè)計:

  (一) “走近村居”

  1、音畫共賞,情境導入

  教學伊始,運用課件出示課文的插圖,伴著悠揚的古琴曲,學生置身于恬靜的田園氛圍,從而創(chuàng)設(shè)了“未成曲調(diào)先有情”的良好課堂氛圍,揭示課題。

  2、美文誦讀,整體感知

  指導學生進入“賞韻讀文”下的“美文誦讀”,邊聽課文范讀邊借助拼音,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將這首詞讀正確,讀通順,初步感知詞的內(nèi)容。

 。ǘ白呷氪寰印

  1、多方互動,自主探索

  指導學生自由組合進行合作探究,借助“詞義點撥”,弄清重點詞語的意思:如“茅檐”、 “吳音”、“相媚好”、“翁媼”、“亡賴”,為感悟全詞掃清障礙。

  2、配樂演繹,感受意境

  引導學生進入“課文動畫”,該頁以動畫的形式再現(xiàn)詞中的景象——“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大兒鋤豆溪東”,通過這些動畫結(jié)合詞的內(nèi)容理解本詞,感受田園的意境。

  (三) “留連村居”

  1、配樂誦讀,外化詞意

  學生借助“意義識記”的方法,結(jié)合頁中“誦讀嘗試”再現(xiàn)詩境,進行自主配樂誦讀。

  2、詩情畫意,領(lǐng)會詞境

  指導學生借助課件中的“詩情畫意” 和“舊詞新唱”來“說詩意,唱詩詞”,達到積累內(nèi)化的目的。

  (四)“放眼村居”

  1、指導學生進入“宋詞簡介” 中的“辛詞全集” 、“田園詩句”,及頁中的“ 唐詩宋詞” 、“全宋詞”等站搜索查找辛棄疾的背景資料和田園詩詞,進一步拓寬學生的知識面。

  2、課堂上討論、交流、展示,如:詩詞朗誦、宋詞介紹、名句講解等。

  (五)綜合實踐。

  課后開展“辛棄疾宋詞朗誦會”

  六、整合點的診斷及解決方法

  這首詞處處洋溢著濃郁的農(nóng)村生活氣息,洋溢著作者對農(nóng)村生活的`喜愛之情,畫面感極強。僅用“讀詩句”、“明詩意”、“品詩境”、“誦詩句”的詩詞四步教學法進行固定化設(shè)計,難以使優(yōu)美的畫面“活”起來,“動”起來,難以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難以讓學生感悟田園生活的意境,也就更難以實現(xiàn)本課的三維目標——使學生受到美的熏陶。而運用信息技術(shù),創(chuàng)設(shè)多彩的教學情境,創(chuàng)造出靈動而有生趣的課堂,從“知識課堂”走向“生命課堂”,讓詩意在課堂飛揚。

  整合點一:音畫共賞,情境導入

  欣賞古典詩詞,貴在欣賞詩詞意境,體會詩中之意,感悟弦外之音。《清平樂 村居》向我們展示的是鄉(xiāng)村恬靜的生活。而古代與現(xiàn)代,距離遙遠。再加上我們的學生長期生活在喧囂的城市,對這種安寧、平靜的生活沒有體驗,小學生的感受難免會浮于表象。而將多媒體引入課堂,讓悠揚的古琴聲把學生帶入情境,讓清新的村居圖為學生創(chuàng)設(shè)恬靜的田園氛圍,拉近了學生與詩人的時空距離,幫助學生產(chǎn)生與詩人感情相契合的心理情緒,為學好文本開了好頭。

  整合點二:互動探究,體會詞義

  《清平樂 村居》用詞非常精練,一字一詞都經(jīng)過作者千錘百煉.因此抓住重點詞句分析,感悟意境是教學的重點。但由于小學生知識面窄,生活閱歷淺,表象儲備貧乏,如果按照常規(guī)教學由教師對每一個詞語作出確切的解釋,就破壞了詩詞所描繪的意境,連有些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感受也被破壞了。此外文中的一些字詞都應講古義、用今義講是不合適的。如“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的“無賴 ”當講“可愛”,而非今之“奸刁、撒潑”;有一些字詞的解釋又是很特殊的,如“醉里吳音相媚好”的“媚好”當講“相互逗趣、取樂”;這些僅靠教師機械傳授,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而利用頁資源,學生自由組合,借助頁中的“詞義點撥”、“課文動畫”,通過形,聲,光,色等形式,將抽象的語言轉(zhuǎn)化為直觀,形象,具體的視聽文字,這樣有利于學生抓住古詩中的關(guān)鍵字詞反復推敲,理解,從而領(lǐng)略古人用語的妙處,讀懂課文,有效地突出、突破了重點。

  整合點三:美文美讀,感受情境。

  《清平樂 村居》平仄有律,具有獨特的音韻美和節(jié)奏美,讀起來瑯瑯上口。由于其藝術(shù)形成的特殊性,也就具有了語言、音樂、繪畫、情感多種因素的美。在挖掘這些美的因素時,我充分利用了信息技術(shù)無可比擬的優(yōu)勢,借助頁中的“美文誦讀”,讓學生和著古典樂曲,有感情地誦讀,感受語言的節(jié)奏美。伴著“誦讀嘗試”中的古樂,學生有韻味的自主配樂朗讀,感受詞的音韻美;借助“詩情畫意” 的“茅檐清溪圖” “翁媼相媚圖” “大兒鋤豆圖” “中兒織籠圖” 及“小兒剝蓮圖” ,學生賞圖、品讀,詩意地描述心中意象;和著優(yōu)美的旋律,學生“舊詞新唱”,心中也涌動著喜愛田園生活的審美情趣。而“有感情朗讀,使學生受到美的熏陶”的教學難點就在樂聲的徜徉中,情感的交融中輕松突破了。

  整合點四:借助媒體,拓展延伸

  信息技術(shù)可以在古詩詞教學中充分發(fā)揮其信息容量大的優(yōu)點,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其中有廣泛的學習內(nèi)容和多樣的呈現(xiàn)方式,學生可以按自己的意愿和興趣,自主地采擷信息,表達自己的見地。這是常規(guī)教學手段所不可比擬的。在教學時,我把詞人生平、時代背景、詩體介紹、相關(guān)站等相關(guān)資料制成頁,上課時學生只要打開“宋詞簡介” 和“田園詩句”,利用多媒體絡(luò)教學信息的超文本可跳轉(zhuǎn)的組織方式,就可讓所需要的材料跳出來,幫助學生在學習和理解的過程中迅速獲取所需要的信息資料,不僅為學習內(nèi)容,體會作者感情打下了基礎(chǔ),還培養(yǎng)了學生自主學習的品質(zhì)。

  《村居》教案 篇11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認識生字,理解生詞;理解并想象這首詞所描繪的情景。

  2、能力目標:

  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課文,感悟田園生活的意境。

  3、情感目標:

  激發(fā)學生對田園生活的喜愛,對大自然的贊美之情。

  教學的重點難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內(nèi)容,感悟田園生活的意境,使學生受到美的熏陶。

  教法學法

  1、教法:

  新課標倡導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語文教學要關(guān)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因此,將教學方法確定為促進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的“情境教學法”、“以讀代講教學法”。

  2、學法:

  首先,“邊讀、邊看、邊想”的學習方法貫穿始終,把時間留給學生。學生的審美能力在“讀準、讀懂、讀好”的遞進性活動中得到提高。

  其次,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方法。學生在具體感悟美的活動中,自主地發(fā)現(xiàn)問題,獨立或合作解決問題,既達到本課教學目標,又實現(xiàn)學習方法的自主構(gòu)建。

  教學過程設(shè)計及理論依據(jù)

  本課的教學設(shè)計,按以下五個環(huán)節(jié)進行:

  一、情景導入,理解課題

  1、出示課文的插圖,伴著悠揚的古琴曲,讓學生給這幅畫起個名字,并讓學生說說為什么要起這個名字?

  2、告訴學生,這幅畫是根據(jù)宋代詞人辛棄疾《清平樂·村居》畫的。板書課題,指出清平樂是詞牌名,村居是題目。

  過渡:辛棄疾在這首詞中描寫了怎樣的鄉(xiāng)村,怎樣的人家呢?讓我們打開課本,一起來讀讀這首詞。

  (設(shè)計意圖:教學以畫導入,伴以琴聲,創(chuàng)設(shè)了恬靜的'田園氛圍,形成了未成曲調(diào)先有情的良好課堂基調(diào)。然后以起名作引,并說出理由,可謂‘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一下子就激發(fā)了學生興趣,較好地完成了對課題的理解。)

  二、朗讀課文,讀出韻味

  1、聽說學校電視臺要招幾位主持人,今天我就來選一選,然后推薦給學校電視臺。大家有信心嗎?然后學生自由讀。再指名讀,學生評價、打分。

  2、告訴學生竅門(假裝只告訴剛才指名讀的學生一人,其實大家都聽到),古詩詞的朗讀,不僅要正確、流利、有感情,還要注意停頓,讀出詞的節(jié)奏。比如第一句“茅檐/低小”,停頓的地方,讀時要做到“停而不斷”(老師范讀),而不能……(舉反例)學生再次自由讀,再指名剛才那名學生讀,學生再評價、打分。

  3、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

  (可以自己讀,同桌互讀,找自己的好朋友讀。)

 。ㄔO(shè)計意圖:詩詞具有音律美,讀來抑揚頓挫。通過自由讀、指名讀、齊讀等方式,以及吟詠的指導,使學生能讀出詞的韻味。)

  三、合作探究,質(zhì)疑探索

  1、通過剛才的朗讀,對這首詞你理解了多少,還有哪些地方不懂?學生分組進行合作探究。

  2、學生交流:

  著重理解:

 、拧白怼弊值乃谱砦醋恚皡且簟钡馁伡氒,想象“翁媼”會談些什么?

  ⑵“無賴”一詞的意思,感受古今詞義的區(qū)別和小兒的天真可愛。其他地方則相機點撥,一帶而過。

 。ㄔO(shè)計意圖:維果茨基認為,學生是通過與教師和同伴的共同活動,通過觀察、模仿、體驗,在互動中學習的。因此,教師不多作講解,而讓學生在讀中思考,在讀中討論,在讀中探究,在讀中感悟,著力感受吳音的特點,白發(fā)翁媼的親密、浪漫,小兒的調(diào)皮、可愛。教學節(jié)奏張弛結(jié)合,從而實現(xiàn)了能力和情感目標。)

  四、感悟詞境,熟讀成誦

  1、教師范讀,配樂,學生想象,問:

  你好象看到了怎樣的一幅畫面?

  學生準備后,指名學生說。此刻學生僅會簡單翻譯一下。

  2、教師點撥:

  古詩詞語言含蓄,有許多想象的余地。你能不能通過想象,使它變得更加具體呢?比如“幾杯酒下了肚,老倆口的話也多了起來,他們會說些什么呢?……”當然,你也可以描述鄉(xiāng)村的景色,還可以說說大兒,中兒,小兒……

  學生邊低聲吟誦,邊想象。再次指名學生說說好像看到了什么。

  3、配樂背誦。

 。ㄔO(shè)計意圖:新課標指出,學生的語文能力只有在語言實踐的基礎(chǔ)上才能獲得。因此,教師結(jié)合課文插圖再現(xiàn)詩境,讓學生在積累體驗中,進一步體會到田園的恬靜、和諧,激發(fā)學生對田園生活的喜愛,對大自然的贊美之情。)

  五、總結(jié)全文,課外延伸

  交流辛棄疾其人其作,推薦學生課外閱讀。

  結(jié)束語:

  宋詞是我國古代燦爛文化中一顆閃亮的明珠,一朵艷麗的奇葩。每首宋詞都仿佛是一幅絢麗多彩的畫,一曲委婉動聽的歌,一段綿長不絕的情。相信同學們通過今天的學習,一定對宋詞有了新的感受,希望同學們以后在宋詞中盡情遨游,進一步感受我國古代文學的藝術(shù)魅力。

 。ㄔO(shè)計意圖:以一課引一串,以本課為突破口,激發(fā)學生閱讀的興趣,打開學生的詩詞的認識之門,樹立大語文觀。這才是語文教學的最終目的。)

  《村居》教案 篇12

  【教學目標】

  1、能讀準“雞籠”“蓮蓬”“翁媼”等詞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詩詞。

  2、能借助注釋邊讀邊想象詩中情景的方法,感受詞中對清新秀麗、樸素恬靜的環(huán)境描寫和翁媼和三個兒子形象的刻畫。

  3、通過感受詩中所描寫的生機勃勃、和平寧靜、樸素安適的農(nóng)村生活,激發(fā)學生對田園生活的喜愛,對大自然的贊美之情。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古詩意思,想象詩中意境,體會詩中情感,有感情地誦讀。體會作者用詞的生動傳神,感悟古詩中所表達人情之美和生活之趣。

  【教學過程】

  一、讀—整體感知,初知大意

  (一)配圖樂,激學趣

  1、導入:同學們,畫是一種含蓄深刻的語言,它能把人引入心馳神往的境界。讓我們伴著悠揚的古琴曲來欣賞一下吧!

  2、播放古琴曲,學生欣賞課件展示動畫,最后定格。

  (二)創(chuàng)意境,入課題

  1、師:這幅畫是根據(jù)宋代詞人辛棄疾所寫的詞《清平樂·村居》所畫。

  2、齊讀課題

  (1)正音:樂(yuè)

  (2)讀準課題

  “清平樂”是詞牌名,村居是題目。讀課題時,中間注意停頓,再一起讀一遍。

  3、創(chuàng)意境:讀到“村居”,我們就會想到農(nóng)村,在你的想象中農(nóng)村是什么樣的畫面呢?(指名說)

  4、入課題:辛棄疾的詞中究竟描寫了怎樣的鄉(xiāng)村,怎樣的人家呢?讓我們打開課本,一起來學習這首詞。

  二、想—放飛想象,再造情境

  (一)初讀感知,讀通詞文

  1、自由朗讀古詩,提醒學生注意要讀準字音,讀通詩句,讀出古詩的節(jié)奏。

  2、指名讀古詩。

  師相機正音: 媼(ǎo)、剝(bāo)、翁媼、蓮蓬、臥剝

  3、教師范讀

  4、生自由讀、評讀、小組讀、齊讀

  (二)“授之以漁”,理解詞意

  1、“授之以漁”,教給學習方法

  師:正確讀通了古詩,我們還應該爭取把詩讀懂。怎樣才能夠又快又準確的理解古詩的意思呢?(結(jié)合課后注釋或插圖邊讀邊想。)

  2、自主合作,理解詞意

  師:下面就請同學們通過你喜歡的途徑進行合作探究,根據(jù)學習古詩的.基本方法,來證實一下自己的理解,來探討一下自己還不理解的地方?梢杂^察圖片,可以找資料,可以相互討論。

  3、交流匯報,以學定教

  “這首詞樸實易懂,聯(lián)系插圖,哪些詞語、句子你自己能讀懂? 把你的學習成果跟大家分享一下!睅熤攸c點撥以下字詞:

  吳音:吳地的方音,泛指南方的方言。

  相媚好:互相逗趣、取樂。

  翁媼:老翁、老婦。

  亡賴:“亡”讀“wú”,指頑皮、淘氣。

  4、匯報交流,小組指派代表交流,疏通整首詩的意思。

  (一)讀想結(jié)合,感悟詩情

  1、邊讀邊想象畫面,談談有什么感受,試著用一個詞語概括。

  2、在讀通課文的基礎(chǔ)上,讓學生想象畫面,談感受,整體把握課文的情感基調(diào),為下面準確地理解課文打下基礎(chǔ)。)

  (二)研讀全詩,領(lǐng)悟內(nèi)蘊

  “有人說,生活就像一首歌,流淌著清新優(yōu)美的旋律;有人說,生活更像一幅畫,裝點著我們心中的殿堂。從這首詞中,我們能感受到作者對農(nóng)家生活的向往,對田園生活的熱愛!課文中,什么給你留下了最深的印象?”

  1、相機出示: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

  (1)古詩詞的語言和我們不一樣!岸埂笔乔f稼,真正鋤的應該是草。

  (2)“中兒”是什么意思?從這兩句話,可以看出這兩個兒子怎樣?怎么夸他們?

  (3)感情練讀,讀出孩子們的輕松、活潑、愉快。

  2、相機出示:“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

  (1)一般情況下“無賴”是指什么樣的人呢?在文中是什么意思?

  (2)“臥”是什么樣的姿勢?從“臥”字你感受到了什么?

  (3)指導朗讀:小兒頑皮的樣兒該怎么讀出來呢?

  3、相機出示 “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fā)誰家翁媼!

  (1)這句中的哪個字生動地寫出了他們的心情?“醉”

  (2)是什么使他們醉了?說說你的體會。

  4、相機出示:“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1)讀到“青青草”,我們仿佛看到了什么?

  (2)綠草如茵,溪水潺潺,你看到一條什么樣的小溪?

  三、誦—反復吟誦,積淀語感

  (一)全詞朗讀,回叩背景

  1、景美,人更美,在你眼中這是一個什么樣的村居生活?(指名說)。

  充滿詩情畫意的村居生活,真是如詩如畫呀!讓我們用朗讀再一次走進這幅美麗的畫面吧。

  2、回叩背景:你們都說出了辛棄疾當時的感受啊!請瀏覽一段資料:

  【辛棄疾出生于被金人侵占的北方,親眼目睹了漢人的妻離子散、家破人亡。他十分渴望百姓能過上安定寧靜的生活,一直為抗金而不懈努力,但卻遭受奸臣打擊,被貶到遠離戰(zhàn)火的江西農(nóng)村,一住就是18年。這首詞就在他被貶之后寫的!

  “在那個動蕩不安,戰(zhàn)火紛飛的年代里,辛棄疾多么希望百姓們有這樣的一禺荷塘,有這樣的一方農(nóng)田,有這樣的一間茅屋,讓老百姓們團團圓圓,安居樂業(yè)的生活啊!讓我們再次感受詞人那份渴望百姓安居樂業(yè)的憂國憂民之心。”

  (二)樂韻飛揚,誦讀積淀

  1、播放音樂《清平樂·村居》,齊讀課文:“讓我們伴隨著悠揚的音樂,將這清新秀麗的意境,質(zhì)樸優(yōu)美的詞句,永遠記在心里!

  2、拓展延伸:同學們,除此之外,辛棄疾《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等詞都是赫赫有名的。其實,宋詞是我國古代燦爛文化中一顆閃亮的明珠,一朵艷麗的奇葩,一曲委宛動聽的歌,一段綿長不絕的情。希望同學們通過在今事的學習中,在宋詞中盡情遨游,感受我國古代文學的藝術(shù)魅力。

  四、板書設(shè)計

  茅檐 溪上 景美

  清平樂·村居 向往、熱愛

  (南宋 辛棄疾)

  翁媼 大兒 中兒 小兒 人醉

  五、作業(yè)設(shè)計

  (一)必做作業(yè):

  1、朗讀背誦。

  2、用自己的話說說這首詞的意思,體會作者喜愛農(nóng)村安寧平靜生活的思想感情。

  (二)選做作業(yè):

  1、拿起自己的畫筆,根據(jù)你的理解為這首詞作一幅畫。

  2、展開你想象的翅膀,把這首詞改寫成一篇短文。

  《村居》教案 篇13

  教學目標

  1.會認11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認識“火”字旁,掌握兩個多音字“散”、“長”。

  2.能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

  3.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感受到春天的美好,體會到詩人對春天的贊美之情。

  教學重點:會認11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認識“火”字旁;能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

  教學難點:掌握兩個多音字“散”、“長”。

  教學準備:課文掛圖,生字、詞卡片或相應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出示圖畫,談話引入。

 。ǔ鍪緢D畫)鄉(xiāng)村二月,天氣暖和起來。春光明媚,風和日麗,青草生長,黃鶯飛舞。春風的吹動下,垂柳的枝條正拂著堤岸。白天漸漸長了,孩子們放學回來得很早,一個個借著東風放起了風箏。清朝有一個叫高鼎的詩人,看到這樣美好的情景,寫下了一首詩,名字就叫《村居》(板書課題),請大家來讀一讀。

  二、熟讀背誦古詩。

  1、“村”“居”是我們這課要學的生字,你給它們組個詞嗎?

  2、跟老師來一起讀讀這首古詩吧。

  3、自己練習讀一讀,注意讀準字音和停頓。“長”在本課讀zhang,它還有一個讀音是什么?(chang)咱們來給這兩個讀音分別組組詞吧。在這首小詩里,有很多個“長”,和同桌一起讀讀,讀準“長”的發(fā)音。

  4、指讀、齊讀。

  5、質(zhì)疑:關(guān)于這首詩,你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6、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話說說這首古詩的意思。

  練習:給意思相同的詞語連線

  回來風箏放學

  散學歸來紙鳶

  7、在初步理解的基礎(chǔ)上指導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

  三、定位聯(lián)想,識記生字。

  1、讀一讀黑板上的字,如果忘記了哪個字的讀音,就想一想它在古詩中的位置,肯定會幫你讀出這個字的。

  2、按順序讀黑板上的字,打亂順序讀黑板上的生字。

  3、現(xiàn)在我們打開書,再讀讀這首古詩。

  第二課時

  一、復習鞏固

  1、有感情地背誦古詩。

  2、開火車讀生字組詞。

  3、讀一讀黑板上的詞,看誰讀得又快又準。

  二、識字、寫字

  1、認識“火”字旁,指導書寫。

  (出示“煙”)在煙字中,有一個我們這節(jié)課要認識的新偏旁,它就是火字旁。認真觀察,火字做旁有什么變化呢?

  2、指導書寫“因”:(出示“因”。)看拼音,讀讀這個字。組詞。注意先里面后封口的'筆順規(guī)則;大字的捺變點。

  3、本課中左窄右寬的字還有哪些?(村、堤)自己觀察好字。同桌之間說一說怎么記住“散、放”,在書寫的時候應該注意寫什么?

  4、(出示“散”)請大家讀讀這個字。拿出字典,看看它的另一個字音是什么。你發(fā)現(xiàn)這個多音字的發(fā)音規(guī)律了嗎?

  5、寫其它的字。

【《村居》教案】相關(guān)文章:

《村居》的教案04-08

《村居》教案02-24

小學《村居》教案03-08

《村居》教案15篇02-27

《村居》教案(15篇)02-27

《村居》教案12篇02-28

《村居》教案八篇05-06

《村居》教案三篇03-31

《村居》教案四篇01-13

《村居》教案五篇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