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和火山教案3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梁。那么什么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地震和火山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地震和火山教案1
教學目的
1.使學生知道我國是一個多地震的國家,了解我國主要地震區(qū)的分布和原因,并初步了解有關地震監(jiān)測、預報和抗御地震災害的常識;了解我國火山的分布。
2.培養(yǎng)學生運用科學知識,正確理解和對待地震、火山等自然災害的態(tài)度和能力。
教學重點
重點是使學生了解我國主要地震區(qū)的分布,并在此基礎上能正確對待地震災害。
教學方法
談話法。
教具
投影片(世界六大板塊示意圖,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分布圖)、中國地形掛圖。
課時
1課時。
講授提綱
一、我國是多地震的國家
1.從世界火山、地震的分布圖看
2.從歷史上的地震記錄看
二、我國主要地震區(qū)
三、地震的抗御
1.地震的監(jiān)測和預測
2.減輕地震災害的辦法
四、火山的分布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提問] 我國地形的特點有哪些?你能用板塊構造的道理說明這些特點的成因嗎?(展示六大板塊示意圖)
[教師歸納] 正像同學們所說,我國地形的特點與板塊之間的運動有密切的關系。我國疆域地處亞歐板塊的東南部,其南臨印度洋板塊,其東有太平洋板塊。從東、南兩側受到擠壓,因而使我國疆域內的板塊斷裂破碎,就形成我國地形復雜的特點。特別是印度洋板塊對亞歐板塊的強烈擠壓,抬升了青藏高原。而我國大部分領土正在這高原的東側,才形成了西高東低階梯分布的地勢。同時,在與東側太平洋板塊的相互作用下,使我國地形更復雜。而且還影響著我國的地震區(qū)與火山的分布。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有關我國地震和火山的知識。
學習新教材
一、我國是多地震的國家[板書]
[提問] 為什么說我國是多震的國家?你能從板塊運動和世界地震、火山帶的分布圖上說明“我國是一個多震的國家”嗎?(展示“世界六大板塊示意圖”和“世界地震、火山帶分布圖”,讓學生在明確我國的大致范圍后回答問題)
[教師歸納] 正是由于我國處在幾大板塊相互擠壓的集中地區(qū),地殼很不穩(wěn)定,特別是世界兩大地震帶(環(huán)太平洋地震帶和喜馬拉雅—阿爾卑斯地震帶)都經過我國境內,所以我國是一個多震的國家。那么事實是怎樣的呢?
[閱讀課文] 指導學生讀課本23頁“多地震的國家”一節(jié)課文。
[過渡] 可見我國是一個多地震的.國家。但是,我國地震常發(fā)地區(qū)主要在哪里呢?
二、我國主要地震區(qū)[板書]
[讀圖] 指導學生識讀“我國主要地震區(qū)和火山分布圖”,并且說出我國主要地震區(qū)所在的。ㄗ灾螀^(qū)、直轄市)的名稱。
[教師歸納] 教師按照課本24頁的課文,將學生回答的地區(qū),歸納成為四個主要地區(qū)。
[過渡] 指導學生閱讀課本24頁最后一段課文及25頁“讀一讀”的材料,并且觀察“地震后的唐山”、“重建后的唐山”兩幅圖。使學生認識到地震是一種破壞性很強的自然災害,我們應該認識它,盡力減輕它帶給人們的災害。
三、地震的抗御[板書]
1.地震的監(jiān)測和預測[板書]
[閱讀課文] 指導學生閱讀課文25頁的“選講課文”及課本26頁的“讀一讀”。
2.減輕地震災害的辦法[板書]
[討論] 當我們了解了有關地震的知識后,為了減輕地震的災害,我們應該怎樣做呢?
[教師小結] 地震雖然至今仍然是我們人類無法抗拒的自然災害,但是只要我們按照科學道理去做,還是可以減輕它給人類帶來的災害。例如,在震區(qū)加固建筑物,使它能抗拒可能發(fā)生的最大的地震;在地震期間,疏散居民到開闊安全的地方;普及地震常識,使人們遇到地震時能立即采取相應措施,避免或減輕傷亡。當然最根本的辦法,還是我們人類完全控制它,這又是非常困難的。因此這就需要同學們努力學習,勇攀科學高峰,徹底控制地震災害,造福人類。
[過渡] 剛才我們已經學習了我國地震的知識,大家知道,地震是地球內部力量作用的結果。那么還有一種地球內部力量使地形突然變化的現(xiàn)象是什么呢?(火山)現(xiàn)在我們就來學習我國火山的分布。
四、火山的分布[板書]
[讀圖] 指導學生識讀“我國主要地震區(qū)和火山分布圖”,找出五大連池、長白山天池、大同、騰沖、新疆南部、臺灣、海南島等地的火山分布地。
[讀課文] 指定學生朗讀課本26頁最后一段課文。
[展示圖片] 讓學生觀察我國著名火山的景觀圖片(或投影片)。
復習鞏固
1.按照課本的“目錄”,回憶第二章“中國的地形”的知識內容。
2.使用課文復習未記住的知識內容,準備上好下一節(jié)的復習課。
地震和火山教案2
教學目標
通過本節(jié)學習,使學生知道我國是多地震的國家,并能結合世界地震帶的分布,分析我國多地震的原因;能夠指圖說出我國主要地震和火山的分布。
通過閱讀有關地震的檢測和預報的知識,培養(yǎng)學生樹立防災減災意識。
教學建議
我國是世界上自然災害最為嚴重的少數(shù)幾個國家之一。我國的自然災害中,地質災害是一個重要的方面,而地質災害中影響特別大、危害特別嚴重的,又當屬地震。火山在我國危險不大。所以教材詳講地震、略講火山。關于地震,教材分了三個標題:“多地震的國家,”“主要地震帶,”“地震的監(jiān)測和預報”(選學課文)。這三個標題的思路是:告訴事實——分析原因、圖示分布——教會預防。
教法建議
根據(jù)本節(jié)教材特點,建議采用講授法和學習指導法。
關于“多地震的國家”的教學,可由教師提出要求,學生自己看書!爸饕卣饚А钡慕虒W。要結合世界火山地震帶的'分布,從原理講清我國為什么多地震;四個主要地震區(qū)結合圖進行教學即可;地震的危害是通過一段影像資料展示給學生,形成豐富的感性知識,認識到地震確實給我國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從而自然過渡到下一個標題。“地震監(jiān)測和預報”,雖然是選學課文,但卻是重要的防災常識,且本節(jié)教材內容不多,課時也允許,所以“選學課文”和“讀一讀”要組織學生學習。關于“火山的分布”的教學,注意兩點就可以了:一是明確我國活火山不多,危害不大;二是把教材中出現(xiàn)的火山名稱在圖3.23中找出,讀出所在省區(qū)。
教學設計方案
〈教學重點〉主要地震帶的分布。
〈教學手段〉計算機課件:我國主要地震帶和火山的分布。
〈教學過程〉
(引課)在第二節(jié)的探究活動中,我們曾討論過我國的三列橫向和三列縱向山脈的成因,它們是因受到的擠壓力隆起而形成,這個過程是緩慢和漫長的,當這個變化緩慢進行時,人們不易察覺,而當?shù)貧ぐl(fā)生突然斷裂和錯動時,人們就感覺到大地在強烈的震動,這就是地震。
一、 多地震的國家
。▽W生活動)考慮從哪些方面得知我國是多地震的國家?從課文中找答案。
。ǹ偨Y)從兩方面說明:一是文字記載地震最早;二是發(fā)生地震次數(shù)很多。
(講述)任何事物的發(fā)生、發(fā)展和分布都是有規(guī)律的,地震也是如此。它們多發(fā)生在板塊和板塊的交界地帶,世界的兩大地震帶就是這樣的地區(qū)。
(學生活動)回答世界兩大地震帶。
。ㄑ菔菊n件)世界兩大地震帶
。▽W生活動)看計算機課件的演示,考慮我國的位置同兩大地震帶的關系。
。ǹ偨Y)我國位于世界兩大地震帶的銜接處,地殼不穩(wěn)定,所以多地震。
(演示課件)中國的地震帶
(講述)我國的地震集中分布在如圖的四個地帶。
(演示課件、講述)中國的地震帶(四個地震帶,略)
(講述)我國有資料的大地震都發(fā)生在這些地震帶中。唐山大地震給我們造成巨大損失。
。ㄑ菔菊n件)唐山地震。
。ㄖv述)地震的破壞力這樣大,有無辦法預防,從而減少損失呢?
。▽W生活動)自學教材中的“選學課文”和“讀一讀”。
(講述)火山同地震一樣,也是一種地質災害,給人們帶來危害。但火山在我國危害不大,活火山很少。
(學生活動)讀圖3.21找出課文中提到的幾座著名的火山。
。ǹ偨Y、反饋練習)
〈設計思想〉
本節(jié)雖然將我國的地震,但一定要結合世界的兩大地震帶的分布,才能從原理上講清我國多地震的原因和地震帶的分布。通過計算機課件把二者之間的聯(lián)系,動態(tài)的表示出來。有關唐山地震的影像資料,意在告訴學生,地震給我國經濟造成巨大的損失,防震減災工作有重要意義,激勵學生努力學習,今后投身科學研究工作。
〈板書設計〉
第四節(jié) 地震和火山
一、 多地震的國家
二、主要地震帶:
三、地震的監(jiān)測和預報
四、火山的分布
探究活動
課堂上將學生分組,每組發(fā)一塊薄泡沫板,出思考題:
將泡沫板從兩側向中間用力擠壓,會發(fā)生什么現(xiàn)象?想一想,這種現(xiàn)象與地震有聯(lián)系嗎?
小組討論3分鐘,之后由每組的代表回答問題,最后教師總結。
地震和火山教案3
一、教材說明:
在學生認識了地球內部構造及特征的基礎上,本課借助對火山和地震成因的探究,學生進一步認識地球內部的物質組成及其運動變化;鹕胶偷卣鸲寂c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既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好處,也會帶來負面影響,培養(yǎng)學生用辯證的觀點對待事物的能力。
活動準備:
提出本課要探究的內容:“火山和地震都是地球上的自然現(xiàn)象,和人們有密切的關系,讓我們來研究吧!碧崾緦W生預前探究,為課堂探究做準備;以文字的形式提示學生準備課上探究的典型材料,為課堂探究活動的有效開展提供物質上的保障;以情景圖的形式調動學生對火山和地震已有的認識,為課堂探究提供心理上的準備。
活動過程:
包括三個活動。
活動一:交流搜集的地震資料。
包括兩個環(huán)節(jié):一是介紹了世界著名的圣??海倫斯火山噴發(fā)的情況,包括了火山噴發(fā)全過程的圖片及火山噴發(fā)對火山周圍廣大地區(qū)造成的破壞。目的是為學生研究火山提供最基本的資料,讓學生了解到火山噴發(fā)時的現(xiàn)象,引起學習興趣,為探究火山的成因打下基礎。二是介紹唐山大地震的情況。教科書呈現(xiàn)了1976年唐山大地震的圖片及文字資料,目的是讓學生知道地震巨大的危害性,引發(fā)學生研究地震是怎樣形成的興趣,結合卡通語言“真是不平靜的地層!,引導學生針對火山和地震的形成作出假設,這些變化有可能是地層的運動引起的,為探究地震的成因打下基礎。
兩組圖片只是教科書的一種指向,提示學生,可以結合自己搜集的材料進行交流,獲得對火山、地震的初步感知,了解火山、地震時會出現(xiàn)的現(xiàn)象。
活動二:研究火山、地震的成因。
分為兩個環(huán)節(jié):
一是設計實驗,探究火山及地震的成因。教科書呈現(xiàn)了一系列學生探究實驗的情景圖,“做個模擬實驗吧。”提示學生設計實驗,展開探究活動。三幅圖片分別給學生以探究方法的提示:(1)加熱用番茄醬和土豆泥做成的裝置。提示學生番茄醬看作是地球內部的巖漿,土豆泥看做是地球構造中地殼。借助這個實驗提示學生認識到地球內部溫度高、壓力大,有類似接近液體狀態(tài)的巖漿。巖漿從地殼薄的地方或有裂縫的地方噴出,形成火山噴發(fā)。(2)用力折斷木棍,模擬巖層的斷裂及震動。(3)用手擠壓毛巾。“實驗中的毛巾和木棍相當于地震中的什么?”提示學生利用這兩個實驗了解地震的成因。木棍和毛巾都相當于地球構造中的地殼,手用力彎折木棍、擠壓毛巾相當于提示學生地球可能會受到來自不同方向的力,木棍折斷發(fā)出“啪”的聲音。手感覺到振動,以及毛巾的褶皺分別代表了地殼在受力下可能發(fā)生的變化。這就是地震發(fā)生的主要原因。圖片中設計的`各種方法只是一種指向,提示學生可以從多方面進行設計,展開探究。
教科書通過“實驗告訴我們什么?”及預留的記錄空間,提示學生邊探究,邊記錄實驗中觀察到的現(xiàn)象及最終獲得的結果。
二是通過資料卡的介紹,豐富學生對火山、地震的認識。在學生實驗探究的基礎上,教科書以資料卡的形式具體介紹了火山、地震的形成原因。上面的資料卡展現(xiàn)的是巖漿即將沖破地殼的情景和火山形成的原因。下面的資料卡展現(xiàn)的是沒有被擠壓的水平地層、受到擠壓發(fā)生褶皺的地層、巖層斷裂的地層及地震形成的原因。目的是幫助學生理解火山和地震的成因,豐富學生的認識,拓展學生的認識。
活動三:火山、地震與人類生活的關系。
包括兩個環(huán)節(jié):
一是討論火山、地震與人類生活的關系。教科書以圖片的形式展現(xiàn)了火山、地震與人們的關系,分別是地震造成的樓房倒塌,橋梁斷裂情景;火山噴發(fā)后形成的金剛石等珍貴礦產、地熱資源;地震奪取人的生命。提示性語言“火山、地震會給人類帶來哪些災害呢?”“火山、地震還能帶來什么?”提示學生交流火山、地震與人類生活的關系,認識到它們既可以給人類帶來災難,還可以給人類帶來很多有益的影響。培養(yǎng)學生辯證的分析問題、認識問題的能力。教科書設計的圖片內容只是一種提示,火山和地震對人類的影響還有很多,如火山噴發(fā)能污染空氣、燒毀森林、毀壞農田、覆蓋村莊、城市,噴出的火山灰也能形成肥沃的土地;強烈的地震能造成嚴重的災害,奪去人的生命,破壞人類的財產,但地震往往能告訴人類一些地球內部的信息,一定程度上促進地質科學的發(fā)展。學生可以從更多的方面交流火山、地震與人類生活的關系。
二是避震小常識。教科書提出了“地震來了,我們怎么辦?”問題,提示學生交流避震常識。借助資料卡簡單介紹了根據(jù)地震前兆預報地震的方法,以及發(fā)生地震時,避免人身傷害的方法,豐富學生的認識,對生活更具有指導意義。
自由活動:
模擬避震演習。
教材展示的是一個模擬避震演習的情景圖,背景是在一個教室里,學生在老師的指揮下,演習各種避震的方法,關于避震的方法有很多,教材中主要展示了三種:①學生把書包舉在頭上,往門外跑。提示學生意識到頭部是人體最脆弱的部位,因此在地震發(fā)生時要特別注意保護。這種方法適合于平房教室。②學生抱頭蹲在桌子旁。提示學生地震時,處在樓房里的人可以采取這種方法。值得注意的是蹲在桌子旁比蹲在桌子底下逃生的機會大得多,這里面是有一定的科學道理的。③學生蹲在墻角。墻角是建筑物最牢固的地方,如果地震來得突然,來不及逃離房間,用這種方法也能增加生還的機會。借此活動目的是培養(yǎng)每個學生的防震意識,提高他們的防震能力,是對學生生存技能的一次有意義的訓練。
拓展活動:
現(xiàn)在許多火山都成了著名的風景區(qū),搜集有關資料,辦一份火山旅游報吧!
提示學生搜集有關的資料,辦一份火山旅游報。借助旅游報給學生提供一個了解更多的火山、地震知識的機會,將課堂探究延伸至課外。
二、教學目標:
1.能用簡單器材作模擬實驗;會查閱書刊及其它信息源;能選擇自己擅長的方式表述研究過程和結果;能嘗試用不同的方式分析和解讀數(shù)據(jù),對現(xiàn)象作合理的解釋。
2.愿意合作交流;喜歡大膽想象;能從自然中獲得美的體驗;意識到火山和地震既可以帶給人類好處,也給人類造成負面的影響。
3.了解火山噴發(fā)現(xiàn)象;了解地震現(xiàn)象;認識火山、地震的利與弊。
三、教學建議:
活動準備:
學生依據(jù)活動準備中的要求,根據(jù)自己對教材的理解準備材料:毛巾、木棍、土豆泥、蕃茄醬等。搜集有關火山、地震的資料。為了課堂探究活動的順利進行,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教師也要相應準備酒精燈、三腳架及相關的圖片或視頻資料。
活動過程:
活動一:
教師可以先提出問題:“你對火山和地震有哪些了解?”學生結合自己搜集的資料進行討論交流。教師也可以先播放有關火山或地震的錄像資料,增加學生的視覺刺激。在學生觀看的基礎上提出問題:“火山和地震發(fā)生時會出現(xiàn)什么現(xiàn)象?”學生通過交流獲得研究火山和地震的相關資料。
在學生了解了火山、地震發(fā)生的現(xiàn)象后,教師可以提示學生思考: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些現(xiàn)象?由這些現(xiàn)象可以推想到什么?學生結合自己了解進行充分的討論交流,提出自己的猜想與假設。
活動二:
在學生提出猜想與假設后,教師提問學生:“怎么證明我們的猜測是正確的呢?”學生結合已有的知識進行討論,設計相關的實驗,證明自己的假設。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教師要給學生充分的時間進行討論設計。適當?shù)臅r候可以給學生提供一張?zhí)骄刻崾究,提示學生實驗設計的思路及實驗中要注意的事項。在學生設計完成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交流,學生之間相互學習,相互借鑒。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能動性,充分利用準備的材料展開實驗探究。實驗中,教師可以積極參與其中,密切注意學生的實驗情況,并及時提醒學生記錄實驗中觀察到的實驗現(xiàn)象,以方便學生之間進行交流。
在學生實驗結束后,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小組之間進行討論,分析實驗中觀察到的實驗現(xiàn)象,并進行整理,對實驗獲得更深入的認識。
討論結束后,教師組織學生進行交流,結合學生的匯報適時的提供相關的圖片或視頻資料,豐富學生的認識。
最終教師提問學生:“通過實驗、分析、整理,你知道火山噴發(fā)和地震到底是怎么發(fā)生的嗎?”結合學生的回答出示資料卡,彌補學生認識上的不足。
活動三:
教師和學生一起進行討論:“火山、地震與人類生活有什么關系?”可以先讓學生結合自己搜集到的資料進行分析。在學生充分討論的基礎上進行交流。結合學生的交流,教師可以播放相關的錄像資料,或介紹相關的數(shù)字豐富學生的認識。學生可能只重視到火山和地震帶給人類的災難,那么教師就需要進行適當?shù)难a充介紹,讓學生認識到火山和地震給人類帶來負面作用的同時,也有有利的一面。訓練學生學習辯證地、一分為二看待問題的科學素養(yǎng)。
在學生認識到火山和地震與人類的關系后,教師提示學生思考:如果發(fā)生火山噴發(fā)或地震,那么我們應該注意什么呢?學生結合已有經驗進行討論交流匯報。教師教學時,還可以依據(jù)學生的實際,再補充一些有科學根據(jù)、經過實踐檢驗的方法。
自由活動:
活動時要注意以下幾點:1、活動的準備要充分,包括對教室房屋結構、室內物品、活動中容易出現(xiàn)的問題等都應有個大體的了解。2、活動時間要充足,各種避震方法的掌握要到位。3、活動后注意總結、評價,對于活動中學生所表現(xiàn)的靈活性、創(chuàng)造性一定要及時發(fā)現(xiàn),多鼓勵。
拓展活動:
教師可以提示學生:火山的噴發(fā)會帶來巨大的災難,但噴發(fā)后,會形成許多優(yōu)美的自然景觀,如國內的長白山天池、五大山蓮池,國外的富士山、維蘇威火山等。可以搜集資料辦一份火山旅游報。在一段時間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一個火山旅游報展覽。
本課探究內容較多,建議用2課時完成。具體有兩種分配方案。第一種方案是第一課時認識火山、地震發(fā)生時的現(xiàn)象,學習火山、地震的成因。第二課時討論認識火山、地震與人類生活的關系,了解避震小知識,模擬避震演習。第二種方案是火山和地震分別占一課時。教學時選用哪種方法,教師可以根據(jù)情況靈活掌握。
【地震和火山教案】相關文章:
《火山和地震》的教案09-19
地震和火山教案02-15
火山和地震教學反思04-17
《地震逃生》教案10-01
地震安全教案03-22
地震來了教案03-24
地震大班教案11-07
地震安全教案04-21
中班地震的教案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