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wǎng)>教學文檔>教案> 小學《爬山虎的腳》教案

小學《爬山虎的腳》教案

時間:2022-04-06 15:12:08 教案

小學《爬山虎的腳》教案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么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爬山虎的腳》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小學《爬山虎的腳》教案

  小學《爬山虎的腳》教案1

  一、回顧舊知,進入課文

  上節(jié)課我們初步了解了課文每個自然段的意思,誰能說說課文介紹了爬山虎的哪些方面?

  (葉子,腳的樣子,怎么爬的和腳的變化。)

  二、自主研讀,交流收獲

 。、你對爬山虎哪一個方面最感興趣,就請選擇其中的一個自然段仔細讀一讀,畫一畫,議一議,看看你有那些感悟和收獲?可以和你的小伙伴一起學習。

 。ㄗ⒅嘏囵B(yǎng)學生自主意識和習慣,打破傳統(tǒng)“串講”形式,以學生自主閱讀為主,充分讓學生自讀、自悟,讓學生學會主動學習。)

  2、匯報交流:

  ⑴ 交流話題一:在寫爬山虎的葉子的這一段你什么收獲?

  喜歡寫爬山虎葉子的同學請舉手。

  在第二自然段,你覺得葉子美在什么地方?(一陣風拂過,一墻的葉子漾起波紋,好看得很。)你能讀出風輕輕拂過葉子,葉子像波浪輕輕漾起的感覺嗎?這是一種動態(tài)的美。還有哪句寫出了葉子的靜態(tài)美?(“那些葉子綠得那么新鮮,看著非常舒服,葉尖一順兒朝下,在墻上鋪得那么均勻,沒有重疊起來的,不留一點空隙!保槭裁从X得這樣的葉子給人以美的享受?(綠得新鮮,鋪得均勻,排列整齊不重疊。)那誰能讀出葉子這種綠的美,密又勻稱的美來呢?觀察葉子中,葉圣陶爺爺還觀察到了葉子顏色的變化,葉子的顏色是怎么變化的?(剛長出來的葉子是嫩紅的,沒過幾天是嫩綠的,長大的葉子綠得很新鮮。)葉子的顏色變化也很美啊,誰能讀出這種美來?老師為你們配上音樂和爬山虎的各種圖片,能讀得更美嗎?

 。ㄌ幪幾⒅亓俗x,在朗朗的讀書聲中,學生獲得了美的體驗,激發(fā)起對美、對大自然的向往,也充分感受到語言的美。)

 、 交流話題二:爬山虎腳的位置、形狀、顏色是怎樣的呢?

  爬山虎的葉子這樣的繁茂、美麗,充滿勃勃生機,跟它的腳有著很大的關系。出示圖片:誰能說說爬山虎的腳長在什么地方?腳的樣像什么?顏色是怎樣的?課文是怎么寫的?再讀一讀。把腳的樣子比作什么?把腳比作蝸牛的觸角,使人一看就知道很細。這么細的腳,作者都仔細看過是枝狀的,并數(shù)了有六七根,說明葉圣陶爺爺觀察得很仔細多具體。∽髡邔懪郎交⒌哪_更能看出他觀察十分細致了。

 。▓D文結合,不僅體會到語言的生動,還了解作者的觀察很細致。教給學生觀察和表達的方法。)

 、 交流話題三:怎么爬的?

  在第四自然段中,作者用了哪些十分貼切的動詞寫出了爬山虎爬的過程?(觸、巴、拉、貼)“一腳一腳”換成“有步一步”有什么不同?看課件演示爬山虎爬的過程。

  (抓住重點詞句去體會,又以多媒體直觀演示,突破了教學難點。)

 、 交流話題四:爬山虎的腳有什么變化呢?

  誰能匯報你讀這段的收獲?(沒有觸著墻的,枯萎了,觸著墻的,腳巴在墻上的相當牢固。)“……要是……休想……”說明了什么?可見爬山虎的腳巴住墻是多么牢固啊。風能掀下它,不讓它繼續(xù)往上爬嗎?雨能阻擋它向上攀登嗎?可見爬山虎的腳具有多么不屈不撓的攀登精神。‖F(xiàn)在你對爬山虎的腳產(chǎn)生了什么新的感受?請帶著這種感受再讀最后一自然段。

 。ㄕZ文教學要有人文性。在自然現(xiàn)象中滲透人文熏陶,在讀中不知不覺內(nèi)化了語言,積累了語言。)

  三、引導發(fā)現(xiàn),總結寫法

 。、本文的課題是《爬山虎的腳》,作者對爬山虎的腳作了十分具體的介紹,那為什么又寫了爬山虎的葉子?

 。ㄒ驗槿藗冎饕^賞的不是爬山虎的腳,而是爬山虎好看的`葉子。)

 。病⒛銖淖髡哂^察爬山虎中受到那些啟發(fā)?可以結合句子來談嗎?

 、 觀察細致。

 、 要抓住特點觀察。

 、 要注意事物的細微變化。

 。ㄔ诶斫庹n文的同時,也讓學生了解到具體的觀察方法,使理論和實際例子相結合,學生更容易掌握。)

  四、拓展文本,課堂延伸

 。、仿照《爬山虎的腳》作者的觀察方法,觀察一種植物,先從遠處看,再從近處看,特別要仔細觀察它的莖、葉、花,看看有什么特點,再把它具體寫下來。

 。ㄗx寫結合,學有所用,既是對原有知識的鞏固,又讓學生在練筆中提高了寫作能力。)

 。病⒄n外查詢資料:

 、 本文作者葉圣陶的生平。

 、 爬山虎的有關知識。

 。ㄕZ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語文的學習需要課堂外更廣闊的學習空間,而查閱資料,就能拓展學生的知識面,不斷促進學生的發(fā)展。)

  【板書設計】

  爬山虎的腳

  葉子美:嫩紅 嫩綠 綠得新鮮 勻稱整齊

  腳的位置、形狀、顏色

  腳怎么爬:觸→巴→拉→貼

  腳的變化:牢固 萎了

  小學《爬山虎的腳》教案2

  教學要求:

  1、認識本課生字5個,積累有關的詞組,用換近義詞的方法理解有關字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繼續(xù)復習鞏固良好的閱讀習慣。

  4、知道爬山虎的腳的樣子的作用。初步了解葉圣陶其人。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重點、難點:

  弄清爬山虎是怎樣“一腳一腳”往上爬的。

  教學過程:

  一、檢查預習,導入新課。

  1、今天,我們一起認識一位名家,這就是他寫的文章。齊讀課題《爬山虎的腳》。課前大家預習了課文,知道這是誰寫的?你知道葉圣陶嗎?

  2、這就是葉圣陶。(多媒體演示)

  二、新授。

  1、你們見過爬山虎嗎?在哪里見過?你注意過它的腳嗎?

  2、看多媒體認識爬山虎的腳。

  3、你能介紹一下爬山虎的腳嗎?交流。

  4、自讀課文找到描寫爬山虎的腳的段落。

  5、分組讀,找到描寫爬山虎腳的句子。

  6、爬山虎的腳長什么樣子?(多媒體演示)聯(lián)系第三節(jié)交流。

  板書:莖上長葉柄的地方枝狀細絲嫩紅

  師:作者把爬山虎的腳的形狀和樣子寫清楚了。我們通過找一找、讀一讀有關句子。在觀察的基礎上,對爬山虎的腳有了初步的了解。

  7、那它是怎么爬的?葉圣陶先生用了“觸、巴、拉、貼”這幾個字把爬山虎的攀爬寫得活靈活現(xiàn),尤其是這個“巴”字。

  8、誰能做一做“巴”這個動作嗎?(學生演示)你體會到了什么?

  9、難怪課文最后描寫到(引讀)不要瞧不起那些灰色的腳,那些腳巴在墻上……要是……

  怎樣讀好這句話呢?生自由讀。

  出示:爬山虎的腳觸著墻的時候……使它緊貼在墻上。

  10、爬山虎的就是這樣一腳一腳地往上爬。自己讀讀這句話,注意讀出力度來!

  11、爬山虎的腳真奇妙。那么它的'葉子又是怎樣的呢?(多媒體感受)你覺得這些葉子怎樣?請看第二節(jié)。

  12、爬山虎的葉子長得綠綠的、密密的,真美。誰能讀好第二節(jié)?找一找你喜歡的句子背一背。

  三、課堂拓展。

  葉圣陶先生還寫了很多好文章。在我們的《十年后的禮物》這本書中有葉圣陶先生的《三棵銀杏樹》,請大家在課余去閱讀它。

  小學《爬山虎的腳》教案3

  教學內(nèi)容:

  初讀課文,了解爬山虎的特點。學習生字、詞語。

  教學過程

  一、出示實物

  引入:認識這種植物嗎?對,它叫爬山虎。你們知道它什么特點嗎?誰能給大家介紹介紹?磥砟阏媸莻會觀察的孩子。葉圣陶爺爺不僅喜歡觀察,而且會觀察。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筆下的'爬山虎的腳。齊讀課題。

  看看作者是怎么觀察的,又是怎么寫的,自由讀課文。

  二、學生自讀,教師巡視指導。

  三、反饋讀書情況。

  1、出示詞語讓學生認讀。

  2、朗讀課文,可以讓學生小組互讀,可以請學生讀自己喜歡的段落,或其他形式。重點檢查生字、詞語的讀音。

  四、初步了解爬山虎的特點。

  讀了葉圣陶爺爺?shù)奈恼,你知道了爬山虎的什么特點?你有什么感受?葉爺爺為什么會把爬山虎寫得那么生動具體?我們下節(jié)課繼續(xù)學習。

【小學《爬山虎的腳》教案】相關文章:

《爬山虎的腳》的教案03-13

爬山虎的腳教案03-04

《爬山虎的腳》教案08-12

爬山虎的腳教案03-07

課文《爬山虎的腳》教案08-25

語文《爬山虎的腳》教案04-06

人教版爬山虎的腳教案02-25

爬山虎的腳優(yōu)秀教案02-25

爬山虎的腳多媒體教案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