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地理教案
作為一名教師,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那么什么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八年級地理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八年級地理教案1
教學目標
1.了解黃河的源流概況,以及各河段的水文特征,知道黃河是我國的第二長河。
2.了解黃河在水能及灌溉方面的巨大作用,以及黃河在我國國民經濟中的重要意義。
3.了解黃河的開發(fā)利用狀況、現(xiàn)存問題及治理黃河的關鍵。
4.通過對黃河水害成因及治理黃河措施的講解,使學生了解新中國以來治理黃河的成就,培養(yǎng)學生的責任感。
5.通過對“黃河”的學習,使學生認識到:一是黃河哺育了華夏兒女,是“中華民族的搖籃”,被譽為“母親河”;二是千百年來,黃河又給中華民族帶來過深重災難,是世界上公認的最難治理的河流,從而培養(yǎng)學生辨證的思想方法。
6.進一步樹立正確協(xié)調人地關系的思想及可持續(xù)發(fā)展中“區(qū)際公平”的意識。
教材分析
本節(jié)教材大致可以分為四部分,包括“黃河的源流概況”、“黃河之利”、“黃河之害”和“黃河的治理”。
其中“母親河的奉獻”這一框題就是介紹黃河為我國經濟建設、自然景觀及文明起源方面所做出的巨大貢獻,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點:第一,利用黃河上游豐富的水能資源來發(fā)電;第二,對上游地區(qū)寧夏平原和河套平原的灌溉,塑造了“塞上江南”;第三,塑造了華北平原;第四,為中華民族的興旺發(fā)達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中國的憂患”主要是以人地協(xié)調的思想,分析黃河泛濫的原因并簡單介紹了我國治理黃泛區(qū)的成就,這些知識可以歸納成以下示意圖:
應該指出的是,黃河還有兩個“憂患”,即斷流問題和凌汛問題,這兩個問題目前顯得越來越突出,尤其是前者。教材把斷流問題作為“讀一讀”來處理的。教師應該讓學生了解這兩個問題,加深對黃河問題的認識。對于凌汛,教師應該讓學生了解以下幾點:一是凌汛發(fā)生的地點(自低緯向高緯流動的、處在溫帶地區(qū)的河段)、發(fā)生的時間(秋末冬初或冬末春初)、造成的危害及目前解決的辦法。
除此之外,還可以讓學生考慮黃河有沒有其他的憂患,例如水污染問題等,要讓學生認識到,隨著人類活動的不斷影響,黃河的問題也在不斷發(fā)展變化,幫助他們樹立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待問題的意識。
“根治黃河”是在上一個標題的基礎上,介紹黃河的治理。從上圖可以看出,黃河“害”的根源是“沙”,就應該對“沙”采取措施,途徑有二:一是開展水土保持工作,包括造林植草、修建梯田或打壩淤地;二是減淤,即建一些水利樞紐工程。
教學重點
黃河中游含沙量特別大以及下游成為“地上河”的兩大特征;黃河的治理及開發(fā)利用。
教學難點
黃河中游含沙量特別大的原因;下游成為“地上河”的原因;凌汛的.形成。
教法建議
本節(jié)的第一框題“中國第二長河”并沒有太難的知識點,建議訓練學生的讀圖能力,即這部分知識通過讀圖活動來完成。
關于黃河的“利”,教師可以安排學生分頭查找資料,然后討論這樣一個話題:“如果沒有黃河,中國將會怎樣?”其目的是加深學生對黃河在國民經濟、文化等方面重要作用的認識。
關于黃河的“害”,教師可以安排學生結合各河段的特點,分組對不同河段進行分析,找到原因之后再一起討論治理的措施。這樣不僅針對性強,而且最終會使學生認識到:治理黃河的措施要“因地(河段)制宜”,黃河的開發(fā)利用要遵循“區(qū)際公平”的原則。
關于最后一個框題,可以找一些圖片或視頻資料給學生,增強他們的感性認識。介紹水利樞紐時,尤其要介紹小浪底工程,這是黃河中下游最大的一個水利工程,除了發(fā)電之外,它更重要的作用是調水調沙,對于根治黃河有著重要的意義。另外,要通過介紹這一工程,使學生認識到科學技術對于治理黃河的作用,明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含義。
教學設計方案
【教學用具】
有關圖片。
【教學過程】
[引入]:前一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我國的第一大河--長江,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來學習我國的第二長河--黃河。
[講授新課]首先我們來了解黃河的基本情況。
[板書]一、黃河的基本概況
[活動]請學生讀"黃河流域水系略圖",并依次回答以下幾個問題。
1、找出黃河的發(fā)源地和入?冢喊皖伩矫}和渤海;
2、讀課本及地圖,明確黃河干流的長度和形狀:5500多千米、"幾"字形;
3、找出黃河干流流經的省區(qū):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陜西、山西、河南、山東共九個省區(qū);
4、結合中國地形圖,看看黃河流經了哪些主要地形區(qū):青藏高原、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和華北平原;
5、在圖上明確黃河上、中、下游的分界點:內蒙古自治區(qū)河口鎮(zhèn)和河南舊孟津;
6、找到黃河的主要支流:汾河和渭河,并請學生注意,這兩條支流分別位于黃河的哪一個河段。
[教師過渡]:黃河源于雪域高原,曲折東流,注入渤海灣,那么,它有哪些主要特征?
[板書]二、黃河的水文特征
[教師提問]:大家注意看,課本上說黃河是中國第二長河,為什么不能說它是中國的第二大河呢?
[學生討論、回答](教師可以將長江、黃河和珠江的流量列成表)因為水量不大。
[板書]1、水量不大
[提問]提起黃河,你的第一印象如何?(水特別渾濁)這說明什么?(黃河泥沙多)
結合黃河流經的地形區(qū),想一想為什么會這樣?
[學生討論、回答]略
[教師小結]黃土覆蓋且疏松、降水集中多暴雨、地表缺乏植物保護是導致黃河中游含沙量特大的主要原因。
。ㄈ缬袟l件可以播放錄像黃土高原水土流失)
[板書]2、中游含沙量大
[補充]:黃河每年輸入下游的泥沙達16億噸。如果把這些泥沙筑成高寬各一米的長堤,其長度是地球與月球距離的3倍,可繞赤道27圈。黃河每年帶走的氮、磷、鉀肥約4000萬噸,相當于全國每公頃耕地被沖走375千克肥料。所以,一位外國朋友驚訝地說:黃河流走的不是泥沙,而是中華民族的血液;不是微血管出血,而是主動脈破裂。
[轉折提問]:黃河中游大量的泥沙流到哪里去了?
[教師引導學生分析]形成"地上河"的原因(黃河出孟津后,水流平穩(wěn),大量泥沙淤積而成)
[板圖講解]地上河的形成過程。
[板書]3、地上河
[提問]這樣的"懸河"有什么危害?
引導學生閱讀教材中的"痛苦的回憶"部分閱讀材料(從公元前602年到公元1938年的2500多年間,黃河決口1590次,大的遷徙改道26次,平均三年有兩次決口,百年有一次大改道。每次災難都奪去千萬人的生命,流離失所者不計其數。1938年黃河改道,滾滾黃水洶涌南下,沖進淮河,淹沒了豫東、皖北、蘇北的大片土地,受災人口1250萬,死亡89萬,使得黃淮平原的千里沃野變成了一片凄慘、荒涼的黃泛區(qū)。),加深對黃河之害的理解,培養(yǎng)學生治黃的責任感。
[板書]4、易泛濫
八年級地理教案2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情導入
幾千年來,黃河一直是孕育中華燦爛文化的母親河,我們的祖先對其源頭進行長期的探索,唐代詩人李白曾吟誦:“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而后,人們猜測、考察,經過幾千年的實踐與探索,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到底從何而來,終于有了科學的答案,對母親河的源流概況也了如指掌。
出示板書課件黃河的治理與開發(fā)
二、自主研讀,初步感知
同學們自主預習教材49~53頁內容,完成學生用書有關題目。
1.黃河發(fā)源于哪里?注入哪個海洋?上、中、下游是如何劃分的?主要支流有哪些?
2.黃河干流流經哪些省區(qū)、地形區(qū)?
黃河干流很明顯地呈巨大的“幾”字形,像一條巨龍,從青藏高原越過青海省、甘肅省兩省的崇山峻嶺;橫跨寧夏、內蒙古的河套平原;奔騰于晉、陜之間的高山深谷之中;破“龍門”而出,在西岳華山腳下掉頭東去,橫穿華北平原,急奔渤海之濱。是中國的第二長河。
3.在中國地形圖上,指出黃河發(fā)源于哪座山脈?黃河流域的主要地形特點是什么?(發(fā)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巴顏喀拉山脈,黃河流域以高原、平原為主。)
4.黃河中、下游分別流經哪些省級行政區(qū)、地形區(qū)?(黃河中、下游流經的省級行政區(qū)主要是山西省、陜西省和河南省、山東。涣鹘浀匦螀^(qū)主要是黃土高原和華北平原)。
讀“我國主要河流長度、流域面積年徑流量對比表”,黃河、長江的長度相差800千米,年徑流量卻相差14倍。
黃河、長江的長度相差不多,年徑流量卻很懸殊,這主要是受氣候的影響。黃河的徑流量受氣候影響很大,黃河流經干旱、半干旱和半濕潤區(qū),降水較少,全流域年平均降水400毫米左右,蒸發(fā)量大,水量較小。
與長江比,黃河水文特征還有什么差異?
與長江比,黃河的年徑流量集中在夏秋季節(jié)(7~9月),黃河的含沙量大,黃河在冬季會出現(xiàn)結冰現(xiàn)象。
黃河作為世界上古老的文明發(fā)祥地之一,為中華民族的發(fā)展作出了哪些貢獻?利用多媒體適當根據學生反饋情況予以補充,主要體現(xiàn)灌溉、發(fā)電、旅游、中華文明的發(fā)祥地等方面。出示河套平原和寧夏平原景觀圖,在干旱的地區(qū)塑造了具有“塞上江南”美譽的寧夏平原和河套平原。
出示黃河梯級開發(fā)示意圖、中國地形圖。通過讀圖,我們知道黃河的上中游多在高山、高原的峽谷中穿行,蘊藏著豐富的水利資源。主要的水電站有劉家峽、龍羊峽、三門峽等八座大型的水利樞紐和水電站。這些水電站的建立,為黃河上中游地區(qū)的工農業(yè)發(fā)展提供了豐富的電能和水能。壺口瀑布以其水勢洶涌、奔騰而下的壯觀景象,每年都吸引了大量國內外的游客來此參觀游覽。
三、小組合作,深化探究
古老的黃河如母親般哺育著她的兒女,但是歷史上萬古奔流的黃河也曾給中華民族帶來了深重的災難。20世紀,黃河陷入危機。黃河“憂患”在它的上游、中游和下游有何表現(xiàn)?
出示源頭、上游地區(qū)荒漠化圖片資料,提問:黃河上游地區(qū)為何會出現(xiàn)荒漠化問題?與哪些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有關呢?黃河上游地區(qū)荒漠化嚴重的原因既有自然因素(降水少,氣候干旱),也有人為因素(人們過度放牧、濫墾草地等)黃河凌汛出現(xiàn)在黃河哪些河段?為什么會出現(xiàn)凌汛?主要與什么因素有關?
①凌汛主要出現(xiàn)在黃河上游和下游。
、诔霈F(xiàn)凌汛原因:由于黃河干流跨的緯度比較大,南北河段地區(qū)的氣溫有明顯的差異,造成河水封凍和解凍的時間不同。凌汛的'河段大多從較低緯度流向較高緯度。
、壑饕c自然因素有關。
黃河在流經哪個河段后,產生的泥沙最多?黃土高原地形特征是什么?想一想,下雨后千萬條溝壑會是一種什么情形?黃土高原土層疏松,植被破壞嚴重,又地處溫帶大陸性氣候和溫帶季風氣候區(qū),降水集中在夏季,而且七八月份多暴雨,一遇暴雨,大量泥沙與雨水就會一起匯入黃河。因而黃土高原成為我國水土流失嚴重的地區(qū)之一。
黃河下游“地上河”的形成過程。
、冱S河下游的泥沙約90%來自于黃土高原。
、邳S河流入下游,進入華北平原。
、鄞藭r黃河河道會變寬,河床坡度變緩,河水流速會變慢,攜帶的泥沙會越來越多;大量的泥沙日積月累,使黃河越“長”越高,成為“地上懸河”。黃河成為世界上最難治理的河流,也成為中國的一大憂患,給兩岸人民帶來深重的災難。近年來,黃河又出現(xiàn)了缺水斷流、水污染等新問題。
百病纏身的黃河需要她的兒女加倍地關愛與保衛(wèi),怎樣才能根治黃河呢?
師生討論,引導學生回答。
四、知識梳理,釋疑解惑
板書設計
黃河的憂患(黃河的奉獻)
五、當堂檢測,提高升華
完成學生用書有關題目,教師講解答案。
六、課后作業(yè)測評
學習至此,請完成學生用書有關題目。
八年級地理教案3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了解青藏地區(qū)的位置、范圍、面積、人口和民族等基本情況。
2、了解青藏地區(qū)的山脈、盆地、河流、湖泊的分布。
3、了解青藏地區(qū)的公路和青藏鐵路的分布。
4、了解青藏地區(qū)的農牧業(yè)生產特點及主要農作物和牲畜。
5、了解青藏地區(qū)交通條件的變化及青藏鐵路的修建。
6、掌握學習區(qū)域地理的方法。
能力目標:培養(yǎng)學生讀圖填圖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教育學生保護珍稀野生動物、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青藏高原自然環(huán)境的主要特征及其對農牧業(yè)生產發(fā)展的影響。
教學難點:地理環(huán)境各要素之間相互依存、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對立統(tǒng)一關系。
教學工具
課件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由歌曲《青藏高原》引入新課
[展示學習目標,指導學法]
1、學生朗讀學習目標。
2、指導學生結合教材解析學習目標,即知識要點:青藏地區(qū)的范圍,地形、氣候、河流、植被、自然資源等自然地理特征,人口、民族,農業(yè)情況、能源礦產、交通等知識點,要求以記憶為主,理解為輔;技能與能力要求:了解學習區(qū)域地理的方法和步驟。
3、教師進行學法指導:
①結合課本第87頁圖4-21“青藏地區(qū)”圖,完成第87頁活動題1-6,了解本區(qū)的基本情況。
、谙韧ㄗx課本相關內容及教材中所配的各種圖表,對一些重要的知識劃起來;再結合教材完成學習資料中的導學練習。
、垡螅核伎记嗖氐貐^(qū)地形、氣候、河流、植被、工農業(yè)、交通等各種地理事物的特色是什么,它們之間有無聯(lián)系?
[學生自學,教師巡視指導](13分鐘左右)
學生按要求進行自學,完成導學練習。
教師巡視,督促個別學生進行自學,指導有困難的學生,了解學生在預習情況,為下一環(huán)節(jié)的精講做好準備。對一些速度快的學生,特別是對一些有進步的學生進行必要的表揚與鼓勵,催促一些較慢的學生抓緊時間。
布置一些已完成任務的學生思考:青藏地區(qū)地形、氣候、河流、植被、工農業(yè)、交通等各種地理事物的特色是什么,它們之間有無聯(lián)系?
[教師精講](18分鐘左右)
1、結合板圖,讓學生指出本區(qū)的位置和范圍,特別是本區(qū)重要的界山。
2、面積、人口、民族與宗教的內容,由幾位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回答。教師引導學生從面積、人口占全國的比例,得出本區(qū)特點:地廣人稀。多媒體展示本區(qū)的一些宗教圖片,如雄偉的布達拉宮、信徒朝圣的'景象等。
3、對于自然地理環(huán)境特征和工農交等生產、生活情況,主要通過學生說出特征,教師引導學生分析其內在關系,教師用知識網絡圖的形式逐一展現(xiàn);并在板圖中由學生指出相關地理事物,如:三江源自然保護區(qū)指的是哪三條江,青海湖、察爾汗鹽湖、青藏公路、川藏公路、新藏公路、滇藏公路、青藏鐵路、中尼公路等。同時,也利用多媒體展示一些相關的圖片資料,如青稞、藏民生產、生活的場景、牦牛、青藏鐵路沿線風光等。
課后小結
結合學習目標,將板書中的劃線部分內容刪除,讓學生一起再填一遍,進行總結。青藏地區(qū)人們的生產、生活都是適應當高寒的自然環(huán)境特征,也就是說人類的生產、生活不能離開當地的自然條件,而且要適應當地的自然環(huán)境。真的是“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
板書
青藏地區(qū)
1、位置:昆侖山——阿爾金山——祁連山以南,橫斷山以西
2、范圍:青海省、西藏自治區(qū)、四川省的西部
3、面積和人口
4、民族和宗教
5、自然環(huán)境特征和工農業(yè)生產、生活情況
八年級地理教案4
教學目標
1.能在中國地形圖上準確指出四大高原、四大盆地的位置,并說出各自的邊界山脈。知道四大高原、四大盆地的主要特征。
2.知道四大高原、四大盆地分布的共同特點。學會用比較學習法比較同類地理事物,并能在比較中抓住重點。
3.通過學習使學生知道我國地形多種多樣,范文,自然條件復雜,并能清楚地知道復雜自然務件的優(yōu)勢與不足。
教學重點
四大高原、四大盆地的位置及特征。
教學媒體
“中國地形圖”,各高原景觀圖,各盆地地形示意圖。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指“中國地形圖”,請學生回答:
、傥覈貏萏攸c是什么?
、谡埻瑢W在“中國地形圖”上指出各階梯的界限山脈。
、鄹鶕爸袊匦螆D”說出第一、第二級階梯上的主要地形類型。
【教師點題】今天我們重點學習我國的高原和盆地。
【板書】第三節(jié)四大高原和四大盆地
【教師引導】首先,大家看各個高原在我國所處的`位置。學生討論。
【教師引導】第二,大家再看各個高原的邊界山脈及其所在的省級行政區(qū)。
【教師引導】看課本上的景觀圖及課文,還可以給學生看關于四大高原風光錄像片,觀察四大高原有何特點。
【教師提問】在讀“中國地形圖”時,同學們是否思考過一個問題:我國四大高原在地形特征上有什么共同之處?
學生討論、回答。
【教師補充概括】海拔較高,頂部地面坦蕩或起伏不大,邊緣比較陡峻的廣大地區(qū),就是高原。
同學們再觀察“中國地形圖”。
總結一下四大高原的不同點,要求學生討論后填寫表格。
學生討論、回答。
【教師概括補充】
【板書】第三節(jié)四大高原和四大盆地
一、四大高原
【投影】
【教師引導】為什么各個高原又有著如此大的差別,它們是怎么形成的呢?
引導學生看課本第31頁“讀一讀”,在解釋黃土高原成因的同時,簡單介紹青藏高原、云貴高原的成因及其它特點,以激發(fā)學生探究自然的求知欲。
【教師引導承轉】在第一、二階梯上,除高原外,還有四大盆地。
【板書】二、四大盆地
【引導學生】指地形圖,請學生想象盆地的形態(tài)。
學生回答。
【教師提問】根據地形圖,指出各盆地的外圍山脈。
同時看課本第32頁各盆地分布示意圖,并對照“中國政區(qū)圖”,判斷各盆地所在的省區(qū)。
學生討論、回答。
【教師概括補充】
【投影】
【引導讀書】請同學們看課本第32~33頁,總結各盆地特點、并填表。
【教題概括補充】將表格補充完整。
【教師引導】比較四大高原、四大盆地的特點。請學生思考四大高原、四大盆地分布地區(qū)的自然條件如何?
學生討論、回答。
【教師補充總結】大部分高原、盆地地區(qū),或高寒,或沙漠廣布,或地面崎嶇、溝壑縱橫。總之,它們的自然條件惡劣。所以,這些地區(qū)目前仍是我國經濟相對貧窮落后有待發(fā)展的地區(qū);但由于其自然條件獨特,在近些年也充分展示了發(fā)展?jié)摿,如塔里木盆地的石油、柴達本盆地的鉀鹽、青藏地區(qū)的牦牛、內蒙古的畜牧業(yè)、四川盆地的農業(yè)以及新疆、內蒙、云南等邊境地區(qū)的邊境貿易、旅游業(yè)正在蓬勃發(fā)展。若能加大這些地區(qū)的經濟、人力投入及交通建設,昔日偏僻、落后的地區(qū)將在不遠的將來成為我國新的經濟熱點地區(qū)。讓我們期待那一天的到來。
【教師總結】總結本課重點內容。
小資料
、偾嗖馗咴鞘澜缱罡呔钅昵嗟母咴。具有世界上湖面最高、范圍最大、數量最多的高原湖區(qū),大部分湖面海拔在4100~5000米之間,如納木錯湖面海拔4718米,有天湖之稱。
、谠瀑F高原的巖溶地貌分布廣、類型多、形態(tài)奇特,尤以云南路南石林、貴州的奇峰異洞聞名于世。由于構造上升和河流強烈切割,致使山高谷深,地形崎嶇,人們多用“地無三里平”來形容這個高原的地貌景觀。
八年級地理教案5
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
1、運用地圖說明黃土高原的位置,描述出黃土高原所跨的省級行政區(qū),并對黃土高原的地理位置作出簡要的評價
2、讀圖熟悉黃土高原千溝萬壑的地形特征了解黃土高原的成因
過程與方法
通過讀圖分析造成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嚴重的原因,并討論由此導致的嚴重的后果。通過分析,認識到自然環(huán)境各要素之間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復雜關系。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認識黃土高原生態(tài)環(huán)境惡化、自然災害頻繁的自然和人為原因,并認識相應的環(huán)境保護與資源開發(fā)的辦法與經驗。
教學重點
黃土高原千溝萬壑的地形特征。
學習難點
黃土高原千溝萬壑的地形特征的成因。
教學方法
導學法、談話法、講述法相結合
教具、儀器、課件
有關課本插圖和圖像資料.掛圖
教學流程
個案補充
【導入新課】
同學們:我國有960萬km2的陸地面積。幅員遼闊,各地的自然景觀不同。我們生活的地方,處在我國四大高原之一的黃土高原上。今天我們共同來認識生養(yǎng)我們的黃土高原。
【講授新課】
一、世界最大的黃土堆積區(qū)
1、引導學生讀圖8.1“黃土高原的位置”或掛圖,
首先讓學生在圖上找出太行山、烏鞘嶺、秦嶺、長城以及黃土高原所跨的省級行政區(qū),并對黃土高原的`地理位置作出簡要評價。
教師可根據有關資料簡單地介紹把黃土高原。
總結:在我國北方的大地上,有一片被深厚黃土覆蓋的地區(qū)——黃土高原,它東起太行山、西至烏鞘嶺、南至秦嶺、北抵長城。跨越了山西省、陜西省、寧夏回族自治區(qū)、甘肅省。2、講述:在這片廣闊的區(qū)域內,黃土的厚度一般超過100米。并呈現(xiàn)出多種多樣的黃土地形景觀——黃土塬、黃土梁、黃土峁等。
引導學生讀圖8.2“黃土高原景觀”認識“黃土塬、黃土梁、黃土峁。”仔細比較“塬、梁、峁”的景觀特征。
提問:我們所處的地方是哪一種黃土地貌景觀?
學生回答:黃土塬。
3、提問:這么厚的黃土到底是從哪里來的?為什么別的地方沒有?
引導學生完成課本第67頁活動2題,分組討論,尋找答案,教師巡回指導。
(1)讀圖8.3“黃土形成過程示意”說說戈壁、沙漠、黃土的分布規(guī)律。
(2)下面是支持黃土高原黃土“風成說”的幾方面證據,討論每一條證據說明了什么問題。
黃土就像冬季地面積雪那樣,以差不多的厚度覆蓋在起伏不同的各種地形上——從上空吹來的,而不是水沖來的。
黃土高原自西北到東南,黃土的顆粒越來越細——黃土流動的方向是自西北向東南。
黃土高原黃土的礦物質成分與堆積地方的基巖的礦物種類極不相同,卻與中亞、蒙古等地戈壁、沙荒的礦物成分相同——黃土不是本地產生,有可能是從中亞、蒙古一帶而來。
黃土中有隨地形起伏的多層古土壤——黃土不是當地巖石風化逐漸形成的,而是外來的。
小結:關于黃土高原上那么多的黃土是從哪里來的呢?科學家曾經提出過很多假說:有“風成說”“水成說”“風水雨相說”等。其中,“風成說”得到廣泛的支持,即認為黃土物質是從中亞、蒙古等地的荒漠、戈壁吹過來的。
過渡:我們已經知道,黃土高原表現(xiàn)出“千溝萬壑,支離破碎”的特點,“塬、梁、峁”等地貌類型多樣,這些特征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下面我們就來了解。
二、嚴重的水土流失
1、讓學生讀圖8.4“目前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嚴重的原因”,進行分組討論,然后教師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幫助他們進行歸納總結。
1)自然因素主要有地形、降水、土壤(地面物質組成)、植被等。
①地形。地面坡度越陡,地表徑流流速越快,對地面物質的沖刷侵蝕力就越強。坡面越長,匯集地表徑流量越多,沖刷力也越強。黃土丘陵區(qū),地面坡度大部分在15°以上,有的達30°,坡長一般100米~200米甚至更長。每年每公頃流失25噸~100噸,甚至225噸以上。
、诮涤。產生水土流失的降雨,一般是強度較大的暴雨,降雨強度超過土壤入滲強度才會產生地表徑流,造成對地表的沖刷侵蝕。黃土高原地區(qū)降水集中在7、8月份,多暴雨,因此加劇了水土流失。
、鄣孛嫖镔|組成。黃土高原幾乎為黃土所覆蓋,黃土多為風積物,土體疏松、多孔隙,垂直節(jié)理發(fā)育,干燥時較堅硬,能保持直立陡壁,遇水侵蝕后易崩解,抗蝕力很低。
④植被。達到一定郁閉度的林草植被有保護土壤不被侵蝕的作用。郁閉度越高,保持水土的能力越強。而黃土高原恰恰是一個植被極度缺乏的地區(qū)。
引導學生完成活動1:“閱讀圖8.6,討論水土流失與地表植被的關系”。
得出“植被覆蓋率越高,涵養(yǎng)水源的能力就越強,水土流失狀況相對就不會特別嚴重!
2、讓學生閱讀圖8.7的對話,分組討論認識人類活動對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影響。
引導學生歸納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嚴重的人為原因:
2)人為原因主要有:
①毀林、毀草、陡坡開荒,破壞了地面植被。
②開礦、修路等基本建設,不注意水土保持破壞了地面植被和穩(wěn)定的地形。同時,將大量廢土棄石隨意向河溝傾倒,造成大量新的水土流失。
3、引導學生完成活動3:我國是水土流失比較嚴重的國家,至20世紀90年代末,我國水土流失總面積達356萬平方米。
讀圖8.8,找出水土流失嚴重地區(qū)的分布,并根據圖上信息,分析這些地區(qū)水土流失嚴重的自然原因。
首先,確定我國水土流失嚴重地區(qū)除了黃土高原外,還包括哪些地區(qū),請學生描述。
第二,從地形、地勢著手,看一看這類地區(qū)分布在哪些地形區(qū)內,又在第幾級階梯上。
第三,讓學生看等降水量線,觀察水土流失嚴重地區(qū)其降水量在哪個范圍內。
最后歸納出:水土流失嚴重地區(qū)一般降水量較大,降水季節(jié)差異大,地形一般為山區(qū),地表坡度較大。
4、提問:黃土高原嚴重的水土流失會產生什么后果?
引導學生讀圖8.5和第二自然段課文回答:水土流失帶走了地表肥沃的土,使農作物產量下降;使溝谷增多、擴大、加深,從而導致耕地面積減少;還向黃河下游輸送大量泥沙,給河道整治和防洪造成巨大困難。
【小結本節(jié)主要內容】
達標檢測
1.填空
(1)黃土高原東起、西至、南連、北抵?缭、、、等省區(qū)。
(2)黃土高原黃土物質是由作用形成的。
2.選擇題
(1)關于黃土高原敘述正確的是( )
A.黃土高原是世界上喀斯特地形分布最廣泛的地區(qū)
B.黃土高原是世界上黃土分布最廣泛的地區(qū)
C.黃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嚴重的地區(qū)之一
D.黃土高原地形破碎,有許多山間小盆地
(2)黃土高原的主要地貌有( )
A.黃土坡B.黃土塬C.黃土峁D.黃土梁
3.簡述造成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嚴重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作業(yè)布置一、單項選擇
1.黃土高原與南方地區(qū)的重要界線是:( )
A.淮河B.秦嶺C.太行山D.大興安嶺
2.關于黃土高原的形成,已得到廣泛支持的說法是:( )
A.冰川B.地震C.風成說D.火山灰堆積
3.黃河中下游含沙量大的重要原因是:( )
A.注入的支流眾多B.降水量大,位于濕潤區(qū)C.水流速度快D.流經黃土高原區(qū)
4.黃土高原地區(qū)最主要的自然災害是:( )
A.旱澇災害B.臺風C.寒潮D.地震
二、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嚴重會產生怎樣的后果?
板書設計
第八章認識跨省區(qū)域
第一節(jié)溝壑縱橫的特殊地形區(qū)——黃土高原
一、世界最大的黃土堆積區(qū)
1.位置和范圍:
黃土高原東起太行山、西至烏鞘嶺、南至秦嶺、北抵長城,跨越了晉、陜、寧、甘等四省區(qū)。
2.黃土高原的地貌景觀——塬、梁、峁
3.黃土高原的成因
二、嚴重的水土流失
(一)水土流失的原因
1.自然因素有地形、降雨、土壤(地面物質組成)、植被等。
2.人為因素
、贇Я、毀草開荒破壞了植被;
、陂_礦、修路等基本建設,不注意水土保持。
(二)水土流失產生的后果
八年級地理教案6
【教學目標】
1、了解山東農 業(yè)在全國的地位,知道主要的農產品其分布。
2、分析山東農 產品豐富的原因。
3、知道山東主要的工 業(yè)部門和分布地區(qū),理解山東工業(yè)分布的差異。
4、了解山東主要的文化旅游資源的分布。
【教學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山東的主要農產品和旅游資源。
2、教學難點:山東農業(yè)和工業(yè)的分布和位置、地形和氣候的關系。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方法】
自學為主,演示講解為輔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組織學生討論發(fā)言,介紹自己家鄉(xiāng)主要的農產品和工業(yè)。今天我們就來認識我們家鄉(xiāng)的主要產業(yè)和文化資源。
展示山地主要農產品分布圖
學生活動:分 成四個小組,分別代表蔬菜、水果、畜牧和水產,通過閱讀農產品分布圖,找出山東主要的農產品和分布地區(qū),討論其分布和地理條件的關系。
總結講述:山東的農產值多年居全國首位,是我國著名的農業(yè)大省,蔬菜、水果、水產品、肉類和禽蛋等居全國首位,其中,糧食集中 分布在魯西北平原和沿海地區(qū),經濟作物分布于山地丘陵地區(qū)。著名的蔬菜產地有壽光、蒼山和章丘等。
板書:一、農業(yè)生產與名優(yōu)產品
1、主要農產品:蔬菜、水果、油料、水產品,肉類和禽蛋。
2、蔬菜之鄉(xiāng):壽光、蒼山、章丘
引申:山東農業(yè)發(fā)達,農產品產量高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地理位置優(yōu)越,回憶前面內容,討論山東的氣候,地形和海陸位置對于發(fā)展農業(yè)的有利條件。
學生活動:分組討論 ,得出答案
展示海爾、浪潮等幾個全國著名品牌。指導學生活動完成下列問題。
(1)閱讀課本找出山東主要的工業(yè)部門。
(2)了解山東工業(yè)分布的不均衡性 。
(3)知道山東著名品牌所在地。
(4)結合1 02頁活動,完成相關題目。
重點講解:山東是全國著名的工業(yè)大省,多種工業(yè)部門居全國第一位,如黃金、水泥、家電等。但是分布很不均勻,主要分布在膠東半島和膠濟、京滬線沿線地區(qū)。魯西北和西南地區(qū)工業(yè)較少。
板書:二、工業(yè)產 生優(yōu)勢
1、主要工業(yè)部門:能源、化學、機電、紡織 、建材、食品。
2、分布:膠東半島,膠濟、京滬沿線。
展示山東著名旅游資源和孔子的圖片。
講解:山東是我國古代文化之鄉(xiāng),有齊文化和魯文化之分,是圣人的誕生地。其中齊文化 以淄博為主,魯文化以曲阜為主。其文化特色迥然不同。
學生活動:(1)閱讀課本102頁,了解齊魯文化的特點和區(qū)別。
(2)觀察山東主要旅游資源分布圖,找出山東著名的旅游勝地。
補充:一山一水一圣人是山東主打的旅游品牌,其中山是泰山,水是泉水,圣人是曲阜孔子的故鄉(xiāng)。
板書:三、地域文化與旅游
1、分類:齊文化(淄博,青州),魯文化(曲阜)
2、旅游勝地:泰山,趵突泉,曲阜,青島 海濱。
總結:今天我們學習了山東主 要的工農業(yè)和發(fā)展和分布,了解了山東的文化特征和豐富的旅游資源,我們一定要為把家鄉(xiāng)建設的更美好而努力。
板書設計:
一、農 業(yè)生產與名優(yōu)產品
1、主要農產品:蔬菜、水果、油料、水產品,肉類和禽蛋。
2、蔬菜之鄉(xiāng):壽光、蒼山、章丘
二、工業(yè)產生優(yōu)勢
1、主要工業(yè)部門:能源、化學、機電、紡織、建材、食品。
2、分布:膠東半島,膠濟、京滬沿線。
三、地域文化與旅游
1、分類:齊文化(淄博,青州),魯文化(曲阜)
2、旅游勝地:泰山,趵突泉,曲阜,青島海濱。
教學反思:
第4課區(qū)域差異與發(fā)展教案
【教學目標】
1、了解山東經濟發(fā)展的區(qū)域差異。
2、討論提出解決的.措施。
3、明確區(qū)域發(fā)展的方向與重點。
【教學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山東經濟的差異和發(fā)展的重點和方向。
2、教學難點:山東經濟存在差異的自然和人文原因。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 學方法】
分組討論,自學為主,講解為輔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回憶上節(jié)內容,雖然山 東總體經濟情況居全國前列,但是各地發(fā)展很不均勻,今天我們就來了 解山東經濟發(fā)展的差異和發(fā)展重點與方向。
展示山地各地級市人均GDP圖(20xx年)
學生活動:(1)展示人均GDP前5位和后5為的地級市,分析其分布特點。
(2)計算人均GDP最高和最低相差多少。
(3)從地理位置、資源和基礎等方面討論山東各地 經濟差異的原因。
(4)結合本地實際提出縮小差異,加快發(fā)展經濟的措施。
分析:因為山東各地的地理位置不同,資源分布也不均衡,基礎條件相差也很大,因此在山東的西部地區(qū),如菏澤、聊城、德州等地經濟發(fā)展緩慢,而東部沿海地區(qū),如青島,煙臺,威海經濟發(fā)展很快。
板書:一、區(qū)域發(fā)展差異
1、經濟差異:東部發(fā)達,西部落后
講述:山東針對自己的實際情況,提出了今后發(fā)展的重點和方向,希望盡快建成一個“大而強,富而美”的新山東。
學 生活動:(1 )閱讀課本105頁,了解山東經濟發(fā)展的目標。
(2)知道山東區(qū)域發(fā) 展的重點是 什么(穩(wěn)步提高農業(yè),制造業(yè)和第三產業(yè)。
(3)了解山東交通發(fā)展藍圖。
總 結板書:二、區(qū)域發(fā)展方向與發(fā)展重點
1、發(fā)展 方向。
2、發(fā)展重點:農業(yè),第三產業(yè),旅游業(yè),交通運輸
總結:今天我們學習了山東區(qū)域經濟的差 異,知道了 各地發(fā)展經濟都要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因地制宜發(fā)展,我們要了解 山東經濟的發(fā)展方向和重點,為把我們家鄉(xiāng)建設的更美好而努力學習,以便更好的投入到建設新山東的洪流中。
板書設計
一、區(qū)域發(fā)展差異
1、經濟差異:東部發(fā)達,西部落后
2、發(fā)展措施
二、區(qū)域發(fā)展方向與發(fā)展重點
1、發(fā)展方向。
2、發(fā)展重點:農業(yè),第三產業(yè),旅游業(yè),交通運輸
八年級地理教案7
一、教學目標
1、通過閱讀地圖及景觀圖,知道世界主要氣候類型及主要自然景觀的分布。
2、能夠讀氣溫曲線和降水柱狀圖,并能分析描述一個地方的氣候特征。
二、教學重點:
了解世界主要氣候類型的分布、氣候特征及景觀特征
三、教學難點:
依據氣溫曲線和降水量柱狀圖分析、判斷其所屬的氣候類型
四、教學過程:
。ㄒ唬┯伞疤剿鳌被顒訉虢虒W
1、簡單介紹自然景觀
2、自然環(huán)境是由地形、氣候、水紋、生物、土壤等自然要素相互影響、相互制約形成的
3、由于地形、氣候、水、生物和土壤等自然因素有明顯的地區(qū)差異
(二)學生讀世界氣候類型圖,回答汽車拉力賽沿途經過哪些氣候類型
(三)借助教材上回幅景觀圖來講解什么是自然景觀
。ㄋ模┳x教材“熱帶氣候類型”圖,說出四種氣候類型
依據四個地點氣溫曲線和降水柱形圖(熱帶雨林氣候、熱帶森林草原氣候、熱帶沙漠氣候、熱帶季風氣候)
1、一個地區(qū)的氣候特征就應該從氣溫和降水兩個方面來描述
2、不同氣候類型其氣溫和降水的特點不同,形成不同氣候的特點
3、歸納四種氣候類型的異同點并明確四種氣候類型的主要分布
(五)亞熱帶氣候類型
1、讓學生觀景雅典和上海兩地的氣溫曲線和降水柱狀圖,比較這兩個同屬亞熱帶的氣候類型的異同點
2、亞熱帶季風氣候和亞熱帶地中海氣候,這兩種氣候的分布特征,這兩種氣候景觀差異和對比
3、閱讀地中海氣候區(qū)的植物經一部加深對地中海氣候類型的理解
。貛夂蝾愋
1、三種:倫敦、烏蘭巴托和北京的氣溫分別代表溫帶海洋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溫帶季風氣候類型。通過氣溫曲線和降水柱狀圖異同。
2、齊齊哈爾和巴黎分別位于亞歐大陸東西岸且唯獨相當但溫差很大,歸納溫帶海洋氣候和溫帶季風氣候差異。
。ㄆ撸┖畮夂蝾愋
1、讀圖讀出寒苔原氣候和寒帶冰原氣候分布地區(qū)。
2、讀卡扎奇耶的氣溫曲線和降水柱狀圖,描述其代表的.寒帶苔原氣候和特點。
3、東方主要氣溫曲線和降水柱狀所代表的寒帶冰原氣候。
(八)高原、水地氣候,教師通過板書示意圖讓學生了解關于氣候從山麓到山頂的垂直變化成因。
(九)教師對全文總結。
。ㄊ┳鳂I(yè):
1、從統(tǒng)計圖上判斷某地的氣候類型的依據是( )
2、歐洲、亞洲、南北美洲都具有的氣候類( )
3、歐洲西部溫和多雨的氣候受大西洋影響很大,據此可看出其影響因素是( )
4、赤道附近的乞力馬扎羅山山頂白雪皚皚的主要因素( )
5、一年到頭都很熱,幾乎天天下雨,這種氣候是( )
附答案:
1、氣溫和降水
2、亞熱帶地中海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和高原水地氣候。
3、洋流
4、地形
5、熱帶雨林氣候
八年級地理教案8
第五章 各具特色的四大地理單元
第一節(jié) 北方地區(qū)——黑土地和黃土地(第1課時)
教學目標:
1、了解我國四大地理單元的劃分及其劃分的依據。
2、了解北方地區(qū)的省區(qū)劃分。
3、了解北方地區(qū)的自然條件不同對其農業(yè)生產和人們生活有為明顯的差異。
教學重點:
1、了解我國四大地理單元的劃分及其劃分的依據。
2、了解北方地區(qū)種植業(yè)的區(qū)域差異。
教學難點:
1、北方地區(qū)脆弱的生態(tài)環(huán)境與綜合治理
2、紅壤的形成和改良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揭示學習目標
在祖國遼闊的大地上,由于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的特點不同,全國可以分為四大地理單元,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其中之一 ——北方地區(qū)。
二、出示學習目標:
1、了解我國四大地理單元的劃分及其劃分的依據。
2、了解北方地區(qū)的省區(qū)劃分。
3、了解北方地區(qū)的自然條件不同對其農業(yè)生產和人們生活有較為明顯的差異。
三、出示自學提綱:
1、了解我國四大地理單元的劃分
。1)熟讀圖5. 1了解中國四大地理分布圖。讓學生了解我國四大地理單元的劃分及其劃分的依據。
(2)讀圖5.1結合中國地形圖完成P3的活動題。
2、了解北方地區(qū)的省區(qū)劃分
。1)讀圖5.2及《地圖冊》北方地區(qū)政區(qū)圖,完成P4活動題。
(2)了解北方地區(qū)的位置范圍。
。3)了解北方地區(qū)的氣候類型、糧食作物、主要的礦產資源及工業(yè)城市。
四、學生自學、討論。
五、檢查自學討論結果
。1)我國四大地理單元的劃分及其劃分的依據。
。ǜ鶕覈鞯氐牡乩砦恢、自然條件和人文地理特點的差異,把我國劃分為四個地理單元,即:北方地區(qū)、南方地區(qū)、西北地區(qū)和青藏地區(qū)如課本圖5、1所示)
。2)北方地區(qū)與西北地區(qū)的分界線大致與我國的年降水量線相一致?
。400毫米降水量線相一致)
。3)了解北方地區(qū)的省區(qū)劃分及其位置范圍。
。ㄎ挥谇貛X——淮河以北的地區(qū)稱為北方地區(qū),主要包括東北平原和華北平原。)
。4)北方地區(qū)的特點:
(北方地區(qū)氣候冬、夏季節(jié)差異大,平原面積廣,耕地以旱地為主,易于機械化耕作,是我國重要的糧、棉產區(qū)。煤、鐵、石油等資源豐富,工業(yè)發(fā)達,工業(yè)城市密集,資源消耗量大。)
六、課堂小結。
七、課堂作業(yè)
1、我國四大地理單元的.劃分依據是:根據各地的 和 的差異來劃分的。
2、我國北方地區(qū)與南方地區(qū)的分界線大致
是 。
3、四大地理單元中,海拔最高的是地區(qū);平原分布最廣的是地區(qū);跨經度最廣的是氣溫最高的是 地區(qū)。
4、完成地理地圖冊和地理填充圖。
第五章 各具特色的四大地理單元
第一節(jié) 北方地區(qū)—黑土地和黃土地(第2課時)
教學目的:
1、了解肥沃的黑土地的特點及對農業(yè)生產和生活的影響。
2、了解干旱的黃土地的特點及對農業(yè)生產和生活的影響。 教學重點和難點:
了解肥沃的黑土地和黃土地的特點及對農業(yè)生產和生活的影響。
教學過程:
一、復習上節(jié)課的有關內容:
1、我國四大地理單元劃分為哪些?
2、我國北方地區(qū)與南方地區(qū)的分界線是什么?
3、青藏地區(qū)與其它3個地區(qū)的分界線是什么?
二、引入新課,揭示學習目標
1、出示學習目標:
。1)了解肥沃的黑土地的特點及對農業(yè)生產和生活的影響。
。2)了解干旱的黃土地的特點及對農業(yè)生產和生活的影響。
2、出示自學提綱:
。1)了解肥沃的黑土地的特點及對農業(yè)生產和生活的影響。
(2)了解干旱的黃土地的特點及對農業(yè)生產和生活的影響。 ( 3)完成P6活動題
3、學生討論、自學
4、檢查自學討論結果:
。1)、北方地區(qū)包括的省區(qū)、平原和高原:
。ㄓ10個省區(qū),高原有:黃土高原和內蒙古高原;平原有:東北平原和華北平原。)
。2)、了解肥沃的黑土地的特點及對農業(yè)生產和生活的影響。 (東北平原的黑土地肥沃,耕地遼闊,適宜大面積的機械化耕作。植被
以針葉林為主,農作物一年一熟或兩年三熟。)
。3)、了解干旱的黃土地的特點及對農業(yè)生產和生活的影響。 (黃土高原的土地是黃色的,東北平原和華北平原的耕地都是以旱地為主,但水源成為制約農業(yè)發(fā)展的重要因素。)
。4)、完成P6活動題
。5)、提出問題:分析北方地區(qū)的氣溫和降水的特點及其對生產、生活的影響。
(北方地區(qū)位于秦嶺——淮河以北的地區(qū),面積約占全國的20﹪,人口約占全國的40﹪,氣候主要是以溫帶季風氣候,冬、夏季節(jié)差異大,平原面積廣大,耕地以旱地為主,是我國重要的糧棉產區(qū)。煤、鐵、石油等資源豐富,工業(yè)發(fā)達,工業(yè)城市密集,我國最大的煤炭能源基地——山西。)
三、課堂小結。
八年級地理教案9
教學目標
1.讀圖說明黃土高原的位置、范圍和主要地形區(qū);了解黃土高原的古代文明和“黃土風情”; 結合圖文資料,了解黃土成因和黃土高原地貌特征形成的原因。運用圖文材料分析黃土成因水土流失嚴重的原因和危害;通過實例進一步了解黃土高原環(huán)境整治理和水土保持的措施。
2.運用圖文材料分析黃土高原的位置、成因、水土流失的原因及治理
3.認識到人與自然及自然環(huán)境各要素之間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復雜關系,從而培養(yǎng)學生樹立正確的人地觀和可持續(xù)發(fā)展觀。
教學重難點
讀圖說明黃土高原的位置、范圍和主要地形區(qū)結合圖文資料,了解黃土成因和黃土高原地貌特征形成的原因。
如何拯救黃土高坡的生態(tài)環(huán)境。
教學工具
課件
教學過程
圖片展示
講解:說起黃土高原,人們眼前總浮現(xiàn)厚厚的黃土和千溝萬壑的'大地景觀,那么黃土的由來和千溝萬壑的地表形態(tài)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呢?
感性認識黃土高原的地貌和文化景觀
一、文明的搖籃
讀6.25,在圖中找出: 內蒙高原、秦嶺、太行山、鳥鞘嶺。陜西省、山西省、寧夏回族自治區(qū)、內蒙古自治區(qū)、甘肅省
小結:
1、黃土高原的位置范圍
講解:在黃土高原上,流淌著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黃河流域是中華民族古代文明的發(fā)祥地之一;黃土高原土質肥沃,便于耕種。早在六七千年前,這里的平原就出現(xiàn)了原始的農耕文明。
提問:黃土高原富有地方特色的黃土風情與當地的自然環(huán)境有什么關系
小結:
2、悠久的歷史文化
3、眾多的名勝古跡
師生活動,小組討論,探究黃土風情與自然環(huán)境的關系看圖片6.26 6.27體會地理環(huán)境對民風民俗的影響。
二、風吹出來的高原
過渡:
提問黃土高原深厚的黃土是怎么來的呢
講解:關于黃土高原的成因,科學家提出了很多假說,其中得到廣泛
認同的是“說”。該學說認為,黃土是由風從、和我國西北內陸地區(qū)吹來的
小結:1、形成
圖片展示:各種黃土地貌
小結:2、地貌
認為是支持黃土“風成說”的證據,寫出它們分別說明了什么問題。探究各種黃土地貌的形成。嚴謹治學的科學態(tài)度為后面的學習打好基礎。
三、嚴重的水土流失
黃土高原的地表千溝萬壑、支離破碎,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大的地區(qū)之一,結合教材圖6. 32,分析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和人為原因。
小結1、原因
(1)自然原因:
、冱S土土質②地表裸露③夏季降水、坡陡
(2)人為原因:
、龠^墾過牧導致生態(tài)環(huán)境惡化;
②修路采礦等活動破壞地表。
承轉水土流失又造成了哪些后果呢
小結:后果
探究分析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通過實驗比較有力說明問題。
四、水土保持
引導學生結合前面的分析找出解決的措施
小結:
1、生物措施與工程措施結合
2、合理安排生產活動
師生共同總結知識點教師強調重難點
小組討論水土流失的后果完成活動題結合教材,30頁“活動”題的圖文資料,討論黃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提高邏輯推理能力提高興致,培養(yǎng)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明確知識加深印象。
課后小結
學完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課后習題
1.黃土高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不包括( )
A.使黃土高原上的土壤變得越來越貧瘠 B.使黃河下游河段更易發(fā)生洪澇災害
C.使黃河中下游河段不能建設任何水利工程 D.使黃土高原自然災害有加劇之趨勢
2.治理水土流失的根本措施是( )
A.平整土地 B.修水平梯田 C.深耕改土 D.植樹種草
3.在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小流域治理中,生物措施的功能是( )
A.蓄水保土 B.改善生產條件 C.創(chuàng)建旅游景點 D.利用光熱
4.黃土高原的地貌特征是( )
A.地勢低平 B.地勢坦蕩 C.千溝萬壑 D.波狀起伏
5.造成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生態(tài)、經濟惡性循環(huán)的根本原因是( )
A.農業(yè)歷史悠久,耕地墾殖殆盡 B.人口快速增長,人地矛盾突出
C.耕作技術、耕作方法落后 D.墾荒種地,破壞植被
八年級地理教案10
第一章中國的疆域與人口
第一節(jié)中國的疆域
英才學校學生課堂學習活動設計設計人:鹿艷華王麗
學習目標:
知識與技能:我國的位置特點、陸地面積、領土的四端點、大陸海岸線、陸上國界線、四大近海、兩大內海及領海寬度、祖國的14個陸上鄰國和6個隔海相望的國家的名稱與位置。
過程與方法:運用地圖分析我國地理位置的優(yōu)越性。
情感與價值觀:感受中國疆域的“廣闊”培養(yǎng)熱愛祖國的情感。
一、自主學習
學習任務一:閱讀教材P2完成下列問題:
中國在世界的位置:從海陸位置看,在洲的東部,洋的西岸;從緯度位置看,大部分在緯度(高、中、低),屬于五帶中的帶;從半球位置看,既在半球(東、西),大部分又在半球(南、北)。
學習任務二:閱讀課本P3-5完成下列問題:
1、我國領土四端點:最北端(52.N多)
最南端(4.N附近)
最東端(135.E多)(東九區(qū))東西共跨
最西端(73.E附近)(東五區(qū))個時區(qū)
2、我國陸地總面積約平方千米,與洲面積差不多相等,面積居世界第位。
3、完成課本P4活動1、2
4、我國的大陸海岸線長千米,我國從北到南所瀕臨的海依次是,它們都是洋的邊緣海。海域上面積較大的島有。和是我國的內海。我國領海寬度是海里。我國管轄的海域面積約平方千米。
二、合作共建:
1、讀中國在地球上的位置圖,回答問題
。1)在圖中描出東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分界線,并說明我國的半球位置。
。2)在圖中描出地球五帶的分界線,并說明無國的緯度位置。線橫穿我國的南部,使我國大部分領土位于帶,小部分位于帶。我國南北跨緯度,氣候差異,有利于生產。
。3)我國位于大陸的東部,洋的西岸。來自海洋的濕潤空氣使我國東部充沛,水資源也比較。沿海港灣,便于發(fā)展事業(yè),海陸交通。
2、讀地圖冊P1-2按一定順序寫出我國陸上鄰圖:。與我國隔海相望的國家:。
3、據地圖,你能用哪些方法說明我國疆域遼闊?
三、系統(tǒng)總結:
位置優(yōu)越:(半球、緯度、海陸)
總面積大
中國的疆域:國土遼闊:東西寬(最東端、最西端、所跨經度、時區(qū))
南北長(最南端、最北端、所跨緯度、溫度帶)
邊界長:陸上疆界(長度、鄰國)
海岸線長(長度、海域、隔海相望的國家)
四、診斷評價:
1、我國領土的最東端在()
A、黑龍江省B、海南省C、臺灣省D、上海市
2、屬于我國內海的是()
A、渤海、黃海B、渤海、瓊州海峽C、北部灣、南海D、東海、臺灣海峽
3、根據世界時區(qū)的'劃分,我國東、西共跨()
A、4個時區(qū)B、5個時區(qū)C、6個時區(qū)D、7個時區(qū)
4、我國領海的寬度應是()
A、200海里B、12海里C、30海里D、212海里
5、與我國陸上接壤的國家共有(),與我國隔海相望的國家共有()。
A、15個B、14個C、6個D、8個
6、我國最東端附近的學生早晨8點上課時,若按世界準時區(qū)計算,我國最西端附近的時間大約()
A、3點鐘B、4點鐘C、5點鐘D、6點鐘
7、當黑龍江還是冰天雪地時,海南島已經春意盎然,形成這種差異的主要原因是我國()
A、緯度跨度大B、經度跨度大C、地勢落差大D、東西跨度大
8、有關我國地理位置的敘述,正確的是()
A、位于東半球,亞洲東部,西臨太平洋
B、領土最北端在漠河,最南在曾母暗沙
C、從經度來看,我國全屬東經度;從緯度來看,我國全屬低緯度
D、我國南部有北回歸線穿過
9、就海陸分布而言,我國屬于()
A、內陸國B、半島國家C、海陸兼?zhèn)渲畤鳧、島國
10、讀“中國的鄰國示意圖”,回答問題
。1)寫出字母所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名稱:
島嶼:AB
海峽:CD
陸上鄰國:EF
(2)上海經濟合作組織由六國組成:中國、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請你在圖中相應的位置標注出六國的名字。
八年級地理教案11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使學生了解我國水資源分布特征及對社會經濟發(fā)展的影響,知道我國水資源的現(xiàn)狀,了解我國解決水資源問題的對策;繼續(xù)培養(yǎng)學生使用地圖和相關圖表、材料及利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過程和方法:通過本節(jié)課對地圖和圖表的綜合分析,引導學生用過去所學和教師提供的資料,自主探究和分組討論等方式學習新知識,并使學生認知知識的連續(xù)性。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使學生認識珍惜水資源的重要性,初步樹立保護環(huán)境的意識,并從自己的實際生活出發(fā),節(jié)約用水,有意識的保護我們生存的環(huán)境,保護有限的水資源。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我國水資源的現(xiàn)狀及解決措施;節(jié)約用水、保護水資源。
教學難點:分析我國水資源存在的問題、造成影響及解決方法;幫助學生樹立對淡水資
源危機的意識,培養(yǎng)學生在生活中做節(jié)水、護水的模范。
教學方法
本節(jié)課的內容和我們日常生活較為密切,許多內容是我們身邊發(fā)生的事。為了保證課堂
教學效果,主要采用“角色扮演”和“討論法”。通過“角色扮演”和提出問題讓學生討論,理論聯(lián)系實際,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從現(xiàn)實生活的經歷和體驗出發(fā),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激發(fā)學生對地理問題的興趣,并通過活動設計,有意識地讓學生親自體驗解決問題的過程,形成主動學習的態(tài)度。
教學準備
1.布置學生分組,收集相關資料和數據,準備課堂討論。
2.教師收集相關資料數據、圖片,準備相關投影片。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背景音樂——高山流水。教師:聽著這美妙的音樂,請閉上眼睛想象:青
山削翠,流水潺潺,飛泉瀑布,水天一色,相映成趣,好不愜意,我們好像聽到高山對流水說:高山仰止,流水不斷;流水對高山講:萬流歸宗,生命永恒!(學生聽音樂跟隨老師一起體會。)
板書課題:第三節(jié)水資源
一、時空分布不均
新授:
。1)水資源的概念和作用。(學生看書并結合生活經驗討論,教師總結。)
明確:水資源概念
廣義:包括海水在內的地球水量總體。
狹義:是指地球上的淡水資源。
作用:人的生命活動和動植物的生長都離不開水。水不僅維持地球一切生命,而且對一切經濟問題都有生死攸關的重要意義。
。2)多媒體展示“中國主要河流徑流量分布示意圖”,讓學生觀察我國河流徑流量的南北、東西差異,教師總結。
明確:我國水資源在空間上分布不均,東多西少南多北少。另外我國水資源從時間 配上來看:夏秋多冬春少。
。3)思考:我國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對社會經濟的發(fā)展有何影響?(先給學生展 資料,學生舉例并討論,教師總結。)
明確:我國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給社會經濟發(fā)展帶來了很大的影響。如:南、北方農業(yè)土地利用方式差異明顯,南方以水田為主,北方以旱地為主。我國將水和徑流的季節(jié)、年季節(jié)變化大,是造成水旱災害頻繁、農業(yè)生產不穩(wěn)定的主要原因。在西北干旱地區(qū),水資源的不足更是制約社會經濟發(fā)展的瓶頸。
(教師展示我國各地水資源制約社會經濟發(fā)展的圖片或播放相關視頻。)
板書二、合理利用與保護水資源
(4)如何緩解我國的缺水狀況?(提示學生根據我國水資源問題尋找解決途徑和方法)
明確:由于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我國自古以來一直重視水利工程的建設。興修水庫是解決水資源季節(jié)變化大的措施之一;(列舉生活中的'事例,并提示學生我們周圍的水庫的意義,引導學生通過類比理解水庫的作用。)跨流域調水是解決水資源的地區(qū)分布不均的有效辦法之一。(多媒體出示南水北調示意圖,并簡單解說引灤入津、引灤入津、引黃入晉工程的作用及意義,從而提示學生分析理解南水北調工程的重要意義和作用。)
。5)我國水資源總量大,但人均僅為世界水平的1/4,總體上我國缺水情況日益加劇。然而在水資源利用過程中,水污染和是浪費的狀況也很嚴重,同學們在日常生活中是不是也有不合理用水的狀況?(學生回答)引出“節(jié)約用水,保護水資源”的話題。節(jié)約用水,保護水資源角色扮演:從以下角色中任選一個,從角色出發(fā),談談如何節(jié)約用水,你現(xiàn)在的身份是:農民、水利工程師、政府官員、造紙廠廠長、家長、學生。(通過角色扮演使學生尋找節(jié)水的方法,使學生認識到節(jié)水是社會各部門各方面需要進行的共同的工作。節(jié)水是社會問題。)
明確:
A、我國為節(jié)約用水、保護水資源所做的努力:?制定法律、法規(guī);?有償使用;?制定“中國水周”;?制定“節(jié)水標志”。
B、農業(yè)節(jié)水:幫助學生了解我們周圍的農業(yè)用水情況,并把幾種主要的灌溉方式提供給學生。
C、工業(yè)節(jié)水:提示學生根據教材了解。
D、城市節(jié)水:簡單了解。
E、家庭節(jié)水:調查學生的家庭用水情況,并評出家庭用水小模范,使學生找到身邊的榜樣。
F、出示節(jié)水標志,并通過讓學生介紹這一標志,強化學生日常生活中的節(jié)水意識。(觀察節(jié)水標志圖,通過觀察你有哪些想法,這些會不會對你今后的生活產生影響?記住節(jié)水標志,時時不忘節(jié)約水資源。)
(6)動畫“沒有水我們還有什么”。
結束語:不要讓我們的眼淚,成為最后一滴水!祝愿我們美麗的地球,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播放音樂:《竹林晨曲》。
教學反思
1、通過本次教學活動,開闊了學生的視野,學生對于水資源的現(xiàn)狀問題以及如何保護水資源有更深入的理解。初步形成保護自然、與自然和諧相處的世界觀。
2、在一系列的活動中培養(yǎng)了學生合作、交流、發(fā)現(xiàn)并解決問題等能力,發(fā)展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
最后,我想說的是:我們的實踐和我們的理想可能還有一段距離,但我們在不斷的探索與思考。這節(jié)課我和我的學生一起邁出了艱難的第一步,相信我們會走得很遠。
八年級地理教案12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能夠運用地圖說明我國冬夏季氣溫分布特點以及降水的時空分布特點,并能初步分析其原因。2.掌握我國氣候的主要特征,理解影響我國氣候的主要因素。
3.學會閱讀等溫線圖、年降水量分布圖、氣溫年變化曲線圖、年降水量分配柱狀圖、溫度帶圖、干濕地區(qū)圖,并能獲取相應數據進行分析,歸納出正確結論。
過程與方法
通過地圖及相關資源分析、歸納、總結。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明確氣候也是一種資源。
【重點與難點】
1.我國氣溫的特點,溫度帶的地區(qū)分布。2..讀圖、識圖技能的培養(yǎng)。
【教學方法】
合作探究、讀圖分析。
【課時安排】
3課時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觀看視頻:冬季的廣州和哈爾濱
同一個季節(jié),為什么廣州和哈爾濱的景色有如此大的差異?導入新課學習。二、新課學習
第一課時
(一)冬季南北溫差大,夏季普遍高溫1.冬季氣溫分布特點
(1)計算:海口和漠河的溫差(16℃-(-28℃)=44℃)特點:南北溫差大
讀圖可知,氣溫自南向北逐漸降低(2)思維拓展
冬季氣溫分布特點的成因
探尋原因
成因①:緯度位置的影響
中國位于北半球,南北跨緯度近50度,冬季時,太陽直射南半球,至使北半球緯度越高,太陽高度越低,晝長越短。北方太陽高度比南方小,北方晝長比南方短,太陽照射時間短,所以北方得到的.熱量少于南方。
成因②:冬季風的影響
北方靠近冬季風源地,冬季風使北方降溫幅度大。距離和地形對冬季風的消弱與阻擋,冬季風對南方影響小。這些加劇了南北溫差。
(3)總結秦嶺---淮河的地理意義:①1月0℃等溫線通過的地方;②河流有無結冰期的界線2.夏季氣溫分布特點
(1)計算:?诤湍拥臏夭(28℃-16℃=12℃)全國平均氣溫在多少攝氏度以上?(20℃)特點:普遍高溫
讀圖可知,氣溫自南向北逐漸降低(2)思維拓展:夏季氣溫分布特點的成因
夏季太陽直射北半球,北方太陽高度比南方小一些,北方晝長比南方長一些,北方得到的光熱與南方相差不大。所以夏季南北氣溫相差不大
(3)探究:夏季我國哪里氣溫偏低?為什么?
青藏高原;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氣溫隨海拔升高而降低
(4)總結我國氣溫分布特點:冬季南北溫差大,夏季普遍高溫(青藏高原因海拔高,夏季氣溫偏低)
(5)拓展延伸:我國南北溫差順口溜
領土面積廣,南北跨度大;冬季溫差顯,北棉南穿夾;夏季普高溫,南北差不大;秦嶺淮河線,零度等溫劃;最寒在1月,高溫在7月。
(6)了解我國冬季最冷和夏季最熱的地方3.溫度帶
(1)溫度帶的劃分依據:氣溫的南北差異和農業(yè)生產實際(2)讀圖,了解5個溫度帶和1個高原氣候區(qū)位置。(3)總結秦嶺---淮河的地理意義:③亞熱帶和暖溫帶的分界線
(4)對號入座:青藏高原、內蒙古高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海南島、漠河、塔里木盆地它們分別位于哪個溫度帶?(高原氣候區(qū)、中溫帶、暖溫帶、亞熱帶、熱帶、寒溫帶、暖溫帶)
(5)體會我國氣溫南北差異對生產和生活的影響。1.水果
拓展延伸:中國各個溫度帶的主要植被2.房屋
3.農作物及其熟制
總結過渡:我們已經知道了我國氣溫分布特點,那么你知道我國降水的情況嗎?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去探索吧!
第二課時
(二)東西干濕差異顯著1.降水空間分布特點
(1)讀“中國年降水量的分布”圖,分析從整體看,降水的空間分布均勻嗎?(不均勻)(2)觀察分析
圖中的等降水量線有幾個數值?(如圖)
圖中等降水量線數值變化的方向有何規(guī)律?(如圖)降水空間分布特點:(從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遞減)
(2)總結秦嶺---淮河的地理意義:④800毫米年降水量線過的地方(4)了解我國降水量最多和最少的地方2.降水時間分布特點:
(3)讀“中國南北四個城市的季節(jié)差異”圖,回答問題標出四城市降水較多的月份(如圖)四城市降水集中在____月~_____月(4;10)在圖中從南向北圈出這四個城市(如圖)
總結:南方雨季____,開始____,結束____;北方雨季____,開始____,結束____:(早;長;晚;短;晚;早)
八年級地理教案13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回憶已學中國區(qū)域地理基礎知識,同時獲取新知。
2.初步領會地理環(huán)境要素的綜合性和區(qū)域差異性及環(huán)境與人類活動的相互關系。
3.通過搜集有關信息,明確中國的國情和世界的發(fā)展趨勢及中國與世界的聯(lián)系。
能力目標
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搜集、分析地理信息能力及與他人交流能力。
德育目標
1.通過關心身邊家鄉(xiāng)的環(huán)境與發(fā)展,增強學生學習地理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
2.明確我國的綜合國力,增強熱愛祖國的情感。
3.關注中國在全球化進程中的發(fā)展情況,懂得國際合作的價值。
4.了解全球的變化趨勢和面臨的人口、資源、環(huán)境問題,初步形成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觀念。
教學重點
促進區(qū)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在世界中求發(fā)展。
教學難點
在世界中求發(fā)展
教學方法
小組活動法、讀圖觀察法、聯(lián)系對比法等。
教具準備
投影片、有關錄像片或VCD光盤。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前段時間,我們班分成四個社會調查小組,按協(xié)商選擇的辦法分別對我們家鄉(xiāng)的自然、人文、經濟、教育等方面進行了認真詳細的社會調查,經過對調查材料的整理,寫成了較好的社會調查報告,F(xiàn)在請一位同學向全班匯報一下調查結果。然后,引導學生小組討論,分析一下家鄉(xiāng)的區(qū)域發(fā)展有什么優(yōu)勢?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想一想為什么要促進一個區(qū)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呢?
板書:一、促進區(qū)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講授新課]
1.區(qū)域差異很大
出示掛圖:引導學生邊觀察中國地圖邊回憶所學知識:同學們還記得在中國區(qū)域地理中我們學習的大小不等的那些區(qū)域嗎?它們有什么差異或特點呢?(請男女同學輪流回答,區(qū)域特點把握不準的,教師激勵評價后加以點撥補充)
教師講解:從地圖上,從同學們的回憶中可知,我國國土遼闊,東西南北中各方的地區(qū)(或區(qū)域)差異很大,可以說這是我國的基本國情。由此可見,我國促進區(qū)域可持續(xù)發(fā)展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區(qū)域差異很大。(教師在適當位置上及時板書)
2.區(qū)域發(fā)展不同
過渡:不同地區(qū)或區(qū)域的特點不同,發(fā)展的方向、途徑和所走的發(fā)展道路也不盡相同。
投影:《東北平原》(圖9.1)引導學生讀圖,了解東北平原糧食生產情況。
東北平原面積廣大,地勢平坦,土壤肥沃,人口密度較低,適宜大規(guī)模機械化作業(yè),已發(fā)展成為我國重要的商品糧生產基地。
提問:從圖9.1上可以看出東北平原的地形地勢有什么特點呢?可以想象出東北平原的土壤、農業(yè)生產有什么特點呢?
評價點撥:學生回答,教師激勵評價后指出:東北平原地勢平坦、面積廣大,是我國的平原。此外,東北平原以肥沃的黑土著稱,人口密度較低。這是與其他地區(qū)相比東北平原的一大優(yōu)勢。利用這些優(yōu)勢條件,進行大規(guī)模的農業(yè)機械化生產,為國家提供了大量的商品糧,而成為我國重要的商品糧生產基地。
提問:看過東北平原因地制宜發(fā)展地區(qū)經濟的例子,我們來看看自己的家鄉(xiāng)發(fā)展經濟有哪些有利和不利的地理條件?(輪流請男同學說不利的地理條件,女同學說有利的地理條件,教師簡練地為學生板書)
過渡:大家在找出我們家鄉(xiāng)發(fā)展經濟有利和不利的地理條件的基礎上,想一想應如何因地制宜地發(fā)展我們家鄉(xiāng)的經濟呢?
小組討論:引導學生帶著上述問題分小組討論,派代表發(fā)言,其他同學補充。
評價點撥:(小組討論,代表發(fā)言,其他同學補充,教師激勵評價后點撥)大家剛才在找出有利和不利于經濟發(fā)展的地理條件時都提到我們地區(qū)的人口問題,不利方面認為人口多,人均資源少;有利方面提出人口多,勞動力充足。針對這一矛盾,有同學提出在本區(qū)發(fā)展需要較多勞動力發(fā)展簡單的加工工業(yè),不但充分利用了大量的人力資源,而且可創(chuàng)造更多的產值?梢,因地制宜地發(fā)展區(qū)域經濟,限度地發(fā)揮自身優(yōu)勢,也就是程度地克服不利因素的影響。
提問:我國的平原——東北平原與我們自己家鄉(xiāng)的發(fā)展情況相同嗎?(學生:不相同)
評價點撥:學生回答,教師激勵評價后指出:正是由于兩個區(qū)域的自然、人文地理等方面的條件不同,因此區(qū)域發(fā)展的方向、發(fā)展的途徑和發(fā)展的道路也不盡相同。可見,區(qū)域發(fā)展不同(教師在適當位置及時板書),也是促進區(qū)域可持續(xù)發(fā)展的一個重要原因。
過渡:怎樣才能促進一個區(qū)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呢?僅僅依靠本區(qū)域的有利條件就能促進本區(qū)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嗎?(學生:不能)那該怎么辦呢?(學生:與其他區(qū)域合作)
教師:回答得有道理!促進一個區(qū)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必須進行區(qū)域合作。(教師及時板書)
板書:3.區(qū)域合作
教師講解:發(fā)揮了我們的優(yōu)勢,是否就可以發(fā)展好了?如果東北平原生產的糧食沒有地方需要,如果我們加工的產品沒有地方銷售,優(yōu)勢也就無法實現(xiàn)。因此,我們的發(fā)展,需要與其他區(qū)域的交流、合作。正如大家都知道的北煤南運、南水北調、西氣東輸、西電東送,目前我國這些重點工程的實施,可以說都是區(qū)域合作的結果(教師及時板書:區(qū)域合作),離開區(qū)域間的合作,任何一項國家重點工程,都是難以實施、難以完成的。
播放錄像:引導學生收看有關“南水北調、西氣東輸、西電東送”工程的專題錄像,搞清這些工程的概況,明確區(qū)域合作對國家重點工程的建設,對國家各區(qū)域經濟發(fā)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有著重要的意義。
投影:“三北防護林的分布圖”,然后,引導學生讀圖判斷三北防護林地跨我國哪三北和哪些省級行政區(qū)?
“三北”防護林的`分布
“三北”防護林全長7000多千米,寬400~1700千米,面積約占國土面積的42%。
播放錄像:在學生讀圖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邊看錄像,邊收聽有關“三北防護林”的情況介紹:我國的“三北防護林”東起黑龍江的賓縣,西至烏孜別里山,跨西北、華北北部和東北西部,包括13個省、自治區(qū)、直轄市的551個縣,總面積406.9×104公頃,占國土面積的42.4%,規(guī)劃造林3.508×104公頃,在國際上被譽為“世界生態(tài)工程之最”。它的作用在于使森林覆蓋率平均從1975年的5%提高到14%左右,三北地區(qū)實現(xiàn)農田林網化,大部分牧場也有了林網、防護林的保護,黃土高原和人為因素造成的沙地將得到不同程度的治理,宜林荒山荒地將被綠化,水土流失和風沙危害基本上得到控制。經濟效益和環(huán)境效益十分巨大。
教師小結:區(qū)域間的聯(lián)系與合作,不僅可以優(yōu)勢互補,使各區(qū)域得到共同發(fā)展,還有助于解決區(qū)域的環(huán)境問題,進一步促進各區(qū)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梢哉f“三北”防護林是我國區(qū)域合作獲得可持續(xù)發(fā)展的一個典范。
過渡:出示“世界地圖”(掛圖)。剛才,我們從實例中看到我國的不同區(qū)域在經濟和環(huán)境各方面均有長足的發(fā)展,我們的祖國也在各區(qū)域的發(fā)展中不斷向前發(fā)展。那么,我們的祖國怎樣才能在世界這個更大的區(qū)域中求得發(fā)展,大顯身手呢?
板書:在世界中發(fā)展
投影:“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簽字儀式”(圖9.3)
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簽字儀式
播放錄像:將中國入世的歷程以視頻(或圖片)等形式展現(xiàn)給學生,啟發(fā)學生思考。
提問:同學們想一想,中國歷經15輪談判終于在20xx年11月正式加入世貿組織(WTO)。為什么中國經過千辛萬苦一定要加入WTO呢?
評價點撥:(學生回答,教師激勵評價后點撥)首先,中國是一個正在發(fā)展中的大國,綜合國力逐漸增強,從自身的發(fā)展需要來看,加入WTO,融入世界,發(fā)展本國優(yōu)勢,對外開放,可促進祖國的發(fā)展;其次,從全球化的發(fā)展趨勢看,加入WTO,加強與世界其他區(qū)域的合作,是發(fā)展的途徑;(引導學生讀圖9.2)第三,加入WTO,共同解決人類面臨的人口、資源、環(huán)境等問題,促進世界的和平、可持續(xù)發(fā)展和人類社會的進步,是時代賦予我國這個聯(lián)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重大責任。
某型飛機生產網絡——經濟全球化的一個例證
[課堂小結]
兩年來,我們走過世界,走遍中國,明天將帶著我們所學到的地理知識、使用地圖本領、分析問題的能力、懂得的道理走向未來的生活。
知識要點與檢測
答案:差異不同(或不平衡)合作世貿競爭和平生態(tài)環(huán)境進步
[反饋練習]
填空
(1)國土,區(qū)域大,發(fā)展是我國的一個基本國情。一個區(qū)域要實現(xiàn)可持續(xù)發(fā)展,需要充分利用有利的地理條件,對不利的地理條件進行合理的改造,、地發(fā)展經濟。同時還要注意加強區(qū)域之間的和,做到互補。
(2)中國是中的大國。人口,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這是我國的又一基本國情。在今后長時間內,仍是第一位的。
(3)21世紀的世界,是一個經濟走向化的世界。另一方面人類又面臨著、 、等問題,需要世界各國共同努力來解決。
答案:(1)遼闊差異不平衡揚長避短因地制宜聯(lián)系合作優(yōu)勢
(2)發(fā)展眾多較低發(fā)展
(3)全球人口資源環(huán)境
板書設計
活動與探究
1.目前,我國正在建設“南水北調”“西氣東輸”“西電東送”工程。就其中的一項或兩項工程,通過搜集資料與家長或同學展開討論:
(1)工程輸送資源的源地和目的地各在哪些地區(qū)?
(2)工程主要解決哪些問題?
2.結合本課內容,選擇一個你感興趣的話題(下列話題僅供參考),采用你喜歡的表達形式(或日記、或短文、或散文、或詩歌等)說明自己的看法。
(1)從我家看祖國的發(fā)展。
(2)WTO與我們的生活。
(3)經濟發(fā)展與我身邊環(huán)境的變化。
3.經常關注我國新聞和世界新聞,看看我國是如何促進區(qū)域可持續(xù)發(fā)展,如何在世界中求發(fā)展以及如何履行我國肩負的三大歷史責任的。
八年級地理教案14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了解黃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圍,理解其自然環(huán)境的過渡性。
2、了解黃土高原地表景觀特征,理解黃土高原的形成原因。
3、了解黃土高原的古代文明,知 道這里是我國古代文明的發(fā)源地。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通過對于黃土高原的學習,增強對于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
【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黃土高原的位置和自然環(huán)境特點。
2、教學難點:黃土高原的形成原因和證據。
【教學方法】
直觀演示,分組討論學習
【教學過程】
創(chuàng)設情境、自然引入
播放黃土高原支離破碎、千溝萬壑的'自然景觀錄像,導 入新課。播放前提出問題:錄像反映 的是哪一 地形區(qū)的自然景觀?看后,你有哪些感受?
教師總結:千溝萬壑,支離破碎是黃土高原的真實寫照,更是它與眾不同的所在,今天就讓我們師生共同學習這一特殊的地形區(qū)──黃土 高原。
“黃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黃土堆積區(qū),你們對黃土高原有哪些了解呢?下面就讓 我們進行信息交流”。
。ㄍ队埃┬畔⒔涣鳎狐S土高原知多少
總結:學生講解、介紹的內容涉及很多方面的內容,教師在最后的總結歸納強調以下內容 :
。ㄍ队埃┑貓D
黃土高原的地理位置:東起太行山,西至烏鞘嶺,南連秦嶺,北抵長城。黃土的厚度超過100米。
黃土高原所跨的省級行政區(qū):主要是陜西省、山西省及甘肅省的一部分 。
展示黃帝陵,秦始皇陵兵馬俑等圖片
這里是華夏文明的發(fā)源地,現(xiàn)在還留有大量的名勝古跡。
板書:
三、文明的搖籃
播放安塞腰鼓視頻
這里獨特的自然環(huán)境孕育的獨特的 文化,如信天游,腰鼓等,被稱為“黃土風情”。
總結;今天我們學習了黃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圍,了解了其形成的基本原因和在我 國文明發(fā)展中的地位,為學習下一節(jié)打下了基礎。
八年級地理教案15
教材分析
本節(jié)教材,主要講述“滄海桑田”的變化,以及形成這種變化的原因。學習本節(jié)知識,要求能運用實例說明海陸的變遷,樹立海陸不斷運動變化的辯證唯物主義科學觀點;了解大陸漂移和板塊運動學說的基本觀點,并能解釋世界主要山系及火山、地震的分布;通過大陸漂移——板塊運動學說的發(fā)展過程,進行科學史教育及培養(yǎng)科學興趣、科學方法和探究精神的培養(yǎng)。
學情分析
學生的年齡特點,決定了他們對千變萬化的自然界充滿好奇心,教師在教學中設置探究性和懸念性很強的問題,開啟學生求知欲望;根據學生已掌握的地理技能,為學生創(chuàng)造自主學習的氛圍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舉例說明地球表面海陸的變遷。
了解大陸漂移和板塊運動學說的基本觀點。
說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與板塊運動的關系。
過程與方法
通過拼圖和分析示意圖,培養(yǎng)讀圖能力、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
運用板塊運動學說,解釋地球表面基本面貌的`形成及發(fā)展變化。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大陸漂移—板塊運動學說的發(fā)展變化,進行科學史教育及科學興趣、科學方法和探究精神的培養(yǎng)。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
世界主要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與板塊運動的關系。
教學難點
海陸變遷的原因。
板塊相對運動形成的地表形態(tài)
【八年級地理教案】相關文章:
八年級地理教案優(yōu)秀03-11
湘教版地理八年級下冊教案10-05
湘教版八年級地理下冊教案10-03
湘教版八年級下冊地理教案07-25
八年級上冊地理教案優(yōu)秀09-10
八年級地理教案14篇[優(yōu)選]10-15
八年級地理教案15篇[實用]11-29
德國地理教案11-25
初中地理教案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