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wǎng)>教學文檔>教案> 三角形的認識教案

三角形的認識教案

時間:2024-09-11 03:54:53 教案 我要投稿

三角形的認識教案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jīng)驗,不斷提高教學質(zhì)量。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三角形的認識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三角形的認識教案

三角形的認識教案1

  教學過程:

  一 情境導入 出示課本上的圖片

  師:同學們,我們的城市正在飛速的發(fā)展。一座座高樓慢慢的建了起來。看,這座就是建設中的大型超市,你在建筑框架和吊車上發(fā)現(xiàn)了什么圖形呢?

  生: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

  師:同學們找的都很好,那這里面什么圖形最多呢?

  生:三角形。

  師:很好,那同學們知道它們?yōu)槭裁匆眠@么多的三角形組成呢?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研究三角形。(板書課題----三角形的認識)

  二 畫一畫,構建概念

  師:既然同學們都已經(jīng)認識了三角形,那我們就一起來動手畫一畫好不好?

  生:好!

  師:同學們,先拿出一張白紙,看誰畫的又快又好。

 。▽W生獨立畫,師巡視了解學生畫的情況。選擇學生畫得不正確的圖形貼在黑板上,如果學生沒有,則把事先準備的以下圖形也貼在黑板上。)

 。1)(2) (3)

  師:我看了一下同學們畫的,有的同學畫的是黑板上的第二種,第一種和第三種倒是沒有。那同學們思考一下黑板上的這三個圖形是不是三角形呢?

  生:不是。

  師:為什么不是呢?(指著第一個)這個為什么不是呢? 生:因為這三條線和線之間沒有連在一起。

  師:(指著第二個)這個呢?

  生:那兩條線段不應該出頭。

  師:那最后一個為什么不是呢?

  生:那條線段應該是直線。

  師:同學們回答的都很好,觀察能力都特別強。那誰能畫出一個三角形呢?

 。ㄖ该魍瑢W,在黑板上畫出三角形)

  師:非常好。同學們比較總結(jié)一下什么樣的圖形才是三角形。 (同學們通過小組討論,得出結(jié)論,老師進行加工)

  即得出三角形的定義:由三條線段圍成的圖形叫三角形。(板書概念,用紅色粉筆寫“圍成”)

  師:什么叫“圍成”?同學們能用手勢表示“圍成”的意思嗎?四人小組拉演示一下。

  師:能把“圍成”說成“組成”嗎?你怎樣理解“組成”?

 。ㄓ械膶W生說“不能”,也有個別學生說“能”。引導學生說出“組成”不一定要首尾連接形成封閉圖形。)

  師:說得很好,(指著剛才的三個圖形)這三個圖形都是由三條線段組成的,但它們都不是圍成的,所以不是三角形。

  三:了解三角形的組成

  師:好!現(xiàn)在我們已經(jīng)對三角形很熟悉了,三角形也成為了我們的朋友。大家想一下,我們不光有一個整體的名字,我們身體的各個部分都有名字是不是?可是我們的三角形朋友只有一個整體的名字,我們是不是應該幫我們的朋友給它的每一部分都取個名字呢?

  生:是。

 。ㄒ龑W生認識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稱。并用課件演示:三角形的三條邊、三個角和三個頂點。)

  師:瞧!三角形有三條邊、三個角、三個頂點,和“三”多有緣呀! 師:為了表達方便,我們通常用字母A、B、C分別表示三角形的三個頂點,(課件演示)這個三角形就可以表示成三角形ABC,符號為△ABC。請在你畫的三角形的頂點處也標上大寫字母。(學生任意標上大寫字母)標好的同學讀一讀你標的三角形。(指明學生讀) 四:找底畫高

  師:三角形的身上除了三個頂點、三條邊和三個角以外還有兩位新朋友,知道它是誰嗎?

  生:底和高。

  師:那什么是三角形的底?什么是三角形的高呢?同學們可以利用我們以前學習平行四邊形畫高找底的方法,分小組討論三角形的高應該怎么畫?

  (小組展示畫法)

  師:同學們自學的'很好,畫法都正確。如果再規(guī)范一點就會更完美了,當然我們要借助三角板。老師來演示一遍,然后大家共同來總結(jié)一下怎么畫高?哪部分是底?(出示畫高的課件)

 。ɡ蠋熞龑W生總結(jié):從三角形的一個頂點到它的對邊做一條垂線,頂點和垂足之間的線段叫做三角形的高,這條對邊叫做三角形的底。) 師:剛才我們共同畫出了一條高,看在這個三角形中還有沒有其他的高呢?

  (老師引導性的提問:“如果以三角形的另一條邊為底邊,你還能畫出其它的高嗎?”,引發(fā)學生發(fā)現(xiàn)從另外兩個頂點還可能畫出兩條高,每個三角形一共有3條高。畫鈍角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的學生可能只會畫一條高。再展示學生的作品時,教師可特意各找一個畫鈍角三角形、畫銳角三角形和畫直角三角形的學生上來展示,如果學生沒有畫到直角三角形和鈍角三角形,老師則讓學生嘗試畫一畫這兩種三角形的所有高。)

  (課件演示: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鈍角三角形各自的三條高。) 出示下面的三角形,讓學生說出每條高和它對應的底。

 。ㄕ故緯r,強調(diào)底和高的對應,重點講解直角三角形中以一條直角邊作為底的情況。展示鈍角三角形時重點強調(diào)在三角形外面的高的情況。)

  五:動手操作 探索特征

  師:剛才同學們通過自己的探索和研究發(fā)現(xiàn)了三角形的許多知識,現(xiàn)在我們一起來做一個實驗,看看你又會有什么新的發(fā)現(xiàn)?下面我讓一名同學上來用兩手分別捏著這三個圖形的兩個角看發(fā)現(xiàn)了什么?(拿出事先用紙條做好的三角形、平行四邊形、五邊形)

 。ㄖ该鲗W生上臺演示學生得出三角形不容易變形)

  師:對,這就是三角形的一個特征----具有穩(wěn)定性。你能結(jié)合剛才的發(fā)現(xiàn)說一說還有什么物體運用了這一特征嗎?

 。▽W生自由發(fā)言)

  師:同學們說的都很好,下面來看看這三個物體是不是也是利用了三角形的穩(wěn)定性?

三角形的認識教案2

  教學目的

  1.理解三角形、三角形的邊、頂點、內(nèi)角、外角等概念.

  2.會將三角形按角分類.3.理解等腰三角形、等邊三角形的概念.

  重點、難點

  1.重點:三角形內(nèi)角、外角、等腰三角形、等邊三角形等概念.2.難點:三角形的外角.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在我們生活中幾乎隨時可以看見三角形,它簡單、有趣,也十分有用,三角形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認識周圍世界,可以幫助我們解決很多實際問題.

  本章我們將學習三角形的基本性質(zhì).

  二、新授

  1.三角形的概念:

  (1)什么是三角形呢?

  三角形是由三條不在同一條直線上的線段首尾順次連結(jié)組成的平面圖形,這三條線段就是三角形的邊.如圖:AB、BC、AC是這個三角形的三邊,兩邊的公共點叫三角形的頂點.(如點A)三角形約頂點用大寫字母表示,整個三角形表示為△ABC.

  A(頂點)

  邊

  B C

  (2)三角形的內(nèi)角,外角的概念:每兩條邊所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內(nèi)角,如∠BAC.

  每個三角形有幾個內(nèi)角?

  三角形中內(nèi)角的一邊與另一邊的反向延長線所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外角,如下圖中∠ACD是∠ABC的一個外角,它與內(nèi)角∠ACB相鄰.

  A

  外角

  B C D

  與△ABC的內(nèi)角∠ACB相鄰的'外角有幾個?它們之間有什么關系?

  練習:(1)下圖中有幾個三角形?并把它們表示出來.

  A

  D

  B C

  (2)指出△ADC的三個內(nèi)角、三條邊.

  學生回答后教師接著問:∠ADC能寫成∠D嗎?∠ACD能寫成∠C嗎?為什么?

  (3)有人說CD是△ACD和△BCD的公共的邊,對嗎?AD是△ACD和△ABC的公共邊,對嗎?

  (4)∠BDC是△BCD的什么角?是△ACD的什么角?∠BCD是△ACD的外角,對嗎?

  (5)請你畫出與△BCD的內(nèi)角∠B相鄰的外角.

  2.三角形按角分類.

  讓學生觀察以下三個三角形的內(nèi)角,它們各有什么特點?并用量角器或三角板加以驗證.

  1 2 3

  第一個三角形三個內(nèi)角都是銳角;第二個三角形有一個內(nèi)角是直角;第三個三角形有一個內(nèi)角是鈍角.

  所有內(nèi)角都是銳角的三角形叫銳角三角形;有一個內(nèi)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直角三角形;有一個內(nèi)角是鈍角的三角形叫鈍角三角形.

  三角形按角分類可分為:

  銳角三角形(三個內(nèi)角都是銳角)

  直角三角形(有一個內(nèi)角是直角)

  鈍角三角形(有一個內(nèi)角是鈍角)

  3.等腰三角形、等邊三角形的概念:讓學生觀察以下三個三角形,它們的邊各有什么特點?

  1 2 3

  經(jīng)過觀察,測量可知:第一個三角形的三邊互不相等;第二個三角形有兩條邊相等(AB=AC);第三個三角形的三邊都相等.

  (1)等腰三角形:兩條邊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腰三角形.

  相等的兩邊叫做等腰三角形的腰,如上圖(2)AB、AC是這個等腰三角形的腰.

  (2)等邊三角形;三條邊都相等的三角形叫等邊三角形(或正三角形)

  問:等邊三角形是不是等腰三角形?

  [等邊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但等腰三角形不一定都是等邊三角形]

  三角形按邊來分,可分為:

  三邊都不相等的三角形

  只有兩邊相等的三角形

  等邊三角形

  三、鞏固練習

  教科書圖9.1.6中找出等腰三角形、正三角形、銳角三角邊、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

  四、小結(jié)

  l、三角形的概念,一個三角形有三個頂點,三條邊,三個內(nèi)角,六個外角,和三角形一個內(nèi)角相鄰的外角有2個,它們是對頂角,若一個頂點只取一個外角,那么只有3個外角.

  2.三角形的分類:按角分為三類:①銳角三角形,②直角三角形,③鈍角三角形.按邊分為三類:①三邊都不相等的三角形;②等腰三角形.

  等邊三角形只是等腰三角形中的一種特殊的三角形.

  五、作業(yè)

  教科書第61頁練習1、2.

三角形的認識教案3

  活動目標

  1、認識三角形的特征,知道三角形由3條邊,三個角。

  2、能將三角形和生活中常見實物進行比較,找出和三角形相似的物體。

  3、發(fā)展幼兒觀察力,空間想象力。

  4、培養(yǎng)幼兒邊操作邊講述的習慣。

  5、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shù)學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1、PPT一份,大三角板一個,長短不同的小棒,雪糕棒等

  活動過程

  一、導入:手指游戲:快樂的小魚二、學習三角形特征

  1、認識三角形

 。1)出示魔法線昨天張老師得到了一根魔法線,我今天把他帶來了,讓我們一起把它叫出來。123,請出來。

 。≒PT出現(xiàn)一根紅色的魔法線)提問:它是什么顏色的?

 。2)第一次變化這跟魔法線他會變,讓我們一起喊123,看他會變成什么?(孩子們一起喊123,PPT出現(xiàn)三根紅線)提問:數(shù)一數(shù)變成了幾根線,

  (3)第二次變化(孩子們一起喊123,PPT出現(xiàn)一個的三角形)又變成了什么?(三角形)

  (4)觸摸三角形老師這里也有一個大的三角形,我請小朋友們來摸一摸,他是不是有三條邊,三個角。

  (5)又一次變化一個三角形又變出了好多的三角形,雖然它們的.大小不同,但他們都是三角形。

  2、鞏固三角形特征

 。1)、引導幼兒觀察圖形,發(fā)現(xiàn)三角形的特征。

  前幾天張老師去旅游。到了一個神奇的國家,三角形王國,他們這里的東西都是三角形的,老師把他拍了下來今天和你們一起來分享

 。ɡ^續(xù)看PPT,出示各種各樣的三角形物品)A鐘表店B食品店C帽子店(2)再來找一找王國里還有哪些東西是三角形的(許多小旗子,屋頂,冰淇淋,標志牌等)(3)引導幼兒在活動室里找一找三角形的物品

  3、老師小結(jié)三角形特征,使幼兒獲得的知識完整化。(出示最后一張PPT)今天你們表現(xiàn)真棒,找到了這么多三角形的物品,他們雖然長得不一樣,(不同形狀,不同大。┑加腥龡l邊,三個角;有三條邊,三個角的圖形都是三角形。

  二、復習三角形的特征提供冰糕棒、小木棒供幼兒拼三角形,鞏固認識其三角形。

  活動反思

  小班幼兒的思維是具體形象思維,用變魔術的形式引出開頭吸引孩的注意,通過變一邊、摸一摸、看一看、找一找、擺一擺等,做了三角形等一系列活動,使每位幼兒在廣闊的活動和認識空間在拼拼擺擺的過程中加深對三角形的認識,老師及時的小結(jié)使孩子獲得知識的完整性。雖然生活中屬于三角形的物體少一些,但孩子們能積極參與并觀察,找到了好多的環(huán)境中的三角形。

三角形的認識教案4

  使幼兒通過感知和觀察,了解三角形的名稱和特點,能找出生活中相應形狀的實物來。

  準備

  1. 圓形紙板;大三角尺、三角形紙板或這種形狀的其他物品各4、5件(按幼兒分組的數(shù)準備)。兩根約4米長的繩。

  2. 彩紙或白紙剪成的可重疊比較的等邊三角形和圓形每個幼兒各1個。

  3. 配套幼兒用書《數(shù)學》上冊。

  過程

  1. 感知三角形的'特征

  教師出示三角形的實物,讓幼兒觀察并輪流觸摸邊緣,說一說是什么形狀,有什么特征,數(shù)一數(shù)它們有幾個角。

  2. 找實物

  教師請幼兒在活動室內(nèi)找三角形的物品,或讓幼兒回憶在生活中見過哪些這種形狀的物品,如小彩旗是三角形的,山的形狀是三角形的等。

  3. 認識圖形名稱和基本特征

  教師將三角形的物品按在黑板上,用粉筆沿邊緣勾畫出物體的外形輪廓,告訴幼兒三角形的名稱,教幼兒正確的發(fā)音。然后教師請幼兒拿出紙制成的三角形和圓形,重疊起來進行觀察比較,并說一說三角形的特征,如三角形有三個角和三條邊。

  4. 做練習

  教師指導幼兒做幼兒用書第2頁的練習。

三角形的認識教案5

  活動目標

  1、認識三角形的特征,知道三角形由3條邊,三個角。

  2、能將三角形和生活中常見實物進行比較,找出和三角形相似的物體。

  3、發(fā)展幼兒觀察力,空間想象力。

  活動準備

  PPT一份,大三角板一個,長短不同的小棒,雪糕棒等

  活動過程

  一、導入:

  手指游戲:快樂的小魚

  二、學習三角形特征

  1、認識三角形

 。1)出示魔法線昨天張老師得到了一根魔法線,我今天把他帶來了,讓我們一起把它叫出來。123,請出來。

 。≒PT出現(xiàn)一根紅色的魔法線)提問:它是什么顏色的?

 。2)第一次變化這跟魔法線他會變,讓我們一起喊123,看他會變成什么?(孩子們一起喊123,PPT出現(xiàn)三根紅線)提問:數(shù)一數(shù)變成了幾根線,

 。3)第二次變化(孩子們一起喊123,PPT出現(xiàn)一個的三角形)又變成了什么?(三角形)

 。4)觸摸三角形老師這里也有一個大的三角形,我請小朋友們來摸一摸,他是不是有三條邊,三個角。

 。5)又一次變化一個三角形又變出了好多的三角形,雖然它們的大小不同,但他們都是三角形。

  2、鞏固三角形特征

 。1)引導幼兒觀察圖形,發(fā)現(xiàn)三角形的特征。

  前幾天張老師去旅游。到了一個神奇的國家,三角形王國,他們這里的東西都是三角形的,老師把他拍了下來今天和你們一起來分享(繼續(xù)看PPT,出示各種各樣的'三角形物品)A鐘表店B食品店C帽子店

 。2)再來找一找王國里還有哪些東西是三角形的(許多小旗子,屋頂,冰淇淋,標志牌等)

  (3)引導幼兒在活動室里找一找三角形的物品

  3、老師三角形特征,使幼兒獲得的知識完整化。(出示最后一張PPT)今天你們表現(xiàn)真棒,找到了這么多三角形的物品,他們雖然長得不一樣,(不同形狀,不同大。┑加腥龡l邊,三個角;有三條邊,三個角的圖形都是三角形。

  三、復習三角形的特征冰糕棒、小木棒供幼兒拼三角形,鞏固認識其三角形。

  活動反思

  小班幼兒的思維是具體形象思維,用變魔術的形式引出開頭吸引孩的注意,通過變一邊、摸一摸、看一看、找一找、擺一擺等,做了三角形等一系列活動,使每位幼兒在廣闊的活動和認識空間在拼拼擺擺的過程中加深對三角形的認識,老師及時的使孩子獲得知識的完整性。雖然生活中屬于三角形的物體少一些,但孩子們能積極參與并觀察,找到了好多的環(huán)境中的三角形。

三角形的認識教案6

  活動目標:

  1、培養(yǎng)幼兒對圖形的興趣和數(shù)學活動常規(guī)。

  2、初步發(fā)展幼兒的觀察力、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

  3、感知并說出三角形的基本特征,能找出和三角形相似的物體。

  活動準備:

  多媒體、課件各一,圖形若干。

  活動分析:

  觀察、對比是孩子們探究的過程,通過圖形的.對比引導幼兒感知三角形的基本特征,作為本次活動的重點。活動中運用課件直觀、形象的特點,通過多種游戲形式,采用啟發(fā)法、提示法,引導幼兒進一步掌握并概括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從而突破難點部分。活動的結(jié)束之際,組織幼兒進一步從生活環(huán)境中找出像三角形的物體,作為活動的延伸環(huán)節(jié),自然結(jié)束。

  活動過程:

  一、導入。采用觀察法,通過課件中圖形寶寶的口吻引出三角形。

  二、展開。

  1、采用游戲法引導幼兒在眾圖形中尋找三角形。

  2、引導幼兒觀察三種三角形的共同特征,發(fā)現(xiàn)三角形有三條邊、三個角。

  3、動手操作。

  a)幼兒從圖形筐中找出三角形,分別數(shù)出邊、角的數(shù)量,進一步掌握三角形特征。

  b)觀察并說出三角形像什么。

  4、游戲“猜猜我是誰”。組織幼兒根據(jù)圖形漸漸露出部分猜測出圖形,進一步鞏固幼兒對圖形特征的認識。

  5、游戲“捉迷藏”幼兒從簡單的畫面中找出三角形。

  6、引導幼兒觀察并找出活動室中那些物品像三角形。

  三、延伸。

  請幼兒到生活環(huán)境中進一步尋找三角形的蹤跡。

三角形的認識教案7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jīng)歷直觀認識三角形,圓的過程;

  2、能辨認三角形、圓,并知道名稱;

  3、在探究過程中感受球、圓柱與圓的關系,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空間觀念

  教具準備:

  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形圖片若干,球、圓柱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說明

  一、創(chuàng)設情境

  美術老師做剪紙時,剩下許多好看的紙片。這紙片的形狀很多不同,還能拼出許多種圖案呢?下面我們把這些紙片,按你喜歡的標準分一分。 小組活動、分一分圖形

  鞏固已有知識,引出新內(nèi)容,讓學生直觀感知三角形和圓辨認三角形和圓。

  二、探究、體驗、感悟

 。、學生的分法

  2、展示按形狀不同分出的圖形。

 。场L試說出各圖形的名稱。

  給長方形、正方形之外的圖形也取一個名字,認識三角形和圓。

 。、體驗

  你知道哪些物品的面的形狀是三角形的,哪些物品的面的形狀是圓的?

 。、研究球和圓柱

 。ǎ保┏鍪厩,摸一摸球你有什么感覺?,

  (2)我們愛吃西瓜,猜猜西瓜切成兩半它的切面是什么形狀呢?(近似的形狀)

  1、匯報自己分的標準

 。、討論按形狀的標準分出的圖形各叫什么?

  3、學生嘗試個圖形字。數(shù)一數(shù)各種圖形有幾個?

  4、男生和女生打擂,一對一的.說?梢越Y(jié)合教室、身邊的物品,頁可以結(jié)合家中或自己看見過的物品。

  學生觀察,用手摸,發(fā)表自己的感受。使學生體驗到球沒有平平的面。

  小組討論、交流

  在學生直觀感知的基礎上與長方形和正方形形成認知沖突,引出三角形、圓的名稱。

  讓學生感受數(shù)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

  通過直觀看,摸,讓學生充分聯(lián)想,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觀念。

 。ǎ常┫胍幌肴绻亚蚯谐蓛砂耄那忻娴男螤顣鞘裁礃幼幽?

  先讓學生猜想,然后展示球切開的面的形狀,驗證學生的猜想。

  (4)摸一摸圓柱上面和下面什么形狀?小組想辦法驗證上面和下面的大小關系。

 。丁⒄埬阌貌煌姆椒ó媹A。

  給學生充足的時間盡情的發(fā)揮想象,也可簡要說明自己猜想的理由。

  小組活動(可以畫、可以用紙印個印兒,再比較等學生的方法可能千奇百怪,只要有道理即可。)

  通過猜想、驗證使學生體會體會球與圓的關系。

  給學生開放的思維空間,自己去思考、解決

  讓學生自己想辦法,培養(yǎng)學生探索學習的習慣。

  讓學生充分展示自己,增加自信心。

  三、實踐與應用

 。、在方格圖上畫長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

 。病⑼可夏阆矚g的顏色。

 。、擺一擺

 。ǎ保┯茫、|、|擺一個三角形。

 。ǎ玻┰囈辉

  試一試,擺兩個三角形最少用幾根小棒,擺三個呢?

 。3)擴展:擺四個、五個……

  最少用幾根小棒?其中有什么規(guī)律?(可放在課下去探索)

 。、游戲:

  七巧板拼圖游戲

  在準備好的方格紙上描畫,同桌比較一下大小。

  學生涂色

  交流

  先用3根小棒擺一個三角形

  討論:最少的含義。

  學生試著探索、同桌、小組比較、交流,看誰達到要求并且小棒用得最少。

  鞏固所學知識、培養(yǎng)動手能力。

  激發(fā)學生探索意識,培養(yǎng)初步的分析、推理能力。

  四、交流、體驗成功。

  和同桌、小組說一下,這節(jié)課你又學到了哪些知識

  學生自由談自己的收獲 給學生體驗成功的機會

三角形的認識教案8

  一、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認識三角形。

  2、引導幼兒分辨出三角形的物品。

  二、活動準備

  1、三角形模型

  2、三角形相關物品

  3、三角形泡棉

  4、幼兒操作卡

  三、活動過程

  1、情境導入:點心時間到了,小動物們都圍在桌子旁邊吃著點心。

  請你們看看點心的形狀都是不同的,你認識這些形狀嗎?

  2、交流探索:引導幼兒認識三角形,分辨出三角形物品。

 。1)教師帶領幼兒進入認知環(huán)節(jié),引導幼兒初步感知三角形。

 。2)看,小老虎和小狗的點心形狀是一樣的,你知道這是什么形狀的嗎?

  3、教師引導幼兒認識三角形的主要特征。

  (1)教師出示三角形卡片和三角形的泡棉學具,引導幼兒說出三角形的主要特征。

  (2)小朋友們,請仔細觀察,說一說三角形是什么樣的.?

 。3)想一想,正方形和三角形有什么不同?

  4、實踐操作:引導幼兒操作卡片上內(nèi)容。引導幼兒區(qū)分物品的形狀,找出三角形物品。

  5、小結(jié)總結(jié):有三條邊、三個角的封閉圖形是三角形,我們身邊還有很多三角形的物品,就像小紅旗、衣架、屋頂?shù)取?/p>

  四、活動建議

  引導幼兒自助操作練習卡,學習探索,找出拼合圖形之中的三角形。

  五、活動延伸

  (1)引導幼兒從活動室、家里或者其他場所尋找三角形物品。

  (2)在區(qū)角中,引導幼兒用圓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積木或卡片拼搭圖形。

三角形的認識教案9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理解三角形內(nèi)角和定理及其驗證方法,能夠運用其解決一些簡單問題;

  2.掌握三角形按邊分類方法,能夠判定三角形是否為特殊的三角形;

  3.掌握三角形的中線、角平分線、高的定義;

  二、過程與方法

  1.經(jīng)歷觀察、操作、想象、推理、交流等活動,進一步發(fā)展推理能力和有條理表達的能力;

  2.經(jīng)歷探索三角形的中線、角平分線和高線,并能夠?qū)ζ溥M行簡單的應用;

  三、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1.激發(fā)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認識三角形的中線、角平分線和高線;

  2.使學生在積極參與探索、交流的數(shù)學活動中,進一步體驗數(shù)學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教學重點

  探索并掌握三角形三邊之間的關系,能夠運用三角形的三邊關系解決問題;

  教學難點

  理解直角三角形的相關性質(zhì)并能夠運用其解決問題;

  教學方法

  引導發(fā)現(xiàn)法、啟發(fā)猜想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課件、多媒體

  學生準備

  練習本;

  課時安排

  3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在生活中,三角形是非常普通的圖形之一. 你能在下面的圖中找出三角形嗎?

  二、新課

  觀察下面的屋頂框架圖:

 。1)你能從圖 4-1 中找出 4 個不同的三角形嗎?

 。2)這些三角形有什么共同的特點?

  由不在同一直線上的三條線段首尾順次相接所組成的圖形叫做三角形 . 三角形有三條邊、 三個內(nèi)角和三個頂點.“三角形” 可以用符號“△”表示,如圖 4-2 中頂點是 A,B,C 的三角形, 記作“△ABC ” .

  下面哪一幅圖是三角形?

  △ABC 的三邊,有時也用 a,b,c 來表示. 如圖 3-3 中,頂點 A 所對的邊 BC 用 a 表示,邊AC、邊 AB 分別用 b,c 來表示. 我們知道,將一個三角形的三個角撕下來,拼在一起,可以得到三角形的內(nèi)角和為180°. 小明只撕下三角形的一個角,也得到了上面的結(jié)論,他是這樣做的:

  (1)如圖 4-4所示,剪一個三角形紙片,它的三個內(nèi)角分別為 ∠ 1,∠ 2 和 ∠ 3.

 。2)將 ∠ 1 撕下,按圖 4-5 所示進行擺放,其中∠1 的頂點與 ∠2 的頂點重合,它的一條邊與∠2的一條邊重合. 此時 ∠1 的`另一條邊 b 與∠3 的一條邊a 平行嗎?為什么?

 。3)如圖 4-6 所示,將∠3 與∠2 的公共邊延長,它與 b 所夾的角為 ∠4.∠3 與∠4 的大小有什么關系?為什么?

  三、習題

  1.下圖中,△ABC 的 BC 邊上的高畫得對嗎?若不對,請改正.

  四、拓展

  1.一塊三角形的煎餅,要把它分成大小相同的6塊應怎樣分?你有多少種分法?如果限定只能切三刀呢?

  五、小結(jié)

  通過本節(jié)課的內(nèi)容,你有哪些收獲?

  1.知道三角形的定義、三角形的內(nèi)角和,會對三角形進行分類;

  2.三角形的中線、角平分線、高線的定義和性質(zhì).

三角形的認識教案10

  教學目標:

  1.托班科學教案在操作活動中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體會“面在體上”。

  2.初步體會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的特征,以及在生活中普遍存在。

  3.通過印、描、畫等活動,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能力、主動探索的精神和與人合作的意識。

  教學重點: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初步感知其特點,正確辨認這幾種圖形。

  教學難點:通過各種操作活動,體會“面由體來”。

  養(yǎng)成教育訓練點: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索欲望,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

  教學準備:一些圖形紙制品、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新課。

  導入:小朋友們,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幾位新朋友,你們想認識它們嗎?

  二、通過活動,認識圖形。

  1.起名字。

  出示長方形、正方形、圓、三角形讓學生認一認,并說出物體的名稱。(課件出示)

  2.新朋友的家—面從體來。

  課件演示平面圖形從立體圖形上移下來的過程。

  學生拿物體,摸一摸,大家找找看,互相說說:你從什么物體上找到了什么圖形?

  3.給新朋友照相—描圖形。

  學生討論,匯報交流,動手操作,進一步體會“面從體來”。

  4.介紹新朋友—托班美術教案平面圖形的特征。

  師當媽媽,學生試著向師介紹新朋友。

  三、找朋友。

  生找一找教室里面的圖形,并用完整的語言表達出來。

  你們的學具盒里有這些物體嗎?請小朋友挑出自己喜歡的物體,挑好了嗎?

  四、動手畫一畫,練一練。

  1.師示范描一描的方法,學生學著畫出四種新圖形。

  2.完成課本37頁練習題。

  五、小結(jié)。

  今天,我們每個同學都做了小小設計師,只要大家努力學習,長大后,一定會成為著名的設計師。老師相信經(jīng)你們之手,一定會把我們的祖國設計的更加美麗、壯觀!

  課后反思:

  “面從體來”比較抽象,孩子們很難理解,針對這一環(huán)節(jié),我設計了“找家”的`活動,孩子們觀察各種形狀,迫切希望能找到答案,都很興奮地投入到學習中去,有效地突破了難點,上面就是小編詳細整理的托班數(shù)學教案的全部內(nèi)容,涉及到圓形、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等方面,希望各位幼兒園工作者有所啟示,在活動時候要注意道具安全,更多相關的教案等待您的發(fā)現(xiàn)。

三角形的認識教案1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什么叫做三角形,掌握三角形的特征和特性,能按角的不同給三角形分類.

  2.通過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動手操作、培養(yǎng)初步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教學重點:

  理解三角形的意義及其分類. 教學難點:掌握三角形的分類.

  教具:

  三根木條、三根釘子、四邊形和五邊形木框各一個,三角形圖片、小棒、皮筋若干。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1.讓學生說說生活中見到的三角形.

  2.出示下圖,指出哪些是三角形:

  3.導入新課.

  教師導入:

  看來生活中的三角形無處不在.關于三角形你還想了解它什么?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認識三角形.(板書課題:三角形)

  二、師生互動,引導探索.

  1.教學三角形的意義.

 。1)每個小組利用教師事先為其準備的三根小棒,把小棒看成一條線段,利用這三條線段擺一個三角形。比一比,看哪一個小組做得最快!

 。ㄌ峁┑男“粲幸唤M擺不成的。) 教師:它們是三角形嗎? (2)思考討論:

  ①三角形是幾條線段圍成的?

 、谑裁礃拥膱D形叫三角形?

  在討論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概括:三角形是由三條線段圍成的,由三條線段圍成的圖形叫做三角形.(教師板書)

 。ㄍㄟ^操作,進一步感知,建立空間觀念。)

 。3)練一練:圖片中哪些是三角形?為什么?. 2.教學三角形的特征:

  (1)自學:①三角形各部分名稱叫什么?②三角形有幾條邊、幾個角、幾個頂點? (2)繼續(xù)演示課件“三角形”出示三角形各部分名稱.

  教師提問:

  什么叫三角形的邊?三角形有幾條邊?

  同桌討論:這些三角形都有哪此共同的特征?

  引導學生用一句話概括三角形的特征.

 。3)讓學生用準備好的木條、釘子每人做一個三角形,教師巡視指導。

  3.三角形的特性

  (1)出示自行車、屋檐、吊車等圖片,為什么這些部位要用三角形? (2)用三角形木框?qū)嶒灒?/p>

  教師拿出手中的教具示范給孩子們看:拉動一下三角形與四邊形,讓學生看明白:三角形怎么拉也拉不動,四邊形一拉就變形。這說明:三角形具有穩(wěn)定性。三角形的穩(wěn)定性在生活中廣泛運用,引導學生把有關的數(shù)學應用到現(xiàn)實生活中。

  4.三角形的分類

 。1)讓學生任意畫一個三角形(或剪一個三角形)

 。2)對三角形進行分類:

  出示圖形,組織學生觀察并分組討論:這些角有什么特點,可以分成幾類?

  教師引導學生明確:三個角都是銳角的三角形叫做銳角三角形;

  有一個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做直角三角形.

  有一個角是鈍角的三角形叫做鈍角三角形. (3)三角形按邊進行分類.

  全班同學共同測量課本137頁上部的三角形.

  教師提問:通過測量你發(fā)現(xiàn)這些三角形邊、角各有什么特點?

  引導學生得出:每個三角形的`三條邊長度都相等,每個三角形的三個角都相等.

  教師指出并板書:三條邊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邊三角形,又叫做正三角形.等邊三角形的三個角都相等.

  引導學生比較等邊三角形與等腰三角形,使學生明確:等邊三角形是特殊等腰三角形.

  三、游戲: 把磁力板上的三角形拿下全部放在一個盒子里,分別只露出三角形的一個角或兩個角讓學生猜各是什么三角形?

  四、鞏固練習

  1.判斷.

  ①由三條線段組成的圖形叫做三角形.()

 、谌切斡腥龡l邊、三個角、三個頂點.()

 、廴切尉哂蟹(wěn)定性.()

 、苤苯侨切沃挥幸粋直角.()

  2.實踐題.

  小紅家的椅子用了很多年了,有點搖搖晃晃了.請同學們幫她想想辦法,該如何修理?

  五、教師小結(jié)

  通過學習,你掌握或?qū)W會了什么?

  六、布置作業(yè)

三角形的認識教案12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觀察、操作和交流等活動中,經(jīng)歷認識三角形的過程。

  2、認識三角形各部分名稱,會畫三角形的高,了解三角形具有穩(wěn)定性特征。

  3、體驗三角形的穩(wěn)定性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感受幾何圖形與現(xiàn)實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教學重點:

  理解三角形的特性;在三角形內(nèi)畫高。

  教學難點:

  理解三角形高和底的含義,會在三角形內(nèi)畫高。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學具、小棒、釘子板、直尺、三角板。

  教學過程:

  一、聯(lián)系實際,引出課題感知三角形

  1、談話導入。

  2、學生匯報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有關三角形信息。

  3、教師展示三角形在生活中應用的圖片。

  談話引出課題:“你想學習有關三角形的什么知識呢?(板書課題:三角形的認識。)

  二、動手操作,探索新知

  1、動手制作三角形,概括三角形定義。

 。1)學生利用老師提供的材料動手操作,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做一個三角形。(制作材料:小棒、釘子板、直尺、三角板。)

  (2)學生展示交流制作的三角形,并說說自己是怎么做的。

  (3)觀察思考:這些三角形有什么相同地方?

 。4)認識三角形組成,初步概括三角形定義。

  (5)教師出示有關圖形,引起學生質(zhì)疑,通過學生思考討論,正確概括出三角形定義。

  (6)判斷練習。

  2、理解三角形的底和高。

 。1)情境創(chuàng)設。

  “美麗的南寧邕江上有一座白沙大橋,從側(cè)面看大橋的框架就是一個三角形,工程師想測量大橋從橋頂?shù)綐蛎娴木嚯x,你認為怎樣去測量?”

 。2)課件出示白沙大橋?qū)嵨飯D和平面圖。

  (3)學生在平面圖上試畫出測量方法。

  (4)學生展示并匯報自己的測量方法。

 。5)學生閱讀課本自學三角形底和高的有關內(nèi)容。

 。6)師生共同學習三角形高的畫法。

 。7)學生練習畫高。

  3、認識三角形的穩(wěn)定性。

  (1)聯(lián)系實際生活,為學生初步感受三角形的穩(wěn)定性做準備。

 。2)動手操作學具,體驗三角形的穩(wěn)定性。

 。3)利用三角形的穩(wěn)定性,解決實際生活問題。

 。4)學生聯(lián)系實際,找出三角形穩(wěn)定性在生活中的應用。

 。5)欣賞三角形在生活中的應用。

  三、總結(jié)本課內(nèi)容

  1、學生說說本節(jié)課收獲。

  2、教師總結(jié)。

  教學反思:

  三角形是最簡單的多邊形,學生對三角形已有一定的感性認識,因為在生活中他們經(jīng)常會接觸到。本節(jié)三角形的認識是學生在角的認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它又是進一步學習三角形有關知識的重要基礎。本節(jié)課的教學主要包括三角形的意義、特征、特性,三角形的分類和三角形之間的'關系等內(nèi)容。

  我在教學中貫徹讓學生經(jīng)歷知識的形成過程為原則,整個教學過程始終圍繞教學目標展開,力求做到層次清楚,環(huán)節(jié)緊湊,并注意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實驗和操作,突出體現(xiàn)了學生對知識的獲取和能力的培養(yǎng)。

  在課的開始我先讓學生辨認出銳角、直角、鈍角,并通過學生動手擺角,進一步體驗角的特征,引出頂點與邊,為學生對三角形的意義和三角形的分類等做好知識和思路方面的準備。

  通過學生動手擺拼,體現(xiàn)三角形的形成,并通過演示,初步理解三角形意義的`內(nèi)涵,即由三條線段圍成的圖形叫做三角形,使學生認識到三角形必須具備兩個條件:

  一、是否具有三條線段。

  二、是否圍成封閉的圖形。接著安排練習,從正、反兩方面進一步加深對三角形意義的理解。

  在教學三角形的特征時放手給學生探索,有了角的經(jīng)驗,學生不難歸納出三角形的特征,有意識地與角進行對比,深化認識。在教學三角形的特性時我分為三層進行教學,先通過對電線桿、自行車圖的觀察,提出問題,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然后通過拉四邊形、五邊形和三角形木框的實驗,總結(jié)出三角形的特性,即穩(wěn)定性。再讓學生利用三角形特性來解釋上圖實例中用到三角形的道理,加上課后練習實地操作,更深層次地體會數(shù)學知識應用于實際生活,數(shù)學源于生活。

三角形的認識教案13

  活動目標:

  1、教幼兒知道三角形和生活的名稱和主要特征,知道三角形由3條邊,三個角。

  2、教幼兒把三角形和生活中常見實物進行比較,能找出和三角形相似的物體。

  3、發(fā)展幼兒觀察力,空間想象力。培養(yǎng)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4、體驗數(shù)學集體游戲的快樂。

  5、初步培養(yǎng)觀察、比較和反應能力。

  活動準備:

  1、大小尺寸不同的三角形6個。

  2、圖形組成的實物圖片4張。

  3、孩子人手3個三角形若干、

  活動過程:

  一、復習3的數(shù)數(shù)

  引領幼兒手口一致點數(shù)3的物體。

  通過點的橫排、豎排,及三點隨意排的點數(shù)讓幼兒手口一致的數(shù)數(shù),并引出通過三點連線形成三角形。

  二、學習三角形特征

  1、引導幼兒觀察比較圖形,幼兒每人一個三角形。

  通過自己數(shù)一數(shù),試一試,感知圖形特征,并充分讓幼兒表述,得出圖形的特征。

  2、引導幼兒觀察幾個不同形狀,不同大小的三角形,通過驗證得出三角形三條邊,三個角;有三條邊,三個角的圖形都是三角形。

  3、老師小結(jié)三角形特征,使幼兒獲得的知識完整化。

  三、復習鞏固三角形的特征

  1、給圖形寶寶找朋友,讓幼兒從眾多幾何圖形卡片中找出三角形。

  請幼兒一一找出三角形,并說出為什么?

  2、請幼兒從圖形拼圖中找出三角形,將圖片一一出示。

  請幼兒觀察說出這些圖象什么?

  哪些部分是用三角形拼成的?用了幾個三角形?

  3、請幼兒在周圍環(huán)境中找出象三角形的'東西。

  延伸活動:

  在區(qū)角里添置冰糕棒、吸管供幼兒拼三角形,鞏固認識其三角形。

  教學反思:

  我上這節(jié)數(shù)學課,就是讓孩子們認識三角形,難點就是讓幼兒如何區(qū)分三角形和正方形。在這教學過程中,我將許多長短不同的小棍放在孩子們的桌上,讓孩子們數(shù)3根小棍拼做三角形(可以找一樣長的小棍,也可以找不一樣長的)。通過讓他們動手操作,讓孩子們進一步認識到了

  1、三角形有三個角、三條邊

  2、三角形的三條邊可以不一樣長,三個角可以不一樣大。

三角形的認識教案14

  一、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認識量角器,會用量角器量角,能正確地度量角的度數(shù)。

  2.認識常見的幾種角,知道各種角之間的大小關系。

  3.會畫指定度數(shù)的角,并能用三角板畫30度、45度、60度、90度的角。

  能力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2.培養(yǎng)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3.通過師生、生生合作的形式讓學生在互動中進行說話,在交流中引導學生用普通話表達,使學生的普通話表達能力獲得充分訓練,交際能力得到提高。

  德育目標

  滲透事物之間相互聯(lián)系、發(fā)展變化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二、教學重點:

  度量角的方法及角的分類

  三、教學難點:

  角的度量

  四、教具準備:

  三角板、小黑板、大板紙、量角器

  五、學具準備:

  紙板、三角板、量角器

  六、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同學們老師我們今天你去施工工地參觀好嗎?這是一幅施工工地忙碌的`圖片,想欣賞嗎?(出示情境圖)

  二、新授內(nèi)容

  同學們仔細觀察圖你能夠發(fā)現(xiàn)什么數(shù)學問題?

  1.提出問題解決問題:鏟車臂在工作中可以形成什么樣的角?

  小組討論,并用準備的活動角演示,集體交流并演示,教師在黑板上畫出不同的角,讓學生判斷各是什么角。

  誰能夠告訴大家(1)是銳角,(2)是直角,(3)是鈍角,(4)和(5)是什么角?

  2.認識平角和周角

 。1)教師在黑板上畫出平角和周角并用活動角進行演示。

  (2)總結(jié):從一點起,畫兩條射線,就組成一個角。通常用符號表示。如圖(1)可以記作1,讀作角一。

 。3)師出畫出兩個角1和2大家觀察兩個角,誰大誰。靠梢圆捎媚男┓椒ㄟM行比較?學生回答。角2比角1大多少?要知道角2比角1大多少,就要知道角2和

  備注:角1各有多大,那就要對這兩個角進行度量,我們就來學習角的度量(板書:角的度量)。

  3.角的度量

 。1)認識量角器和1的角

  教師:同學們知道,度量線段的長度要用直尺和常用的長度計量單位米、厘米等。同樣,度量角的大小也要用到一種工具,那就是量角器。(學生看一下量角器)常用的計量角大小的單位是度,用符號表示。(板書:度)把一個圓平均分成360份,每一份所對的角就是1度的角,記作1。大家知道量角器是一個半圓形的,這個半圓的中心就是量角器的中心,它是一個點。同學們試著找一下量角器的中心,找出0刻度線,大家想一想在量角器上怎樣找到1的角?(小組討論并交流,是總結(jié)):以半圓的圓心為中心,把半圓分成了180等份,每份所對的角就是1度的角,也就是半圓邊上的一個小格,記作1

 。2)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小

  中心與角的頂點重合,0刻度線和角的一條邊重合,另一條邊所對的刻度是幾,就是幾度的角。師演示。

  4、角的分類

  量一量直角、銳角、鈍角、平角、周角的度數(shù),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小組合作進行),然后今集體交流,是總結(jié):直角是90,平角是180,周角是360,銳角小于90,鈍角小于180,1平角=2直角,1周角=2平角。

  三、鞏固應用

  1、基本練習:做自主練習的第1、3、4、5、10題學生獨立解答,集體訂正。

  2、拓展練習:做練習的第9、13題。

  四、課堂小結(jié):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七、板書設計

  角的分類:銳角(小于90度)

  直角(等于90度)

  鈍角(大于90度)

  一個平角=兩個直角

  一個周角=四個直角

  角的度量和分類

  1、角的分類:銳角、直角、鈍角、平角、周角

  2、角的畫法:從一點起,畫兩條射線,就組成一個角。

  3、角和表示:用符號表示。

  4、角的度量:計量單位度用符號表示。把半圓平均分成180份,每一份所對的角就是1度的角,記作1。

  八、課后反思:

  在教學角的度量時,量角器上有內(nèi)刻度和外刻度學生通過小組合作能夠找出這樣的規(guī)律:如果角的頂點在左邊用內(nèi)刻度,在右邊用完刻度;在量的過程中遇到了角的邊短從量角器上沒有辦法看到是多少度,學生能夠想到把角的邊延長這種方法量出角的大小,我進行了表揚,這時我們班的李偉濤舉起手了說:老師我還有個辦法,比這個更簡單,就是用三角板對準角的邊可以直接從量角器上讀出角的度數(shù)。我感到很吃驚,因為他平時學習并不太好,可是能夠想到怎么好的辦法,我及時地表揚了他,從這以后上課比較喜歡發(fā)言,學習比以前也有了進步。

  實踐證明:要提高學生思維能力,就必須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即通過聽、看、想、說等活動充分挖掘?qū)W生的潛能,以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從而促進思考。

三角形的認識教案15

  活動目標

 。、通過觀察、操作認識三角形的特征。

 。、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能力和操作能力。

  活動準備

  1、三角形圖形、畫點的底圖、水筆、三角形組合的掛圖、教室周圍布置三角形的實物。

 。、正方形的蠟光紙、剪刀、膠水、圖畫紙。

  活動過程

  1、導入:有個圖形寶寶來我們班做客,你們想知道是什么圖形寶寶嗎?

  2、出示三角形,讓幼兒說出三角形的名稱,然后讓幼兒找出教室周圍與三角形相似的實物。

 。、提出問題:“你怎么知道它們是和三角形寶寶一樣的圖形?”引導幼兒用手摸摸三角形的角和邊,體會三角形的外形——三個角,三條邊。

  4、出示三角形組合的.掛圖:

 。ǎ保┮龑в變赫页鰭靾D的圖案都是三角形組成的。

 。ǎ玻┱堄變赫f說怎么知道是三角形組成的。

 。、出示圖,請幼兒用直線與點連接起來成三角形。

 。丁⒗蠋熍c小朋友一起講評連接三角形的情況。

 。、剪貼花:

  (1)出示范例:引導幼兒觀察老師的花是用什么圖形粘貼的。

  (2)提出問題:沒有三角形的蠟光紙怎么辦?

【三角形的認識教案】相關文章:

三角形的認識教案05-21

認識三角形教案07-30

認識三角形教案02-18

認識三角形小班教案12-08

數(shù)學認識三角形教案01-13

三角形的認識教案14篇10-10

三角形的認識教案15篇02-18

認識三角形教案15篇02-18

認識三角形教案(15篇)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