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教學文檔>教案> 教學教案

教學教案

時間:2024-10-29 23:49:55 教案 我要投稿

教學教案范文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時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tǒng)的知識。那么什么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教學教案范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教學教案范文

教學教案范文1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在反復吟誦中感知、體味、鑒賞,感悟這首詩歌的。

  2、啟發(fā)學生聯(lián)系自己生活的實際來豐富對課文中富有人文氣息的內容的理解,使學生通過學習課文,對自己的錯誤有正確的認識,并正確對待錯誤。

  3、了解詩歌的語言風格,學習詩歌的表達方式。

  教學重難點:

  抓住重點語句,采用朗讀、聯(lián)系生活實際談談理解,體會詩的含義。教育學生在生活中能知錯就改。

  教學方法:

  讀中感悟,聯(lián)系生活實際談談理解。

  一、談話導入

  1、談話:同學們,在人生的旅途中,錯誤總象拋甩不掉的尾巴伴隨人的終生,總是和人們如影隨形。無論你是凡人還是偉人,也無論你情愿還是不情愿,錯誤就象一位不速之客,時不時的不期而至,和人們相遇相逢。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是一首外國詩歌,名字叫《我們的錯誤》。請大家翻開教材。

  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2、導入新課:作者完全象一個溫和的長者,象一個謙和可敬的導師,用平等的身份,可親的態(tài)度,溫和、樸素而簡明的語言,和人們娓娓交談。沒有居高臨下的優(yōu)越,沒有聲色俱厲的責備,他態(tài)度和藹,委婉親切,從各個角度講述道理,告誡世人,給人深刻的警示。這節(jié)課就讓我們通過學習《我們的錯誤》一課,來進一步端正面對錯誤的態(tài)度。

  二、自主學習,整體感知

  1、掃清讀書障礙。熟讀詩歌,結合上下文,理解重點詞語,如:根除、畏縮不前、必修、研讀。

  2、自主、獨立學習。畫出給你印象深刻的句子,反復閱讀,認真體會,可以在旁邊做出批注;有不懂的問題要標記出來。

  3、合作探討。小組交流初步的閱讀的感受。交流的主要話題。

  用自己的話的說出詩歌表述的主要觀點;詩歌的層次結構;詩歌中什么地方用到了形象的比喻,有什么好處;與生活現(xiàn)象結合,對詩歌進行質疑問難。

  4、檢查、反饋自主學習的情況,梳理學生提出的問題。

  三、走進文本,研讀課文

  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情況,抓住感受深刻的句子,進行研讀、拓展、深化和遷移。當學生提出自己重點理解的句子的時候,教師隨即用小黑板將相關的內容出示在黑板上,方便大家交流。

  1、“學習擊鼓也有漏拍的時候,練習舞蹈也會邁錯腳步!

  句子中的“漏拍”、“舞蹈”用來比喻什么?字里行間,體現(xiàn)了作者對待錯誤的什么觀點?聯(lián)系周圍的事情,說說你有什么想法?

  通過討論,結合學生的親身經歷和他們的所見所聞,使學生認清:錯誤常見,不可避免,每個人都可能犯錯誤,用不著大驚小怪,這是一個人成長的規(guī)律,應該用正常的心態(tài)去面對。

  2、“失敗也可能是成功之母。”

  這句話,很多學生都耳熟能詳,但是未必真正做過深入的思考過,理解這個句子可以涉及到以下問題:在什么情況下失敗是成功之母?什么情況下會一錯再錯?

  補充從失敗的教訓中崛起的人和事情,深化認識。

  3、“可怕的不是錯誤,可怕的'是錯誤地對待錯誤!

  錯誤不可怕,可怕的是文過飾非,諱疾忌醫(yī)。吃一塹,長一智。也就是告訴我們犯了錯誤,要接受教訓。在哪兒跌倒,在哪兒爬起。在日常生活中,對待錯誤,要做到,早知道,早改過,才能輕裝上陣;錯誤使人發(fā)展,錯誤使人進步,雖然人們總是渴望不斷成功,但是,客觀現(xiàn)實總是挫傷著人們的意志,考驗著人類的品德,給人們開著不大不小的玩笑。正確面對,錯誤往往導引著人們的成功之路。

  4、“錯誤是必修的一課,每個人都要細細讀。細細讀啊,把它讀通,讀通它啊,你才會成熟。上好人生這一課啊,你將永遠不會糊涂!

  引導學生體會作者語重心長的叮囑,有感情的朗讀體驗。想一想作者說這些話時,心里想的是什么?他還擔心年輕人什么?聽了這些話,你有什么感受?

  在生活的常理中,錯誤不會像輝煌照人的成績那樣讓人意氣風發(fā)。錯誤總是令人討厭,讓人沮喪。但是,詩人卻是為錯誤歡呼歌唱:應該豁達樂觀的看待錯誤,只有這樣,才能保持良好的竟技狀態(tài),才能走好今后的人生之路,這樣恰恰是成功的保證。

  四、回歸整體,拓展課堂

  1、挑選自己感興趣的小節(jié),進行背誦積累。根據自己的能力確定,可以有選擇的背誦1至3個小節(jié)。

  2、開展朗讀比賽。各小組先在本組內演練一下,然后推薦代表參加比賽。

  3、感受詩歌語言風格,學習詩歌的表達方式,發(fā)揮自己的聰明才智,結合自己的切身感受,以“如何面對錯誤和挫折”為主要內容,創(chuàng)編一段詩歌。

  板書設計:

  我們的錯誤

  認識錯誤、改正錯誤

  知錯就改

  孩子,你知道錯了么?

教學教案范文2

  教材分析:

  本節(jié)課的內容是蘇教版教材三年級(上冊)《周長是多少》。這是一次實踐活動。教材設計了用線圍一圍、用小棒擺一擺、用小正方形計算相應的周長、以及量一量、估一估等豐富的活動,旨在通過活動,鞏固對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征以及周長的含義和計算方法的認識,同時在發(fā)現(xiàn)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的數(shù)學思考以及合作交流能力。

  學生分析:

  本課時的教學是在學生已經認識了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已經掌握了周長的意義和計算方法的基礎上教學教學,本節(jié)課的內容旨在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動腦思考,相互交流,可以進一步明確周長的含義,并有創(chuàng)意地解決實際問題,同時通過小組交流的形式,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口頭表達能力,并使學生熟練靈活地掌握計算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的方法。

  教學目標:

  1、通過實踐加深對周長含義的認識,增強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圖形周長的能力。

  2、在實踐活動中坦步提高動手操作水平,發(fā)展數(shù)學思考,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和學習數(shù)學的積極情感。

  教學重點:

  通過實踐加深對周長含義的認識,增強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圖形周長的能力。

  教學難點:

  在實踐活動中坦步提高動手操作水平,發(fā)展數(shù)學思考,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和學習數(shù)學的積極情感。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趣導入。

  這節(jié)課,老師給大家?guī)砹艘环荻Y物,你們想知道是什么嗎?

  只要今天能獲得三顆星的小朋友就可以看到老師獎勵的禮物了。

  你們每個人面前都有一個信封。請你打開,看一看,里面有哪些學具?你能告訴老師嗎?

  今天,老師和大家一起用這些學具來研究一些平面圖形的周長。

  板書課題:周長是多少

  二、操作實踐,解決問題。

 。ㄒ唬﹪粐。(多媒體出示課本上的插圖)

  1、師:看,圖中的小朋友們正在圍著自己喜歡的圖形呢!

 。ㄨ匙、松樹、五角星、三角形)

  2、師:你能用一根絲線圍出你喜歡的圖形嗎?請大家拿出信封里的線圍一圍。

  要求

 。1)要把老師給你的線都用完。

 。2)把你圍好的圖形形狀填在作業(yè)紙第一張表格里。

 。3)學生操作,教師指導。

  3、師:說一說,你圍的是什么圖形。

  展示學生的作品。同學們用線圍成的圖形真好看。

  4、師:用手指一指你圍成的圖形的周長好嗎?

  想一想,圍成的圖形周長是多少?怎樣量最方便?

  (把線拉直,用尺量一量)

  學生圍圖形、量周長、填表格,在小組內交流。

  5、評價:完成老師要求的小朋友可以在評價表里貼好第一顆星。

  設計說明讓每個學生自己動手操作,用線圍出美麗的'圖形。進一步明確周長的含義,并有創(chuàng)意地解決實際問題。

  (二)擺一擺。(多媒體出示課本上的插圖)

  1、師:圖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2、師:請你拿出信封里的小棒。

  量一量:4根短的長度是多少厘米?4根長的長度是多少厘米?

  3、師:你打算用幾根小棒,怎樣擺成正方形或長方形呢?

  先想一想,想好了再擺一擺。

  把你圍好的結果填在作業(yè)紙第二張表格里。

  交流:我擺的是長方形,它的長是( )厘米,寬是( )厘米,周長是( )厘米。

  我擺的正方形,它的邊長是( )厘米,周長是( )厘米。

  4、互相評價:同桌兩人交流、評價。為成功的小朋友在評價表里畫上第二顆星。

  設計說明給學生足夠的時間操作學具,獨立地擺出自己想象的長方形和正方形,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口頭表達能力。

 。ㄈ┕酪还馈

  同學們的表現(xiàn)真不錯,我們一起用紙頭來玩游戲吧。

  老師幫我們每人準備了一張小紙片(長:10厘米,寬:6厘米),你能從這張紙上看出有哪些數(shù)學問題,并提問出來讓其他同學來回答嗎?

  生:這是什么圖形的紙?回答:長方形的。

  生:長方形有什么特點?回答:有4條邊、對邊相等;有4個角,都是直角。

 。ㄉu價同學回答的問題)

  生:它的周長是多少?回答:長大約~厘米,寬大約~厘米,周長大約是30厘米。

  師:要確切知道這張紙的周長,怎么辦?(量一量)

  請大家測量一下這個長方形,并匯報你是怎么量的,看看這個長方形的周長是多少?(學生動手測量長方形的周長)

  學生匯報結果及方法。

  (1)102+62=32

 。2)10+6=16 162=32

  設計說明學生作為學習的主人自己提出問題,請同學回答,評價同學的回答。給他們留出了廣闊的思維空間,讓他們在提問、猜測、評價、驗證中體驗成功的喜悅

 。ㄋ模┘粢患簟

  師:如果老師讓你在這張長方形紙上剪下一個最大的正方形,你知道這個正方形的邊長是多少?

  (邊長是6厘米。邊長就是原來長方形的寬。)

  師:對,在長方形里剪一個最大的正方形,長方形的寬其實就是這個最大正方形的邊長。(板書:寬是正方形的邊長)

  師:下面請大家動手折一折,把這個正方形剪下來,注意不要剪歪了。

  學生動手剪正方形。

  師:你會計算這個正方形的周長嗎?(64=24厘米)

  師:你能再把這個正方形剪成兩個完全相同的長方形嗎?

  學生動手剪。

  師:現(xiàn)在,每個小長方形的周長是多少呢?你是怎么算出來的?

  方法一:46=24(厘米) 242=12(厘米) 12+6=18(厘米)

  方法二:62=3(厘米) 3+6=9(厘米) 92=18(厘米)

  方法三:移一移,63=18(厘米)

  小結:大家剛才想出了幾種方法,這說明解決問題的途徑很多,只要我們換一個角度去思考,就會有新的發(fā)現(xiàn)。

  設計說明增加的剪一剪的內容,充分讓學生在折、剪中體會長方形和正方形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掌握它們的特征,熟練周長的計算。讓學生體會從不同的角度來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

 。ㄎ澹┢匆黄。(多媒體出示課本上的插圖)

  1、看一看,你們的桌子上還有什么學具我們沒用呢?

  師:讀要求:用12個邊長是1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個長方形。

  拿出12個邊長是1厘米的小正方形。

  先想一想,商量一下怎樣拼,小組合作,小組長記錄填表格。

  2、小組交流。(課件出示)

  一排擺幾個?擺幾排?長是多少?寬是多少?周長是多少?

  3、師:請你觀察一下這些數(shù)據,說說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4、師:都是由十二個小正方形組成的,周長怎么會不一樣呢?

  5、師:在我們拼出的3種長方形里,它們的周長哪個最長,哪個最短?

  提問: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規(guī)律?

 。ㄅ懦龅膱D形越長,它的周長越長,排出的圖形越方,它的周長越短。)

  設計說明:小組合作拼一拼,培養(yǎng)學生協(xié)作解題的能力。讓學生在拼圖形和計算的過程中進一步理解周長的含義,在觀察、比較、找規(guī)律的過程中,發(fā)展數(shù)學思考能力。

教學教案范文3

  教材簡介:

  《字字皆辛苦》是教科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三年級下冊第六單元 “快樂讀書屋”中的一篇略讀課文。課文介紹了唐代詩人李紳的成長故事,并通過描寫李紳創(chuàng)作《憫農》的過程,讓人們了解他在創(chuàng)作詩文的背后付出的艱辛,感受他認真與刻苦的寫作態(tài)度。教材充分體現(xiàn)了本單元教育學生無論學習或工作,都要腳踏實地、刻苦努力的主題。

  設計理念:

  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尊重學生主體地位,讓學生在自主閱讀中整體感知、自我感悟、積累內化。本課設計除了學習教材上的文章外還引入與本課內容相關的兩篇課外閱讀材料,擴大學生課堂上的閱讀量,培養(yǎng)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創(chuàng)設輕松愉悅的讀書氛圍,讓學生快樂閱讀。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夠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培養(yǎng)學生閱讀興趣。

  2、通過閱讀了解李紳生活艱苦,讀書、寫作刻苦認真的態(tài)度,學習他踏實認真做事的優(yōu)秀品質和自強不息的精神。

  3、認識本課10個生字。

  教學重、難點:

  感受李紳在艱苦條件下,仍堅持讀書寫作的刻苦認真的態(tài)度。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具準備:

  《憫農》詩文、插圖;《觀書有感》詩文、插圖;閱讀材料。

  教學過程:

  一、古詩導入,激發(fā)興趣

  1、同學們,你們都已經是三年級的小學生了,相信在大家的記憶中一定有許多優(yōu)美的詩文吧!今天老師也為大家?guī)砹艘皇自。出示《憫農》(引導生齊讀。

  2、作簡單介紹古詩:這首詩是我國唐代著名詩人李紳所作的《憫農》中的一首,整首詩通俗易懂,短小精悍,成為了流傳千古的名詩,詩文中“誰知盤知餐,粒粒皆辛苦”也是家喻戶曉的名句。正所謂“名詩傳千古” 。(板書:名詩傳千古)

  3、引出課題:人們在贊美這首詩的.同時對作者李紳更是贊嘆不已,說他寫的詩是“字字皆辛苦”。(板書:字字皆辛苦) 用古詩導入,再通過詩句中“粒粒皆辛苦”引出課題《字字皆辛苦》為學生理解課題奠定了基礎,簡練的導入與課文內容緊密相關,這樣會激發(fā)學生對課文產生好奇心,引發(fā)學生讀文欲望。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語句。

  2、想一想課文主要寫了什么。 通過學生自由讀文,對課文有了初步感知,為下面課文的理解和朗讀奠定基礎。

  三、精讀重點段,交流點撥

  學習第四自然段,體會李紳創(chuàng)作詩文時所付出的艱辛。

  1、學生朗讀文中第四自然段,邊讀邊思考李紳在創(chuàng)作《憫農》這首詩時到底付出了怎樣的辛苦,并將自己感受最深的語句畫出來。

  2、學生匯報交流自己的讀文感受,教師適時點撥。 有這樣兩點預設;

  生:反復修改 教師點撥:在這反復修改的過程中,李紳要付出許多辛苦,可見他寫作時態(tài)度是多么認真!

  生:想啊、改!

  教師小結:在這樣艱苦的環(huán)境中付出這么多辛苦才創(chuàng)作出了這首詩,這可真是“字字皆辛苦”尊重學生個性化體驗感悟,讓學生自主閱讀感悟,理解文章重點,幫助學生養(yǎng)成邊讀、邊想、邊悟的良好讀書習慣。

  出示《憫農》。

  1、學生先自由讀古詩,再指名讀古詩。

  2、引導學生體會兩首詩都表達了李紳對勞動人民的真摯同情與關愛。將《憫農》介紹給學生,可以拓寬學生知識面,加深對教材文本的認識與理解。

  四、感悟其它段落

  1、引導學生快速閱讀文章的前三個自然段。

  2、學生交流、匯報讀后感受。

  3、教師隨機板書:“幼年貧寒渡,艱境亦作讀” 理解升華:李紳的童年是在貧寒中渡過的,但無論在多么艱苦的環(huán)境中他都依然堅持讀書寫作,這種自強不息的精神真是太令人佩服了! 培養(yǎng)學生概括表達能力以及快速閱讀捕捉信息及時反饋的能力。

  五、品讀詩文,回顧全篇

  1、教師和學生一起讀一讀這首詩,回顧全文,品味意境。

  2、鼓勵學生嘗試背誦。 以詩文概括課文內容,運用朗讀、背誦小詩來回顧全文,加深學生對課文的印象,體會詩文精煉的語言特點。

  六、輕松識字,快樂檢驗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識記文后生字,比一比誰記得最快。

  2、學生自由識字。

  3、檢查學生識記生字情況,教師出示字卡,學生搶讀。

  通過用“比一比”“看一看”的形式,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內識記生字,激發(fā)學生識記生字的興趣。

教學教案范文4

  一、教學要求:

  1、認識3個生字。

  2、默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只要下決心,說話算數(shù),就一定能改掉壞習慣的道理。

  3、能整體把握課文內容,了解課文是怎樣按事情發(fā)展順序來敘述的。

  二、教學重、難點:

  了解課文敘述順序,抓住主要內容,明白故事蘊含的道理。

  三、教學時數(shù):

  1課時

  四、教學過程:

  〈一〉、自讀課文,理清順序。

  1、自讀全文,看拼音并聯(lián)系上下文認識“打賭、上了癮、呵斥”等3個生字詞。

  2、用較快速度熟讀課文,想一想從課題“打賭”入手,對理解課文敘述順序有什么作用?

  3、圍繞課題,提出了3上問題:為什么打賭?怎樣打賭?打賭的結果怎樣?

  4、再讀課文,圍繞這3個問題理清課文敘述順序。

  〈二〉、細讀課文,理解內容。

  1、

  參閱“閱讀提示”,提出討論題目。

  (1)這次打賭“值“在哪兒?

  (2)“真正的男子漢”的意思是什么?

 。ú痪心嘤谶@兩個題目,如果學生能提出別的、更有討論價值的題目,則更好。)

  2、班級討論。

  要求:仔細讀課文,認真想問題,提出自己的看法,從課文中找出相應的語句來加以證明,并認真讀好這些語句。

  (1)討論這次“打賭”值在哪兒。

  ①從“打賭”的結果看,是不是值。

  “我”和爸爸原先各有什么不良習慣,現(xiàn)在怎樣了?

  “我”愛吃零食有哪些具體表現(xiàn)?

  小結:為了改掉壞習慣而打賭,有個好結果,值得。

 、趶拇蛸的過程看,“值”在哪里?

  我和爸爸是怎樣經受了說話算數(shù)的考驗的?

  他們經受的僅僅是吃不吃零食或者抽不抽煙的考驗嗎?

 。ㄒ龑W生從體驗艱辛、鍛煉毅力、培養(yǎng)意志這一層意義上去討論,并通過朗讀相關語句去理解、去感悟這一層意義。)

  小結:為磨練意志而打賭,意義更大,確實值得。(如果學生有不同看法應予以尊重。如,認為“打賭”不值,有可能改掉一個壞習慣,卻養(yǎng)成一個凡事好打賭的壞習慣等。)

 。ǎ玻┯懻摗罢嬲'男子漢”是什么意思。

  先找出最能表達“真正男子漢”特點的一個詞語(說話算數(shù)),再找出寫“我”和爸爸“說話算數(shù)”具體表現(xiàn)的語句。

  小結:真正的男子漢說話算數(shù),有改掉壞習慣的決心、意志和實際行動。

  〈三〉、聯(lián)系實際,個體感悟。

  你有沒有類似“打賭”這樣的經歷?愿不愿意跟大家交流交流。

  學生說自己的經歷,教師引導聽的學生從怎樣改掉壞習慣、靠什么力量改掉壞習慣上去體會他人的經歷,領會做人的道理。

  課后鼓勵學生把自己類似的經歷或感興趣的其他同學的經歷寫下來。

教學教案范文5

  教學目標

  1 學會韻母ou、ong,能在四線格中正確書寫,會讀它的四聲。

  2 能準確拼讀聲母與ou、ong組成的音節(jié)。

  3 試著自己拼讀兒歌,感受閱讀的喜悅。

  教學重難點

  讀準韻母ou、ong和準確拼讀相應的音節(jié)。

  教學方法

  導讀法做游戲

  學習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學準備

  拼音卡片、投影等

  教學時間

  1~2課時

  教學方法

  導讀法做游戲

  學習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學準備

  拼音卡片、投影等

  教學時間

  1~2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指名認讀ao、ai、an、ang,問:仔細看看,發(fā)現(xiàn)了什么?今天我們學的.韻母會以什么開頭?

  二學習ou、ong

  1 學習ou

  看圖,讀準藕。出示ou(范讀、領讀、齊讀)

  總結學法:看圖---讀音節(jié)---想韻母的讀音。

  2 學習ong

  出示ou,小組合作學習(范讀、領讀、齊讀)。

  總結學法:看圖---讀音節(jié)---想韻母的讀音。

  三拼讀練習

  1 練習拼讀n、l、ch、r與ou、ong組成的音節(jié)。

  2 比賽讀句子。

  Tài yáng chū lái hóng tōng tōng 。

  四完成試著讀讀連連

  板書:

  ou、ong

  Tài yáng chū lái hóng tōng tōng 。

教學教案范文6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認識 6 個生字,會寫 14 個生字;正確讀寫“尊嚴、逃難、善良、樸實、款待、例外、喉結、贊賞、捶背、僵硬、許配、面呈菜色、疲憊不堪、狼吞虎咽、骨瘦如柴”等詞語。

  2.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復述課文。

  3.引導學生體會文中描寫人物外貌、動作、語言的句子,從中感悟人物形象,懂得什么是尊嚴。

  [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指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學習語言,體會如何把人物的形象寫具體的表達方式。

  2.教學難點:引導學生學習通過描寫人物外貌、動作的語言,表現(xiàn)人物的品質;理解杰克遜大叔結尾的話。

  [課時安排]

  2 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在城市里生活著這樣一群人,他們還很年輕,四肢非常健全,可卻不愿意通過勞動來獲得更好的生活。他們或是蜷縮在城市的角落,或是出沒在人潮之中,通過行乞來維持生存。這就是城市里的.丐幫。其實他們最缺的不是錢,你們知道他們最缺的是什么嗎?今天我們來看一看,一個處于困境中的年輕人是怎樣努力捍衛(wèi)自己做人的尊嚴的。

  (板書課題:尊嚴)

  二、初讀課文,理解詞語

  1.學生自讀課文。

  2.指名學生輪讀課文,相機糾正字音。

  多音字:逃難 狼吞虎咽 思量 ?)

  易錯字音:呈(chén?) 愜(qiè)

  3.隨文理解詞語:面呈菜色 疲憊不堪 狼吞虎咽 十分愜意

  三、聚焦“尊嚴”

  1.學生默讀課文,一邊讀,一邊體會,從文中哪些地方能感受到年輕人的尊嚴。

  2.學生讀書,教師巡視,和學生做個別交流。

  3.指名學生匯報朗讀,教師相機點撥。

  (1)只有一個人例外,這是一個臉色蒼白、骨瘦如柴的年輕人。

  從年輕人跟其他難民的不同表現(xiàn),暗示他的“尊嚴”使他不接受別人的施舍。

  (2)他仰起頭,問:“先生,吃您這么多東西,您有什么活兒需要我做嗎?”

  堅持通過勞動來獲取食物,這就是尊嚴。

  (3)這個年輕人的目光頓時灰暗了,他的喉結上下動了動,說:“先生,那我不能吃您的東西,我不能不勞動,就得到這些食物!”

  不勞動就不能白吃東西。這就是尊嚴。

  (4)“不,我現(xiàn)在就做,等做完了您的活兒,我再吃這些東西!”

  年輕人的倔強正顯示出他對于尊嚴的堅持,無論如何絕不放棄尊嚴。

  (5)杰克遜大叔十分贊賞地望著這位年輕人,他知道如果不讓他干活兒,他是不會吃東西的。

  正是年輕人身上的尊嚴贏得了杰克遜大叔的贊賞。

  (6)年輕人立刻狼吞虎咽地吃起來。

  即使餓到了極點也要忍住,也要先通過勞動來獲取食物,這就是尊嚴。

  (7)杰克遜大叔微笑地注視著這個年輕人,說:“小伙子,我的莊園需要人手,如果您愿意留下來的話,我太高興了!

  尊嚴讓年輕人獲得了工作的機會。

  (8)過了兩年,杰克遜大叔把自己的女兒許配給他。

  尊嚴讓年輕人獲得了幸福。

  (此環(huán)節(jié)設計旨在培養(yǎng)學生自讀自悟的能力。這部分教學,教師要盡可能地把時間留給學生朗讀課文,學生的感悟非常重要。老師的點撥要啟發(fā)學生更多的發(fā)現(xiàn),更好地感悟。)

  四、布置作業(yè)

  1.抄寫課文中描寫年輕人外貌、動作和語言的句子。

  2.課外閱讀名人傳記。

  五、板書設計

教學教案范文7

  教學內容:

  人教版四年級下冊數(shù)學課本58頁例1和做一做,59頁例2,例3和做一做以及64頁練習十的第1.使學生理解什么是小數(shù)的性質,1,2,3題。

  教學目標:

  1.學會運用小數(shù)的性質把一些小數(shù)化簡或進行改寫;

  2.培養(yǎng)學生自主提出問題、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合作精神、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

  3.激發(fā)學生對數(shù)學的興趣,引導學生體會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

  教學重點:

  掌握小數(shù)性質的含義。

  教學難點:

  小數(shù)性質歸納的過程。

  教學過程:

  一、導入主題

  1、學校門口的兩家文具店,左邊一家的三角板套裝售價是2.8元,右邊一家的三角板套裝售價是2.80元,同學們,你們覺得他們的價格比較起來怎么樣?你們是怎么樣比較的?

  2、為什么2.8元末尾添個0大小不變呢?這是怎么回事呢?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研究這一方面的知識。(板書:小數(shù)的性質)

  二、探索性質

  1、教學例1。

  (1)投影出示例1,讓學生讀題,明確要求。

  (2)啟發(fā)學生根據小數(shù)的意義把0.1米、0.10米、0.100米所表示的長度在米尺上標出來(教師投影米尺圖),并用整數(shù)表示。如果學生有困難,教師以0.1米為例示范:

  0.1米表示1/10米,也就是1/10米,即1分米,如圖:

  關于0.10米、0.100米,讓學生獨立或討論完成。

  (3)反饋學生完成情況,并把形成的一致意見投影出示:

  0.10表示10/100米,也就是10/100米,即10厘米,如圖:

  0.100米表示100/1000米,也就是100/1000米,即100豪米,如圖:

  (4)教師肯定學生的學習活動,并把三幅米尺圖投影重疊兩次,讓學生觀察后問:你認為0.1米、0.10米、0.100米的大小關系是怎樣的?請把道理講出來。(組織學生分組討論)

  教師板書:因為1分米=10厘米=100毫米,所以0.1米=0.10米=0.100米

  (5)引導學生觀察等式0.1米=0.10米=0.100米,問:比較這三個小數(shù),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啟發(fā)學生從左往右、再從右往左觀察,初步得出結論:小數(shù)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數(shù)的大小不變。(板書)

  2、驗證性質

  (1)同學們自己完成58頁“做一做”。

  (2)讓學生從直觀圖上比較0.3和0.30的大小。

  (3)0.3=0.30這個結果說明了什么?

  三、運用性質

  1、教學例2

  (1)教師對學生說明:像把0.70=0.7,去掉小數(shù)點末尾的“0”,就可以把小數(shù)化簡。(板書:化簡)

  (2)學生自己完成105.0900=

  (3)學生討論交流105.0900里的其他的0可以去掉嗎?為什么?

  (4)全班交流、強調小數(shù)的性質中說的是“小數(shù)的末尾的0”。

  (5)完成59頁做一做第1題。

  a、學生自己完成。

  b、全班訂正答案。

  2、教學例3:

  (1)教師說明:利用小數(shù)的性質,根據需要可以"把一個數(shù)改寫成具有指定小數(shù)位數(shù)的小數(shù)。(板書"改寫")

  (2)學生自己完成。

  (3)大家這樣做的根據是什么?

  (4)說明任何整數(shù)都可以看作小數(shù)部分是0的小數(shù)。強調把一個整數(shù)改寫成具有指定小數(shù)位數(shù)的小數(shù)時,不要忘記在個位的'右下面點上小數(shù)點。

  (5)完成59頁做一做第2題。

  a、學生自己完成。

  b、全班訂正答案。

  3、在應用小數(shù)的性質時,要注意什么問題?

  (1)討論下面的3個問題:

  a、0.70,去掉0,小數(shù)的大小變不變?

  b、4.08去掉0,會怎么樣?

  c 、0.31的末尾可以添上0嗎?

  (2)全班齊讀小數(shù)的性質,強調性質中的“在小數(shù)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

  四、看書質疑。

  學生自己看課本58.59頁,提出質疑,大家交流解決。

  五、鞏固練習

  1、下面的說法哪個正確,不正確的請舉出反例。

  (1)小數(shù)點后面添上0或去掉0,小數(shù)的大小不變。

  (2)小數(shù)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數(shù)的大小不變。

  (3)一個數(shù)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這個數(shù)的大小不變。

  練后問:你認為在小數(shù)性質的表述語中,哪幾個詞語最重要?(教師在"小數(shù)"、"末尾"的下面加上著重號)

  2、做64頁練習十第1、2、3題。

  第1題讓學生練習后說說哪些位置上的0不能去掉。((1)整數(shù)中的0不論何處都不能去掉;(2)小數(shù)非末尾的0不能去掉)

  六、全課總結

  1、這節(jié)課你有哪些收獲?

  2、評價你自己或是某位同學本節(jié)課的學習積極性。

教學教案范文8

  一、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時間單位年、月、日,了解他們之間的關系;知道平年、閏年等方面的知識;記住每個月以及平年、閏年各有多少天。

  2.使學生知道24時計時法,會用24時計時法表示時刻;初步理解時間和時刻的意義,學會計算簡單的經過時間。

  二、教學內容

  1.學生已經在三年級上學期學習了時、分、秒,并在實際生活中積累了年、月、日方面的感性經驗,有關年、月、日方面的知識,也越來越多的出現(xiàn)在他們的生活和學習內容中,有了形成較長時間觀念的基礎。本單元正是在此基礎上向學生介紹有關年、月、日等時間單位和24時計時法等方面的知識,以及一些簡單的時間計算方法。

  實踐活動:

  制作年歷

  教材在學生學習完“年、月、日”這一單元之后,安排了制作年歷的活動,一方面能使學生鞏固對年月日的認識,另一方面,可以加強數(shù)學知識與現(xiàn)實生活的聯(lián)系,體驗數(shù)學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培養(yǎng)學生對數(shù)學的興趣。

  新知識點:

  1、認識年、月、日。

  2、24時計時法。

  3、簡單的時間計算方法。

  教學要求:

  1、使學生認識時間單位年、月、日,了解它們之間的關系;知道平年、閏年等方面的知識;記住每個月以及平年、閏年各有多少天。

  2、使學生知道24時計時法,會用24時計時法表示時刻;初步理解時間和時刻的意義,學會計算簡單的經過時間。

  教學建議:

  1、關注學生的對的生活經驗 ,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景中感受時間。教學時,教師要充分運用教材提供的素材,開展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讓學生通過對事件與時間關系的體驗,初步建立時間觀念。

  2、為學生創(chuàng)設自主構建知識的活動和思考空間。

  年、月、日和24時計時法是在時、分、秒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但是年、月、日之間的關系更加復雜,學生雖然在實際生活中有了一些感性的認識和經驗,但是缺乏清晰的認識和數(shù)學思考的過程。因此,為了使學生更好地了解年、月、日之間的關系,教材內容在設計時著重為學生搭建自主學習、主動構建知識的平臺。教學時,教師可以提出富有啟發(fā)性的問題和組織探索性的學;顒。如觀察年歷時,讓學生思考“一年有幾個月“等問題,讓學生通過觀察鐘面探索外圈和內圈的關系等。引導學生通過獨立思考、小組合作等方式來了解年、月、日之間的關系和24時計時法。

  3、重視直觀教學,充分發(fā)揮鐘表模型等教具、學具的作用。

  由于學生平時很少使用24時計時法,因此在用24時計時法表示下午或晚上幾時,學生往往感到不太習慣。教學時,應使用鐘表模型等教具或學具,加強對鐘面的觀察操作,引導學生觀察一整天時針正好走兩圈,體會鐘表外圈與內圈的數(shù)的關系,讓學生積累豐富的表象,理解24時計時法。在教學計算簡單的經過時間時,讓學生通過觀察和操作,從出發(fā)時刻開始,轉到到達時刻,把直觀觀察和路線圖對應起來,并口算出經過的時間。

  第一課時

  認識年、月、日

  課題

  認識年、月、日

  課型

  新課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認識時間單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的知識,記住各月的天數(shù)。

  2、使學生會判斷大、小月。

  3、幫助學生初步建立年、月、日的時間觀念,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滲透科學的思想方法。

  教學重點

  探究發(fā)現(xiàn)年、月、日之間的關系。

  教學難點

  發(fā)現(xiàn)并掌握大月、小月的判斷方法。

  教具準備

  各年份的年歷卡。

  教學設計

  一、學前準備

  1、填空。

  1時=()分 1分=()秒

  1時=()秒 240分=()時

  1分25秒=()秒 82分=()時()分

  2、提問:

 。1)時、分、秒都是什么單位?(時間單位)

 。2)關于時間單位你還知道哪些?(年、月、日、季度、世紀等)

 。3)那么關于年、月、日的知識你想知道些什么?

  3、導入新課

  講述:地球繞太陽運轉一周經過的時間就是一年,月亮繞地球運轉一周經過的時間大約就是一個月,同時,地球自己也在旋轉,地球自己旋轉一周的時間就是一日。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有關年、月、日的知識。

  二、探究新知

  1、認識年、月、日。

 。1)出示材料。

  提問:以前我們用鐘、表來研究時、分、秒,那么年、月、日我們可以用什么來研究呢?(年歷卡)

 。2)觀察手中的年歷卡,看看這是哪一年的`年歷。

 。3)分別找到10月1日,7月13日,看一看,各是星期幾。

  提問:10月1日是什么節(jié)日?申奧成功是在哪一年呢?

  (4)請同學們在年歷卡上找出你所知道的紀念日,爸爸、媽媽和自己的生日等,看一看,分別是星期幾。

  (5)合作探究。

  觀察:一年有幾個月?每個月的天數(shù)一樣嗎?哪幾個月是31天?哪幾個月是30天?

 。6)討論交流。

  教師根究學生的回答內容,板書:

  年 月 日

  一年 12個月 365天或366天

  1、3、5、7、8、10、12 31天

  4、6、9、11 30天

  2 29天或28天

 。7)質疑:你們每人手中的年歷卡上31天的月份是不是都是這幾個月呢?(是)對!不管哪一年,31天的月份都是這幾個月。

  再看一看,是不是每年的4、6、9、11月的天數(shù)都是30天。(是)

 。8)認識大月、小月。

  講述:通過同學們認真仔細地觀察,我們已經知道了不管哪一年,1、3、5、7、8、10、12這7個月都是31天,4、6、9、11這4個月都是30天,它們是不會發(fā)生變化的,我們把每月天數(shù)都是31天的這幾個月叫做大月,把每月的天數(shù)都是30天的這幾個月叫做小月。

  年份不同了,哪個月的天數(shù)有變化呢?(2月)從這里可以看出,二月的天數(shù)比大月、小月的天數(shù)要少,所以二月是一個特殊的月份。

  2、鞏固。

  剛才我們在年歷上已經找到了爸爸、媽媽和自己的生日,現(xiàn)在請你們想一想,自己的生日是在大月還是在小于?

  3、記住大月、小月。

  通過上面的學習,我們已經知道了一年有12個月,7個大月,4個小月和一個特殊月。那怎樣記住一年中的大、小月呢?

  教材上介紹了一種左拳記憶法,應該怎么數(shù)呢?

 。1)出示左拳圖。

 。2)講清相應部位所表示的每個月的天數(shù)。

 。3)根據圖,全體一起記憶。

 。4)指著自己左拳再次記憶。

 。5)再介紹一首兒歌,加強記憶。

  七個大月心中裝,七前單數(shù)七后雙。

  二月是個特殊月,其他各月是小月。

  三、課堂作業(yè)新設計

  觀察今年的年歷。

  (1)一、二、三月一共有( )天。

 。2)六一兒童節(jié)是星期( )。

 。3)四月份有( )個星期零( )天。

  四、思維訓練

  想一想:9月30日的后一天是幾月幾日?

  五、板書設計

教學教案范文9

  一、教材分析(說教材)

  ?年月日》是青島版小學數(shù)學三年級下冊的年月日這一單元的內容之一。時間單位是較為抽象的計量單位,學生在二年級已經學過與他們生活比較接近的時間單位時、分、秒。隨著年齡增長,生活經驗的增多,年、月、日的知識也越來越多地出現(xiàn)在他們的生活和學習中,有了形成較長的時間觀念的基礎,理解一年或者一個月的時間有多長,需借助一定的想像力。因而教材注意聯(lián)系實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初步了解年、月、日的有關知識。

  這部分知識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時、分、秒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材先組織學生利用年歷進行活動,并注意聯(lián)系實際提高學生的興趣,使學生初步了解年、月、日、平年、閏年的基本含義及相互關系。接著給學生介紹了平年、閏年的判斷方法及大月、小月的記憶方法,從而引出全年天數(shù)的計算方法。最后,給學生歸納整理出所學時間單位的一覽表,以便學生記憶時間單位和單位間的進率,為應用到今后的生活和學習中奠定了基礎。

  二、學情分析(說學生)

  我班學生在以前的學習中已經掌握了時間單位時、分、秒方面的知識,大多數(shù)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積累了年、月、日方面的感性認識,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能獨立進行簡單的、有條理的思考,并且具有初步的合作意識與合作能力。教學中,學生可能對年、月、日概念有理解上的困難,對此,我將利用課件進行“三球運動”的演示。它是在學生已經認識了時、分、秒等時間單位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有關年、月、日的知識具有常識性,學生在課堂上雖然沒有系統(tǒng)學過,但在實際生活中已有一定的'經驗。

  三、教學目標和重點、難點

  依據《課程標準》對教學要求的闡述,結合本節(jié)課教學內容和學生知識基礎及能力水平,本著“服務于學生”這一教學理念,因此,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和對教材的理解,將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確定如下: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認識時間單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平年、閏年,記住每個月的天數(shù);初步學會判斷平年、閏年。

  2、過程與方法:幫助學生建立較長的時間觀念,通過探索與交流,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進一步培養(yǎng)數(shù)感,培養(yǎng)學生認真觀察、歸納概括和邏輯思維能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引導學生在參與探索實踐活動中學會合作、交流與簡單的評價,使學生感受到數(shù)學知識和實際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激發(fā)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珍惜時間的良好習慣,并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教學重點:幫助學生認識時間單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平年和閏年。

  教學難點:發(fā)現(xiàn)并掌握大月、小月的記憶方法,年、月、日之間的進率和平年、閏年的判斷方法。

  四、學習方式和教學方式

  1、設計理念:

  數(shù)學學習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互動與共同發(fā)展的過程,所以有效的學習更應促進學生的發(fā)展。促進學生的發(fā)展,必須關注學生的發(fā)展的自主性、主動性,尊重學生發(fā)展的差異性,強調學生發(fā)展中的體驗與交往過程。使他們成為發(fā)展與變化的主體,進而幫助他通過現(xiàn)實與尋求走向完人理想的道路。

  2、教學策略:

  設置懸念——自主探究——應用拓展

  3、教法學法:

  我充分利用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選擇與創(chuàng)設與學生密切相關的奧運會情景,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求知欲。

  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重要方式,也是本課學生學習新知的主要方法。課堂上教師為學生提供充足的學習素材,通過自主、合作、探究,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培養(yǎng)學生主動探究的能力。

  結合本節(jié)課的內容及學生的實際水平,我將采取“引導—探索—發(fā)展”的教學模式,引導學生采用自主探索、觀察發(fā)現(xiàn)、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并恰當?shù)剡\用多媒體課件優(yōu)化教學,進而達到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目的。同時,將運用激勵性語言、肢體語言等多元化評價方式激發(fā)學生內在的學習動力。

  五、教學準備(說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年歷卡、年歷轉盤。

  學生準備:年歷卡、統(tǒng)計表。

教學教案范文10

  [教材簡析]

  這部分內容結合現(xiàn)實的情境,通過自主觀察、比較和歸納,引導學生在眾多數(shù)學現(xiàn)象中體驗并發(fā)現(xiàn)小數(shù)的性質。例4聯(lián)系學生熟悉的“購學習用品”情境引入,激起學生進行比較的需要,再通過用不同方法對橡皮和鉛筆單價的比較,使學生初步體驗小數(shù)末尾添上0,小數(shù)的大小不變!霸囈辉嚒眲t借助直尺圖使學生再次體驗小數(shù)末尾去掉0,小數(shù)的大小不變。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綜合、歸納兩組等式的特點,從而發(fā)現(xiàn)小數(shù)的性質。例5及相應的“試一試”則是突出小數(shù)性質內涵—— “0”在小數(shù)末尾的專項教學,同時學習應用小數(shù)的性質,進行化簡和改寫小數(shù)的方法。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現(xiàn)實的情境中通過猜想、驗證以及比較、歸納等活動,理解并掌握小數(shù)的性質,會應用小數(shù)的性質改寫小數(shù)。

  2、使學生經歷從日常生活現(xiàn)象中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的過程,通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積累數(shù)學活動的經驗,發(fā)展數(shù)學思考的能力。觀察、比較、抽象概括能力,

  3、在活動中使學生初步感悟數(shù)學知識間的內在聯(lián)系,同時滲透事物在一定情況下可以相互轉化的觀點。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引發(fā)沖突

  1、談話:數(shù)的王國里有許多神奇的現(xiàn)象,如不起眼的“0”,表示什么意思?(一個也沒有)別小看這個“0”,它的作用可大著呢?矗谡麛(shù)5的末尾添上一個0,這個數(shù)發(fā)生了什么變化?添上兩個0呢?(屏幕依次出示一組數(shù):5,50,500)

  我們再從右往左看,500去掉一個0,發(fā)生了什么變化?

  2、引發(fā)猜想:如果在一個小數(shù)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數(shù)的大小又會怎樣?猜猜看。(學生自由發(fā)表,可能出現(xiàn)兩種意見:①受整數(shù)末尾添“0”的思維定勢,認為小數(shù)大小也會隨之變化。②由錢數(shù)等生活經驗認為小數(shù)大小不變)

  誰的猜想正確?我們可以用什么方法證明?(舉些例子)

  [設計意圖:從對“整數(shù)末尾添上或去掉‘0’引起大小變化”的思考,進而引導學生關注小數(shù)末尾的`0,引發(fā)猜想。此時的猜想是一種直覺思維,可能兩種意見誰也說服不了對方,目的在于通過沖突激起學生進一步探索的欲望。]

  二、實例作證,體驗小數(shù)性質的合理

  1、創(chuàng)設情境,初步感知

  (1)創(chuàng)設購物情境:兩位同學去書店購買學習用品后在交流購物情況:小明:“我買1枝鉛筆用了0.3元!毙》迹骸拔屹I1塊橡皮用了0.30元!蹦銖膱D中能獲取哪些信息?

  (2)提出問題:橡皮和鉛筆的單價相等嗎?為什么?你能想辦法證明嗎?先獨立思考,有想法后可以和同桌交流。

  (3)學生活動后組織全班交流,可能出現(xiàn)如下的比較方法:

 、儆镁唧w錢數(shù)解釋:0.3元和0.30元都是3角,所以0.3元=0.30元。

  ②用圖表示:把兩個同樣大小的正方形分別平均分成10份、100份,其中的3份、30份分別用0.3、0.30表示。因為陰影部分大小相同,所以0.3=0.30。

 、劢Y合計數(shù)單位理解:0.3是3個0.1,也就是30個0.01,所以0.3=0.30。

  (4)感知與體驗:同學們想出了多種辦法都能證明0.3元=0.30元,說明這兩個小數(shù)確實相等。

  教師引讀0.3元=0.30元,從左往右看,小數(shù)末尾有什么變化?小數(shù)的大小怎樣?你有了什么想法?使學生初步體驗小數(shù)的末尾添上“0”,小數(shù)的大小不變。

  [設計意圖:這里選取學生熟悉的購物題材作為研究對象,一方面學生憑借一定的生活經驗,能夠判斷0.3元=0.30元,“知其必然”。同時,學生借助已有的知識經驗又能“知其所以然”,運用多種方法自主驗證0.3元=0.30元。在此基礎上通過引讀體驗,使學生初步感悟小數(shù)末尾添0與小數(shù)大小的關系。]

  2、試一試,加深體驗

  談話:看來剛才的猜想二有些道理。當然,僅僅用一個例子證明是不夠的,還得找些其他例子進一步研究,看看這是否是普遍的規(guī)律。

  (1)出示一把有刻度的學生尺,你能比較出0.100米、0.10米、0.1米的大小嗎?給學生一定的思考時間。部分學生可能有困難,隨后出示書上填空,看圖填一填,再比較。

  (2)交流比較方法:說說你是怎樣比較的?

  可能出現(xiàn)如下的方法:①結合直尺圖說明:由100毫米=10厘米=1分米,得到0.100米=0.10米=0.1米。你還能用其它方法來證明嗎?②用計數(shù)單位說明。0.100是100個0.001,就是10個0.01,也就是1個0.1。

  (3)感知與體驗:教師引讀:0.100米=0.10米=0.1米,小數(shù)是相等的。從左往右看,小數(shù)末尾怎樣變化,小數(shù)大小也不變?

  使學生初步體驗小數(shù)的末尾去掉“0”,小數(shù)的大小不變。

  [設計意圖:“為什么去掉0.100米末尾的一個0、兩個0,小數(shù)依然相等?”這是學生思維受阻、理解較為困難的地方。借助直觀的直尺和小數(shù)計數(shù)單位等相關已有經驗,學生能發(fā)現(xiàn)0.100米、0.10米和0.1米之間的關系,這就為小數(shù)性質合理性的體驗提供了另一素材。通過引讀使學生體驗小數(shù)末尾去掉0和小數(shù)大小的關系。這就為下一環(huán)節(jié)的總結概括作了必要的認知準備。]

  3、總結體驗,概括表達

  上面的兩個例子,小數(shù)大小都沒變。從左往右看,小數(shù)在怎樣的情況下,大小是不變的?把你的想法和小組里的同學說一說。

  小組交流后組織全班交流。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把兩次的發(fā)現(xiàn)用一句話概括:小數(shù)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數(shù)的大小不變。這就是小數(shù)的性質。

  剛才我們是從左往右觀察,得到了小數(shù)的性質。那么從右往左看,你又能發(fā)現(xiàn)什么?

  4、突出“末尾”,體驗內涵

  牛奶2.80元

  面包4.00元

  汽水3.05元

  火腿腸0.65元

  (1)小強去超市購買了一些物品,得到一張購物單(出示例5):

  合計10.50元

  請你幫他找一找:這些物品的價格中哪些“0”可以去掉?

  在書上填一填。

  學生完成后進行全班交流:

 、2.80元=2.8元。說說你是怎樣想的。

  想法一:根據小數(shù)的性質,直接去掉末尾的“0”。

  得到2.80元=2.8元。你還能用其它方法證明嗎?

  想法二:2.80元是2元8角,2.8元也是2元8角。

  想法三:2.80是2個一和8個十分之一,2.8也是2個一和8個十分之一。

  談話:根據想法二和想法三,都證明了2.80元末尾的“0”能去掉,看來小數(shù)的性質確實是合理的。

 、3.05元中的“0”能去掉嗎?為什么?可以結合具體數(shù)量解釋:3.05元是3元零5分,如果去掉“0”,3.5元是3元5角,兩者不等。也可以結合計數(shù)單位解釋。

  由此看來,小數(shù)中的“0”是否都可以去掉?只有小數(shù)哪里的“0”才可以去掉?(只有去掉小數(shù)末尾的“0”,小數(shù)的大小才不變。)

  (2)口答練習六第1題:下面各數(shù)中的哪些“0”可以去掉?哪些“0”不可以去掉?為什么?

  [設計意圖:在知識的獲得上,學生最相信的是自己在學習過程中的親身經歷與體驗。小數(shù)的性質實質上是說明小數(shù)在什么情況下是相等的,學生在例題以及試一試的多個數(shù)學現(xiàn)象中已經有了一定的體驗及發(fā)現(xiàn)。然而,添上或者去掉的“0”應在小數(shù)的“末尾”,這種體驗尚未深刻。因此,這一層次通過突破重點與難點的專項教學——辨析具體實例中哪些“0”可以去掉,旨在讓學生更加深刻地體驗小數(shù)性質內涵——突出小數(shù)“末尾”。]

  三、解決問題,體驗小數(shù)性質的應用

  1、小數(shù)的化??

  根據小數(shù)的性質,2.80元就等于2.8元,所以我們通?梢匀サ粜(shù)末尾的“0”,把小數(shù)化簡。

  化簡下面的小數(shù):0.400 0.080 1.750 29.00

  學生獨立思考,口答。提問:化簡0.080,“0”都能去掉嗎?

  2、小數(shù)的改寫

  試一試:不改變數(shù)的大小,把下面各數(shù)寫成三位小數(shù)。0.4 3.16 10

  學生獨立思考,在書上填空。

  完成后交流結果,并提問:改寫這三個數(shù)時應用了什么知識?為什么給三個數(shù)添上的“0”的個數(shù)不同? “10”是整數(shù),怎樣把它改寫成大小不變的三位小數(shù)?

  小結:去掉小數(shù)末尾的“0”化簡小數(shù),或者在小數(shù)末尾添上“0”增加小數(shù)部分的位數(shù),這些都是應用小數(shù)的性質,在不改變小數(shù)大小的前提下進行的。

  如果把整數(shù)改寫成小數(shù)的形式,必須在整數(shù)個位右下角點上小數(shù)點,再添上0。

  四、鞏固應用,深化小數(shù)性質的體驗

  1、完成練一練第1題。觀察數(shù)軸圖,照樣子在方框里填上合適的小數(shù)。

  完成后觀察每組中的兩個數(shù),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0.1和0.10、0.2和0.20、0.3和0.30……每組里的兩個數(shù)對應于數(shù)軸上的同一個點,說明小數(shù)的性質確實是存在的。0.1=0.10,數(shù)軸上這個點還可以用哪些小數(shù)來表示?

  2、完成練一練第2題。先涂色表示各小數(shù),再比一比。

  交流時結合涂色部分說說涂色時的感受:為什么0.6和0.60的大小相同,而0.6和0.06的大小不等?

  教師就圖小結:如果添上或去掉的“0”在小數(shù)末尾,不會改變原來數(shù)的大小;如果添上或去掉的“0”不是在小數(shù)末尾,小數(shù)的大小隨之發(fā)生變化。

  [設計意圖:這兩題都是數(shù)形結合,借助直觀的數(shù)軸圖使學生清晰地看到兩個數(shù)對應于數(shù)軸上的同一個點,通過正方形涂色部分的大小比較又能使學生直觀地感受到添上或去掉的“0”必須在小數(shù)末尾,突出了小數(shù)性質的內涵。直觀的形能幫助學生體驗、理解抽象的數(shù)。]

  3、完成練習六第2題。學生練習后提問:為什么不把0.018和0.180連起來?

  4、完成練習六第4題。學生獨立改寫。

  交流時重點指導0.5400,80的改寫方法。使學生認識到:應用小數(shù)的性質改寫小數(shù),有的需要去掉小數(shù)末尾“0”,也有的需要在末尾添“0”增加小數(shù)部分的位數(shù)。

  5、完成練習六第5題。

  提問:在哪些地方看到過小數(shù)末尾添上0的數(shù)?(商場的標價上)

  學生獨立改寫后交流。

  談話:用“元”作單位表示錢數(shù)時,因為人民幣“元”后面還有“角”、“分”,所以錢數(shù)一般改寫成兩位小數(shù)。比較一下,用“元”作單位改寫成兩位小數(shù)后有什么感覺?(這樣寫,不但沒有改變小數(shù)的大小,而且讓顧客很清楚地知道是幾元幾角幾分。)

  五、總結延伸

  通過本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和大家分享?我們是怎么探索小數(shù)的性質的?通過對整數(shù)末尾0的變化的研究,我們提出了小數(shù)末尾0變化引起變化的猜想,并通過生活的實例發(fā)現(xiàn)了小數(shù)性質的存在。

  0的作用大不大?通過在小數(shù)末尾添上或者去掉0,我們就給一個小數(shù)找到了許多大小不變的朋友。其實,數(shù)學王國里有許多奇妙的現(xiàn)象,等著我們不斷去探索、發(fā)現(xiàn)。

教學教案范文11

  教材分析:

  本節(jié)課是在學生已經學會了如何辨認直角,并在判斷直角中滲透了比較大小的方法的基礎上進行的。所用方法與上學期的一致,都是利用三角板中的直角來比較的。但比較的重點不同,前者是判斷角是否是直角,后者是看一個角比直角大還是小。

  學情分析:

  學生在二年級上冊角的初步認識中已經學會了如何辨認角和直角,并已建立了正確的表象。銳角和鈍角是角的初步認識的延伸,完善學生對角的認識,是學生對圖形認識的又一次提升。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學生經歷銳角和鈍角的認識過程,能辨認銳角和鈍角,能用自己的語言準確地描述銳角和鈍角的特征。

  2、過程與方法:讓學生經歷觀察、操作、分類、比較等數(shù)學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合作意識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學生通過活動獲得成功的體驗,建立自信心;通過課堂中創(chuàng)設的生活情境,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培養(yǎng)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教學準備:

  三角板、活動角。

  教學過程:

  一、舊知導入,孕伏新知

  師:同學們,這是什么?(教師拿出一個三角板)

  生:三角板。

  師:對,這是我們非常熟悉的作圖工具三角板。一個三角板中有幾個角?你們認識哪個角?

  [預設:學生說出三角板中有三個角,其中有一個是我們已經學過的直角。]

  師:對,三角板上有一個直角。我們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的方法來判斷一個角是不是直角。請你指出你的三角板上的直角給同桌看一看。

  二、自主動手,建立概念

  師:現(xiàn)在請大家根據自學提示完成自學。

  〈自學提示:看書第38頁主題圖內容進行自學,運用你學到的新知識把下面這些角分類,并說說分類理由。

 。ㄕn前在小黑板上預先畫好直角、銳角和鈍角各3-4個,并編上號!

  (四人小組活動,教師巡視指導)

  [預設:學生的分類可能出現(xiàn)兩種情況,一種是把角分為二類,直角為一類,不是直角的為一類。另一種是把角分為三類:直角為一類,比直角小的為一類,比直角大的為一類。當學生的分類只出現(xiàn)第一種情況時,要引導學生把不是直角的一類再分為兩類。學生匯報時,引導學生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來判斷比直角大還是比直角小。]

  師:哪個組愿意和大家分享你們組的學習成果?

  (學生匯報并進行板書)

  師:同學們真了不起,分得又快又對!

  師:看來大家自學很成功!數(shù)學上把比直角小的一類角叫做銳角,把比直角大的一類角叫做鈍角,這就是我們今天研究的內容。(板書課題:銳角和鈍角)

  三、動手操作,建立表象

  1、變角游戲。

  師:同學們,你能用活動角做一個直角嗎?(生:能。)

  師:想一想,怎樣把直角變成銳角和鈍角呢?先自己動手操作,并仔細觀察角的兩邊張口是怎樣變化的。

  師:請同學們跟自己小組里的同學說說你是怎樣操作的。

  2、引導小結。

  師:把直角的兩邊張口變小就得到銳角,銳角比直角小;把直角的兩邊張口變大就得到鈍角,鈍角比直角大。

  師:從變角游戲中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預設:學生能說出銳角最小,鈍角最大。]

  師:我們把銳角、直角、鈍角按大小可以這樣排列:銳角直角鈍角。

  四、鞏固練習,豐富感知

  1、辨角。

  師:同學們已經認識了銳角和鈍角,你能辨認出這些角是什么角嗎?(書39頁第2題)

 。ㄏ泉毩⑼瓿珊笾该麉R報)

  師:(出示一個和直角非常接近的銳角)老師這兒還有一個角,它又是什么角呢?

  [預設:可能有的學生認為是直角,有的`學生認為是銳角,還有的學生認為是鈍角,這時教師要引導學生用三角板上的直角來幫助判斷。]

  引導小結:當用眼睛無法準確辨別一個角是什么角時,要借助三角板上的直角來幫助辨別。

  2、找角。

 。1)找圖中的角。

  師:(書39頁第1題)在圖中存在著我們學過的角,請你找出來,并和同桌互相說一說是什么角?

 。2)找生活中的銳角和鈍角。

  師:角在我們生活中無處不在,在生活中你還能找到哪些角?

  3、畫角。

  師:同學們真細心,從生活中找到了那么多的銳角和鈍角。

  現(xiàn)在你能在紙上畫下你剛剛認識的銳角和鈍角嗎?

 。í毩嬐杲涣骱蠼袀別同學展示。)

  五、總觀全課,課后實踐

  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對自己的學習滿意嗎?

 。▽W生各自說感受和體會)

  師:同學們的收獲都很大,數(shù)學在生活中無處不在,只要我們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就能發(fā)現(xiàn)生活中更多的數(shù)學知識!課后請繼續(xù)想一想,當鈍角的兩條邊在一條直線上時,這還是不是角?

教學教案范文12

  教學目標:

  進一步鞏固除數(shù)是一位數(shù)除法的計算方法。理解被除數(shù)的個位上不夠商1的時候要用0占位。

  通過探究,得到每次除得的余數(shù)都要比除數(shù)小,會根據商和除數(shù)相乘再加上余數(shù)等于被除數(shù)的關系來驗算有余數(shù)的除法。能靈活的運用驗算的方法計算出被除數(shù)、除數(shù)。

  重點難點:

  理解被除數(shù)的個位上不夠商1的時候要用0占位。

  掌握有余數(shù)除法的驗算方法:當余數(shù)比除數(shù)小時,被除數(shù)=商×除數(shù)+余數(shù)。

  教學工具:

  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練習??

  師:“分析題意,平均分我們用什么法?算式是什么?回憶一下,除法豎式計算的四個步驟是什么?”

  生:“用除法,算式:86÷4,步驟是①商 ②乘 ③減 ④落!

  練習二、練一練

  師:“做豎式計算的時候我們還要注意些什么?”

  生①:“從被除數(shù)的最高位開始除,除到哪一位就把商寫到那一位上面!

  生②:“每次除得的余數(shù)必須比除數(shù)小!

  …………

  師:“完成下列豎式。”

  二、新課探索

  探究??

  師:“列式并嘗試計算!

  師:“個位上的0是怎么來的?能不能省略?”

  生①:“個位上不夠商1,用0占位!

  生②:“不能省略,如果沒有0的話商就成了2,太小了!

  師:“生③在商0之后沒有和3相乘,他這樣做對不對?”

  生①:“不對,做除法的步驟是①商 ②乘 ③減 ④落,這樣做少了三步!

  生②:“可以這樣做,因為這樣做的結果和剛才的一樣!

  生③:“0與任何數(shù)相乘都等于0,任何數(shù)減去0等于它本身!彼缘谌N方法更為簡便。

  …………

  小結:被除數(shù)的個位上不夠商1的.時候要用0占位。

  探究二

  師:“下列三種做法中,你認為哪一個才是正確的?”

  生①:“第一個一看就錯了,余數(shù)比除數(shù)大了!

  生②:“我列豎式計算得到:94÷4=23……2”

  …………

  小結:檢查除法計算時,首先看余數(shù),余數(shù)要比除數(shù)小。

  師:“當余數(shù)比除數(shù)小時,除了通過豎式重新計算以外,你還有什么好方法嗎?”

  生①:“因為23×4+2=94,所以94÷4=23……2是對的!

  生②:“因為24×4+2=98,所以94÷4=24……2是錯的!

  小結:當余數(shù)比除數(shù)小時,可以看商×除數(shù)+余數(shù)是否等于被除數(shù)來驗算。

  三、課內練習

  練一練

  師:完成下列豎式,

  師:說說(3)(4)兩題商末尾的0是怎么來的。

  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糾正。

  計算并驗算

  師:“說說驗算的方法!

  生:“先看余數(shù)。如果余數(shù)大于或等于除數(shù),答案錯;如果余數(shù)小于除數(shù),再看商×除數(shù)+余數(shù)是否等于被除數(shù)!

  師:“任選兩題,計算并驗算!

  想一想,填一填

  師:“如何求被除數(shù)?”

  生:“被除數(shù)=商×除數(shù)+余數(shù)!

  想一想,下列各數(shù)該怎樣求?

  師:“第一題你們是怎么想的?”

  生①:“想誰乘9的結果離83最近!

  生②:“想誰乘9等于81!

  …………

  師:“81是怎么來的?”

  生:“用被除數(shù)83減去余數(shù)2。”

  師:“因此,求除數(shù)的時候,我們可以先用被除數(shù)減去余數(shù),再用所得的結果除以商來得到!

  師:“第二題除了列豎式外,還可以怎么做?”

  生:“先用被除數(shù)減去余數(shù),再用所得的結果除以除數(shù)!

  師:“小巧、小丁丁和小亞經過自己的努力,分別獲得了一、二、三等獎的獎學金,讓我們來看一下,他們拿著這些獎學金準備買些什么學習用品吧!”

  師:“完成下列三題,并說說你是怎么驗算的。”

  四、課后小結

  本課小結

  有余數(shù)除法的驗算方法:先看余數(shù)。如果余數(shù)大于或等于除數(shù),答案錯;如果余數(shù)小于除數(shù),再看商×除數(shù)+余數(shù)是否等于被除數(shù)。

  五、課后習題

  課后作業(yè)

  補充題

  ⑴ 被除數(shù)+除數(shù)×商=96,被除數(shù)=( )

 、 把8、79、7、9四個數(shù)填入括號里,使算式成立。

 。 )÷( )=( )……( )

  練習冊第28、29、30頁。

教學教案范文13

  教學目標:

  1.在具體情境中,學會簡單表述解決問題的過程,初步學會有條理地思考問題。

  2.在解決具體問題的過程中,體會一個算式里既有乘法又有加(減)法時,要先算乘法的合理性。

  3.正確計算簡單的乘加乘減混合運算。

  4.通過畫一畫、講一講,以及圖文并茂的課件演示,逐步理解運算順序的合理性,并熟練掌握乘加乘減混合運算。

  5.感受混合運算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培養(yǎng)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理解并掌握乘加乘減混合運算的順序,并能正確計算。

  教學過程:

  (課前播放肥城的美麗圖片)

 。ㄔu析:優(yōu)美且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肥城美景欣賞,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使他們在視覺上受到了美的熏陶,從而踏上快樂的學習旅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師:剛才我們欣賞的是肥城的美麗景色。肥城的萬畝桃園已經載入吉尼斯世界紀錄,是肥城旅游的亮麗風景線。今天大家就跟隨我去肥城桃園風景區(qū)游玩一下吧!

 。ㄕn件出示情境圖)

  (評析:教師選擇了學生喜聞樂見的旅游導入新課,創(chuàng)設了輕松、愉快的教學情境,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的身心迅速進入最佳學習狀態(tài)。)

  二、合作探究,解決問題

  師:假如現(xiàn)在你是一名導游,要想帶領大家進入風景區(qū),你的任務應該是干什么?

  生:買票。

  師:要想知道買多少張票,首先我們需要知道什么?

  生:旅游團一共有多少人。

  師:真是一名優(yōu)秀的小導游。ò鍟郝糜螆F一共有多少人?)

  (評析:《課程標準》中強調,數(shù)學學習要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fā),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shù)學模型的過程。讓學生在旅游過程中親自當導游,進行角色體驗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就引發(fā)了學生對實際數(shù)學問題的思考,從而提煉出數(shù)學問題。)

 。娔X出示情境圖。)

  師:請同學們仔細觀察情境圖,根據圖上哪些數(shù)學信息才能解決這個問題呢?

  生:9人一組,分了4組,還剩5人。

  師:真是個善于觀察的好孩子!我們把信息和問題連起來讀一讀好嗎?

  生:(齊讀)9人一組,分了4組,還剩5人。旅游團一共有多少人?

  師:怎樣解決這個問題呢?請同學們根據自己的理解,想一想,畫一畫,列出算式,再在小組內交流交流。

 。◣熝惨曋笇В缓髮嵨锿队罢故緝晌粚W生的不同成果。)

  師:我們來看看這兩位同學做的。請給大家講一講你是怎么想的?

  一生(分步計算):我用圓形表示人。每行畫9個圓形,畫了4行,還有5人。4×9=36(人)36+5=41(人)

  師:老師不明白,4×9求出來是什么呢?

  生:這是4組的人數(shù)。

  師:為什么再加5呢?

  生:因為還有剩下的5人。

  師:同學們說他畫的怎么樣?

  生1:很整齊。

  生2:畫圓形很簡單。

  生3:能讓我們一眼就看明白。

  師:是啊,他不但畫得好,而且講得更棒,掌聲送給他。

  師:我們再來看看這位同學畫的。請你給大家講一講你是怎么想的?

  一生(綜合算式):我也是用圓形表示人。每組有9人,我就每行畫了9個圓形,畫了4行,還剩下5人。算式是4×9+5=41(人)

  師:在這個算式中,你先算什么呢?

  生:先算4×9=36。

  師:算出來是?

  生:前4組有多少人。然后再用36+5=41(人)。

  師:畫得很好,講得也很棒,掌聲也送給他!

  (評析:《課程標準》指出,必須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使他們體驗學數(shù)學、用數(shù)學的樂趣。對于二年級的孩子們來說,乘加混合運算是比較復雜的,教學中采用了畫圖這一最直觀、形象的解決問題的策略,就使學生清楚地看到了各個信息之間的關系,從而輕松獲取了解決問題的方法。在這個過程中,引導學生有條理地思考問題,并簡單表述自己解決問題的過程,不但激活了學生的思維,而且培養(yǎng)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師:想知道老師是怎么做的嗎?(課件展示)老師也用1個圓形表示1個人,9人一組就畫9個圓形,一共畫4組,還剩5人。

  師:要求旅游團一共有多少人,我們得先算4組有多少人。(課件圈出4行圓形)列成算式就是4×9=36(人)(板書:4×9=36人)

  師:36是旅游團的總人數(shù)嗎?

  生:不是。

  師:所以得再用36加上剩下的5人,就是旅游團的總人數(shù)。(板書36+5=41人)

  師:把這兩個算式合成一個綜合算式就是4×9+5。在這個綜合算式中,我們要先算4組有多少人,也就是先算4×9=36(人),再加5就是41人。

 。ㄔu析:鮮艷的圓形示意圖,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動態(tài)的畫圖過程,使學生確信自己選擇的方法的正確性;老師系統(tǒng)的講解,讓學生真正體驗了運算順序的合理性。)

  師:請同學們仔細觀察這兩個綜合算式,它們包含哪種運算?

  生:乘法和加法。

  師:像這樣既有乘法又有加法的算式,我們數(shù)學上叫做乘加。(板書:乘加)根據剛才的學習,我們知道在乘加算式里,要先算什么。

  生:乘法。

  師:同學們表現(xiàn)得真棒,接下來有沒有信心表現(xiàn)得更棒呢?

  師:(課件)走進桃園風景區(qū),你又發(fā)現(xiàn)了哪些數(shù)學信息?

  生:左邊有9棵桃樹。

  師:還有關于桃樹的信息嗎?

  生:右邊有3行桃樹,每行有4棵。

  師:觀察得真仔細!根據這些數(shù)學信息,你能提出一個數(shù)學問題嗎?

  生:左邊和右邊一共多少棵?

  師:誰能解決這個問題?

  生:3×4+9 師:3×4求出來是什么?

  生:右邊的桃樹。

  師:再加9就是?

  生:一共有多少棵桃樹。

  師:結果是多少?

  生:21棵。

  師:根據左邊和右邊的桃樹信息,你還能提出什么數(shù)學問題呢?

  生:右邊的桃樹比左邊多幾棵?

  師:真像一個小數(shù)學家!(板書問題)

 。ㄔu析:此環(huán)節(jié)的設計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既可以對乘加運算進行及時鞏固,又能輕松順利地過渡到乘減的學習。)

  師:你能解決這個問題嗎?請同學們直接列出算式。

  指生板演算式)

  師:請你講一講你是怎么想的?

  生:3×4求的'是右邊有多少棵桃樹,再減去9就是右邊比左邊多的。

  師:也就是說,我們得先算出右邊有幾棵桃樹,再減去左邊的9棵,

  就是右邊比左邊多3棵。

  (評析:有了乘加的學習基礎,在學習乘減時,大膽放手,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通過自主探究以及交流的過程,使學生輕松掌握了乘減的運算順序,體現(xiàn)了教學的層次性。)

  師:仔細觀察,這個算式中又含有哪兩種運算呢?

  生:乘法和減法。

  師:這樣的算式我們叫它乘減。(板書:乘減)

  師:在乘減算式中,我們應該先算什么呢?

  生:乘法。

  師:也就是說,在乘加和乘減算式里,我們都要先算?

  生:乘法。

  師:這就是我們今天學習的內容,乘加乘減混合運算。(板書課題)

  三、拓展練習,鞏固提高

  四、總結課堂,提出希望

  師:其實,在我們生活中,處處都有數(shù)學。希望同學們能夠用自己明亮的眼睛去發(fā)現(xiàn)問題,用智慧的大腦去解決問題。

  (評析:本節(jié)課的設計是以解決問題為線索,引導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逐步理解混合運算的順序。教學中,緊密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以孩子們喜聞樂見的旅游為媒介,選取了具有濃郁的地方色彩且風景優(yōu)美的肥城,創(chuàng)設了一系列吸引孩子們眼球的情境串:美麗的桃園——智慧轉盤——精挑細選——豐收樂園——購買桃木工藝品等,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孩子們在快樂的旅程中理解并掌握了乘加乘減混合運算,獲得了成功的體驗,提高了學習效率,同時也使他們深切地體會到,數(shù)學就在身邊以及學習數(shù)學的價值,從而更加喜歡數(shù)學?傊,從這節(jié)課的系列情境和教學效果上,完全可以透視出“課堂教學設計”的重要性。精巧的構思,讓教學過程渾然一體,使教學效果水到渠成。)

教學教案范文14

  一、 活動目標:

  1、學習根據線索判斷結果。

  2、學習通過觀察、比較、類推、遷移等方法解決簡單的數(shù)學問題。

  二、 活動準備:

  1、空紙箱一個、鉛筆數(shù)支、數(shù)個硬幣、幾張5元紙幣。

  2、幼兒操作材料、鉛筆。

  3、教師用示范紙4張。

  三、 活動過程:

  1、變加2個的魔術。

 。1)、出示紙箱一個, 事先在里面放一些鉛筆。告訴幼兒:我要讓這只紙箱變魔術,從左邊放東西進去,就會變不一樣的.東西從右邊出來。

 。2)出示2支鉛筆,放入紙箱中,從右邊拿出4支鉛筆來,請幼兒說說有什么不一樣。

  (3)再放入3支鉛筆,從右邊拿出5支鉛筆。請幼兒說說有什么不一樣。

  (4)再放入4支鉛筆,請幼兒猜猜右邊會有幾支鉛筆出來。

 。5)再放入5支鉛筆,請幼兒猜猜右邊會有幾支鉛筆出來。

 。6)請幼兒說說,這只紙箱變的是什么魔術?

  2、1元變5元的魔術。

 。1)教師事先在紙箱里放些5元紙幣。讓幼兒看看這次魔術紙箱又會變什么魔術。將1個1元硬幣放進去,從右邊拿出1個5元;再將2個1元硬幣放進去,從右邊拿出2個5元。

  (2)將3個1元硬幣放進去,請幼兒猜猜右邊會有什么出來。(3個5元)

 。3)將4個1元硬幣放進去,請幼兒猜猜右邊會有什么出來。(4個5元)

 。4)請幼兒說說,這次紙箱變的是什么魔術?

  3、師出示剛才變魔術的圖例紙紙,請幼兒觀察。了解其變化規(guī)律。

  4、逐一出示范例紙紙,請幼兒觀察,說說魔術紙箱又在變什么魔術

  4、請幼兒選一張作業(yè)紙進行操作,師逐一觀察幼兒操作情況。

  5、展示幼兒作業(yè),說說自己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

  6、嘗試別的變化方法,幼兒再次操作。

  7、互相說一說自己的方法。

教學教案范文15

  教學目標:

  1、 結合具體情境,初步探索多邊形周長的計算方法,學會計算多邊形的周長。

  2、 結合具體情境,感知周長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能運用學到的周長知識解決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分解目標:

  (1) 知道求某一圖形的周長需要哪些數(shù)據并會測量。

  (2) 根據已知數(shù)據或測量出的數(shù)據計算三角形、平行四邊形、梯形等多邊形的周長。

  (3) 求長方形、平行四邊形、正方形的周長時初步會簡便運算。

  (4) 知道周長的單位是長度單位。

  教學重點:正確計算圖形的周長。

  本重點包含的要素分析:要分清每條邊長是多少米,再根據數(shù)據特點選用簡便方法求周長。

  與其他教學重點的聯(lián)系:讓學生初步探索平面圖形周長的`計算方法,是計算長方形、正方形周長的基礎。

  突出重點的策略:引導學生觀察情境圖,分清每條邊長是多少米;展示學生的不同解法,選用簡便方法。

  教學難點:根據圖形的的特點,靈活選擇簡便算法。

  原因分析:

  1、 未充分利用圖形的特點進行計算。

  2、 對乘法意義不熟練。

  解決策略:放手讓學生去思考各種算法,并加以比較,充分感知和體驗到哪種算法最好。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師:同學們,你們周末都有些什么活動?

  學生介紹自己的活動。

  師:淘氣上周末去公園。到門口他仔細研究星湖導游圖。(出示插圖)從圖中你能得到哪些數(shù)學信息?

  二、調動已有經驗,解決實際問題:游園

  1、提煉信息,發(fā)現(xiàn)數(shù)學問題:這條小路有多長?

  2、建立數(shù)學模型,解決問題。

  師:我們可以把小路看成一個六邊形。求小路有多長就是求六邊形的周長。

  (1) 獨立思考。

  240+200+560+190+200+410

  (2)交流反饋:可以根據數(shù)據特點簡便計算。

  3、小結求六邊形的周長方法:將各邊的長度加起來。

  三、拓展延伸

  1、三角形的周長計算。

  淘氣游玩小湖又看到“吊車”(出示吊車圖片)他被吊車的鐵架吸引住了,他想:“這鐵架是三角形,要圍城這個鐵架要多長的鐵棒呢?”

  師 :同學們,你們知道要求這個問題需要什么數(shù)據?

  學生回答后,出示三邊的長度。

  學生計算。

  3、 四邊形周長的計算。

  (1) 師:淘氣家門前有一個大花園(出示圖片)這個大花園的圍欄有多長?需要什么數(shù)據?學生回答后給出數(shù)據,生獨立計算。

  (2) 匯報不同算法。

  4、 正方形周長的計算。

  出示一正方形,要求它的周長該怎樣算?(測出一邊的長度再算)

  匯報算法。

  四、實踐活動。

  師:同桌合作算出你們的筆盒的周長。(先思考需要哪些數(shù)據,再想怎樣算,最好是簡便算法。)

  五、鞏固練習。

  書p46 算一算。

  本課相關練習題分析:

  練習六第1題:求平行四邊形的周長可以直接運用長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梢越M織學生討論:求平行四邊形的周長為什么可以這樣算?而求梯形的周長卻不是這樣算。

【教學教案】相關文章:

教學的教案12-19

生物教學教案11-18

繪畫教學教案02-22

教學體育教案02-21

對數(shù)教學教案02-20

荷花教學教案02-20

拼音教學教案07-11

教學教案最新02-08

個人教學教案01-02

學生教學教案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