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最小公倍數》教案3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優(yōu)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最小公倍數》教案3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最小公倍數》教案 篇1
課題一:兩個數的
教學要求 ①使學生理解公倍數、的概念。②使學生初步掌握求兩個數的的方法。③培養(yǎng)學生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實際操作的能力。
教學重點 理解公倍數、的概念。
教學難點 求兩個數的的方法。
教學用具 投影儀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1、口答:求下面每組數的最大公約數。
3和8 6和11 13和26 17和51
2、求30和42的最大公約數。
二、揭示課題。
前面我們已學過兩個數的約數和最大公約數,現在我們來研究兩個數的倍數。
三、探索研究
1.教學例1。
投影出示例1 及畫好的數軸。
。1)學生口述4和6的倍數,投影顯示在數軸上。
。2)觀察并回答。
、4和6公有的倍數是哪幾個?
、谄渲凶钚〉囊粋是多少?有無最大的?為什么?
。3)歸納并板書。
、4 和6公有的倍數有:12、24、36
其中最小的一個是12。
、谝部梢杂脠D來表示。
4的倍數 6的倍數
4 8 16 20 12 24 6 8 30
4 和6 的公倍數
。4)抽象、概括。
①什么是公倍數、?(讓學生說)
、谥笇W生看教材第71頁有關公倍數、的概念。
。5)嘗試練習。
做教材第73頁的做一做,先讓學生分別填寫出6和8的倍數,再讓學生說:兩個圈交叉部分應該填什么數?為什么不打省略號?填好后集體訂正。
2.教學例2。
。1)出示例2并說明:我們通常用分解質因數的方法來求幾個數的。
。2)把18和30分解質因數,寫出短除的豎式并指出它們公有的質因數是哪些?
2 18 2 30
3 9 3 15
3 5
18=233
30=235
。3)觀察、分析。
、18(或30)的倍數必須包含哪些質因數?
、谌绻233(或235)再乘以2或3或5得到36、54、90(或60、90、150)都是18(或30)的什么?
③18和30的公倍數必須包含哪些質因數?(2335)
。4)歸納:18 和30 的里,必須包含它們全部公有的質因數(1個2和1個3)以及各自獨有的'質因數(3和5)就可以了,所以18 和30 的是:
2335=90
。5)教學求的一般方法。
為了簡便,我們通常用短除分解質因數的方法,寫成下面的形式,求,如: 18 30 并讓學生分組討論寫成這種形式后該怎樣做。
、倜看斡檬裁醋鞒龜等コ
、谝恢背绞裁磿r候為止?
、墼僭鯓幼鼍涂梢郧蟪隽?
(6)嘗試練習。
做教材第74頁上面的做一做,學生解答后,點幾名學生說說是怎樣做的,然后集體訂正。
。7)抽象、概括求的方法。
①誰能說說求的方法。
、谥笇W生看第74頁求兩個數的的方法。
四、課堂實踐
1.做練習十五的第1題,讓學生講講為什么?
2.做練習十五的第4題,先讓學生也按要求去做,再回答誰做得對,誰做錯了,錯在什么地方?
五、課堂小結
學生小結今天學習的內容及方法。
六、課堂作業(yè)
做練習十五的第2、3題。
《最小公倍數》教案 篇2
【教學內容】:
人教版五年級下冊教科書第88—90頁內容。
【設計理念】:
數學于生活,有作用于生活。在本堂課的教學,我把數學與生活緊密的聯(lián)系在一起,從而構建一種生活化的數學課堂。讓學生根據現實生活中一些能夠反映公倍數、最小公倍數的實際問題,獲得對公倍數、最小公倍數概念內部結構特征的直接體驗,積累數學活動的經驗,進而激發(fā)學生興趣,去解決這些實際問題,真切地體會到數學與外部生活世界的聯(lián)系,體會到數學的特點和價值,體會到“數學化”的真正含義,從而幫助他們獲得對數學的`正確認識。真正達到“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fā)展”。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通過創(chuàng)設具體情境(三個情景片斷)和操作活動,使學生認識并理解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的概念,初步了解兩個數的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會找兩個數的公倍數和它們的最小公倍數。
2、過程與方法:通過自主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使學生經歷探索找兩個數的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的過程,鼓勵學生思考多樣化,簡潔化,進行有條理的思考。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在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過程中,進一步發(fā)展與同伴的合作交流能力,獲得成功的體驗。使學生感受到數學于生活,體會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在生活中的實際價值。
【教學重點】:
1、理解公倍數與最小公倍數的概念
2、能找出兩個數的公倍數與最小公倍數,會解決實際生活中的一些問題
【教學難點】:
能找出兩個數的公倍數與最小公倍數,會解決實際生活中的一些問題
【教具、學具準備】:
多媒體、日歷。
《最小公倍數》教案 篇3
設計說明
1.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fā),促進知識的構建。
本設計從學生已有的認知發(fā)展水平和知識經驗出發(fā),為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時間和空間。利用數軸引出公倍數,讓學生對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產生感性的認識。利用最大公因數的知識遷移,讓學生自己抽象出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的概念,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激活學生的思維。
2.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提高教學的實效性。
《數學課程標準》的理念倡導,要注重角色轉變,改變在以往的教學中只注重對學生知識的傳授,而忽略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要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讓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在教學中尊重學生,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本設計在教學如何找兩個數的最小公倍數時,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出方法,并觀察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之間的關系,讓學生得到充分的思考,提高教學的實效性。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投影儀
學生準備 數軸卡片 彩色筆
教學過程
⊙復習舊知,引入新課
1.復習。
分別說一說4和6的倍數分別有哪些。
4的倍數 6的倍數
4 6
812
1218
1624
20xx
…………
2.導入。
師:我們分別列出了4的倍數和6的倍數。前面我們已經學過兩個數公有的因數,今天來學習兩個數公有的倍數。
設計意圖:分別說出4和6的倍數,一是復習倍數知識,二是為學習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作鋪墊,使學生的思維自然過渡到新知。
⊙公倍數與最小公倍數
1.探究概念。
(1)在數軸上表示數。
在數軸上分別找出表示4的倍數和6的倍數的點。(學生觀察數軸,用兩種不同顏色的筆在數軸上分別描出這些點)
(2)觀察數軸,交流發(fā)現。
4和6公有的倍數有哪些?最小的是幾?有沒有最大的?(學生口答后,老師在投影儀上表示出來)
(3)遷移命名。
想一想我們已經學過的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誰能給幾個公有的倍數和其中最小的一個取名字?(公倍數 最小公倍數)
(4)理解意義。
請說一說什么是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學生口答:幾個數公有的倍數,叫做這幾個數的公倍數,其中最小的一個,叫做這幾個數的最小公倍數)
(5)集合表示法。
課件出示教材68頁的'集合圈。為什么集合圈里要寫上省略號?(一個數的倍數的個數是無限的,幾個數的公倍數的個數也是無限的)
2.練習。(課件出示)
把不超過50的3和6的倍數、公倍數填在68頁“做一做”中的集合圈里,再找出它們的最小公倍數。請一位同學板演,其他同學填在教材上,然后集體訂正。
設計意圖:通過引導學生對具體問題的進一步研究,幫助學生加深對公倍數、最小公倍數意義的理解,使表象更加清晰,由此讓學生親身經歷一個從具體到抽象的教學過程。
⊙最小公倍數的求法
1.探究方法。
師:你是怎樣求6和8的公倍數的?可以怎樣表示?
(1)學生先獨立思考,用自己的想法試著找出6和8的最小公倍數。
(2)小組討論,互相啟發(fā),再全班交流。
可能出現以下幾種方法。
方法一 先分別寫出6和8各自的倍數,再從中找出它們的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
方法二 先寫出8的倍數,再從小到大圈出6的倍數,第一個圈出的就是它們的最小公倍數。
方法三 先寫出6的倍數,再看6的倍數中哪些是8的倍數,從中找出最小的。
方法四 從小到大寫出8的倍數,邊寫邊判斷是不是6的倍數,第一個6的倍數,就是6和8的最小公倍數。
【《最小公倍數》教案】相關文章:
《最小公倍數》教案03-03
最小公倍數教案04-12
《最小公倍數》優(yōu)秀教案02-23
最小公倍數優(yōu)秀教案03-07
[精華]最小公倍數教案06-10
最小公倍數教案范文09-13
(精品)最小公倍數教案范文10-25
《最小公倍數》教案15篇03-05
《最小公倍數》教案五篇04-03
公倍數與最小公倍數教案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