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wǎng)>教學文檔>教案> 科學活動教案

科學活動教案

時間:2024-06-06 00:36:30 教案 我要投稿

科學活動教案范文錦集7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教案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科學活動教案7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科學活動教案范文錦集7篇

科學活動教案 篇1

  活動設計背景

  近段時間,小區(qū)斷斷續(xù)續(xù)傳來狗叫聲,小朋友亦談論小狗,有些說怕,有些說不怕。既然小朋友對狗感興趣,那就以《狗》來設計活動方案吧!

  活動目標

  1、了解小狗的外形特征。

  2、了解小狗的生活習性。

  3、懂得怎樣和小狗相處,培養(yǎng)愛護動物的情感。

  4、培養(yǎng)幼兒的語言能力和觀察能力。

  5、激發(fā)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認識小狗的外形及生活習性。

  難點:怎樣和小狗友好相處。

  活動準備

  1、小狗掛圖一張。

  2、 小狗一只。

  活動過程

  1、出示掛圖,讓幼兒觀察小狗外形特征。

  2、 出示小狗,讓幼兒近距離觀察小狗,膽子大的'可以撫摸小狗。

  3、 教師介紹小狗的生活習性。

  4、 教師提問:

 、 小狗的外形特征怎樣?(個別回答后集體陳述)

 、 小狗的生活習性怎樣?(個別回答后集體陳述)

  ③ 怎樣和小狗友好相處?(個別提問)

 、 幼兒自由發(fā)表意見,說出自己心里所想。

  5、引導幼兒用簡單動作表現(xiàn)小狗的形狀和叫聲。

  6、 讓幼兒畫小狗形狀。

  7、 教師小結。

  教學反思

  1、幼兒對小狗的外形特征基本上能理解。

  2、 幼兒對小狗的生活習性不是很理解。師幼互動不大協(xié)調(diào)。

  3、 課堂氣氛較活躍。材料準備充分。

  4、 基本達到教學目標

  5、 望輔導老師提出意見,今后有所提升。

科學活動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探索使蛋寶寶站起來的多種方法,激發(fā)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

  2、在與材料的互動中,獲得有關物體支撐的經(jīng)驗。

  3、發(fā)展幼兒的思維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準備:

  1、熟蛋若干,課前裝飾成蛋寶寶。

  2、沙盤、瓶蓋、小碗、積木、彩泥、沙包、米、手工紙、圖畫紙、手絹、小毛巾等輔助材若干。

  3、音樂磁帶、錄音機

  活動過程:

  一、教師組織教學,邊播放音樂,幼兒邊跟隨音樂做模仿動作,幼兒圍坐在教師身邊,用談話引出課題。

  二、老師引導幼兒說出蛋寶寶的特征,嘗試探索蛋寶寶站立的方法

  1、出示蛋寶寶,引導幼兒觀察蛋寶寶,然后請幼兒說說蛋寶寶長的什么樣子?(圓溜溜的、很光滑……),教師說:“蛋寶寶整天躺著,它想站起來到外面看看,我們能幫助它嗎?”幼兒一起說:“能”。(教師為幼兒的'探索設置懸念,引起幼兒探索的興趣)

  2、引導幼兒探索在平面上讓蛋寶寶站立起來的方法

  ①幼兒每人一只熟蛋,讓幼兒自由探索讓蛋寶寶站起來的方法,請個別幼兒說一說自己是怎樣讓蛋寶寶站起來的,用了什么方法?(磕了一個小坑,使蛋寶寶站起來的)

 、诮處熤v述幼兒探索的情況,教師說:“許多小朋友都把蛋寶寶磕了一個小坑,才能使蛋寶寶站起來,那么我們不能把蛋寶寶弄破,有什么辦法可以讓蛋寶寶站起來呢?”

  3、引導幼兒借助輔助材料,探索讓蛋寶寶站起來的方法

 、傥覀冋埐牧贤鯂锏呐笥褋韼椭皩殞氄酒饋砗脝?(逐一出示各種輔助材料并說出其名稱)

  ②進一步引導幼兒借助各種輔助材料,探索讓蛋寶寶站起來的方法,教師鼓勵幼兒大膽嘗試,要求幼兒注意安全和衛(wèi)生。

 、壅堄變赫f說自己怎樣使蛋寶寶站起來的,并演示給幼兒看看,介紹自己用了什么材料,什么方法?讓幼兒共同體驗成功的樂趣。

 、芙處熍c幼兒互相交流,共同分享各自使蛋寶寶站起來的各種好辦法,并讓幼兒逐一嘗試。

  4、請幼兒說一說這些蛋寶寶的媽媽是誰?那你們知道還有哪些動物媽媽會生蛋嗎?不知道的小朋友可以從電視上、書籍上、日常生活中找一找,回來后告訴老師。

  活動延伸:

  在區(qū)域活動中,放上各種材料(沙盤、瓶蓋、小碗、積木、彩泥、沙包、各種米、手工紙、圖畫紙、手絹、小毛巾、棉花、電線等),讓幼兒繼續(xù)探索,從而激活幼兒進一步去探究、發(fā)現(xiàn)的好奇心。

科學活動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認識魚,了解魚的基本特征。

  2、樂意親近小魚,樂意用自己的語言表達自己的認識與感受。

  3、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chǎn)生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5、發(fā)展動手觀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簡單的'實驗記錄方法。

  活動準備:

  《小朋友的書.親親小動物》、魚盆,魚兒若干,喂魚的飼料等、半個塑料瓶。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觀察小魚

  1、小朋友,這是誰啦?和小魚們打個招呼吧。它在水里干什么呢?(引導游的動態(tài))。我請小朋友來摸摸小鯽魚,和小鯽魚玩一玩,想想用什么好的方法來和它玩一玩。

  二、請幼兒撈魚

  1、提問:現(xiàn)在我請小朋又自己去撈小魚,把它放到自己的新家里。(塑料瓶)

  三、感知外形特征。

  現(xiàn)在我請小朋友自己來看一看小魚的頭長得怎么樣的?來找找它的頭、尾、身子。它穿了一件什么顏色的衣服,魚身上一片片的是什么?有什么用?魚兒游自己的小腳嗎?為什么能在水里游呢?它的魚鰭又長在哪里呢?又是怎么游的呢?猜猜看它喜歡吃什么呢?

  四、喂小魚

  師幼一起來喂小魚,觀察小魚吃食。

  活動反思:

  剛開始出示食物小魚,引起了小朋友的興趣,他們也開心的說:看,它在游。小朋友對于小動物還是非常喜愛的,也樂于參與其中。環(huán)節(jié)二請個別小朋友過來來嘗試的時候也比較困難,最基礎的方法,他們就是用手抓,而且整體秩序比較亂。接下重點部門觀察小魚時,讓小朋友自己回答問題時比較困難,可能因為他們的對于這方面的經(jīng)驗不是很足,主要老師引導告知的比較多,后來想想可以讓他們先觀看下科學的視頻,再來回答。效果也許會好些,也加強小朋友的自主性。

科學活動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激發(fā)幼兒的探究興趣,讓幼兒在探索活動中掌握運米的科學方法。

  2、引導幼兒在活動中發(fā)現(xiàn):用大小不同的工具來運同一堆米,大工具運的次數(shù)少,小工具運的次數(shù)多。

  3、培養(yǎng)幼兒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活動準備:米、大小不同的杯子、盆子、記錄單、鉛筆等

  活動過程:

  1、談話引起幼兒興趣。

  今天我們來玩一個運米游戲,你想用什么工具來運米?

  2、幼兒第一次運米。

 。1)提出要求:兩人一組輪流運米,并記錄運米的總次數(shù)。

 。2)出示統(tǒng)計表格,記錄每組幼兒運米次數(shù),并引導幼兒觀察,發(fā)現(xiàn)問題。(每組兩人使用一個工具運同一堆米,為什么次數(shù)不一樣)

 。3)引導幼兒用科學的方法運米:每一次要運得一樣多,通過討論、示范明確運米的具體操作規(guī)則(滿杯后用工具刮平)

  3、幼兒第二次運米,驗證。

 。1) 統(tǒng)計運米次數(shù)

  (2) 引導觀察數(shù)據(jù),得出結論:同一堆米用同樣的'工具,都裝滿抹平了來運,運的次數(shù)是一樣的。

  4、幼兒第三次用不同工具運米。

 。1) 幼兒預測大工具來運剛才的一堆米,運的次數(shù)會怎么樣?

 。2) 幼兒操作

 。3) 統(tǒng)計數(shù)據(jù)

 。4) 幼兒通過觀察數(shù)據(jù)得出:運的次數(shù)不一樣;大杯子那一排的數(shù)據(jù)小,小杯子那一排的數(shù)據(jù)大……

  教師小結:用大小不同的工具運同一堆米,大工具運的次數(shù)少,小工具運的次數(shù)多。

  5、延伸游戲

  請小朋友想想,如果用小碗來運米,運的結果又會怎么樣?下次我們再來試一下。

科學活動教案 篇5

  教學簡況

  導入“菠菜”,激發(fā)幼兒的興趣。

  二、 談話引出“闖關游戲”。

  師:你們想接受挑戰(zhàn)玩闖難的游戲嗎?

  三、闖關游戲第一關——感知葉子的結構。

  1.給每一位幼兒分發(fā)一片菠菜葉,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葉子的結構。

  2.幼兒以小組觀察、交流,教師引導幼兒相互交流自己的發(fā)現(xiàn)。

  3.請個別幼兒談談自己的發(fā)現(xiàn)。

  教師小結:連著葉的小柄叫“葉柄”。摸上去軟軟的,就象我們?nèi)松砩系娜庖粯,叫葉肉。還有中間的'小小的“小經(jīng)”叫“葉脈”。

  四、闖關游戲第二關——探索樹葉里面的秘密。

  1.介紹材料。

  2.講解做法與要求

  3.教師操作實驗,幼兒仔細觀察大膽猜想結果。

  4.教師小結:杯子中這些綠色的汁,它就是葉綠素,葉綠素的本領很大,它能夠制造出氧氣,讓人們呼吸;還可以幫助我們凈化環(huán)境,給我們帶來好心情。

  5.幼兒操作實驗。

  五、葉綠素作畫,評價及欣賞作品。

  1.教師引導幼兒用葉綠素作畫。

  2.師幼共同對作品進行評價欣賞。

  綜合評語

  本節(jié)課以游戲的方式,幼兒進行探索菜里的葉綠素,讓幼兒對整節(jié)課都很有興趣,通過自主探索,能夠運用看一看、摸一摸、找一找等辦法,去探索菠菜葉的構成,幼兒的探索能力、觀察能力得到了很好的發(fā)展。

科學活動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在情景游戲中鞏固練習砌單墻的技能。

  2.通過小組合作探究、課件引領等方式,嘗試探索出砌墻角的正確方法。

  3.學會觀察、比較,體驗合作砌墻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幼兒分為三組,每組房子模型一個、磚塊若干。

  2.大灰狼、小豬手偶各一個。

  3.砌墻角的課件、大灰狼出現(xiàn)時的音樂。

  活動過程:

  一、故事情節(jié)導入,引出第一次操作:鞏固練習砌單墻。

  1.出示三座房子模型。教師:三只小豬蓋房子的故事聽過沒有。楷F(xiàn)在三只小豬變得聰明了,他們在小河邊上都為自己造了一座牢固的磚房,三只小豬高興地在一起唱歌跳舞。這時候第三只最聰明的小豬說:"可是我還是有點不放心,怎樣讓我們的家更安全呢?"

  2.教師以小豬的口吻:"對了,上次造房子的時候還多了很多的磚,我們就在家門口再砌一堵墻吧!你們會嗎?"

  3.幼兒分組合作砌墻,鞏固練習砌單墻的技能。

  (評析:故事導入,激發(fā)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在幼兒參與砌單墻的操作中,提出墻面直、平整的要求。)教師:比較一下這三堵墻,你覺得哪一堵墻砌的最好?為什么?

  教師總結:"砌墻的時候磚塊要疊加整齊,墻面要砌的平平的、直直的。"

  4.(播放音樂)教師出示大灰狼的手偶,以大灰狼的口吻說:"哈哈!這堵墻根本擋不住我。我呀可以從邊上鉆進去。(做鉆的動作)咦?小豬不在家,今天晚上我會再來的。"

  二、觀察思考,引出第二次操作:自主探索砌墻角的方法。

  1.提出問題,引導幼兒思考。

 。1)教師:"哎呀!看來砌一堵墻根本就沒用!怎么辦呢?"

 。2)教師:"圍墻怎么砌呢?"教師:"墻面和墻面連在一起就形成了墻角。那墻角應該怎樣砌呢?現(xiàn)在就請你們?nèi)L試一下,為小豬家砌圍墻吧!"

  2.幼兒分組合作砌圍墻,自主探索砌圍墻的方法。

  教師:"這么快就為小豬家砌好了圍墻,我們看一下誰家的圍墻最牢固呢?"3.引導幼兒進行觀察比較,檢驗圍墻的質(zhì)量。

  (評析:幼兒通過自己的觀察比較,從中發(fā)現(xiàn)墻角的問題,引發(fā)幼兒積極探索出砌墻角的正確方法。)

  三、觀察討論,引出第三次操作:驗證砌圍墻的正確方法。

  1.教師:"我們通過觀察比較發(fā)現(xiàn)了這么多的問題,而且我們最關鍵的部位就是砌墻角了,那到底怎樣砌墻角才是最牢固的呢?我們大家一起來看設計圖吧!"

  2.觀看課件,觀察研究出砌墻角的'正確方法。

  3.幼兒體驗操作。

  教師:"你們看懂了嗎?請兩個小朋友來示范一下。"(幼兒示范操作)

  4.教師引導評價:從墻角開始砌,注意磚塊疊放的方法。

  5.幼兒分組合作砌圍墻,驗證砌圍墻的正確方法。

 。ㄔu析:幼兒精心觀看課件,并進行體驗操作,探索出砌墻角的正確方法。此過程突出了幼兒學習的自主性,是幼兒自己學會,而不是教會。)

  四、活動結束,從孩子的問題中引出新的操作要點。

  1.(播放音樂)教師出示大灰狼的手偶,以大灰狼的口吻:"哎呀,這些圍墻真牢固,這下可抓不到小豬了。"

  2. 教師:圍墻擋住了大灰狼,可是你們有沒有發(fā)現(xiàn)什么問題?

  3.幼兒討論回答。

  4. 教師小結:下次我們再試一試如何在墻面上為小豬預留一個門吧。讓我們先一起研究一下施工設計圖再進行!

  (評析:問題解決后又設置了新的懸念,激發(fā)了幼兒不斷探索,著眼于幼兒的長遠發(fā)展。)

科學活動教案 篇7

  活動要求:

  1.讓幼兒在認識圓的基礎上,通過做做、玩玩,讓幼兒知道圓形的物體會滾動。

  2.知道用輪子能省力。

  3.發(fā)展幼兒的發(fā)散性思維。

  活動準備:

  1.室外:

  裝有圓形輪胎的小三輪車、四輪車、手推車;

  裝有除圓形以外的各種形狀的小三輪車、四輪車、手推車。

  2.室內(nèi):

  各種形狀的積木,幼兒人手一套;裝有書籍的箱子一只;圓形的輪子兩個;小推車一輛;大積木一塊;每組一只盒子(裝有橡皮泥、硬卡紙、彩色紙、剪刀、牙簽、膠水、蠟筆)

  活動過程:

  一、第一次嘗試:滾動圓形和其他形狀構成的'物體

  在室外供給幼兒裝有圓形輪胎的小三輪車、四輪車、手推車,以及裝有除圓形以外的各種形狀的小三輪車、四輪車、手推車。教師:這里有許多車子,我們一起來玩一玩,看一看哪些車子的輪子會滾動?

  二、第二次嘗試:圓形的東西會滾動

  1.在室內(nèi)供給每位幼兒各種形狀的積木玩

  (1)你們的桌子上有什么形狀的積木?

 。2)請你推動各種積木,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3)為什么圓形的積木輕輕一推會滾動,而其他形狀的積木不會滾動呢?

  小結:圓形的東西會滾動,因為它沒有角。

  2.圓形輪子會滾動嗎?

  師:人是很聰明的,人們利用圓形會滾動的特點,制造出許多圓形東西,你們見過嗎?

  出示圓形輪子提問:

 。1)這是什么?它是什么形狀的?

 。2)輕輕推它會怎樣?

  三、了解輪子的功用(第一次嘗試:利用圓形輪做事,又快又省力)

  1.請兩名幼兒把一箱書從a處搬到b處,問:你們搬得動嗎?

  2.教師在箱子下,放置了4只萬向輪,再請兩名幼兒推動。問:現(xiàn)在能推動嗎?為什么?

  3.請兩名幼兒將兩堆大積木從a處運到b處,一名幼兒用手推車搬,另一名幼兒用手搬,看一看,誰運得又快又省力?

  師小結:使用輪子做事,又快又省力。

  4.了解輪子在日常生活中的運用。

  師問:除了這些輪子外,你們在幼兒園和家里還看到過哪些地方有輪子?

  四、幼兒自己動手制作輪子

  1.教師介紹手工盤里材料,請幼兒給汽車的車廂制作輪子(幼兒每人一只紙盒做車廂,車廂下部打好穿牙簽的洞)幼兒將兩根牙簽穿入洞內(nèi)。

  2.請幼兒利用硬紙、橡皮泥等材料做成輪子裝在牙簽上,即成一輛汽車。

  五、幼兒帶自制小汽車到室外自由玩耍。

  活動反思:

  在這個活動中,由于準備的材料充分,合適,吸引了幼兒的興趣,所以后面的環(huán)節(jié)進行得比較順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了解輪子的特點時,我通過操作、比較,引導幼兒理解了輪子做成圓形更省力的原因。

  在回憶日常活動中還看哪些地方有輪子時,開始幼兒思維比較緊,大都說是各種各樣的車,直到后來在教師的啟發(fā)下,幼兒思維更加開闊,說了黑板、鋼琴、行李箱、窗簾、推拉門等。

  整個活動對于大班幼兒來說,難度不是很大,旨在引導幼兒總結生活經(jīng)驗,發(fā)現(xiàn)生活中更多的奧秘。

【科學活動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活動教案12-16

(精選)科學活動教案07-20

【精選】科學活動教案08-04

科學活動教案[經(jīng)典]08-06

(經(jīng)典)科學活動教案07-31

科學活動教案(精選)08-01

[精選]科學活動教案07-22

科學活動教案【經(jīng)典】07-25

科學活動教案范文05-04

有關科學活動教案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