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科學教案范文匯總七篇
作為一名教師,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jīng)驗,不斷提高教學質(zhì)量。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科學教案7篇,歡迎大家分享。
科學教案 篇1
【教學準備】
動物圖片若干
【教學目標】
1、認識動物的尾巴。
2、認識動物的尾巴功能與特征。
【教學過程】
(一)教師先教幼兒念兒歌并表演動作:
猴子尾巴長,小豬尾巴卷又短,孔雀尾巴像把扇,白兔尾巴像棉花糖。
1、教師帶領幼兒翻開幼兒用書,提問:
(1) 誰的尾巴長又長?
(2)誰的尾巴卷又短?
(3)誰的尾巴像把扇?
(4)誰的尾巴像棉花糖?
。5)誰的尾巴毛茸茸?
(二)觀察活動
1、教師事先將動物的圖片蓋住,只露出局部讓幼兒猜一猜是什么動物?
。1)這是什么動物呢?(讓幼兒觀察后回答)
。2)你是如何猜出來的?(先讓幼兒說出自己的理由,教師再掀開遮住的'部分,讓幼兒檢查猜的是否正確)
2、教師將所有的動物圖片剪成四部分(頭、身、腳、尾巴)放在一起,隨意抽一張,請幼兒在圖片中找出其他部分,
將它拼成完整的圖。
3、每拼出一只動物后,教師引導幼兒說一說這種動物的尾巴可以做什么用?
例如:
(1)猴子尾巴可以爬樹蕩秋千
。2)小狗高興時尾巴會搖一搖
。3)孔雀尾巴可以用來展示自己的美麗
。4)松鼠的尾巴可以保持平衡。
4、最后教師說一說動物園常見動物的趣事。
科學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學習使用解剖的方法觀察油菜花的各部分構造。
2、通過油菜花的觀察活動中獲得親近自然的情感體驗,產(chǎn)生探究各種各樣的花的濃厚興趣。
3、說出花的各組成部分的名稱,在對一顆油菜的花進行觀察后能推測花的變化過程,并用畫的形式記錄下來。
教學重點:觀察油菜花的各部分構造。
教學難點:知道油菜花的各部分組成名稱。
教學準備:
學生個人和小組觀察的油菜花若干,小卡片、鑷子、放大鏡若干,油菜花變化過程的圖片。
教學過程
一、引入
春天到了,油菜花開了,桃花開了,蒲公英花開了……花草樹木以白花盛開的形式宣告:創(chuàng)造新生命的工作開始了!同學們,平時有認真地觀察過花嗎?今天開始,我們一起來了解花的世界好嗎?
二、探究過程
1、觀察一棵油菜。
。1)出示一顆油菜,說說油菜長得怎么樣?
。2)區(qū)分油菜的根、莖、葉、花、果實和種子。
。3)從油菜上摘一朵油菜花。
2、觀察一朵油菜花。
(1)用放大鏡觀察一朵油菜花。在小組里描述所觀察到的這朵油菜花。自己解決描述所需的油菜花各部分名稱的詞匯問題。
(2)學習使用鑷子解剖一朵油菜花,觀察解剖后的油菜花的各個部分。
關于鑷子的使用和解剖的順序;
關于油菜花各部分的分類擺放
關于“油菜花的觀察記錄表”。
(3)交流。
(4)小結:油菜花是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個部分組成的`。油菜花的花瓣是四瓣。
3、觀察一棵油菜的花。
(1) 一棵油菜上的花是同時開放的嗎?
(2) 數(shù)數(shù)一棵油菜上有幾朵花?幾個花蕾?
(3) 除了花和花蕾外,油菜花謝了以后留下的部分是什么?
4、觀察并推測花蕾的變化。
。1)觀察一個花蕾;把這個花蕾畫下來。
。2)推測這個花蕾未來的變化;說說推測依據(jù)。
。3)畫除花蕾未來變化連續(xù)圖(或排列花蕾的變化連續(xù)圖照片)。
(4)課后尋找一個花蕾進行實證性觀察。
5、交流與小結。
(1) 關于油菜花,我們知道些什么了?
(2) 對于各種各樣的花,我們想了解些什么呢?
三、小結
板書設計:
2.1 油菜花開了
1、觀察一棵油菜
2、觀察一朵油菜花
3、觀察一棵油菜的花
教學后記:
科學教案 篇3
一、教學目標
1.科學知識
了解一些屬于大自然的事物,知道一些自然現(xiàn)象。
2.科學探究
初步經(jīng)歷明確問題,在教師指導下制定考察計劃,經(jīng)歷考察的過程,培養(yǎng)觀察能力。
3.科學態(tài)度、STSE
樂于參與考察活動觀察仔細認真。感受大自然的美麗在考察中知道要愛護大自然。
二、教學準備
分組材料:學生活動手冊中考察大自然的選項表,筆,小收納盒子。
教師準備:考察提示PPT
三、教學時間
1課時
四、教學過程
。ㄒ唬┙虒W導入
這節(jié)課,我們將模仿達爾文考察大自然的.方法,在校園中考察身邊的大自然。
。ǘ┬抡n學習
1.明確考察對象
提問:1.我們的校園里有哪些屬于大自然的事物?
2.我們在校園里考察身邊的大自然,選取哪個區(qū)域進行呢?
2.交待考察提示
。1)選擇植物多的地方
。2)考察時,要記錄觀察到了什么和有什么發(fā)現(xiàn)。
(3)帶回2-3樣大自然的物品。
。4)愛護校園環(huán)境
。5)注意安全
3.排隊,教師帶領下,在校園中的已選取區(qū)域進行考察。
4.完成考察任務之后,教師帶領下排隊返回教室。
。ㄈ┱恚抡n
。1)各自整理自己帶回的物品,并要求妥善保管好。
。2)小組內(nèi)交流自己的發(fā)現(xiàn),為下節(jié)課作好準備。
科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在實驗中不怕失敗,敢于克服困難。
。2)在操作中能與同伴協(xié)商,共同配合解決操作中的困難。
。3)能積極開動腦筋設計使雞蛋摔不破的包裝方法。
。刍顒又仉y點]
幼兒能根據(jù)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探索包裝雞蛋的方法。
能使自己包裝的'雞蛋具有防震和固定的作用。
[活動準備]
。1)與幼兒共同收集的材料:紙盒、塑料盒、泡沫塑料、米菠蘿、棉花、報紙、硬紙板。
。2)熟雞蛋、皮筋、透明膠帶、曲別針、剪刀、毛線、粘釘、橡皮。
。刍顒舆^程]
1、激發(fā)興趣:
教師:前幾天小朋友共同搜集了許多包裝盒,通過觀察小朋友發(fā)現(xiàn)了包裝對東西可以起到保護作用,把東西固定住,再墊上一些比較軟的材料,就不易摔碎了。
出示溜溜球包裝盒,共同觀察分析包裝盒的作用。
2、提出問題:
今天請小朋友當運輸雞蛋的工人,包裝雞蛋的時候應該注意什么?
3、猜想并記錄:
師:你們兩人一組商量一下包裝雞蛋需要什么材料?怎么包裝?
師:你們想出了這么多的好方法,咱們試一試,看用哪種方法包裝摔不破雞蛋。
4、實驗驗證并記錄結果:
重點指導:
。1)容器不能太小,要有足夠的空間填充軟的材料。
。2)雞蛋要放在中間,使雞蛋的上下和四周都要有軟的材料保護好。
。3)填充物要充滿容器,使雞蛋固定。
教師在活動中注重引導幼兒大膽嘗試。
5、交流與總結:
你的實驗和猜想一樣嗎?為什么?
6、活動延伸:
站在更高的地方去試一試。如:站在椅子上舉起來讓雞蛋掉下去能不能摔破。
科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大麥的生長過程,以及大麥粉的制作過程
2.能用目測的方法分辨大小麥的區(qū)別。
3.培養(yǎng)幼兒關注周圍環(huán)境,熱愛大自然的情趣。
活動準備
大麥、小麥、生長圖。
活動過程
(一)觀察分辨大麥、小麥
教師:“今天老師帶來了兩種不同的麥子,請小朋友看一看,它們有什么不一樣?”
請幼兒仔細觀察、交流。
幼兒:一個麥子大,一個麥子小
教師小結:大麥的顏色偏黃,種子要瘦小一些;小麥的顏色偏紅,種子要粗壯、飽滿一些。
(二)了解大麥的生長過程
教師出示:大麥的生長圖片,引導幼兒嘗試為圖片排序。
請個別幼兒講述。
教師以故事的形式講解大麥的生長過程,出示正確的生長掛圖:
播種——麥苗——抽穗——開花——成熟
(三)嘗試用石磨磨大麥粉
1.介紹制作大麥粉的工具——石磨。
2.教師示范。
3.讓幼兒親自體驗大麥變麥粉帶來的'成功感和喜悅感。
教師小結:成熟的大麥洗干凈后,在太陽底下曬干,就可以加工磨成粉。食用時,將適量的大麥粉,加入少許食用堿,用水調(diào)勻,倒入燒好的白粥中,煮沸即可。
(四)將幼兒制作好的大麥粉收集并送到食堂燒煮大麥粥
科學教案 篇6
主題名稱:多彩的秋天
次主題名稱:秋趣
活動名稱:動物法庭
主要教學領域:科學領域
教學內(nèi)容及學情分析:
通過圖片和簡單的講解,讓幼兒簡單了解“兔子吃草,狼吃兔子”是大自然中的食物鏈,像這樣的食物鏈大自然中還存在很多,都是為了保持生態(tài)平衡,激發(fā)幼兒熱愛大自然,用科學的眼光看待各種動物和各種植物。
活動目標:
1、簡單了解動物相互間的關系以及動物與環(huán)境的關系。
2、嘗試運用合適的語言辯論,初步學習辯證地看問題。 重難點分析:羅列豐富多條食物鏈
活動準備:
1、白兔和灰狼的'絨毛玩具或頭飾,小錘。
2、壞境創(chuàng)設:模擬法庭——活動室中間為庭長室,兩邊分別是原告席和被告席。
3、幼兒用書第2冊第22—23頁。
活動過程:
1、請幼兒聽故事,引發(fā)其興趣。
2、請幼兒自動推選小律師,進行法庭辯論。
。1)角色分配:幼兒自主選擇當誰的律師,選好后坐到委托人(原告或被告)一邊。教師扮演大熊庭長。 辯論一:大灰狼該不該吃小白兔?雙方陳述理由。
(2)第一階段結束后,幼兒可自由調(diào)整座位,重新選擇委托人繼續(xù)辯論。
辯論二:該不該判大灰狼罪?
庭長宣判:
兔子和狼都是生物鏈中的一環(huán),對平衡和保護環(huán)境有著重要作用,哪一種動物過多或過少都會影響地球環(huán)境。所以不能為了保護兔子就把狼殺光,而狼也不能把兔子全吃光。審判到此為止,本案結束。
活動延伸
將頭飾投放表演區(qū)供幼兒表演,搜集、觀看有關生物鏈的書、圖片或錄像等。
活動反思:
在孩子們最原始的對狼和兔子的認識的基礎上,通過法庭辯論,開展對狼和兔子對立關系的討論,孩子們肯定支持兔子,通過學習讓孩子們逐漸了解自然界食物鏈的現(xiàn)象,聯(lián)系自己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羅列豐富多條食物鏈,鞏固孩子們對自然界食物鏈的了解。
科學教案 篇7
本課主要以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玩蹺蹺板為切入點,進一步認識、探究有關平衡的科學規(guī)律,激發(fā)學生科學探究的興趣。
教學目標
1、能用觀察、體驗和已有經(jīng)驗對杠桿尺平衡做出假設性解釋;能通過觀察、實驗等方式認識杠桿尺的平衡原理。
2、善于在游戲中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關心人們運用杠桿平衡的技術成果;愿意與人合作與交流;
3、知道杠桿尺的平衡條件;了解生活中的平衡現(xiàn)象。
活動準備
支架、杠桿尺、直尺、鉤碼、蠟燭、設計表格。
活動過程
游戲?qū)耄?/strong>演示“蠟燭蹺蹺板”實驗。
談話:這是一個有趣的“蠟燭蹺蹺板”游戲,請同學們仔細觀察,看誰的發(fā)現(xiàn)多?
學生:他的左右兩端不斷地蹺起來。
師: 你在生活中玩過類似的游戲嗎?他為什么一會兒蹺起來一會兒有落下來呢?
探究活動:
活動一:感知蹺蹺板的平衡,提出問題
出示書中圖片
請同學們仔細觀察這些圖片,看他們有什么不同。
。ńo學生足夠的時間,然后組織學生交流)
同學們發(fā)現(xiàn)了許多有趣的現(xiàn)象,也提出了一些有價值的問題,總之大家都想知道蹺蹺板平衡的辦法
活動二:探究使蹺蹺板平衡的辦法
1、討論探究方案
。1) 提出活動紙想:請大家結合你的生活經(jīng)驗猜測一下怎樣才能使杠桿尺保持平衡。
(2) 學生討論后組織匯報。
。3)教師小結:同學們的預測都有可能,但還不是結果,要知道這些預測是不是正確,還要驗證,請同學們根據(jù)自己的預測,結合桌上的材料,以小組為單位制定自己的探究方案。
(4) 學生小組討論,制定方案。
學生匯報交流。
2、進行探究實驗
(1) 教師引導學生探究:同學們已經(jīng)做好了實驗的準備工作,現(xiàn)在可以動手、試一試,看誰的'方法多,發(fā)現(xiàn)多?誰的記錄詳實?
。2)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實驗,教師參與學生的活動,與學生共同探究,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及空間。
3、 交流實驗情況即發(fā)現(xiàn)
活動三:找生活中的平衡現(xiàn)象
師:在生活中有許多地方都用到了平衡的規(guī)律,請大家看這段資料(雜技演員走鋼絲等)
師生交流:你還知道生活中有哪些類似這樣的現(xiàn)象?
誰能用我們了解的蹺蹺板的道理,揭示剛上課時“蠟燭蹺蹺板”的奧秘。
拓展活動:
師:這節(jié)課同學們探究了有關平衡規(guī)律方面的知識,你打算用它來干什么?
學生交流。
出示關于平衡的小玩具,鼓勵學生在課下做一些有創(chuàng)意的玩具。
板書設計:
蹺蹺板
物重
左右一樣
距離
【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教案12-08
科學教案12-09
科學教案12-02
科學教案12-02
科學教案12-02
科學教案12-02
科學教案12-03
科學教案12-03
科學教案12-04
科學教案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