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wǎng)>教學文檔>教案> 科學活動教案

科學活動教案

時間:2024-08-24 08:14:38 教案 我要投稿

【實用】科學活動教案模板錦集七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準備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jù),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靵韰⒖冀贪甘窃趺磳懙陌!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科學活動教案7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實用】科學活動教案模板錦集七篇

科學活動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感知并發(fā)現(xiàn)磁鐵能吸鐵制品的特性。

  2、能初步嘗試用所學到的知識來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并且了解磁鐵在生活中的運用。

  3、體驗科學活動的樂趣。

  4、培養(yǎng)探索自然的興趣。

  5、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活動準備:

  1、幻燈片、記錄表,道具圖片。

  2、操作學具:磁鐵、積木木頭類:積木 塑料類:尺子 紙類:餐巾紙 鐵制品:曲別針、釘子,夾子

  活動過程:

  1、 導入猜謎語,出示磁鐵,引入活動通過看ppt來了解磁鐵在生活中的`廣泛用途,并具體講解

  2. 做實驗 磁鐵寶寶找朋友教師:小朋友你們看,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什么?

  磁鐵寶寶是來找朋友的,它想與被它吸住的物品做朋友。

  通過做實驗來讓小朋友知道磁鐵的用途,完成表格填寫。

  3. 總結通過實驗釘子、曲別針,夾子是磁鐵的好朋友。磁鐵有磁性,能吸起像釘子、曲別針這樣的含鐵的物品。不能吸起像積木這樣的木制品、紙巾這樣的紙制品、尺子這樣的塑料制品、玻璃球這樣的玻璃制品。

  教學反思:

  本次科學活動,幼兒從上課伊始就表現(xiàn)出強烈的興趣。由于事先準備的操作材料比較多,所以幼兒一直在動手操作中觀察、發(fā)現(xiàn)、比較,整節(jié)課情緒高漲。幼兒樂于通過自己動手操作來發(fā)現(xiàn)事物規(guī)律的活動形式。在總結磁鐵特性這一環(huán)節(jié),做的還不到位,有點急于求成,要先讓幼兒來講出他發(fā)現(xiàn)的規(guī)律,教師再進行引導,做最后的總結。在活動過程中仍有不足之處,教師在講述表格填寫規(guī)范時語言不夠清晰,目標不夠明確,仍然有些幼兒將猜測和驗證環(huán)節(jié)混淆起來,不會填寫表格。此外,應將游戲探索磁鐵特性這一方式延伸到今后的玩磁鐵的活動中。

  小百科:磁鐵:磁鐵的成分是鐵、鈷、鎳等原子,其原子的內部結構比較特殊,本身就具有磁矩。磁鐵能夠產生磁場,具有吸引鐵磁性物質如鐵、鎳、鈷等金屬的特性。

科學活動教案 篇2

  教學簡況

  導入“菠菜”,激發(fā)幼兒的興趣。

  二、 談話引出“闖關游戲”。

  師:你們想接受挑戰(zhàn)玩闖難的游戲嗎?

  三、闖關游戲第一關——感知葉子的結構。

  1.給每一位幼兒分發(fā)一片菠菜葉,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葉子的結構。

  2.幼兒以小組觀察、交流,教師引導幼兒相互交流自己的發(fā)現(xiàn)。

  3.請個別幼兒談談自己的發(fā)現(xiàn)。

  教師小結:連著葉的小柄叫“葉柄”。摸上去軟軟的,就象我們人身上的肉一樣,叫葉肉。還有中間的小小的`“小經”叫“葉脈”。

  四、闖關游戲第二關——探索樹葉里面的秘密。

  1.介紹材料。

  2.講解做法與要求

  3.教師操作實驗,幼兒仔細觀察大膽猜想結果。

  4.教師小結:杯子中這些綠色的汁,它就是葉綠素,葉綠素的本領很大,它能夠制造出氧氣,讓人們呼吸;還可以幫助我們凈化環(huán)境,給我們帶來好心情。

  5.幼兒操作實驗。

  五、葉綠素作畫,評價及欣賞作品。

  1.教師引導幼兒用葉綠素作畫。

  2.師幼共同對作品進行評價欣賞。

  綜合評語

  本節(jié)課以游戲的方式,幼兒進行探索菜里的葉綠素,讓幼兒對整節(jié)課都很有興趣,通過自主探索,能夠運用看一看、摸一摸、找一找等辦法,去探索菠菜葉的構成,幼兒的探索能力、觀察能力得到了很好的發(fā)展。

科學活動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認識顏色(主要是紅、黃、藍、綠)。

  2、引導幼兒探索周圍事物的顏色。

  3、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能力。

  4、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5、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動準備:

  1、 實物投影儀、錄音機、錄音帶,自制的紅、黃、藍、綠色的小精靈各一只。

  2、 紅、黃、藍、綠色的地墊各20塊。

  3、 幼兒用書(科學“美麗的顏色”)。

  活動過程:

  一 、展示各種顏色的'小精靈,請幼兒說出各種顏色的名稱。

  二、進行“顏色捉迷藏”的游戲。

  1、 出示紅精靈,然后請幼兒蒙住眼睛,老師把紅精靈放在教室內某一有紅色物品的地方,或者某位穿紅色衣服的幼兒

  2、 放好以后請幼兒睜開眼,由老師提供線索,在請自愿的幼兒去找小精靈。

  3、 其他顏色的小精靈也同樣進行游戲。

  4、 可請幼兒來藏顏色小精靈。

  三、 用投影儀展示科學“美麗的顏色”,請幼兒看看顏色小精靈還在哪些地方?

  四、 游戲“顏色找家”

  將各種顏色的地墊隨意鋪在地上,請幼兒聽音樂做動作,邊聽音樂邊在墊子外面隨意走或跑。當音樂停止時,老師說:“到黃色的家”,小朋友要立刻找。音樂開始又重新進行游戲。

  五、 延伸活動“顏色尋寶”

  幼兒分組到戶外比賽采集各種顏色的東西,看哪一組采集到的顏色最多為勝。

  活動反思:

  在幼兒的科學活動中,我們應該加強對幼兒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增強他們的獨立性、探索性,使幼兒把學習任務放到完整的環(huán)節(jié)中去完成,真正掌握科學知識,走進科學,也讓科學之光,能照亮孩子成長之路。

科學活動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根據(jù)問題探索變長的方法,有解決問題的信心。

  2、能完整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3、在嘗試過程中感受幫助朋友的快樂,能積極參與活動。

  活動準備:

  1、黑板上貼一棵大樹。

  2、小樹枝一根,插塑、繩子、紙條、毛線、吸管、橡皮筋、膠水、回形針、扭扭棒若干。

  3、兩只小螞蟻,問號。

  活動過程:

  1、故事導入

  師:今天給大家?guī)硪粋故事,這是個帶問號的.故事。

  (1)教師講述故事開頭,理解詞語樹梢,

 。2)思考第一個問題:點點和小黑可能看到了什么美麗的美景?

  2、嘗試把各種材料變長,營救小螞蟻點點。

 。1)繼續(xù)講述故事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第二個問題:點點一小心掉了下去,危急時刻身邊的材料就可能幫到朋友,你們能把這些生活中常見的物品變長嗎?

  (2)探索變長的方法,引導孩子說出變長的方法。

 。3)集體分享變長的方法。

  師:你用了什么方法變長的?

  教師小結:有的材料可以用擰呀自己可以變長,有的材料要借助工具才能變長。

  (4)出示第三個問題:你們一共用了多少個辦法呀?

  總結:只要你愿意想、愿意去試一試,辦法總比問題多。

  3、嘗試不借助工具把紙條變長,結束活動。

 。1)師:你用什么方法把紙條變長了?

 。2)如果只有一張報紙你能把它變長嗎?

科學活動教案 篇5

  設計意圖:

   我們幼兒園擁有寬大的草坪,有多條小路,有樹林、山坡。到了春天,草綠了,桃花開了,一些小蟲子也出來了。孩子們很愛在草坪上玩過家家、挖土、玩沙。有時老師會聽到幾個男孩子說:“老師,我捉了一只西瓜蟲!币闷渌⒆佣紒碛^看,都來找西瓜蟲。西瓜蟲是幼兒生活中常見的一種小蟲,因名字感覺親切,還會像變魔術一樣變成西瓜樣子,一直受到孩子們的關注。

  西瓜蟲為什么會變成西瓜樣子?在哪里容易找到西瓜蟲?西瓜蟲吃什么?……等問題都是孩子們愛問的問題。教師由此設計了科學活動“有趣的西瓜蟲”引導孩子們在觀察中了解、認識西瓜蟲的秘密。

  活動目標:

   1、喜歡觀察小蟲子,對小蟲子產生探索的興趣;

  2、認識西瓜蟲的外形特征,了解其生活習性;

  3、學會使用輔助工具(放大鏡)研究西瓜蟲。

  活動準備:

  1、課前幼兒捉到西瓜蟲裝在觀察瓶中;

  2、放大鏡、透明塑料杯、每人一份。

  3、西瓜蟲圖片課件,多媒體投影儀。

  活動過程:

   一、介紹小伙伴,了解西瓜蟲的生活環(huán)境及名稱

  今天小朋友到這里來玩,還帶了一個小伙伴呢。誰來介紹一下你的小伙伴叫什么名字?為什么叫這個名字?(那我也叫它西瓜蟲吧。)

  你是在哪里找到這個小伙伴的?這些地方是干燥的還是潮濕的?原來西瓜蟲喜歡住陰暗、潮濕的地方。姜老師告訴你們,西瓜蟲還有一個大名,學名叫“潮蟲”。

  二、觀察西瓜蟲,認識西瓜蟲的身體、外形特征和習性

  1、我們的小伙伴太小了,用什么可以幫我們看得更清楚呢?——放大鏡

  現(xiàn)在你可以用放大鏡觀察西瓜成身上有什么?(它背上有什么、頭上有什么?有多少對腳呢)

  幼兒用放大鏡觀察西瓜蟲。教師指導觀察,了解幼兒觀察情況

  2、交流西瓜蟲的外形,西瓜蟲為什么會蜷起來?

  讓我們的小伙伴休息一下,我們輕輕坐到這邊來。

  提問:你看到西瓜蟲身上有什么?

 、倌阒滥倪吺穷^嗎?

 、谀銛(shù)清它有幾對腳嗎?

 、畚鞴舷x為什么可以蜷起來?

  小結西瓜蟲外形:

  頭、觸角、軀干、許多節(jié)、七對腳

 。ㄒ陨线呏v邊看圖片)

  3、西瓜蟲什么時候會蜷起來?它為什么要蜷成球形?

  西瓜蟲真的死了嗎?

  教師小結:西瓜蟲蜷起來是為了躲避敵害,假死。是一種自我保護。

  你還知道什么動物會這樣自我保護?

  4、跟西瓜蟲游戲

 。ù髩K積木,紙棒)

  你可以把小伙伴請出來玩一玩,在手上、地上、玩具上,你也可以用小棍在西瓜蟲的小房子里玩。你可要照顧好你的小伙伴,別把它弄丟或踩到了。

  幼兒自由玩蟲。

  5、結束

  1)我們要帶小伙伴回去了(集中幼兒)

  2)你跟西瓜蟲玩的快樂嗎?我們玩了昆蟲,要把手洗干凈。

  活動延伸:

  1)你知道西瓜蟲吃什么嗎?它是益蟲還是害蟲?

  2)我們回去喂西瓜蟲就會知道答案了。

  3)這是一個較長的過程,小朋友要耐心觀察,看誰先發(fā)現(xiàn)西瓜蟲的秘密。

  活動反思:

   首先,從內容選擇、材料準備方面來看。孩子們很喜歡小動物,西瓜蟲因為會蜷起來而顯得很有趣,又不咬人,男孩、女孩都不會太害怕。西瓜蟲很容易找到,材料準備上,每人一只蟲、一個觀察盒,方便孩子仔細觀察、親自操作。

  在探究西瓜蟲為什么會蜷起來這一過程中,讓每位孩子照顧好自己的`小伙伴,介紹伙伴的名字,既拉近了孩子和西瓜蟲的關系,又反映了孩子對西瓜蟲已有的經驗、認識。認識西瓜蟲首先從觀察身體結構開始,觀察西瓜蟲實物,用放大鏡能看得更清楚。看圖片可以準確的認清頭、觸角、幾對腳和變成球形的樣子。孩子們很驚喜地發(fā)現(xiàn)西瓜蟲身上一條一條的線。認識西瓜蟲也是為探究西瓜蟲為什么會蜷起來做準備。因為西瓜蟲的身體特征才使它可以蜷起來。

  在“假死”討論這一環(huán)節(jié),孩子們對“危險—自我保護”討論不夠,教師就在操作活動中再引導、觀察、討論。跟西瓜蟲做游戲孩子們可開心了。利用積木、紙和筆,讓西瓜蟲爬、滾、比賽,讓西瓜蟲的有趣發(fā)揮得更好,還有幾個孩子自發(fā)地給西瓜蟲畫像,把自己的認識展示出來。

  總的來說,在這次活動中,孩子們在原有認識基礎上提升了經驗,知道了“潮蟲”這一名字,對西瓜蟲的生活環(huán)境、西瓜蟲的身體和“假死”等都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這一活動激發(fā)了孩子們強烈的求知欲;顒又,孩子和老師、孩子和蟲、孩子之間親近、愉悅,樂于探索,較好地達到了三個目標。課后,孩子們對興趣更濃了,紛紛要求帶回家去喂養(yǎng),延伸活動很自然。

科學活動教案 篇6

  一、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知道保護動物,產生對動物的喜愛之情。

  2、引導幼兒了解幾種動物尾巴的形狀及作用,能通過觀察辨別出幾種動物的尾巴,并進行配對。

  3、引導幼兒愿意在活動中大膽表達自己對動物尾巴的看法。

  二、活動準備

  1、兒歌《比尾巴》

  2、幼兒用書

  3、相關動物以及尾巴圖片

  三、活動過程

  1、教師播放配樂兒歌《比尾巴》,激發(fā)幼兒探索動物尾巴的興趣。

 。1)你在這首兒歌中聽到了什么?

  (2)每種動物尾巴的樣子都是不同的。

  2、結合幼兒用書,教師設置疑問,引導幼兒觀察和探索動物尾巴的樣子。

 。1)觀看圖片,看看圖中右側的物品都是什么。

 。2)你認為他們分別像什么動物的尾巴?

 。3)你能根據(jù)左側露出的尾巴形狀猜出這是誰的尾巴嗎?

  3、教師引導幼兒主動觀察圖片,引導幼兒探索發(fā)現(xiàn)。

  (1)看看圖中的這些物品都是什么?

 。2)他們和哪些小動物的尾巴很像?

 。3)你能根據(jù)右側出線的一半尾巴的形狀猜出這是誰的尾巴嗎?

  4、教師帶領幼兒進入科學大探索環(huán)節(jié),帶領幼兒在此觀察并鞏固書中的內容。

  5、教師引導幼兒了解各種動物尾巴的'作用。

  (1)畫面中是什么動物?它的尾巴是什么樣子的?

 。2)你知道為什么不同的動物有不同形狀的尾巴嗎?

 。3)他們的尾巴分別有什么作用呢?

  6、教師引導幼兒探索其他動物尾巴的形狀和作用,拓展相關知識。

  你還見過哪些小動物?他們的尾巴是什么樣子的?有什么用處呢?

  四、活動延伸

  請幼兒和爸爸媽媽一起收集更多有關動物尾巴的知識,并把這些知識帶來與其他小朋友分享。

  五、活動總結

  教室可以用分類的方式幫幼兒記憶動物尾巴的形狀,例如長尾巴的動物有什么?會飛的動物的尾巴有哪些等等。

科學活動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通過分類活動讓幼兒感受到磁鐵能吸引鐵之類的物體。

  2、讓幼兒感悟到磁鐵不同磁極的相斥作用。

  活動準備:

  大小不一的磁鐵若干,幼兒釣魚玩具,可以吸住和不可吸住的材料包若干。

  活動過程:

  一、認識吸鐵石。

  1.出示不同形狀的吸鐵石,請幼兒識別——它是吸鐵石嗎?(是或不是)

  2.提問,讓幼兒根據(jù)已有經驗,說一說自己知道的吸鐵石的作用。(上課時黑板上要用,媽媽包包上的'暗扣等)

  3.主要問題:吸鐵石能吸住什么?

  二、實驗操作,體驗吸鐵石的神奇魅力。

  1.出示各種可吸住和不可吸住的物體,請幼兒猜一猜它們跟吸鐵石相遇會產生什么情況?

  2.讓幼兒自主驗證剛才自己的結論,兩人一包材料。

  3.讓幼兒通過實驗,將手上除磁鐵外的材料分成兩隊,并請一名幼兒給大家演示自己的實驗過程,老師和幼兒幫他集體驗證。

  4.引導幼兒正確區(qū)分可以吸住的材料和不可吸住的材料。

  5.總結幼兒的操作結果,幫助幼兒了解吸鐵石的相關知識及它的學名——磁鐵。

  三、玩具里的磁鐵。

  1.出示幼兒常見的“釣魚”玩具,吸引幼兒興趣。

  2.與幼兒一同分析該玩具中磁鐵的位置及作用。

  四、同極相斥,異極相吸。

  1.出示兩塊有n、s標志的磁鐵,演示“同極相斥,異極相吸”。

  2.利用小型的兩極磁鐵制作磁性小火車,讓幼兒體驗同極相遇和異極相遇的變化。

  3.讓幼兒實驗,根據(jù)同極和異極的原理制作磁性小火車。

  4.請幼兒說一說,自己知道了磁鐵的哪些新本領。

  五、活動延伸

  1.通過同極相斥,異極相吸的原理,利用圓環(huán)形磁鐵和長棍,制作彈簧磁鐵。

  2.找一找社區(qū)中可以吸住和不可吸住的物體,下次和小朋友分享,比一比誰找到的多。

【科學活動教案】相關文章:

[精選]科學活動教案07-22

【精選】科學活動教案08-04

(精選)科學活動教案07-20

科學活動教案【經典】07-25

科學活動教案12-16

(經典)科學活動教案07-31

科學活動教案(精選)08-01

科學活動教案[經典]08-06

【熱】科學活動教案07-26

科學活動教案【實用】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