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wǎng)>教學文檔>教案> 大班科學教案

大班科學教案

時間:2024-10-02 03:29:12 教案 我要投稿

【精選】大班科學教案模板錦集10篇

  作為一名教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么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大班科學教案10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精選】大班科學教案模板錦集10篇

大班科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能運用已有的經(jīng)驗,大膽地嘗試在不同情況下選擇適宜于運水的工具和材料,解決運水中遇到的問題。

  2、初步掌握統(tǒng)計的方法。

  3、了解有趣的科學現(xiàn)象,激發(fā)幼兒對水的探索欲望,在動手中動腦。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各種運水工具(瓶子、杯子、漏斗、有孔的瓶子、勺子、碗、湯匙、茶葉罐、海綿、洗碗巾、毛巾),人手一塊圍裙、雨鞋、袖套。

  經(jīng)驗準備:幼兒已認識運水工具,對水的流動性有了一定的了解。

  活動過程:

  一、徒手練習,激發(fā)興趣

  1、師以問題引入活動,提出第一次的運水要求:

  (1)運水時要很小心,盡量不讓水漏出來,看誰最棒。

 。2)不要把水潑到小朋友的身上和腳上。

  2、幼兒嘗試徒手練習,教師觀察幼兒的'表現(xiàn)。

  3、教師提問:剛才你們用手運水的時候發(fā)現(xiàn)了什么?有沒有遇到什么困難?捧起來的水能不能全部運到森林里去呢?

大班科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通過游戲活動,使幼兒直觀地感知到生活中的毛細現(xiàn)象。

  2.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力及動手操作的能力。

  活動準備:

  1.毛巾、海綿、布、餐巾紙、香煙、粉筆、磚頭、馬糞紙等吸水材料及塑料盆(大小不同)若干。

  2.塑料、鐵釘、玻璃等不吸水的材料若干

  3.吸了紅墨水的蘿卜、生菜、花菜、萵筍等蔬菜。

  活動過程:

  一、設置游戲環(huán)境

  教師無意中打翻一杯水,

  問:

  1、“誰能幫老師把水弄干凈?”

 。ㄐ∨笥褞兔ν系、用抹布抹)

  2、“說一說剛才的水都到哪兒去了?”

  3、“想一想還有哪些東西能吸水?”

  (棉花、紙、植物等。)

  二、幼兒探索實驗

  1、請你把桌上的東西慢慢地放進水里,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鼓勵幼兒大膽講述

  2、教師提問:“抹布為什么會吸水?”(幼兒討論)

  3、蔬菜會吸水嗎?鼓勵幼兒找一找白菜、蘿卜吸水的原因

  教師總結:

  像抹布之間細小的縫或者是蔬菜中的細小的管子就叫毛細管。

  三、遷移經(jīng)驗

  在日常生活中,你還發(fā)現(xiàn)什么地方存在著毛細現(xiàn)象鼓勵幼兒大膽講述

  活動結束

  附:知識背景: 毛細管:

  指很細很細的管子,人們通常還把物體的`細微縫隙也認為是毛細管,如棉花、海綿、紗布、毛巾、吸水紙纖維間的縫隙。 毛細現(xiàn)象:酒精燈里的酒精由棉紗燈帶吸上來供點燃;桌上茶杯打翻了,放上一塊抹布,水很快就被吸干,這些都是生活中常見的毛細現(xiàn)象。而植物通過根系吸收水分,再通過許多極細的管道向上輸送水分到葉和花朵中,這也是毛細現(xiàn)象,土壤深處的水分則靠土壤的毛細作用升到土壤表面,使泥土表面保持濕潤的。 把直徑很細的管子插到液體里,當液體的內(nèi)聚力大于附著力時,管內(nèi)液面下降,表面凸起;當液體的內(nèi)聚力小于附著力時,管內(nèi)液面上升,表面凹下。

大班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讓幼兒認識動物的家。

  2、發(fā)展幼兒的分析、概括的能力。

  3、培養(yǎng)幼兒的環(huán)保意識及愛護動物的情感。

  5、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fā)現(xiàn)。

  6、主動參與實驗探索。

  活動準備:

  1、音樂游戲磁帶;

  2、各種動物卡片;

  3、動物的家背景圖。

  活動過程:

  1、激趣導入

  出示圖片引出課題,激發(fā)幼兒的活動興趣。

  2、了解動物的家

  師:動物有家嗎?它們的`家在哪里呢?

  幼兒自由討論,回答。

  3、給動物找家

  4、引導幼兒根據(jù)已往的知識、出自:大;考.吧"經(jīng)驗進行交流討論,進一步豐富幼兒的知識,并激發(fā)幼兒愛護動物的情感,培養(yǎng)幼兒的環(huán)保意識。

 、賻煟撼诉@些動物,小朋友還認識哪些動物,它們的家在哪里?

 、趲煟簞游锸俏覀?nèi)祟惖呐笥,我們該如何對待動?

  5、游戲:動物找家

  玩法:設置游戲場景。一名幼兒扮演獵人,其他幼兒貼胸飾扮演各種動物,音樂響起,幼兒隨著音樂做相應動物的模仿動作,獵人來時(音樂停),“動物”趕緊跑回自己的家。

  6、結束活動:教師小結,激發(fā)幼兒繼續(xù)探索動物奧秘的興趣。

  教學反思:

  在整個活動中利用幼兒的好奇心引起他們的學習興趣,并且達到了預期目標,效果非常好,甚至超過了預期效果。整個活動既讓幼兒體驗了實驗成功時的快樂、增強了自信心,也知道了保護環(huán)境的必要性,同時也培養(yǎng)了幼兒的觀察力及動手操作的能力,這個活動在中班開展是非常有意義和有必要的。

大班科學教案 篇4

  一、情況分析:

  幼兒生活在豐富多彩的自然環(huán)境當中,一切東西都會吸引幼兒的心靈,從而煥發(fā)起無窮的好奇心,在《綱要》中,科學教育的內(nèi)容從幼兒身邊取材,引導幼兒對身邊常見事物和現(xiàn)象的特點、變化產(chǎn)生興趣和探究的欲望。風是幼兒在日常觸及到的最多的自然現(xiàn)象,本活動通過利用生活中的物體探索風的形成,讓幼兒在活動中更為直接地體驗風的存在,激發(fā)他們的探究熱情,引發(fā)孩子們對風的好奇心與探究欲望。

  二、說教材

  (一)、幼兒園《綱要》中指出幼兒園科學教育的內(nèi)容要從孩子身邊取材,引導幼兒對身邊常見的事物和現(xiàn)象的特點、變化產(chǎn)生興趣和探究的欲望?茖W教育的任務是:培養(yǎng)幼兒對科學的探索興趣和愛好;重視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教給幼兒主動探索的技能;發(fā)揮科學的教育作用。科學活動《風》就很好地落實了這一教育任務。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引導幼兒在活動過程中感知風的存在,快慢、強弱。

  2、能力目標:發(fā)展幼兒的觀察力、記憶力、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3、情感目標:讓幼兒想象風的奧妙,激發(fā)幼兒的求知欲。培養(yǎng)幼兒從小熱愛科學的情感。

  (三)教學重點、難點這是一次科學活動,其中穿插了一些科學常識教育。但教學仍以科學教育為主。;本文因此,整個教學活動的重點放在嘗試感知風的存在上。感知活動通過小朋友與風對話,激發(fā)幼兒的求知欲,嘗試的形式是利用材料來尋找看不見的朋友。因此,幼兒動手操作探索風的形成是這次教學活動的難點。

  (四)活動準備:為使活動呈現(xiàn)趣味性、綜合性、活動性,寓教育于生活情境、游戲之中,我們作了如下活動準備:

  1、空間準備:操作桌子10張呈直角擺放在側面和后面,便于操作評價。

  2、物質準備:電風扇、扇子、吹風機、氣筒、紙板、吸管、氣球、吹氣玩具、吹風玩具、書、雨傘、風車、有關龍卷風的碟片等。

  3、經(jīng)驗準備:已經(jīng)知道空氣的存在;活動前在戶外感受風。

  三、說教法新

  《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中應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互動。針對這次教學活動的教學目標、教學設計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在整個教學活動過程中以情境教學法為主,采用了情境教學法、問題教學法、演示教學法、操作教學法:它是幼兒建構活動的基本方法。所謂操作法是指幼兒動手操作,在與材料的相互作用過程中進行探索學習。本次活動安排了兩次操作活動。第一次是引起興趣后第一次操作,主要是探索產(chǎn)生風的趣味性、多樣性,讓幼兒在看一看、用一用、試一試中獲得感知風的存在。第二次操作是試一試、比一比感受。

  四、說學法

  以幼兒為主體,創(chuàng)造條件讓幼兒參加探究活動,不僅提高認識、鍛煉能力,更升華了情感,本次活動采用的學法有:

  1、多通道參與法:新《綱要》科學領域中的目標明確指出,(幼兒)"能用多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用適當?shù)姆绞奖磉_、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因此,活動中引導幼兒看一看、比一比、學一學、說一說、做一做、想一想等,多種感官的參與使其在不知不覺中對活動內(nèi)容產(chǎn)生興趣。

  2、體驗法:心理學指出,"凡是人們積極參加體驗過的活動,人的記憶效果就會明顯提高"。為了讓幼兒對風有更深的印象,采用了游戲體驗法,在尋找風朋友的過程中引導幼兒體驗、感受風存在的,激發(fā)幼兒的探究熱情,繼而去應發(fā)幼兒對風的好奇心與探究欲望。

  期間,還通過幼兒間的互補學習、師幼合作的方法,表達豐富、多樣性的認識,體現(xiàn)著"以幼兒發(fā)展為本"的理念。

  五、說活動過程

  我采用環(huán)環(huán)相扣組織此活動程序,活動流程為:尋找風朋友激發(fā)興趣--自由探索感知風的存在--幼兒動手操作嘗試,探索風形成--與幼兒交流探索結果--運用生活經(jīng)驗及觀看錄象帶,感知風對人的好處與壞處,交流有關風的經(jīng)驗--評價總結

  (一)激發(fā)興趣(利用找看不見的朋友,激發(fā)幼兒的探索興趣)我根據(jù)教材實際,創(chuàng)設興趣情景,來調(diào)動幼兒的學習熱情。活動開始,利用問孩子:"你們喜歡交朋友嗎?"然后讓幼兒閉上眼睛"有個看不到的朋友想和我們班的下朋友做游戲"引發(fā)幼兒的興趣,從形式上、內(nèi)容上都深深吸引著孩子。

  (二)自由探索(幼兒動手操作嘗試探索風的形成)創(chuàng)新意識是創(chuàng)新素質培養(yǎng)的前提,根據(jù)幼兒好奇、好動的特點,在第二環(huán)節(jié)中安排了孩子自由探索活動,我引導鼓勵幼兒利用各種物品扇動感覺風,激發(fā)幼兒的探究熱情,教師在一旁給予支持、鼓勵及指導,這一過程中,教師是引導者、支持者、合作者。

  (三)、交流結果(對幼兒獲取風的經(jīng)驗進行整理)在前一過程中,孩子獲得經(jīng)驗是零碎的,那怎樣進行加工整理呢?在探索活動結束后,幼兒最想的就是把自己所發(fā)現(xiàn)的尋找風的方法告訴給其他幼兒和老師,如:她是用什么方法做的?發(fā)現(xiàn)各種東西制造出來的風吹到身上的感覺是不一樣的?把自己在探索中所得到的經(jīng)驗與老師幾同伴討論交流。為此,在自由探索后我們就通過幼兒介紹,集體講評的方式,對幼兒獲取風的經(jīng)驗進行整理。

  (四)豐富經(jīng)驗(利用生活經(jīng)驗和看錄像感知風對人的好處與壞處)引導幼兒回憶自然界的風,運用生活的經(jīng)驗感知風對人的好處和壞處(好處:可以吹干衣服、風力發(fā)電、熱的時候會覺得涼快等等;壞處:龍卷風會把人吹飛、房子會吹,給人類帶來危害等等),為了使幼兒的興奮點上升,我給幼兒看了有關龍卷風的錄像,其動感使孩子感知龍卷風的力量,替代了圖片死扳不動的傳統(tǒng)方法。在輕松的氛圍中體驗了學習過程的快樂。教師適時賞識又給每個孩子體驗到創(chuàng)造的樂趣。此環(huán)節(jié)較好地將藝術融入了科學,達到比較完美的統(tǒng)一。

  (五)評價總結(總結幼兒自己探索到的有關風的`經(jīng)驗知識)在活動過程中,對幼兒進行了情感、語言、能力、動作、發(fā)展等多方面的隨機評價和階段評價,總結豐富幼兒有關風的經(jīng)驗知識。并采用幼兒自評和教師評價相結合的方法,達到師幼、幼幼互動作用,以使教育更好地為幼兒發(fā)展服務。

  (六)活動延伸關鍵是引導幼兒持續(xù)不斷地對風產(chǎn)生興趣。我把本次活動的物品投放到活動區(qū),這樣更激發(fā)了幼兒學習的積極性。根據(jù)這次活動以及幼兒的興趣、經(jīng)驗和需要,進行生成活動。在活動的組織中我始終堅持以幼兒為主體,以積極的體態(tài)語引導幼兒參與活動,用生動的語言對幼兒進行情感教育;顒又校變核季S活躍,始終能圍繞活動內(nèi)容積極思考,從而將本次活動推向了最高潮。最后,讓幼兒輕快地走出活動室,到戶外尋找風、感受風,結束本次活動。

  教學反思

  新《綱要》指出:幼兒科學教育是科學啟蒙教育,重在激發(fā)幼兒的認識興趣好和探索欲望以及盡量為幼兒創(chuàng)設條件,運用各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解決問題從而體驗發(fā)現(xiàn)的樂趣。我設計的這節(jié)科學探究活動,一開始就利用魔術箱變魔術這一孩子感興趣的現(xiàn)象深深吸引住了孩子的眼球,激發(fā)了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使幼兒“無心”的好奇轉化成了“有意”的求知動力,促使幼兒對科學活動的探索欲望。

  活動中,教師首先緊緊圍繞活動目標,設計了具有觀察性、開放性和層次性的提問,如在活動的對于環(huán)節(jié)中,把塑料袋變鼓,使幼兒感知到我們的周圍有空氣,把充滿氣的氣球松口吹到幼兒的頭發(fā)上,讓幼兒通過觀察,對比,知道了流動的空氣形成了風,不動的空氣不是風;顒泳瓦@樣把幼兒引入到科學的氛圍之中誘發(fā)了幼兒的積極思維。其次,《綱要》中強調(diào):“教師應提供豐富的可操作的材料,為每個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提供活動的條件。”活動中,幼兒通過“做中學”活動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選擇材料制造人造風,讓風車轉起來,在動手、交流與表達中獲取知識,并在此過程中習得學習的方法。最后,生成新的問題:怎樣讓羽毛飛起來?引領幼兒再次深入地進行探索,給幼兒留出探索的余地和延伸的空間。整個活動,給予幼兒較寬松的氛圍,教師只是充當了活動中的支持者,鼓勵者,合作者,引導者,用心傾聽幼兒的表述,并及時的梳理與小結。幼兒始終是主體,他們通過觀察、動手、探究,梳理出新的知識經(jīng)驗使他們在實踐中增長才干。當然,在幼兒的科學活動中,我們應該加強對幼兒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增強他們的獨立性、探索性,使幼兒把學習任務放到完整的環(huán)節(jié)中去完成,真正掌握科學知識,走進科學,也讓科學之光,能照亮孩子成長之路。

大班科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學習紙陀螺的制作方法,探索發(fā)現(xiàn)三角形、正方形的陀螺旋轉起來的奧秘。

  2、體驗自制玩具的愉悅和成功感。

  【活動準備】

  1、每桌卡片若干(圓形、正方形、三角形各種圖形片若干)。

  2、火柴棒、牙簽。

  3、圖案示范圖例。

  【活動過程】

  1、玩陀螺,引發(fā)幼兒制作陀螺的興趣。

  (1)請小朋友看看,老師帶來了什么?請你玩一玩:桌子上的圓形陀螺。

 。2)回憶并提問:這個陀螺是用什么做成的?你是怎么樣讓它轉起來的?它轉起來是什么形狀的?

  (3)正方形和三角形也可以做陀螺,猜一猜它們旋轉起來會是什么形狀的?

  2、引導幼兒討論制作陀螺的方法。

 。1)認識教師提供的.操作材料。各種圖形、火柴、牙簽、水彩筆等。

 。2)師:有了做陀螺的材料,可是我們怎么做呢?

  (3)教師同幼兒一起討論制作步驟:

 、龠x擇自己喜歡的圖形找到中心點。

 、谘刂行狞c把陀螺裝飾得更好看。

 、塾醚篮炘趫D形中間扎洞。

 、苡没鸩竦姆筋^從背面插入中心當轉軸,插到中間位置。

  3、幼兒自由設計制作陀螺。

  回顧過程及提出要求:

 。1)選一種自己喜歡的形狀找到中心點;

 。2)畫的快一點,也可以參考老師的圖案;

  (3)用牙簽扎的時候動作要輕,小心扎到手;

 。4)插火柴的時候手指捏緊火柴方頭,另一只手。

  4、探索及發(fā)現(xiàn)

 。1)幼兒試一試:請小朋友拿著你制作好的陀螺,它會轉起來了嗎?你發(fā)現(xiàn)它轉起來是什么形狀的?

  (2)個別提問:你做的是什么形狀的?它轉起來是什么形狀的?

 。3)幼兒再試一試,重點觀察三角形、正方形的陀螺旋轉起來時是什么形狀。

  5、延伸游戲:

  陀螺比賽:鼓勵幼兒到空地上,進行陀螺比賽。

大班科學教案 篇6

  設計思路

  學習活動書上有個站點——“什么時候睡覺”,而貓頭鷹是睡覺方式具有典型性的動物。而“怎么睡”又從貓頭鷹的有趣的睡姿引發(fā)幼兒對于動物界各種動物的睡覺方式的關注并提煉相關經(jīng)驗,這樣對幼兒來說更有價值。

  通過活動進一步激發(fā)幼兒對動物探索的興趣以及保護動物的意識。

  本次活動共分為三大環(huán)節(jié):在第一環(huán)節(jié)中猜謎中引導幼兒了解貓頭鷹的外形特征和生活習性;在第二環(huán)節(jié)中的看看說說形式中引導幼兒對各種動物的睡覺秘密的探索,激發(fā)對動物的興趣;在第三環(huán)節(jié)中的動手操作中再次強化貓頭鷹的特性的了解,在模仿游戲中體驗成功的快樂。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貓頭鷹的特點以及生活習性,探索動物睡覺的秘密。

  2、在制作頭飾的過程中體驗成功的快樂。

  3、通過觀察、交流與討論等活動,感知周圍事物的不斷變化,知道一切都在變。

  4、在交流活動中能注意傾聽并尊重同伴的講話。

  活動準備

  操作材料包、蠟筆、剪刀、ppt

  活動過程

  一、什么時候睡覺——引發(fā)興趣,猜謎與討論中初步了解貓頭鷹的外形特征和生活習性。

  1、猜謎語:遠看像只貓,近看像只鳥。夜晚捉田鼠,白天睡大覺。你從哪句話知道的?

  2、觀察貓頭鷹,說說貓頭鷹哪些地方像貓,哪些地方像鷹。貓頭鷹有哪些奇特的地方?

  3、貓頭鷹最大的本領是什么?

  4、貓頭鷹白天在干什么?晚上在干什么?

  5、還有哪些動物和貓頭鷹一樣也是晚上不睡覺的`?(貓、狼、鼠等)

  小結:貓頭鷹是典型的夜行性鳥類,它的視覺神經(jīng)非常敏感,白天的紫外線會對它的眼睛造成傷害。晚上正是它獵食的時候,它是不睡覺的,白天它才會睡覺。

  二、有趣的睡覺方法——在看看說說中引導幼兒探索了解動物的睡覺秘密

  1、出示圖片,看看其他小動物是怎樣睡覺的?

  2、動物睡覺的方法有哪些?

  小結:動物有各種各樣的睡姿,有趴著睡的、站著睡的、睜著眼睛睡的,真有趣。

  3、學一學小動物睡覺的姿勢:

  馬——站著,蝙蝠——倒掛,刺猬——蜷成球形,丹頂鶴——單腳站立,魚——睜著眼睛睡覺,烏龜——縮到龜殼里,貓頭鷹——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三、制作貓頭鷹頭飾——在制作玩具貓頭鷹的過程中進一步了解貓頭鷹的特點以及習性

  1。(出示操作材料包)教師提示制作步驟

  眼睛處挖兩個孔,陰影處各開一刀(提示幼兒用對折剪方法)

  剪下抽拉條,將長紙條插入剪開口

  選擇2種相似色為貓頭鷹涂色,注意對稱部位

  2。輕輕抽拉長紙條,看看貓頭鷹的眼睛有什么變化?說說它什么時候睜眼,什么時候閉眼。

  四、模仿貓頭鷹的活動。

  活動反思

  捕鼠能手貓頭鷹是幼兒喜愛的一種動物。它大頭圓面,兩只圓溜溜的炯炯有神的大眼睛,花紋清晰的羽毛,特征明顯,用繪畫的形式容易表現(xiàn),能使幼兒得到成功的體驗和美的享受。這一活動不僅能激發(fā)幼兒對繪畫的興趣,而且能進一步萌發(fā)幼兒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為了激發(fā)幼兒的作畫興趣,導入部分我采用了猜謎的形式展開的!斑h看像只貓,近看像只鳥,夜晚捉田鼠,白天睡大覺”,從中來理解貓頭鷹的外形特征,生活習性,我還給孩子們講了貓頭鷹的許多有趣故事。因為有了前半部分的認識和感知,所以孩子們的作品生動、有趣,有貓頭鷹躲在樹上等待田鼠出洞,有貓頭鷹在夜間捉田鼠、與蛇搏斗等。

  在長期的美術教學過程中,我總結出了一點,在幼兒作畫前一定要講細、講透,并且提出相應的要求,這樣孩子們才有啥畫,畫地生動、畫地大氣。美術課,我認為不一定要把大部分的時間放在孩子們作畫上,只有理解了、認識了,畫面才豐富、生動、有趣,我們應該打破以往的思想觀念,即,兩頭短中間長的模式,因為我們的美術目標是激發(fā)孩子們的興趣,培養(yǎng)他們豐富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體驗作畫的過程,體驗成功的喜悅,而不是要求孩子們?nèi)绾稳绾萎嫷南瘢悦看位顒游覀儜摳鶕?jù)情況而定,把時間的傾重點放在那里。

大班科學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利用幼兒園玩水池為幼兒提供玩水的機會,感知水的特點,鞏固對水的認識。

  2、引導幼兒用各種資料投放水中玩耍,感知不同物體的“沉”與“浮”現(xiàn)象。

  3、培養(yǎng)幼兒觀察、比較、歸納的`能力。

  活動準備

  1、課件:可以吸水的

  2、塑料制品,木制品,紙制品,泡沫制品,小石塊等。

  3、大水盆若干。

  活動過程

  一、感覺游戲

  1、鼓勵幼兒到水盆里玩水

  2、嘗試

  —試試用雙手捧水;

  —體會把手掌平放在水中與手指插入水中的不同感覺;

  3、發(fā)現(xiàn)

  —能看見水中的小手,是因為水透明、無色,捧著的水一會兒沒有了,是因為水會流動等等;

  —把手掌平放水中用的力比手指插入水中用的力更大。

  二、聽覺游戲

  1、請幼兒將塑料制品一一投入水中。

  2、試一試

 。1)聽一聽、比一比不同資料投入水中聲音的大小。

 。2)聽一聽、比一比不同資料從高處、低處投入水中聲音的大小。

 。3)得出結論:從高處將資料投入水中比低處將資料投入水中聲音大,

  重的資料投入水中比輕的資料投入水中聲音大。

  三、觀察、比較、歸納游戲

  1、觀察不同資料投入水中的沉浮現(xiàn)象

  比較資料的輕、重、厚、薄

  2、感知資料的輕、重、厚、薄和“沉”、“浮”的關系

  歸納那類資料會沉于水中,那類資料會浮于水中。

  四、觸覺游戲

  1、用手觸摸、感知那些資料吸水,那些資料不吸水。

  2、哪些資料遇水會爛,那些資料遇水完好如初。

 五、收拾整理資料。

  請幼兒把水中的所有資料收集在塑料袋里,使水中無雜物。對幼兒進行環(huán)保教育一一維護水資源。

  活動延伸

  請幼兒把今日玩水“水中的發(fā)現(xiàn)”告訴爸爸媽媽。和爸爸媽媽一起探索新的發(fā)現(xiàn)。

大班科學教案 篇8

  設計意圖:

  這是大班上學期的一節(jié)科學活動?茖W活動一直是幼兒很喜歡的課程,因為可以通過自己的操作驗證猜測,得到答案。我班幼兒在之前的活動中已經(jīng)累積了相關的沉浮知識,本次活動是在幼兒已有的經(jīng)驗上加強難度,通過操作,讓幼兒進一步認識沉與浮,知道通過改變形狀和重量可以改變沉浮的'狀態(tài)。

  活動目標:

  1.豐富有關物體沉浮的經(jīng)驗,探索改變物體沉浮狀況的不同方法。

  2.對科學現(xiàn)象產(chǎn)生興趣,提高探索的積極性。

  3.初步嘗試實驗的一般過程。

  重點:對科學現(xiàn)象產(chǎn)生興趣,提高探索的積極性。

  難度:探索改變物體沉浮狀況的不同方法。

  活動準備:

  1.教師用具:裝水的瓶子、橡皮泥、塑料玩具、積木、石子、彈珠、盛滿水的大水盆、活動記錄表

  2.幼兒學具:盛滿水的大水盆、裝水的瓶子、橡皮泥

  活動過程:

  一.感知材料,引出主題

  1.請幼兒看一看、摸一摸操作材料,說一說材料的名稱和摸上去的感覺。

  2.提問:這些材料放在水中會怎樣?

  3.進行猜測記錄。

  二.驗證猜測

  1.教師根據(jù)幼兒的大膽猜測與幼兒一同驗證結果。

  2.記錄實驗結果,與猜測的進行比較。

  3.與幼兒一同觀察記錄表“沉下去”和“浮上來”,并得出結論:哪些物體浮在水面上,哪些物體沉入水底。

  三.幼兒探索,尋找改變物體沉浮狀況的方法

  1.選擇兩個典型的物體,嘗試改變物體的沉浮狀態(tài)。

  2.幼兒探索:

  ①讓浮在水底的瓶子沉下去。

 。ǜ淖兤孔拥闹亓浚蛘咄斗湃舾傻膹椫、石子,認識懸浮 )

 、谧尦寥胨椎南鹌つ喔∩蟻。

 。ǜ淖兿鹌つ嗟男螤顝亩淖兏×Υ笮。

  3.幼兒相互交流自己的實驗結果,小結:改變物體的形狀和重量都可以讓物體的沉浮發(fā)生變化。

  四.活動延伸

  教師:剛才我們對瓶子和橡皮泥的沉浮進行了改變,那剩下的其它材料我們可以用哪種方法成功改變它們的沉浮狀態(tài)呢?回家和爸爸媽媽一同試試看吧!

大班科學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了解魚類的主要特征。(身體表面有鱗,用鰓呼吸,靠鰭運動,用卵繁殖后代,終生離不開水)。

  2、學習分辨魚類和非魚類,并說出理由。

  3、發(fā)展合作探究與用符號記錄實驗結果的能力。

  4、培養(yǎng)探索自然的興趣。

  5、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活動準備:

  1、經(jīng)驗準備:

  幼兒對于鯽魚和金魚已經(jīng)有了充分的觀察,積累了一定的經(jīng)驗。

  2、物質準備:

  PPT、金魚和鯽魚的手偶各一個、人手一張指示牌,正面笑臉,反面哭臉。

  活動過程:

  一、故事導入--《鯽魚搬新家》的故事。

  二、找出鯽魚和金魚的共同特征--通過比較在黑板上羅列出鯽魚和金魚的共同點。

  --及時幫助幼兒歸納總結出魚的特征。

  三、選擇區(qū)域:它們是魚嗎?

  --提出問題:烏龜是魚嗎?

  師:孩子們你們認為烏龜是魚的,請坐在A區(qū);覺得不是的,請坐在B區(qū)。

  師:你為什么會覺得不是魚呢?(說說理由)--教師播放烏龜生活習性的視頻幫助孩子理解為什么烏龜不是魚。

  四、根據(jù)已有經(jīng)驗判斷墨魚是魚嗎?

  1、點擊PPT,出示墨魚,猜想:墨魚該屬于什么類?

  師:這時又來了一只墨魚(點擊PPT),你們認識它嗎?大,考吧.幼師,網(wǎng)出,處!魚兒和非魚兒都想墨魚加入自己的隊伍,你認為它應該加入哪支隊伍呢?她究竟是魚類還是非魚類呢?為什么?

  2、根據(jù)幼兒對墨魚的判斷為"魚類"、"非魚類"兩個答案為分組依據(jù),把幼兒分為"魚類""非魚類"和"不確定"三類。

  3.模擬辯論的形式,兩組各派代表,表述自己的理由。

  例如:魚組墨魚會游,所以它是魚類。

  非魚組墨魚沒有鰓和鰭,可是魚是有魚鰓和魚鰭的,所以它不是魚類。

  4、借助PPT,了解"墨魚"的特征。

  四、辯論結束。

  師:墨魚到底加入了魚類還是非魚類呢?讓我們一起聽聽墨魚是怎么說的。

  五、《小朋友的書-動物王國》

  --小朋友,你認識這些水中生物嗎?哪些生物你覺得不是魚類呢?說一說你的原因。

  活動延伸:

  請你再去收集資料:還有哪些"x魚"其實不是真正的"魚"。

  三、根據(jù)已有經(jīng)驗判斷蝙蝠是鳥類還是獸類。

  1、點擊PPT,出示蝙蝠,猜想:蝙蝠該屬于什么類?

  師:這場戰(zhàn)爭進行的真的很激烈,很難分出勝負,這時又飛來了一只動物(點擊PPT),你們認識它嗎?鳥類和獸類都想蝙蝠加入自己的隊伍,你認為它應該加入那只隊伍呢?她究竟是鳥類還是獸類呢?為什么?

  2、根據(jù)幼兒對蝙蝠的判斷為"鳥類"、"獸類"兩個答案為分組依據(jù),把幼兒分為"鳥類""獸類"和"不確定"三類。

  3、模擬辯論的'形式,兩組各派代表,表述自己的理由。

  例如:鳥類組蝙蝠會飛,所以它是鳥類。

  獸類組鳥的嘴巴尖尖的,可是蝙蝠是有牙齒的,所以它不是鳥類是獸類。

  4、借助PPT,了解"蝙蝠"的特征。

  教學反思:

  這節(jié)課中,我覺得我的活動提問較之前有了很大的提高,提問的效果也很好?梢哉f在大家的討論下,提問的有效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幼兒不僅會說了,而且還更會問了。這樣的自由探索活動吸引了孩子們的注意力,也激發(fā)了他們的學習熱情。孩子們在輕松、愉快地氛圍中,發(fā)揮了他們在活動中的主動性,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發(fā)展。

大班科學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1、認真觀看皮影戲,了解皮影戲的特點和制作方法。

  2、嘗試自己制作皮影人,學會活動部位相互重疊的制作技能,并能正確統(tǒng)計所需要的材料。

  3、能自由操作皮影人,進行簡單的皮影表演,體驗制作、表演活動帶來的無限樂趣。

  活動準備:

  1、皮影戲錄像一段(自己根據(jù)情況準備),一塊長白布,一盞探照燈。

  2、提前卡皮影戲表演以及皮影動畫片,了解皮影戲的特點。

  3、透明膠片或玻璃紙、彩筆、繩子、小棒、按扣、剪刀、打孔機、統(tǒng)計表等操作材料若干。

  4、幼兒用書第1冊第36-37頁。

  活動過程:

  1、組織幼兒認真觀看皮影戲,了解皮影戲的特點,探索皮影的制作方法。

 。1)請幼兒觀看皮影戲,激發(fā)制作愿望。

 。2)教師介紹皮影戲的由來和特點(資料附后)。

 。3)教師帶領幼兒看幼兒用書分析皮影的制作方法:

  1、在透明膠片或玻璃紙上畫好自己喜歡的人物,注意連接處一定要多畫出一塊,以便連接固定;畫好后剪好每個一個部位。

  2、根據(jù)所畫角色的塊數(shù),計算出自己需要的按扣、小繩和小棍的數(shù)量。

  3、在連接處打孔,用按扣將各部分固定連接。固定不要太緊,要保證能活動。

  4、把小繩和小棍固定在皮影上,使皮影的關節(jié)能夠活動。

  2、教師巡回指導幼兒制作皮影,重點提醒連接部位的畫法和按扣的`連接方法。

  3、請幼兒展示交流并能自由操作自己制作的皮影。

  4、指導幼兒在白布前,通過探照燈的照射操作皮影進行皮影戲表演。

  活動延伸:

  教師進一步引導幼兒探索操作皮影人的方法,嘗試合作進行有情節(jié)的皮影表演。

【大班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經(jīng)典]大班科學教案08-09

[精選]大班科學教案08-13

大班科學教案【精選】08-16

【精選】大班科學教案08-21

大班科學教案[精選]08-03

【經(jīng)典】大班科學教案07-27

大班科學教案【經(jīng)典】07-30

大班科學教案(經(jīng)典)07-28

大班科學教案06-15

大班科學教案(經(jīng)典)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