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中班科學活動教案匯總十篇
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么什么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中班科學活動教案10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通過看一看、摸一摸、剝一剝、嘗一嘗等感知活動,感知、探索荔枝的特征。
2、探索怎樣用又快又方便的方法剝開荔枝,激發(fā)幼兒對科學活動的探索興趣。
活動準備:
荔枝若干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出課題。
1、師:你們吃過荔枝嗎?
師:今天老師就帶來了許多荔枝呢。我們一起來看看荔枝是怎樣的呢?
二、探索荔枝的奧秘。
1、看一看
師:用小眼睛觀察一下荔枝是什么顏色,什么形狀的?
2、摸一摸
師:用小手摸一摸荔枝的殼是怎樣的.?有什么感覺?
3、剝一剝
師:荔枝里面有什么呢?自己想個最好的辦法來打開荔枝,待會請你來告訴小朋友你是用什么方法將荔枝打開的?
師:我剛發(fā)現有小朋友是用嘴巴咬的方法去打開的,這樣一點都不衛(wèi)生,所以我們不好用嘴巴去咬荔枝。那我們有什么好辦法嗎?要又快又方便。(嘗試第二次剝荔枝)
4、聞一聞
師:我們都剝好了,發(fā)現里面的荔枝肉是有點透明的,那我們現在聞一聞,荔枝是什么味道?
5、嘗一嘗
師:我們一起來嘗一嘗荔枝到底是什么味道的呢?看一下荔枝肉里面還藏著什么?
師:荔枝肉含豐富的維生素C和蛋白質,有助于增強機體免疫功能。但是荔枝也不能多吃,多吃會出現頭暈、口渴、惡心、出汗、肚子疼、心慌等現象,會得“荔枝病”呢。
三、利用荔枝殼、核制作裝飾畫
師:現在我們用剝下來的荔枝殼或核拼成一幅畫或一個作品。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喜歡玩泥,能愉快地學做泥球。
2.了解泥的顯著特征,感受濕泥的粘性。
3.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發(fā)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用細泥鋪成一泥地,人手一瓶水,(上面開一小孔)一個小盆,圍兜,各種泥制品等。
活動過程:
一.觀察感受干泥
1.帶幼兒到泥地前,一起來玩泥巴。
2.引導幼兒用手摸一摸,抓把泥吹一吹,用腳在泥里踩一踩,比較不同。(知道干泥是松松的.,軟軟的。)
二.嘗試做泥球
1.讓幼兒自己嘗試做泥球,發(fā)現做不成泥球,引出要加水。(將水放在一邊,不做提醒。)
2.幼兒加水繼續(xù)嘗試,觀察幼兒是否加了適量的水。(不做指導)允許個別幼兒嘗試失敗。
3.請做成的幼兒來演示,講解用什么辦法,如何做成泥球。
4.請幼兒用語言講述如何做成泥球,教師根據幼兒的講述做泥球。故意加過量的水引導幼兒觀察。從而引導幼兒發(fā)現要加適量的水,才能做成泥球。
5.幼兒再次嘗試:教師引導幼兒感受泥濕了就會粘在手上,粘在一起。
6.請幼兒將自己做好的泥球放在自己的小盆子里,比一比,看一看誰做的泥球最多,最圓。
三.嘗試討論
1.你還在哪里看見過泥?什么東西長在泥里的?
2.泥可以做泥球,種樹,花,西瓜等東西以外,還可以做什么?
。ㄗ層變盒蕾p泥娃娃,泥做的花盆,磚等)
四.延伸活動
1.請小朋友回家去一起和爸爸媽媽媽找一找,還有什么別的東西是用泥做的, 帶來給小朋友看。
2.引導小朋友用泥做其他事物。
活動反思:
通過孩子動手操作,自我展示,進一步培養(yǎng)了他們動手操作能力,語言的表達能力以及幼兒的創(chuàng)作思維能力。讓孩子們在活動過程中盡情的玩,盡情的做,體會成功的樂趣。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 篇3
活動準備
放大鏡、P PT、圖片等。
活動目標
感受放大鏡為我們生活帶來的便利。
了解放大鏡具有放大物體影像的功能,并會正確使用放大鏡。
活動過程
一、游戲:找找小瓢蟲
。ㄒ唬、出示圖片,請幼兒從中找出小瓢蟲,并用筆圈出來。
設計意圖:幼兒人手一張小圖片,邊找小瓢蟲,邊用筆圈出來。教師在設計圖片時,有意識地將小瓢蟲畫得非常小。不僅如此,還“混”入了一些顏色、形狀與小瓢蟲相似的草莓,在增加趣味性的同時,讓幼兒意識到“看起來有點困難”,為后面的活動埋下伏筆。
。ǘ、討論與驗證(結合PPT畫面):
1.你找到小瓢蟲了嗎?它們分別躲在哪里?
設計意圖:由于畫面大、小瓢蟲分布分散且沒有規(guī)律,這給幼兒的觀察以及表述都設置了難度。因此,當幼兒表述不清楚的時候,教師在PPT畫面上添加了網格。網格的出現無疑給幼兒搭建了“腳手架”,既可引導幼兒結合網格,按照一定的順序進行觀察,初步了解有序觀察的方法,又便于幼兒用語言進行表達。
2.找對了嗎?有什么辦法能夠讓我們看得更清楚?
設計意圖:由于圖片上的小瓢蟲太小,因此,幼兒產生了爭論:有的覺得圖片中有許多小瓢蟲;有的覺得里面有一些不是小瓢蟲,好像是草莓;有的則模棱兩可,無法給出確切的答案。幼兒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很容易聯想到“放大鏡”。工具的'出現顯得順理成章。
3.使用放大鏡進行驗證。
設計意圖:此時幼兒對于放大鏡的使用都基于原有的經驗。有的幼兒將放大鏡貼在圖片上;有的幼兒將放大鏡貼著自己的眼睛;當然也有的幼兒會不斷地調節(jié)放大鏡與圖片之間的距離,以求看得最清楚。無論幼兒如何使用放大鏡,教師都要給予積極的鼓勵,因為幼兒在使用的過程中,確實感受到了放大鏡具有放大圖片的功能,只有使用放大鏡,才能讓我們看清楚圖片上的小瓢蟲。
。ㄈ⑿〗Y:放大鏡真神奇。≡拘⌒〉膱D案在放大鏡下會變大,讓我們看得更加清楚。
(四)、一共找到了幾只小瓢蟲呢?讓我們一起來數一數吧!
設計意圖:結合PPT,再一次引導幼兒能夠運用先前的好方法——在網格的幫助下,按照一定的順序數數,以鞏固有序觀察的方法。
二、這些瓢蟲一樣嗎
。ㄒ唬、你們找到的7只小瓢蟲都一樣嗎?用剛才數數的好方法,再用放大鏡仔細地看看,把相同的小瓢蟲找出來。
設計意圖:此環(huán)節(jié)主要幫助幼兒梳理兩個問題,一個是放大鏡的使用方法,這是本次活動的重點,也是難點。另一個是鼓勵幼兒能夠在放大鏡的幫助下,運用先前有序觀察的方法,觀察、比較小瓢蟲。因此,在實踐操作的過程中,教師可將個別幼兒使用放大鏡的好方法用旁白的方式給予其他幼兒提示,如:××小朋友還會上下移動放大鏡,估計在調整距離,使自己能夠把小瓢蟲的樣子看得更清楚……但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也需要恰當地把握好語氣、語調及音量,使自己的旁白既不影響幼兒的觀察,又能起到提示的作用,讓幼兒學會正確使用放大鏡的方法。
(二)、其他幾只小瓢蟲長得什么樣呢?你們看清楚了嗎?
。ㄈ⑾嗷ヲ炞C、交流。
設計意圖:在驗證的過程中,教師不僅要再次幫助幼兒梳理放大鏡的使用方法,還可以通過過程性的小問題:用剛才的好方法,從小瓢蟲頭部開始看起,一點一點往下看,比比兩只小瓢蟲是不是長得一模一樣?幫助幼兒再次鞏固有序觀察的方法。
小結:原來拿著放大鏡看東西也是有方法的。
三、有用的放大鏡
。ㄒ唬、平時誰會使用放大鏡?為什么要使用放大鏡?
。ǘ、結合幼兒的討論,介紹放大鏡在生活中的使用(播放PPT)。
設計意圖:放大鏡作為一種工具,在生活中的使用非常普遍,因此,了解放大鏡在生活和工作中的使用是為了讓幼兒進一步體驗放大鏡的功用,加深幼兒對放大鏡的了解。
小結:聰明的人們發(fā)明了這么有用的小工具——放大鏡,為我們的生活服務,使我們的生活更方便。
四、延伸
繼續(xù)使用放大鏡觀察各種小昆蟲。
尋找生活中其他有用的小工具。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 篇4
活動設計背景
是 “觀察自己的手”,從而問學生有關指紋的問題—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通過觀察比較得出結論—交流成果,最后讓學生初步知道人們利用指紋的特點在高科技領域的運用。從而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表述能力、思維的概括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及想象能力;多方面發(fā)展兒童多元化智能的同時也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情感和創(chuàng)新精神。在引入時,我出示學生自己畫的指紋畫,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同時將指紋的'作用展示給學生,讓他們感受到指紋的奇妙。在生活中,學生觀察過自己的指紋,但這種觀察往往只停留在表面,因而教學中我引導學生初步了解指紋。
活動目標
1、培養(yǎng)幼兒探索自身的興趣。
2、培養(yǎng)幼兒細致的觀看才能。初步認識指紋的形狀和性質。
3、指引幼兒知道每個人的指紋是各不相同,初步了解指紋在生活中的應用。
4、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fā)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5、激發(fā)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培養(yǎng)學生的仔細觀察能力
難點:學生了解、熟悉指紋的形狀
活動準備
1、 紅色印泥若干盒:白紙,抹布若干。
2、放大鏡每人一個。
活動過程
一、導入:給幼兒講一個關于用指紋破案的故事,引起幼兒觀看指紋的興趣。
二、展開
(一)印指紋
讓幼兒用手指蘸印泥將指紋印在紙上,請幼兒說說自己的發(fā)現。
(二)觀看指紋
1。指引幼兒用放大鏡觀看自己的指紋和紙上的指紋印,說說自己的指紋是什么樣的,它像什么。
2。指引幼兒互相觀看指紋印,說說每個人的指紋有什么不同。
三、懂得指紋的作用
1。出示老師們的兩種較為典型的指紋印,指引幼兒觀看它們的差別,找一找自己指紋的特點。
告訴幼兒;每個人的指紋是各不相同的,而且指紋永遠不會變,因此可以用來辨認人。
2。演示用蘸有印泥的手指一一觸摸玻璃杯、筆、電話等物,請幼兒說說有什么發(fā)現。當我們的手指和物體接觸時,將會留下指紋。
這一點對哪方面有幫忙?(警察叔叔能夠應用罪犯留下的指紋作為證據抓住罪犯。)
教學反思
通過學習讓學生初步理解并知道自己的手指的指紋,也讓學生初步知道,雖然我們都有指紋,但因為遺傳原因,他們各有不同,也讓學生初步知道自己手指的指紋有三種,(箕形指紋,弓線指紋,和斗形指紋)也讓學生初步了解我們每個人的指紋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讓學生知道每個人的指紋是不一樣的,警察就是利用這點講罪犯抓住的,醫(yī)生也是通過指紋檢查出很多疾病的等 。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 篇5
設計意圖:小班第二學期孩子們已經了解了有的東西放在水里會沉下去,有的東西放在水里會浮起來。而且對鹽溶解于水的現象也有一定的了解。基于中班孩子的年齡特點,他們對科學知識有探究的愿望,愿意去嘗試。因此我將二者相結合設計了這次活動,讓孩子自己動手試驗,自己參與探究。感知鹽不僅溶解于水還能增加水的浮力,讓孩子初步了解科學的神奇。提高了孩子主動探索和學習的積極性。
活動目標:
1.通過實驗,知道鹽可以增加水的浮力。
2.發(fā)展幼兒的動手觀察力和操作能力。
3.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顒又攸c:通過活動,知道鹽可以增加水的浮力。
活動難點:幼兒動手操作,成功地讓雞蛋浮上來。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幼兒有關于物體沉浮、溶解的初步經驗。
物質準備:教師:裝有水的透明杯子一個,雞蛋一個,攪拌棒一支,鹽一杯;視頻《死海的秘密》。幼兒:裝有水的透明杯子、雞蛋、小勺子人手一份。鹽每組一份,毛巾每組一條。
活動過程:
一、魔術“蛋寶寶浮起來”導入,激發(fā)幼兒興趣 1.出示材料,幼兒觀察雞蛋在水里的沉浮 師:小朋友們,這里有一杯水,雞蛋寶寶要去水里游泳了,你們看,蛋寶寶會游泳嗎?(不會,沉到水底了) 2.教師演示魔術“蛋寶寶浮起來” 今天張老師要為大家表演一個魔術。這個魔術可以讓蛋寶寶在水中浮上來。這是我的魔術粉(鹽),我要把它倒進去,用魔術棒攪一攪。(用攪拌棒慢慢攪拌,邊說“變變變”直至蛋浮起來) 提問:蛋寶寶怎樣了? (浮起來了)
二、是什么魔術粉讓蛋寶寶浮起來?引發(fā)幼兒猜想與假設 1.幼兒猜測,魔術粉到底是什么?你覺得我的魔術粉是什么?(幼兒自由發(fā)言,教師從魔術粉的顏色、形狀等方面提示幼兒) 2.教師設置懸念,激發(fā)幼兒探索欲望剛才有的小朋友猜的是鹽、有的猜的是糖、有的猜的是味精,其實你們每組的桌子上都有一份魔術粉呢!等會兒請你們自己去看一看,或用手指占取嘗一嘗到底是什么?
三、幼兒實驗,讓“蛋寶寶浮起來” 1.交代實驗要求每組的桌子中間都有一份魔術粉,每個小朋友的位子上都有一杯水和一個雞蛋,請小朋友將雞蛋輕輕放入杯子中,再用勺子舀進魔術粉,輕輕攪拌,注意魔術粉要放得足夠多才會成功哦!2.教師巡回指導指導重點:觀察指導幼兒輕輕攪拌,注意魔術粉的用量。引導幼兒間相互觀察、交流實驗的結果,感受新奇發(fā)現的樂趣。(討論交流分享)
四、交流實驗結果
揭示魔術粉的真實身份 說一說水里加入什么魔術粉使蛋寶寶很快浮上來?(鹽)
2.引發(fā)幼兒對鹽溶解于水增加水的浮力的思考 我們知道鹽加入水里會溶解,為什么鹽在水里溶解了,雞蛋寶寶就能很快浮上來呢?(自由討論)
3.介紹詞語:浮力 那是因為鹽溶解在水里,增加了水的`浮力,浮力增大了,雞蛋就能浮上來了。
五、知識遷移
。苯榻B“死海的秘密” 師:地球上有一個神奇海洋叫“死!薄:芫靡郧坝袀將軍抓了一群士兵,想把他們放到死海里淹死,可是士兵都浮在海面上,沒有沉下去,結果一個都沒淹死
2.幼兒觀看視頻“死海的秘密”。
3.知識遷移:提問:在死海里的人為什么不沉下去呢?你發(fā)現了死海的秘密了嗎?
4.教師與幼兒總結:原來,鹽可以增加水的浮力,才能使沉在水下的蛋寶寶浮上來。同樣,死海的海水里含有大量的鹽,所以士兵們都浮上來了,沒有淹死。
六、延伸活動今天的發(fā)現可真神奇啊,鹽的作用真奇妙,它還有很多奇妙的地方等我們來發(fā)現呢,小朋友如果有新的發(fā)現一定要跟我們分享哦!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 篇6
一.說教材
數來源于生活,運用于生活.人是序數這個內容靈活豐富,符合幼兒年齡特點和已有的生活經驗。因為敘述教學中既有方向性的序數,也有初步的二維空間序數的認知,是對幼兒在日常生活中積累的一些零散的.無意識的序數感知的整合。但這些知識光靠教師枯燥無味的講解,幼兒是沒有興趣的,那怎樣引導幼兒輕松學習呢?我嘗試用游戲的形式,將“認識5以內的序數”作為教學內容,讓幼兒在輕松愉快地活動中自主探索.學習。并能為以后學習10以內的序數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活動目標定位
活動的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著導向性作用。原教案的活動目標只定了認知目標,我根據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及實際情況,確定活動認知.情感.能力三方面的目標。具體如下:
1.正確感知物體在序列中的位置,并能用第一至第五的序數詞表示物體在序列中的.位置。
2.學習按給出的序數詞找到它所表示的位置。
3.發(fā)展幼兒思維的邏輯判斷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4.培養(yǎng)幼兒在計算活動中的興趣。
原活動的重難點是學習從不同方位觀察認識5以內物體的排列次序。這樣對幼兒來說有點太深奧。根據現目標,我把活動的重點定位于感知物體在序列中的位置,活動的難點是用序數詞來表示物體的位置。
三.活動準備
原教案中的活動準備為活動的開展是準備較充分的。但為了給幼兒創(chuàng)設一個良好的
不錯的學習情景和提供充足的操作材料,我準備了以下材料:森林小區(qū)圖.樓房圖.各種小動物教具若干.
寫有1—5序數的“鑰匙”一套.幼兒每人一套空白卡片.一只黑色筆.一張照片供游戲使用。
三幅色彩鮮艷的背景大圖,采用了磁性教具,一方面方便幼兒操作,節(jié)約課堂時間,另一方面提高了教具的使用率和使用次數。
四.說教學過程
原教案教學過程中三個環(huán)節(jié)是比較清楚,幼兒在學習中也比較積極.教師也提供教學具讓幼兒操作,并在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安排了游戲讓幼兒鞏固知識,基本上達到了活動目標。但整個過程始終是教師直接引導啟發(fā),幼兒的思維受到了約束,活動中體現了教師的主導作用,以幼兒為主沒在活動中體現出來。在教學中教師運用了操作法.引導法.講解法和游戲法,讓幼兒在學習中能愉快輕松,從中學到知識,但教師注重了知識的掌握,沒考慮到讓幼兒學到的知識得到深化.運用。
針對原活動中的不足之處,我把新教案的教學過程設計為四個環(huán)節(jié):
第一個環(huán)節(jié)是學習用第幾座的形式來表示五座房子的序數,興趣是幼兒學習的動機,通過幫小動物搬房子,給5座小房子釘門牌號碼,學習序數詞第一至第五,并讓幼兒動手操作,教師及時地肯定孩子們的動手操作能力,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還讓孩子們表達了幫助他人以及成功所帶來的喜悅心情。
第二個環(huán)節(jié)通過給5個小動物分5座小房子的游戲,請 幼兒按小動物所在的位置掛相應的數字鑰匙。立即對第一個環(huán)節(jié)的知識進行了復習和鞏固。這個活動結束時采用了一小段歌表演的形式,既讓幼兒體驗成功又一次強調了助人為樂的良好行為習慣。
第三個環(huán)節(jié)我給孩子們加深了難度,進一步啟發(fā)幼兒探索,通過再幫小動物找房子這一活動,讓幼兒學習能夠按指定的序數詞來找到相應的位置。幼兒在說說做做這樣輕松愉快的游戲氣氛中,孩子們順利地完成了任務。
第四個環(huán)節(jié)是對前面三個環(huán)節(jié)的鞏固,我又適當提高了難度,讓幼兒學習用第幾層第幾間形式表述物體所在的位置。通過已有的生活經驗讓幼兒說說自己是第幾層第幾間,使幼兒把體驗結果上升到理性認識。幼兒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參與愿望和積極性都很高。
這四個環(huán)節(jié)的安排,我是根據幼兒園教育綱要中的科學指導要點的第一條指出:幼兒的科學教育是科學啟蒙教育,重在激發(fā)幼兒的認識興趣和探索欲望。整個活動依據幼兒的學習規(guī)律和年齡特點,由淺入深,層層遞進,選擇最貼近幼兒的生活經驗為內容,注重整個活動的綜合性.可操作性.寓教育于游戲活動中。根據幼兒喜愛游戲的天性和思維的特性,本節(jié)課通過幫小動物找房子的游戲串成一系列的操作活動貫穿整個活動,在整個學習活動中,始終以幼兒為主體,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引導.啟發(fā)幼兒探索,來調動每個幼兒思維的積極性。通過讓幼兒動口.動手.動腦,積極主動地參與活動,給幼兒一個自由空間,讓幼兒自主操作,體驗成果,讓他們在操作中獲得知識經驗,發(fā)展各種能力,培養(yǎng)興趣,達到認識5以內序數的目標,并且能進一步學鞏固它。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在比較葉子間不同及其與其他物體間相同的過程中,激發(fā)觀察興趣,提高觀察能力。
2.體驗與感受葉子的趣與美(獨特性、豐富性)。
3.在活動中,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發(fā)現現象,并能以實證研究科學現象。
4.使幼兒對探索自然現象感興趣。
5.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fā)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活動準備:
1.一些關于樹、葉子的圖片PPT、春天葉子萌芽視頻
2.紙船、蘋果、羽毛球拍、糖果紙袋、鏟子、刷子、紙巾等
3.電腦、電視機
活動過程:
一、樹圖片,引起幼兒注意
師:今天跟楊老師來上一節(jié)有趣的課,看看,圖上有什么?(樹)
師:我們幼兒園有樹嗎?這棵樹是什么顏色的?可是現在,我們幼兒園的樹是什么顏色的?
師:看什么掉下來了?(落葉)
師:那你們覺得同一棵樹上的落葉長得一樣嗎?
二、依次出示PPT圖片
讓幼兒根據老師出示的.雙胞胎葉子圖片做比較,找出5個不同點
三、出示梨子和樹葉對比圖,讓幼兒仔細觀察
讓幼兒找出梨子和樹葉的相同點,并用完整的語言表達出來
四、教師講操作要求,幼兒開始操作
師:2種不同的東西,都能找出很多一樣的地方,現在后面2張桌子上放著許多不一樣的東西,楊老師請你們等會仔細去看一看、摸一摸、聽一聽,然后去為我們的葉子找一個朋友,只要找一個朋友,只要有一個相同的地方,就可以做朋友,好不好,找到了就坐到位置上。
五、幼兒開始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六、講評幼兒為葉子找到的朋友
請個別幼兒上前講述和葉子的相同點。
七、播放春天葉子萌芽的視頻
總結:現在,我們是什么季節(jié)?冬天到了冬天過去了,春天還會再來,現在已經是20xx年的年尾了,20xx年過去了,馬上又會迎來20xx年,葉子掉落了,到了春天,葉子還會再長出來,這就是循環(huán),在我們美麗的大自然,只要你用眼睛去看,去發(fā)現,去尋找,去感受,還能發(fā)現我們大自然的小秘密,你們說對嗎?下次我們再去找一找,好不好?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一開始我先出示樹的圖片,引起幼兒的注意,然后再慢慢引導落葉,讓幼兒在兩片雙胞胎葉子中找不同點,幼兒找得還是很仔細的,有很多幼兒都能說出兩片葉子的不同點,但在幼兒在找梨和葉子的相同點的時候,有點困難,但經過老師的引導,幼兒幼兒能說出幾個,所以老師的引導還是很重要的,最后讓幼兒觀看了春天葉子萌芽的視頻,讓幼兒充分的感受到了大自然循環(huán)的規(guī)律。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 篇8
活動設計背景
戶外活動時孩子們拿著風車正玩得開心,突然一陣風吹來使孩子們格外興奮,大家都在比較站著不動誰的風車轉的快,為此爭論不休,可是為什么會有這樣的現象呢誰也不理解?《綱要》中指出幼兒園以激發(fā)孩子對周圍事物、現象的好奇心及探索周圍世界和學習科學的興趣,培養(yǎng)幼兒關心、愛護自然地積極情感和態(tài)度。為了讓孩子清晰地了解這一現象,特設計本節(jié)課。
活動目標
1、感受風吹來的方向。
2、了解風為自己的生活帶來的方便。
3、能觀察、比較出不同的風。
4、通過觀察記錄和動手操作活動,容幼兒嘗試產生風的各種方法,激發(fā)幼兒探索自然現象的興趣。
5、初步了解風力有大小之分,風力大小與人們的關系。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感受風的方向。
難點:觀察、比較不同的風。
活動準備
風車、扇子、風箏、小盤子、圖書、紙張、泡泡水、紙飛機、紙飛鏢、羽毛、電風扇、課本(人手一本)
活動過程
1. 引起興趣
教師:“誰也看不到我的影子,誰也捉不住我的身子,沙沙沙,有時我只搖搖樹枝,嘩嘩嘩,有時我要推倒房子,請你猜猜我的名字?”(風)還有什么方法能使風兒出現?
幼兒探索各種可以起風的方法。
2、有關風的圖片(有益的風和有害的風)
(1)游戲:《我們會制造風》通過幼兒自由玩風車、吹泡泡、玩紙飛機、紙飛鏢等各種活動體驗風的方向、風力,進一步提高幼兒游戲興趣。
。2)探索怎樣讓風為我們做好事?讓幼兒了解植樹造林可以減少風沙的常識,強化幼兒愛護樹林,不亂讓垃圾的行為。
3、討論交流。
。1)觀察課本了解風吹來的方向是四面八方的。
(2)游戲:尋找風吹來的方向
在游戲中感受不同方向吹來的風,我們身上的衣物也會朝另一個方向擺動,尋找戶外還有哪些東西告訴我們風來了
。3)教師也可以在電風扇上綁上長紙條,然后改變電風扇方向,再請幼兒觀察紙條飄動的`方向。
。4)活動結束
延伸活動:
小朋友繼續(xù)嘗試用長紙條在有風的地方找“風”。
教學反思
1、 學習過程中幼兒的參與度很高,接受的也很快,但似乎老師的期望值太高,孩子們一直答不出來,這時老師的主導性就加強了,應該給予孩子足夠的思考空間,答案會不可思議的。
2、 事先對幼兒的已有經驗了解不夠,導致課堂上有些被動。
3、 師幼配合的相當默契,但是一再跟著老師的思路走,這樣孩子的思維有些局限。
4、 科學課要求老師的語言組織要相當嚴謹,流程之間的銜接要過渡自然,今后上課我會多注意。
5、 提醒孩子在回答問題時完整句的表達。
6、 科學課重在讓孩子操作,教師的及時總結,幫助孩子清楚地理解這一現象,如果重新上,我會多準備些材料,讓大家自主分組討論操作,然后師幼共同驗證,只有孩子親自操作才會把實驗結論清楚地記住。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與操作,初步感知不同紙質做的睡蓮的吸水性能不同,并嘗試記錄實驗結果。
2、幼兒能積極參與并能主動探索。
3、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發(fā)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不同質地的紙(如油光紙、白卡紙、拷貝紙、牛皮紙、報紙、植絨紙、素描紙)折成的睡蓮花、水盆、沙盆、土盆、以及實驗結果記錄表。
認識上述各種紙張。
活動過程:
。ㄒ唬┮鹩變旱呐d趣。
出示一紙質的含苞待放的睡蓮。小朋友們想一想,紙制作的睡蓮會在沙里、土里、還是水里開放?(幼兒自由猜想)
師:我們小朋友有不同的想法,那么到底是怎樣呢?大家試著動手試一試吧。ń處熤笇в變喊阉徎ǚ謩e放入裝有沙、土、和水的盆里,仔細觀察發(fā)現紙做的睡蓮能在水中開放呢)。
師:請小朋友想一想紙做的睡蓮為什么能在水中開放呢?
請幼兒講述后教師小結:紙有吸水的性能。
。ǘ┎孪牖顒樱
出示不同紙質的睡蓮,幼兒猜想。
指導語:請你們猜一猜,把這四種不同的紙制作的睡蓮同時放入水中,哪種紙做的睡蓮先開放呢?哪種紙做的睡蓮后開放呢?
指導語:請你把猜到的記在記錄表中第一行,你猜到哪一朵第一名開了,就在它的下面寫上“1”,第二名開的寫上“2”,第三名開的寫上“3”,第四名開的寫上“4”。
。ㄈ┯變簩嶒灒
指導語:請你們試一試,看結果和自己想得一樣不一樣?
指導語:請你把看到的記在記錄表中,你看到哪一朵第一名開了,就在它的下面寫上“1”,第二名開的寫上“2”,第三名開的寫上“3”,第四名開的寫上“4”。 引導幼兒把不同紙制作的睡蓮放入水中,仔細觀察,并把結果記錄在記錄表上。(有個別幼兒觀察不仔細,也許有誤差,針對此情況,教師引導幼兒仔細觀察,進一步驗證)
。ㄋ模┯變涸俅螌嶒灒
驗證自己的`結果,把結果記錄在第三行。
(五)交流實驗結果:
請個別幼兒講述自己的發(fā)現。
討論:為什么拷貝紙做的睡蓮第一名開呢?
小結:有的紙吸水性強,吸水的速度就快;有的紙吸水性弱,吸水的速度就慢;拷貝紙的吸水性比白卡紙、牛皮紙、油光紙的吸水性強,吸水的速度比白卡紙、牛皮紙、油光紙的吸水的速度快,所以拷貝紙做的睡蓮就第一名開了。
。┭由旎顒樱
為幼兒設疑:把報紙、植絨紙、素描紙做的睡蓮和這四種紙做的睡蓮同時放在水里,誰第一名開,誰最后一名開呢?
幼兒可以繼續(xù)在區(qū)域活動。
活動反思:
我根據中班幼兒年齡特點,他們對于新鮮事物充滿好奇,好問、喜歡探索操作活動,能運用各種感官探究問題。于是我設計此節(jié)科學活動。
首先,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把各種紙質的睡蓮展現出來,讓幼兒猜想,它們能在土、沙,水里開放嗎?因為有些幼兒先前這方面的知識經驗缺乏,有可能會有不同的猜想,教師對孩子的猜想暫且不做評價,讓孩子進一步試著實驗觀察,結果結論一致,教師繼續(xù)抓住幼兒探究心理,為什么紙做的睡蓮為什么能在水中開放呢?初步讓幼兒了解紙有吸水性。教師循序漸進,紙有多種,它們吸水性一樣嗎?幼兒通過猜想—————驗證——————再驗證,最后通過實驗自己得出結論。
整節(jié)活動結束,老師和領導對活動的組織評價較高,組織比較嚴謹,幼兒的興趣非常濃厚,探究欲望較高,最后通過區(qū)域活動使幼兒求知欲望得到了延伸。但從中也存在不足,比如:材料的投放方面,有紙質吸水性相差不太大,如果幼兒不注意觀察,有可能結果不同,所以教師在備課之前盡量選擇吸水性差別較大的觀察,對于吸水性差別小的,放在區(qū)域中個別指導,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能力。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1、對紙花是否開花感興趣,體驗試驗的快樂。
2、觀察比較各種紙花開花的速度,學習做試驗記錄。
3、認識幾種不同質地的紙,感知不同紙質的吸水性。
重點難點
重點:感知不同材質的紙的吸水性
難點:吸水性強的紙花開得快
活動準備
水槽
報紙、繪畫紙、臘光紙花各一朵
報紙、繪畫紙、臘光紙條各一
記錄表
活動過程
1、幼兒觀察紙花,看看它們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看看這些花是用什么材料的紙做的'。
2、幼兒猜一猜、試一試,紙花是否會開花。
。1)猜測:紙花放在水里會開嗎,為什么?
。2)實驗:任選一朵紙花放入水中,觀察紙花是否能開,并說出自己的發(fā)現。
3、實驗,哪朵花先開。
(1)幼兒猜想哪朵花先開。
(2)實驗:同時將三朵不同紙質的花放到水里,觀察誰先開。
。3)幼兒根據結果做好觀察記錄,用數字表示花開的順序。
4、交流試驗結果,并請幼兒說說為什么?
5、游戲:水寶寶爬高。
。1)幼兒觀察紙吸水的過程,發(fā)現吸水性好的紙,水寶寶爬得更快。
。2)吸水性強的紙做成的花開得快些,相反則慢些。
6、生活經驗拓展,如果桌上有水我們怎樣將桌上的水弄干。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相關文章: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11-16
中班科學活動找路教案02-16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鏡子03-15
螃蟹中班科學活動教案03-15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竹筍04-18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溶解04-17
中班科學領域活動教案03-13
中班科學活動《水》教案03-29
中班科學活動紙教案03-26
科學活動有趣的轉動中班教案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