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鼠》教學反思合集15篇
身為一名剛到崗的教師,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教學過程中的很多講課技巧,快來參考教學反思是怎么寫的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松鼠》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松鼠》教學反思1
一、教學中運用直觀、形象的圖片創(chuàng)設愉悅、輕松的課堂教學情境,符合低年級兒童的認知規(guī)律,為學生學習活動的充分開展創(chuàng)設了鮮活的空間,教師嘗試變換角色參與其中,整個情境立體化,趣味縱橫。
二、教學中學生按圖想象說話。以“綠油油”、“黃燦燦”為重點說話。讓學生充分進入情境,抓住重點,展開想象說話,鍛煉學生口頭表達能力。在朗讀上,根據(jù)學生理解水平,要求一步步上升。通過學生不同角色轉變,聯(lián)系實際想象說話,師生互動,以讀代講,很有實效。通過從前天、昨天、今天三天的'比較,得出“小松鼠三天都去花生地看花生結果了沒有”這個結論,充分感知“每天”所強調(diào)的意思,符合低年級兒童的理解規(guī)律。
三、教學中讓學生生用“自言自語”來描述,也可以用其說話。通過實際情景再現(xiàn),讓學生簡單明了地明白意思,并用說話來反饋自己的理解。
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 表演故事的語言實踐中,教師作為伙伴參與其中,適當點撥、引導,鼓勵學生積極投入語言實踐,課堂教學才能煥發(fā)生命與光彩。語文教學與自然生活相聯(lián)系,拓展延伸環(huán)節(jié)中課內(nèi)與課外相結合,體現(xiàn)了“大語文”的教學觀,拓展了學生的語文學習空間。
寫字教學中給予學生提示與要求后,讓學生小小組進行自主學習,教師參與到其中適當點撥、評價,通過學生之間的交流學習生字,學
生激情更加飽滿,更為主動,師生互動學習更為融洽,氣氛熱烈,收到實效。
《松鼠》教學反思2
該課是北師大版小學語文第六冊第四單元“可愛的生靈”中的一篇講讀課文,按教參資料應將課文分為兩課時完成,第一課時處理生字新詞和完成第一部分的分析任務,但由于是同課研究,我將分析課文放到了一課時來完成,最終目的沒有達到,但我認為前面的知識還是教給了學生的,下面我談些想法:
其一:引入部分,利用課件出示謎語,學生很容易猜出謎底是松鼠,但要利用謎語讓學生抓住特點,說出理由,同時復習上學期語文天地中的猜謎語方法,抓住特點,得出謎底后引出新課。
其二:在學生讀之后,大概分段,抓住主要內(nèi)容對課文進行概括,說出分段,并講出自己這樣分的理由,鍛煉學生的概括能力,教師加以總結,得出寫了松鼠的外形和它的生活習性,具體到生活習性又可發(fā)分細分為:它的生活、住所和吃食。這樣初步感知課文內(nèi)容后進行課文分析。
其三:抓住本文重點部分,了解松鼠的外形是如何的美麗和可愛,如何的討人喜歡的,通過讀,讓學生知道該段由幾句話構成,并圍繞哪一句話來寫的,勾畫出自己喜歡的詞語,并說出理由,這樣學生便會感到由總到分或是由整體到局部的寫法,加上教師加以引導,讓學生在寫作上學到怎樣把一件事物描寫具體的'寫作方法,由總到分。
其四:利用課件,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更加直觀地了解到松鼠的外形可愛、小巧玲瓏、敏捷、機靈等方面的特征。適時播放電影短片,再現(xiàn)小松鼠竄上竄下的敏捷動作,感受松鼠的機靈。
其五:結尾欠妥,由于前面所用時間過多,導致文章分析不完,這是本課最大的失誤,如果此課時只安排前兩段內(nèi)容,那會好一些。第三自然段倉促完成,效果并未達到,目的也沒有達到,以其這樣,不如不講該段,直接留到下一課時和第四自然段來完成,那會更好。
總之,通過這節(jié)換班上課,開展同課研究,我認為有成功,也有失敗。成功之處,能將作文指導放在課文分析中進行,能抓住重點詞語和重點句來理解段意和課文內(nèi)容;失敗之處,一是對課文內(nèi)容的分析量估計不足,時間把握不住,有時會停在一處多講,忘記往下走。二是師生熟悉不夠,課堂互動較少,自己激情不高。三是課件不夠完善。
以上這些是我的個人看法,也許還有很多不足的地方自己沒看到,望在座教師給予提出,并批評指教。
《松鼠》教學反思3
今天我終于站在了多功能教室的講臺上,和我的學生一起來學習。記得出門前我們一起在班里高呼:go!go!加油!學生們和我一樣的興奮,學生上課的積極性被我調(diào)動起來了,在奧運會主題曲《我和你》的歌聲中我們迎來了上課的鈴聲。
“同學們準備好了嗎?”“準備好了!”“好,上課!”一只活潑可愛的小松鼠出現(xiàn)在了教室的大屏上,那一刻我看到了學生的眼睛在發(fā)光,他們一個個都張開了小嘴樂呵呵的,被小松鼠吃瓜子那可愛的樣子迷住了,一個在平時生活中不常見的小動物就這樣被我?guī)У搅苏n堂上來了。熟悉了小松鼠再去學習課文就容易多了。本篇課文作者向我們介紹了小松鼠漂亮、馴良、乖巧的特點從多方面讓我們來了解小松鼠。應該說文章的脈絡清晰,內(nèi)容易懂。學生通過自讀課文就可以從文章中找到作者從它的外形來寫松鼠的漂亮;從它的活動來寫松鼠的馴良;從它過溪流時智慧的頭腦,有人觸動大樹時它機警的行為,為冬天到處覓食貯藏的忙碌,生氣時發(fā)出的恨恨聲和它講究的'搭窩過程寫出了小松鼠的乖巧。在教學這些內(nèi)容時對于每一處的介紹我都加以了指導,一節(jié)略讀課上下來有點精讀的味道,但是從我這幾天備課,磨課的感受來看,總覺得這篇課文雖是略讀,但在表達方法上與第一篇課文《鯨》有著不一樣的地方,其實這也是這篇課文要學生去發(fā)現(xiàn)的知識。常見的說明文都會像第一篇課文《鯨》一樣大量的運用一些說明方法來介紹一種小動物,而這篇課文中作者用他生動、形象的語言采用了在記敘文中常用的比喻和擬人的說明方法來寫小松鼠,讓學生從另一個視角認識了這種漂亮、馴良、乖巧的松鼠形象,學生樂學,愿學出于對本班學生的了解,我想我應該把這種不同的說明方法教給他們。記得葉圣陶老先生說過:就教學而言,精讀是主體,略讀只是補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讀是準備,略讀才是應用!蔽艺J為對于不同的略讀文本和不同認知能力的學生,我應該選擇更恰當?shù)姆椒ㄟM行教學,因為略讀不是不讀,淺知并不是不知,所以我覺得作者筆下這樣一只可愛的精靈我有必要讓學生深刻的記住它。
當然,在整節(jié)課中,在一些環(huán)節(jié)上也有我做得不夠周到的地方,閱讀課文教學也應該讓學生多讀從讀中去加深對所學內(nèi)容的理解,我在設計中有這樣一個問題:“同學們,現(xiàn)在你們一定知道小松鼠為什么這樣可愛了吧?那就把你喜歡的那一個方面給大有讀一讀吧。”由于到本環(huán)節(jié)已經(jīng)接近本節(jié)課的尾聲,時間關系,在課堂上沒有進行,我想如果要我再次來學生講這篇課文時,我會讓學生發(fā)自內(nèi)心的去讀一讀他們喜歡的地方。
一節(jié)課上完了,學生不但在作者生動的介紹下認識了小松鼠,又體驗到了另一種不同的說明方法,我雖在嘗試著用比略讀精,比精讀略的方法進行教學感到還有些不成熟的地方,但我想我和我的學生們內(nèi)心是充實的,愉悅的,相信在以后的教學中我會不斷的嘗試,把閱讀教學落到實處和學生一起成長!
《松鼠》教學反思4
《松鼠》是三年級一篇寫動物的說明文,語言生動,內(nèi)容淺顯易懂,主要介紹了松鼠的兩個特點,其中涵蓋了松鼠的外形、生活習性等方面的內(nèi)容。學習這篇課文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學會抓住關鍵句子,準確把握說明事物的特征;學習文中準確而生動的語言;了解松鼠的生活習性,激發(fā)學生關愛、保護野生動物的興趣。
松鼠是學生熟悉但不常見的小動物,教學時利用課件當輔助手段,先出示課文內(nèi)容動畫配上教師范讀,學生對于課文內(nèi)容就有了一定的整體感知,讓學生從直觀上了解了松鼠,產(chǎn)生了學習的.興致。本文安排兩個課時完成,第一課時重點學習松鼠的外形描寫(即課文第一段);掃清課文中的生字新詞;抓住圍繞中心句展開的寫法,并指導學生歸納總結第一段的學習方法進行仿寫練習。教學中引導學生感受松鼠的可愛,并讓學生看著圖片向同學進行介紹,激發(fā)了學生對松鼠的喜愛之情。學習《松鼠》第二課時時,先讓學生根據(jù)課件填空復習導入,教師進行對本段小結,為使學生進一步體會作者的寫作特點,教師先提出自學提綱再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進行學習、匯報。為讓學生的學習線索明析,明確要求學生每一個段落都要有一個明確的學習重點,第二自然段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性;第三自然段了解松鼠搭窩的順序,并指導學生學會描寫時要按一定順序進行,并通過課件將“語文天地”中的仿寫練習結合起來,讓學生掌握作者的寫作方法,即抓住事物的特點來寫;第四自然段感受松鼠的聰明機靈。這樣也把本單元的“金鑰匙”使用得恰到好處。
通過本節(jié)課的教學,我感到自己整節(jié)課的教學思路是正確的,學生學習的任務性很強,效果明顯,尤其讓學生自由選擇喜歡的段落進行自學匯報是初步的嘗試,學生較感興趣,但是由于課前對于學生的學習意向沒有做充分的摸底,導至某一段落選擇學習的同學偏少,只能由大部分由老師代講,應該改進。課堂教學中語言不夠精煉,由于學生之前尚未接觸到抓關鍵詞找關鍵句來理解課文,所以用于指導的時間較多,但是效果卻不錯,可以在這方面做更多的訓練。教學中評價這一環(huán)節(jié)雖然有關注到各種評價的結合,但還不夠深入,今后一定注意對自己語言的錘煉和課堂中的評價。朗讀的指導也由于時間的關系草草結束,沒有發(fā)揮預期的效果,有點遺憾。
總之,本堂課在教學中鼓勵學生運用課文的表達方式來仿寫一段話,可以同桌試說,再在班上說;模仿課文中松鼠搭窩時表示順序的詞語把一件事說清楚也有一定的效果,這樣的教學形式雖然傳統(tǒng)但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能讓學生學以致用。上課時把朗讀貫穿到課文的學習中,使學生體會交流、合作的快樂,加深對課文的感悟,猶如身臨其境之感,也提高了語文素養(yǎng)。
《松鼠》教學反思5
本課的教學我是抓住以下幾點開展教學的:
一、激趣導入,利用插圖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本課時,我是這樣導入的:先板書課題,讓學生讀課題,引導學生大意地理解松鼠愛吃的食物是什么,然后出示課文的插圖問學生:“圖上畫了誰?它們在干什么?”讓學生帶著這個疑問看圖,對課文先進行大致的.了解,再學習課文。
二、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我注意到要讓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感悟。在教學中,我以圖文結合為主要的教學手段,首先提出“圖上畫了誰?它們在干什么?”讓學生看圖,再學習課文,理解課文的重點詞句。這樣圖文對照,激發(fā)了學生學習欲望。
三、教學中,讓學生讀中悟,悟中讀。以讀代講,設計多種形式的朗讀方式。先教師范讀,然后,采用自由讀、小組讀、開火車讀等形式指導學生練讀,讓他們把課文的句子讀通順、流利,還要指導他們讀出應該有的感情。我覺得閱讀教學就要以讀為主,教師要根據(jù)教材內(nèi)容,采取不同方法引領學生入情入境地、逐漸深入下去地讀書。只要我們堅持不懈地進行這樣的閱讀訓練,我們的學生就能做到理解地讀,有體驗地讀,傳情達意地讀。
四、引導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最后我設計了一個問題:“以后會是什么樣子呢?”讓學生想象著練習說話,大部分學生都能說得很精彩。
《松鼠》教學反思6
今天執(zhí)教《跑進家來的松鼠》 ,有收獲也有很多不足,現(xiàn)總結如下:
一,收獲方面
以謎底導入松鼠,以松鼠圖片及資料使學生對松鼠有一定的了解,以問題“假如有只松鼠跑到你家,你會怎么對待它”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學生通過課題來提問,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提問能力及閱讀能力,培養(yǎng)學生不僅善于回答問題更善于提問題,使他們學習的角度更加擴展,培養(yǎng)學生多方面的學習能力。
以小組討論,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能力及集體閱讀能力,讓學生善于閱讀課文,善于發(fā)現(xiàn),善于總結。
在教學過程中,抓住重點詞語理解課文是很重要的方法。讓學生找出作者一家對小松鼠喜愛之情的相關語句及字詞,及是培養(yǎng)學生善于發(fā)現(xiàn)的能力也是培養(yǎng)學生善于分析的能力。如“他整天滿屋亂跑從來沒有碰掉過一件東西”、“蹭、咬”、爸爸哈哈大笑、心里空落落,讓學生體會作者的用語來感觸作者對松鼠的喜愛之情,并讓學生以喜愛之情讀出來,來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能力。
二,不足之處
1、對學生的注重了對文本的理解,情感的領悟,可忽視了對寫作方法的傳授,雖然課中也照顧到了,但只是隨機的提了一下,并沒有當做重點來講,這一點一直是我的語文課堂所欠缺的。
2、沒有刻意地請學生積累任何語段,僅僅只是在感悟,在體會,缺乏積累,缺乏運用,使課堂容量顯得太小了,學生的收獲也不會太大。
3、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提問還是較窄,有時也想讓每個學生參與,但總是有學生不積極,能躲就躲。
4、對多媒體的使用方面還出現(xiàn)了一些小問題,以致影響到了教學效果。
5、對書本的個別詞語的讀出現(xiàn)錯誤。
三,需努力的方面
1、積累豐富的詞語,加強口才鍛煉,積極以不同的方式及詞匯對學生進行肯定和鼓勵。
2、對課文的寫作手法也是要經(jīng)常提點學生并上學生學以致用,用所學的方法進行習作達到鞏固的效果。
3、加強學生的分析能力和合作能力。
4、經(jīng)常讓學生示范朗讀,加強他們的朗讀能力。
5、全面關注每個學生的發(fā)展。
6、認真對待每一堂課,不懂得方面多請教其他教師。
7、加強多媒體的使用,熟練。
《松鼠》教學反思7
《松鼠》是一篇描寫動物的課文,語言生動,內(nèi)容淺顯易懂,介紹了松鼠的外形和它的生活習性,表達了對動物的喜愛之情。因而在上課前,我采用猜謎語的方式導入,來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性趣,讓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學軌道上來。通過看課文動畫,加深了學生對松鼠的印象,再有感情地齊讀課文,讓學生能夠從整體入手,理清文章思路,然后在討論的基礎上,讓學生同時明白了文章是從外形、生活習性這兩方面給我們介紹松鼠的,初步培養(yǎng)了學生的概括能力。我的教學設計努力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注重培養(yǎng)學生能力,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活動中獲取知識,形成能力。
一、謎語導入,激發(fā)興趣
首先讓學生猜謎:樣子像耗子,尾巴當被子,爬在樹枝上,忙著摘果子。學生一下就猜出來了,積極性很高。然后讓學生看松鼠的圖片。栩栩如生的松鼠形象,既顯示了松鼠的特點,給學生形象直觀的感受,又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
二、尊重個性,自讀自悟
在學習松鼠外形的美麗的過程中,我采用的方法主要是讓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讀來感受松鼠的美麗。如果能夠對照松鼠的圖片,讓學生體會它的外形的美麗可愛,可能會效果更佳。在學習松鼠是怎樣活動的內(nèi)容時通過觀看了松鼠活動情景的動畫,再次讓學生體會到了松鼠的'可愛。在學習松鼠搭窩這部分內(nèi)容時,讓學生找出課文中表示順序的詞,鼓勵學生用這些詞說一句話,這樣既符合學生的認識規(guī)律,并能讓學生學以致用。通過復述塔窩這一過程,培養(yǎng)了學生的口斗表達那能力。學習最后一段時,讓學生自讀自悟。我問:“你從中知道了什么?”學生把知道的踴躍表達,培養(yǎng)了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最后讓學生進行小練筆。
這節(jié)課讓學生以自主探究學習的方式進行學習,讓學生在探究中促進交流,在交流中學會合作,在合作中引起爭辯,在爭辯中點燃思維的火花。
三、巧妙設計,激活思維
為了幫助學生學習作者的寫作手法和理解課文內(nèi)容,我設計了不同的形式來引導學生體會:
。、個人思考到教師小結——讓學生先讀松鼠外形的部分,然后出示課件填空,教師進行對本段小結,使學生進一步體會作者的寫作手法。
。病⒄視r間詞,加以運用——讓學生找出課文中的表示順序的詞,并出示順序詞,鼓勵學生運用這些詞說一段話,可以同桌試說,再在班上說。這樣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能讓學生學以致用。為了把學生的認識與創(chuàng)造結合起來,我設計了采訪,表演這一環(huán)節(jié),使學生體會交流、合作的快樂,并加深對課文的感悟,猶如身臨其境之感,同時,也提高了語文素養(yǎng)。
在提問“松鼠怎么活動呢?同學們想知道嗎?他們吃什么呢?到哪兒去住呢?”時,讓學生去思考,使學生知道了松鼠的特點:機靈。從而又讓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認識到松鼠沒地方住了,沒東西吃了,體會到著急,擔心,害怕的情感,再帶著這種情感讀文。
總之,我覺得還有許多不到之處,比如抓重點詞語方面把握的不太好,學生回答完問題應該注意適當?shù)囊龑АH绻寣W生課前再搜集一些有關松鼠的資料,對松鼠會有更深刻的了解,也許效果會更佳。
《松鼠》教學反思8
【A】
聽了那些專家和名師的課,感覺一切都是水到渠成,信手捏來,而《松鼠》這課我雖然經(jīng)過反復修改,自我感覺也是一次比一次有進步,但始終沒有將感情完全融入到課堂當中,師生間缺少一種默契、和諧,這點也正是我需要好好磨練、學習、提高的。
課堂應變能力差。例如:最后提前完成了課堂任務,還有十多分鐘才下課,我一時不知該怎么辦了。只好讓學生將自己喜歡的部分積累下來。當時還自我感覺良好,覺得自己還是比較機智的,這是課堂上生成的機會,你為什么不讓學生當堂來寫自己最喜歡的小動物?我心中暗自為自己駕馭課堂的能力而慚愧。同時也提醒了我還需好好努力。[浙江省諸暨市浣紗小學趙飛華]
【B】
我的這則教學設計努力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注重培養(yǎng)學生能力,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活動中獲取知識,形成能力。
一、激趣導入,激發(fā)興趣
首先讓學生猜謎:樣子像耗子,尾巴當被子,爬在樹枝上,忙著摘果子。學生一下就猜出來了,積極性很高。然后讓學生看松鼠的圖片。栩栩如生的'松鼠形象,既顯示了松鼠的特點,給學生形象直觀的感受,又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
二、尊重個性,學會合作
這節(jié)課在識字教學環(huán)節(jié)中,讓孩子通過合作、交流,進行自主識字。讓學生以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進行探究,讓學生在互動中促進交流,在交流中學會合作,在合作中引起爭辯,在爭辯中點燃思維的火花。朗讀時,從自己的感悟出發(fā)去朗讀。
三、巧妙設疑,激活思維
《松鼠》教學反思9
設計理念
關注全體學生,尊重學生的個性,重視學生的相互評價,促進學生的發(fā)展。創(chuàng)設實踐活動,給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機會。注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學習,使學生樂于學習。還要注重讀的訓練,讓學生多讀,引導學生在讀中學、讀中悟。
教學目標
1、 認識12個生字,會寫3個生字。
2、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續(xù)編故事。
3、 知道花生在地下結果這一特征,激發(fā)學生觀察植物的興趣。
教學準備
1、 花生實物
2、 教學掛圖、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
一、 趣味揭題
1、 猜謎語:麻屋子,紅帳子,里面睡個白胖子。出示花生實物。
2、 板書課題,全班齊讀課題。
。ㄓ螒驅耄ぐl(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diào)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二、 初讀感知,識記生字
1、 學生借助拼音讀課文,再把生字找出來。
2、 老師檢查大家生字掌握情況。
3、 鞏固字詞。
。ㄍㄟ^多樣的識字方法,讓學生識記生字。)
三、 整體感知,朗讀感悟。
1、 出示插圖,指導學生觀察,說說圖中誰是小松鼠,誰是小鼴鼠,花生的花在哪里?
2、 自由讀課文,把自然段標出來。
3、 學習課文第一、二自然段
。1)自讀第一自然段,說說你知道了些什么?
。2)學生匯報
(3)看圖,你覺得花生的花怎么樣?(鮮艷)還有哪些東西是鮮艷的?(紅領巾、五星紅旗等等)
。4)指導學生讀長句子:“一朵朵金黃色的小花,在陽光下格外鮮艷。”
。5)指導朗讀,指名讓學生讀好鼴鼠和小松鼠的對話。
(6)分角色讀
4、 學習第三至五自然段
。1)小松鼠聽了鼴鼠的話,它是怎么做的呢?從哪個句子看出小松鼠很關心地里的花生?(小松鼠每天都到地里去,看看結花生了沒有。)
(2)結果怎么樣?(它等啊,等啊,等到花都落光了,也沒看見一個花生。)
。3)是誰把花生摘走了呢?(原來花生不是結在枝上,而是埋在土里的。)
。4)想想還有哪些東西是長在土里的?(蘿卜、地瓜、土豆等等)
(5)指導學生朗讀課文。
5、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ㄔ诮虒W中,重視讀的訓練,始終以讀為主。朗讀的形式多樣,有指名讀、自由讀、分角色讀等等。學生從讀中去感悟課文內(nèi)容,感受語言的美。)
四、 實踐活動
討論:小松鼠后來找到花生了嗎?它是怎樣找到的?
(拓展學生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
五、 指導學生書寫生字
1、 認讀生字,再給生字組詞。
2、 學生觀察生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3、 教師范寫,注意“里”“果”的筆畫筆順。
4、 學生練寫。
5、 集體評議。
。ㄔ谥笇懽稚,注重學生的寫字姿勢,并進行書寫指導,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寫字習慣,使學生掌握寫字的基本技能,做到正確、端正、工整。)
教學反思
在教學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自主學習的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在教學活動中,以“讀” 貫穿整個教學過程,通過讀一讀,說一說等活動環(huán)節(jié),學生由讀通到讀懂,再到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培養(yǎng)了學生良好的語感。為了讓學生讀懂課文,讀的方法多樣,如,指名讀,齊讀,分角色讀等等,使整個課堂活了起來。
《松鼠》教學反思10
《跑進家來的松鼠》是一篇略讀課文,寫的是一只松鼠跑進我們家后,在我們家接二連三發(fā)生的一些趣事:松鼠千方百計地“貯存冬糧”,把糖、面包皮什么的叼到大柜頂上;我們采來的一籃子鮮蘑菇,松鼠忙活了一個早晨把它們?nèi)郎狭;天冷了,松鼠把手套、頭巾等東西叼到煙囪里,給自己墊窩。作者以兒童的視角觀察這只跑進家來的松鼠,用充滿童趣的筆觸描寫松鼠的習性。學習這篇課文在讀懂課文內(nèi)容的同時,感悟松鼠的可愛,體會作者對松鼠的喜愛之情,領悟作者通過具體事例來表達喜愛之情的方法。
本篇課文文字淺顯,課前我讓學生充分預習:
1、流利地朗讀課文。
2、給課文表自然段。
3、自學本課生字。
4、查找有關資料。
5、寫出自己的收獲或疑問。
使學生對課文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
教學時,針對本課的'教學目標,我設計了2個問題來完成本課的目標:
1、說說松鼠在我家做了哪些趣事?你從中體會到了什么?
2、文章字里行間流露出作者一家人對松鼠的之情,我能找出這些句子,畫出重點詞句,讀一讀,品一品,寫一寫自己的感悟。
讓學生通過自學和群學來完成。在大展示環(huán)節(jié),通過生生互助的學習交流,使學生之間進行思維碰撞,體會松鼠的可愛以及家人對松鼠的喜愛。學習作者通過具體事例和動作詞語及恰當?shù)男揶o方法描述得真實具體,這是高段學習的一個重點,并注意引導學生旨在意會,能在以后的習作中加以運用。
本節(jié)課通過學生的自學、群學及展示時互相補充、質疑,完成了本課的學習目標,但也存在一些不足:
1、由于本課內(nèi)容淺顯,對于問題,學生通過小組合作,能準確的得出答案,別的組就沒有補充的,因此顯得課堂氣氛不夠活躍。
2、在時間上控制不夠滿意,本來我還設計了讓學生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有一個小練筆,結果時間不夠,只好叫了幾個學生說了說。
《松鼠》教學反思11
《松鼠》是一篇描寫動物的課文 ,語言生動 ,內(nèi)容淺顯易懂 ,介紹了松鼠的外形和它的生活習性 ,表達了對動物的喜愛之情 .因而在上課前 ,我采用介紹新朋友的方式導入 ,來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性趣 ,讓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學軌道上來 .通過看圖片 ,加深了學生對松鼠的影印象 ,再有感情地齊讀課文 ,讓學生能夠從整體入手 ,理清文章思路 ,然后在討論的基礎上 ,讓學生同時明白了文章是從外形、生活習性這兩方面給我們介紹松鼠的,初步培養(yǎng)了學生的概括能力。 在學習松鼠外形的美麗的過程中 ,我采用的方法主要是讓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讀來感受松鼠的美麗 .如果能夠對照松鼠的圖片 ,讓學生體會它的外形的美麗可愛 ,可能會效果更佳 .在學習松鼠搭窩這部分內(nèi)容時,讓學生劃出課文中表示順序的詞 ,鼓勵學生用這些詞說一句話 ,這樣既符合學生的認識規(guī)律 ,學習最后一段時 ,讓學生自讀自悟。我問:“你從中知道了什么?”學生把知道的踴躍表達 ,培養(yǎng)了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點出了文中三個”它們”所指的不同的事物 .最后讓學生進行小練筆 .
總之 ,我覺得還有許多不到之處 ,比如抓重點詞語方面把握的不太好 ,重點詞語的解釋不是很好 ,學生回答完問題應該注意適當?shù)囊龑?.課前的圖片如果能夠換成視頻資料效果會更好 .在學生評價讀書情況那個環(huán)節(jié)耗費的時間太多了 ,以至于最后的沒有講完 .如果讓學生課前再搜集一些有關松鼠的資料 ,對松鼠會有更深刻的了解 ,也許效果會更佳 .希望各位老師提出寶貴的意見和建議 ,指導我今后的工作。
教學反思:
這篇課文屬于科學小品文,知識性較強,一不小心,就會把這堂語文課上成生物課。在備課時,我盡可能地避免這種情況的發(fā)生,把重點放在本文極富感染力的語言上,引導學生分析欣賞文章生動形象的語言。同時,讓學生在賞析完富有生動性、趣味性的語言后,能夠學以致用,在實際寫作中學會運用這樣的生動說明語言。
我的初衷是好的',可在教學過程中,我仍在課文內(nèi)容分析上花費了較多時間,這樣留給語言賞析、寫作片斷練習的時間就有些捉襟見肘了,這樣也就導致了我教學過程中出現(xiàn)的一個較嚴重的問題:學生活動太少,課堂氣氛不夠活躍。有些本來設計了小組交流的環(huán)節(jié)被迫減掉,例如從文中找出讓人覺得松鼠討人喜歡的句子,先讓學生討論交流一下再回答應該會更全面。還有最后學生寫完片段后本應再交流的,也因時間關系被我跳過了。
語文課堂應是讀、說、寫有機結合的和諧課堂,是學生發(fā)揮其主體作用的天地,本堂課從這兩方面來看是不夠成功的。讀書聲不夠多,學生的主人翁地位未能體現(xiàn),還停留在問答式的課堂模式中。在今后的教學上,我要努力克服這一弊病,爭取做到真正地還課堂于學生,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松鼠》教學反思12
《小松樹找花生》是一篇科普童話,主要講了花生果長在泥土里這個知識,這個我們農(nóng)村的孩子都知道,所以我沒有把它作為重點。我在教學時重點進行了表演朗讀、想像說話。
教學第一自然段時,我出示圖畫,讓學生觀察,然后抓住“綠油油、黃燦燦、真好看”這幾個詞語,圖文結合來朗讀品味。接著我就進行拓展用ABB式的詞語來說話。紅彤彤的太陽,紅艷艷的花朵,綠茵茵的草地……通過說話,學生感受到了祖國語言文字的美。
課文的'最后,有一個“空白”,我讓學生觀察圖畫, 想象小松鼠聽了蚯蚓的話后會怎樣說,怎么做呢?蚯蚓又會說些什么呢?學生扮演蚯蚓,告訴其他小朋友還有很多植物的果實也是長在泥土里的,如山芋、土豆、芋頭等。讓學生從課堂走向了生活。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的好:“生活即教育,社會即課堂”。讓我們的學生學會處處留心生活,在生活中學習吧。
《松鼠》教學反思13
【A】 本篇略讀課文文字淺顯,采用預習、自學的方式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加強生生互助的學習交流。此環(huán)節(jié)重在通過思維交流、朗讀交流,啟發(fā)學生之間的思維碰撞,體會松鼠的可愛以及家人對松鼠的喜愛。學習作者通過具體事例和動作詞語及恰當?shù)男揶o方法描述得真實具體,這是高段學習的一個重點,并注意引導學生旨在意會,能在以后的習作中加以運用。教學設計真正讓學生成為了學習的主人,通過預習自學、小組交流掃清了字詞障礙,課堂上學生自己擬訂自學提綱,然后自學、交流,完完全全把學習的權利還給了學生。教師作為教學的'傾聽者,教學思路清晰,環(huán)節(jié)緊湊,教學重難點突出,在學習中能作些許指導,通過學生預習自學、小組交流的方法形成互動,并注意知識的積累,完完全全把學習的權利還給了學生。充分利用教材資源,注意知識的前后比較與銜接,通過自己的想象進行補白,跳出文本,放開視野,進行適當?shù)膶W法與寫作的指導,進行仿寫練習,從而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B】 這節(jié)課我是這樣設計的:
1、導言: 上學期我們學了《松鼠》一課,請同學們回憶一下,松鼠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今天我們來學習《跑進我們家的松鼠》這篇課文,看一看這篇課文描寫的松鼠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
。、快速地瀏覽課文,思考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
。、再讀課文,說說松鼠在“我”家做了哪些事?
。、再次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可結合學生的自讀,讓學生說說最喜歡其中的哪件事?并結合相關的語句說說自己的體會。
。、再讀感悟作者的表達方法,重點與上一篇區(qū)別開。同時研究文中的側面描寫,即爸爸說的話和作者的議論。
《松鼠》教學反思14
《小松鼠找花生》這一課因為今年參加省里的優(yōu)質課比賽,所以在學校區(qū)里省里講了好幾次,每次都是一些不同的孩子。不同的土質,養(yǎng)育了不同的孩子。但同是孩子是有著孩子的共性。講完課后我在想,小松鼠一直在等花生,找花生,那我年年站在語文課堂上,我和孩子們又在尋找什么?我們的語文課,到底應該怎樣來上?
一、漢字真有趣
語文是什么?在我感覺,它最本質的是一種對于文字,對于語言的一種敏感與刺激。在這個過程中,他獲得了關于語言方面的信息,進而在語言方面有所長進。而一年級的孩子,他所最先接觸的,則是漢字。只要用心,漢字的學習是很有趣味很有學問的一門知識。以前學字有時給孩子猜字謎,有時表演動作,有時聯(lián)系生活,這次設計認識“生”字時,我采用了變魔術的方式,先寫一個“!弊肿尯⒆诱J,然后再給“!奔右粋橫,問學生“猜一猜,小牛踩在獨木橋上,是什么字?”孩子們高興地猜出“生”字。這樣的認字過程,孩子記得形象,教師教得也很有趣味。師生學習的快樂彼此間油然而生。
認識“找”字時更有趣,第一次試講時,當板書“找”時,已經(jīng)有幾個快嘴的孩子叫起來:“我”,立刻有幾個孩子反駁:“不對,那是找!闭n堂中的意外,讓我一愣。但我靈機一動,讓孩子們通過觀察辨析兩個字的不同,既區(qū)分了兩個字,又加深了對“找”字的認識,比原來的設計要好得多。
認識其他生字時,我是聯(lián)系生活來認識。比如“艷”字,讓孩子拆字,給“艷”說詞語,并出示一盆鮮艷的黃色鐵梗海棠花,讓孩子說句子,之后把這盆花放在多媒體的燈光下,讓孩子觀察,看看這盆花變得怎樣?孩子在看看想想中自然懂得了“格外鮮艷”這個詞組。這樣認識生字,孩子在頭腦中形成的關于這個字的印象就更深刻了。
二、學習層層推進
語文學習不僅僅是識字,它更重要的是通過文字,推動了人的思維發(fā)展。而在這個過程中,不同的孩子,他所呈現(xiàn)的思維過程,是炯然不同的。以前講課,經(jīng)常為了趕課時,趕進度,每次回答問題朗讀課文時,都讓能力好的孩子回答。這樣照顧到了好學生的積極性,大多數(shù)學生學習語文的閱讀能力,語感的形成過程,尤其是后進生由不會到會的過程就都不存在了。于永正老師說:“什么是教?不就是教學生學嗎?什么是啟發(fā)?不就是想給猜謎語的人提示一下‘朝哪兒猜’那樣,為學生提供一點線索,揭露一點端倪,鼓勵學生去發(fā)現(xiàn)嗎?”所以,語文學習就是面向全體,層層推進的過程。在這節(jié)課中,我盡力讓不同的孩子來回答問題,在他們的回答中,發(fā)現(xiàn)共性的問題,并給與指導。這樣的指導,才是因材施教的。
如指導小鼴鼠和小松鼠朗讀的這一段:
一個學生讀得不是太好時,教師問:你吃過花生嗎?
學生:吃過。
教師:花生好吃嗎?
學生:好吃。
教師:什么味道?
學生:香噴噴的。
教師:是啊,香噴噴的花生,多饞人哪?赡銊偛抛x得我沒聽出花生好吃,我還以為你不愛吃花生呢。來,你現(xiàn)在就是那只愛吃花生的小鼴鼠,再讀讀。我們來聽聽他喜不喜歡吃花生。
學生朗讀。
教師:這次老師聽出來了,你這只小鼴鼠可喜歡吃花生了。
這節(jié)課中認字時在學生已有這個字認識的基礎上不同的孩子說出自己新的記憶方法,小松鼠的心情朗讀指導等,都是尊重孩子已有的認識,在此基礎上層層指導推進。
三、讓孩子更像個孩子
語文課,僅僅是關于語文方面的嗎?不是的,我所理解的語文,更是一種大語文。它是關于一個人全面發(fā)展中的語文。語文是部分,人的發(fā)展是整體。語文僅僅存在于這個人發(fā)展的過程當中。語文的學習是一種和諧的人的發(fā)展的過程。教師的作用只是創(chuàng)造一定的氛圍讓孩子的能力得到發(fā)展跨越。
和孩子們一起上課的感覺很好,自然踏實。聽課時那么多老師在后面,我沒看見他們。我只看到了這些剛認識的孩子們。在孩子們中間,我揮動著雙手,與孩子同情共感。我要感謝這些孩子,他們那么真情的投入。
記起了在區(qū)里上課時的兩個細節(jié):第一個是孩子們表演小松鼠時那么投入,頭歪著,小手指指點點,眼睛都會說話,這是一種自然而發(fā)的情感;第二個細節(jié)是這節(jié)課最后有一點小插曲,由于課件的胡蘿卜比較小,孩子們看得不清楚,一個孩子叫起來:“豬腸”。立刻有孩子覺得好玩,跟著叫起來。課堂出現(xiàn)了一些騷亂。當時我有一點急躁,后來想一想,這不是孩子的錯,是我的課件有問題。孩子這樣,是孩子自然的`反應。這兩個細節(jié),都是孩子的本性。孩子所反映出的,正是教學過程中師生間以及教學材料間的互動。因此,孩子的反映,沒有好與壞的差別,在教師,只有發(fā)現(xiàn)問題,只有有效的引導。教師的責任就在于引導,揚起正升的氣,消除不良的芽,擴散,擴散,擴出一個寬廣的空間。孩子可以在此空間里自由健康地游翔。
和孩子心貼近,讓孩子更像個孩子。
語文是人文性很強的一門課程。其實想來語文課就是通過語言文字的感受與發(fā)現(xiàn),幫孩子找到自己,實現(xiàn)自己。這樣,語文才能去除那些沒用的東西,回到堅實的地面上來,回到提升一個人素質的本質問題上來。這樣的學習,才是真正的學習,是建立在大語文觀下的學習。
當寫完這篇反思的時候,省里的獎證發(fā)到手了,我也找到了我真正想要找到的東西。
《松鼠》教學反思15
《跑進家來的松鼠》是一篇淺顯易懂的略讀課文。對于課文內(nèi)容,不需要多講解,大部分學生讀過幾遍就能明白。之所以選擇這一課,主要是課文描寫的小松鼠非常的調(diào)皮可愛,對于學生來說,能讓他們直觀地從語言文字中體會到作者對這只小松鼠所寄予的喜愛之情。這篇課文所要達到的教學目標就是要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體會到作者是如何通過語言文字來表達對松鼠的喜愛之情的,并要適當?shù)貙W會運用。整堂課下來,我的教學目標基本上達成了,整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計也比較緊湊。在各位老師和教研員陳老師的指導下,也發(fā)現(xiàn)了其中存在的幾點問題:
1、現(xiàn)在,語文教學改革的大方向就是要和“內(nèi)容分析式的教學”說再見。以這篇課文為例,文字比較淺顯,主要就是講了松鼠在作者家做的三件事。作為六年級的學生完全有能力在沒有老師講解的情況下理解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所以關于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我只是簡單地讓學生概括了一下。陳老師在點評時提到:教師上這篇課文并不是要為學生講解課文寫了哪三件事,而是要明白作者寫這三件事的本意是什么?很明顯就是為了突出對松鼠的喜愛。那么課堂的重點就應該放在讓學生理解作者是通過什么樣的方法來表達他對松鼠的喜愛的。這里主要就是對四句話進行理解。在分析四句話時,我們不能單純地只分析它們的含義,如果這么做,那么換篇課文,換個句子,學生還是不會理解。因此,在教學時,我們應該教會他們閱讀的方法。例如:在換詞這個環(huán)節(jié)的`時候,對于“蹭”這個動作可以讓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想象一下動作,體會其中的親密之意。在講解到“哈哈大笑”這個詞時,可以通過聯(lián)系上下文來理解為何父親會“哈哈大笑”等等,這些方法的指導才是我們真正要教給學生的東西。
2、學生是課堂的主體,一定要讓學生積極開動腦筋。在講解句子時,直接可以讓學生從課文中找出哪些句子寫出了作者對松鼠的喜愛。這樣,學生的思維可以更加發(fā)散,不用跟著老師的腳步來走。先讓學生初步找到句子,然后把這些重點句子中的重點詞語拎出來深入品味,這樣學生對于自己挖掘出來的東西印象會更加深刻。當然,最后教師還要進行歸納,從板書上就能直接明了地發(fā)現(xiàn)文字是從松鼠的動作和我們一家人的神態(tài)、語言、動作來描寫對松鼠的喜愛之情的。
陳老師的點評讓我受益匪淺,在以后的課堂教學中,一定要多注意教授學生閱讀方法,努力把課越上越好。
跑進家來的松鼠反思:這個教案設計的時候,考慮到了單元教學目標要求,一個是對比學過的說明文,一個是體會作者表達的情感。于是,我設計了一個對比教學,但是由于考慮到原本學過的課文比較長,我出示了一段話,而且這段話在第二步驟的時候是一個引子,它將引出人物情感。然后,我再設計兩個板塊教學,分別從人的角度和松鼠的角度找句子體會情感并設計說話練習。自以為符合了略讀教學的一些教學要求。但后來聽其他老師的點評,我發(fā)現(xiàn)其實自己還是沒有掌握略讀課文閱讀的方法:應該復習學生已學過的閱讀方法,幫助學生掌握閱讀能力,熟練運用閱讀方法。有老師提議:如果以課文中所講述的三件事情為板塊,先學第一件事,后面兩件放手讓學生學,也許效果會更好。細細思量確實如此。
【《松鼠》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松鼠》教學反思06-08
松鼠教學反思09-12
《松鼠》的教學反思09-06
松鼠和松果教學反思08-20
《松鼠》教學反思15篇02-22
《松鼠》教學反思(15篇)02-25
《松鼠》教學反思15篇(精選)06-29
《小松鼠找花生》教學反思10-28
《松鼠》教學反思匯編15篇08-20
《松鼠》教學反思通用15篇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