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教學文檔>教學反思> 公開課教學反思

公開課教學反思

時間:2024-09-13 19:04:28 教學反思 我要投稿

公開課教學反思(15篇)

  作為一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我們可以把教學過程中的感悟記錄在教學反思中,那么教學反思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公開課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公開課教學反思(15篇)

公開課教學反思1

  回顧分數乘法這一節(jié)課時,一直被如何處理分數乘法意義困惑。后來一想,如果從數學應用的角度來看,學生只要能從具體的實際問題中判斷兩個數據之間存在相乘的關系就可以了,而這個相乘的關系在本節(jié)課有了新的拓展,即“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的簡便運算”。

  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中,“探索”是一個關鍵詞——“結合具體的情境,在操作活動中,探索并理解分數乘法的意義”、“探索并掌握分數乘法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計算” 。這是由數學目標中“數學過程”“問題解決”兩個維度決定的.;同時“探索”的過程也是達成“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目標的重要途徑。

公開課教學反思2

  這篇課文主要講述了20世紀百年間的科學技術發(fā)展歷程,展示了科學技術的迅猛發(fā)展給人類生活帶來的巨大變化和燦爛前景。教學前,同學們預習了課文,對文中出現的新事物名稱也有了初步的了解。同時,他們也通過上網,知道了作者路甬祥。這些對上好這篇科普性文章是很有幫助的。課堂上,我主要讓學生質疑、解疑,弄清課文內容。讓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養(yǎng)成一個良好的學習語文的習慣。同時,靜心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學生在這節(jié)課上是相當踴躍的。我在這一 教學實踐的過程中力求體現以下幾點:

  首先,讓學生質疑感悟,讓教學簡單化。教學中引導學生質疑,并提煉問題,聽與說、理解與感悟、朗讀與表達的語文實踐活動,始終圍繞“20世紀是一個呼風喚雨的世紀。”一句展開,讓課堂教學簡單化。同時,課堂教學中對學生“讀出疑問”與“閱讀要有自己的見解”的引導,這既是對學生語文學習方法的引導,也體現了教學中以生為本,與文本對話的特點。

  其次,適時抓住言語訓練點,讓教學充滿語文味。教學中,我抓住“發(fā)現與發(fā)明”“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教學,在一定的語境中進行語言的實踐運用、品讀、想象與表達,盡力讓語文課堂教學真實與扎實,這樣擺脫了以往科普性文章的教學中,單一地圍繞“20世紀科學技術是如何呼風喚雨的?”等類似的常識性問題轉圈的困境,而忽視了語文學習實踐本身。有人認為:科普性的文章一般對朗讀指導不必過分要求……我并不同意。教學中,首先,通過“從詩句中你體會到什么?”的提出,為學生的朗讀找到了情感基點。抓住文中“千樹萬樹梨花開”;第四五自然段等重點句段進行了有效的朗讀指導。諸如“你從他的讀中聽到了什么?”都是對自主閱讀、個性化朗讀的詮釋。教學中教師一再強調讀出自己的見解,讀出自己的感情,既是對閱讀的引導,也是對朗讀訓練的`指導。

  語言訓練的扎實。在教學中,我從文本中選取具有語言學習與品悟價值的重點詞句進行言語訓練;有拓展性的、有運用表達型的、有想象發(fā)揮的。如對 “發(fā)明”、“發(fā)現”的學習品悟,讓文本真正成了例子,學生成了語言學習的主人,還可以從課堂教學中明晰地看到學生理解與表達,思想與言語等方面的能力的發(fā)展課堂教學中洋溢著濃濃的語文味。但也存在著一些問題忽略了課后問題。課后題提出:“課文寫得真精彩,我要多讀幾遍!薄白髡邇H用短短的幾百字就清楚地介紹了一百年的科學技術發(fā)展”這里表明課文的文字簡短也是一種語言美。這和我們平時認為的語言美有所偏頗,因此我有些忽略對文章語言美的感悟?茖W技術的迅猛發(fā)展。中年級的閱讀教學本應該在重點感悟詞句的基礎上,把握住文章的整體。

  總之,只有認真的及時的總結每個教學過程中的得與失,用高層次和高水平來思考,我們才能有針對性的進行改進教學,總結和積累教學經驗,創(chuàng)造出新的教育方法,有效地提高語文課堂教學。

公開課教學反思3

  新事物的產生必定具備其取代舊事物的優(yōu)越性,就像今年語文統(tǒng)編教材的大變革,給人一種陌生而神秘的感覺。特別對我這個語文專業(yè)外行中的外行教育工作者來說,真是有些摸不準方向,毫無授課頭緒。

  昨天我們語文教研組長公布了公開課的安排表,而我是第一個,并且只有一天的準備時間。這么突然的任務,讓我有些慌亂。昨晚草草地整理了課件,今天就直接開講了。我班的學生本身就不活躍,沒有大膽發(fā)言的習慣,加上今天聽課,好多學生更是沉悶不舉手回答問題。盡管有幾個學習好的同學舉手并很好的回答了問題,但還是沒有達到調動大部分同學的學習積極性的目的?傊,自我感覺效果不好,沒有達到想要的結果。

  我對新教材也有一些的想法:雖然我是非語文專業(yè)且被“趕鴨子上架”的接受這門課程,但對于去年的教材來說,我感覺上課還是可以的,而現在的教材讓我有些為難了!怎么說呢?我感覺現在的.教材是對知識內容的硬性要求減少了,而軟性的要求提高了很多。它沒有那么多明確的定性的東西讓學生去記,而是更加注重能力的培養(yǎng)和提升。就像今天這節(jié)課《橋》,它是一個小小說,而對于教學要求和目標來講,不僅僅了解什么是小小說,還要讓學生去體會文章是如何通過環(huán)境和情節(jié)描寫來體現人物特點和精神品質的,特別是一些描寫手法和修辭手法的運用。這些讓學生感悟領會的東西,我覺得很難引導讓學生掌握。另外這種能力性的目標實現也不是當堂就能反饋出來的,也是需要時間去鍛煉,才能在寫作中表現出來。我在開學以來的教課中也很能感受到這種對教學能力高要求的壓力,有好多時候都是在上完課才會“恍然大悟”,但卻已經“后知后覺”了。所以就給備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別是時間需求。

  以上只是我個人的感受,也許是我的教學能力不足吧,但更希望能向同仁們多學習,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的同時,能夠更好的服務學生。

  下午的時候我們語文教研組的成員聚在一起對我的課進行了評價和意見交流,從他們的角度和思路上,我認識到了自己在上這節(jié)課的不足之處,也學習到了很多東西。這樣的活動還是比較有意義的,也有助于相學相長,大家集思廣益,共同克服新教材給我們帶來的困惑。

公開課教學反思4

  授課班級:七(3)班反思人:左紅兵本節(jié)課是在體育與健康新課標的要求下進行設計的,堅持以學生健康為第一指導思想,以快樂教學為宗旨,在課堂教學中確保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地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是下壓式傳接棒的基本技術,其教學目標是初步掌握下壓式傳接棒的基本技術,發(fā)展跑的速度和協(xié)調性,促進身體全面發(fā)展。從課中學生的'學習效果來看,學生積極參與度高,大部分學生都能掌握所學的內容;在課堂教學中充分考慮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學生發(fā)展為中心,注重每位學生的共同發(fā)展;合理的安排運動負荷、強度、練習密度,同時加強學生安全意識教育與優(yōu)良思想品質的培養(yǎng)。下面是本人上完課后的一些反思,有如下幾點:

  1、在激發(fā)興趣部分應采用游戲形式給接力教學作鋪墊。比如:十五米接力的比賽來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在教學穿插一些游戲,能起得良好的效果。

  2、教師提出問題,讓學生分組討論練習求證。比如:一次成功接力跑的決定因素?學生可以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分工合作共同找出合理正確的答案,然后經過練習證明,最后教師根據學生的答案進行分析和總結。

  3、教學中對學生錯誤動作要及時糾正。應采正誤對比方法來教學,請幾位學生出來演練動作,讓學生點評,教師總結說明,這樣一來可以使學生明白正確與錯誤的動作之分,讓每一位學生都學會和有收獲。

  4、學生通過分小組比賽。通過比賽的形式增強了責任感榮譽感以及和組員之間的凝聚力,學生對分組教學方法很感興趣,因此,分組比賽對提高全體學生的參與能力,培養(yǎng)良好的心理素質方面也有著顯著的功效。

  5、學生在原地練習接力棒的次數不夠,要從量變到質變的升華。一般的技術動作要反反復復地練習,才能達到掌握的效果。

  6、接力賽中,個別學生還站在原地接棒,應在相應的位置加上標志。

公開課教學反思5

  年月日的知識是在學生已經學過的時分秒的基礎上學習的,在學生已有的基礎上我首先從介紹年歷入手,孩子們對年歷的認識只是有個大致印象,對會不會看,怎么看并沒有明確的認識。所以,我決定從認識年歷開始,然后再圈出自己的生日。再展示本節(jié)課教學目標:a認識時間單位年月日;b了解大月、小月的'知識,并能正確記憶。

  再一個環(huán)節(jié)就是在記憶大月小月的時候。當我提出大家有沒有什么好方法幫助我們記憶的時候,沒想到同學們大部分都能說出“一三五七八十臘”,我再直接給出“三十一天永不差”,大月就順利記住了。后來我又介紹了另一種記憶大月的方法:“要找大月請記住,七八兩月是大月,七月之前找單數,八月之后找雙數”。至此,孩子們對大月小月已記憶的差不多了。

  我在介紹拳頭記憶法的時候,講的就相對快了一些。我覺得只要孩子們能準確記憶大月小月,了解一下拳頭記憶法就可以了。也沒多想,就直接進行當堂訓練環(huán)節(jié)了。事后想想,對于課本中明確出現的知識,一定要讓學生明解了解并掌握。我在講課的時候,老是擔心學生說的太浪費時間,或者擔心學生說不到點上。忘了學生才是課堂的主體,要充分的相信學生,要“以生為本”。讓他們先通過自學解決一部分,然后再通過合作探究,小組交流學生,通過這兩個環(huán)節(jié)學生能解決了的東西,課堂上就不用再重復了。老師只是對一些學生不太明確的知識點點撥一下就可以了。

公開課教學反思6

  很榮幸參加了此次公開課活動,也很有幸聽了其他幾位老師的公開課,覺得受益匪淺。

  首先是魏莎老師的美術活動《蔬菜印畫》。

  其實是因為我們的活動相同,所以特意觀摩了一下魏老師的活動。她是一個親和力很足的老師,對于上課的各個細節(jié)都把握的比較好,并且她很耐心的講解了各種蔬菜以及示范了每種蔬菜印出來的印子有哪些不同,讓孩子們的認識更加清楚了。但是美中不足就是魏老師還是有點緊張,有時候說話不順暢了。另外就是通過這個活動,突然想到,平時我們上課也有很多用到墨水或者顏料的活動,幼兒園是不是應該給孩子準備一些套袖或者圍裙,供各班孩子們輪流使用,這樣一來老師上課會更加方便一些。

  第二節(jié)是巴艷錚老師的手指點畫。

  這是一節(jié)趣味性很強的活動,動手又動腦,很新鮮會引起孩子們的興趣,而且她的材料準備很足,水草配上蝌蚪,整個活動完成之后孩子們的作品會顯得很有畫面感,很完整很有意境,但是,巴老師對提問的問題把握還不準,雖然大屏幕顯示了小蝌蚪,但是巴老師的問題對于孩子們來說很抽象,她問:“小蝌蚪是什么樣子的?”“樣子”對于小朋友來說可以是顏色也可以是形狀,當孩子們回答完黑色之后,還繼續(xù)問“是什么樣子”,那么小朋友就會繼續(xù)回答是“黑色。”可以換一種引導性的提問方式,比如小蝌蚪頭是什么形狀啊,尾巴是什么形狀等等。

  第三節(jié)課是宋翠翠老師的活動《秋游計劃》。

  總體來說這節(jié)活動進行的比較流暢完整。現在的孩子都自立能力比較弱,什么事情都是父母做主父母包辦,而宋老師則是通過這次活動讓孩子自己做決定,比如該準備哪些,比如路線,或者遇到什么情況應該怎么解決等等,雖然有時候孩子們想的并不充分,可是相比較在父母的庇佑下生活,孩子們反而會更快更好地成長,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通過這三個老師的教學活動,我更加認識到了自己的不足,對自己活動的不足之處認識也更加深刻,下面我來反思一下自己的活動。

  鑒于小班幼兒的理解能力和動手能力相對比較弱,所以選擇了這節(jié)活動《蔬菜印畫》,因為這個活動比較有趣,趣味性夠了,才能夠引起孩子們的`興趣,孩子們就會更愿意自己動手去做,就會做的比較好,能夠較好地提高動手能力,同時學會對美好事物的欣賞。

  此次活動中有一個目標就是讓孩子懂得玩耍之后要將工具或者玩具物歸原處,不要將地方弄得很臟,但是,我卻沒有考慮到孩子們的注意力集中問題,所以我做的不妥之處就是一邊給孩子發(fā)工具一邊強調要將用過的蔬菜放到指定的盤子里,但是有的孩子依然沒有聽,因為他們的注意力都已經集中到了老師正在發(fā)放的活動工具上了。

  另外,我提醒了孩子不要將各種顏料混在一起用,因為在我們的感覺中,這樣是比較臟亂的,但是有的小朋友依然將顏料混在了一起,而印出來的畫顏色畫面還是比較漂亮的,這個是完全出乎意料的。

  還有一點,就是我高估了孩子們的知識儲備量,孩子們知道的蔬菜太少,而我沒有拿出準備好的蔬菜提示一下,而是僅僅用了口頭提示,對于處在認知初級階段的孩子們來說,是有些難度的。還有就是孩子的操作時間沒有把握得很好。

  最后,整個活動總體下來沒有讓人驚艷的亮點,太過平常了。

公開課教學反思7

  教材選編這篇課文,本身就體現了其思維的創(chuàng)新。在新的教學理念指導下設計和組織課堂教學,教學過程本身也有一定的創(chuàng)新性。

  一、謎語導入,激發(fā)興趣

  每當學生覺得所學教材內容與自己的生活實際有密切聯(lián)系的時候,他們就會覺得所學內容倍感親切,則會表現出極大的興趣。這是激發(fā)和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主動性的規(guī)律之一。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一定要盡其所能地聯(lián)系學生的實際生活,啟發(fā)、調動學生原有的生活積累,創(chuàng)設某種情境引導學生去體驗。

  對二年級孩子來說,“有些客觀事物看不見摸不著,但確實存在著”——這樣一種抽象概念,還不大能明確地理解和接受,所以教師使用了猜謎語的方式,讓學生去體驗、感受風的存在和特點:

  師:聽說咱們班同學最愛猜謎語了,我這有個謎語你們猜猜看,它是什么?云兒見它讓路,小樹見它招手,禾苗見它彎腰,花兒見它點頭。

  師:對!這就是我們一年級學過的謎語。(板書:風)你知道風什么樣嗎?什么顏色?什么形狀?有多大?有多高?你見過嗎?這樣一個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能畫嗎?可這三個小朋友就畫出來了。

  通過揭開謎底,調動了學生的生活體驗,激發(fā)了興趣。在這樣的基礎上引入新課的學習,學生對課文中的幾位小朋友能設法在畫面上表現出風的存在,是會感到佩服的'。這既具有啟發(fā)性,又從某種程度上落實了有關情感態(tài)度方面的教學目標。

  二、自主學習,以讀代講

  新的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學生是學習發(fā)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fā)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注重質疑問難、切磋學習、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由于低年級孩子自己學習的能力和習慣都還沒有很好地形成,怎樣在小學低年級的課堂教學中培養(yǎng)孩子進行自主的探究性學習、合作學習?本課教師在這方面也做了一定的嘗試性探索,比如自己讀通課文,小伙伴互相檢查互相幫助,教師巡回督促、鼓勵、指導。又如,在練習朗讀時,教師引導孩子自己探究怎樣讀能表現出課文中孩子的“聰明勁兒”,在引導孩子在學習小組里互相揣摩,進行合作學習的培養(yǎng)。

  教材是新知識的載體,老師摒棄課文“逐段講解”的傳統(tǒng)做法,截取課文中最能展現三個小伙伴“畫風”的思維過程的三個自然段,引導學生進行多種形式的讀,感悟三個小伙伴畫出“風”后的不同心態(tài),體驗成功的樂趣。然后,教師不失時機進行板畫,并創(chuàng)設探究點“為什么說三個小伙伴畫出了風?”

  ◇宋濤的畫

  1、師:宋濤怎樣畫風的?指名讀句子(手勢)

  2、師:你看到風了嗎?風雖然看不見摸不著,但我們看見白云在飄就知道是風來了。(你看宋濤觀察得多仔細呀!只畫了朵白云,就讓我們感受到風了。)再讀讀。

  ◇陳丹的畫

  1、陳丹怎樣畫的風?你從陳丹的畫上感受到風了嗎?

  2、自己再讀讀,閉上眼睛想象。

  3、師:風來了——“嫩綠的柳枝被風吹得彎彎的,就像在翩翩起舞。”

  生:睜開眼睛,再讀讀!指名讀。

  ◇趙小藝的畫

  1、你們看!這就是她的畫。出示趙小藝的畫

  2、師:這怎么能看出風呀?生:木船在大海上航行,白帆鼓鼓的。(“鼓鼓的”再讀讀)

  3、師:趙小藝也畫出風了,她心里特別——?(自豪)那你們能讀讀嗎?指名讀。

  4、生:當別人都畫出風時,趙小藝一聲不吭,他沒有模仿別人,而是動腦筋想的和別人不一樣。

  通過自主學習了解課文內容,以讀代講。通過讀加深體驗,感受白云在飄、柳枝翩翩起舞和鼓鼓的白帆,都是風吹的,向學生滲透做事要善于動腦筋。

  三、抓住契機,說話練習

  新大綱特別強調指出:小學階段應“規(guī)范學生的口頭語言,提高口語交際能力,培養(yǎng)良好的聽說態(tài)度和語言習慣”。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依據小學生的認知特點,在閱讀教學中,經常有計劃、有選擇地啟發(fā)學生從教材內容出發(fā),由此及彼、舉一反三地展開自由聯(lián)想,并模仿課文的方式,來表達自己要說的內容,扎扎實實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在本課的教學中,教師及時抓住學生剛剛學完課文,急著說出自己想法的時機,設計了一個簡短的口語交際訓練:

  師:如果讓你也來畫風,你會怎樣畫?

 。ńo予學生充分的思考時間)

  師:我想在你的腦子里也畫出風了,現在就快把你畫的風講給小組里的同學們聽吧!

  生:小組討論后匯報。

  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想法精彩紛呈。通過討論培養(yǎng)了學生認真思考,勤動腦筋的好習慣,并鼓勵學生把自己與眾不同的想法說給大家聽。在教學活動結束時,請同學們再把自己腦子里的這幅畫面畫在紙上滿足他們的愿望。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是引導者、組織者。分析課文時,以讀代講,指導學生通過自主讀書、自主發(fā)現,逐漸理解課文內容,同時發(fā)展了他們的思維、想象等方面的能力,使之真正成為了課堂的主人。

公開課教學反思8

  今年我所帶的是一年級語文,換了一個新生班級,很多事情就要從頭來,首先要了解學生的基本學習能力,知道他們都在什么水平,才能制定相應的教學計劃!度恕愤@篇課文是選自上海輔讀學校使用的教材第一單元頭手足第一課,其課程內容設置較為簡單總共包括“看圖認讀字詞,認識筆畫,以及課后習題(聽一聽,讀一讀,描一描,說一說)”。

  而學生情況在幾天的摸索也有了大致的了解,首先做個大致的分層:第一層陳鵬宇、張貴明、張雨欣;第二層譚啟燁、況光鐘、叢友彬、劉國輝、雷世琦、張立財、蔡雅麗;第三層李南京、楊曉強、彭少敏、徐曉鈺。針對第一課我也分別為他們設置了不同的教學目標,第一層會自己看圖認讀字詞,認識筆畫及課后習題。他們整體完成情況較好,張貴明理解方面稍顯弱一些;第二層會跟讀字詞,并在老師的引導和協(xié)助下完成對身體部位的指認,認識筆畫也能初步的了解其含義,課后習題就完全需要老師指導,其中蔡雅麗、張立財、叢友彬三位同學反應要慢一些,接受知識的能力相對來說比較弱;第三層能安靜的坐在教室不影響上課,沒有過激的行為問題,簡單的跟學?傮w來說,學生們還不理解什么是課后習題,所以每次在講習題的時候,學生都是注意力不集中的`。我之后會換一種方式,把習題穿插在課文的講解上,作為講完一堂課內容的檢測,這樣不僅提高學習效率,也能促使學生有興趣的不知不覺中完成習題。

  由于都是剛來學校的低年級新生,對新的環(huán)境還不熟悉,也不理解上集體課的規(guī)矩,還沒有形成一個良好的課堂氛圍,作為老師的我不緊要督促學生學知識,還要培養(yǎng)他們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在以后的工作中,我會不斷發(fā)現自己的教學問題,并不斷改正,提升教學水平,給學生營造良好的教學環(huán)境。

公開課教學反思9

  假期總是過的很快,新學期已經開學了,學校的各項工作和活動也陸陸續(xù)續(xù)地開展了,對我來說,第一個最重要的活動就是每學期必不可少的個人展示課,繁忙之余便開始琢磨該選哪一課,該選哪個班。幾經比較之后,我最終選擇了在四四班講授《認識太陽》一課。

  首先,就是著手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上網查找了大量有關太陽的知識;結合新課標備課,幾經推敲之后終于定稿教學設計;選取其他同步班級進行,再反思修改。

  終于,公開課上完了,感覺是五味俱全,有成功之處,也有明顯的不足,F反思如下:

  一、反思自己這節(jié)課失敗的原因,我認為最主要的一點,是自己在教學過程中忽視了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對于《認識太陽》這類側重于知識學習的教學內容,同樣適合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具體可以按照下面的程序進行:

  1、在課前組織學生運用適當的方式來查找關于太陽的資料,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可以初步形成對太陽的認識;

  2、課堂上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合作學習,讓他們在小組內交流各自搜集到的資料。這樣做,既為每個人提供了參與展示交流的機會,又有效地實現了學習資源在小組內的共享,并進一步可以將這樣的學習成果擴大到全班范圍;

  3、最后可以組織學生根據自己所掌握的資料,來提出需要解決的問題,以進行更深入的研究與思考,甚至可以將自己的研究活動延伸到課外。

  這樣做,可以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維持他們的學習興趣。

  二、對于知識上的準備,也可以稱之為預習,為了增強學生預習活動的效果,教師可以結合學習內容教給學生有效的預習方法,比如組織學生交流自己在預習活動中的收獲,引導學生思考:通過預習你知道了什么?也可以對某一問題進行更為深入的探究,以促使預習活動的有效進行。

  比如,知道了太陽的直徑為139萬千米,是地球的109倍后,可以提出問題“地球的直徑是多少”?這個問題完全可以通過同學們的計算而獲得答案,而且這樣的學習能夠極大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再比如,太陽表面的溫度是5500攝氏度,可以通過引導學生了解夏季的最高氣溫,開水的溫度以及鋼鐵融化時的溫度等等來進行感知,這樣做還可以促使學生對學習內容進行結構性的深入思考。

  三、課堂上,盡管我為了避免進行一味地講解,而采用結合學生已有知識經驗的方式來予以展開,比如:當學生說出“太陽是個大火球”時,我便順勢講解“太陽燃燒的主要燃料是氫,其次是氦”,當學生說出“太陽的溫度很高”時,我又進行講解“太陽表面的溫度是5500攝氏度,里面的溫度是1500萬攝氏度”……但是,必須承認,這種講解活動只是局限于班級內少數學生的參與而進行的,在多數情況下,對于多數學生沒有進行思考的`大部分內容,完全是由我直接來為學生進行講解的。在這個時候,我更多的是要求學生來做一個忠實的傾聽者。

  雖然我使出渾身解數認真組織學生來維持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及時對聽講不認真的同學提出暗示,但是同學們的學習熱情并沒有因此而得到激發(fā)。

  由此看來,我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再三強調要遵守課堂紀律,幾乎都出于一個目的,就是作為教師的唯一職責,似乎只是滿足于讓學生遵守一種秩序,而這種秩序僅僅是為了完成課堂上的教學任務,為了實現那所謂的教學目標,唯獨缺少對學生主體地位的關注。這樣做導致的后果就是,從表面上看學生在課堂上都規(guī)規(guī)矩矩、井然有序,但是卻沒有將自己的思維集中在教師的教學內容上,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對學習內容失去了興趣。長此以往,只能使學生越來越不喜歡我的課堂,我也會因此而對自己的職業(yè)生活而日生倦怠,師生關系惡化,彼此抱怨指責,致使課堂教學效率低下。

  總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將學生擺放在與自己同等重要的位置上,還學生以人格上的平等地位,教師要尊重學生的思維特點、興趣愛好、生活經驗和認知規(guī)律,要特別注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真正做到凸顯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只有如此,學生通過教師的教學而在身心各方面獲得主動和諧地發(fā)展的目標才有可能實現。

公開課教學反思10

  在教學人教版第三冊《統(tǒng)計》在教學中,我采用了不同的情境、不同的方法、不同的實踐方式,收到了不同的效果。下面,我從這三個方面談一點自己的體會:

  一、情境地不同,吸引力不同

  課本上的情境地是統(tǒng)計課本,但集體在統(tǒng)計的情況生活中幾乎是沒有的。第一次上這節(jié)課時,正巧學校馬上要召開運動會,我想不如創(chuàng)設運動會買T恤衫的情境。學生下了課問我:吳老師,為什么開運動會就要買T恤衫呢?的確,由于一年級的學生根本沒有參加過運動會,對運動會一無所知,這個情境并不是學生所熟悉的,于是第二次上這節(jié)課時,我又創(chuàng)設了一個情境:夏天到了,今年暑假,學校要組織小朋友們參加夏令營活動,想給小朋友們每人買一件漂亮的T恤衫,有紅、黃、藍、綠四種顏色,小朋友們,你們最喜歡哪種顏色的.T恤衫?因為學生通過電視等渠道,對夏令營有所感知,他們都樂于參加夏令營,可以玩,還可以學到知識,所以學生表現出的熱情相當高?梢姡瑒(chuàng)設的情境越是貼近生活與實際,越有吸引力。

  二、方法不同,經歷過程不同

  第一次上課,我想讓學生全員參與到統(tǒng)計過程中去讓每一個學生都經歷調查的過程。所以一開始,我把問題提出來,讓學生想辦法統(tǒng)計全班喜歡四種顏色T恤衫的情況。學生想了好多辦法,然后,我讓學生每人設計出一張表格,離開坐位進行調查。這種,課堂上學生自由調查:請問你喜歡哪種顏色的T恤衫?課堂氣氛挺好,很活躍,我覺得自己的目的已經達到了。但是課下思考:學生雖然每人都經歷了統(tǒng)計的過程,但是他們50多人都用同一種方法進行調查;一個一個地問。由于統(tǒng)計對象、范圍不同,因而難免遺漏、重復,根本無法得到統(tǒng)一的結果,統(tǒng)計結果也難以說明問題。而學生想到的很多方法難以得到同學們的認可,無法體驗成功,也不得取得統(tǒng)一的意見。能不能讓學生既經歷統(tǒng)計的過程,又新生學生思維的多樣性,使學生都有成功的體驗呢?于是,我把離開坐位調查這一環(huán)節(jié)改為:把全班同學分為6個小組,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合作交流。小組內確定調查方法,喜歡哪一種方法就用哪一種。經過分組調查,學生投入到他們喜歡做的事情中,結果確實令我吃驚。

  他們第一小組的方法各有不同,充分地體現了小組分工合作的意識。在中心發(fā)言人的組織下,記錄員如實地記錄了統(tǒng)計結果,課堂活而不亂,每一個成員都表現出極大的熱情,積極參與,各抒已見。這一方法,使我體會到:合理分工、方法得當,是組織有效學習的必備條件。

  三、實踐方式不同,鍛煉能力不同

  學生已經初步學會了調查的方法,我又創(chuàng)高了一個孔校長想知道全校20xx名學生喜歡哪種顏色的T恤衫多的情境。

  學生們的想法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但能不能讓學生真正在一種具體情境地下去做一次統(tǒng)計呢?上這節(jié)課時,正好市骨干教師到我們學校聽課,臺下有幾十名老師,正好給了學生一次實踐統(tǒng)計的機會。接著我指出:以后我們在調查時,要根據實際情況,選擇不同的方法進行調查,這樣,學生既經歷了統(tǒng)計的過程,又體驗了統(tǒng)計的意義。

  學生通過對小組統(tǒng)計和對聽課教師進行統(tǒng)計實踐及幫孔校長想統(tǒng)計辦法,親身經歷了統(tǒng)計的全過程,獲得了不同的學習體驗。學生經歷了“做”數學的過程,收獲是不同的。教師經過兩次統(tǒng)計教學,收獲也是不同的。由此我想到,教師應變“孝中學”,為“學中教”,真正處理好教與學的關系,讓學生學會思考、學會合作的同時,不斷獲得成功的體驗,建立自信心。

公開課教學反思11

  這次的公開課比較特別,宏宇老師設計了一個共同的課題《 Windows 畫圖程序》,這不僅讓碧鶯、燕蕓和我三個新老師有個比較,同時也對三個師父進行了考驗。三個師父都相應地對我們進行了指導,從主題的選擇到說課稿的要求再到教案的定型,盡量讓我們做到位。

  我選擇的主題是制作豬年賀卡。考慮到明年就是豬年,以制作豬年賀卡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接下來就是說課稿了,我拿了恩昭老師的說課稿當范本,再加上說課評價表里評分的標準,認真地核對自己的說課稿,自以為很滿意了。可是給師父看時,發(fā)現有很多重要的東西忘記寫了。于是在師父的批改下,我的第一份公開課說課稿完成了。

  公開課之前,我們組開了個小會,我們三個相繼進行了說課。組里的老教師也分別地發(fā)表了自己的看法,給出了不足與肯定的地方。結合這些不足,我又重新修改了教案。再次在師父的批改下,我的第一份公開課教案完成了。

  20xx年 11 月 2 日上午第三節(jié)我的第一次公開課開始了?吹揭粋一個老師進來聽課,我緊張了,腦袋里面一直思索著教案里的新課是怎么導入的。整節(jié)課在教案的設計下結束了,每個步驟也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完成了,學生的反應也在我的預料當中,自我感覺挺順利的,心里還期盼著評課的到來。

  燕蕓的課由于沖突我聽不到了,下午聽完碧鶯的課。她的課注重知識點的傳播與遷移,師生互動性很強,讓學生上臺操作的`機會也很多。于是就意識到自己早上的公開課的不足。之前自我感覺良好的想法一下子沒有了,換來的是等著評課時挨評。

  評課開始了,我們三個一起被評,宏宇老師先說了我們三個的肯定之處,再分別一個個點評。我的不足之處如下:

  1 、教案里的教學目標有些夸大:比如在教學過程中,知識目標沒有體現知識遷移;能力目標沒有體現培養(yǎng)學生的歸納能力;德育目標沒有體現培養(yǎng)學生科學探索的精神。

  2 、遺漏了畫圖的重點:在畫一幅畫時,畫布的定義是很重要的,可是我卻沒有體現出來。

  3 、在教學過程中的不足:在學生練習時,我很認真地收集學生遇到的問題,可是卻是把它們統(tǒng)一起來講,應該一發(fā)現問題就立即講出來,這樣學生就會記憶深刻。

  4 、教師基本功的不足:在上課過程中,沒有做到耳聽八方,學生提出的問題我都沒聽到,忽略了某些學生的想法。

  5 、師生互動的不足:整堂課下來,都是我演示完學生練習。學生基本上是被我牽著走,雖然有完成任務,但是缺少了學生自己的想法。應該在老師的作品沒展示之前,讓學生先想著怎么做,然后讓學生上臺操作。最后跟老師的作品進行比較。導出老師的作品是怎么畫的。

  6 、教學設計的不足:我注重的是小豬怎么畫出來的,而不是畫圖工具程序的窗口與 windows 窗口的鏈接,從而實現知識的遷移。

公開課教學反思12

  《儒家文化復習專題》是我在這次參加青年教師教學比武所選擇的課題。

  復習課比起新課來說要枯燥很多,作為公開課并不討好。多媒體課的優(yōu)勢在于對各種圖文影音資料的利用,不僅能夠豐富教學內容,也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復習課很難真正發(fā)揮出多媒體課的這一優(yōu)勢。

  但是結合近期教學的情況,我還是選擇了這樣的課題,原因有二。

  一是近期復習剛好涉及到中國傳統(tǒng)文化方面,儒家文化作為傳統(tǒng)文化的核心,是學生必須掌握的內容。

  二是復習儒家文化需要大量的文言文資料,利用多媒體來進行展示會提高上課的效率。也許作為一節(jié)多媒體公開課會略嫌枯燥,但是我個人還是比較滿意的,因為不僅完成了教學比武,也完成了關于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復習任務。

  在本節(jié)課結束之后,不僅歷史組的同事提出了中肯的意見,其他學科的老師也給予了不少具有建設性的意見,讓我對這次公開課的得失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

  除了課題的選擇之外,本節(jié)課還有一處是讓我比較滿意的,就是本節(jié)課上的十分的流暢。學校對于本次活動比較重視,作為年青教師我也十分珍惜這次機會,所以在上課之前做了比較細致的準備,無論是課件的制作,還是在教案的撰寫上,都花費了不少的時間,準備的很充足,所以在講課的過程中才能保證授課的流暢性。由此也充分的說明了一點,如果想上好一節(jié)課,態(tài)度是第一位的,充足的準備是最基本的前提。

  當然,這節(jié)課也還有很多不足之處,需要在以后的教學中逐漸的進行調整和修正。經過這節(jié)課所暴露出來的問題有如下兩點。

  一、上課的時候缺乏激情。

  雖然歷史教學本身就比較沉悶,但是也正是因為如此,想讓學生喜歡歷史,喜歡上歷史課,才更應該保證上課的氣氛不至于太低沉以牢牢的吸引住學生的注意力。而無論是本次公開課,還是在平時的教學中,我的授課都相對沉悶,缺乏激情。雖然在上課的時候我一直很注意用比較輕松的語氣,再搭配一些笑話來改善課堂氣氛,但是始終不能夠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從孫艷麗老師,徐雪琴老師等人的課中讓人深刻的感受到充滿激情的'語言能夠帶給學生多么強烈的聽覺沖擊,從而極大的提高課堂效率。在未來的教學中,我應該會更加注意這方面,希望能夠逐漸的克服這個缺點。

  二、和學生之間的互動不夠。

  隨著新課標的推行,對于發(fā)揮學生在課堂中的主觀能動性強調的越來越多了,單純的講述法和如今的教學理念顯得格格不入,因此師生間的互動已經成為評價一節(jié)課是否優(yōu)秀的重要標準。鑒于我在以往上課中一直存在著和學生互動不足的問題。在這次課中,我采取的是用材料來引出結論的方式,因此設計讓學生來回答的問題是比較多的。但是在課后還是有老師提出了和學生之間互動不夠的意見。反思這次課,確實存在著這樣的問題。雖然問題設計的很多,但是因為儒家思想大多是由大段文言文材料所反映出來的,對學生的要求比較高,所以真正能夠起來回答的就只有少數幾位基礎比較好的幾位同學。所以這節(jié)課,提問不少,但實際上并沒有真正的的把整個班都調動起來。

  學校教科處所組織的這次教學比武對年輕教師而言是一次不錯的展示自身才華的機會,同時也是強化學習不斷增強自身業(yè)務能力的機會。通過這次公開課以及在聽其他老師講課中所學習的經驗,我再一次的反思了自身在授課中的優(yōu)缺點,希望能在以后的教學生涯中揚長補短,將教育變成一門真正的藝術。

公開課教學反思13

  用字母表示數這一內容,但它是由具體的數和運算符號組成的式子過渡到含有字母的式子,是學生學習數學的一個轉折點,也是認識過程上的一次飛躍。其整個教學過程實質上是從個別到一般的抽象化過程。為體現課改精神,以建構主義為理論依據構建信息環(huán)境下“主體參與”教學模式,立足于學生的知識基礎和認知水平,采用多樣性的教學方式,讓學生逐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數的意義,并使學生在獲取知識的同時,抽象思維能力得到提高,成為學習的真正主人。上完這節(jié)試講后,我有如下反思:

  一、將生活引入課堂

  “現實世界是數學的豐富源泉,也是數學學用的歸宿。任何數的概念都可以在現實中找到它的原型,只要細心觀察周圍的世界,我們就能發(fā)現到處都是數學。”激發(fā)興趣引入課題,

  1、你在生活中見過用字母表示的符號嗎?(如:SOS、P、M、CCTV……)電腦演示

  2、它們都有什么特點?(簡潔明了,容易明白)

  3、由兒歌引入課題,抓住學生好奇心。

  通過這樣地教學,學生會驚訝地發(fā)現“數學就在我生活中”,無疑會對數學產生親切感,無疑會積極主動的投入到學習之中。

  二、給學生創(chuàng)設情境,體會意義。

  (一)猜年齡

  1、讓學生猜猜老師的年齡。

  2、提示:老師比xx大24歲。

  3、讓學生推算在不同年齡階段時,老師的歲數是多少歲?并說說是怎樣算的。

  例如:1+24=25(歲)2+24=26(歲)3+24=27(歲)……11+24=35(歲)

 。ǘ⿺禂挡虏,發(fā)現規(guī)律。

  1、動手操作,擺出一個三角形。

  2、提出問題:擺1個三角形需要多少根小棒?(3根)那擺2個這樣的三角形需要多少根小棒?擺10個呢?請算一算。擺a個呢?

  讓學生經歷操作和思考,表達和交流等過程,運用學生自己的方法來解決問題,探索規(guī)律,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合作精神。

  三、把游戲帶入課堂

  鞏固練習中,出示了學生非常熟悉稚氣的兒歌:

  1只青蛙,1張嘴,2只眼睛,4條腿,1聲撲通跳下水。

  2只青蛙,2張嘴,4只眼睛,8條腿,2聲撲通跳下水。

  3只青蛙,3張嘴,6只眼睛,12條腿,3聲撲通跳下水。

  ……

  以風趣的兒歌作為學生的素材,學生在素材中自己發(fā)現問題,自己解決問題,從中切身體驗數學中的奧妙。

  四、存在的不足

  1、重點不突出。在每一個環(huán)節(jié)之后,教師應及時小結,這樣,學生的思路更清晰,課堂的重點也更突出。如:猜年齡之后應重點進行小結讓學生明白字母可以表示數,用含有字母的'式子也可以表示數量關系。這樣對后面的練習學生就不會出現錯誤了。

  2、難點要分散。本節(jié)課看似簡單,在實際上過之后發(fā)現,用字母表示定律、公式這一內容在本節(jié)課出現,學生掌握不牢,雖然動口、動筆寫過一遍,但在課后的驗收中只有十位同學過關,而且課上時間不很充裕,草草收場。

  結合試講中存在的問題,對本課的教學設計做了相應的調整。在本班講這一課時,把用字母表示定律、公式放在了練習課中,這樣一來,課堂上的時間充裕,針對本班的中下生不時地提問、追問、反問,并及時地總結,學生對本課的難點掌握較好,并且做了大量的練習,書上的、聰明數學的題也都做完了,教學效率較高。在下一課(練習課)中,用字母表示公式就有了充裕的時間,說一說、寫一寫、記一記,課后驗收正確率大幅度提高。

  通過這兩節(jié)課,我深深的體會到:如果每節(jié)課都能不斷的反思,在總結中提高,那么我們今后的每堂課將變得更加有效。

公開課教學反思14

  原地雙手向前擲實心球 是小學階段的一個重要教學內容,大多數學生在學習和練習中有困難,成績提高的不過明顯。假如 在教學實踐中對各環(huán)節(jié)的技術細膩、深化,會不斷提高成績。在此從技術環(huán)節(jié)要求上談一些看法。

  一、四個關鍵詞

  1.原地:指擲球前的身體狀態(tài)。在腳的站位問題上有兩種做法。一是前后站立,以一腳為軸心,這種方法身體重心移動的幅度較大,易于加快出手速度和控制身體平衡;二是左右站立,這種方法在腳和腰協(xié)調用力方面較為明顯,但出手后身體重心較難控制。

  2.雙手:表明雙手持球,出手時雙手同時將力作用于球上。

  3.頭上:表明實心球的運動軌跡,從頭上擲出,要求擲球者身體冠狀面垂直出球方向。

  4.擲:是投擲項目的范疇,手指撥球后有鞭打動作的形成。

  二、主要技術環(huán)節(jié)

  1.持球

  只有合理持球,才能有效撥球。怎樣才是合理的呢?在這里也有兩種討論。一是手指自然張開,手心空出,握球的后3/4部分,兩拇指靠近且成正“八”字。二是手指自然張開,手心空出,握球的后3/4部分,兩拇指相對成倒“八”字。

  前一種持球方法,由于兩手的生理結構因素,兩個肘關節(jié)不會張得很開,從而在出手時有明顯的撥球→鞭打動作,相對個人而言提高成績的空間較大。

  后一種持球方法,由于手生理結構原因,拇指相對必然會引起兩個肘關節(jié)張開較大,兩手后引幅度受限,出手時不能充分撥球→鞭打,形成推的.動作成分較多。這種方法容易練習,但不可挖掘出驚人的成績,而女生要求比較低,只有 4 米左右,所以說個別女生可以采用。

  持球以后要抬頭、挺胸,身體重心提起,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給人一種氣勢、信心和力量。

  2.“滿弓”動作的過程

  所謂“滿弓”就是腿、腰、胸、臂的連線像“弓”一樣的向后反張,形成了擲球前

  的反弓身體姿勢。良好的“滿弓”姿勢是充分用力的前提,使身體各個部位用力更加流暢!皾M弓”動作的過程包括預擺、身體反弓、引球。首先是預擺,預擺是完成身體反弓的預備過程,身體略向前彎曲,肢體放松,調整呼吸,擺動一到兩次即可。其次是身體反弓,膝關節(jié)稍彎曲,后腳腳跟稍抬起,頭部稍后仰,挺胸,送髖,在頭部反射作用下形成身體反弓動作。再次是引球,雙手持球后引于腦后,構成手臂的反弓動作,從而使整個身體形成“滿弓”姿勢。在引球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有兩個地方受生理限制,影響后引幅度:①兩個肘關節(jié)不宜張得太開。②上臂和前臂的夾角不宜太大。那么上臂和前臂的夾角多大才算合適呢?如果太大球出手后飛行的角度很高,會影響成績,如果太小球出手后飛行沒有弧度,也會影響成績。經過教學實踐證明上臂和前臂的夾角在45——90度之間為好。原因有四:①可以增大后引幅度;②肩關節(jié)和肘關節(jié)都是轉動的軸心;③能夠充分利用肱二頭肌和肱三頭肌伸曲作用;④減少由于生理結構造成的限制,使引球擺臂動作更加流暢。四個條件同時滿足可加快手臂擺動的速度,教學中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反復調整最佳角度。

  3.最后用力過程

  出手階段是身體各個部位力的傳遞過程。通過蹬地、伸膝、收腹、向前引球、撥球→鞭打、控制重心的環(huán)節(jié)完成。從縱向來看發(fā)力的順序是從下至上,快速傳導的過程;從橫向來看各個部位的用力要求高度的協(xié)調性和速度。最后用力階段要屏住呼吸。心理暗示在>體育教學十分重要,教師應對學生有效引導,如暗示“快速出手”當然何時撥球會直接影響球飛行的弧度,理論上說球飛行45度角是最好的,這需要在反復練習中不斷體會、改進。出手后要注意降低身體重心控制身體平衡。

  三、教學建議

  1.喚醒規(guī)范意識

  正確規(guī)范的動作是提高成績的基礎,從站位、持球、滿弓、引球到最后出手,一連貫的動作我們在教學中每時每刻都要強調,喚醒學生正確的動作意識。練習中強調有四:一是擲球前強調學生細心觀察站位、持球是否規(guī)范;二是強調身體向后做“滿弓”動作時屈膝仰頭;三是出手時應撥球后鞭打而不是推、投、拋等錯誤動作;四是在練習中強調出手后不要習慣性的往前走出,造成犯規(guī)。在長期的教學實踐過程中反復修正動作,掌握技術要領,提高規(guī)范意識。

  2.教法容易出現的錯誤

  教學中有不少教師“過于”強調從下至上的發(fā)力順序,導致出現先跨一步再擲球的極不協(xié)調的動作。在最后的跨步緩沖時,有的教師“過于”強調跨步動作,我認為不妥,當身體重心快速前移時,跨步緩沖是為了控制身體平衡而做出的條件反射。如果各部位沒有充分用力,而過重強調往前跨步,做出的動作顯得十分不協(xié)調。

  3.“滿弓”的練習

  形成良好的“滿弓”身體姿勢,一定要屈膝,抬頭看天。練習方法:兩人一組,一

  位同學成馬步的站位,腿部頂住另一位同學的腰部做搭橋的練習,注意仰頭。

  4.撥球鞭打練習

  很多學生由于不知道怎么撥球,所以在擲球時沒有弧線,甚至有往地下推球的現象。練習有二:一是每人一球,往空中垂直撥球,體會手指撥球的感覺。二是往地上垂直砸球體會手指撥球和手的鞭打動作。

  5.出手角度的練習

  無論出手的速度有多快,但是出手的角度過高或過低都會嚴重影響擲球的成績。標記練習法:找到一面可以利用的墻或是樹葉,確定一定高度的地方做一標記,相距合適的距離,以定好的標記為擲球目標進行練習。

  6.安全意識的培養(yǎng)

  體育教學中,尤其是投擲項目,一定要注重安全意識的培養(yǎng)。做好充分的準備活動,特別是肩關節(jié)和腰部韌帶,練習時有過渡性,以防受傷;多人練習時:左右前后要有一定的距離,擲球前要看前面提醒同伴,撿球時要抬頭,停球要用腳底。

公開課教學反思15

  教學時,我采用學生自學、自悟為主,教師加以適當的啟發(fā)、誘導、點撥,達到長文短教的目的。我讓學生初讀課文,了解大意,理清敘述順序。抓描寫了武松吃酒的內容,通過武松與店家的對話,集中表現了他豪放、倔強的性格。抓老虎“一撲、一掀、一剪”來勢洶洶和武松“一閃、一閃、一閃”的竭盡全力、沉著機敏,表現武松的機智勇敢。我還抓住武松的三次心理活動進行教學,讓學生品析武松無所畏懼的精神。我采用分角色朗讀的方式進行,而后思考:

  三碗酒過后,店家為什么勸他不要喝了?武松是怎樣說的?從中可以看出他是一個怎樣的`人?然后讓學生分小組學習、討論、交流。學習課文8~12自然段也是同上第3自然段的方法,先出示自學提綱:武松和老虎搏斗,課文分為哪幾個階段寫的?每一個階段各有什么表現?表現了武松的什么性格?

【公開課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公開課教學反思02-02

公開課教學反思07-05

體育公開課教學反思07-19

英語公開課教學反思06-18

英語公開課教學反思03-02

公開課后的教學反思02-28

公開課教學反思(精選15篇)06-21

公開課教學反思15篇02-09

關于公開課后的教學反思09-12

公開課教學反思精選15篇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