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教學文檔>教學反思> 春酒的教學反思

春酒的教學反思

時間:2024-10-17 20:08:16 教學反思 我要投稿

關于春酒的教學反思7篇

  作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怎樣寫教學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春酒的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關于春酒的教學反思7篇

關于春酒的教學反思1

  任何一個課堂的準備都不是教師個人的思想體現,每個環(huán)節(jié)都要以學生的接受狀況和呈現狀況來精心考慮和安排。問題的設置,教學方法的使用等都是圍繞學生這個中心角色來安排。每個過程都要想到可能的或未知的。所以,準備過程就是教師腦海中一個簡單的假想過程中的師生對話。這是我備課過程中最大的心得體驗,也是最嘔心瀝血的一個準備過程。

  上課過程中,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進行:

  一、調動體驗,營造情境

  情境導入,活躍了課堂氣氛。學生的情緒調動是課堂關鍵,所以,在學生走入課堂的等待過程中,播放他們最熟悉的兒歌《外婆的澎湖灣》這首輕松快樂的歌曲,然后問他們的童年有何趣事,這是一個有話可說的問題,學生的話匣子隨之打開,有趣的故事讓學生忍俊不禁,都在津津樂道,歡樂的.氛圍潛入課堂。

  二、圍繞導語,一線串珠,

  在此課的設計中,我主要抓住導語中“最美好的回憶”設置問題:1回憶了哪三件事(把握內容);2在這些回憶中有哪些美好的人(人物賞析);3,為何這些回憶是最美好的?其中包含了哪些味道?(情感挖掘)這三個問題設置,概括了文中內容,品味了語言,賞析了人物,感悟了情感。

  三、讀中品味,讀中感悟

  散文的教學一定離不開朗讀,這篇清新素淡有典雅雋永的文章更適合朗讀。所以在品味語言,賞析人物這個環(huán)節(jié)我指導學生朗誦,在對最后一段的朗讀中去感悟并內化共鳴思鄉(xiāng)情。

  四、自我體驗,仿寫練習

  語文的學習是聽說讀寫的一個整合過程,學生的練筆訓練也很重要。在情感被喚起的當下更容易情動于心而發(fā)于言,考慮到這個擴展延伸部分,引用余光中,席慕容,舒蘭的詩可能比較多,我就沒有再朗讀了,直接出示席慕容的詩給他們寫作一點借鑒,最后呈現教師自己的小詩句來互動分享并結束全文。師的寫作并朗讀獲得學生的掌聲,這可能是我遺憾的課堂最溫馨的感動了。

  五、音樂感染,共情熏陶

  音樂的魅力是無法言喻的,快樂的能感染人,幽雅的能陶冶人,共情的能打動人。在課堂上,我有三處音樂。開始的《外婆的澎湖灣》調動氣氛,中間朗讀配樂營造一種背景氣氛,最后結尾大家在滿文軍的《望鄉(xiāng)》的歌聲中離開,伴著歌聲走進教室,伴著歌聲走出教室。我希望他們是愉悅。

  每一節(jié)課都是一個不完美的課堂,我還有很多地方有待提高,這也許是我最應該反思的地方。

  1、課堂駕馭能力不夠

  一個優(yōu)秀的老師應該是一個隱身而又主心骨的角色,似乎學生是完全的主體,老師是一個平等交流和傾聽者。殊不知這種大音希聲,大象無形的境界更是一種功力,老師于無形中處處把控而又隨時牽引著學生。我就缺少這樣一種能力,學生不按自己預設的方向回答時,內心就開始焦灼,語言的表達就開始有些僵硬,環(huán)節(jié)的銜接過渡就缺少了點行云流水的自然。

  2、朗讀沒達到預期效果

  本身自己最擅長的朗誦沒特別的表現出來,師的范讀少了,學生讀書的形式少了。其實在我的教學設計中有比賽讀,男女搭配合作讀,師生Pk讀等多種形式。但課堂上這些都被自己的緊張給疏忽了。

  3、評價學生的語言缺少點藝術

  老師的評價能牽動學生的情感感應,而我的評價可能太平常了,這點我在聽了后面老師的課時才越發(fā)感覺到老師評價的語言本事也是一種藝術。

  “道可道,非常道”成長本身就是一種收獲,沒有千錘百煉的敲擊哪有乘風破浪的豪情,所以,這一次讓我更進一步的看到自己,看出自己。告訴自己,你成長了一次,這本身就是意義。

關于春酒的教學反思2

  我能為《春酒》感動的,我也相信學生也能讀出來的。只是我不想做什么表面教學,在大家都讀懂的地方再做煽情,感覺沒多少意思?催^很多教學實錄,《春酒》的,實錄里的師生對答都是如流般的順暢,那教師還有什么意思去教呢?小孩可愛,母親慈愛,鄉(xiāng)人真愛,春酒味濃,最后懷念鄉(xiāng)愁,幾乎都能讀出。最有意思的是,為達到“鄉(xiāng)愁”煽情,幾乎所有的教師都搬來琦君的其他文章中的思念文字,再加上一段音樂,《春酒》的鄉(xiāng)愁就走進學生心中了!跋駱淠净ú菀粯,誰能沒有一個根呢?我若能忘掉故鄉(xiāng),忘掉親人師友,忘掉童年,我寧愿擱下筆,此生永不再寫!比邕@段文字這樣的外援很多,也就是說,光《春酒》是讀不出聲淚俱下的',或者,教師無法在《春酒》中帶領學生走入綿綿鄉(xiāng)愁,于是就端出琦君的其他“春酒”。適量的課外拓展部必要的,但主要文本讀不出一點感覺就來湊合其他的一壇壇春酒,就顯得我們對《春酒》的技窮。若是《春酒》的感動必須是依賴琦君其他的文字達成的,那么為什么不直接學其他文字而要教學這課《春酒》呢?我是有點費解。

  琦君一定有琦君的魅力,我應該還沒發(fā)現。但是閱讀教學,不應該過過場,不應該做做樣,學生能做的事情,我們就不要多攙和了。

  這《春酒》,說難不難,不難太難,我要想的,還遠遠不夠。還是再多讀讀這《春酒》吧,別讓自己的浮躁與淺薄褻瀆了這樣的精致。這經過千錘百煉之后成就出的精粹與平和,是需要我真正的靜靜的閱讀才能感受的。各位大俠,給點教學意見。

關于春酒的教學反思3

  《春酒》這篇文章作者因情而作,最值得挖掘的一個角度就是作品體現出來的濃濃的親情、鄉(xiāng)情。 因此本節(jié)課的教學關鍵就是要觸發(fā)學生情感,使學生對文中美的人、美的事、美的物油然而生喜愛、向往的欲望。這堂課,我想構筑的就是這樣一個充滿情感化的語文課堂,采取了相應的教學手段,激活學生的情感體驗,讓學生在教師充滿情感的教學中始終處于憤悱狀態(tài),從而和文本和作者和教師激起情感共鳴。所以,我將教學目標設定在領會文章的情致,理解文章表現的思鄉(xiāng)這一主旨。然而這種情感是通過什么展現出來的呢?便是本文那突出的、精彩生動的細節(jié)描寫。于是,品味精彩語言,關注細節(jié)描寫,感受作品意蘊便也是教學目標之一了。

  為了實現教學目標,在教學過程中,我設計了“識‘春酒’——品‘春酒’—— 醉‘春酒’——釀‘春酒’”四個環(huán)節(jié),四個環(huán)節(jié)層層深入,從讀到賞再到寫,達到升華。實現了我校推進的 “高校課堂模式”流程與思路。

  從學生的認知特點來說,我認為本課做到了循序漸進、層層深入,讓學生在逐步深入的文本挖掘過程中體驗情感,層層推進,發(fā)掘意蘊。這也得益于教學環(huán)節(jié)設計的.嚴密性和層次性。實現了我校“高效課堂”提倡的“自主、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的運用。

  從課堂教學空間主題來看,整個教學活動過程中,有一個貫穿課堂的主線,那便是學生的“讀”,課堂上采用了多種形式的“讀”。例如“識‘春酒’”這一環(huán)節(jié)指名朗讀,“品‘春酒’”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自由朗讀和集體朗讀,“醉‘春酒’”的細節(jié)品讀,都是為了能夠做到深入發(fā)掘文本內涵。《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初中學生在閱讀欣賞文學作品學習上,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內涵。這堂課把課堂還給了學生,讓學生多了一些自己對文本的理解和閱讀體驗,教師少了一些高談闊論,實現了課堂實效的最大化。

  《春酒》是一篇自讀課文,所以,它也肩負著以讀引思的任務。通過整堂課的讀、思、品,學生已經明白,文中的“春酒”已經不是一杯簡單的“春酒”,

  是一杯“母親酒”,是一杯“思鄉(xiāng)酒”,所以,在學習活動的最后,我安排了“釀‘春酒’”這一環(huán)節(jié),目的是學生在對文本有著深入體驗后,釀一杯自己的“春酒”,抒寫一下自己記憶中飽含濃濃鄉(xiāng)情、親情或友情。其實生活中任何一個細節(jié)如果蘊藏著一份美好的情感都是一杯香甜的“春酒”。這一環(huán)節(jié)恰好運用上了“品春酒”、“醉春酒”的環(huán)節(jié)中學生們的品析探究成果 ,即寫法的探究學習。于是,學生寫起來也會有章可循,充分利用學生學習的“最近發(fā)展區(qū)”520/,實現了與作者的情感共鳴,達到教學目標與生成。最后,為實現學生情感的升華,讓組長把小組成員寫的句子整理,小組采用不同方式朗誦。

  回顧整節(jié)課,雖然環(huán)節(jié)流暢,教學任務完成,但還存在一些不足:

  1、追求完美的同時會有一種缺失,在細節(jié)處理上不夠運籌帷幄,比如小組合作學習重視了過程,而沒關注到每個小組成員學習細節(jié),小組展示不夠,生成還可以更自然些。

  2、課堂缺乏教師的誦讀,教師應當帶著與目標相關的感情投入到講課當中,將學生帶入文本。

  3、雖然課堂流程有具體時間分配,但實際操作中還不夠科學。在品讀細節(jié)環(huán)節(jié)上,所用的時間稍微有點多,因為學生回答問題聲音太小,因而有時老師又重復說一遍。這樣既耽誤了時間,又顯得老師說的太多,

  4、在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中,學生寫作需要時間醞釀,知識到能力的遷移是一個過程,有時不可能立竿見影,所以學生展示面太小。

  其實語文教學真正要做的是,結合學生的具體實際,營造良好氛圍,去啟發(fā)學生,讓學生與文本產生深刻的、內在的交流與溝通。

  粗淺的反思卻是我真實的心聲,人們常說:經歷是人生一大財富。 這節(jié)課的經歷,我深刻地反思其中的得失,汲取經驗,為的是更好的指導今后的教學工作,這才真正算是我人生一大財富。

關于春酒的教學反思4

  回顧整個教學的過程,比較成功的地方和啟示有:

  一、遵循規(guī)律,引爆情感

  語文學習的過程,既是一個循序漸進、螺旋發(fā)展的過程,又是一個不斷積累、厚積薄發(fā)的過程。這個過程最終要達到的境界應該是學生“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這符合人的認知規(guī)律,尤其是語文學習的規(guī)律。課堂教學過程中,當學生的學習興趣濃厚,當學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當學生的參與狀態(tài)熱烈,當學生的情緒狀態(tài)亢奮,當學生的思維狀態(tài)活躍,這些非智力因素和智力因素混合在一起并達到一定程度時,教師的點撥引導就如一顆火星,隨時隨地都會點燃學生心中即將爆發(fā)的學習激情,這時候,學生對文本的解讀和頓悟片刻便會形成燎原之勢。在這一教學課例中,正是有了課堂上前面諸多環(huán)節(jié)的蓄勢鋪墊,才會有后面學生思維火花的閃耀和智慧激情的.迸發(fā)!而這,幾乎不是經心的預設所能達到的!

  二、穿插引進,巧用資源

  “語文教師應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fā)、利用,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各類學習活動” 。教學過程中,穿插引進同類詩詞,從教法上來說,配合了教學內容,有機地“切”入一些與課文學習有關的內容,能夠讓閱讀教學變得豐滿厚實,情趣盎然,優(yōu)化了教學內容,完善了課堂結構,讓學生透過文本,看到更加深刻、更加廣闊的世界。本節(jié)課當中,適時的拓展延伸,讓教學內容適當“增容擴面”,幫助學生開展同類作品的“聯(lián)讀”,既為原文找到了充足的配讀資料,又能讓學生體會到跨越文體的詩文在取材角度、語言表達、情感流露、辭格運用、表現手法等方面的獨到之處,更重要的是,資料的切入,“聯(lián)讀”的運用,不僅成為課堂教學后半部分生成性學習的助推器,更在不經意間,為學生創(chuàng)造性的寫作閱讀提供了方法的指導和思路的借鑒,有力地推進了學生對文本的深度理解,有效提高了閱讀的質量和表達的能力。

  三、創(chuàng)意閱讀,個性對話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教師在課堂上應利用閱讀期待,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進行多角度有創(chuàng)意的閱讀,逐步學會探究性閱讀和創(chuàng)造性閱讀,拓展思維的空間,提高閱讀的質量。”新課標還引進了“對話”這一理念,認為閱讀是讀者與文本、作者進行生命對話的動態(tài)過程。而寫作,則是語文課堂上的另一種對話。在這個教學案例中,學生對散文的詩意閱讀其實已經完成了閱讀的一次升華,這種閱讀是學生的一種探究性閱讀、創(chuàng)造性閱讀,其形態(tài)就是運用詩歌這種語言形式對散文作品進行詩意解讀。這種解讀,能讓學生輕松上手,學用語言,抒發(fā)情感,表達心聲,訓練思維,發(fā)展能力;這種解讀,勾連起學生的生活積淀和情感積累,“披文以入情”,言之有物,言能由衷;這種解讀,是在“自然遷移”當中獲得熏陶感染,是在“潛移默化”之中實現“潤物無聲”。

關于春酒的教學反思5

  語文,因情感的滋潤而變得春意盎然。在語文教學中,觸發(fā)學生情感,使學生對文中美的人、美的事、美的物、美的景油然而生熱愛、向往、追求的欲望,是提高審美情趣的重要手段。這堂課,我想構筑的就是這樣一個充滿情感化生活化的語文課堂,采取相應的教學手段,激活學生的情感體驗,讓學生在教師充滿情感的教學中始終處于憤悱狀態(tài),從而和文本和作者和教師激起情感共鳴。

  在本課教學中,我認為最成功的一點就是用情境營造良好的情感氛圍。在教學過程中,我設計了“嘗春酒——品春酒——回味春酒”三個環(huán)節(jié)。三個環(huán)節(jié),環(huán)環(huán)相扣,逐步引領著學生體悟文章的情感。首先,在舒緩的“思鄉(xiāng)”主題音樂中,學生通過深情的朗讀,能很快融入課文特定的情境,走進作者的情感世界,從而對文章有了初步的感知。其次,在品春酒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我設置了“我喜歡xx因為xx!钡木涫剑寣W生活動起來,真正從課文之中去發(fā)掘去品去味體悟作者濃濃的鄉(xiāng)愁之情。第三,回味春酒,介紹作者生平時,我把它放在學生已體驗了蘊涵在春酒中這些美好豐富的情感后,已品嘗了這充滿道地家鄉(xiāng)味的“春酒”后,希望作者思鄉(xiāng)難回的感傷情緒能彌漫在他們的心間,讓故鄉(xiāng)一步步走進學生的心靈世界。為了加強學生對故鄉(xiāng)情結的進一步的`感悟,我泛讀了余光中先生的《鄉(xiāng)愁》,在感傷的旋律中,讓情感的渲染達到了一個高潮。最后,拓展訓練中,讓學生仿寫“故鄉(xiāng)的情節(jié)是……”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回顧整節(jié)課,雖然完成了教學內容,但還存在著一些不足,讓我對這節(jié)課的教學有了一些反思:

  一、教學環(huán)節(jié)的銜接處理不夠自然。課堂環(huán)節(jié)的緊湊、自然,更能突出教師駕馭課堂教學的能力,凸顯教師扎實的教學能力。在課堂中,我忽視了教學環(huán)節(jié)的銜接,處理略顯生硬。

  二、教學中,學生朗讀不夠充分。語文課堂少不了讀書聲,有了朗朗讀書聲的課堂,才是真正的語文課堂。由于學生的朗讀不足,才導致了在后面環(huán)節(jié)中學生的活動雖熱烈卻不夠深入。

  三、課堂活動中,學生對文本的發(fā)掘不夠充分。教學目標是讓學生體悟那份故鄉(xiāng)情結是蘊涵在春酒中的另一種滋味,它讓春酒的味道變得更醇厚,而生活中任何一個細節(jié)如果蘊藏著一份美好的情感都是一杯香甜的“春酒”,讓這些蘊涵其中的美好情感真正地成為豐富學生情感世界的活水。而在本節(jié)課的活動中,學生在品味語言的過程中,僅能把握語言的文本意味,對于隱藏在語言文字背后的情感意蘊體會不夠,這主要基于教師對學生學習的引領不足。

  淺陋的思考但卻是我最真實的心聲。懇請得到各位同行的熱情指教,同時對給予我鼓勵、支持和指點的教師們致以最真誠的感謝。我知道這些言辭已化為一束溫暖的光,照亮我執(zhí)著前行。

關于春酒的教學反思6

  《春酒》一文,雖然篇幅短小、語言淺近,可是情感復雜、思想深邃,加之又綜合運用了記敘、描寫、抒情等多種表達方式。因此,教學是有一定難度的。教學時既要完成分析春酒的感情色彩教學任務,又要引導學生重點體會蘊含在文章之中的作者的思想和情感。設計者如果想突破常規(guī),有所創(chuàng)新,就須在教學設計上下一番功夫。

  本教學設計對教材的把握全面透徹,教學目標的確定恰當適切,教學重難點層次分明,教學步驟清晰有序,板書設計簡潔規(guī)范,遵循了中學現代文教學讀寫并重、知人論世、重視誦讀感悟等基本原則,熟練運用了散文教學的一般方法,較好地體現了中學散文教學的特點。首先,設計者重視了學法指導,以幫助學生達到以學法理解文章的能力提升。其次,在充分了解學情的基礎上,借助課前培訓突破了學生理解與運用的教學難點,并在散文閱讀方法上以及寫作指導上給予了恰當引領。第三,重視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的培養(yǎng),形式多樣且層次分明的誦讀、精彩展示、學生寫作活動展示加深了學生對文章思想情感的感悟和理解,并能拓展到更深的寫作空間領域中去。第四,教師開始積極嘗試運用教學策略,實現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達成教學目標,賞析指導中嘗試運用了以讀促品、入境想象和展示點評等方法,引導學生深入理解抒情文字的意蘊,效果應該會很好的?偟膩碚f,本教學設計在繼承了散文教學優(yōu)秀傳統(tǒng)、成功做法和先進經驗的基礎上,又重點在一些具體的教學方法上實現了突破和創(chuàng)新。

  當然,從更高的要求來看,本設計還有一些需要進一步改進和完善的地方:

  一是,設計呈現出的僅僅是一個教學流程,而這一教學流程基本上也是教師預設的,希望教師能更多關注到學生的學習習慣、學習狀態(tài)和學習心理;

  二是,在上課的.過程中對學生的自主探究合作探究有點機械化,應該在需要討論是才討論,需要點撥時才點撥;

  三是,教師課堂語言欠精練,設計追問時要能隨機應變。最后要說的是,學生能夠獨立完成的,教師可不必過多介入,一切關注并根植于學生的學習,才是教學設計的出發(fā)點和歸宿。

關于春酒的教學反思7

  《春酒》最值得從這樣一個角度來挖掘文章內涵,那就是作品體現出來的濃濃親情、鄉(xiāng)情、人情。所以,我將教學目標設定在領會文章的情致,感受作品的風俗、人情之美上。然而這種美感是通過什么展現出來的呢?便是本文那突出的、精彩生動的細節(jié)描寫。于是,品味精彩語言,關注細節(jié)描寫,感受作品意蘊便也是教學目標之一了。

  在教學過程中,我設計了“飲春酒——品春酒——釀‘春酒’”三個環(huán)節(jié),三個環(huán)節(jié)層層深入,從讀到賞再到寫,達到升華。 一堂好課猶如一篇好文章,必須條理清晰,有實在內容,有情感發(fā)掘。

  從時間流程上說,我認為本課做到了循序漸進、層層深入,讓學生在逐步深入的文本挖掘過程中體驗情感,層層推進,發(fā)掘意蘊。這也得益于環(huán)節(jié)設計的嚴密性和層次性。實踐了我校語文組“自主推進式”教學模式的運用。

  從空間主題上說,在教學活動過程中,有一個貫穿整堂課的活動,那便是學生的“讀”,不論是什么形式的讀。例如開始的大聲朗讀,中間的細節(jié)品讀,都是為了能夠做到深入發(fā)掘文本內涵!墩Z文課程標準》要求初中學生在閱讀欣賞文學作品學習上,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內涵。這堂課做到了把時間還給學生,讓學生多一些自己對文本的理解閱讀體驗,讓教師少一些高談闊論,讓課堂的實際效率實現最大化。

  《春酒》是自讀課文,所以,它也肩負著以讀引讀、引思的任務。所以,在學習活動的最后,我安排了學生在對文本有著深入體驗的經過后,抒寫一個自己記憶中飽含濃濃鄉(xiāng)情和親情的與親人或朋友共享某種美食的.情景。因為生活中任何一個細節(jié)如果蘊藏著一份美好的情感都是一杯香甜的“春酒”。這也恰好運用上了“品春酒”環(huán)節(jié)中學生們的品析探究成果——即寫作方法的探究學習。于是,學生寫起來也會有章可循,充分利用學生學習的“最近發(fā)展區(qū)”,達到教學目標與生成。最后,為實現以讀引讀的目的,我列舉了幾篇同樣抒寫鄉(xiāng)情的文章,讓學生在課下進行對比閱讀,獲得更多感受和啟發(fā)。

  回顧整節(jié)課,雖然完成了教學內容,但還存在些不足,也讓我對這堂課有了一些反思:

  1、追求完美的同時會有一種缺失,在細節(jié)處理上不夠運籌帷幄,生成還可以更自然些。

  2、要充分進入文章情境,帶著與目標相關的感情投入到講課當中。

  3、通過課堂實踐,應更多地思考片斷練習與整體寫作的關系,學生寫作需要時間醞釀,知識到能力的遷移是一個過程,有時不可能立竿見影。

  最后,我也希望能通過這堂課的設計,引發(fā)一些教學問題的探討。如散文教學的探討:哪些散文應該精讀,哪些散文可以海量閱讀?經典文字的內涵一定要深入挖掘,如何挖掘?需不需從文化層面縱深處挖掘文本?從語言到文化是不是語文教學的必由之路?

  其實語文教學真正要做的是,結合學生的具體實際,營造良好氛圍,去啟發(fā)學生,讓學生與文本產生深刻的、內在的交流與溝通。

【春酒的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春酒教學反思02-27

《春酒》教學反思09-21

《春酒》教學反思02-28

春酒的教學反思03-10

春酒教學反思優(yōu)秀10-18

《春酒》教學反思范文08-19

關于春酒的教學反思02-16

春酒教學反思15篇03-06

《春酒》教學反思15篇03-10

關于春酒的教學反思優(yōu)秀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