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課后教學反思15篇
身為一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我們都希望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借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學方式,那要怎么寫好教學反思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語文課后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語文課后教學反思1
教學目標:
1、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有感情地背誦課文。
2、通過朗讀,自讀自悟,感受夕陽西斜美和夕陽西沉云朵美以及夕陽隱沒時的霞光美。
3、通過對課文地誦讀品味,感受夕陽的美麗,體會人們的喜悅之情,激發(fā)學生熱愛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學重點:
感受夕陽西下的整個過程的美(西斜——下沉——落山)
教學難點:
入境品讀,感悟夕陽美
教學過程:
一、 整體感知,發(fā)現(xiàn)“美”。
1、今天,讓我們高高興興地繼續(xù)跟著爺爺奶奶一起去看美麗的夕陽。ㄍ队俺鍪鞠﹃柦M圖,學生欣賞)
2、誰能說說自己的感受?我們一起贊美夕陽:(齊讀課題)夕陽真美!
二、 發(fā)散閱讀,感受“美”。
1、過渡: 課文是怎么寫夕陽美的呢?請小朋友們打開書本,讀讀課文第2、3、4節(jié),畫出讓你感受到美的語句,多讀幾遍,看能不能把夕陽的美讀出來。
2、第二節(jié)中哪些詞句讓你感受到了美?(出示)根據(jù)學生回答,相機指導朗讀。
、拧疤栆呀(jīng)西斜,收起了刺眼的光芒。”出示圖片,現(xiàn)在的太陽和中午的太陽相比,怎么樣?(變的柔和了)指導朗讀。
⑵“天空一片深藍”出示圖片,感受并讀好“深藍”。
、恰斑B綿起伏的西山披著夕陽的余暉,顯得十分壯麗”。出示圖片,理解“連綿起伏”?粗鴪D在本子上畫一畫。師小結(jié):連綿,就是一座山連著一座山;起伏,就是有高有低。范讀“連綿起伏”。出示圖片,理解“壯麗”。師描述:看,太陽快落山了,它的余暉染紅了天空、云朵,它好像給群山披上了紅色的披風,這山既雄偉,又美麗。這就叫“壯麗”。齊讀
⑷師:天空一片深藍,西山連綿起伏,多美呀!誰能把這段話連起來讀讀?
、烧l能給圖片配上文字來贊美夕陽?老師播放圖片,范背第二節(jié)。自由練習背誦,指名背。
⑹小結(jié):西斜的太陽收起了刺眼的光芒,給大山披上了一層美麗的余暉,給樹木穿上了紅色的裙子,就連小朋友的臉也被映紅了!讓人忍不住想說——(齊讀課題)夕陽真美!
3、同學們真會讀書!想不想讓這些夕陽圖在頭腦中“動”起來,一邊讀一邊想就能使圖片“動”起來,要不咱們試試。請同學們讀讀課文第三節(jié)讓你感受到了美的詞句?出示第三節(jié)。
、胖该x,你感受到美了嗎?
、啤皥A圓的臉漲紅了”,漲紅的臉像什么,可愛不可愛?讀好:漲紅。引讀:“把身邊的云染成了黃色、紅色、紫色……”還能把云染成什么顏色?你能不能用一個詞把這么多的顏色都說進去?(五顏六色)
、沁@么多的顏色擠在一起多美麗、多壯觀呀!能給這副圖配上文字嗎?練習背誦,指名背誦。
、冗@么多的顏色擠在一起,多熱鬧呀!讓我們一起走進這五彩繽紛的.顏色中去吧!——齊背
、尚〗Y(jié):當太陽慢慢下沉時,他那圓圓的臉漲紅了,就像個可愛的娃娃。它讓周圍的云朵變成了黃色、紅色、紫色、綠色、藍色、金色……顏色多得數(shù)也數(shù)不清,讓人忍不住想說:夕陽真美(齊讀課題)
4、我們讀讀、想想、背背,學習了第三節(jié),太陽西沉時云朵的美都在我們面前動了起來。(出示落山圖)誰能通過朗讀讓這幅圖也“動”起來。請同學們運用同樣的方法自學第四節(jié)。檢查自學情況。
⑴指名讀,給這幅圖配上文字。評議:你感受到美了嗎?圖“動”起來了嗎?
、啤八p輕地走向西山的背后”,這時,同學們想對夕陽說些什么呢?(戀戀不舍之情)
、蔷毩暠痴b,再為這幅圖配上文字。
⑷讓我們一起來讀好這片燦爛地霞光,把它們留在身邊。齊背第4節(jié)
5、小結(jié):是呀,夕陽真美,讓我們亮開嗓子,用所有的熱情贊美它吧!(齊讀課題)夕陽真美!
6、這么美的夕陽,讓我們永遠把它記在腦海里吧!出示第2、3、4節(jié),選擇自己喜歡的背誦(指名背,齊背)。
三、縱向延伸,深化“美”
1、最后,(引讀)爺爺滿面紅光,望著奶奶說:“夕陽真美呀!”爺爺為什么不望著孫子說“夕陽真美呀”,而是望著奶奶說呢?
2、討論,指名說,小結(jié):是呀,爺爺奶奶雖然大了,但生活很幸福,就像是夕陽那么美好。讓我們共同祝福他們!播放歌曲《夕陽紅》
語文課后教學反思2
離別,一個傷感的話題。雖說“若是兩情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但誰愿意讓沉甸甸的思念、牽掛縈繞著,才下眉頭,卻上心頭?文人重情,因而文人之間的離別常常會演繹成一段動人的故事,如李白與孟浩然的黃鶴樓之別。
《黃鶴樓送別》是一篇“文包詩”,其實就是 作者對詩句的一種解讀,并將這種解讀呈現(xiàn)在動人的故事中,從而使讀者在讀文中獲得對詩句內(nèi)涵、意境的深刻感悟。閱讀這種文章,基本的方法是:詩文對照。這一點對五年級的學生來說,并不陌生。而《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這一首膾炙人口的名詩,學生也并不陌生,學文之前大多已能瑯瑯背誦。
針對如此學情,我們的教學還能僅僅著眼于“詩文對照,理解詩意”嗎?不。我們要努力達到的目標,是向文本深處行進,讀懂送別中流露的“情”,學習文章表達情感的方式。目標決定方向,方向決定方式,于是,《黃鶴樓送別》一課的教學,定位于——含英咀華,涵詠真情。
一、詩文對照,初解詩意。
學生對《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一詩絕不是一無所知。初讀之后,已大致了解詩句講的是暮春三月,孟浩然要去揚州,李白在黃鶴樓為他送行。也能或多或少地感到詩人想要表達的依依惜別之情。當然,如此粗淺的理解是遠遠不夠的,想要獲得進一步的理解,必須詩文對照。高年級的學生,應該能比較熟練地運用文包詩的學習方法。于是,從“李白正在黃鶴樓上為大詩人孟浩然餞行”讀懂了“故人西辭黃鶴樓”;從“暮春三月,長江邊煙霧迷蒙,繁花似錦”讀懂了如此美景,便是詩句中的“煙花三月”;從“順江東下,前往揚州”讀懂了詩句中的“下?lián)P州”;從“白帆隨著江風漸漸遠去,消失在藍天的盡頭。李白依然佇立在江邊,凝視著遠方,只見一江春水浩浩蕩蕩地流向天邊……”讀懂了“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該放手時且放手,讓學生去文中讀一讀,找一找,想一想,說一說,于是,詩的意思便了解了。很不喜歡那種為了突出學法指導一味地將學生對學習方法的掌握“歸零”的做法。事實上,漠視學情的學法指導正是不重視學法指導的'體現(xiàn)。
二、品讀場景,涵詠真情。
《黃鶴樓送別》一文,將送別時的三個場景娓娓敘來,細細描繪,無需畫面的呈現(xiàn),音樂的渲染,就那樣“洗盡鉛華,素面朝天”,讓學生走進文字中,步入畫面中,咀嚼,品味,潛心會文滋味長,文的背后的那份情,便悄悄地撞擊心弦了。
首先,是“‘觀賞’美景”!耙粫䞍貉鐾{天白云,一會兒遠眺江上景色,”那不是真正的觀賞,是掩飾離愁,是排遣別情,是將依依惜別的情意深深地藏在心底啊。為什么藏呢?“情深深,雨蒙蒙”那樣地唱不行么?“執(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那般地哭不可以么?不,那不是屬于李白和孟浩然這樣的男子漢的離別,他們藏著的別情后,是滿腔的深情,真情和豪情!細細地品讀一個“藏”,讀懂的是藏不住的情,直抵人的心懷。
然后,是“敬酒話別”。人常道:言為心聲。送別的話語里傾訴的是心聲,滿滿的酒杯里裝著的是情意。敬仰情,感激請,留戀情;師生情,手足情,朋友情,酒滿情更滿。而孟浩然語重心長的勸慰中,是關(guān)心,是愛護,是對友情的珍視,信任。薄酒一杯酬知己,一個是“請滿飲此杯”,一個是“一飲而盡”,每一個動作,每一句話語,傳遞的都是那不朽的友情,那樣真摯,那樣深情。
最后,是“佇立吟詩”。送君千里,終有一別。孟浩然登上小船,白帆翩然遠去,李白佇立江邊,凝視江面,既然是“凝視”,他的視線應該有一個焦點,那個焦點,便是漸行漸遠的孟浩然?v然是孟浩然乘坐小船已消失在水天相接的盡頭,視線卻能飛越千山萬水,久久地追隨,隨著牽掛的人兒走向海角天涯。因為人有情,物也有了情,“一切景語皆情語”,古人習俗“折柳相送”,“柳”——“留”諧音,那楊柳依依似乎也在伸手依依地挽留;那點點沙鷗仿佛也在一路追隨相送,聲聲呼喚珍重;那一江春水綿綿不絕地流淌,訴說著思念和祝福綿綿無絕期,真摯深厚的友誼在天地間長存,永世不絕。而文末的一個省略號,又蘊含著多少道不完的情!
就這樣,細細地讀,慢慢地品,味有了,情懂了,心動了,這一份依依惜別的真情,深情和豪情,如一棵樹,在心頭靜靜地長起來了。
三、反復誦讀,讀中抒情。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一詩,千古流傳,膾炙人口,為何?文采斐然只是其一,更重要的是詩中動人的情。原來,詩跟人一樣,有了情,便有了生命,便能生生不息地傳承。所以,多少年歲月流逝,靜靜佇立的黃鶴樓在訴說著這個動人的故事;長江水滔滔不絕,在吟唱著這一份感人的友情。一遍遍地誦讀,漸漸地,便分不清詩中的情,自己的情,只知道強烈的感情噴涌而出,融進這千古的絕唱——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一千多年過去了,人們傳誦著這首動人的詩。著名詞曲作家陳小奇將它改寫成了一曲《煙花三月》,歌詞就是一首詩,寫得情意綿綿。課堂上,歌不必聽,歌詞卻很值得一讀。用心地讀一讀,一切盡在詩中了——牽住你的手,相別在黃鶴樓。波濤萬里長江水,送你下?lián)P州。真情伴你走,春色為你留,二十四橋明月夜,牽掛在揚州。揚州城,有沒有我這樣的好朋友?揚州城,有沒有人為你分擔憂和愁?揚州城,有沒有我這樣的知心人?揚州城,有沒有人和你風雨同舟?煙花三月,是折不斷的柳;夢里江南,是喝不完的酒。等到那孤帆遠影碧空盡,才知道思念總比黃花瘦……
四、讀寫遷移,表達真情。
作為高年級的學生,僅僅讀懂文章表達的情感是遠遠不夠的,還要學習課文表達情感的寫法?v觀全文,在送別的三個場景中,或借景抒情,或通過描寫人物的動作、語言表達情感,使文章洋溢著感人的情意。細細回味,擷取生活中的一個場景,學習運用這些方法來表達與朋友間的友情,與家人間的親情……一則小練筆,由“得意”走向“得言”,“情”便如溪水般自然、活潑地向前流淌。
語文課后教學反思3
《少年閏土》是一篇老課文,在組織教學設計時,我大膽地將《故鄉(xiāng)》中中年閏土的外貌描寫引進課堂,讓學生通過對比閏土少年時的純凈與天真,中年時的蒼老與悲苦,對幫助學生感悟魯迅寫人物的特點,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具體我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我自己的體會:
1、在課堂上,我從轉(zhuǎn)變自身角色做起,對學生采用“導”而不是“給”:
如教學第一自然段,我不給學生講閏土的身世和名字的來歷,也不講閏土的外貌特征,而是讓學生自己去讀書、去品味、去想象,最后讓學生動筆學著寫,來實現(xiàn)以讀學寫、學以致用的目的。
。、我一改往日由老師津津樂道地講解如何“捕鳥”,如何“看瓜刺猹”、“拾貝殼”、“看跳魚兒”等故事情節(jié)的傳統(tǒng)教法,而是尊重學生的意愿和選擇,盡量讓精采的語言出自學生之口,并且用與學生平等對話的口吻說:“我知道,有些同學喜歡捕鳥,有些同學對“看瓜刺餷”感興趣……那么,你喜歡什么內(nèi)容,就仔細閱讀這一部分,然后把怎樣捕鳥,怎樣看瓜刺餷的樂趣和揀貝殼,看跳魚兒的情景說給大家聽聽,也可以采用“我”和閏土對話的形式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給大家聽,好嗎?”這樣一引導,學生立刻活躍起來,有的模仿文中的“我”和閏土個性化的語言分角色朗讀起來,有的展示自己收集有關(guān)“跳魚兒”的畫片,資料與大家分享,有的津津樂道捕鳥的方法和保護鳥類的意義……誰能沒有自己的喜愛?誰能沒有自己的感受?不同的情節(jié),不同的學生有自己不同的感受,即便是同一情節(jié)也是如此。學生的這種感受可能是幼稚的,也可能是令人發(fā)笑的,但它卻是最真實的,是學生自己的。實踐又一次告訴我,這樣平等地與學生交流,對話,比老師唱“獨角戲”,“孤芳自賞”要好的多。
。、在教學中比較注重為學生發(fā)展而服務:
在課堂上學生出現(xiàn)自讀不領悟,討論無結(jié)果探究無法深入下去的時候,教師不能觀望,更不能等待,而要以一種平等的身份參與學生的討論,發(fā)表自己的個人見解,從而推動合作學習的深入,使學生受到積極情感,審美觀念的.教育。如在對課文第十六自然段“啊!閏土的心里有無窮無盡的希奇事……高墻上的四角的天空!睍r,我引導學生先理解第十四自然段“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著許多新鮮事……”有了這一個過度句的理解,學生再理解“高墻上的四角的天空”就容易多了。
當然也有許多不足的地方,教室角色轉(zhuǎn)換時有時做得不夠好,沒有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在今后的教學中要不斷的學習,處理好教與學的關(guān)系。
語文課后教學反思4
在前不久我執(zhí)教了《孔子拜師》一文,深深地被孔子這種勤學好問,孜孜以求的 學習精神而感動。在執(zhí)教這一課時設計了以下的教學環(huán)節(jié)。
1.孔子和老子給我們留下很深的印象,請你用“──”標出文中讓你感動的句子,并在文中注一注你的感受。
2.讀一讀你畫的語句,把自己的感受說給小組內(nèi)的同學聽一聽!
3.班級交流讀書感受。
學生結(jié)合文中的重點語句并聯(lián)系生活實際,談自己的感受。
。1)談孔子
、偎傆X得自己的知識還不夠淵博,三十歲的時候,他離開家鄉(xiāng)曲阜,去洛陽拜大思想家老子為師。
②曲阜和洛陽相距上千里,孔子風餐露宿,日夜兼程,幾個月后,終于走到了洛陽。
、劭鬃酉耄哼@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訪的老師吧!于是上前行禮……
、芸鬃舆B忙說:“學生孔丘,特地來拜見老師,請收下我這個學生!
⑤學習是沒有止境的。
⑥從此,孔子每天不高老師左右,隨時請教。
。2)談老子
、佟澳憔褪强浊鸢,聽說你要來,我就在這兒迎候。研究學問你不比我差,為什么還要拜我為師呢?”
、诶献右舶炎约旱膶W問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了他。
。3)學生根據(jù)交流綜合談對孔子、老子的印象。
反思:學生在讀中悟情,往往比單純講解更細致入微,更感人至深。課文不是無情之物。要想有效地領會好課文的思想情感內(nèi)涵,單單依靠他人講解,分析說明是不行的',學生必須要自己朗讀,才能體味和揣摩出課文內(nèi)在意蘊。正如米作仁先生所指出的:“講解是死的,如同進行解剖;朗讀是活的,如同給作品以生命。”“講解只能使人知道,而朗讀更能使人感受!蓖ㄟ^深情朗讀,可以使學生充分體驗作者所表達的真摯情感,課文中的人物、情景便躍上紙面,課文的情感便入于目,出于口,聞于耳,銘于心。學生便可以在讀中體會、讀中感悟、讀中升華。在語文學習中,學生蘊藏著無限的潛能,具有極大的可塑性。情感是打動心靈的秘訣,是打開人的心靈的一把金鑰匙!敖藤F情濃”,語文課程只有為他們提供更多的精神滋養(yǎng),他們在成長中才能有人性的充實,才會有產(chǎn)生偉大情感的基礎。可以相信,當我們的語文課上到處都有情感的綠洲時,學生們的情感發(fā)育必將也是果實累累,而同學們上語文課的興趣也必然會長盛不衰。
語文課后教學反思5
美國教育家布魯納認為:“學習的最好刺激是對材料的興趣!迸d趣是最好的老師,只要學生有了興趣,就會讓智力開足馬力,讓才能閃出光輝,自覺主動地學習。因此,《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識字教學要將兒童熟識的語言因素作為主要材料,同時充分利用兒童的生活經(jīng)驗,注重教給識字方法,力求識用結(jié)合。運用各種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創(chuàng)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景!毙乱惠喌幕A教育課程改革帶來了教育觀念、教學方式的轉(zhuǎn)變,也帶來了教材的巨大變化。我們低年級以識字教學為重。突出表現(xiàn)在教學中提倡多認少寫的識字方法,要求會寫的字很少,也很簡單,但是識字任務卻很重,主要是識字量大。
上《自選商場》這一課之前,我讓學生搜集一些各種各樣的商品包裝盒、包裝紙。這在課堂中的便把識字教學置于生活的大背景中,課堂上不斷給學生展示在生活中識字的機會,學生識字的興趣和能力都得到了提高。鼓勵學生在生活中識字?梢越柚钪械膶嵨、圖片等識字。教室里也有很多現(xiàn)成的實物,如門、窗、課桌、椅子、講臺、黑板、幻燈機、錄音機,學生說,我相機出示相應的詞語卡片,讓學生看到什么就認表示該實物的字。
小學生識字的主渠道是“基于教材識字”,如果教師能夠充分利用教材,切實提高課堂識字教學效率,學生能夠認識所有教材中的認讀字,就已經(jīng)很好地完成了新課程在識字教學方面所設定的戰(zhàn)略性目標——大量識字。但往往學生忘得也很快,這就有必要讓學生到生活中去“鞏固”字,在大量閱讀中去“熟悉”字。
新課程倡導讓學生養(yǎng)成到生活中、在大量課外閱讀中識字的意識和習慣,我們老師要充分發(fā)掘語文學習的資源。
語文課后教學反思6
這是一篇文包詩的課文。就該課的課程資源來說,應該很好地利用課文來理解古詩,深入體會思想感情。我教學這一篇課文后作以下幾點反思。
一、品讀激情,情感共鳴
《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一文蘊含著濃濃的思鄉(xiāng)之情,我們只有通過品詞、品句和品讀才能使學生的情感與作者共鳴。因此在教學時我作以下朗讀指導:
。ㄒ唬┰诮虒W第一自然段時,緊扣“兩年”一詞,讓學生聯(lián)系自己的現(xiàn)實生活事例進行對比,結(jié)合學生平時離家時間幾天就覺得很想家人了,跟作者離家“兩年”對比。通過對比,學生理解了“兩年”確實很長,作者也更想家鄉(xiāng)和親人。進而指導學生品讀“兩年”的語氣,以突出作者離家之久,思家之切。
(二)學習第一、二自然段后,讓學生相應找出作者用來表達這兩自然段的詩句。“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睍r,設計了邏輯引讀:一年一度的重陽節(jié)到了,王維獨自一人在他鄉(xiāng)作客,很想念家鄉(xiāng)的親人,于是便這樣寫道——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一年又一年,重陽節(jié)又到了,王維還是獨自一人在他鄉(xiāng)作客,他更家想念家鄉(xiāng)的親人,于是再這樣寫道——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兩年過去了,年復一年,年年如此,佳節(jié)如期而至,思鄉(xiāng)肝腸寸斷,他依然這樣寫道——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通過層梯式的步步引讀,使學生透過這“一年一度”這個平談的數(shù)字感覺到作者思鄉(xiāng)的內(nèi)心世界,思鄉(xiāng)之情隨之升騰。此時多作任何的分析都是多余,惟有這朗朗的書聲才能表情達意。我想這就以讀代講的魅力吧。
二、講寫結(jié)合,訓練表達
由于是由文入詩,文中的意思與詩中的大概一致,在學生理解課文中與之相對的詩句后,相機安排了一個講寫結(jié)合的訓練。先讓學生結(jié)合文中的句子或自己的話來說說每一句詩的意思。再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理解動筆寫寫每句詩的意思。這一說一寫,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也符合語言訓練的`規(guī)律。著名教育家張志公先生曾說:要帶領學生在語文課堂里走一個來回。來就是從語言文字到思想內(nèi)容;回就是從思想內(nèi)容再到語言文字。前面部分是學習短文引出思鄉(xiāng)之情;后面講寫結(jié)合則是由思鄉(xiāng)之情回到語言文字的訓練。即是思鄉(xiāng)之情是通過哪能些語言文字來表達的。
三、課外延伸,增加積累
學習這一課文,體會思想感情之后,設計了向課外延伸這一環(huán)節(jié)。思鄉(xiāng)之人何止王維?我國從古至今有許多漂泊在外的游子時刻思念家鄉(xiāng)和親人。請聽唐代詩人李白的《靜夜思》,宋代詩人王安石的《泊船瓜洲》。聽聽他們傾訴思念家鄉(xiāng)、親人之苦。先讓學生自由朗讀,找出思鄉(xiāng)的句子,體會作者思鄉(xiāng)之情,最后齊讀,達到情感共鳴。以一思鄉(xiāng)主題,引出一組思鄉(xiāng)古詩,讓學生在學習一文時,認識更多的同類古詩,最后還安排學生搜集其他思鄉(xiāng)之情的各種文體的文章,在班上交流。使閱讀量的積累達到質(zhì)的變化。擴大學生的閱讀范圍,讓“經(jīng)典”詩文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拉近。學生可以直接從大量的語言材料中感受古詩的規(guī)律和其中蘊含的思想感情,逐漸對古詩學習產(chǎn)生興趣。用詩文誦讀等形式讓學生增加自己的積累,豐富學生的知識,促進學生的發(fā)展。
語文課后教學反思7
童話以其優(yōu)美的語言,動人的故事情節(jié)深受同學們的喜愛,也正是因為同學對童話的學習積極性很高,如何讓學生在感受到童話帶來快樂的同時能更深入地理解童話以及其中蘊涵的道理顯得尤為重要。本文堪稱英國作家王爾德的“完美之做”,揭示了快樂應該和大家一起分享的深刻道理。
本文以巨人砌墻與拆墻后花園情景的對比,巨人砌墻與拆墻后態(tài)度的對比為主軸展開故事情節(jié)。在教學本課時我從美麗又神奇的巨人的花園入手,讓學生從中感受花園的美麗,為之后花園發(fā)生的一系列變化做好伏筆。在引導學生找出主線“沒有孩子的地方就沒有春天”后進入課文的主導部分,引導學生找出“沒有孩子的地方就沒有春天”以及“有孩子的地方就有春天”的句子。學生通過對比,反復的朗讀,邊讀邊想象畫面,使學生感受到巨人的花園冬天時的寒冷與冷清,巨人在生理和心理上的'孤獨,以及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孩子加入花園后的春景。然后以“原來四季交替正常、景色美麗的花園,為什么巨人的加入會使花園產(chǎn)生如此大的變化”提問學生,引導學生找出巨人的所作所為。通過想象巨人發(fā)火時的神態(tài)動作引導學生從“生氣、訓斥、叱責”的意思中感受巨人這三次發(fā)火是一浪高過一浪,指導讀出語氣,加深理解。再引導學生說出這是一個怎樣的巨人,最后揭示巨人終于明白的道理,讓同學隨著孩子們的歡笑聲一起進入這美麗的花園。
在揭示課文的道理之后再回過頭來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童話語言上的特點,讓同學體會到童話可以帶領我們?nèi)サ浆F(xiàn)實不可能去的地方,生活中不可能發(fā)生的事情在童話中也可以通過奇妙的語言展現(xiàn)在大家面前,從中進一步感受童話帶來的無窮魅力。
課堂教學是動態(tài)的,生成的,由于教學經(jīng)驗的不足,在教學的過程中并不能得心應手。對于讀的部分讀得不是很透徹,尤其是描寫有孩子與沒孩子時花園的情景變化的內(nèi)容,由于在時間分配上存在一定的偏差,讀得不夠透,不夠深刻。另外內(nèi)容的銜接也不夠緊湊,在請同學說出這是一個怎樣的巨人與接下來揭示寓意這一環(huán)節(jié)連接不夠緊。此外,教育機智發(fā)揮不到位,對于學生的問題處理得不太妥當,這些都是急需要改進的地方。當然促使課堂教學進展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不斷虛心地向師傅或有經(jīng)驗的老師指點迷經(jīng),借鑒好的教學經(jīng)驗,再通過自身的努力與實踐,不斷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在實踐與反思中不斷成長。
語文課后教學反思8
[課前]
李廣很獨特。一,與韓信比,作戰(zhàn)都很神勇,但韓信將兵“多多益善”,而李廣“飛將軍”則是“善射”,更突出自己個人的勇猛;同是出悲劇,項王更突出其個人主觀因素,而李廣則重寫外在原因,司馬遷更有一番“同病相憐”的苦滋味。前些人物是時勢造就時英雄,而唯“李廣難封”,生不逢時。
除了重點的字詞句掌握,提高自讀文言的能力外,還想在引導的過程中,引《〈史記〉菁華錄》(清姚榮田選評)的精彩點評,以促進學生的思考。
[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總結(jié)積累文本中出現(xiàn)的`文言知識點。
2、通過文本的研讀,認識《史記》“不虛美、不隱惡”的述史優(yōu)秀傳統(tǒng);
3、通過文本的研讀,探討通過典型事例、生動細節(jié)和個性化人物語言表現(xiàn)人物性格的文學藝術(shù)特色。
4、通過文本的研讀,深入探討李廣悲劇的根源。
教學重點:同上1、3
課時安排:3課時
第一課時“吾乃飛將軍李廣也”
一、導入
由成語“馮唐易老,李廣難封”出處《藤王閣序》起:(回憶背誦下文)
“遙襟甫暢,逸興遄飛。爽籟發(fā)而清風生,纖歌凝而白云遏。睢園綠竹,氣凌彭澤之樽;鄴水朱華,光照臨川之筆。四美具,二難并。窮睇眄于中天,極娛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覺宇宙之無窮;興盡悲來,識盈虛之有數(shù)。望長安于日下,目吳會于云間。地勢極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遠。關(guān)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盡是他鄉(xiāng)之客。懷帝閽而不見,奉宣室以何年?嗟乎!時運不濟,命運多舛。馮唐易老,李廣難封。屈賈誼于長沙,非無圣主;竄梁鴻于海曲,豈乏明時。所賴君子見機,達人知命。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酌貪泉而覺爽,處涸轍以猶歡。北海雖賒,扶搖可接;東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嘗高潔,空懷報國之心;阮藉猖狂,豈效窮途之哭?”
李廣家族:
1、李信——“秦時為將,逐得燕太子丹者。”(刺秦五未得,致使秦發(fā)兵攻燕。秦將李信追太子丹,燕王斬太子丹頭獻秦!保ㄒ姷谝欢危
2、李廣死后第二年,從弟李蔡因罪自殺。
3、幼子李敢隨霍去病征戰(zhàn),功高,懷恨其父李廣之死而擊傷衛(wèi)青。后被霍去病射殺。武帝辯稱:“鹿觸殺之”。
4、李陵,李廣孫子。服匈奴。
二、學習第一段:
1、學生自讀之。
2、字詞句:
。1)故——(1)老家。“故槐里。”(2)舊交情。君安與項伯有故?——《史記·項羽本紀》(3)特指舊法、舊典、成例。變化齊一,不主故常!肚f子·天運》(4)舊的事物。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論語·為政》(5)原來的,舊時的。軒東故嘗為廚!鳌 歸有光《項脊軒志》(6)衰老。弟走從軍阿姨死,暮去朝來顏色故!啤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7)仍然,還是。三日斷五匹,大人故嫌遲!队衽_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8)前任的!肮世顚④!保ǖ谒亩危
被動句——“首虜,為流中郎”
“虜”(敵人)、“秩”(俸祿)、“折關(guān)”(破關(guān))
3、本段注意兩點:
一,“廣家世世受射”——貫穿全文始終。(《水滸》中不是有“小李廣花榮”嗎?)
二,文帝之嘆惜,如何分析?(《菁華錄》云:“非謂高帝時尚武而今偃武修文也。文帝時匈奴無歲不擾,豈得不倚重名將?帝意正以廣氣跅(tuo4)馳,大有黥、彭、樊、灌之風,當肇造區(qū)宇之時,大者王,小者侯,取之如探策矣。今天下已定,雖勒兵陷陣,要必束之于薄書文法之中,鰓鰓紀律,良非廣之所堪也。故嘆惜之。此實文帝有鑒別人才之處,廣之一生數(shù)奇,早為決矣!
三、學習第二段“上郡之戰(zhàn)”
1、找學生讀,然后請學生自述故事經(jīng)過。
波瀾起伏,扣人心弦若此:
突出三個字:略、膽、暇
乃歸
縱馬臥
射殺白馬將
止,下馬解鞍
前
數(shù)千騎;大恐
自射殺彼三人
從百騎往馳
其騎殺且盡
圖略(發(fā)不上來)
2、字詞句:
“勒”、“縱”、“陳”、“所”、“虜”、“即”(表示假設)、“用”、“護”(有白馬將出護其兵)、“從”(大軍不知廣所之,故弗從)
走——(1)逃跑!爸匈F人走廣”(2)往。奔向某地!绑P山北構(gòu)而西折,直走咸陽!薄 唐· 杜牧《阿房宮賦》“青捕虜知單于所居,乃自以精兵走之。”——《史記·李將軍列傳》
使動用法——(1)廣乃遂從百騎往馳三人。(2)用堅其意。
四、學習第三段“雁門之戰(zhàn)”
1、學生讀之,注意讀得一張一弛,讀出情境。
2、字詞句:
“絡”“詳”“暫”“騰”
注意讀音——(1)驍xiao1 (2)驃piao4,驃勇(驍勇);驃壯(剛烈健壯);驃駿(剛烈駿逸);驃悍(勇猛) ;驃騎 piàoqí
致——(1)送。令曰:“得李廣必生致之!薄妒酚洝だ顚④娏袀鳌罚2)招引,招致。致天下之士!獫h· 賈誼《過秦論》(3)求取,獲得。家貧,無從致書以觀。(致,弄到、取得,這里指買到。動詞。)——明· 宋濂《送東陽馬生序》(4)表達。聽婦前致詞!啤 杜甫《石壕吏》(5)放置。致之死地而后生(兵家用語。將軍隊置于絕境,則將士必為求生而殊死戰(zhàn)斗)
因——(1)趁勢。“因推墮兒”(2)于是!耙蛞肴!
下——(1)遞送!皾h下廣吏”;“下話”(猶言傳話)。(2)歇宿。“徐孺下 陳蕃之榻!薄 王勃《滕王閣序》
當——判決罪人,斷獄。如:“吏當所失亡多,為虜所生得,當斬”。再如:“臣知欺大王罪當誅。”——《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3、王昌齡《出塞》:“秦時明月漢時關(guān),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請結(jié)合本段說明“飛將軍”是什么意思。
“實懾于其一人之勇,非嘆服其御眾之能也!
五、課下整理課堂所學,并能熟讀課文。
[課后反思]
語文課后教學反思9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了解九寨溝美麗的自然風光,激發(fā)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
了解九寨溝美麗的自然風光,激發(fā)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2.教學難點:
體會本文的寫作方法。
教學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寫有“讀書時做記號的方法”的4張卡片;
3. 畫有”動物名稱、主要特點、動作”的表格。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1、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九寨溝的地理位置,九寨溝名字的由來。那么九寨溝到底是個怎樣美麗的仙境呢,今天就請同學們當一回小小攝影師,老師帶領你們到九寨溝去取景拍照,一起去領略一下九寨溝那神奇瑰麗、蔚為壯觀的迷人風光!
2、(板書課題:9、九寨溝(ɡōu))齊讀課題。
二、品詞析句,學習課文:
1、學習第3自然段(讀中感悟):
。1)導入:同學們帶好你的照相機,讓我們一起進入這童話世界看一看。(多媒體配樂播放九寨溝的美景及課文內(nèi)容。)
這一段主要寫了九寨溝的什么呢?
(2)學習第3自然段:
、倩貞泴W過的閱讀時做記號的方法。
、谟米鲇浱柕姆椒ㄗ杂砷喿x第3自然段。
(3)學生交流,跟隨著學生的“鏡頭”,教師相機指導:
、佟把┓濉保海ò鍟
A、(出示雪峰圖片及相關(guān)語句:一座座雪峰插入云霄,峰頂銀光閃閃。)你為什么喜歡雪峰,作者用的`哪些詞吸引了你?在這句話中你是怎樣做記號的?
B、指導讀。
、凇昂础保海ò鍟
A.(出示湖泊圖片)說說你為什么想把湖泊拍下來?(多媒體出示湖泊的相關(guān)句子。)
B.同位互讀,說說作者是怎樣描寫出湖泊的美的?你在這段中又是怎樣做記號的?
C.學生交流,體會湖泊的美:
、邸吧帧、“瀑布”方法同上
小結(jié):九寨溝真是水的世界,到處都是湖泊和瀑布,怪不得人們說“平湖飛瀑石上流”啊。
。4)小結(jié)
。5)有感情朗讀第3自然段
2、學習第4自然段(合作學習為主):
(1)(出示金絲猴、羚羊、大熊貓、小熊貓的圖片)同學們繼續(xù)向森林深處行進,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2)理解:4個“也許”,練習排比句。
。3)合作學習第4自然段,完成小組長手中的表格,看看你對這四種動物有哪些了解,想想你最想和哪個動物合影?
動物名稱:
主要特點: 動作:
(4)匯報填寫好的表格:用幻燈展示。
(5)交流:你最想和誰合影,為什么?
。6)那里除了有文中介紹的那些動物外,也許還會有什么樣的動物在做什么呢?
(7)小結(jié):由此可見,九寨溝不但是一個風光奇麗的地方,而且是一個動物王國。在這兒,動物們都可以無憂無慮地散步呢,真是“異獸珍禽林中走”!讓我們再次輕輕地走進密林,去欣賞動物們那可愛的身影吧。
。7)師生共讀第4自然段
三、小結(jié),布置課堂作業(yè)
九寨溝真是個充滿詩情畫意的人間仙境!同學們有機會一定要親眼去看看。課文我們今天就先學到這兒。接下去,請大家完成《一課一練》第三題。
語文課后教學反思10
一年級的教學工作轉(zhuǎn)眼就結(jié)束了,作為一年級的數(shù)學、語文教師,我覺得很忙碌,很辛苦,但也收獲了很多,下面我就一學年來語文教學的工作做以簡要的介紹。
一年級的語文教材內(nèi)容多、知識面廣,但又是打基礎和培養(yǎng)良好習慣的關(guān)鍵時候,而這個年齡段的學生活潑好動、自我控制能力較差,對大量枯燥的練習不感興趣,容易產(chǎn)生厭倦心理,教學中如果把握不好,有可能使學生獲得的知識顯得很零碎,不扎實。所以我總是想方設法帶領學生輕松學習,讓學生感覺學習是一種快樂。
一、我嚴格按照教學計劃上課,精心設計教學程序、課內(nèi)外作業(yè)。
課前我必須要精心準備,從來不打“無準備之仗”。教學中總是采用學生感興趣的方法,做游戲、講故事、猜謎語、開展活動等,讓學生輕松快樂地學習知識。還不怕麻煩,制作各種教具,課件等輔助教學,有效地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為了能更好地立足課堂搞好教學,平時注重自己業(yè)務能力的'提高,積極參與學校組織的聽課評課活動,平時利用空余時間隨時隨地進行教研,開展探討性的交流和反思。
二、寫字教學是一年級語文教學工作的難點。
能讓每一個學生寫一手好字,是我最大的心愿。學生的字寫得好壞美丑,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反映他的語文水平,也可以體現(xiàn)其文化素養(yǎng)。所以,在平時的教學工作中,我特別注意對學生寫字的要求。
首先,要讓學生寫好字,作為他們的語文老師,我更注重自己在課堂板書、給學生的留言等方面給學生做一個很好的示范。其次,我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寫字教程,引導學生學會讀帖、描紅,臨寫.既從技能方面要求學生,又從習慣方面要求學生。特別是習慣方面的要求,如怎樣握筆,保持怎樣的寫字姿勢,這些往往容易忽略,而恰恰正是這影響了學生的寫字質(zhì)量的提高,甚至影響到用眼衛(wèi)生和骨胳發(fā)育。因此,在抓好學生寫好字的同時,我更注重學生有良好的寫字習慣。
三、讓一年級學生學會讀書,喜歡讀書,將為他們今后的學語文奠定牢固基礎。
我認為調(diào)動學生讀書的積極性是最為重要的,在課堂上,我經(jīng)常設立各種各樣的讀書比賽,小組讀、男女讀、抽生范讀、教讀等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激發(fā)了學生讀書的興趣;另外,我還注重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盡量引發(fā)學生能打開想象的翅膀,讀出自己的感受出來,并注重自己的示范性。由于一年級的學生模仿性較強,所以在教學生讀課文之前,我都要特別注意這篇課文的字音、語速、語調(diào)、語感等方面,盡可能地為學生作出很好的示范。
除了讀書本上的內(nèi)容,我還在班里開展了“親子閱讀”,讓家長和孩子共同選一本好書來讀,通過讀書把家長和孩子的心拉得更近了。
通過一學期來的努力,我班學生在各個方面都有很大的進步,看到孩子們的進步,我感到由衷地快樂,我會繼續(xù)以積極健康向上的態(tài)度在教育崗位上前行。
語文課后教學反思11
。
在孩子的精神世界里,希望自己是一個發(fā)現(xiàn)者,研究者。發(fā)音認形環(huán)節(jié)先看圖,練習發(fā)音,師由熟悉的字音“雞”帶出聲母“j”的`發(fā)音,形象生動帖近生活,學生易于接受,再半扶半放學習“q、x”。編兒歌,認形,交流,匯報,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用自己的腦子去思考,主動參與,積極探索,使學生學會觀察,學會思考。拼讀環(huán)節(jié)中,先讓學生認讀“雞、
七、西”三個字,再給“qī、xī、jī”找朋友,學生很感興趣,學習興致高,適時練習拼讀,使拼讀不再枯燥無味。再玩找伙伴拼讀的游戲,進一步鞏固了“j、q、x”與韻母的拼讀。
語文課后教學反思12
讀著《黃山奇石》,驚嘆于黃山的神奇,也驚嘆于大自然的偉大。那些惟妙惟肖、趣味橫生的奇石,不是神話,是大自然的創(chuàng)造。我們仿佛被作者帶到了景色秀麗神奇的黃山。我們似乎并不是在閱讀課文,而是站在黃山的一個觀景臺上,美美的欣賞著那些奇石,拍下一張張奇石圖。仙桃石、猴子觀海、仙人指路、金雞叫天都······每一幅圖都是一個神奇的`童話。
黃山奇石有趣,作者寫得也有趣,一塊塊本無生命的石頭,被描繪的胡靈活現(xiàn),呼之欲出。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感悟、理解和體驗,使其受到感情熏陶,獲得思想啟迪,積累優(yōu)美語言,享受審美情趣。
語文課后教學反思13
讀《雪兒》真的愛雪兒,也愛“我”的爸爸!拔摇钡陌职钟檬芰藗难﹥号c“我”作伴,其用意真的獨特,孤獨的“我”許久不再孤獨,與雪兒同時好起來,飛向藍天。這也許就是人與大自然的一種融合吧。
讀這篇文章,我不知道“我”的年齡,但從文中可以想到“我”年齡不是很大。從“我的腿跌傷了。爸爸、媽媽每天要去上班,家里就只剩下我一個人。冬天過去了,我多么向往外面那明媚的春光!”很明顯可以讀出“我”的爸爸、媽媽真的很忙,以至于無法照顧“我”,從后面的文字可以看出“我”能夠照顧雪兒,可以看出“我”雖受傷在家,卻還能夠在家中照顧自己,這種獨立也會給學生一些啟發(fā)。不過這一點,可讓人擔心的。因為假如“我”是個未成年人,其爸爸、**的如此做法是一種違法,在西方肯定是不行的,因為未成年人是不能一個人在家的。但“我”的這種經(jīng)歷也是美的,“我”把精力獻給了雪兒,其實就是獻給自己,這是理解爸爸、媽媽收獲到的一種幸福。
看得出,“我”的'爸爸、媽媽多么的忙碌;看得出“我”的爸爸、媽媽用心良苦!拔摇钡陌职譀]有直接告訴“我”應該怎樣面對跌傷,而是用那只“信鴿”來傳達父親那種特別的叮嚀。爸爸給“我”帶回一只受傷的白鴿,爸爸和“我”給它洗澡、敷藥,爸爸對“我”說信鴿不怕任何艱難險阻,能飛越千山萬水。文中寫“爸爸”有五個動詞——給、帶、撿、洗、說,這五個詞改變了“我”,讓“我”的注意力從此轉(zhuǎn)移了,讓“我”懂得了“關(guān)注”,讓“我”有著美麗的期盼,終于有一天“我”為雪兒歡呼了,這種歡呼其實就是“我”的自我歡呼,這種歡呼,“我”的爸爸、媽媽都能看見,這種歡呼屬于這個忙碌而極具愛心的家庭……
也許我們無法讓我們的學生理解這一切,但老師從這些方面認識這篇文章,我想在引導學生閱讀中,也會自然滲透這種特殊的“愛”,特別第二、三、四、五自然段的閱讀,學生如果邊讀邊想,也會在無形之中,把這種“愛”轉(zhuǎn)移至自己的心中。
“理解”文中爸爸的行為,其實就是引導三年級學生初步學會思考,通過“我”對雪兒的所為,思考如何自主面對生活。這個單元三篇文章編者意圖就是通過母語的學習,對學生進行著心理健康教育,即引導學生從三年級開始懂得面對困難、挫折,這是母語給予學生健康成長的重要之文。這一課,“我”的行動,其實是讓自己健康成長的最好的藥。用“自己愛的行動醫(yī)治自己”這是非常美的,因為這里“自我的祝!。
這篇文章以輕松、快樂的語調(diào)來讀,真的是一種享受。我在辦公室中輕輕地讀著,我在課堂上輕輕地讀著,輕緩的聲音,帶著美好的祝福,就能把學生帶入到人間天堂。
語文課后教學反思14
一年來,經(jīng)過不斷的培訓學習和鉆研摸索,我對靈動課堂教學有了更深的理解,日常教學生活中一邊實踐,一邊改進,也經(jīng)常與組內(nèi)教師交流探討,相互學習。我們積極進行小組建設,加強對學生的培訓。每天總會出現(xiàn)這樣那樣不同的情形。預期的內(nèi)容講不完是常有的事,學生在課堂上表現(xiàn)不如意也是常有的事情。小組交流時那些表達能力強的學生明顯占有優(yōu)勢,而那些不善表達的同學只是被動的聽,甚至在嘈雜的討論聲中一無所獲。在匯報時這些同學幾乎成了擺設。一開始輪到他們組匯報時,這些同學自動放棄機會不參與。后來規(guī)定必須全員參與時,他們只是完成讀題,讀指定的段落這些任務。在質(zhì)疑補充環(huán)節(jié)中,由于學生認知水平,知識層次還達不到要求,所以一方面質(zhì)疑補充的深度不夠,另一方面被質(zhì)疑方缺乏判斷的能力,不能正確的反駁,甚至別人說錯了,也不能堅守自己的意見,還笑容滿面的對質(zhì)疑者說:謝謝你,我接受你的意見。在靈動課堂開展的過程中,各式各樣的困惑、矛盾不斷出現(xiàn),各種的牢騷、抱怨也經(jīng)常出現(xiàn),這樣的課堂模式到底適不適應小學階段的學生,內(nèi)心充滿了困惑。每日總在不斷的反思、改進。再反思、再改進,希望有朝一日孩子們能達到靈動課堂的效果。我的內(nèi)心充滿了期待。
十月的一天,要講的.課文是《爬天都峰》。這是第一課時的教學。課前我已經(jīng)布置了預習。一開課,我提出了這樣的一個問題:經(jīng)過昨天的預習,這篇課文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問題一出,孩子們積極發(fā)言。一個孩子說:“我覺得天都峰很高。”剛說到這里,幾個孩子就爭著舉手要告訴大家他是從那句話看出來的。一個孩子說:“我是從峰頂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這句話看出來的!绷硪粋立即要求補充,“老師,似乎是從天上掛下來的。這句也能看出來。”“老師,除了這幾句,我還從真叫人發(fā)顫感受到了山高。還有人不服氣,接著說:課文中小姑娘問老爺爺?shù)囊痪湓捯材芸闯鰜!碑斶@個孩子提出:請大家把書翻到第十頁,跟我讀這句話:“老爺爺,你也來爬天都峰?”時。其余同學立即表示贊同。聽著孩子們的回答,看著他們身上所透射出來的自信,我的內(nèi)心有一絲欣慰,這不正是我們的課堂所要的嗎?
語文課后教學反思15
到昨天,和孩子們一起讀完了第二單元的內(nèi)容,合上書本一直縈繞在我心頭的就一個字“愛”。
長期以來,人們總認為“愛”是個沉甸甸的字眼,可是在本組文章中,關(guān)于愛的話題是在一組輕松愉悅的小故事和小詩歌中緩緩潤澤的。《識字2》是借鑒傳統(tǒng)的“三字經(jīng)”的語言形式將愛的教育編成了新“三字經(jīng)”,孩子們讀起來朗朗上口;《看電視》中球迷爸爸放棄球賽,把電視換成奶奶愛看的京劇,而戲迷奶奶也關(guān)掉京劇,換成足球頻道;《胖乎乎的小手》不僅為爸爸拿拖鞋、為媽媽洗手絹,還給姥姥撓癢癢;《棉鞋里的陽光》中賢淑的媳婦給婆婆曬棉被,美好的品質(zhì)濡染了小峰那幼小的心靈,他也給奶奶曬起了棉鞋,想讓奶奶更暖和;《月亮的心愿》中為了照顧生病的媽媽,幼小的珍珍把盼望已久的郊游也放棄了……我這教者讀這組課文能讓親情和愛在心中流淌,可怎樣讓“愛”在學生身上繁衍這是我本組教學重點研究的'課題。反思本單元的導學方法和學生的反饋結(jié)果,我覺得在高效課堂探究的思想指導下,“愛”得到了繁衍 。
反思一: 學生會的不教。由于我班上學期的經(jīng)典誦讀積累了《三字經(jīng)》,已經(jīng)知道三字經(jīng)的文本形式和朗讀形式,所以在教學《識字2》時,孩子們根本不用老師教讀,他們拿起兒歌就朗朗上口地讀得很生動!犊措娨暋焚N近學生實際,換頻道、看精彩的球賽......這些動作學生再熟悉不過,學生只要一讀文本就會浮現(xiàn)在眼前,所以在學這些文章時我講的很少,大量的時間是讓學生去朗讀,如小組內(nèi)練讀、小組長推選組員展示讀、小組開火車讀、你讀我來賽......這多種形式的讀,豐富了學生的語言,提高了學生的朗讀水平,增強了學生對文章的理解能力。這樣我教的輕松,學生讀得愉悅而且理解透徹,不用我講他們對文中的關(guān)鍵詞“心里裝著的秘密”也有了答案,那就是──“愛”(對他人的關(guān)愛)。 “我”的家人互敬互愛,為了他人的快樂,放棄自己的喜好。
反思二:讓學生在合作中解疑。學生在預習每篇課文時,都試著提了一些問題,課堂上不可能讓每個人的問題都展示出來討論回答,教者又要很好的培養(yǎng)學生質(zhì)疑問難的品質(zhì),這是一組值得教者探究解決的矛盾體,于是在課堂上我把這組矛盾體放到了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解決。如《棉鞋里的陽光》一課,有的學生預習后就提出了問題:1、小峰為什么也學媽媽給奶奶曬棉鞋?2、我應該向小峰學點什么?在《月亮的心愿》這一課,有的同學就提出了月亮為什么要想讓明天下雨?本來孩子們預習后提出的這些問題,答案很簡單,只要把課文多讀幾遍,或者聯(lián)系生活實際想一想,答案就出來了,可這是孩子們在自讀課文后的思考,雖然答案簡單可對于一年級的小學生來說,由于他們的生活經(jīng)驗太少,要想透徹還是有難度的,所以,在導學過程中,我不是急著讓孩子們?nèi)ノ闹姓掖鸢福亲屗麄儾扇⌒〗M合作的形式,在小組里說一說、讀一讀、議一議、辯一辯,達到合作探究答案、學會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和觀點,使他們明白只要互相交流就會有收獲,自己很能干能解答同伴的問題,從而樹立自信心,相信自己有提問和解答問題的能力。
【語文課后教學反思】相關(guān)文章:
語文課后教學反思03-25
語文課后的教學反思03-26
語文課后教學反思(15篇)03-27
課后教學反思02-08
課后的教學反思03-01
課后的教學反思07-17
教學課后反思12-02
教學課后反思07-18
語文課后教學反思集錦15篇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