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教學文檔>教學反思> 《密度》教學反思

《密度》教學反思

時間:2024-06-19 23:58:37 教學反思 我要投稿

《密度》教學反思(15篇)

  作為一位優(yōu)秀的老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學,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么應當如何寫教學反思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密度》教學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密度》教學反思(15篇)

《密度》教學反思1

  密度是力學中的一個重要的物理量,對密度的認識,應是對物質性質的一個最基本的'認識,同學們對密度的概念和公式的認識還算可以,但對密度的測定就不自信了,特別是特殊法測密度,尤其是利用浮力的方法測密度,學生更是無從下手,因為利用浮力法測密度,它糾集了質量、密度、重力、合力、平衡力和壓強等許多物理概念。

  學生將這些概念綜合到一起,就力不從心了。因為不同的方法測密度要求學生對實驗原理、實驗器材、實驗步驟、需要測量的物理量都了如指掌。要做到這些,必須從根本上理解密度的概念及公式的應用。我們知道,=m/v,要知道密度,就要測出質量m和體積V,常規(guī)法利用天平和量筒測密度同學們還可以,但利用彈簧測力計、細繩、水、燒杯、小石塊等測出小石塊的密度,學生就無從下手了。這時候在課堂上就要看老師的點撥和指導性了。那么教師還要從根本上引導學生怎樣測出質量、體積下手讓學生們討論,最后得出:質量要從重力得出,就要用彈簧測力計測出小石塊的重力,利用G=mg求出小石塊的質量;然后根據浮力的知識F浮=gV排,使物體的體積等于V排,就要利用彈簧測力計測出小石塊浸沒(V物=V排)在水中所受的浮力,求出V物,就可以測出物體的密度了。

  所以利用浮力的方法測密度,無論利用那些器材,都要設法從根本上找到質量和體積,密度就迎刃而解了。

《密度》教學反思2

  生活離不開物理,物理離不開生活。物理知識來源于生活,最終又服務于生活。本課題我從生活實際中引出物理問題,又用物理知識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讓學生體會到物理就在身邊,感受到物理的趣味和價值,體驗到物理的魅力。在教學方式上也嚴格按照新課標的要求來操作。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1.注重啟發(fā)式教學,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通過情境創(chuàng)設導入新課學習,然后由學生分組進行科學探究活動,自主地進行實驗研究,師生共同運用比較法分析實驗數(shù)據,通過精心設計的啟發(fā)性的問題,來從學生的已有的知識結構出發(fā),啟發(fā)學生的思維,通過探索,使學生熟悉到密度是物質的一種特性。密度定義、公式和單位的得出采用了充分調動學生思考的方法,使學生始終處于積極思考探索的學習活動中完聽意義建構。

  2.加強物理過程教學,滲透科學方法。在教學設計中,特殊突出了密度概念建立的過程,在分析表格中的實驗數(shù)據時,不是直接計算出比值結果進行比較,而是通過一系列“同中求異”、“異中求同”的比較,然后再通過計算機來處理數(shù)據(學生不在課堂上花時間用于計算),讓學生逐步熟悉到對同一物質質量跟體積的比值是一定的,而對不同的物質質量跟體積的比值一般是不同的,質量跟體積的比值就表示了這方面物質的特性,即密度。在建立密度概念的過程中還留意滲透了比較的方法、比值定義物理量的方法等物理學研究的`方法。

  3.與速度概念對比,加深對密度概念的理解。通過對比密度與速度概念的異同點,既可加深學生對密度概念的理解,又能使學生體會到比值定義物理量的方法,知道它們在定義、公式、單位等方面的相似之處,為以后學習其他比值定義法定義物理量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密度》教學反思3

  《質量和密度》這一章是力學中非常重要的一章,在這一章里學生要掌握的內容也很多,主要有以下幾點:

  學生在這一章里要掌握質量和密度的概念,要學會使用天平和量筒這兩種儀器測密度的原理和方法,要能比較靈活地運用密度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所以,本章內容的特點是定量的測量性實驗較多和定量的計算較多,對學生的實驗能力和運用知識的能力要求較高。

  對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是以扎實的基礎知識為根基的。只有讓學生真正掌握、理解基本概念、基本規(guī)律,才能全面提高能力。教師在傳授本章知識的教學活動中,要使學生真正懂得質量和密度的概念,真正掌握用天平、量筒測密度的實驗原理和方法。在教給學生運用密度公式解決問題時,教師更應注重物理思想、物理過程的傳授,使學生加深對基本概念、基本規(guī)律的理解。這樣才能切實提高學生的素質,提高學生的能力。

  針對以上特點我在教學設計上對本章復習采用了3課時的復習思路。第一課時復習基礎知識,主要讓學生識記并理解相關的定義、公式、單位;理解相關的物理量;理解測密度所用的儀器、方法、原理等。第二課時重點訓練密度的相關測量,以及進行適當?shù)耐卣,補充“溢杯法” 的相關知識(由于測量密度在中考中是一重點內容,故拿出一節(jié)課進行復習)。第三節(jié)重點復習密度的有關計算,并進行分類總結。上玩著節(jié)課后,我認為有以下幾方面應該做到。

  第一:在上課特別是復習課時應該抓住重點、難點;尋找突破點。爭取讓每一個學生在這節(jié)課上都有收獲。通過上課我認為復習課很可能上成新授課或習題課。為了改變這一現(xiàn)狀,在上課開始就給學生明確的復習目標,讓學生明白這節(jié)課應該復習什么;應該掌握什么;怎樣做。后由學生討論自學,然后教師訓練,訓練后學生訂正,然后當堂作業(yè),檢測學生的掌握情況。這樣做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讓每一個學生都動起來,讓每一個學生都向考試一樣緊張。我認為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動起來,這樣就提高了學習的效率。在這節(jié)課上我采用了這一模式,但沒有充分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效果不是很好。

  第二:因為我所教的學生基礎較差,所以我在復習時非常注重基礎知識的復習。根據以前我上課的經驗也是在上課時往往眼高手低,學生掌握的不夠扎實。所以今年我注重了基礎知識的訓練。但這樣一來課堂上的訓練量就顯得有點少。 總的來說我感覺這一節(jié)課上的并不是十分成功,因為我對學生的學情不是十分了解,設計的題目通過上課來看并不是十分理想,主要是題目的難度不夠。再就是因為設計思路不是十分清晰只是想盡力的囊括這一章的所有內容,所以分析相關知識點的深度、廣度都不夠。相關題目的拓展也不夠。

  隨著新課改的開展我覺得我的教學思路、授課模式都得改了。但教學中是重視能力還是重視知識?我感到比較困惑。對于制試點的檢測出什么樣的題目才是適應新課改的好題?我也感到困惑。對于知識點講到什么深度才是最好的?希望這些困惑都能隨著新課改的實施而得到解決

《密度》教學反思4

  學校最近讓老師們舉行“先學后教,有效課堂”的課堂的嘗試。經過部分老師的反復嘗試,讓我在聽課中受益匪淺,對“有效課堂”有了更深的認識。也豐富了自己的課堂教學。并不斷在自已的教學過程中嘗試,尋找一條適合自已學科的教學的路子來。下面就是我針對《密度》這節(jié)課的課前準備與教學過程中對比進行反思,為今后的教學總結經驗。

  《密度》在第七章中是一個重點,也是一個難點,在上課前在教材處理上我將本節(jié)課分成導入――實驗探究――密度概念的建立――練習鞏固四部分。課前我設計了一個來源于生活中的趣味實驗,如何鑒別水、煤油、酒精和醋?并讓他們總結辨認的依據,當他們意識到可以利用顏色、味道等特性鑒別物質時,根據建構主義理論,我從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著手,拿出上節(jié)課測量過的體積相同但外表被我涂成了相同顏色的銅、鐵、鋁讓學生辨認,使學生直觀的認識到體積相同的不同物質質量不同,這也反映了物質的一種特性,這種特性就用密度表示,引出本節(jié)課的內容。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組織學生進行討論如何通過實驗對密度是物質的一種特性進行探究1.同種物質質量與體積的變化規(guī)律,2.不同種物質質量與體積的`關系,在上課前教師準備好大量的器材可供學生選擇,學生進行實驗并得出結論,對密度概念的教學采用了讓學生與速度概念的學習進行對比分組學習,教師對學生的成果進行展示。最后選擇適當?shù)木毩晫W生的學習進行鞏固,F(xiàn)將這節(jié)課的教學過程反思如下:

  1.本節(jié)課的導入部分的設計與生活中有很大的關聯(lián),學生能按照自己原先設計的思路下來,所以在導入部分學生的興趣提高了。

  2.在實驗探究部分,我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對學生的估計不足,學生分組討論,有幾個組不知道要做什么得不出實驗探究的過程,所以實驗探究部分教師要做兩手準備,一旦學生反應不好時,要與學生共同計論設計實驗步驟。

  3.在類比法學習密度的概念時,學生對組合單位的換算在練習上出現(xiàn)了很多問題,這是我在上課前所沒有預想到的,所以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上發(fā)的時間過長導致后面的內容時間不夠。

  4.課堂上自己總是生怕學生不懂,所以一節(jié)課感覺自己講的東西過多了點,而留給學生思考、分析的時間稍微少了點。在學生分析練習時,應要做到傾聽,而不應有過多的講解。

 。担n堂上要及時對學生的學習行為進行評價,我自認為這節(jié)課我做得還的是比較好的。請同學們回答,一個“請”字可以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在每個學生回答問題以后,我及時插上一句,“回答得很棒”、“做得很好”,相信這可以對學生進行激勵。

 。叮还(jié)課如何對本節(jié)課的重、難點知識進行突破,是通過不斷的講解呢還是通過練習得以突破。密度知識是初中物理知識的一個難點,那么對于這一知識點我們又應該如何進行突破呢?這是我今后應該要思考的問題。

  7.如何對學生進行學法上的指導。現(xiàn)在學生習慣于動腦,很少有動筆,這樣容易造成上課全聽懂,下課統(tǒng)忘掉的現(xiàn)象,如何在課堂上引導學生形成動腦又動手的習慣,這要靠平時的引導和培養(yǎng)。

  以上是我對《密度》這節(jié)課的教學反思,在反思的過程中也學會了很多,為我在今后的在教學上積累經驗,避免無效課堂的發(fā)生。使課堂教學做到有效,最終達到高效。

《密度》教學反思5

  在我們的生活中離不開物理,同樣物理也離不開生活。物理知識來源于生活,最終又服務于生活,因而在物理教學中隨時都要注意聯(lián)系生活實際。在講解《密度》一節(jié)時我注意從生活實際中引出物理問題,又用物理知識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讓學生體會到物理就在身邊,感受到物理的趣味和價值,體驗到物理的魅力。

  1.注重啟發(fā)式教學,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通過情境創(chuàng)設導入新課學習,然后在教師引導下由學生分組進行科學探究活動,由她們自主合作地進行實驗研究,師生共同運用比較法分析實驗數(shù)據,通過精心設計的啟發(fā)性的問題,來從學生的已有的知識結構出發(fā),啟發(fā)學生的思維,通過探索,使學生認識到密度是物質的一種特性。密度定義、公式和單位的得出采用了充分調動學生思考的方法,使學生始終處于積極思考探索的學習活動中完成聽意義建構。

  2.與速度概念對比,加深對密度概念的理解。通過對比密度與速度概念的異同點,既可加深學生對密度概念的理解,又能使學生體會到比值定義物理量的`方法,知道它們在定義、公式、單位等方面的相似之處,為以后學習其他比值定義法定義物理量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3.加強物理過程教學,滲透科學方法。在教學設計中,特別突出了密度概念建立的過程,在分析表格中的實驗數(shù)據時,不是直接計算出比值結果進行比較,而是通過一系列“同中求異”、“異中求同”的比較,然后再通過計算機來處理數(shù)據(學生不在課堂上花時間用于計算),通過作圖來比較讓學生逐步認識到對同一物質質量跟體積的比值是一定的,而對不同的物質質量跟體積的比值一般是不同的,質量跟體積的比值就表示了這方面物質的特性,即密度。在建立密度概念的過程中還注意滲透了比較的方法、比值定義物理量的方法等物理學研究的方法。

《密度》教學反思6

  按照課前設計,我將學生分成四大組,每大組分成五個實驗小組,而每個實驗小組只測出一種物質的體積、質量及比值,要求每個大組通過探究就課本P121上(1)、(2)、(3)問題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和結論。

  學生在探究過程中發(fā)現(xiàn),自己的實驗小組只測出了一種物質的質量、體積及其比值,別的物質的質量、體積與比值必須與其它小組進行交流才能獲得,測量結束后,課堂中的交流活動非;钴S,同時,不同的見解和觀點在交流過程中得到改進和提高。

  在班級的交流活動中,學生發(fā)表了如下的見解:

  1、不同物質,其質量與體積的比值是不同的;

  2、相同物質,其質量與體積的比在實驗中獲得的數(shù)據是相近的,但是,由于測量中存在誤差,所以其比值應該是相同的;否則就不能說明是相同物質這一前提。(由比值相近通過科學思維加工而得到比值是相同的,這是培養(yǎng)煅煉學生思維能力的極好素材,所以我又談了我對這個問題的思維過程)

  3、由于各小組所測物質的'比值在本大組中是唯一的,所以應當認真、仔細做好實驗,以獲得比較準確、真實的實驗數(shù)據,使本大組在此基礎上獲得正確的結論,所以每小組的同學應有對自己和本大組負責的態(tài)度,認真做好自己的實驗、數(shù)據收集和處理,因為有的大組因個別小組的實驗數(shù)據差別太大而無法下定論,在第三組發(fā)表本看法時,有個學生說了一句:“態(tài)度決定一切。”而引起學生的輕笑,因為學生都知道,這是中國足球隊前主教練常說的一句話。

  在學生進行探究活動的過程中,可以看出不僅學生的動手能力得到煅煉,同時,學生的科學思維能力也有了提高,特別是在第二點結論獲得的過程中,科學思維的力量得到了體現(xiàn)。學生在交流合作過程中,發(fā)現(xiàn)自己所進行的實驗活動對獲得科學的結論及團體的作用,這就使學生在科學探究活動中的情感態(tài)度得到了培養(yǎng),有了正確認識和提高。團隊精神也有了初步培養(yǎng)和認識。因為各大組之間的交流中,表現(xiàn)較好的大組同學的表情是興奮的,而表現(xiàn)較差的同學則較為沉悶。這是學生在探究中的收獲。

  三、促使學生的反思

  在讓學生對密度的公式、單位進行分析,學會正確的表達方式,學查密度表的常規(guī)教學活動后,我特意布置了這樣的題目:某液體的密度是0.8×103kg/m3,你能肯定這是什么物質嗎?因為煤油、酒精的密度相同,僅憑密度是不能肯定是煤油還是酒精,促使學生對密度這一識別物質方法的反思,即密度識別物質不是萬能的,其它的識別方法都有各自的作用,所以常有用幾種識別方法去鑒別一種物質,這是第一層意義。那么能不能有更具普遍意義的識別方法呢?意在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這是第二層意義。在本節(jié)教學活動中,師生通過探究與交流,都有了實實在在的收獲,我認為這是教育理念的改變所帶來的。

《密度》教學反思7

  今年,有幸參加了兩年一屆的市優(yōu)質課評選活動。首先,要感謝給我這次機會的縣教研室牛主任,給我大力支持鼓勵的學校領導,以及幫助過我的各位老師。

  《密度》這節(jié)課在我看來是不算成功的一節(jié)課;貋淼臅r候我認真總結了分析了講課不足之處:

  1、缺乏隨機應變的能力。

  在開始講《密度》這節(jié)課時,我是以一個《尋寶》視頻引入的新課。但是當我將課件考入電腦上時,發(fā)現(xiàn)視頻不能播放。我的大腦一下子就空白了,不知道怎樣引入合適了。我向第三實驗學校的步寶炎老師說明情況,他也愣住了。但是瞬間他就找了一個比視頻更好的小故事。小故事的內容是:一位女士被“飛車黨”搶走了項鏈,女士追之不及。女士急智之下說了一句話,犯罪分子扔下項鏈跑了。那么女士說了句什么話?(“假項鏈你也搶!”)這個故事不僅吸引了學生注意力,更吸引了評委的注意力,引起了他們的好奇心。

  對于這件事我深有感觸。因為這個故事就是在當天早上電視中播放過,我同步老師一起觀看過。為什么步老師能一下子聯(lián)想到而我就不能。我想這是因為自己缺乏隨機應變的'能力。老師作為教學的組織者,應能隨時根據學生的反饋及時調整教學策略。要達到這個要求或者標準,需要平時大量的經驗積累,及時的教學反思。

  2、“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最深感觸。

  沒有春夏勤勤懇懇地努力耕耘,就不可能有秋季碩果累累的豐收。想要將一堂課上好,就需要課下認真的準備。更需要平時一點一滴的積累,積累的不僅是知識,還有講課的經驗與技巧。平時我們感覺這么一點積累沒有多少用途,但是“水滴石穿”“積少成多”,其實結果也就早在這一點一滴中注定了。

  3、基本功需要再次加強。

 。1)語言要精煉,問的問題要有價值。(2)跟學生要互動,多說鼓勵、賞識性的語言。(3)課堂活動,不要因為討論而討論。

  通過這次講課,還讓我明白了,想提高自己,就得不斷學習。

  學習要伴隨我們一生,我們要多看書,多學習。

  書籍可以開拓視野,讓智慧之花閃現(xiàn)。我們不僅要學習與教材有關的內容,還要積極學習先進的教學理論。

  多聽其他老師的課。要想上好自己的課,就得多學習其他老師的長處。今后一定多反思,多做教學后記,在學習中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最后再次感謝學校對我們新教師的栽培和教育,感謝一直在身邊指導和幫助我的尊敬的師長和親愛的同事們。

《密度》教學反思8

  一、課題提出,小組初探

  本節(jié)課前老師利用學生的第二課堂活動時間事先向同學們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如果你手邊不同時具備天平和量筒,卻有一些其他器材,你能否巧妙地運用所學到的物理知識,去測出鹽水的密度?你能找出多少種方案?”課題提出后學生們馬上議論開了,熱情很高,自由結合成一個個小組研究討論,查閱書籍,上網瀏覽,積極設計方案和實驗方法,討論研究出的方案有的組多達12個。有一組竟在網上查到要用高中學的知識才能解決的方法。

  二、組際交流,再次探究

  老師課前把備課組的教師們集體討論能想到的方法所涉及到的實驗器材在講臺各準備了幾組;課堂上,首先讓各小組長把自己組所設計的方案有多少種、所需器材和實驗步驟簡述出來,其他小組對不明白、不清楚處可提出質疑。例如:有個小組用杠桿、兩個相同的小瓶、水、刻度尺來測鹽水密度,其他小組有同學不明白,讓他們說出原理來,該組馬上有同學到黑板上寫出了“水Vl1=鹽水Vl2,量出l1、l2即可。”但是又有同學問:“兩個小瓶的質量不考慮嗎?”他們答道:“這個問題我們早想到了,我們挑選的兩個小瓶質量是相等的!苯涍^小組之間充分討論和交流,應該說每一個學生對密度測量這個問題都有了新的認識。為了讓每一組都有展示自己的機會,老師要求各小組把本組認為設計最科學的方案步驟說出來并寫出板書,讓其他同學聽聽有沒有不同意見,然后每組按自己設計的方法開始實驗,來驗證此方案的可行性,并讓不同小組間互派觀察員,以便實驗結束后進行論證分析。

  同學們迫不及待地站起來,到講臺選取實驗所需的器材,有選杠桿、彈簧測力計的',有選U形管、煤油的,還有選彈簧測力計、鐵塊和水杯的,等等。有的小組還挑選兩套器材,分兩個實驗來進行對比。

  因為教師給了學生充足的思考、討論時間,給了他們能領會并綜合運用知識的空間,學生們才能把問題想得深,想得廣,想得全。在此過程中觀察員將看到的問題記錄下來,是為了進行組與組之間的切磋,并鍛煉和考查雙方的語言表達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三、實驗分析,深入探究

  各組認真做完實驗,將實驗結果,即表達式和測得數(shù)據進行板書,使之方案表達完整,然后由觀察員提出問題或質疑方案的科學性,被質疑小組學生都爭先恐后地答辯。例如:“你們將量筒直接放在天平盤上稱量,能放穩(wěn)嗎?是否可操作性差?”“我們是根據天平實際來這樣做的,因為我們所用量筒不大,發(fā)現(xiàn)它放在天平盤上較穩(wěn),并且認為這樣直接測出體積和質量會誤差小。”再例如:“你們組為什么先向U形管內倒入鹽水就做成功了,開始時你們先倒入的是煤油,為什么不出現(xiàn)液面差?”“開始時我們忽視了煤油密度小于鹽水密度的問題,倒入鹽水時發(fā)現(xiàn)有鹽水沖入煤油中,煤油柱中間有鹽水柱,所以我們又改變了做法!庇^察員們提出的問題很多:“你們先稱鐵塊在水中所受的重力,不科學,誤差大!薄疤炱街羔槻混o止能算天平平衡嗎?”“刻度尺測液體深度時應該估讀。”“你們測出的鹽水密度為什么比水還小?”等等。

  在學生“雙方”的爭辯中,對學生感到疑難或難說服的問題,老師及時啟發(fā),適當引導和點撥,真正使學生們越辯越明,越說越清。

  最后還設計了各組評議討論環(huán)節(jié),對每小組提出的實驗探究方案的器材選擇、步驟的合理性、表達公式及實驗數(shù)據進行分析,并對其優(yōu)劣進行評價。其實在此過程中有些組的方案經實踐檢驗是不成功的,為此他們學會了如何評估他人和自己所做的工作;有些組做得非常成功,同學們心情激動,享受到成功的喜悅。他們對經歷探究實踐所學到的東西會刻骨銘心的,同時還能體驗到科學探索迂回曲折和知識的來之不易。

  四、課后思考

  通過“探究性學習”課題的設計和實施,我們看到,學生首先是非常歡迎這樣的課型,他們覺得既緊張又輕松。在認真討論準備的過程中,給了學生解放思想、發(fā)散思維、提高能力、展示特長的機會,開拓了學生自行探究的空間,滿足了學生希望自己是一個發(fā)現(xiàn)者、研究者的愿望。本課題的研究,也拓展了老師對學生全面評價的方法和途徑。過去只按分數(shù)高低評價學生學習效果的“好”與“差”,現(xiàn)在通過“研究性學習”,來展示、評價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分析糾錯能力、動手實驗能力、綜合應用知識能力、配合協(xié)作意識等,這樣對學生的評價更合理、更客觀,而且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自信心和學習的積極性。

《密度》教學反思9

  一、本節(jié)課重點解決以下兩個探究課中的要素

  1、怎樣提出探究的問題,這是學生探究實驗的首要問題。

  2、怎樣分析、處理實驗數(shù)據形成實驗結論,并把實驗結論與概念聯(lián)系起來。

  二、必須讓學生在探究前對密度概念產生初步認知,知道將要探究的`問題是什么。科學探究只能圍繞提出的問題進行,這樣為進一步探究實驗做好鋪墊。

  三、學生探究過程中遇到的困難有以下方面:

  1、不理解,或說不清為什么用質量跟體積關系來定義密度。

  2、初中生分析和處理實驗數(shù)據能力較弱,利用比值法定義密度比較抽象,盡管學生經歷過“應用?比值?定義速度概念”,但把數(shù)學中“比例”應用于密度,理解“同種物質質量跟體積的比值是一個定值的含義”仍有些困難。

  四、針對學生實驗中選擇實驗器材時容易選擇木塊的問題,我在提供實驗用品時,有意只提供銅塊和鋁塊進行對比,在實驗得出結論后再分析為什么不選木塊:

  五、針對實驗數(shù)據中測量誤差的和實驗時無法多次測量的問題,我一般在開始實驗時,就要求同學注意測量時誤差一般較大,應多測幾組實驗進行對比,選擇有效數(shù)據。把學生分成多個小組可以呈現(xiàn)更多數(shù)據,然后學生交流,分析數(shù)據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六、盡管如此,本課仍存在不足的地方是:

  1、應提供多組實驗對象讓學生選擇,如鐵塊、鋁塊、木塊、銅塊,鹽水、酒精、煤油等。

  2、應多次測量,選擇有效數(shù)據。只有這樣,學生才會對實驗結論產生信任。由于課堂時間的限制,只能課下繼續(xù)探究

《密度》教學反思10

  密度是物質的基本屬性,每種物質都有自己的密度。密度在我們的社會生活中有重要的價值。例如勘探隊員在野外勘探時,通過對樣品的密度等信息的采集,可以確定礦藏的種類和經濟價值。在麥場上人們利用風力來揚場、對飽滿的麥粒與癟粒、草屑進行分揀……

  又例如商業(yè)中鑒別牛奶、酒的濃度;農業(yè)生產中配制鹽水選種的問題等等,都要用到密度的知識。在工業(yè)生產中密度知識的應用也很廣泛,人們要根據不同的需求來選擇合適的.材料。汽車、飛機以及航天器的設計師們,根據不同的需求,對制造材料的密度及其性能選取不同的技術要求:交通工具、航空器材中,常采用高強度、低密度的合金材料、玻璃鋼等復合材料。在產品包裝中,常采用密度小的泡沫塑料作填充物,防震、便于運輸,價格低廉。

  可見密度知識與人們社會生活的關系十分密切。

《密度》教學反思11

  這個實驗是利用物理公式間接地測定一個物理量,是從實驗原理、使用儀器、實驗步驟的安排,記錄數(shù)據、根據數(shù)據得出結果對學生全面地進行實驗能力的訓練的一個重要實驗,對培養(yǎng)實驗能力有重要的作用。

  量筒和量杯的結構比較簡單,使用時主要是會認識它們的刻度。所以教材首先要求學生觀察量筒和量杯的刻度,認清它們的量程和每小格代表多少立方厘米。對于如何正確使用量筒或量杯測量液體和固體的體積,教材是通過幾幅圖加以說明的。選擇石塊作為測量對象,是因為從密度表中查不出它的密度值,石塊的形狀一般都不規(guī)則,必須用量筒或量杯才能測出它的體積,學生測量時會更有興趣些。

  教法建議: 學生應在教師的引導下,用實驗法完成本節(jié)課的學習。

  1.關于實驗原理

  實驗前可與學生討論如何利用密度公式來測定物質的密度,需要測出哪些量?用什么辦法和儀器來測量?啟發(fā)學生思考,激發(fā)興趣,搞清實驗原理和實驗方法。

  2.在使用量筒時應注意的問題

  (1)了解量筒(或量杯)的.用途。量筒是實驗室里用來測物體體積的儀器。

 。2)知道量筒的構造,學會判定量筒的最小分度和量程,認識“ml”表示“毫升”,讀數(shù)時要估讀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

  (3)量筒一定要放置在水平面上,然后再將液體倒入量筒中。

 。4)觀察量筒里液面到達的刻度時,視線要跟液面相平,若液面呈凹形,觀察時要以凹形的底部為準;若液面呈凸形,觀察時要以凸形的頂部為準。

 。5)用量筒(杯)測固體體積的方法叫排液法。 在練習用量筒(或量杯)測液體體積時,兩次的測量應讓同組的兩個同學各測一次。如果分組儀器全部是量筒,應給 教師 準備一個量杯,讓學生看到實物。觀察量筒時,可就觀察問題提問練習。在視線和凹面相平時, 教師 應做一個示范動作。滴管是學生第一次使用,也應講清楚如何使用,尤其是要從量筒中取出液體時應怎樣做,讓學生思考一下,最好找學生示范一下。測出的水的體積不要倒回燒杯中,做下一個實驗時用。

  3.關于實驗的操作

  (1)在測固體的體積時,要讓學生弄明白需要記錄哪些數(shù)據。并把所測得的有關數(shù)據填入數(shù)據表中,再求出石塊的體積和密度。 測固體密度最好用燒鍋爐的焦炭,選一些大小形狀均合適的(體積最好在20~40cm3之間),事先要蘸上臘,以防吸水。如果用石塊,一定要求學生用細線栓牢,否則極易砸壞量筒。要講清用排液法測體積的做法和這種方法的適用條件。

  第一,這種物質不能溶于這種液體,若溶于這種液體就要換用其他的液體或想其他的解決辦法。第二,這種物質不能吸收這種液體,若吸收也需要換成其它的液體。因此排液法不是萬能的。

  (2)測鹽水的密度時,要讓學生明白鹽水的質量是怎樣得到的,需記錄哪些數(shù)據,并把測得的數(shù)據填在數(shù)據表中,最后求出鹽水密度。 測鹽水的密度中鹽水一定要飽和溶液。如果天平不夠精確,系統(tǒng)誤差較大,則應考慮換用其他溶液如硫酸銅溶液等

  4.整個實驗過程可有三種處理方法

  對基礎較差的班級可采用一個實驗一個實驗領著做的方法。這種方法的好處是實驗過程容易控制,但不易于每個同學的個性發(fā)展,進度會受些影響。對于中等程度以上的班級可采取先做實驗1.練習用量筒(或量杯)測液體體積,然后把以下的實驗要求、步驟講清楚,讓各組再進行以下的實驗。在學生實驗過程中, 教師 要加強巡視,加強個別指導。特別要對實驗能力較差的組給予更多的關注,防止這些同學的實驗走過場。為此也就有了第三種方法:在實驗課前可先培養(yǎng)幾名學生骨干,讓他們在實驗課上當 教師 的小助手,重點幫助一些實驗有困難的同學。

  5.實驗進度的安排

  因各實驗小組的實驗水平不同,所以實驗進度就不平衡。對實驗進度快的組除了加強檢查他們的操作與數(shù)據外,應給予他們更多的實驗機會,為此 教師 可事先準備一些蠟塊,讓進度快的組測一下蠟塊的密度。對進度慢的組,可把這一問題作為思考題,把實驗過程寫在實驗報告上。

  6.實驗報告

  關于實驗報告,最好是讓學生自己寫。應有實驗題目、實驗目的、實驗原理、實驗器材(包括數(shù)量和規(guī)格)、實驗內容及主要步驟、實驗數(shù)據和結果、還應有實驗日期和同組人。條件較好的學校也可統(tǒng)一印制實驗報告紙,發(fā)給學生使用。實驗記錄的表格最好讓學生參照教材自己設計, 教師 在這方面也應給予一定的指導。

《密度》教學反思12

  在本節(jié)課的備課中我對于分組實驗的設計很詳細,認為引導學生設計出實驗步驟就一定能成功的完成小組實驗,但是,在本節(jié)課結束之后在反思過程中才發(fā)現(xiàn)了問題的所在。

  首先,在實驗的理論部分,我沒有復習天平測質量的過程,本想已是前面講過的內容他們應該是能正確使用,結果還是有很大一部分學生不能完全正確的使用天平,學生在調節(jié)天平平衡時就用了很長的時間,測量過程中錯誤很多,我在巡視過程中及時的糾正,導致了后面的實驗時間不夠用。

  其次,我讓學生用小石頭做的實驗,由于我們學校的石頭是沙石頭,有一定的吸水性,而且每個小組的'石頭的材質也不一樣,每個小組的結果都不同,相差很大,學生就對自己本組的實驗產生了質疑,影響了實驗的準確性。而且,測量小石頭體積的方法雖然前面講過了,但學生還是很生疏,也導致了實驗的時間過長。 再次,學生在測量鹽水的密度時,我采取了學生自己動手動腦想辦法,沒有強調保證最小的誤差,結果學生在操作過程中,反反復復的倒鹽水,誤差是越來越大,導致鹽水的密度比水的密度還要小,或者鹽水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大很多很多,使很多學生對書中密度表中鹽水的密度產生了質疑。

  最后,小石頭密度表格的設計我是直接告訴學生的,學生有點不太理解,導致了在測鹽水的密度時,學生根本不設計表格,測得的數(shù)據就隨便寫在了本上,導致最后小組匯報數(shù)據時找不到關鍵的數(shù)據了,耽誤了太長的時間。

  針對以上的問題,我在以后的實驗設計中都要自己先動手操作之后再讓學生完成,排除試驗中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保證實驗的準確,提高實驗的成功率。

《密度》教學反思13

  生活離不開物理,物理離不開生活。物理知識來源于生活,最終又服務于生活。本課題我從生活實際中引出物理問題,又用物理知識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讓學生體會到物理就在身邊,感受到物理的趣味和價值,體驗到物理的魅力。在教學方式上也嚴格按照新課標的要求來操作。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1.注重啟發(fā)式教學,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通過情境創(chuàng)設導入新課學習,然后由學生分組進行科學探究活動,自主地進行實驗研究,師生共同運用比較法分析實驗數(shù)據,通過精心設計的啟發(fā)性的問題,來從學生的已有的知識結構出發(fā),啟發(fā)學生的思維,通過探索,使學生認識到密度是物質的一種特性。密度定義、公式和單位的得出采用了充分調動學生思考的方法,使學生始終處于積極思考探索的學習活動中完成聽意義建構。

  2.加強物理過程教學,滲透科學方法。在教學設計中,特別突出了密度概念建立的過程,在分析表格中的實驗數(shù)據時,不是直接計算出比值結果進行比較,而是通過一系列“同中求異”、“異中求同”的比較,然后再通過計算機來處理數(shù)據(學生不在課堂上花時間用于計算),讓學生逐步認識到對同一物質質量跟體積的比值是一定的,而對不同的物質質量跟體積的比值一般是不同的,質量跟體積的比值就表示了這方面物質的特性,即密度。在建立密度概念的過程中還注意滲透了比較的方法、比值定義物理量的方法等物理學研究的方法。

  3.與速度概念對比,加深對密度概念的理解。通過對比密度與速度概念的異同點,既可加深學生對密度概念的理解,又能使學生體會到比值定義物理量的方法,知道它們在定義、公式、單位等方面的相似之處,為以后學習其他比值定義法定義物理量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研修日志

  在初中教學工作中,很難爭取到外出學習交流的機會。實際上從教師內心來說,都希望通過學習獲得提高,教師們都愿意在自己的專業(yè)上有所建樹。開放的遠程研修較好的解決了這個矛盾。從八月份開始,我參與了遠程研修;叵脒@幾個月的研修,我努力并且有所收獲。我慎重的對待每一份作業(yè)。事實上,這也讓我受益匪淺,我的整個教育生活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以前自己的學習只是閱讀有關教育理論,卻不能很好地與自己的教學實踐結合起來。而通過閱讀其他教師的作業(yè)和點評,使自己看到了發(fā)生在別人課堂上的事件及他們的思考,進而開始以一種審視的目光來看待自己的教學,去思考其中的問題。在學校評課的時候我有話說了,不只是局限于教態(tài)自然,板書工整這些的話,我抱著學習和共同提高的誠意與授課教師交流,嘗試著用從遠程研修上學到的來分析一堂課,試圖使自己站高一點,看遠一點。當然這些都只是有限度的成功,遠遠沒有達到高標準的要求。所以說,遠程研修使我產生最大 的改變就是使自己養(yǎng)成了勤于思考的習慣。

  遠程研修也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我的“學習方式”。從參加遠程研修以來,我在網上結識了很多從事教育工作的人(有一線的教師、有高校的教師、教授,教育科研人員),他們對教育事業(yè)執(zhí)著,有著先進的理念,睿智的思想,當我有了疑惑時就會去向他們請教,不管是教育理論還是數(shù)學專業(yè)知識,我都找到了良師益友,他們向我推薦了很多網站,博客。對我來說,遠程教育是一個平臺,我在研修中學習,學習中專業(yè)成長。

  第三是學習效率的提高。由于眾所周知的原因,我校教師的業(yè)余時間很少。在有限的時間內,提高學習效率便成了很現(xiàn)實的問題,在遠程教育中,我看到了教育視點,教育博客這些欄目,使我能迅速有效地分享別人的經驗,無疑就節(jié)省了學習的時間,“行動時要做一個有思想的人,思想時做一個重行動的人,在學習、思考、交流中提高工作效率!”

  今后的.工作打算:

  1、在模仿中摸索課堂教學。在遠程研修中,我把重點放在觀摩課堂教學上,模仿別人,借他山之石來攻自己的“教學之玉”。遠程研修中有很多優(yōu)秀的課學教學實例,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可以揣摩每一個精彩的段落,學習他們獨具匠心的構思,積累成功的經驗,我不是邯鄲學步,而是把別人的經驗內化成自己的東西。模仿,求的不是“形似”,而是“神似”,最終是要學會自己走路,走自己的路。

  2、堅持寫教育日志。教師在專業(yè)成長過程中,有些是上課上出來的,有些是通過寫作寫出來的。我希望通過不停的寫教育日志使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達到一定的高度。這次遠程研修,我看了很多精彩的教育日志,在日志后面的點評中可以看出這是促使自己專業(yè)成長的極好方式。我想在以后的教學之余,要把真實的教育場景轉化為文字、語言符號加以記載,與同行交流。我通過寫教育日志定期回顧和反思日常的教育教學。那將有助于我深入理解學生的問題,了解自己是怎樣組織教學的,尋找到最適合于自己的教學方式。

  老師們,我們都是在一線工作的教師。我相信,只要善待每一次研修,我們就能分享研修中思想的覺醒、觀念的碰撞、實踐的磨擦、成功的快樂,一定會生發(fā)出新的教育機智與靈感,促進自己的專業(yè)成長。

《密度》教學反思14

  同種物質的質量和體積的關系 作者及工作單位 教材分析 本節(jié)是這一章的重點,一是密度的概念、公式及應用,這是整個初中物理的重要基礎知識,是后面學習浮力、液體壓強的基礎;二是科學探究方法的學習和掌握既是物理課程的目標,也是物理教學的重要內容。 學情分析 在教學中從學生身邊的例子入手提出問題,這樣的例子讓學生既覺得熟悉,但又不能回答其中的問題,從而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創(chuàng)設了探究情景,為后面的探究教學奠定了基礎;密度的概念沒有直接給出,而是通過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大膽猜想、實驗探究,經過計算、分析、比較、交流,最后得出的。這樣既讓學生體驗了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又讓學生學習了科學探究的方法,還加深了對密度概念的理解,著重讓學生學會應用所學的密度知識解決我們身邊的問題,使學生感受物理有用,從而培養(yǎng)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方面: 通過探究實驗,進一步熟悉天平的構造、正確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項。 學會用刻度尺、量筒和天平測定液體和固體的體積與質量。 通過探究實驗,歸納出物體的質量、體積和密度三個物理量之間的數(shù)學關系,理解物質的屬性之一——密度。 會查密度表。記住水的密度 能運用密度知識分析和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過程與方法方面: 通過實驗探究進一步理解科學探究的基本過程。 通過實驗探究,初步理解物理中研究問題常用的求比值的基本方法。 體驗和感悟密度在生產生活中的重要性,培養(yǎng)學生運用物理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 實驗探究及能運用密度知識分析和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難點: 密度單位的寫法、讀法及換算及能運用密度知識分析和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密度》教學反思15

  讀取的數(shù)值便是該物體的體積。如果現(xiàn)有量筒一次仍不能盛取溢出的水量,可慢慢將物體浸入,并多次盛接和讀取數(shù)據,最后相加得到物體的體積。2.如何用量筒測量密度小于水的不規(guī)則物體(石蠟)的體積?

  可采用“懸垂法”。先讀取懸掛重物浸沒于量筒中液體時對應的體積,然后將石蠟和重物系在一起浸入量筒中讀取此時的體積。兩者的差值便是石蠟的體積。

  該問題一方面是對量筒使用方法的拓展;另一方面是對學生處理實際問題能力的培養(yǎng)。

  探究怎樣來測量物質的密度?

  我們選擇鹽水和形狀不規(guī)則的石塊為研究對象,具體教學中也可選擇其他種類的液體和固體為研究對象測量其密度。

  要求學生自己設計實驗數(shù)據記錄表格,用于記錄測量鹽水和石塊(或其他樣品)密度時所用的數(shù)據及所得的結果。注意不要強求一致,關鍵是要讓學生明白需要記錄哪些數(shù)據。讓學生把所測得的有關數(shù)據填入其表格中,并根據測量數(shù)據進行數(shù)據處理,通過物理公式計算,間接得出被測物質的密度值。

  從實驗原理、實驗儀器的選取和使用、實驗步驟的設計、數(shù)據的采集、并根據數(shù)據得出結果,這對學生實驗能力的培養(yǎng)是十分重要的。課本上沒有現(xiàn)成的實驗步驟,而是要求學生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設計并實際操作,正確地記錄數(shù)據得出結果。由于有上一節(jié)探究同種物質的質量與體積的關系這一實驗的基礎,因此本節(jié)的探究活動學生是有能力自主完成的。

  教學中建議以小組討論形式,學生可以各抒己見,教師不要定些條條框框,這樣會限制學生的思維空間,要求學生闡明自己的觀點,同時要清楚說明其理由。這對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判斷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等是十分有意義的。

  通過“探究性學習”課題的設計和實施,我們看到,學生首先是非常歡迎這樣的課型,他們覺得既緊張又輕松。在認真討論準備的過程中,給了學生解放思想、發(fā)散思維、提高能力、展示特長的機會,開拓了學生自行探究的空間,滿足了學生希望自己是一個發(fā)現(xiàn)者、研究者的愿望。本課題的研究,也拓展了老師對學生全面評價的方法和途徑。過去只按分數(shù)高低評價學生學習效果的“好”與“差”,現(xiàn)在通過“研究性學習”,來展示、評價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分析糾錯能力、動手實驗能力、綜合應用知識能力、配合協(xié)作意識等,這樣對學生的評價更合理、更客觀,而且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自信心和學習的積極性。

  反思五:測量物質的密度教學反思

  在進行測量液體和固體的密度的探究實驗中,本人首先讓學生復習了一下密度的概念以及密度的公式,通過公式知道如果要求物質的密度,就要知道物質的質量和體積,物體的質量我們可以用天平來測量,物體的體積有的可以用量筒直接測量,有的則不用。規(guī)則的物體我們可以用數(shù)學上的方法測得。例如:長方體的體積=長×寬×高,圓柱體的體積=底面積×高。不規(guī)則的物體,密度比水大的,可以用排水法,就是在一個量筒里加入一點量的水,再將物體放入水中液面上升,兩個體積差就是物體的體積。如果密度比水小的,比如木塊可以用壓入法、吊掛法、捆綁法、埋砂法等。分組實驗用天平和量筒測物質的密度[量筒和量杯的使用]量筒和量杯是實驗室中常用于測液體體積的`儀器。使用時應注意:

  1.首先觀察量筒刻度單位和最小分度表示的體積,以及最大測量體積值。

  2.要置于水平桌面上讀數(shù)。讀數(shù)時視線應與凹形液面底部(或凸形液面頂部)相平。

  3.讀數(shù)時。液面靠近哪條刻度線,就讀該刻度示值。一般不作估讀。實驗時要注意讓學生自己親自動手實驗,學生通過自己動手實驗,測出物體的質量和體積,之后通過公式就能計算出物質的密度。

  在查密度表,可以知道是什么物質。例如探究如何測量鹽水的密度,有學生的探究方案是先測出一杯鹽水的總質量,把整一杯鹽水倒入量筒測出體積,然后測出空燒杯的質量,得出鹽水的密度。還有的是先用天平測出空量筒的質量,然后往量筒中倒入一定量的鹽水測出他們的總質量同時得出鹽水的體積和質量算出鹽水的密度,看到這種情況,我引導他們分析各種方案中可能出現(xiàn)的誤差,比較他們的探究方案的優(yōu)劣,用誤差最小的做實驗,后來我發(fā)現(xiàn)學生很快完成了探究實驗,并且效果很好。我也感到很輕松和愉悅。教學中我深刻的體會到:在課堂上一定要把主動權交給學生,讓每一個學生都有參與的機會。使學生成為課堂的積極參與者,成為課堂的主人公。我不但教得輕松愉悅。而且教學效果非常好。也讓我體會到了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新教學理念對教學的指導意義有多么的重要。

  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我要更深入的體會它的作用。但是在教學過程中我也發(fā)現(xiàn)了一些問題,也是我自己本身的問題,就是我的口頭禪太多,而且語言太平淡,沒有激情,其次是在實驗過程中要注意引導學生,這樣學生進行實驗后更能理解。

【《密度》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密度》教學反思02-08

物質的密度教學反思03-06

《密度》教學反思15篇03-28

物質的密度教學反思10篇07-14

物質的密度教學反思 12篇03-28

《質量和密度》教學反思(精選5篇)02-17

《密度》說課稿12-07

《密度》教案優(yōu)秀11-30

初中物理教案:密度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