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獲獎說課稿整理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時常會需要準備好說課稿,說課稿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那么優(yōu)秀的說課稿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獲獎說課稿整理,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獲獎說課稿整理1
一、說教材
第一點、教材地位及作用
《桃花源記》是蘇教版九年級上學期第5單元學會讀書5中的第2篇課文。這篇文言散文。詩人“以文為辭”,在《桃花源記》中虛構了一個美好的理想境界,比作者在田園詩《歸園田居》所描寫的田園生活更美,更理想。詩人以洗煉的筆墨,給我們描繪了一幅沒有塵世羈絆的人間樂園——世外桃源。因此《桃花源記》更具有文學的欣賞性,對提高學生的文化品位、培養(yǎng)文言散文的審美情趣有著重要的作用。
第二點、說教學目標及重難點的設計
●知識目標:熟讀成誦,理解文章的內容。
●能力目標:積累遷移,培養(yǎng)想象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
●德育目標:正確評價作者的理想,思考現(xiàn)代人生。
由于初三年級學生,形象思維能力仍占主導地位,抽象思維能力還不是很強,學生正確評價作者的理想有一定的難度。因此依據(jù)《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材內容的特點,結合學生的實際,《桃花源記》的教學重點、難點可以這樣確定:
●教學重點:感受桃花源的美境,理解文中作者所表達的美好理想。
●教學難點:理解評價作者心目中的.理想社會。
二、學情分析:
初三學生通過上一學期的學習,已經(jīng)初步了解了學習文言文的方法,本文語言通俗易懂,學生對文章的內容能較快了解,教學中適時的運用一些視頻,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達到突破難點的作用。
三、說教法
本課時采用的教法指導思想是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盡可能的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他們采用獨立思考、合作探究、朗讀等方式去學習,注重他們自身對知識的理解、領會和積累。
具體教法有:
1.賞讀法: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是一個“春蠶收長絲,秋收靡王稅”般的社會,和平恬靜,怡然自樂。它是一種理想,一種美的象征。因此,本節(jié)課設計了賞析內容,以“美”為突破口,開展教學,突出重點。
2、多媒體教學法:直觀形象,又易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吸引注意力。
3、想象法:啟發(fā)學生去想象桃花源的美、理解桃花源的美,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進而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造美的才能。
4、“穿越時空隧道”情景創(chuàng)設的方法:注重激發(fā)學生興趣,引導學生投身其間。
四、說學法
教學是教師和學生的雙邊活動,“學習的過程是自我建構、自我生成的過程”。我們應尊重學生獨特的感受和體驗,我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活動為主線”的教學思路進行學法指導,注重學生的知識、學習的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三方面共同發(fā)展。
學法具體如下:
(1)誦讀法-熟悉文本,自主感知。
(2)圈點法-勤動筆墨,積極讀書。
(3)探究法-學生實踐,鞏固提高。
(4)討論法-合作研究,深入挖掘。
五、教學過程設計
(一)導入:復述課文中的故事
[設計意圖:教學大綱中要求學生會復述文章內容,以此訓練學生組織語言的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
(二)誦讀感知,初探桃源之美
1、指一名學生朗讀課文,其他學生邊聽邊思考如下問題:
(1)你認為桃花源是一個什么樣的地方?
(2)桃花源的什么給你留下了深刻印象?
[設計意圖:文言文教學應重視積累、感悟和熏陶,要達到這一目的,最有效的手段是誦讀。設計這一環(huán)節(jié),旨在讓學生在誦讀中加深對文章內容的了解,為下文的活動做準備。]
2、老師配樂朗誦,請同學們閉上眼睛一邊聽一邊想象一下武陵人一路上見到的景色和桃花源中的景象。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熟讀課文,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對作者描繪的“世外桃源”有個感性認識,同時讓學生在發(fā)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fā)展思維能力,激發(fā)想象力。]
(三)誦讀品味,追溯桃源之美
文章中那些句子描繪了桃花源人的生活景象?漁人一路上見到的景色是怎樣的?就學生朗讀的語句師生合作賞析、品味句子。
[設計意圖:新課標指出“學生應具有一定的分析品味語言的能力。”設計這一環(huán)節(jié),既訓練了學生賞析語言的能力,也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四)視頻播放,感受桃源之美。
1、寫作目的探究:
(1)作者筆下的桃花源存在嗎?為什么?(學生討論回答)
[設計意圖:使學生能夠更好、更深刻得理解課文。]
2、視頻對比播放“陶淵明生活的戰(zhàn)亂頻繁的東晉末年”和“陶淵明想象中和平寧靜的桃花源”。學生思考討論:作者為什么要虛構這樣的一個地方?
[設計意圖:視覺沖擊,營造氣氛。給學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時使學生能夠更好的理解陶淵明為什么要描繪這樣一個地方,達到突破難點的目的。]
獲獎說課稿整理2
一、說教材
《鳥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是小學語文第七冊第一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作者記敘了他和朋友兩次經(jīng)過“鳥的天堂”的所見所聞,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生命力的熱愛和贊美。
二、說教學目標
。ㄒ罁(jù)新課程標準和教材的要求,結合學生的年齡閱讀理解能力,確定目標如下)
1、認識8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燦爛、規(guī)律、縫隙”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最喜歡的部分。
3、邊讀邊想象畫面,感受南國的美麗風光,體會作者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4、領悟作者抓住景物特點進行描寫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難點:
重點是引導學生想象”鳥的天堂”的美麗景象,體會作者兩次去“鳥的天堂”的不同感受。教學難點是體會描寫大榕樹特點的語句。
三、說教法學法
教法:
1、啟發(fā)式誘導法和講讀法:《小學語文新課標》指出:教學中要努力體現(xiàn)語文的實踐性和綜合性,提倡啟發(fā)式、討論式教學。因此,我采用了啟發(fā)式誘導法和講讀法。思起于疑,再教學中,我根據(jù)課文的重點設計了一些啟發(fā)性較強的問題,誘導學生深入理解課文,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而達到突破難點的目的。
2、角色扮演法:《中小學教師繼續(xù)教育》指出“教學要多樣化,以提高學生學習興趣”,這就要求教師要優(yōu)化課堂教學。本次教學中我讓學生扮演小導游的角色,讓學生在“讀中感知、讀中感悟、自由評論、深入探究”。
3、情境教學法
情景的創(chuàng)設能引領學生走進文本,如情入境地理解課文,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自身的經(jīng)驗儲備,靈活地、多角度地于文本與作者以及作品中的人物進行心靈交匯,感受他們的思想。為了把學生帶到課文描寫的情境中,我通過形象的語言描述和多媒體錄像,設置了以下兩處情境:
情境(1):伴隨著音樂的錄音,播放大榕樹的錄像片斷,使學生進入“我”欣賞大榕樹的情境中。
情境(2):伴隨著音樂的錄音,播放大榕樹上群鳥紛飛的錄像,使學生進入“我”欣賞鳥兒的情境。讓學生在身臨其境般的體驗中陶冶情感,加深感悟,達到了一定的效果。
學法:
《小學兒童心理學教育》中曾這樣說:“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給學生一些學習方法,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學習方式!备鶕(jù)學生的實際情況,我教給了他們這樣幾種學習方法:A、圈畫法。B質疑法C自主合作探究法。
四、說教學過程
。ㄒ唬┏踝x課文,理清線索。葉圣陶在談到閱讀教學的任務時,明確指出,把握作者的思路,理清課文的線索,是閱讀教學首要任務。我采用以下步驟完成教學
1、引導質疑,提示題意:文中“鳥的天堂”指什么?在哪里?為什么稱為“鳥的天堂”?通過質疑,激活學生的思維,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2、初讀,理線索。在學生質疑的基礎上,讓學生通過自讀,整體感知課文,同時著重思考以下問題:作者幾次去鳥的天堂,分別是在什么時候,每次看到了什么?這個問題并不難,學生完全有能力自己去解決。教師放手讓學生去學,輔導個別有困難的學生。通過自學,學生不僅讀通順了課文,而且把握了作者的思路,理清了課文的線索,達到了整體感知課文的目的。
(二)探究課文,重點感悟:
1、學習大榕樹部分。
一株榕樹便是天堂!這是怎樣的一棵樹。
a:要求:自由朗讀課文1——8節(jié),畫出你最喜歡,最感興趣的內容,說說你仿佛看到一株怎樣的樹?
b:當作者看到這株大榕樹的時候發(fā)出怎樣的感嘆?讓學生齊讀,樹之所以美,美在其形大,美在其勢:茂盛:c:作者看到這株大榕樹的時候發(fā)出了怎樣的感嘆?默讀課文第七自然段,指導一株學生抓住詞語:“不可計數(shù)”體會榕樹的大。
播放課件,讓學生了解榕樹的生長特點:
d:在第8自然段中,指導學生抓住句子“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來體會榕樹地茂盛,重點體會“每一片綠葉上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新的生命指什么?看自己有什么見解!惫膭顚W生充分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和感受,讓學生體會到樹的勃勃生機,感受到這種勃勃生機是無法抗拒的生命力。聯(lián)系各自的感受融入到這句話中,是風吹是寫動,是陽光的照耀,是新發(fā)出的嫩芽,是那綠葉是青春的生機。
e:通過反復朗讀,表達自己對課文重點部分的理解。練習背誦。
f:通過學生自讀自悟,師生評價,指名讀。通過這段描寫的體會和感悟。由衷地贊嘆“這美麗的南國的樹!”
設計理念:本單元的重點訓練項目是閱讀要有自己的見解,教師應尊重學生閱讀的多元感受,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并注學生個體差異。
2、學習“群鳥紛飛”部分
。1)過渡:讓學生說一說,你仿佛聽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2)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哪得幾回聞,文學巨匠巴金又是怎樣通過文字展示這種百鳥出巢的生命之美呢?讓學生走近課文。
。3)按學習大榕樹的方法,進行自學
(4)思考:從哪些重點語句中體會到這里的鳥兒多?生匯報、交流、朗讀。
。5)讓學生在樹上添畫,各種各樣的鳥,體會“群鳥紛飛”的場面,使學生形象地感受這部分的動態(tài)美的描寫。
(6)假如你是生活在這里的一只鳥,你將怎樣夸贊自己的`家園?說、寫、唱?
。7)男、女生分讀課文,回顧全文,引導學生比較作者對“大榕樹”和“群鳥紛飛”的描寫,體會靜態(tài)描寫和動態(tài)描寫的區(qū)別,齊讀最后一段。
總結:樹的龐大,茂盛為鳥兒提供了棲身之所,人的細心愛護,給鳥兒創(chuàng)造了美好的家園,而鳥的活潑、可愛為這兒增添了生機,只有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才會擁有這樣的人間勝景。
本環(huán)節(jié)設計理念:新課標指出語文課程應重視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讓學生在滿懷興奮,愉快之情的學習中發(fā)揮自己的自主學習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倡導學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愉快中學習。
(三)拓展延伸,升華情感
1、當回小導游介紹鳥的天堂。
2、學了課文,有什么體會?
本環(huán)節(jié)設計理念:聯(lián)系拓展課外知識,體現(xiàn)現(xiàn)代大語文教學理念,生活即語文,另一方面喚起學生意識,提高學生人文素養(yǎng)。
五、說作業(yè)設計
教師出示以下三組不同形式的練習,學生可根據(jù)自己的喜好和特長任選其中一項,可以小組合作完成。
1、摘抄:把本課中自己喜歡的好詞佳句或精彩片段摘抄下來;
2、畫鳥的天堂:根據(jù)文中描寫的情景來畫鳥的天堂,可插入簡短的文字說明;
3、結合課文,參考課前搜集到的資料卡片,設計廣告詞。
。ㄔO計理念:差異性的練習設計,尊重了學生的個性,體現(xiàn)了教學的彈性,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得到發(fā)展。
獲獎說課稿整理3
一、說教材
我先說一下對教材的分析。
《背影》是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第二單元的課文,這是朱自清的散文名篇,是初中語文的傳統(tǒng)篇目。(出處)
文章通過追憶作者八年前和父親在浦口車站分別時的情景,刻畫了一個感人至深的慈父形象,表達了作者對父親深切的思念之情。本文構思巧妙,結構精美,語言樸實,飽含深情。(基本內容)
這一單元以“愛”為主題,幾篇課文都在訴說對普通人,尤其是對弱者的關愛。學習本單元,重點內容是讓學生從課文中感悟到“愛”的情感,陶冶自己的情操,了解敘述、描寫等表達方式,揣摩記敘文語言的特點。
《背影》一文中,感人至深的父子之愛,樸實無華的語言表達,是最有價值的`教學要素,是最關鍵的教學內容。(結合單元要求,分析本文教學價值)
二、說教學目標
關于教學目標,我是這樣來確定的。語文新課程標準特別注重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并為此構建了三維目標體系,強調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的結合。依據(jù)對課程目標的理解,結合單元要求,以及上面對《背影》一課內容的分析,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1、了解有關作者的文學常識,把握課文內容,積累重點詞語。
2、采用多角度閱讀等方式進行整體感知,抓住細節(jié)描寫品味樸實無華卻飽含深情的語言。
3、體味父愛的偉大,對父母要懷有一顆感恩的心。
三、說教法學法
新課程特別強調學生主體意識的培養(yǎng)和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背影》是一閱讀教學篇目。新課標指出,“閱讀是搜集、認識世界、發(fā)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蔽艺J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教師要多關注學生的個性化解讀,整個過程中要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指導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對于一些疑難或富于探討性的問題或小組討論,或個別暢談、教師點拔,其間融入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這既是新課程理念的要求,也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尊重學生個體差異的要求。
因此,為實現(xiàn)本課的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決定采用以下教法:誦讀法,圈點、勾畫、批注的方法,啟發(fā)學生讀懂悟透。
四、說教學過程
基于以上考慮,為了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我設計了五個教學環(huán)節(jié):1情境導入,2初步感知,3整體把握,4重點賞析,5拓展延伸
(一)、情境導入
多媒體播放歌曲《父親》,提問:我們的父親在自己的生活當中扮演的是一個怎樣的角色?朱自清的父親又是怎樣的一個人呢?學習了《背影》,大家就知道了。
(二)、初步感知
我分3個環(huán)節(jié)來組織教學。
1、初讀課文,同桌或小組內相互檢查重點字詞,初步把握文章內容
2、聽錄音。配樂朗讀此文,讓學生注意朗讀的要求和技巧。
3、朗讀課文,自我感知課文。朗讀是學生練習語感,提高閱讀鑒賞作品能力的有效途徑,有感情十分投入的朗讀,既能喚起表象,加深理解,又能訓練思維!侗秤啊菲降瓨銓、親切自然、感情真摯,只有讓學生多讀,才能感受其間的情深意切,受到精神的愉悅與感染。
(三)、整體把握
指導學生把握文章脈絡,理清寫作思路,理解文章主題,感受父子情深。
先指導學生讀文章,讓學生交流讀后的感受。
這是教學的重點,我簡單演示一下教學的過程。
同學們,我們通過讀課文,我們已經(jīng)初步了解了課文內容。大家能不能再讀一讀,認真思考一下,文中幾次寫到背影?能否分別起個小題目?說說理解了什么?同學們說的很好,文中有四次寫到背影,一次是總寫,其余三次,分別是:買橘子的背影,離去的背影,淚光中的背影。父親的外表并不美,動作和語言也不漂亮,可是當我們讀了以后,也忍不住像朱自清一樣,眼淚又來了。這是為什么呢?讓我們再回到文中,用心感受這份情,感受朱自清語言的魅力。
(四)、重點賞析
你對那一段,那一句有感覺,交流一下。
在此環(huán)節(jié)中,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或細讀,或沉思,或圈點批注,形成自己的觀點,在此基礎上與同學交流解決以上問題。
此設計是為了讓學生在整體感知課文的基礎上,走進文本,與文本對話,更進一步理解作者的感情,理解樸實的語言背后的深意,培養(yǎng)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習慣和閱讀興趣,同時訓練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完成教學目標(2)的學習。
(五)、拓展延伸
1、小結教學內容
2、讓學生談談,通過本文的學習感受到了什么?你也一定被你的父母感動過,也許是一次問候,也許是一次長談…..請你把最感動的那個時刻記錄下來
獲獎說課稿整理4
一、說教材
《賣木雕的少年》是人教版語文教材三年級下冊的第27課。課文講的是一位非洲少年對中國人民的友誼!拔摇钡椒侵蘼眯袝r,想買一個非洲木雕做紀念,又擔心路途遙遠,木雕沉重,只好放棄了這個打算。為了不讓我?guī)еz憾離開非洲,賣木雕的少年等待在賓館前,送給我一個方便攜帶的木雕小象墩,從中可以看到少年的美好心靈。景色壯觀的瀑布,栩栩如生的木雕,晚風吹拂的夜晚,構成了一幅美麗的畫面,也襯托了賣木雕的少年美麗的心靈。本課敘述詳略得當,作者對美麗的大瀑布風光一帶而過,而是圍繞課文重點,將筆墨放在選木雕、放棄買木雕、送木雕等內容上。課文還準確而得體地運用了許多四字詞組。
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是,一是了解非洲人民同中國人民的友誼;二是通過人物的動作和語言揣摩人物內心活動;三是積累一些四字詞組,并學會恰當?shù)剡\用。這也是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基于對教材的理解,將本課教學目標定為:
1、會認11個生字,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游覽、工藝品、名不虛傳、游人如織、壯觀、出售、攤點、陳列、構思、五官端正、觀賞、清晰可辨、掏錢、即將、流露、一模一樣、付錢、標準”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積累詞語。
3、學習通過人物的言行體會人物的內心活動,感受賣木雕的少年對中國人民的友誼。
二、說教法
語文教學要遵循“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以訓練為主線”的教學原則。針對本課的教學目標,本課將采用的教學方法為:
1、朗讀體會法。簡化閱讀教學中的講讀環(huán)節(jié),扣住關鍵句,指導學生反復誦,在誦讀中積極思考,以讀促思,以讀促情,從而體會中非人民的友情。
2、閱讀拓展法。充分利用現(xiàn)有的課程資源,在閱讀文本的同時,補充課外資料,以幫助學生挖掘教材豐富的人文內涵,對理解文章的主旨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使學生受到心靈的震撼。
3、讀寫結合法。在閱讀感悟文本的基礎上,創(chuàng)設情境進行寫話,使“其言皆若出吾口,其意皆若出吾心”,強化表達能力。
三、說學法
學生以“遺憾”為中心點,以賣木雕少年的言行、神情為線索,對文本進行個性化的解讀,在自讀、自悟、交流反饋中,逐步實現(xiàn)對文本的深層理解,深入感受賣木雕的少年對中國人民的友誼。通過寫話,拓展思維,加強語言訓練,進一步深化對文章中心的感悟。
四、說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二、初讀課文,認識生字
三、熟讀課文,了解大意
四、精讀描寫瀑布、木雕的句子
這節(jié)課老師帶領大家一起去欣賞了莫西奧圖尼亞大瀑布的美景和精美的木雕,賣木雕的少年又給大家留下了什么印象?下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
第二課時
一、復習引入
1、讀讀詞語
名不虛傳游人如織十分壯觀清晰可辨(大瀑布)
琳瑯滿目各式各樣構思新奇栩栩如生(木雕)
仔細觀賞愛不釋手五官端正語無倫次(人物)
2、運用詞語
請你選其中的一個或幾個詞語,夸一夸莫西奧圖尼亞大瀑布或那里的木雕。
(將文中詞語內化成自己的語言練習表達,加深對詞語的理解,訓練組織語言的能力,讓學生積累好的語言,促其語言的內化。)
二、品讀課文
抓重點詞句,深入感受黑人少年對中國人民的友誼。
1、學生自讀。
師(引導):小朋友,課文里介紹的木雕象墩構思新奇,大象雕得栩栩如生,的確讓人愛不釋手;但賣木雕的少年更可愛,更讓人感動。怎樣走進少年的心靈,去品味這份感動呢?我們還得細讀課文,在文字深處去感受。請靜思默想,或輕聲讀讀,畫出寫少年言行和神情的那些句子,體會體會。(教師巡視,了解學情)
2、學生讀后反饋。
誰想站起來讀讀你畫出來的描寫少年的句子。
3、尋找深入感知課文的切入點。
課文里寫少年言行和神情的句子確實很多,我們是否有必要一句一句地研讀呢?大家都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寫少年神情有個句子是寫眼神的,你們發(fā)現(xiàn)了嗎?
第9自然段有這么一句話:“少年的眼睛里流露出一絲遺憾的`神情!保ㄖ该x這個句子)讀這個句子引起你怎樣的思考呢?
生質疑:①少年為什么感到遺憾?②他怎樣對待遺憾呢?
。ㄔO計“質疑問難”的環(huán)節(jié),意在以學生為本,關注學生在內容理解上的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和主動探究的學習精神。)
4、研讀第一次對話
課件出示對話:那少年走到我跟前,誠懇地說:“夫人,您買一個吧!”“啊,不,路太遠,這個太重……”我有些語無倫次!澳侵袊税?”那少年望著我,猜測道。我點了點頭。少年的眼睛里流露出一絲遺憾的神情。
(1)自由讀讀他們之間的對話,注意讀出語氣。
(2)誰想站起來讀讀少年的話?(誠懇地說該怎么說。猜測的話誰來試一試。)
(3)分角色朗讀。(誰想當一下黑人少年,“我”的話誰想讀?纯茨銈冏詈竽懿荒芰髀冻鲞z憾的神情。)
(4)少年為什么感到遺憾,明白了嗎?
5、研讀第二次對話
“這個小,可以帶上飛機!鄙倌陮⒁患恋榈榈臇|西送到我手里……“太好了!”我高興地喊起來,掏出錢包就要付錢。少年連連擺手,用不太標準的中國話說:“不,不要錢。中國人是我們的朋友!薄α耍冻鰞膳艥嵃椎难例X。
⑴指導朗讀:我”說的話都有提示語,你看,“高興地喊”、“感動極了”,這些話容易讀出語氣;而少年的話該讀出什么語氣呢?(自由讀對話,琢磨少年說話的語氣)
、品纸巧首x:誰想站起來讀讀黑人少年的話,表達表達感情;誰想讀讀“我”的話,高興高興,感動感動!
、亲x著讀著,你明白了嗎,最后,黑人少年為什么笑了?
三、補充閱讀
小朋友們,莫西奧圖尼亞大瀑布景區(qū)游人如織,每天都有來自世界各國的成千上萬的游客,賣木雕的少年為什么卻特別喜歡中國人呢?想知道嗎?
在上個世紀60年代,中國人曾大力援助非洲。(教師出示課件,打出相關圖片或網(wǎng)頁:①周總理訪問非洲。②中國醫(yī)生給非洲兒童治病。③坦贊鐵路。)
周總理曾三次赴非,訪問非洲十國;中國派出了100多個醫(yī)療隊支援非洲;特別是幫助他們修建了著名的坦贊鐵路。
坦贊鐵路東起坦桑尼亞首都達累斯薩拉姆,西至贊比亞的新卡比里姆博希,是把坦、贊兩國連結在一起的一條主要交通干線,全長1860公里,全部由中國專家和工程技術人員完成。為了修這條鐵路,提供無息貸款9.88億元人民幣,發(fā)運各種設備材料100萬噸,工程浩大,技術復雜,條件惡劣,有60幾個中國人為之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ê谌松倌陮χ袊说挠押檬怯兄鴼v史淵源的,不了解那些歷史背景,就很難理解這位少年的表現(xiàn)。這一環(huán)節(jié)中相關資料的補充大大拓展了學生學習語文的空間,體現(xiàn)了對語文教育資源的開發(fā)和利用,對學生理解課文內容至關重要。圖片資料感性、直觀,具有強烈的感染力和震撼力。文字資料引導學生大量閱讀,積累課外知識。本設計力圖通過這些資料的運用,促進學生理解課文,提升情感。)
四、情境寫話
1、屏幕出示提示:那天晚上,“我”和賓館里的各國游客,以及許多當?shù)厝硕紝@個黑人少年贊不絕口,大家紛紛夸起了這個黑人少年。請你先想一想,人們會怎么夸;然后你把自己當作其中的一員,寫幾句話夸夸這個少年。
2、學生自由寫話。
3、交流評點。
。▽W生在理解感悟、體驗情感的基礎上,與文本產生共鳴,對賣木雕的少年有了深刻的認識,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在的真情實感在筆尖流淌,讀寫結合,在寫中積淀語言,在寫中升華情感。)
獲獎說課稿整理5
一、說教材
1教學內容
“圓的認識”是人教版第十一冊第四單元的內容,它是幾何初步知識,既是一節(jié)起始課,也是學習“圓的周長”,“圓的面積”,“圓柱”,“圓錐”的基礎。
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經(jīng)常接觸到圓形物體,在低年級也已經(jīng)有了初步認識,但是都是直觀的表象認識,這節(jié)課將更深入的去認識圓。
二、教學目標
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是
1使學生認識圓,知道圓各個部分的名稱。
2掌握圓的特征,理解和掌握在同一個圓中,半徑和直徑的關系。
3經(jīng)歷圓的認識過程,讓學生通過直觀操作,猜測,交流,反思等活動,獲得基本知識和技能,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進一步認識圓的特征,直徑與半徑的關系。
教學難點:理解圓心,半徑與圓的位置,圓的`大小的關系。
三、教法學法
設計具體有現(xiàn)實意義的情景導入新課,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不著痕跡地將學生帶入圓的研究之中。六年級的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與思維能力已經(jīng)有了較大發(fā)展,本課的學習主要是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動手操作、交流思考、討論歸納等活動,自主探索,深入地認識圓,了解圓。
四、教學過程
1創(chuàng)設情景,引入新課
通過小明家距離學校300米,分析小明家的具體位置這一貼近生活的實例,引導學生得出小明家的位置實際上是在以學校為中心,300米為半徑的一個圓上,讓學生感知圓心,半徑,圓是有無數(shù)個點組成,從而揭示本課的學習任務——圓的認識。
2自主探索,學習新知
通過折一折,量一量,想一想等活動,讓學生親身體驗和發(fā)現(xiàn),折痕都交于一點,即圓心。所有折痕都經(jīng)過圓心,引出半徑直徑的感念,并且得出半徑和直徑都有無數(shù)條。
再通過量的方法和分析推理的方法討論半徑和直徑的關系,從而得出同圓或等圓中,直徑是半徑的2倍。
3歸納小結,提升認識
(1)設計在一個圓內找半徑直徑的練習,加強學生對半徑直徑概念的理解:直徑和半徑都是經(jīng)過圓心的線段,半徑的兩個端點一個是圓心,一點在圓上,直徑是經(jīng)過圓心,兩個端點在圓上。
(2)歸納小結本節(jié)課中學生對圓的認識,并提出墨子的“一中同長”的說法,讓學生思考。通過對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圖形的對比,讓學生更好的理解“一中同長”就是對圓的特征的最好詮釋。
獲獎說課稿整理6
《琵琶行》是新課標第三冊第二單元的一篇自讀課文。
一、說教材本詩是唐代著名現(xiàn)實主義詩人白居易寫的一首歌行體的敘事長詩,是我國古代敘事詩和音樂詩中的“千古絕唱”,具有深刻的思想內容和卓越的藝術技巧。在白居易死后,當時的皇帝唐憲宗寫詩悼念:“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說明遠在作者逝世前,本詩已經(jīng)風行全國,很有影響了。這首詩最大的藝術特點是用極富音樂性的語言摹寫音樂形象,這是我們鑒賞和學習這課的一個重點。
1、根據(jù)新課標所提倡的“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與態(tài)度”并重的教學理念和教學大綱的要求,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欣賞并學習本詩運用形象比喻描寫音樂的語言藝術,了解運用環(huán)境描寫渲染氣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表現(xiàn)手法。讓學生認識封建社會造成琵琶女悲涼身世和詩人失意謫居的黑暗現(xiàn)實,激發(fā)學生熱愛新社會的感情。
2、古人云:“授之以漁,不如授之以魚”,只有傳授給學生有效的鑒賞方法,學生才會舉一反三,逐步提高閱讀和鑒賞能力。針對此,我確定了以下的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領悟詩人高超的寫作技巧,包括明暗線結構、情景交融的特點,特別是對音樂的多角度、多手法、多層次的描寫技巧。
二、說學情教學活動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我們平常在教學中首先應考慮學生的原有基礎、現(xiàn)有困難和學習心理狀態(tài)。這篇課文的教學對象是高一學生。他們已有初步的文言知識積累,所以字句的疏通上應該沒有問題,可以在課前完成。但學生主要還停留在泛讀和初讀的.基礎上,沒有掌握系統(tǒng)的詩詞鑒賞方法。如何讓學生在短時間內感受一篇融音樂、文學于一爐的抒情敘事詩是我重點思考的問題。我想只有讓學生反復誦讀和相互交流才能彌補學生在鑒賞方面的缺乏和不足。
三、說教法新課改的一個重要理念是培養(yǎng)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把學生原有的學習方式轉變?yōu)楠毩、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培養(yǎng)學生認真思考、熱情參與、獨立解決問題。針對這個理念,本文我主要采用了“整體感知——局部研讀——綜合領悟——遷移提高”的教學方法,以教師教為主導,以學生學為主體,以誦讀、設疑、討論為主線,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和鑒賞能力。
四、說教學過程
。ㄒ唬﹦(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創(chuàng)設適合學生審美的特定情境,培養(yǎng)學生接納美的胸襟。課前我先給學生放一段《高山流水》的古曲,讓學生在明快的節(jié)奏中感知音樂中的“高山”“流水”,先進入音樂欣賞的氛圍。然后在音樂的背景中我開始講述“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
元和十年,被貶潯陽的白居易在落魄失意之時也偶遇了一位知己,他被一位流落此地的琵琶女精湛技藝所折服,共同的遭遇使得兩人在琴聲中相互理解,產生了“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感嘆。著名的《琵琶行》由此寫成。今天我們就來賞析這篇課文。
(二)分析課文
《高中語文教學標準》要求學生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從整體上把握文本內容,理清文本梗概,理解文本所表達的思想和情感。1、在《春江花月夜》的琵琶聲中教師范讀課文,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的感情基調,然后學生反復朗讀課文,回答問題:主要寫了幾個內容?學生通過整理可以概括出:江頭送客聞琵琶,江上聆聽琵琶語、歌女自訴身世苦、曲罷詩人傷遷謫、重聞琵琶青衫濕這樣五個內容。
。、下面我講講對內容的分析。
主要通過“琴聲”和“感受”兩個方面來描述詩人和琵琶女的這場偶遇,抒發(fā)“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感慨。我就從這兩條思路去分析這篇。
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提倡“問題教學法”,他認為這個方法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培養(yǎng),有利于學生拓展能力的提高。在對課文的分析中,我主要才用了這個方法。
第一條思路:三奏,即琵琶女的三次演奏。
學生通過討論可以找到:第一次演奏在第一節(jié),第二次演奏在第二、三節(jié),第三次演奏在最后一節(jié)。在這部分內容的學習中,學生要掌握的是作者對聲音的描寫技巧。
先分析第一次演奏,即第一節(jié)。我設置如下問題:a,這一段音樂描寫屬于什么描寫?b,從這里的景物描寫中可以看出琵琶女演奏的是怎樣的音樂?
學生通過討論找到答案:這是對音樂的側面烘托描寫,通過環(huán)境描寫烘托了悲涼蕭瑟的琵琶聲。
第二次演奏,這是的重點部分。這一部分出現(xiàn)了很多名句,可以讓學生反復誦讀此部分。然后我準備了以下幾個問題:
1、這一部分琵琶女音樂的基調是怎樣的?
2、這一段根據(jù)演奏的起承轉合可以分為幾層,哪一層是高潮部分?
3、作者在描寫聲音時用了什么修辭手法,運用的詞有什么特點,舉例說明。
4、這一部分用“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結尾,有什么作用?
學生通過討論回答這幾個問題。這一部分主要在于品味作者描寫音樂的妙處,通過回答上面的問題,學生可以概括出作者描寫音樂的方法:a,詩人善用比喻,寫虛渺飄忽、過耳即逝的無形之樂。b,善用擬聲詞和雙聲疊韻詞。c,側面烘托的手法。d,在對樂曲的描寫中融入了深厚的情感。
第三次演奏,在最后一節(jié),讓學生自己品味通過側面描寫烘托音樂的感人。
葉圣陶先生在《文藝作品的鑒賞》一文中說:“文字是一座橋梁。橋的這邊站著讀者,橋的那邊站著作者。通過這座橋,讀者與作者見面,不久見面,并與作者的觀點相契合!彼晕覀兛梢酝ㄟ^體會作者的“三感”來領會詩人的內心世界,深入理解主題的內涵。
第二條思路:三感,即作者的三次感悟。
對應琵琶女的三次演奏,作者相應有三次感受。學生在文中不難找到。
第一次感悟問題:你從哪里捕捉到了作者的心情?從字里行間感受到作者初聽琴聲時怎樣的心情?
這兩個問題由淺入深推進,通過環(huán)境描寫表明了作者孤寂傷感的心情,渲染了琵琶女的悲涼音樂。
第二次感悟在的第四節(jié),是的難點部分。為了更好理解主題,要聯(lián)系琵琶女的身世來感知。在這里我打算問這樣幾個問題:a,哪些句子能夠體現(xiàn)出作者的心情?b,詩人聽了琵琶聲,知道了琵琶女的遭遇,心底發(fā)出的最大的感慨是什么?c,為什么詩人說他和琵琶女“同是天涯淪落人”?
這一部分闡明了的主題,重點分析詩人和琵琶女的四個相似點:都是從京城長安來到遙遠偏僻的江州,都是才華橫溢、懷才不遇的人,都有從榮至衰的遭遇,都懷有滿腹的“幽愁暗恨”。兩個形象心靈溝通,愛恨交織,唱出了“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主題。第三次感悟在的最后一節(jié),要學生回答:如何理解“江州司馬青衫濕”?
這句話更襯托出樂曲的悲凄,用它作結,補足“同是天涯淪落人”的內涵,這是詩人同情琵琶女淪落之淚,也是傷感自己遭貶之淚。從而鮮明突出了全詩的主題。
。ㄈ┰诶砬逭n文結構的基礎上,要求學生歸納本詩的寫作特點,并請學生找出例句加以說明,以加深理解。最后由教師進行板書歸納:(1)結構嚴謹。全詩以人物為線索,歌女的身世是明線,詩人的感受是暗線,明線從現(xiàn)象反映主題,暗線則從本質上揭示主題。一明一暗,一虛一實,明暗相寸虛實相生。情緒表現(xiàn)波瀾起伏,過渡自然(2)情景交融。善于運用環(huán)境描寫來烘托氣氛。(3)音樂描寫出色。是我國古典詩歌中描寫音樂的絕唱。
。ㄋ模┱n外延伸
旨在延伸教材內容,拓展課題研究,繼續(xù)培養(yǎng)學生閱讀和鑒賞這類的能力,選取白居易的《夜聞歌者,時自京城謫潯陽宿于鄂州》、韓愈的《聽穎師彈琴》等詩文,分小組討論它們和《琵琶行》在內容和表現(xiàn)手法上有何異同。
。ㄎ澹┳鳂I(yè)
讓學生背誦全文,初步學習運用語言藝術來描述聽覺的手法,播放琵琶曲《春江秋月夜》讓學生用形象的語言寫出自己的感受,文體、字數(shù)不限。
獲獎說課稿整理7
《老人與海鷗》這篇課文展現(xiàn)給我們是一個人與動物之間的感人故事,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動人畫面,更是一段真摯的情感。為此,本課教學我以“情”為線索,以“讀”為抓手,使學生在自主探究與對話升華中,抓重點詞句,品重點文段,充分感受海鷗對老人的那份親人般的令人震撼的情。
一、說教學目標:
1.人文切入,品讀悟情,是這堂課的第一個教學目標。
語文本身所具有的人文性、情感性,讓每一篇課文提供給學生們的總是不同的閱讀感受。因此,我制定了在情感朗讀中感受老人與海鷗之間的真情,了解真情是文章的靈魂的課時目標。以讀為抓手,品詞品句,深入感悟,讓學生們充分領略著這個文本獨特的魅力。
2.語文本身所具有的工具性和語文教學讀寫不可分割的特點又決定了本課時的第二個教學目標:通過學習課文的細節(jié)描寫,學會如何真實具體地表達感情,并進行語言積累。
二、教學重點:
練習以較快的速度閱讀課文,抓住描寫海鷗動作的重點語句,體會蘊含其中的深厚感情,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與海鷗之間的感情寫具體的。
三、說教法
本篇課文感情真摯,文字流暢,特別適合學生讀中感悟,采用以讀悟情的方法將更利于培養(yǎng)學生自讀自悟的能力。課文中描寫海鷗的句子寫得非常生動傳神,也十分感人。教學中我會將朗讀和體會結合起來,在學生品味理解課文后適時指導學生朗讀。寫應成為閱讀教學中不該淡化的環(huán)節(jié),讀寫應有機結合。因此,我在教學中趁熱打鐵,進行了讀寫結合,在學生充分品讀感悟的基礎上,安排學生小練筆。讓學生把在學文中的真情流露記錄下來。
四、說學法
本節(jié)課,學生采用如下方法學習。
。1)用質疑法閱讀課文,通過邊讀,邊質疑的過程學到新的知識。
。2)勾畫、批注。通過圈化。品味重點詞句,讓學生體會蘊含其中的深厚感情。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3)想象法。讓學生充分發(fā)揮想象,引導學生走進自主探究的境界,使學生感受人與動物的親情,感受大自然的和諧之美。加深對教學內容的`認識,對知識的接受,點燃他們情感的火花。
五、說教學流程
本節(jié)課,的教學流程還是本著以“情”為線索,以“讀”為抓手而設計。大致可分以下幾大板塊。
第一板塊:復習回顧,激情導入。
通過回顧老人對海鷗的愛,為新課作鋪墊,同時在復習中,對文章寫作方法進行小結,也為本課時的領悟文章表達方法打下伏筆。
第二板塊:品讀課文,感悟深情
圍繞著一個問題質疑:哪些地方讓你感受到意想不到了。這一部分讓學生通過讀、思、悟,讀去體會、感悟老人與海鷗之間的感情。教學時,不僅要實現(xiàn)讀中悟情的目標,同時在閱讀中訓練學生品詞、解詞、朗讀、想象等各種語文能力,體現(xiàn)語文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
第三板塊:拓展延伸,讀寫結合
在學生充分感悟了海鷗對都比那份意想不到的情后,以一張海鷗撲向老人遺像的照片引入,引導學生展開想像:白色旋渦中的小海鷗會做出刮目相看的舉動,會鳴叫些什么?設計意圖一是為文本的第18自然段省略號內容進行補白,同時也是為了讀寫遷移,用所學到的寫法運用于練筆之中,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最后一板塊:同時,老師教給了學生多種方法搜集資料的方法,達到揚情寓意的效果。
獲獎說課稿整理8
一、說教材
《琵琶行》(并序)是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三第二單元的第三篇課文,本單元的主題是風格多樣的唐代詩歌,可以通過文章領略古人的審美情趣和情感世界。本篇課文是一首抒情性、敘事性都很強的詩歌,語言形象生動,抒情真摯細膩。作者著力描寫了琵琶女精湛的演奏技藝,并把音樂與琵琶女的身世、作者坎坷的仕途生活融合在了一起,發(fā)出了“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感慨,營造了無盡的愁思、悲涼的氛圍。
二、說學情
教師不僅要對教材進行分析,還要對學生的情況有清晰明了的掌握,這樣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我所面對的學生對詩歌的欣賞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基礎,理解課文內容已不是難題。但文中用文字來描寫音樂的方法學生們很少見到,理解起來也較為困難,因此我會著重帶領學生們賞析并學習描寫音樂的方法。
三、說教學目標
基于以上對教材和學情的分析,我從課程標準中“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基本理念出發(fā),設計了以下三個維度的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了解寫作背景,理解課文內容。
2、過程與方法: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初步學習以文字表現(xiàn)音樂的寫作手法。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體會文中的意境以及作者的情感。
四、說教學重難點
確立了教學目標,我的重難點也就顯而易見了。我把學習詩人對音樂的多角度、多手法、多層次的高超寫作技巧作為本次教學的重點,而體會文中的意境以及作者的情感。則是本次教學的難點。
五、說教法學法
德國學家第斯多慧說過:“差的教師只會奉送真理,好的教師則教給學生如何發(fā)現(xiàn)真理!痹谥笇W生的學習方法和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朗讀法、討論法、多媒體輔助法。
那么接下來我將著重介紹我的教學過程,這也是我本次說課最為核心的環(huán)節(jié)。
六、說教學過程
。ㄒ唬⿲胄抡n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的情感極易受環(huán)境氣氛和他人情感的感染而產生共鳴。為了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更好地獲取新知識,我會采用設置情景的方法。首先在大屏幕上播放歌曲《高山流水》,并這樣導入:音樂是人類最富于靈性的創(chuàng)造,它通過七個音符對稱與非對稱的排列,奏出或悲憤激越或輕柔纏綿的樂曲,以表現(xiàn)豐富多彩的人生體驗,抒發(fā)人們內心的情感,因此音樂與同為抒寫人生體驗的詩歌并被稱為藝術的最高境界,F(xiàn)在我們聽到的這首名曲是“高山流水”,這里面的.故事,千百年來為世人所傳頌。兩千多年前,一個文人雅士,一個山野樵夫,是音樂將他們聯(lián)系了起來,于是世上便流傳著知音的佳話。一千多年前,一個文人騷客,一個天涯歌女,又是音樂讓他們共同演繹了一首千古不衰的知音絕唱。在那個不朽的夜晚,潯陽江的悠悠江水,瑟瑟秋風,清冷的月光,飄飛的荻花,永遠記住了這個美麗而憂傷的故事。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白居易遭貶謫之后,巧遇琵琶女,因同病相憐而信筆寫來的經(jīng)典樂府《琵琶行》(并序)。這樣的導入方式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們在情境中對音樂產生期待,提起探究課文的興趣,為接下來的學習做好鋪墊。
(二)初步感知
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闭b讀是語文教學的重要方法,加強誦讀習慣的培養(yǎng),對領悟作者感情,品味文章語言,增強文章語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本課伊始,我會先在大屏幕上展示作者及課文的背景介紹,幫助學生們進行初步的了解。之后在大屏幕上播放詩歌的朗誦音頻,解決斷句問題并借助工具書解決字詞障礙,了解課文內容,最后共同總結出每一段的內容,即第一段,寫送客聞琵琶之聲;第二段,步入詩的主體部分,寫與琵琶女相見及聽她演奏的情形;第三段,敘寫琵琶女的身世;第四段,寫詩人對自己命運的感慨;最后一段,寫琵琶女繁管急弦、凄切哀婉的演奏,寫全場的人聽樂而動容,寫詩人淚灑青衫,無限傷感。之所以這么設計這一環(huán)節(jié),有利于學生從整體上把握文章內容,有利于之后的研讀。
。ㄈ┥钊胙凶x
從某種意義上講,教與學的過程就是面對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這些問題可能是不被了解的現(xiàn)象,可能是前后認知的矛盾,還可能是需要挑戰(zhàn)的困境。為此,在這一環(huán)節(jié),我設置了幾個層層深入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問題。首先我會詢問同學們,文中有一段描寫音樂描寫的非常生動,找出來并大聲的朗讀此段。學生不難找出是第二自然段,緊接著我會帶領學生們著重的分析。讓他們小組合作找一找作者在描寫音樂時用到的修辭手法,用詞的特點以及曲調的變化。在小組討論后找小組代表進行回答并總結出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方法,用詞多樣如“嘈嘈、切切、凝絕”等,把音樂由舒緩流暢到逐漸沉咽到間歇停頓再到雄壯激越最后強音收束寫的淋漓盡致,似身臨其境同作者一起聽著樂曲。在樂曲終了之后,詩人以“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兩句結尾,我會讓同學們試著說一說這兩句的作用,進而體會作者這是以靜襯動的寫法。用“東船西舫悄無言”的寂靜無聲,反襯“有聲”的音樂效果,人們無聲地沉浸、陶醉在藝術的享受之中,那深深打動人的樂聲仿佛繚繞迂回耳際,不由得使詩人想到了自己浩茫的心事,引起情緒上的波瀾。這句景物描寫點染烘托了濃重的氛圍,與復雜的樂聲融為一體。這么設計這一環(huán)節(jié),有利于學生在自主合作的學習中進行探究,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分析能力。
。ㄋ模╈柟烫岣
為了讓學生對課文有更深刻的理解,鞏固提高環(huán)節(jié)我會讓學生們說一說學完這一段的感想,引導他們找到琵琶女與詩人息息相通的復雜情感,是那么的憂憤哀怨、凄楚蒼涼。那么至此我的教學重難點也得以突破。
。ㄎ澹┬〗Y作業(yè)
課堂小結是對本堂課所學知識的鞏固,我會讓學生總結本節(jié)課所學到的內容。
課后作業(yè)是教與學的交匯點,是與課堂學習內容的對話。我希望通過作業(yè)的布置,強化學生對本文的理解,能夠實現(xiàn)知識的遷移。
基于此,我會留這樣的作業(yè):嘗試用文字描寫音樂的方法寫一段自己喜歡的音樂。
獲獎說課稿整理9
一、說教材
(一)教材簡析:
浪漫主義的詩人自屈原之后雖不能說乏善可陳,但后來的詩人也不過是天際劃過的流星,到了李白才異峰突起,和屈原隔代相望,成為中國詩歌史上的兩顆閃耀的明星。高中語文第五冊第五單元將《將進酒》列為講讀課文,大有深意。不僅因為它是李白的作品,更主要的是他出現(xiàn)于李白政治上失意,內心極度苦悶的時期。可以說一個詩人在政治上的失意恰恰是他創(chuàng)作上更臻成熟的時期,是應該是一個文學創(chuàng)作上的規(guī)律。歷數(shù)古代有成就的詩人,概莫能外。
《將進酒》原是漢樂府短簫鐃歌的曲調,題目意繹為“勸酒歌”,古詞有所謂“將進酒,乘大白”的句子。該詩約寫于天寶十一年(752),當時他與朋友岑勛在元丹丘的穎陽山居喝酒,三人常登高宴飲,詩人因感嘆時光流逝,自己功業(yè)無成,“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悲憤填膺,在酒酣胸膽開張之時,借《將進酒》之調,吟出此千古絕唱,浪漫的詩風,奔放的語言,充分展示出他傲岸和狂放不羈的個性,抒寫了他不合時宜而又慷慨自信的情懷!扮姽酿傆癫蛔阗F,但愿長醉不復醒”二句,是詩的主旨,有統(tǒng)攝全詩的作用。詩中起興和夸張手法的運用頗具特色。學習這首詩,要先把握本詩的整體內容,體味詩人感情的跌宕起伏,弄清詩的基調,然后探究詩人的藝術手法。本單元選編的這幾首詩,目的在于讓學生進一步了解唐代詩歌,其中對李白作品風格的把握是一個重點,要讓學生更進一步認識詩人李白淡于富貴、傲視圣賢的品質,氣勢磅礴、豪放不羈的詩風,以便有利于學生更好地接受傳統(tǒng)文化的熏陶。本詩時而奔放,時而深沉,豪壯的酒話背后是如波濤洶涌般郁結的情感。全詩大起大落,詩情由悲轉樂,再轉狂放,再轉憤激,最后如火山般地爆發(fā),氣勢如大江奔流。
《將進酒》是漢樂府曲名,李白這首詩雖用了舊題,但跳出了前人的窠臼,自創(chuàng)新意,把飲酒和對黑暗現(xiàn)實的批判結合起來,從而在一定程度上賦予這一樂府詩題以新鮮而積極的內容,這是值得重視的。
。ǘ┙虒W目的:
依據(jù)大綱要求,語文學科要突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tǒng)一,結合本課實際,擬定如下教學目標:
1、基礎知識目標:掌握重點詞語,進而把握詩意;
2、思想教育目標:了解詩人的精神品質;
3、能力培養(yǎng)目標:提高學生的古詩誦讀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古詩鑒賞能力。
。ㄈ┙虒W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理清情感變化線索,理解貌似消極行樂實則渴望用世的復雜情感。
教學難點:把握本詩的詩意。
二、學生情況分析:
許多語文老師都有這種體會,就是我們的學生由于外環(huán)境的影響,往往很難將學習的注意力集中到書本上來,尤其是古典詩歌,很少能一如過去那樣親近她,了解他,欣賞他。學生寧可在網(wǎng)絡與游戲中忘乎所以,也不愿與古圣先賢同喜同悲,只既是語文教學的矛盾,也是語文老師每每遭逢的尷尬所在。為此,作為教師,只有盡量通過多種途徑,利用各種手段,多方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才可能激發(fā)學生對古典文學的興趣。
三、說教法
1、誦讀法
本人長期堅持示范性朗讀,所以首先利用聲情并茂的美讀,激發(fā)興趣,繼而按照“音讀,意讀,情讀,美讀”的閱讀過程培養(yǎng)學生閱讀的習慣,并在閱讀中去審視文章的思想內容。
2、導讀法
教師在大量收集資料的基礎上,講述背景,引導學生了解詩歌的主旨。重點放在詩人豪縱狂放的外在形象和憂憤郁怒的內在情感的理解上。
3、比較法
比較李白前后創(chuàng)作風格的變化。通過對李白個人經(jīng)歷的交代,尤其是三年的翰林供奉生活使李白人生理想受挫的介紹,使學生認識到李白由對統(tǒng)治階級的幻想到與統(tǒng)治階級決絕的人生選擇,從而增強學生對的興趣。
四、說學法
1、通過反復誦讀培養(yǎng)學生的誦讀能力。
2、通過課上閱讀和學習,培養(yǎng)學生興趣,進而使學生向課外延伸,自覺閱讀古典詩歌,培養(yǎng)應有的學習習慣。
五、說教學過程
。ㄒ唬⿲耄
“李白一斗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自稱臣是酒中仙,天子呼來不上船”,這是唐代大詩人杜甫為另一位大詩人畫的一幅漫畫。畫面上主人公桀驁不馴,豪放縱逸,才高八斗,一副傲視封建王侯的形象。這就是李白。然而,李白雖然看似活得瀟灑,其實滿心悲苦,他的“花間一壺酒,對影成三人”不正是內心孤獨的體現(xiàn)嗎?盡管他縱酒高歌,但“舉杯銷愁愁更愁”的他,內心一直有一股抑郁不平之氣,他將愁情或借酒,或托月(我寄愁心于明月),拾入詩囊,遂成為著名的《李太白集》。《將進酒》就是酒助詩興,筆酣墨飽的.豪放之作。
說明:《將進酒》是鮮明表現(xiàn)詩人個性的勸酒詩,導入時將詩和酒聯(lián)系起來,既關照了全詩內容,又感受了詩人飲酒悲歌的形象,更主要的是突出李白的悲而不傷,憂而不愁的開闊、曠達,對李白的個性風格有一個初步的感受。
。ǘ┒嗝襟w播放古琴曲《關山月》并配以相關的畫面,教師朗誦全詩。
說明:朗讀是語文學習的重要方法之一,通過聲情并茂的示范朗讀,讓學生整體感知又將學生帶入詩歌的情境和感情中。
(三)學生準備后,指名朗讀詩歌
。ㄋ模⿴熒杏,完成教學目標
師:《將進酒》中的“將”是什么意思,從內容的角度來說,這是一首什么詩?
說明:學生根據(jù)注解和預習提示首先明確這是一首勸酒詩,這樣才能照應導入,也讓學生有整體認識,還可以讓學生學會讀書,從注解、預習提示、課后習題、補充知識等篩選有用的符合要求的信息。
師:雖然是勸酒詩,詩人一落筆卻先不寫宴飲過程,而是陡然以黃河奔流起勢,詩人在描寫時視角是什么樣的?山巔俯瞰詩人聯(lián)想到什么?
說明:這一問題的設計主要讓學生感受詩人的慷慨生悲并不是沒來由的,而這來由與悲嘆構成了詩歌的“興”的手法。讓學生通過具體分析感受“興”的手法的特點:“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
師:整日窮愁并非李白本性更何況白發(fā)如絲悲無益,所以詩人的情感頓起變化,哪個詞表明詩人從悲嘆中跳出來,這個“歡”字控制到哪句?
師:“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不同于凡夫俗子的一醉方休,你怎樣理解“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說明:“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似乎是宣揚及時行樂的思想,然而只不過是現(xiàn)象而已,從貌似消極的現(xiàn)象中露出了深藏其中的一種懷才不遇而又渴望用世的積極的本質內容來。此問意在讓學生通過討論,透過現(xiàn)象看到詩人的這種蔑視權貴、建功立業(yè)的心志和報負。
師:待酒宴開始,詩人舉杯勸飲,他酣暢淋漓地向友人一吐為快,李白狂歌的12句話根據(jù)感情的不同可以分為哪兩個層次
說明:讓學生以感情為標準劃分層次,還是繼續(xù)體會詩人感情上的起落,只不過由悲到歡這一感情變化過程很明顯,學生很容易就感受到,而這兩個層次中作者的激憤與狂放并沒有明顯的語言標志,問題難度的加大會讓學生知難而進,深入探究,準確與否畢竟學生有自己的看法,如不準確或不到位可做如下啟發(fā):
師:第一層次中直接表明詩人態(tài)度的詞有哪些?(“不足貴”和“不復醒”)“鐘鼓饌玉”指什么,“鐘鼓饌玉”真的不足貴嗎,詩人說富貴不足貴是出于什么,詩人為什么愿長醉不醒?請大家聯(lián)系背景思考這個問題。
說明:電腦屏幕打出寫作背景。這首詩大約安史之亂前四五年光景,當年唐玄宗眈于女色,先后將政事交給奸相李林甫、楊國忠,官場一片黑暗,豪門貴族只顧尋歡作樂,不以國事為念,社會腐敗到了無以復加的地位。詩中也流露出詩人思想上的矛盾:一方面,他有用世的想法,深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另一方面,豺狼當?shù),奸臣弄權,他只有用飲酒的辦法使自己從懷才不遇的苦悶中解脫出來。
師:所以這兩句集中表現(xiàn)了詩人的什么情感。(激憤)
師:詩人的激憤不僅是為了一己遭遇,他還想到了和自己命運相同的古來圣賢,古來圣賢皆寂寞,豈止寂寞,為人民苦難疾呼甚而拋灑熱血的經(jīng)天緯地之才大有人在,請請舉出你崇敬的抑郁不得志的古來圣賢。
說明:通過此環(huán)節(jié)激發(fā)學生對那些有經(jīng)天緯地才能的大圣賢如孔子、孟子、屈原、賈誼等人的深刻理解,感受他們壯志難酬的苦惱。
師:既然古來圣賢如此之多,何以偏舉陳王?
說明:此環(huán)節(jié)讓學生體會作品中作者所用材料的典型性。在遭遇排擠,抑郁不得志的圣賢中曹植記不得意于乃父,又不見用于乃兄,備受猜忌,此其一;陳王與酒聯(lián)系較多,此其二。陳王詩才出眾,七步詩即為明證,與詩人更加相似,此其三。
師:第二層次的內容是什么:“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表現(xiàn)了詩人怎樣的氣魄?
師:全篇大起大落詩情忽翕忽張,由悲轉樂,轉激憤,轉狂放,最后結穴于“萬古愁”,但這首詩的感情基調是什么?
說明: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明確什么是感情基調;{,指的是一篇作品整體上感情色彩或氛圍。這首詩初讀一遍,會覺得它豪氣十足,但弄清詩人感情發(fā)展的脈絡以后,就會看出詩人的憤激之情占主導地位,確切的說,豪放只是它的外殼,而內核則是激憤。
。ㄎ澹w會藝術特色:
詩人好用夸張寫法,這和他的浪漫氣質和狂放性格有關,所以不使人感到言過其實,試從這首詩中舉幾個例子加以說明。
說明:詩篇具有震動古今的氣勢與力量,與他是用夸張手法不無關系,使中多處用了巨額數(shù)字以表現(xiàn)豪邁詩情,例如:“一飲三百杯”表現(xiàn)豪爽,用“斗酒十千”表現(xiàn)酒價的昂貴,用“萬古愁”表現(xiàn)愁的深廣;另外還用了想象性夸張,如“黃河之水天上來”極言黃河源頭之高,“朝如青絲暮成雪”極言人生短促。諸如此類的夸張句都有力地說明詩人橫放杰出,用詞大膽,他人莫及,也表現(xiàn)了他那豪放飄逸的詩風。
。┩卣惯w移:
詩圣杜甫不贊成李白飲酒過多,曾寫到:“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為誰雄。”你對李白痛飲狂歌有什么看法。
。ㄆ撸┰俅沃该收b全詩
說明:學生在分析理解的基礎上,能更準確地把握詩人的形象,最后一次的朗讀應是再現(xiàn)詩人形象最好的時機。
六、鑒賞要點
1.感情上大起大落
這首詩中,詩人感情的發(fā)展變化極快,可分四個層次:
開頭四句寫悲。
一落筆就寫黃河景象,有慷慨生悲之意。這是非同尋常的。詩人寫黃河,頗能顯示它的宏偉氣魄和浩大聲勢,如“黃河如絲天際來”“洪波奔流射東!保ā段髟涝婆_歌送丹丘子》),“黃河西來決昆侖,咆哮萬里觸龍門”(《公無渡河》)等,其基調是壯;這次則不同—一詩人仿佛站在高山之巔,頃刻間就看遍了它的萬里流程,因有“不復回”之嘆,盡管也寫出了黃河的氣魄之大,其基調卻是悲。由此聯(lián)想人生,詩人頭腦中便出現(xiàn)了這樣一幅圖景:高堂之上,人們對鏡自視,“不知明鏡里,何處得秋霜”(《秋浦歌"其十五》)。真是流光易逝,人的一生竟像朝暮之間一樣短促!至此,詩人的悲意更濃了。
“人生”以下六句寫歡。
但詩人深知“白發(fā)如絲悲何益”(《前有樽酒行》),因而立即轉悲為歡。盡管詩人在政治上并不“得意”,但在他看來,朋友間的聚會也同樣是人生中的快事,大家何不高高興興地痛飲一場呢!想到這,他頓生豪情,相信自己將來必能作出一番事業(yè),對區(qū)區(qū)金錢也毫不在意。于是連呼“烹羊宰!保瑴蕚湎駯|漢大學者鄭玄那樣“一飲三百杯”。詩人這種歡樂感情是真實的,也是高尚的,不同于凡夫俗子的只圖一醉方休,因為他說出了“盡歡”的正當理由。
“鐘鼓”以下六句寫憤激之情。
待到酒宴開始,詩人舉杯勸飲,他的感情突然由歡樂轉為憤激,這是因為他要借此把長期郁積在胸的不平之氣一齊渲泄出來。他鄙棄那結黨營私、排斥賢能的豪門貴族集團,因而說“鐘鼓饌玉不足貴”;他憎恨這些人的黑暗卑污行徑,因而說“但愿長醉不復醒”—一這兩句詩可以說集中地表現(xiàn)了他自離開長安至今的憤激之情。但這又不僅是為了一己遭遇,他還想到了“古來圣賢”(其中大概有孔子、孟子一類人,也有屈原、賈生一類人),他們有經(jīng)天緯地的才能而不為統(tǒng)治階級所用。詩人說他們“寂寞”,不是否定他們,而是為他們惋惜乃至抱不平。尤其是曹植——這是他十分景仰的人,他贊揚曹植的豪華酒宴,其實是為曹植的懷才不遇抱恨終生而嘆惋,兼以自況。這就加深了詩人的憤激之情,為結尾說的“萬古愁”埋下了伏筆。
“主人”句至結尾寫狂放之情。
這一層寫詩人要將一切價值昂貴之物都拿來“換美酒”,真是狂放到了極點。這是可信的,因為上文說過“千金散盡還復來”。這種狂放,從實質上看,是詩人的悲之重、歡之濃和憤激之深的集中表現(xiàn)。至此,再用“同銷萬古愁”來結束全詩,自有水到渠成之效。
2.夸張的寫法
詩中的有些夸張寫法是憑借數(shù)字來表現(xiàn)的,例如用“一飲三百杯”表現(xiàn)豪飲,用“斗酒十千”表現(xiàn)酒價的昂貴,用“萬古愁”表現(xiàn)愁的深廣;有些則屬于感覺的夸大,如“黃河之水天上來”極言黃河源頭之高,“朝如青絲葛成雪”極言人生短促。諸如此類的夸張句都有力地說明詩人橫放杰出,用辭大膽,他人莫及,也表現(xiàn)了他那豪放飄逸的詩風。
獲獎說課稿整理10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今天我說課的文章是初中語文八年級下冊第十九課――琦君的散文《春酒》。
一、對教材分析
琦君的散文,多寫童年記憶,母女之情,友伴之誼。童年、故鄉(xiāng)、親人、師友占據(jù)了她創(chuàng)作題材的絕大部分,她以中國傳統(tǒng)溫柔敦厚的情懷,以細膩溫婉的筆致,將這些營造成了一個藝術世界。《春酒》則是一篇詩化的散文。作者用細膩的筆觸描繪了故鄉(xiāng)濃濃的風土人情,抒發(fā)了對童年、對故鄉(xiāng)和對母親的無限追思之情。“我”的天真可愛,母親的善良能干,鄉(xiāng)人的淳樸厚道,都令人神思飄飛。如詩一般的生活織就了如詩一般的童年,而作者又用如詩般語言描繪出這一切:兒童圣潔的心靈,美好的生活情趣,這是一種對人性的謳歌和贊美。它屬于略讀課文,根據(jù)散文的特點和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我把授課課型定向為以學生感悟為主的美文欣賞課。
二、教學目標定位
1.賞析細節(jié),體會蘊涵在春酒中的美好情感。
2.關注結尾,感受作者的美麗鄉(xiāng)愁。
3.課外拓展,感悟故鄉(xiāng)情結。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感知文章意蘊、人物形象,品春酒,解真情。
教學難點:抓細節(jié)品析人物形象。
四、教學方法
多種教學法相結合,以讀為主,在讀的基礎上突破悟這一難關。朗讀法,它是指通過朗讀理解文章的思想內容及意蘊。在朗讀中想象文中優(yōu)美的生活畫卷,有情趣的生活細節(jié)。品讀法,它是指對重點詞句的反復誦讀體會它的深層內涵、表達作用和作者感情,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分析和審美感悟能力。
五、學生學法
自主學習法:本文是一篇自讀課文,學生要自主、獨立地預習,為上課作好準備
合作學習法:我將此環(huán)節(jié)安排在賞讀細節(jié)中。這種方法可以讓學生之間的意見進行交流、比較,并提高學習積極性。
六、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故鄉(xiāng)這是一個深深烙刻在我們心中的歸宿。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最難忘懷的是故鄉(xiāng)的點點滴滴,化為縷縷愁思縈繞在心頭,永不散去!熬迫氤钅c,化做相思淚,”范仲淹選擇痛飲一杯來解相思自苦,“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杜甫則通過賞月寄托對親人的思念。同學們假如你是一位遠離故土的游子,你會用什么樣的方式來寄托對故鄉(xiāng)的思念呢?(學生回答)
的確每個人都用自己的方式來寄托對故鄉(xiāng)的思念,作家琦君也不例外,她為自己釀了一壇故鄉(xiāng)的“春酒”,今天就讓我們一同跟隨琦君去品嘗那濃濃的“春酒”。
二、整體感知,淺嘗春酒
伴著舒緩的音樂,教師與學生合作朗讀,了解文章內容
初嘗春酒,同學們通過品讀課文琦君給我們講了故鄉(xiāng)的那些事呢?那么,留在作者記憶中最深刻的是那件事呢?
教師總結:我想不論哪件事都是作者童年最美好的回憶!
三、賞讀細節(jié),細品春酒
1.再喝一口,我慢慢咽下,細細品味,童年是美好的,我們也是從童年走過來的,同學們看文中有很多描寫童年的細節(jié)都是很有情趣的。老師想請同學們說說看文中那些描寫童年的.細節(jié)是你覺得有意思的。
引導學生關注其中幾處細節(jié),感受春酒中“我”童年的純真與快樂。
例子:
、倨鋵嵨覜]等她說完,……舔了多少個指甲縫的“八寶酒”了。
這里的“偷偷地”寫出了作者的孩子般的膽怯與好奇;一個“舔”字活畫出一個嘴饞可愛的小女孩的樣子,充滿童趣。
、谀赣H給我在小酒杯里只倒一點點……也是個酒仙呢。
“只”“一點點”說明對母親的小氣感到不滿足,充滿孩子氣的天真與可愛。
“端、聞、走來走去”說明對酒的珍惜。說小花貓是酒仙以我當時孩子氣的心理去揣摩小花貓,可見我也一樣饞得要命,足見我可愛的童心童趣。
、畚沂悄赣H的代表……肚子吃的鼓鼓的跟蜜蜂似的。
這個比喻恰當嗎?用像小豬像皮球像企鵝不是更可愛更能突出“鼓”的形象嗎?因為蜜蜂采蜜和春酒的甜味相似,因為形體小更見我的可愛。另外,如“總是”“一馬當先”“眼巴巴”等說明我對喝春酒的急切心情。
2.通過童年的細節(jié),我品讀出了一份純真的童趣,童年的的我因為有了春酒而變得如此的快樂。那么,童年的我最喜歡喝誰釀的春酒你呢?
如果把文中描寫母親的細節(jié)拍攝成一個個特寫鏡頭,你最想選擇哪個細節(jié)?為什么?
引導學生去品讀細節(jié)中母親的不同側面,讓每個鏡頭蘊涵出美好的母性。
聰明能干――母親釀的酒最好喝。
熱情好客――讓出花廳、捧酒助興、分給別人吃自己不吃等
純樸賢惠――得到別人夸獎,臉紅紅的
溫柔慈愛――對我善意的提醒。
小結:母親身上的勤勞善良、溫柔慈愛、質樸賢淑這正是人類情感中最美好的母性。它承載了琦君對故鄉(xiāng)最溫情的懷念。
3.琦君懷念的僅僅是她的母親一個人嗎?
①花匠阿標叔把煤氣燈玻璃罩擦得亮晶晶的讓大家吃酒時劃拳吆喝。善良純樸的他正是故鄉(xiāng)淳樸濃厚人情的最好體現(xiàn)。
②鄉(xiāng)鄰之間互相起會置辦會酒時的融洽的氣氛
、邸拔夷,就在每個人懷里靠一下……才過癮!贝蠹胰绱讼矏圻@個小姑娘,鄰里之間親密隨和溫馨融洽的氣氛令人向往。
小結:這也讓我們看到了鄰里鄉(xiāng)親間的和諧淳樸,一個處處充滿溫馨充滿融洽充滿快樂的故鄉(xiāng)。這正是琦君永遠記憶中的故鄉(xiāng)。
四、鄉(xiāng)歌惆悵,回味春酒
1.家鄉(xiāng)的春酒,蕩漾著我兒時純真的快樂。散發(fā)著母性溫柔的光芒,流淌著鄉(xiāng)鄰間樸實的情意,這也正是我什么味道的春酒?(道地家鄉(xiāng)味),F(xiàn)在,她還能品嘗到這道地家鄉(xiāng)味的春酒嗎?
2.了解作者生平。琦君1917年生于溫州。她12歲隨家遷居杭州,1949年
遷至臺灣,后定居美國。自去臺灣以后,琦君50多年再也沒有回過溫州。她說“來到臺灣,此心如無根的浮萍,沒有了著落,對家鄉(xiāng)的苦念,也就與日俱增了。”20xx年6月7日凌晨,90高齡的琦君永遠擱下了那支生花妙筆。臨終前,她在病榻上一再念叨著:我想回到自己的家鄉(xiāng)呵……是啊,樹高千丈,葉落歸根。故鄉(xiāng)是漂泊海外的游子心中的根吶。
讓學生帶著這份對故鄉(xiāng)刻骨銘心的深情和淡淡的感傷,齊讀結尾。
那份揮之不去的美麗鄉(xiāng)愁正是縈繞在作者心中一份難以割舍的故鄉(xiāng)情結。那么如果讓你給這壇春酒起個名字你覺得起一個什么樣的名字更合適呢?
五、拓展練習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對家鄉(xiāng)的思念總是人們難以揮去的情愫。請你把對家鄉(xiāng)的思念以下列的形式表達出來。
家鄉(xiāng)是一壇陳年的春酒,在我心里,藏得越久,味道越醇。
家鄉(xiāng)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家鄉(xiāng)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課堂小結
故鄉(xiāng)是一道永遠也看不厭的風景,故鄉(xiāng)是一段永遠也忘不了的過去。那融入生命的故鄉(xiāng)情結不僅鐫刻在每個游子的心中,它也流淌在我們每一個人的血液里。無論走得多遠,故鄉(xiāng)這個生命的根,精神的根會依然在我們的心中。讓我們記。盒撵`的故鄉(xiāng)永遠是我們心中一座豐饒博大的精神家園。
獲獎說課稿整理11
各位評委,各位老師:
下午好!
今天我說課的篇目是毛澤東的《沁園春長沙》,這篇課文是人教版高中語文第一冊第一單元(中國現(xiàn)當代詩歌、外國詩歌)的第一篇,是中國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戰(zhàn)略家和理論家,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的偉大領袖毛澤東同志的作品。下面我準備就教材、教法、學法及教學過程四個方面加以說明。
一、說教材:
1、教材簡析:
《沁園春長沙》選自《毛澤東詩詞集》,整首詞通過對長沙秋景的描繪和對青年時代革命斗爭生活的回憶,抒寫出革命青年對國家命運的感慨和以天下為已任,蔑視反動統(tǒng)治者,改造舊中國的豪情斗志。上闕描繪一幅多姿多彩、生機勃勃的湘江寒秋圖,并即景抒情,提出了蒼茫大地應該由誰來主宰的問題。下闕則緊承上闕,通過回憶往昔崢嶸歲月表現(xiàn)了詩人和戰(zhàn)友們?yōu)榱烁脑炫f中國而英勇無畏的革命精神和壯志豪情,形象含蓄地給“誰主沉浮”作了答:主宰國家命運的,是以天下為已任、蔑視反動統(tǒng)治者、改造舊世界的革命青年。
2、該課所處的地位和作用:
《沁園春長沙》是高中語文的第一課,這也是高中語文中唯一的一個現(xiàn)當代詩歌、外國詩歌單元中的第一篇,本單元的教學目標就是通過誦讀、感受詩歌的音樂美,體驗詩歌的節(jié)奏和韻律,體會詩中濃郁的感情;通過感知和分析詩歌語言,進行聯(lián)想和想象,理解詩中生動、鮮明的形象(意象);品味詩歌的意境美,領悟詩的主旨和意味。
同時這節(jié)課的教學也是學生進入高中以后接觸的正式的第一堂語文課,在這以前,我們雖然已經(jīng)對高中語文的編排體系、教學內容、學習要求和高考語文的一些特點給學生講解過,學生已初步明白了高中語文學習的一些要求,可能對高中語文有了一定的新鮮感和較濃的興趣,但這畢竟是學生進入高中以后所接觸的第一課,這堂課具有很強的引領作用。課文安排在單元的首篇,如何指導學生學好這篇課文,實現(xiàn)“由教到不教”,樹立學生學好高中語文的信心,進一步增強學生學習高中語文的興趣,這是一個關鍵所在。
在加之《高中語文教學大綱》中明確規(guī)定,要培養(yǎng)學生“初步具有鑒別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在高考的《語文科考試說明》中也明確規(guī)定高中學生必須“具有初步的文學鑒賞能力”。尤其是對高考題的第二卷中詩詞的鑒賞有著一定的導向作用。新詩屬于文學作品,高中語文教材中也僅此這一個單元,所以不可避免地要擔當起通過本單元的學習和訓練,初步培養(yǎng)學生對新詩的鑒賞能力的重任。
3、教學目標:
A、知識目標:掌握詩詞規(guī)律,朗讀并背誦詩歌。
B、能力目標: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和聯(lián)想的能力。
C、情感目標:學習毛澤東同志以天下為己任的革命使命感和遠大的抱負
4、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朗讀、理解、背誦詩歌。
難點:想象和聯(lián)想能力的培養(yǎng)。
二、說教法
教學是一門藝術,應變是教學藝術得以順利實施的重要前提。所謂應變,就是根據(jù)不同的班級、不同的授課內容以及教學過程中出現(xiàn)的不同情況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和處置措施。因此,我本著“'因材施教”、以及“教學有法,但無定法”的原則,慎重地選擇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真正要讓語文教學的課堂從過去的講堂變成學生學習的學堂,就必須遵循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原則,優(yōu)化教學方法。本課借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實施情感教學法。語文教學不僅是認知活動,也是情感活動。它貫穿教學的全過程,直接影響著教學效率的提高。教師采用生動的導語,醞釀一種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情感,學生會由此產生一種情感反射,積極配合教師的教學行為,形成一種與教材內容相應的情感氛圍。具體到本課的教學:我準備采用我教學詩歌的方法,“讀——悟——寫”的教學方式,盡量營造一種情感氛圍,讓學生投入到詩詞中,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以朗讀為主,進行背誦。在讀的過程中,去領會和感悟詩詞所蘊含的情感。最后就是讓學生把對詩歌中所描繪的景物用自己的的語言描繪出來。
三、說學法
新教學大綱明確指出:“要重視學生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教學過程中主動學習、探究。要重視師生的語言交際和心靈溝通!薄爸匾晫W生思維方法的學習!睋(jù)此,在本文的學習過程中,我打算讓學生以“朗讀——想象——感悟”式的學習方式為主,以培養(yǎng)學生朗讀能力和想象能力,從而讓學生自己去感悟文章內容。
我在運用情感教學法時還注意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學習任務和時代要求,號召“風華正茂”的`“同學少年”順利通過會考,勇敢迎接高考,確立以天下為己任的雄心抱負,做21世紀的主人,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共鳴。挖掘教材蘊含的藝術美,增強語文學習的興趣性,學生逐漸明白詩歌的感情是通過藝術形象表現(xiàn)出來的,要充分發(fā)揮聯(lián)想、想象,用詩的規(guī)律去看待詩,去讀詩。
四、說教學程序
1、導語設計:人們常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又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彼,導入新課的開場白就顯得十分重要。好的導入語,能營造適宜的課堂氛圍,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對學習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再加之這是借班上課,老師與學生不熟悉,我認為首先就要拉近與學生的情感,因此我設計的導語是:
今天老師有幸認識你們,非常想送給大家一份見面禮,可是送點什么好呢?(老師稍作沉思狀),那就讓我先作一個調查,好不好?
我想調查一下大家對文學的喜歡程度。喜歡讀小說的同學有多少,請舉手?(可能很多)哦,真不少呢。喜歡讀詩歌的同學有多少呢?同學舉手,沒有先前多。然后從談詩歌開始,引入正課。(這里要根據(jù)學生的實際而靈活處理)其實詩歌是最古老的文學樣式,也是很高雅的文學樣式,有“文學之母”“語言的鉆石”之美稱!毕M瑢W今后能多讀一點詩歌,培養(yǎng)自己的“純正的文學趣味”。特別是古典詩詞,更是我們民族文化的瑰寶,很耐味的。毛主席就是一位古典詩詞的愛好者,他的一生,認真批注、圈畫過的詩詞總計在1590首以上,一般性的閱讀、欣賞至少在2000首以上,憑記憶手書的有117首。著名詩人臧克家說“毛澤東詩詞是偉大的篇章”初中時我們就曾學過他的一首詞,學生齊聲說《沁園春·雪》,然后要求學生背誦。完后繼續(xù)說,那我今天就送給大家一首毛澤東的另一首詞,《沁園春長沙》(出示幻燈片,板書課題,)作為我們的見面禮吧。
2、整體感知課文:
、倮首x訓練:首先要求學生將注釋中生字拼注在原文中,以后都應這樣,養(yǎng)成習慣。
、诓シ耪n文配樂朗讀錄音創(chuàng)造出形象的藝術氛圍,誘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一邊聽,一邊圈出不理解的詞語。
4、學習全詞:
(1)背景介紹,讓學生看課文中的年代,然后讓學生回憶1925年的毛澤東的情況,老師適當提示,讓學生了解其背景。(出示幻燈片)
(2)學生自由朗讀,結合注釋和背景理解詩詞。
(3)師生共同理解全詞
、傧茸寣W生齊讀前三句,思考正確的語序,并用正常的語序解釋。
②品味第三到第十句,這里是教學的一個重點,要讓學生先讀,再理解,在此基礎上訓練學生的想象能力。
③分析上闕中的最后三句。
、苄〗Y上闕。提出了一個問題“誰主沉浮”讓學生在文中找內容回答,然后轉入下闕內容的分析。
⑤分析下闕內容,回答“誰主沉浮”的問題,突出本文主旨
5、描繪詩詞形象: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把上闕的內容生動地描繪出來。
6、欣賞學生優(yōu)秀作品。(根據(jù)時間具體而定,也可以作為課后作業(yè))
7、歸納小結:詩詞鑒賞的方法淺說。(利用詩中的意象,抓住關鍵詞語進行想象。)
8、布置作業(yè)。 (朗讀背誦整首詩詞、預習下一首詞《采桑子·重陽》)
9、再次朗讀整首詞,結束本課。
獲獎說課稿整理12
一、說教材
《月光曲》是九年義務教育北師大版四年級語文上冊第九單元第二篇課文。這篇課文記敘了德國著名音樂家貝多芬譜寫鋼琴曲《月光曲》的傳說,它告訴我們貝多芬是一位同情勞苦人民的偉大音樂家。作者運用聯(lián)想、對話描寫等表現(xiàn)手法,使得課文集文字美、情感美、意境美;融傳說、美景、深情于一體。
二、說學生
四年級學生通過先前三年的小學學習生活,學習中已有自己的主見,并掌握了一定的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逐步學會積累語言,思維活躍,想象力豐富,樂于揣摩課文作品的思想感情。
三、說教學目標
根據(jù)《新課標》的要求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把本課的教學目標定為:
1.知識與能力:學習本課生字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9自然段。
2.過程與方法:讓學生體會文章的意境美,感受文章的語言美,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讓學生體會貝多芬同情勞苦人民的情感意義,培養(yǎng)學生樂于助人的良好品德。
四、說教學重難點
根據(jù)《新課標》要求,本課的特點和學生的接受能力,我設定了以下教學重點難點:
本文的教學重點是:理解課文,進一步學會借助課題歸納課文主要內容的方法及分辨實際事物和聯(lián)想部分;
本文的教學難點是:引導學生體會貝多芬彈奏第二首樂曲時的情和景。
五、說教法學法
課堂上,教師的引導及教材是學生感知和觀察的對象,學生正是通過教師所講的教材所展示的內容經(jīng)過思考獲得知識的。這種觀察和思考是有計劃,有目的的,是一種積極的思維。從這一點出發(fā),本節(jié)課教法的指導思想是想方設法引起學生的注意,引導他們積極思維,熱情參與。整節(jié)課的教法設計體現(xiàn)了“以訓練為主的教學基本模式”,盡量讓學生動腦、動口,強化學生的主體作用,使“精講、善導、激情、引思”八字貫穿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
本節(jié)課使用的教法學法如下:
。保榫撤āぐl(fā)學習興趣,熱情參與。
2.提問法——逐步引導,逐步深入。
。常懻摲āe極參與,得出結論。
。矗毩暦ā形蛘n文,體會內涵。
六、說教學時間
為了讓學生深入體會文章情感、理解課文內容,本課計劃用2課時完成。
七、說教學準備
本堂課主要使用多媒體音像教學、ppt輔助教學。讓學生更好的,更深刻的理解課文內容,在一個相對輕松、自由的氣氛中完成教學任務。
獲獎說課稿整理13
一、說教材
1.教學內容
《安塞腰鼓》是一篇具有詩意美的散文,文章以鏗鏘磅礴的語言,張揚激蕩的句式,瑰麗奇?zhèn)サ南胂螅贝俦┝业墓?jié)奏,用一個個宛如鼓槌的漢字,在那天地之間,雄渾厚重的黃土高原之上,為我們鼓蕩起一場驚心動魄、驚天動地的安塞腰鼓,那生命滔滔的激流,仿佛洶涌的黃河奪路而出,展現(xiàn)了我們中華民族生生不息、激越澎湃的活力。
基于這個特點,這篇課文的教學主要內容是品味鏗鏘語句傳達的勃發(fā)的生命激情,詠嘆出的高原生命的熱烈頌歌,民族魂魄的詩性禮贊,激發(fā)學生對人生的思考。
2.教材的地位、作用
新課標在實施目標中明確指出,要求學生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吸取人類優(yōu)秀文化的營養(yǎng)!栋踩摹肥橇x務教育新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七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第二篇課文。本單元主要是通過體味作者對生活中藝術的體驗和感悟以及由此而觸發(fā)的對人生的思考和認識,使學生在學習中進一步認識生命的力量和人生的價值,提高學生的素養(yǎng),為今后學生閱讀、欣賞、審美鑒賞打下基礎!栋踩摹愤@篇散文充分展示了我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充盈著生命的渲泄與活力,具有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的影響是深廣的。同時,本文在寫作上,內容與形式高度統(tǒng)一,氣勢恢弘,有陽剛之美,理解其對文章表達的作用,并通過寫作訓練讓學生學會運用這些方法,對于習慣于學生腔的中學生來說,其沖擊是巨大的。本課在學生的審美體驗、能力培養(yǎng)上,都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3.教學目標
、胖R目標:學習排比、疊句手法,理解其作用;品味理解文中有關語句表達的深刻思想感情。
、颇芰δ繕耍号囵B(yǎng)學生的閱讀、欣賞能力,學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⑶情感目標:品味排比句式的節(jié)奏、氣勢與激情,感受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激發(fā)學生對人生的思考,同時體會中華民族的深厚文化底蘊。
[理論依據(jù)]
此教學目標是根據(jù)新課標的要求、本單元的內容特點以及課文內容制定的。
4.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學習朗讀課文,學習排比手法及作用;感受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激發(fā)學生對人生的思考。
難點:理解一些句子的深刻含義;引導學生借助文字描繪再現(xiàn)形象領略意境。
[理論依據(jù)]
本文既用寫實的筆觸描繪了氣勢磅礴的腰鼓表演,塑造了可觸可感的藝術形象,又用更多的筆墨寫意。引導學生品讀描繪形象、揭示內涵的排比句,從不同角度、層面感受安塞腰鼓的所宣泄的生命力量,并發(fā)表對課文的見解即教學的重點;引導學生借助文字描繪再現(xiàn)形象領略意境是教學的難點。
二、說教法
1.教學設想
安塞腰鼓是一種獨特的民間大型舞蹈藝術形式,有20xx年以上的歷史,獨具魅力的安塞腰鼓像掀起在黃土地上的狂飚,展示出西北黃土高原農民樸素而豪放的性格,張揚出獨特的藝術個性。豪邁粗獷的動作變化,剛勁奔放的雄渾舞姿,充分體現(xiàn)著陜北高原民眾憨厚樸實、悍勇威猛的個性。
在教學中從多維度、多層次為學生設置情境,重視學生的從文字中體會美好的意境,培養(yǎng)欣賞能力,并且從美好的意境中感悟人生,引發(fā)對人生的思考,合作討論對人生的看法,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因此,把積累、感悟、熏陶和培養(yǎng)語感作為本課的基本任務,發(fā)揮語文課堂具有的形象性、情意性、動態(tài)性等特點,把握學生的思維和情感流動的過程,有機滲透生命情感的教育,使學生個性得到生動活潑的展示。
[理論依據(jù)]
按照新課標的解說,語文教育的特點是人文性、實踐性和民族性。人文性主要凸現(xiàn)人類對存在意義的思考,對真善美永恒的追求和對自由、自覺、超越的意向與價值取向。實踐性是實現(xiàn)課程理念轉變的突出特點,實踐的內容和對象,不只限于教材,還應包含豐富的語文學習資源在內的自主親歷探索與創(chuàng)新,注重聽說讀寫思能力的綜合訓練等。民族性則包含了漢字書寫、語法結構、思想文化、表述形式等特點。在教學中采用建構主義理論的教學設計原則:主動性原則、情境性原則、協(xié)作性原則、體驗性原則,而設計教學方案。
2.教學方法
基于本課的特點,以聲感人是主線。教學設計思路為:先從聲像體驗安塞腰鼓的魅力,再朗讀進一步從文字上品味作者創(chuàng)造的意境,然后思考討論從中領悟的對生命力和人生的認識并拓展訓練。因此,本文采用的主要教學方法為:創(chuàng)設情境、誦讀指導、品味語句、討論合作等,配以多媒體課件輔助。其中以誦讀、賞析、討論為重。課型為賞析合作式。
[理論依據(jù)]
真正的詩歌是需要反復詠唱的,這是《詩經(jīng)》以來的傳統(tǒng),散文亦復如此。反復和排比是制造節(jié)律、渲染氣氛、抒發(fā)感情的必要手段。在這篇文章中,每一句“好一個安塞腰鼓”的出現(xiàn)都有新的'感覺、新的內涵、新的情景。對學習《安塞腰鼓》而言,不斷地誦讀必定能帶來精神的愉悅。
“安塞腰鼓”所表達的內涵是無比豐富的,但“詩無盡解”,不同的人可以有不同的理解。因而要指導學生通過品讀課文,感受其中所渲泄的激情和生命力,每個人從中有所發(fā)現(xiàn)有所認識。通過討論合作,表述自己對人生的思考。
三、說學法
1.指導學生從朗讀中感受音美、形美、意美。又從更深的感悟中,準確掌握朗讀的語速、停頓、重音,更能傳情達意。
2.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合作學習法,讓學生既向別人表述自己的觀點,又能從別人那得到不同的信息,共同完成一定的目標。懂得與人合作的意義,體驗群體合作的成功感。
[理論依據(jù)]
前蘇聯(lián)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人的心靈深處,總有一種把自己當作發(fā)現(xiàn)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這種需要在中小學生的精神世界中尤為重要!弊灾魈骄繉W習理論也認為:“只有學會的,沒有教會的!笨梢,學習的基礎是自主,而學習的關鍵也是自主。根據(jù)創(chuàng)新學習的思想,在教學中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合作學習法,進行綜合性學習、研究性學習。突出重難點,注重學生的實踐探究能力和學習中的獨特體驗。不求全,不求面面俱到,這也是符合新課程標準精神的。
獲獎說課稿整理14
一、教材分析:
《和時間賽跑》是小學語文第七冊第一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這篇清新、淡雅而又略帶憂傷情緒的散文,講的是“我”因外祖母的去世而憂傷不已,后來,在爸爸一席話的啟發(fā)下,從太陽落山,鳥兒飛行中“我”明白了應該怎樣珍惜時間。
教學這篇課文的目標是:1、知識和技能:人人讀通課文;在語境中理解詞義;在個性化的朗讀中及創(chuàng)編名言中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展示積累、收集的有關珍惜時間方面的名言警句和名人故事。2、過程與方法:從題入手,抓住課文中的問題,引導學生探究,解決問題,借助多媒體VCD,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感悟文中蘊含的道理,從朗讀中品味情感。3、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懂得時間過去就不會回來,要珍惜時間的道理。
二、設計理念
本篇課文,課題“和時間賽跑”既是文章的重點,又是全文的中心所在,文中的“假如你一直和時間賽跑,你就可以成功”這一人生啟示,也與課題息息相關。所以教學本課時,我采取“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方式,由課題入用,引出問題,啟發(fā)學生思考,進而在探究問題的過程中輻射全篇,使全篇的教學“形散而神不散”,最后達到披文入理、感悟人生的目的。
三、設計思路
(一)、緊扣課題,啟發(fā)學生思考。
在預習的基礎上,我引導學生說出自己對時間的認識!巴瑢W們,你對時間有什么理解?”有的學生說:“時間很寶貴。”有的學生說:“時間過得非?,一眨眼就過去了!边有的學生說:“時間看不到也摸不著!钡鹊纫恍┘壬鷦佑掷硇缘母杏X。通過這種談話方式,我順勢引出本課的課題:“時間這種既看不見,也摸不著的東西,作者林清玄卻要與他賽跑,這是怎么回事呢?讓學生自讀課文,讀懂的畫一畫,不懂的提出來組成學習小組共同探討。”這種教學設計,由題入手,猶如一石激起千層浪,激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也為學生的個性學習,提供了廣闊的探索空間。
(二)、疏理問題,引導學生探究。
學生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會提出許多散亂的問題,經(jīng)過師生的共同整理,關于課文內容,我發(fā)現(xiàn)學生基本上是圍繞著以下三個問題提出的:(播放VCD)①“我為什么要和時間賽跑?”②我是怎樣和時間賽跑的?結果如何?③通過與時間賽跑,我明白了什么?在教學時,我從下面三個方面來緊扣全文。
1、探索中解決問題。
新課標提出:小學語文教學,應立足于促進學生的發(fā)展,使他們成為語文學習的主人。在這個環(huán)節(jié)的設計中,我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這樣做,為學生指明了方向。在這個教學步驟中,我以課堂為主陣地,將“分組討論,合作交流、自主探索”作為一種激活課堂信息交流,促進學習目標達成的有效教學方式。當時學生提出疑問最多的,最不容易理解體會的就是“所有時間里的事物,都永遠不會回來了”,同時這句話也是全文的難點,教學時,我借助VCD向學生展示上文中的“昨天過去了,它就永遠變成昨天,再也不能回到昨天”;下文中“一天真的過完了,明天還會有新的太陽,但永遠不會有今天的太陽”。讓他們從讀中感悟。又攝取學生生活中的幾個鏡頭,如:美好的童年、快樂的.春游日、熱鬧的游藝會。然后我問他們:“你們小時候的生活美好嗎?你們還可以回到從前嗎?”學生回答:“不可以”!斑\動會、春游那么有意思,能無限延長嗎?”學生的回答是肯定的,“不可能”。學生通過結合上下文及自己的親身實踐理解了這句話的含義。老師不必費心費力,逐字逐句地分析句子,那只是形式上的理解。
2、實踐中感悟真諦。
新課標提出:語文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yǎng)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是語文實踐。在課堂上,我設計了這樣一個環(huán)節(jié):“同學們,我們也來和時間賽跑,好嗎?”這種教學設計:旨在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習,在實踐中反思,在實踐中感悟。(播入輕音樂)首先我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環(huán)境中充分利用一分鐘的時間,做自己想做的事。如讀一段課文、寫幾行感受、同桌交流看法等。學生興趣大增,紛紛做起自己喜歡做的事情來。短暫的一分鐘后,我組織學生交流自己在剛才的一分鐘內都做了什么?有的同學興高采烈地告訴我,說自己一分鐘讀了260多個字,有的同學高舉自己的作品,原來他寫了50多個字,但也有的同學愁眉苦臉地說還沒想好該做什么。我相機告訴他們如何把握好時間,學生通過自己的親身實踐與體驗,感受很深刻。同學們在當天的日記中寫道:“今天我真高興,因為我與一位特別的朋友賽跑,我竟跑贏了它。你們知道他是誰嗎?它就是時間!薄敖裉斓恼Z文課讓我深深明白了,假若我們一直和時間賽跑,我們就能更快、更早地取得成功!边@些感性的東西也從他們小小心中產生。
3、朗讀中品味情感。
隨著探究問題、理解內容的深入,我始終引導學生進行多層次、多角度、多形式的個性朗讀——發(fā)現(xiàn)問題時讀,理解內容時讀,體會情感時讀?刹捎米杂勺x、范讀(借助VCD)、指讀、評讀、齊讀等。學生在理解和感受中讀出了“我”因外祖母去世的哀痛,讀出“我”體驗時間流逝的哀愁,讀出“我”跑在時間前面的喜悅。通過這些豐富多采,個性鮮明的朗讀,在朗朗的讀書聲中明理、悟情。
(三)、回扣主題,拓寬學生視野
“文中有很多和時間有關的名句,試著把自己喜歡的語句讀一讀,背一背,并積累下來!币龑W生充分利用文本,學會積累并為自己所用。借助多媒體VCD,向學生展示有關時間的名句。如:魯迅說的“時間就是生命”?鬃诱f的“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時間如此的寶貴,同學們還知道哪些名人惜時的故事,和其他有關時間的名言警句。同時還可以自己當回小名人來創(chuàng)編名言,大家共同交流評價。學生聽到自己可以當小名人了,積極性非常高,紛紛動筆,如:時間就像一條泥鰍,你不抓緊它,他就會悄悄地溜走!薄皶r間老人不等人喲!”“光陰好比河中水,只能流去不能回。”等等。學生們的表現(xiàn)大大出乎我的意料之外。這種教學設計,只為了讓學生善于積累,達到觸類旁通、學以致用的目的,從而拓寬學生視野。最后讓學生在誦讀珍惜時間的名言中結束。
獲獎說課稿整理15
說教材
。薄⒔滩牡匚缓妥饔茫
《小石潭記》是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下冊第六單元的一篇古代借景抒情散文。可安排一至二課時進行教學。課文作者通過仔細入微的觀察,運用多種技巧,生動地描繪出小石潭的優(yōu)美景觀。編入教材意在讓學生積累文言知識,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學會多種描寫技巧,領會寓情于景的寫作方法。
。病⒔虒W目標:
根據(jù)教材編寫意圖和所教班級學生實際,我制定教學目標為:
⑴知識目標:落實字詞,疏通文意,積累文言詞,掌握課文的記敘順序。
、萍寄苣繕耍号囵B(yǎng)學生觀察能力,學會多種描寫景物的技巧。
、敲烙繕耍后w會小石潭優(yōu)美的景色,培養(yǎng)審美情趣。
、惹楦心繕耍喊盐兆髡叩母星樽兓。
。场⒔虒W重點、難點:
、胖攸c:
、僬莆照n文的記敘順序。
、趯W習綜合運用多種技細致描寫事物的方法。
⑵難點:體會作者思想感情的變化。
確定依據(jù):根據(jù)單元要求及課文內容我確定以上幾點為教學的重點、難點。
說教法
這是一篇古代文言散文,距離現(xiàn)在時間較長,學生自學較難以理解,且興趣不濃。為堅持課堂上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為主導;課堂教學是師生互動的過程。我在這篇課文的教學上主要運用創(chuàng)設情景、啟發(fā)點撥的方法。整體思路是:情景導入→出示目標→啟發(fā)提問→教師點撥→討論探究→總結擴展→布置作業(yè)。這樣設計,使學生思維進入課堂,明確任務,自主合作、探究其中的知識,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作用。
說學法
在教師的引導,指導和點撥下,讓學生通過聽讀朗讀,默讀去自學課文;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歸納,總結,識記感知課文的內容,以達到:“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學生是教學的主人”的教學效果。
說教學程序
一、導入
我設計的導語是:“如果你疲憊,如果你煩悶,不妨到大自然中走走……”在第三單元的學習中,同學們己經(jīng)樹立一定的環(huán)保意識,知道大自然是我們生存的環(huán)境,我們應該保護自然、敬畏自然,這樣導入就把課堂和學習的內容拉近我們的生活,創(chuàng)造出良好的`情景,激活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展示課題和學習目標
目的是讓學生明確本課學習的方向。
三、整體感知
。、播放課文朗讀錄音。目的是使學生能讀準字音,感悟本文的作者的情感,初步了解課文內容。
。、自讀課文,落實詞義,讀通全文,目的是使學生掌握新詞詞義,能通譯課文。
3、默讀課文,把握內容,掌握寫法。目的是讓學生明確本文的主要內容和寫作方法,為研讀揮襯課文奠基礎。
四、研讀,探究
。、找出你認為最美的一句加以分折欣賞。這題是提高學生的審美,析美的能力設計的。
2、作者如何運用多種技巧細描寫事物?這研討題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目的是通過討論使學生掌握課文的描寫技巧,并運用到實際的寫作中去。
在行文中,作者前后一樂一憂,該如何理解?這是本節(jié)課的難點。目的是為讓學生準確體會作者的感情變化及寓情于景的寫作方法。
根據(jù)學生實際:“起點較低”,這幾道研討題,提出并落實到各組討論,教師還不斷在旁邊提示、點撥,然后讓各組代表發(fā)言、盡量使師生在課堂上互動起來。
五、總結、擴展
總結和擴展設計為:
總結:本文生動描繪小石潭的優(yōu)美景色:小石潭結構奇特,潭水清冽,景物秀麗,游魚活潑。
擴展:優(yōu)美的文章、往往得力于作者觀察細致。如魚在水中“然不動,爾遠逝,往來忽”的情態(tài);溪水時隱時現(xiàn)明滅可見的景象。若不是親臨其境、進行細致觀察是難以描寫出來的。
總結這樣設計的目的是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擴展的設計是加強學生注意觀察生活的習慣。學到致用,應用細致觀察到到實際的寫作中去。
六、布置作業(yè)
1、一詞多義(略)。
。病⒎g句子(略)。
作業(yè)的設計為積累學生的文言詞,加強學生對文言的翻譯。
獲獎說課稿整理16
一、說教材
教材內容:作者以洗煉的筆墨,給我們描繪了一幅沒有塵世羈絆的人間樂園——世外桃源。借虛構的故事表現(xiàn)了作者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寄托了一定的社會理想。
教材特色:語言淺顯易懂,簡練生動,富有表現(xiàn)力。
教材能起到提高學生的文化品位、培養(yǎng)學生文言文的審美情趣的作用。
二、說教學目標、重難點
新課標指出:“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注重積累、感悟和運用,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
三維目標:
【知識與能力】
1、積累重點文言詞語。
2、理解文章的內容。
3、領會文章深刻的主題思想。
【過程與方法】
1、加強朗讀訓練,提高誦讀能力。
2、培養(yǎng)自學文言文的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正確評價作者的理想,思考現(xiàn)代人生。
重難點:
【重點】
1、積累重點文言詞語。
2、感受桃花源的美境,理解文中作者所表達的美好理想。
【難點】
1、領會文章深刻的主題思想。
2、評價作者心目中的理想社會。
三、說學情
八年級學生的知識經(jīng)驗: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文言知識儲備,借助課下注釋和工具書應該可以自行疏解文意,因此可以放手讓學生自主的學習。
八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征:思維的獨立性有所發(fā)展,但仍很片面,就需要教師在課堂上起到一定的.引導作用。
四、說教法、學法
新課標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語文教學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引導學生掌握語文學習的方法,為學生創(chuàng)設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環(huán)境。
教學方法:誦讀法、情境教學法、討論點撥法。教法的根本是學法,只有把學法教給學生才能達到不教,正所謂“授之以漁,則終身受益無窮!睂W法:誦讀法、圈點勾畫法、合作探究法等。我計劃用多媒體課件1課時完成這一課的教學。
五、說教學過程
我將從情境導入,檢查預習,譯讀品味,體驗欣賞,拓展延伸,總結全文,布置作業(yè)等環(huán)節(jié)進行教學。
。ㄒ唬┰O置情境導入
新課標指出:“語文教學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導入】教師以一幅桃花源圖片配上輕音樂,在這其中導入新課:同學們,有這樣一個地方,四季風景如畫,當春天桃花盛開時,人們在田間自由的耕種,老人和小孩悠閑自在地生活著,這個地方就是“世外桃源”。它源自東晉大詩人陶淵明的名作《桃花源記》,今天我們就一同走進文中去領略一番吧。
【設計意圖】以音樂渲染情境,美麗的圖片能吸引學生,激起學生對課文的感知和想象。
。ǘ╊A習檢查
新課標指出:“了解課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識和文化常識!蓖瑫r指出:“各個學段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
1、簡介作者。教師先檢查學生對陶淵明的了解情況,學生根據(jù)以往的學習經(jīng)驗能從課下注解了解到陶淵明的部分知識,顯然這些知識還不夠,教師出示課件上的知識并引領學生去了解。
2、全班齊讀課文。在讀課文的過程中教師了解學生對字音、節(jié)奏、情感的把握情況。如果學生對字音、節(jié)奏、情感把握有偏差,就安排學生對照課下注解自讀課文糾正字音、節(jié)奏、情感的環(huán)節(jié)。
3、學生對照課下注解自讀課文。教師講明自讀要求。在學生自讀的過程中,教師巡視班級,對學生好的學習方法,例如查字典等提出表揚,以期成為其他學生的榜樣。
4、展示朗讀成果。教師請幾位學生讀課文,在學生讀的過程中教師適時指導字音、節(jié)奏、情感。并安排教師師范朗讀:“忽逢桃花林,夾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
5、再次齊讀課文。
【設計意圖】
1、讓學生簡介作者是為了讓學生養(yǎng)成通過查閱資料搜集信息的習慣并形成能力。
2、將字音的教學放在朗讀中,符合學生接受新知的規(guī)律。
3、教師在學生最需要的地方示范朗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ㄈ┳g讀品味
新課標指出:“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注重積累、感悟和運用,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
1、復習文言文翻譯五字法和信達雅要求。
2、同桌互譯全文。教師先提出要求:用鉛筆圈下較難的字詞或句子,然后學生對照課下注解一人一句翻譯全文,教師在此巡視全班掌握學生翻譯的情況,并相應答疑。
3、全班交流疑難點。
4、教師出示檢測題。
【設計意圖】
1、語文教學要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給學生打下扎實的基礎。對于八年級學生,能粗略看懂一篇文言文并能嘗試著用現(xiàn)代漢語把文意表達出來,已達到教師的教學目的。
2、通過檢測題既可以檢驗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又可以加深印象、鞏固知識。
。ㄋ模w驗欣賞
愛因斯坦說:“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
1、教師在這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為學生設置了一個有趣的情境——穿越時空連線,讓學生扮演記者和漁人、桃花源村人對話,在這樣的情境中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對于學生較難回答的問題教師記錄并用多媒體呈現(xiàn)出來。
2、問題有:
。1)、桃花源的自然環(huán)境與社會風尚如何?
(2)、漁人離開桃花源,“便扶向路”,又“處處志之”,而后來“尋向所志”,卻“不復得路”。為什么?
。3)在桃花源中,作者寄托了怎樣的社會理想?我們應當怎樣看待這樣的理想?
3、教師補充寫作背景并組織學生討論。
【設計意圖】學生對課文的內容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并能運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討疑難問題,這符合新課標的閱讀要求。
。ㄎ澹┩卣寡由
因為陶淵明的《桃花源記》一文,我們今天的社會便出現(xiàn)了很多桃花源。假如你是導游,你怎樣向游客介紹桃花源呢?寫出你的導游詞。
。┛偨Y全文
這節(jié)課,我們走進了桃花源,了解了陶淵明。雖然陶淵明向往的理想社會還帶有這樣那樣的局限性,但他對理想的追求,對黑暗現(xiàn)實的否定,還是值得肯定的。老師希望每位同學能樹立起自己的理想,找到屬于自己的那片“桃花源”。
【設計意圖】完成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正確評價作者的理想,思考現(xiàn)代人生。
。ㄆ撸┎贾米鳂I(yè)
1、必做題:背誦全文
2、選做題:用自己的話敘述文中的故事,并說給父母聽。
3、拓展題:預習24課《大道之行也》,找出和《桃花源記》的內在聯(lián)系。
【設計意圖】
作業(yè)分層次,體現(xiàn)了因材施教的原則
六、說板書設計
七、說教學反思
1、對于這篇文言文的學習,我認為朗讀是首要的,也是必要的。我在備課時主要關注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學生通過對照課下注解自行朗讀課文、疏解課文。通過朗讀展示,教師適時給予指導。充分遵循學生是主體,教師是主導的“二主”作用。
2、創(chuàng)設情境,時空連線讓學生與文中人對話,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培養(yǎng)發(fā)現(xiàn)問題并解決問題的能力。
3、作業(yè)設計分層次,體現(xiàn)了因材施教的原則。
我的說課完畢,感謝各位聆聽。
【獲獎說課稿整理】相關文章:
《整理房間》說課稿01-22
整理房間說課稿03-14
《分類與整理》說課稿06-08
整理房間說課稿11-29
整理書包說課稿12-06
《整理書包》說課稿12-26
數(shù)據(jù)的分段整理說課稿05-22
整理房間說課稿6篇11-29
《分類與整理》說課稿(5篇)07-18
整理書包說課稿5篇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