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wǎng)>教學文檔>說課稿> 高中音樂《御風萬里 》說課稿

高中音樂《御風萬里 》說課稿

時間:2024-02-20 12:10:57 說課稿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高中音樂《御風萬里 》說課稿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是進行說課準備的文稿,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那么優(yōu)秀的說課稿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高中音樂《御風萬里 》說課稿,歡迎大家分享。

高中音樂《御風萬里 》說課稿

尊敬的評委老師:

  大家上午好!(鞠躬)

  我是xx號考生,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御風萬里》,接下來我將以教什么、怎么教以及為什么這么教為思路,闡述我的教學流程。

  一、說教材

  首先,談談我對教材的理解,作為一名老師,我認為對于教材的了解是必不可少的。

  《御風萬里》是人音版高中音樂·音樂鑒賞第十七單元第三十一節(jié)課的一節(jié)鑒賞課;作品為C大調,八七、八六、八五拍,情緒激動的快板,全曲曲式結構為引子+A+B+A1+尾聲,樂曲以激情奔涌的快板開始,表現(xiàn)中國人民振奮和喜歡的情緒;中段慢板,用復調技巧將不同民族的民歌融為一體,表現(xiàn)五十六個民族間的團結和睦,表達了作者對祖國昌盛和世界和平的祝愿。

  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學生可以了解我國民族器樂創(chuàng)作的作品,感受民族化音樂魅力,從而獲得審美體驗,提升鑒賞能力。

  二、說學情

  要想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教師,不但要對教材有所了解,還要對學生的情況有清晰明了的掌握,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這樣才能了解學生真正的學習需求,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高中學生具有較強的求知欲和較廣的知識面,學習興趣上升為樂趣,學習已成為自覺的行為,并不斷從中得到成功的心理體驗。但是高中生在平時的音樂生活中多是盲目而隨意的,缺乏引導性,因此如何引導學生對音樂的興趣,提高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是我們面臨的一個重要的任務。

  三、說教學目標

  通過對教材的分析以及學情的了解,我設計的教學目標如下:

  1.通過聆聽《御風萬里》,感受五十六個民族永遠一家親的信念,產生對民族的熱愛。

  2.通過對《御風萬里》的賞析,并配以討論,判斷主奏樂器,感受音樂風格,從而提高音樂鑒賞能力。

  3.通過對該樂曲的聆聽,能夠認識音樂情緒和音樂風格,了解中國民族音樂的元素。

  四、說教學重難點

  基于以上對教材、學情的分析以及教學目標的設立,我確定本節(jié)課的重難點:

  重點是聆聽該樂曲的音樂情緒和音樂風格。

  難點是分辨《御風萬里》中的漢藏蒙等民族音調主題。

  五、說教法、學法

  為了更好的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本堂課我主要采用的教學方法分以下兩點:

  教法:聆聽法,小組討論法。

  學法:視聽結合法。

  六、說教學過程

  接下來說說我的教學過程,也是本次說課的中心部分;在這一部分主要分成五個環(huán)節(jié),分別是新課導入、整體感知、分段賞析、拓展延伸、小結作業(yè)。下面,我將分別來介紹這五個環(huán)節(jié):

  第一環(huán)節(jié)是新課導入環(huán)節(jié)

  好的導入是成功的一半,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營造濃郁的音樂課堂氛圍,上課伊始,我會用播放香港回歸儀式圖片方式進行導入,并提問:圖片中是我國發(fā)生的什么歷史事件?通過學生的回答由此順勢引入本課課題。

  這樣設計,目的在于通過歷史圖片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為新課的教學做良好的鋪墊。

  第二環(huán)節(jié)是整體感知環(huán)節(jié)

  感知音樂是課堂展開的基礎,為了幫助學生對作品有一個整體的把握,在新課的第一環(huán)節(jié),我播放《御風萬里》,并提問歌曲開頭音樂情緒是怎樣的?學生自由回答。教師轉述學生的回答并且總結得出:情緒激情奔涌。此時我再次播放歌曲,并提問該作品的整體結構是什么?讓學生試著劃分一下。

  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劃分總結得出這首樂曲的結構為引子+A+B+A1+尾聲。

  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能夠將作品從整體入手,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學習本首作品。

  第三環(huán)節(jié)是分段賞析環(huán)節(jié)

  細致、精準對于作品的分析及學習,是學生了解作品特點的主要途徑,為了引導學生了解重點,突破難點,循序漸進的了解作品,在這一環(huán)節(jié),1.我先分別播放《御風萬里》的不同段落并提問學生從創(chuàng)作技法上分別有什么特點?通過學生自由回答。教師轉述學生回答并且總結得出:A段和A1段采用主調音樂的寫法,B段中使用復調的手法將漢蒙藏、哈薩克民族的民歌融為一體;其次,我引導學生聆聽B段主題,提問:該段先后出現(xiàn)哪些民歌音調,表達了怎樣主題思想?學生討論后回答總結:先后出現(xiàn)《黃河船夫曲》《嘎達梅林》《囊瑪》《哈薩克族民歌》,表現(xiàn)了不同民族間的團結和睦。然后,我會引導學生聆聽整體樂曲并提問:整首樂曲先后出現(xiàn)了哪些主奏樂器?學生自由回答后總結得出:先后主奏樂器有雙簧管、圓號、小提琴、短笛等;最后,我會再次引導學生聆聽整首樂曲并提問:該樂曲表達了怎樣的感情?學生自由回答總結出:樂曲以激情奔涌的快板開始,表現(xiàn)中國人民振奮和喜歡的情緒;中段慢板,用復調技巧將不同民族的民歌融為一體,表現(xiàn)五十六個民族間的團結和睦;在結尾樂曲表達了作者對祖國昌盛和世界和平的祝愿。

  通過這樣的設計,巧妙地圍繞本節(jié)課重難點循序漸進地進行學習。同時充分以學生為主體,提高學生的思考及探究能力。

  第四環(huán)節(jié)是拓展延伸環(huán)節(jié)

  為了更好地鞏固已經(jīng)掌握的新知,對音樂作品有更全面的把握和體會,我會在這一環(huán)節(jié)我會以“新中國的器樂創(chuàng)作”為主題,請同學們來分享不同民族化的作品。

  這樣做有利于學生能主動吸收和了解不同器樂創(chuàng)作作品,同時也進一步提高音樂審美能力。

  第五環(huán)節(jié)是小結作業(yè)

  好的結尾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在課堂小結時我會提問學生通過這一節(jié)課所得到的收獲。為了更好的結束課堂,并在課下引發(fā)學生的思考,對于作業(yè)的設計,我會讓學生們搜集關于更多的民族化器樂作品下節(jié)課進行分享。通過這樣的方式,保持他們對音樂鑒賞課的興趣,也充分體現(xiàn)出學生學習的主體性。

  七、說板書設計

  最后,就是我今天的板書設計,簡潔、明了,通過這個板書學生可以直觀的捕捉到本節(jié)課的核心內容和思想主旨,知識點呈現(xiàn)較為清晰明了。

  以上是我今天的說課內容,感謝各位老師的耐心聆聽,請老師們批評、指正!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