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教師招聘初中語文《我愛這土地》說課稿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往往需要進行說課稿編寫工作,說課稿可以幫助我們提高教學效果。說課稿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教師招聘初中語文《我愛這土地》說課稿,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一、說教材
教材是連接和學生的紐帶,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來源。首先,我對本節(jié)教材進行了一定的分析,因為對于教材的深入解讀是上好一堂課的基礎。本課選自人教版九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第一顆,詩歌主要寫了詩人艾青可愛的故鄉(xiāng)被日本侵略者的鐵蹄踐踏,作家由此迸發(fā)出的強烈的愛國情感和深深的對敵人的憎惡之情,和對美好故土的眷戀以及借用象征手法來借事物抒發(fā)自己內心最真摯的愛國情感,以及深深地眷戀之情。
二、說學情
當我們對教材和課文有一定的把握之后,這還是不夠的,我們還需要對學生的情況做一下基本把握。此年齡段的學生已經能夠把握住詩歌的情感,也能夠對文章進行一個比較明確的分析。但是對于本篇文章的寫法還是有一定的困難的,所以激發(fā)學生的愛國情感是至為重要的,但是能夠讓學生明白和理解本首詩歌的象征手法還是有一定困難的。因此結合此年齡段的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能夠將內心的情感說出來,而且能夠領過動腦,能夠成為學習本篇課文的有力支持。然后可以采取多種教學方法是同學們把握住本首詩歌的重難點。
三、說教學目標
在把握住了整篇文章的教材和學生的基本情況后,我們依托于這兩個情況和新課標的基本理念,設計出了如下的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了解本首詩歌的寫作背景,領會詩歌的象征意義
【過程與方法】熟讀成誦,把握詩歌的節(jié)奏和旋律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把握詩歌的愛國主題,加深對愛國的理解
四、說教學重難點
而教學重難點是依托于教學目標而來,所以我設置了如下的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關鍵詩句,從而理解詩人的愛國情感
【教學難點】領會詩歌的象征手法并且理解其中的象征意義
五、說教學方法
要想上好一堂課,教學方法的使用也要符合學生的情況和教材的特點,更要切合本節(jié)課所要實現(xiàn)的教學目標和重難點。我將采用朗讀法、小組合作探究討論法、多媒體等教學方法,用來攻克本節(jié)課的重難點,解決教學目標。
六、說教學過程
接下來,我將重點說一說我的教學過程這一環(huán)節(jié),也是整個說課中最重要的一個部分。我的教學過程分為以下五個環(huán)節(jié):
(一)新課導入
我將通過富有情感的談話法的方式是進行導入!皭蹏娪篮愕闹黝},比如我們之前學習的都德的《最后一課》等作品。而在舊中國,我們的土地飽受侵略,這樣的過程中同樣也演繹了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又有多少眷戀的情節(jié)。今天讓我們走進詩人艾青的《我愛這土地》這首詩歌,一起去感受那眷戀的情節(jié)!辈⑶野鍟鴺祟}:我愛這土地。這樣有感情的話語的導入能夠引起同學們情感上的共鳴,更好的把握整首詩歌的情感。
(二)整體感知
1.第一,補充介紹相應的創(chuàng)作背景,了解一定得歷史知識,這樣是為了結合當時的社會背景,更好的了解詩歌的創(chuàng)作,從而把握情感。
《我愛這土地》寫于抗日戰(zhàn)爭開始后的1938年,當時日本侵略軍連續(xù)攻占了華北、華東、華南的廣大地區(qū),所到之處瘋狂肆虐,妄圖摧毀中國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國人民奮起抵抗,進行了不屈不撓的斗爭。詩人在國土淪喪、民族危亡的關頭,滿懷對祖國的摯愛和對侵略者的仇恨,寫下了這首慷慨激昂的詩。這一部分的知識可以讓同學們自己補充介紹,可以調動同學們們參與課堂的積極性。
2.第二,在學生預習的基礎上,結合剛才的歷史介紹,都知道了這首詩歌里面包含了作者深深的愛國情感。那么,我們應該如何將作者這種情感表達出來呢?此處,會播放朗誦音頻,目的是讓同學們在聽音頻的過程中奠定良好的情感體驗,方便后面內容的展開。
3.第三,可以讓同學自主朗讀,教師指導朗讀:要求讀準字音,把握詩歌的深沉、悲愴的感情基調,而且注意語速。這樣設置的目的在于情感的最初體驗奠定好了,在把握意象的時候就更加容易了。而且這也是符合新課標理念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這一條的要求的。
(三)深入研讀
1.第一,同學們找出詩歌中的“意象”。解釋什么是“意象”。同學自主閱讀圈畫。
點名同學回答:鳥、土地、河流、風、黎明。這個環(huán)節(jié)的設置直指核心,將核心問題提出。
2.第二,分析詩歌意象,因為這是本節(jié)課的難點:
(1)老師作為代表先分析一個“鳥”,“鳥兒”象征著詩人自己。鳥兒雖然飽受磨難,但是依然在用盡全力去唱歌。就象征著詩人在亂火中依然抒發(fā)著對祖國的熱愛。象征著中國人民滿懷悲憤掀起反抗日本帝國主義的斗爭的禮贊。并且讓同學們帶著感情朗讀這一句。
(2)其余意象同學們以小組討論的方式進行學習,然后小組代表分享,其余同學補充。
“土地”象征的中華民族的搖籃;“河流”“風”象征反抗精神;“黎明”象征著生機和希望;然后帶著情感朗讀這些詩句。
3.第三,分析“然后我死了,連羽毛也腐爛在土地里面”的內涵。
4.第四,齊聲朗讀詩歌的最后一句,“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愛這土地愛得深沉……”升華這首詩歌的愛國情感和作者最真摯的內心感受。
深入研讀環(huán)節(jié)最主要是解決本課的難點,因此這樣設計可以實現(xiàn)我設計的教學目標,同時最后能夠將情感和意象結合在一起,更好的體現(xiàn)重難點。
(四)拓展延伸
我會這樣設計:讀完這首詩歌,有什么想說的。面對現(xiàn)在的祖國,大家又有什么想要表達的。將自己的想法說出來或者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出來。這個環(huán)節(jié)的目的主要是鍛煉同學們的口語表達能力,開放式的設計更好的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興趣,也能夠更好的激發(fā)起學生珍惜現(xiàn)在美好生活的意識。
(五)小結作業(yè)
小結:再次朗讀詩歌,收束全文,情感升華。
作業(yè):熟讀成誦,讀出感情。
改寫這首詩歌,用“繁榮”的意象,下節(jié)課組織朗誦比賽和詩歌分享會。
七、說板書設計
【教師招聘初中語文《我愛這土地》說課稿】相關文章:
《我愛這土地》說課稿12-16
我愛這土地說課稿05-27
我愛這土地說課稿01-13
我愛這土地教案02-24
《我愛這土地》教案10-14
《我愛這土地》教學反思03-18
我愛這土地教學反思03-30
《我愛這土地》教案14篇02-18
《我愛這土地》教案13篇02-26
我愛這土地教案14篇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