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wǎng)>教學文檔>說課稿> 說課稿

說課稿

時間:2022-06-26 09:48:25 說課稿 我要投稿

實用的說課稿集合5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編寫說課稿是必不可少的,說課稿有助于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那么大家知道正規(guī)的說課稿是怎么寫的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說課稿5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實用的說課稿集合5篇

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陶罐和鐵罐》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五冊中的一篇寓言故事,它趣味性強,寓意深刻,講的是國王御廚里的兩個罐子的故事。鐵罐自以為堅硬,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而陶罐卻沒有與它計較。埋在土里許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為文物,而鐵罐卻化為泥土,不復存在。故事告訴我們,每個人都有長處和短處,要善于看待別人的長處,正視自己的短處,相互尊重,和睦相處。

  〖學習目標

  1、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讀懂課語文內容,學習正確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

  〖教學重難點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通過陶罐和鐵罐的對話以及神態(tài)的描寫,了解鐵罐的傲慢無禮和陶罐的.謙虛而不軟弱,從而理解課文所講的道理。本課的教學難點是要使學生通過學習課文,學會全面地看問題,懂得要多發(fā)現(xiàn)別人的長處,正視自己的短處。

  二、設計理念

  “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yǎng)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為此,要讓學生充分的讀書,在讀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熏陶和感染,獲得獨特體驗和思想啟迪;要給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機會,讓學生在多種形式的語文實踐活動中,感悟語言、積思語言、運用語言,全面提高語文素養(yǎng)。

  為了抓住重點,突破難點,我設計了如下四大板塊:

  (一)復習導入,激發(fā)興趣;

 。ǘ┻M入文本,品讀理解;

 。ㄈ┥钊胛谋,研究感悟;

  (四)表達感受,深化感悟,揭示寓意,明白道理

  三、教學過程設計:

  第一板塊:復習導入,激發(fā)興趣;

  先由學生回憶故事的主要內容,再通過復習字詞,讓學生憑借對兩個的罐子的了解,從詞語中各選擇一個來形容它們的性格。既是為了復習,也是為了讓下面的學習做好鋪墊,激發(fā)學生進一步學習的興趣。

  第二板塊:進入文本,品讀理解;

  這個板塊主要抓住課文2---9自然段來展開教學。圍繞“鐵罐是怎樣奚落陶罐的?”讓學生先自由讀,找一找、劃一劃,找出鐵罐奚落的話,養(yǎng)成良好的讀書習慣。接著課件出示四個重點句子,重點進行品讀。通過給句子補提示語的方法,幫助學生從不同的神態(tài)、語氣中理解鐵罐的話,從而明白“奚落”一詞的意思。接著又問“面對鐵罐的一次又一的奚落,陶罐又是怎樣回答的呢?”課件出示陶罐的話請學生讀一讀,讓學生加深對文本的印象。在師生、生生對話中構建話題,以讀為本,在朗讀中內化感悟。從而了解鐵罐和陶罐的不同性格特點。

  第三板塊:深入文本,研究感悟

  了解了陶罐和鐵罐的不同性格特點,再深入的探究是不是真的像鐵罐說道那樣,陶罐破成了碎片,而他自己堅固得什么也不怕?他們之間到底發(fā)生了什么變化?由學生自由讀10至17自然段,知道陶罐不僅像原先一樣光潔、樸素、美觀,而且還成了文物。而鐵罐并不像他自己說的那樣堅固得什么都不怕,而是消失得無影無蹤了。

  第四板塊:揭示寓意,明白道理

  通過“你想對鐵罐說些什么?”讓學生各抒己見,暢所欲言,從而揭示本文所要告訴我們的一個道理。本文具有深刻的寓意,告訴我們任何事物都有長處和短處,要看到別人的長處,正視自己的短處,否則驕傲必敗。我設計讓學生聯(lián)系實際,說說我們學習上、生活中有哪些驕傲必敗的事例,今后要怎樣做才對?借此進行思想教育。

  第四板塊:表達感受,深化感悟

  1.從陶罐和鐵罐的不同表現(xiàn)以及最后不同的結局,你想到了什么?(懂得了什么?)

說課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蜜蜂引路》是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第七訓練組的第二篇課文,課文中列寧善于觀察、勤于思考,把不會說話的蜜蜂當作向導,在陌生的地方找到了自己想要找的人。課文篇幅短小,情節(jié)簡單,卻能給人很深的啟迪,只是因為年代久遠,學生對列寧的了解不多,在教學中只是點到為止,沒做太多介紹。而這篇課文的教學,我認為還是以識字教學和朗讀指導為主。

  二、教學目標分析:

  《蜜蜂引路》這篇課文我計劃用兩課時完成,剛才進行的是第一課時的教學。我定的第一個目標就是認讀生字、生詞,生字包括一類字、二類字共有10個。要做到所有學生會讀,能用自己掌握的識字方法分析、記憶生字,部分學生能做到口頭組詞、造句,這也是為第二課時的教學打基礎,生詞要會讀、會用,理解詞義。

  第二個目標是正確、流利、有感悟地朗讀課文,能區(qū)別“常!焙汀巴!钡囊馑。二年級作為第一學段,課程目標對閱讀教學提出要求:學習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這一教學目標是本課的重點,區(qū)別“常!焙汀巴!钡囊馑加质潜菊n的一個難點。

  第三個目標是領會列寧善于觀察和思考的'特點,這點需要學生能過課文的認知感悟自己完成。

  三、教學方法分析:

  這節(jié)課的教學我盡量做到先學后教,讓學生有一個和文本對話進行自主學習的過程。我主要運用了談話法和啟發(fā)法,教學中還安排了范讀環(huán)節(jié),用到了示范法。

  四、教具:

  這節(jié)課我用了PPT課件出示課文中的生字、詞及主要語句、段落最后又展示了課文插圖,讓學生有一個直觀的印象。

  五、教學流程的設計:

  這節(jié)課我主要安排了導入新課、朗讀感悟和課堂總結三個大環(huán)節(jié)。導入新課采用了開門見山的方式,簡潔明了,避免了拖沓、低效的課堂導入。朗讀感悟又分了初讀課文、朗讀指導、再讀質疑三個環(huán)節(jié)。初讀課文為了讓孩子們把課文讀通讀順,并識記生字、生詞,讀后對生字詞的掌握及朗讀課文作了檢查。在朗讀指導中主要完成了能過找近義詞、造句區(qū)別“常!焙汀巴!钡牟煌蛯Φ谌、四自然段的朗讀指導這兩個任務。指導第三自然段朗讀時,用圖畫把列寧邊走邊看邊想的過程呈現(xiàn)給了學生,因為句子比較長,學生讀起來可能會吃力,我又進行了范讀,再讓學生練習。第四自然段是能過分角色朗讀的形式進行指導,讓學生把養(yǎng)蜂人驚訝的語氣讀得更形象一些。隨后我又把孩子們帶到了課文中,提問:如果你是列寧,你能找到養(yǎng)蜂人嗎?誰能夸夸列寧?讓學生自己領悟列寧的善于觀察、思考,完成第三個教學目標。

  最后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讓他們有個回味、梳理的過程,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

  六、板書設計:

  本課的板書我是用文字、圖畫相結合的形式呈現(xiàn)的,力求給學生最直觀、形象的認知。

說課稿 篇3

  一、關于課文

  本節(jié)課文是“古代社會”的最后一節(jié),《西歐封建制度的解體和資本主義的興起》說課設計。它敘述的內容,時間跨度大,是一個承前啟后的重要歷史階段;空 間范圍廣,與本冊課本涉及的大部分地區(qū)有關。教材頭緒繁多,理論性較強,學生接受有一定難度,所以在內 容的處理上要力求化繁為簡,突出重點,要運用多種教學手段,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本節(jié)共五個目:安排兩教時,第一教時講授前三目,第二教時講授后兩目。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理解工場手工業(yè)的興起,標志著資本主義生產(chǎn)的萌芽。

  (2)掌握新航路開辟的原因、條件、過程及后果 。

  (3)理解資本原始積累的主要形式——殖民掠奪和圈地運動。

  (4)掌握“文藝復興”的含義、代表人物和主要 成就。

  2.德育目標

  (1)通過對殖民掠奪、圈地運動殘酷性的'分析,使學生認識資本原始積累的血腥本質。

  (2)通過對文藝復興 代表人物的介紹,激發(fā)學生刻苦學習的精神和為真理而獻身的勇氣。

  3.能力培養(yǎng)目標

  (1)通過引導學生比較明朝中后期資本主義萌芽與意大利資本主義萌芽,鄭和下西洋與新航路開辟,培養(yǎng)學 生對歷史現(xiàn)象的比較能力,歷史論文《《西歐封建制度的解體和資本主義的興起》說課設計》。

  (2)在對殖民掠奪和圈地運動血腥本質以譴責和否定的前提下,對其客觀作用加以闡 述,培養(yǎng)學生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方法分析問題的能力。

  (二)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

  (1)新航路開辟的主要過程及后果;

  (2)殖民掠奪和圈地運動的本質;

  (3)文藝復興的代表人物及其主 要成就。

  難點:

  (1)工場手工業(yè);

  (2)文藝復興的性質

  (三)教學用具

  1.自制投影片:

  (1)《14世紀的意大利》示意圖;

  (2)《鄭和航海與哥倫布航海比較表》;

  (3)《文藝復興的 代表人物及主要成就表》。

  2.掛圖:《新航路的開辟》

  3.課本插圖:但丁、達·芬奇、莎士比亞、哥白尼、布魯諾、伽俐略、《蒙娜麗莎》

  二、關于學生

  初中學生對歷史有較強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們一方面帶有兒童的特點,希望老師講課內容新鮮、充實、 饒有趣味,最怕空洞的說教;另一方面已具備接受較系統(tǒng)的知識、理解一些問題的能力,但看問題不深刻、不 全面。所以在本節(jié)內容的處理上可以適當補充一些史實,精簡抽象理論,在不增加學生負擔的前提下加深對課 文的理解。

  (一)關于如何導入新課

  眾所周知,一堂歷史課如果有好的開頭,就能抓住學生的求知心理,使他們懷著期待投入新的學習內容中 去,為上好課打下基礎。本節(jié)導言這樣設計:

  “這一節(jié)是本冊課本的最后一節(jié),內容繁多復雜,從時間上說,從14世紀一直講到16世紀,從空間上說, 從西歐開始涉及亞、非、美三洲。

說課稿 篇4

  我說課的內容蘇教版小學六年級《科學》上冊第三單元物質變化單元的第三課《變色花》,本單元主要講的是物質的變化,教材從生活中的熟悉的一個個變化入手,提升學生對物質變化的認識,并試圖讓學生在學習相關科學知識和科學概念的過程中,提高科學探究的水平,使學生體會到科學知識可以改善生活,從而激發(fā)學生關注與科學有關的問題的積極性。

  本節(jié)課從“使指示劑變色”的單一角度初步認識酸性和堿性的物質,至于酸和堿的性質及酸性物質和堿性物質變色的原因本課不講,留待學生以后到中學化學課中學習。

  依據(jù)科學課程的基本理念、學科特點、學習內容和六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確定如下教學目標:

  1、知道生活中常見的酸性和堿性物質,了解指示劑的作用。

  2、初步學會自制蔬菜指示劑,能夠用自制的指示劑辨別身邊常見物質的酸堿性。

  3、樂于運用科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認識常見的酸性物質和堿性物質。

  教學難點是:用自制的指示劑檢測身邊的物質。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為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針對本課教學內容教法學法選用:觀察法、實驗法、討論法、談話法、演示法、講解法。

  教具準備:試紙、會變色的白色紙花(花朵用醋浸過,葉子用堿水浸過)、噴壺、紫甘藍、紫甘藍汁、堿水、白醋、檢測物質用的燒杯、滴管、鑷子、鹽水、茶水、洗衣粉水、肥皂水、厚塑料袋。

  《科學課程標準》強調:親身經(jīng)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是學生學習科學的主要途徑?茖W課程應向學生提供充分的探究的機會。教師是科學學習的組織者、引領者和親密的伙伴。遵循這些理念,我為本課設計了這樣的三個環(huán)節(jié):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趣導入;二、觀察實驗、研討探究;三、鞏固拓展、延伸交流

  四、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趣導入

  1、通過變魔術導入新課

  看過魔術表演嗎?有什么感覺?老師最近學會了一個小魔術,想表演給同學們看,你們愿意看嗎? 板書:變色花

  然后出示一支白色的紙花,用噴壺往紙花和紙葉上噴“水”,當學生感到很驚奇時,問學生: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能提出什么問題?

  教師歸納學生中的問題——“花為什么變色了?”

  進一步引導同學猜想,如做花瓣和葉子的紙上是否做了“手腳”,噴壺里的“水”是否有問題,花瓣上可能涂了什么東西,葉子上可能噴了什么藥水,噴壺里的“水”可能是什么藥品等等,這里可以讓學生根據(jù)已有的經(jīng)驗,產(chǎn)生多種猜測。

  學生通過觀察發(fā)現(xiàn)花的顏色變了,白花變成了紅花綠葉。很自然的在頭腦中就會產(chǎn)生這樣的穎問:花為什么會變色呢?

  這里通過魔術表演一下子就激發(fā)起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探究的愿望。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也是學生最好的學習動力。

  接下來的這部分是本課的.重點,要求學生通過討論和實驗知道指示劑可以讓酸性物質變紅,堿性物質變綠,中性物質不變色。并能用學到的知識來解決剛才的疑問:白花是如何變色的。

  然后教師說:要想判斷同學們猜想的是否正確,可以通過實驗來驗證。

  二、觀察實驗、研討探究

  1、教師布置學生分組實驗:在裝有白醋和堿水的燒杯中。分別滴入五六滴紫甘藍汁,觀察有什么現(xiàn)象?

  學生會說:紫甘藍汁會讓白醋變紅,讓堿水變綠。

  教師告訴學生:像白醋一樣,使紫甘藍汁變紅的物質,叫做酸性物質;像堿水一樣,使紫甘藍汁變綠的物質,叫做堿性物質。

  板書:紅——酸性物質

  綠——堿性物質

  那么根據(jù)實驗所看到的現(xiàn)象,你們能夠解釋花為什么變色嗎?學生解釋后,教師接著說:你還知道哪些物質是酸性物質?哪些物質是堿性物質?

  然后用紫甘藍汁檢測家里面做湯用的鹽,在鹽水中滴入五六滴紫甘藍汁,會發(fā)現(xiàn)鹽水不變色。

  教師接著告訴學生:像鹽水一樣,不能使紫甘藍汁變色的物質,叫做中性物質。

  板書:不變色——中性物質

  類似紫甘藍汁這樣的物質,由于能夠分辨物質的酸性和堿性,人們稱它為酸堿指示劑。

  板書:酸堿指示劑

  2、自制指示劑。

  教師介紹用紫甘藍壓汁做指示劑的方法:

  第一步:將紫甘藍(約50克)撕碎,裝入透明厚塑料袋中;

  第二步:往塑料袋中加入一杯溫水(50℃~60℃);

  第三步:一只手握住袋口,另一只手反復擠壓菜葉3~5分鐘,直到水變?yōu)樽仙珵橹梗?/p>

  第四步:用牙簽在塑料袋的底部扎一個孔,將紫甘藍汁倒人小燒杯中; 第五步:將條形過濾紙全部浸沒在紫甘藍汁中,過一會兒,用鑷子夾出,搭晾在燒杯壁上(或其他物品上)。

  制作之前,教師要提醒學生注意四點:

  (1)盡量選擇紫甘藍的薄葉,少用梗;

  (2)紫甘藍撕的塊要小一點;

  (3)用手反復擠壓菜葉時,不要把塑料袋弄破了;

  (4)擠壓菜葉的時間以汁液變紫為準。

  這部分是本課的難點,學生能否做成指示劑將決定下面能否檢測各種物品的酸堿性。同時學生如果不能成功做成指示劑,這也是對學生的一個打擊,會失去對科學學習的興趣,對上面所學的知識也會產(chǎn)生疑問,因此教師在這個活動中要做好指導工作,讓每個學生都能體驗到成功的樂趣。

  三、鞏固拓展、延伸交流

  建議教師讓學生把帶來的各種液體裝入燒杯中,然后用自制的指示劑逐一滴入茶水、糖水、橘子汁、肥皂水、自來水、等各種各樣的液體中,根據(jù)顏色的變化,判斷物質的酸堿性,填寫實驗記錄。最后教師要告訴學生:我們用紫甘藍汁做指示劑只能初步檢驗身邊常見物質的酸堿性,要想準確檢驗物質的酸堿性,還要用其他的指示劑,以后到中學化學課會學到。

  課后布置學生用自制的紫甘藍汁或檢測紙檢測自己周圍環(huán)境中水的酸堿性。農村的學生可以檢測井水、河水的酸堿性;并建議學生請教家長或查閱資料,研究水中的酸或堿過多時,對動物、植物、人類的生產(chǎn)生活有什么影響。以此進一步引起學生對水污染的關注。

  板書設計:

  酸堿指示劑

  變色花 紅————酸性物質 綠————堿性物質 不變色——中性物質 3

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ㄒ唬┙滩暮單

  本文是人教版十一冊第四單元的第三篇精讀課文。本文是由一位印第安酋長寫給即將收買他們土地的白人領袖的精彩的演說稿,被譽為是有史以來在環(huán)境保護方面最動人心弦的演說,它生動形象地描述了人類與大地上河水、空氣、動植物等的血肉關系,強烈地表達了印第安人對土地無比眷戀的真摯情感。

 。ǘ┙虒W目標

  1、知識和技能目標: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

  2、過程與方法目標:揣摩優(yōu)美的語句,體會課文表達上的特點。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體會人類與大自然休戚相關、不可分離的關系,懂得應該保護環(huán)境,愛護家園。

 。ㄈ┙虒W重難點

  1、重點:本課的學習重點是引導學生通過誦讀,感悟文章優(yōu)美的語言,感受人與自然息息相關的情感。

  2、難點:理解含義深刻的語言。

  二、說學情

  學生通過初讀課文,能明白本文的主要內容,了解土地與人類生存的密切關系;在此基礎上教師可引導學生深入研讀課文,以激發(fā)學生保護環(huán)境、愛護大地的情感。

  三、說教學方法

  1、教法:在教學中,我采用“以讀代講”的方法,讓學生充分地讀文,在讀中體會,在讀中感悟,感受人與自然息息相關的情感,逐漸增強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在讀中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

  2、學法:在學法上,新課程標準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于是我將“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通過自主朗讀,合作交流等方式展開。

  四、教學過程

 。ㄒ唬﹦(chuàng)設情境

  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我設計了這樣的問題:“填空()的土地”,激發(fā)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各抒己見。緊接著,我便直接揭示課題,與學生一起進入學習新課文的情境中。

 。ǘ┏踝x感悟

  這一環(huán)節(jié)我主要讓學生自主讀文,并想想課文中為什么說“這片土地是神圣的”?把相關的內容找出來,反復朗讀、體會,讓學生初步達到“在讀中體會”的學習目的。

  (三)研讀賞析

  通過上一環(huán)節(jié)的初步學習,學生基本明白:全文可分三部分。因此,本環(huán)節(jié)的學習任務

  便是抓住“神圣”,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激發(fā)學生保護環(huán)境、保護土地的意識。

  1、在第一部分內容的學習中,師生共同探討“文章的哪些地方體現(xiàn)了這片土地是神圣的”,引導學生理解,在這部分作者用大量事實告訴人們這片土地是神圣的,并指導情感朗讀,在朗讀中體會。

  2、緊接著第二部分,我提出“西雅圖酋長重點是從哪幾個方面告誡白人這片土地是神圣的”這個問題,目的在于引發(fā)新一輪的探討,學生合作交流找答案。然后,我還與學生一起通過充分的朗讀體會“如果我們放棄這片土地,轉讓給你們,你們一定要記。哼@片土地是神圣的”這個體現(xiàn)文章主旨的中心句,感受作者表達的強烈情感。

  3、第三部分的教學我出示這兩個句子“①我們熱愛大地,就像初生的嬰兒眷戀母親溫暖的懷抱一樣。②大地不屬于人類,而人類是屬于大地的'”,讓學生來談談自己的感受,目的是讓學生聯(lián)系實際,談談自己對土地的認識,增強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最后我還是用朗讀來提升學生的認識。

 。ㄋ模┰僮x課文

  課文寓意深沉,內涵豐富,是教學的難點所在。因此,在教學中,我注重引導學生品味語言,培養(yǎng)他們對語言的感受能力和初步的審美能力。如,我抓住“溪流河川中閃閃發(fā)光的不僅僅是水?”“清風給了我們的祖先第一口呼吸,也送走了祖先的最后一聲嘆息”這些內涵豐富的語句,引導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借助生活事例和經(jīng)驗來理解,使教學的難點在學生深刻的體會中得以突破。

 。ㄎ澹┩卣寡由欤和卣寡由炷軌虬l(fā)散學生的思維,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并得到情感上的提升。讀了這篇課文,我們很自然地想到了家鄉(xiāng)的土地、身邊的資源。它們是得到了保護還是遭到了破壞?就這個問題,說一說自己的感受和發(fā)現(xiàn)。

  五、板書設計

  板書是一個微型,是課堂教學中師生雙邊活動的縮影,能直觀形象地反映課堂教學的全部過程。

  一切都是神圣的

  神圣的土地善待河水熱愛大地

  保護環(huán)境保護大地

  照顧動物

【說課稿】相關文章:

地理說課稿-《大洲和大洋》說課稿07-12

高中漢語說課稿《我很重要》說課稿06-29

氯氣說課稿12-07

燕子說課稿12-09

《亡羊補牢》說課稿12-09

排序說課稿12-09

《洗澡》說課稿12-10

祝福說課稿12-11

麋鹿說課稿12-11

《軍神》說課稿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