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wǎng)>教學文檔>說課稿> 說課稿

說課稿

時間:2022-06-26 16:46:42 說課稿 我要投稿

實用的說課稿范文匯編六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編寫說課稿是必不可少的,借助說課稿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怎么樣才能寫出優(yōu)秀的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說課稿6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實用的說課稿范文匯編六篇

說課稿 篇1

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七色花》,我將從教材、教法學法、目標、教學流程等方面進行分析!

  一、述說教材

  《七色花》這篇略讀課文是一個童話故事,講的是珍妮用一朵神奇的七色花的花瓣實現(xiàn)自己愿望的事,表現(xiàn)了珍妮愿意為別人帶來幸福和快樂的好品質。

  這篇課文的重點是寫珍妮怎樣使用七色花的。在用七色花的時候,前六片花瓣使自己實現(xiàn)了許多愿望,第七片花瓣讓一個小男孩得到了健康快樂。珍妮在使用七色花過程中的思想變化發(fā)人深省。尤其是當小珍妮用完六片花瓣時,她再三考慮,最后毅然地將第七片花瓣用在了那個小男孩身上,使小男孩得到了健康。理解什么是有意義的事情,并學做有意義的事情,這是教學的重點。

  全文重點突出,雖然篇幅較長,但是作者以七色花為線索貫穿始終,每一段都有一個生動的故事,將一個可愛善良的小姑娘寫得生動感人。學生讀這篇課文,會在潛移默化之中受到教育。感情真切,描寫生動具體是這篇課文表達上的特點。

  二、說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能有感情得朗讀課文,了解課文講了件什么事情

  2.能說清楚文中講了哪幾件事情,體會七色花的神奇

  情感目標

  1. 感受小女孩用最后一片花瓣幫助雙腿有病的小男孩而感到快樂的思想感感情,培養(yǎng)關心幫助有困難的人的思想品德。

  2. 感受到小女孩的天真可愛,心地善良。體會到凡事都應該為別人著想,懂得只有樂于助人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和快樂。

  三、說教法

  1、引導學生朗讀課文,通過朗讀理解七色花的神奇。了解發(fā)生在小珍妮身上曲折有趣的事情。七色花在課文中有一條很重要的'線索,抓住了這條線索,就便于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教師要放手讓學生自讀,將課文的前后內容聯(lián)系起來思考,在讀中領悟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在學生把課文的內容大致讀懂后,可以把重點放在討論七色花是怎么一片一片用掉的這些環(huán)節(jié)上。教學中,要指導學生在上下文的聯(lián)系中認識小珍妮的可愛,不能因為她想得到很多東西,就誤認為她是個不好的孩子。

  3、引導探究性學習。學生在讀完這篇課文后,一定會有許多疑問或感興趣的話題,教師要引導學生自己提出來。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啟發(fā)學生合作學習,互相交流,解決問題。

  4、學完課文,讓學生展開討論:如果你有一朵七色花,你會怎樣用?主要是引導學生進一步認識,遇事首先應該為別人著想。還可以讓學生想一想:我們周圍有什么人需要什么樣的幫助,舉出具體的實例,說說自己的想法和做法。這一環(huán)節(jié)是學生情感的升華,通過自己述說實例,對課文有更深刻的理解。

  四、說學法

  課文篇幅較長,在學習的過程中我設計學生一邊讀,一邊根據(jù)教師的提示思考、想象。以學生的自主閱讀為主,學生自己能讀懂的我就不再去多講,讓學生自讀、自悟,讓學生學會主動學習。并且讓學生發(fā)揮想像,并進行口語交際,而且把練習寫作集中起來,既發(fā)展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又對學生的寫作進行了指導。

  五、說教學環(huán)節(jié)

  1.許愿導入:讓學生說一說自己的愿望,揭示課題

  2.自讀課文,了解大意:讓學生自讀,小組內朗讀,全班分段讀,使學生了解本課內容,能概括出每個故事的內容。

  3.讀中感悟,體會思想:出示每個故事的內容,讓學生說說第7個和前6個的區(qū)別,在讀第7個故事時要用快樂的語氣去讀。

  4.暢談想法,交流感受:七色花完成了珍妮的七個愿望, 你覺得珍妮的哪一片花瓣用得最有意義?為什么?生交流。

  5.歸納總結,練習寫作:七色花幫珍妮實現(xiàn)了七個愿望。假如也給你一朵神奇的七色花,你將用來實現(xiàn)自己的哪些愿望呢?能幫助別人也實現(xiàn)他們的愿望嗎? 讓學生體會到幫助別人是幸福、快樂的事情!

說課稿 篇2

  尊敬的各位專家、評委大家好:

  我今天說課的課題選自人教版初中歷史七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第16課《中外的交往與沖突》。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法學法、教學過程四個方面進行分析。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明朝是我國封建社會的晚期,明初休養(yǎng)生息政策的實行和君權的加強有利于恢復生產(chǎn)發(fā)展,國力強盛,所以鄭和能下西洋開展主動外交。但由于封建制度的腐朽,而此時的西方正經(jīng)歷著文藝復興資本主義興起,明朝中后期開始出現(xiàn)被動外交的局面即戚繼光抗擊倭寇、葡萄牙攫取澳門的居住權,所以本課是一個轉折點,承上啟下,地位非常重要。

  2.教學目標:基于課標與學情,對教材進行重新整合為兩部分:一是主動外交,鄭和下西洋;二是被動外交,戚繼光抗倭和葡萄牙攫取澳門的居住權,在對立中把握教材內容。我們學習歷史要達到“以史為鑒”的目的,我確定三維教學目標如下:

 。1)知識與能力:使學生了解鄭和下西洋、戚繼光抗倭和葡萄牙攫取澳門的居住權等基本史實,掌握明朝對外關系的概況。培養(yǎng)學生綜合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與評價歷史人物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

  充分利用白板與蘋果移動終端教學,師生共同收集資料包括圖片和文字資料,使學生了解鄭和下西洋的史實,培養(yǎng)學生從材料中找尋歷史信息的能力,讓學生繪制并識讀《鄭和下西洋的路線圖》及講解路途中的所見所聞,培養(yǎng)學生識圖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比較鄭和與哥倫布的航海,鄭和下西洋的意義,讓學生認識鄭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偉大的歷史壯舉,促進了我國與亞非各國的經(jīng)濟與文化的友好交流,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通過學生收集資料并講述戚繼光抗倭的故事及利用童謠、地圖和課本上的動腦筋,幫助學生正確認識和評價戚繼光,知道戚繼光抗倭是反侵略斗爭。

  通過《七子之歌》音頻及澳門回歸祖國的圖片展示,讓學生了解葡萄牙攫取澳門的居住權的史實,使學生明白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情感。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感受鄭和、戚繼光的人格魅力,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健全的人格,增強學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3.教材重難點

 。1)重點:鄭和下西洋的史實和戚繼光抗倭的事跡。

  理論依據(jù):根據(jù)知識點在教材中所占的地位和《新課程標準》對學生學習的要求。鄭和下西洋標志著我國古代航海事業(yè)發(fā)展達到了頂峰,另外,鄭和遠航架起了中國同亞非各國友誼的橋梁,影響至今,意義深遠,需重點掌握。而戚繼光不為名利,以國家和民族安危為己任的強烈愛國主義精神,贏得了后世的尊敬,具有強烈而深遠的影響。

  突破方法:通過自學,學生繪制路線圖、講解所見所聞、合作探究激發(fā)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了解鄭和下西洋的史實,通過對比,得出結論,鄭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一次偉大的壯舉,以此加深學生的認識。

 。2)難點:涉及的空間概念較多,古今地名有差異等,給學生帶來不便。

  突破方法:學生先自己繪制鄭和下西洋路線圖然后講解所經(jīng)過的重要國家、地區(qū)、海峽等,然后簡要講述所見所聞,最后教師將《鄭和下西洋路線》動態(tài)地圖在白板或iPad上顯示出來,這樣調動了學生多種感官的活動,學生也更有興趣,從而形成準確的時空概念,化難為易。

  二、教法和學法:

  1.學情分析:

 。ǎ保┲R方面:七年級學生年齡較小,他們活潑好動,好奇心強,但知識儲備不足,易接受感性材料。

 。ǎ玻┬睦矸矫妫荷硇陌l(fā)展還不成熟,在教學過程中要指導學生借助歷史地圖等感性材料來學習歷史,這樣做都符合學生的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

  2.教法: 根據(jù)教材和學情的特點,我主要采用以下教法:

  白板、蘋果移動終端輔助教學法:本課圖文資料多,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可以將豐富的圖文資料以直觀的形式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這符合學生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不僅可以提高教學效率,更可以提高師生互動的教學效果。

  比較法:①將鄭和下西洋和歐洲新航路的開辟進行橫向比較,引導學生得出結論:鄭和下西洋在世界航海史上是空前的;②將明前主動后被動的外交概況進行縱向比較,引導學生得出結論:當時的.中國在世界上已經(jīng)落后了。用比較法有利于加快學生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進程。

  自學輔導法等教學方法。

  3.學法:聯(lián)系法(對于鄭和下西洋的條件,教師可以通過前面所學知識的回憶,讓學生在聯(lián)系中得出結論。鄭和下西洋的偉大之處可以通過與西方航海家作對比,體現(xiàn)鄭和下西洋的偉大)、自主探究與合作探究等學習方法。

  設計理念:在教學過程中采用的“先學后教,當堂訓練”新課改模式,“先學”,就是同學們在課堂上緊緊圍繞著本課的學習目標,所進行的自我實踐自主學習!昂蠼獭,就是同學們對“先學”中的存在的諸多問題,所進行的合作實踐、合作學習!爱斕糜柧殹,就是同學們在“先學”與“后教”的基礎上,學生依靠自己的力量,獨立自主地完成作業(yè),就是充分挖掘學生的潛力。因此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時間觀念、獨立意識、合作精神等。

  三、教學過程:

  【導入】:視頻《鄭和下西洋》導入,創(chuàng)設情境,展現(xiàn)鄭和下西洋的宏大場面,抓住學生眼球,點明主題,出示課題(解釋:從課題可看出這個時期的對外關系既有友好相處的一面,又有沖突的一面)

  【自學指導一】:傳遞和平的使者——鄭和下西洋

 。ㄩ喿x教材p93_95,5分鐘的時間獨立完成) 1.鄭和下西洋的“西洋”,是指今天的哪里? 2.鄭和遠航的目的是什么? 3.我隨鄭和下西洋。(時間、出發(fā)地、途經(jīng)今天哪些重要地區(qū)、國家、城市?穿越哪些重要海峽、港灣?最遠到達哪里?簡介所見所聞。)4.鄭和下西洋的意義。

  設計理念:學生充分地閱讀教材,明確本課的基本知識點,這樣體現(xiàn)了學生的主體性,而不是老師一味地灌輸知識。

  【自學檢測一】:(包括小組討論、合作學習) 1.通過識別鄭和的圖片,學生進一步從課前收集的資料中介紹鄭和及“西洋”的地理位置。 2.鄭和下西洋。師生合作,在蘋果移動終端ipad上完成鄭和下西洋的盛況表格,增強師生互動。3.學生在“鄭和下西洋”空白地圖上先繪制鄭和下西洋的路線圖并在白板上進行展示,然后介紹所到達的重要國家、地區(qū)、海峽等內容,其他學生補充或再講述所到地區(qū)的所見所聞,為鄭和下西洋的意義作鋪墊。

  設計理念:培養(yǎng)學生動手能力,使學生親自參與到教學中,親自感受所到地方,既解決了重難點,通過講述所見所聞,又培養(yǎng)了語言表達能力。對鄭和下西洋與亞非各國的交流有了更深的體驗。

  4.小組討論“動腦筋”鄭和為什么能實現(xiàn)遠航?

  設計理念:通過合作學習,培養(yǎng)學生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有些學生通過縱向聯(lián)系,既能聯(lián)系以前所學知識,例如:造船技術的高超、指南針的使用等并引導學生將優(yōu)秀人物的品質內化為自己的素質,又能培養(yǎng)學生合作意識。

  5.與西方新航路的開辟進行橫向比較,引導學生歸納鄭和下西洋的偉大歷史意義,培養(yǎng)學生比較歸納能力,在比較中將重點解決。

  教師小結:鄭和下西洋是我國明代與世界友好交往的典范。但是,在中外友好交往的與此同時,還有中國軍民抵抗外來侵略的一些英雄事跡。下面讓我們走進戚繼光。

  【自學指導二】:抵御侵略的英雄——戚繼光抗倭

 。ㄩ喿x教材p96,3分鐘的時間獨立完成) 1.“倭寇”有哪些人組成?2. 戚繼光抗倭的背景及簡單經(jīng)過。3. 戚繼光抗倭取勝的重要原因是什么?

  【自學檢測二】: 1.學生先了解什么是倭寇,通過課前收集的故事、童謠等材料了解倭寇的危害,學生介紹戚繼光及他的英勇事跡,進而理解他的詩句,凸顯戚繼光的愛國情懷,讓學生在感受人物魅力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情感。 設計理念:培養(yǎng)愛國情感,注意指導學生將優(yōu)秀人物的品質內化為自己的素養(yǎng),這樣做都符合學生的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美國有位教育學家說過,告訴我的,我會忘記,給我看的,我會記住,讓我參與的,我會理解。

  2.探討戚繼光抗倭成功的原因。培養(yǎng)學生綜合評價歷史人物的能力。明確“民族英雄”的概念,在愛國主義情境中使重點突出。

  教師小結:戚繼光是中華民族歷史上杰出的民族英雄。他領導的抗倭斗爭是我國歷史上第一次反抗外來民族侵略并取得勝利的斗爭。在東南沿海遭受外來入侵的同時,我國還有一處地方也正受到西方殖民者的騷擾。通過自學,大家知道是哪個國家?

  【自學指導三】葡萄牙攫取在澳門的居住權。(閱讀教材p97,2分鐘的時間獨立完成)(配《七子之歌》音樂),渲染氣氛,拉近歷史與現(xiàn)實之間的距離,增強民族自信心。1.學生在自學的基礎上,講述葡萄牙攫取在澳門居住權的過程,培養(yǎng)學生的表達能力。 2.欣賞“澳門回歸”的圖片,使學生感受到只有國家強大,才能立于世界民族不敗之林。

 。壅n堂小結]同學們,從前面學習過的內容知道,明朝前期,中國是當時世界上最發(fā)達的國家之一,鄭和七下西洋,同亞非各國的經(jīng)濟和文化交流頻繁,屬于友好交往;明中后期,國勢日漸衰落,倭寇入侵、倭患猖獗,戚繼光領導了反侵略的抗倭斗爭,并取得了勝利,然而中國與外來侵略勢力的矛盾卻日益尖銳,于是就有葡萄牙殖民者的入侵,攫取在我國澳門的居住權,并在那里開始了殖民活動。后兩者表現(xiàn)為沖突和戰(zhàn)爭。明代對外交往的特點的演變,非常直觀地反映了當時處于封建社會的中國,在世界范圍內已經(jīng)落后了。

  【板書設計】:

  明朝前期 明朝中后期

  中外友好交往 中外矛盾沖突

  鄭和下西洋 戚繼光抗倭、

  葡萄牙攫取在澳門的居住權

  【教學評價】:

  撰寫歷史小論文:鄭和七下西洋的遺憾與啟示。

  要求:論點明確,論據(jù)充分、論從史出、史論結合:客觀、科學、有新意的觀點,并能自圓其說的,可酌情加分:體現(xiàn)質疑求真的探究精神的作品,應鼓勵加分。

  設計理念:檢測學生創(chuàng)新性思維能力

  四、教學反思:這節(jié)課整個過程都是按照“先學后教,當堂訓練”的課堂教學模式來進行的,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自主學習,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達到了培養(yǎng)和提高分析問題的能力,通過多種方式與檢測手段都是為了能讓學生達到堂堂清的目的,為學生的課后作業(yè)掃除障礙。學生的主體得到了充分發(fā)揮,收到了比較好的學習效果。我的說課到此結束.

  謝謝!

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蘇州園林》是初中語文第四冊第一單元的講讀課文,這是葉圣陶先生的一篇準確把握了事物特征的優(yōu)美的說明文,原是為攝影集《蘇州園林》寫的序。

  蘇州園林聞名中外,林林總總,設計者與建筑者爭奇斗巧,別出心裁,因此異彩紛呈,特色鮮明。而本文作者另辟蹊徑,異中求同,牢牢把握住蘇州園林的“圖畫美”這一特征,從總體上介紹,順暢自然,通俗易懂,不僅展現(xiàn)了深厚純熟的文字功力,更顯示了不同凡響的思維水平。

  教學大綱規(guī)定本冊教學重點是培養(yǎng)說明能力,本單元的教學要求為抓住特征說明事物。本課的特點是抓住主要特征,按總分結構進行說明。心理學研究表明,初二年級是培養(yǎng)學生抽象邏輯思維能力的關鍵時期,而說明文所具有的科學性、條理性、邏輯性等特點,正適合培養(yǎng)學生的抽象邏輯思維能力,因此,本課在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方面有著重要作用。

  二、說教學目標:

  新教材強調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和思維,養(yǎng)成學習語文的良好習慣;注重培養(yǎng)創(chuàng)造精神,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結合教材和學生實際,擬定教學目標為:

  (一)理解本文說明對象的特征及文章的總分結構,體會本文說明語言的多樣性;

 。ǘ┝私馓K州園林的特點,陶冶審美情趣,并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燦爛文化的感情。

  三、說教學方法:

  陶行知先生說過:“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而是教學生學!爆F(xiàn)代教育理論也認為,比傳授現(xiàn)成知識更為重要的是激勵學生學習興趣和培養(yǎng)獲取知識的能力。因此,教學中最重要的是研究如何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主動性、積極性,如何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鑒于此,我決定在教學中首先與學生建立真摯、融洽的師生關系,營造寬松、和諧民主的課堂氣氛;其次本著啟發(fā)式原則,通過多種具體的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興趣,突破教學重難點,以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教會學生學習。

 。ㄒ唬﹩柎鹗浇虒W法:它能充分發(fā)揮師生兩方面的積極性,用此法可啟發(fā)學生思維,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激發(fā)其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

 。ǘ┯懻撌浇虒W法:由于問答法可能造成師生交往范圍過窄,不利于調動廣大學生的積極性,因此結合采用討論法。這樣信息交流量更大,使信息呈立體交叉方式傳遞,改變了傳統(tǒng)教學以教師為中心的課堂結構,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民主氣氛更濃,有利于激勵廣大學生主動參與,培養(yǎng)學生評論與爭辯的能力,激發(fā)創(chuàng)造性思維。

 。ㄈ┣榫辰虒W法:一般在文學作品教學中常用,但我認為,本文的說明對象是具備審美條件的園林藝術,文章又是文筆優(yōu)美的典范,完全可以運用情境教學法達成教學目標(二)。并且情境教學法可以激發(fā)興趣,促進學生知、情、意、行各方面的協(xié)調發(fā)展,所以說明文教學中也應恰當運用。具體采用多媒體課件(蘇州園林的照片、故宮和西方園林的照片、重慶夜景錄像)、投影儀等,盡量給學生以直觀感受,刺激學生的多種感知覺器官,增強教學效果。因為心理學實驗表明:形聲并舉同時刺激學生感官,可使其對信息的接受與記憶保持收到1+1=3的效果。

  另外,教會學生相應的閱讀方法,培養(yǎng)自學能力,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

  (一)朗讀法:教會學生朗讀,要求準確、流暢、傳神,齊讀要整齊。這是一種短時間內同時調動眼、口、耳、腦共同活動的閱讀,有助于發(fā)展學生的思維和語言能力,并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ǘ┧僮x法:這是一種眼腦直映、迅速獲取有用信息的閱讀方法,有利于廣范吸收知識,迅速開發(fā)信息資源,尤其適應快節(jié)奏、信息化的現(xiàn)代生活需要。具體教會學生用掃視法默讀,提高閱讀效率。

  四、說教學程序:

  本課安排兩課時。第一課時主要教學程序如下(重點為把握事物特征,掌握總分結構。)

 。ㄒ唬┱n前預習:

  1、掃清字詞障礙,理清文章結構;

  2、搜集蘇州園林的照片、圖片,感知蘇州園林的特點。

 。ǘ⿲胄抡n:

  俗話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蘇杭之美,山清水秀,人杰地靈。而蘇杭美景之最,還在于園林藝術之美。江南園林甲天下,蘇州園林甲江南。蘇州園林,處處呈現(xiàn)詩情畫意,充滿人文思想,置身其中,足以陶冶性情,自得其樂。蘇州有四大名園:拙政園、滄浪亭、獅子林和留園,都是園林中的精品極品,處處體現(xiàn)中國江南宅第園林的獨有特點。(投影照片)今天,我們學習葉圣陶先生的《蘇州園林》,看他筆下的蘇州園林呈現(xiàn)出什么樣的特征?

  這樣以情境教學法導入新課,生動有趣,又補充了與課文有關的具體情況,增強直觀感受,能有效吸引學生注意力,便于進入理想的學習氛圍。

 。ㄈ┓治隼斫,這是突出重點的環(huán)節(jié),用問答法、討論法、情境教學法達成目標,并進行具體的學法指導。

  1、配樂范讀一二段,要求聽讀時思考作者怎樣介紹蘇州園林特征的。

  2、學生齊讀一二段,要求準確、流暢,感知課文內容。

  3、學法指導,掃視法:找中心詞、句、段,抓文章起始句、收結句、起始段、結尾段;借助注釋、提示、思考和練習迅速把握文章。帶著明確的目標掃視課文,取己所需,省略其余。培養(yǎng)學生默讀、速讀的習慣,提高概括能力。

  4、提問:

  A、作者對蘇州園林總的印象是什么?(引導理解第一段,抓住作者的評價——“標本”)

  B、“標本”一詞怎樣理解?用這個詞好在哪里?(引導體會蘇州園林的地位、影響)

  C、蘇州園林一百多處,作者到過的不過十多處,就寫出了本文,這是否會犯片面性的錯誤?(通過此問激發(fā)學生興趣,并自然轉入下一步驟。)

  5、解題、簡介作者和文體,同時回答上一問題。(要點:作者去過有代表性的園林,深刻了解其特征;這是為攝影集寫的序,蘇州園林具體的風貌照片中都有。因此,作者才異中求同,在第一二段點出其總特點及其表現(xiàn),下文即分別介紹。文章用了先總說后分說的結構,便于有條理地準確說明。)

  這一步充分利用了學生注意力的分散期。教學心理學研究表明,新課導入后的5-7分鐘,是學生注意力的穩(wěn)定期,是教學的黃金階段,但最優(yōu)秀的學生也超不過15分鐘,之后就是注意力的分散期。因此,我改變傳統(tǒng)的課堂結構,將簡介作者等情況放在重要的朗讀、熟悉課文之后,使教學重點盡量放在黃金階段完成,而在分散期就及時變換活動方式,用生動有趣的介紹使學生消除疲勞,以飽滿的精力投入下一黃金階段的學習。

  6、提問:

  A、蘇州園林很多,作者認為它們的主要特點是什么?(引導分析第二段,抓全文中心句:“務必使游覽者無論站在哪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蓖队鞍鍟皥D畫美”)

  B、作者從哪幾個方面介紹蘇州園林的主要特點呢?(抓住四個“講究”,理解主要特點的'具體表現(xiàn)。投影板書“布局美,配合美,映襯美,層次美!保

  C、第三、四、五、六段與第二段是什么關系?(引導理解總分結構。二段總說,三至六段分說,分別與第二段的四個“講究”照應。)

  7、教師示范分析第三段:

  A、學生齊讀;

  B、分析:用了比較說明,分說布局特點,(投影故宮、西方園林的照片,進行比較:對稱與不對稱)。還用了比喻說明,以圖案畫與美術畫的區(qū)別來說明蘇州園林的布局講究自然之趣,不對稱。

  8、學生討論分析四至六段。(與第三段一樣是分說,并且是主要表現(xiàn)總特

  點的,所以三至六段均是詳寫。)

  9、提問:第七、八、九段寫的什么內容?與全文中心有何關系?(引導

  理解這仍是分說,扣住“圖畫美”的總特點,說明蘇州園林細部注意角落的圖畫美、門窗的圖案美、園林的色彩美。投影板書。)

  10、學生討論明確:七至九段是次要部分,略寫。全文說明順序為邏輯順

  序。(總分、從主要到次要都是邏輯順序。)

 。ㄎ澹┻w移練習:

  1、放《鳥瞰新重慶》錄像的夜景部分,要求看后介紹重慶夜景的特點;

  選擇恰當?shù)慕Y構順序。

  2、學生討論,擬出寫作提綱;

  3、抽學生念提綱,教師評點、板書(附后)

  4、要求課后完成作文,不少于400字。

 。┙處熇冒鍟偨Y,突出蘇州園林的主要特點及文章的結構特點,給學生留下鮮明的印象。這一步充分利用學生注意力的反彈期(下課前3-5分鐘),體現(xiàn)教師主導作用。反彈期是鞏固知識的最好時段,能使課堂所學知識在大腦中留下清晰印象,而這首次印象對知識的鞏固和保持意義重大。

  五、說板書:

  學生一般學說明文感覺枯燥,興趣不大。而本文文筆優(yōu)美,蘇州園林的特點又是圖畫美,因此課文板書打破慣例,設計為一把古色古香的扇子(見《優(yōu)秀板書設計集》),用形式美吸引學生,提高興趣。寫作板書扣住了重慶夜景總特點,也突出了分說的兩個方面,便于指導學生寫作。

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1、教學內容

  《左右》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shù)學一年級上冊第五單元“位置與順序”第三課時的內容。

  2、教學內容的地位與作用

  《左右》是前后上下的延續(xù)性學習。但認識左右比認識前后上下要困難一些。“左右”的含義及其相對性要具有更強的空間觀念。通過學習,可以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為以后認識立體圖形建立空間立體感打好基礎,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初步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

  3、教學目標

  (1)認識“左右”的位置關系,體會其相對性。

 。2)在認識“左右”的過程中,培養(yǎng)初步的判斷能力,能夠運用“左右”描述物體的位置,并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3)通過生動有趣的數(shù)學活動,使學生體會到學習數(shù)學的樂趣,增強對數(shù)學學習的興趣。

  4、教學重點:認識“左右”的位置關系

  5、教學難點:體會“左右”的相對性

  二、說教法

  本節(jié)課強調學生主動參與活動和學習,重視讓學生親身體驗,因此,我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及充分挖掘現(xiàn)場課程資源來啟發(fā)學生進行學習,并采用各種有趣的小活動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在一個廣闊、自主的空間中充分發(fā)揮學習的主動性,在觀察與操作中認識和體驗左右。

  1、首先,創(chuàng)設一個生動有趣的游戲情境,石頭剪子布游戲讓學生初步感知左右,讓學生認識到自己有兩只手,一只是左手,另一只是右手,并且激發(fā)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的欲望。

  2、在學生初步感知“左右”后,以學生原有的經(jīng)驗出發(fā),開展各種學習活動。教學中,我引導學生“說一說”左右手;“找一找”身上像左右手這樣的好朋友;“做一做”小游戲,聽口令做動作;“擺一擺”學具等。讓學生在這些簡單而有趣的活動中辨別左右,加深對左邊和右邊的認識。這樣的教學方法靈活多變,學生既感到親切而又不覺得枯燥,樂與參與學習。

  3、引導學生將所學的知識與身邊的.實際生活相聯(lián)系,“左右”在我們現(xiàn)實生活中處處可見,因此,除了認識和體驗“左右”外,還要引導學生懂得解決實際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加深學生對“左右”的認識,并且體驗到數(shù)學學習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三、說學法

  低年級兒童好奇、好動,知識的學習和鞏固應考慮兒童的年齡特征,因此,學生的學習應以活動為主,從學生的興趣入手;趯W生在生活中已經(jīng)對“左右”積累了一定的感性經(jīng)驗,但不一定準確判斷的情況下,我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通過說、找、做、擺、看、練的活動,逐漸加深對“左右”的位置關系的認識。

  1、說。是從生活經(jīng)驗入手,說左右手分別能做哪些事,這是對左右的初步認識。

  2、找。是找像左右手這樣的好朋友,這是對左右的進一步了解。

  3、做。這是聽口令做動手的小游戲。除了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能加深學生區(qū)別左與右。

  4、擺。通過擺學具,使學生把對左右的認識變成得心應手的知識。

  5、看。這是讓學生觀察,初步體驗左右的相對性。

  6、練。達到鞏固認識“左右”的位置關系,培養(yǎng)學生會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的能力,體驗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四、說教學過程

 。ㄒ唬﹦(chuàng)設情境,激趣導入

  師:同學們喜歡玩游戲嗎?(石頭剪子布)

  1)上上下下石頭剪子布……

  前前后后石頭剪子布……

  左左右右石頭剪子布……

  本環(huán)節(jié)的設計目的在于不僅鞏固了上幾節(jié)課學習的上下前后,而且激發(fā)了孩子的學習情趣,制造了矛盾,讓學生有一種解決問題的欲望。

 。ǘ┎僮骰顒樱J識左右

  1、親身體驗,初步感知左右

  2、小小游戲,進一步認識左右

  3、擺擺學具,辨別左右

  打亂學具,你能提出什么問題,小組內議一議,說一說。

  (三)引導觀察,體會“左右”的相對性

  (1)同桌同學面對面站著,觀察左手和右手,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2)轉動方向,觀察左邊和右邊的事物,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3)小結:方向改變了,左邊右邊也改變了。

  為了讓學生比較深刻地認識物體的左右位置,我把本知識點的切入口放在了學生十分熟悉的生活習慣上。因為學生已經(jīng)有了這些生活的習慣動作,所以一旦與左右的認識結合起來就容易為學生所理解。我組織學生利用自己身體上的左右開展有趣的游戲活動,通過游戲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使他們在玩中學,在樂中悟。學生在自由輕松的課堂氣氛下,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游戲中。還通過讓學生用“左右”介紹你身邊的同學,進一步加深了學生對左右的認識,并運用身邊的學習用品進行操作活動,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我首先讓學生利用自己手中的學具聽要求來按順序擺一擺,讓學生互相評議擺的是否正確,然后我又根據(jù)學生擺學具的順序給學生提出了幾個有代表性的問題,學生回答,之后我放手讓學生自己的去提出問題,由學生來解答。讓學生自己提問題,這樣學生就能夠用語言描述出這些物體的左右位置關系。還能培養(yǎng)孩子的問題意識。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真正體現(xiàn)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導地位。從課堂的反饋來看,學生對游戲活動比較感興趣,參與性強,情感體驗積極,對教學目標的完成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

  (四)聯(lián)系實際,解決問題

  (1)解決課本練習”。

  小貓去小兔家的路線圖

  (2)解決“練一練”第3題。

  A、師:停車場的管理員聽說你們學會了新知識,想請大家?guī)兔鉀Q一個問題,看看是什么吧。

  B、出示掛圖:從右邊數(shù)大客車是第5輛,一共有()輛車。

  C、交流說說是怎樣想的。

  (3)解決“練一練”第5題。

  A、找同學到前面靠右側通行,再現(xiàn)下課上下樓的情景。

  B、找兩組組同學表演右側通行上下樓梯。(相對)提問:他們是靠右側通行嗎?

  C、小組討論、交流

  D、到樓梯去走一走,親身體驗一下

  E、小結:我們不僅僅上下樓梯時要靠右邊走,在馬路上行走時也要像這些小朋友一樣靠右邊走。遵守交通規(guī)則,注意安全。

  本環(huán)節(jié)我沒有按照教材上的練習(出示掛圖)去處理,而是再現(xiàn)下課上下樓的情景,讓學生親自到前邊走一走,進一步感知左右的相對性。因為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這樣不僅突出了重點,同時也在游戲的情境中突破了難點。

 。ㄎ澹┛偨Y這節(jié)課學習了什么?你有什么收獲?

 。┩卣寡由

  同學們下課后,看一看誰上下樓沒有右側通行。

說課稿 篇5

  一、教材簡說:

  水是生命之源,沒有水就沒有我們這個美麗可愛的世界。這篇擬人的科學短文,以樸實而生動的語言講述了水的奇妙變化。根據(jù)本課特點,結合課標要求,我確定了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和重點難點如下:

  二、教學目標:

  1、認識11個字,會寫8個字;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知道云、雨、雪、雹子等自然現(xiàn)象都是水的變化形成的。

  三、教學理念:

  1、興趣是先導

  對于低年級教學更應該把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放在首位。朱水根教授曾經(jīng)說過:“教師要在課堂上讓學生喜歡語文!币婚_始我就創(chuàng)設情境,讓孩子們跟我一起搖身一變成為小水珠,去親身體驗水的世界中的奧妙。這種新奇而有趣的引導方式一下子就調動起了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在一種積極參與的狀態(tài)下主動投入到課堂中來。

  2、以讀為主

  閱讀教學的重要任務是引導學生學習語言,培養(yǎng)語感,重感悟,重積累,重運用.指導朗讀,在學生讀正確讀流利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讀出感情,入情入境有感而發(fā),努力讓學生在反復誦讀中感悟語言的精彩.。因此,在我的教學中力求讓學生充分誦讀,觸發(fā)語感.我將誦讀貫穿于課的始終,并讀有層次.先初讀----自由朗讀,接著細讀、品讀,形式多樣,如個體讀,全班讀,同桌互讀,師生合作朗讀等,讀中還滲透邊讀邊想、邊讀邊動筆的閱讀方法.最后回讀課文,達到文本與個體融合的情境

  3、以人為本

  新課程標準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參與教學讓課堂充滿活力,把教學過程作為師生交往互動的過程。孩子是學習的主人,能讓孩子們輕松愉快的學習,樂于思考,動情感悟是我們永遠的追求!整篇課文教學

  圍繞“變”字展開,讀到“我會變”一句時,鼓勵學生質疑,當發(fā)現(xiàn)問題后,引導他們在朗讀中探究,在合作中討論,在自主學習中獲得收獲。我還適當運用多媒體,通過鮮艷的色彩,一下子吸引孩子們的注意,更拉近了文本與生活的距離,使課堂生動起來,孩子們在興致盎然中學得如癡如醉。

  四、教學反思:

  總之,在這節(jié)課上,我能夠努力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性和獨立性,尊重學生人格,創(chuàng)設了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學情境,讓學生樂學樂悟,這是自己在本課的教學中獲得的一點收獲。但從中我也發(fā)現(xiàn)了諸多不足,還有待在今后的教學中改進。如本課的教學容量較小,造成了很大的缺憾。在教學環(huán)節(jié)的引入與銜接上還不夠親切與自然。還有指導學生進行口語表達上,方法不夠靈活效果不佳。

說課稿 篇6

  一、說教材

  1、 教材簡析

  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二年級上冊第一單元《認識厘米》。本課教材的編排特點是注意呈現(xiàn)知識的形成過程,讓學生通過親身經(jīng)歷學習數(shù)學知識,并通過多種方式建立1厘米的長度觀念。這一課作為這一單元的第一課時,顯得尤為重要。這部分內容也是學生以后學習米、毫米、千米等長度單位的知識基礎。二年級第一學期的學生通過一年級上冊“比長短”的學習,已經(jīng)對長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認識,并會直觀比較一些物體的長短。這一課就是在此基礎上,教學一些計量長度的知識,幫助學生認識長度單位,初步建立1厘米的長度觀念。

 。、 教學目標

  根據(j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和《廣州市義務教育階段學科學業(yè)質量評價標準》及本教學內容特點,以及二年級孩子好奇心強,喜歡動手、喜歡生動活潑的建構,我從知識和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與態(tài)度三個維度來確定以下目標:

 、僭诮(jīng)歷長度單位形成的過程中,體會統(tǒng)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初步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建立1厘米的長度觀念。初步學會用刻度尺量物體長度的方法。

 、谕ㄟ^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得到自己的思考途徑和學習成果。在老師的指導下在自然情境中親歷問題提出、問題解決的過程。觀察并與同伴交流、討論認識2厘米、3厘米、4厘米等更多的厘米.

 、叟囵B(yǎng)動手操作能力和估算意識。感受到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

  3、教學重難點:

  根據(jù)教學目標及結合二年級學生由于感性認識還不夠豐富,抽象思維能力還未形成的特征,確定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是建立1厘米的長度觀念,會測量物體的長度。

  教學難點是建立1厘米的表象。

  二、說教法和學法

  結合《數(shù)學課程標準》的理念以及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教材內容,這節(jié)課采用“直觀演示、合作探究、實踐操作”等學習方法,主要采取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讓他們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進行獨立思考,并與同伴交流、討論,得到自己的思考途徑和學習成果,親身體會長度單位的產(chǎn)生。我將圍繞如何激發(fā)學生探求新知,全面提高學生素質這一指導思想,組織教學過程。同時根據(jù)指導學生的自主性原則和滲透性原則,在直觀演示認識1厘米之后,放手讓學生通過觀察討論認識2厘米、3厘米、4厘米等更多的厘米,體現(xiàn)出寓學法于教法之中。

  三、說教學過程

  根據(jù)《數(shù)學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學生是數(shù)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shù)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習數(shù)學的重要方式!睘榇私Y合本課目標,我以“在活動中體驗,在實踐中運用”為教學設計理念,我設計了以下的幾個環(huán)節(jié):1、動手操作,合作研究;2、引導探究、訓練技能;3、練習鞏固、實踐運用;4、課堂小結、升華認識:

  課堂實施的第一個環(huán)節(jié)是動手操作合作研究,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我設計了以下的步驟:

  1、提出問題:數(shù)學書的短邊有多長呢?

  2、小組合作研究,引導學生用各種不同的學具來測量。

  3、引導觀察,發(fā)現(xiàn)數(shù)據(jù),學生把自己的發(fā)現(xiàn)在小組中交流。

  4、質疑,為什么都是量數(shù)學書的短邊,可是量的結果不一樣呢?

  5、再次質疑如果測量桌子的長度,用一個個小方塊去擺,方便嗎?有什么更好的方法?

  6、引出課題《認識厘米》

  因為二年級的學生主要以形象思維為主象,抽象思維還未形成。因此從生活實際引入,引導學生動手操作學具,通過實踐活動建立對該知識的理解。落實了第一個體會統(tǒng)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的教學目標。

  《新課標》指出:學生是數(shù)學學習的`主人。同時厘米是最基本的長度單位,如果學生對這個長度單位的實際“大小”形成了鮮明的表象,就可以正確運用它進行估測或實測。反過來,學生在進行實際測量的活動中,也能進一步加深和鞏固有關長度單位的觀念。因此在第二個環(huán)節(jié)引導探究、訓練技能中我設計了多種活動,第一個活動:先是讓學生感受1厘米。在這個活動中,我先出示1厘米長的小棒,告訴學生,這根小棒的長度是1厘米,再讓學生用食指和拇指“握”小棒,讓學生說一說,兩指間的距離是多長。接著讓學生輕輕地抽出小棒,再讓學生觀察兩指間的距離,并相互說一說這是長1厘米。接著讓學生動手,用1厘米長的小棒擺出2厘米、3厘米有多長。最后讓學生找出生活中哪些物體的長度(寬度)大概是1厘米。通過這樣一個由具體到抽象的學生親自參與的動手操作過程,對厘米的認識不再停留在1厘米上,而是更加豐富了學生對厘米的認識。這樣習得的知識對學生來說是不容易忘記的。從而掌握本節(jié)課建立1厘米的長度觀念這一教學重點,從而突破難以建立1厘米的表象這一教學難點。也讓學生體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

  第二個活動是認識尺,我通過1、引導學生觀察自己的尺,找一找尺上都有些什么。2、引導學生用尺測量小方塊的邊長是幾厘米?來認識的。從而為掌握正確測量物體的長度這一技能作準備。

 。4)認識更多的厘米。新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數(shù)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依賴模仿與記憶,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重要方式。接著我設計了第三個活動認識2厘米,讓學生有機會表現(xiàn)自己對厘米的理解,培養(yǎng)學生大膽說,從0-2是2厘米,或是1-3是2厘米等等。

  為了讓學生在自由輕松的氛圍中充分張揚個性我緊接著設計了第四個活動認識更多的厘米,學生找出自己最喜歡的厘米和小組成員交流。

  有了以上的學習,學生已經(jīng)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建立1厘米的長度觀念,為了更好檢測學生掌握的程度,我設置的第三個環(huán)節(jié)練習鞏固,實踐運用。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考慮到學生可能會在測量中出現(xiàn)不正確的測量方法我先設置了第一個練習:判斷量法的對錯。通過這一題的訓練,指出了學生測量時易錯的地方,為下一步正確動手測量奠定了基礎。

  教學用書和《數(shù)學課程標準》里,明確提出要重視估測,培養(yǎng)學生估算的意識。我設計的第二個練習是估一估,量一量彩帶、鉛筆和數(shù)學書的短邊的長度。(提醒學生先不要量,估計好了,再用尺量一量)并和同伴說說你的估計結果怎樣?你是怎樣量的?最后得出正確測量的方法:量物體的長度時一般要把物體的一端與尺子的0刻度線對齊,然后把物體貼緊尺子, 看物體的另一端對著刻度上的數(shù)是幾,它的長度就是幾厘米。這樣的設計,使估測與實際測量相互配合,有效地幫助學生發(fā)展長度的空間觀念,增強他們測量的靈活性。

  為了訓練學生的測量能力,學會用數(shù)學方法解決生活問題我設計的第三個練習是:量一量生活中的實物:請學生選擇最喜歡的身邊物體量一量,還可以和合作量。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到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

  課堂實施的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課堂小結,升華認識。引導學生回憶總結: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這節(jié)課你表現(xiàn)得怎樣? 這樣的小結有利于學生鞏固本節(jié)課的重點,大大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自信心,激勵他們更還好地學好數(shù)學知識。

  最后我的板書設計是:

  認識厘米

  1厘米有多長?

  如何測量?

  我的說課完了,謝謝大家!

【說課稿】相關文章:

地理說課稿-《大洲和大洋》說課稿07-12

高中漢語說課稿《我很重要》說課稿06-29

尊嚴說課稿01-17

《臺階》說課稿01-23

《繁星》說課稿01-23

散步說課稿01-26

《爬山》說課稿01-26

《金子》說課稿01-20

《琥珀》說課稿01-20

《鯨》說課稿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