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教學文檔>說課稿> 說課稿

說課稿

時間:2022-06-26 17:54:12 說課稿 我要投稿

【熱門】說課稿范文匯總10篇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說課稿,說課稿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那么你有了解過說課稿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說課稿10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熱門】說課稿范文匯總10篇

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春天在哪里》是北師大版二年級下學期《品德與生活》第二單元主題一《春天來了》第12—15頁的內容。

  二、說教學目標

  1.感受春天的美,體驗春天到來的愉快。

  2.學習觀察春天的特點,探究春天自然界的變化。

  3.了解春天常見的動植物和人類活動。

  三、學情分析:

  我們學校地處農村,周圍是廣闊的田地,校內各類樹木、花卉、草坪都成了兒童眼中春的使者,而兒童父母的春耕、村邊的小河、田野上的風箏、校園中的花和樹葉等為兒童感受春天、觀察春天提供了極其有利的條件。所以在教學中我充分利用我們身邊的資源,從尋找大自然中的春天入手,帶著兒童來尋找春天、感受春天。

  四、說教學重點

  1、引導學生了解春天常見的動植物和人類活動。

  2、引導學生感受春天的美,體驗春天到來的.愉快。

  五、說學法

  在教法上,我主要采用創(chuàng)設情景,通過小品、視頻、競賽等活動方式充分的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

  六、說教學準備

  我們學校地處農村,周圍是廣闊的田地,校內各類樹木、花卉、草坪都成了兒童眼中春的使者,而兒童父母的春耕、村邊的小河、田野上的風箏、校園中的花和樹葉等為兒童感受春天、觀察春天提供了極其有利的條件。所以在教學中我充分利用我們身邊的資源,從尋找大自然中的春天入手,帶著兒童來尋找春天、感受春天。

  七、說教學活動及過程:

  一、游戲激趣,導入新課

  運用游戲教學法,引導學生猜一猜:它是四季中的哪一個季節(jié),導入新課。

  二、創(chuàng)設情景,初步了解合作的必要性

  1、 為學生創(chuàng)設情景,觀看歌舞(春天在哪里?)

  學生思考:春天在哪里?春天的景色有哪些?春天的顏色有哪些?

  2、 學生討論:1、春天在哪里?2、春天的景色有哪些?3、春天的顏色有哪些? 4、春天的植物有哪些? 5、春天的小動物有哪些?

  3、 教師小結:春天的景色豐富多彩,柳枝吐出了嫩芽,花壇里的月季長出了紅紅的葉子,墻邊的小草長出來了,草叢里還發(fā)現了美麗的小花,春的地比以前軟和了,農民伯伯要種地了,只有在春天播撒種子,夏天辛苦勞動,才能迎來秋天的收獲。小朋友們也一樣,只有珍惜現在,努力學習才能在將來取得好的成績.

  三、設置猜謎游戲,深入了解春天景色的各種特癥

  1、猜一猜。

  四、小組討論,春天帶給你的感受是怎樣的?

  五、創(chuàng)作春天,把對春天的感觀上升到視覺感受。

  1、 教師談話:春天已經到了,不僅美麗的七色花開了,很多花都開了,大家發(fā)揮小組的力量,一起合作歌頌一下春天吧!

  喜歡繪畫的小組設計一副春天的圖畫。

  喜歡音樂的小組為你喜歡的春天的歌曲配上伴奏。

  喜歡表演的同學編排一個關于春天的童話劇。

  2、 小組成員在小組長的帶領下,自由選擇喜歡的方式,積極參與活動。

  3、 展示小組合作成果。

  4、 教師總結:在今天這節(jié)課上我們重新認識了自己,認識了別人,讓我們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發(fā)揮出每個人的特長,學會合作、成為善于合作的人。

  五、布置課后實踐活動,嘗試各組共同合作

  教師布置課后分工合作出一份春天景色圖。

說課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行道樹》選自人教版課改實驗教材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七課《短文兩篇》。行道樹為城市制造清新,獻出濃蔭,自己卻蒙受一身煙塵,夜晚又在黑暗中苦熬,很能作為奉獻者的象征。本文篇幅短小,語言清新、凝煉、用擬人手法寫出了行道樹的心聲:以奉獻為神圣,甘愿自我犧牲,以苦為樂。文中的議論是點睛之筆,反復咀嚼,就能理解奉獻者的崇高靈魂,就能感受無私者的偉大精神。

  二、教學理念

  1、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的價值取向。

  閱讀是搜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fā)展思維、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通過閱讀《行道樹》,我們知道,“神圣的事業(yè)總是痛苦的`,但是,也唯有這種痛苦能把深沉給予我們!边@就是說,行道樹的奉獻,獲得的是深沉與神圣,同時又是承受痛苦為代價的。這,就是人生課堂上的選擇。理想與信念,既然要有所為,就要有所不為。因此,學習本文就是在與一顆高尚的心靈對話,就是在認識一個高尚的人懷有怎樣崇高的理想和信念,并為此而執(zhí)著地奮斗不息。熏陶感染之下,對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觀相當有益處。

  2主動質疑,逐步學會探究,利用學生的閱讀期待與閱讀反思,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量.

  鑒于七年級學生已經學習了課程標準下的新教材,對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已經有了一定的理解,因此,我的設想是強化學生自主閱讀、充分感悟與體驗的過程,開掘學生探索研究的深度,使之調動生活體驗,全方位閱讀。鼓勵學生聯系自己的人生體驗聯想仿寫與聯想佐證,這無疑是溝通語文與生活的一種渠道。

  三、學情分析

  七年級的學生求知欲強烈,這樣一篇優(yōu)美的散文,絕不會等閑視之。但是,他們對文章的社會價值和深刻的思想內涵往往認識不足,因此,借助學習的閱讀期待,引導他們感悟發(fā)現奉獻者的精神之美,生發(fā)起他們同樣美好的情感。

  四、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領悟文章主旨

  過程和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感受奉獻者的崇高品格,激勵自我實現人生的價值

  教學關鍵

  重點:培養(yǎng)朗讀能力、感悟文章主旨

  難點:深入理解重點語句的內涵

  亮點:激發(fā)想象、仿寫名句

  教學過程

  教學程序

  導入:情境導入、激發(fā)興趣;教師展示圖畫、板書課題、展標;學生賞畫、讀標、入境

  自主學習:1段讀課文、整體感知;教師明確朗讀要求,提出問題,組織交流;學生帶著問題朗讀,積累詞語、感知內容

  2自由朗讀、圈點勾畫自己喜歡的語句或語段;教師指點朗讀不當之處,激勵性評價學生自由朗讀自主學習

  3說明喜歡的理由,并朗讀相應的語段;教師恰當鼓勵、適時點評,為學生朗讀配樂;學生解說,朗讀

  合作探究:合作學習、交流發(fā)現疑難問題,探討研究;教師說明要求、巡回指導、組織合作與探究學生小組合作、品析關鍵語句或語段,質疑互答,感悟

  拓展延伸:1學習文章寫法,選取語句或語段、仿寫;教師巡回指導;學生選句或段,仿寫

  2自我演讀;教師傾聽,點評;學生朗讀或聽讀

  總結反思:請用簡煉的語言總結你學習本文后的感受;教師傾聽學生小結,并總結,聽歌感受奉獻者精神;學生小結,聽歌,感受行道樹精神

  板書設計:行道樹

  張曉風

  抖不落的煙塵,夜晚苦熬

  奉獻者{}奉獻精神

  制造清新,獻出濃陰

說課稿 篇3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評委:

  上午好!

  我說課的題目是《奇異的繪畫天地》。

  一、說教材

  《奇異的繪畫天地》是人教版小學信息技術四年級的內容。它是關于畫圖知識鋪墊的延伸,并且貫穿著以后整個的畫圖知識教學,是學生能夠順利、快捷操作使用畫圖的基礎之一。

  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結構與內容分析,考慮到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心理特征,我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讓學生熟悉畫圖功能的基本操作,初步掌握對圖形進行彩色處理的方法。

  能力目標: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索、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團體協作的能力。

  情感目標:讓學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勵,體驗成功,在不斷嘗試中激發(fā)求知欲,在不斷摸索中陶冶情操。

  教學重點與難點

  本著新課標,在吃透教材的基礎上,我確立了如下的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掌握“繪畫工具箱”中前7種繪畫工具的名稱,使用方法。

  難點:“奇異的繪畫天地”豐富內涵的理解、體驗與表現。

  二、說教學方法

  1、說教法

  根據皮亞杰的建構理論,結合教材特點和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本課我主要采用 “創(chuàng)設情境法”、“任務驅動法”、“分層教學法”這三種教學方法。

  2、說學法

  本課教給學生的學法是“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故此本課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帶著學習任務通過自主學習、課堂討論、相互合作等方式,使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實現知識的傳遞、遷移和融合。

  三、說媒體應用

  在本課中我主要采用多媒體課件和多媒體投影。

  四、說教學過程

  根據本課教學內容以及信息技術課程學科特點,結合四年級學生的實際認知水平和生活情感,我設計了如下教學流程:

 。ㄒ唬﹦(chuàng)設情境,激趣導入,

 。ǘ┤蝿镇寗,自學討論

 。ㄈ┫染毩,后演示

  (四)學生探索性總結,教師糾正并補充

  具體闡述: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趣導入

  首先展示一個美麗的電子畫展情境(可用FLASH模擬一個場景),學生通過已有生活體驗肯定會發(fā)表自己的評價,根據學生的回答,我及時提出:“喜歡這美麗的畫面嗎?打開課本你會發(fā)現自己很快也能制作這么好看的圖畫!崩眠@種設計引導學生去自主研讀教材。

  此環(huán)節(jié)設計目的是創(chuàng)設美好的學習情境,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在情景中主動、積極地接受學習任務,并且讓學生帶著問題去學,這樣就可以為后面的教學做好鋪墊。

  (二)、任務驅動,自學討論

  在創(chuàng)設了情境,明確了學習任務后,這時就應大膽的讓學生在實踐中摸索、獲取新知。讓學生帶著問題,通過自己的學習、研究掌握本課的教學重點,在這學習過程中學生不能理解的難點,我主要設計三種方法進行突破:

  1、研讀教材

  2、同學間合作討論

  3、教師巡回指導。

  這一環(huán)節(jié)充分體現了學生的自主性,讓學生在不斷嘗試中得到新知。學生把教材、同學、教師都作為學習的幫助者,目的是為了自我學習,讓學生明白獲得知識的途徑有各種各樣,同時也可照顧學生之間的差異。

  (三)、先練習后演示

  學生在明確了教學任務,掌握了一定的技能之后,就有一種躍躍欲試的欲望,這時教師應把握時機讓學生利用所學到的.知識技能創(chuàng)作一幅作品,學生練習的同時教師巡回指導,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最后讓學得好的學生通過投影設備演示操作過程。這樣可以讓那些自學能力差的同學及時的學到新知識,不至于掉隊。(分層教學)

  (四)、學生探索性總結,教師糾正并補充

  在這一階段,教師可以用“這節(jié)課,我學會了……”、“通過這堂課的學習,我會做……了”這樣的形式來讓學生總結,學生一邊說教師一邊糾正或提示學生,并且顯示相應的內容以課件形式展示出來。

  為了檢驗和促進每個學生達到預期的目標,發(fā)現教學中的問題,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總結是必須的,也是有效的。目的在于加深學生對知識的記憶、理解,使知識成為一個體系。

  五、作業(yè)

  讓學生回家后思考一個問題:“你能否把你所掌握的信息技術的知識技能應用到生活、學習中的嗎?”

 。ㄍ怀稣f課中的亮點)在整個教學設計中,我感覺比較有特色的是:

  1、 改變學生學習方式。學習由被動接受變?yōu)橛淇斓膶W習。體現在自主學習,教師沒有把教學任務一一講解,而是讓學生自主完成任務。

  2、 協作學習,交流的方式只是教師,學生之間互學。

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我說課的內容是青島版六年制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第四單元《小數的意義》。小數的意義是本單元的重點難點,它是建立在分數的意義的基礎之上,認識小學是學生對數的認識的又一次拓展,對學生來說,小數所表示的意義與他們的生活經驗還有一定的距離,學生在把小數的意義和分數的意義聯系起來理解有一定的困難。

  二、說教學目標、重難點

  新課程標準指出,通過數學學習,使學生能夠獲得適應未來社會生活和進一步發(fā)展所必須的、重要的數學知識,以及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和必要的應用技能。結合教材特點及四年級學生的實際水平和心理特點、認知規(guī)律。我確定以下教學目標和重難點:

 。1)、知識與能力:

  1、能正確讀寫小數,理解和掌握小數的意義。

  2、能較正確的進行十進分數和小數之間的互化。

  3、掌握含有小數部分數位的數位順序表及小數部分各數位對應的計數單位,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4、通過探索小數的意義,讓學生體會知識間的內在聯系。

 。2)、過程與方法:

  利用小數和十進分數的聯系,讓學生理解小數的意義,并充分利用直觀圖形將抽象的意義和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形象化。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讓學生體會知識間的內在聯系和小數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系。

  我確定本課的重難點是:理解和掌握小數的意義。

  三、說教法學法

  四年級的學生已具備了一定的數學知識和獲取知識的能力。為了實現教學目標,更好突出重點,我準備采取以下教學法:談話法,小組合作學習法、創(chuàng)設情境法和練習法。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獨立思考、組織交流、點撥釋疑、鞏固運用等程序展開教學,讓學生主動參與獲取知識的過程,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根據本課的要求,我準備了課件。

  四、說教學過程

  本課的教學可以分為以下四個環(huán)節(jié):

  1、復習舊知,導入新課;

  2、探索新知;

  3、鞏固運用;

  4、課堂小結。

  (一)、復習舊知,導入新課

  此環(huán)節(jié)通過讓學生做以下習題,復習分數的意義及整數的數位的相關知識。相機教師導入新課:我們已經認識了整數和分數,今天我們來認識數的大家庭中的又一名新成員——小數。(板書課題)這樣設計為學生接下來學習小數的意義,小數部分數位和計數單位的'學習打下基礎。

  (二)、探索新知

  這一環(huán)節(jié)又可分為五步:第一步:通過讓學生說出在生活中哪些地方見過小數?你知道這些小數表示什么意思?從而讓學生認識到小數和分數有密切的聯系,也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學生對新知識的陌生感。

  第二步:出示1.52、0.25、0.365、121.32這些小數讓學生讀同時教師板書:

  1.52讀作一點五二

  0.25讀作零點二五

  0.365讀作零點三六五

  121.32讀作一百二十一點三二

  這時教師指出:小數中間的點叫做小數點,以小數點為界,小數點前面的部分叫做整數部分,后面的部分叫做小數部分。此時,讓學生討論:小數讀法和整數的讀法有什么不同點和不同點?全班交流后,使學生明確:小數的整數部分就按整數的讀法來讀,小數部分依次讀出各個數字即可。

  第三步:小數的寫法。教師讀數讓學生在練習本上寫出來,寫完后集體訂正,總結小數的寫法。

  第四步:小數的意義。出示課件,引導學生分析:把一個正方形平均分成10份,陰影部分占其中的一份,用分數怎樣表示?()兩份呢?()五份呢?()

  師:這里的以用分數表示0.1、0.2、0.5,和分別表示2個和5個,0.2里面2個0.1,0.5里面5個0.1.由此可以看出,小數和分數的意義是一致的,它們只是形式不同而已。同理,把一個正方形平均分成100份,其中1份有分數表示,也可以用小數0.01表示。25份用表示,也可以用小數0.25表示。0.25表示25個0.01。如果把一個正方形平均分成1000份,其中一份用什么分數表示?引導學生說出,365份用什么分數表示?小數呢?像0.1、0.25、0.365……這樣表示十分之幾、百分之幾、千分之幾……的數,叫做小數。然后出示以下習題讓學生說出表示的意義。0.21、0.75、0.56。

  第五步:引導學生認識數位順序表。出示數位順序表,讓學生觀察:從這個數位順序表,你可以讀出哪些信息?引導學生得出小數點左邊依次是個位、十位、百位……表示幾個一、幾個十、幾個百……,小數點右邊依次是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分別表示幾個0.1、0.01、0.001……。

 。ㄈ、說鞏固練習

  用課件出示課本51-52頁的練習題,有針對性的進行訓練,鞏固所學的知識。

  (四)、說課堂小結

  通過今天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五、說板書設計

  小數的意義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和難點,所以板書出來,這樣設計,重點突出,一目了然。

說課稿 篇5

  一、 說學生

  《比的化簡 》是北師大版實驗教材第十一冊第四單元第二節(jié)的內容。在此之前,學生已學習了比的認識,這為過渡到本節(jié)的學習起著鋪墊作用。本節(jié)內容是比的化簡部分,因此,在本章中有承上啟下的作用。

  二 說內容

  《比的化簡 》是北師大版實驗教材第十一冊第四單元第二節(jié)的內容

  三、說教學目標

  根據上述教材結構與內容分析,考慮到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心理特征 ,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1、在實際情境中體會化簡比的必要性,進一步體會比的含義。

  2、會運用商不變的性質或分數的基本性質化簡比,并能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通過對問題的探究,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索問題的能力、發(fā)散性思維能力和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目標

  1、經歷比的基本性質的探索過程,引導學生初步認識從“特殊”到“一般”的規(guī)律,將未知轉化為已知,合理運用歸納思想、整體思想,發(fā)展學生的逆向思維,滲透探索問題的思想與方法。

  2、在形成猜想與作出決策的過程中,形成解決問題的一些基本策略,發(fā)展實踐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1、本節(jié)課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高高興興地進入數學世界,在探索中激發(fā)興趣,從發(fā)祥地中尋找快樂。

  2、由舊知識引入新知識,培養(yǎng)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并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3、通過由舊到新、由新到舊的訓練發(fā)展學生主動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識。

  三、說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比的化簡的方法。通過同學們自主探究,突出重點

  難點:運用比的化簡,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四、說教法

  數學是一門培養(yǎng)人的思維,發(fā)展人的思維的重要學科,因此,在教學中,不僅要使學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學生“知其所以然”,

  《新課標》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本節(jié)課有分數的基本性質作為基礎 ,我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學方法。注重學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的知識建構。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組織形式,引導學生親身經歷探索過程,使學生在探索過程中有所發(fā)現,有所爭議,有所創(chuàng)新,互助互學,構建活動化教學過程。

  五、說學法

  “教法為學法導航,學法是教法的縮影!辫b于這樣的認識,在強調教法的同時更注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根據本節(jié)課的特點,主要采用合作交流法。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主要方式,也是當今數學教學提倡的學習方向。通過學生的團結協作,自主探索,討論交流,培養(yǎng)學生的團結合作精神,激發(fā)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通過猜想——合作交流驗證——發(fā)現;即在教學過程中創(chuàng)設教學情景,注重教師的導向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

  六:教具準備:

  情境圖 多媒體課件

  七:教學程序

  一、復習鋪墊,激趣引新。

  [設計意圖:比的化簡是在學生已經學習分數的意義以及分數與除法關系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通過復習這部分知識有利于新課的認知。]

  (二)激趣,揭示課題。

 。墼O計意圖:通過老師激趣、讓學生猜想,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為學生主動探究加點動力。]

 。ㄈ┎孪耄喝绾位啽扔姓l知道?

  二、探索新知。

  活動一:學一學。

  課件出示主題圖:淘氣和笑笑的對話。

 。墼O計意圖:高年級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非常重要,讓學生帶著思考題自學看書,學習有目的性、針對性,提高學生自學的質量。]

  活動二:說一說。(反饋看書、自學情況)

  1、學生匯報比較方法,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同時教學比的化簡的方法。

  師小結:通過化簡我們知道:淘氣和笑笑兩人調制的蜂蜜水一樣甜。把40:360化成1:9這個過程就叫比的化簡。下面哪個同學能把剛才化簡比的過程說一遍。

  生說,師再課件出示比的化簡的方法,然后引導學生找出句子中的重點詞句,分析什么叫“最簡整數比”。

  2、比的化簡與分數的約分有什么區(qū)別?引導學生說出: 比的`前項是分子,后項是分母,約分是寫成最簡分數,化簡比到最后應化成最簡整數比。

 。墼O計意圖:根據思考題中的3個問題展開,讓學生逐一說一說,任務明確、思路清晰,學生忙而有序,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積極性。]

  師過渡:關于化簡比,同學們是不是掌握了呢?我們進行幾道練習。

  活動三:練一練

  14:21 0.5:2.5 :

  課件出示思考討論題:

  A、3道題有什么不同點,它們各用什么方法進行化簡的?

  B、1、2題化簡比的過程中,比的前項和后項如何變化的? 。

  C、比的化簡與求比值有什么區(qū)別?

 。1)生:練習,討論。

 。2)反饋,集體訂正。(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課件出示):

  整數比:可以根據商不變的性質或像分數約分那樣進行化簡。

  小數比:可以先利用商不變的性質將其轉化為整數比,然后再化簡。

  分數比:可以前項除以后項,再根據比值寫出最簡單的整數比。;

  生3:回答討論題第2、3題。

 。3)回顧:關于比的化簡的方法,哪位同學能完整地告訴大家?[生說師課件出示比的基本性質:比的前項和后項同時擴大或縮小相同的倍數(0除外),比值不變。]并驗證新課開始前那位同學的猜想。

  (4)質疑問難:學了今天的知識,你還有什么不清楚的地方?(求比值與化簡比有什么區(qū)別?)

  [設計意圖:在學生初步理解了比的化簡的方法基礎上讓學生練習三種不同情況的化簡比,加深學生對比的化簡方法的理解和運用。]

  三、課堂總結。

  今天你學會了什么知識?

  四、分層練習。

  1、化簡比。15:21 0.12:0.4 0.7 : 0.08 1:

  2、連一連,完成P53的第1題。

  3、聯系實際:數數我們班的人數,你能發(fā)現有關比的哪些知識?

  4、請選擇!

 。1)0.75:0.1化簡后的最簡整數比是( )。

  A、7.5:1 B、75:10 C、15:2

 。2)比的前項是8,后項是2,比值是( )。

  A、4:1 B、4 C、1:4

 。3)4和它的倒數的最簡整數比是( )。

  A、4:1 B、1:4 C、16:1

  5、(靈活題)大正方形邊長是4厘米,小正方形邊長是3厘米。

  大、小正方形邊長的比是( ),比值是( );大、小正方形周長的比是( ),比值是( );大、小正方形面積的比是( ),比值是( )。

  [設計意圖:通過練一練,提高學生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實現三維目標的整合。]

說課稿 篇6

  一、說教材

  1、 分析教材

  生產、生活離不開能源,新能源的開發(fā)與利用已經成為當今社會科技進步與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新焦點。本節(jié)課《能源》是初中物理最后一章第一節(jié),教材從能源的利用出發(fā),要求學生了解能源的有關知識。

  2、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不多,共兩個部分。分別是:人類利用能源的歷程;21世紀的能源趨勢。

  3、教學重點是能源以及能源的種類。。教學難點是通過學習,了解按照不同的標準對事物進行分類的這種認識活動和研究方法。

  二、說目標

  1.常識性了解:什么是能源;什么是一次能源、二次能源。 2.通過自學、相互交流,認識能源與人類生活的關系。3、通過教學,培養(yǎng)學生熱愛自然的情感,提高節(jié)能意識。

  三、說教學過程

  一、 新課引入

  這節(jié)課一開始,多媒體出示三線水電站的一張圖片,簡述三峽水電站的情況,提出問題:三峽水電站是如何發(fā)電的?接著多媒體展示三峽水電站發(fā)電原理圖,介紹三峽水電站的發(fā)電過程,說明能量對人類生產生活的重要性,引入本節(jié)課的學習。

  二、導學達標

  學習過程分為兩部分:

 。ㄒ唬┳灾鲗W習

  學生閱讀教材166—169頁, 了解能源利用的'歷程以及21世紀的能源發(fā)展趨勢,常識性了解什么是能源、化石能源、一次能源、二次能源。完成導學案上的相關內容,并檢測自學。

 。ǘ┖献鲗W習

  這部分學習過程中設置了四個問題,通過同桌間的相互交流,加深對本節(jié)課的進一步理解。這四個問題依次是:1、談談能源在人類歷史發(fā)展過程中的重要作用。2、結合生產和生活上能源的使用情況,對能源進行分類。3、隨著人類增加和經濟的發(fā)展,能源消耗持續(xù)增長,會不會出現“能源危機”?應如何解決?4、作為中學生,對于節(jié)約能源我們應該怎樣做?

  三、當堂檢測

  本環(huán)節(jié)設置了五道練習題,學生獨立完成學案上的檢測題后,教師投影答案,對出錯和疑問較多的地方進行講解。

  四、課堂小結

  對應本節(jié)課的目標,總結本節(jié)課的內容,師生共同構建本節(jié)課的知識體系,使學生對本節(jié)課所學知識有整體的把握,。構建體系時以屏幕投影的方式完成。

  五.教后反思

  本節(jié)課的內容看起來比較簡單,是能源的一個系統認識。由于我們在以前的學習中已經接觸過許多種類的能源,所以學生會感覺比較容易理解。但是本節(jié)課中又出現了一些新的能源名詞,有些容易理解,如化石能源,但是有一些卻不太好理解,比如一次能源中的核能,就不是那么容易理解了,我本節(jié)課的成功之處是學生對于教材中涉及到的能源、化石能源、一次能源、二次能源的概念掌握較好,對于能源的利用歷程和21世紀的能源發(fā)展趨勢有了一定的了解。課堂練習題能獨立完成,掌握較好。

  不足之處:

  1、整堂課總體看來顯得內容不是很充足,這與知識點的量少有一定的關系。

  2、只注重了課本知識的學習掌握,對課外知識的拓展不夠,由于擔心時間不夠,對能源的利用及能源的優(yōu)缺點,能源與社會只局限于表面,沒有進一步挖掘。

  3、缺乏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及對時事的關注和了解,認識到世界的能源危機,從情感上讓學生感知加強國防力量的重要性。

  4、這節(jié)課主要是情感教育,在整個過程中,雖然對整個過程進行細致的準備,卻往往未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合作學習這一環(huán)節(jié)設置了四個探究問題,但留給學生的學習時間很少,沒能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說課稿 篇7

  《問說》屬于高中語文第二冊第六單元,是一篇自讀課文,F就教材、教法、學法教學程序四方面加以說明。

  一、 說教材

  1、 教材在本單元的所在位置及教學目的

  第六單元是文言文單元,前兩課講讀課文《勸學》和《師說》都是論證學習的,是講讀課文,這篇是課內自讀課文!秵栒f》和《師說》的體裁都是“說”。學習這幾篇課文可以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學習的重要性,端正學習態(tài)度。特別是這篇課文對指導學生勤學好問有積極的意義。在寫作方法上這幾課都有比喻論證和對比論證方法,可以借此訓練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

  2、教材的重點和難點

  這篇的重點是掌握正反論證、比喻論證,掌握若干活用詞。這一篇古文雖說寫于晚清,但是桐城派古多艱深,篇幅長,生字多。因此,要求學生加強預習,在課前掌握生字生詞。

  二、說教法

  既然是自讀課文,可以從知識遷移方面考慮,采取比較閱讀的方法,指導學生課內自學。教師在指導時,仍要重視誦讀,使學生讀出語感,和《勸學》、《師說》加以比較,進一步掌握比喻論證和對比論證方法。具體做法如下

  朗讀法――粗知課文了解內容。

  討論法――深入理解掌握意義

  比較法――區(qū)分異同認識特點

  練習法――實踐歸納掌握字詞

  三、說學法

  學生學習這一課,遇到的典故多,對此通讀,知其大意即可應結合實際理解問與學的關系,重在誦讀,歸納比較。配以練習,突破難點。除了掌握比喻論證和對比論證方法,還應對常用字文言實詞進行歸納整理。

  四、說教學程序

  1、布置預習,朗讀課文。結合預習提示和注解,粗知課文大意。劃分段落層次,找出論點論據。

  2、 導入新課,由《師說》從師而問引入《問說》由勸學即勸問引入《問說》,并指明《師說》《問說》同屬“說”,一種議論文體裁。

  3、 引導學生歸納內容要點。第一段的內容要點是“問與學相輔而行者也”,這是全文的中心論點!昂脤W而不勤問非真能好學者也”,是推論。第二段論證“問與學相輔而行者也”!捌破湟伞薄扒笠坏谩薄百Y切磋”這三個作用概括出“好問則!。第三段古人“虛中不斷完善”“三代以下有學無問”第四段今人不好問的'原因表現和危害,“為害于心術者大”。第五段今人不善問的表現。第六段從反面論證問與學相輔而行的關系。第七段總括全文。

  4、 引導學生比較《師說》《問說》的相同處。

  題目都有說,《師說》《問說》

  都勸人們要虛心學習,要向各種人學習。

  都反復運用對比的方法。

  都是內容質樸,多排偶句,整散結合。

  比較不同點

  《師說》強調從師的重要性,學必有師,《問說》強調問的重要性,學必好問!稁熣f》對比對象繁多,參比內容單一。都是“不恥相師”與“恥學與師”。《問說》對比對象單一但對比內容繁多。

  5、 歸納詞的活用。

  6、 學生提問教師解疑。

  7、 總結學習要勤學好問,要掌握正反對比論證.

說課稿 篇8

  教學內容

  人教版品德與社會三年級下冊第二單元《我們共歡樂》里第一課《不一樣的你我他》

  教學設計的理念或思路

  1、從兒童身心發(fā)展的階段特點看,三年級學生仍具有較強的自我中心意識,也正處于自我中心轉向開始了解他人的發(fā)展階段。

  2、本單元根據三年級兒童的特點,旨在使兒童通過換位思考,理解他人的情感和想法。

  3、從學生的真實世界入手,激發(fā)學生的真實情感,品味真實感受。

  學情分析

  三年級孩子已經具有較強的自我中心意識,讓學生認識到他人的存在及與自己的不同,能夠尊重別人的選擇,了解每一個人都是不同的,都有優(yōu)缺點,是一起組成了美麗的校園。

  教學目標:

  1、了解自己的特點,意識到每個人各有不同。

  2、能夠通過具體事物認識到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選擇和想法,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想法和選擇。

  3、觀察同學和自己身上的閃光點,感受大家的不同給集體帶來的豐富多彩,并為此感到驕傲。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了解自己,了解他人,意識到每個人各有特點。

  教學難點:

  學會與人和睦相處

  教學準備:

  1、生:彩筆,鉛筆,自畫像等

  2、師:小星星卡片,面具,課件等

  教學過程:

  一、感知差異,鋪墊差異基調

  1.揭示課題

  我和他一樣嗎?和你一樣嗎?看來你我他都不一樣,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不一樣的你我他。

  2.情境激趣

  你們看,這三個小朋友,也長得不一樣,他們每天一起學習,一起玩游戲,非常快活?墒怯幸惶,女巫突然降臨到了他們身邊,對他們施了魔法,讓他們的樣子完全一樣。他們非常痛苦,因為沒有人可以分清他們了。你們愿意幫助他們嗎?女巫說,要解救他們,就必須出色完成五個任務。同學們對自己有信心嗎?

  3.任務一:聽一聽

 。1)請認真聽三組聲音,全部播放完畢后,把名字按順序寫下來。

 。2)從這個任務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4、任務二:猜一猜

 。1)請認真觀察同學的自畫像,猜一猜“我”是誰,并說一說理由。

 。2)從同學們的自畫像中,你發(fā)現了什么?

 。3)師總結

  [意圖:這里的聽一聽,猜一猜的`兩個任務,是從真實存在的事物入手,對差異進行感知,既是“預熱”也是為繼續(xù)下去的學習做堅實的鋪墊。]

  二、發(fā)掘差異,達成差異共識

  1.任務三:夸一夸

  說一說自己身上的特點,夸一夸同學身上的優(yōu)點。

  (1)說自己

 。2)夸同學

  (3)比較不同

  2.評出班級里的小明星

  同學身上的優(yōu)點這么多,讓我們來評出自己心目中的小明星吧。

  [意圖:盡管孩子們“朝夕相處,同學習同歡樂”,但很少有孩子相互贊美。所以,此時孩子們都能極為樂于接受老師提出的這頗具趣味性的建議,從中感受人與人之間的不同,抒發(fā)心中的真實情感,為達成差異共識提供了感性認識。引導學生談同學差異的閃光點給班級帶來引以自豪的人和事,這不只是談差異,也升華了同學間差異存在的再認知,更提升了同學間和諧相處的理性認識。]

  三、禮贊差異,領略差異風采

  1.任務四:畫一畫

  同學們相互之間已經發(fā)現了你我他的聲音、長相、優(yōu)點各自差異。(板書:優(yōu)點)現在通過小組的力量來完成第四個任務。

 。1)活動準備

  給每個小組分發(fā)一個面具,一盒水彩筆,一支鉛筆。

 。2)活動要求

  小組合作,5分鐘內給面具畫上精美的圖案,音樂停,畫筆止。

 。3)作品展示

 。4)談感想:當別人的想法和我們不一樣時,怎么辦?

  2、任務五:演一演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長,請你展示出自己與眾不同的一面吧。

 。1)才藝展示

 。2)用掌聲禮贊差異

  (3)看了同學們的精彩表演,你覺得我們的班級是個怎樣的集體?

  3、總結

  因為你們出色地完成了任務,所以三個小朋友被解救出來了,他們非常感謝你們。老師也非常感謝你們,是你們的不一樣,讓我們的班級體如此精彩。當然,在你們身上還有許多不一樣,讓我們尊重每一個人的不一樣,去創(chuàng)造更多的精彩吧!

  [意圖:好奇、好動、好勝,追求差異是孩子們共有的天性。這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計,為孩子們差異的展示搭建了平臺,留足了空間,讓學生真實展示差異,真正領略差異。]

說課稿 篇9

  一、說教材分析

  《抵抗彎曲》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教科版)小學科學六年級上冊《形狀與結構》單元的第一課。本單元選取了幾種最常見的形狀結構,聯系學生身邊熟悉的事物,由淺入深地進行探究,最后進行綜合和應用。作為本單元的起始課,《抵抗彎曲》的學習首先引導學生研究橫梁的寬度、厚度與抗彎曲能力的關系,在知識和探究技能方面為本單元的后續(xù)研究奠定了基礎。

  二、說教學環(huán)節(jié)

 。ㄒ唬┯谩傲骸、“柱”搭建,探尋建筑科學

  出示兩木塊,介紹“柱”,再引出“梁”。由學生選擇不同材料、寬度、厚度、長度的梁做橋面,搭一座橋。引出課題:抵抗彎曲。用有結構的材料導入新課,有利于思維發(fā)展起點的建立。

 。ǘ⿵膯栴}出發(fā),走近橋梁結構

  猜測是展現學生前概念的好時機。通過猜測可以了解學生對要研究的內容已有的認知,有時也能引發(fā)認知沖突。本課的猜測主要有兩部分。

  1.紙橋的抗彎曲能力與什么有關

  在執(zhí)教過程中,將書中的“橫梁的抗彎曲能力與什么有關”轉換成了“紙橋的抗彎曲能力與什么有關”,能更好地承前啟后,與實驗設計緊密聯系起來,有利于思維發(fā)展的連續(xù)性。這部分的猜測有兩方面的意義:從整個單元看,這是本單元的起始課,通過這課可以了解學生對本單元內容的元認知,如學生認為紙橋的抗彎曲能力與紙橋的材料、紙橋的形狀等有關,這些內容就涉及到接下來要研究的《形狀與抗彎曲能力》及后面的幾課內容;從本節(jié)課來看,這些相關量是實驗設計中必須要考慮到的內容,如紙橋的材料、橋墩間的跨度……這些變量既是單元學習的部分內容,也是本節(jié)課需關注的變量。

  2.猜測紙橋能承受幾個墊圈

  在研究“紙的寬度與抗彎曲能力”和“紙的厚度與抗彎曲能力”兩個實驗時,實驗前需先猜測紙橋能承受幾個墊圈。在猜測中,可以看出學生對這些變量的理解。這種猜測并不是盲目的,在研究“紙的寬度與抗彎曲能力”實驗中,書中有這樣一句話“第一次測試后,先預測,再實測紙的抗彎曲能力,記錄下數據!蔽覀兛梢钥吹剑谝淮螠y試前,學生對紙橋的抗彎曲能力并沒有感性認識,因此沒有猜測,因為這種猜測沒有價值,而在第一次測試后,學生有了感性認識,開始預測2倍寬紙橋的抗彎曲能力。在研究“紙的厚度與抗彎曲能力”實驗時,猜測1倍、2倍、3倍厚的紙橋分別能承受幾個墊圈更是有目的的。學生在猜測中一般都認為和前一個實驗數據相近,實測后學生會發(fā)現與原先猜測的數據相差很大,因而學生會很自然地得出增加紙橋的厚度可以大大增加它的抗彎曲能力。如果沒有這個猜測,或是猜測目的不明確、走形式,學生在得出結論時就沒這么順暢了。

  (三)從數據著手,探討實驗結論

  猜測如果僅以單獨的形式存在就大大削弱了它的價值。猜測一個很重要的目的就是為了引起認知沖突。在猜測階段可以引發(fā)認知沖突,在實驗結果出來時,與猜測的比較也可引發(fā)認知沖突。當然這種比較并不需要大張旗鼓,只要學生在實驗前教師一句輕輕地提示:實驗后與猜測比較,你有什么發(fā)現?在研究“紙的寬度與抗彎曲能力”實驗中,學生在實測數據與猜測數據的比較可以發(fā)現,紙的寬度增加一倍,它的抗彎曲能力增加了許多,接近于成倍增加,雖然我們只要求定量研究和定性分析,但對于發(fā)展較快的學生而言,可能會通過這些數據做出定量的猜測,這不正是我們希望看到的嗎?而研究“紙的厚度與抗彎曲能力”實驗中,實測數據與猜測數據的比較更讓學生驚奇地發(fā)現:紙橋厚度增加一倍,承受墊圈的個數竟能達到這么多!這種震撼對學生來說是十分深刻的。

 。ㄋ模樯罘⻊眨鉀Q實際問題

  增加厚度可以大大提高橫梁的抗彎曲能力,但是這種方法需要增加橫梁材料的用量,會增加成本。這也是通過增加厚度來提高抗彎曲能力的局限性。有什么方法在不增加橫梁材料用量的情況下,能提高材料的抗彎曲能力呢?本問題作為學生的課后研討任務出現,能夠始終以發(fā)展學生思維為主線,教會學生一些科學的思維方法,并為下節(jié)課的教學埋下了伏筆。

  三、說設計理念

  小學科學教學內容有著豐富、生動的現實生活背景做支撐,我們要建立起“生活科學”的理念,以課程標準為指導,大膽應用生活中的素材,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主動建構活動,激勵起學生內在的學習動機,促使學生進入“我要學”的積極狀態(tài),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同時,建構主義的科學觀認為,學生并不是空著腦袋走進教室的。教學的基礎是學生的現在發(fā)展區(qū),分析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和生活經驗、了解學生的.前概念,是確定教學目標、教學重點的前提和基礎。

  提供有材料的典型材料、促進有效探究是本節(jié)課教學的關鍵。材料引起學習,材料引起活動。學生與材料的親密接觸是科學活動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蘊含著典型的科學概念的材料也會讓學生碰撞出思維的火花,帶給不同水平的學生不同層次的體驗和經歷。

  整堂課的教學設計,我旨在體現新課標倡導的自主探究的科學精神,體現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即讓出時間讓學生去質疑、思考,讓出機會讓學生去體驗、實踐,讓出講臺讓學生去展現、表達。只有學生親身感受了整個過程,他們才會對知識有更深印象,才能把新學的知識納入到自己的知識體系中,這才叫體現以學生為本的課堂教學,而這,也是我校一直倡導的“讓學”教育思想。

  四、說板書設計

  以上就是我對“抵抗彎曲”這一課的理解和設計。最后,我想借用蘇聯科學家阿?費爾斯曼的一句名言結束我今天的說課。我將在科學教育的路途上,勇敢前行,點燃學生探索未來世界的激情和熱情!

說課稿 篇10

  一、說教材

  《拔蘿卜》是一個古老而又經典的小班語言教材,這個故事選用了小朋友生活中比較熟悉的人物和動物,故事的主要結構特點是情節(jié)有趣單一、語言的重復性,正好適合小班幼兒喜歡熟悉而單一事物的心理需求。小班幼兒在團結友愛, 整理東西方面自覺性不強,缺乏合作意識,而故事中體現出了,遇到困難要齊心協力互相幫助,人多力量大的教育思想。因此我選擇了這個故事。

  二、說目標

  引導幼兒接觸優(yōu)秀的兒童文學作品,使之感受語言的豐富和優(yōu)美,并通過多種活動幫助幼兒加深對作品的體驗和理解;谝陨蠈τ變旱姆治,教材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在老師的引導下能學說故事中的主要對話。

  2、積極參與游戲,并大膽的表現自己。

  3、知道人多力量大的道理,有同伴間相互合作的意識,體驗獲得成功的歡快情感。

  說重難點:

  在活動中小班幼兒年齡較小在語言表達方面不太完整,重點

  就是理解故事內容,學說故事中的主要對話。難點就成了幼兒能積極參與游戲,并能大膽的表現自己。

  三、說活動準備

  活動前的準備

  1、通過游戲體驗拔蘿卜的感受。

  2、為幼兒創(chuàng)設一個《拔蘿卜》的表演區(qū)。

  活動中的準備

  1、《拔蘿卜》課件。激發(fā)幼兒欣賞故事的好奇心和表演故事的欲望。

  2、故事中六位人物和動物的圖片。能分清楚故事中都有誰,以及他們的出場順序。

  3、游戲角色的頭飾及場景的布置。為了讓幼兒更快的融入到所扮演的角色中。

  四、說教法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因此,在本活動中,教師不僅要用生動的語言,神秘的動作來感染幼兒以外,還要積極調動幼兒的積極性,于是我采用了以下教學方法: 情景教學法、表演游戲法、提問法。

  1、情景教學法

  :我嘗試打破以往僅用圖片進行故事教學的傳統模式,而是用動畫的形式,更吸引幼兒,便于幼兒對故事的理解。再通過頭飾和場景的布置讓幼兒置身于真實的環(huán)境中進行表演, 更好的感受拔蘿卜的樂趣,在情景游戲中發(fā)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說課稿】相關文章:

地理說課稿-《大洲和大洋》說課稿07-12

高中漢語說課稿《我很重要》說課稿06-29

尊嚴說課稿01-17

《臺階》說課稿01-23

《繁星》說課稿01-23

散步說課稿01-26

《爬山》說課稿01-26

《金子》說課稿01-20

《琥珀》說課稿01-20

《鯨》說課稿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