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wǎng)>教學文檔>說課稿> 美術說課稿

美術說課稿

時間:2022-06-26 23:17:42 說課稿 我要投稿

【必備】美術說課稿范文合集10篇

  作為一位優(yōu)秀的人民教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說課稿,說課稿可以幫助我們提高教學效果。怎樣寫說課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美術說課稿10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必備】美術說課稿范文合集10篇

美術說課稿 篇1

  一·活動內容。

  美術活動是幼兒園藝術教育的手段之一。通過美術活動可以培養(yǎng)幼兒的美術興趣,使幼兒初步感受美和表現(xiàn)美的能力。我考慮到小班幼兒年齡小的問題,他們對身邊的事物充滿了好奇,喜歡觀察,喜歡動手學著做。在日常生活中,幼兒對夏天常用到的扇子很感興趣,對它的造型,圖案都很好奇。為此,我涉及了這次的《扇子》欣賞活動。 二·活動目標。

  《綱要》對于藝術教育目標的要求是:喜歡參加藝術活動,能大膽的表現(xiàn)自己的情感和體驗,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藝術表現(xiàn)活動。結合小班幼兒年齡特征及教材本身的特點,我為此制定的三個目標。

  1·了解扇子的種類,知道扇子的作用。

  2·樂于感受扇子的美。

  3·能夠從不同角度(材質、造型、圖案 、色彩)欣賞扇子,并用語言描述。

  重點:能用自己的語言描繪自己的扇子是什么樣的。

  難點:能夠和音樂跳扇子舞。

  三·活動準備。

  1·經(jīng)驗準備:為了讓幼兒實現(xiàn)對扇子有一個初步的印象,我請家長事先帶小朋友觀賞扇子,予以初步介紹。

  2·物質準備:根據(jù)內容及目標的需要,我為此讓每個小朋友都帶一把扇子來班級。以及我準備了;輕音樂一段,播放器。 四·教學方法。

  建立起各種學習內容之間的聯(lián)系,加深他們對扇子的認識,并樂于感受扇子的美。為了達到預定的教學效果及考慮幼兒的年齡特征,本活動運用了示范與范例法,觀察分析法,操作法來幫助。 五·活動過程。

  根據(jù)幼兒的年齡特征和本活動的'目標要求,我設計了以下幾個環(huán)節(jié)。首先,觀賞扇子實物,引發(fā)幼兒興趣。其次,幼兒觀察扇子,上臺說一說你的扇子的不同點,并分組與同伴交流討論扇子的不同點。接著,老師提問,扇子還有什么作用。最后,播放音頻,先請幼兒觀賞老師的扇子舞,在請幼兒和老師一起跳扇子舞,感受扇子的美。 下面是對每一個環(huán)節(jié)的具體說明:

  1·觀賞不同的扇子實物,引發(fā)幼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老師出示扇子實物,請小朋友上臺感受扇子帶來的風來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從而老師就可以說“扇子一搖啊,就會給我們帶來風,誰想來感受一下?”

  2·了解扇子的種類,知道它們的不同點。

  我想教師幼兒相結合的示范講解法會更直觀的讓幼兒知道了解扇子的的不同點在哪里,該如何用語言表達。所以老師會先請個別幼兒從扇子的材質,圖案,造型,色彩等方面介紹自己扇子。為下面的分組討論奠定基礎。

  3· 幼兒分組交流討論,教師巡回指導。

  在幼兒交流討論時,我想教師應該指導幼兒應用已有經(jīng)驗,發(fā)揮想象,并適時給與偶爾鼓勵和引導,老師還應對幼兒進行個別指導,讓幼兒在不同水平上得到發(fā)展。這樣有助于幼兒樹立信心和討論過程的順利開展。這樣老師可以說“小朋友們就回到自己的位子上,告訴你的同伴,你喜歡你的扇子嗎?它是什么樣的?”

  4· 教師提問,扇子還有什么其他用途。

  這個環(huán)節(jié)重點在于讓幼兒知道原來我們的扇子不僅可以給我們扇涼,還可以掛在墻上裝飾房間,也可以用扇子來跳舞!

  5· 播放音頻,先請幼兒觀賞老師跳是扇子舞,再請幼兒與老師一起跳扇子舞。

  這個環(huán)節(jié)的大部分時間放在幼兒的觀賞和親身體驗中。銜接上一個環(huán)節(jié),讓幼兒對扇子的作用有一個跟直觀的印象,也能親身體驗扇子的美并享受欣賞扇子舞當中的樂趣。

  6·活動結束。

  讓幼兒在自由舞蹈以后結束活動。

美術說課稿 篇2

  一、設計思路

  冬天到了,雪花漫天飛舞,像鵝毛,像紙片,像棉花……紛紛揚揚,一下子,馬路邊,屋頂上,樹上全掛滿了雪花,頃刻間,這個五彩的世界穿上了銀裝,變成了雪白的一片。面對這一切,孩子們充滿了喜悅,充滿了驚訝。正是借助于孩子們這樣一個心境,設計了《下雪天》這一課。

  本課在設計時注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新課標指出:美術教育是我國所有公民在中小學階段必須接受的,而不是一部分人,要使這種全體性成為可能,關鍵在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游戲活動、欣賞、交流、體驗等一系列活動達到這一目的。同時,探究性學習也是美術學習的一種好方式,所以,在教師示范完后安排了這一環(huán)節(jié):請學生欣賞思考這些雪花各有什么不同?該怎么剪?并試著剪一朵。讓學生能通過觀察、分析、實踐,最后掌握不同雪花的剪法。

  二、教材分析

  本課屬于"造型。表現(xiàn)"學習領域,通過本課的學習,要讓學生感受冬天,感受雪,體會雪給人帶來的喜悅之情。在一系列的活動中,學習表現(xiàn)雪景的方法,創(chuàng)作出不同造型的雪花,并通過集體合作表現(xiàn)、創(chuàng)造一個有意義的'冬天。

  本課內容分成四部分,第一部分為名畫欣賞,關維曉的《雪野》和莫奈的《鵲鳥》,引導學生觀察下雪時及雪停了時各種事物的變化。第二部分為欣賞不同雪花的造型,感受六角形的雪花。第三部分為剪紙步驟,示范折三折的雪花如何制作。第四部分是一幅小朋友在創(chuàng)作雪景圖的照片,為學習活動提供具體的場景,激發(fā)學習的興趣。

  在實際教學中,因為主要是表現(xiàn)下雪時的情景,所以第一部分內容只是選取了關維曉的《雪野》作為欣賞的對象。第二部分內容基本保持不變。第三部分改成教師實際操作示范,這樣學生觀察得更清楚一些。第四部分則去掉了。在教學順序上,也作了部分調整,即第二部分內容與第三部分內容調換了一下,同時,根據(jù)實際需要,作了一些適當?shù)脑黾,目的在于便于教學,更好地激發(fā)學習的興趣。第一幼兒教育幼兒教育網(wǎng)

  三、學情分析

  大部分的學生都看到過下雪,都感受過下雪的景象,能表現(xiàn)雪景應該不成問題,關鍵是剪團花的技法掌握。由于學生還沒有"角"的概念,因此在折紙時會遇到困難,折完后,在畫的時候,要注意繪制的角度與大小,剪時也要細心,不要剪斷,否則前功盡棄。在整個過程中,學生主要通過觀察欣賞、交流體驗、探究學習、集體合作、游戲活動等形式完成學習任務。

  四、教學目標

  1、觀察雪花和下雪的樣子,初步學習剪團花的基本方法和知識。

  2、學習折、剪、貼、添畫或拼貼的方法,通過集體合作的形式表現(xiàn)雪景,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和與同伴合作的能力。

  3、通過引導學生對下雪天的觀察、回憶、思考、想象與討論,使學生感受雪景的美,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對美麗大自然的熱愛。

  五、重點難點

  重點:

  通過觀察,學習用剪團花表現(xiàn)手法創(chuàng)作出不同造型的雪花。通過集體合作,用剪、折、貼、添畫或拼貼的方法表現(xiàn)下雪天的情景。

  難點:

  根據(jù)學生已有的經(jīng)驗,通過觀察、想象和創(chuàng)作表現(xiàn)有生活情趣的雪景,剪團花時折、畫、剪三步的處理與掌握。

  六、教學策略與手段

  本課在設計時盡可能地運用有趣的教學手段,如謎語、游戲、音樂等,通過多媒體增強對形象的感受能力與想象能力。教學中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強調學生的感受與體驗,通過探究學習、合作學習達到學習目的。

  七、課前準備

  1、學生:白紙、剪刀、膠水、各色彩紙、繪畫工具

  2、教師:課件、范作、白紙、剪刀、背景紙

  3、環(huán)境設計與布置:運用藍白色調,營造冬天潔白與寧靜的氛圍,并在教室周圍適當張貼與"冰天雪地"有關的圖片。

  4、教學用具的設計與準備:準備一些備用的白紙、彩紙、藍色的背景紙以及相關的課件。

  八、教學設計

美術說課稿 篇3

  尊敬的各位老師,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說課的課題是《老人與兒童》,選自蘇少版美術教材第三冊第十七課。

  下面我主要從教材分析、教學方法、教學過程以及板書設計四個方面來介紹我的教學設計。

  一. 說教材

  本課屬于造型·表現(xiàn)領域。

  小朋友們與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之間特別親近,經(jīng)常發(fā)生一些有趣的事情,學生對這些發(fā)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都非常熟悉,創(chuàng)作起來得心應手。同時還可以在教學過程中自然滲透尊老愛幼的傳統(tǒng)美德教育。( 我在這一課主要是讓學生通過觀察、欣賞、比較來討論老人與兒童的特點,根據(jù)自己的經(jīng)歷或想象描繪一幅關于老人與兒童的繪畫作品,從中體驗繪畫的快樂。)

  在本冊教材中,只有本課提醒學生用線描來表現(xiàn)作品。對于二年級學生來說,過于專業(yè)的線描知識可以不作太深入地探討,只要求他們能結合所學的《畫觸覺》中運用不同線條、不同點的結合表達自己的感官感受,進一步培養(yǎng)他們的觀察能力和感知能力,運用長短交替、流暢圓潤、粗細不一的線條,充分表現(xiàn)出老人面部的粗糙感和兒童的細膩圓潤感,更深入地學習線條質感的表現(xiàn)知識,也為以后學習專業(yè)線描畫打下基礎。

  1. 教學目標:

  依據(jù)課程標準,本著使學生提高對美的感受能力和藝術創(chuàng)造能力,培養(yǎng)學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為:

 、 認知目標

  了解老人與兒童不同的年齡特征和運用線條所體現(xiàn)的不同質感來表現(xiàn)出老人與兒童粗糙和細膩的不同外貌特征。

  ②技能目標:

  引導學生仔細觀察、自主探索、運用線描的手法表現(xiàn)出老人和兒童的面部特征及動態(tài)熟悉的生活情景,創(chuàng)作出構圖完整的繪畫作品。

 、 情感目標:

  通過各種感知,觀察,回憶,讓學生感受親情,培養(yǎng)學生尊老愛幼的品質。

  2.教學重點:老人和兒童不同特征的刻畫,通過創(chuàng)設老人與兒童在一起的情景,讓學生體驗美術創(chuàng)作的樂趣。

  3.教學難點:運用線條所體現(xiàn)的不同質感表現(xiàn)出老人與兒童粗糙和細膩的不同外貌特征。

  4.教學準備:

  教師:多媒體課件、范作等

  學生:美術用具,如水彩筆、彩鉛等

  二. 說教法

  細致入微的教材分析是教學目標得以實現(xiàn)的第一步,切實有效的教學方法運用又是關鍵所在。

  所以,圍繞以上的重點、難點,并且依據(jù)本課的性質及學生認知現(xiàn)狀,本課以營造良好融洽的師生互動氛圍為主線,創(chuàng)設的幾個不同的教學情景為線索,充分動用學生已有生活體驗,不斷采用觀察、比較、啟發(fā)、欣賞、歸納、示范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在圖片的比較中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與自覺性。在觀察老人與兒童不同的外貌特征這一過程中,我采用比較觀察法,在培養(yǎng)了學生的觀察比較能力的同時,又訓練了學生的探究創(chuàng)作能力。

  三. 說學法:

  我認為美術教學的根本目的不僅僅是讓學生完成一張美術作品,還要培養(yǎng)學生的感知力、探究力、創(chuàng)造力。因此,一堂好課,教法的運用是必要的、學法的指導更是值得推敲。

  造型是視覺藝術重要的表現(xiàn)形式,我充分利用學生已學過的用不同點、線表現(xiàn)觸覺的知識,引導學生抓住已學和將學領域中的共性,逐步深入的理解、掌握用不同的線來表現(xiàn)老人與兒童不同外貌的肌理感覺,并通過鼓勵學生聯(lián)系已有的生活情景,主動交流,激發(fā)興趣,在輕松愉快的學習環(huán)境中,自然展開回憶,并采用低齡段小朋友特有的線描表現(xiàn)形式進入美術創(chuàng)作的境界,感受到繪畫的樂趣。

  四.說教學過程:

  無論是教法,還是學法,都要全方位的滲透到教學過程中去。

  1. “大家來找茬”游戲導入

  師:下面是我們的游戲“大家來找茬”,小朋友比一比誰的觀察最細致,仔細觀察照片中女孩的臉、頭發(fā)等。一會兒,老師要給大家來一個“超級變變變”。(生:頭發(fā)變白,眼神變暗,牙變黃等)

 。ǘ昙墝W生擁有著無盡的活力和激情,以游戲的方式引起學生興趣。通過模像直觀,讓學生觀察對比年輕人變成老人的圖片,初步了解老年人面部特征。)

  師:對比老奶奶的照片,我們小朋友的臉有哪些特征?小朋友們也可以摸一摸自己的臉,是怎樣的觸覺。

 。▽W生通過對比觀察,認識到兒童的皮膚白白嫩嫩,眼睛大而有神等)

  再由教師總結因為年齡的差異,老人和兒童的臉部特征有所不同。順勢引出本課的課題《老人與兒童》。

  2. 探索與發(fā)現(xiàn)(課件展示)

  (1) 找一找

  師:找一找,老奶奶的臉上哪些部位的皺紋分布最多! (生:眼睛、嘴巴、臉頰)

  師:分別提問①長在額頭上的皺紋 抬頭紋

 、陂L在臉頰附近的皺紋 表情紋

  ③長在眼角旁的皺紋 魚尾紋

  通過臉部照片皺紋的特寫,讓學生了解到在畫老年人臉部皺紋時不是亂畫的,而是在不同的位置添加相應的皺紋。(教師貼出相應的范圖)

  師:你們看這位老爺爺最近很煩惱,他的頭頂光亮,好像一顆大燈泡!要是在漆黑的夜晚,他可用不著手電筒呢。▽τ诘湍昙墐和蒙鷦有蜗蟮恼Z言引起學生注意力,許多學生都開心的笑了,為課堂教學營造輕松愉快的氛圍。)

  老爺爺?shù)念^發(fā)除了少還有什么特點?(生:變白了)

 。槃菡垖W生聯(lián)系生活回憶爺爺奶奶的發(fā)型,教師貼出范畫。并針對其中一款卷發(fā)提問:為什么老年人會燙卷發(fā),師生共同總結出:因為老年人頭發(fā)少,燙卷發(fā)可以使頭發(fā)看上去變多且美觀、時尚。)

  師:出示小朋友頭發(fā)照片,請學生說出小朋友頭發(fā)的特點黑亮、多等。

 。ㄓ纱藢Ρ瘸隼先伺c兒童的頭發(fā)也有所不同)

  師:除了頭發(fā)會變白,還有哪些毛發(fā)會變白?(生:胡子,眉毛)

 。ɡ谜n件展示老爺爺不同樣式的胡子照片并貼出范畫)

  (2).畫一畫

  師:不知道老師六十歲會變成怎樣的一位老奶奶?(對于二年級的小學生來說,教師在課堂中示范是很有必要的,學生在教師的示范中學會運用線條及掌握線條的變化。在示范時,講解與繪畫同步進行,更能使學生掌握兒童和老人用線特點及刻畫他們的.重點。)

  邀請兩位小朋友上臺嘗試在老師準備的2張男、女孩面部添加皺紋,也可改變發(fā)型,使其變成老年人。由此激發(fā)學生的表現(xiàn)欲及學習熱情。

  師:出示老年人的站姿(PPT)

 。3). 表演和鞏固:

  師:為學生創(chuàng)設不同的情景,請學生思考老年人在過馬路,起床等場景下的行動是怎樣的,小朋友在相同的情景下的行動又是如何。

  現(xiàn)場請兩組小朋友分別表演老年人和小朋友在走路時和起床時的動作。并選出最佳表演獎,獎勵一枚小獎章。

 。7滦阋皇菫樽鳂I(yè)作鋪墊,讓學生不局限在老人與兒童的面部特征,動態(tài)此時就是更好的結合;

  二是更好地掌握老人與兒童的特征;

  三是調動了學生的興趣。

  通過模仿表演的形式讓學生了解老年人因為年紀大行動不便走路時彎著腰,手持拐杖;小朋友活潑好動,腰桿挺直。)

 。ǚ懂嬚故荆

  (4).交流想法 讓學生回憶并討論和老人在一起時最深刻的趣事,培養(yǎng)學生尊老愛幼的品質。

  3欣賞美術作品,學習繪畫方法。

  水墨作品。如何體現(xiàn)線條的流暢和粗糙。大膽地運用筆墨。

  線描作品。如何用線表現(xiàn)老人和兒童的不同,初步理解線條的幾種質感。

  學生作品。同齡人在繪畫時是如何表現(xiàn)老人與兒童的不同,使得學生感受到自己也是能畫出來的。

  4教師范畫(范圖)

  展示(先貼范圖再于黑板上畫出老人與兒童的線描圖)

  5作業(yè)布置

 。1) 運用線描的形式,畫出一組老人和兒童在一起的有趣情景

 。2) 注意區(qū)別老人和兒童的面部特征及動態(tài)

  (3) 根據(jù)老人和兒童的特征,利用點、線、色彩裝飾衣服。

 。4) 添加有趣的場景如公園、家、馬路等,注意構圖要飽滿,色彩要豐富。

  6評價反饋

  學生完成作業(yè)后,把作品呈現(xiàn)在作品展示區(qū)內,然后組織群體學生參與評價交流,教師在學生評價時應注意評價方法的引導,盡可能讓學生說,例如:最有創(chuàng)意的是,涂色最均勻的是(。這樣的設計既能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美術表現(xiàn)能力和美術欣賞評價能力,又有利于學生生動的表現(xiàn)自己的情感,從而獲得成功的愉悅)

  7總結擴展

  讓學生欣賞多種表現(xiàn)手法,如水粉、雕塑、油畫等表現(xiàn)出的老人與兒童造型,拓寬了學生的視野。并在總結中教師強調要關心、愛護老人和兒童,讓世界處處充滿愛,使學生的感情再次得到升華。

  五.板書設計

  《老人和兒童》這一課既要讓學生了解生活中的親情,又要讓學生嘗試用線條的形式表達生活中最熟悉的老人和兒童形象,所以要讓學生帶著情感學習,讓學生在教師有目的,有計劃的組織活動下有效學習,得到最大可能的發(fā)展。

美術說課稿 篇4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

  大家好!我說課的內容是初中美術14冊第十課《活躍有趣的帽子》。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說課:

  一. 說教材

  本課是人美版初中美術14冊第12課,依據(jù)美術新課程標準的理念,我明確了本課的課型屬于設計.應用領域。帽子是人們夏日出游喜愛的裝束。帽子可以遮擋烈日,不同款式和花色的帽子還能起到很好的裝扮作用,本課的設置就是讓學生們親自設計制作帽子,這一活動能更好地培育學生的動手才能、審美情趣、領會帽子除了適用功效以外的文化內涵和藝術品味。讓學生縱情施展想象力,增進發(fā)明力的發(fā)展。

  二.說學情

  依據(jù)初中生的年齡特點和個體差異制定本課教學方法。初中生兩級分化已形成,個體差異明顯,形象思維往抽象思維轉化,但形象思維仍然占主體地位,因而直觀性教學更貼近學生實際,所以本課側重于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合作能力。

  三.說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必須從學生角度出發(fā),同時結合教材人文與科技的特色,我把教學目標分成三個維度來進行闡述

  1. 知識目標:

 。1) 適當?shù)膱D形、文字或符號在帽子上的應用。

 。2) 用自己愛好的適合主題的顏色去搭配自己的帽子。

  2. 能力目的:培育學生的想象才能、發(fā)明能力和小組合作能力。

  3. 感情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發(fā)明美、發(fā)明美是每位學生都應具備的素質,通過帽子的設計,讓學生更加認識自我,更好地培育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造就學生的自負念,造就學生之間互相協(xié)作的精力。

  四.說教學重、難點

  依據(jù)教材內容和學情分析,我確定本課教學重、難點為

  1.教學重點:顏色搭配、手工制造和個性化作風的表示。

  2.教學難點:怎樣找到合適主體的元素,設計出具有個性的作品,進步學生的審美能力,加強學生對生涯的酷愛,造就他們創(chuàng)造美妙生涯的欲望和能力。

  五.說教學方式

  依據(jù)本課的教學內容,我重要采用“領導—-自主探究”的方式,以文化衫為線索,充足應用教具,采用展現(xiàn),啟示、討論、歸納相聯(lián)合的教學方式。在教師的領導下,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每個學生都能加入到動腦的積極思維中。應用投影、音樂等教學手腕,加強教學的直觀性,優(yōu)化課堂教學,激發(fā)學生興致,進步課堂效力。學生分組運動,互評互比,這樣多法并用,即培養(yǎng)了他們集體合作的能力,又啟示了學生思維。

  六.說教學程序:

  先用奧運會圖片導入新課,引出課題——活潑有趣的帽子。通過師生一問一答的方式引出本課知識點:帽子的功能有哪些?以及明確本堂的對帽子的設計的目標是什么?即:遮陽、散熱、環(huán)保、輕便、美觀……

  然后展示相關功能的帽子的圖片,讓學生初步感受市場上可以見到的各種不同功能的帽子的款式設計。

  緊接著我給學生做示范,怎樣利用簡單的材料工具制作出大方美觀而且具有實用功能的帽子。

  在設計制作的過程中,我要給學生講述適當?shù)膱D形、文字或符號在帽子上的應用,用自己愛好的適合主題的顏色去搭配自己的帽子。

  然后講解要根據(jù)不同功能來設計出不同款式帽子時,可以從帽檐大小,寬窄,以及頭頂?shù)恼谏w部分等細節(jié)部分來調整設計。

  最后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設計制作,教師巡回指導后展示學生作品,并進行總結。

  七.自我評價

  我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因勢利導,促進學生主動參與活動交流,以愉悅的心情體驗課堂,培養(yǎng)學生基本的美術素養(yǎng)和基本技能,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美術。

美術說課稿 篇5

  一、 說教材

 。ㄒ唬┰O計意圖

  幼兒的美術活動是一種手、眼、腦并用的活動,他需要幼兒用多種感官感知審美對象,用腦去想象、理解、加工審美意象,用語言或動作以及其他非語言的方式去表達自己的審美感受,而教師主要在于激發(fā)幼兒感受美、表現(xiàn)美的情趣,豐富他們的審美經(jīng)驗,使之體驗自由表達和創(chuàng)造美的快樂。

  春雨過后,我和孩子們在散步時,發(fā)現(xiàn)草叢里和小樹上躲滿了小蝸牛。孩子們興奮極了,紛紛都跑去捉蝸牛了。軟軟的身體,大大的貝殼房子,很是可愛。為此,我設計了這一主題活動,一方面是滿足孩子的心理需求,可以好好的親近可愛的蝸牛,另一方面是通過孩子的這一好奇心加以引導孩子認識蝸牛的結構特征。就如《新綱要》中所說的,"貼近幼兒的生活,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有助于拓展幼兒的經(jīng)驗和視野。"因此,此次的活動來源于生活。

 。ǘ┱f教學目標

  根據(jù)本班幼兒的發(fā)展水平,我制定了如下三大目標:

  1、感知蝸牛的形態(tài),并能在畫面中表現(xiàn)出來。

  2、激發(fā)幼兒的繪畫興趣。

  3、發(fā)展想象力,進行添畫。

 。ㄈ┱f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1、學習用繪畫的方式來表現(xiàn)蝸牛。 2、練習添畫, 感知環(huán)境的意義,組織確立周圍環(huán)境中的各種關系。

  難點: 用繪畫的方式表現(xiàn)蝸牛的形態(tài)。

  (四)說教學準備

  1、自由觀察蝸牛。

  2、示范畫一張(白紙中間畫了一只大大的蝸牛媽媽),兩簇草叢(用泡沫紙制作的)。

  3、人手一盒蠟筆、一張畫圖紙。

  二、說教法

  《新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因此,本次活動應采用適宜的方法組織教學,主要有:

  1、情景教學法:本次活動通過創(chuàng)設環(huán)境,帶幼兒到一個富有童趣的世界中,引發(fā)了幼兒的好奇心,吸引幼兒參與到活動中來。

  2、直觀形象法:中班幼兒的思維正處在具體形象思維向邏輯思維過渡的階段,思維還沒有擺脫具體形象的束縛,而活潑可愛的小蝸牛的直觀形象易引起幼兒的興趣,也易被他們所接受。

  3、演示法:幼兒的繪畫需要一定的經(jīng)驗基礎。我?guī)е⒆觽儙椭伵寢寣ふ椅伵殞殻瑢嶋H這一過程正是在教孩子們怎樣畫蝸牛。

  4、操作法:讓幼兒自己來操作,找一找,畫一畫,調皮可愛的蝸牛寶寶在哪兒呢?

  本次活動借助調皮可愛的小蝸牛的吸引力,采用情景教學方式,精心設計教學情景,培養(yǎng)孩子的愛心,讓孩子幫助蝸牛媽媽尋找蝸牛寶寶。教師把自己放在與幼兒平等的位置上,與幼兒一起尋找,欣賞幼兒的童心,保護幼兒的.天真,使幼兒的作品更富有童趣。

  三、說學法

  以幼兒為主體,創(chuàng)造條件讓幼兒參與活動,不僅提高鍛煉了繪畫能力,更升華了情感。

  審美教育不僅體現(xiàn)在對美的感受力、接受美的能力上,更主要體現(xiàn)在表現(xiàn)美的能力上。幼兒通過看看、想想,讓幼兒自己動手操作畫一畫,表現(xiàn)自己對美的理解和表達,以及對蝸牛形態(tài)的把握。

  同時采用展示法,讓幼兒展示自己的繪畫作品,發(fā)揮了幼兒的主體作用,每個幼兒都獲得了表現(xiàn)自我的機會,并對自己的表現(xiàn)能力逐步充滿信心。其中也通過了幼兒間的互補學習等方法,表達著各自豐富的、多樣性的認識,體現(xiàn)著"以幼兒發(fā)展為本" 的理念。

  四、說教學程序

  本次活動我設計了八個環(huán)節(jié):

  經(jīng)驗準備-激發(fā)興趣-創(chuàng)設情景-繪畫示范-添設情景-幼兒操作-評價指導-展示作品

  1、經(jīng)驗準備:有了之前的觀察蝸牛的經(jīng)驗準備后,孩子對于在繪畫過程中需要把握蝸牛的形態(tài),有所幫助。

  2、激發(fā)興趣:讓孩子猜一猜,猜猜今天老師請來了哪位小客人,激發(fā)孩子的興趣。

  3、創(chuàng)設情景:出示示范畫和兩簇草叢,用生動的語言講述場景。一場大雨剛下過,草地上濕濕的,太陽公公也笑嘻嘻的從云朵里鉆了出來。蝸牛媽媽帶著蝸牛寶寶們從草叢里鉆了出來,呼吸新鮮空氣,喝點甜甜的雨水。小蝸牛們可調皮了,不一會兒呀就都跑出去玩了。玩了好久,小蝸牛們還沒回來,蝸牛媽媽就有些擔心了。我們來幫助蝸牛媽媽找找小蝸牛,好嗎?

  4、繪畫示范:一起找一找,邊說邊畫:身體有點像橫著的小水點一樣,頭大尾巴小。用一條螺旋狀的線表示身體,它重重的貝殼就出來啦。再給它加上兩根細長的觸角,添上眼睛和嘴巴。哇,小蝸牛找到啦。

  5、添設情景:提問:我們這兩只小蝸牛是在哪里找到的呀?(在樹枝上、在草地里……)再添畫上相應的情景。讓孩子發(fā)揮想象,提問:我們還可以在哪里找到蝸牛寶寶呢?

  6、幼兒操作:在幼兒有一定的經(jīng)驗基礎上再讓他們來操作。

  7、評價指導:在孩子們畫畫時我從旁巡回指導,先個別指導,當看到孩子們繪畫的精彩之處時,就集體評點一下。并讓讓孩子大膽的介紹自己的小蝸牛是在哪里找到的? 繪畫是幼兒表現(xiàn)自我,創(chuàng)造世界的一種有效的語言,我們要不斷的培養(yǎng)幼兒在繪畫方面的自信心。尊重幼兒的藝術表現(xiàn),合理評價幼兒的作品,就能有效的培養(yǎng)幼兒的創(chuàng)造性,孩子就會大膽、自信的描繪出絢麗多彩的世界!

  8、展示作品:將孩子的作品放到展示區(qū),讓大家共同欣賞?吹阶约好利惖淖髌泛吐牭礁鞣N各樣的贊美聲后,孩子們體驗到了繪畫的樂趣,往后更積極的參與美術活動。

美術說課稿 篇6

  桐木鎮(zhèn)中心學校 趙芳

  尊敬的各位老師:

  大家好,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小學美術教材第九冊第2課《畫人像》

  本課屬于“造型.表現(xiàn)”領域內容。美術課程標準對小學高段這一領域的教學目標規(guī)定是:運用形、色、肌理和空間等美術語言,選擇適合自己的工具、材料,記錄所見所聞、所感所想的事物,發(fā)展美術構思與創(chuàng)作的能力,傳遞自己的情感和思想。本課是在小學美術教材第七冊《猜猜我是誰》之后的又一課以人物寫生為主的教學內容,《猜猜我是誰》重點引導學生從背面觀察人物特征,用線表現(xiàn)人物背面!懂嬋讼瘛分饕龑W生學習如何抓住人物面部特征,用線條描繪。雖然小學低中段沒有專門教學人物繪畫,可學生在課堂課外經(jīng)常表現(xiàn)以人物為主的題材,這使得他們對人物繪畫既陌生又熟悉,對人物的畫法處于一種感性的認識,通常以抽象、卡通的形式出現(xiàn)。本課將針對學生的這種狀況進行客觀的引導、教學。根據(jù)課程標準的規(guī)定,根據(jù)學生的認知水平,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是:

  知識技能目標:引導學生學習如何用線表現(xiàn)人物的發(fā)型、臉型、五官、表情和,能抓住特點用線表現(xiàn)自己的一位同學。

  方法過程目標:在觀察表現(xiàn)人物的過程中、培養(yǎng)觀察能力、線造型能力。

  情感態(tài)度目標:在學習中增進學生之間的交流和相互了解,培養(yǎng)美術學習興趣。

  根據(jù)學生對教學內容的認知基礎,我確定本課的教學重點:學習

  用線表現(xiàn)人物正面的.方法。

  教學難點:如何抓住人物不同特征進行描繪。

  為了達到教學目標,本課我所使用的教學方法主要是“講授法”和“演示法”。一節(jié)時間有限的課堂,讓學生既能掌握理論知識,又能實踐操作,講授和演示是一種直接有效地途徑。三庭五眼是什么意思?他在繪畫中有什么作用?如何按照“三庭五眼”的比例畫人的五官?這些需要老師的講解與示范,才能使學生理解運用。

  學生的學習方法主要是觀察、交流、練習。無論那類型的寫生都離不開仔細的觀察,畫人像需要學生對模特的五官細致觀察,分析交流繪畫過程中該如何表現(xiàn),再用所學習的繪畫技法進行練習。

  本節(jié)課的教學過程我是這樣安排的:

  一、談話引入新課

  課前我要求學生暗地觀察一位同學相貌特點,并準備用幾句簡短的話描述他的相貌。上課后選兩位同學不準說姓名,只描述課前所觀察的同學的相貌,讓其他人猜所說的人是誰?然后我相機出示課前準備的某位學生肖像,學生觀察后說說是誰?經(jīng)過這樣的比較,學生感知到用繪畫的方式表現(xiàn)人物樣貌比語言文字更直觀,也很有趣味性。以此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在課堂中能積極參與學習。

  二、探究新知

  要想把一個人畫得像,得抓住人物的面部的哪些特征呢?學生可能會說要把頭發(fā)畫像,把眼睛畫準等等。根據(jù)學生的理解與已有的認識,我先引導學生分析身邊同學的發(fā)型,再對照圖片認識常見的幾種臉型,并觀察自己的同桌是什么臉型!叭ノ逖邸笔侵袊糯嫾覍Τ赡耆说哪槻块L寬比例的概括,它在肖像繪畫中主要用來確定五

  官的位置。本節(jié)課主要讓學生了解“三庭五眼”的含義,實際繪畫中能大概以此為標準進行構圖、造型。表情是人物心理的表現(xiàn),也是“以形寫神”的要點,在了解“三庭五眼”的知識后,引導觀察人面部的不同表情所引起的五官變化,為最后的畫人像打下基礎。

  為了降低學生繪畫的難度,我課前拍攝了班上五官較有特點的兩位同學的照片,出示在大屏幕上,這樣教室里無論哪個角度的同學看到的都是人物的正面。我任選屏幕上一位同學進行畫法的示范,具體步驟是確定要寫生的人物,并仔細觀察;然后是構圖的示范,構圖要求飽滿,畫出面部與發(fā)型的輪廓后,按照“三庭五眼”的要求把臉型按“橫三豎五”劃分等分,再對照他的五官繪畫。每個人的五官特點不一樣,具體先畫什么、從哪里起筆,邊示范邊解說。最后修改。

  學生可以邊學邊臨摹,也可以在我示范結束后另行選擇模特繪畫。我根據(jù)學生繪畫中出現(xiàn)的問題及時糾正。

  三、作品展示與評價

  學生完成畫像后,該是向大家展示的時候了,在展示的時候順便讓學生評價,學生的評價標準只是外觀的像不像,我還要引導學生從構圖是否合理,線條是否流暢、簡潔、有力,有沒有抓住表情特征,只要具備以上其中一個優(yōu)點,就給予學生肯定的評價。

  四、課堂總結

  學生可以談談這節(jié)課的收獲與疑惑之處,師相機解決。

  以上是我對《畫人像》這一課的教學設計,請各位老師提出寶貴意見,謝謝大家。

美術說課稿 篇7

  我說課的內容來自人教版八年級美術下冊《美術可以表現(xiàn)主觀情感》,我將從教材分析、教學方法、學法指導、教學程序幾個方面來談談我對本課的教學設計。

  一、教材分析

  《美術可以表現(xiàn)主觀情感》一課屬于“造型表現(xiàn)”學習領域,即“通過看看、畫畫、做做等方法,大膽、自由地把所見所聞、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現(xiàn)出來,體驗造型活動的樂趣!北菊n教學時數(shù)為2課時。

  這節(jié)課要面對的教學對象是初中二年級的學生,這一學齡同學是想象思維最為活躍的時期,他們那快樂的、充滿想象,不受制約的想象會像火山一樣噴涌不止。因此,我根據(jù)《美術課程總目標》所倡導的“培養(yǎng)學生欣賞、評述能力,體驗美術活動樂趣,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思想,激發(fā)創(chuàng)新精神。”并結合初中學生的學齡特點,本著使學生提高對美的感受能力和藝術創(chuàng)造能力,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為:

  1、認知目標:了解美術可以表現(xiàn)主觀情感使我們的生活變的絢麗多彩,感受到現(xiàn)實生活的美好與幸福。使學生了解美術有情感的變化,而美術的感知會使畫面產(chǎn)生強烈的對比效果。

  2、操作目標:學習表現(xiàn)美術可以表現(xiàn)主觀情感的幾種基本方法,能運用明亮色和暗色的對比關系來表現(xiàn)美術可以表現(xiàn)主觀情感,進而創(chuàng)作出大膽、生動的畫面來。

  3、情感目標:引導學生體驗美術學習活動的樂趣,在創(chuàng)作中激發(fā)探索欲,培養(yǎng)個性。

  明確了教學目標,本課的重難點就顯而易見了:

  教學重點是:認識美術可以表現(xiàn)主觀情感,通過對環(huán)境的觀察、回憶和感受,表現(xiàn)生活環(huán)景的美感。

  教學難點是:美術可以表現(xiàn)主觀情感在畫面中的實際運用。

  二、教法運用

  針對初中學生的敢想、敢畫的特點,在教學中,創(chuàng)設與教材相適應的樂學氛圍,使學生在特定的情境中產(chǎn)生濃厚的學習興趣,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變無意注意為有意注意。遵循“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的教育思想,我打算以下面兩種方法為主進行教學。根據(jù)本課的特點和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我采用“欣賞、交談、想象”為主要教學手段創(chuàng)設情境。通過把學生帶入藝術的空間里,引導學生不受限制地、敢于打破常規(guī)地、自由大膽的進行遐想,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新欲望,使他們的個性得以張揚,從而有力地解決了本課的重點。

  三、學法分析

  本課以“啟發(fā)學生感受并表現(xiàn)周圍生活中的美好事物”為主要目的,因此,我準備采用下面兩種方法為主進行學法指導:

  1、自主探究學習法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fā)現(xiàn)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學生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币虼,在教學中,運用探究式學習方法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訓練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教學本課難點——認識環(huán)境對比這個問題, 引導學生自主探究,了解對比的多種方法。

  2、合作交流法

  在學習活動中,讓學生通過相互交流,大膽表達自己的奇思妙想,目的是給學生之間提供不同的學習對象,聽取不同的看法,分享彼此的經(jīng)驗,拓寬學生思路,達成教學目標。

  四、教學過程

  《美術課程標準》提出:“美術課程應特別重視對學生個性與創(chuàng)新精神的培養(yǎng),采取多種方法,使學生思維的流暢性、靈活性和獨特性得到發(fā)展,最大限度地開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潛能,并重視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使學生具有將創(chuàng)新觀念轉化為具體成果的能力!币虼耍處煴仨毦脑O計一堂課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使全體學生都能夠在視、聽、說、做、思等行為環(huán)節(jié)中經(jīng)驗美術的過程,體驗審美的快樂,促進學生在多種形式的學習活動中形成創(chuàng)新意識,培養(yǎng)個性。為了順利達成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設計的教學流程如下:

  (一)、組織、導入

  1、組織教學:引導學生做好準備。

  2、欣賞導入:

  出示課件:請學生欣賞圖片,利用學生的好奇心激發(fā)學生對美術的興趣。

  3、引出本課課題——《美術可以表現(xiàn)主觀情感》。

 。ǘ、創(chuàng)設情境,認識明暗

  1、創(chuàng)設情境:

  2、引發(fā)思考

 。ㄈ①|疑討論,自主探究

  1、欣賞,感受

  2、質疑,引發(fā)思考

  3、德育教育,引入繪畫方法

  4、學生分組討論繪畫方法,發(fā)揮想象力,體會美術可以表現(xiàn)主觀情感。

  5、學生發(fā)表個人意見后,教師介紹并演示不同的繪畫方法。

 。ㄋ模、欣賞評述,提高審美

  1、欣賞作品

  2、布置實踐任務

 。ㄎ澹、大膽創(chuàng)作,點撥引導

  (六)、展示評價,交流經(jīng)驗

  1、自評: 2、互評: 3、教師評價

 。ㄆ撸、課堂小結,拓展延伸

美術說課稿 篇8

  一、說教材

  《綱要》對幼兒藝術教育的目標是:能初步感受并喜愛環(huán)境、生活和藝術中的美,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藝術表現(xiàn)活動注重幼兒的興趣和終身教育是我活動的兩大特色,幼兒園是現(xiàn)代幼兒,生活學習最為熟悉的環(huán)境之一,活動開始我就讓幼兒從情感態(tài)度著手,注重幼兒參與活動的過程。因為在活動中要求幼兒手腦眼并用的活動起來。

  二、說教學目標

  本次活動我設計了知識、技能、情感三個目標:

  (一)引導幼兒嘗試利用手型進行繪畫,指導幼兒依據(jù)手型進行繪畫。

  (二)充分發(fā)揮幼兒的想象和創(chuàng)造力。

  (三)激發(fā)幼兒對美術創(chuàng)作的興趣。

  三、說教學難重點

  (一)教學重點中間部分,教師抓住了如何"將幼兒的想象通過繪畫形式表現(xiàn)出來"這個重點。

  (二)教學難點將幼兒的想象以動感的畫面展示,為幼兒提供了更多的觀察、比較、判斷的機會,并找準了由手形添上什么變成什么這一技能上的關鍵,突破了教學的難點

  四、說教法學法

  根據(jù)設計的活動內容,借助多媒體教學手段,通過啟發(fā)和誘導,充分發(fā)揮每個幼兒的主體性和創(chuàng)造性,重視對幼兒個性和創(chuàng)造精神的培養(yǎng),并使幼兒通過美術學習,加深對文化和歷史的認識,加深對藝術的社會作用的認識。在美術學習方法中采用了"示范講解法",這是美術活動中最常見的教學手段,能幫助幼兒掌握正確的表現(xiàn)方法。

  幼兒的`學法主要有"討論法",在觀察之后和操作之前,提供給幼兒一個相對自由的空間,鼓勵幼兒大膽的討論,有利于發(fā)展幼兒的想象力和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操作法"使幼兒通過動手操作,掌握技能技巧和從中體驗情感教育。

  五、說活動過程

  第一步:手指游戲導入第二步:介紹活動內容,播放PPT讓幼兒觀察圖片并進行想像。

  第三步:鼓勵幼兒大膽制作,讓幼兒在沒有任何束縛和限制下,自由創(chuàng)作,老師巡回指導,對一些不夠大膽的幼兒以積極的鼓勵,對個別不會的幼兒做詳細的講解,對一些領悟強、制作較好的幼兒及時給予表揚、引導。

美術說課稿 篇9

  一、教材分析

  1、教學思路

  A、教學基本思路

  教材主要處理的是美術家的自我認同跟社會環(huán)境的關系,也就是說,美術家究竟怎樣看待自己的職業(yè)?老師可以通過歷史的透視和具體美術作品的分析,來理解美術家的自我跟社會角色之間的關系。在某種程度上,美術家的自我和社會之間存在著一定程度的矛盾。社會試圖分派給藝術家一個明確的身份:工匠、雜役、職業(yè)畫師、藝術家;但美術家卻往往把自己看做一個完整的“人”,游離于各種身份之間。畫家或雕塑家僅僅是一種通常的稱謂和職業(yè)身份,不能反映某個具體藝術家的個性特點。而美術家更重視的,可能正是自己的人格和個性。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把這條中心線索跟對美術作品的分析聯(lián)系起來,層層深入地體現(xiàn)這條線索,并且貫徹到教材提供的兩個“活動建議”當中去。

  B、教學材料分析

  教材提供的美術作品可以分為三組,反映出美術家表現(xiàn)自己的不同方式:《拉斯科巖畫》和《埃及墓室壁畫》是通過匿名的手段來表現(xiàn)自我的。這幾件作品年代較早,藝術家還沒有充分的自我意識,并且社會也沒有給予藝術家很高的地位,不允許他們過于明顯地突出自己。嚴格說來,在這些作品創(chuàng)作的時期,還沒有我們現(xiàn)在意義上的“藝術家”,原始時期的“藝術家”實際上是巫師,而在古埃及和中國的商周時期,“藝術家”的準確身份是工匠,甚至是奴隸。

  第二組作品,是14世紀以來的一些美術家的自畫像。自畫像這種形式比較準確地反映出藝術家對自己的認識和角色定位。這是要提到的一個歷史背景是,無論是在西方還是中國的傳統(tǒng)中,職業(yè)畫家或雕塑家并不具有很高的社會地位,從社會角度看,他們在某種意義上是為別人服務、換取報酬以養(yǎng)活自己的人。所以藝術家往往不愿意把自己僅僅看做一個工匠,而是負有某種文化使命的人。教材中的幾幅自畫像已經(jīng)涉及到這個問題。我們可以看到,除了阿爾泰米西亞·真蒂萊斯基之外,其他畫家的自畫像都沒有用作畫的工具來暗示自己的身份.相反,丟勒像基督,普桑像貴族,金農像隱士,而倫勃朗則把自己畫成一個真實、樸素、平凡、有血有肉的市民。

  真蒂萊斯基的自畫像稍微有點特殊,或許因為她是一個女畫家。實際上,當時女的自畫像往往也不把自己畫成畫家,而是畫成淑女。繪畫對女性來說是一種文化教養(yǎng)。真蒂萊斯基在自畫像中突出自已的畫家身份恰好是要突破人們的習慣看法,肯定自己是一個自食其力的女畫家,而不是以繪畫來標榜自己“才藝”的女性。另外,按照西方的傳統(tǒng)觀念,包括繪畫在內的藝術由九們“繆斯”掌管,而繆斯們都是女性。真蒂萊斯基借用了這樣一些觀念,使自己的畫家身份跟作為“繆斯”的女神聯(lián)系起來。

  除此之外,真蒂萊斯基和金家都是用的側面像,這也具有某種心理暗示的意味。一般而言,在下面像中,美術家可以和觀眾達成交流,而側面像則似乎表明畫家更愿意自行其是,因而其個性也更加孤僻和鮮明。

  第三組作品是處于創(chuàng)作或生活場景中的美術家。在這里,美術家的工作環(huán)境也具有一定的含義。委拉斯貴支的畫室是在皇宮,侏儒、侍女、小公主和鏡子里的國王和王后清晰地表明這個場所的性質。畫家本人是“宮廷畫師”,負責記錄這些人物和事件。而維米爾卻是耐心地坐在自己那狹小的畫室里描繪一位抱樂器的姑娘。跟《宮娥》相比,這是一個再平凡不過的地方。委拉斯貴支自畫像面前那塊巨大的畫布表明他記錄的是重要的事件和宏偉的景象,而維米爾那塊小畫布則說明他更專注于普通生活的細節(jié)。

  李公麟的《西園雅集圖》把畫家安排在文人聚會的庭院里。畫畫在這里不是換取報酬、維持生計的手段,而是文人之間應酬、遣興的一種方式。這些畫家本質上不是通常所說的職業(yè)畫家,而是文人。宋徽宗是一位愛好文藝的皇帝,以皇帝的.身份來作畫,就不同于一般意義上的畫家了。研究者認為,《聽琴圖》中最上面那位作道士打扮、撫琴的人,就是宋徽宗本人。旁邊兩位官員在恭敬地聆聽他的琴聲。左下角有宋徽宗“天下一人”的畫押,雖然不能據(jù)此認為這件作品是他本人的親筆,但這位皇帝對待繪畫的態(tài)度是很明顯的:他會不遣余力地支持繪畫,并利用繪畫來表達自己的政治和倫理理想。

  2、教學目標

  了解美術家社會地位的變化以及這種變化同文化、經(jīng)濟、政治因素的關系;了解創(chuàng)作者的自我意識在作品上的表現(xiàn)方式;學會把特定的視覺圖式以及風格特點跟藝術家的生活、生存環(huán)境聯(lián)系起來,以一種歷史的觀點來看待美術作品。

  3、教學重點、難點及確定依據(jù)

  重點:美術家社會地位的歷史變化;自我和社會的關系。

  難點:引導他們深入理解自我和社會的關系。

  4、三維教學目標及確定依據(jù)

  知識與技能:學生要在學習中了解分析類似的美術現(xiàn)象的方法,學會舉一反三。初步掌握基本美術欣賞語言的表達方式和方法,來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形成美術基本素養(yǎng)。

  過程與方法:學生能以個人或集體合作的方式參與欣賞討論,豐富視覺審美經(jīng)驗,發(fā)展美術覽賞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學生能體驗美術活動的樂趣,獲得對美術學習的持久興趣。激發(fā)創(chuàng)造精神,陶冶高尚的審美情操,完善人格。

  5、課程資源的開發(fā)及有機整合

  A、教材或課程所需圖片的多媒體課件。在制作課件中,教師可以提供一些有特點的自畫像或有肖像畫作品供學生參考,領會塑造、表現(xiàn)性格的一些方法。將觀察的內容一一地加以列舉并比較,引導學生將觀察與分析科學化、系統(tǒng)化,并運用教材所介紹的知識對比較的結果進行分析。

  B、在課前,請同學們從網(wǎng)上或者書中查閱一些關于肖像刻畫(繪畫攝影),然后到課堂上與同學們分享。

  二、學法指導

  學情分析:高中生已經(jīng)具有一定的認識能力和判斷能力。但由于高中階段學生的社會意識以及生活經(jīng)驗的局限,可能對本課的主題理解的不夠深入,另外,現(xiàn)在的高中生學業(yè)壓力沉重,對美術學科中美術鑒賞模塊的學習并沒有強烈的興趣。所以教師在教學中手段要盡量多樣化,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在課前,讓學生去查找一些這方面的資料或故事拿到課堂上與同學分享。

  心理調節(jié)的方法指導: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鼓勵他們查找資料,大膽想像和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并能體會美術作品的美術語言與形式特征。

  知識建構的方法指導:從學生對美術家工作和生活的想像入手,結合具體美術作品的分析,來逐步引導學生理解教材的主要思想和內容,一方面發(fā)揮學生的想像力,另一方面通過歷史背景的講解來加深學生對美術家——自我與社會的關系這個問題的認識。適當運用啟發(fā)式教學和相互討論的方式來來促進學生的思考。

  三、教學方法及手段

  教學方法的選擇及依據(jù):主要采用“比較鑒賞法”,提問法、討論法、觀察法等。適當運用啟發(fā)式教學和相互討論的方式來促進學生的思考。

  理論依據(jù):《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中指出: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yǎng)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借助多媒體課件、圖片等資料進行教學。

  四、教學程序

 。ㄒ唬﹦(chuàng)設問題情景導入,激發(fā)興趣、誘發(fā)探究

  1、課件展出一組作品(出示大象的杰作),說說畫面中是什么內容,感覺如何?(學生回答)這些畫,看起來平常,但如果知道作者是誰,大家一定會大吃一驚!

  2、告知學生是亞洲大象“帕亞”的作品,10~15分鐘時間完成一幅畫作。每幅售價250英鎊(折合人民幣4500元左右),更神奇是在英國藝術展覽館,還展出了大象的自畫像。

  3、課件展示“大象藝術家”作畫的照片和自畫像。為什么覺得大象藝術家“帕亞”了不起呢?(畫得非常好!能認識自我、表現(xiàn)自我,因此能被稱為藝術家)。

  小結:自畫像是藝術家認識自我、展現(xiàn)自我的一種重要方式。自畫像的出現(xiàn),是藝術家自我意識覺醒的一種表現(xiàn)。(用課件展示課本中的巖畫和墓室壁畫作品,教師通過講述把學生的注意力從大象的自畫像上轉移到對畫家的認知之上。)

 。ǘ╄b賞分析

  1、怎么樣的人可以被稱為美術家(畫家)?

 。墚嫯嫷、作品能表現(xiàn)思想、有高超繪畫技巧……)

  小結:不同時代,社會上的美術家的評價是不相同的。畫家自己是怎樣來看待自己的呢?我們除了可以通過畫家傳記,來了解畫家外,還可以通過畫家的自畫像,來了解畫家的內心世界。

  2、在藝術家的自畫像中,我們可以看出些什么?(學生看課本中作品回答)

  小結:①他們對于自己的身份、社會地位、人生的一些看法;

 、诳吹剿麄兊乃囆g態(tài)度和藝術風格。

  藝術家的自畫像有如一面鏡子,展現(xiàn)了藝術家眼中的自己。

  1、用課件展示四幅藝術家的自畫像。

 。▉G勒、真蒂萊斯基、金農、凡高)

  a、你認識這些藝術家嗎?是正面還是側面?是否知道這些藝術家的相關背景?他們分別屬于什么時期?

  b、從這些自畫像中,你看到了些什么?

  c、畫面是否暗示出創(chuàng)作者本人是一位畫家?通過什么方式來暗示的?如果沒有這種暗示,那又是為什么?

 。ńY合學生回答的情況,教師進行必要的講解)

  2、完成第61頁的“思考與交流”:倫勃朗的三幅自畫像。這些自畫像各自反映出作者什么樣的心情?

 。ㄖ心暌院蟮膫惒式舆B遭受不幸,晚年竟然落到靠救濟金度日的地步,自畫像也表現(xiàn)出一種濃厚的滄桑感。)

 。ㄈ┘w討論

  對比分析《宮娥》和《畫室》。

  1、畫家所在的環(huán)境或場所有什么區(qū)別?

  2、畫家自己是以什么方式出現(xiàn)在畫面上的?

  3、能否看出畫家對自己職業(yè)的看法?

  (四)分組討論

  1、討論和分析對象:《聽琴圖》、《西園雅集圖》。

  2、思考:

  a、畫的是什么樣的場景?

  b、作者是以什么身份在畫面?

  (教師講解:在中國古代,純粹的畫家地位很低,被稱為“工匠”;而文人兼畫家這一身份卻具有很高的地位。)

 。ㄎ澹┛偨Y

  在各個歷史時期,美術家的社會地位不同,他們對自己的看法也不盡一致。例如《聽琴圖》,宋徽宗是一位畫家,但又是一位皇帝。這件作品既體現(xiàn)了他對繪畫的興趣,也表明了他至高無上的身份。

  活動交流:

  課下完成“活動建議一”,教師選出一些作品進行評議交流。

美術說課稿 篇10

  一、教材分析

  1.內容、地位和作用本節(jié)課是人美版小學美術第八冊15課的內容《大師畫我也畫》,本課屬于“造型表現(xiàn)”領域的內容,是在16課對《畫家凡高》作品的欣賞基礎之上進行造型實踐的課程,目的是進一步學習畫家的創(chuàng)新精神以及他們藝術作品中豐富的表現(xiàn)方法,感悟藝術多元化,激發(fā)豐富的想像力和創(chuàng)造愿望。

  2.教學內容與目標

 、亠@性內容與目標通過學習畫家凡高、畢加索的造型表現(xiàn)方法,感悟藝術多元化的特點。模仿用大師的畫法創(chuàng)造一幅作品。

 、陔[形內容與目標引導學生在探究合作中交流,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能力和探究意識,通過學習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精神。

  3.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了解、感悟畫家凡高和畢加索的造型表現(xiàn)手法。

  難點:如何運用豐富的筆觸表現(xiàn)形象特征及作者的感受,怎樣將不同角度的形象有機地結合在一起

  二、設計理念

  我本著面向全體學生,以人為本,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能力和探究意識,為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潛能為理念,通過欣賞,使學生了解凡高的表現(xiàn)手法和畢加索的立體派造型特點。我主要采用啟發(fā)式教學和直觀演示的方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自覺性。使每個學生都參與到“欣賞”、“分析”、“評論”當中去,啟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

  三、學法指導

  通過欣賞、分析、評論到動手實踐都是在學生不斷探索中進行的。通過小組探究學習,使學生了解了荷蘭印象派畫家凡高的繪畫風格和西班牙畫家畢加索立體主義創(chuàng)新的精神,在認識了大畫家凡高和畢加索的繪畫特點基礎上,鼓勵學生靈活的運用不同的繪畫風格,盡量發(fā)揮自己的個性和創(chuàng)造性。

  四、教學結構

  本節(jié)課是由談話導入、探究新知、動手實踐、作業(yè)展評和課后延伸五部分組成。

 。ㄒ唬┱勗拰

  課件出示:凡高的作品:說說這幅畫有什么特點?給你什么樣的感覺?然后板書課題《大師畫我也畫》

 。ǘ┨骄啃轮

  1. 小組討論:畫面為什么會有動感?目的是讓學生知道是靠一些筆觸,這些筆觸既有變化又有秩序,它是根據(jù)物象的運動方向和特點畫的,每一部分的色彩都很豐富……表現(xiàn)了作者怎樣的感受?

  2. 教師演示不同筆觸表現(xiàn)的花。讓學生直觀了解筆觸的運用。

  3.指明板演被風吹動的樹或者涌動的云,并用肢體表現(xiàn),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作欲望。

  4.分析30頁其他學生的作業(yè),小組討論:你認為哪部分畫得好?對你有什么啟發(fā)?

  5.欣賞西班牙立體派畫家畢加索的作品《多拉馬爾肖像》

  小組討論這幅畫中人物的各個部分分別是從哪個角度觀察的?請大家從不同角度觀察你身邊的同學頭部的不同特點。讓學生從實際中鍛煉觀察能力和分析能力,進而讓學生了解畢加索立體主義的特點──對形象全面分析。

  6.課件出示:學生的`作品,你喜歡哪一幅?為什么? 7.凡高和畢加索都有自己獨到的藝術見解,他們敢于“異想天開”,凡高畫出的星星好像在天上旋轉,留下一條條的軌跡;畢加索從多角度觀察人物,把幾次觀察的結果畫在了一幅畫上……他們的畫給人以神奇和力量,給人以美的享受。激發(fā)學生在創(chuàng)作欲望。

 。ㄈ﹦邮謱嵺`

  在大師創(chuàng)新精神的啟發(fā)下你一定有了新的想法,請你學著用這樣的表現(xiàn)方法畫一幅畫。

  提醒學生在繪畫過程中要注意的問題。

 。ㄋ模┳鳂I(yè)展評

  采用他評、小組評和師評相結合的方法評價學生的作業(yè),并頒發(fā)獎勵。

 。ㄎ澹┱n后延伸

  引導學生用國畫的形式表現(xiàn)立體主義的作品。

  五、教學風格和特色

  在教學中我重視對學生個性與創(chuàng)新精神的培養(yǎng),采取多種方法,使學生了解藝術多元化的特點,最大限度的開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潛能,并重視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使學生具有將創(chuàng)新觀念轉化為具體畫面的能力,通過綜合學習和探究學習,引導學生在具體情境中探究發(fā)現(xiàn),發(fā)展綜合實踐能力創(chuàng)造性的解決實際問題。

【美術說課稿】相關文章:

美術說課稿01-24

美術說課稿06-24

美術說課稿04-07

小學美術說課稿06-11

中學美術說課稿07-27

小學美術說課稿04-07

中班美術說課稿04-03

《電腦美術》說課稿07-14

《美術鑒賞》說課稿12-16

美術說課稿模板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