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wǎng)>教學文檔>說課稿> 語文說課稿

語文說課稿

時間:2022-06-28 21:20:16 說課稿 我要投稿

【實用】語文說課稿5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說課稿,通過說課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如何把說課稿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語文說課稿5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實用】語文說課稿5篇

語文說課稿 篇1

  給予別人,快樂自己,贈人玫瑰,手留余香。今天,我說課的內(nèi)容是――《給予是快樂的》。

  這篇課文是人教社課標實驗教材第七冊第六單元的一篇自讀課文。本課主要講保羅偶然認識了一個小男孩,被他一心為弟弟著想的品質(zhì)感動了,主動邀請他們乘坐自己的新車去兜風。本單元的主題是“人間真情”。這一課要求學生繼續(xù)感受人與人之間的純真感情,體會勇于付出,樂于奉獻,生命才有意義。

  作為剛進入四年級的孩子,經(jīng)過三年的學習,他們已經(jīng)積累了一些閱讀方法,但對重點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還理解不夠;還不知道怎樣提出有價值的問題進行思考。針對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認知水平,我將本堂課的知識目標確定為:能抓住重點詞句提出問題,能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文本。,

  將情感目標確定為:憑借具體語言材料,獲得“給予是快樂”的真切感受,激發(fā)學生一心為他人著想的思想品質(zhì)。

  本課的教學重難點是:能從人物的言行中體會他們的心理,在反復的研讀中領(lǐng)悟“給予是快樂的”。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學生作為學習和發(fā)展的主人,在教學過程中,應(yīng)該重視其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正確導向。尊重學生人格,充分關(guān)注學生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建立探究式的學習方式,以學定教,順學而導,展現(xiàn)教學預設(shè)和動態(tài)生成的和諧課堂。這就是我教學這篇課文的設(shè)計理念。

  我設(shè)計的教法是:在情境中引入;在初讀中感知;在再讀中感受;在切己體察中感悟;在交流互動中升華,讓學生的情緒經(jīng)歷從心動――行動――情動――激動的過程。

  我設(shè)計的學法是:在讀中思、在讀中品、在讀中悟,自主學習,主動探究,合作交流,螺旋上升。

  為了幫助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內(nèi)容。教學前,我還制作了ppt課件,收集了與給予相關(guān)的生活見聞和故事。

  教學過程中,我緊扣課題“給予是快樂的”,從五個層面來加以理解。

  第一個層面、在情境導入中,引入“給予是快樂的”。

  在這個環(huán)節(jié),我將聯(lián)系學生生活,讓他們回憶自己在得到禮物時,得到別人幫助時是什么心情進行談話,讓學生明確“得到往往是快樂的”,然后,老師話鋒一轉(zhuǎn)“可是,美國作家丹?死藚s說‘給予是快樂的’,這是為什么呢?”以此懸念來引入本課課題,激發(fā)學生探求新知的欲望,產(chǎn)生心動的感覺。接下來,我又引導學生針對課題質(zhì)疑,引入學生對課題的思考,既讓學生獲得了“給予是快樂的”的初步印象,又激勵學生產(chǎn)生了閱讀的行動。

  第二個層面、在初讀課文中,感知“給予是快樂的”。

  這篇課文是一篇略讀課文,要求學生能夠運用老師教過的方法讀懂課文。在此環(huán)節(jié),我先引導學生對閱讀方法進行復習,然后要求他們運用讀、思、圈、注的方法,自學課文。在自學時,我還提出了明確的自學要求,引導他們?nèi)ミM行有效的學習。然后,我將對孩子們的自學情況進行檢測,理清人物之間的`關(guān)系,把握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以感知“給予是快樂的”。

  第三個層面;在深入研讀中,感受“給予是快樂的”。

  這個環(huán)節(jié)是我本堂課的重點。首先,我將針對學生不知道“怎樣提出有價值的問題”的狀況,出示“問題在哪”的圖示,引導學生學會提問的方法。然后,我放手讓每個學生去提出自己的問題。例如:“保羅的眼睛為什么濕潤了”“我想要這樣的哥哥和我要當這樣的哥哥有什么不一樣”“為什么說他們?nèi)齻人在一起過了一個難忘的夜晚”等等,鼓勵學生深入地閱讀課文,并嘗試著在文中去尋找答案,也可以跟同伴合作交流。最后,教師組織全班學生交流有價值的問題,以幫助學生深入理解課文。通過這個環(huán)節(jié),讓學生的感情動起來,獲得“給予是快樂”的真切感受,并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

  第四個層面、在切己體察中,感悟“給予是快樂的”。

  在這個環(huán)節(jié),我將聯(lián)系自己的切身經(jīng)歷,向?qū)W生講述“給予是快樂的”的真切感受;然后引導學生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談?wù)勛约菏欠裼薪o予別人的快樂。這樣,既對學生進行了口語訓練,又讓學生從生活中感悟了“給予是快樂的”的深刻內(nèi)涵。

  第五個層面、在交流互動中,升華給予的意義。

  在這個環(huán)節(jié),我引導學生拓展閱讀《給,永遠比拿愉快》這篇短文,讓學生進一步明白“給予”的內(nèi)涵,知道我們應(yīng)該給別人留下美好的思想,美好的行為等。最后,我還引導孩子聯(lián)系自己談:我們還有兩年就要畢業(yè)了,我給予的意義,讓每一個學生都明白:樂于奉獻,勇于付出,這才是有意義的人生。最后,我引導學生激情滿懷地再讀課文,把學生的感情推向高潮。

  課后作業(yè)的設(shè)計,根據(jù)學生的不同情況,我采用的是開放式的作業(yè),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興趣自選作業(yè)。

  至于板書,我緊扣誰“給予”誰什么來設(shè)計,簡潔明快,思路清晰,一目了然。

語文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一件運動衫》是第九冊第六單元的一篇獨立閱讀課文。這篇課文描寫了一件運動衫得而復失,失而復得的感人故事。教材選編的意圖在于讓學生通過閱讀,感悟人與人之間情誼與關(guān)愛的可貴,體會奉獻愛心終將獲得愛心回報的道理。在教學設(shè)計時,我本著語文教學的工具性與人文性相結(jié)合的理念,抓住“愛”這條主線,從“愛”入手,由“愛”展開,學生在與文本的閱讀對話中尋找愛、體驗愛,力圖構(gòu)建生命化教育的課堂。因此,我把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以下內(nèi)容。

  二、說教學目標

  1、訓練學生快速閱讀課文捕捉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

  2、在讀中感悟課文中人物的愛心,使學生受到感染。

  教學重難點:訓練快速閱讀能力,感悟文中人物的愛心。

  三、說教法和學法

  在教學過程中我采用了以讀代講和賞析詞句的方法。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說:“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币虼耍诒疚牡慕虒W中,我注重了學法的指導,我力求讓學生學會“讀”。即通過初讀,讓學生抓住文章主要內(nèi)容;通過細讀品味,讓學生抓住愛的細節(jié),體會愛的真諦;這樣不僅讓學生知道了“讀”是學懂本文的關(guān)鍵,也是學習一切文章的主要方法。

  四、說教學流程

  (一)導入新課,激發(fā)疑問

  課前我以《愛的小詩》為引子,由“愛”入手,讓學生結(jié)合實際談?wù)勆钪兴惺艿降摹皭邸,以此導入新課,板書課題,引導學生針對新課提出自己的疑問。

 。ǘ┏踝x課文,感知課文主要內(nèi)容

  在這一環(huán)節(jié)我讓學生帶著自己心中的疑問,快速自讀課文,注意生字,讀準字音;看看課文講了些什么。然后弄清課文中主要的人物和事物,進而提煉出課文主要內(nèi)容。

 。ㄈ┠x課文,尋找愛的閃現(xiàn)

  在初讀感知課文主要內(nèi)容的基礎(chǔ)上,我讓學生再次默讀課文,尋找愛的細節(jié),細細品味,體會愛的真諦。然后,朗讀交流,領(lǐng)悟愛的豐富。這一內(nèi)容是本文的精華所在,而這篇課文又比較長,在學生交流過程中,我力圖以一個重點段為突破口,去牽動全文。因此,在交流過程中我首先抓出這個段落(我在街角抱著鞋站了一會兒,好象看到老人在小屋里赤腳等著我。我瞥了一眼這雙老人穿得不能再穿的破鞋子,心想這雙鞋子可能是他最親近的東西了)。引導學生細讀品味本段中描寫“我”站在街角時動作的詞語,想象我此時的神情和矛盾心理,感悟“我”對老人的'關(guān)愛之心,指導學生帶著“我”那種矛盾痛苦的心情朗讀這段文字。

  在此基礎(chǔ)上,教師以一個問題巧妙過渡。師:我為什么會有這種矛盾的心理?學生回答:因為“我”太喜歡那件運動衫啦!以此引出文章前面部分--------描寫“我”十分喜愛運動衫的部分,然后引導學生通過朗讀、模擬表演體會感悟我對運動衫的喜愛。

  體會出“我”對運動衫的喜愛之情后,教師談話過渡:我終于穿上了這件漂亮的運動衫,心里充滿了自豪。但當我知道康威老先生的鞋沒法再修時,我又一次走進了商店,我要干什么?(換鞋)那么,在換鞋的過程中又有那些感人的細節(jié)吸引了你呢?這樣學生很容易就找出了售貨員關(guān)愛康威老人的內(nèi)容,領(lǐng)略到售貨員也是有愛心的。

  接下來教師談話過渡:當我拿著新鞋出現(xiàn)在康威老先生面前時,又會發(fā)生什么呢?學生又開始交流文章結(jié)尾部分感人的內(nèi)容。(我打開鞋盒,那雙嶄新的軟皮鞋呈現(xiàn)在他面前,他那雙大手拿著鞋,不停地撫摸著,淚水從面頰流了下來。他站起身,從枕頭下面拿出一件印著仰著頭的大角麋鹿紅色運動衫。)對這一重點段我引導學生細讀,抓住描寫康威老人的動作、神態(tài)、語言的文字細細品味,體會康威老人由“平靜”到“驚訝”到“感動”的心理,然后請同學帶著這份感動來朗讀這一重點段。

  在以上朗讀交流的環(huán)節(jié)中,我摒棄了繁瑣的分析,把閱讀的時間和自主權(quán)交給學生。通過讓學生快速閱讀,邊讀邊寫批注,教給學生讀書的方法;通過朗讀將學生的語感與感官、感受結(jié)合起來。在這里,學生親近文本,與文中的人物進行心靈對話。用心靈去傾聽心靈,達到心靈相通,情感共鳴,形成獨特的閱讀體驗,情感交融、智慧碰撞,體會到愛的真諦。

 。ㄋ模┳x寫結(jié)合,拓展延伸

  在本節(jié)課的最后,我安排學生續(xù)寫:我再次穿上這件運動衫時的動作、語言、神情。目的是為了讓語文教學的讀寫結(jié)合起來,滲透寫作指導。

  五、說板書設(shè)計

  21 一件運動衫

  我 : 運 動 衫

  (得------ 失 -------得)

  康威: 鞋

  舊鞋-------新鞋

語文說課稿 篇3

  一、研究課標及考綱

  明確考綱對仿句題型的要求:

  1、考查學生對語法、修辭等知識的綜合運用,要求學生能根據(jù)不同的語境和要求,寫出與例句內(nèi)容和形式相同或相近、意義上有密切關(guān)聯(lián)的句子。

  2、考查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聯(lián)想、想象能力,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

  3、考查學生思想認識水平,包括道德素質(zhì)、審美意識、審美情趣,乃至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等。為此,要真正做到“形神兼似”,解答好仿句題,就有必要先弄清需要注意的要素,找到突破口,理清解題步驟和方法。我教學的思路是:錯例展示,辨析找錯因,給出自己認為正確的答案,在互相比對的評價中,了解仿句習題首先要注意的幾方面要素;兼顧學生實際情況,降低一定的難度,安排一組練習,自主探究解此類型題的思路和方法。注重學生合作探究找尋方法的能力培養(yǎng)。

  二、教學目標及重點:

  (1)教學目標

  1、使學生全面了解仿句,并能做到“形神兼似”。

  2、提高學生仿句的能力。

 。ㄟ@2點為知識與技能的目標,如此設(shè)定,一方面根據(jù)中考考點的要求,另一方面也是從學生長遠發(fā)展考慮的,仿句過程中可以觸動學生追求美感的心弦,將會為日后工作和學習帶來事半功倍的效果,為其成才提供可能。)

  3、培養(yǎng)學生合作探究、評價甄別的意識。

  4、培養(yǎng)學生對語言美的追求,點燃創(chuàng)新的火花,增加作文習作的素材。

  (這2點是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一方面從提高學習興趣出發(fā),另一方面從提高作文習作水平出發(fā)進行設(shè)定,均是根據(jù)我校學生其階段性的心理特點而來。)

  (2)教學重點

  1.以仿句錯例為切入點,掌握仿句習作的方法。

  2.培養(yǎng)學生善于積累作文素材的習慣。

  三、教學設(shè)想:

 。1)根據(jù)學生基礎(chǔ)較差的特點,采取錯例辨析切入法。

 。2)根據(jù)仿句訓練題型廣,容量大的特點,注重精練、精評。

  (3)在訓練中,突出學生合作、探究、評價能力的`作用。

  四、教法

  錯例辨析切入法

  考慮到我校學生多次分流,所剩學生基礎(chǔ)比較薄弱的現(xiàn)狀,在字詞句上總會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錯誤的情況。將學生以往的錯例,先行展示出來,以調(diào)動學生甄別的積極性。通過必要的啟發(fā)之后,讓學生明確應(yīng)該注意什么。在此基礎(chǔ)上,引導學生認識如何避免此種錯誤的產(chǎn)生。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找到正確的解題途徑。這就完成了“由易向難”教學的轉(zhuǎn)化。此種學生容易接受的方法,勢必帶來學生探究的熱情。這樣自然就建立起了自主學習的氛圍。

  五、學法

  在教師引導下的“自主辨析——合作探究——歸納總結(jié)——練習鞏固”。即展示錯例,學生思考,自主辨析;小組合作,給出最佳答案,探究解題方法;整理解題思路,總結(jié)共性方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教師應(yīng)善于引導,啟發(fā)學生,充分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六、過程

  (一)導入語

  同學們,你喜歡《讀者》和《青年文摘》中那些美文嗎?那你想不想也寫出那樣備受讀者青睞的文章呢?(生答)荀子曾說過:“不積細流無以成江河”。要說文章就是江河的話,那細流便是語言、便是句子。好的句子組成好的文章。那么,怎樣寫出好的句子呢?萬事從模仿開端。仿句由此產(chǎn)生,并成為中考命題者青睞的題型。那根據(jù)大家的經(jīng)驗,仿句應(yīng)該仿什么呢?你掌握的如何呢?為了解決大家共同的困惑,我們今天就來研究一下如何仿句。(設(shè)計目的:在授課前,進行必要的學情調(diào)查,有助于教師了解學生現(xiàn)狀,靈活掌握教學的側(cè)重點。)

  (二)錯例辨析,找到錯因:

  (1)例:友情,是人生一筆受益匪淺的儲蓄。這儲蓄,是患難中的傾情相助,__________ ______,是錯誤道路上的忠言逆耳。

  錯例: 是疆場上的奮勇殺敵

 。ㄔO(shè)計目的:此錯例意在讓學生注意仿句要與語段或仿句主旨相符)

  (2)假如生命是鷹,不要畏懼困難,要張開翅膀在碧海藍天中自由翱翔。

  錯例:假如生命是草,不要頑強拼搏,要低下頭顱在狂風暴雨中自慚形穢。

  (設(shè)計目的:此錯例意在讓學生注意仿句要與語段色調(diào)相同)

 。3)下列兩個句子都寫到“虛偽”。前一句直接表述,言簡意賅;后一句連續(xù)類比,形象生動。請在“友誼”、“勇敢”、“信任”中任選一個詞,仿寫兩句話。

  例:虛偽和欺詐產(chǎn)生罪惡。

  蚜蟲吃青草,銹吃鐵,虛偽吃靈魂。

 、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錯例: ①勇敢和智慧產(chǎn)生英雄。②雞吃蟲,貓吃老鼠,勇敢和智慧吃罪惡。

 。ㄔO(shè)計目的:此錯例意在讓學生注意仿句要與例句句式相同)

  (4)仿照下面兩個比喻句式,以“時間”為開頭,寫兩個句式相同的比喻句。

  書籍好比一架梯子,它能引導我們登上知識的殿堂。書籍如同一把鑰匙,它將幫助我們開啟心靈的智慧之窗。

  時間:(不超過60個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錯例: 時間老人告訴我們要珍惜光陰。 三月如同春雨,它能給人們帶來溫暖。時間如同一顆塵土,它能帶領(lǐng)我們漫游天際。

  (設(shè)計目的:此錯例意在讓學生注意仿句要與例句修辭方法一致)

  (三)小結(jié):

  在學生對錯例的分析中,讓學生注意仿句題型中四個統(tǒng)一:主旨要統(tǒng)一;色調(diào)要統(tǒng)一;句式要統(tǒng)一;修辭要統(tǒng)一。

 。ㄔO(shè)計目的:讓學生利用形象思維、求異思維,找尋到錯誤的原因。難度適中,在學生能夠接受的范圍,學習的積極性也會相應(yīng)的增強。在教師必要的引導下,做系統(tǒng)的總結(jié),加深印象,為下面的環(huán)節(jié)做了鋪墊。)

  (四)小組合作完成習題后,展示各組給出的最佳答案,并進行評價篩選(幻燈演示、實物投影)

 。1)仿造例句再寫出三個你對“語文”的理解的比喻句。

  例句:語文是滋味甘醇的美酒 ,讓人回味無窮。

  語文是_________________,讓人_________________。

  語文是_________________,讓人_________________。

  語文是_________________,讓人_________________。

 。2)仿例造句:

  例句:我若是彩虹,就用我的絢麗點綴晴空。

  造句: 。

  (3)模仿例句再寫一個句子。

  例句:相互就是:痛苦時一起傾訴,相互就是:快樂時一起投入。

  相互就是: 。

 。4)仿寫句子,句式與前面的例句相同或相似。

  例句:歷史不是一張白紙,你想涂成什么顏色就可以涂成什么顏色。

  歷史不是 。

 。5)仿造下面例句寫一句話,要與例句格式相似,并運用比喻等修辭手法。

  例句:我不是挺立在高山峻嶺中的巨松 ,而是遼闊平原上的一棵小草——為壯麗的河山添上一筆綠意。

  造句: 。

 。ㄔO(shè)計目的:這五道練習題,由不同仿句類型組成,意在經(jīng)過這組比較簡單的練習之后,建立學生的自信,并從中找到正確解題的路徑,為解較復雜題型做好準備。)

  (五)總結(jié):

  學生討論,回憶解題思路,由教師匯總明晰解題的步驟:審清題意(含四個統(tǒng)一)、“一定二仿三連”、檢查驗證。(見附板書)

  (設(shè)計目的:讓學生合作完成探究,解放老師單向講授的束縛。學生交流自己解題方法時,也能夠鍛煉分析的能力,口語表達的能力,概括梳理的能力等。)

  (六)、布置作業(yè):

  《中考123》試題——仿句專項訓練

 。ㄔO(shè)計目的:專項訓練,鞏固運用方法的能力。)

  (八)結(jié)束語:

  今天,我們共鑄了一把斬去仿句疑難的寶劍,相信大家在今后的學習中會把它磨得越來越鋒利,最終“不戰(zhàn)則已,戰(zhàn)必勝矣”!

  (九)附板書:

 。ǔ鍪净脽羝

  一、準確審題

  審主旨內(nèi)容 (注意隱含義,保持與原句一致)

  審感情基調(diào) (如哀傷、喜悅、沉重、明快等)

  審句式結(jié)構(gòu) (分句關(guān)系,關(guān)聯(lián)詞對應(yīng),標點)

  審修辭格式 (比喻、比擬、排比、對偶等)

  二、解題方法 “一定二仿三連 ”

  第一步:確定對象(如仿句的主語、喻體等)

  第二步:遣詞仿寫(注意形容詞的潤色)

  第三步:連貫語句(注意詞語搭配和語法關(guān)系)

  三、檢查驗證

  七、小結(jié)

  這節(jié)仿句方法的總結(jié)課,通過錯例的引導,學生的自主學習探究,多媒體的輔助,我相信能夠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能夠體現(xiàn)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訓練,學生也能較輕松地從簡單的例題中探究出解題的方法。通過調(diào)查和備課,我感受到要上好專題類的復習課,首先要教師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難易程度,根據(jù)學生的掌握程度,確定是否先上一堂總結(jié)方法的課,“授之以漁”給學生以必要的指導,這很重要。當然鞏固訓練也是不可缺少的。

  以上僅是一個后生晚輩的班門弄斧,希望在座的前輩同仁給予批評和指正。

語文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1、課在教材中的地位

  《歸園田居》是高中第三冊第二單元的課文。根據(jù)大綱要求以及教材體例安排來說,高中語文第三四冊的閱讀部分,全部是文學作品,包括古代文學作品,現(xiàn)當代文學作品和外國文學作品,意在加強文學教育培養(yǎng)學生初步鑒賞文學作品的能力。

  2、根據(jù)大綱及教材的要求以及結(jié)合本文的特點,現(xiàn)制定學習目標下:

  知識目標

 。1)學習陶淵明此文的藝術(shù)手法:質(zhì)樸的語言表達真摯的情感。

 。2)抓住重點詞句,分析詩中的人物形象。

  能力目標

  體會作者返樸歸真的人生志趣和人生境界,進一步了解其文其人。

  情感目標

  了解作者辭官歸隱的原因,深刻體會詩人鄙棄官場,對田園生活無限熱愛欣賞之情。

  3、重點、難點、課時

  重點:

 。1)通過朗讀整體把握文意。

 。2)提煉表現(xiàn)陶淵明思想志趣的語句進行探究式學習。

  難點:

  欣賞作者如何以質(zhì)樸的語言表達真摯的情感,塑造高潔的品格。

  課時:

  1課時

  二、說教法

  教學方法:主要采用點撥、誦讀法教學模式,這是符合新課程改革要求的。

  依據(jù):本課著重去了解陶淵明的思想及其人生感悟,通過抓住關(guān)鍵詩句進行點撥,以點代面。反復朗讀逐步加深對詩意的理解。重點可以適當提示,寓討論、探究式教學法于一體。以學生個體情感介入來體驗陶淵明的思想。

  三、說學法

  為便于學生主體性的發(fā)揮,結(jié)合所采用的`教學方式,故引導學生作如下準備:

  1、充分預習:主要包括疏通文字,熟讀課文;了解寫作背景,作者生平。初步感知文章的構(gòu)建。

  2、小組討論,分析評價:主要是通過重點難點加深對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

  3、借鑒吸收:通過本文的學習,用現(xiàn)代的觀點來評論陶淵明的思想情趣。

  四、說過程

 。ㄒ唬┦紫龋瑢胄抡n。世稱靖節(jié)先生的陶淵明,以其“不為五斗米折腰”而傳為佳話,那么當他歸隱田園后,又將是怎樣的一幅生活圖景呢?

  (播放朗誦帶)

 。ǘ┫旅嫖揖捅疚牡闹攸c難點的突破做如下闡述。我教學本文的總的方法是:學生先就老師提出的問題,進行小組交流,選代表發(fā)言。之后,可由學生相互提出問題,互相解答。老師作最后的補充小結(jié)。這樣由師問生及生問生,形成生與師和生生之間的互動。從而使學生深入理解教材,這里重在培養(yǎng)學生的理解和分析綜合能力。所以,我打算從下面三步著手講解:

  第一步:思路結(jié)構(gòu)

  提問:詩的題目猶如人的眉和目,所謂“眉目傳情”,你認為題目中哪個字能作為題眼?

 。▽W生回答:歸。)從這個歸字你可以挖出那些隱含信息?

  即以“從何而歸——為何而歸——歸向何處——歸去如何”結(jié)構(gòu)全文,學生可由此先自我尋找答案。

  第二步:語言揣摩

  1、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誤入塵網(wǎng)中,一去三十年。

  評析:起首四句,先說個性與既往人生道路的沖突。韻、性,都是指為人品格與精神氣質(zhì)。所謂“適俗韻”又是什么呢?無非是逢迎世俗、周旋應(yīng)酬、鉆營取巧的那種情態(tài)、那種本領(lǐng)吧,這是詩人從來就未曾學會的東西。作為一個真誠率直的人,其本性與淳樸的鄉(xiāng)村、寧靜的自然,似乎有一種內(nèi)在的共通之處,所以“愛丘山”。前二句表露了作者清高孤傲、與世不合的性格,為全詩定下—個基調(diào),同時又是一個伏筆,它是詩人進入官場卻終于辭官歸田的根本原因.但是,人生常不得已。作為一個官宦人家的子弟,步入仕途乃是通常的選擇;作為一個熟讀儒家經(jīng)書、欲在社會中尋求成功的知識分子,也必須進入社會的權(quán)力組織;便是為了供養(yǎng)家小、維持較舒適的日常生活,也需要做官。所以不能不違逆自己的“韻”和“性”,奔波于官場。回頭想起來,那是誤入歧途,誤入了束縛人性而又骯臟無聊的世俗之網(wǎng)!耙蝗ト辍保@一句看來不過是平實的紀述,但仔細體味,卻有深意。詩人對田園,就像對一位情誼深厚的老朋友似地嘆息道:“呵,這一別就是十三年了”內(nèi)中多少感慨,多少眷戀但寫來仍是隱藏不露。

  2、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

  評析:這里描寫的一切,是極為平常的。你看:土地,草房;榆柳,桃李;村莊,炊煙;狗吠,雞鳴……但正是這些平平常常的事物,在詩人筆下,構(gòu)成了一幅十分恬靜幽美、清新喜人的圖畫。在這畫面上,田園風光以其清淡平素的、毫無矯揉造作的天然之美,呈現(xiàn)在我們面前,使人悠然神往。這不是有點兒像世外桃源的光景嗎?這些描寫初讀起來,只覺得自然平淡,其實構(gòu)思安排,頗有精妙!胺秸喈,草屋八九間”,是簡筆的勾勒,以此顯出主人生活的簡樸。雖無雕梁畫棟之堂皇宏麗,卻有榆樹柳樹的綠蔭籠罩于屋后,桃花李花競艷于堂前,素淡與絢麗交掩成趣。這是近景。“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這是遠景,給人以平靜安詳?shù)母杏X,好像這世界不受任何力量的干擾。從近景轉(zhuǎn)到遠景,猶如電影鏡頭慢慢拉開,將一座充滿農(nóng)家風味的茅舍融化到深遠的背景之中。畫面是很淡很淡很淡,味道卻是很濃很濃,令人胸襟開闊、心曠神怡。這景象太過清靜,似乎少一點生氣。但詩人沒有忘記這一點,請聽,“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一下子,這幅美好的田園畫不是活起來了嗎?因為這雞犬之聲相聞,才最富有農(nóng)村環(huán)境的特征,和整個畫面也最為和諧統(tǒng)一。

  第三步:疑難指津

  陶淵明筆下的田園風光美在哪里?

  這里描寫的一切,是極為平常的。你看:土地,草房;榆柳,桃李;村莊,炊煙;狗吠,雞鳴……但正是這些平平常常的事物,在詩人筆下,構(gòu)成了一幅十分恬靜幽美、清新喜人的圖畫。在這畫面上,田園風光以其清淡平素的、毫無矯揉造作的天然之美,呈現(xiàn)在我們面前,使人悠然神往。這不是有點兒像世外桃源的光景嗎?這些描寫初讀起來,只覺得自然平淡,其實構(gòu)思安排,頗有精妙。“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是簡筆的勾勒,以此顯出主人生活的簡樸。雖無雕梁畫棟之堂皇宏麗,卻有榆樹柳樹的綠蔭籠罩于屋后,桃花李花競艷于堂前,素淡與絢麗交掩成趣。這是近景。“遠人村,依依墟里煙”,這是遠景,給人以平靜安詳?shù)母杏X,好像這世界不受任何力量的干擾。從近景轉(zhuǎn)到遠景,猶如電影鏡頭慢慢拉開,將一座充滿農(nóng)家風味的茅舍融化到深遠的背景之中。畫面是很淡很淡很淡,味道卻是很濃很濃,令人胸襟開闊、心曠神怡。這景象太過清靜,似乎少一點生氣。但詩人沒有忘記這一點,請聽,“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一下子,這幅美好的田園畫不是活起來了嗎?因為這雞犬之聲相聞,才最富有農(nóng)村環(huán)境的特征,和整個畫面也最為和諧統(tǒng)一。

  閱讀遷移(比較異同)

  《歸園田居》其四:

  久去山澤游,浪莽林野娛。試攜子侄輩,披榛步荒墟。

  徘徊丘隴間,依依昔人居。井灶有遺處,桑竹殘朽株。

  借問采薪者,此人皆焉如?薪者向我言∶“死歿無復馀”。

  “一世異朝市”,此語真不虛!人生似幻化,終當歸空無。

  五、預習、作業(yè)、板書設(shè)計

  預習設(shè)計

  1、利用工具書疏通文字:熟讀課文,查找資料了解陶淵明其人其事。

  2、自我選圈重點詞句。如“誤落”、“塵網(wǎng)”、“樊籠”等。

  3、初步體會作者思想感情。

  通過預習使學生在課前進入陶詩所營造的氛圍,為學習本文理解作者的情感作準備。

  作業(yè)設(shè)計

  1、評論陶淵明的形象。

  2、用現(xiàn)代的觀點看陶淵明的歸隱。

  板書設(shè)計

  官場田園

  誤落塵網(wǎng)自得其樂

語文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1、教學內(nèi)容

  西師版小學數(shù)學實驗教材第三冊第五單元 《測量長度》第一課時:用厘米作單位量長度。下面我就從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學法分析、教學程序四個方面來進行說明。

  2、教材簡析:

  本課內(nèi)容屬于《圖形與空間》知識板塊內(nèi)容,用厘米作單位量長度既是學生學習測量長度的開始,也是學生初次認識長度單位;同時它能為后面學習分米的認識、用米作單位量長度作好準備。測量物體的長度是生活、生產(chǎn)中經(jīng)常遇到的問題,學生在自己生活中已有一些實際感受和體驗。教材首先讓學生經(jīng)歷用不同方式測量物體長度的過程,用問題情境引起學生思考,體會建立統(tǒng)一度量單位的必要性,從而引入刻度尺,指出比較短的物品可以用“厘米”作單位,并通過看、估、量等學習活動形成厘米的長度表象。要求學生能估計一些物體的長度,并進行測量。并為以后學習長度單位“米、分米、毫米”以及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打下基礎(chǔ)。

  3、教學目標:

  基于以上認識,依據(jù)新課程標準和學生的認知水平,我擬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通過觀察,測量活動。使學生明白建立統(tǒng)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二)過程與方法:使學生初步認識長度單位,初步建立厘米的長度觀念,并學會利用刻度尺對物體進行測量。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動手操作的能力,滲透知識來源于實踐并應(yīng)用于實踐。

  4、教學重點與難點:

  著名特級教師華應(yīng)龍說,數(shù)學課必須抓住重點,通過學生探索實踐,突破難點。讓他們學會屬于自己的知識,才算一堂合格的課。

所以我本堂課確定了兩個教學重點:建立厘米的長度觀念,會測量物體的長。

突破一個教學難點:建立厘米的觀念。

  二、說教法:

  《新課程標準》中指出:“數(shù)學教學,要緊密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和已有知識出發(fā),引導學生開展觀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動,使學生通過教學活動,掌握基本的數(shù)學知識和技能,初步學會從數(shù)學的角度去觀察事物,思考問題!标P(guān)于側(cè)量長度學生已經(jīng)有一定的感性認識,因此教學活動應(yīng)緊密聯(lián)系生活實際,在學生認知水平和已有知識經(jīng)驗基礎(chǔ)上進行。所以我選取這樣的教法:

  1、情境導入法,我首先創(chuàng)設(shè)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

  2、發(fā)現(xiàn)教學法,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過:科學知識是不應(yīng)該傳授給學生的,而應(yīng)當引導學生去發(fā)現(xiàn)它們,獨立地掌握它們。例如:在體會建方統(tǒng)一的長度單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時,引導學生用手比、用筆或用書比不同的方法對課桌的長進行測量,得出不同的測量結(jié)果,學生會發(fā)現(xiàn)得到的數(shù)量是不同的,因此切實感受到統(tǒng)一長度單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媒體輔助教學法,再通過多媒體直觀生動的教學,讓學生從具體中抽象出用厘米作單位測量長度。

4、實踐法,充分引導學生進行觀察、感知、操作、實驗、驗證,交流等活動,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小主人,教師則充當引導者、組織者、合作者的角色,通過這樣的教學,使學生在既獲得知識的同時,也培養(yǎng)和提高了學習的能力。

  三、說學法

  為了體現(xiàn)以上教法,我為學生設(shè)計了以下學法:為了更好的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我在教學中引導學生采用自主探索、小組合作的形式組織教學,尋找與生活實際有關(guān)的物體進行測量,讓同桌之間相互合作的教學手段,相互探究,從小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初步學會與人交流與人合作。

  四、說教學程序

  本節(jié)課的教學分:情境導入、探究新知、鞏固練習、三部分進行。

  (一)情境導入:

  著名特級教師孫雙金說過這樣一句話:課堂教學要引領(lǐng)學生攀登知識的高山,攀登情感的高山,攀登人格的高山。我們教師要讓學生有去攀登的興趣。所以我通過創(chuàng)設(shè)情境,讓學生說說老師長得高嗎?有沒有你高?哇,老師比你都要高!那你知道老師有多高嗎?猜猜看!哦,猜不出來?那你們有沒有聽說過人的身高在數(shù)學中是怎么說的呢?待會兒下課了我再告訴大家。其實想要知道老師有多高,只要孩子們上課認真聽講,下課后你一定會知道答案。巧用猜一猜,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引發(fā)對測量長度的學習需求:老師比我高,那么老師究竟有多高呢?形成懸念。激發(fā)了學生探索的興趣,為探索新知指明了方向。

  活動引入,激發(fā)興趣

  我讓學生任意自由選擇一種物品作為測量工具,測量課桌長度。學生可以使用鉛筆、數(shù)學書、手掌、課本、作業(yè)本、小棒等物體進行測量。學生可能會說有

  4支鉛筆長、比3本數(shù)學書短一點、比3個作業(yè)本長,可能會說有4個巴掌長,也可能說有1個手臂長。引導學生會發(fā)現(xiàn)由于測量工具不同,導致在測量同一物體時得到數(shù)量不同。接著問:“怎樣才能使測量的結(jié)果一樣呢?”學生會感受到需要用統(tǒng)一的長度單位來量,測量結(jié)果才能相同。充分認識到統(tǒng)一測量單位的必要性。

  整個引入環(huán)節(jié),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解決問題,感受到量長度時用統(tǒng)一的測量工具和統(tǒng)一的長度單位的必要性。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自主發(fā)現(xiàn)統(tǒng)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體現(xiàn)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

  (二)探究新知:

  新課教學,我分兩大塊進行。

  第一塊:認識厘米。分4步教學。

  (1)認識尺子。

  多媒體顯示一把放大的直尺,引導學生觀察尺子,認識長短不同的豎線——刻度線,以及不同的數(shù)——刻度,厘米及字母表示方法(cm),使學生對直尺的認識更深刻。

  (2)認識1厘米。

  通過演示讓學生了解從0刻度到1刻度之間的長度就是1厘米,接著讓學生觀察自己尺上的1厘米長度。然后組織學生研究,尺子上從哪里到哪里也是1厘米?學生回答時電腦顯示這些線段。最后進行歸納發(fā)現(xiàn):尺子上相鄰兩個數(shù)字間的一大格的長是一厘米。

  (3)建立1厘米的表象。

  解決課堂活動題目:用尺子量一量,看自己哪個手指的寬度大約是1厘米。

  再讓學生用手比劃1厘米有多長,再讓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找1厘米長的物體。通過活動,對1厘米的'實際長度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識記一厘米,用一厘米的長度估計一個物體的長度。(黑板擦、教師的手提包、鉛筆、橡皮擦等。)

  (4)認識幾厘米

  出示0-2,0-3,0-5,0-8,這一段又有多長呢?你怎么知道的?引導學生說出方法:數(shù)格子或0到幾這一段就是幾厘米,滲透量長度的方法。

  這四個環(huán)節(jié),秩序漸進,先對尺子進行認識,然后在尺子上認識1cm的長,通過觀察、比劃、在生活中找大約1cm長的物體建立1cm的實際長度的表象,接下來認識幾厘米,在尺子上指認2cm、3cm等長度,強化對厘米這一長度單位的認識。

  小結(jié)引入下一環(huán)節(jié):我們認識了直尺,也認識了厘米,想不想用厘米作單位來測量長度呢?

  第二塊:學習測量方法。

  (1)、量鉛筆的長度,初步掌握測量方法。(課件出示教學教材第52頁例2

  的情景圖)

  測量之前,先讓學生估計一下鉛筆長幾厘米?再讓學生獨立測量,再討論交流,請個別學生演示,互相啟發(fā)如何測量物體的長度,然后用多媒體展示測量物體長度的一般方法,引導學生仔細觀察測量的過程。 [這樣既有利于學生的主動參與,使每個學生都有充分表現(xiàn)的機會,又有利于學生之間的多向交流,培養(yǎng)了學生的協(xié)作精神。]

  (2)運用方法進行測量,量下列圖形的寬,評一評你量的對嗎?鞏固測量方法。(課件出示)

  (三)、鞏固練習

   1、量小棒(課件出示)

  2、量下面物體的長(課件出示)

  3、量鉛筆。(教材第53頁“課堂活動”第3題)

  五 、拓展延伸

  找找我們身邊幾厘米長的物體,先估計,再測量,將自己的收獲告訴家長或同學。(認識直尺并測量是單位認識中的載體,運用的方法要強調(diào),而且還要有拓展方向,加深孩子們對本課知識的掌握)

  六、板書設(shè)計

  由于本堂課我是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板書起畫龍點睛的作用,我這樣設(shè)計我的板書。(見黑板)

  七、課堂回顧

  通過反思,使學生對知識有一個系統(tǒng)的回顧與認識,培養(yǎng)了學生的歸納概括能力,同時讓學生體驗到了成功的歡樂。我設(shè)計了以下幾個問題。

  1、“這節(jié)課你學習了些什么?”

  2、你想說點什么?

  總之,本節(jié)課的教學堅持了“學生是探索的主體”這一教學原則,面向全體學生,充分引導學生動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讓每一個學生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感受了數(shù)學與日常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體驗了學習數(shù)學的快樂,有效的促進了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共同發(fā)展。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以上是我對《用厘米作單位量長度》的教學設(shè)計,還有不足之處,請各位老師批評指正。

  

【語文說課稿】相關(guān)文章:

《語文》說課稿05-24

語文春酒說課稿03-16

語文《荷花》說課稿03-12

語文說課稿03-25

語文優(yōu)質(zhì)說課稿05-20

語文《趙州橋》說課稿07-14

經(jīng)典語文說課稿12-01

語文蠟燭說課稿02-18

語文《手指》說課稿01-09

語文《觀潮》說課稿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