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說課稿錦集4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說課稿要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說課稿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如夢令》六下第9課詞兩首中一首!俺S浵と漳骸币辉~所記述的內(nèi)容十分平淡,大意是講述詩人曾經(jīng)飲酒溪亭,被自然界景致和美好生活氣氛所熏染,以致酒醉,找不到歸家之路,撐船到處轉(zhuǎn),沒想到闖到了荷花叢中,驚醒了一群同樣“沉醉”的鷗鷺。作者用語、造句一如內(nèi)容一樣的平實、自然。它側重在寫景,融情于景。通過景物的描劃來抒發(fā)和表達作者對自然的贊美和對生活的熱愛,故而意境創(chuàng)造含蓄深沉。通篇見景不見人。而事實上作者的行蹤早就融入到景物中去,成為意境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昨夜雨疏風驟”也是她早期的一首作品,感情和意境的創(chuàng)造和上一首又不一樣。它寫得一波三折,展示的是一幕具有情趣的生活小。和盹L雨交加,作者醉酒沉睡,一覺醒來,恰為侍女進屋卷簾。作者擁簾問,侍女卻隨口回答:海棠依舊;看著窗外被風吹得七零八落的紅花,作者頗覺不快,連聲責問:你可知道,枝繁葉茂的時候那紅花卻已經(jīng)凋落了。作者睡醒之后即詢問侍女,所問何事卻一字未提,不滿侍女的回答,卻透露出作者惜花之情,含蓄深蘊。
這兩首在內(nèi)容,意境的創(chuàng)造和所抒發(fā)的情感上有著不同之處,很值得好好去品味。了解了這兩首詞對于幫助走進李清照有著很大的意義。
二、說學情
六年級的學生目前通過反復的誦讀,能大致理解詩詞表現(xiàn)的意思和所敘述的事情。但由于其本身的年齡和閱歷的限制,還是不能深入真切理解詞人所表達的真實情感。必須結合詞人當時的生平和時代背景,教師的適當指導品悟才能體會詞所表達的情感。學生可能會在品悟的“意象”(形象)的時候把握不準,而是對一個圖象有個感知的認識,這里需要教師的耐心帶著品悟。
三、說學法
朗誦法:在反復散讀、誦讀、品讀等各種朗讀形式下,能讓學生對詩詞有一個感性的認識和情感上的調(diào)動
遷移法:通過作者生平和時代背景介紹,幫助學生理解詩詞內(nèi)在情感
比較法:通過分析比較兩首詞不同之處,感悟作者的風格
四、說教學目標和重難點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當堂背誦詞二首,學會結合作者生平時代背景去理解詩詞所包含的情感(
方法與過程:以讀促品,通過朗讀、品讀詞句,理解作者情感,了解作者前期作品的風格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通過讀、品、吟,培養(yǎng)學生學習宋詞的興趣,激發(fā)學生對傳統(tǒng)文化的熱愛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通過反復品讀,理解詞句的含義
難點:借助資料的閱讀,反復品悟,理解作者當時的情感
五、說教學過程
導入:如果在搜索引擎上輸入關鍵詞:才女!你會發(fā)覺有六百十三萬條記錄,如果在后面再輸入關鍵詞:宋詞,你會發(fā)覺有8700條記錄。如果再輸入:婉約派,你就會發(fā)現(xiàn)一個人的名字,這個人就是李清照!今天,讓我們一起走近李清照……
【讀】:
聽名家朗讀(注意讀音、語氣)
聽錄音跟讀
同桌互讀(注意糾正同桌的.讀音、節(jié)奏)
分別請學生朗讀、學生點評
(過渡:同學們已經(jīng)有了初步的感受了。那么我們再一起找找看有沒有我們暫時不理解的詞句)
【疏】
結合注釋,參看材料,找出你覺得理解困難的詞句
學生質(zhì)疑,教師引導解疑(借助下發(fā)的材料,注釋)
。ㄟ^渡:紅日西沉,晚霞映照著溪亭,玩了一天的游人漸漸歸去,獨有年少的詞人依依不舍,流連忘返。是剛飲過美酒,還是酒意未消?是景色宜人,惹詞人陶醉?她游玩興盡方駕回舟。湖上嬌艷的荷花向她綻開笑臉,輕柔的晚風推著她的船兒。她情不自禁的蕩起雙槳,往前劃去。劃呀,劃呀,竟不知不覺誤入荷花深處,進也不能,退也不能,怎么辦?她用足力氣,驀然間響起一陣撲簌簌的聲音,原來沙灘上的沙鷗和鷺被她驚飛了。
當此芳春,名花正好,偏那風雨就來逼迫了,心緒如潮,不得入睡,只有借酒消愁。酒吃得多了,覺也睡得濃了。結果一覺醒來,天已大亮。但昨夜之心情,卻已然如隔在胸,所以一起身便要詢問意中懸懸之事。于是,她急問收拾房屋,啟戶卷簾的侍女:海棠花怎么樣了?侍女看了一看,笑回道:“還不錯,一夜風雨,海棠一點兒沒變!”女主人聽了,嗔嘆道;“傻丫頭,你可知道那海棠花叢已是紅的見少,綠的見多了嗎。俊 )
【品】
提問:“一切景語皆情語”,作品的字里行間表達了作者怎樣的一種情感?她又是如何表達這種情感的呢?
。鋵崒υ~句的品讀,重點打磨,重拳出擊)
。ㄆ沸蜗---“常記”日暮 舟 藕花 鷗鷺? ?? ?對生活的贊美和對大自然的熱愛
?? ? “昨夜”風 雨 酒 海棠 綠紅? ?? ?? ?? ?? ?濃濃的傷感情緒
品語言---常記??沉醉 爭渡 ……? ?? ?? ???歡快 樂觀
?? ?? ?疏 殘 肥 瘦??……? ?? ?? ?? ? 傷感
引導學生結合材料中的作者經(jīng)歷,寫作背景等分析(方法指導)
小結:李清照這兩首詞(“常記用詞簡練,只選取了幾個片斷,把移動著的風景和作者怡然的心情融合在一起,寫出了作者青春年少時的好心情,讓人不由想隨她一道荷叢蕩舟,沉醉不歸。正所謂“少年情懷自是得 ”,這首詩不事雕琢,富有一種自然之美。 而“昨夜”這首小詞雖然只有短短六句三十三言,卻寫得曲折委婉,極有層次。詞人因惜花而痛飲,因情知花謝卻又抱一絲僥幸心理而“試問”,因不相信“卷簾人”的回答而再次反問,如此層層轉(zhuǎn)折,步步深入,將惜花之情表達得搖曳多姿。
【比】(過渡:品到這里,我們來個小小的比賽?纯凑l能讀出屬于你的“李清照”,符合當年的李清照。下面同學們先自己有感情地讀讀看。)
朗讀比賽,學生評分
配樂朗讀你覺得你讀得最好的一首詞
。ǜ鶕(jù)自己的理解朗讀,可融入自己對詞的理解,亦可以不同于名家的朗讀)
有感情地背誦
【吟】(過渡:詞也叫做長短句,古代詞是配曲子吟唱的,非常有韻律和節(jié)奏。下面讓我們一起跟著老師和名家感受我們中華民族文化偉大的魅力吧。)
教師吟唱,學生感受
輕聲跟錄音一起吟唱
結束小結:今天我們一起走進才女李清照的身邊,接觸到她的歡樂,感受到她的哀愁。但是她不僅僅只有這兩種情感。少女時代的詞,活潑爛漫如《點絳唇》,剛開始做為人婦時,甜蜜幸福如《減字木蘭花》, 婚姻過一段時間,兩人離別時,便有了相思愁苦如《一剪梅》, 后來丈夫死后,便心傷痛苦如《武陵春》, 再后來,國破家亡之際,便有了憂國憂民的悲憤與滄涼和豪放如《夏日絕句》李清照的詞是隨著她的生活走的。 她的詞并不光是悲,也有歡和恨。 希望同學們下去之后能去查找一些她的詩詞,可以過來和老師交流。
作業(yè)布置:
1、課外閱讀《聲聲慢》,要求能結合作者生平去反復品讀,理解詩詞情感。準備交流。(方法指導檢驗和運用)
2、查找并摘抄李清照的其它作品或名句。(知識積累)
3、結合作品內(nèi)容和情境,以作者的口吻寫一段散文化的片段。(A層)
說課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壺口瀑布》是上海市新教材初中語文七年級第四單元《山水清韻》的一篇散文,作者是梁衡。全文描寫了作者兩次在壺口瀑布看到的景象,描繪了一個剛柔并濟、多姿多彩的壺口瀑布,抒發(fā)了作者的人生感悟。在七年級上冊的教材中,上半學期古詩文的比例比較大,對現(xiàn)代文的修辭手法賞析基本沒有什么接觸,所以我希望通過這節(jié)課能讓學生通過學法指導初步學會去賞析修辭手法。
2、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結合朗讀,品味文章極具感染力的語言。
難點:理解黃河瀑布的特點與中華民族精神之間的聯(lián)系。
二、說教法。
我將教學目標設計為以下幾點:
1、 通過朗讀,品味關鍵詞句,體會壺口瀑布的特點,初步掌握修辭的表達作用,并學會運用。
2、理解課文內(nèi)容,感受黃河的氣勢,祖國山河的壯麗,感悟作者在寫景過程中蘊含的豐富的思想感情,以及黃河厚重的文化和民族精神的象征意義。
希望學生通過這節(jié)課初步掌握修辭手法的表達作用,并學會分析運用。
在教學設計中,我從幾個方面引導學生對壺口瀑布有直觀的印象及初步的感受:
。1) 導入。
在導入環(huán)節(jié),通過老板50元人民幣黃河,再引出壺口瀑布,然后再借助觀看壺口瀑布的視頻,讓學生對瀑布有個初步的印象。設計意圖:通過小戲法的表演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教學活動的展開。
(2) 整體感知。
通過預習,學生能找到作者先后兩次觀賞壺口瀑布。通過齊讀來加深體會瀑布的雄偉磅礴。
設計意圖:用典型的'例句引導學生體會作者寫作的精妙之筆,讓學生說說壺口瀑布給作者留下了怎樣的印象?使學生對壺口瀑布有一個初步的了解,為后文做鋪墊。
。3)品讀文章。
學生了解了初識壺口后,讓學生在充分朗讀的情況下進行賞析在再訪壺口的一部分。教師先是幫助分析第一句的修辭手法及表達效果,第二句師生合作完成,第三句讓學生獨立完成。
設計意圖:這個環(huán)節(jié)原本是設計讓學生通過做批注的方法進行賞析,而且在試講的過程中也發(fā)現(xiàn)這種方法學生還不能完全掌握,所以我把這一環(huán)節(jié)調(diào)整為教師帶領學生賞析,先是范例性地賞析一句,然后師生合作賞析,最后讓學生自主完成。完成由“扶”到“放”的過程。
。4)感情升華。
設問:作者僅僅是贊美壺口瀑布嗎?他還贊美了什么?啟發(fā)學生感悟黃河的性格聯(lián)想到人的歷盡艱難、寧壓不彎、百折不撓的精神。這也是中華民族的精神。齊讀最后一段,指導朗讀后,在雄壯的旋律中再讀第六段,升華情感。
設計意圖:通過設問,引導學生思考作者的寫作意圖,不僅僅是想贊美壺口瀑布,更重要的是贊美了黃河的精神,而黃河的精神也恰恰是中華民族的精神。作者用比喻、排比、擬人等修辭手法呈現(xiàn)給我們一個氣勢磅礴的黃河形象。
(5)拓展練習
黃河鑄成了自己偉大的性格,正像一個人經(jīng)歷了許多磨難便有了自己的個性。請大家談談我們中華民族有哪些經(jīng)歷能體現(xiàn)出百折不撓、自強不息的精神?以加深學生對民族精神的理解。
。6)作業(yè)設計:(四選二)
1、抄寫并解釋“學習建議”“積累”中列出的詞語。
2、根據(jù)“學習建議”“積累”的要求,寫一段話。
3、摘錄文中最打動你的語句,并寫出你的感受。
4、閱讀梁衡的《壺口瀑布記》,并寫下你的讀后感。
使學生多元化選擇作業(yè),選擇他們所擅長的部分,加深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
說課稿 篇3
今天我說課的內(nèi)容是第四單元第六章第三節(jié)《神經(jīng)調(diào)節(jié)的基本方式》
下面我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法與學法和教學過程等幾個方面,來談談我對這節(jié)課的分析和設計。
一、教材分析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生物學初中二年級下冊》中第六章《人體生命活動的調(diào)節(jié)》中的第三節(jié)。本節(jié)課是第六章
的核心內(nèi)容,是在學習了“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組成”的基礎上,進一步探究有關“神經(jīng)調(diào)節(jié)”的知識。在教材中介紹了反射、反射弧、簡單的反射和復雜的反射等基礎知識。
其中反射的概念、反射弧完成的過程等內(nèi)容都比較抽象并很難理解,如處理不好則枯燥無味學生既沒有學習興趣也不易做到真正的理解和掌握。在本節(jié)課中沒有出現(xiàn)條件反射和非條件反射這一專有名詞,而是以簡單反射和復雜反射來表述,這正是以新課標為依據(jù),體現(xiàn)了新課標中的要求是概述了解這一層次。在本節(jié)中有一個膝跳反射的實驗和測定反應速度
的探究活動通過膝跳反射可引出反射的定義和反射弧的組成。測定反應速度的探究活動,不需要任何復雜的實驗儀器和設備,只是需要二至三人一組,相互配合來完成,從而加深學生對基礎知識的理解,充滿情趣。培養(yǎng)學生樂于探索生命的奧秘,培養(yǎng)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進行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教育。
二、學情分析
本節(jié)課的教學對象為初中二年級的學生,這個年齡段的學生課堂上注意力不能很長時間的集中,生活經(jīng)驗不是很豐富,但對生活有很強的好奇心,樂于探索,愿意與人合作。 根據(jù)教材和學情分析情況,我擬訂以下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
三、教學目標
。ㄒ唬┲R目標
1、知道反射是人體神經(jīng)調(diào)節(jié)的基本方式,明白反射的概念。
2、能夠描述反射弧的構成,能夠舉例說出簡單的反射和復雜的反射。
(二)能力目標
通過實驗、探究活動,學會學習的方法,提高自己與他人合作交往的能力以及科學探究的能力等。
。ㄈ┣楦心繕
通過本節(jié)課教學,培養(yǎng)學生愛科學、學科學、求真務實、勇于探究的精神。
教學重點:描述出人體神經(jīng)調(diào)節(jié)的基本方式。
教學難點:識別簡單的反射和復雜的反射。
四、教學的重難點
已修訂后的《義務教育生物學課程標準》為參考,在吃透教材的基礎上我確定了教學重難點。
。ㄒ唬、教學重點:
理解反射的含義,要達到準確判斷一種現(xiàn)象是否是反射,硬重啟中的關鍵詞
進行講解。 如:人與動物都會有反射;反射的完成必須依靠神經(jīng)系統(tǒng);反射有刺激引起的;反射必須是一種有規(guī)律的反射。 明白反射必須有一定的神經(jīng)結構——反射弧來完成。深刻記憶反射弧的結
構,只有掌握反射,反射弧的含義,才能真正理解反射與反射弧之間的關系。
。ǘ、教學難點:
通過簡單反射和復雜反射的區(qū)別,才能夠?qū)﹃P于反射的實例進行分析。
五、教法與學法
教法: 生物學科是一門將來真正有用的學科,是一門最前沿的學科,對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尤為重要,在教學的過程中要使學生知其然,還要知其說依然。以教師為引導,學生為主體。在探究實驗基礎上,學生可以理論聯(lián)系實際,解決實際問題,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結合“循環(huán)課堂”的理論我主要采用了 直觀演示法:利用課本圖片進行演示,既直觀又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促進了學生對知識的掌握。試驗探究法:通過“膝跳反射”
“縮手反射”的試驗,以學生為主體的試驗,激發(fā)了學習興趣,培養(yǎng)了學生自主學習探究的能力、思維能力在、組織能力。小組討論法:學生通過理論聯(lián)系實際討論不僅解決了學習中的實際問題,還培養(yǎng)了學生團結協(xié)作學習的精神。
學法: 讓學生進行探究實驗。通過完成縮手、眨眼、膝跳反射等實驗探究
活動及分析、討論一些生理現(xiàn)象,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分析交流得出反射的
概念及反射弧的結構。
六、教學過程
結合實際情況,根據(jù)教材內(nèi)容的容量和參考書的要求,我充分體現(xiàn)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最的限度的調(diào)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主動性。我將本課課時預定為2課時。現(xiàn)將第一課時的教學過程和活動預設如下:
1 導入新課
以小實驗活動進入新課。
在講解新課之前讓學生配合教師完成一個小實驗:一名學生被蒙住眼睛教師用一個牙簽刺其手指,其他學生觀察該學生做出的反應。為了讓其他學生也親身經(jīng)歷、親自去感受,我又讓學生之間相互配合去完成一個小活動打手板小游戲:甲學生去打乙學生的手掌,乙學生迅速躲避。每位學生進行十次,看看誰被打到的'次數(shù)是最少的。 學生做完小活動之后,給學生設立一個問題:這兩個活動是在人體什么系統(tǒng)的調(diào)節(jié)下完成的呢?
學生回答后,教師又繼續(xù)設疑:該系統(tǒng)是通過什么方式來調(diào)節(jié)的呢?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探究這方面的問題。
2 解讀目標
組織學生快速閱讀學習目標,使其明確本節(jié)課學什么,學到什么程度,從而為本節(jié)課定位,發(fā)揮目標的引領作用。
3 學習過程
由親身感受實驗和對事例的分析,總結出反射的概念。師說“神經(jīng)調(diào)節(jié)的基本方式是反射。那什么是反射呀?先不急于知道,我們再來做一個小實驗。該實驗是醫(yī)學上常用來了解人體神經(jīng)系統(tǒng)對外界刺激發(fā)生反應的情況的,這就是——膝跳反射!睂W生閱讀課本膝跳反射的實驗要求、步驟及注意事項,并請一位學生配合教師進行演示。由兩名學生組合成一個小組去進行該實驗。實驗后請學生分別來談談感受,并繼續(xù)又舉出排尿反射和課上的縮手反射,請學生們以前后兩人為一個討論小組進行分析:這幾個活動都稱之為反射,那么反射是由人體的哪個系統(tǒng)在什么條件下產(chǎn)生的具有什么特點的反應活動呢?
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嘗試著自己來總結、歸納出反射的定義,最后由教師板書展示出反射的定義,這樣使得學生對所獲得的知識印象深刻。
4、診斷評價 我設計了6個診斷評價題目,前5個主要考察學生對基礎知識的記憶和理解,第6個變式考察學生在新的情景下對“反射”的理解和掌握程度。這些題目,緊扣學習目標和學習內(nèi)容,增強了訓練的針對性和題目的典型性。
我說課的內(nèi)容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說課內(nèi)容:蘇教版國標本實驗教科書三年級下冊第64——65頁的內(nèi)容:認識幾分之一。
學生在三年級上冊對分數(shù)已有所接觸,認識了一個物體的幾分之幾,初步知道了分數(shù)的含義:把一個物體平均分成幾份,幾份中的幾份就是幾分之幾。在此基礎上,本單元繼續(xù)學習分數(shù)的意義,不同處是:把一個物體擴展為一些物體,即把一些物體看作一個整體,認識這個整體的幾分之一和幾分之幾。這點是學生對分數(shù)認識上的一個飛躍,也是本單元教學分數(shù)的核心與難點。學好本單元知識,對學生今后解決分數(shù)問題有很大的幫助。
根據(jù)教材特點和學生心理特點,我確立本課的教學目標為:1、知識技能目標:把一些物體看作一個整體,認識這個整體的幾分之一。2、情感態(tài)度目標: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自主探索,激發(fā)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教學重點:認識一個整體的幾分之一。教學難點:能把一些物體看作一個整體,找出其中的幾分之一。
二、說教法、學法
1、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我用小猴子分水果這個情景貫穿新課,使學生在強烈的興趣中,激發(fā)探索的欲望,從而積極參與數(shù)學學習。
2、新課標指出:數(shù)學學習要建立在學生的已有經(jīng)驗和認知基礎上,讓學生在原有基礎上探索并建構新的數(shù)學模型。因此在教學新知前,我先通過小猴分西瓜復習一個物體的1/4。
3、激活學生的原有經(jīng)驗,喚起學生對分數(shù)意義的初步認識,在此基礎上,通過小猴子分桃探索一個整體的1/4。這樣設計,可以促使學生進行分數(shù)意義的正遷移:幾份中的1份就是它的幾份之一。
4、引導學生自主探索,主動建構。通過讓學生經(jīng)歷把4個桃平均分給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這些桃的1/4,滲透學法指導,讓學生學會探索一個整體的幾分之一的方法,從而在后面的學習中能夠主動探索。
5、“對比”教學是本課的一大特色。在新授中進行了兩次對比:一次突出了單位“1”的不同,第2次突出了分數(shù)的意義。練習中也設計了兩次對比:第一次再次突出了分數(shù)的意義;第二次讓學生體會到分數(shù)相同,由于整體數(shù)量不同而每份數(shù)量也不同。
三、說教學程序
。ㄒ唬﹦(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1、復習一個物體的1/4
猴媽媽把一個西瓜平均分給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這個西瓜的幾分之幾?
強調(diào):4份中的一份就是1/4。
2、教學一個整體的1/4
猴媽媽把4個桃平均分給4只小猴,每只小猴可以分到(1個桃),這1個桃是這些桃的幾分之幾?為什么是1/4?
強調(diào):4份中的1份就是1/4。
3、對比,突出單位“1”不同
兩個1/4有什么不同?有相同的地方嗎?(意圖:在突出被分對象數(shù)量不同的同時,體會意義上的相同,只要是被分物體4份中的1份,就是1/4)
4、遷移到一個整體的1/2
如果把4個桃平均分給2只小猴,每只小猴可得到這些桃的幾分之幾?為什么?
小組討論后,集體交流。(意圖:在前面“引”的基礎上“放”,有利于學法遷移)
5、對比,突出分數(shù)的意義
為什么同樣是4個桃,上面每只小猴得到的是這些桃的1/4,而下面每只小猴卻得到這些桃的1/2?
小結:把一些桃平均分成幾份,其中的`1份就是它的幾分之一。
。ǘ╈柟叹毩,深化拓展
1、想想做做1
獨立完成后,集體交流。
對比:下面兩幅圖,為什么一個是6個蘋果的1/3,而另一個卻是6個蘋果的1/2?(意圖:再次提煉分數(shù)的意義。)
2、想想做做2
把正方體個數(shù)設為9個
12個
對比:為什么同樣是1/3,每份所表示的個數(shù)卻不同?(意圖:滲透總體數(shù)量不同,那么同樣的1/3所表示的具體數(shù)量也就不同。)
3、想想做做3
4、拓展練習:拿小棒游戲。
。1)拿出12根棒的幾分之一
a、拿出12根小棒的1/2、1/3
b、你還會拿出這堆小棒的幾分之一?
(2)根據(jù)幾分之一是幾根,推算整體有幾根小棒
a、師出示2根小棒:是一堆小棒的1/3,這堆小棒有幾根?
b、師出示3根小棒:是一堆小棒的1/3,共有幾根?
(三)總結回顧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意圖:幫助學生回顧、梳理本課所學的知識及方法)
總之,本課設計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能較好地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新課教學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練習設計有層次,由具體到抽象,由易到難,既鞏固知識,又發(fā)展了思維。
【說課稿】相關文章:
地理說課稿-《大洲和大洋》說課稿07-12
高中漢語說課稿《我很重要》說課稿06-29
《壓強》說課稿06-15
《雷雨》說課稿06-16
牧童說課稿06-16
蠟燭說課稿06-24
《冰花》說課稿06-24
《燕子》說課稿06-24
《霧凇》說課稿06-24
《石榴》說課稿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