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wǎng)>教學文檔>說課稿> 美術說課稿

美術說課稿

時間:2022-01-07 00:38:07 說課稿 我要投稿

【實用】美術說課稿范文6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就有可能用到說課稿,借助說課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要怎么寫好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美術說課稿6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實用】美術說課稿范文6篇

美術說課稿 篇1

  各位評委老師好:

  我說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七年級美術第二冊第2課《我喜歡的卡通形象》(江西版)。我準備從教材、教法學法和教學設計三個方面加以說明。

  一、 說教材

  本課屬于設計與生活的學習領域。本課通過欣賞學生喜歡的中外卡通形象,在了解卡通特點的基礎上結合學生的學習興趣,用繪畫的形式進行適當創(chuàng)作,以豐富學生的想象力和提高他們的造型能力。毋庸置疑,卡通深受學生喜愛。本節(jié)課抓住了學生的興趣,才能真正讓學生心動、行動。 通過教學,教師要幫助學生認識了解卡通,學習設計卡通形象。

  根據(jù)新課程的要求,從學生動腦、動手、情感體驗這三方面,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為:

  1、知識與技能:通過本課的學習,初步了解卡通畫的基本特點,知道卡通畫的表現(xiàn)形式,認識到卡通形象在形與色上具有夸張性。

  2、過程與方法:通過欣賞與討論,發(fā)現(xiàn)并交流卡通畫特點,在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學習卡通畫表現(xiàn)技能。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激發(fā)學生學習卡通畫的興趣,感受卡通畫的時代特征,培養(yǎng)學生節(jié)約、愛護環(huán)境的好習慣,增強愛國主義情操和民族自豪感。

  教學重點使學生了解知道卡通形象的特點、形式和設計方法。

  教學難點則是使學生能設計并制作出簡單生動的卡通形象,培養(yǎng)學生學會在日常生活中去發(fā)現(xiàn)美、創(chuàng)造美的良好品質。

  二、說教法與學法

  1、教法運用

  本課我堅持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原則,激發(fā)學生動腦,動口和動手的積極性。根據(jù)學生對事物好奇、思維活躍的心

  理特點,運用多媒體展示大量生動的卡通形象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和注意力,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我采用情境教學法、比較討論法、引導發(fā)現(xiàn)法進行教學,以便學生在生動活潑的情境中,通過對卡通的欣賞,感受卡通形象美的過程,并創(chuàng)作出更具個性、更生動可愛的卡通形象。

  2、學法指導

  綜觀全課,學生的學法可以概括為:積極參與、探究發(fā)現(xiàn)。主要表現(xiàn)在:

 。1)參與實踐

  課堂上學生動口、動腦又動手嘗試;練習時學生大膽想象,把身邊熟悉的物品設計成可愛的卡通形象。這就是在實踐中積累,最終通過美術創(chuàng)造來提升對生活觀察和感知的境界。

 。2)參與評價

  我認為,正確的評價理念,是要體現(xiàn)出美術的多樣化、個性化、創(chuàng)造性。因此,在評價時,我把主動權交給學生,自己作為一個組織者、主持人,幫助學生完成展示和自我評價活動。

 。3)參與探究

  在課堂上,學生始終處于認知主體的地位。他們自主嘗試,探索方法,發(fā)現(xiàn)規(guī)律,真正成為了課堂的主人。正因如此,學生在作業(yè)中創(chuàng)意迭生、充滿智趣,閃耀著自由想象的光輝,折射出他們對生活的.熱愛,對美的追求和向往!

  三、說教學設計

  如果說研究教法、學法是教學的前提,那么我認為合理優(yōu)化地組織教學過程便是成功的關鍵。本課的教學環(huán)節(jié)設計如下:

 。ㄒ唬⑶榫硨。

  展示同學們熟悉的卡通形象,把同學們帶到輕松、快樂的卡通世界里。來喚起學生的生活記憶,激發(fā)了學生對學習卡通的興趣。

 。ǘ、探索新知

  1、觀察比較。

  通過巧妙的設問,引導學生積極思考,來了解卡通的相關知識。展示圖片、實物,請學生觀察比較。師生互動交流后,學生

  通過直觀對比,自己發(fā)現(xiàn)總結卡通形象的特點:造型簡潔、幽默生動擬人夸張、色彩艷麗等。

  2、欣賞與啟發(fā)

  通過欣賞一些優(yōu)秀作品,如:《海寶》、《林晨》、《舉起手來》、《小兔天使》、《友誼長存》、《苗家少女》等。拓寬學生視野提高審美能力。使學生養(yǎng)成節(jié)約、愛護環(huán)境的良好意識,增強愛國主義情操和民族自豪感。

  3、設計練習與實踐探究。

  結合所學設計方法,我隨手把身邊的物品,如:粉筆、飲水機變成有趣、幽默的卡通形象,很好的激發(fā)了學生對卡通形象設計創(chuàng)作的熱情。并以“小兔米菲”的故事喚起了學生的創(chuàng)作欲望和信心。

  4、設計體驗。

  抓住學生好表現(xiàn)的心理特點:比一比,看誰設計的卡通形象最可愛?在學生作業(yè)過程中,教師巡回輔導,細致、具體指導,對學生進行充分的肯定與鼓勵,如:善于在生活中觀察、想象力很豐富、緊扣擬人、變形、夸張、很有個性、很生動有趣、一定能成為優(yōu)秀的設計師和畫家等詞語引導學生自由發(fā)揮想象,大膽進行創(chuàng)意和設計。

 。ㄈ、作業(yè)展示與激勵評價。

  評選出新穎有特點的作業(yè)到前面展示,運用學生自主評價,相互評價和老師點評相結合的方式,讓學生得到充分的交流并體驗到設計的快樂與成就感。

美術說課稿 篇2

  這是一節(jié)創(chuàng)作課。教材上有一幅國慶節(jié)夜晚放煙花的圖片和四幅兒童創(chuàng)作畫,這四幅兒童創(chuàng)作畫是學生用不同線材來表現(xiàn)的,采用了蠟筆繪畫、毛線粘貼和剪貼等形式進行創(chuàng)作的。本課通過引導學生回憶放煙花的情形,引領學生嘗試運用各種材料來表現(xiàn)煙花,體驗造型活動的樂趣。過年過節(jié)時,放煙花是一種很重要的娛樂慶祝方式,也是小朋友最喜歡的娛樂活動。隨著科技的發(fā)展,煙花的種類也越來越豐富,形狀和色彩也越來越美麗。在教學時通過啟發(fā)學生回憶和欣賞放煙花是的場景,知道煙花的造型,并通過各種材料表現(xiàn)出來。培養(yǎng)學生熱愛生活的情趣,會表達自己的感受,表達對美好事物的向往。

  一、學情分析

  一年級的孩子已經初步認識了美術工具和教材,對不同的`材料的使用也有一定的掌握,他們思維活躍,想象豐富,喜歡用自己的想法表現(xiàn)事物。煙花是孩子經常見到的,與孩子的生活非常接近,所以只要教師引導得當,就會讓孩子把他們豐富、奇特的想象力通過動手表達出來。

  二、設計思路

  1、欣賞“煙花”;

  2、認識“煙花”;

  3、感受“煙花”;

  4、創(chuàng)作“煙花”;

  5、評比“煙花”。

  三、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了解煙花的形狀,學習用不同的線材表現(xiàn)煙花。

  能力目標:培養(yǎng)學生綜合運用材料的能力和想象力。

  情感目標:教育學生能安全使用工具養(yǎng)成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

  教學重點:能運用多種材料表現(xiàn)形狀各異的煙花。

  教學難點:綜合運用多種方法設計表現(xiàn)不同形狀的煙花。

  四、教法學法

  在教學中,為了更好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體現(xiàn)課程設計注重人文關懷,側重學生的體驗過程,針對一年級兒童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規(guī)律,注重教法的趣味性、多樣性。我遵循“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的教學思想,通過情景、課件、演示創(chuàng)設,引導學生主動探究,體驗學習的過程,培養(yǎng)自主學習主動探究的意識;通過評價激勵,引導學生積極互動,體會創(chuàng)作的快樂,發(fā)展學生的想象力、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

  五、教學過程

  1、播放一段有關煙花的課件、范畫,教師提出問題:煙花的形狀變化萬千,但它們有一定的相同點,請同學們找出。學生分組討論并總結出:煙花從中間向外放射。

  2、教師提出問題:觀察、說說它們的形狀像什么,并請幾個學生上臺畫出自己的感受。再請學生對所畫的煙花進行評價。

美術說課稿 篇3

 。ㄒ唬、情境導入,激發(fā)興趣

  1、教師出示謎語,請學生猜一猜。

  師:小朋友,上課之前呢,老師這里有一個謎語,想請小朋友來猜一猜,這個謎語是:"一片兩片三五片,掉到水里看不見。"第一幼兒教育幼兒教育網(wǎng)

 。ㄖ该麑W生回答,謎底:雪花。)

  2、回憶想象下雪天的情景。

  師:猜對了,那你們看見過下雪時的情景嗎?

 。▽W生回答,有也有可能沒有。)

  師:有同學說有,有同學說沒有,這都沒關系,接下來,請小朋友閉上小眼睛,跟著老師,展開想象的翅膀,一起飛向小雪花的世界。

  (教師配樂朗誦有關雪花的詩歌,學生閉目回憶想象下雪天的情景:下雪天,真好看,房子變成胖老漢。小樹好像大白傘,地上鋪了白地毯。我也變成小神仙,嘴巴鼻子冒白煙。

  小朋友來堆雪人,小朋友來打雪仗,下雪天,真好玩。)

  3、 欣賞《雪野》,感受下雪天的情景。

  師:好,請小朋友睜開小眼睛,看,多美妙的景色!說說你看到了什么?

  (指名學生回答:白色的樹、漫天飛舞的雪花、一望無邊的大地……)

  師:請你用一句話來贊美一下你看到的景色吧!

 。▽W生略作思考后指名回答:"漂亮極了!""多么美麗的景色。""我真喜歡下雪天!"……)

  4、揭題:《下雪天》。

  師:那好,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集體合作創(chuàng)作一幅有關下雪天的畫。

  (出示課題。)

  〔點評:用猜謎來安定學生情緒,又引出本節(jié)課的內容,回憶想象為學生提供自由想象的空間,激發(fā)興趣,欣賞感受豐富學生的下雪天的情景儲備,自然地揭示課題。〕

 。ǘ、交流欣賞,加強體驗

  1、交流下雪天最想說的一句話和最想干的一件事。

  師:小朋友,如果你剛好碰到這一天下雪了,你最想說的一句話是什么呢?而最想干的一件事又是什么呢?

 。▽W生相互間交流,再指名說說。)

  2、欣賞雪花造型。

  師:剛才我聽到有的小朋友說想打雪仗,有的小朋友說想堆雪人,那你有沒有仔細觀察過一朵雪花,它究竟是長什么樣子?

 。ɡ蠋煶鍪疽恍┭┗ǖ膱D片,學生欣賞造型。)

  師:其實雪花形狀多樣,除了我們看到的'這些,還有其它各種各樣的造型。

  〔點評:交流下雪天最想說的一句話和最想干的一件事,進一步激發(fā)興趣,欣賞雪花造型,目的在于引導學生培養(yǎng)仔細觀察的習慣,也為下面環(huán)節(jié)剪雪花作鋪墊!

 。ㄈ⒔處熓痉,學生練習

  1、教師示范剪折三折的雪花。

  師:看了那么多不同造型的雪花,接下來,就請小朋友看老師怎樣用一張白紙,把它表現(xiàn)出來。

 。ń處熓痉都粽廴鄣难┗ǎ贿吺痉,一邊解釋每一步驟的要點,并重點強調難點的解決方法,學生仔細觀察,并記住步驟及要點:一折,二畫,三剪。)

  2、出示不同造型的雪花作品,欣賞討論。

  師:那,我們再看,這些雪花各有什么不同?該怎么剪呢?

 。▽W生欣賞并思考剪法。)

  3、學生嘗試剪折雪花。

  師:其實呢,方法差不多,只是畫的花紋不一樣,你能不能也來試著剪一朵跟老師不同造型的雪花?

 。▽W生在教師的帶領下折、剪,教師適時提醒每一步的要點,如折時注意"角"的問題,畫的圖案不要過分細小,剪時要細心,注意力度等。)

  〔點評:教師的示范,讓學生有"法"可依,能迅速掌握剪折方法,范例欣賞,拓展學生思維,嘗試動手,讓學生剪折出不同造型的雪花,增強學習的趣味性,同時,也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ㄋ模、集體合作,創(chuàng)作表現(xiàn)

  1、提出創(chuàng)作要求。

  師:如果,我們只在這張紙上貼上剛才剪出來的雪花,老師總覺得這幅下雪天的畫不夠美,好像缺了什么。小朋友,請想想看,還可以加上點什么景物?

 。ń處煾鶕(jù)學生回答后,小結:這節(jié)課,我們以小組合作的形式來完成一幅雪景圖,先是將剪下來的雪花貼在背景紙上,注意在底部留出適當?shù)目瞻祝诳瞻椎牡胤教懋嫽蚱促N一些簡單的景物,如雪人、樹、房子等,同時,請把你的心情也表現(xiàn)出來。)

  2、學生創(chuàng)作,教師巡視。

 。▽W生以大組形式完成一幅作品,教師分發(fā)背景紙,播放背景音樂,并作一些指導,如下雪時景物的變化,用恰當?shù)姆椒ê凸ぞ卟牧线M行合理地表現(xiàn)。)

  〔點評:利用小組合作,增強學生之間的合作意識,教師的適時指導,幫助學生創(chuàng)作出更加優(yōu)美的畫面!

 。ㄎ澹⒆髌氛故,綜合活動

  1、交流展示作品。

  師:差不多,我們已經完成了這幅雪景圖,請各組組長將作品拿上來?戳诉@些畫,你有什么話想說的?

 。▽W生上臺展示作品,同時師生共同評評作品。)

  2、唱唱有關下雪天的歌。

  師:是啊,那么美的畫!下雪了,冬天到了,新年也邁著腳步向我們走來了,就讓我們在《新年好》的歌聲中,一起迎接20xx年,一起迎接我們的北京奧運吧!會唱的一起來唱一唱吧!

 。ń處煵シ乓魳,學生聽聽,并跟著唱一唱。)

  〔點評:賞析作品,體驗成功的喜悅,在游戲中,讓學生的興趣達到極點。〕

 。⑿〗Y拓展,課后研究

  1、教師小結。

  師:小朋友們,這節(jié)課,我們通過折、畫、剪、貼等形式創(chuàng)作出了美麗的雪景圖,小朋友們個個都表現(xiàn)不錯。

  2、課后延伸。

  師:下課以后,小朋友如果有興趣的話,可以去了解一些跟雪有關的知識,如天上為什么會下雪?雪是怎么形成的?雪的種類有哪些?等等。

  〔點評:鼓勵學生,激發(fā)持續(xù)學習的興趣,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讓學生了解更多的知識,開闊眼界!

  九、作業(yè)設計

  通過訪問、查資料等形式了解跟雪有關的知識,如:天上為什么會下雪?雪是怎么形成的?雪的種類有哪些?等等。

美術說課稿 篇4

  一、學生經驗

  本課主要是利用廢舊材料制作成藝術品的一個教學。不過特指棕色紙,主要是它的顏色與秋天的顏色有一定的聯(lián)系,這也是前幾節(jié)與本課的的聯(lián)系。所以學生已有的經驗是對與秋天有關的顏色比較敏感。另一個經驗是學生對運用廢舊材料創(chuàng)作藝術品這種形式不陌生。所以本課對學生來講有難度的是如何發(fā)揮創(chuàng)作力,把各種棕色紙的特點巧妙利用制作出各種畫面或形象。

  二、 相關知識背景

  三、教材分析

  依據(jù)教材要求運用棕色紙(包裝紙、信封、再生紙、舊報紙、紙箱紙、襯紙……)在制作中用撕撕、帖帖、剪剪的方法表現(xiàn)平面或立體的作品。教師要與學生對棕色紙的類型和特性進行分析探討,同時將這幾種視覺效果供學生欣賞。理解各種紙的質感與肌理特性對于創(chuàng)作是有很大幫助的。另外應根據(jù)畫面的需要,選擇合適的顏色(深淺)進行拼貼,可以互相重疊,也可以露出部分底色;可以貼平實些,也可以凹凸不平,產生一種厚重感;還可以利用撕紙邊緣的裂色產生的肌理來作為特殊的底色,如石路、墻壁等。

  四、教學目標分析

  本課主要是利用廢舊材料制作成藝術品的一個教學。學生已有的經驗是對與秋天有關的顏色比較敏感。另一個經驗是學生對運用廢舊材料創(chuàng)作藝術品這種形式不陌生。所以本課應該把制作棕色紙作品作為重點,而如何巧妙運用想象與技法使作品生動是難點。特制定以下教學目標:

  情感與態(tài)度:體驗用棕色紙做藝術品的樂趣,感受秋天的顏色,領悟收獲與成功的喜悅。

  知識與技能:認識棕色紙的特點,用撕撕、帖帖、剪剪作畫。

  過程與方法:嘗試用棕色紙做出畫,利用棕色紙的顏色和質感創(chuàng)作藝術品和裝飾品。

  五、教法探析

  本課的教學設計應該充分考慮到學生在活動中可能遇到的問題以及體現(xiàn)美術與生活密切聯(lián)系的教育理念。所以在課的開始,通過看錄象以及尋找各種棕色紙來幫助學生體會棕色紙與秋天的'關系。在制作作品環(huán)節(jié)過程中,教師可以安排學生討論各種紙的特點以及對教師范例和學生作品的分析,從而發(fā)揮學生的發(fā)散思維和想象力、創(chuàng)作力。

  在用棕色紙制作鏡框環(huán)節(jié)中,教師已激勵的手段鼓勵學生進行大膽創(chuàng)作,安排一個比賽的情境,以此激發(fā)學生競爭意識和榮譽感,并最終為制作生活用品服務,潛移默化地感受到美術與生活的聯(lián)系。

  六、學法指導

  課的引入部分為了讓課的氛圍與前幾節(jié)課有一個自然的銜接,以播放一段秋天的錄象開頭。學生在看錄象中找出秋天的顏色——土黃色、棕色,引出棕色紙這個概念。教師拿出事先準備的各種紙,包括棕色紙(包裝紙、信紙、再生紙、舊報紙、紙箱紙、襯紙等),讓學生在找一找中了解棕色紙有這么多。從而自然引出課題。

  在學習制作作品時,首先要讓學生明白各種紙的特性和質感,這對制作是十分重要的。感官的刺激比教師的語言更能促進學生的理解。讓學生在摸一摸、看一看中比較各種紙的不同,感受紙的特性,有的是光滑的、有的是瓦楞的、有厚的、有薄的……通過了解熟悉紙的特點后,教師出示范例給學生欣賞,教師這時要注意在分析作品時把如何運用紙的特點來表現(xiàn)事物講清楚。

  如:揉縐的紙可以表現(xiàn)土坡、樹干,再生紙可以表現(xiàn)樹葉、窗簾、房頂……還可以讓學生模仿教師的分析對書上的作品進行分析。這個活動的目的要讓學生了解如何利用紙的特性開展想象,發(fā)散思維。在學生的腦中有了一定概念以后,交給學生任務:制作棕色紙藝品。

  這時學生具備獨立思考制作的能力,在先前的思考中進行篩選。平面的與立體的制作方法是不同的,可以師生共同探討解決。三年級學生已經具備這種能力,所以在制作時小組合作的方式是比較受學生歡迎的。整塊活動讓學生充分了解各種棕色紙的特點,發(fā)散學生的思維,其中教師的范例和學生作品的分析是很重要的。

  第二個活動通過告訴學生什么是廢物利用這個理念引出用棕色紙做的鏡框,以新的事物來吸引學生,給學生新鮮感。在學生討論、比賽的情景中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作欲,并以一定的競爭形式展開,氣氛會比較活躍。這一塊活動是為了體現(xiàn)美術與生活的關系密切聯(lián)系的理念,讓學生用包裝紙裝飾生活中的東西就是讓他們在活動實踐中明白道理。

  因為本課的作業(yè)是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完成的,所以在作業(yè)展示評價環(huán)節(jié)評選團體獎比較公平。這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團結精神。拓展環(huán)節(jié)可以繼續(xù)本課的理念,讓學生收集廢報紙制作各種作品,開一個報紙展覽會。

  七、教學活動實施脈胳

  欣賞、引入→想象創(chuàng)作→表現(xiàn)、應用→展示評價→拓展

美術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本課是小學一年級美術第一冊第11課《玩泥巴》的第2課時,此課是以美術為切入點的綜合性藝術課,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制作能力,激發(fā)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而設置的課程。

  本課用泥土為制作材料,通過學生的創(chuàng)作活動去發(fā)現(xiàn)運用壓、捏、搓、團等基本方法,組合簡單的立體模型。教學內容非常符合低年級學生的情感需要,使學生在空間和質感上得到全新的認識,玩中學、學中做,讓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得到最大可能的發(fā)揮,在尊重學生個性的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對藝術的感知能力和研究、創(chuàng)造的能力,達到學有所用的目的。

  二、說重點、難點

  重點:使學生掌握玩泥的最基本的技能技巧知識,能夠靈活運用這些方法創(chuàng)造出各式各樣的泥塑作品。

  難點: 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及主動探究意識,使學生能夠自己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三、說教學目標

  1、認知領域:學習搓、團、捏、壓等基本技法,使學生在愉悅的藝術活動中進行創(chuàng)作、表達和交流,能夠靈活運用各種方法表現(xiàn)豐富多彩的泥塑作品,并延伸到實際生活中去,體現(xiàn)其應用價值。

  2、操作領域:培養(yǎng)學生的藝術觀察能力和創(chuàng)造想像能力,關注每一個學生的個性特征,鼓勵他們進行具有探索性的個性化藝術活動,幫助他們認識自己的獨特性和價值。

  3、情感領域:塑造帶有人文主題色彩的學習氛圍,培養(yǎng)學生要珍惜泥土、保護環(huán)境的意識以及要熱愛生活的情感。使學生認識到尊重、關懷、友善、團結協(xié)作是人類的美德,提高其人文素養(yǎng),促進學生個性的完善與發(fā)展。

  四、說教法:

  本課運用了綜合藝術感教學法,將極富感情色彩的音樂和美術加以綜合,通過音樂啟趣的“氛圍渲染”、再加上“看一看、猜一猜”、“找一找、試一試”、“玩一玩、做一做”等一系列教學手段,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探究意識,力求使學生從多感官、多渠道、多角度的參與步入“情”和“趣”的泥塑世界。

  在教學中以學生發(fā)展為本,把學生興趣、需要、經驗擺在重要位置,尊重學生個性化的創(chuàng)作,培養(yǎng)其自信心,調動學生潛能,發(fā)展學生的對泥塑作品的表現(xiàn)力,激發(fā)學生對泥塑作品的求知欲和創(chuàng)作欲,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從而解決本課重難點。

  五、說學法:

  運用“研究性學習”的方法,讓學生在探索中發(fā)現(xiàn)、在探索中嘗試、在探索中創(chuàng)新,使學生主動學習,從“要我學”變?yōu)椤拔乙獙W”。

  首先學生通過“猜一猜”的活動,積極去分析教師所提供的泥塑作品,比一比誰發(fā)現(xiàn)的特征多,誰的反應最敏捷,從而訓練學生敏銳洞察力。

  其次學生通過 “找一找”的活動,自己總結出“搓、團、捏、壓”四種技法,體味這幾種技法的'特點,再通過“說一說”加深理解,同時還鍛煉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玩一玩”的活動,是學生的實踐*作活動,使學生在實踐中形成能力,在實踐中體驗樂趣,在實踐中發(fā)揮自己的個性特征,大膽進行創(chuàng)新,使之愿學、樂學、善學。同時在這個過程中還可以體現(xiàn)學生的團結協(xié)作意識。

  “評一評”活動是一個延伸過程,學生通過自己的評,自己的說提高自己的鑒賞能力,同時通過交流還可以形成一個帶有濃厚人文主義色彩的氛圍。

  總之本課程的全過程就是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究的一個過程,充分體現(xiàn)了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意識。

  六、說教學設計:

  (一)、氛圍渲染

  上課一開始,以一首《找朋友》的歌曲切入課題,在學生的潛意識中率先埋下了泥土是我們的好朋友這顆種子;其次,在整堂課中貫穿了《泥娃娃》這首歌曲,在引導學生聽、唱、表演的基礎上挑起學生的好奇心,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作欲望。恰當?shù)娜谌肓艘魳泛臀璧傅某煞郑浞煮w現(xiàn)了藝術課這門課程的優(yōu)勢所在。

  (二)看一看、猜一猜:

  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出示大量的泥塑作品,引導學生欣賞分析作品的特征及制作方法,同時通過看一看、猜一猜、比一比的方法,訓練學生敏銳的觀察力,從而引出制作所有的泥塑作品都是從玩泥球、泥條、泥餅……開始的。揭開泥塑作品這層神秘的面紗,消除學生心目中“難”的概念,增強“我不但能做并且能做好”的自信心。 (三)找一找、試一試:

  這個環(huán)節(jié)是引導學生積極主動探究,尋找掌握搓、捏、團、壓等基本技法的重要階段。共分四層:

  (1)、尋找搓、捏、團、壓四種基本技法,讓學生在玩泥的過程中,自己總結制作時所用的手法,比比誰找的最多,使學生養(yǎng)成勤動腦、善思考的好習慣。

 。2)、 賦予泥球、泥條、泥餅生命感,告訴學生他們不但本領大,而且還會變魔術,從而挑起學生強烈的好奇心,集中學生的注意力,為后面的教學活動做好鋪墊。

 。3)、通過電腦,一邊向學生展示泥球的變換的全過程,一邊用生動的語言進行描述,增強其直觀性和感染力。

  泥球——一串葡萄——太陽花——心形項鏈

 。4)、展示泥條的變換過程。

  泥條——小房子——煙灰缸

  引申:請學生聯(lián)想泥條還可以變換成什么,培養(yǎng)其想像力。

 。5)、泥球、泥條這兩個好朋友的組合過程。

  泥球、泥條——螃蟹——小鳥——蝴蝶——花朵

  向學生進行愛護動植物的情感教育,并對學生進行祝福。本環(huán)節(jié)通過找技法——泥球變化——泥條變化——泥球泥條組合變化幾個階段的環(huán)環(huán)遞進式的教學,可充分解決本課的重難點。

  (四)、玩一玩、做一做:

  這個環(huán)節(jié)注重的是學生的親身體驗和實踐,讓學生在玩中做、做中玩,通過老師的引導,鼓勵學生大膽創(chuàng)新,自由發(fā)揮自己的想像力,拓展思路,使創(chuàng)作的內容既新穎又豐富多彩。

 。ㄎ澹⒃u一評、說一說:

  本環(huán)節(jié)通過老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評,鞏固本課所學知識,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把問的權利和評的權利交還給學生,真正體現(xiàn)學生的自主意識,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

  最后,我還為學生設計了一個“心靈手巧”紀念盤,按下學生的手印,留下學生學習的軌跡,用于記錄此刻最美好的情景。同時還引出了“泥來自于土地,它就像我們的母親,能孕育好多好多小生命,我們要愛護環(huán)境、保護我們的家園”這一具有強烈人文關懷的主題,使本課進一步升華。

美術說課稿 篇6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美版小學美術教材第三冊第四課《會變的小手套》。根據(jù)教學實際情況并結合學生自身特點,這節(jié)課我將圍繞教什么、怎么教和為什么這樣教,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點與難點、學習材料、教法學法、教學過程和板書設計七個方面來闡述我的說課內容。

  一.首先來解讀一下教材。

  依據(jù)《美術新課程標準》的理念,我明確了本課的課型屬于設計.應用領域。目的是激發(fā)學生利用身邊常見的材料進行有趣的創(chuàng)造,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和創(chuàng)造能力。本課以冬季人們常戴的手套作為藝術再創(chuàng)造的原材料,使學生在對手套形象感受聯(lián)想的基礎之上,通過思維的發(fā)散性獲得新的形象。這些形象經過簡單的添加、裝飾就會變成活潑可愛的小動物、美麗的植物、生動的人物或者其他物品。在制作的過程中,可以鼓勵學生多動腦筋想辦法,制作出多種多樣的獨具個性的作品。比如在手套中添加一些填充物讓手套鼓起來,形象更加逼真。也可以將手套和其他簡單的輔助材料相組合,變化出生動有趣的物品。還可以利用多個手套組合起來,使作品更加復雜多樣。

  教材中提供了許多有趣的手套變形形象,同時也展示了部分學生作品和創(chuàng)作的方法步驟,目的是讓學生更好的了解手套的變化方法和變化形式,為學生的創(chuàng)作提供參考。

  二.下面說一說教學目標的設定。

  依據(jù)小學二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個體差異,同時結合教材人文與科技的特色,在深入解讀新課程背景下教學三維目標的內涵后,我從學生角度出發(fā),制定了如下幾個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動手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

  過程與方法目標:初步感受適型造物的藝術表現(xiàn)手法,通過對手套進行簡單的添加,能大膽地創(chuàng)作出某種形象。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在教學中利用多種方式不斷激發(fā)學生對美術的興趣。

  三.本課的教學重點同時也是本課的教學難點,主要有以下兩點:

  豐富的想象力是藝術作品的加工與再創(chuàng)造主要依靠的源泉,一個人的想象力枯竭了他的創(chuàng)作也就終止了。因此,使學生了解適型造物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學生思維,是本課的第一個教學重點與難點。

  現(xiàn)在的孩子是幸福的一代。但是我經?吹揭恍┖⒆幼约翰粫敌瑤,不會穿衣服,甚至吃飯的時候不會拿筷子。社會在進步,但是孩子的動手能力在退步,這是一種令人堪憂的狀況。因此,利用美術課堂有意鍛煉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創(chuàng)造出比較生動的形象,是本課的第二個教學重點與難點。

  四、學習材料的準備:

  各種閑置不用的手套、剪刀、雙面膠、扣子、彩色卡紙、絲線、毛線等飾品。

  我之所以把學習材料的準備單獨羅列出來,是想通過這一環(huán)節(jié)教育孩子學會“勤儉節(jié)約”和進行安全教育。在告訴學生準備手套時我著重強調“閑置不用”這四個字,培養(yǎng)學生從小學會節(jié)約的好習慣。在告訴學生準備剪刀的時候,我著重強調不要把剪刀當玩具,胡亂揮舞會傷人,注意安全最重要,以此培養(yǎng)孩子的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

  五、教法與學法

  為了更好地完成本課教學任務,依據(jù)本課實際和學生特點,我采用體驗、問答和小組合作交流的方式來完成本課內容。另外以多媒體課件貫穿課堂,通過直觀、詳盡的演示,來達到預定的教學效果。

  六、教學過程

  依據(jù)《美術新課程標準》的理念。我的教學過程設置如下:

  首先說一下時間的安排:①創(chuàng)設情景 導入新課(3分鐘)——②講授新課 教師演示(10分鐘)——③學生練習 教師指導(20分鐘)——④展示作業(yè)評價交流(5分鐘)——⑤課堂小結拓展提高(2分鐘)。

 、賱(chuàng)設情景 導入新課:首先通過課件展示幾件小手套制作的作品,請學生猜猜它們是誰?你知道它們是用什么做的嗎?來調動學生主動腦思考主動參與,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②講授新課 教師演示:學生了解到這幾件作品是利用平時廢棄不用的手套制作的之后,再讓學生進一步了解這些作品使用到的其他材料和工具:彩色卡紙、剪刀、毛線、絲線……學生對本節(jié)課制作的作品形式以及使用材料有所了解之后,緊接著為學生演示“小金魚”的制作方法。接下來帶領學生做“排順序”的小游戲,用你的小手套試一試,這只小兔子是按什么順序變出來的?你能排出正確的順序嗎?在游戲中讓學生進一步體會手套玩具的制作過程和步驟。討論并且動手試一試,這只小兔子是用什么方法做出來的?和小金魚的做法比一比,有什么不同?接下來請學生再欣賞幾件作品,體會這些作品中使用的制作方法。

  ③學生練習 教師指導:下面,請同學們隨意擺弄一下你的小手套,看看它像什么?你一定會有更多有趣的想法!你們也來試一試吧!(小組合作練習,教師提出明確作業(yè)要求)

 、苷故咀鳂I(yè) 評價交流:將部分學生的作品在臺前進行展示,并進行自我評價,然后老師以尊重個體差異,鼓勵為主的原則進行總結評價。

  ⑤課堂小結 拓展提高:本節(jié)學會了什么? 體會是什么?你喜歡今天這堂課嗎?你會用今天學習的內容去美化生活嗎?通過學生回顧本節(jié)內容,鞏固所學知識,為今后學習美術做鋪墊。

  七、板書設計:

  本節(jié)課板書共分兩大塊,左板塊楷書書寫手套玩具制作的步驟以及要領,將書法的魅力在每一節(jié)課點點滴滴之中滲透給學生。右板塊是學生的作品展示區(qū)域,讓每一個學生在完成自己的作品的同時,再對比一下其他同學的作品的優(yōu)劣。找到自己的不足為以后的創(chuàng)作積累經驗打好基礎。

  我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因勢利導,促進學生主動參與活動交流,以愉悅的心情體驗課堂,培養(yǎng)學生基本的美術素養(yǎng)和基本技能,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美術。以上是我對于《會變的小手套》這一課的膚淺理解與設計,有不足之處請各位多多指教,我的說課完畢,謝謝!

【美術說課稿】相關文章:

美術說課稿06-24

美術說課稿01-24

美術說課稿04-07

小學美術說課稿06-11

《美術鑒賞》說課稿12-16

中學美術說課稿07-27

《電腦美術》說課稿07-14

美術說課稿模板04-16

中班美術說課稿04-03

美術說課稿范文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