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wǎng)>教學文檔>說課稿> 陳情表說課稿

陳情表說課稿

時間:2022-01-08 21:19:38 說課稿 我要投稿

【精選】陳情表說課稿4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有必要進行細致的說課稿準備工作,借助說課稿可以提高教學質(zhì)量,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那么說課稿應(yīng)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陳情表說課稿4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選】陳情表說課稿4篇

陳情表說課稿 篇1

  高中語文必修五只安排了一個文言文單元,《陳情表》是其中的一篇講讀課。高中階段大綱在文言文方面的要求是:“誦讀古典詩詞和淺易文言文,背誦一定數(shù)量的名篇。掌握課文中常見的文言實詞、文言虛詞和文言句式,能理解詞句含義,讀懂課文,學習用現(xiàn)代觀念審視作品的內(nèi)容和思想傾向。”而本單元的四篇文言文是文學性較強的古代散文,因此教學的重點不在詞句的理解上,而應(yīng)在培養(yǎng)初步鑒賞古代散文的能力上。

  據(jù)此,確定本單元的教學目標為:

  1.基礎(chǔ)知識目標:反復誦讀課文,豐富文言語感;理解“夙、兇、薄、息、尋、除、聽、卒”等等文言實詞的含義,充實文言倉庫。

  2.思想教育目標:領(lǐng)悟作者苦情、親情、忠情這些真實情感的展示。

  3.能力培養(yǎng)目標:指導學生體味本文用詞的精練準確和生動形象,體會作者以情動人的文筆。

  本文的主要特點是以情動人,因此作者怎樣逐層深入地敘事陳情,達到乞終養(yǎng)的目的是教學重點。

  為較好地實現(xiàn)教學目標,采取的教學方法是:指導誦讀、點撥啟發(fā)、討論領(lǐng)悟。

  具體教學過程如下:

  一、題解導入

  《陳情表》是李密向晉武帝司馬炎上的表文。文章敘述了自己幼年的不幸遭遇,家中的孤苦情況和祖母對自己的辛勤撫養(yǎng),詳盡而委曲地說明了自己屢次辭謝晉朝征召的原因,表達了對晉朝皇帝的由衷感激之情,又申述了自己終養(yǎng)祖母以盡孝道的決心。

  表,是古代奏章的一種。是臣子上給皇帝的書信!段男牡颀?章表》:“章以謝恩,奏以按劾,表以陳情,議以執(zhí)異。”

  二、整體感知

  1.聽錄音朗誦,整體感知課文,把握文章的情感基調(diào)——真摯動人。李密至孝,與祖母相依為命。文中所寫皆是真情實意。為了喚取晉武帝的同情心,作者不是直陳其事,而是凄切婉轉(zhuǎn)地表明心意,圍繞著“情”“孝”二字反復陳述自己家庭不幸,與祖母相依為命的苦況親情,表達對新朝寵遇的感激涕零,以及孝順祖母的哀哀衷情。

  2.指導誦讀,梳理文意。

  教師邊引導學生誦讀,邊疏通字句、梳理文意。

  第一段:陳言自己的悲慘遭遇——“臣以險釁,夙遭閔兇”

  第二段:敘述朝廷逼他作官的經(jīng)過。

  第三段:表達自己盡孝的心意。

  第四段:表達自己先盡孝后盡忠的意愿。

  三、鑒賞評析

  1.寫文章的目的,在于影響對方(讀者);蛘呤切麄饕环N主張,或者是表達一種愿望,都要使對方接受。而在實現(xiàn)這一目的,就文章的表現(xiàn)手段來說,必須曉之以理動之以情。《陳情表》就是這樣情理兼?zhèn)涞暮梦恼,堪稱西晉散文的名篇。

  那么,這篇文章是如何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呢?

  第一,表現(xiàn)真摯的特殊孝情。

  《古文觀止》對這篇文章曾這樣評說:“歷敘情事,俱從天真寫出,無一字虛言駕飾!列灾裕誀柋瘣艅尤。”李密從小失去父母,是祖母劉氏一人撫養(yǎng)成人的,這種孝親的關(guān)系自然不可分離。所以作者首先從這里寫起。他先寫自己,從小孤弱,虧了劉氏的撫養(yǎng)。而且“少多疾病,九歲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边@里見出劉氏的辛苦。再寫劉氏,“夙嬰疾病,常在床蓐!边@時只有李密來服侍照應(yīng)。劉與李密這不可分割的關(guān)系說到位了,但這還不夠,作者還補充特殊的具體情況,這就是他家“既無叔伯,終鮮兄弟”,處在“煢煢孑立,形影相吊”環(huán)境里,祖母與自己互為依傍,分離不得。最后用“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形容劉氏晚年垂危的景況,呼應(yīng)上文,最后自然引出所要表達的主旨:“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母孫二人,更相為命。是以區(qū)區(qū),不能廢遠!逼淝楦惺钦鎿炊钋械。所以古人評說:“沛然從肺腑中流出,殊不見斧鑿痕。”(《冷齋夜話》引李格非語)更有評說:“此段寫盡慈孝,使人讀之欲涕。”(《古文觀止》批注)

  第二,闡述了充分而有力的道理。

  《陳情表》是寫給晉武帝看的,是為了達到“辭不就職”的目的。但事情一開始,就在李密面前出了一個難題。我們知道,李密原是蜀國的郎官,蜀亡于晉,會不會使晉“疑其以名節(jié)自矜”?還有,在陳此表之前,已經(jīng)詔書累下,郡縣逼迫。所以李密寫這篇陳情表,就非得動腦筋把道理陳述清楚不可。他在陳述暫不能出仕的理由時,先從圣朝“以孝治天下”并且做到“凡在故老,猶蒙矜育”入手,熱切稱頌朝廷褒揚孝行態(tài)度堅決、措施得當,然后折入本意:“況臣孤苦,特為尤其!”這就為“愿乞終養(yǎng)”設(shè)置了根據(jù)。接著表明自己感恩戴德,很想走馬上任,“奉詔奔馳”。但為什么不去呢?不是為了名節(jié),“本圖宦達,不矜名節(jié)”,“今臣亡國賤俘,至微至陋,過蒙拔擢,寵命優(yōu)渥,豈敢盤桓,有所希冀”。而是因為“劉病日篤”,“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母孫二人,更相為命,是以區(qū)區(qū),不能廢遠。”最后以“臣盡節(jié)于陛下之日長,報劉之日短”來表達自己要先盡孝后盡忠的意愿,這樣就使道理更周全,表達了自己矛盾的.心情,既消除了對方的懷疑,也使自己的意思因得到襯托而更鮮明。

  2.本文是用駢文的形式寫成的。南北朝時期,正是駢文發(fā)展的全盛時期,許多人都喜歡駢文這種文學樣式,但是,駢文也因此走向了一個錯誤的極端,即形式華美但內(nèi)容空泛。而《陳情表》卻一反當時的流弊,創(chuàng)造了內(nèi)容與形式的完美統(tǒng)一。所以鑒賞本文要認真體會內(nèi)容與形式如何完美的統(tǒng)一起來。

  (1)找出文中一些典型的四字句,體會其特點和作用。

 、僬Z言簡潔凝練。如“煢煢孑立,形影相吊”生動地刻畫出作者當時形只影單、孤獨寂寞、無依無靠的悲慘處境;“日薄西山,氣息奄奄”則把病入膏肓、生命危在旦夕的祖母比喻為將落的太陽,真實形象地寫出了祖母地病情;“人命危淺,朝不慮夕”也用來形容祖母生命的危急。如此簡約的文字,卻形象地喻出真實的境況,同時還滲透了作者的深情,難怪晉武帝深受感動。

 、谡Z勢連貫緊湊。四字句言簡意豐,連貫緊湊,形成了好的效果:不容置疑,嚴整自然,增強了說服力。如第一段中“臣以險釁,夙遭閔兇”“生孩六月,慈父見背;行年四歲,舅奪母志。祖母劉愍臣孤弱,躬親撫養(yǎng)。臣少多疾病,九歲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蔽淖趾啙崳煌享,讓人感到災禍接踵而至,困難層現(xiàn)錯出。

  (2)找出對偶句,體會其好處。

  運用工整對仗的對偶句,顯得語氣鏗鏘有力,語意簡潔凝練,讀來朗朗上口,增強了表現(xiàn)力。

陳情表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陳情表》是高中語文必修五第二專題的第一篇,屬于古代散文,從整個高中語文教學和考試來說,文言文教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的,因為高考要考。要理解常見實詞在文中的含義;理解文言虛詞在文中的用法;理解并翻譯文中的句子。而《陳情表》又是一篇字詞較多,以情動人的文言文;谝陨险J識,我確定的教學目標是:

  知識目標背誦全文,積累重要文言實詞虛詞。

  能力目標鑒賞本文直抒真情,不加雕事,用詞得體的寫作技法。

  情感目標品味作者在敘述中蘊涵的真切情感,理解“忠”“孝”的含義。

  教學的重點是實詞虛詞。

  教學難點是體味真情,體會作者怎樣逐層深入地敘事陳情。

  二、說學生

  本篇課文面對的是高二年級的學生,經(jīng)過一年的學習,他們已經(jīng)具備自主學習淺易文言文的能力,能夠掃除字詞障礙,理清行文思路。

  三、說教法與手段

  為完成教學目標,遵照“自主、合作、探究”的`課改理念,準備采用以下教學方法:

  1.誦讀。采用默讀、朗讀、背誦等多種方式,讓學生加深以課文的理解。

  2.點拔。避開詳細透徹的講解,以簡要而富有啟發(fā)性的語言或問題,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感悟品味。

  3.以寫促讀。針對課文的重點、難點,設(shè)計合適的寫作練習。

  對于學法,照應(yīng)教法,我做了如下設(shè)想:

  1.自主學習。學生自主疏通、反復誦讀課文培養(yǎng)其自主學習和誦讀的能力。

  2.分組合作,培養(yǎng)他們的合作意識。

  3.問題探究,針對開放性的題目,讓學生暢所欲言,發(fā)表自己獨到的見解。

  以上是對教法和學法的設(shè)想。

  四、說教學過程

  根據(jù)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和文言文常規(guī)學習內(nèi)容,設(shè)想按以下幾個步驟引導學生學習這篇課文。

 。ㄒ唬┱n題導入

  宋代學者趙與時在《賓退錄》中的一段話。(“讀諸葛孔明《出師表》而不墮淚者,其人必不忠。讀李令伯《陳情表》而不墮淚者,其人必不孝。讀韓退之《祭十二郎文》而不墮淚者,其人必不友。”李密《陳情表》受人推崇。)

  (二)文本研討

  對課文內(nèi)容的研討,分以下五個步驟進行:

  1.讀準字音。

  先讓學生試讀,發(fā)現(xiàn)問題糾正。而后聽錄音或教師范讀,然后再讀課文,做到準確無誤。

  2.讀懂文意。

  一般采用讓學生口譯全文的方式。要求:盡量不借助其它條件,逐句口譯,字字落實。遇到阻礙則參考課后注釋,查閱古漢語字典,對仍不能解決的地方則可參考《文言文全解》。全文完成后,簡要梳理結(jié)構(gòu),理清思路。

  3.識記字詞。

  先讓學生自行尋出文中重要的文言知識點,包括重要的實詞、虛詞和句式。因文章一般較長,可采用分組分工合作的方式,把全文分成四個部分,分別分給四組同學,然后每組同學出一名代表發(fā)言,其余做補充,其他同學注意記錄。然后老師點評,補充。全文完成后,立刻讓學生把所標注字詞讀記一遍,接著獨立完成《學案導學》相關(guān)內(nèi)容,以及時鞏固。這樣可以最大限度地落實文言基礎(chǔ)知識。

  4.鑒賞內(nèi)容。

  根據(jù)單元目標要求,本文鑒賞內(nèi)容確定為兩點,一是所陳之情,一是陳情藝術(shù)。

  對于所陳之情的鑒賞,設(shè)想采用讀與說結(jié)合的方式解決。讓學生選擇最能打動自己的一個段落進行有感情地誦讀,自讀兩遍,展示一遍,力爭讀出真情。然后談一談自己對該段的感受。

  對于陳情藝術(shù)的鑒賞,是本文的一個難點。設(shè)想圍繞這樣一個核心問題來探討:李密最終打動了晉武帝,不僅僅因為其情真意切,還源于其高超的抒情技巧?v觀全文,你能否看出李密運用了哪些抒情技巧?這個問題過大,對學生來說有一定難度,可以化大為小,化整為零。設(shè)想拆分為以下幾個小問題引導學生思考:

  (1)李密給晉武帝上表陳情,意在說明祖母年老,難以赴命。這樣簡單的一件事,為何不直接陳述,卻要從自己的坎坷家世說起?

 。2)晉滅蜀之前,李密曾在蜀國職,也就是所謂“少仕偽朝,歷職郎署”,F(xiàn)在新朝建立,這本是他的一個“歷史污點”,為什么他反要在表章中不避嫌疑,直陳此事?

 。3)李密的陳述中,不僅有情,而且有理。李密抓住了什么“理”來陳述的?

 。4)本文在語言上有什么特點?

  通過討論,總結(jié)出本文的抒情技巧:融情于事、融情于理、以言動人。學生還可以自己的發(fā)現(xiàn),老師靈活處理。

 。ㄈ┻w移應(yīng)用

  學以致用是我們的宗旨。讓學生學習本文的抒情技巧,也來寫一篇《陳情表》。題目設(shè)計如下:

  在我們的心靈深處往往埋藏著一些話語想對親人、老師或者朋友說出卻未曾表達,請你學習本文的抒情技巧也寫一篇《陳情表》,表達你的真情。

  這個題目,若字數(shù)太少,則效果不佳;若字數(shù)太多,又時間有限。所以對此題的要求是:字數(shù)不限,課下完成。課堂上老師稍做引導即可。

 。ㄋ模┱n后作業(yè)

  準確熟練背誦全文。

  五、說教學效果的預測

  忠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在精神道德嚴重滑坡的今天,重提忠孝,對獨生子女這些“新新人類”來說,仍有現(xiàn)實借鑒的意義。所以我在教案設(shè)計時,緊緊結(jié)合課文內(nèi)容打親情牌,巧妙滲透親情教育和愛國主義思想教育。通過本課的學習,學生可以掌握以下知識與能力:

  (1)能夠熟練背誦全文,掌握重要文言實詞虛詞。

 。2)體會作者在敘述中蘊涵的真切情感,理解“忠”“孝”的含義。

 。3)通過反復的朗讀體會和學習討論,喚起學生的親情意識,通過反思自己過去對雙親的言行,從而以實際行動感恩父母。

陳情表說課稿 篇3

  《陳情表》說課稿

  一、說教材

  《陳情表》來自人教版第四冊的第五單元,第五單元主要講中國古代散文。古代散文的欣賞重點是語言特色和古代散文在敘述中兼以議論或抒情的手法。就《陳情表》來講,在語言上駢散結(jié)合,自然純粹,在構(gòu)思上陳情于事,寓理于情。結(jié)合本單元的教學要求和本節(jié)課的特點來看,將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設(shè)置如下:

  1、 教學目標

  了解寫作的時代背景及作者和文體的有關(guān)文學常識

  積累文言文詞語,背誦。

  賞析陳情于事、寓理于情的構(gòu)思以及駢散結(jié)合形象生動的語言藝術(shù)。

  2、 教學重點

  讀懂課文,把握行文層次,體悟以其陳情于事,寓理于情的特點

  3、 教學難點

  理解諸多實詞和虛詞,并進行分類歸納。

  二、說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分為教師的教法和學生的學法。為較好地實現(xiàn)教學目標,采取的教學方法是:指導誦讀、點撥啟發(fā)、討論領(lǐng)悟。學生采取的學法是誦讀法和討論法。

  本文擬定兩個課時。

  (一)說教學過程

  1、 導語設(shè)計

  以后人的'評價導入課文!白x《出師表》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忠;讀《陳情表》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孝;讀《祭十二郎文》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友!

  2、 整體感知

  1.首先多媒體投影作者及寫作背景及文體常識

  2.聽讀,放錄音,讓學生跟隨錄音讀課文,體會的語言的節(jié)奏感以及感情。

  然后讓學生默讀課文,結(jié)合注釋疏通文意,積累相關(guān)的文言詞語。學生提出字詞方面的疑難,師生共同討論解決,然后學生自己小結(jié)。自由朗讀課文中,理清思路。

  3.歸納每一段的大意

  3、研讀賞析:

  問題:作者如何在進退兩難的境地里打動晉武帝的心?

  先動之以情,再曉之以理。

  討論后明確:因為自古忠孝兩難全,他為了達到奉養(yǎng)祖母的目的,利用新朝“以孝治天下”的策略,在“孝”字上大作,情辭懇切,字字發(fā)自肺腑來打動晉武帝,贏得了后世的贊譽。其次行文時先說后說、輕說重說處理巧妙。

  討論:祖母情深似海,圣上恩重如山在這個兩難的處境中,李密是被動的言辭稍有不慎就會惹來殺身之禍,李密是怎樣化解這個矛盾的?(換位思考、列數(shù)字)

  孝:身世凄苦——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報養(yǎng)劉之日短也(情) 解決 先盡孝

  忠:沐浴清化——過蒙拔擢,寵命優(yōu)渥——盡節(jié)于陛下之日長(理) 矛盾 后盡忠

  語言的個性鑒賞(四字句、對偶句、排比句)

  4、拓展閱讀:

  讓學生討論一下《出師表》和《陳情表》的異同。

  不同:《出師表》全文無不流露出作者忠君愛國之情。

  《陳情表》則通過陳述自己的“苦情”“親情”“忠情”

  讓學生討論一下對“孝”的看法。

  四、說板書設(shè)計(略)

陳情表說課稿 篇4

  說教材

  一 《陳情表》是高中語文第四冊第五單元的第一篇,屬于古代散文,從整個高中語文教學和考試來說,文言文教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原因如下:

  1 《考試說明》中有關(guān)文言文要求:理解常見實詞在文中的含義;理解文言虛詞在文中的用法;理解并翻譯文中的句子?梢哉f在高考中占有重要的作用。

  2 古代散文源遠流長,中國堪稱世界散文大國。學習古代散文,不僅培養(yǎng)學生“閱讀淺顯文言文的能力”,更要是學生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領(lǐng)略其藝術(shù)魅力,感悟語言美,情景美,哲理美。

  二 本篇敘事,論理,始終貫穿著作者的真情實感,古人云:“讀《出師》不哭者不忠,讀《陳情》不哭者不孝”可見,本文在中國古代散文中有著重要的地位。因此,學習本文對于我們體會散文真諦和理解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有重要的作用。

  三 基于以上認識,我確定的教學目標是:

  1 背誦全文。

  2 積累重要文言實詞虛詞。

  3 品味作者在敘述中蘊涵的.真切情感,理解“忠”“孝”的含義。

  4 鑒賞本文直抒真情,不加雕事,用詞得體的寫作技法。

  說教法

  一 教法

  司馬集團建立晉政權(quán)后,為鞏固政權(quán),提出以“孝”治天下。李密從小賴祖母撫養(yǎng),對其十分的孝順,李密寫此奏章,就是想陳述自己不能奉詔的原因,提出終養(yǎng)祖母的要求。李密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除了在“孝”上大做文章外,還以巧妙的抒情方式來打動晉武帝。授課時要講清作者的“情”即:“不幸的家世(陳以往之情);兩難的處境(陳現(xiàn)在之情);不仕的原因(陳日后之情)”。同時要明白李密巧妙的表達方式即:李密在封建政權(quán)賴以鞏固和延續(xù)的最高倫理準則“忠”“孝”之下,在“孝”字下大做文章,提出“先盡孝后盡忠”的觀點,使晉武帝不得不認同。

  二 學法

  反復誦讀中體會作者的真情實感,積累常用文言詞語和相關(guān)文化知識。

  說教學過程

  一 導入設(shè)計

  由中國封建社會“忠”“孝”切入,引入本文。

  二 解題

  一)本篇作者不需要過多的介紹,主要應(yīng)讓學生明白李密不愿為仕的政治原因,這需要結(jié)合當時的時代背景。

  二)文體介紹

  應(yīng)該讓學生理解“表”這種文體,明白為什么要些表,寫給什么人。

  三 重 難點解決過程

  1)掌握一些字的讀音及意義,積累一些有生命力的詞語,像“煢煢孑立,形影相吊”。

  2)朗讀正音 朗讀是文言文教學中的重中之重。朗讀有利于記憶,朗讀有利于理解,朗讀有利于體會文章感情。因此不光要老師范讀,學生也要讀出文章的情感。

  3)使學生明白李密為何要“陳”?“陳”的內(nèi)容是什么?用什么方式?其實也是本文的一個重點,難點。明白這個問題,文章理解可以說已經(jīng)到位。

  4)討論本文的語言特色

  明確:以情動人;用駢文寫成

  四 延伸討論“孝”

  明確:1中華傳統(tǒng)美德。2以“孝”治天下,維護封建統(tǒng)治。3不利于依法治國

  說板書

  情 理

  陳以往之情 不幸的家世 以孝治天下

  陳現(xiàn)今之情 兩難的處境 忠孝難全

  陳日后之情 不仕的原因 先盡孝后盡忠

  層層深入,感人至深

【陳情表說課稿】相關(guān)文章:

《陳情表》說課稿06-29

陳情表說課稿01-06

陳情表說課稿03-14

《陳情表》的說課稿范文01-07

《陳情表》優(yōu)秀說課稿范文02-08

陳情表說課稿8篇02-11

陳情表說課稿15篇11-10

陳情表說課稿(15篇)11-10

【精選】陳情表說課稿四篇01-08

陳情表說課稿范文九篇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