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教學文檔>說課稿> 生物說課稿

生物說課稿

時間:2022-01-13 16:08:52 說課稿 我要投稿

【精品】生物說課稿匯編八篇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要開展說課稿準備工作,認真擬定說課稿,我們該怎么去寫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生物說課稿8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精品】生物說課稿匯編八篇

生物說課稿 篇1

  各位老師好,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從生物圈到細胞》

  一、說教材和教學目標

  本課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分子與細胞》模塊,第一章第一節(jié)的內容。是初中生物知識的擴展延伸,也為后續(xù)其他模塊、其他章節(jié)的學習奠定最根本的基礎。

  根據(jù)高一年級學生生物知識的認知情況和基礎,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1、 知識目標:①舉例說出生命活動建立在細胞的基礎之上。 ②舉例說明生命系統(tǒng)的結構層次。

  2、能力目標: 通過回顧初中所學知識,培養(yǎng)學生新舊知識銜接能力,以及歸納整合能力,還有分析討論,合作交流的能力。

  3、情感目標: 認同細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統(tǒng)。

  本課的重點是: ①生命活動建立在細胞的基礎之上。 ②生命系統(tǒng)的結構層次。

  本課的難點是: 生命系統(tǒng)的結構層次。 具體將在教學過程中滲透介紹。

  二、說教法和學法

  本節(jié)課是學生升入高中的第一節(jié)生物課,很多內容是建立在初中已學過的知識的基礎之上,所以好好引導學生回顧初中所學知識,再在已學的知識的基礎之上補充學習本節(jié)課新知識,猶如建立高樓大廈得有穩(wěn)固的根基。

  為了是更好地實現(xiàn)上述的教學目標,根據(jù)新課程標準來培養(yǎng)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性能力的為主的要求,以及高一年級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本課采用了回顧舊知法,談話比較法,指導讀書法等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溫故知新的能力,觀察問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歸納總結的能力。具體教學方式將結合教學過程來介紹。

  三、說教學過程

  根據(jù)教材的重難點、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以及多媒體課件傳遞信息量有限制的特點,這部分內容我安排1個課時。按照上述的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本課共設計了導課,資料分析——生命活動離不開細胞,探究——生命系統(tǒng)的結構層次,練習,小結,作業(yè)六個環(huán)節(jié),從生活到知識,從理論到實際的認知規(guī)律來完成本科的學習。具體過程如下:

  第一環(huán)節(jié):導課

  教師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SARS患者肺部X光片彌漫性陰影及SARS病毒模式圖,引導學生回顧病毒相關知識:病毒沒有細胞結構,只有蛋白質外殼和核酸核心,但是能復制。再師生互動完成“問題探討”。 本環(huán)節(jié)通過回顧學生已學的病毒知識入題,培養(yǎng)學生新舊知識是歸納整合能力,也讓學生初步認識到生命離不開細胞這一觀點。

  第二環(huán)節(jié):資料分析——活動離不開細胞

  從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著手,教師利用多媒體課件分別展示四個實例,并要求學生認真閱讀資料分析的內容,分組討論。最后師生互動總結生命活動離不開細胞,突出生命活動建立在細胞的基礎上這一重點知識。具體介紹如下:

  實例一:教師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草履蟲的運動和分裂的過程,可補充一些問題,幫助學生思考。如草履蟲是單細胞生物還是多細胞生物?它具有生物的哪些基本特征?最后讓學生討論回答討論一。 學生認真觀看材料,討論回答討論一,教師給予正確引導和評價,最后得出單細胞動物具有生命的基本特征這一觀點。

  實例二:教師播放人的生殖和發(fā)育的過程圖,并問:人的發(fā)育時從生命細胞開始?新生兒發(fā)育長大是由于細胞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等問題幫助學生理解人的生殖和發(fā)育過程,更好的討論完成討論二。 通過實例二,師生互動得出了多細胞生物的生命活動是從一個細胞開始的,其生長和發(fā)育也是建立在細胞的分裂和分化基礎上的。

  實例三:教師展示縮手反射的結構基礎圖,并讓學生數(shù)數(shù)完成一個簡單的縮手反射需要至少幾個細胞的參與,學生根據(jù)教師的引導分析并完成討論三。最后師生互動得出反射等神經活動需要多種細胞的參與的觀點。

  實例四:教師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HIV病毒感染人體免疫系統(tǒng)的淋巴細胞引起艾滋病的過程,教師引導學生將此事例與SARS病毒聯(lián)系起來就不難回答討論四。從實例四中得出了免疫作為機體對入侵病原微生物的一種防御反應,需要淋巴細胞的參與的觀點。

  最后教師引導學生歸納總結:生命活動離不開細胞,生命活動是建立在細胞的基礎之上。

  通過本環(huán)節(jié)的學習,學生展握了生命活動建立在細胞的基礎之上這一本節(jié)課的重點知識外,還培養(yǎng)了閱讀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還有歸納總結的`能力。

  第三環(huán)節(jié):探究——生命系統(tǒng)的結構

  “生命系統(tǒng)的結構層次”是本節(jié)的重點,也是難點,教師應引導學生系統(tǒng)地理解這幾個層次,在理解這些結構層次時可以適當?shù)匮a充各個層次的名詞解釋,以利于學生從微觀到宏觀,步步緊扣地理解生命系統(tǒng)的嚴密性、層次性和多樣性。教師按照以下的方式來呈現(xiàn):

  教師利用多媒體課件呈現(xiàn)課本第5頁的生命系統(tǒng)的結構層次圖片,讓學生認真觀察圖片,對生命系統(tǒng)的結構層次有了一個整體的感知。然后再由最基礎是心肌細胞說起,直至生物圈,逐個闡明了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各個層次,即細胞—組織—器官—系統(tǒng)—個體—種群和群落—生態(tài)系統(tǒng)—生物圈。適時補充各個層次的概念。除了群落和種群外,其他的概念,高一年級的學生在初中時已有學過,所以要重點補充群落和種群的概念配合實例鞏固理解。在一定區(qū)域內,同種生物的所有個體是一個種群,所有的種群組成一個群落。在一個池塘中的全部鯽魚就是一個種群,而池塘中的全部生物就構成了一個群落。同時也針對其他生命系統(tǒng)的層次補充一些實例來加深理解。如:與心肌細胞同層次的還有平滑肌細胞、骨骼肌細胞、上皮細胞、神經細胞等。還可以讓學生以一個人、一棵松樹或一只草履蟲為例,用不同生物研究生命系統(tǒng)各個層次的關系,以便理解生命系統(tǒng)的復雜性和多樣性。

  最后讓學生分組討論完成“思考與討論”,鞏固生命系統(tǒng)的結構層次相關知識。

  通過本環(huán)節(jié)的學習,學生不但學得了生命系統(tǒng)的結構層次這部分的知識,同時還培養(yǎng)了他們理論聯(lián)系實際,合作交流的能力,也在情感上認同了細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統(tǒng)。

  第四個環(huán)節(jié):練習

  學生應用本節(jié)課所學的知識完成課后練習,教師其指導作用,學生通過本環(huán)節(jié)鞏固加深本節(jié)課所學知識,培養(yǎng)了歸納整合,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第五個環(huán)節(jié):小結

  教師教師引導學生回顧本節(jié)課所學的全部知識,逐一重復基本知識,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培養(yǎng)學生三維整合的能力。

  第六個環(huán)節(jié):作業(yè)布置

  1、復習本節(jié)可所學知識。

  2、 預習下節(jié)課,并回答以下問題:

 、僭思毎驼婧思毎惺裁串愅?

 、谠趺礃邮褂酶弑剁R觀察動植物細胞?

  以上是我對本節(jié)課的說課,說課完畢,謝謝

生物說課稿 篇2

  一、課程標準:

  本章位于《課標》的第五單元,“生物圈中的人”的第二個主題:人體生命活動的能量供給。主要包括以下三個目標:

  1、 描述人體呼吸系統(tǒng)的組成。

  2、 概述人體肺部和組織細胞處的氣體交換過程。

  3、 說明能量來自細胞中有機物的氧化分解。

  二、教材分析: 本章的主要內容是:分析人體內的細胞是通過怎樣的結構和過程與外界環(huán)境進行氣體交換的;探究空氣質量狀況和人體健康的關系。 通過本章的學習,學生應當能夠概述人體呼吸道對空氣的處理,以及肺部通過呼吸運動和組織細胞的氣體交換過程,了解空氣質量與人體健康的密切關系,并積極參與防治大氣污染的活動。 本章通過實驗和探究活動培養(yǎng)學生獲取測量、取樣和測算等基本方法,這些都屬于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是學生應當學會的'。 第一節(jié):呼吸道對空氣的處理

  教學目標

 。ㄒ唬┲R目標:

  1、描述人體呼吸系統(tǒng)的組成。

  2、能通過分析有關資料,說出呼吸道對空氣的處理作用。

  3、能認識到呼吸道對空氣的處理能力是有限的。

 。ǘ┠芰δ繕耍

  1、 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

  2、歸納總結的能力。

 。ㄈ┣楦心繕耍

  1、 讓學生認識到呼吸道對空氣的處理能力是有限的,自覺維護環(huán)境中的新鮮清潔。

  2、 讓學生關注自身呼吸系統(tǒng)健康,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教學重點:

  1、 通過資料分析總結呼吸道作用。

  2、 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歸納概括的能力。

  3、 何防止呼吸道疾病。

  教學難點: 通過資料分析總結呼吸道的作用。

  教學方法: 分析法、綜合法 教學安排:1課時 課前準備:掛圖

  教學過程:

  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導入新課: 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為什么新生兒總是啼哭著來到人間? 學生思考、討論后發(fā)言。 呼吸道對空氣的處理 我們是通過哪些器官進行呼吸的? 對學生回答不表態(tài),繼續(xù)設疑:是不是這樣呢?

  進一步設疑:請同學們想一想,呼吸道僅僅是氣體進出的通道嗎? 對學生的回答及時評價。給與鼓勵。 吃飯是為什么不能大說大笑? 或問你知道會厭軟骨嗎?它的作用是什么? 學生自己回答。 學生邊看圖邊回答。

  學生閱讀資料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1、 呼吸道有什么結構保證氣體暢通?

  2、 呼吸道除了保證氣體的通暢外,還有哪些作用?這些作用是如何實現(xiàn)的?鼻內部有什么結構特點?

  3、 有了呼吸道對空氣的處理,人體就能完全避免空氣中有害物質的危害嗎?

  4、北歐的冬天非常冷,在那里生活的人和赤道附近生活的人相比,鼻子的形狀可能有什么特點?為什么? 學生總結 本節(jié)課學到了什么。

  教師總結 同學們的閱讀能力、思維能力、觀察 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都很棒。

  課堂練習:

  1.食物和氣體的共同通道是( )

  A口腔 B咽 C 喉 D食道

  2.氣管能保持敞開的原因是( )

  A有“C”形的軟骨支架 B肌肉較松弛 C氣管比較硬 D周圍有肌肉牽拉

  3.能使吸入的氣體變得清潔的結構有( ) ①聲帶②氣管支氣管內表面的纖毛③鼻黏膜④會厭軟骨⑤鼻毛⑥嗅細胞

  A ③⑤⑥ B ①②④ C ②③⑤ D ①④⑤

  4.吃飯時說笑,若吞咽時_______來不及蓋下,會使食物進入_______,引起劇烈咳嗽

  A軟腭 B會厭軟骨 C 氣管 D食道

  5.平常所說得痰來自( )

  A 鼻 B咽 C喉 D氣管支氣管

  6.北歐人的鼻子較大,其作用是

  A使人漂亮 B使鼻孔較大 C使鼻腔較長D 使鼻毛較大

  7.小英和平平在放學的路上遇到沙塵暴,小英馬上戴上口罩,而平平沒有帶,請問到達小英肺部的氣體與到達平平肺部的氣體比較,結果為( )

  A 到達小英肺部的氣體與到達平平肺部的氣體一樣清潔

  B 到達小英肺部的氣體比到達平平肺部的氣體清潔

  C 到達小英肺部的氣體比到達平平肺部的氣體粉塵多

  D無法確定誰肺部的氣體清潔

  9.呼吸系統(tǒng)由_______和________組成,后者是呼吸系統(tǒng)的主要器官,它是______的場所;前者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共同組成,主要作用是將吸入的空氣變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減少對肺的刺激。

  作業(yè):書46頁練習題1、3.

生物說課稿 篇3

  一、教材分析

  本章是《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的最后一章,其主要內容為:

  1.我國主要的植被類型;

  2.我國植被面臨的問題;

  3.愛護植被,綠化祖國;

  4.課外實踐活動。

  教材在知識方面要求不高,其編著目的更多是體現(xiàn)了培養(yǎng)學生調查、分析和綜合知識的能力及教材的完整性。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本節(jié)課要求學生了解我國主要的植被類型及其特點。通過對各種植被類型的特點的比較讓學生學會觀察、分析、比較的基本技能。

  2)讓學生了解我國植被面臨的主要問題,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自主學習、收集信息,提高獲取知識的能力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通過課后讓學生調查我們生活環(huán)境中的植被狀況,以及造成目前局面的'原因,認識到作為公民應盡的責任。培養(yǎng)學生調查、記錄、分析問題查找原因、團結合作動手實踐的能力,同時讓學生學會如何寫調查報告。

  4)通過課后讓學生嘗試“校園的綠化設計”,培養(yǎng)學生學會設計的能力,讓學生通過設計學會查找有關常見花卉、林木、草皮的相關知識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小組合作的能力。學生通過發(fā)散思維,設計出自己別具一格的方案,通過教師對其的認可,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

  2、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1)學習,體驗自己是學校的主人,為我們自己的校園設計一個綠化方案,在設計中溶入自己的愛心在里面,增強學生的主人翁意識。

  2)在實踐調查的過程中,通過調查當?shù)刂脖粻顩r,認清當前存在的主要問題的同時,認識到自己作為社會的公民也需盡一部分責任,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3)滲透人于自然和諧發(fā)展的道德意識,排除人類的中心主義。

  4)在人文思想的指導下,讓學生學會愛護環(huán)境,尊重生命,熱愛大自然。

  三、教學方法

  小組合作探究,討論法

  四、教學過程

  第一部分情景導入

  給出多媒體課件:由于亂伐森林,水土流失,大量泥沙被沖入黃河,造成下游河床逐年增高,形成世界罕見的“懸河”,極易造成洪澇災害。觀看完錄像,提出問題,引導學生進入學習情境。

  第二部分自主探究

  教師:在大屏幕上顯示出本課的學習目標,并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

  1.我們國家主要植被有哪些類型?各種植被類型有什么特點?

  2.森林對保護和改善環(huán)境有哪些作用呢?

  3.我們應該怎樣來保護森林?

  4.草原的利用主要在哪些方面?

  5.草原的不合理利用,一般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我們應該如何合理利用草原?

  6.目前我國對于植被的保護采取了哪些措施,你認為這些措施有用嗎?你是怎么保護你身邊的植物或者是植被的呢?

  第四部分歸納小結

  我們進行自然保護,并不意味著禁止開發(fā)和利用,而是反對無計劃地開發(fā)和利用。我們只有遵循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客觀規(guī)律,以長遠觀點和整體觀點來綜合考慮問題,才能有效地保護自然,才能使自然更好地為我們人類服務。

生物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本節(jié)內容講的是免疫的基礎知識。學習免疫知識,對于增強自身抵抗力,預防疾病等具有重要意義。掌握了這部分知識對于學生增進身體健康有一定的幫助。

  1.本節(jié)內容的特點和地位

  本節(jié)課是在學生認識了傳染病的基礎上進行探究的,這樣能使學生更好地了解免疫和傳染病之間的關系,進一步了解增進身體健康,預防疾病的重要性。這節(jié)課的學習又為下一章《用藥和急救》的學習打下基礎。因此,這節(jié)課在本單元中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

  2.教學目標

 。1)說出人體三道防線的組成和功能;

  (2)說出非特異性免疫、特異性免疫的概念和抗原、抗體的概念;

 。3)通過分析文字和圖片資料來提高學生分析說明問題的能力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4)溶入對學生進行科學史觀的教育,使其感受到人們對某一個問題的認識永遠不會停留在一個認知水平上,這需要對科學不懈的努力與追求,從而培養(yǎng)學生對科學不斷追求與探索的能力。

  3.教學重點、難點

  本節(jié)課的內容由人體的三道防線、免疫的分類二大部分組成,其中第三道防線的內容是整個教材的重點和難點。一是因為學生對免疫的基礎知識比較生疏;二是因為這節(jié)內容基本概念多,有的概念學生較難理解。對此,教師應結合學生已學過的知識,利用教材中的實例:天花病毒進入人體后,人體的.變化及結果來說明抗原、抗體及特異性免疫等這幾個基本概念來突破這節(jié)課的難點。

  4.教學準備

  教師:預防接種證。

  學生:調查自己或他人打預防針的情況、預防接種證。

  二、說教學方法

  1.說教法

  運用多媒體進行直觀教學和啟發(fā)式教學。通過一些直觀手段和啟發(fā)性的問題,引導學生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

  2.說學法

  自主學習與小組合作、觀察圖片和分析資料相結合,掌握人體三道防線的組成、功能、作用特點。

  三、說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在感冒流行的季節(jié)里,有的同學能始終很健康的學習、生活,而有的同學卻未能幸免,為什么?吃同樣的魚、蝦等食物,多數(shù)人安然無恙,有的人卻出現(xiàn)全身發(fā)癢、起泡等過敏癥狀,這又是為什么?有的病人因腎臟功能衰竭而急需腎移植時,必須找到一個與之相“匹配”的腎臟,腎移植才有可能成功,這又是為什么?要了解這些,首先從人體的三道防線講起。

  師生活動主干線:

  一、人體的三道防線

  資料分析一:

  有人曾經做過這樣的試驗:把一種致病的鏈球菌涂在健康人的清潔皮膚上,2小時以后再檢查,發(fā)現(xiàn)90%以上的鏈球菌都被消滅了。

  問題一:為什么涂在清潔皮膚上的病菌會很快死亡?這說明皮膚具有什么作用?

  教師出示“皮膚的保護作用”的圖片及FLASH動畫和呼吸道黏膜上纖毛的清掃作用的圖片,引導學生歸納第一道防線的組成和功能。

  資料分析二:

  當病菌侵入人體內時,吞噬細胞(一種具有吞噬能力的細胞)會趕到病菌入侵部位,將病菌包圍、吞噬、消滅。

  問題二:病菌在什么情況下能夠侵入人體內?人體的哪些組織器官中分布有吞噬細胞?

  出示溶菌酶的作用的圖片及FLASH動畫和吞噬細胞的作用的圖片及FLASH動畫,引導學生歸納第二道防線的組成和功能。

  你說我說:生活中常見狗、牛用自己的舌頭舔傷口,這是怎么回事?

  試一試,我能行:

  組成人體的第一、二道防線對病原體的作用有何特點?

  師生共同小節(jié):這兩道防線的共同特點是人人生來都有,對多種病原體起作用,是非特異性免疫。

  資料分析三:

  當水痘流行時,已經提前接種過水痘疫苗的人會安然無恙;而沒有接種疫苗或沒有出過水痘的人則往往患病。

  問題三:為什么接種過水痘疫苗或出過水痘的人能夠抵抗水痘病毒的侵襲呢?

  讓學生閱讀課本,自己總結第三道防線的組成和功能,然后出示圖片,幫助學生理解第三道防線組成及天花病毒侵染人體的過程,并總結出抗體、抗原的概念,最后引導學生歸納第三道防線的作用特點和特異性免疫的概念。

  我來試一試:組成人體的第三道防線與前兩道防線的作用特點相同嗎?有何獨特的特點?

  非特異性免

  特異性免疫

  作用范圍

  多種病原體都有防御作用

  針對某一特定的病原體或異物起作用

  形成時間

  生來就有的

  后天逐漸形成的

  特性

  非專一性

  專一性

生物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本節(jié)內容包括激素調節(jié)的發(fā)現(xiàn)、激素調節(jié)的實例、激素調節(jié)的特點.二課時,本節(jié)為第一課時主要對激素的發(fā)現(xiàn)和激素調節(jié)的實例(一)進行說課。神經-體液-免疫是維持人體穩(wěn)態(tài)的主要調節(jié)機制,而激素調節(jié)是體液調節(jié)的主要內容,本節(jié)內容即相對對立又與神經調節(jié)、免疫調節(jié)相互聯(lián)系,

  二、學情分析

  學生通過學習“通過神經的調節(jié)”,知道動物和人體的生命活動會受到神經系統(tǒng)的調節(jié).

  三、教學目的

  1、知識目標

  概述人體內主要的內分泌腺及其所分泌的激素

  描述血糖的來源和去路

  2、能力目標

  運用構建模型的方法,建立血糖調節(jié)的模型

  3、情感目標

  討論在促胰液素的發(fā)現(xiàn)過程中,科學態(tài)度和科學精神所起的重要作用

  四、教學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

  (1)促胰液素的發(fā)現(xiàn)過程.通過閱讀科學史實,讓學生了解有關科學知識的形成過程,接受科學的熏陶

  (2)血糖平衡的調節(jié)

  2、教學難點:

  激素調節(jié)的實例分析,通過構建模型的方法,讓學生認識到血糖平衡的調節(jié)是一種反饋調節(jié)的激素之間抗作用的結果

  五、教法與學法

  1.小組討論:由學生閱讀促胰液素的發(fā)現(xiàn)過程,了解科學知識. 2.模型構建:通過構建血糖平衡調節(jié)的模擬后,認識激素調節(jié)的過程及特點

  3.多媒體技術的應用:

  六、教學過程

  1、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新課

  多媒體展示倫敦奧運會馬拉松比賽場景,引導學生分析“問題探討”,導入本節(jié)內容。

  【設計意圖】利用奧運熱點導入,容易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同時借助教材問題探討,可以培養(yǎng)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2、自學討論,重溫經典

  給學生預留時間閱讀“資料分析——促胰液素的發(fā)現(xiàn)”,由學生分析出“假說—演繹”的四大環(huán)節(jié)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假說、演繹驗證、得出結論。

  在平時的生活中也提到激素,但激素是什么?激素的作用并沒有形成概念,所以現(xiàn)在通過引入科學發(fā)展史,學生閱讀不僅知道激素是什么,怎么起作用,而且引申了人體其他內分泌腺及其分泌的激素,接受了科學的知識的熏陶,體會了科學發(fā)現(xiàn)中的不迷信權威,大膽探索的.精神。 3、構建模型,化解難點

  (1)血糖調節(jié)的引入

  閱讀易解答思考與討論的問題,從而將血糖的來源和去路線條化,在解答中學生更易抓住人體正常血糖濃度的平衡點.引入胰島細胞,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猜測胰高血糖素的作用,進一步得出胰島素和胰高血糖素的調節(jié)機理.

  由學生識圖直接解決問題,引入血糖的來源和去路,深入到胰島素和胰高血糖素的作用機理,銜接自然,能夠鍛煉學生的識圖能力,圖文并茂,對兩種激素的作用機理有比較深刻的印象.

  (2)構建血糖平衡模型:學生四人一組,其中三人分擔甲,乙,丙角色,第四人承擔小組內的匯報工作,這樣四人之間必須協(xié)調配合,方能完成探究活動。

  小組活動不僅體現(xiàn)了學生的協(xié)作精神,更意在引導學生通過這個探究活動,更好地理解人體內血糖含量的調節(jié)和初步了解概念模型的基本方法和意義,同時實現(xiàn)教學難點的突破。

生物說課稿 篇6

  一、說教材

  《DNA分子的結構》這一部分內容是第三章的重點內容之一。它既是對前面已學習的孟德爾遺傳定律和減數(shù)分裂知識進一步的深化理解,也是整個遺傳的基礎。這一部分內容幾乎是每年高考都有所涉及,所以學習好這一節(jié)顯得很重要。通過科學的有效的學習,不但可以理解本節(jié)知識點還可以進一步加深高二學生對后面各章節(jié)知識的學習和理解奠定了基礎。

  二、說學情

  對與高二年級的學生已經掌握核酸的元素組成,認識了有絲分裂、減數(shù)分裂和受精作用等生物學基礎,掌握了生物的生殖過程、染色體的化學組成等相關知識,懂得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這為新知識的學習奠定了認知基礎。而且高中學生具備了一定的認知能力,思維的目的性、連續(xù)性和邏輯性也已初步建立,但還很不完善,他們的心智還不能有效控制其行為沖動,對事物的探究有激情,但往往對探究的目的性及過程,結論的形成缺乏理性的思考,所以教師在學生探究的過程中要進行適當?shù)囊龑А?/p>

  三、說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1.識記構成DNA分子的基本單位、核苷酸種類、堿基種類、元素種類;

  2.DNA分子的平面結構和空間結構;

  3.堿基互補配對原則。

  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嘗試DNA雙螺旋結構模型的制作,初步知曉科學探究的基本方法(如模型建構法,學科知識的交叉應用)。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

  認識到與人合作的在科學研究中的重要性,討論技術的進步在探索遺傳物質奧秘中的重要作用。

  四、說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DNA立體結構的主要特點。

  難點:分析DNA結構中的堿基數(shù)量關系及DNA分子的多樣性。

  五、說教學方法

  我們都知道生物是一門培養(yǎng)人的實踐能力的重要學科。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使學生“知其然”,還要使學生“知其所以然”?紤]到我校高二學生的現(xiàn)狀,我主要采取學生活動的教學方法,讓學生真正的參與活動,而且在活動中得到認識和體驗,產生踐行的愿望;诒竟(jié)課內容的特點,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學方法:觀察法、討論法、實驗法、探究法、問答法等教學方法。

  六、說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定向激趣,引入課題)

  我采用的是圖片導入,課前投影:Flash、DNA三維動畫結構、印度洋海嘯事件及薩達姆的圖片,如何確定人的身份并造勢提問學生是否知道是什么。學生進行觀察、比較、思考、討論。從而引入今天的課題DNA分子的結構。

  設計意圖:利用多媒體畫面,學生自主參與,導入新課,有利于吸引學生的注意,能有效調動學生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生興奮點,喚起學生強烈求知欲。

  (二)新課教學

  1.回顧DNA的基本化學組成知識

  教師向學生提問,并作出肯定和鼓勵學生并播放課件,DNA化學元素組成?基本單位?結構?等元素---小分子----大分子。

  設計意圖:為后面學習新知識作鋪墊。實現(xiàn)知識的.正遷移,以達到推陳出新的目的。

  2.回眸科學家的探究歷程

  策劃學生活動

  討論1:上述資料中涉及到哪些學科的知識和方法?這對你理解生物科學的發(fā)展有什么啟示?

  討論2:沃森和克里克默契配合,發(fā)現(xiàn)DNA雙螺旋結構的過程,作為科學家合作研究的典范,在科學界傳為佳話。他們的這種工作方式給予你哪些啟示?

  在教師引導下學生帶著問題讀課文了解兩位科學家構建DNA雙螺旋結構模型的故事。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分析過程,總結科學史中包含的科學方法、科學思想和科學精神。

  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發(fā)展綜合思維能力。啟迪學生要善于利用他人的研究成果和經驗;要善于與他人交流和溝通;研究小組成員在知識和背景上最好是互補的,對所從事的研究要有興趣個激情。

  3.DNA分子的平面和立體結構

  教師手拿學生制作的DNA模型并播放多媒體展示DNA分子的平面和立體結構

  學生參照并思考制作的DNA雙螺旋結構模型是否正確

  設計意圖:師生討論,全班學生積極參與,從形象和意境方面切入DNA分子結構,增加感性認識。從多媒體畫面上自我獲取知識,培養(yǎng)學生的讀圖分析能力,運用知識的遷移能力,體現(xiàn)教學的直觀性原則。圖文互換,培養(yǎng)學生讀圖分析能力,空間思維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

  4.DNA分子結構的特點

  策劃學生活動

  討論3:DNA分子是由幾條鏈組成的,它具有怎樣的立體結構?

  討論4:DNA分子的主鏈是由什么組成的?排列在什么位置?

  討論5:DNA分子中的堿基排列在哪里?有什么規(guī)律嗎?

  學生思考討論和歸納“DNA分子結構的特點?”

  學生參照自制的DNA模型得出結論:

  (1)DNA分子是由兩條鏈組成的,并按反向平行方式盤旋成雙螺旋結構。

  (2)DNA分子中的脫氧核糖和磷酸交替連接,排列在外側,構成基本骨架;堿基排列內側。

  (3)兩條鏈上的堿基通過氫鍵連接成堿基對,并且是:A和T配對,G和C配對。(堿基互補配對原則

  設計意圖:歸納總結,幫助學生完成“由感性到理性、由具體到抽象、由生動的直觀到形象的思維”的認知過程,以及符合教學過程中學生的認識規(guī)律,掌握知識與發(fā)展智力相統(tǒng)一規(guī)律,教師主導作用和學生主體作用相統(tǒng)一規(guī)律,也體現(xiàn)教學的直觀性,啟發(fā)性原則。

  5.展示:制作DNA雙螺旋結構模型

  師生共同得出制作模型的原則和要求

  學生參照并思考制作的DNA雙螺旋結構模型是否正確

  設計意圖: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制作能力,引導學生嘗試科學的研究方法。

  (三)小結作業(yè)

  DNA的化學組成,DNA的結構和DNA的結構特點

  學生在教師指導下歸納總結

  設計意圖:歸納總結,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

生物說課稿 篇7

  一、說教學內容分析:

  本節(jié)內容包括:植物系統(tǒng)進化樹,藻類植物、苔蘚植物、蕨類植物和種子植物的形態(tài)、結構特征、生活方式以及他們對生物圈中的作用和與人類的關系。通過"植物系統(tǒng)進化樹","觀察比較不同的植物"的活動,引導學生初識不同的植物類群。

  二、說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初步認識植物系統(tǒng)進化樹,了解不同植物類型之間的親緣關系,通過"觀察比較不同的植物"的活動,以及對植物類群的各種學習活動,認識不同的植物類群的形態(tài)、結構特征、生活方式,與人類的關系,并通過對不同植物類群的比較,進一步理解植物進化樹。

  通過"觀察比較不同的植物"的活動,提高觀察能力、比較分析能力;通過對不同植物類群的學習,增強分析問題及語言表達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

  實驗觀察、比較、討論和講述藻類、苔蘚、蕨類和種子植物。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體會植物種類的多樣性,強化生物進化的觀點,增強生物科學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關注和保護生物圈中多種多樣的綠色植物情感。

  三、說學習者特征分析:

  本校地處偏遠農村,該校生都是來自大山的孩子,對常見的植物即陌生又熟悉,說熟悉是他們在日常生活中與常見的植物有密切接觸,有深刻的感性認識;說陌生是因為他們缺乏相應的理論知識,學生學習興趣高,通過實踐和理論相結合幫助他們認識植物系統(tǒng)進化樹和掌握藻類植物、苔蘚植物、蕨類植物的特征及與人類生活的關系。從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來看,八年級學生已開始從具體思維向抽象思維的過渡,喜歡接受新鮮事物,有一定的生物學經驗基礎。

  四、說教學策略選擇與設計:

  根據(jù)以上分析,我設計為2課時,此節(jié)為第一課時,本節(jié)課應從學生的主體性出發(fā),創(chuàng)造充分機會讓學生擁有成功的喜悅,在和諧的氛圍中完成教學任務,讓學生主動學習,學有所獲,從內心深處產生保護環(huán)境,人與自然和諧發(fā)展的`欲望。對此我做了大量的課前準備工作,提前一周通知學生利用周末采集樣本,同時,還利用學生中午休息時間,帶領大隊長一個班12人上后山采集樣本,回到學校后,由大隊長隨意分配樣本到各位小組中。這樣,學生課前對學習的內容就有了充分的心理準備。課中:一、通過以上創(chuàng)設的情景,引入新課,二、通過"觀察比較不同的植物"的活動,以及對植物類群的各種學習活動,認識不同的植物類群的形態(tài)、結構特征、生活方式,與人類的關系,進一步理解植物進化樹,三、通過對不同植物類群的比較,認識藻類植物、苔蘚植物、蕨類植物的特征及與人類生活的關系。

  五、說教學準備:

  1、準備植物系統(tǒng)進化樹圖片,學生采集藻類、苔蘚、蕨類和種子植物的實物、標本、掛圖。

  2、實物材料及用具:學生采集新鮮的水綿,葫蘆蘚、墻蘚、鐵錢蕨、海金沙、石斛,芒萁、帶球果的杉枝、帶花及果實的白菜植株等大量植物實物、放大鏡、鑷子。

  六、說教學過程:

 。ㄒ唬、創(chuàng)設情景,引入新課

  通過學生采集活動和生活中對植物的感性認識,結合農村孩子的生活實際,貼近生活,讓學生感受到好奇,直揭新課,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和進一步學習的欲望。

 。ǘ、植物系統(tǒng)進化樹和活動:觀察比較不同的植物

  運用課本植物系統(tǒng)進化樹的認識,幫助學生對植物的分類有了初步的了解,接著進行觀察比較不同植物的活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幫助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強化生物進化的觀點,增強生物科學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關注和保護生物圈中多種多樣的綠色植物情感。

 。ㄈ、藻類植物、苔蘚植物、蕨類植物

  采用提問式、啟發(fā)引導式教學方法,逐一分析藻類植物的

  1、結構:藻類植物是多種多樣的,有單細胞的,有多細胞的;有生活在淡水中的,有生活在海洋中的,還有少數(shù)種類生活在陸地上的。

  2、特征:大多數(shù)生活在水中,沒有根莖葉的分化,都能進行光合作用

  3、分類:據(jù)藻類植物呈現(xiàn)的顏色的不同可以將藻類植物分為綠藻、褐藻和紅藻等。

  4、對生物圈中的作用和與人類的關系:為水生生物提供食物和氧氣。與人類的關系是有些可食用,可藥用,如海帶、紫菜等可食用,褐藻膠、瓊脂、碘酒在醫(yī)藥上有廣泛的用途。

  利用對比學習方法,引導學生學習苔蘚植物和蕨類植物結構、特征、分類。培養(yǎng)學生學習方法的能力幫助學生分析藻類植物、苔蘚植物、蕨類植物的特征及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和與人類的關系。

  (四)、本課總結

  及時反饋與總結,有利于學生學習知識的掌握

  (五)、作業(yè)設計

  七、說教學評價設計:

  本節(jié)課內容的教學效果可以從課堂回答、反饋練習、鞏固練習和課后作業(yè)四個方面進行評價。課堂回答通過不斷設置問題,引導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培養(yǎng)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課中練習鞏固反饋是一般的知識性練習題,目的是檢驗學生當堂課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在此基礎上,理論聯(lián)系實際,注重知識的深化和應用。

  八、說總結與反思:

  在教學活動中,教師不是直接把知識教給學生,而是著眼于知識獲取的過程、學習方法和能力的培養(yǎng),使學生自己觀察、思考、分析和總結,親身經歷知識的獲取過程,從中學到知識和方法,發(fā)展多種能力。教師要多聯(lián)系生產實際,讓學生邊聯(lián)想、邊思考,從中發(fā)現(xiàn)新知識,并提高學生對新知識的運用能力。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科學素質。

生物說課稿 篇8

  一、教材分析

  1、教學內容在教材中的地位

  本課是第三單元“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中的第三節(jié)。本章以被子植物為例講述綠色植物的生命周期,按照被子植物生長發(fā)育的順序,依次講述了“種子的萌發(fā)”、“植株的生長”、“開花和結果”。本章內容要突出植物體自身結構與功能的關系,還要突出植物與環(huán)境的關系。

  本課是這一章的最后一節(jié),學生在前面兩節(jié)課的學習中,通過探究實驗、調查等活動,親身體驗了綠色植物從萌發(fā)到生長的過程,生動有趣。而本節(jié)課文并沒有安排探究實驗,在日常生活中學生也很少有機會看到從開花到結果的全過程,理論知識較抽象,要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必須想方設法把抽象的知識形象化地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而且要精心設計問題,讓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一步步探究出結論,從而解決問題,獲得知識。

  2、教學目標

  根據(jù)課標的要求,以及本課內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學生實際,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概述花的主要結構。

  (2)描述傳粉和受精的過程,闡明花與果實和種子的關系。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對花的解剖觀察,提高的觀察、分析、自學能力。

 。2)通過描述傳粉和受精的過程,提高的口頭表達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認同花、果實、種子對于被子植物傳種接代的重要意義。

 。2)養(yǎng)成愛護花的習慣,珍愛身邊的一草一木。

  3、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概述花的主要結構,描述傳粉和受精的過程。

  難點:分析討論“對于植物繁衍后代來說,花的哪些結構是最重要的?”

  二、學情分析

  七年級學生朝氣蓬勃,熱愛大自然,對新奇的事物充滿好奇,希望探索其中的奧妙。而開花之后會結出果實,這是學生司空見慣的現(xiàn)象,并不稀奇。若引導學生對此現(xiàn)象提出問題:“為什么開花之后會結果?開花和結果到底有什么關系?”學生即會被此問題所吸引,而迫切想揭開謎底。把握學生這一心理,我逐步引導學生進行探究,讓學生自主地解決問題,掌握知識。

  三、教學方法

  科學教育的基本特點是懷疑、實證和思辨(邏輯推理)。

  新課標倡導探究性學習,在本課怎樣才能突破過去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只重知識概念理論的講解,而忽視學生的思考與接受,引導學生一步步探究結論、自己獲取知識?我認為把握課文各知識點之間的內在關系,設計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符合學生思維特點的問題是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的關鍵。

  本課的理論知識較多,也較枯燥,怎樣才能使學生不覺得“悶”?設計多種教學活動形式,運用多種媒體非常重要。因此我用兩個視頻資料,輔助講述重點知識:花的結構、傳粉和受精的過程。

  整個課堂設計以問題為切入點,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鼓勵學生質疑,并設法探索解決自已的問題,體現(xiàn)新課標的探究性學習特點。

  四、教學程序

  本課的知識點小標題分別是:花的結構、傳粉和受精、果實和種子的形成。這三個小標題之間有什么聯(lián)系,要把它們串成一條線才有助于學生的思考和探究。我經過認真分析各知識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認識到課文重點是花與果的關系。

  1。導入

  我給學生準備了《中國十大名花》的圖片,上課伊始給學生欣賞美麗的鮮花圖片,再聽著美妙的音樂,學生不僅注意力馬上被吸引,情感也得到熏陶。新課標注重在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在本課教學過程中也要不斷滲透這方面的教育,培養(yǎng)學生愛護花的情感、珍愛生命的態(tài)度。情景導入,給學生以美的享受,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在導言中通過設計情境引導學生根據(jù)課題“開花和結果”提出問題,學生很自然就會提出:“開花和結果有什么關系?”“為什么開花之后會結出果實?”這些問題恰是本課要學生解決的重點問題,而在上課伊始階段由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提出,能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明確學習目標,自主進行探究。

  2。新授

  關于《花的結構》的教學,根據(jù)我們本地的實際,用野棉花做實驗材料,讓學生取一朵野棉花,對照課本上的圖Ⅲ—15,觀察它的花托、萼片、花瓣、雌蕊和雄蕊,讓學生有真實的體驗。學生通過對野棉花的解剖學習花的基本結構,通過分組實驗和討論,從而讓學生自己動手去探究,去討論、歸納結果,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能力和分析能力、以及探究精神和合作精神,體現(xiàn)新課標的教學理念,落實技能目標(1)。

  接下來用一段視頻介紹花的結構,再用多媒體展示花的各部分結構,以補充實驗的不足,加強知識內容的直觀性,達成第一個知識目標——概述花的結構。并討論兩個問題:(1)花的哪一部分將來發(fā)育成果實?(2)對于植物繁衍后代來說,花的哪些結構是最重要的?通過進一步探究:假設一朵花的雌蕊被害蟲吃掉了,這朵花還能發(fā)育成果實嗎?小結花的結構:花是由花托、萼片、花瓣、雌蕊、雄蕊等組成,其中雌蕊和雄蕊是花的主要結構。再通過一個想一想:“這些結構與果實和種子的形成有什么關系?”過渡到下一個內容《傳粉和受精》的學習。

  教學《傳粉和受精》時,傳粉和受精比較抽象,先讓學生觀察視頻《被子植物的.繁殖》,用形象化的課件幫助學生理解這一抽象的生理過程,使學生對這部分內容有一個直觀的了解,讓學生觀看視頻,使學生看到平時看不到的生命現(xiàn)象,不斷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習興趣。再用多媒體簡要的給學生補充介紹自花傳粉和異花傳粉的知識,并指導學生學習植物的傳粉和受精過程,。使學生不感到枯燥乏味,體現(xiàn)新課標中的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的要求。最后請兩名學生描述傳粉和受精的過程,達成第2個知識目標——描述傳粉和受精的過程,并落實第2個技能目標——培養(yǎng)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通過探索“桃花從開花到結果是一個連續(xù)的過程,那么,你知道花落后,果實和種子是怎么形成的?”引入果實和種子的形成的學習。

  關于《果實和種子的形成》的教學,用多媒體課件演示果實和種子的形成,將抽象的內容直觀化,突破本課難點:“對于植物繁衍后代來說,花的哪些結構是最重要的?”達成第3個知識目標——闡明花與果實和種子的關系,并落實情感目標(1)——認同花、果實、種子對于被子植物傳種接代的重要意義。再讓學生閱讀課本104頁,了解人工輔助授粉的方法,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落實第2個情感目標——養(yǎng)成愛護花的習慣。

  3。課堂反饋,鞏固提高:

  (1)花的主要結構是()

  A;ò闎。雄蕊和雌蕊C。胚珠D。子房

 。2)在從花到果實的發(fā)育過程中,花的各部分結構產生什么變化?用連線的方法表示出來。

  花瓣胚

  雄蕊果實

  花柱果皮

  子房種子

  子房壁

  胚珠凋落

  受精卵

  在果樹開花季節(jié),如果遇到陰雨連綿的天氣,常會造成果樹減產。這是什么原因?

 。3)有的花并不結果,如黃瓜、南瓜、絲瓜的花多半都不結果。請解釋這種現(xiàn)象。

  4。小結

  最后通過一個學后探究活動進行小結:“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這是對植物生命周期的生動寫照。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對被子植物的一生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你能不能以桃樹為例,把被子植物的一生用圖解的形式表示出來?總結被子植物的一生:“種子→幼苗→桃樹→桃花→桃”。

  為了進一步落實第2個情感目標——珍愛身邊的一草一木,在上課結束時,讓學生齊聲朗讀“當我們欣賞著美麗的花,品嘗著香甜的果時,別忘了平時要注意愛護身邊的一草一木”,使學生的情感得以升華。

【生物說課稿】相關文章:

生物說課稿11-14

生物特征說課稿02-15

生物細胞說課稿02-15

生物的特征說課稿07-02

生物鳥說課稿11-09

生物的分類說課稿07-10

《生物的特征》說課稿11-05

生物說課稿-《生物圈中人》07-12

非生物因素對生物的影響說課稿07-07

精選生物說課稿3篇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