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語文說課稿模板匯總五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yè)業(yè)的人民教師,可能需要進行說課稿編寫工作,說課稿有助于提高教師理論素養(yǎng)和駕馭教材的能力。如何把說課稿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語文說課稿6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語文說課稿 篇1
各位評委:
大家好!
今天我要說的是人教版高中語文教材第二冊的第21課《師說》第一課時的教學設計及其分析。
《師說》是第二冊第六單元的一篇論說文。文中韓愈批評了“恥學于師”的士大夫,提出以“道”,即以儒家思想為師。表現(xiàn)了他不顧流俗,銳意改革世風的進取精神,F(xiàn)依據(jù)教學大綱、考綱、教材、學情對本課的教學目標、教學方法的制定及教學程序的設計等方面作如下說明。
一、說大綱、考綱、教材和學情
。ㄒ唬╆P于大綱
《語文教學大綱》對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要求是:能誦讀淺易文言文,背誦一定數(shù)量的名篇;重點掌握常見的120個文言實詞,18個文言虛詞和主要文言句式在課文中的的用法;學習用現(xiàn)代觀念審視作品的內容和思想傾向。
。ǘ╆P于考綱
據(jù)《大綱》要求,高考《考試說明》對古文閱讀作了三個遞進層次要求:
、倮斫猓芰蛹塀級):理解常見文言實詞、虛詞在文中的含義;理解與現(xiàn)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诜治鼍C合(能力層級C級):篩選并提取文中重要信息;概括中心;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tài)度。
、坭b賞評價(能力層級E級):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評價文學作品的思想內容。
。ㄈ╆P于教材
新教材在文言文教材的編排上有明顯的“兩重一輕”傾向!皟芍亍笔侵钢匾曊b讀,重視積累;“一輕”是指輕篇章的瑣屑分析。這一傾向從新教材的練習設計上可明顯看出來。我個人認為文言文教學應體現(xiàn)這種傾向,多誦讀、多積累,培養(yǎng)語感,避免大量無效的分析。
。ㄋ模╆P于學情
高一(9)、(10)兩班均為實驗班,語文基礎較扎實。經過初中和高一上學期的文言文學習,學生已掌握了一定數(shù)量的文言實詞、虛詞,文言閱讀能力有了明顯提高,但仍有一些難點待突破。如詞類活用、虛詞的用法等。
針對以上的`分析情況,《師說》第一課時的教學目標、學法、教法和教學程序確定如下。
二、說教學目標
。ㄒ唬┲R目標
、僬莆、積累實詞“師”“傳”“從”“道”、虛詞“之”“其”“而”“乎”“所以”的意義和用法。(重點)
、趨^(qū)別古今異義詞語,把握文言特殊句式。
。ǘ┠芰δ繕
、倥囵B(yǎng)學生有感情地、用多種語氣朗讀課文,達到熟讀成誦。(難點)
、谂囵B(yǎng)學生自讀注釋、疏通淺易文言文的能力。(重點)
。ㄈ┑掠繕
、倥囵B(yǎng)學生敢于向世俗流弊挑戰(zhàn)的精神和勇氣。
、跇淞⒆饚熤亟痰乃枷耄囵B(yǎng)謙虛好學的風氣。
三、說學法、教法
。ㄒ唬⿲W法
、僬b讀法
這是學習文言文最基礎、最重要的方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誦讀法成功的關鍵是要讀出聲音的各種形態(tài),如節(jié)奏、語調、語氣等,只有這樣,才能聽到“古人”的心聲,才能觸摸到言語主體的情味。當然,要做到這一點,有一個探究、發(fā)現(xiàn)的過程,老師應指導學生在反復朗讀中體察語氣,逐步讀出“情味”來,揣摩文意。因此,范讀、多讀尤為重要。
、谌c法
使用各種圈點勾畫符號閱讀文言文也是古人一種重要的讀書方法。唐彪曾說:“凡書文有圈點,則讀者易于領會,而句讀無訛。”我從兩方面指導:一是指導使用圈點勾畫符號,二是指導學生在此基礎上適當作一些批注。
③提問法
這是打破傳統(tǒng)的文言文教學方法,讓學生通過自讀、自解等方式解讀課文,學會向老師質疑。
、芫毩暦
這是鞏固知識、發(fā)展能力的有效方法,關鍵在一個“精”字。“練”不求“多”,,應求“精”,要用最少的練習鞏固學生的知識,也培養(yǎng)學生的做題能力。我設計了一套課堂鞏固練習,重點鞏固課文重要詞語,當堂“消化”。
。ㄈ┙谭
、冱c撥法
所謂“點”就是點擊要害,抓重點;所謂“撥”,就是撥疑難,排障礙。此法能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性。我主要點撥的是在不同的句子中怎樣準確理解一詞多義的幾種方法,通過比較,溫故知新,從而提高閱讀文言文的能力。
、跉w納法
從高一上學期開始,我一直指導學生對常見實詞、虛詞的意義用法進行系統(tǒng)歸納,使所學知識系統(tǒng)化,網(wǎng)絡化,這樣既便于記憶,又便于運用。例如《師說》第一課時講解重要實、虛詞,我主要運用歸納法,歸納“傳”“師”“道”等實詞義項及“之”“其”“所以”等虛詞用法。
四、說教學程序
。ㄒ唬┛傮w設計
通過以上分析,我確定了教學整體思路:通過誦讀把握全文;通過質疑師生互動;通過歸納使知識系統(tǒng)化、、網(wǎng)絡化;通過精練鞏固知識,強化記憶。在這個思路指導下,《師說》一文教學安排兩課時。第一課時主要是誦讀,理清思路,積累實虛詞;第二課時主要是誦讀,歸納實、虛詞,分析論證結構。
。ǘ┑谝徽n時教學過程設計
1、導入及解題(2分鐘)
學生齊讀注釋①;補充作者相關內容及文學常識(屏幕展示)
2、整體把握(共21分鐘)
、俳處熍錁肥痉独收b(4分鐘)
、陔y讀、異讀字讀音點撥指正(屏幕展示)(1分鐘)
、劢處熣b讀指導(2分鐘)
、軐W生自由朗讀(4分鐘)
⑤個別學生示范朗讀(4分鐘)
、摭R讀(4分鐘)
、呃砬迦乃悸罚ò鍟2分鐘)
3、著重分析第一段(共13分鐘)
、僖粚W生示范朗讀,其余學生看注釋疏通文意(2分鐘)
、趯W生質疑,教師點拔,師生互動(6分鐘)
、蹘熒鷼w納重點詞語、句式(3分鐘)
、軐W生試背誦第一段(2分鐘)
4、課內鞏固練習(共4分鐘)
出題(屏幕展示)
5、布置作業(yè)
五、說板書
板書是一堂課的精華所在。我設計的板書如下:
師說韓愈
為師作用:“傳道受業(yè)解惑”
一段從師必要:“不從師,惑終不解”
擇師標準:“無貴賤、無長少,道所存,師所存”
古之圣人——今之眾人
二段對其子——于其身批判士大夫之族“恥學于師”
醫(yī)、師、工——士大夫“智不能及”
三段:師生,師道關系
四段:寫作緣由
高中語文說課稿《師說》
語文說課稿 篇2
教學目標:
認知方面
學會聲母y w,整體認讀音節(jié)yi wu yu及四聲,能讀準音,認清形,了解yu 書寫時兩點省寫的規(guī)則,正確書寫。
能力方面
培養(yǎng)學生勤于動腦和發(fā)現(xiàn)問題的習慣,樂于運用所學的知識。
情感方面
通過生動活潑的形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教學重點:
y w及yi wu yu的發(fā)音。
教學難點:
yu的演變過程。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拼音王國舉行了一場盛大的聯(lián)歡舞會,六個單韻母也來參加,一起大聲叫出它們的名字吧!
iu的爸爸媽媽也來參加,我們來認識他們。
二、 教學yw的發(fā)音及字形。
請學生與y打招呼,你好你好yyy 集體打招呼,個別打招呼
請學生看字形結合生活,想象它像什么?
請學生看字形結合生活,想象它像什么?
出示圖片,說說圖上的什么與y像。編順口溜 樹杈樹杈 yyy 小i的媽媽是大y
出示卡片w 請幼兒與w打招呼,你好你好www
請學生看字形結合生活,想象它像什么?
出示圖片,說說圖上的什么與w像。編順口溜 屋頂連著www 小u的爸爸是大w
三、 教學整體認讀音節(jié)yi wu yu。
。1)舞會開始了,教師播放音樂,幼兒跟著音樂節(jié)奏和視頻一起歡快地舞蹈。
一小段后,教師說,iuv 三個字母寶寶沒有小朋友們勇敢,可以自己單獨跳舞,那可怎么辦呢? Y媽媽說:“寶寶別怕,媽媽與你一起跳。”(相機出示字卡yi,)W爸爸說:“寶貝別怕,來 爸爸和你一起跳。(相機出示字卡wu)小v 見同伴們都有大人帶,而自己卻孤零零的 ,急的大哭起來,y媽媽說,寶寶別哭,我來和你一起跳。于是小v停止了哭泣,并擦掉了眼淚(相機出示字卡yu,并將兩點折起)
。2)提問yiwuyu的演變過程,重點是yu ,為什么yu上沒有兩點呢,結合舞會的故事小結及一首兒歌,小v見到jqxy去掉兩點還念v。
。3)認讀音節(jié),請小老師來讀帶調的音節(jié),幼兒跟讀,這樣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出示蝴蝶,小蝴蝶也來參加舞會,看它飛在誰的身上,我們就大聲的讀出來。蝴蝶飛在yiwuyu的四個聲調的.音節(jié)上,打亂順序的飛,幼兒讀。
四、圖片與相應的拼音詞,用以練讀拼音詞,鞏固所學的聲母及整體認讀音節(jié)。
依次出示圖片 雨衣、五指、阿姨、魚、烏鴉、請個別幼兒從黑板上找出與之相應的音節(jié)并貼于上面。集體認讀。并請其他幼兒評價是否正確,并給予掌聲鼓勵。
五、 教學書寫。
在這個環(huán)節(jié),讓學生自己先看卡片上y的格式,然后由學生當小老師告訴大家怎么寫,再和我一起書空寫。請幼兒猜猜w的家會在哪兒?然后出示正確答案。請幼兒一起書空。
最后說說學法。上課剛開始情景導入,用以激發(fā)興趣,引入本課要學的內容。學生已經對聲母有了初步的興趣,背誦了大量的有關聲母的兒歌或順口溜。教學時要分別用他們原有的知識經驗,發(fā)揮自主學習的能力。同時,培養(yǎng)他們之間互助合作、互助學習、互助評價,提高他們學習的主動性。
語文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一)地位:
《池塘邊的叫聲》是義務教育課程規(guī)范實驗教科書北師大版語文第二冊第十二單元第二篇課文。本單元以“朋友”為主題。編選的目的是希望同學從中體會到友情的美好與可貴,培養(yǎng)尊重朋友、愛朋友的美德。本文共有7個自然段,1---6自然段是青蛙和小魚的對話,而重點就在于此,著重體會青蛙小魚說話的精神和語氣,并知道小魚離不開水。青蛙能在水里又能在岸上生活的習慣。第7自然段點出池塘邊的叫聲是青蛙在給小魚講故事。本文語言通俗易懂,內容富有情趣。青蛙和小魚的對話親切、樸實。尤其是很講究禮貌用語,這是值得小朋友們效仿的交友之道。而文章的最后一個自然段起到使小讀者浮想聯(lián)翩的作用。
(二)教學目標:
根據(jù)《小學語文新課程規(guī)范》結合本單元對話的特點以和本班同學的實際情況,確立了以下三維目標:
1、知識目標:指導同學如何抓重點詞讀好對話,并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能力目標:通過理解想象“還有什么方法可以讓小魚看到岸上的事情?”和“青蛙給小魚講什么故事”兩處發(fā)散同學思維和進行想象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
3、情感、態(tài)度目標:通過學習課文培養(yǎng)同學禮貌熱情、樂于助人的美德。
依據(jù):同學已經具備分角色朗讀對話的能力,但帶有提示語的對話教材中還是第一次出現(xiàn)。因此把指導同學進行如何抓重點詞讀好對話,理解內容作為本課的知識目標。
另外,《語文課程規(guī)范》指出:“閱讀是搜集處置信息、認識世界、發(fā)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北疚膬商幙瞻诪榕囵B(yǎng)同學的思維創(chuàng)新能力提供了空間。青蛙和小魚的對話,熱情禮貌,是同學獲得情感體驗、人文素養(yǎng)的好教材。因此,確立為本課的三維目標。
(三)重、難點:
1、重點和依據(jù):基于本班同學在朗讀課文時,對感情、語氣掌握欠佳,以和同學已有的合作學習方法,把學習抓提示語引導同學讀好對話,理解重點詞“如何”作為本課的教學重點。
2、難點和依據(jù):同學已經掌握了讀、問、議、比的學習方法。帶提示語的對話初次出現(xiàn),本著閱讀教學應該教給同學讀書的方法為原則,把抓住提示語讀好對話的方法教給同學,理解人物的神情,確立為本課教學難點。
二、說教法設計:
為突破教學重點分散難點,我主要采用了情境教學法。以讀代講。尤其是低年級的課堂教學應在生動、活潑、有趣的教學活動中進行,方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因此,我在教學中多處創(chuàng)設了情境,使同學主動參與,激發(fā)同學的興趣,使同學始終在積極奮發(fā)的狀態(tài)中進行學習。
另外,在同學已有的讀、問、議、比的學習方法之上,以重點引導同學如何抓提示語中的重點詞讀好對話,教給同學讀書的方法,也是本課的教法之一。
三、說學法指導: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是學習的指導者,同學是學習的主體。本課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通過讓同學讀一讀、問一問、議一議、比一比的學習方法,使同學在自由讀、練讀、指名讀、小組讀、評讀、分角色讀、扮演讀、賽讀等多種形式在讀中進行感悟,激發(fā)學習興趣,發(fā)展想象和創(chuàng)新能力。
四、說教學程序
(一) 情境導入。
本單元的主題是“朋友”本課是第二課的主體課文,為使達到單元知識整合的目的,要站在一定的知識高度即:讓同學了解動物的生活習慣,懂得動物的叫聲就是動物的語言。設計了讓同學先模仿各種動物的叫聲,進行猜一猜的游戲,然后通過動畫進行導課,調動同學學習的熱情。
(二)整體感知
結合同學年齡以和認知特點,讓同學先讀讀第一課初讀課文后都知道些什么?目的是讓同學對課文有初步的感知,培養(yǎng)提煉知識的能力。接下來再讀讀課文,提出問題,有意識地培養(yǎng)同學質疑問題的能力,同時將語言資料變成形象感知的事物,從而為合作學習,作好鋪墊。
(三)細讀課文,理解感悟
1、學習三次對話。
本課的重點局部是三次對話。在利用第一次對 話進行方法指導的同時,讓同學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氛圍中學習。通過自由讀、小組分角色讀、評讀、比讀、扮演讀等多種方式,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感悟,讀中培養(yǎng)語感。力求師生關系民主、平等,自然親和,體悟人性的光輝,相互感受、溝通的快樂、感受心靈契合的愉悅。培養(yǎng)了同學的朗讀能力、口語表達能力、競賽競爭的意識。這節(jié)低年級的語文課雖然不是地道的識字課,但低年級教學仍然是識字,因而我原則上是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進行字的形、義學習,同時把識字也有機融合在情感悟之中,融合在讀中,以讀代講,品詞品句品讀,以多種形式的讀去充沛調動同學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生活積累去感性、去理解字詞,并利用真實和模擬的情境進行口語交際的訓練,如“打招呼”、“連連”“好奇”和“黃昏”的理解,從而使同學體會到友情的習貴。
2、課中休息。
在同學讀懂三次對話的基礎上,對小魚高興的心情有了很深的感受,巧妙地把文章的第6自然段與課中休息融為一體。借助文章的自身特點捕獲契機,讓小魚利用找朋友的方式,表達自身的快樂的.心情,使整個教學不脫離主體,使三維目標的情感目標推到了實處,使同學體驗以青蛙和小魚是朋友,而不是把朋友的關系強加于同學。借此,巧妙地布置了發(fā)散思維的訓練。為同學營造一個想象的情境,讓同學幫小魚想想還有什么方法能看到岸上的事情?起到了一石激起千層浪的效果,使課中休息達到一舉兩得的作用。
3、拓展說話。
在文章的最后一自然段的教學中,與課文前后照應的特點也就是青蛙答應給小魚講故事,看看他的實際行動吧;滲透青蛙對朋友說到做到的好品質,另外在課文結尾又抓住教材自身價值,引發(fā)同學學習青蛙“呱、呱”的叫聲,拓展說話。猜猜青蛙在給小魚講什么故事?充沛開掘同學的思維,大膽展示心靈自由,迸發(fā)火熱的創(chuàng)新熱情。在充溢發(fā)明性的活動中,同學的語言能力得以提高,個性得到張揚,創(chuàng)新潛能得以發(fā)揮,不留痕跡地把人文教育融入語言訓練之中,使同學在情感態(tài)度上,又一次得到升華。
(四)分角色讀課文。
勝利是求知的有力支柱,自信是勝利的動力,為此在學完課文后本課又布置了分角色讀一讀、演一演的實踐活動。目的是把學到的知識進行人化整合,進行再創(chuàng)新,使每個同學都力求在不同程度上獲得勝利,享受勝利的愉悅和快樂,樹立良好的信心。
(五)總結延伸。
在這一環(huán)節(jié)設計中,又跳出語文學科,站在一個高度進行設計,尊重同學的個性,培養(yǎng)同學的學習興趣,讓同學在自主的空間中選擇為小魚畫畫、寫字、分角色讀課文、提問題、談收獲等。企圖在同學質疑的過程中,培養(yǎng)質疑探究的能力。同時開發(fā)課程資源,自編兒歌讓同學閱讀,目的在于把語文的課內閱讀延伸到課外閱讀,使同學養(yǎng)成良好的課外閱讀習慣。
五、說板書
本課我采用圖文結合式板書,先擺好荷葉狀生字卡片簡筆畫畫出池塘,從而引導同學理解有水的地方是“池”,水四周是土圍成的是“塘”。接著請出池塘里的一對好朋友青蛙和小魚,通過送青蛙和小魚回到池塘媽媽的家,使同學自身發(fā)現(xiàn)青蛙是兩棲動物,學文后讓同學用一句話概括故事,即青蛙在池塘邊給朋友小魚講故事“板書”講故事。這種板書的特點是直觀形象,能夠吸引同學的注意力,符合低年級同學的認知特點,協(xié)助同學將識字、學文、說話、悟情,有機融合在一起,構成微型教學設計。
語文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一個中國孩子的呼聲》是小學語文蘇教版第十冊第六單元中的一篇獨立閱讀課文。 本課屬于書信體文章,信中緬懷父親——一個為維護世界和平而獻出寶貴生命的英雄,并代表所有熱愛和平的人呼吁國際社會:一致行動,維護和平,制止戰(zhàn)爭。課文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和平,把家庭的不幸和世界的不幸有機聯(lián)系在一起,飽含著一個孩子失去親人的悲憤和對和平無比渴望的真摯情感,語言樸實,內容感人。
我結合教材本身的特點及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信的主要內容,體會作者所失去親人的悲憤和對和平無比渴望的真摯情感。
3、引導學生從小放眼世界,關注國際局勢,樹立熱愛和平、維護和平的信念。
教學重點是理解信中“我”的呼吁,體會“我”對父親的深切懷念、對和平的無比渴望。
教學難點是認識“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區(qū)還彌漫著戰(zhàn)爭的硝煙,罪惡的子彈還威脅著嬌嫩的‘和平之花’”,樹立維護和平的觀念。
二、設計理念。
21世紀的社會是信息化社會。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這是教育現(xiàn)代化的必然,而新課程標準向我們提出,必須凸現(xiàn)學生的主體精神,為學生開展探究、合作學習提供更為廣闊的空間!兑粋中國孩子的呼聲》中所講到的戰(zhàn)爭與中國學生的生活相差甚遠,因此他們很難從文章本身產生對戰(zhàn)爭的理解。怎樣引導學生,用什么方法去學習才能起到事半而功倍的教學效果呢?我認為可以運用現(xiàn)代化的.教學技術,課前建立一個與本課內容相關的網(wǎng)站,將戰(zhàn)爭的有關文字資料、視頻錄像等收集進去,引導學生主動上網(wǎng)探究、合作學習。這樣,能讓學生更加深刻地體會到作者對和平的渴望,激發(fā)他們對戰(zhàn)爭的憎恨,樹立維護和平的觀念。
三、教學過程。
。ㄒ唬┱勗拰。
1、播放一組表現(xiàn)幸福生活的畫面,老師配合畫面描述,然后引導學生交流看了這些畫面后的感受。
(設計意圖:在舒緩輕松的音樂中,學生欣賞著一組組表現(xiàn)美好幸福生活的畫面,感受到了和平生活的美好。這與戰(zhàn)爭地區(qū)的滿目瘡痍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為下面的教學中激發(fā)學生對和平的渴望,對戰(zhàn)爭的憎恨埋下伏筆。)
。ǘ┏踝x課文。
我讓學生根據(jù)專題站上的學習導航自學課文,并檢查他們的自學情況。
。ㄔO計意圖:在初讀課文的環(huán)節(jié)中,我利用“學習導航”讓學生讀一讀,看一看,想一想,目的是為了滲透了學習方法和學習的目標,這樣可以避免學生網(wǎng)上學習的盲目性。)
(三)精品細讀,感悟內容。
1、這次,我讓請同學們再次走進課文,讀上兩遍,看看讀懂了什么?在不懂的地方做好記號。
。ㄔO計意圖:這是一篇獨立閱讀課文,更需要老師放開手腳,少講、精講,讓學生自己去讀課文,感悟課文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學生再讀課文,說感悟,指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ㄔO計意圖: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我既尊重了學生個體的感悟,獨特的體驗,又十分巧妙地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網(wǎng)絡環(huán)境的學習不會排斥朗讀,否則網(wǎng)絡學習會因為冷漠而沒有情感與激情。當學生缺乏感受或是有一定的積累后,讀書正是體會情感和宣泄情感的最佳方式。教學中,我抓住作者“巨大的悲痛、深切地緬懷”這一感情基調,讓學生充分讀書。要讀出失去親人的悲痛,讀出對父親的無比懷念,讀出對戰(zhàn)爭的憎恨,讀出對和平的呼喚。在讀中真情流露,感染自身。)
3、重點理解句子“今天,雖然我們中國孩子生活在和平環(huán)境中,但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區(qū)還彌漫著戰(zhàn)爭的硝煙,罪惡的子彈還威脅著嬌嫩的‘和平之花’”。
。1)不急于講解,而是先讓學生通過對專題站上的“戰(zhàn)爭及后果”和“視頻資料”兩大板塊的瀏覽,加深對殘酷戰(zhàn)爭的了解。
。2)接著引導學生交流剛才所看的和想到的。
。3)然后教師結合著首頁上的幾幅有代表性的畫面敘述戰(zhàn)爭給人類帶來的深重災難。讓學生認識到戰(zhàn)爭一觸即發(fā),隨時隨地都威脅著人們,威脅著像花兒般美好的平和環(huán)境。
(4)最后當學生感情蓄積充分時,引導他們呼喊出“要和平,不要戰(zhàn)爭”的共同心聲,將課堂的氣氛推向高潮,也順利地結束了教學任務。
。ㄔO計意圖:這篇文章中涉及的戰(zhàn)爭與學生的生活體驗相距甚遠。如果采取灌輸?shù)姆椒,將會是要學生硬記思想感情,無病呻吟。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是膚淺的、淡漠的,很難達到價值觀上的共識。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的教學采用了文字資料的瀏覽,視頻資料的播放等形式,創(chuàng)設了民主的學習氛圍,提供足夠的學習資源支持學習。使淺薄的感受變成深刻的體會,在探究中熏陶感染、遷移升華,灌輸思想變成每個學生都是思想的源泉。)
四、教學反思。
1、由于網(wǎng)絡資源集文字、圖形、聲像于一體,形象、真實地再現(xiàn)了戰(zhàn)爭的場面,所以學生很直觀地了解到了戰(zhàn)爭所帶來的可怕后果,發(fā)自內心的對和平的渴望,對戰(zhàn)爭的憎恨也就格外的強烈。
2、網(wǎng)絡教學具有極強的自主性,這就進一步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始終在昂然的狀態(tài)中,主動學習,主動探索,因而課堂教學呈現(xiàn)出了朝氣蓬勃的可喜局面,既省時又高效。
3、作為執(zhí)教者,我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過程中,也孩子們一起讀書,一起探討,一起思考,由于情感的過于投入,在教學即將結束的時候,我情不自禁地哭了,讓大家見笑了。
語文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哀江南》是高中語文第四冊第五單元古戲曲單元的自讀課文,安排兩課時。
本文是著名的傳奇劇作《桃花扇》結尾的一套北曲。這套曲子,通過教曲師傅蘇昆生在南明滅亡后重游南京所見的凄涼景象,話興亡之感,抒亡國之痛,表達了強烈的故國哀思。
它由七支曲子組成,前六曲鋪寫景物,寓情于景;最后一曲直抒胸臆,慷慨悲歌。自開篇頭兩句以后,前六支曲子以教曲師傅蘇昆生游南京的蹤跡為線索,由遠而近,從城郊寫到孝陵,從故宮寫到秦淮,從板橋寫到舊院,描寫南明滅亡后南京各處的凄涼景象,展現(xiàn)了南京面目全非的變化。在景物描寫中蘊含了懷念故國的無限哀思,不言情而情自在景中。這六支曲子集中筆墨寫景,一氣貫穿,層層蓄勢,使第七支曲子的抒情水到渠成,猛然爆發(fā),動人心魄。
整套曲子,語言準確、生動、形象。例如,“舞丹墀燕雀常朝”,一個“舞”字,寫出燕雀在丹墀上跳來跳去、自由自在的情形,一個“朝”字,又把這種情形與臣子拜見天子的莊嚴禮儀聯(lián)系起來,給人以今昔對比的聯(lián)想,表現(xiàn)了昔日神圣宮廷的今日極端衰敗景象;“剩一樹柳彎腰”的“剩”字,意味深長,表明柳樹不僅只有一株,是孤獨之柳,而且是昔日眾多柳樹中的殘存之柳、僅存之柳,使人想見當年絲絲綠柳夾岸垂翠的美景,飽含今非昔比、感時傷懷的無限凄涼。
尾聲一曲,多用對偶、排比,兼用三個散句,既句式整齊又駢散結合,錯落有致,讀起來一氣貫通,急促有力,令人慷慨擊節(jié)。
二、教學目的與重難點
1、通過誦讀品味曲詞準確、生動、形象的語言
2、學習借景抒情的藝術表現(xiàn)手法
3、體會作品表現(xiàn)的興亡之感
品味語言和學習借景抒情的藝術表現(xiàn)手法是教學的重難點。
三、教學方法
1、引導學生朗讀曲詞,在熟讀成誦的基礎上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品味語言。
2、選取重點曲子作深入分析,并以此作為示范,引導學生自行完成其他曲子的欣賞。
3、通過與詩歌進行比較閱讀,了解借景抒情的藝術表現(xiàn)手法在戲曲和詩歌中的不同特點
四、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復習舊課,導入新課。
二、介紹作者、劇情
三、介紹傳奇與雜劇的區(qū)別
四、整體感知
1、字詞正音
2、指導學生集體朗讀和自由誦讀
3、在熟讀全文的基礎上進一步把握主體內容
(1)七支曲子可分幾部分,各寫什么內容?
明確:三部分。第一支曲子是引子,寫蘇昆生重到南京所見的戰(zhàn)后郊外的凄涼景象。為全文定下濃郁、悲愴的基調。第二支曲子至第六支曲子,寫蘇昆生憑吊昔日國都的各處地方,抒發(fā)亡國之痛。第七支曲子是尾聲,為寫蘇昆生總吊南京,慨嘆南京今昔景象的變化,痛悼南明的滅亡,唱出強烈的亡國之痛。
(2)蘇昆生憑吊了哪些地方?是按什么順序進行的?
明確:重點突出了明孝陵、明故宮、秦淮河畔、長板橋和舊院。蘇昆生是按自己覽游南京的蹤跡為線索,由遠而近,描寫了南明滅亡后南京各處的凄涼景象,展現(xiàn)了南京面目全非的變化。
(3)課文中哪些語句能點明全篇的主旨?
明確:“殘山夢最真,舊境丟難掉。不信這輿圖換稿!
第二課時
一、選取第一、第七支曲子作精講
1、讀第一支曲子,思考:前兩句在全篇中有什么作用?“殘軍留廢壘,瘦馬臥空壕”中“殘”“廢”“瘦”“空”四個詞有何修飾作用。
參考:“山松野草帶花挑”,描寫蘇昆生肩挑柴草、信步走來的形象,點出他在南明滅亡后隱居山林的樵夫身份!懊吞ь^”三字不僅可以使人想見蘇昆生心懷亡國之痛、低頭沉思的情形,而且陡然一轉,表現(xiàn)了他的感情的急劇變化,使人仿佛看到他突然發(fā)現(xiàn)“秣陵重到”的情態(tài)!爸氐健钡摹爸亍弊郑崞鹑,表明了南明滅亡之前和滅亡之后、往昔和今日的時間界限,引出蘇昆生目睹的南明滅亡之后南京的凄涼景象,定下了全篇今非昔比、懷舊傷今的寫景抒情基調。
“殘軍留廢壘,瘦馬臥空壕”,寫的是蘇昆生“重到”南京后第一眼看到的景象。這里一連用“殘”“廢”“瘦”“空”四個詞作修飾語。以“殘”修飾“軍”,使人想見敗軍潰逃的情形,這是虛寫,是因“廢壘”這一眼前實景而引起的聯(lián)想;“殘軍”與“瘦馬”也是虛實相對,前者為眼前之未見,后者為眼前之所見;昔日用于戰(zhàn)爭的“壘”“壕”,如今已“廢”“空”,又襯之以臥在空蕩蕩的城壕中的瘦弱之馬,更顯凄涼。這些描寫生動具體,寥寥數(shù)字,就真切地呈現(xiàn)了南京城郊戰(zhàn)后傷痕累累的凄涼景象。
2、讀第七支曲子,思考:里面用了哪些對偶句、排比句?有何表達效果?
、賹ε季
金陵玉階鶯啼曉,秦淮水榭花開早
殘山夢最真,舊境丟難掉
謅一套哀江南,放悲聲唱到老
、谂疟染
眼看他起朱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
那烏衣巷不姓王,莫愁湖鬼夜哭,鳳凰臺棲梟鳥
作用:這段曲詞大量運用排比句,句式整齊,節(jié)奏鮮明,語勢貫通,使曲詞具有聲情并茂的強烈效果。
二、引導學生自讀,品味語言(學生有可能提到詞句評析參考)
(1)“橫白玉八根柱倒”一句中,一個“橫”字,一個“倒”字,寫出了景象的凄涼!皺M倒”是無順序地亂倒,可見是遭受戰(zhàn)爭創(chuàng)傷的見證。又加上“倒”的是白玉柱,又隱隱可見當年的繁華。由眼前景聯(lián)想到當年景,自不免悲從中來,亡國之恨頓生。
(2)“舞丹墀燕雀常朝”一個“舞”字寫出燕雀在丹墀上跳來跳去、自由自在的情形,一個“朝”字,又把這種情形與臣子拜見天子的莊嚴禮儀聯(lián)系起來,給人以今昔對比的聯(lián)想,表現(xiàn)了昔日神圣宮廷今日卻極端衰敗的景象。
(3)“剩一樹柳彎腰”一個“!弊郑馕渡铋L,表明柳樹不僅只有一株,是孤獨之柳,而且是昔日眾多柳樹中的殘存之柳、僅存之柳,使人想見當年絲絲綠柳夾岸垂翠的美景,飽含今非昔比,感時傷懷的無限凄涼。如將“!备臑椤傲簟被颉耙姟倍疾缓!笆!迸c“留”意思相近,但“!币话闶潜粍拥,而且有“殘存”“殘余”的意思;“留”可以是被動的,也可以是主動的`。“見”只就眼前而言,不能給人今昔對比的變遷感。用“!弊直扔谩傲簟弊只颉耙姟弊指N切地表達了唱曲人的故國情懷。
三、比較:劉禹錫的《烏衣巷》與課文的寫景抒情有何異同?
參考:同為描寫南京現(xiàn)在的凄涼景象,借以抒發(fā)興亡之感,但《哀》與《烏》寫景抒情有所不同。
《哀》寫整個南京的景象,包括城郊、明孝陵、明故宮,秦淮一帶等各處的景象,是全景式的描寫;《烏》只寫烏衣巷一帶的景象,以小見大。《哀》與《烏》兩者都描寫了現(xiàn)在的凄涼景象,但《哀》比《烏》的今昔對比更顯露,更鮮明。《哀》在主要描寫現(xiàn)在的凄涼景象的同時,也有對過去繁華景象的描述(“俺曾見金陵玉階鶯啼曉,秦淮水榭花開早”、“眼見他起高樓”);《烏》只描寫現(xiàn)在的凄涼景象,對過去的繁華景象僅以“舊時”二字略加暗示。
抒情也不一樣。《哀》傷古懷舊,悲嘆南明王朝的衰亡,抒發(fā)親身遭受的亡國之痛,表現(xiàn)了深沉的故國情懷和強烈的民族感情;《烏》詠史懷古,以煊赫世族的沒落表現(xiàn)六朝的興亡,抒發(fā)對滄海桑田的歷史變遷的感慨,寄寓了應從中汲取歷史教訓的深意。《哀》先集中筆墨寫景,寓情于景,景中見情;最后直抒胸臆,慷慨悲歌!稙酢贰坝霉P極曲”,詩人的思想感情藏而不露,十分含蓄地寄寓于景物描寫之中。
【語文說課稿】相關文章:
《語文》說課稿11-09
語文《趙州橋》說課稿07-14
語文優(yōu)秀說課稿11-05
語文《水》說課稿01-04
語文《貓》說課稿01-05
語文說課稿11-06
經典語文說課稿12-01
語文說課稿03-25
語文蠟燭說課稿02-18
語文《手指》說課稿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