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年級語文《掌聲》說課稿 推薦度:
- 三年級語文《掌聲》說課稿 推薦度:
- 三年級語文說課稿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精選三年級語文說課稿集錦6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時常會需要準備好說課稿,說課稿是進行說課準備的文稿,有著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那么應當如何寫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三年級語文說課稿6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三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1
各位老師:
大家好!
我這次執(zhí)教的是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的一篇選讀課文。首先,我想說明一下我的想法:對于選讀課文的處理,我有兩種方法——一是將課文安排在相應的單元主體課文學習之后,作為拓展閱讀的內(nèi)容來學習。二是作為期末復習的閱讀訓練來學習。前者,通常是結(jié)合主體課文的語言特點或表達方法,引導學生自主閱讀,自主比較著學習,理解文章大意、體會作者的表達方法;作為閱讀訓練材料的學習,我通常讓學生自己在讀課文前,根據(jù)自己對題目的理解或興趣提二到三個問題,然后帶著問題去讀課文,培養(yǎng)自主閱讀的能力。今天,我之所以選擇它,是因為在第六主題單元的學習中,學生學習的是寫景文、口語交際和習作的也是寫景文,而本課無論從語言特點,還是表達方法上,都是孩子們模仿寫作的范本。
下面,我就簡單地從說教材、說教法學法、說教學環(huán)節(jié)和說教學反思,來闡述我的設(shè)計與想法。
說教材:
《五花山》是我們?nèi)私贪嫒昙壣蟽缘囊黄x讀。這是一篇寫景文章,文章描寫了五花山春、夏、秋三季不同的顏色變化,語言優(yōu)美,適宜學生積累、適宜學生在品讀優(yōu)美語句的基礎(chǔ)上展開想象,感受五花山那五彩斑斕的美,從而讓學生心中升起對美的喜愛與向往。
三年級的學生,在閱讀方面的學習目標是:“初步體會關(guān)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開始學習略讀課文”“積累文中優(yōu)美詞句、精彩片段”“樂于與別人交流讀后感受”。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對秋天的`喜愛之情,積累語言。
2、讀懂課文的內(nèi)容,在朗讀中感受五花山的美麗,表達對家鄉(xiāng)的熱愛之情。
3、體會作者的表達方法,結(jié)合自身語言積累,發(fā)揮想象進行小練筆:寫一寫五花山冬天的景色。
教學重點:
在朗讀中感悟五花山的美麗。
教學難點:培養(yǎng)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小練筆。
學習文章的寫作方法,體會這樣寫的作用
說教法、學法:
寫景文章重在品味語言美,體驗自然美,教師富有啟發(fā)性、韻味性的引導可謂是整堂課的生命線。我設(shè)計的教法:變序教學法、朗讀感悟法、讀寫結(jié)合法;學法有:以讀為主,聽、說、讀、寫相結(jié)合。
即聚焦關(guān)鍵詞朗讀品悟、讀好關(guān)鍵詞,想象朗讀,借助關(guān)鍵詞,積累語言,最后,在朗讀積累的基礎(chǔ)上,學習運用表達。
說教學環(huán)節(jié):
一、游戲?qū)胱呓寤ㄉ?/strong>
通過填數(shù)字、填顏色詞、填形容詞、填動詞等完成成語填空:()山()水,以“游山玩水”引出五花山。
二、初讀課文走進五花山
1、激勵學生帶著質(zhì)疑自主讀文,理清文絡。
2、利用質(zhì)疑,變序教學。具體方法是:引讀課文,了解得名原因;抓關(guān)鍵詞,體會“五顏六色”。
三、抓重點段賞讀五花山
此環(huán)節(jié)設(shè)計以下落點,并通過多元朗讀、配畫美讀等方法實施教學:
落點一:聚焦“五顏六色”,欣賞五花山。第一步是默讀課文,尋找中心句;第二步借助中心句,反復引讀課文,感悟文章的語言美,體會作者的表達美,體會關(guān)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
落點二:聚焦春夏“綠”,欣賞五花山。這一落點的實施,主要運用對比讀法、配畫美讀法。
四、妙筆生花描寫五花山
通過展示五花山冬天的圖片,引導學生說出積累的詞語,在此基礎(chǔ)上,先說后寫,進行小練筆,寫寫五花山冬天的景象。
說教學反思:
回顧自己的教學過程,雖然力爭做到以讀代講、以讀促悟,讓學生在聽說讀寫能力方面都能得到相應訓練,但還是疏漏不少:
1、說的訓練不夠。在第四自然段的朗讀品悟中,分號作用的復習與“有的……有的……有的……還有的”句式的說話訓練還是被忘掉。
2、讀的層面不夠。盡管努力關(guān)注全面,還是受時間的限制,沒能給更多的孩子展示讀的機會。
3、教學預設(shè)不夠。由于課前對學情的估計不足,在有的朗讀感悟環(huán)節(jié)時間,為了能讓學生充分理解課文,所以時間有所拖延。導致最后,原本預設(shè)可以有一到兩名學生的練筆能當堂展示而未果。抑或是,原本就該把小練筆直接安排在課后練習當中。
總之,諸多不妥之處敬請各位批評指正。謝謝!
三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孔子拜師》是六年制小學人教版課標實驗教材三年級上冊第五單元中的課文,本單元以“燦爛的中華文化”為專題,《孔子拜師》介紹代表了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兩位大師孔子和老子,春秋時代思想家的求學故事在今天仍熠熠生輝,教育學生懂得尊師好學的哲理,并以孔子為榜樣,善于學習,樂于學習。這是本單元的第一篇精讀課文。課文講述了我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為師的故事,體現(xiàn)了孔子謙虛好學孜孜以求的治學精神和老子誨人不倦、愛護晚輩的品行,課文還滲透了“學無止境”的精神。課文比較簡短,也比較通俗,有幾組近義詞,如“拜見———拜訪、等候——迎候”等理解有一定的難度,要在課堂教學時有機滲透。學習時采用朗讀、默讀、分角色讀等多種方式讀課文,理解課文的大意。文章的重點內(nèi)容“孔子誠心拜師”很突出,線索也很分明;而蘊涵著的老子熱心收徒的線索也比較清晰。
二、目標設(shè)定
1、會正確認讀7個生字,會按正確的筆順規(guī)范書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遠近聞名、相距、學問、風塵仆仆、納悶、迎候、等候、止境、長進、請教、保留、傳授、敬重、品行”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生了解孔子拜師的經(jīng)過,激發(fā)對大思想家孔子謙虛好學和老子誨人不倦的崇敬之情。
3、積累課文中的好詞佳句,能用查字典、聯(lián)系生活或結(jié)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課文重點詞句的意思。
教學重點:流利地朗讀課文,了解孔子拜師的經(jīng)過。
教學難點:體會重點詞句的意思。
三、學生分析
三年級的學生,他們的語文基礎(chǔ)比較薄弱。學習習慣、閱讀習慣正在形成之中,對課文的理解比較吃力。因此,引導學生在讀準字音、流利朗讀課文的基礎(chǔ)上,體會孔子謙虛好學、孜孜以求的治學精神和老子誨人不倦、愛護晚輩的品行。
四、教學流程安排及設(shè)計意圖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針對第一個目標就是把詞讀正確,把課文讀通順,把內(nèi)容說明白。分成三步來完成:
1.直接出示課題,簡單了解古人對姓名、字號稱呼的習俗,隨機了解大家為什么稱孔子、老子,介紹“子”的含義,而后自由初讀課文。(要求試讀正確,難讀的多讀,難理解的詞可以查字典)。
2.自主學習理解詞語.(遠近聞名知識淵博學無止境風餐露宿日夜兼程風塵仆仆迎候毫無保留傳授)
3.檢查讀書效果,讀生字詞,學生說主要內(nèi)容。
在自主學習的環(huán)節(jié),可以問你學懂了那些詞,是怎樣學的.隨機教給學生一些理解詞語的方法。又如“風餐露宿”一詞,我這樣設(shè)計:
、僦该麑W生讀,正音
、趩柕摹帮L餐露宿”意思。
、鄢鍪咀值渖系囊馑,學生不十分理解,教給學生也可用聯(lián)系上下文的方式,出示句子“曲阜和洛陽相距上千里,孔子風餐露宿,日夜兼程,幾個月后,終于走到了洛陽!币龑W生想象,“他在路上有可能遇到哪些困難?”學生感受到求學路上的艱苦。為后面的深入感悟內(nèi)容,作好鋪墊。
而后,檢查朗讀情況,指名讀課文,其他同學思考主要內(nèi)容。然后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回答隨機板書。通過以上步驟第一塊---初讀課文就差不多就完成了,接著是第二個板塊。
【圍繞中心品讀感悟】
我主要采用以讀代講,以讀促思及追問的方式。
1、感受孔子求知若渴,不畏艱辛的求學態(tài)度。自由讀課文第二自然段,劃出孔子拜師艱辛的'句子。
隨著學生的匯報,出示句子:曲阜和洛陽相距上千里,孔子風餐露宿,日夜兼程,幾個月后,終于走到了洛陽。提問:這句話中哪些詞觸動了你?學生肯定會提出“風餐露宿、日夜兼程”這兩個詞,先引導學生了解詞語的字面意思,然后讓學生想象這兩個詞背后隱藏的艱難困苦。如果你家里發(fā)生什么是,你的父母會日夜兼程的趕回來。那孔子呢?
引導感悟孔子的不畏艱辛、求知若渴。再讓孩子帶著這樣的體會用心讀一遍這兩個詞,最后把詞語又送回句子中感情朗讀。通過對“風餐露宿、日夜兼程”這兩個詞的深度體會,再體會“終于”一詞。想象一下他到了洛陽會是怎樣的心情?你見過風塵仆仆的人嗎?
2、感悟孔子和老子的人格魅力
讓孩子仔細讀讀孔子和老子見面后的對話,體會人物心情。然后分角色朗讀,理解破折號,指導朗讀。體會“迎候和等候”這一組近義詞,找到有關(guān)句子讀一讀,它們都有什么意思?兩個詞能互換嗎?為什么?引導孩子從課文中尋找有關(guān)孔子和老子的介紹來體會二者的謙遜。最后請兩組同學上臺表演孔子和老子見面的場景。通過角色體驗,更好地走進文本,激發(fā)情感。
3、體會“學無止境”的意思
孔子在當時已經(jīng)是遠近聞名的大學問家,為什么還要千里迢迢拜老子為師?讀孔子的話,結(jié)合實際例子進行體會。
4、接著學習第三段,誰使你感動,為什么?找到詞語,進一步體會孔子的好學以及老子誨人不倦的精神。
小結(jié):怪不得人們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學問,也敬重他們的品行。
三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3
各位專家、各位評委:
大家好!
我說課的題目是《撈鐵!,《撈鐵!肥橇x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s版教材三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下面我從六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說教材
本文是一篇人物故事,課文講的是宋朝和尚懷丙利用水的浮力把陷在河底淤泥里的八只鐵牛打撈上來的故事,反映了我國古代的科學技術(shù)成就和勞動人民的聰明智慧。
課文是按事情的發(fā)展順序來記敘的,先講鐵牛被大水沖走陷進河底的淤泥里,和尚懷丙主動提出打撈鐵牛,再講懷丙做了哪些打撈鐵牛的準備工作,最后講懷丙是怎樣撈起一只只鐵牛的。
本課教學可用兩課時。
二、說教學目標
本單元的訓練重點是理解詞句的意思,依據(jù)大綱要求,結(jié)合本單元訓練重點制定以下教學目標:
1、要求學生會認本課的生字詞,并理解重點詞句的意思。
2、指導學生讀懂課文,了解懷丙和尚是怎樣利用浮力打撈鐵牛的。
3、學會按一定的順序的寫法,從而達到學以致用。
4、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是落實素質(zhì)教育的需要。
三、說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了解懷丙是怎樣打撈鐵牛的。
2、教學難點:⑴感知人物的個性特點;⑵體會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智慧,啟發(fā)學生愛科學、學科學。
四、說教法與學法
1、以情激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導入新課時,我先向同學們介紹古代著名科學家張衡發(fā)明地動儀的故事,由他聯(lián)系到懷丙,從而激起同學對懷丙的興趣。
2、把讀的訓練放在首位,在讀中教給方法。
本課教學中,讀書貫穿教學活動的始終,并根據(jù)不同的訓練目的設(shè)計了包括自讀、默讀、指名讀、齊讀等不同形式的讀法,通過讀來感知課文、理解課文。
3、重視學生的自主學習,激發(fā)學生的主體潛能意識,讓學生積極地參加教學活動。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自學,質(zhì)疑問難,合作探究、交流,創(chuàng)造民主寬松的.課堂氛圍。
4、文道統(tǒng)一原則;在學習課文時,并及時地教學生要愛科學、學科學。
五、說教學流程
、鍎(chuàng)設(shè)情景,激情導入
介紹古代科學家張衡發(fā)明地動儀之事,由他聯(lián)系懷丙,激發(fā)學生了解懷丙的興趣,從而調(diào)動他們閱讀課文的積極性。
、纨R讀課題,質(zhì)疑課題。質(zhì)疑課題,讓學生的大腦迅速動起來,思考與課題相關(guān)的問題,這也正是課文所要了解的相關(guān)內(nèi)容,學生在讀完課題后能更有目的去讀課文內(nèi)容。
1、誰去撈鐵牛?
2、究竟為什么要去撈鐵牛?
3、他是怎樣撈鐵牛,撈到了嗎?
、鐜е陨弦蓡栕寣W生初讀課文,整知感知課文內(nèi)容,同時還要掌握文章的字詞。
1、初讀課文,不會讀的字看課文后字表上的讀音,或查字典。
2、遇到讀不懂的地方,先要認真想一想,想不好的可以問老師或同學。
3、回答閱讀課題時質(zhì)疑的前兩個問題。
、杈x課文,深入理解課文。第3、4、5自然段是全文的重點段。要深入理解和尚所做的每項準備工作,讓學生自由讀,個別讀、齊讀,進一步理解領(lǐng)悟作者按準備工作的先后順序?qū)懙,體會作者的言之有序,并設(shè)計了以下問題:
1、懷丙為了撈鐵牛,做了哪些準備工作?
2、打撈鐵牛的工作分為幾步做的?
3、再看看懷丙又有哪些出色的表現(xiàn)?
4、和尚把鐵牛送了回來,是因為他在哪個字上動了腦筋?
5、從和尚的所作所為中,讓學生思考他是一個怎樣的人?你從中得到什么樣的啟示?
㈤練說話,促進能力轉(zhuǎn)化。1、學了第3段后,讓學生進行說話訓練。請同學們就做過的某一件事說幾句話,可以用上課文中的這一組表示時間先后順序的詞,這樣既是對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和鍛煉,又強化了知識的記憶。2、學習全文后,讓學生說說最喜歡的科學家的一兩個事例。
、暾n后讓學生思考并去實驗:你有沒有比和尚更好的方法把鐵牛撈上來?第二天給老師匯報。
六、說板書設(shè)計
好的板書設(shè)計清新明快,看了使人一目了然,我的板書設(shè)計是這樣的。
撈鐵牛
1、時間:宋朝
2、人物:懷丙
3、原因:被水沖走
4、準備:備船裝沙,拴船搽架,拴牛連架
5、打撈。
按事情的發(fā)展順序?qū)懝适?/p>
我的說課完畢,謝謝大家。
三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石榴》是國標本蘇教版六年制小學語文課本第五冊的一篇精讀課文。本文以季節(jié)變化為線索,按照抽枝、長葉、開花和結(jié)果的順序描寫了棗莊石榴園的石榴成熟的過程,字里行間流露出作者對石榴深深的喜愛。憑借具體的語言材料,進而體會作者借對石榴的描寫所表達的志向、抱負。
二、說學生情況
《石榴》一課分二課時進行教學。第一課時學習了本課的生字, 學生能初步理解生詞在文中的含義;在初讀課文的基礎(chǔ)上理清了課文的思路,了解了課文大意;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三 、說教學目標
1. 學會本課10個生字,能運用結(jié)合語言環(huán)境、聯(lián)系生活實際、動作演示等方法理解新詞在文中的意思。
2.能讀懂課文內(nèi)容,體會作者對石榴深深的喜愛之情。
3.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讀讀描寫石榴的句子,初步理解擬人化的寫法。學習課文第四自然段的寫法,品嘗一種水果說一段話(機動)。
四、說教學重點、難點
1.本課的重點是朗讀訓練,讓學生在讀中了解石榴的生長過程及特點。
2.引導學生體會作者在文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是本課的難點。另外,學以致用,在讀懂本文的基礎(chǔ)上,學習作者的觀察方法,運用本文的寫法,寫一種水果,也是本文教學中的難點。
五、說教學過程
一、 復習導入,夯實基礎(chǔ)。
1、課前板書課題:石榴
2、了解學生生字詞掌握的情況。按一定的順序出示本課的詞語和短語,要求學生認讀。
如: 嫩綠 郁郁蔥蔥 (葉)
火紅 熱鬧 (花)
咧嘴 張望 (果)
紅白相見 晶瑩透亮 (子兒)
雖然生字詞的學習已經(jīng)不再是三年級學生學習的重點,但字詞句教學是學生閱讀學習的基礎(chǔ),所以在本課時的一開始引導學生認讀生詞,有針對性地進行正音,為本課時閱讀課文打好基礎(chǔ)。
二、 分段教學,逐步感悟。
(一)學習第二小節(jié)。
1、出示圖片,要求學生說說看到了什么?引出石榴的葉子。(嫩綠、郁郁蔥蔥)
2、要求學生說說在這樣的葉子中又看到了什么?引出石榴的花。(火紅、多、像一個個活潑的小喇叭)指導朗讀,要求學生讀出石榴生機勃勃的勁兒。
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除了運用朗讀、想象、適當?shù)谋硌莸刃问,最重要的運用了多媒體,出示了一些石榴葉、石榴花的'圖片。小學生的思維以直觀形象思維為主,他們的感悟總在一定的情境中產(chǎn)生的,展現(xiàn)美麗的石榴生長的畫面,以景激情,使學生對石榴產(chǎn)生美感,鼓勵學生自主學,個體悟,尊重了學生的獨特體驗。讓學生對石榴有了更清晰、更形象的認識,可以幫助學生理解感悟書中的有關(guān)語句。
(二)學習第三小節(jié)。
1、隨著季節(jié)的變化,教師很自然地引出石榴果。又由它的變化過程引導學生關(guān)注石榴成熟過程中顏色的變化。主要是掌握幾個關(guān)聯(lián)詞的運用:先……逐漸……最后……。這里教師要加強用詞的指導和朗讀的指導。
2、引導學生看看成熟了的石榴是什么樣子,讓他們試著用關(guān)聯(lián)詞“有的……有的……”練習說話。突出描寫的方法是模仿了寫人的方法,也就是擬人。通過指導學生朗讀來加強對課文的理解。在這一基礎(chǔ)上讓學生用擬人的方法仿寫幾句話,從而達到對這一寫作方法的鞏固。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對重點句的理解,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來學習,或讀,或悟,或說,教師營造了民主、寬松的學習氛圍,關(guān)注了學生的個體差異,重視了學生多方面潛能的發(fā)展,這樣讓學生有親身體驗的機會,有自主選擇的權(quán)利,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主體性;并滲透了“勤于觀察”這一學習習慣的教育。
(三)學習第四小節(jié)。
1、通過實物的展示,讓學生說說看到了什么?讀讀書中是如何寫的?瑪瑙、紅白相間、晶瑩透亮都是對石榴子兒的描寫。
2、讓學生品一品石榴,嘗嘗一下石榴的滋味。(酸溜溜、甜津津)并加強朗讀的指導。
3、(機動部分)引導學生小組討論,用這種方法說一說其他的一種水果,如桔子,寫出它的顏色、形狀、味道和氣味。并在此基礎(chǔ)上進行仿寫。
以“看石榴”——“說石榴”——“嘗石榴”——“讀石榴”的方式引導學生感悟語言的優(yōu)美、準確,初步了解課文第四自然段的寫法。看圖找找石榴子兒和瑪瑙的相似點引導體會本體、喻體之間的聯(lián)系,體會其中的比喻手法。
機動部分旨在讓學生在閱讀理解課文語言的基礎(chǔ)上,經(jīng)歷積累、感悟?qū)嵺`以后嘗試運用。并自然地激發(fā)學生養(yǎng)成學會觀察的好習慣。這一作業(yè)布置,具有針對性,使課內(nèi)學得的觀察方法遷移于課外,真正做到了課內(nèi)外的有機結(jié)合。
三、 總結(jié)全文,延伸教學。
最后教師用優(yōu)美的語言渲染,總結(jié)全文,引導學生從部分回歸整體,在暢談感受中激發(fā)喜愛之情。
四、板書設(shè)計:
16、石榴
葉 嫩綠 郁郁蔥蔥
可 愛 花 火紅 小喇叭
美 果 高興地笑
(子) 色 紅白相間 晶瑩透亮
味 酸溜溜 甜津津
三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5
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記敘了少年牛頓不顧自己的生命安危了解風力的故事,告訴學生科學研究有時是需要冒險的。贊揚了牛頓對科學執(zhí)著探究的勇敢精神。
學情分析:
課文具體描寫了牛頓在暴風雨中的表現(xiàn),學生可能對部分內(nèi)容有疑問。因此,這部分內(nèi)容的設(shè)計以理解描寫牛頓在暴風雨中表現(xiàn)的句子(第7節(jié))為基礎(chǔ),在這基礎(chǔ)之上,抓住語言文字質(zhì)疑,力求讓學生的學習更主動、更有效。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10個生字,積累詞語“罕見、襲擊、泛濫、亂蓬蓬”。
2、能有感情地朗讀牛頓在暴風雨中是怎么做的句子,并通過質(zhì)疑、釋疑,了解他這樣做的原因。
3、了解牛頓在暴風雨中測量風力的實驗,體會牛頓對科學執(zhí)著探究的勇敢精神。
教學重點:
朗讀和理解牛頓在暴風雨中是怎么做的句子。
教學難點:
能夠根據(jù)句子中的矛盾指出提出問題,理解牛頓在暴風雨中不停向上跳的原因。
教學過程:
一、談話揭題,激發(fā)興趣。
牛頓對于學生三年級的學生來說可能比較陌生,教師從和學生的談話中引入,簡單介紹牛頓,使學生對牛頓有個初步的了解,也使他們對這個生活在360年前的人充滿興趣。激起他們學習課文的`強烈愿望。
二、整體感知。
在出示了課題之后,教師由課題入手。解釋暴風雨就是大風大雨之后,引導學生思考:牛頓在暴風雨中干什么?為什么要這么做呢?讓學生帶著問題讀文,養(yǎng)成邊讀邊思的習慣。在讀后讓學生嘗試著用簡練的語言概括全文的主要內(nèi)容。這對于三年級的學生來說有一定的困難,教師可以根據(jù)板書加以指導,讓學生學會概括主要內(nèi)容的基本方法。同時,也讓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有個大致的了解。
三、深入學文。
在初步了解了文章內(nèi)容之后,教師要引導學生深入學文。我采用了抓住文中的關(guān)鍵詞語,關(guān)鍵句子,學生的疑問來展開教學的方法。讓課堂教學不離語言文字,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1、抓住“罕見、特大”兩個詞語,學習課文第一小節(jié)。
課文第一小節(jié)中的兩個詞語“罕見、特大”給了我靈感,以這兩個詞語為切入口,在教學的開始,出示一組圖片,配以狂風暴雨,電閃雷鳴聲。讓學生說說:你聽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出示:公元1658年9月3日,一場罕見的特大暴風雨襲擊了英國。創(chuàng)設(shè)情景,調(diào)動學生的感官,讓學生仿佛置身于那場罕見、特大的暴風雨中,同時理解詞語“罕見、襲擊”。找找哪些詞語寫了暴風雨是罕見的、特大的。在找到了詞語之后再來讀這句句子,在理解的基礎(chǔ)上,讀出一定的語氣。
2、抓住關(guān)鍵句子,學習七、八小節(jié)。
課文的7、8小節(jié)是文章的重點,同時也是難點。在之前的情景鋪設(shè)之后,學生仿佛身臨其境,教師順勢直奔重點,要求學生默讀課文,在默讀的同時:用 “_________”劃出寫牛頓在暴風雨中是怎么做的句子,用“~~~~”劃出他為什么這樣做的句子。讓學生養(yǎng)成靜心讀文的好習慣。在交流寫牛頓在暴風雨中怎么做的句子時(第7小節(jié)),先讓學生弄懂這一節(jié)三句話的意思,再抓住“向著風、背著風、測量、刻”等詞語引導學生思考“牛頓為什么要這樣做?”,最后在理解的基礎(chǔ)上指導學生朗讀,真正做到“讀通、讀懂、讀出感情”。
3、抓住句子中的矛盾處提問,學習九、十小節(jié)。
抓住矛盾處質(zhì)疑是培養(yǎng)學生質(zhì)疑能力的又一個好方法。對于三年級的學生來說,什么是“矛盾”可能不容易理解。教師可以先放手讓學生質(zhì)疑,允許學生的質(zhì)疑天馬行空。培養(yǎng)良好的質(zhì)疑習慣和能力,敢問是基礎(chǔ)。在這是教師可以抓住媽媽在暴風雨中焦急地尋找牛頓的句子來知道學生體會當時媽媽的心情,讀出感情。然后,教師可有意識地再讀:她沒有打擾牛頓,自個兒悄悄地回家去了。讓學生思考,老師讀的句子中有什么矛盾之處。這樣教師的引領(lǐng)作作用就發(fā)揮得淋漓盡致了。
四、總結(jié)全文。
通過抓關(guān)鍵詞語,找矛盾處質(zhì)疑深入學文之后,教師引導學生悟道:少年牛頓是個愛鉆研的孩子。在完成了從整體,由切入口,到局部的深入學習之后。幫助學生再由局部回到整體,顯得尤為重要。師生互動,抓住文中的關(guān)鍵詞語,輔以老師的補白,對所學文章進行梳理。為課后作業(yè)中要求學生回家將這個故事講給父母聽,做了很好的鋪墊,同時也讓學生積累了文中的好詞好句,為今后復述課文打下了基礎(chǔ)。在悟道之后使學生明白牛頓之所以成為偉大的科學家和他具有愛鉆研的品質(zhì)是分不開的,鼓勵學生通過課外閱讀,了解更多名人的故事,在閱讀的同時也要求能做到邊讀邊思,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三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6
一、說教材:
《驚弓之鳥》是語文第五冊的第三單元中的第二篇精讀課文。這是一則成語故事,講的是古時候魏國一位有名的射箭能手更羸不用箭,只需拉弓,便使天上飛過的一只大雁掉下來的事。從中反映出更羸善于觀察;善于思考;并能根據(jù)所見所聞做出正確分析。全文共八個自然段。先講述了更贏射大雁的經(jīng)過和結(jié)果;接著講述了更贏不用箭射下大雁的原因。我上的是第一課時,我預設(shè)了如下教學目標:
二、說教學目標:
1、認字9個,寫字7個,學習多音字“更”。
3、能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知道課文主要內(nèi)容。
三、說教學重點:
認字寫字;朗讀課文
四、說教學難點:
理解課文內(nèi)容
五、說教具:課件
六、說教學過程
1、設(shè)疑導入,激發(fā)興趣。
為了能最大限度地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我在設(shè)計導語時,采取了設(shè)疑導入的方式。
2、教師讀目標,為學生樹立學習自信心。
此環(huán)節(jié)我設(shè)計的是:在我讀完目標后,隨即問學生:“同學們有信心完成學習任務嗎?”雖然只是簡單的一句話,但我認為是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激情的。
3、學習字詞。
此環(huán)節(jié)我設(shè)計的是:先出示自學指導(一)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學“射、郊、慢、指、翅、膀、悲”會讀、會寫、會組詞。
(2)、認讀“更、箭、獵、疑惑、弦、慘、愈、孤”,會給多音字“更”注音組詞。
讓學生用不同的方式學習,教師在教室里巡視指導,督促學生快速的完成任務。5分鐘后,我組織學生進行交流。我會指中等學生先認讀,如果有錯誤,就請優(yōu)等生來糾正,然后再請優(yōu)等生多領(lǐng)讀幾次。最后請幾位后進生來讀一讀,出現(xiàn)錯誤后,找學生來糾正。下一步是提問:哪些字容易出錯?誰來提醒大家一下?對于易錯的字,隨即讓學生在課桌上書空。最后找?guī)孜唬ê筮M的)學生板演,其余學生在練習本上進行聽寫。聽寫完后找同學批改黑板上學生寫的'。對于綠色通道的生字,我會找不同層次的學生反復地認讀,直到讀熟。然后學習多音字“更”指名給它組詞。然后帶領(lǐng)學生多讀幾次,以鞏固記憶。
4、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在這一步,我同樣是先出示自學提示: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不添字、不漏字、不斷句。
(2)邊讀邊思考: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并且完成填空。讓學生根據(jù)提示進行學習。教師巡視指導學生有序進行。小組交流完后,組織學生進行全班交流。首先指幾名學生分段朗讀,其余傾聽并圈畫錯誤。每個學生讀完后就進行評讀,及時糾正錯誤,會給學生加深記憶。然后我會出示一個填空題,讓學生根據(jù)提示來總結(jié)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降低難度。最后找不同層次的學生來給課文分段。有了不同意見讓學生說出自己的依據(jù),最后大頻幕展示正確的答案。
學完后我會對本課的學習內(nèi)容進行小結(jié)。
5、當堂檢測,精煉促效。
本節(jié)課的我結(jié)合目標設(shè)計了鞏固練習:
。1)在文中找近義詞。
。2)給加點的字選擇正確的讀音。
。3)多音字“更”組詞。
。4)畫一畫。
【三年級語文說課稿】相關(guān)文章:
《語文》說課稿11-09
三年級語文《掌聲》說課稿02-23
三年級語文《太陽》說課稿03-12
三年級語文荷花說課稿03-12
三年級語文掌聲說課稿03-12
三年級語文說課稿04-26
三年級語文《翠鳥》說課稿12-17
三年級語文《掌聲》說課稿12-17
語文優(yōu)質(zhì)說課稿11-03
語文《趙州橋》說課稿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