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備】說課稿集合三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時常會需要準備好說課稿,借助說課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么什么樣的說課稿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說課稿5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1、《背影》選自語文出版社八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第一篇課文,這是一篇敘事性散文,作者朱自清,是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上著名的散文大家。這一單元都是回憶性敘事散文,本文以父親的背影為線索,讓我們感受到一種異常真摯與至誠的親子之愛。
2,、根據(jù)《語文課程標準》的具體要求,結(jié)合教材,本著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自主全面主動發(fā)展的原則,我確定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①知識與能力目標: 整體感知課文,掃清文字障礙。學會在閱讀中抓住關鍵語句,體會并賞析其在語言環(huán)境中的特殊意義和作用;領會文章情感。
、谶^程與方法目標: 整體感知,深入探究,自主合作探究。
、矍楦小B(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理解融于字里行間的真摯、深厚的父子之情,并溝通個體體驗,體會天下至情--親情
3、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理解融于字里行間的真摯、深厚的父子之情。
。2)教學難點:把握文中對父親背影的細節(jié)描寫,體味父子之間濃厚的深情。
4、課時安排:兩課時
二、說教法
根據(jù)新課標的.要求,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以訓練為主線的教學模式,為了達到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解決疑點,根據(jù)素質(zhì)教育和創(chuàng)新教育的精神,再結(jié)合本篇課文的實際特點,確定本節(jié)課教法的指導思想是:想方設法引起學生注意,引導他們積極思維,熱情參與,獨立自主地解決問題。具體做法如下
1情景設置法--激發(fā)感情,引起興趣。
2提問法--逐步引導,逐漸深入。
3點撥法--展開聯(lián)想,拓展思路。
三、說學法
在學法上,我貫徹的指導思想是把“學習的主動權(quán)還給學生”,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
方式,具體的學法有:
探究法:在整體感知課文后,要進一步深入探究學習。
合作交流法:以小組為單位討論,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
四、說教學程序
1、導入本課時新授內(nèi)容
2, 討論交流
第一步是教師引導學生共同完成兩個問題⑴ 文中四次寫到背影,都出現(xiàn)在哪里?作者是怎樣描寫的?
。2)哪一次給你的印象最深刻? 為什么這一次的印象深呢?
學生通過簡單的思考討論,不難解決這個問題,這樣安排的目的是讓學生明確領會本文的構(gòu)思角度“背影”,從而直接進入到本課的分析難點而不至于偏離。
第二步學生自疑討論。在這一過程里,學生成為真正的學習主人,引導學生反復誦讀課文相關語段,寫出自己設計的問題,并自由發(fā)言,師生共同篩選最符合教材要求、富有創(chuàng)新的問題來進行探討。如:
、鸥赣H爬月臺的動詞中,為什么用攀而不用抓?
、谱髡邽槭裁床粚懜赣H的正面,比如皺紋、白發(fā)等等,而只寫了背影呢?
、俏闹袑懸灰姼赣H的背影就流淚,是什么原因呢?
、勺詈笞髡哂謱懙奖秤,有什么作用呢?……
這樣安排的目的 ∶
、艑W生通過質(zhì)疑、解疑,激發(fā)了學習興趣,同時培養(yǎng)了良好的閱讀習慣。
、谱寣W生認識到獨立思考和集體合作的結(jié)合的重要性。
、峭ㄟ^篩選總結(jié)問題串,分散重難點,突出關鍵。
3、深入語言、體會真情
從本文的語言特色看,本文語言樸實。通篇寫父親多么關心愛護兒子,兒子又是多么感激思念父親,但像“關心”“愛護”“感激”這一類的抽象現(xiàn)成的字眼,文章中卻一個也沒有用,更沒有什么華麗的詞藻。尤其是父親的那幾句話。因此我會這樣引導:
“本文的語言十分樸實,特別是父親的話,雖然不多,卻含義豐富,請問父親一共說了幾句話?找出來讀讀品品。”
都讀過后再來品,讓學生感受與單獨的一句的不同感覺,放在一起品味,也許容易品出味道來。學生指出句子后,師生共同體味父親言語里所蘊涵的深厚感情,在學生自主探究、討論的基礎上適當引導、點撥。如“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動!币痪涠,把二十歲的兒子當孩子!這就是中國的父母!不管孩子多大了,他永遠是孩子! “我走了,到那邊來信!”“進去吧,里面沒人!”擔心兒子是否順利到達北京、擔心行李的安全,真是兒行千里父擔憂!這樸實的語言都充滿了對兒子的體貼之情。這一環(huán)節(jié)仍把重點放在了對課文語言的品味上,突出了語文課“語味”的特點,繼續(xù)指導朗讀。
4、課堂小結(jié)
為改變課堂小結(jié)成為知識機械重復這種現(xiàn)象,教師先讓學生回憶重點內(nèi)容,由學生總結(jié),教師給予肯定和評價。
5、布置作業(yè)
讓學生聯(lián)系自己生活實際,結(jié)合本文的寫作特點,寫出一篇表現(xiàn)與父母親情的短文交流。
說課稿 篇2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北師大版《歷史》八年級下冊第17課《大河流域的文明曙光》。我將主要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學生情況、教學方法、教學過程、板書設計七個方面來說。
一、教材分析
本課內(nèi)容是第四單元《人類祖先的基業(yè)—古代世界》中的重點課文。主要講述了在人類的發(fā)展歷程中,土地肥沃、水利資源充沛的大河流域促進了農(nóng)業(yè)的發(fā)展,孕育了人類社會的早期文明。四五千年以前,在埃及的尼羅河流域、中國的長江和黃河流域、印度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西亞的幼發(fā)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先后出現(xiàn)了世界上最早的奴隸制國家,四大文明古國最終形成。遠古文明所蘊含的特征和人文精神對后世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
本課內(nèi)容分為三部分:“神奇的金字塔”一目主要講述埃及文明的形成和舉世聞名的金字塔;“《漢謨拉比法典》”一目主要講述古代巴比倫王國的建立和《漢謨拉比法典》的內(nèi)容與實質(zhì);“‘種姓’的國度”一目主要講述印度的種姓制度和佛教的產(chǎn)生、傳播。
二、教學目標
根據(jù)新課程標準、教材內(nèi)容和學生情況,圍繞三個教學維度,確立本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1.知識目標 :
(1)知道古代埃及金字塔是人類歷史上的奇跡。
(2)了解古巴比倫的《漢謨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第一部體系完備的法典。
(3)了解古代印度種姓制度和佛教的興起。
(4)了解人類早期文明產(chǎn)生的自然地理環(huán)境。
2.能力目標 :
(1)運用論從史出的方法,說明古代埃及金字塔、古巴比倫的《漢謨拉比法典》、古代印度的種姓制度都是奴隸主剝削壓迫人民的歷史見證。
(2)了解這些地區(qū)的自然地理環(huán)境,分析它們與亞非文明的內(nèi)在聯(lián)系,培養(yǎng)學生的識圖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3.情感目標 :
(1)認識到金字塔是古埃及中央集權(quán)制度的歷史見證,是人類歷史上的偉大奇跡。
(2)分析《漢謨拉比法典》是統(tǒng)治階級統(tǒng)治人民的工具。
(3)分析種姓制度所體現(xiàn)的階級本質(zhì)是等級制度。
三、教學難重點
1、教學重點:亞非文明的突出成就。
2、教學難點:佛教的興起。
四、學生情況
八年級的學生具備了一定的歷史知識和綜合分析能力,為教師在教學上提供了較大的`空間。同時他們對古代歷史比較感興趣,尤其金字塔的那份神秘,但他們只了解一小部分,而且較模糊。我為學生準備了許多材料,為他們探索并揭開古代的神秘面紗做了充分的準備,使他們由模糊變得清晰。
五、教學方法
(1)給學生以探究性的角色任務,培養(yǎng)學生自主、小組合作學習的能力。利用多媒體進行直觀教學。
(2)借助歷史圖片、地圖等進行教學,使學生能從直觀生動的圖片中形成完整的思維。
六、教學過程
。ㄒ唬﹩栴}導入:
提問學生四大文明古國的組成
。ǘ┙虒W過程開展 :
1、神奇的金字塔
第一步:了解古埃及的地理位置。利用一句贊美尼羅河的詩,引出尼羅河對埃及人民的貢獻,從而說明尼羅河是埃及的母親河。使學生認識到尼羅河是人類早期文明的搖籃之一。(體現(xiàn)了對學生識圖能力的訓練。)
第二步:通過閱讀課文了解古埃及的統(tǒng)一情況。(體現(xiàn)了對學生的知識傳授。)
第三步:讓學生列舉埃及的文明成果,并展示自己對金字塔的了解,金字塔:它是古代世界七大奇跡之一,是用來儲存法老尸體的墳墓,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胡夫金字塔。(體現(xiàn)了對學生表達能力的訓練。)
第四步:利用圖片加深學生對金字塔的認知,并組織學生討論“金字塔的修建說明了什么?”(體現(xiàn)了對學生分析能力的訓練。)
第五步:教師結(jié)合學生回答,進行總結(jié)。(體現(xiàn)了對學生的情感教育。)
2、《漢謨拉比法典》
第一步:讓學生觀察地圖說出古巴比倫的位置,認識到兩河流域是人類早期文明的搖籃之一。(體現(xiàn)了對學生識圖能力的訓練。)
第二步:了解阿摩利人建立古巴比倫王國的基本情況。(體現(xiàn)了對學生知識的傳授。)
第三步:引出古巴比倫的文明代表——《漢謨拉比法典》,然后讓學生看書,了解《漢謨拉比法典》的具體內(nèi)容,并總結(jié)出歷史地位,內(nèi)容構(gòu)成等。由古柱引出“君權(quán)神授”思想。(的體現(xiàn)了對學生知識傳授。)
第四步:摘錄一些法典內(nèi)容,組織學生讀、議。(體現(xiàn)了對學生分析能力的訓練。)
第五步:總結(jié)出《漢謨拉比法典》的實質(zhì)。(體現(xiàn)了對學生的情感教育。)
3、“種姓的國度”
第一步:找出古印度的位置,認識印度河和恒河是人類早期文明的搖籃之一。強調(diào)古印度與今天印度的范圍不同。(體現(xiàn)了對學生識圖能力的訓練。)
第二步:閱讀課文了解雅利安人統(tǒng)一古印度的過程。(體現(xiàn)了對學生的知識傳授。)
第三步:通過出示新聞報導引出“種姓制度” ,再結(jié)合課本內(nèi)容,對這一制度進入深入了解。(體現(xiàn)了對學生分析能力的訓練,同時也是情感的教育)
第四步:通過對“種姓制度”的影響展開討論,過渡到佛教的興起。(解決本課的難點問題)
第五步:通過閱讀課本,了解佛教的相關知識。(體現(xiàn)了對學生的知識傳授。)
第六步:簡要講解佛教的教義,表明佛教最終會成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是歷史發(fā)展的必然。(聯(lián)系已有知識,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
。ㄋ模┱n堂總結(jié)
圍繞出示的問題讓學生談收獲,然后出示總結(jié)的內(nèi)容。(對本課教學目標的整體總結(jié))
七、板書設計
以表格的形式,師生共同完成本課的板書內(nèi)容,及時鞏固。
說課稿 篇3
一、 教材分析
知識目標:學會本課生字,讀記“管轄、港澳、紫荊花、旌旗”等詞語,讀寫“簽定、開拓、貿(mào)易”等詞語。
技能目標: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閱讀中體會作者詳略有致的敘述方法。
情感目標:了解香港回歸的歷程,重溫那莊嚴的時刻,激發(fā)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情懷。
教學重難點:
在閱讀中感受作為一個中國人的民族深情,激發(fā)學生的愛國情懷,學習作者詳略有致的表達方法。
二、教法
采用以讀代講、交流感悟、情境教學、思維拓展等教學方法,以課文題目“回歸”為切入點引導學生質(zhì)疑,組織學生自主探究并感悟,從而體現(xiàn)教師的主導和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xiàn)語文課的開放性和語文課與社會、與人生相結(jié)合的特點。
三、學法
“閱讀應該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不越俎代庖,采用“讀——思——議——看——悟等形式,放手讓學生走進文本深處,觸摸作者的心靈,體驗文本的情感,盡情地讀,大膽地說,自由地想,不斷感悟。充分體現(xiàn)“閱讀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
四、教學程序:
。ㄒ唬、談話導入,激發(fā)情感
1、以談話的方式導入新課:
2、(出示中國地圖,讓學生知道香港的地理位置)
3、引出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邊讀邊思考,完成自學提綱:
。1)劃出帶生字的詞語讀一讀,記住字形,利用字典理解其意思。
。2)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語:旌旗、聚焦、百感交集、貿(mào)易、后盾
。3)輕聲讀課文,思考課文主要寫了關于香港的哪幾個內(nèi)容?
。ㄈ⒕x課文,理解感悟
1、讀一讀,議一議:
1)香港是怎樣離開祖國的?又是什么時候回歸的?從中體會到什么?
【說課稿】相關文章:
地理說課稿-《大洲和大洋》說課稿07-12
高中漢語說課稿《我很重要》說課稿06-29
豐碑說課稿02-21
《孵蛋》說課稿02-25
《藏戲》說課稿04-07
尊嚴說課稿01-17
《手套》說課稿02-15
《月亮》說課稿02-15
《隧道》說課稿02-15
《集合》說課稿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