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高中說課稿模板匯總8篇
作為一名老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說課稿,編寫說課稿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如何把說課稿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高中說課稿9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高中說課稿 篇1
★新課標要求
(一)知識目標
1、識記國家的本質、我國的國家性質、人民民主專政的特點。
2、理解人民民主專政的本質、民主與專政的關系。
3、運用生活實際說明我國民主的廣泛性和真實性,分析堅持人民民主專政的意義。
(二)能力目標
從具體材料入手,逐步提高辯證分析能力、理論聯(lián)系實際能力和從現(xiàn)象到本質的能力。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學習體會社會主義制度的優(yōu)越性,激發(fā)愛國熱情,堅定堅持人民民主專政的立場。
★教學重點
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性質,人民民主的廣泛性、真實性,堅持人民民主專政的意義。
★教學難點
民主與專政的關系。
★教學方法
教師啟發(fā)、引導,學生自主閱讀、思考,討論、交流學習成果。
★教學建議
本框題是政治生活的入口課,涉及的概念、原理有較大的抽象性,學生理解起來有比較大的難度,建議用國家政治生活中的具體材料、數(shù)據等輔助學習、理解。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同學們知道,我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在這樣性質的國家中,我們公民處于什么地位,有哪些政治權利、政治義務,如何參與國家政治生活?本課將我國的國家性質、公民的權利義務、參與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則等方面去揭開國家政治生活的神秘面紗。
(二)進行新課
一、面對新舊社會兩次特大洪災的思考
教師活動:指導學生仔細閱讀教材第4頁材料,同時思考所提出的問題。
學生活動:閱讀課本,討論問題。
教師點評:1、從社會制度方面看,兩次洪災發(fā)生在不同的社會制度下,中國廢除了半殖民地半封建制度,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2、從國家政權方面看,國家政權從掌握在大地主大資產階級手中,并為其服務,轉變?yōu)檎莆赵谌嗣袷种,為廣大人民服務。
二、廣泛、真實的民主
1、國家的基本理論
。1) 國家是階級矛盾不可調和的產物和表現(xiàn)。
教師活動:引導學生討論,從歷史上看,國家是在什么條件下產生的?它的產生、存在有什么作用?
學生活動:思考問題,討論后作出進行點評。
教師點評:國家是由于生產力發(fā)展出現(xiàn)私有制,從而產生階級、階級對抗,統(tǒng)治階級為鎮(zhèn)壓被統(tǒng)治階級反抗而建立的暴力機關。由此可見國家之本質。
。2)從本質上講,國家是經濟上占統(tǒng)治地位的階級進行階級統(tǒng)治的工具,階級性是國家的根本屬性。
教師活動:請同學們閱讀教材第5頁“專家點評”,了解國家性質的有關常識。
學生活動:閱讀課本。
(3)國體及其決定因素。
國家的性質又稱國體,是由占統(tǒng)治地位的階級的性質決定的。(引導學生思考說明什么問題?)
根據國家性質不同,可分為奴隸制國家、封建制國家、資本主義國家、社會主義國家。我國屬于社會主義國家。
2、我國的國體
“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lián)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边@是我國憲法對國家性質的明確規(guī)定。
教師活動:從這段話中可以看出社會各階級、階層在我國社會中的不同地位和相互關系。請大家思考討論這個問題,并總結我國政權的特點。
學生活動:思考、討論。
教師總結:國家政權的領導階級是工人階級,階級基礎是工農聯(lián)盟。最大特點在于占人口絕大多數(shù)的掌握政權,享有民主,對極少數(shù)敵對分子實行專政。因此。政權的本質是:人民當家作主。
人民當家作主主要體現(xiàn)在人民享有的民主權利上。
3、人民民主的廣泛性和真實性
教師活動:請同學們看教材第5-6頁,看看人民民主的廣泛性和真實性表現(xiàn)在哪里?分別是什么意思?
學生活動:閱讀課本,找出問題。
教師活動:總結講評。
。1)、人民民主的廣泛性,一是表現(xiàn)在人民享有廣泛的民主權利,二是表現(xiàn)在民主主體的廣泛性。我國現(xiàn)階段享有民主權利的主體包括,工、農、知、干、軍和其他社會主義勞動者、社會主義建設者、擁護社會主義的愛國者、擁護祖國統(tǒng)一的愛國者。
(2)、人民民主的真實性,一是表現(xiàn)在人民享有的民主權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質的保障,二是表現(xiàn)在隨著經濟發(fā)展和社會進步,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實現(xiàn)。
教師活動:引導學生閱讀教材“相關鏈接”,思考、體會我國人民民主的廣泛性和真實性。
。3)、尊重和保障人權,是人民民主真實性的一個重要表現(xiàn)。
教師活動:同學們看教材第6頁“人權材料”,舉例說明建國后我國人x保護取得顯著成就,人權只能是具體的、相對的。
學生活動:閱讀思考討論
教師活動:總結講評。
我國政府關于人權問題的基本觀點有(略)。
20xx年中x人權事業(yè)的新進展。20xx年,中國人均GDP首次突破1000美元,國內生產總值(GDP)達116694億元,比上年增長9.1%。 全國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生產總值完成11000多億元,比上年增長11.1%,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中國農村未解決溫飽的貧困人口由改革開放之初的2.5億人下降到20xx年的2900萬人。人均壽命從解放前的35歲上升到71.4歲。
事實說明,建國后我國人權x護取得顯著成就,人權不是空洞的一句話,而是具體的、相對的,它包括政治、經濟、文化等很多方面,但最根本的是生存權和發(fā)展權,保護人權的根本途徑是經濟得快速發(fā)展和社會的全面進步。
4、人民民主專政的專政職能
教師活動:在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政權中,除了對人民實行民主的職能外,還具有對極少數(shù)敵人實行專政的職能。請大家思考為什么要保留專政職能?
學生活動:思考討論,回答問題。
教師點評:保護人民民主權利不受侵犯,保衛(wèi)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
5、民主與專政
。1)民主及其階級性
教師活動:同學們看教材第6頁民主的含義,思考:應該怎樣理解民主的含義及其階級性?
學生活動:思考討論,回答問題。
教師點評:首先,民主是一種國家制度,是同專制獨裁制度相對立的。其次,民主具有階級性,他的平等原則、少數(shù)服從多數(shù)、共同管理國家,都是在一定階級范圍內的,是在統(tǒng)治階級內部進行的,只能是適用于統(tǒng)治階級,而不能適用于被統(tǒng)治階級。對被統(tǒng)治階級主要是依靠暴力進行專政。
(2)人民民主專政是民主與專政的辯證統(tǒng)一
教師活動:同學們可以看課本P7頁,思考我國的民主與專政,在什么地方互相區(qū)別、互相對立?在什么地方相輔相成、互為前提?并運用這一道理評析觀點一、二。
學生活動:思考討論,回答問題。
教師點評:民主具有鮮明的階級性,對統(tǒng)治階級實行民主,對被統(tǒng)治階級實行專政,是國家政權不可分割的兩個方面。在這一點上,一切民主國家是一樣的,但我國的人民民主專政是新型的民主和新型專政的統(tǒng)一,對廣大人民實行民主,只對極少數(shù)敵對分子實行專政,真正實現(xiàn)了大多數(shù)人的.統(tǒng)治,其本質是人民當家作主。觀點一只看到它們的相同點,觀點二只看到它們的不同點,都是片面的。
三、堅持人民民主專政
教師活動:請同學們閱讀教材P7頁,思考下列問題:為什么要堅持人民民主專政?現(xiàn)階段如何堅持人民民主專政?
學生活動:閱讀課本,找出問題。
1、堅持人民民主專政的重要性
。1)堅持人民民主專政是四項基本原則之一,是我國的立國之本。
。2)堅持人民民主專政是現(xiàn)代化建設的政治保證。堅持人民民主,才能調動人民現(xiàn)代化建設的積極性;堅持對敵對勢力的專政,才能保障人民民主,維護國家安定。
2、堅持人民民主專政的新的時代內容
突出經濟建設服務職能;為改革開放和現(xiàn)代化建設創(chuàng)造良好國內外環(huán)境;重視法制建設,依法治國;發(fā)展人民民主,加強民主制度建設。
(三)課堂總結、點評
本節(jié)內容講述了我國的國家性質的有關知識,懂得我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其本質是人民當家作主,我國的人民民主具有廣泛性和真實性,是真正的大多數(shù)人的統(tǒng)治,必須堅持人民民主專政。
(四)實例探究
〔例1〕 下列關于國家的說法不正確地是 ( )
A. 國家是隨著階級的產生而產生的 B.國家是為社會謀利益的工具
C. 國家性質是由統(tǒng)治階級的性質決定的 D. 國家的根本屬性是階級性
答案:B
〔例2〕 “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lián)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 我國憲法的這一規(guī)定直接表明了我國的: (1)國體 (2)國家性質
。3)民主的廣泛性 (4)民主的真實性 ( )
A.(2) B.(3) C.(1)(2) D.(3)(4)
答案:C
〔例3〕下列對民主與專政關系的理解不正確地是( )
A.對一定階級既有民主又有專政 B.民主是專政的基礎,專政是民主的保障
C.民主與專政互為前提 D.統(tǒng)治階級的民主就是對被統(tǒng)治階級的專政
答案:A
〔例4〕 我國人民民主的真實性表現(xiàn)在( )
A. 人民享有政治、經濟、文化的各方面的民主權利
B. 一切社會主義的勞動者、建設者、愛國者都是國家的主人
C. 對社會的大多數(shù)實行民主,對極少數(shù)敵人實行專政
D.經濟發(fā)展、社會進步使人民的利益得到充分實現(xiàn)
答案 D
★課余作業(yè)
用民主與專政的關系,分析我國政權與資本主義國家政權的異同。
★教學體會
本節(jié)學習國家的有關知識,要緊緊抓住國家的本質和鮮明的階級性質這一主線,引導學生思考、理解。涉及的相關鏈接知識讓學生了解即可,不可以展開,否則,一是沖淡主體知識學習,使學生越學越深,越不能理解,二是影響教學進度。教學中注意雙相互動,讓學生在積極思考中,自主探索、領會有關生活現(xiàn)象中包含的政治學道理,學會獨立分析,切忌機械記憶。
高中說課稿 篇2
一、 教學設計
1、教材分析
本節(jié)課是有關"技術及其性質"中"技術的性質"的學習,力求以通過一個個"案例分析"、"閱讀材料"和"討論"為主線,從一個個學生感興趣的現(xiàn)實生活中的實例出發(fā)展開教學,引導學生由簡到繁、由易到難地參與討論和分析,去了解和掌握相關知識和概念,在完成教與學的過程中,適時地了解有關的概念與思想,掌握相應的學習方法。
2、教學目標:
本節(jié)課授課類型是新課授課。根據學生前面已經學習了"技術的價值"的內容,確立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A、知道技術的發(fā)展需要發(fā)明和革新;
B、理解技術活動往往需要綜合運用多種知識;
C、理解技術對倫理道德的影響;
D、知道知識產權在技術領域的重要性,了解專利的作用、有關規(guī)定幾申請方法。
。2)、能力目標:
能對技術的發(fā)展需要發(fā)明和革新的典型案例進行分析;
能對技術對倫理的影響的典型案例進行分析;
了解專利的申請方法和流程。
。3)、態(tài)度和情感:
培養(yǎng)學生正確對待技術中的人文問題,培養(yǎng)學生技術責任感。
。4)、重點和難點:
技術活動往往需要綜合運用多種知識;
技術對倫理道德的影響。
3、教學手段:
因為本節(jié)課的內容以案例閱讀分析和師生互動交流為主,如果單純的口頭語言講授很難讓學生理解和接受,而直觀圖片和教具、詳實的技術資料的使用可以輔助教師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降低知識難度,加快節(jié)奏,增大課容量,以達到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的目的。
4、教學方法:
為充分體現(xiàn)老師的主導作用、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教學過程中,采用師生互動探究式學習等教學方法。
二、教學過程(主要過程)
1、組織教學:
2、復習導入:
技術的價值體現(xiàn)在那幾個方面,為什么技術會有這樣的價值。這個與技術本身的性質有關!
3、出示教學目標:
讓學生明確本節(jié)課學習目標,在學習過程中做到有的放矢。
知識目標:
A、知道技術的發(fā)展需要發(fā)明和革新;
B、理解技術活動往往需要綜合運用多種知識;
C、理解技術對倫理道德的影響;
D、知道知識產權在技術領域的重要性,了解專利的作用、有關規(guī)定幾申請方法。
4、講授新課:(講授、閱讀案例、提問和討論相結合)
新課內容:
一 技術的性質
。1) 技術的目的性
。2) 技術的創(chuàng)新性
(3) 技術的綜合性
。4) 技術的兩面性
。5) 技術的專利性
講解要點:
。1)、技術的目的性:
技術總是從一定的具體目的出發(fā),針對具體的問題,形成解決的方法,從而滿足人們的某方面的具體需求。
「閱讀」(學生快速閱讀)
"案例分析"-"助聽器的發(fā)明"
「討論」(師生互動進行,教師提問,學生作答)
助聽器的發(fā)明的目的?解決的問題?滿足什么需求?
「再舉例」
飛機的發(fā)明?印刷術的'發(fā)明?電視機的發(fā)明?
技術的目的性體現(xiàn)在豐富多彩的技術活動中。(讓學生舉出具體的技術和案例來說明有哪些技術解決了人們的哪些需求和問題)
。2)技術的創(chuàng)新性:
、賱(chuàng)新是技術發(fā)展的核心。
、诩夹g的發(fā)展需要創(chuàng)新。
、奂夹g創(chuàng)新是一個艱難的歷程。
「案例分析」:
"瓦特蒸汽機與第一次技術革命"
"顯示器的革新與電視機的創(chuàng)新"
「討論」
沒有創(chuàng)新,技術的會有發(fā)展嗎?技術創(chuàng)新有哪些表現(xiàn)?
(3)技術的綜合性:
、偌夹g活動往往需要綜合運用多種知識。
。ㄗ寣W生舉出具體的案例,比如制作一個普通的凳子,椅子)
②技術與科學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
科學側重認識自然,力求有所發(fā)現(xiàn)。技術側重于利用和改造自然。
。ㄗ寣W生分別舉例說明。)
、奂夹g與其它學科的關系。
技術與藝術,技術與工藝,技術與人文
(4)技術的兩面性
任何事物客觀上都具有兩面性,技術也不例外。
。ㄗ寣W生分別舉例說明。)
「案例分析」
"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帶來的困擾"
"決定胎兒性別的技術"
討論這些技術給人們帶來實用價值的同時,也給人們帶來一些負面影響,我們如何看待這個問題?
。ㄗ寣W生舉更多類似的例子)
現(xiàn)代技術的發(fā)展,也挑戰(zhàn)著傳統(tǒng)的倫理道德觀念。
。5)技術的專利性
技術作為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成果,是技術發(fā)明人的智慧和勞動的結晶,他包含豐富的社會價值和經濟價值。
高中說課稿 篇3
教材分析:
途中跑又是中長距離跑全程中距離最長的一段,所以途中跑的技術,將對耐久跑的成績起到十分重要的影響。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讓學生了解、掌握正確的途中跑技術,使學生對“跑”這個人類基本能力深入理解。
本節(jié)課考慮到教材內容的單一、枯燥,因而在教學安排上,通過輔助游戲把單一、枯燥的內容盡量趣味化,選用趣味性強的組織教學手段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學情分析:
本課的教學對象是初中一年級學生,這個年齡段的學生,正處于生長發(fā)育的關鍵期,依賴性強、自我約束能力差;有很強模仿能力;好奇心強,學習意識較好,對新鮮事物興趣較高,有強烈的表現(xiàn)自我需要。因此,在教學上首要措施就是激發(fā)學生的興趣,采用有趣味性組織教法和多種練習手段來以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在快樂的活動中發(fā)展學生的途中跑能力。同時還要注意引導學生在學練中自己探究、分析、合作,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課時教學目標:
通過體驗跑和脈搏測試,學生知道測試脈搏的方法和正確的呼吸方法在耐久跑中的作用;通過依次超越領先跑的練習,學生能掌握正確的呼吸方法,發(fā)展有氧能力;培養(yǎng)學生在艱苦條件下,體驗成功的快樂。
單元目標:
通過本單元學習,學生懂得耐久跑的健身價值,學會基本的耐久跑的方法,并通過練習發(fā)展學生的有氧代謝能力,增進心血管機能;培養(yǎng)學生持之以恒的精神和勇于挑戰(zhàn)自我的勇氣;學會設置合理的學習目標,安排適度的運動負荷。
教學重點:跑的呼吸方法和節(jié)奏
教學難點:利用學會的技術進行練習,并且知道如何克服“極點”。簡單的向學生解釋什么是“極點”及其出現(xiàn)的原因。在練習的過程中,用語言鼓勵、激勵學生堅持練習,主動克服。
教法策略:
在準備活動中通過游戲,調動起學生的情緒,為教學創(chuàng)設一個輕松活躍的教學情境。改變枯燥、單一的練習形式,采用多種練習形式,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理,轉移注意力,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練習中去。
學法策略:
本課的重點就是讓學生熟悉耐久跑的呼吸方法和節(jié)奏。圍繞這個中心,通過原地的擺臂呼吸練習,體會呼吸方法和節(jié)奏,并嘗試在接下來的體驗跑中運用,感受正確的方法帶來的身體感覺。經過不斷的自主練習,來加深和鞏固正確的呼吸方法和節(jié)奏。
教學過程:
一、準備部分
熱身慢跑、徒手操,主要是幫助學生起到熱身作用,預防損傷。組織學生進行游戲,活躍課堂氣氛,創(chuàng)設輕松活躍的教學環(huán)境。
二、基本部分
1、帶領學生做各種隊形的.跑的練習,控制好跑的速度,要求學生仔細體會在跑了一段距離以后身體的感覺;跑完后,教會學生怎樣測試脈搏;
2、對學生剛剛跑下來的身體感覺進行提問,并解釋原因。導入在耐久跑中呼吸方法和呼吸節(jié)奏的重要性,講解呼吸的方法:一般用鼻子與半張開的嘴同時進行,冬季練長跑或頂風跑時,為了避免冷空氣和強氣流直接刺激咽喉,需要將舌尖上翹,微微舔住上顎;簡單的解釋“極點”出現(xiàn)的原因和調整方法,克服對耐久跑的畏難心理。組織學生原地練習呼吸方法,結合擺臂動作,體會呼吸節(jié)奏,練習時注意力集中在呼氣上;呼吸的節(jié)奏一般是2~3步一呼氣,再跑2~3步一吸氣;
3、將學生按自然組分成四隊,每隊分配一道跑道,講清練習的方法和練習當中容易出現(xiàn)的問題和需要注意的細節(jié)
4、集中學生,對剛剛的練習進行評價,指出需要改進的地方,再次組織練習,根據學生的心率,按能力對學生提出不同的練習要求。
三、結束部分
用音樂配合徒手操進行放松。對課的情況進行小結,通過評價,提高學生的自信心和對練習積極參與的熱情。
教學效果預計:
學生能在教師的指導下認真參與游戲和各個練習,課堂氣氛活躍。大部分學生都能基本掌握正確的呼吸方法。預計課的練習密度為30%~35%左右,最高心率135次/分左右,平均心率100次/分
高中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雨巷》是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一的第二篇課文,是“雨巷詩人”戴望舒的成名作。在那個政治風云激蕩、新舊詩風交替的時代,戴望舒攜著中國古典詩歌婉約的深蘊,踏著法國象征派詩風的輕云,飽含著純潔而苦悶的真情,用那回環(huán)往復的和諧音節(jié),譜寫了一曲幽怨而凄美的雨巷之歌,為中國的新詩領域樹立了一座豐碑。它的音韻、它的意境、它的情愫、它的內涵,都值得我們細細品嘗。
人教版高中語文第一冊以新詩為第一單元來組織文本,顯然突出了它的審美性!队晗铩泛途哂腥捞卣鞯摹对賱e康橋》共同組成一個文本,出現(xiàn)在這一單元,那么我們就得以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為中心,在音樂般的節(jié)奏中,在優(yōu)美徜徉的語言中,在回環(huán)往復的結構中,在朦朧如雨的意象中,引導學生去欣賞美,去探索美。
二、說學情
《雨巷》是高一學生接觸的第一篇真正意義上的“新詩”,也是被人們傳唱不休的名作。本課恰可以作為窗口,幫助學生認識這個陌生的領域,學會欣賞它,并喜愛上它。以此達到審美訓練的效果。
三、說教學目標
根據本單元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目標,根據課文本身的特點以及學生的實際認知情況,我由淺入深地設定了如下幾個有層次的教學目標,皆在誦讀中完成:
一讀音韻,品味詩歌的音樂美;
二讀語言,品味詩歌的情感美;
三讀意象,品味詩歌的意蘊美;
四讀內涵,品味詩歌的思想美。
四、說教學重點
理解詩歌中“雨巷”“丁香”等重點意象的含義,并由此把握我國傳統(tǒng)詩歌當中的意象情節(jié)。
意象是中國詩學的重要概念,是解讀作品靈魂的關鍵所在。在這首朦朧含蓄極富象征意味的《雨巷》中,意象的理解尤為重要。將本篇的意象理解與中國古典詩歌傳統(tǒng)意象的解讀結合起來學習,不僅有助于理解本課,也為以后的詩歌鑒賞打下了基礎。
五、說教學難點
理解“姑娘”這一意象,品讀其象征意味,解讀作者的.思想感情。
通過討論,讓學生明白“詩無達詁”,對詩歌的鑒賞沒有固定的方向,然而解讀要合理,要有依據,必須知人論世。
六、說教法
采用多媒體課件與板書相結合,運用朗讀法、討論法、點撥法完成本課。詩歌重在朗讀,所以本課四個環(huán)節(jié)的解讀都在朗讀中完成。
七、說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美的詩歌需要美的心境來欣賞,更需要一顆好奇心牽引著去求索。我的導入語是這樣設計的:
聽慣了北方胡同里粗獷的叫賣,看慣了北國風光的千里雪飄,卻不曾體會,那細雨如絲的江南空氣中氤氳的朦朧與凄婉。一條悠長寂寞的小巷,一把古色古香的油紙傘,一抹丁香般的身影,一點太息般的淚光,若有若無地,飄進那杏花春雨,又消融在青石路巷。是什么樣的意境如此蕩人心腸?讓我們一起走進戴望舒的《雨巷》,欣賞那別樣的美。
(二)整體感知
1、初讀詩歌,感音韻之美
我不準備一開始就按部就班地介紹作者和背景,因為我想努力創(chuàng)造一種讀詩的心境,隨著導入直接進入一種美的境界,而不想因為作者、背景的介紹而中斷;再者,介紹之后,反而扼殺了學生自己對詩的想象和理解。尤其這首朦朧的小詩,更有多樣的解讀。
初聽配樂朗誦,進入詩境,同時展示江南雨巷的畫面。這詩歌與音樂的結合是那么完美,而詩歌本身,不就是一曲動人的旋律嗎?
再聽配樂朗誦,思考:詩人的音樂美是怎樣造成的?
明確: ①、重疊和反復手法的運用。(構成聲音和感情的回環(huán)往復,強化了節(jié)奏,增強了詩歌的抒情色彩。)
、凇⒁豁嵉降,每節(jié)押“ang”韻二、三次。(保證了音韻的和諧一致,使詩從頭至尾保持了一種鮮明的音樂效果。)
③、使用排比。
、堋㈦p聲疊韻詞:芬芳、彷徨、惆悵。
教師總結:這些手法的運用形成了一種悠長舒緩、低沉徘徊的旋律,營造了一種凄婉迷茫的意境,加強了詩歌的抒情色彩,形成了一種音韻美。
2、再讀語言,品情感之美
請一位同學朗讀,讓同學們在與錄音朗誦的對比中,思考:該用什么語調去讀?
明確:幽怨、低沉、傷感、惆悵
是的,詩中沒有大江東去似的豪邁,也沒有涓涓細流似的清麗明快,而是籠罩著一種淡淡的憂愁。哪些地方體現(xiàn)出這種感情呢?請學生找出表現(xiàn)感情的詞語。
明確:寂寥、愁怨、憂愁、哀怨、彷徨、冷漠、凄清、惆悵、太息、凄婉、迷茫、頹圮。
這些都是帶有濃厚情緒色彩的雙音詞,借以表達詩人朦朧而又感傷的詩情。
朗讀指導:語速舒緩,注意停頓,帶感情的詞要要從語氣上讀出它的感情來。
(三)深入探究
1、三讀意象,品意境之美
在整體感知了詩歌的音韻和情感后,讓學生再次誦讀,根據剛才分析的感情勾勒出你想象中的雨巷之景,并且畫在紙上,并口頭描述。有何物、何人、何景、何情?朦朧、凄清、悠長、寂寥的雨巷該是怎樣的?結著愁怨的丁香一樣的姑娘又是怎樣的?
詩學,其實是詩畫不分的,真正的欣賞需要視聽嗅味觸覺在想象中融為一體。這樣做旨在培養(yǎng)學生的感知力和想象力,留給學生足夠的空間去獨立品味,并讓本來朦朧難以琢磨的詩歌有了切入口。
歸納學生發(fā)言,總結詩中的形象。由此引入中國古典詩歌中的意象概念,加以介紹和拓展。詩歌是通過客觀景象,或者想像的景象來抒發(fā)情緒和情感的,什么樣的景象就會有什么樣的情緒和情感,什么樣的情緒和情感就得用相應的景象來抒發(fā)。所以詩歌的意象是解讀詩人感情的客觀景象。
為了探究《雨巷》的意象之美,以及通過意象來體會詩人的感情,也可以用換意象的方法來把握。舉例: 姑娘 ——少女 、 雨巷——小路、丁香——荷花或臘梅等 、油紙傘——小花傘 、 夢——霧。讓學生比較兩種意象的不同的審美效果和負載的情感。
例如:雨巷是悠長、古老、灰暗、迷離、朦朧的,它蘊含著詩人的彷徨、失望、憂愁、等暗淡的情緒,而小路是曲折、遙遠、清晰的,它負載著一種思念、飄蕩、懷遠的感情。
再如:丁香是紫色的,給人的感覺是神秘的、含蓄的,而且在古詩詞中丁香又是愁心的象征。“青鳥不傳云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薄鞍沤恫徽苟∠憬Y,同向春風各自愁。” 荷花是粉紅或潔白的,給人的感覺是清高脫俗,美麗自賞。
再有油紙傘,做工是精細古老的,顏色是古銅色,所以給人的情緒是懷舊,思念,傷感。而小花傘則是新朝的,現(xiàn)代的,顏色是鮮亮明麗的。給人的感覺是浪漫的、美好的。
“丁香”是我國古詩中常見的的意象,可著重加以介紹,給同學們展示含有丁香意象的古詩句,并以此為例,讓學生學會詩歌的意象分析法。
2、四讀內涵,品思想之美
舒緩的旋律,淡淡的憂傷,把我們帶到了迷蒙的江南,如煙的雨巷。是什么原因讓詩人徘徊惆悵?是什么原因讓詩人傾注了如此愁怨的諸多意象?詩人又為什么想要逢著一個丁香一樣的結著愁怨的姑娘?這個愁怨的姑娘又是誰呢?
同學們分組討論。小組代表作答。
在熟悉了詩歌的音樂美、情感美、意境美之后,學生達到了探究作品思想內涵的認知高度。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還是在誦讀中貫徹“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而不是把觀點直接灌輸給學生。所謂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這樣做給了學生足夠的思想空間,給了他們思想的成果以尊重,同時,也是對作品本身的尊重,教師也能收獲一些意外的觀點。
在同學們討論之后,介紹作者和寫作背景。學生再次討論,品評先前討論的觀點,回味開始時對詩的理解。這樣,學生對這首詩很可能就有了前后不同的兩種或多種感受,就有了多重的審美體驗,應該說收獲甚豐!
最后,將“多家之言”展示出來,加以總結。
反復的討論的目的,不是只要一個結果;要的,是討論中學生思考與探索的過程。學生本課學的怎么樣,理解的程度有多深,會不會欣賞,懂不懂品詩,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都可以檢查出來。
(四)結束語
美是豐富多彩的,清麗明快是一種美,隱逸曠達是一種美,同樣舒緩低沉、憂郁凄涼也是一種美,戴望舒的《雨巷》便是一首美麗的憂傷。但我們不能為了美而學戴望舒的傷感。畢竟他有那個時代的情緒背景。同學們可以課下再深入地了解戴望舒。也可以閱讀一下戴望舒的其他詩作。學習他高潔的審美情趣,學習他高尚的愛國情懷。最后,讓我們再次走進戴望舒,走進他的雨巷。
。ㄔ俅务雎犈錁防收b)
(五)作業(yè):
試依照《雨巷》一詩的情境,展開合理的想象,描述一下你心目中的“丁香一樣的姑娘”。
范例:
看到油紙傘我們會想起斷橋,想起白娘子與許仙相會的旖旎傳說,想起丹青繪就的江南煙雨,想起少女玲瓏的舞姿,想起輕柔纏綿的歌曲!白栽陲w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变冷罏r瀝的春雨滴落在油紙上,想起寂寥的音響,自在飛花、無邊絲雨之中,一個長發(fā)披肩的女子從頹圮的籬墻邊裊裊走來,攜著一縷丁香花的幽香,載著一懷焉然極致的心事,有嘆息,但不哀傷,有顧盼,但不凄然。我們仿佛置身于江南雨巷中,感受到一種幽深空蒙、迷離縹緲的意境美。
板書設計:
雨 巷
戴望舒
音樂美
情感美
意境美
高中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這首詩選自高中語文必修二詩歌單元。陶淵明的詩作內容比較簡單,選入中學課本的這幾篇都是講自己向往的田園生活以此來彰顯自己的選擇。加上初中已經學過《歸園田居(其三)》《飲酒》《桃花源記》《五柳先生傳》,學生對陶淵明已經有一定的熟知度。必修二詩歌單元選編這篇《歸園田居》,后面必修五還有陶淵明的一篇駢文《歸去來兮辭》,我希望高中可以給學生不同的視角,讓學生對陶淵明的認識有逐漸深入的了解,而不是拘囿于我們給陶淵明貼的標簽。
二、說學情
高一學生還未形成系統(tǒng)的知識體系,在發(fā)散思維和表達能力上還有所欠缺。雖然對陶淵明已經有一定的認識,但是還不夠深入,高中再讀陶淵明希望給他們更深層的認識和引導。同時,高一孩子思維很活躍,有強烈的表達欲望,但是表達效果可能會不夠規(guī)范,需要慢慢貫徹。
三、說教學目標: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對作品的思想感情傾向,能聯(lián)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評價;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針對這些,我制定的教學目標是: 知識與技能:理解全詩描寫的內容,探知陶淵明其人其文。
過程與方法:觸摸詩人隱藏在詩歌語言和意象之后的詩心。體味作者對黑暗官場的.厭惡之情和對田園生活的喜愛之情。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學習作者詩意的面對殘酷的現(xiàn)實生活,在激流中積極進取堅持自身。
四、說教學重點難點:
探究陶淵明在詩歌語言和意象之后的詩心,學習作者詩意地面對殘酷的現(xiàn)實生活,在激流中積極進取堅持自身。
五、說教學方法
合作探究法:古典詩歌語言精練,內涵豐富,教學時應該讓學生展開充分想象,來體會其文其人。在討論時,通過合作探究,積極表達自己的觀點。
六、說學法
想象法:“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并且
是知識進化的源泉”(愛因斯坦)想象力在語文學習中尤其重要。
自主合作探究:教學過程中注意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學習興趣,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培養(yǎng)學生自己獨特的見解和能力。
七、說教學過程:
。ㄒ唬⿲耄
展示作品《我向往的生活》,初步引導:你理想中的生活是什么樣子的?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選擇,你披荊斬棘歷經高考,你的人生規(guī)劃是什么樣的?每個人的人生規(guī)劃不同,我們來看看陶淵明的選擇。
。ǘ┮晕谋緸榛A探究陶淵明是一個什么樣的人,細品陶淵明其文其人,感受陶淵明的人性光輝。
。ㄈ┨骄坑懻摚耗闳绾慰创諟Y明的歸隱?是贊成還是反對?
教師再進一步追問:你的人生規(guī)劃是什么?在現(xiàn)代社會中,社會難免有些許污濁之氣和陰暗面,我們應該怎么做?我們學習陶淵明并不是學他的歸隱田園而是那種純凈的堅守,最后得出結論:積極抗爭,固為上策;隨波逐流,才是下策;潔身自好,不失良策。
最后展示以積極進取為生活態(tài)度的《我向往的生活》,做到首尾照應,進一步滲透。 綜合整節(jié)課內容,并聯(lián)系實際,確定本節(jié)課的題目是《不忘初心 方得始終》。
八、說作業(yè)設計:
寫作文片段《我向往的生活》。
九、說板書設計:
十、說課后反思:
優(yōu)點:
1、教學設計上創(chuàng)新,有自己獨特的思想,聯(lián)系現(xiàn)實生活創(chuàng)設情境,精心設計導入,注重科學態(tài)度、人文精神、創(chuàng)新意識的教育滲透;注重學生良好精神面貌、思想情感,以及科學的思維方式和生活方式形成。對于處于懵懂青春期的學生進行了正確的明確的價值觀的引導,這是教育最重要的意義。
2、重難點把握準確適當,教學設計銜接較好,教學目標得到了很好的貫徹,板書設計規(guī)范切合主題,作業(yè)設計和目標一脈相承。
不足:
1、詩歌是朗讀的藝術,因為課堂容量大,為學生提供的朗讀的機會有點少,朗讀的形式也比較單一,應該齊讀、范讀、請讀等多種方式相結合。
2、對學生的引導不夠。因為是公開課,學生難免緊張,加上高一的學生語文學習的思維方式并未形成,沒有形成知識體系,回答問題不積極,缺少自己的思考,回答問題欠缺自我意識,課堂少了一些靈動和精彩。
3、上課節(jié)奏有點快,不能很好的關照到學生,放手教給學生的時間不夠,沒有讓學生充分的表達和參與。
4、教學設計可以再做修改:不再是以“陶淵明是一個什么樣的人”為線索貫穿,而是從探究文章入手,其文—其人—延伸拓展,這樣環(huán)節(jié)脈絡更加清晰,也能節(jié)省出來時間留給學生展開討論。
高中說課稿 篇6
各位老師,你們好!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全日制普通高中教科書第一冊(上)第二章第三節(jié)《函數(shù)的單調性》。以下我從六個方面來匯報我是如何研究教材、備課和設計教學過程的。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內容
本節(jié)課是人教版第二章《函數(shù)》第三節(jié)函數(shù)單調性的第一課時,該課時主要學習增函數(shù)、減函數(shù)的定義,以及應用定義解決一些簡單問題。
2、教材所處地位、作用
函數(shù)的單調性是對函數(shù)概念的延續(xù)和拓展,也是后續(xù)研究幾類具體函數(shù)的單調性的基礎;此外在比較數(shù)的大小、函數(shù)的定性分析以及相關的數(shù)學綜合問題中也有廣泛的應用。在方法上,教學過程中還滲透了數(shù)形結合、類比化歸等數(shù)學思想方法。它是高中數(shù)學中的'核心知識之一,在函數(shù)教學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
二、學情分析
1、知識基礎
高一學生已學習了函數(shù)的概念等知識,并且接觸了一些特殊的單調函數(shù)。
2、認知水平與能力
高一學生已初步具有數(shù)形結合思維能力,能在教師的引導下解決問題。
3、任教班級學生特點
學生基礎較扎實、思維較活躍,能較好地應用數(shù)形結合解決問題,但歸納轉化的能力還有待進一步提高,觀察討論能力有待加強。
三、目標分析
。ㄒ唬┲R技能
1.讓學生理解增函數(shù)和減函數(shù)的定義;
2.根據定義證明函數(shù)的單調性;
3.了解函數(shù)的單調區(qū)間的概念,并能根據圖象說出函數(shù)的單調區(qū)間。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證明函數(shù)的單調性的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2.通過運用公式的過程,提高學生類比化歸、數(shù)形結合的能力。
。ㄈ┣楦袘B(tài)度與價值觀
讓學生積極參與觀察、分析、探索等課堂教學的雙邊活動,在掌握知識的過程中體會成功的喜悅,以此激發(fā)求知欲。領會用從特殊到一般,再從一般到特殊的方法去觀察分析事物。
由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實際水平,我確定本節(jié)課的重、難點:
教材的重點、難點、解決策略
教學重點:函數(shù)單調性的概念與判斷 。
教學難點:利用函數(shù)單調性定義或者函數(shù)圖象判斷簡單函數(shù)的單調性。
解決策略:
本課在設計上采用了由特殊到一般、從具體到抽象的教學策略。利用數(shù)形結合、類比化歸的思想,層層深入,通過學生自主觀察、討論、探究得到單調性概念;同時,借助多媒體的直觀演示,幫助學生理解,并通過范例后的變式訓練和教師的點撥引導,師生互動、講練結合,從而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四、教學法分析
。ㄒ唬┙谭ǎ
1、從學生熟悉的實際生活問題引入課題,為概念學習創(chuàng)設情境,拉近數(shù)學與現(xiàn)實的距離,激發(fā)學生求知欲,調動學生主體參與的積極性。
2、在鼓勵學生主體參與的同時,不可忽視教師的主導作用。具體體現(xiàn)在設問、講評和規(guī)范書寫等方面,教會學生清晰的思維、嚴謹?shù)耐评,并成功地完成書面表達。
3、應用多媒體,增大教學容量和直觀性。
。ǘ⿲W法:
1、讓學生從問題中質疑、嘗試、歸納、總結、運用,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研究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讓學生利用圖形直觀啟迪思維,并通過正、反例的構造,來完成從感性認識到理性思維的認知飛躍。
五、課堂小結
高中說課稿 篇7
一、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用量變引起質變的道理看問題》是人教版教材高二政治必修上冊第四課第二節(jié)第二框題。本課既是對第二課發(fā)展觀點的進一步具體和深化,又是在第三課矛盾分析法的指導下,具體地分析事物發(fā)展的狀態(tài),回答事物怎樣變化、發(fā)展。因此,與第二、三課之間有著不可分割的聯(lián)系。同時,由于本課內容從青年學生的實際出發(fā),內容豐富,對于青年學生正確對待人生和社會有著非常直接、非,F(xiàn)實的指導作用,因而在唯物辯證法教學中歷來受到格外的重視和歡迎。加之,本框是在前一框題量變與質變原理的基礎上幫助學生學會用正確的方法分析事物的發(fā)展,對學生選擇正確的行為方式具有現(xiàn)實的指導作用,屬于哲學方法論的內容。所有這些都使得本框題的地位和作用更加重要和突出。
2、教學目標
基于本人對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根據《課程標準》和學生的認知結構及心理特征,我特別制定了這樣的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通過教學使學生能夠運用本框的哲學觀點,并以實例對其加以分析說明;并能用量變引起質變的道理,對“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等名言進行解釋。
能力目標:通過本框教學,結合方法論教育的要求,培養(yǎng)學生聯(lián)系個人和社會生活的實際,進行觀察、分析、判斷和指導自己選擇正確行為方式的能力。
思想覺悟目標:通過本框教學,引導學生把遠大理想、崇高目標與腳踏實地、埋頭苦干的奮斗精神結合起來,增強其社會責任感,學會從我做起,從現(xiàn)在做起,從小事做起。
3、教學重點和難點
為了實現(xiàn)本課的教學目標,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在吃透教材的基礎上,我確立以下內容為本課教學的重難點內容。
教學重點:把把遠大理想、崇高目標與腳踏實地、埋頭苦干的奮斗精神結合起來,即青年學生在成長過程中要從小事做起是本框教學的重點。因為這是全課的重要教學、教育目標之一,也是我們進行世界觀,方法論教育的落腳點和歸宿,其中也滲透了政治課德育教育的目標。
教學難點:要堅持適度原則。因為這一原則對青年學生特別具有現(xiàn)實的啟發(fā)、教育意義,但在現(xiàn)實生活中又是比較難把握的,正所謂“知易行難”,所以需要加以特別的分析引導。
4、對教材的整合及處理
前一框題在講解量變引起質變的形式時說到既有數(shù)量的增減,還包括構成事物的成分在結構和排列次序上的變化。因此,為了便于學生對教材知識的鞏固和掌握,體現(xiàn)知識前后間的對應統(tǒng)一,我把本框教材最后部分的內容重視“優(yōu)化結構”調整到前面重視量的積累這里進行講述。
二、說教學構思
本框知識的邏輯思路是:怎樣用量變引起質變的道理看問題,即量變與質變的關系原理的方法論意義,知識容量不算多,要在40分鐘內完成教學任務時間較為充裕,但也必須作到重點突出,詳略適當。所以,對于本框的難點,同時也是方法論意義的第一點“堅持適度原則”主要由教師講解分析實例完成。對于后面的內容,為了體現(xiàn)哲學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特點,便于學生理解,主要讓學生通過對現(xiàn)實生活中的具體事例分析來總結方法論意義,從而完成教學任務。
那么如何在教學過程中實現(xiàn)教學目標,做到重點突出、難點突破呢?這就需要正確的.教學方法和策略。教學是藝術,是科學,它的本質在與創(chuàng)造。教育家孔子說過:“法無常法,貴在得法”,針對不同的教材內容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將會有事半功倍之效。針對本課內容,我設計了以下幾種教法:
三、說教法
1、事例教學法。為了貫徹哲學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原則,我把教學中的理論知識與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學生學習生活的實際聯(lián)系起來,既加強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又有利于提高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問題教學法、歸納分析法。通過對比、討論等多種方式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體現(xiàn)啟發(fā)式教育這一指導思想,培養(yǎng)學生的參與意識,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滲透素質教育新理論。
我們常說:“現(xiàn)代的文盲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掌握學習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學過程中特別重視學法的指導。讓學生從機械的“學答”向“學問”轉變,從“學會”向“會學”轉變,成為真正學習的主人。這節(jié)課在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方面我主要采取以下方法:
四、說學法
1、創(chuàng)造條件,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和溝通;通過師生互動教學,把教師的教轉化為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防止教師進行單向信息的傳遞。
2、讓學生把書本知識與現(xiàn)實生活有機結合起來,轉變被動學習方式,在學習活動中理解知識、運用知識,并能創(chuàng)新知識,培養(yǎng)抽象思維能力、分析歸納能力和理論聯(lián)系實際能力。
五、說教學程序
在這節(jié)課的教學過程中,我注重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條理清晰,緊湊合理。各項活動的安排也注重互動、交流,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主動性。
1、導入設計
課堂導入的好壞,對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主動性,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直接影響著一堂課的教學效率和效果。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在導入時應盡可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為此,我在一開始便向學生展示我國三位航天英雄(楊利偉、費俊龍、聶海勝)的圖片,學生興趣大增,然后請學生講述我國神舟飛船的發(fā)展歷程,并加以適當?shù)难a充說明。此時,讓學生從哲學上來思考,神舟飛船的發(fā)展歷程體現(xiàn)了什么哲學道理?(量變與質變關系原理)任何事物的發(fā)展都是量變與質變的統(tǒng)一,因此我們要學會用量變引起質變的道理看問題。
2、新課講授
(1) 用量變引起質變的道理看問題的方法論意義
、 對教學難點“要堅持適度原則”的教學,具體說明如下:
請學生回憶神舟飛船的發(fā)展歷程,思考飛船升空的過程中速度是否越快越好?然后通過對飛船速度快慢對飛船影響的分析,說明要保持事物穩(wěn)定的性質和狀態(tài)就必須把事物的量變控制在一定的范圍和限度內,所以“要堅持適度原則”,并著重分析了什么是“適度”。然后,在教師的引導下,請學生聯(lián)系實際討論,從正反兩方面舉例說明堅持適度原則的重要性,以培養(yǎng)學生理論聯(lián)系實際、學以致用的能力。
② 關于不失時機的促成飛躍的教學
首先提問學生思考事物為什么要從量變到質變?如果事物的變化永遠維持在一定量的范圍內會有什么結果?不會有發(fā)展,不會前進,所以當量變積累到一定程度為了實現(xiàn)事物的發(fā)展我們必須使事物發(fā)生質變,發(fā)生飛躍,并且要把握時機。請學生根據神舟飛船發(fā)展歷程說明抓住時機實現(xiàn)事物飛躍、發(fā)展的重要性。同時,請學生聯(lián)系自身實際舉例說明現(xiàn)實生活中不失時機促成飛躍的事例。
事物要發(fā)展,發(fā)生質變必須先有量變,所以我們必須重視量的積累。
、 關于“重視量的積累”的教學,有一點要特別注意:
事物的變化發(fā)展總是從量變開始,積累到一定程度從而發(fā)生質變,因此為了實現(xiàn)事物的發(fā)展我們必須重視量的積累。請學生運用知識聯(lián)系神舟飛船的發(fā)展歷程說明這點,并對學生現(xiàn)在學習過程中的知識積累與以后自身的發(fā)展之間的關系聯(lián)系課本知識特別加以分析,以深化學生對現(xiàn)在知識學習重要性的認識。學生回憶前一框題量變引起質變的形式,除了有數(shù)量的積累之外還有對結構的優(yōu)化組合,所以在這里特別提請學生注意重視量的積累既有數(shù)量的積累變化,還有對結構的優(yōu)化。并聯(lián)系我國現(xiàn)在發(fā)展過程中的西部大開發(fā)、中部崛起、東北部老工業(yè)基地的振興的政策對優(yōu)化結構的重要加以說明分析。然后請學生聯(lián)系學習的實際情況說明優(yōu)化結構對學習效率的重要影響。
。2) 關于教學重點“把遠大理想、崇高目標與腳踏實地、埋頭苦干的精神結合起來”的教學
請學生回憶神舟飛船的發(fā)展歷程思考神舟飛船從一號到六號,實現(xiàn)從無人到載人的發(fā)展,其中無數(shù)次的對飛船的修改、設計,這些都與我國幾代航天人的努力密不可分,才有了中國人千年飛天夢想的實現(xiàn)。所以用量變引起質變的道理看問題還告訴我們青年學生要學會把遠大理想、崇高目標與腳踏實地、埋頭苦干的精神結合起來。
、 要學會從現(xiàn)在做起,從小事做起,珍惜現(xiàn)在的學習
、 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
因為量的積累包括兩個方面:好習慣、好思想、好作風的積累有助于提高個人的修養(yǎng)和行為,而壞習慣、壞思想、壞作風的積累則會使我們往壞的方向變化,甚至使我們走入歧途。
。3) 關于本框小結
為了使學生對本框知識有個整體的把握,本框小結即用量變引起質變的道理看問題的方法論意義和對我們個人的現(xiàn)實指導意義,請學生歸納總結。
3、課堂鞏固練習
鞏固新知識是課堂教學不可缺少的過程,練習應以提高學生技能、發(fā)展能力為目標。高中哲學常識的教學更要突出培養(yǎng)學生的辨證思維能力、對社會政治經濟等各種現(xiàn)象的觀察、分析能力、把握前后知識間的聯(lián)系能力。據此,設計以下練習:請學生運用哲學道理全面分析“三個和尚沒水喝”的典故。
4、布置作業(yè)
請學生運用量變引起質變的道理分析我國21世紀“新三步走”的戰(zhàn)略目標。
六、說媒體
雖然目前的教學裝備已有很大改善,多媒體教學已經普及。但這節(jié)課我仍然選擇的是傳統(tǒng)教學手段,因為這樣不僅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而且能使學生集中精力學習而不會把注意力放在多媒體上面,從而提高學習的效率。
以上就是我對這節(jié)課的設計與想法,不當之處,請各位評委老師指正。謝謝!
高中說課稿 篇8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主題是排球技術中的4號位扣球技術,我將按照說指導思想、說教材、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程序、說場地器材以及說教學預期效果這七點來展開我的說課內容。
一、說指導思想
本次課以新課標為理論依據,以“健康第一,終身體育”為指導思想,以學生發(fā)展為中心,結合學生的年齡、生理、心理等特點,來激發(fā)學生運動興趣,在運動中嘗試成功的歡樂,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使學生能在輕松愉悅的氣氛下積極主動的倡導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學習。通過學生自評,同學互評,教師點評等方式,提高學生自學、自練、自評及合作的學習能力。并以此建立學生間和諧的人際關系,突出學生為主體及教師的主導作用。
二、說教材
1、教學內容:排球技術中4號位助跑起跳扣球技術 2、教學對象:高一(6)班的學生
3、學情分析:該班有學生48名,且基本上都是處在青春發(fā)育期間,身體素質良好,模仿能力強,絕大部分學生對排球的學習熱情較高,他們在初中階段對排球已有過初步的了解和簡單的接觸,因此該班具備了學習排球4號位助跑起跳扣球技術基礎。我在教學中主要采取分層教學辦法讓學生把動體和動腦充分地結合起來,給學生提供再認識所學知識和創(chuàng)造性地應用所學動作的機會,從而增強教學效果。 4、教學目標
。1)通過本次課的學習,學生能夠在教師配合的情況下,有80%的同學在4號位能夠較好的
運用三步助跑起跳擊中從2、3號位拋來的球。
(2)發(fā)展學生協(xié)調、靈敏、判斷能力和彈跳能力等身體素質。 (3)通過同伴的協(xié)同配合,培養(yǎng)學生團結互助的集體主義精神,提高學生學習的熱情和積極性。 5、教材分析
(1)技術特點:扣球是排球比賽中最具攻擊性、最有效的進攻得分手段、扣球居高臨下所以要
具備一定的彈跳高度、腰腹力量、手臂揮擊速度和手腕的控制能力;以及人與球的正確關系才能在激烈的網上爭奪戰(zhàn)中起到“一錘定金”的作用。 (2)教材選擇的依據:
、佟扼w育與健康課程標準》中規(guī)定,水平五學段學生必須熟練地掌握一到兩項球類運動中的多種動作技能。
②根據該學校的實際情況了解,高一的學生在初中階段已學習過排球技術的準備姿勢和基本的移動步法以及基本的原地對扣等技術,對學習四號位三步助跑起跳扣球有了一定的基礎。
、垭S著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教育方針進一步的深入貫徹,學校體育活動蓬勃地開展起來。廣大中、小學生都比較喜愛該項運動,許多中、小學體育課中都把排球作為教學內容,在課外體育活動中也把排球作為學校業(yè)余訓練的主要項目。
。3)教材的重點和難點:重點,做出正確判斷和及時的正確助跑、起跳、揮臂擊球以及落地緩
沖的連貫;難點,在起跳后在最高點擊中球以及手碗對球的控制能力。
三、說教法
由于學生運動能力的差異,為了能營造一個積極良好的學習氛圍,也就決定了本課的教學手段是分層教學,我將采取講解與示范法、分解與完整法、預防與糾正錯誤法三個方法進行教學。 (1)講解與示范法
首先通過講解指導學生掌握4號位三步助跑起跳扣球的技術結構、動作要領,移動與擊球的時機以及進行練習的方法等,啟發(fā)學生的思維,促進學生運動技能的形成,激發(fā)他們學習鍛煉的積極性。其次通過老師的正確示范,使學生直觀地了解4號位三步助跑起跳扣球技術結構以及動作的'做法。 (2)分解與完整法
用分解法把4號位三步助跑起跳扣球分解成準備姿勢、助跑起跳、揮臂動作以及落地緩沖四個部分進行教學。然后再進行4號位三步助跑起跳扣球進行完整的練習。這樣,既能把復雜的動作簡單化,有助于學生學習,又不破壞動作的完整性 (3)預防與糾正錯誤法
我將針對學生在學習4號位三步助跑起跳扣球過程中容易產生的對來球判斷不準確、人和球的關系不正確、揮臂動作變形等錯誤,做出相應的預防與糾正。
四、說學法
根據高中生處于發(fā)育期,學習能力強的特點,本課將以觀察法(通過觀看老師的動作示范,了解動作結構)、模仿法(通過模仿老師動作的練習,初步弄清4號位扣球的動作路線、方向)、練習法(在老師的指導下,開展4號位扣球的各種練習,掌握技術動作)、合作學習法(通過原地對扣和扣球的合作練習,促進同學的協(xié)同合作,互相學習,達到取長補短,共同進步成效)四種方法進行教學,使學生對扣球技術有一個直觀的印象,了解技術結構最后通過反復練習來達成預期教學效果。
五、說教學程序
1、課堂常規(guī)(2分鐘)
常規(guī)內容:①集合隊伍、檢查人數(shù)、著裝,師生問好。
、谛急竟(jié)課的內容、任務、注意事項,導入教學
要求:迅速排好隊形,并保持安靜整齊的隊形,學生必須穿運動裝。 2、熱身運動 (6分鐘)
熱身內容:慢跑、有氧操。 要求:積極主動參與,力求動作統(tǒng)一整齊到位。 3、學習4號位三步助跑起跳扣球(32分鐘)
。1)我將講解排球扣球動作的技術環(huán)節(jié)以及提出在扣球中容易出現(xiàn)的問題,并示范扣球的完整動作學生可以進行觀察模仿。(6分鐘)
(2)學生列橫隊成體操隊形,我將帶學生逐步練習扣球助跑起跳和揮臂動作的練習。并在練習中糾正動作。(10分鐘)
。3)將全班學生分為四組,每組一個半場進行扣球練習,剛開始練習時可以扣固定球,待動作
稍熟練時可以扣從2、3號位拋過去的球。我會分組指導每一個學生在扣球中所出現(xiàn)的問題并要求學生加以改正。(16分鐘) 4、放松整理(5分鐘)
(1)在結束部分集合整隊,兩人一組互相放松手臂、自己通過拍打的方式放松大、小腿,讓學
生的心率以及運動狀態(tài)恢復到課前水平。
(2)總結本課情況,表揚動作完成較好的學生,鼓勵動作完成一般及較差學生,分析學習技術動作中所出現(xiàn)的問題并指出解決方法。
。3)布置課外作業(yè),指定學生將器材送回器材室,宣布下課。
六、說場地器材
場地:排球場兩塊。器材:排球25個。
七、說教學預期效果
1、預計完成動作較好者占45%,完成動作一般者占35%,完成動作較差者占20%。 2、預計全課平均心率約為120~130次∕分,全課最高心率預計在第32~36分鐘出現(xiàn)160次∕分。預計練習密度約為35%~38% 。
【高中說課稿】相關文章:
2023高中說課稿01-07
高中漢語說課稿《我很重要》說課稿06-29
高中化學經典說課稿06-26
高中體育說課稿07-21
高中政治說課稿07-13
高中繪畫說課稿07-06
高中美術說課稿12-07
高中地理說課稿12-27
高中美術說課稿04-06
高中音樂說課稿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