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wǎng)>教學文檔>說課稿> 生物說課稿

生物說課稿

時間:2022-01-19 08:00:06 說課稿 我要投稿

【推薦】生物說課稿范文匯總五篇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如何把說課稿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生物說課稿5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推薦】生物說課稿范文匯總五篇

生物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生物入侵者》這篇介紹的是關于生物通過非自然途徑遷移可能對人類造成危害的知識,是一篇事理說明文。

  本文說明事理層次分明,步步深入。開頭引出說明對象,然后具體介紹什么是生物入侵者及其危害,再分析生物入侵者增多的原因和途徑,然后寫生物學和生態(tài)學界對“生物入侵者”的不同態(tài)度,以及世界各國對此采取的相應的措施。首先引出話題,接著擺出現(xiàn)象,再探討因果,最后討論對策。這是按邏輯順序進行說明的。

  本文是人教版初中語文八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4 篇課文,屬于自讀課文。對于本文的教學,應以學生自讀為主,教師指導學生自讀,幫助他們整體把握課文內容,探究的說明技巧。教師只作必要的點撥指導。

  我結合本文課型和單元教學目標,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ㄒ唬┲R和能力目標:

  1、積累詞語,理解運用。

  2、了解文中介紹的生態(tài)環(huán)境知識,了解生物入侵者的有關情況,學習篩選信息。

  3、多種方式讀文。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

  1、理清本文的說明順序,整體把握內容,提高閱讀科普文的能力。

  2、分析本文運用的說明方法,賞析文中形象化的語言和嚴謹?shù)恼Z言,體會其表達效果。

  (三)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目標:

  1、對生物入侵,增強防范意識,為建設家園、保護家園而努力。

  2、培養(yǎng)關注身邊生活的科學意識。

  語文課要上出語文味兒。我把教學重點定在的說明方法和修辭手法以及它們的表達作用上。另外還有理清的說明順序;理解在物種遷移過程中的“人為干預”,也是教學中要關注的。

  二、說學情

  學生已經(jīng)有了一個多單元閱讀說明文的經(jīng)驗,對說明文有了一定了解和知識積累。大部分學生明了說明文學習的精髓,即說明對象、說明方法和說明順序及說明文語言科學準確的特點。如何結合本文內容,準確的表述,靈活的'應用,還需要教師課堂指導。此外,學習說明文比較枯燥乏味,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投入到本文的學習中來,適時激趣顯得很重要。

  三、說教學與學法

  教學千法,朗讀為本。我設計了學生大聲讀文,感知課文內容;默讀文,梳理課文脈絡;瀏覽文,篩選課文中的科學知識及弄清主旨;跳讀文,賞析批注,品讀;齊讀有文字疑惑的段落,思考完善。

  我力求通過本課的教學為學生打開一扇學習科普作品的窗!爸R之窗”“科學之窗”“語言之窗”板塊活動,教給學生學習科普作品的方法。

  更重要的還要教給學生學習的態(tài)度。在了解課文介紹的科學知識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我設計了四個問題:

  1、生物入侵有哪些危害?

  2、“生物入侵者”增多的原因主要是什么?

  3、生物學界和生態(tài)學界對生物入侵者的態(tài)度有何不同?作者傾向于哪一種?你又贊同哪一種呢?

  4、生物入侵能有效避免嗎?這四個問題由淺入深,由能從課文中直接找到答案過渡到結合文有自已的思考。學生心浮氣躁,總不愿靜下心來讀文,給點臺階,留點思考,制點波折,不失時機地有效地引導學生細致地讀文。課外“生物入侵者”的舉例,旨在培養(yǎng)關注身邊生活的科學意識和品味語言后學以致用的習慣。值得商榷的文字的品析,無外乎是引導學生勤于思考,善于發(fā)現(xiàn),勇于質疑。

  四、說教學過程

  (一)圖片演示,談話引入

  水葫蘆入侵歷程引入課題,穿插“侵”字教學。

  (二)初讀感知,梳理文脈

  1、學生大聲讀文。

  談讀后初步感受,引導積累基礎知識。

  2、梳理脈絡。

  3、理清的說明順序。

  (三)理解課文,闡釋主題

  1、出示問題,學生讀文、思考、討論問題。

  了解生態(tài)環(huán)境和生物入侵知識。

  2、明確作者寫文意圖。

  (四)賞析語言,適時拓展

  1、賞析語言:從說明方法、生動的語言、嚴謹?shù)恼Z言品味表達效果。

  2、你還知道哪些“生物入侵者”?

  3、你覺得文中解釋生物入侵者的語句嚴密嗎?

  五、說教學預期

  我希望我的課堂輕松、民主、和諧,教學環(huán)節(jié)中“知識之窗”“科學之窗”“語言之窗”,總有調動絕大多數(shù)學生學習積極性、主動性的“窗口”!渡锶肭终摺返慕虒W,可以沒有議論文的犀利,卻也有嚴謹;可以沒有抒情散文的激情,卻也有獨特的體驗。周五下午第三節(jié)課學生歸心似箭,有些躁動不安,我在這節(jié)課上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還不夠,本可上得更流暢一些。學生在結合課文談如何避免生物入侵、賞析“逃出藩籬,嘯聚山林”時,有精彩的發(fā)言,是課堂的亮點。遺憾的是課堂后一段時間把握不夠好,從嚴謹?shù)慕嵌葋碓u判文中第一段解釋生物入侵者的語句,本期待著學生有更好的表現(xiàn),可惜這一環(huán)節(jié)沒能有效完成

生物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 》是濟南版___年級生物第___單元第____章的第___節(jié)。該單元以_______為主題展開。

  本節(jié)課

  根據(jù)本章教材的結構和內容依椐新課標中 “面向全體學生,倡導探究性學習;注重與現(xiàn)實生活的聯(lián)系,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yǎng)” 的要求,我從 “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1、

  2、

  3、

  根據(jù)本節(jié)課內容和學生的學情我確立了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是:

  教學難點是:

  二、說教法

  依據(jù)新課程改革改變教學方式的的目標,我改變了過去單純的教師講授、學生接受的教學方式,變?yōu)閹熒邮浇虒W,加強與學生的合作。因此本節(jié)課教法以“啟發(fā)式談話法” 多媒體直觀教學法;觀察法,探究法為主, 分析、討論、歸納和總結,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發(fā)揮其主體作用。

  三、說學法

  依據(jù)新課程改革改變學習方式的的目標我具體的`學法指導為:學生自主學習、 合作學習、探究學習,讓學生通過觀察、資料分析等,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合作學習,喚醒學生的學習意識、挖掘學生的潛能,調動其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精神。

  四、說教學過程

 。ㄒ唬⿲胄抡n

  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ǘ┳灾鲗W習:

  1、教師提出問題

  2、學生結合問題進行自主探究教師巡視指導

生物說課稿 篇3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八年級生物第六單元第一章第一節(jié),下面我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教學思路、板書設計、教學過程、教學評價與反饋等方面談談我的設計構想。

  一、教材分析

  通過前五個單元的學習,學生對生物界的概貌有了較全面的了解,對各類群有了許多感性認識,學生已經(jīng)了解了植物、動物以及細菌和真菌的主要類群的特征,這就為學習生物的分類打下了一定的基礎。根據(jù)生物的特征進行分類,既是對前面所學的生物圈中的各類生物的回顧、總結,讓學生對整個生物界的全貌有一個概括性的了解,從中學習科學的分類方法,同時也對后面將要學習的認識生物的多樣性的本質、意義打好了基礎。教材中并未全面而系統(tǒng)地介紹生物分類的方法,而是通過活動讓學生體驗生物的分類是根據(jù)不同生物的特征上的相似程度來進行的,并介紹了生物分類的基本單位。

  本節(jié)的重點之一是通過梳理所學的生物知識,學習生物的分類方法。引導學生參加實踐活動,走出校園,走入社會調查,走進大自然實地考察。

  本節(jié)的難點是學生在嘗試分類活動中,體驗分類的基本方法。

  二、教學目標

  1.知識:嘗試根據(jù)植物和動物的特征進行分類。列舉植物和動物的主要類群。

  2.能力:在嘗試分類活動中,對動物和植物的主要類群的有關知識進行歸納和總結,體驗分類的基本方法。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使學生在生活和工作中樹立分類的意識。

  三、教學思路

  由于本節(jié)課涉及的植物和動物的類群較多,知識容量較大。在設計本節(jié)課時,把重點放在讓學生體驗基本的分類方法上,通過學生的分類活動來學習分類的方法,利用小組學習的優(yōu)勢,組內互助,共同解決這些問題。通過本課的學習,學生知道了按任何一個器官都可以對植物進行分類,進行科學分類主要是根據(jù)生殖器官進行分類。比如我們可以根據(jù)是否產生種子將植物分為有種子和無種子。根據(jù)有無花分為有花植物和無花植物。

  四、板書設計:

  第一章根據(jù)生物的特征進行分類

  第一節(jié)嘗試對生物進行分類

  一.生物分類

  根據(jù)生物的相似程度把生物劃分為種和屬等不同的等級,并對每一類群的形態(tài)結構等特征進行科學的描述,以弄清不同類群之間的親緣關系和進化關系。

  分類的依據(jù)是生物在形態(tài)結構等方面的特征。

  二.植物的分類

  三.動物的分類

  五、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設計

  學習內容學生活動教師活動

  一.生物分類

  二.植物的分類

  三.動物的分類

  學生通過猜物游戲,體驗分類的方法。

  學生發(fā)表觀點。

  學生看書81頁。小組討論,復習這些植物的形態(tài)特征。

  小組看圖討論,完成填空。匯報交流。

  小組交流。

  學生思考回答問題。

  學生觀看圖片,小組合作對動物進行分類。

  學生討論,引導學生對比圖片上的動物,進行分析,得出多種分類方法:知道動物分類除了比較外部形態(tài)結構,還要比較內部結構和生理功能。

  1、脊椎動物分為:

  魚類、兩棲類、爬行類、鳥類、哺乳類。

  學生完成表1。

  脊椎動物:

  魚類-兩棲類-爬行類-鳥類-哺乳類。

  無脊椎動物:

  腔腸動物-扁形動物-環(huán)節(jié)動物-軟體動物-節(jié)肢動物

  演示課件示各種書,設疑:有一張非常漂亮的滇金絲猴圖片,藏在其中的一本書里。請你猜猜,最有可能在哪本書中?

  提問:你根據(jù)什么選擇這本書?

  演示圖片。

  全世界生物種類繁多,要了解生物多樣性,保護生物的多樣性,都需要對生物進行分類。下面,我們來學習《第一節(jié)嘗試對生物進行分類》

  指導學生看書81頁。觀察這些植物的形態(tài)結構有哪些特點?

  出示討論題:

  1、菜豆、玉米種子的子葉片數(shù)一樣嗎?單子葉植物和雙子葉植物如何區(qū)別?

  2、所有的植物都有種子嗎?

  3、所有植物都有根、莖、葉的分化嗎?

  4、假根有什么作用?

  5、平行脈和網(wǎng)狀脈有什么特點?

  6、種子外面都有果皮包被嗎?

  組織學生討論,看圖根據(jù)這些植物的形態(tài)結構方面的特征進行分類,完成填空。

  在分類過程中遇到困難了嗎?是如何解決的'?

  除了這些分類方法和依據(jù),還有根據(jù)其他的方法分類的嗎?

  出示思考題:

  1、有種子的植物可以分為哪些類群?

  2、無種子的植物可以分為那些類群?

  3、能否把這些植物按照從簡單到復雜的順序進行排列?

  4、把種子植物排在最高等的依據(jù)是什么?

  5、通過分類活動,你認為植物分類應考慮植物的哪些特征?

  演示圖片示不同種類的動物,引導學生觀察,組織小組討論:如何對這些動物進行簡單的分類?

  看起來分類的方法有多種多樣,目前生物學家普遍采用的是根據(jù)生物的相似性和親緣關系將生物歸入不同的類群,即通常根據(jù)生物的形態(tài)、結構和生理特征進行分類。

  出示思考題:

  1、對動物進行分類。

  將不同的動物類群按照從簡單到復雜的順序排列起來。

  2、彈涂魚、蠑螈和蜥蜴都是外型相似的生物,可是彈涂魚是魚類、蠑螈是兩棲類、蜥蜴是爬行類。請用你所學過的生物學知識,說明生物學家是根據(jù)哪些特征把彈涂魚歸為魚類;蠑螈歸為兩棲類而蜥蜴歸為爬行類?

  小結:科學家們按照動物分類的基本方法,依據(jù)外部形態(tài)結構、內部結構和生理功能等特征,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和命名的動物有150萬種。

  作業(yè):下節(jié)課室外觀察植物,進行分類。要求認真觀察,作好記錄?拼矸纸M。組長負責本組的紀律。

  六、教學評價與反饋

  在教學過程中,我把探究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放在首位,體現(xiàn)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鼓勵學生進行小組討論、交流學習,放手讓學生自己觀察思考,發(fā)展學生思維。然后通過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正確性和練習的準確程度來反饋信息進行評價與調節(jié),針對反饋不理想的信息,教師再做啟發(fā)性指導。

  總之,我的整個課堂教學設計體現(xiàn)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本的精神。為充分體現(xiàn)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原則,教學設計力求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意識,無論是問題的提出,還是問題的解決,都有意識地營造一個較為自由的空間,讓學生主動地去觀察、分析、發(fā)現(xiàn),使學生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的全過程中,教師只起到了啟發(fā)、誘導、點拔的作用,使學生真正成為教學的主體。

  以上是我對本節(jié)課的設計、分析和說明,有不妥之處,敬請各位領導、專家、老師批評指正。

  謝謝大家!

生物說課稿 篇4

  一、教學目標

 。ㄒ唬┲R目標:

  1。 認知幾種鳥形態(tài)結構上的區(qū)別;

  2。 探究鳥類適于空中飛行的形態(tài)結構特點;

  3。 歸納鳥的主要特征;

  4。 了解鳥與人類生活的關系。

 。ǘ┠芰δ繕耍

  通過合作探究“鳥類適于飛行的特點”的過程,培養(yǎng)學生收集資料、觀察和思考的能力以及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

  (三)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激勵學生對生物的探索精神,培養(yǎng)學生樹立愛護鳥類、熱愛大自然的意識。

  2重點難點

  二、教學重點

  1。 鳥類的主要特征;

  2。 鳥與人類生活的關系。

  三、教學難點

  1.認同鳥的身體結構與功能相統(tǒng)一、鳥與環(huán)境相適應的觀點。

  2.通過探究,認識鳥適于飛行的特點。

  3教學過程

  3。1 第一學時 評論(0)

  教學準備

  準備相關圖片、視頻、PPT和實驗材料(活體家鴿,剖開的帶內臟的家鴿,新鮮雞腿骨,制作紙飛機的紙),課前將學生分組,抽簽探究內容

  教學活動

  活動1【講授】

  教學過程

  六、教學過程

  新課導入

  人類一直有一個夢想,就是能像鳥一樣自由自在地飛翔。有些鳥能在南、北半球之間遷飛往返,有些鳥竟能飛越珠穆朗瑪峰!它們?yōu)槭裁淳哂羞@么強的飛行能力呢?鳥類又是如何飛翔的?引發(fā)學生的思考,同時指出本節(jié)的學習內容,進入新課的學習。

  教學活動一:多種多樣的鳥

  自主閱讀教材第30—31頁“觀察與思考”, 請學生觀察圖中涉及的五種鳥類

 。1)比較不同的鳥類在形態(tài)結構上的異同,初步認識鳥的多樣性;

 。2)分析并嘗試推測鳥喙的特征與鳥的食性之間的關系,鳥足的特征與鳥的生活環(huán)境有什么關系,通過觀察、比較、分析,認同生物的結構與功能相統(tǒng)一、生物與環(huán)境相適應的觀點;

 。3)提出問題:上述這些鳥除了有各自適應的環(huán)境不同這一特點外,還有什么共同特點?引發(fā)學生思考鳥類的主要特征,進入第二個問題的學習。

  教學活動二:鳥的主要特征

  思考:(演示)兩張同樣大小的紙,一張折成飛機形狀,一張揉成一個團兒,用同樣的力擲出去,哪個飛行時間更長?說明飛行可能和什么因素有關?兩個同樣大小的紙飛機,一個用力擲出去,一個讓它自由落體,哪個飛行時間更長?說明飛行可能和什么因素有關呢?兩個大小一樣的飛機,一個用紙折成,一個用木頭做成,用同樣大小的力擲出去,哪個飛行的時間更長?這又說明飛行可能和什么因素有關?通過上面的三個實驗,我們發(fā)現(xiàn)飛行可能與形狀、動力、重量等諸多因素有關,下面我們一起來探究鳥類到底有哪些特點使它有利于飛行。

  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展開探究,參照提示分配探究內容,制定計劃。六個小組抽簽選擇三個方面的探究內容:鳥的外部形態(tài)、內部結構(骨骼和肌肉)和生理特征(消化和呼吸等)。各小組按照探究內容,利用自己準備的和教師提供的相應材料進行探究。教師深入各個小組,引導學生分析得出結論,確立本課程的基礎知識,做好課堂探究記錄。

  各小組選派代表交流匯報探究結果,教師點評并利用多媒體課件糾錯、強調和補充。

 。1)探究第一方面內容的小組自主或由教師逐步引導介紹以下方面的探究情況:①觀察鳥的形態(tài)是怎樣的?這與他們的飛行生活有什么關系? ②鳥類的體表被覆蓋著什么?有何意義?③將鳥的翅膀展開,你們能識別出與飛行有關的羽毛嗎?他們在結構上和排列上有何特點?④鳥的翅膀呈什么形態(tài)?這與飛行有什么關系?

 。2)探究第二方面內容的小組自主或由教師逐步引導介紹以下方面的探究情況:①摸一摸家鴿全身的肌肉,再通過解剖和觀察,指出哪個部位的肌肉最發(fā)達?推測一下原因 ②鳥類的胸部的骨骼有什么特點?它的作用是什么?③觀察雞的'腿骨、翅骨的橫截面,思考長骨的特點④總結鳥類骨骼的特點,這樣對鳥類有什么好處?

  (3)探究第三方面內容的小組自主或由教師逐步引導介紹以下方面的探究情況:①根據(jù)提供的資料,介紹鳥類的食量和消化與飛行相適應的特點 ②鳥類在空中飛行時需要的氧氣量很大,那么它的呼吸系統(tǒng)有怎樣的特點才能滿足這么多氧氣的需求量呢?探究活動小組的學生在匯報時要介紹如何通過吹氣的實驗發(fā)現(xiàn)氣囊,氣囊如何輔助肺呼吸,介紹鳥類的呼吸系統(tǒng)與飛行相適應的特點。③通過比較鳥與人的心臟大小及心搏次數(shù),得出鳥類的循環(huán)系統(tǒng)與飛行相適應的特點 ④其它與飛行相適應的生理特點,如有喙無齒,發(fā)達的視覺,恒定的體溫等。

  以課堂小結的形式,讓學生根據(jù)上述的探究活動歸納總結:鳥類有哪些適于飛行的特點?鳥會飛對于鳥的生活有什么意義?在這些特點中哪些是鳥類所特有的?從而概括出鳥類的主要特征。

  教學活動三:鳥與人類的關系

  教師從課本上給的圖片為例子,拋磚引玉讓學生再談談鳥類的作用,并最終引導學生形成愛護鳥類,保護大自然的思想態(tài)度價值觀,理解鳥和人應該和諧相處。

  活動2【活動】反思

  教學反思

  閃光點:

  1、準確把握課標的要求,將“學生為主體”作為整個教學的重中之重。學生以自主學習為主,整體授課過程中,學生活動占了大部分時間,教師積極調控學生的各種活動,深入各個小組進行指導、啟發(fā)。

  2、將“鳥適于飛行的形態(tài)結構特點”這一探究活動內容分解成若干個小問題,在課堂上讓各小組學生開展合作探究并展示交流,培養(yǎng)學生的生物素養(yǎng)。

  3、注重學生在知識結構的獲得過程中的多種能力培養(yǎng)。如課前資料的查找,培養(yǎng)學生適收集和分析整理信息的能力;觀察家鴿的外形、羽毛和骨骼,培養(yǎng)了學生的觀察能力;通過解剖胸肌,向氣囊吹起實驗,培養(yǎng)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小組探究匯報交流結果,培養(yǎng)了學生的語言表達交流能力。

  不足點:

  1、當探究問題時,學生討論過于激烈,要注意控制課堂上的紀律及時間;

  2、有的語言需要推敲,口頭語稍多。

生物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本節(jié)內容是人教版生物七年級下冊第三章第二節(jié)內容。發(fā)生在肺內的氣體交換,包括肺與外界的氣體交換和肺泡與血液的氣體交換,要求學生理解(概述)。肺與外界氣體交換原理的內容比較抽象,教材先讓學生仔細體驗自己在吸氣和呼氣時胸廓的變化,使學生感覺到呼吸的存在。這只是一個粗略地認識。通過對胸圍差的測量和計算進入科學的認識。學生通過切實的測量和計算,完善學生的對呼吸運動使胸廓容積變化的認識。使學生真正認識到胸廓的變化,而不是“聽”到胸廓容積的如何變化。對于呼吸運動的完成,通過演示肋間肌收縮與肋骨、胸骨位置變化的實驗、模擬膈肌運動的演示實驗,學生通過觀察、討論,對于氣體為什么能進出肺,有一個明確的認識。

  通過本節(jié)內容的教學,使學生知道了氣體交換后,是經(jīng)過血液循環(huán)的運輸而到達組織細胞的,血液成分也發(fā)生了一定的變化,這可以加深對第四章中有關血液循環(huán),以及動脈血和靜脈血概念的理解。

  二、說學情

  七年級學生求知欲強,記憶方式還是以形象記憶為主,有了一定的自主學習的能力和一定的生活經(jīng)驗,均可成為本節(jié)課設計的出發(fā)點。同時,由于七年級學生自我總結能力還不強,學習方法和知識體系還不是很完善,因此教師也要在課堂要多加引導。

  三、說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能概述肺與外界氣體交換的過程。

  過程與方法目標:

  1.通過測量胸圍差感知呼吸時胸廓容積的變化;

  2.通過演示實驗說明胸廓容積變化與氣體進出的關系。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

  1.通過觀察模型和演示實驗,提高觀察、判斷、推理以及科學實驗能力;

  2.通過分析同學之間胸圍差的差異,認同體育鍛煉的重要性。

  四、說教學重難點

  重點:

  外界氣體如何進出肺,肺內的二氧化碳如何排出。

  難點:

  1.正確掌握測量胸圍差的方法。

  2.通過模擬實驗,找出胸廓容積的變化與呼吸的關系。

  五、說教學方法

  自主閱讀法、合作討論法、實驗探究法

  六、說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采用問題導入的方式,師:“我們每個人一來到人世間就離不開空氣,需要不斷呼吸,外界的空氣經(jīng)過呼吸道的處理后是如何進入肺部的?在肺中發(fā)生怎樣的變化?氣體又是如何達到全身各處的?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這部分內容!蓖ㄟ^層層的問題,啟發(fā)學生思維,進行積極的思考。同時也很好的激起他們探究的欲望。

  (二)新課教學

  肺與外界的氣體交換

  (1)初步感知:多媒體展示肺結構、親身體驗呼氣、吸氣胸廓變化

  教師出示多媒體畫面,讓學生觀看肺的位置結構圖,說出肺是呼吸系統(tǒng)的主要器官,位于胸腔內,肺有節(jié)奏地呼氣和吸氣,每分鐘大約呼吸16次。

  請同學們用手按在胸部兩側,深深地吸氣,細心地體會一下自己在吸氣和呼氣時胸廓的變化及肋骨如何運動,在此基礎上小組進行討論交流,得出結論:當深吸氣時,肋骨向上向外運動,胸廓擴大;當深呼氣時,肋骨向下向內運動,胸廓變小。

  這樣通過多媒體的展示,讓學生更加直觀的整體感知肺的結構,在此基礎上,組織學生結合自身,體驗胸部兩側呼吸的變化,一方面激發(fā)了學生探索的興趣,另一方面,也讓學生對此有了一個更加清晰的認識。

  (過渡)剛才同學們僅憑感官感覺到的現(xiàn)象得出的結論是不是準確呢?是否與科學事實相符呢?我們可以采用什么方法借助什么工具進行準確的測量呢?

  (2)科學感知:測量胸圍差,探求呼氣、吸氣時胸廓容積的變化。

  學生閱讀有關的課文后,一組同學上講臺給全班同學進行科學的操作,教師引導學生觀察操作過程,然后組織每位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測量胸圍差,教師從旁提示、指導。通過示范,保證測量的科學、規(guī)范性。同時,作為教師也適時的進行引導,從旁協(xié)助,最終保證測量結果更加準確可靠。

  學生實驗:測量胸圍差,用數(shù)據(jù)證明胸廓容積的變化

  測量方法:三人一組(男女分開)、設計表格,做好記錄。為了數(shù)據(jù)準確,應測定三次,取平均值,然后計算胸圍差。

  組織學生討論:

  你的胸圍差明顯嗎?同年齡同性別的同學胸圍差有差別嗎?如果有差別,原因是什么?

  胸圍差能完全代表胸腔容積的變化嗎?

  教師指導學生對實驗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討論后得出結論:

  我們的胸圍差(不)明顯。同學間的胸圍有差異,這與年齡、性別以及是否經(jīng)常鍛煉有關。胸圍差并不能全代表胸腔容積的變化。除胸廓前后徑、左右徑的變化外,隔肌的收縮和舒張也會影響胸廓的容積。

  通過學生的動手操作,探求新知,教師的組織引導,啟發(fā)思考等方式,幫助學生培養(yǎng)勤于思考,科學探求的習慣,從而為其終身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3)深入理解分析:演示實驗及多媒體展示

  教師演示模擬膈肌的運動實驗,學生討論:小氣球代表什么?(肺)橡皮膜代表什么?(膈肌)氣球在什么情況下漲大?在什么情況下回縮?(當橡皮膜收縮時,氣球脹大;當橡皮膜舒張時,氣球回縮),通過教師的演示,學生的思考談論,進而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了所學知識,借助學生形象思維為主的特點,讓學生更高的學習知識,理解知識。

  然后播放多媒體,演示肋間肌的收縮和舒張,膈肌的收縮和舒張。讓學生仔細觀察它們的運動,并進行討論:

  當吸入氣體和呼出氣體時肋間肌和膈肌是如何運動的?

  胸廓容積是如何變化的?

  學生邊觀察邊討論,互相補充后做答當呼氣時肋骨間的肌肉收縮,胸廓的前后徑、左右徑增大;同時膈肌收縮;膈頂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徑也增大,胸腔容積變大;呼氣時正好相反。通過觀看多媒體的演示,一方面鍛煉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另一方面通過后期學生的討論總結,可以很好的鍛煉他們的合作意識以及歸納總結的.能力。

  (4)總結提升,課外運用

  學生分析、歸納肺與外界氣體交換的原理和過程:呼吸肌的收縮和舒張,使胸廓擴大和縮小,引起肺被動地擴張和回縮,形成肺內氣壓與大氣壓之間的壓力差,才使氣體能夠進出肺泡。

  最后師生共同總結:吸氣時,肋骨間的肌肉收縮,胸廓的前后徑、左右徑增大;同時膈肌收縮,膈頂部下降,胸廓的上下徑也增大,胸腔容積變大,肺隨著擴張,肺內氣壓縮小,氣體入肺;呼氣時正好相反。通過學生的分析討論,師生的歸納概括,一方面將知識進行了一個很好的整合,形成系統(tǒng)性并融入學生已有認知,另一方面也鍛煉了學生歸納概括的能力。

  教師提問題,學生討論:古代有些女子將胸部和腰部束得很緊,以保持苗條身材,但是呼吸受到影響,體質下降。為什么?(胸廓的擴張受到影響,吸氣受到影響,不能正常呼吸,體質下降。)以此,讓學生體會到知識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以及學以致用,進而提高學習生物知識的興趣。

  (三)總結歸納

  師生共同回憶一下肺與外界進行氣體交換的原理及過程。提高學生的歸納概括能力和知識的系統(tǒng)化學習。

  (四)拓展思考、布置作業(yè)

  學生思考:氣體到達肺部以后發(fā)生什么變化?又是如何到達全身各處的呢?

  長期端坐在辦公室的"白領階層",習慣于"短暫呼吸"。因為他們長期正襟危坐,胸腔受到壓迫,吸入的新鮮空氣尚未深入肺葉下端時,便匆匆地呼氣了,嚴重影響了其健康,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以及課下查閱資料,是否給他們以一定的建議。

  一方面引導學生自主預習下節(jié)課內容,為下節(jié)課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另一方面通過提建議的方式,再次激發(fā)學生學習生物知識的欲望,讓他們感受到知識可以學以致用,給人類帶來的幫助。

【生物說課稿】相關文章:

生物說課稿11-14

生物的分類說課稿07-10

生物特征說課稿02-15

生物細胞說課稿02-15

生物的特征說課稿07-02

《生物的特征》說課稿11-05

生物鳥說課稿11-09

生物說課稿-《生物圈中人》07-12

非生物因素對生物的影響說課稿07-07

單細胞生物說課稿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