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教學文檔>說課稿> 歷史說課稿

歷史說課稿

時間:2022-01-21 04:25:46 說課稿 我要投稿

有關歷史說課稿范文合集八篇

  作為一名教職工,就不得不需要編寫說課稿,借助說課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師理論素養(yǎng)和駕馭教材的能力。說課稿要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歷史說課稿8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有關歷史說課稿范文合集八篇

歷史說課稿 篇1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方面:

  了解孔子的生平、基本思想和政治主張。探討孔子在中國以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響。培養(yǎng)學生透過現(xiàn)象即具體的措施看本質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方面:

  (1)結合多媒體中示意的地圖、圖片,復述孔子的主要生平和政治主張。

  (2)模擬演說,依據(jù)課本和補充的歷史資料,認識孔子與同時代的其他諸子主張的異同。

  (3)鼓勵學生多渠道查閱、搜集資料,以撰寫小論文、發(fā)言提綱等形式,對孔子在中外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響展開研究性學習。

  (4)教師應注重啟發(fā)式教學,設計具有針對性、啟發(fā)性的問題,引導學生主動探究,并對學生在探究過程中的表現(xiàn)予以及時而恰當?shù)脑u價。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方面:

  (1)通過對孔子生平活動的體察,培養(yǎng)學生對事業(yè)的堅定信念和對人生目標執(zhí)著追求的精神。

  (2)通過學習與討論,既要看到孔子思想與活動的偉大貢獻,如以禮、仁治國的進步的人文主義思想觀念,興辦私學、有教無類的先進的教育理念,循循善誘、學思相長的先進的教育方法,整理典籍、保存文化的執(zhí)著追求,也要看到其思想主張的時代特性及其歷史局限性。

  (3)全面認識孔子對我國和世界文化深刻而廣泛的歷史影響,激發(fā)學生弘揚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歷史使命感。

  【教學重點】孔子的思想核心:禮與仁。

  【教學難點】1、孔子及其儒家思想在中國社會產生的深遠影響。

  2、孔子提出“禮”、“正名”、“仁”的原因、含義和作用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投影:孔子的故鄉(xiāng)

  曲阜是春秋時期魯國的都城,是我國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創(chuàng)始人孔子的故鄉(xiāng)。

  三孔——孔廟、孔府、孔林。

  孔子的人格和他工作的成績,值得受到中國以及世界人民的最高敬意。

  ——一位美國學者

  為什么兩千多年前的孔子會受到如此高的評價?讓我們一起走近孔子。

  一、孔子其人(板書)

  (提出問題)1.孔子一生可分為幾個階段?每個階段如何概括?

  (學生活動)

  ①自學禮樂:15歲時立志學習禮樂,后成為儒士,苦研《詩》《書》《禮》《樂》,在禮崩樂壞的情況下,以傳承禮樂文化為已任。

 、趶恼。50歲時第一次獲得施展政治抱負的機會,官至司寇,試圖實現(xiàn)報復。后因和魯國執(zhí)政大夫的矛盾激化而下野。

  ③周游列國:55歲時,孔子周游列國,宣傳自己的政治主張,沒被采納。

 、塬I身文教:68歲時回到重國,整理編訂《六經》,專門從事教育。

  (提出問題)2.孔子生活在一個怎樣的時代?這樣的時代對其思想產生了什么影響?

  (學生活動)

  (1)時代:春秋社會大變革時代。經濟上井田制崩潰;政治上周王室衰微、諸侯士大夫崛起;階級關系上出現(xiàn)新的變化,傳統(tǒng)禮法秩序受到沖擊,“禮崩樂壞”。

  (2)影響:

 、偬岢觥翱思簭投Y”,維護舊的禮樂制度。

 、诳鬃犹岢觥叭省(核心),反對暴政。

 、厶岢鲋杏顾枷耄鲝垖⒏鞣N思想、原則加以調和,使之互相補充,互相限制。

 、芴岢鲇薪虩o類思想,開創(chuàng)私人辦學的先河。

  二、基本思想觀點和政治主張:

  (提出問題)3.孔子思想的主要內容是什么?如何評價?

  (學生活動)

  A.思想:

  (1)“仁者愛人”:核心:仁。是處理人際關系的最高準則。“仁者愛人”、“克己復禮為仁”是孔子給“仁”下的兩個最重要的定義。主張以愛人之心和諧社會人際關系。

  評價:有利于緩和階級矛盾,有進步性;孔子提倡仁的目的是維護奴隸主貴族的統(tǒng)治。

  (1)“克已復禮”:即周禮,要求人們能夠以禮來規(guī)范自己的行為,把禮作為立國立身的基礎。主張“克已復禮”,匡正社會秩序。

  評價:孔子推崇周禮,恢復周禮,實質是維護搖搖欲墜的奴隸社會規(guī)范制度?鬃哟砼`主貴族利益,違背歷史潮流,體現(xiàn)了思想保守的方面;

  追求統(tǒng)一安定、和諧有序的社會局面,使人們生活安定,有積極意義。

  (3)“中庸之道”:把倫理范疇的“仁”和政治范疇的“禮”結合在一起,主張?zhí)幚砣魏问虑槎疾黄灰,恰到好處,將各種思想、原則加以調和,使之互相補充,互相限制。

  B.教育:“有教無類”

  (1)教育對象:“有教無類”,打破了奴隸主貴族壟斷教育的局面。

  (2)教育目標:不僅把學生培養(yǎng)“成人”,而且要培養(yǎng)成“君子”。

  (3)教學方法:因材施教,注重言傳身教。

  (4)教學內容:孔子晚年整理編撰出“六經”:《詩》《書》《禮》《樂》《易》《春秋》,是我國第一套完整的教科書,五經在我國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里一直是官學和私學的最基本教材。

  三、“萬世師表”——孔子在中國以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響

  (提出問題)4、孔子在中國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響?

  (學生活動)

  A.對中國:

 、俅笏枷爰,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儒家學說成為幾千年中國傳統(tǒng)社會的主流思想,影響深遠。

  ②大教育家:改變了以往貴族壟斷文化的局面,為教育的推廣創(chuàng)造了條件。私學的形式也保證了中國文化免受朝代變遷的影響,連續(xù)不斷的發(fā)展下來。

 、邸傲洝笔橇艚o中國最寶貴的遺產,其中五經奠定了中國封建社會傳統(tǒng)政治的理論基礎,成為中國古代傳統(tǒng)文化的核心內容。

  B.對亞洲:儒家思想成為亞洲許多國家傳統(tǒng)文化的組成部分。

  c.對歐洲:歐洲啟蒙思想家受到儒家思想的啟發(fā)。

  (提出問題)5.今天儒家思想過時了嗎?還有必要提倡它嗎?為什么?

  (學生活動)

  1.儒家強調“有教無類”、“因材施教”、“學思結合“的教育教學思想,對我國當代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和人才的培養(yǎng)有積極作用。

  2.儒家提倡”孝“、”仁義“、”誠信“等道德倫理觀有助于構建和諧人際關系,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3.儒家強調”正身自省“、”修已安人“、加強道德修養(yǎng),有助于約束和規(guī)范市場經濟主體的交易活動和行為,使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正常、有序的進行。

  4.儒家提倡的“仁”“德治”“民本”思想維護了社會穩(wěn)定,促進經濟的發(fā)展。

  5.儒家主張的”大一統(tǒng)“思想有利于鞏固中華民族的統(tǒng)一,在今天更是有著現(xiàn)實意義。

  (總結歸納)

  孔子是我國春秋時期的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在教育方面,他提出了有教無類,因材施教等教育理論,并在教育實踐中提出了啟發(fā)式教學等原則。打破了學在官府的局面,開創(chuàng)了私人辦學的先河。在思想文化方面,孔子是儒家學派創(chuàng)始人,提出了“仁”和“禮”的學說,主張“仁者愛人”和“克已復禮”?鬃诱J為要實現(xiàn)“仁”和“禮”就必須遵循中庸之道。在政治方面,孔子周游列國,兜售“仁”“禮”學說。但孔子的思想代表了當時沒落的奴隸主貴族的利益,主張挽救奴隸制,緩和階級矛盾,他的思想在當時并未受到太多重視,孔子晚年退修詩書?鬃铀枷虢涍^后來歷代學者的發(fā)揚和統(tǒng)治者的改造,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體系,成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主流,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品格,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影響。

歷史說課稿 篇2

  各位老師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成吉思汗與忽必烈》

  一、 說教材:

  《成吉思汗與忽必烈》是七年級下冊,第七學習主題“民族關系的發(fā)展與經濟重心的南移”第4課的內容元朝上接遼宋夏金下啟明清,它結束了唐末以來的分裂局面,奠定了元明清600多年國家長期統(tǒng)一的局面。教學目標:

 。1)知識和能力: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忽必烈建立元朝,忽必烈改革措施,民族關系的發(fā)展,理解元統(tǒng)一的進步性,和文天祥抗元的正義性

 。2)過程和方法:在教學過程中,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通過用騰格爾MTV,文天祥話劇表演,小組討論,蒙古滅夏、金、南宋的動畫設計,學生結合提綱自學,元朝疆域圖和中國政區(qū)圖的對比,故黃河、棉花圖片展示,《上下五千年--馬可波羅》影片剪輯,回族學生生活習慣介紹,調動學生學習和思考的積極性。

  (3)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通過學習,認識到蒙古是中華民族大家族中的一個重要成員,通過文天祥抗元斗爭精神的學習,培養(yǎng)為國家民族現(xiàn)身的高尚情操,通過回族的形成,培養(yǎng)學生維護國家統(tǒng)一的意識和形成對外接納的開闊胸襟。

 。4) 本課重點:成吉思汗統(tǒng)一蒙古 忽必烈建立元朝及其措施

  難點:元朝統(tǒng)一與文天祥抗元的關系

  二、 說學情

  下面說一下學情,經過初一近一年的積累,學生知道了中國朝代更替的順序,了解了唐朝和吐蕃的關系,知道三國時期吳國衛(wèi)溫、諸葛直到達夷洲的情況,剛學過遼宋夏金的并立,初步積累了一些民族關系的.知識。隱約知道成吉思汗屬于蒙古族,元朝疆域很大。初一學生知識正處于感性認識向理性知識積累的過度階段。在生活中,對學校北邊徐州的故黃河十分熟悉,但不知黃河何時經過徐州及黃河發(fā)生的水患;知道自己屬于江蘇省,但不知道省級制度何時建立;部分學生知道京杭運河經過徐州,但不知京杭運河開鑿及疏通的歷史;知道回族有不吃豬肉的習慣,部分學生知道回族的信仰,但對回族的歷史并不明確。

  三、說教法

  基于以上分析,本課教學主要采用師生互動,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同時綜合運用圖片、視頻、聯(lián)系生活實際,編演話劇,古今對比,時空聯(lián)系等教學方法,力爭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歷史學習中,在這一過程中實現(xiàn)知識的掌握、能力的提升和情感的升華。

  下面我將重點說一下我的教學流程

  1、導入新課:

  師:我國有多少個民族?(學生齊答:56個民族)師:正是56個民族構成了中華民族的大家庭,大家知道我國歷史上元朝是哪個民族建立的嗎?你知道回族是什么時候形成的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和蒙古族及元朝相關的歷史。

  2、成吉思汗統(tǒng)一蒙古(板書)

  放映騰格爾MTV《蒙古人》2分鐘,問:蒙古人過的是一種什么樣的生活?自學課本P52找出統(tǒng)一蒙古的人物?蒙古汗國建立的時間?思考:蒙古人的生活方式和蒙古帝國的急速擴張有什么關系?

  3、忽必烈建立元朝(板書)

  學生通過自學理清元統(tǒng)一的過程。自學完請同學對照投影《金南宋西夏形勢圖》,到講臺前說出滅各國順序。再通過動畫視頻重復,讓學生對蒙古滅西夏、滅金、建立元朝、滅南宋的順序性加深理解。角色扮演:三個同學表演忽必烈勸降文天祥的話劇(突破難點)然后小組討論:如何認識評價元統(tǒng)一的進步性,和文天祥抗元的正義性通過討論學會從不同的角度分析史實。小組合作探究---元朝改革的措施:(突破重點)這是本節(jié)課重點,采用知識提綱化和聯(lián)系的方法予以突破。注意和現(xiàn)實生活聯(lián)系(故黃河、棉花圖片展示),注意前后知識的聯(lián)系(唐朝和吐蕃的關系,知道三國時期到達夷洲的情況)。學科交叉,樹立時空觀念(元朝疆域圖和中國政區(qū)圖的對比)。PPT投影自學提綱元朝改革的措施:中央:地方:農業(yè):水利:自學后先組內討論,再確定知識點。以此培養(yǎng)學生團結協(xié)作意識和自主探究能力。對有價值的生成性問題,及時予以肯定和解答。

  4、民族關系的發(fā)展(板書)放映剪輯的動畫片“中華上下五千年---馬可波羅”約3分鐘,通過看動畫片了解元朝對外開放的態(tài)度,師設疑提問:元朝的民族情況是怎樣的?回族是如何形成的?請對照提綱自學本節(jié),PPT投影自學提綱。

  5、知識總結利用PPT展示本課脈絡圖,同時老師進行總結歸納,幫助學生形成系統(tǒng)認知。

  6、隨堂練習為提高課堂氣氛引入謎語搶答:如:忽必烈、都燕京(答一盛世名稱),忽必烈稱帝。(答一節(jié)日)。為了有效利用課堂時間,可針對本課的重難點設計幾道選擇題,用PPT展示給學生,簡單的讓學生以搶答的方式完成,稍難的題個別回答。最后通過該部分中考材料題選講拓展練習的深度。

  謝謝!

歷史說課稿 篇3

  各位評委、各位老師:

  上午好!我說課的內容是九年級上冊第22課《科學和思想的力量》。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法、教具準備、教學過程等幾方面進行說課。

  一、教材分析

  本課以“科學和思想的力量”為主題,以“思想啟蒙的火種”和“科學的革命”兩目為線索,獨自成篇地介紹了世界近代歷史上科學技術和思想領域中取得的突出成就。在“思想啟蒙的火種”一目中敘述了以伏爾泰為代表的法國啟蒙思想家的主張和歷史作用;而在“科學的革命”一目中敘述了英國科學家牛頓的力學三定律、達爾文的生物進化論和出生于德國的科學家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等主要成就。

  二、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本課需要學生了解和掌握的知識是:法國啟蒙思想家以伏爾泰為代表的主張及其影響;英國科學家牛頓和達爾文取得的突出成就,愛因斯坦相對論的偉大貢獻。

  (二)、能力目標

  本課教學要使學生在兩個方面的能力有所提高:一是通過了解伏爾泰等啟蒙思想家的主張在近代社會發(fā)展過程中的重大作用,讓學生感受到意識形態(tài)在社會發(fā)展中的能動性,以培養(yǎng)學生樹立并能正確運用辯證唯物史觀去建設、改造社會的能力;二是引導學生分析認識牛頓、達爾文、愛因斯坦、 居里夫人等科學家取得科技成就的原因,使學生養(yǎng)成善于思考、觀察、動手和勤奮等進行科學研究所必備的初步能力。

  三、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

  通過分析上述思想家和科學家取得成就的過程,使學生樹立不畏權貴、敢于捍衛(wèi)真理和為了科學事業(yè)不計個人得失、甘于奉獻的敬業(yè)精神。

  四、教學重點和難點

  根據(jù)學生思維特征和本課教材的敘述,重點、難點分別是科學的革命和思想啟蒙的火種。

  五、教學方法

  1、歸納法。通過設計“知識回放”這一環(huán)節(jié),引導學生完成本課知識體系的歸納,幫助學生掌握歸納、概括及將知識系統(tǒng)化的學習方法。

  2、設問法。通過層層設問,引導學生理解問題、分析問題、歸納問題、解決問題。

  3、情景再現(xiàn)法。如播放視頻文件《杰出女性居里夫人》,使學生樹立敢于捍衛(wèi)真理和為了科學事業(yè)不計個人得失、甘于奉獻的敬業(yè)精神。

  六、教具準備

  多媒體教學課件(ppt演示文稿、視頻)

  七、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教師復習提問:“在權利方面,人們生來是而且始終是自由平等的。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現(xiàn),所有公民有權參與法律的制訂!边@些內容出自哪個國家的哪個文件?

  學生:法國《人權宣言》

  教師:在早期資產階級革命中,英國、美國也發(fā)表過哪些類似的文件?

  學生:英國有《權利法案》,美國有《獨立宣言》。

  教師過渡:歐美資本主義能夠產生和發(fā)展,除了政治經濟因素之外,還離不開思想文化的進步,F(xiàn)在我們就來學習本節(jié)的第一目內容——思想啟蒙的火種。

  【講授新課】

  一、思想啟蒙的火種

  1、啟蒙思想出現(xiàn)的原因

  請同學們閱讀材料:14世紀,意大利一些城市出現(xiàn)了手工工場,這是資本主義生產的萌芽。隨著資本主義萌芽的出現(xiàn),一股資產階級文化的新潮流在意大利興起,這次資產階級文化運動在歷史上稱為文藝復興。15世紀后半期擴大到歐洲其他國家。18世紀,法國舊制度的弊端日益顯露,社會矛盾激化,出現(xiàn)了一批啟蒙思想家,如伏爾泰、盧梭、孟德斯鳩等。

  教師提問:由上所述,啟蒙思想出現(xiàn)的原因是什么?

  學生回答:略

  教師小結:一是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出現(xiàn)和發(fā)展; 二是法國社會矛盾的激化。

  2、法國著名的啟蒙思想家

  在講述法國啟蒙思想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張時,我首先設計了一個“考眼力”的環(huán)節(jié),由此引出本節(jié)課所要講述的思想家和科學家。

  在講述伏爾泰及其思想主張時,我向學生展示選自《紀念伏爾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說》中的兩段文字以引出這位啟蒙運動的領袖人物。

  隨后我通過問題式教學,讓學生自主探究,以達到讓學生掌握三位啟蒙思想家思想主張的教學目標。

  3、啟蒙運動民(思想)的影響

  在講述啟蒙運動(思想)的影響時,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18世紀,以伏爾泰為代表的法國啟蒙思想家點燃了思想啟蒙的火種,他們的思想主張對社會產生了什么作用呢?在學生討論發(fā)言之后,我向同學們展示伏爾泰、盧梭的思想主張及其作用。在此基礎上,師生共同歸納出啟蒙思想的作用。

  在學生理解、掌握啟蒙思想的作用后,我順勢利用教材中的動腦筋題目“請聯(lián)系中國實際,說說中國近代歷史上的思想解放運動對社會進步有什么作用”進行難點突破。在這一問題上,我先讓學生討論,隨后進行點評和歸納總結。

  A.戊戌變法→ 為資產階級民主思想的傳播打下了基礎,起了思想啟蒙的作用。

  B.辛亥革命→ 使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

  C.新文化運動→ 徹底批判了封建思想,為中國革命進入新民主主義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礎。

  在學習“思想啟蒙的火種”這一目之后,為鞏固基礎知識,引導學生注意前后知識間的聯(lián)系,我特設計了“知識延伸”這一環(huán)節(jié),以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歸納知識的能力。

  二、科學的革命

  1、近代科技革命成功的原因

  在解決這一問題上,我設計了兩個材料,讓學生通過閱讀材料,分析、總結近代科技革命成功的原因,從而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此外,通過對科學家牛頓的勤奮精神和高尚品質的學習,使學生養(yǎng)成正確的學習觀和價值觀。

  2、近代科技革命的突出表現(xiàn)

  這一目是教材的.重點,通過學生探究,課件展示,以師生互動的形式讓學生掌握牛頓、達爾文、愛因斯坦、居里夫人的主要成就。為了讓教學更直觀、形象、生動,在這一目我選取了兩個視頻文件。通過播放關于愛因斯坦的視頻材料,強化學生對其提出相對論這一重要知識點的記憶,同時讓學生認識到愛因斯坦是一個和平主義者,以此教育學生樹立反對戰(zhàn)爭,熱愛和平的意識。通過播放視頻文件《杰出女性居里夫人》,使學生了解居里夫人的主要貢獻,讓學生明白偉人們的成功離不開他們的興趣、勤奮、創(chuàng)新和堅持不懈的實踐探求。更重要的是激發(fā)學生的斗志和培養(yǎng)他們樂于奉獻的敬業(yè)精神。

  3、近代科技成果的作用

  通過指導學生看教材,幫助學生歸納四位科學家的主要貢獻,得出結論:科技推動了歷史的發(fā)展,促進了社會的進步。

  學習完這一課后,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讓學生進行討論:親愛的同學們,我們今天認識了好幾位思想家和科學家,你對誰的印象最深?為什么?我們從他們的身上得到了哪些啟示?通過這個討論,讓同學們各抒已見,以達到活躍課堂氣氛、鞏固基礎知和培養(yǎng)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多重目的。

  最后我設計了知識回放和課堂效益檢測兩個環(huán)節(jié),以強化本課的知識點,提高課堂教學的實用性和有效性。

  請各位評委和老師們提出寶貴的意見和批評,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歷史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地位

  新編教材《中國近代現(xiàn)代史》(上冊)第二章“中國資本主義的產生、發(fā)展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形成”,共有8節(jié),反映了19世紀60年代至20世紀初中國社會的歷史進程,這個階段,是中國近代社會急劇變化的時期。教材主要涉及中國社會的政治格局、經濟結構、階級關系的新變化;中國人民的抗爭;列強對中國侵略的加劇等方面內容。頭緒多,內容豐富。

  《洋務運動》是本章的第二節(jié)。洋務運動在內憂外患的背景下產生,進行了學習西方先進技術的實踐,是中國近代化的開端,對中國社會的軍事、經濟、教育等方面產生了深遠影響。學習本節(jié)教材,有助于理解以后教材中涉及的中國近代新的生產方式的產生,以及早期維新思想的出現(xiàn)、抵御外來侵略等內容。

  二、說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通過學習,要求學生掌握和理解洋務派、頑固派、洋務運動的時間、主要代表、口號、主要內容,洋務運動破產的原因等基本內容。

  2、德育目標:

  通過對洋務運動發(fā)展過程的了解,認識順應世界潮流的必要性;通過理解洋務運動是中國近代化的開端,培養(yǎng)學生的開拓創(chuàng)新意識。

  3、能力目標:

  通過對洋務運動產生的背景的歸納,培養(yǎng)學生概括和分析能力;通過對洋務派和頑固派的對比,培養(yǎng)學生比較事物異同的能力;通過對洋務運動的評價,培養(yǎng)學生運用辨證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原理評價歷史問題的能力。

  三、說教材分析:

  重點:洋務運動的'興起和發(fā)展,主要內容和失敗原因。

  難點:全面、正確地評價洋務運動。

  四、說教具:

  學生學習提綱,自制課件。

  五、說教學方法

  主要采取“導讀—共析—鞏固”的互動式教學方式。教師以設疑、析疑為主;學生以閱讀教材、思考問題和分析問題為主。在生生合作、師生合作的多邊活動中,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和積極性。

  六、說教學過程:

  1、問題導讀:教師依據(jù)教材,設計了幾個問題,要求學生帶著問題閱讀教材和初步理解教材。①洋務運動的主要目的是什么?洋務派與頑固派的主張有什么不同?②歸納洋務運動的主要內容。③洋務運動為什么會破產?如何評價洋務運動?

  2、異同比較:①在閱讀的基礎上,讓學生歸納洋務運動的背景:a、內憂外患,為維護清朝封建統(tǒng)治;b、外國技術逐漸傳入;c、慈 禧太后采取支持的策略;d、總理衙門的推動。②師生共同分析洋務派和頑固派的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a 、不同點:對西方先進生產技術的態(tài)度不一樣;d、相同點:都是為了維護清朝的封建統(tǒng)治。(3)補充說明洋務派的“中學為體,西學為用”。

  3、學生歸納:檢查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筆記,對洋務運動的“分期、口號和主要內容”是否完整歸納出來,并請學生簡要回答:(1)兩個階段:60年代至70年代“自強”;70至90年代“求富”。(2)主要包括創(chuàng)辦軍事工業(yè)、創(chuàng)辦民用工業(yè)、籌劃海防、舉辦新式教育等四個方面。然后教師扼要地點明軍事工業(yè)的性質是封建性的,而民用工業(yè)具有一定的資本主義性質。

  4、深入分析:依據(jù)教材內容的提示,要求學生結合已知知識,對洋務運動破產的四個原因展開分析,重點理解“不徹底變革封建制度就讓國家富強起來,這是洋務運動失敗的根本原因”,進一步認識西方資本主義侵略勢力和中國封建頑固勢力的阻撓和破壞,是推進中國近代化進程的障礙。

  5、客觀評價:洋務運動最終是破產了,但它對中國近代社會所產生的影響是多方面的。引導學生客觀地、辯征地對洋務運動加以評價,這是十分必要的。教師重在提示:要從積極作用和消極作用兩方面去分析;切入點是洋務運動的目的、實踐及其影響。

  七、練習鞏固:

  i. 小結:目的——主要內容——結果

  ii. 布置作業(yè):P39問答題第二題、P40閱讀與思考

歷史說課稿 篇5

  一、教材分析

  本課是第三單元“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的第一課。本課所講述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次偉大轉折。從此以后,我黨把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與中國的實際相結合,對內改革,對外開放,走上了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正確道路。本單元的其他課節(jié)所講述的是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我國在科教文體事業(yè)、民主法制建設、對外交往等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所以本課在這一單元中起了開章總領的作用。本課共有三個子目。第一子目介紹十一屆三中全會,第二子目和第三子目分別介紹了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我國農村改革和對外開放的情況。第一子目“十一屆三中全會”的意義是通過后兩個子目“在希望的田野上”和“對外開放的窗口”來體現(xiàn)的,而后兩個子目又是第一個子目“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內容的具體體現(xiàn)。因此三個子目之間有著密不可分的聯(lián)系。

  二、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掌握十一屆三中全會的主要內容和和意義,了解十一屆三中全會是我國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史上的偉大轉折;知道家庭聯(lián)產承包責任制的主要內容;以深圳經濟特區(qū)為例,認識歸納經濟特區(qū)建立的歷史作用。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展示圖片、視頻資料,感受改革開放帶來的巨大成就;

  2、結合《沿海地區(qū)對外開放示意圖》,了解我國對外開放的格局,學習讀圖、識圖的方法。

 。ㄈ┣楦小B(tài)度和價值觀:

  1、認識十一屆三中全會是我黨歷史上的一次偉大轉折,感受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主義建設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2、認識改革開放是我國的強國之路。

  三、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十一屆三中全會的主要內容和歷史意義;家庭聯(lián)產承包責任制和設立經濟特區(qū)等改革開放重大舉措的作用。

  教學難點:如何理解十一屆三中全會是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史上的偉大轉折。

  四、學情分析

  本課所涉及的家庭聯(lián)產承包責任制、經濟特區(qū)、開發(fā)區(qū)、開放區(qū)等都是比較抽象的理論性較強的概念,學生理解起來比較困難。

  八年級的學生具備一定的整理以及加工信息的能力,教師可以通過引導學生欣賞改革

  開放后家鄉(xiāng)巨變、中國經濟建設所取得的成績等圖片,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以實現(xiàn)本課的學習目標。

  五、教法和學法

  教學方法:采用課堂互動、情境設置、小組討論、自主探究、啟發(fā)式教學法等。 學法指導:讓學生學會閱讀歸納、看圖、討論分析,結合事實談內心的感受。

  六、教學工具: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

  七、教學流程:

  導入新課:欣賞圖片,感受家鄉(xiāng)的變化,導入課題。

  一、改革開放的春雷

  1、讓學生看書歸納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的時間、地點、主要內容及歷史意義,

  2、通過活動“情景劇場”,達到鞏固知識的目的。

  3、學生討論:為什么說十一屆三中全會是一個偉大的歷史轉折?教師從“轉折”二字重點指導,突破教學難點。

  二、在希望的'田野上

  1、播放音樂《在希望的田野上》,讓學生感受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農民的喜悅之情,憧憬美好未來,教師提出問題。

  2、讓學生帶著問題閱讀課文內容,掌握家庭聯(lián)產承包責任制的形式、內容及作用。 學生思考討論:家聯(lián)產承包責任制下,農民的責、權、利分別是什么?通過討論,懂得這種體制提高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從而解放了農村的生產力。

  3、教師指出中國農村改革最早開始于安徽鳳陽小崗村,讓學生看表格,思考討論“表格中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說明了什么?”從而認識到在農村實行家庭聯(lián)產承包責任制是完全正確的。

  三、對外開放的窗口

  1、讓學生閱讀教材,了解我國對外開放格局形成的過程。

  教師出示地圖,讓學生找出經濟特區(qū)、沿海經濟開放區(qū)的位置。

  接下來欣賞圖片“深圳改革開放前后的面貌”,感受對外開放的巨大成就。

  2、學生討論:經濟特區(qū)在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中的作用。

  3小結全文。

  板書設計:

  農村:家庭聯(lián)產承包責任制

  十一屆三中全會——改革開放 城市:對外開放

歷史說課稿 篇6

  夏商西周的興亡

  夏的都城在陽城,統(tǒng)治中心地區(qū),在今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一帶。

  夏朝的國家機構,是奴隸主階級壓迫平民和奴隸的工具

  朝代暴君亡國之君

  夏朝夏桀夏桀

  商朝紂紂

  西周周厲王周幽王

  西周為什么要實行分封制?分封制的內容是什么?起了什么作用(見《課課練》126頁)

  商朝曾幾次遷都,直到商王盤庚遷都到殷,統(tǒng)治才穩(wěn)定下來。后來又稱商朝為殷朝。

  約公元前1600年,湯戰(zhàn)勝桀,夏滅商建。公元前1046年,商周在牧野大戰(zhàn)。商滅,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鎬,又稱鎬京,歷史上叫西周。

  以上對夏商西周的興亡歷史知識點的總結學習,同學們都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上面的知識講解能很好的幫助同學們的學習,同學們努力學習哦。

  華夏之祖

  炎黃部落聯(lián)盟—→華夏族—→漢族——→中華民族

  黃帝——→人文初祖

  1、我國原始社會結束在禹時期2、我國奴隸社會開始于公元前21世紀

  3、部落聯(lián)盟民主推選首領的制度叫“禪讓”制。首先實施該制度的是堯推選舜為繼承人,結束該制度的是禹。夏朝的.建立,標志著奴隸制度開始了。

  以上對華夏之祖知識點的內容總結學習,同學們都能很好的掌握了吧,相信同學們一定能在考試中取得很好的成績,加油吧。

歷史說課稿 篇7

  說課內容:《中國歷史》第二冊第一單元第3課開元盛世

  一、說教材

  1、教材地位

  本課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七年級下冊第3課的教學內容。 隋唐時期是我國封建社會發(fā)展的鼎盛階段,唐玄宗開元年間的空前繁盛更是我國封建社會發(fā)展的頂峰,在隋唐史乃至中國古代史教學中處于重要地位,是增強學生民族自豪感,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好教材。為使學生對“開元盛世”形成的原因和盛世全貌有一個相對全面的認識,在隋唐史教學中,我進行了一些調整:《開元盛世》一課主要內容包括“開元之治”,盛世經濟的繁榮,上承“貞觀之治”,下啟盛唐民族、對外交往和科技文化。

  2、教學目標:

  1、基礎知識: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了解唐朝開元時期政治、經濟的發(fā)展情況,包括“開元之治”、農業(yè)的新發(fā)展、手工業(yè)技術的提高以及商業(yè)的繁榮等主要史實。

  2、能力與方法:通過課前讓學生分組搜集資料, 進行信息加工,培養(yǎng)學生動手實踐,合作探究的能力;利用多媒體課件進行圖片、史料展示輔助教學,培養(yǎng)學生觀察、想象、對比能力。

  3、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認識到唐玄宗前期唐朝進入全盛時期,經濟生產水平超過了以往任何一個朝代,而且居于當時世界先進地位,從而激發(fā)學生的民族自豪感;通過對這一時期精美的絲織品和陶瓷工藝的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鑒賞能力和審美情趣。

  3.本課重點及處理: “盛世經濟的繁榮”是本課教學的重點,盛世最重要的反映在經濟繁榮方面,盛唐經濟的發(fā)展主要反映在農業(yè)和手工業(yè)的發(fā)展上。利用課本導讀框中杜甫詩《憶惜》,讓學生朗讀后,依據(jù)詩句內容分析開元盛世的社會情景,利用課本內容指導學生閱讀教材內容,從農業(yè)、手工業(yè)和商業(yè)三個方面歸納盛唐經濟繁榮的具體表現(xiàn),并利用圖片資料直觀感受。

  4.本課難點及突破:對曲轅犁、筒車的結構、原理和先進性的理解:曲轅犁、筒車是唐朝先進的農具,但是它們的結構原理和先進性,學生不易理解,難以形成準確的概念。而且,現(xiàn)在的學生對于農具的了解又極少,因此農業(yè)工具的改進是本課教學的一個難點。根據(jù)學生對直觀形象事物容易接受的特點,我分別展示出:曲轅犁和直轅犁對比簡圖、筒車與翻車示意圖,讓學生通過觀察比較,分析這兩種農具的先進性,從而突破難點。

  二、說學生:

  我所講的這節(jié)課面對的是初一學生,他們好奇心強,思維活躍,喜歡動手去做,動口去表達對事物的認識,但仍處于感性認識階段。而我所講的內容偏重經濟方面,理性強,學生理解難度大。為此在教學中,我利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為學生創(chuàng)設直觀的思維情境,鼓勵啟發(fā)學生動腦、動手、動口,從而完成知識的“認知—理解—內化”。

  三、說教法

  結合實際情況,本課教學我準備采用講述法,提問法、導讀法、多媒體等多種教學手段。在聽覺和視覺兩方面同時帶動學生聽課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并通過啟發(fā)式教學,使學生積極思考,達到傳授知識、思想教育和培養(yǎng)能力的教學目的。

  四、說學法

  學生學習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針對本課特點,我認為應當采用閱讀法,歸納法、比較法等多種學習方法。一方面要教給學生認真觀察,積極思考的方法和培養(yǎng)學生概括主要內容的能力;一方面要教給學生分析問題的方法,同時培養(yǎng)學生獨立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發(fā)展學生的思維和能力。在教學中,實現(xiàn)教法和學法的有機結合和高度統(tǒng)一。

  五、據(jù)以上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圍繞開元年間政治、經濟兩個中心,設計若干問題進行如下教學設計:

  教學過程:

  (復習)提問:同學們,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第二課《貞觀之治》的有關內容,你對上一節(jié)內容中哪一個歷史人物最感興趣,為什么?這樣可通過復習上一節(jié)內容,引發(fā)學生興趣,既可以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又可以使學生很快進入課堂角色,與老師產生共鳴,一起進入學習本課內容的氛圍中。

 。▽耄┯枚鸥υ姟稇浳簟穭(chuàng)設情境,學生通過想象對開元時期的特點有所了解,引導學生帶著兩個問題:“開元盛世”是怎樣取得的?社會繁盛到何等景象?導入新課

  一、開元之治

  1、指導學生閱讀教材相關內容,設問:唐玄宗統(tǒng)治前期開元盛世的局面是如何形成的?學生討論時教師指導學生怎樣歸納問題,注意條例清楚,語言精練。并穿插:唐玄宗走馬任姚崇、考核縣令、捕蝗圖,說明唐玄宗勵精圖治。

  2、玄宗與太宗統(tǒng)治時期有哪些相同地方?列表對比,前后聯(lián)系,培養(yǎng)學生分析比較概括能力,其中補充擴展,增加生動性。通過比較,概括玄宗改革政策影響:開元之治。

  二、盛世經濟的繁榮

  “盛世經濟的繁榮”是本課教學的重點,盛世最重要的反映在經濟繁榮方面,盛唐經濟的發(fā)展,主要反映在農業(yè)和手工業(yè)的發(fā)展上。

  1、利用課本導讀框中杜甫詩《憶惜》,讓學生朗讀后,依據(jù)詩句內容分析開元盛世的社會情景,讓學生處理史料,培養(yǎng)學生分析史料,處理史料信息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歷史信息加工能力。

  2、指導學生閱讀教材相關內容指導學生閱讀教材相關內容,結合課本談談唐朝經濟盛世景象的表現(xiàn)?學生討論時教師依然指導學生怎樣歸納問題,注意條例清楚,語言精練。培養(yǎng)學生歸納問題的能力和習慣。

  3、 曲轅犁、筒車是唐朝先進的農具,但是它們的結構原理和先進性,學生不易理解,難以形成準確的概念。而且,現(xiàn)在的學生對于農具的了解又極少,因此農業(yè)工具的改進是本課教學的一個難點。根據(jù)學生對直觀形象事物容易接受的特點,我分別展示出:曲轅犁與直轅犁對比簡圖、筒車與翻車示意圖,讓學生通過觀察比較,分析這兩種農具的先進性,從而突破難點。

  4、在手工業(yè)方面,通過展示越窯青瓷與邢窯白瓷,再提供一些唐三彩的圖片和資料,讓學生通過觀察,感受一下唐代陶瓷業(yè)的成就;這樣既加強了教學的直觀性,又引起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5、商業(yè)的繁榮:主要通過對長安城的繁盛來體現(xiàn),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出示長安城平面示意圖,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概括長安城的布局特點。想象體會長安城的繁盛,它既是當時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國際性的大都市。

  小結:通過以上政治、經濟情況歸納,自然而然地推出:唐朝進入全盛時期,即 “開元盛世”。

  三、指導學生討論如何評價唐玄宗

  通過前面的學習,對唐玄宗的前期有了認識,指導學生閱讀教材最后一段內容,通過對唐玄宗前后期的對比對唐玄宗進行評價。學生討論后先請一位學生大膽地說,其他同學補充,培養(yǎng)學生客觀地評價歷史人物的能力和學生合作解決問題能力。

  課堂小結:

  應掌握一、二、三、四,即:

  一個歷史人物——唐玄宗

  二個歷史概念——“開元之治”、“開元盛世”

  三個方面成就——農業(yè)“三新”:新工具、新品種、新技術

  手工業(yè)“二行”:絲織、陶瓷

  商業(yè)“一市”:長安

  四個世界之最——①生產工具曲轅犁和筒車

 、谔掌餍缕诽迫

 、圩畲笞罘比A都城長安

  ④世界第一部茶葉專著《茶經》

  這樣就將本課的知識更加清晰明了,便于學生記憶。

  習題練習:(媒體展示)習題的設計在重視兩基的基礎上,有一定的梯度,既照顧了一般學生,有兼顧到好學生的培養(yǎng)和發(fā)展。

  板字設計:

  開元之治 改革措施

  影響——開元之治

  開 修建水利工程

  元 農業(yè) 方面 農耕技術提高、蔬菜品種增加

  盛 農業(yè)工具的改進與創(chuàng)新::轅犁、筒車

  世 盛世經濟的繁榮 手工業(yè)方面 絲織業(yè)

  陶瓷業(yè)

  商 業(yè):

  評價唐玄宗

  板書設計為知識樹框架,這樣使學生有參差,有結構的掌握本課知識框架,使知識體系更加系統(tǒng)。

歷史說課稿 篇8

  一、說教材

  《商鞅變法》是高二歷史選修1第二單元的內容,主要介紹了春秋戰(zhàn)國時期各國的改革,重點是商鞅變法。商鞅變法是戰(zhàn)國時期一次重要的政治和社會變革,歷史的一大進步,也是歷史發(fā)展的必然趨勢,為日后秦朝統(tǒng)一中國奠定了基礎,體現(xiàn)了知識的延續(xù)性,起著承上啟下的歷史作用。

  二、說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點、難點

  1、知識目標:引導學生理解商鞅變法的必然性和積極意義,知道商鞅變法的措施。

  2、能力目標: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想像力和知識遷移能力,學會全面思考問題,培養(yǎng)和提高分析能力,學習分析事物因果關系的一般方法。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通過學習體會商鞅變法的過程和意義,對學生進行從小立志、追求理想、勇于改革、進取創(chuàng)新等良好品格的教育。同時培養(yǎng)學生實事求是認識歷史人物和歷史問題的能力。

  (2)認識改革對歷史的推動作用,正確對待歷史上和現(xiàn)實生活中的改革。從商鞅為改革而死的人生經歷,感悟人生的價值和意義。

  4、過程與方法:通過課前準備,培養(yǎng)學生查閱資料、收集信息的能力。通

  過情景再現(xiàn)和史料分析,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參與意識。

  5、重點:商鞅變法的內容;商鞅變法使秦國富兵強。

  6、難點:商鞅變法特點;一分為二地看待商鞅變法的得失

  三、說學生

  本課教學對象是高二年級選修歷史的學生,經過高一一年的學習,已經掌握了較系統(tǒng)的歷史知識,對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現(xiàn)象有一定的分析綜合概括能力,因此在選修課的教學中注重引導學生探究問題、解決問題。

  四、說教法

  針對本課的特點,依據(jù)“啟發(fā)式”教學法,對學生進行導學,并采取講授,討論,學生課堂表演等教學方法,充分運用教材插圖以及多媒體設計課件,圓滿完成教學任務。

  五、說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2分鐘)

  播放《走進新時代》這首歌。同時課件上顯示這首歌的部分歌詞,“繼往開來的領路人帶領我們走進新時代,高舉旗幟開創(chuàng)未來……”(目的是營造課堂氣氛,以便成功導入“改革”的教學內容)

 。ǘ┲v授新課(35分鐘)

  一、商鞅其人(生平簡介)(5分鐘)

  1、展示“商鞅像”。請學生結合教材P22的內容及收集的相關資料介紹商鞅的生平,教師作適當?shù)难a充。

  2、引導學生閱讀P23【學思之窗】的內容,談談秦孝公為什么對帝王之道不感興趣,反而對稱霸之道感興趣?讓學生結合問題,進行自主探究學習。最后教師歸納總結。

  3、補充商鞅徙木立信,取信于民的歷史小故事(提倡誠信的重要)

  二、商鞅變法的內容(15分鐘)

  1、引導學生閱讀P23—24教材內容,尋找落實知識點

  2、老師逐一講解;

 。1)關于“以農求富的經濟改革”,利用多媒體展示相關史料,結合教材,設置問題:為什么說“為田開阡陌封疆”破壞了奴隸制的生產關系?“重農抑商“的思想在當時有什么積極意義?結合現(xiàn)實,談談你對這一思想的認識,讓學生討論,教師適當啟發(fā)引導,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最后利用教材插圖《獎勵耕織》《商鞅銅方升》加深對商鞅變法相關歷史的`理解和認識。

  (2)關于“獎勵軍功、加強集權”,引導學生結合教材及收集的資料,組織學生分成奴隸主貴族守舊派和新興地主階級改革派,展開宮廷辯論,加深對變法內容和評價的認識。

  3、學生發(fā)言商鞅變法中哪一條最重要,為什么(這是見仁見智,沒標準答案的,目的是啟發(fā)學生進行發(fā)散思維并且能加深學生對變法內容的印象)(2分鐘)

  三、對商鞅變法的評價(10分鐘)

  1、商鞅變法的作用

  引導學生結合商鞅變法的具體內容,從政治、經濟、軍事幾方面討論商鞅變法的歷史作用,最后請學生閱讀教材P27【資料回放】、插圖和P28歷史縱橫概括總結商鞅變法對秦國乃至中國歷史發(fā)展進程的影響。

  2、變法的歷史局限

  引導學生閱讀P28教材內容和【學思之窗】,思考:商鞅變法有何歷史局限性?怎樣看待這些歷史局限性?這些歷史局限性與改革的指導思想(法家思想)有什么關系,與階級屬性有沒有關聯(lián),從而對商鞅變法形成完整的、科學的認識。

  3、商鞅變法的特點

  引導學生結合商鞅變法的內容、作用分析商鞅變法的特點。

  四、商鞅之死(對改革的感悟)(5分鐘)

  1、教師設計讓學生分組討論問題:守舊勢力為什么強烈抵制和抗拒商鞅變法?他們是如何抵制和破壞變法的?導致商鞅之死的直接原因是什么?為什么說“商鞅雖死,而秦卒行其法?

  2、組織學生討論商鞅之死是否意味著變法的失敗(一場變法的成功與失敗的標準,不在于實施變法人的生與死,而在于變法的目的是否達到)(4分鐘)

  3、啟發(fā)學生,我們應當學習商鞅的什么精神?培養(yǎng)學生勇于變革、與時俱進的意識、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

  (三)課堂小結(5分鐘)

  展示自制表格引導學生完成,加深對本課內容的理解認識

  領域措施作用局限

  經濟

  政治

  軍事

  思想文化

  社會習俗

  教師講解說明:商鞅變法是一次較為徹底的地主階級的改革運動,在政治、經濟、軍事和思想習俗等領域進行了全面改革,促進了秦國經濟的繁榮,壯大了國力,為秦國富國強兵和后來統(tǒng)一中國奠定了基礎。但也不可避免地帶有一定局限性。我們應一分為二地來評價商鞅變法。同時商鞅變法也是時代發(fā)展的要求,只有不斷的變革,才能促進社會的進步。從商鞅身上,我們看到了改革家的崇高精神境界和大無畏的獻身精神。任何一場改革都不是一帆風順的!我們今天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所以同學們應該好好學習,珍惜現(xiàn)在美好的生活!

  (四)鞏固練習(3分鐘)

  針對學生的實際和教材的特點,設計一套練習題,利用多媒體展示完成。

  (五)布置作業(yè)

  完成教材的本課測評題

  六、說板書設計

  將本課要點設計成知識框架,直觀明了。

【歷史說課稿】相關文章:

初一歷史說課稿02-25

歷史說課稿(精選13篇)09-27

開元盛世歷史說課稿11-05

初一歷史說課稿12-02

初中歷史說課稿01-05

歷史說課稿(精選10篇)10-17

歷史說課稿(精選10篇)05-11

歷史說課稿匯總8篇01-16

實用的歷史說課稿四篇01-19

歷史說課稿(通用14篇)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