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說課稿(精選10篇)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通常會被要求編寫說課稿,說課稿可以幫助我們提高教學效果。說課稿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歷史說課稿,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歷史說課稿 1
一、新課改激活了課堂,激發(fā)了學生對歷史學習的興趣
孔子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币郧疤岬綒v史人們自然會想到是背的科目,上課老師照本宣科,課下學生死記硬背。很多學生都認為學歷史是個負擔,往往視歷史課為可有可無的“副科”,學習積極性不高。在新課改下,我們提倡歷史教學形式的多樣化,組織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用活動來激活課堂例如:開展課堂討論,組織辯論,講故事,進行社會調查,編演歷史劇等。歷史課不再變得枯燥,而是豐富多彩起來,F(xiàn)在學生不是討厭歷史而是喜歡上了歷史,有了興趣就有了學好歷史的保證。
二、新課改使學生的學習方式發(fā)生了改變
課改下的課堂教學更加注重體現(xiàn)合作與探究。合作探究是我們課改的另外一個重要標志,F(xiàn)在我們初中大部分已經實現(xiàn)了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圍桌而坐,教師走下了講臺,來到了學生中間,這種形式有利于師生間、生生間的交流、討論,也有利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暢所欲言。使學生在合作交流的過程中,充分享受到探究的樂趣,培養(yǎng)了合作意識。
三、新課改使師生關系更加和諧
在課堂上教師盡量鼓勵學生敢想、敢說、獨立思考,勇于發(fā)表不同意見。老師變成了傾聽者、交流者,師生關系更加融洽。
四、教師之間的合作意識增強
一堂好課應該是集體智慧的結晶。中國有句古話“眾人拾柴火焰高”,抓好集體備課則是搞好課堂教學改革的前提。特別是我們的.課改實現(xiàn)了從“教案”到“導學案”的變化,在課堂上師生共用“導學案”實施教學,設計出一份怎樣的導學案就顯的尤為重要。在集體備課活動中,同年級中執(zhí)教相同科目的老師集中到一起,針對每課時共同討論,教師之間的合作意識增強。
歷史說課稿 2
一、說教材
《商鞅變法》是高二歷史選修1第二單元的內容,主要介紹了春秋戰(zhàn)國時期各國的改革,重點是商鞅變法。商鞅變法是戰(zhàn)國時期一次重要的政治和社會變革,歷史的一大進步,也是歷史發(fā)展的必然趨勢,為日后秦朝統(tǒng)一中國奠定了基礎,體現(xiàn)了知識的延續(xù)性,起著承上啟下的歷史作用。
二、說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點、難點
1、知識目標:引導學生理解商鞅變法的必然性和積極意義,知道商鞅變法的措施。
2、能力目標: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想像力和知識遷移能力,學會全面思考問題,培養(yǎng)和提高分析能力,學習分析事物因果關系的一般方法。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通過學習體會商鞅變法的過程和意義,對學生進行從小立志、追求理想、勇于改革、進取創(chuàng)新等良好品格的教育。同時培養(yǎng)學生實事求是認識歷史人物和歷史問題的能力。
。2)認識改革對歷史的推動作用,正確對待歷史上和現(xiàn)實生活中的改革。從商鞅為改革而死的人生經歷,感悟人生的價值和意義。
4、過程與方法:通過課前準備,培養(yǎng)學生查閱資料、收集信息的能力。通
過情景再現(xiàn)和史料分析,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參與意識。
5、重點:商鞅變法的內容;商鞅變法使秦國富兵強。
6、難點:商鞅變法特點;一分為二地看待商鞅變法的得失
三、說學生
本課教學對象是高二年級選修歷史的學生,經過高一一年的學習,已經掌握了較系統(tǒng)的歷史知識,對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現(xiàn)象有一定的分析綜合概括能力,因此在選修課的教學中注重引導學生探究問題、解決問題。
四、說教法
針對本課的特點,依據“啟發(fā)式”教學法,對學生進行導學,并采取講授,討論,學生課堂表演等教學方法,充分運用教材插圖以及多媒體設計課件,圓滿完成教學任務。
五、說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2分鐘)
播放《走進新時代》這首歌。同時課件上顯示這首歌的部分歌詞,“繼往開來的領路人帶領我們走進新時代,高舉旗幟開創(chuàng)未來……”(目的是營造課堂氣氛,以便成功導入“改革”的教學內容)
(二)講授新課(35分鐘)
一、商鞅其人(生平簡介)(5分鐘)
1、展示“商鞅像”。請學生結合教材P22的內容及收集的相關資料介紹商鞅的.生平,教師作適當?shù)难a充。
2、引導學生閱讀P23【學思之窗】的內容,談談秦孝公為什么對帝王之道不感興趣,反而對稱霸之道感興趣?讓學生結合問題,進行自主探究學習。最后教師歸納總結。
3、補充商鞅徙木立信,取信于民的歷史小故事(提倡誠信的重要)
二、商鞅變法的內容(15分鐘)
1、引導學生閱讀P23—24教材內容,尋找落實知識點
2、老師逐一講解;
(1)關于“以農求富的經濟改革”,利用多媒體展示相關史料,結合教材,設置問題:為什么說“為田開阡陌封疆”破壞了奴隸制的生產關系?“重農抑商“的思想在當時有什么積極意義?結合現(xiàn)實,談談你對這一思想的認識,讓學生討論,教師適當啟發(fā)引導,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最后利用教材插圖《獎勵耕織》《商鞅銅方升》加深對商鞅變法相關歷史的理解和認識。
(2)關于“獎勵軍功、加強集權”,引導學生結合教材及收集的資料,組織學生分成奴隸主貴族守舊派和新興地主階級改革派,展開宮廷辯論,加深對變法內容和評價的認識。
3、學生發(fā)言商鞅變法中哪一條最重要,為什么(這是見仁見智,沒標準答案的,目的是啟發(fā)學生進行發(fā)散思維并且能加深學生對變法內容的印象)(2分鐘)
三、對商鞅變法的評價(10分鐘)
1、商鞅變法的作用
引導學生結合商鞅變法的具體內容,從政治、經濟、軍事幾方面討論商鞅變法的歷史作用,最后請學生閱讀教材P27【資料回放】、插圖和P28歷史縱橫概括總結商鞅變法對秦國乃至中國歷史發(fā)展進程的影響。
2、變法的歷史局限
引導學生閱讀P28教材內容和【學思之窗】,思考:商鞅變法有何歷史局限性?怎樣看待這些歷史局限性?這些歷史局限性與改革的指導思想(法家思想)有什么關系,與階級屬性有沒有關聯(lián),從而對商鞅變法形成完整的、科學的認識。
3、商鞅變法的特點
引導學生結合商鞅變法的內容、作用分析商鞅變法的特點。
四、商鞅之死(對改革的感悟)(5分鐘)
1、教師設計讓學生分組討論問題:守舊勢力為什么強烈抵制和抗拒商鞅變法?他們是如何抵制和破壞變法的?導致商鞅之死的直接原因是什么?為什么說“商鞅雖死,而秦卒行其法?
2、組織學生討論商鞅之死是否意味著變法的失。ㄒ粓鲎兎ǖ某晒εc失敗的標準,不在于實施變法人的生與死,而在于變法的目的是否達到)(4分鐘)
3、啟發(fā)學生,我們應當學習商鞅的什么精神?培養(yǎng)學生勇于變革、與時俱進的意識、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
。ㄈ┱n堂小結(5分鐘)
展示自制表格引導學生完成,加深對本課內容的理解認識
領域措施作用局限
經濟
政治
軍事
思想文化
社會習俗
教師講解說明:商鞅變法是一次較為徹底的地主階級的改革運動,在政治、經濟、軍事和思想習俗等領域進行了全面改革,促進了秦國經濟的繁榮,壯大了國力,為秦國富國強兵和后來統(tǒng)一中國奠定了基礎。但也不可避免地帶有一定局限性。我們應一分為二地來評價商鞅變法。同時商鞅變法也是時代發(fā)展的要求,只有不斷的變革,才能促進社會的進步。從商鞅身上,我們看到了改革家的崇高精神境界和大無畏的獻身精神。任何一場改革都不是一帆風順的!我們今天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所以同學們應該好好學習,珍惜現(xiàn)在美好的生活!
。ㄋ模╈柟叹毩暎3分鐘)
針對學生的實際和教材的特點,設計一套練習題,利用多媒體展示完成。
。ㄎ澹┎贾米鳂I(yè)
完成教材的本課測評題
六、說板書設計
將本課要點設計成知識框架,直觀明了。
歷史說課稿 3
“五四愛國運動”是高一歷史第18課的內容,F(xiàn)就教材分析、教法、學法、教學過程幾個部分加以說明。
第一部分:說教材
一、說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由于高一學生的認知水平有限,對于五四愛國運動的背景內容比較生疏,掌握起來有一定難度,故先講解學生熟悉的過程,在通過過程來分析背景和意義?紤]到五四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同時本節(jié)課包含著豐富的`愛國主義教育的內容,所以重點放在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這將形成本課的一個特色。
二、說教學目標
1、基礎知識目標:
巴黎和會拒絕中國人民的正義要求;五四運動的爆發(fā);工人階級登上歷史舞臺;五四運動的歷史意義;李大釗宣傳馬克思主義的論著
2、思想教育目標:
1、五四運動是一次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運動。中國無產階級登上歷史舞臺,表現(xiàn)了偉大的力量,五四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
2、五四精神的核心是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青年學生應繼承和發(fā)揚五四精神,為中華民族的振興而奮斗。
3、能力教育目標
a)引導學生對比五四運動前后中國革命的相同點和不同點,提高學生的分析、比較問題的能力。
b)通過五四運動和以前革命(特別是辛亥革命)的比較,引導學生分析五四運動的偉大歷史意義,培養(yǎng)學生比較分析問題的能力。
4、說教學重、難點
五四運動爆發(fā)的背景和歷史意義
為什么五四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
5、說教學媒體:
電腦及教學軟件
第二部分:說教法
根據教學大綱要求,本課教學采用了講述發(fā)、提問法、圖示法、多媒體交互演示法等多種教學手段。在聽覺和視覺兩方面同時帶動學生聽課積極性和主動性。并通過啟發(fā)式教學,使學生積極思考,達到傳授知識、思想教育和培養(yǎng)能力的教學目的。
歷史說課稿 4
一、教材分析:
《美國內戰(zhàn)》一課在繼《美國獨立戰(zhàn)爭》之后,介紹了獨立后的美國領土的擴張,南北兩種經濟制度的矛盾及其激化,內戰(zhàn)爆發(fā)概況及其結果。其中領土擴張和內戰(zhàn)是重點,兩種經濟制度的矛盾問題是難點;诋斀駳v史課程改革的要求,我考慮采用以下教學程序及方式處理本課教材。
二、教學流程:
1、導入回憶
通過屏幕展示有關《美國獨立戰(zhàn)爭》的圖片,讓學生觀察,提出問題,在提問回憶的基礎上,老師再繼續(xù)追問,設置探究的問題情景,導入新課,這樣通過舊的知識提出新的問題,既能讓學生接受又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
2、探究
①讀、探、議
讓學生快速閱讀課文并思考導入時提出的探究問題,即:獨立后的美國在發(fā)展資本主義的道路中還存在著什么內部障礙?然后小組討論,再讓學生發(fā)言,交流討論結果。通過該環(huán)節(jié),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理解,分析歸納,獲取處理歷史信息的能力。通過讀全文,找障礙,這對基礎較差的學生可能有一定的`難度,因為書上沒有明確的指出障礙是什么?這是要靠通過讀全文,分析全文內容后才能得出結論的,這時安排小組討論,既可以打破讀書時沉悶的課堂氣氛,更能加強學生的合件能力,如果學生的回答不是很好,老師可適當引導,幫助學生分析出獨立的美國還存在著領土狹小,南北矛盾等障礙,培養(yǎng)學生從整體上去把握教材的能力。
歷史說課稿 5
夏商西周的興亡
夏的都城在陽城,統(tǒng)治中心地區(qū),在今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一帶。
夏朝的國家機構,是奴隸主階級壓迫平民和奴隸的工具
朝代暴君亡國之君
夏朝夏桀夏桀
商朝紂紂
西周周厲王周幽王
西周為什么要實行分封制?分封制的內容是什么?起了什么作用(見《課課練》126頁)
商朝曾幾次遷都,直到商王盤庚遷都到殷,統(tǒng)治才穩(wěn)定下來。后來又稱商朝為殷朝。
約公元前1600年,湯戰(zhàn)勝桀,夏滅商建。公元前1046年,商周在牧野大戰(zhàn)。商滅,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鎬,又稱鎬京,歷史上叫西周。
以上對夏商西周的興亡歷史知識點的總結學習,同學們都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上面的知識講解能很好的幫助同學們的學習,同學們努力學習哦。
華夏之祖
炎黃部落聯(lián)盟—→華夏族—→漢族——→中華民族
黃帝——→人文初祖
1、我國原始社會結束在禹時期
2、我國奴隸社會開始于公元前21世紀
3、部落聯(lián)盟民主推選首領的制度叫“禪讓”制。首先實施該制度的'是堯推選舜為繼承人,結束該制度的是禹。夏朝的建立,標志著奴隸制度開始了。
以上對華夏之祖知識點的內容總結學習,同學們都能很好的掌握了吧,相信同學們一定能在考試中取得很好的成績,加油吧。
歷史說課稿 6
一、情境導入
課前播放圖片,講述:英國是怎樣蘊含了超凡的能量改變了自己又影響了世界呢?導入課題。
二、新知探究
第一環(huán)節(jié)革命的起因
“新航路的開辟”
探究:這幅圖片反映了什么事件?新航路的開辟對歐洲產生了什么影響?“新航路的開辟對英國有哪些重大影響呢?”
多媒體展示“英國資產階級給國王的抗議書”。
思考:材料反映了什么問題?意識到:封建專制統(tǒng)治,既損害了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的利益,也損害了勞動人民的.利益,雙方矛盾的激化程度。
通過以上分析,總結原因。
第二環(huán)節(jié) 革命的過程
讓學生自主看書,了解大體經過;
借助歷史插圖和史料,對重要大事進行動態(tài)展示,強化重點。
1、閱讀“第二目查理一世命喪斷頭臺”,歸納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初期經過。
2、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導火線是什么呢?為什么蘇格蘭人民起義成為戰(zhàn)爭的導火線?
3、時勢造英雄。是誰呢?出示圖片。誰能介紹一下?
4、思考討論: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為什么能取得戰(zhàn)爭的最后勝利?其中哪個原因是主要的?為什么?
5、英國內戰(zhàn)中取得的初步成果是什么?。
合作探究
1、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具有怎樣的特點呢?(長期性和曲折性)這也說明任何事物的發(fā)展并非都是一帆風順的,而是要經過長期復雜的發(fā)展過程。
2、請同學們動腦筋,思考兩人對1688年政變的不同觀點,分析討論一下誰正確。
教師簡單評價,鼓勵學生形成好的思考學習習慣。
3、出示史學界對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評價
(三)《權利法案》頒布
1、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經過長期艱巨的斗爭終于推翻了專制統(tǒng)治,怎么確立新的統(tǒng)治秩序呢?用多媒體展示《權利法案》的摘選內容。
提問:“通過內容可以看出,誰的權利受到約束,誰的權利得到保障? 它限制了國王的哪些權力?保證了議會所擁有的哪些權力?”
2、講述:這樣,英國就建立起君主立憲政體。那什么是君主立憲制呢?結合自由閱讀卡,請一名學生簡明扼要的介紹一下。
三、拓展延伸
誰能說說在今天,英國的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是誰?除英國外,世界上還有不少國家不同程度地實行君主立憲制,你能舉例說明嗎?(日本、西班牙、丹麥、荷蘭、瑞典等國)可見歷史并沒遠去,而是就在我們身邊。 我們要繼續(xù)關注這些國家的發(fā)展。
歷史說課稿 7
一、打開文本——說教材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新人教版部編七年級歷史下冊第21課《清朝前期的文學藝術》。本科要學習的主要內容包括《紅樓夢》、昆曲與京劇藝術。兩個字目呈并列關系,集中反映了清朝前期文化的繁榮。
二、貼近生活—說學情
再來看我們七年級的學生,學生的情況是只從語文課堂中知道《紅樓夢》的作者和其中的幾個事件,并未完整的詳讀《紅樓夢》,對于該書的思想藝術特色和思想高度完全體會不到;另外,對于昆曲和京劇的來源與發(fā)展,學生更是一片茫然,我們希望通過視頻的觀看,能吸引學生,讓他們與文學、戲曲進行親密接觸,去體會文學藝術表現(xiàn)形式多樣,感受市民文化的繁榮。針對課文內容和學生認知水平,本課的教學目標確立如下:
1、知識與能力目標
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理解我國古典小說《紅樓夢》的主要內容及
思想藝術特色,知道它不僅是中國古代秀的長篇小說,還在世界文學
也占有重要的地位。知道清朝時期戲曲藝術的繁榮,最有影響的昆
曲由盛轉衰、京劇的形成與發(fā)展。
2、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知道從思想主題和藝術表現(xiàn)手法兩個方面
鑒賞文藝作品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鑒賞文藝作品的素質,激發(fā)學生閱讀文學
名著原作的欲望,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
說教學重難點:
通過情景再現(xiàn)和微課觀看,提高鑒賞文藝作品的素養(yǎng),培養(yǎng)審美情趣,激起學生對文學藝術的熱愛。
三、結合課標—說教法
教法與學法是一節(jié)課能否成功的關鍵,新課改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我們采用的“先學后教,當堂訓練”的教學模式,發(fā)揮教師的引導作用,課上讓學生通過微課自主學習,實現(xiàn)課堂上的小翻轉,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通過觀看視頻、遷移拓展來完成學習目標。
四、走進課堂—說設計
(一)【乘趣味先導之舟】
教師在上課前播放視頻“朗讀者”,引領學生欣賞董卿朗讀《紅樓夢》片斷,讓學生感受《紅樓夢》的文學魅力。從而激發(fā)學生閱讀的.興趣,開起學習之旅。
(二)【達學而不厭彼岸】出示學習目標,明確本節(jié)課的學習任務
(三)【導自我學習之路】老師引領學生看導學案中的任務單,帶著任務去自學。
【揚自主學習的風帆】開啟學生的自學旅程,通過認真觀看“微課”學生能夠完成自學任務,產生疑問,老師把教材知識解讀成圖文并茂的視頻,調動學生的感官,刺激學生挑錯求真的欲望,更認真的自學。
(四)【點燃學生參與的火種】通過各類藝術形式的視頻展現(xiàn)進行測試,一方面拓展學生的視野,另一方面提高學生鑒賞文藝作品的素養(yǎng),激起學生對文學藝術的熱愛。
(五)【讓異議煥發(fā)光彩】是希望學生能夠提出可以適度探究的問題進行深入討論,加深對本節(jié)課知識的印象。
(六)【我們一起寫板書】老師出示本課的知識綱要,讓學生編寫板書,使學生學會歸納總結知識線索,有利于以后的學習。
最后,運用常規(guī)的“當堂訓練”來檢測學習效果,效果怎么樣呢?我們現(xiàn)在就來看一看。
歷史說課稿 8
A課程目標:
簡述梭倫改革的主要措施,指出改革的基本特點。
B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識記解負令的內容,確立財產等級制度的方法、標準、權利與義務,以及梭倫改革在發(fā)展工商業(yè)方面的措施
理解梭倫改革應對貴族反對的策略及現(xiàn)實性,財產等級制度改革不能帶來真正的平等、以及公民權利提高的進步意義和局限性
分析解負令頒布對雅典社會結構帶來的影響,探究梭倫改革對雅典社會經濟發(fā)展的影響。
二、過程與方法
指導學生閱讀教材內外的內容,從多角度認識,解釋歷史人物,進一步提高學生閱讀歷史資料,獲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通過分析表格觀察圖片,運用比較的方法正確評價 財產等級制度.
通過學生表演課本劇,再現(xiàn)梭倫改革內容,調動學生的參與意識,加深學生的改革的理解。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對改革背景的分析,使學生認識到順應潮流,實事求是,改革就能成功。
通過對改革內容的分析,使學生認識到進行一場社會變革來調整生產關系中不適應生產力發(fā)展的因素,從而更好的促進生產力發(fā)展,聯(lián)系我國國有企業(yè)改革同樣如此。
C重點與難點:
重點:
梭倫改革的內容
本課難點:
梭倫改革對雅典社會進步的影響
D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根據前一節(jié)課學習,請學生回憶梭倫改革的歷史背景,然后直接進入改革具體措施的學習。
雅典城邦的危機,歸納起來,是兩組矛盾導致的,即平民與貴族的矛盾、工商業(yè)奴隸主和貴族的矛盾,那么,梭倫是如何來解決這兩個矛盾的呢?
【講述內容】
一、頒布解負令(廢除債務法令)
1、目的`:保護平民財產和人身權利,緩和社會矛盾
2、內容
(1)解負令:“負”指的就是債務,“解負令”就是廢除債務的法令。
、兕C布“解負令”:法令規(guī)定,廢除所有債務,禁止借貸以人身作抵押;由于欠債而賣身為奴的公民,一律釋放;因欠債而被賣到外邦做奴隸的公民,由城邦撥款贖回。
“資料回放”(請一學生朗讀):
廢除債務奴隸制的必要性與艱巨性(見“資料回放”,拔掉債權標,歸還因債務抵押的土地;贖回被賣到外邦的債務奴隸;解放因欠債賣身為奴的債務奴隸)
②廢除 “六一漢”制度,因規(guī)定債務而被抵押的土地一律歸還原主;禁止以人身為擔保的借貸。 ③頒布法令,規(guī)定占有土地的最高限額,防止貴族任意兼并土地。
、苤贫ā斑z囑法”, 規(guī)定無子女者有權按照自己的意愿,將遺產交給指定的繼承人。
改革觸及了當時主要生產資料——土地的占有關系,是對舊生產關系的調整,所以恩格斯稱它是一場“革命”。
設問:梭倫的經濟改革措施遇到來自貴族們的阻力,他是如何應對的?
歷史說課稿 9
一、 教材
(一)教學內容
《祖國境內的遠古居民》是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第一課。該單元的主題是中華文明的起源,本課則掀開了祖國歷史的篇章,內容包括了三個子目,即“我國最早的人類”,“北京人”,“山頂洞人”。這樣的安排體現(xiàn)了我國遠古居民的演變發(fā)展過程,具有時序性和邏輯性。
(二)教學內容的地位和課標要求
了解祖國境內的遠古居民的生活狀況是理解中華文明起源于何時何地的基礎。本課不僅掀開了祖國歷史的序幕,也涉及到人類起源及演變的問題,對同學們今后學習世界史也起著一定的鋪墊作用。
課標對本課知識作了如下要求:
以元謀人、北京人等早期人類為例,了解中國境內原始人類的文化遺存。
根據課標來看,要求學生掌握的內容較為簡單。我結合教材內容,擬定了一下教學目標: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通過課堂學習,讓學生知道我國境內最早的人類是元謀人;識記元謀人、北京人和山頂洞人遺址發(fā)現(xiàn)的.時間、地點以及他們生活的年代,了解他們的體質特征和生活狀況;我國境內遠古居民不斷演變發(fā)展進步的過程。
2、過程與方法
學生在感知、了解祖國境內的遠古居民的基本史實中,充分發(fā)揮想象力,還原歷史情景。初步掌握比較、歸納的學習方法。在欣賞圖片和觀看視頻的過程中,學會尋找歷史信息,構建起遠古居民發(fā)展演變的歷史框架。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通過學習本課,培養(yǎng)同學對祖國歷史文化的認同感和愛國熱情。初步理解“勞動創(chuàng)造世界及人類本身”的唯物史觀。
在教學目標和教材內容的指引下,結合七年級學生的特點,我擬定了以下教學重、難點:
(四)教學重難點及依據
重點:人類的起源,元謀人的地位和基本情況,北京人和山頂洞人的體質特征及其生活狀況。
依據:人類到底從哪里來?對于這一問題,教材雖未重點闡述,但有必要為同學作簡單介紹,這符合七年級同學具有強烈好奇心的心理特點。對北京人和山頂洞人體質特征和生活狀況的掌握既有利于學生了解北京人和山頂洞人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也有利于同學總體把握遠古居民的概括及其發(fā)展的歷程。
難點:從元謀人到山頂洞人,他們制造和使用工具的特點,火的使用,北京人和山頂洞人的社會組織形式。
依據:會不會制造工具是人和動物的根本區(qū)別,學生掌握遠古居民制造和使用工具的情況有利于理解人類通過勞動不斷完善自身并推動社會的發(fā)展;鸬氖褂迷鰪娏巳藗冞m應自然的能力,是人類進化過程中的一大進步。北京人到山頂洞人的組織形式體現(xiàn)了人類社會不斷發(fā)展與進步。
二、 教法
七年級歷史祖國境內的遠古居民說課稿就分享到這里了,希望各位老師和同學們可以喜歡!
歷史說課稿 10
一、教材分析
1、本課在教材中的地位《五四愛國運動和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是人教版八年級歷史上冊第10課。五四愛國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從此中國革命的面貌煥然一新了。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本課內容在教材中非常重要。
2、教學目標:
①知識目標:通過學習,使學生了解五四愛國運動爆發(fā)的導火線、時間、地點、口號、領導者、主力、結果及其意義,了解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及其意義。
②能力目標:通過學習,使學生學會歸納課文的方法,通過比較、分析1919年6月前后五四愛國運動的相同點和不同點,使學生學會從圖片史料中獲取有效信息,提高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矍楦袘B(tài)度價值觀:通過學習五四愛國運動,使學生深刻體會到五四青年表現(xiàn)出來的斗爭精神是極其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通過學習中共成立的過程,使學生深刻認識到中共創(chuàng)建的艱辛,從而激發(fā)學生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和堅定的共產主義信念。
3、重點:
本課有兩個學習子目,揭示了課文的主題內容,五四愛國運動和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其中五四愛國運動的歷史意義和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本課的重點。
4、難點:
是對五四精神和黨誕生意義的理解,屬于抽象的概念,對于以直觀思維為主的學生而言,較難理解,教師要通過設計問題和舉例來幫助學生理解掌握。
二、教學方法:
本課面對的是初中二年級的學生,他們經過一年的學習,已經初步具備了一定的學習歷史的能力和方法,這個階段的學生一個顯著的特點是對知識、對社會充滿好奇和渴望,而又不愿被動學習,同時又存在著看問題欠周到和重表象等不足。我根據對本課的教材分析和初二學生的認知水平及心理特點,采用以下的教學方法:多媒體輔助下的史料分析法、分組討論和歸納總結法。
三、教學程序
遵循人類認識過程的普遍規(guī)律和學生認知活動的主要特點,我把整個的教學過程分為三大部分,課前的預習、課上的積極參與、課后的'整理完善,在這里我對課上進行具體說明:
(一)首先向學生概括單元內容:
。1)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含義:就是無產階級領導的人民大眾的反對帝國主義和反對封建主義的革命
(2)本單元的時間范圍:開始于1919年的五四愛國運動,結束于1936年的紅軍長征的勝利
。3)本單元的主題知識:五四愛國運動、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北伐戰(zhàn)爭、國共對峙、紅軍長征等重要歷史事件。
(二)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新課的學習
利用多媒體播放有關五四愛國運動的一小段視頻,并最終定格在油畫《五四愛國運動》上,形象直觀的引入本課學習。
【歷史說課稿】相關文章:
歷史說課稿06-09
高中歷史說課稿07-06
初一歷史說課稿12-02
初中歷史說課稿01-05
精選歷史說課稿10篇10-10
歷史說課稿五篇03-01
初中歷史經典說課稿11-14
初中歷史說課稿05-15
高中歷史說課稿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