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小學語文說課稿范文八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時常需要用到說課稿,借助說課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師理論素養(yǎng)和駕馭教材的能力。那么大家知道正規(guī)的說課稿是怎么寫的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語文說課稿8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1
一、說課內容:
九年義務教材六年制第11課《將相和》。
二、教材簡析:
本課是第12冊教材第四組“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這一重點訓練項目中的課文。《將相和》是根據(jù)司馬遷《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改寫的一篇歷史故事課文。課文通過“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三個故事,突出表現(xiàn)了藺相如臨危不懼、足智多謀、顧全大局,廉頗知錯就改以及他們兩人為了國家利益團結協(xié)作的品質。三個小故事敘述形式相似,各有中心。既有相對的獨立性,又緊密相關。文章篇幅較長,語言簡練,人物個性鮮明。根據(jù)教學大綱、教材編排意圖、課文特點和學生的認知水平,特作以下設計: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一是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二是學習掌握“廉頗、璧、侮辱”等7個詞語。
2、操作目標:一是借助課題,概括課文主要內容;二是品味“完璧歸趙、絕口不提、理虧、示弱、能耐”等重點詞語的意思;三是給三個小故事加上小標題;四是復述“負荊請罪”的故事;五是弄清第一自然段和下面三個小故事之間的聯(lián)系;六是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情感目標: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培養(yǎng)學生團結協(xié)作的品質。
▲教學重點:
1、抓關鍵詞句,品味人物言行,準確概括人物特點,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進一步訓練學生語感及其它語文能力。
2、借助課題概括課文主要內容。
▲教學難點:
1、分清事物的前因后果;
2、搞清各段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及各段與整篇文章的關系。
▲教法、學法:
在本課的教學中,采用“自主學習,自能閱讀”的教學方法。即引導學生重感悟、重積累、重情趣、重遷移,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自讀、自悟,在閱讀實踐中逐步掌握閱讀方法,養(yǎng)成良好的讀書習慣,從而提高理解和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
▲教具準備:借助掛圖、投影儀、課本劇等輔助教學。
三、教學程序:
。ㄒ唬、設疑導入,整體感知
教師出示課題《將相和》,通過預習讓學生了解:
1、課題中的“將”指誰?(相機教學生字“廉頗”)“相”指誰?“和”是什么意思?教師介紹時代背景。讓學生圍繞課題,提一些問題。這一設計的依據(jù)有三條:1、是檢查學生的預習效果如何。2、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自主意識,訓練學生質疑、表達的能力。3、是突出題眼“和”字,使整篇課文的教學有所依傍。如果把課文視作一個圓球,是球就必定有球心,有了“球心”,課文這一“球體”必定會對它保持向心力。課題中的“和”字就是本篇課文的“神”之所在,就是“球心”,抓住它可使全文神聚,讓三個故事最終說明一個道理。
2、教師提示是“和”就先必有“不和”,請同學們?yōu)g覽課文,看課文中哪個段落寫了造成兩人“不和”的原因。學生可從第16小節(jié)中找到答案:“我廉頗攻無不克,戰(zhàn)無不勝,立下了許多大功。他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張嘴,反而爬到我頭上去了!边@一設計的目的是:從課文題目切入課文內容,訓練學生的閱讀能力,又初步了解到課文內含的矛盾沖突。整個學習過程將圍繞著“廉頗的話說得是不是有道理,藺相如該不該升官”這個問題展開。
3、讓學生再讀課文,給三個小故事加上小標題,并請學生上臺板書小標題,思考課文哪些部分寫了造成兩人不和的外部原因?(“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而“負荊請罪”則是寫了兩人如何從“不和”到“和”的過程)再根據(jù)小標題,思考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練說。這一設計的目的是:第二次讀書,把書讀通,理清課文的思路,將課文的三個故事作為一個事件來對待,樹立聯(lián)系地看問題的觀念。
(二)、讀議悟法,舉一反三
這一環(huán)節(jié)分三步進行。
1、讀議悟法。抓住“騙”字教學“完璧歸趙”。首先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讀“完璧歸趙”部分,突出以“騙”對“騙”,再指導學生用“~~~~”和“——”劃出描寫人物言行的句子。接著,交流從中讀懂了什么,深入剖析人物性格品質。最后討論還有什么地方?jīng)]讀懂?如學生提出:“藺相如是真的要撞柱子,還是故意嚇唬秦王呢?為什么?”這個問題必須通過認真讀書,聯(lián)系上下文,積極動腦思考,才能找到正確的答案:藺相如既不是一定要撞柱子,也不是單純地嚇唬秦王,他是見機行事。如果秦王因愛玉而妥協(xié),他就不撞;如果秦王一切都不顧,派人搶玉,他就會真的`撞柱而死,讓頭顱與玉俱碎。這既能看出藺相如的勇敢,又能反映出他的機智。讓學生自讀、自悟、自得,誘發(fā)學生思維,鼓勵學生爭論,不追求統(tǒng)一、標準的答案,讓學生談出自身的不同于他人的閱讀體驗,點燃那種充滿靈氣的思維火花,學生自主學習得到了保證。最后引導學生總結學習方法,讀文、圈劃、領悟、質疑,總結了學法,為以下放手自學作好了鋪墊。
2、半扶半放。抓住“逼”字按照以上學習方法學習“澠池之會”,突出以“逼”制強。討論:廉頗說得有無道理?藺相如該不該升官?學習圍繞“和”與“不和”展開討論,始終不脫離這一主線。在自學匯報及師生評議過程中,重點從以下兩方面引導學生領悟。(1)、澠池會上,趙王和秦王分出了勝負,還是打成了平局?(2)、這一功勞應歸功于誰?指導學生加強朗讀,并配以一定的表演以烘托氣氛。這一設計讓學生把書讀懂,前兩個故事寫藺相如因有功而升官,本是應該的,卻成了兩人不和的外部原因,同時也為下文的高潮蓄勢。
3、自學交流。抓住“避”字教學“負荊請罪”,突出以“避”對“傲”。以四人小組為單位,引導學生自學“負荊請罪”部分,并質疑問難。再結合課文插圖,四人共同商議,廉頗、藺相如會各說些什么?請幾組學生上臺表演兩人的對話。既填補了課文的空白,又訓練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以上的教學,教師以學生為主體,在語文教學中以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能力為本,以讀書為主,讓學生“自己讀”,讓學生“自主讀”,讓學生“自覺讀”,在閱讀實踐中逐步掌握閱讀方法,形成閱讀能力并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讓學生自能閱讀,做閱讀的主人。
(三)、深究課題,突破重點
三個小故事中,哪個集中寫了將相和好?為什么還寫另兩個故事?通過深究課題使學生明白第二個故事是第一個故事的發(fā)展,前兩個故事的結果是第三個故事的起因,合起來構成“將相和”這一更加完整曲折的故事。這樣設計,旨在進一步夯實重點訓練項目。再讀課文,讓學生把書讀好。
。ㄋ模、總結評價,課外延伸
1、學完全文,四人小組討論:你對藺相如、廉頗有什么認識?你最大的收獲和體會是什么?
2、課外作業(yè):以四人小組為單位排練課本劇。這一設計的依據(jù)是:以課堂為中心,橫向拓展,提高學生整體的語文素質。符合語文教學的特點和兒童身心的發(fā)展規(guī)律。正如曹禺所說:“學生演戲里的人,必須理解他們的思想與感情,要具備想象和表演的能力,啟發(fā)學生潛在的智力。
附:板書設計:
將——————————相
廉頗 和 藺相如
。ㄖe就改)(愛國)(顧全大局)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廬山的云霧》是蘇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的一篇講讀課文。本文全文層次分明,共4個自然段。采用總分總的結構方式。第一自然段總寫廬云霧神奇美麗,接著第二、第三自然段分別具體描寫了廬山云霧的兩個特點:千姿百態(tài)和瞬息萬變。第四自然段再總寫人們對廬山云霧的喜愛與流連。作者以優(yōu)美明快的語言,比喻、聯(lián)想等手法,描繪了廬山云霧千姿百態(tài)、瞬息萬變的景象,字里行間流露出作者對廬山、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
本文是一篇膾炙人口的佳作,所寫景物特點鮮明,給人身臨其境的感覺。同時,文章語言優(yōu)美,情景交融。根據(jù)這篇課文的特點,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會本課生字。
2、能結合具體語境理解詞語,能用”流連忘返”造句,能背誦課文。
3、感悟廬山云霧的奇幻美麗,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山河的思想感情。
4、學習第2。3自然段的寫法,仿寫一處景物。
本文語言優(yōu)美,情景交融,為豐富學生語言積累與情感體驗提供了很好的憑借。因此我把”感悟廬山云霧的奇幻美麗,激發(fā)熱愛祖國山河的感情”作為本課的教學重點。
同時由于學生語言水平的限制,要在這么短的時間掌握一種構段方式寫出一處景物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說”仿照第2、3自然段的寫法,寫一處景物”是教學難點。
二、說學情
在上一冊課文中,學生已接觸過”總分”這種構段方式,及”比喻”這種表現(xiàn)手法。
本文教學要求學生勤動腦、動手、會與別人交流、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但學生普遍讀書不注意感情朗讀或掌握不夠。也沒養(yǎng)成與人交流探索的習慣。還有就是學生很少出遠門,根本不知廬山云霧到底是什么樣子的,所以要畫出不同姿態(tài)的云霧也不容易。
三、說教學方法
《廬山的云霧》是一篇極好的寫景范文,宜采用多種教學手段,F(xiàn)代教學論認為。教師的作用不單是”信息源”,更重要的是學生學習活動的調控器。教師應做到”導而弗牽”,為學生學習導向、導法、導練、導學。以民主的教風和循循善誘的技巧,把學生引到一種想學、愛學、會學的境地。為此,針對教材的特點,我采用了教師稍加點撥,學生主動自學的”導學式”教學方法。通過一系列教師精心設計的問題,引導學生體會并理解課文的內容。同時,注意情境教學的設計,使學生入情、入境、用情……最終獲得知識與情感的雙豐收。
四、說學法
成功的語文教學策略應該體現(xiàn)以學生為主,以自學為主,以訓練為主,達到”教是為了不教”這一教學宗旨。本篇課文教學我讓學生通過”讀、思、畫”感悟廬山美及文章的語言美。
五、說教學程序
根據(jù)講讀課文的要求,我準備用兩課時教學本課。
首先第一課時學生學會了本課生字,以及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初步了解了課文內容。完成了教學目標1。
第二課重點分析課文。教學過程分為四步:
。ㄒ唬。談話導入
為了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我設計了這樣的導語:”上節(jié)課我們初步學習了課文《廬山的云霧》,廬山的云霧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下面讓我們細細品味。”接著板書課題。這樣就激發(fā)了學生探究新知的欲望,引導他們理解全篇課文的內容。
。ǘ。精讀感悟
1、精讀第1自然段
首先指名學生讀這一自然段,可能學生讀的'時候,感情把握不準,教師相應指導,接著提問:”在廬山眾多景物中,作者最喜愛的是云霧,你從哪里讀出這點來?”學生不難答出(更,神秘)教師提醒在朗讀時應突出”更,神秘”兩個詞,同時板書:神秘的云霧。
在此基礎上,再引導學生領悟詞語,進入文章的意境:
確實,廬山的云霧神奇美麗,你們看,在山上游覽,似乎……漫步山道……此時,你們會感覺自己就像……“讓學生做出伸手摸云霧、騰云駕霧、飄飄欲仙的樣子。使學生充分感受廬山云霧的神奇美麗。這時用導語過渡到下一自然段的學習:“廬山云霧如此神奇美麗,那么它有什么特點呢?請看第2自然段!
2、精讀第2自然段
讓學生自由朗讀這一自然段。閱讀并不是被動地接愛,而應成為主動的探索過程,因此我設計了以下幾個思考問題:
。1)。找出本段的中心句,在下面畫”______”。
。2)。文章哪個詞說出了廬山云霧的特點
。3)。找出比喻句,比喻句中拿什么比作什么?
這樣使學生明確了為什么而讀,要思考什么問題,使學生養(yǎng)成閱讀時動口動筆的習慣。學生交流匯報。教師板書:千姿百態(tài)。接著問:”作者是怎樣描寫千姿百態(tài)的?請用筆畫出來!敝该麉R報,教師根據(jù)回答板書:像絨帽,像玉帶,是大海,是天幕。
然后教師小結:這一自然段圍繞中心句,先總寫”廬山云霧千姿百態(tài)”,接著具體描述如何”千次姿百態(tài)”,這種構段方式叫”總分式”。
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繪畫不同姿態(tài)的云霧,使他們感受廬山云霧的美及文章語言的美。指名一兩個學生上黑板畫,其他同學在下面畫。通過直觀畫面使他們理解”籠罩、纏繞、彌漫、遮擋”等詞語。然后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接著引入下一段的學習:“廬山的云霧還有一個特點,請看第3自然段!
3、精讀第3自然段
這一自然段結構與第2自然段相同,我讓學生自學為主。輔以引導,培養(yǎng)他們的閱讀能力。首先讓學生自由朗讀,并要求他們找出:
。1)中心句
。2)廬山云霧的特點。具體怎么寫?
。3)比喻句,拿什么比作什么?
學生合作交流匯報,教師根據(jù)回答板書:
瞬息萬變:眼前的,剛剛還是,轉眼間
明明是,還沒等,又變成
最后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這一自然段。
4、學習第4自然段
讓學生齊讀這一自然段。讀完后,教師小結:正因為廬云霧千姿百態(tài)。瞬息萬變,所以令游客們舍不得回來了。(并板書:流連忘返)我們的祖國風景如畫,你能說一個令你流連忘返的地方嗎?指名學生說說。至此,教學目標2已完成。
。ㄈ⒖偨Y
總結貴在升華。我這樣設計結束語:”廬山的云霧變幻莫測,是廬山的一絕,有機會我們可以去領略一下。我們的祖國山河壯麗,像廬山這樣的地方還有很多很多。咱們有興趣可以去領略一下祖國的美好河山!笔箤W生充滿向往,激起愛祖國山河的感情。完成了教學目標3。
。ㄋ模、練習
讀寫結合,寓寫作指導于閱讀教學之中,是許多教師認為行之有效的提高學生作文能力的有效途徑。同時也是本冊教材訓練的重點。因此我布置了此道練習:
仿照第2。3自然段的寫法,圍繞”公園里開滿了五顏六色的花”寫一段話。
最后說板書:
為了集中學生的注意力,突出教學法重點,一目了然地展現(xiàn)出教學的主要內容,整個板書我努力做到簡潔明了,能加深學生的印象。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3
尊敬的各位考官:
大家好!我今天的說課題目是《觸摸春天》,下面我將來與各位分享一下我對這篇課文的教學設想。
一、說教材
首先我將來對教材進行分析,《觸摸春天》選自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第17課,這篇課文主要講述了盲童小女孩安靜在花園中流連捉住蝴蝶、放掉蝴蝶,感受春光的故事。篇幅短小精悍,語言簡潔,意境雋美,所蘊含的道理非常深刻。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引導學生體會盲童對生活的熱愛,感受作者對生命的關愛;二是學習聯(lián)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并體會其表達效果,增加語言積累。
二、說學情
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師在對教材分析的同時,還需要對學生的情況有一個分析。四年級的學生思維活躍、求知欲強、樂于表達、想法開始更加獨特,開始傾向于個性的表達。在學習上,他們已經(jīng)掌握了一定的學習語文的方法,但是就這篇文課文而言,學生不了解盲人的世界,那在理解本文時就需要教師多去引導讓學生體驗盲人生活,讓學生更好的理解文章主題。
三、說教學目標
因此,基于教材和學情的分析,我設置了以下三個維度的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會讀暢、磕等7個生字,會寫徑、暢等9個生字;能夠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結合上下文以及生活實際,理解含義深刻的詞句。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體會盲童對生活和生命的熱愛,懂得熱愛生活、熱愛生命。
四、說教學重難點
結合本單元的教學要求,根據(jù)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和認知水平,我確定了本節(jié)課的重難點是:
教學重點:理解文章中含義深刻的詞句。
教學難點:感悟、體驗文章所揭示的深刻道理。
五、說教學方法
新課程教學中的指導思想是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诖,我將引導學生采用以下的教學法:情景教學法;朗讀法;討論法。
那么接下來我將著重介紹我的教學過程,也是我本次說課最為核心的環(huán)節(jié)
六、說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首先是導入部分,良好的導入是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的有效方法,可以使學生了解這節(jié)課所要學習的課題和內容,形成閱讀期待。因此我才用了歌曲導入法。與學生一起來唱兒歌《春天在哪里》,并與學生“同學們,歌曲當中說小朋友們通過什么來感受春天?沒錯,是眼睛,我們通過眼睛看到了春天的紅花綠樹,但是我們今天的課文的小主人公她卻是個盲人,那她又是怎樣來感受春天的呢?讓我們帶著問題走進今天的課文《觸摸春天》!
(二)整體感知
整體感知是賞析文章的前提,通過初讀,可以使學生初步了解將要學到的基本內容,了解文章大意及思想意圖,使學生對課文內容形成整體感知。
在此環(huán)節(jié),首先,讓學生來自由朗讀課文,借助工具書解決生字詞,這為學生閱讀文本掃清了障礙,體現(xiàn)了語文學科工具性的特點。
其次,我會讓學生大聲齊讀課文,并思考文章主要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這樣方便學生理解文章的整體內容,提高學生的語言概括能力,并為后面的學習打下基礎。
(三)深入研讀
在讀文本內容有了基本了解后,將進入到課程的下一個環(huán)節(jié),深入研讀環(huán)節(jié)。
1.首先我會讓學生再讀課文,并且思考作者是怎樣評價安靜在花園中的一系列行為的?通過學生回答得出“真是一個奇跡”。
2.順勢我會提問第二個問題,我的問題是:文章當中哪些句子體現(xiàn)了安靜創(chuàng)造了奇跡?并讓學生小組討論,在自己找出的句子旁邊寫下自己的感悟。由學生提出句子主要分析“走的流暢、沒有一點磕磕絆絆、極其準確的伸向、攏住蝴蝶、張望”等詞語。在分析這些詞語時我會與學生展開互動讓學生蒙住眼睛來走路,體會流暢、沒有一點磕磕絆絆;讓學生閉上眼睛拿出數(shù)學書來體會極其準確;讓學生聯(lián)系自己捉蝴蝶的經(jīng)歷來體會安靜攏住蝴蝶的奇跡等,這一些的教學活動可以讓學生充分的參與,激發(fā)學習興趣,深刻體會作者用詞的妙處以及安靜對于生活的熱愛。
3.接著,我會提出第三個問題:安靜能夠創(chuàng)造奇跡,是因為她整天在花園中流連,對這里非常熟悉,可是對于盲人來說走路都很困難那安靜為什么要整天來花園呢?并讓同學自由發(fā)表觀點,此問題的設置可以讓學生體會到安靜對于生活和生命的熱愛。
4.最后,我會讓學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在文中找出作者看到安靜的一系列舉動后,發(fā)出了怎樣的感慨?讓學生同桌之間互相交流他們對于這句話的理解。以此來引發(fā)學生的思考,殘疾人尚且如此熱愛生活珍惜生命,我們更應該珍惜當下,創(chuàng)造價值。
此環(huán)節(jié)的`設置有助于幫助同學自主探究思考,加深對文本的理解,達到突破教學重難點的目的。小組討論讓同學們互相交流,充分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可以體現(xiàn)出學生的主體性。
至此,我的教學目標的已完成,教學重難點得以突破。
(四)拓展延伸
課標指出:我們應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堂,就是在要求我們建立一種大語文學習觀,因此在拓展延伸環(huán)節(jié),我會播放音樂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并讓學生談一談聽完之后的感受,并順勢介紹貝多芬的個人經(jīng)歷。這樣的設置有助于幫助同學更深層次的理解文章的情感,并做到把語文課程與音樂學科相互關聯(lián),做到了語文課程“工具性”與“人文性”相統(tǒng)一。
(五)小結作業(yè)
小結作業(yè)在課堂中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通過小結作業(yè),可以將本節(jié)課的內容得以鞏固。所以,我的小結是讓同學有感情的朗讀課文,以此來深化主旨,并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能力。我的作業(yè)將這樣安排:讓學生課下以小組合作的方式搜集熱愛生命的感人故事,整理資料,并合作辦一次墻報,下節(jié)課進行墻報展評。以此來鞏固本節(jié)課所學習的主題:熱愛生命、熱愛生活,實現(xiàn)知識的遷移,完成課上到課下的完美過度。
七、說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就像一份微型教案,它是教學內容的濃縮。此板書以清晰直觀的方式將課堂內容展現(xiàn)給學生,便于學生理解和記憶。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升國旗》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語文第一冊的一篇課文。這篇課文學生已經(jīng)學習了拼音和識字后的第二篇課文。這篇課文讓學生認識五星紅旗是我們的國旗,以及升國旗時學生應該怎樣做,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課文要求學生有熱情的朗讀,背誦課文及學會本課生字、詞,并且美觀地書寫。通過這一單元的學習,復習和鞏固了所學的拼音,也為今后的課文朗誦打下扎實的基礎。全篇課文共有三句話,第一句寫五星紅旗是我們的國旗;第二句寫國旗升起的情景;第三句寫升國旗我們怎樣做。整篇課文句字簡結明了,字里行間表達了對國旗的熱愛之情。第一節(jié)課我們已經(jīng)學習了部分生字和初讀課文,這節(jié)課我們將一起來學習完成余下的生字和細讀課文。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jù)教材內容,新課程標準對一年級學生的要求及我班學生的實際情況,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ㄒ唬┠苷_、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朗讀是低年級學生學習和理解課文的主要手段。
。ǘ⿲W會文中14個生字,其中7個只識不寫,認識二個筆畫。
。ㄈ┳寣W生知道我國的國旗是五星紅旗,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我確定這樣餓目標過,目的是通過訓練學生朗讀、背誦課文及識字,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的情感,使知識和思想教育互相滲透。
三、說學情
小學一年級的課程是學好語文知識的基礎,我校屬偏遠的鄉(xiāng)村小學,幼兒教育相對缺乏,,學生在朗讀、識字等方面的能力都普遍較低,學生學期起課文來相對比較吃力。根據(jù)學生的這些實際情況,我設計了以下教法和學法。
四、說教法學法
語文課程標準倡導新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學會自主、合作學習,培養(yǎng)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精神與合作意識。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采用了以下幾種教學方法:
。ㄒ唬扒榫辰虒W法”,通過教師的引入,文中的插圖展示以及學生對現(xiàn)實中紅旗的.陳述,激活學生的學習欲望;
。ǘ袄蕿^促背法”讓學生通過范讀、個讀、小組讀、齊讀等多種朗讀方法,以讀促背。并從讀中領悟思想感情。
。ㄈ凹t促寫法”讓學生自主讀貼描紅,訓練美觀書寫,學生平時學習課文,習慣于老師講,學生聽,在學習上存在較強的依賴性。這節(jié)課我讓學生通過觀看插圖和聯(lián)系實物回答問題;朗讀課本、嘗試背誦;美觀書寫,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調動學生的合作學習與交流意識。
五、說教學過程
本課的教學過程分為五個環(huán)節(jié)進行:
。ㄒ唬┣榫骋耄ぐl(fā)興趣
眾所周知,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的興趣一旦被激發(fā),教學就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首先我是這樣引入的:“同學們,每個星期一我們學校都要舉行一次升國旗儀式。老師板書:生國旗,你知道這是一面什么樣的旗幟嗎?上面的星星叫什么,又代表什么?”紅旗是學生比較熟悉的事物,這就把課文中的抽象事物活靈活現(xiàn)地展現(xiàn)在了學生面前。這樣可調動起他們表達的欲望,激活課堂的活躍氣氛。接著我補書講述,幫助學生更深認識國旗,激發(fā)學生對國旗的尊重和熱愛。
。ǘ┘氉x課文,領悟情感
朗讀在語文教學中是最重要的訓練。為了讓學生把握有感情地朗讀,我先范讀課文,再這樣引導學生:“國旗代表著祖國,此時你應該懷著怎樣的感情來讀?”學生已經(jīng)了解了國旗,也激發(fā)了對國旗的感情,這是要求學生把這種感情融入到字里行間,他們會比較容易接受。然后我組織學生獨立朗讀、小組朗讀、全班朗讀,通過各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流露出對祖國的感情。接著我提問:“升國旗時,你還聽到了什么?看到什么?”學生躍立欲言,課堂氣憤再次高漲。學生發(fā)言時老師板書:國歌聲中,高高升起。我緊界著引導:“五星紅旗升得多高!飄揚在祖國的藍天上,你能讀出來嗎?”學生嘗試有感情朗讀第二句,指名讀,集體評:剛才這位同學的朗讀有沒有感情?誰再來試一試?通過比較朗讀,讓學生逐漸掌握有感情朗讀的方法。教學第三句時,我讓學生找出能表達熱愛國旗的詞語(立正;敬禮)老師板書:立正敬禮,再指導學生朗讀。
(三)朗讀促背,再悟情感
在讓學生有感情朗讀后,我這樣引導學生背誦:“同學們已經(jīng)能有感情地朗讀了,現(xiàn)在我們來嘗試背一背,好嗎?”師指導背誦并帶上動作表演;這更能引發(fā)學生背誦的動力,并再次通過動作表露出對祖國和國旗的熱愛之情。
。ㄋ模┲笇鴮
在一年級教學中,書寫也同樣重要。讓學生養(yǎng)成認真美觀地書寫,教師責無旁貸。我先范寫生字,說明每個生字的書寫規(guī)格,樓著學生獨自讀貼,說說關鍵筆畫、描紅,最后按要求在田字格上書寫。教師巡視指導。
。ㄎ澹┲R延伸,加深情感
在學生通過朗誦課文對國旗的熱愛后,我又設計了最后一個問題:“學習了這篇課文我們了解到了國旗的一些知識。你們想知道更多有關國旗的知識嗎?”那就回家回你們的爸爸、媽媽,好嗎?把課堂的知識延伸到是生活上,從而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熱愛國旗的感情,達到教育教學的效果。
(六)好的板書可以體現(xiàn)文章的中心,使學生一目了然,因此,我根據(jù)課文內容,緊扣升國旗的情景,設計板書如下:
2升國旗
國歌聲中
升國旗 高高升起
正立敬禮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這是蘇教版六年制小學語文第2冊第7單元中的一篇閱讀課文,是蘇教版小語教材采用的一種古詩教學的新課型--文包詩。它有一個最顯著的特征,就是把一首古詩巧妙地包含在一篇淺近的現(xiàn)代白話短文中,詩是文話題由頭和故事中心,文是詩的背景材料和形象說明,詩與文渾然一體,相映成趣。
首先,《詠華山》一文以平實淺近的短文故事激發(fā)了學生學習古詩的濃厚興趣,學生讀了故事短文進而學習古詩,就好比在已知和未知之間架起一座橋梁,很容易登堂入室,進入詩境,這就自然地降低了坡度,化難為易,為兒童學習古讀創(chuàng)造了極為有利的條件。
其次,《詠華山》以一篇完整的閱讀課文的形式出現(xiàn),學生必須像閱讀其他課文一樣,首先認真讀好課文,借助語言文字,讀懂課文內容,捕捉有效信息,學習課文語言,提高閱讀能力,然后借助短文研究古詩,領悟詩的豐富內涵,接受美的熏陶,一篇課文既讀文又學詩,可收到讀文、學詩一箭雙雕的功效。再則,學生在讀文與詩的過程中,勢必要以文詩對照進而比較學習,尋找文與詩的內在聯(lián)系,了解古詩寫作的來龍去脈,探索理解古詩的豐富內涵,體會古詩句法結構的特點,這就可以從多角度地鍛煉學生的語文能力,對促進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發(fā)揮綜合效應;谝陨险J識,針對新大綱對一年級閱讀教學的要求,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以及教學的和難點: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理解課文,使學生感受到華山的雄偉壯麗,激發(fā)學生學好語文,用好語文。
3、學習本課14個生字,理解本課新詞。對課文第2段詩文的體會領悟是本課教學重點,也是難點。
二、說教學方法教是為學服務的,如何能讓學生學有所獲,并且學得輕松愉快呢?
在整個充滿靈性感悟的教學過程中,我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引導他們在讀中自悟,自己悟出課文中蘊含的情感、道理,感悟出學習方法,在教學中,情為上,情愈濃,感悟愈深;讀為主,情、理、法盡在讀中悟出,在讀中體現(xiàn)。教師只需當一名導游,引導學生游歷于詩文的意境中,讓學生自己體會文章之美妙。
三、說教學程序在鉆研教材、研究教學方法的基礎上合理安排教學程序是教學成功的關鍵一環(huán),我在教學中安排了以下幾個教學步驟:
。ㄒ唬┱勗捊胰,引入情境。課堂氣氛的營造至關重要,良好的氣氛更易讓學生入情、入境,產(chǎn)生心靈的共鳴,尤其導入語所起的作用,是不容忽視的。導入時我說:哎呀!華山可是我國的一座名山呀!小朋友們你們想去看看嗎?我們這節(jié)課就跟著小寇準和先生一塊去登華山好嗎?幾句話就讓學生都做個局內人,讓學生在身臨其境之感,使課堂上的氣氛輕松愉快。
。ǘ⿲W習第2段學習這段時,我設計了這樣的教學環(huán)節(jié):首先,整體感知。我們都知道這一程序設計是根據(jù)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設定的`,又能培養(yǎng)學生的概括能力。在這里我讓學生自讀自悟,然后讓他們說說,你覺得華山怎么樣?讓學生初步感知華山的高,并且十分自然地引出了第三段的中心句:!華山真高!和既是描述華山的高大,又是下文古詩意思的兩句話。然后循文明像,體情悟道。自然過渡華山到底有多高呢?我們一起到山頂上去看一看,再放手讓學生自讀自悟,你站在山頂上看到什么?這樣就將課文的語言文字還原成是具體的形象,將遠在天邊的華山美景一下子拉到了學生眼前,再用生活實際與在華山上的所看到的情景作比較,借助圖文質疑,學生就自然地領悟出這些都是因為華山是太高太高了。再精讀品味。人類的學習一般都經(jīng)過形象一-抽象--形象,具體--概括--具體,語言--思維--語言的過程,因此在引導學生感悟華山的高后,這時再引導學生讀出感覺。
這個過程的設計就要學生在已有經(jīng)驗參與下,對語言文字描寫的具體事物進行理解、加工,當他想象出畫面又把自己體會出的情感抒發(fā)出來時,這時的形象是高層次,而此時學生抒發(fā)的感情也就與課文表達的感情融為一體了。接著背誦積累。如果說培養(yǎng)語感是學習語言的前提和關鍵,那么積累語言則是學習語言、積累語感的基礎和目的。正是基于這樣的認識,在學生入情入境之時,我順理成章地引導學生把這幾句話背下來,真正達到讓學生話記樂背。在指導背誦時,則是按照提供拐杖(看圖)到去掉拐杖讓學生練習熟讀成誦,積攢語言。最后詩文對照,讀懂詩句。本課的文意即詩意,沒有必要將詩剖開分析。我便將前文的兩句話與古詩放在一起,提醒他們這首詩有兩句話,這里也有兩句話,聯(lián)系起來,讀讀想想,看誰能自己讀懂這首詩,充分地相信學生,讓他們在讀中自悟,再一齊說說詩句的意思。在指導朗讀背誦時,我引導學生移情入境,將自己想象成小寇準,練習吟誦古詩,并且讓他們自己做動作讀,增加了情趣,更調動了氣氛。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6
一、說教材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一年級第一冊“識字
(二)”第四課《日月明》, 鑒于《日月明》是一篇識字韻文,它通過韻文的形式提示了一些會意字的構字特點。從教材的編排來看,本單元之前的象形識字課顯然已作了很好的鋪墊,學生對日、月、火、竹等會意字的組成部分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認識。幾個句意的理解完全可以通過會意字的特點進行分析,因此,識字教學的重點應放在字音以及了解會意字的構字特點上。本課出示了11個會意字,并以節(jié)奏明快、音韻和諧的韻文形式介紹了這幾個字的構字規(guī)律。
二、說目標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中指出,“識字和朗讀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根據(jù)教材特點和學生的認知水平,我確認了以下幾個目標:
1、知識與能力:認識“明、鮮、塵、尖、滅、力、男、休、手、林、森、從、眾”13個生字,會寫“力、手、水”3個生字。
2、過程與方法:通過自由讀、對讀、邊拍手邊讀等多種形式反復讀,在讀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會意字的構成規(guī)律,知道他們是由兩個或者兩個以上漢字組成的,而它的意思就是這幾個漢字意思的組合,如很小的泥土就是灰塵的塵等。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讓學生感受祖先造字的智慧,激發(fā)學生對祖國語言文字的喜愛之情。
三、說教法學法
為達成這些目標,我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因為新課標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語文課必須根據(jù)學生身心發(fā)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但是這種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并不是完全地放任學生去自由活動,而是在教師有序指導下的自主探究,我們提倡的是高校課堂。在這一思想的指導下,我從四方面著手讓學生進行探究:
1、字形上的探究
直接出示要認的會意字,因為生活中出現(xiàn)的頻率很高,所以對于這些字學生很快就讀出并讀準了他們的字音,然后我把主動權交給學生,讓他們仔細觀察,這些字有什么特點,學生很快就說出了明是由日和月組成的,鮮是由魚和羊組成的,而日、月、魚、羊則都是我們學過的象形字,通過反復的認讀,學生很快就說出了日月明、魚羊鮮等這些朗朗上口的韻文。這樣的教學使學生充分地認識到了通過自己的努力,每個小朋友都能掌握識字規(guī)律。也調動了學生識字的積極性。
2、結構上的探究
讓學生看看明、鮮、男、森等生字同樣是由獨體字拼成的,他們拼的方法有什么不同,從而引出結構分類,讓學生自己到黑板上去認一認,分一分,哪些是左右結構,哪些是上下結構,哪些又是品字結構。使生字反復再現(xiàn),讓學生從整體上認記字形。同時培養(yǎng)學生傾聽
的習慣。
3、筆畫上的探究
讓學生探究發(fā)現(xiàn)獨體字是不是簡單得相拼,學生很快就發(fā)現(xiàn)了一些部首的變化,比如人木休的休,左邊人的捺變成了豎,小土塵塵上面的小,豎鉤變成了豎等,再一次讓學生體會了構字規(guī)律。在此基礎上,讓學生用自己編出來的韻文兒歌讀讀黑板上出示的生字。
4、字義上的探究
新的課程觀指出要充分利用兒童的生活經(jīng)驗,注重教給方法,力求識用結合,運用多種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杜威也主張“在做中學”,因此為了更好得讓學生理解字義,我讓一高一矮兩個學生上來,高的當樹,矮的坐在樹旁邊,學生很快就說出了這是休,這樣既讓學生明白了什么是會意字,有讓學生知道了休這個字的意思,就是休息的意思,又比如我在黑板上畫冒著熱氣的魚和羊肉串,讓學生體會鮮的意思,還可以讓學生拿出鉛筆來觀察,學生很快就說出了鉛筆頭尖尾粗的特點,這樣就很容易得理解了小大尖。然后我又出示了一些本課沒有出現(xiàn)的意會字,如采、苗等,讓學生說說字義,通過討論解決的方法,使學生能主動參與到識字、理解字義活動中,在學習中不斷總結經(jīng)驗,積累學習方法提高自學的能力。
5、拓展上的'探究
本課課后練習中安排了一項“讀讀想想”,目的是進一步擴展學生對會意字的認識,激發(fā)學生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之情。結合這項練習,我組織學生圍繞“有趣的漢字”這一主題開展實踐活動。首先,我先引導學生完成“讀讀想想”的練習,仿照課文將這四組字念成一段小韻文不正歪、日光晃、三口品、三日晶。然后,引導學生自由組合,與好朋友一起復習前面學過的漢字,看看有沒有類似的字,。因本冊書至此已過大半,學生已學了不少漢字,其中有不少象形字、會意字及形聲字,讓學生試著找出這些漢字有趣的地方,或畫畫,或出字謎,或學著課文的樣子編編韻文?傊酶鞣N方式將漢字的有趣之處表現(xiàn)出來。最后,開個交流會,讓學生將自己的成果展示出來。這樣就讓學生有了自主選擇的權利,有了自由表達的空間,有了展示才能的舞臺和自主發(fā)現(xiàn)的過程。
四、說學生
不難看出,孩子的潛能是巨大的,只要給他們機會、時間,孩子會發(fā)現(xiàn)很多很多的東西。在教師的指導下,自主發(fā)現(xiàn)構字規(guī)律,互相傾訴,欣賞別人的發(fā)現(xiàn)成果過程中,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思維與情感也在互動。學習中,孩子的自信心在增強,學習能力在增強,互相傾聽、互相欣賞、互相學習的良好學習品質也在逐漸形成。總之,我在本節(jié)課的設計過程中我時刻牢記用新課標的理念來指導自己的教學,時時處處堅持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不動搖,讓學生學有所獲,學有所用,雖然在課上仍然有這樣那樣的問題,但是我相信朝著這樣的方向去努力,成功終會屬于自己。不當之處還請各位老師多多指教。
五、說教學輔助手段
根據(jù)小學生的特點我選擇動畫、小故事、拍手、對讀的形式進行訓練學生。
六、說教學程序
。ㄒ唬┱n題導入
為了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課件演示動畫和圖片,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1、提問這是什么?他們和在一起讀什么呢?2、用這樣的方法學一學其他的字。
。ǘ┙虒W過程
1、小組合作學習“明、鮮、塵、尖、滅、力、男、休、手、林、森、從、眾”并上臺展示。
2、學習課文
分組讀、對讀、分男女生讀、教師學生對讀。
3、指導書寫 “力 手 水”
4、小游戲
學習“筆尖、鮮花等詞語”
4、鞏固聯(lián)系
小 + 土= ( ) 魚 + 羊= ( ) 小 + 大= ()
。ㄈ┙虒W小結
這節(jié)課你學到什么知識?說說和大家分享。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7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古詩《牧童》?鬃釉唬"不學詩,無以言。"學習古詩,不僅讓學生了解了豐富多彩的祖國文化,豐富學生的語言,發(fā)展想象,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詩學素養(yǎng)。今天我將以淺薄而又真誠的見解,談談我對《牧童》這一課的教學構想。我將從"說教材"、"說學情"、"說教學法"、"說教學過程"、"說板書設計""說教學預期和反思"這六個方面來說課。
一、說教材
(一)說教學內容
《牧童》是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第二組第五課《古詩詞三首》中的一首詩。本組教材是以童年為專題來編排教學內容的。《牧童》是唐代詩人呂巖所作,呂巖也就是民間傳說中的八仙之一呂洞賓。整首詩向我們展示了一幅鮮活的兒童晚歸休憩圖:草場、月夜、笛聲、牧童,像一幅恬淡的水墨畫,使我們的心靈感到寧靜。全詩意境優(yōu)美,用詞活潑,情趣盎然。生動的表現(xiàn)了牧童悠閑自在、無拘無束的生活。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jù)本單元的目標和學生的學情,以及古詩教學的特點,我確定了以下目標:
1、熟讀并背誦古詩,感知古詩大意。
2、使學生體會到詩中畫面的優(yōu)美意境,并從中感悟到詩人對悠閑自在、安然自樂的生活狀態(tài)的向往。
3、通過學習,使學生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樂,感受中華語言的精妙。
(三)說教學重難點
本詩通俗易懂,所以我確定本課的教學重點是"使學生體會到詩中畫面的優(yōu)美意境,并從中感悟到詩人對悠閑自在、安然自樂的生活狀態(tài)的向往。"同時這也是學生學習的難點。
二、說學情
五年級的學生已學過很多古詩,他們能借助注釋、工具書、想象畫面等多種方法來讀懂古詩的大意。對學習古詩抱有一定的熱情,但有時,對詩歌背后蘊含的詩人情感還不能深刻地體會到。雖然本節(jié)課學生只能經(jīng)過二十分鐘的預習,而且手中無任何工具書,但因為本詩字面上的意思比較淺顯,所以在課上,我淡化了對詩意的講解,直指重難點。從今天的課堂來看,學生抓關鍵詞語的能力還不夠,品詞析句能力也有些欠缺。
三、說教法和學法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兒童是用色彩、形象、聲音來思維的。"教學本首詩,我重點運用"情景教學法"、"設景想象教學法",借助多媒體課件與音樂來創(chuàng)設學生樂于接受,能走進其間的意境的課堂氛圍,使學生在多向互動的情境中閱讀、感悟、表達與創(chuàng)新。
此外,我還采用了"誦讀法"、"重點字詞剖析教學法"進行教學,在下面的教學過程中將作詳細闡述。
四、說教學過程
我主要從以下四個環(huán)節(jié)展開教學。
(一)音樂引入,走進《牧童》
課前,我先播放了一首悠揚的笛子獨奏《小放!,讓學生欣賞。隨后引導學生想象畫面,并由以前學過的古詩《所見》引出課題《牧童》,并板書。
這樣的安排,簡潔明快,不但消除了學生上課伊始的緊張感,又讓學生從音樂中感受到一種笛聲所特有的美感,形成了"未成曲調先有情"的課堂基調,課堂教學也因學生的入情而進入了積極的狀態(tài)。
(二)三讀古詩,品味意境
歌是唱出來的',詩是誦出來。詩只有用心朗誦,才能彰顯它獨特的韻味。在此,我采用了"誦讀法",設計了三"讀"環(huán)節(jié):
1、一讀字正腔圓
學生初讀本首詩時,我要求學生讀準字音,讀通詩句。重點讀寫 "蓑"字,突破讀寫的難點。
2、二讀抑揚頓挫
在學生讀準讀通詩句的基礎上,我告訴學生:詩歌更講究節(jié)奏,讀詩要讀出它的抑揚頓挫,讀出它的變化,才能讀出它的美。
3、三讀詩中意境
通過以上兩個環(huán)節(jié)的練讀,學生大多已能熟讀古詩,并初步感知古詩大意。此時,我引導學生進行更深層次的讀——品讀古詩。我鼓勵學生,不僅要讀懂詩意,還要想象畫面。
"三"讀古詩環(huán)節(jié),我力圖將學生置于閱讀的的主體地位。用不同形式的讀,調動學生學習古詩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讓學生讀出層次,讀出詩韻,讀出詩情。
(三)抓重點詞,悟詩中情
在熟讀古詩的基礎上,我進一步引導學生品詞析句,抓住重點詞語感悟詩中情境。
1、抓住"鋪",想象畫面;品味"弄",感受情趣;想象"臥",感悟形象
廣闊的草地令人神往,悠揚的笛聲使人心動,美麗的月夜讓人陶醉。詩中一個"橫"字、一個"弄"字、一個"臥"字,更是充滿了隨性、自然。在品讀第一二句詩時,我抓住一個"鋪"字,引導學生感受原野的碧綠、茂盛,有一個學生感受到草原的平坦,可以說是超出我預期的課堂生成的意外之喜;聚焦一個"弄"字,引導學生聯(lián)系自己學習樂器的經(jīng)歷換位思考,感受牧童弄笛的輕松、自在;品味數(shù)詞"六七里""三四聲",感受原野的遼闊和笛聲的悠長。學生在品味這些關鍵詞的過程中感受到了意趣,用心靈捕捉了詩的意象和境界,慢慢地將古詩讀胖讀厚了。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我還通過對字詞的品析,自然無痕地引導學生入情入境地朗讀;而通過聲情并茂地朗讀,又促進了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深入理解。感悟意境和感情朗讀可謂是水乳交融,相得益彰。
第三四句詩意思比較淺顯,加上配有課文插圖,學生感悟畫面不是難點。我從"臥"字切入,引導學生思考:牧童會怎么臥?他為什么不脫蓑衣就"臥"?這樣,牧童悠然自得、自由隨意的形象就躍然紙上了。
以上的教學設計,我避免了古詩教學中逐字逐句的枯燥的串講串問。通過抓住重點字詞的剖析,品味其精妙之處,突出語文學科的特點,進行扎扎實實的語言文字的訓練,讓學生感受到祖國語言文字的美妙,使學生真正學有所獲。
2、跳出這首詩,以一帶三,感受"牧童"情懷。
站在一首詩的角度,看中國人的"牧童"情結,顯得比較單薄。怎樣把詩讀透讀厚,我選擇了拓展閱讀。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一共進行了三個方面的拓展性閱讀:
第一方面:是學習詩的前兩句"草鋪橫野六七里,笛弄晚風三四聲"之后,第一次引入棲蟾《牧童》中的前四句,同樣感受牧童所在環(huán)境的美好和那份自在;——這次讀是以主帶次地讀。
第二方面:學習"笛弄晚風三四聲"時,為了理解"笛弄"的內在含義,我補充了雷震 《村晚》中的"牧童歸去橫牛背,短笛無腔信口吹。"讓學生感受到牧童吹笛的自得其樂;在學習了"不脫蓑衣臥月明"以后,再次補充棲蟾的詩句,讓學生感受"日出唱歌去,月明撫掌歸"的牧童"何人得似爾,無是亦無非。"的自由灑脫——這是詩間互補地讀。
第三方面:最后完整地呈現(xiàn)棲蟾的《牧童》,雷震的 《村晚》和課前提到的袁枚的《所見》,學生通過誦讀積累同題材的古詩。——這是將詩揉合在了一起,以點帶面地讀。
這些詩句的拓展性閱讀不是平行式的,更不是簡單的疊加式的,而是通過以主帶次,以點帶面的形式實現(xiàn)了詩句、詩意、詩境等方面的比照,從而達到了古詩間的互識、互補與互證的目的。
(四)、探詩中人,品別樣情。
讀詩,不僅要讀出詩中畫,還要讀出詩中人——即詩人的思想體現(xiàn)。這對學生而言是學習古詩的一個很好的導向,是從一個層次到另一個層次的深入。自然,也是學習詩詞的難點之處。為了很好的解決這一教學難點,我引入詩人呂巖的資料,先由八仙過海的傳說,激發(fā)學生對詩人的興趣,然后由詩人的生活背景和個人境遇,體會詩人對自由、悠閑的田園生活的向往。我本來還預設將中國古詩詞中的牧童情結作一點提示,因為時間關系,這個環(huán)節(jié)就省略了。
五、說板書設計
牧 童
蓑
鋪 自由
弄 自在 文化
臥 悠閑
我的板書簡潔明快,一目了然。"自由自在、悠閑"二詞彰顯了詩人的內心情感,是教學內容的精華體現(xiàn),也是整個教學過程的點睛之筆。最后想稍微挖掘一下古詩背后的深意,因為時間關系,只點到為止,未完成既定板書設計。
六、說預期效果和教后反思
課前,我預期的效果是學生能較有感情地朗讀古詩,并熟練背誦;深入理解文本,與關鍵字詞對話,想象其中的畫面,體會到詩中畫面的優(yōu)美意境,并從中感悟到詩人對悠閑自在、安然自樂的生活狀態(tài)的向往。
從今天的課堂表現(xiàn)來看,基本達到了預期效果,學生能入情入境地讀詩,能用自己的語言描繪詩中的畫面,有部分學生能創(chuàng)造性地表達。學生的朗讀水平也有明顯提升。經(jīng)過多遍各種形式的朗讀,學生應該已能脫離文本背誦古詩了,但是因為課前估計不足,對課堂的節(jié)奏把握不夠精準,致使檢查背誦這個環(huán)節(jié)沒有在課堂上展示出來。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8
【教材分析】
《愚公移山》選自《列子·湯問》,這是一則具有神話色彩的寓言故事。通過一個年近九十的老人帶領全家人每天挖山不止,最后感動天帝,把山移走的情節(jié),反映了人類征服自然的理想和為理想而獻身的精神,具有樸素的辨證唯物主義思想。它有如下特點:①濃郁的神話色彩。②可讀性強,易于背誦、記憶。③人物形象鮮明,寓意深刻。
本篇課文安排在初中階段最后一個文言文閱讀單元,而且作為略讀課處理,從編者意圖及教學目標上看,是希望通過對本文的學習讓學生達到:借助書下注釋及工具書,理解文章內容,掌握一些常用文言詞語的用法及意義,提高自學文言文的能力。
【學生分析】
經(jīng)過兩年半的初中語文的學習,學生已經(jīng)學習了一定數(shù)量的文言文,積累了一定數(shù)量的文言詞語和文言句式,并且具有基本獨立的閱讀欣賞能力。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已具備了結合課文注解進行閱讀,并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自主、合作的探究能力。因此本課的學習以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為主,教師重在指導,給予方法上的點撥。
【教法學法】
為充分體現(xiàn)“學生主體、教師主導、訓練主線”原則,結合教材特點和學科特點,主要采用啟思、點撥式教法,借助多媒體課件,激趣、啟思、點撥。分四個版塊進行教學。學法則以誦讀、發(fā)現(xiàn)、體驗為主。旨在讓學生動口、動手、動腦,全程參與,主動獲取知識。
【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的確定
通過對教材及學生的分析,我將教學目標確定為如下幾個方面:
1.知識目標:積累一定數(shù)量的文言詞語,理解課文寓意,理解對比、襯托手法及課文以神話結尾的作用。
2.能力目標:朗讀本文注意語氣語調,運用辨證的、發(fā)展的觀點看問題。
3.情感目標:學習古代人民戰(zhàn)勝艱難險阻的偉大氣魄和堅強毅力。
二、教學重難點的分析
1.通過對情節(jié)和人物的分析,體會本則寓言中包含的深刻寓意是學習的重點。
2.愚公與智叟對待移山問題的觀點孰是孰非的理解是難點。
【教學步驟】
依據(jù)教學目標,我把本節(jié)課分為四個版塊:
第一版塊:導入新課,激發(fā)興趣。(3分鐘)
播放江濤唱的《愚公移山》歌曲導入。
此設計的目的是:古老的故事加上現(xiàn)代流行的旋律,古今融合。別有一番風味,讓學生先被樂曲震撼一下,渲染氣氛,再走進文本,激活課堂,先聲奪人,使學生頓生興趣,
讓學生很快走入文本。
第二版塊:整體把握,感知課文。(15分鐘)
1.自由朗讀,整體感知。
學生自由、大聲朗讀課文,做到聲音洪亮,有節(jié)奏感,尤其要注意語氣、停頓。
關于這一小環(huán)節(jié),可通過2個渠道完成:①由學生提出應注意的字詞讀音、句內停頓及個別語句的語氣處理,并朗讀,教師點評。②生字、生詞可以參考注釋、工具書等一一落實,自疏文意,有疑難之處,小組討論解決。
2.檢查練習,鞏固反饋。
此部分主要讓學生做學案中的基礎練習,教師巡視,后評講,重點給予學法指導。如翻譯文句的'方法:換、留、刪、調、補這幾個字的用法等,以起到強化鞏固的作用。
3.再讀課文,復述故事,聯(lián)系語境,突破難點。
學生再讀課文,對照注釋,復述課文。復述的要求:語言要準確,故事情節(jié)要完整,力求生動。此部分分為2個小環(huán)節(jié):①先在小組內講述。②學生小組講述后,推薦優(yōu)秀者在全班交流。
此版塊的設計意圖是:讓學生掌握一定的閱讀文言文的方法,受之以漁。讓學生學有所得,得之有法,讓學生拿到一把開啟文言文之鎖的鑰匙,使之能自由地閱讀文言文,培養(yǎng)他們閱讀文言文的能力。
第三版塊:合作討論,探究質疑。(26分鐘)
此版塊共設置了四個問題,如下:
1.愚公移山遇到的不利條件與有利條件分別是什么?
2.文章的主人公是愚公,為什么要寫智叟?
3.故事結尾寫神仙把這兩座大山背走了,對此你有什么感想?
4.這篇寓言的寓意是什么?愚公精神有沒有過時?
這四個問題的設計,涵蓋了整篇課文的內容,而且又緊扣教學目標,有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訓練。下面具體談談問題的展開。
第一個問題的設計,主要是引導學生研讀課文1。3段,了解愚公移山的原因和經(jīng)過。教學流程是先將學生分為男女兩大組,男生找不利條件的語句,女生找有利條件的語句,并以讀代答,進一步作口頭翻譯,教師適當點撥,并擇要板書,可用多媒體逐一顯示(板書內容詳見最后的板書設計)。在回答第一個問題時,學生可能對愚公其妻和智叟就移山這件事都提出疑問會混為一談,認為都是移山的不利條件。對此,教師要因勢利導,讓學生讀課文,讀出兩個疑問句不同的語氣以及他們的話在情節(jié)發(fā)展上的作用,從而使學生明確:愚公之妻的話是從“獻疑”的角度說的,帶有關心的語氣;智叟的話是從旁觀者的角度說的,帶有責難、譏笑和輕蔑的語氣。他們的話在情節(jié)發(fā)展上的作用也各不相同,愚公之妻的話引起大家對運土石地點的討論,促使大家立即行動起來;智叟的話引起愚公的反駁,并在反駁中闡明了人力無窮盡的觀點。由此過渡到神話結尾,這才顯得自然合理。 第二個問題的設計,主要是引導學生領會本文運用襯托和對比的寫作特色。教學形式可采用討論的方式,。引導學生認識愚公有實現(xiàn)“指通豫南,達于漢陰”以造福人民大眾和后代子孫的宏偉抱負,對人力的無窮盡懷有堅定信念;智叟只看到自然的威力,看不到人力的偉大,認為愚公移山是“不惠之舉”,兩相對比,一個高尚,一個平庸。京城氏之
子聽說愚公移山就“跳往助之”,而智叟卻“笑而止之”,對比之下,更顯出智叟見解鄙陋,對造福千萬人的事業(yè)的冷漠態(tài)度。
第三個問題的設計,主要是引導學生正確理解本文富有神話色彩的結尾的含義。它是本文教學的一個難點。教學方式是采用比較的方式,教師把結尾改為:“愚公子子孫孫挖山不止,挖啊挖啊,終于把兩座山挖掉了!痹賹⑺c課文的結尾作對比,讓學生比較優(yōu)劣,充分發(fā)表意見。通過比較,明確課文的結尾好,好在兩個方面:一是詞語運用生動,山神“懼”,上帝“感”,夸娥氏二子“負”二山。“懼”、“感”、“負”三字,表現(xiàn)出愚公移山的壯舉有不可抗拒的力量。二是富有神話色彩,當時科學不發(fā)達,在與自然的斗爭中,人們往往“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
第四個問題的設計,目的在于引導學生理解本文的寓意,并正確評價愚公精神,這是學生感悟形象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也是本文的教學難點之一。突破難點采用辯論的方式,讓學生就“愚公移山是一時感情沖動嗎?現(xiàn)在提這種精神過時嗎?”各抒己見,只要學生言之有理都要給予鼓勵,當然最終要明確:愚公精神并未過時。愚公知道人力是可以戰(zhàn)勝自然,并決定將這個道理付諸實踐,且不怕困難,挖山不止;相反,如果繞山麗行或干脆搬家則是害怕困難、停滯不前的觀點。而人世間無處不存在著艱難和險阻,那是人們不可能時時、事事回避的。愚公的決心和精神,代表了人類改造和征服自然的愿望,現(xiàn)在我們仍需要這樣的精神。
(學生互動交流后啟發(fā),能使學生從文本中走出來,走進現(xiàn)實生活。發(fā)掘文本的最大價值。讓學生在情感認知上達到實質性的飛躍。這一環(huán)節(jié)可激活課堂,使文本與學生現(xiàn)實生活相勾連,形成活潑熱烈的辯論局面,讓學生在活躍的課堂氛圍中拓展視野活躍了思維。進一步感悟到愚公精神的可貴及現(xiàn)實意義,培養(yǎng)自己頑強的毅力。注重學生情感體驗從課本走出課外,從關注書本到聯(lián)系生活。培養(yǎng)了學生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第四版塊:拓展延伸,能力訓練。
學生交流結束后,要求學生將觀點整理成文,寫一篇小作文,題為《小議愚公精神》或《也談愚公精神》。
【小學語文說課稿】相關文章:
小學語文優(yōu)秀說課稿04-27
小學語文說課稿06-09
小學語文《觀潮》說課稿07-09
小學語文完整的說課稿07-04
小學語文《太陽》說課稿07-01
小學語文古詩說課稿11-03
小學語文荷花說課稿12-05
小學語文匆匆說課稿11-15
小學語文《畫》說課稿11-19
小學語文《匆匆》說課稿11-29